武术六段曾皇权与绅权:怎么查不出来档案

宋代武术世界的兴起_网易财经
宋代武术世界的兴起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剑桥金庸(3)
  作为严格的历史范畴,我们所熟悉的中国世界产生于中国历史的“近世”(Modern Times)开端,亦即北宋时期。在此之前,仅仅有单独的——游侠、刺客、僧侣或者军人——以及若干文化而非政治意义上的武术流派,而没有一个将他们联系在一起,让他们得以发展出诸多复杂互动形式的普遍关系网络和活动空间。
   新垣平(作家)
  江湖或“江河与湖泊”,正如这个隐喻所显示的,既是关系性的网络,又是可供人活动的空间。它第一次以成熟的形态出现于早期。这主要得益于唐末农民战争对门阀士族阶层的消灭,而在宋代第一次建立了平民社会。在10世纪加强的皇权之下,原本分层的固定等级秩序被废除了,整个社会第一次成为一个相互流动的平面。契约化的租佃制关系,较宽松的户籍制度,城乡分治的行政体系,平民徭役的废除,以及科举制度的复兴,都赋予了宋代平民以远远超过前代的人身自由,为这种流动性创造了条件。这种流动性既是纵向的,例如从平民成为政府高官,也是横向的,如佃农进入城市或者商人的跨地区贸易。特别是在横向上,手工业雇佣关系的普及、商业贸易的发达和全国市场的出现,构成了这种流动性的主要原因。
  在这一基本平面之上,在唐代仍然依附于军阀和寺院的武术家们,得到了可以由自己支配的领域。水上和陆地上的道路不再只是连通帝国不同区域的中介,而具有了独立的地位。正如“游侠江湖”“行侠四方”之类的短语所勾勒出的,部分人群通过在江湖世界的不断迁移,通过对流动性本身的隶属,创造了属于自身的社会维度。这一领域通过伸展到帝国各个角落的网络和节点,充满了诱人的可以利用的资源,而帝国的国家机器无力一一控制,因而成为武术家们角逐的场域。
  首先兴起的是抢劫商旅和富翁的武装匪徒或“山寨”,他们是一群罗宾汉(Robin Hood)式的亡命之徒,以外人难以进入的山林深处作为基地,控制各地方的交通要道,将武术最直截了当地运用于非法勾当,宛如依附在人肠道内壁的寄生虫。
  山寨的存在是悖论性的。它既依托于江湖网络,又威胁到了后者的存在。毕竟,武装匪徒的盛行会扼杀江湖体系的流动性,造成交通中断和商业萎缩,从而也否定了自己存在的根基。为解决这一悖论,大部分山寨采取了收取“买路钱”的方法,即过路者通过支付一定数额的金钱以换取道路畅通和自身的平安。通过这种方法,就将一部分社会财富源源不断地转入武术家的手中。
  当然,即使支付了相应金额,过路者的安全也无法得到保障,特别是对于携带大批财货的富有商人来说。他们必须另寻对策。由此产生了保护商人或其他富豪的雇佣武师。成熟的商业性镖局在北宋时代尚未出现,但已经有许多武术家受雇于有需要的商贾或地主,成为他们的保镖或护院。很自然地,在这一长期结构性对抗中,非法的山寨和合法的保镖都需要稳定的武术支持,为之提供人力资源的武术门派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转而成为独立的武术家团体,并在此后的几个世纪中逐步强化了对内部成员的控制,转变为较严格的准政治军事组织。
(原标题:宋代武术世界的兴起)
本文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原 名:李连杰 昵 称: 小虎 别 名:李阳中 身 高: 169cm 体 重: 66公斤 民 族: 汉族 国 家: 中国 原 籍: 北京 性 别: 男 出生地点: 北京 出生日期: 日- 个人资料: 监制身份:李阳中 血 型:AB型 生肖星座:兔/金牛座 爱好信仰:羽毛球运动/收集天珠饰物/哲理佛学 喜爱食物:北方面食/土豆 家庭住址:北京老家/美新家坐落美洛杉矶东部的阿卡迪亚(Arcadia)2003年已卖/上海新家 家庭关系:父母(李清泉1965年去世/张凤兰2002年去世);两个哥哥(李连胜/李连利);两个姐姐(李连珠/李连萍)。 婚姻状况: 1986与师妹黄秋燕结婚,1988年离异(生下两个女儿)。 1999年与利智结婚,2000年生下一女儿Jane。 主要经历: 武术 1971年(8 岁)入北京体育专门学校 1974年(11岁)――全国武术大会优胜(少年组冠军)[西安](自选刀术、指定拳术) 1975年(12岁)――武术表演赛(成年组冠军)[昆明](拳术、刀术、指定拳术、指定枪术、对练,五项全能) 1975年(12岁)――中国第三届全国运动会(武术类)[北京](拳术、刀术、对练冠军/指定拳术、指定枪术第2名) 1976年(13岁)――到国际做亲善表演没有参加比赛 1977年(14岁)――全国武术比赛[内蒙古](长拳、刀术冠军) 1978年(15岁)――全国武术比赛(男子冠军)[湘潭](拳术、刀术、枪术、自选拳术、对练,五项全能) 1978年(15岁)――全国武术比赛(个人总冠军)[长沙](拳术、指定拳术、刀术冠军/传统武器第2名) 1979年(16岁)――第四届全运会(男子全能)[石家庄](拳术、指定拳术、刀术、对练冠军) 1980年至今:电影演员,已主演过32部影片。 所获荣誉 2005年李连杰获“体育影人”百年颁奖之“终身成就奖” 2004年李连杰荣膺“杰出华人” 2002年在《中华武术》杂志票选中当选“世纪武星” 2002年李连杰获美国第36届远见奖 2001年入选“好莱坞娱乐圈最性感男士” 2001年李连杰当选“美国最享盛名亚裔人士” 2001年荣获“郑州市旅游发展突出贡献奖” 1998年被People杂志评为“全世界最性感男人”之一 1995年被评为中国当代“十大武星”之一 第32届金马奖获\"大陆人士特别奖\" 2005年第26届亚美文化节获颁“人道贡献奖” 作品年表: 2006:霍元甲 2005:狼犬丹尼/猛虎出笼 2003:致命摇篮 /龙潭虎穴/出生入死 2002:英雄 2001:大陆:宇宙追缉令 港:最后一强 台:救世主 2001:港:猛龙战警 台:龙之吻 2000:港:致命英雄 台:致命罗密欧 1998:港:轰天炮 台:致命武器4 1998:杀手之王 1997:黄飞鸿之西域雄狮 1996:黑侠 1996:冒险王 1995:鼠胆龙威 1995:给爸爸的信/父子武状元 1994:精武英雄 1994:中南海保镖 1994:新少林五祖/洪熙官 1993:太极张三丰 1993:铁鸡斗蜈蚣 1993: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 1993:方世玉Ⅱ/ 谁与争锋 1993:方世玉Ⅰ 1992:黄飞鸿Ⅲ之狮王争霸 1992: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 1989:92黄飞鸿之龙行天下 1991:黄飞鸿Ⅱ之男儿当自强 1990:黄飞鸿Ⅰ壮志凌云 1989:东方巨龙 1988:龙在天涯 1986:南北少林 1986:中华英雄 1984:少林小子 1982:少林寺 明星档案: 李连杰日诞生于北京,曾就读厂桥小学,后经吴彬教练千里挑一选进北京什刹海业余体校,从此诞生了一位武术奇才。其个人武术记录创造了中国近现代武术界的奇迹,连续五年的全能冠军,共夺得大小冠军50于次,多次代表国家出访巡演。当代十大武星,国家武英级人物,70年代武术界的常胜将军。70年代末从影通过电影传扬中华武术,80年代初推出处女作《少林寺》就轰动全球,并引发继李小龙之后第二次全球武术热潮,他本人也被世人瞩目成为国际巨星,从影20余年已拍摄32部经典功夫作品。99年至今被邀好莱坞发展成绩不俗展示了东方武术文化的魅力。形象俊朗气质儒雅品德优秀的功夫皇帝自然被受商家亲睐,从索尼公司以其开发的电脑游戏到目前中国众多品牌形象大使,无不以其魅力锻造其形象。刚刚度过人生41岁生日的李连杰被香港星光大道应邀留名记录下其电影成就。04年12月26日在马尔代夫度假遇海啸地震,吉人天相,有惊无险。早已修行佛门的李连杰淡泊名利生死,大难之后感悟良多,以实际行动号召成立“1基金”救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在全球拥有众多影迷的李连杰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了自己的成就,赢得了世人的肯定和赞扬。从一个武术界奇才到银幕功夫皇帝,从当初电影中的小和尚到现在生活中佛学智者。这就是李连杰,内敛儒雅的东方魅力男子。 二十年前,他年方十七,正是一个风华正茂的翩翩少年,头上已经有了全国武术比赛五连冠的光环,竞技武坛上,无人匹敌。比赛表演之余,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们排练一些舞台剧,做着弘扬中国武术的好梦。一次的机缘巧合使他走上银幕,在影片轰动大江南北的同时,他也一举成名,精湛的功夫表演和清新亮丽的形象在华人世界里妇孺皆知。而如今,他的名字已经响彻全球,甚至成为了中华武术的标志。他,就是李连杰。 1963年的春天,在北京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里,李连杰作为全家最小的孩子降生。他两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挑起了抚养五个孩子和两位老人的生活重担。宝剑锋从磨砺出,贫苦的童年使李连杰从小就养成了艰苦朴素、刻苦勤奋的习惯,这对于他日后事业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不无关系。七岁时,因为体育老师的推荐,李连杰进入北京体校武术班,因为他的武术天赋,因为教练吴宾的悉心教导,又或是因为逃避最痛恨的数学而特别用心,他就此踏上了武术冠军之路,并且创造出了前无古人的辉煌: 1974年的全国武术比赛,李连杰连夺少年组第一名、全能第一名;从1975年到1979年,李连杰一连五年获全国武术比赛的冠军,被北京市体委授予特等功,还被评为“勇攀高峰的突击手”。 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1982年,李连杰被导演鑫炎相中,出演香港中原电影公司的影片《少林寺》中的主角――觉远和尚。这是一部在武侠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影片一反旧式武打片中那种纯表演的花架与镜头技巧的卖弄,通过李连杰和他的一班武术队员们朴素真实的功夫让观众真正欣赏到了中国武术的真功。影片在香港及亚洲、澳洲和美洲一些国家上映后,轰动影坛,取得了巨大成功,也造就了李连杰这位一代武术巨星。 挟着《少林寺》的余威,李连杰1984年及1986年主演的少林题材影片《少林小子》、《南北少林》都颇为成功。1988年他与宋佳合演的《中华英雄》以及1989年与周星驰合演的《龙在天涯》,虽然情节紧张动作惊险激烈,但都落入灭门复仇的俗套,终以惨淡收场。这是爆发之前的沉寂与酝酿。时隔不久,李连杰在美国认识了天才导演徐克。两颗武侠巨星的碰撞,掀起了一股武侠电影的巨浪,于是便有了《黄飞鸿》、《男儿当自强》、《东方不败》等新武侠时代的经典之作。这些影片,情节曲折、场面浩大,李连杰更是把精心设计的武打动作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可惜好景不长,两年后李连杰因为某些原因与徐克不欢而散,分手后李连杰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正东电影制作有限公司。当年,由元奎导演、李连杰监制并主演的《方世玉》取得极大成功,从此,香港影坛上又产生了一对梦幻组合。他们之后合作的《中南海保镖》,《给爸爸的一封信》等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李连杰使枪的酷样更是倾倒了无数观众。1994,陈嘉上编剧并导演的《精武英雄》成为这段时间李连杰最成功的作品,袁和平也设计了他最为经典的动作。 1996年,李连杰和永盛电影公司签约,为其演出六部电影。随后与徐克时隔多年再度合作,《黑侠》引起国际片商注意。这时香港电影业已经开始滑坡,李连杰也把目光投向了国际市场,终于在1998年受华纳公司之约扮演了《致命武器4》,走进了好莱坞。 在我们的记忆中,李连杰的名字是跟这些角色相连的:黄飞鸿、方世玉、洪熙官、张三丰、张无忌、陈真……他的二十多个银幕形象,或严峻稳重(如黄飞鸿),或活泼狡黠(如方世玉),或放荡不羁(如令狐冲),但无不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他拿得起拳头提得起枪,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他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 英雄也有弱点,他性格腼腆,拍了十多年的戏还会因为与女演员的一个亲密镜头而手足无措、脸红耳赤。而在银幕之外的1999年,李连杰和亚姐利智举行了盛大的婚礼,英雄终抱得美人归。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间,不胜人生一场醉。”记得吗,这首诗,在令狐冲酒入豪肠的时候,李连杰壮怀激烈地吟过。如今的他已经皈依佛道,自云宠辱不惊、名利无意。然而当李连杰这个熟悉的名字成为陌生的Jet Li,当我们的英雄成为好莱坞的奸角,我们知道,身在异国他乡的李连杰,又开始了一条更为艰难曲折的道路,始终不变的,是他那颗热爱中华民族、热爱中国武术的心。&(字节数: 4367) [转贴
3:15:36]&&中国传统武术套路 中国武术如同浩瀚大海,深不可测,门派拳种,枝繁叶茂,穷毕业生精力能得其九牛二虎之一毛,已属不易。整理本文的目的,是为了使武术爱好者对中国武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坦率的说,由于武术的神秘性,不可能将所有门派(拳种)概括于本文之中。其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 从体育发展上来讲: 1936年柏林奥运会期间,中国奥运团中的武术表演队震撼欧洲,是武术走向世界的第一声呐喊;46年后的1982年全国武术工作会议,正式吹响了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号角。1990年国际武术联合会正式成立,为武术推向世界在组织上更加有了保证。此后的10多年间,无论是文化交流,还是竞技比赛,武术发展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青睐。1999年6月,国际武术联合会被国际奥委会单项协会组织正式接纳,武术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一时间,武术能否作为一项体育运动进入奥运会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时光进入2001年7月,当北京申奥成功―――中国武术能否成为奥运大家庭的一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话题。 当今规模空前的奥林匹克运动已经成为现代体育运动的核心,并主导着现代体育运动发展的潮流,是直接体现各国综合实力、提升国家形象的国际大舞台。因此,起源于古老中国的武术能否抓住机遇,进入奥运会,不仅是武术自身国际化发展趋势的需要,更是我国实现体育战略目标的需要。由此,本文将从武术自身的文化特性以及它与奥林匹克精神的比较出发,对武术套路能否进入奥运,如何进入奥运进行探讨分析,以寻求武术套路适应现代发展需要的途径。 1 武术套路的传统特性 1.1 庞杂性 民族传统文化的特性,孕育了“自然体育”形态的武术,使其深具庞杂性的特点。中国武术从明代开始,就形成了众多流派、拳家。人们常以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来形容武术。从拳种来说,仅从1986年全国武术挖掘整理成果统计来看,其中“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就达129种之多,还有许多小拳种,类同拳种,体系不完整的套路和功法,不计其数。甚至有些同一拳种,又有几种技术流派。就其功能来说,一个拳种既可健身,又可修性,既可用于防身,又可用于娱乐观赏(包括自娱和他娱)。从运动形式来看,既有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动作编成的拳法和器械套路,又有实战意义的对抗性竞技格斗,还有以针对某一项身体技能为主,进行专门强化训练的各种功法。从风格流派上讲,不仅有内、外家之说,南、北派之分,武当、少林之别,而且还有以各种门类划分的“太极门”、“八卦门”、“形意门”、“地躺门”以及长拳类、短打类等等不同风格的派别。这些旨趣不同,刚柔各异的拳种套路,千姿百态的各种打法,使武术表现出形式内容庞杂、风格流派广博的特点。 造成这一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历史上的中国,是以一家一户的个体自然经济为基础的,这种分散孤立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造成了不同地区的相对封闭性。传统的宗法思想和宗法制,使人们聚族而居,形成强烈的凝聚力和排外性。这些特定的历史环境,使武术技艺往往只流传于一个家族中,或在某一地区流传,这样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拳种和流派。而且,武术是以个体身体运动为基础的,由于习武者个人的身体条件、动机目的、文化素养等各不相同,表现在攻防动作上必然有所差异,因而也就会形成不同的技术风格和特点。同时,传统的习惯于浑然一体的整体思维方式,使武术这一自然性体育万能化,有着多元的社会功能,如一个家族的村落或地域,武术很可能成为其主要的文化生活,农闲时习武健身,在喜庆节日与庙会集市等场所欢庆娱乐,竞武较艺。宗族纠纷时,又是械斗自卫的手段。这种多元化的功能,也是导致武术庞杂化、多样性特点的一个原因。 1.2 内倾性 中国文化是一种内倾文化。武术套路更体现了“道”的精神,修炼过程讲究“身心俱炼”,它的运动技术主要以内外的整体和谐为特点。所谓“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中国武术历来注重“内外合一”,与西方体育相比表现了更大的内倾性。所谓的“内”,主要指诸如心、神、意、气等内在的心理品质,所谓的“外”,主要指手、眼、身、步等外在的形体动作。俗话说:“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它具有极丰富的内涵。长拳中要求“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内外四法相合;形意拳中的“心与意和、意与气和、气与力和”等,都是这种“内外合一”,整体和谐要求的具体体现。 武术套路的内倾性表现了中华民族重内、重意、重合、重直觉的文化心态,可谓“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既是最实际的,也是最理想的。武术技术、技法中的内涵,常常需要“反求诸己”的体悟,从反复实践中方能得其要领。“拳打千遍,身法自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武术与其它具体的外在竞技不同,难以划定。武术劲力是靠以意领气,以气催力来实现。手、眼、身、步形体动势是内在精、气、神的反映,形与神,内与外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内劲、内气、内在意境,妙到令人玩味不尽,体味不尽,常常成为练习者体悟不止的“终身之艺”。 武术套路内倾性特点的形成,主要是受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和中医学理论的影响。“天人合一”给中国传统哲学带来了一系列的合一,如形神合一、内外合一、主客合一等,中国传统哲学这种“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思想成为武术练功的指导思想。而传统中医的基础理论则是武术训练的生理学依据。如中医理论认为,人的一身“惟精气神”为三宝。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于是武术练功依照这一规律,通过各种方法来促进精、气、神的转化,并提出了“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理论。可见传统文化的影响,正是中华武术的民族特色之所在。 1.3 竞艺性 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曾指出,作为动物之一的人,为了生存与发展,亦具有竞争的本能。《晏子·春秋》:“凡有血气者,皆有争心。”《淮南子·道应》中:“争者,人之所本也。”这些论述都认为竞争是人的本性。起源于搏杀格斗的中国武术,自然也充满着竞争性。如《管子·七法》中记载的“春秋角试”盛况,《典论·自序》中记载的曹丕以蔗为杖与奋威将军比武,直至近代的“打擂台”,都说明了人们从比武中显示自身强大和战胜对手的能力与渴望。尤其是在先秦封建文化的两大支柱儒道体系尚未形成前,以技击为基本特征的武术是人们实现自我价值、满足竞争心理的重要竞技活动。《春秋》有一段典型例证:鲁嘻公元年鲁国公子季友在战场上击败莒拿军队,俘虏莒拿归来,季友却要与莒拿徒手相博,再决雄雌。这种追求战场上胜利之外的另一种竞技胜利的心态正是人们竞争性人格的表现。 由此可以窥见,武术无论从技术原源、文化心态和伦理思想上反映了它具有强烈竞争性的一面,好勇、争强、决胜是走向世界竞技体坛的心理基础。但是,随着儒道思想的成熟、尤其是儒家思想占据社会正统之后,对人们竞争天性的逐步压抑,必然导致社会竞技精神的逐渐萎缩。 正如罗丹在《艺术哲学》中所指出的:“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气候,它的变化决定这种艺术的出现”。对于武术套路也不例外。“道”的消极,顺从,无为,“禅宗”的“无心”也从另一个侧面对武术产生影响。农耕经济孕育的和平文化追求的人际和谐,“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忠恕之道,“温良恭谦让”的儒家处世思想,无不对武术发生渗透、规范的作用。集儒道佛之大成的宋明理学,使“贵柔持静”的思想得以大发展,此际相继出现的内家拳系,明显深受影响,偏重的不再是以“刚健”为主的“刚中寓柔”,而是以柔为主的“柔里藏刚”,追求“不偏不倚”、“不如守中”的中庸、适度,“无过不及”、“松静轻灵”的圆活,视武术为“仁者之艺”,武术套路的出现,使武术由外向向内倾,由“争胜”向“争理”与“仁义”扭转,使它的竞争性逐渐向竞艺性转化。 中国的艺术文化自宋以后走向平民的审美文化,传统的整体思维方式,反映在艺术中最典型的就是整体艺术观。武术套路也深受其影响,不仅技术艺术化,而且演练更加艺术化,尤其表现为整体的意境、神采、气韵和对比衬托。在武术套路中,不仅着眼于一招一式、一拳一脚的技术和功力,同时也着眼于整套的劲力、协调、精神、节奏、内容、风格、结构、布局所表现的功力和技巧。在传统的技法中,尤注重从精神、节奏、风格中体现一种整体的意境,将自身“置于一个战斗的场合”,气势如虹,气韵生动,表现出一种英武不屈、坚忍不拔的斗志和气概。少林武术中说:“身之将纵,步之存尽,手之出入,或进或退,或起或落,皆当一气贯注”,以求“拳打一气连,兵战杀气勇”(《少林武术》)。武术运动所创造的这种战斗的意境之美,可谓“韵外之致”、“言外之意”,令人神往,耐人寻味。汤一介先生曾谈到中国文化的三大特性:一为崇尚自然,二为人与自然和谐,三为人际和谐(德行实践)。传统的思维方式与文化特性逐渐地弱化了武术的竞争性,最终使其走向娱乐、走向竞艺。 2 武术套路与奥林匹克之比较 2.1 武术套路竞艺性与奥林匹克竞技性 “任何类型的历史文化总是在一定类型的历史文化土壤中成长起来的”。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对其文化精神的塑造与影响必然相异。奥林匹克运动起源于古希腊,与历史上许多原始民族一样,古希腊人对于“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自然竞争属性早有所认识。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斗争就是正义,一切都是通过斗争而产生和消灭的”。普罗塔戈拉则更为明确的指出,“人们之间在力量上是不平衡的。只有强者的力量,才可能和应当构成政治权威的基础,进行政治统治。所谓强者,当然是指在竞争中取得优越地位的人”。由于不同于东方的特殊的生态环境和历史背景,古希腊人的竞争精神更加强烈。希腊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处,土地贫瘠,多数地方不宜农耕。但是三面临海,交通便捷,特别适合于扬帆航海。因此,海上商业贸易与对外交流在古希腊的社会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航海、商业贸易等活动培养了古希腊人思变好动、勇于竞争冒险的性格,直接强化了古希腊人“在生活一切领域追求最高成绩”的竞争精神。奥林匹克是古希腊的文化产物,竞争精神无疑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主要内容之一。 与此相反,古代中国属于内陆型国家,发祥于黄河流域的华夏民族自古“以农为本”,适宜的气候、富饶的物产使这片土地上的人群满足于男耕女织,各居一隅,恋眷本土,安于里井。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一直没被外来干扰中断,中国武术便在这块相对封闭、延续不中断的板块上产生、发展起来,并深受农耕经济孕育的和平大一统文化影响,形成了普遍的民族心态是求稳怕乱,不提倡竞争、冒险和开拓。“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儒家仁礼观念的极度尊崇,“存天理、灭人欲”的观念逐渐约束和规范着人们的竞争天性。另一方面,由于受传统文化大环境的影响,练武者往往在自觉与不自觉中的运用传统哲学来规范、约束武技,无不使武术固有的外向竞争精神转为内向,表现出种种竞艺性的特性,与西方奥林匹克中的“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精神看似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难道说与奥林匹克精神是背道而驰的吗? 其实不然,竞艺性也是一种竞争的表现形式。在奥林匹克总体精神倡导下,随着历史的发展,奥运会的运动项目也在不断的充实,更体现了属于世界的奥林匹克大家庭。所谓竞艺性的体育项目在现代奥运会中也有一些,比如花样游泳、花样滑冰、艺术体操等。武术套路类同于这些项目,在竞艺的同时也进行着竞技,体能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是这些项目的共同难度与竞争焦点。这种双重的竞赛较量形式充实了奥林匹克精神内涵。以搏斗技术为本原的武术套路应该努力走向奥运会,真如列宁所说的:“国际的文化不是无民族的,谁也不曾要求纯粹的,不是波兰人的,也不是犹太人的,也不是俄罗斯人的文化”。 2.2 武术套路的教育价值与奥林匹克精神遥相呼应 分别起源于东西方的中国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尽管由于不同的生存环境,在具体的精神内涵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别,但是却都具备教育与文化的价值,而表现出某种相似性。古希腊的教育制度和人生价值观对古希腊奥运会的产生以及传统和精神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它是古奥运会产生的文化心理动因。而且古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大多来自希腊教育制度的体育内容(赛跑、跳跃、掷标枪等)。奥林匹克的教育价值主要在于培养身心完备、能文能武具有健康的身体、丰富的知识和能力以及具有开拓、进取、务实精神的青年。在奥林匹克主义中,文化被置于与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加强了竞技运动的精神价值,激励着人们为实现美好的理想,不断的自我更新、自我完善,从而提高自己的境界。 武术套路也讲究“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尚武重德”。古代商周学校的“射、御”均为武士教育的内容,是培养奴隶主贵族子弟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在传统文化的总体氛围中,武术套路不仅有丰富的哲理,在技术的传授中也充满着东方伦理的道德观,武德成为武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如“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等,通过武德的学习,规范习武者的行为举止,以达到教育的目的。据墨西哥的安东尼奥·佛格雷泽的研究,武术在世界各国人民的价值观念中,“教育和文化”的价值高居首位。一种近似残酷的技击术,却成了人们修身养性育德的良好途径,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这说明蕴涵有丰富内涵和人文精神的武术套路有着独特的文化与教育价值,它与倡导和平、友谊的奥林匹克精神遥相呼应。 3 武术套路走向奥运会的几点思考 张岱年先生指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如果不与较高的不同的文化相接触,便易走入衰落之途。然而虽衰,却因没有较高的文化来征服,亦不易即趋灭亡。一个民族的文化与较高的文化相接触,固然可以因受刺激而大进,但若缺乏独立自主精神,也有被征服被消灭的危险。”(张岱年,1996)这是多么精辟的论述,言简意赅的说明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之辩证关系。武术套路在面临着即将走向奥运会的同时,也面临着既要有发展,要与奥林匹克相适应的自身改进,又要继承与保持民族特点和风格的独立性。为此对以下几点作出讨论。 3.1 武术套路的竞技性 源于古代搏斗术的武术套路,从技术渊源或文化心态出发,皆反映了它内涵着本来就有竞争性的一面。 竞赛的可比性是任何体育项目进入奥运必备的因素之一。竞技武术套路发展到今天,高水平武术套路选手在竞技场上的演练水平已难分上下,针对这一现象,1996年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增设了指定难度动作,但是通过近年武术套路比赛的实际操作,已发现其优点与不足共存。其优点在于难度指定动作增加了武术套路竞赛的可比性,可区分性,不足之处表现在指定动作的完成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最终成绩。由于指定动作在竞赛中的重要地位,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因而忽略了对动作节奏、风格、身法运用上的精雕细刻,造成了套路演练水平总体下降,影响了比赛的可观赏性;再者指定难度扣分点多,由于评判的困难,错判、漏判现象明显存在。 在新近由国际武术联合会制定的国际武术规则(讨论稿)中,将“武术指定难度”改为“难度分”,对运动员在套路演练中各级难度动作分值之和给予加分,使评判的可操作性、简易性有了明显的改善。 然而将难度动作编排在套路中,影响整体演练水平的现象仍未解决,这是难度动作对武术技术产生影响主要弊病之一,就这一问题拓宽思路,我们试提出将难度动作以组合动作形式演练,独立于套路之外进行竞赛和评判,其得分与套路得分相加为最后得分。可供借鉴的项目如:在竞技体操比赛中,自由体操与跳马、单杠、双杠,在结构上类似于这样的整体与组合关系。这样将有益于武术演练技术的发展,为动作的编排,身法的运用,精、气、神的体现,整套节奏一气呵成,自如地展现武术风貌,提供了更有利的发展空间,既可提高套路竞赛的可观赏性,又可增强其可比性。 3.2 武术套路的艺术性 武术的艺术性表现在意境、神采、气韵和对比衬托。在套路的演练中,必须是动迅静定,起伏转折,轻如叶,重如铁,快如风,缓如鹰。艺术性作为武术特质是构成整体性的一部分,但又不可过于追求艺术性,否则竞技性就向竞艺性发展,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把握武术的套路艺术化的尺度,即套路编排内容与结构的处理,在内容的选择上,应该舍“花架子”而取“神采气韵”,保持武术以攻防技击性为要旨的本质特征。 涉及到对武术套路的艺术成分的评判,是难点之一。新规则讨论稿中,关于对编排艺术性的评分要求方面未有较客观的评定标准,因此有必要对武术套路艺术性的技术做范围界定,例如,套路编排的内容必须有技击意义。武术艺术表演水平评定标准应更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便统一尺度。 3.3 武术套路的内倾性 艺术与评判的主观性由于武术套路内倾性艺术表现的多样性、灵活性和不拘一格,加上各自理解程度不一,使观众、演练者、裁判常处于不易沟通的状态。而且在武术竞赛中,对精神、协调、风格等方面的评判,多以主观意向、经验判断为主,因此对套路的演练技术评定的量化,是需要深入讨论的课题。现代武术运动的发展,从形式上已逐渐向奥林匹克运动靠拢,尤其在竞赛评判的操作上已趋于规范化,但受传统武术套路内倾性因素的制约,在演练水平的评分习惯上,仍以“估分”为主,另外精神、节奏、风格等方面表现力的评分本身比较复杂,因此也需要在这一方面进一步研究。尽量划分层次,把握尺度,仔细推敲,力求使演练水平的评分量化,使评判中有据可依,有法执行,进而提高科学规范性。 3.4 武术套路的庞杂性与竞赛制度的完善 凭借2008年北京申奥成功之契机,将竞技武术套路推进世界体育之林,使中华武术的文明财富与全人类共享,是当代武术工作者的使命。然而几千年来,武术众多流派所衍生出不同形式的技术风格,训练目标、功能的多样性,蕴涵传统文化的特性,使武术的发展与外推受到极大地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精选武术套路进入奥运显然是勿庸置疑的,关键是如何取舍,此刻我们的思维应该是理性与开拓并举。奥运竞技内容的限制与武术广博整体内容,是矛盾对立统一的两方面。对立在于局部与整体不可二全,我们在迈进奥林匹克之途中,必须转化许多我们原已形成的技术与传统;统一在于局部与整体是有机联系的,整体是部分的生命基础,部分必须依托整体而存在,而整体存在的价值可以通过部分来体现。由此可以进一步认识到,武术进入奥运会深远的意义在于“以点带面”,武术套路庞大的技术与理论系统中那些无法进入奥运的部分,始终是竞技武术套路之根本源泉和文化之内动力,是任何一项目都无法比拟的深厚有力的底蕴,因而我们要在发展竞技武术套路的同时,做好继承保护工作。具体实践中,必须进一步完善竞赛制度,建立多形式、较高层次的武术传统项目竞赛的体制,开展民间传统武术文化交流活动和锦标赛制形式的传统项目比赛。前者的目的在于交流普及,后者的目的在于规范提高,并与高水平竞技专业赛制适度结合,使竞赛与传统项目互为促进。例如,设置武术套路优秀运动员年度排行榜,将全国武术传统套路项目锦标赛列为正式比赛的积分项目,在世界性竞赛中开展“世界武术传统项目锦标赛”,“国际武术传统单项赛”等。 如前所述,在当代,武术套路运动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是一种升华、扬弃的过程。武术套路在发展过程中,既要保留自己的风格,保持自己文化上的独特性,但又不可避免地需要吸收、融合现代文化的有益成分。中华武术,尤其是竞技武术套路即将进入奥运会,既是武术套路自身改革,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结果,也是东西方体育文化走向融合的必然。又是武术套路原有的传统特征在现代历史时期的发扬与升华,是保持延续生命活力的必然途径。 关于武术发展问题的研究 李震1 吴志宏1 郑晓琴2 朱琳1 (1.解放军体育学院,广东广州510500,第一作者,硕士;2.广东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摘 要:20世纪40年代末,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旧更替的时期,武术也开始了它由近代武术向现代武术的历史转型,进了新的发展时期。从历史的进程看,近代武术与1911年后旧中国的兴亡休戚相关,而新中国的诞生,推动中华武术踏上了新的历史跑道―武术开始了它的时代巨变。由新中国成立开始的现代武术,至今已历经了50多个春秋,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武术运动飞速发展,但同时也涌现出了许多新内容,新问题。对此,专家、学者们付出了不少的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数以百计。研究的主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武术相关术语问题;武术发展的文化学问题;武术普及推广问题;奥运战略问题;武术的市场化问题。 关键词:武术 发展 市场化 20世纪40年代末,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旧更替的时期,武术也开始了它由近代武术向现代武术的历史转型,进了新的发展时期。从历史的进程看,近代武术与1911年后旧中国的兴亡休戚相关,而新中国的诞生,推动中华武术踏上了新的历史跑道―武术开始了它的时代巨变。由新中国成立开始的现代武术,至今已历经了50多个春秋,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武术运动飞速发展,但同时也涌现出了许多新内容,新问题。对此,专家、学者们付出了不少的努力,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数以百计。研究的主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武术相关术语问题;武术发展的文化学问题;武术普及推广问题;奥运战略问题;武术的市场化问题。 1武术相关术语问题 随着武术运动的迅速发展,许多以前很少见到的学科术语在理论研究中频频出现,这是武术学科建设发展的标志。但同时我们也关注到,不少论著文章或许是对某些术语理解上的偏颇,或是在视角逻辑上的游离,因而在术语的使用上有些混乱。上海体育学院博士生周伟良分别将它们归入四个研究层面进行了阐述。 1. 1历史学视角中的“古代武术”、“近代武术”和“现代武术” 这三个名词实际上涉及的是中国武术史的分期问题。任何事物都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表现特征。武术史的分期,应以武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衍化特征为主要依据和标准。 古代武术是指1911年以前的武术,形成了以太极阴阳五行为理论框架的武术理论体系; 近代武术是指1911年到1949年的武术,由原来主要在乡村传承开始逐步流入城市,进而引入学校,开始运用近代体育科学方法对此进行整理研究,提出了武术科学化的时代口号; 现代武术是指1949年以后至今的武术,成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一部分。 1. 2由功能目的衍生的“竞技武术”、“健身武术”和“技击(实用)武术” 竞技武术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或集体的运动功能,争取优异成绩而进行的训练竞赛活动过程,它具有极强烈的功利色彩; 健身武术是人们基于对武术活动良好的祛病延年、健身养性的价值认识认识而提出的一个概念术语。这种习武活动一般都是自发进行,以个人锻炼为主,也有集体形式的。与竞技武术和技击武术相比,它在习武的方法、内容上有很大的自主性、随意性和趣味性,其组织管理形式也十分松散。即使有时也采用一些比赛方式,但这种方式的目的主要在于推广和普及,并不单纯追求成绩; 技击(实用)武术是指从习武目的到习武手段都以实用技击为出发点和价值体现的习武方式。与竞技武术相比,它不受规则的限制,表现形式和要求就是强调攻防实用。 1. 3按习武群体划分的“军事武艺”、“民间武术”和“群众(社会)武术”、“专业队(竞技)武术”、“学校武术”; 古代军事武艺对中国武术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极深的影响,但仍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内容上,拳术被军事武艺视为“无预大战”之技,而武术中的许多奇门兵械,在军中毫无地位可言。在格杀方法上,武艺以阵法纪律为前提,是一种协同性的集体行为,而武术的技击通常是一种低烈度的单打独斗,再加上武术又深受其他传统文化的薰染而变得更为多资多彩; 民间武术是指在传统社会形态下,广大下层民众的各种习武活动,是与军事武艺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术语; 群众(社会)武术是相对于学校武术和专业队(竞技)武术而言的广大社会民众间开展的武术活动。 学校武术是指在学校围绕学校体育的目标、任务,为增强学生体质、掌握武术知识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有计划、有组织而开展的武术训练和教学过程。 专业队武术是指有计划组织起来的,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争分夺牌为目的的职业化人群所进行的武术训练和比赛。 1. 4文化社会学意义上的“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 传统武术是指在农耕文明的历史时空背景下,形成发展的,至今仍在传播的以套路、散手和功法练习为主要内容,并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主体精神的身体活动方式。与传统武术相对应的是现代武术,“现代”一词不仅是个历史分期,它同时又含着文化社会学意蕴。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并不是个笼统的概念有着明显的层次架构,众多的内容是按照纵横交错、并列重迭的相互关系组合起来,表现出一种主体性的中国武术文化格局。 2武术发展的文化学问题 武术,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而且还由于它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蕴含了深刻的中国传统哲理的奥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的载体,具有浓厚的东方文化背景。然而,21世纪将是东西方文化交汇融合的时代,文化的影响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发挥更大更深刻的作用,正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武术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在这场文化变革中受到冲击和碰撞。目前,武术的发展存?&(字节数: 11967) [转贴
3:12:47]&&一、引子――散打的出身 首先澄清一个问题:散打是否如有些朋友所说的仅有二十年或三年的年轻事物,输得再惨也不丢脸?窃以为不然。虽然散打作为一种竞技项目独立存在的历史确实很短,但是它抽象于千年中华武术母体在先,冠以“中国功夫”显赫威名在后,不管你承认不承认,现在武协对外交流均以“中国功夫vs某某某某”挂牌。在外人的眼里,他们根本不是在和所谓年轻的、不成熟的、允许犯错的什么散打交手,他们就是在和中国功夫较量!打败面前的散打运动员,就是打败名扬天下的中国功夫!既然如此,那么散打对外交流时丢盔弃甲真的就那么不重要?那么可以促进散打的“进一步发展”?我想,如果我们在条件未成熟时,就完全循他人赛例贸然作战,恐怕不是勇于学习,而是在逞匹夫之勇,以己之短击人之长,到头来灭自己志气,长他人威风。盖因武事异于常物,威名虚荣于武术如同水之于舟,常胜则如水之载舟,常败则如水之覆舟。连败上几回,散打名声扫地,全中国的年轻人一窝蜂学泰拳去了,散打教练通通失业或转行挂羊头卖狗肉,还奢谈促进散打发展云云? 二、问题――武术的光荣与尴尬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要这么爱护散打(或中国武术)的声誉,以至于有时不惜要与老外在规则赛例上锱铢必较呢?答案是:因为散打是中华武术复兴的最具雏形的载体,但他目前的发展却仍然严重不足! 我不是一个夜郎自大,故步自封之人,一向提倡学习和交流。如果中国武术的内涵真的比不上泰拳深厚,中国功夫真的不如外国武技合理和有效,那么,有什么不可以放下的架子?有什么不可以抛开的面子?我们大可以首先理直气壮地承认泰拳世界最强,就象承认巴西足球世界第一一样,然后也象足协一样花上些银子,延请大批方头黎面的泰国人来为我们传授泰拳真经,并寻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最后达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这种事情算不上伤面子,如果算,那么我们的面子早就伤痕累累了。因为一百多年来我们已经干了不知道多少这方面的事了,从天文到地理,从鸡毛到蒜皮,贫弱不堪的中国在走向崛起、走向现代化的血泪征程中,早已无数次地承认别人的东西比我们的强!这,算不了什么。只要我们善于学习,勇于超越,即便是跨下之辱,我们也不是不可以忍受,何况一区区泰拳呢?但是如果明明是自己好的东西却不敢坚持、不善于坚持,那显然近乎媚外!虽然近代以降,我们确实落后世界太多,但是老祖宗数千年的积淀,毕竟还是留给了我们一些传家之宝,足以令我等在些许领域傲视全球,武术,就是其中之一! 武术的内涵有多大多深厚,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没有足够的资格来为她下定论。但是仅仅从她的粗略外延即拳种的多样性上我们就可以略窥一二。而散打职业化推行三年,即与泰拳之流互有胜负(这句话总说得起吧),则似乎也可以散打之薄发反证武术之厚积。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现在又不拿出看家本领去横扫天下,却羞答答地将乳臭未干的散打推出去呢?我想,这除了传统武术不适应擂台形式等客观原因外,最直接的主观原因应该是:想横扫天下,中国武术还没有作好准备,因为她目前正处于发展的低潮期!打个比喻,中华武术是武功高强的父亲,但是他生病了,散打则是他年幼力小的儿子,刚刚学了点基本功,现在不断有人上门挑战来了,你是让父亲抱病出战,还是让儿子以死相拼?还是按照小说方家的逻辑,归隐山林,待父亲病愈或儿子学成,再行寻仇?让我们用点耐心,把话题说开去。 三、回顾――武术的历史定位 在冷兵器时代,武术的实际用途是很大的,称得上是当时的“先进生产力”之一了,所以当时的人们无不热衷此道。武术因而得以与当时部分最优秀的智商、最明达的悟性以及最雄厚的财势相结合,其不断发扬光大实乃成章而顺理之事。从横向比较看,中华文明和中国人口在长时间(或者讲在冷兵器时代)一直占据世界的领先地位,显然为武术的发展水平领先外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人力基础,而中华文化内蕴自调的秉性又暗合于武术自我挖潜的内质,中华武术确实没有理由不发展成为世界领先的武术门类。然而到得热兵器时代,武术的漫漫长夜来临了,由于武术的实用价值骤然间被消祢于近乎无形,其对人们的吸引力自然也就大大降低,同步而来的恰恰又是中国近代以来长时间的落后与贫弱,中华武术由此步入了发展的低潮时期。 然而西方武术是否就借此机会超越中华武术呢?否。正如我们所讲的,武术乃是冷兵器时代的产物,虽然近代以来西方文明的发达程度远远超出中华文明,但是热兵器的大量运用和迅猛发展也断送了武术在西方国家的进化可能(就好比现在的猿猴永远都没有机会进化为现代人类一样)。斗胆断言一句:西方也许永远都无法在武术上达到中国武术曾经达到的发展高度了。对于中国人来讲,保存和发扬好老祖宗创造的武术瑰宝,中国功夫的威名一定可以代代相传! 既然武术不再以先进生产力的面目出现,那么在热兵器乃至核武器时代,它要继续存在和发展,就必然要努力寻找到自己的新定位。从目前来看,在现代化的重迫之下,有三种途径可以作为武术继续发展传承的载体:其一为单纯的民间口传身授;其二为相对野蛮的黑市赌拳;其三则为相对文明的体育竞技运动。 中国以和为贵的文化秉性以及武德在先的武术价值观决定了很长一段时间里选择的是第一条道路,即民间的口传身授。但是对于武术来讲,这很大程度上只是武术作为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现象的自我发展惯性的表现而已,是一种较低层次、自然、无为的发展状态。由于难以与最好的人才和财力自然结合,同时实用机会少、对抗性不足(对于普通人来讲,练武的主要功能只是强身健体而已),所以阻碍了武术继承的完整性,削弱了武术的实战性。传统武术、民间武术承中华武术之衣钵,如今却要屡屡面对擂台实战应战与否之尴尬,不能说就没有这方面的原因。再则,以这种方式传承的武术往往只在同一门类内对练切磋,严重缺乏跨拳种的交流,而近亲繁殖乃事物发展的大忌。所以,尽管这一途径在现代历史条件下对延续中华武术的香火居功至伟且今后仍将期望它(也肯定会)继续发挥这一功能,但是我们仍然要说,如果今天继续束手坐视武术凭借着自我的生命力顽强而艰难地在民间自生自灭的话,中华武术彻底萎缩凋零结局的来临恐怕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了,即便这一进程可能很慢,结局却已注定。 与中华武术不同的是,有的武术门类选择的就是第二种途径,比如泰拳。黑市拳与人性中的暴力倾向、赌赛需求直接相关,前者为后者提供了发泄的场所,后者为前者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应该说泰拳数百年来的较好发展,很大程度上就是拜黑市赌拳所赐(尽管后来泰拳也发展出相对文明的职业比赛)。由此也就不难解释泰拳一以贯之的硬朗、残忍以及较好的擂台观赏性价值了。然而这种发展途径从本质上说与古罗马的角斗士乃至于斗犬、斗鸡、斗蟋蟀没有太大的区别,观者大呼过瘾之余,可曾念及斗者喋血搏命之苦?而这显然与中国的民族文化心理相悖,恐难以成为现代武术的发展主渠道。更何况,将一向号称正大光明、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发展成为人性之相对黑暗部分的代言人,汝于心何忍哉? 与黑市拳相比,第三条途径显然有着较好的合理性。体育乃是和平时期的战争,是过滤血腥之后的暴力,是赌赛需求的合法发泄(君不见足彩泛滥否),是民族虚荣的较好寄托,也是人类在科技膨胀中内视自我生命力的最佳管径。这也正是体育肇始于古代希罗,却在科技与文明的现代爆发式地风行于世界的根本原因所在。由此也就不难解释如今当局为何要将武术列入体育范畴,且使出浑身解数欲将其挤入奥运大门了。显然,如能搭乘上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奥运列车,古老的中华武术重新焕发年轻风采的日子似乎就指日可待了。 然而且慢,武术毕竟不同于其他体育运动,她从诞生之日起就不是作为一种体育运动而存在的。虽然在数千年的发展路程中,她也经受了各种文化事物的渗透与交融,遂成为一门包罗万象的大杂烩,但是终而究之,她的内质还是一种格斗术。业余体育以高尚之体育道德精神感召于世乃其成功的最佳伦理基础,因此一向十分强调对选手的保护,以彰显其人性关怀、追求和平的特质。然而正是这点恰恰成为其与武术难以完全契合的最大障碍。其他体育项目对抗再激烈,其注意力也是集中于第三种事物身上(如足球,如箭靶),对人体的伤害乃附带而生的。而格斗术的本质却是直接打击和伤害对手!因此业余体育对于格斗类的项目一向是怀有戒心的,其表现就是通过层层保护对选手实施严格的限制。长久以往,格斗项目实际上在业余体育的形式下已经逐渐失真,其技术中所蕴含的格斗精神内髓也已经渐渐失落,蜕变为徒有其表的形式格斗术。过去散手中大量存在的摸摸拳、小鞭腿、消极游斗、打击力与抗打力差、蹲马桶要分以及所谓的“得分意识”等诸多恶习本质上都是业余体育形式对武术内容的扭曲、变形和阉割的必然产物。武术的最高境界乃审视、发现和追求人类自身生命力的最大化,永远满足于“点到即止”最终只会断送武术的生命张力。 四、答案――武术的现代化 由此可见,格斗项目要想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准,就必须满足一定的对抗性,模拟出较好的实战真实性,而要做到这一点,业余体育形式恐怕不是一个好的载体。但是要让我们回到黑市拳赛的原始野蛮状态中那也是绝无可能。如此看来,发展职业搏击擂台赛应该是一个较好的折中办法。职业擂台赛既有一定的擂台保护措施来保护选手,又具备较好的对抗性以满足武术在实战对抗中寻求发展的基本条件,更为重要的是职业赛由于具备较好的观赏性和商业运作手段,可以吸引较多的眼球来创造出足够大的市场,用以养活一定数量的职业人员。发展得好还可以形成一个大产业,籍此吸收足够的智商和财力,满足继续发扬光大武术的充分且必要条件(想想NBA的成功之道吧,我们基本上可以说,天下最有篮球天赋的人都集中在NBA了,但是我们绝不能说,现在天下最有练武天赋的人都集中在散打王中了!而试想,如不能吸引足够的人力物力为武术的发展出谋划策,武术的传承恐怕都难以为继,还奢谈什么发扬光大?)。 如此说来,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期望武术继续发展壮大,其主渠道还是应该定位在发展职业擂台赛之上。就目前而言,初具规模的散打王应该是最佳侯选人之一。但是很显然,相对于摆在他面前厚重的历史使命,目前的散打王真的如其短暂历史一样,仅是一个三岁小孩罢了。然而小并不可怕,相反白纸之上好画图。如今的散打王正处在发展战略定位的关口之上,是到了该为他谋划“人生”道路的时候了。基于前文的认识,我认为散打王要走向成功,至少要做到以下两点: 其一,散打王应该发展成为一项商业运作成功的职业搏击赛。 这一职业搏击赛应该具备较强的对抗性,模拟出较好的实战性,拥有足够大的市场 。为此她必须勇于改革,尽可能地放开不合理的规则限制,善于学习外国同类项目运作的先进经验。较强的对抗性和实战性是武术散打保留格斗内髓的必备条件;同时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打开市场,将武术散打的产业蛋糕做大,吸收最好的人才从事武术事业,为武术散打的良性循环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作为培育潜在观众和潜在选手的战略举措之一,国家完全可以在中小学教育中推行武术必修课,培养全民的武术修养,将全民的智慧和兴趣引导到武术散打事业上来。 其二,散打王必须是一项善于吸收中华传统武术精华的搏击赛。 如前所述,散打王应该是为中华武术的复兴而生,为重整中国功夫雄风而生,脱离传统武术的散打就象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中华武术实乃当世瑰宝,中国功夫威震寰球,散打倘若弃此而媚外,无异于买珠而还椟,捧金碗而乞饭!为此她必须勇于反思散打的指导思想,敢于引进传统技法,再造散打的技术体系,同时她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打开与传统武术交流的大门,为此可以采取实验先行、修改规则、采用分指手套、在赛制上向传统武术倾斜等等措施。要从战略的高度上了解传统武术元素进入散打的极端重要性和巨大品牌号召力。 五、结语――武术散打的将来 俗话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武术散打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甚至需要一整个历史时段。我们应该深刻认识中国武术的发展方向,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改革方案,我们也要加倍珍爱中国武术的品牌形象,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交流和对抗。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哪怕在条件尚未成就的时候,我们需要的也只应是适当、必要的保护与谨慎,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和超越,而不是懦弱无为的故步自封和盲目傲慢的夜郎自大。只要我们认清方向,坚定发展,假以时日,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国的武术散打定能重振昔日雄风,领袖天下武林!&(字节数: 5212) [转贴
3:10:03]&&1.武术: 武术是运作武力的学术,武术是拥有武力和使用武力的学问。修证武术、造就武力、表述武力是武术运作的全过程。武术包括所有以原始风格表述武力的项目,武术包括所有的展示武力和使用武力的形式。 人类本能的对武力的需求产生了武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它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人体结构的相同和思想行为的一致决定了古今中外的武术的性质模式和行为原则的无别,环境的限制世俗的影响和人为的因素导致武术形象的千姿百态。 武术的载体可以是任何一个拳种,一门搏击术,武术的表相可以是任何一种形式,任何一种风格。武术基因凸现的是自然的法则,而载体尤其是载体的表相凸现的则是人为的意志。 武术的定义很广泛,它包括有中国武术、日本空手道、韩国跆拳道、泰国泰拳、剑道等。 2.中华武术: 武术定义广泛,但是目前武术狭义的含义特指中华武术,中华武术包括武术套路、摔跤和散打。 武术,并不单纯指人们的争斗中简单的击打或自卫动作,挥拳舞棒,有武而无术。中华武术是经过千百年文化陶冶的一种独特的人体文化,它是以中国传统哲理和伦理为思想基础,以传统兵学和医学为科学基础,以内外兼修、术道并重为鲜明特点的一项内容极为丰富的运动。它的流派繁多,拳法多姿,但基本表现形式有两种:徒手的和器械的攻防动作。寓攻防于表演中形成武术独特的美学,正如人们所说:技击是武术的灵魂。 3.散打: 现代散打准确的定义应该是:散打是中国功夫经过提炼和改造后,以擂台比赛为形式的一种现代体育竞技项目。 散打不代表中华武术总体的最高水平,不代表中华武术的极端表述的最高水平,但它一定代表了中华武术中的最简洁实用的拳法腿法和摔法的最高水平,代表了中华武术的拳台竞技的最高水平。从1978年开始,国家体委组织了一批著名的武术专家进行散打运动的实验、推广,制定相关竞赛制度、规则以及培养武术散打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可以说,散打是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对各个武术门派的实用招法进行提炼整合,最后形成现在这样的技术体系。虽然中国传统武术门派、招式繁多,但概括起来,也就是‘打’、‘踢’、‘摔’、‘拿’四种基本技法。‘拿’就是擒拿关节,杀伤力大,对人体有一定伤害,不符现代体育竞赛精神,因此散打将‘拿’去掉了。认为散打跟中国武术无关、不属于中国武术范畴则是一种片面的错误的理解。这主要是由于对中国武术认识有误区而造成的。 4.拳击: 拳击是戴(拳击)手套进行格斗的运动项目。它既是一项业余的,也是一项职业的运动项目。比赛的目标上要比对方获得更多的分以战胜对方或者将对方打倒而结束比赛。与此同时比赛者(拳击运动员)要力图避开对方的打击。 拳击比赛在由三条绳围绕的拳击台上进行。一场业余拳击比赛有三回合,每回合三分钟。拳击运动员要戴(拳击)手套。其他用具包括:头盔,护齿,运动短裤和护裆。拳击运动员的比赛按体重分级。 现代拳击始于英国。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896年在雅典召开的时候,组织者认为拳击运动太危险取消了这个项目。直到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第3届奥运会,拳击才被列入比赛项目。不过拳击在奥运会的确命运多舛,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该项目曾因瑞典国家法律禁止拳击运动而被取消。自1920年奥运会之后,拳击在奥运会比赛项目中才确立下来,既而奥运会拳击史上出现了穆罕默德-阿里、史蒂文森等传奇人物 在世界拳击运动中属于领先地位的国家有美国,古巴,英国和俄国。拳击运动要求(运动员)具有力量、耐力、速度、灵活、凶猛、协调、果断和勇敢等素质。 5.跆拳道: 跆拳道,是一种源于朝鲜半岛的武术。以技击格斗为核心,修身养性为基础,磨练人的意志,振奋人的精神为目的,将人类生存意识通过躯体表现出来,并将人的精神需求具体化的一项体育运动。 跆:指脚的蹬踢、腾跃、踢击。 拳:是拳掌的打击、攻击和防御。 道:一种方法,一种结合。 简义的按字面解释,跆拳道就是一种利用手脚攻击的武打技术。 追溯历史,经过对跆拳道的长期研究发现,跆拳道最早是以我国少林武术三十二式为原形,经过朝鲜半岛朝族人民的聪明才智使其与他们的民间武术相融合,经过不断演变、完善、创新、发展而来的。跆拳道的发展就是人类生存意识发展的一个缩影。当人受到了外力攻击时就会产生一种本能的自我保卫意识,跆拳道的基础就是在自然生活条件下一种本能的自卫反应,由这一种防卫性的被动姿势演变而来,随着人类生活、生存空间的不断拓展,生产生活环境的经常改变,人类为了适应满足社会生活的诸多需要,不仅要具有生存的体力,还要学习防御与他族和野兽的攻击。跆拳道随着发展的需要,由被动消极的动作形态向着积极的防御与攻击形态发展,最后发展到一种正式、完美的标准。 6.空手道: 空手道是日本的一种武术,在古代日本的琉球,由于长年的禁武政策,武器一向被禁止使用,因此,人民不得不创出赤手空拳的格斗技术,以求得生存的自卫本领。尤其是在十七世纪初叶,严禁武器的携带和保存,于是在琉球的上层阶级之间,参考中国拳法,创出了独特的格斗技术,这就是最初的空手道,称之为“唐手”。它的本义为“从中国传入的拳法”。本世纪初,日本冲绳的空手道人士出于民族之自尊,将“唐手”改成“空手”。 空手道并非人所了解的日本武术,它起源于中国盛唐时期,由日本武道传播者带回日本,将其完善。它原称“唐手”,因日文读音与“空手道”谐同,在1935年才正式改名为空手道。
也不能说是从武术分出来的。武术是汉语名词,是对中国传统格斗术的统称。新中国成立后,为使武术发扬光大,并增加其竞技性、安全性,国家体育局借鉴国外自由搏击比赛经验,增加摔法技巧,编制了一整套格斗竞技比赛规则,并称为散打。 拳击是由欧洲兴起的一种格斗术,特点是只有拳法,没有腿法。 跆拳道源于古高丽国(即今天的朝鲜、韩国)的格斗术,特点是七分腿法,三分拳法。 &(字节数: 2721) [转贴
3:05:49]&&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和优秀文化遗产。过去曾有人把武术分为南、北两派,或者分为内、外两家。 所谓南派、北派,主要是根据流行于南方的拳术多手法,而流行于北方的 拳术多腿法这一特点来区分的。因此,武术界就有了"南拳北腿"之说。 所谓内家、外家,主要是根据《宁波府志》中的"外家者,其法主于搏人?而跳踉奋跃则勇";"内家者,其法主于御敌,非遇困危则不发"这一记载而区分的。后来,武术界则把少林等刚健有力、窜跳闪躲灵便的拳种统称为外家拳,而把太极拳、形意拳、八极拳、八卦掌统称为内家拳了。 新中国成立后,武术运动获得了很大发展,在逐步挖掘、整理、继承传统武术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编武术长拳运动,近几年又经过研究试点,开展了武术攻防技术的搏斗运动,极大地丰富了武术运动的内容和形式,有效地开展了武术竞赛活动,使武术运动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在这种情况下,旧时以拳种分类就显得很繁杂:以南、北派,内、外家来分类又过于笼统了。因此,根据武术运动全面发展的需要,推动武术运动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产生了新的武术分类方法,将武术内容分为如下五大类: 一、拳术类 包括各种徒手拳术,如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通背拳、劈挂拳、翻子拳、地趟拳、象形拳等。 二、器械类 短器械:刀术、剑术等。 长器械:枪术、棍术等。 双器械:双刀、双剑、双钩、双鞭、双头枪、单刀加鞭等。 轻器械:三节棍、九节鞭、流星锤、绳标等。 三、对练类 徒手对练:对打拳、对擒拿等。 器械对练:对劈刀、对刺剑、对扎枪、对打棍、单刀进枪、双刀进枪、朴刀进枪、三节棍进枪棍等。 徒手与器械对练:空手夺枪、空手夺棍、空手夺刀、空手夺匕首等。 四、集体项目 各种三人以上的徒手拳术或器械的集体演练。如集体基本功、集体拳、集体剑、集体刀、集体枪、集体棍、集体九节鞭等。 五、攻防技术 攻防技术是两人之间按照一定竞技规则而进行的相互搏击运动。如:散子、推手、短兵、长兵等。 目前流行的这种新的武术分类方法,主要是抓住了各种拳法都离不开攻防格斗动作,各种器械总不外乎古代兵器,锻炼方式也都包括单练、对练、集体练、搏击格斗四种形式等特点。这样分类有利于对各类拳术和器械动作技术的运动规律和原理进行系统地教学、训练和研究,也有利于开展武术运动的竞赛活动。当然,这种分类方法不可能面面俱到,尽善尽美。随着武术运动的发展,武术的分类方法必将进一步地完善化、科学化。&(字节数: 1126) [转贴
3:03:57]&&论武之南拳北腿 中国古代武术素有南拳北腿之分,风格迥异,特点鲜明。日出于泰山之巅,空旷间,大开大合,蹿纵跳跃,舒展大方,这是北派武术的特点;月悬于小桥之上,竹林间,短桥寸劲,阔幅沉马,迅疾紧凑,此乃南派武术的特点。这里要先明确一点,即此篇所谈的武术主要指拳脚功夫。 中国古代武术风格的差异可以用地域来区分,但造成这差异的关键在于体格上的差距,正是由于身体条件上的差距才造成了南北流派在武术风格上的差异。 在笔者看来,南北民众在身体上的差距源于五胡乱华,而造成五胡乱华这一局面的原因则又得从东汉末年说起。 先看两组数据,“至桓帝永寿三年,户千六十七万七千九百六十,口五千六百四十八万六千八百五十六。”;“太康元年平吴,大凡户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十,口一千六百一十六万三千八百六十三。” 这两段文字皆出自《晋书·地理志》,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在东汉永寿三年即公元157年,当时中原的人口为5648万,而到了西晋太康元年即公元280年,这时的中原人口仅为1616万。短短的一百多年,中国的人口就骤减3000多万,这和东汉末年的大战乱以及之后的三国分立不无关系。 这里要注意一点,即东汉末年的大战乱都发生在中原地区,人口损失的也大都是汉人。一方面中原汉族的人口骤减,而另一方面北方少数民族则在大规模内迁,民族结构也由此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本在人口比例中占有绝对优势的汉人已逐渐被少数民族追上,公元299年江统在《徙戎论》中说:“关中之八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仅算此地少数民族人数,在人口比例中就已达到25%,可见其数量之多。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不同的民族开始逐渐融合,然而这一过程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平坦、顺利。 公元304年,巴氐李雄建立成汉帝国,五胡史正式开始。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华北,十六国结束,南北朝开始。公元589年,继承北方霸业的隋朝大军横扫江南,北朝并吞南朝,中原统一。在这段将近300年的时间里面,中国北方一直为少数民族占据,由于战火连年,再加上屡见不鲜的大屠杀,在北方原先意义上的汉人已经基本消失。五胡乱华这一时期,在文化上的确是少数民族融进了汉族,不过在身体特征上,至少在北方是汉族融入了少数民族,南北双方民众在身体上的差距也就由此被迅速拉大。 现在回到主题,继续说武术。基于身体上的差距,笔者以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北派武术都处在一个强势地位。看待这一观点,请先把武侠小说的气功概念去掉,气功当然存在,但是它绝对抵消不了身体上的差距,而且它的作用也远不及身体优势明显。 相比于南方人,北方人身高腿长,而且体格健壮,在力量上优势突出,其武术也更突出了这些特点。比如拳法上常用砸、崩、捶,出手也强调抡、冲、撞等,这些技巧的建立基础在于力量上的优势。至于腿法的运用及技巧上,南派更是远远不如。 在这段时期内,南派武术和北派武术最大的差距体现在攻击范围及攻击力量上,尤其是后者。南派武术虽然可以利用灵活、快速的特色,然而这只能抵消在攻击范围上的差距,无法弥补在力量上的绝对差距。如果强调力量上的锻炼,那势必又会影响身体的灵活性,如此一来攻击范围上的缺陷又会暴露出来。可以说南派武术整个发展的核心就是在保持身体灵活的前提下增加攻击力度,而当这一点实现的时候就是南派武术赶上北派的时候。 将时间定格在明朝,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武术全面大发展的时代,无论南北流派都在这个阶段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也就是说南派武术在明朝已经赶上的北派。武学界也认定南派武术的特点就是在这段时期形成的,关于这点笔者有自己的看法,南派武术在明朝赶上北派这没有错,但不能就此来认定南派武术特点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在短短200多年的时间里,南派武术不但要形成自己的特点,而且要扩散到整个南方衍生出诸多的分系,另外还要对北派武术理念产生重大的影响,从时间上来很难做到。由此,笔者以为,南派武术在特点应该是在宋朝初步形成的,其中南宋时期岳家散手的出现就是一个转折点。 先来看岳家散手的一些特点:以快制胜,出手凶猛,对指的用法很讲究,搏击时强调见缝插针,贴身进步,手法上注重环环相扣。岳家散手的最大贡献在于搏击时强调见缝插针,贴身进步,这直接形成了南派武术贴身短打的特点,同时也为寸劲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另外讲究指的运用,这个变化也及其重要,可以说它改变了南派武术的某些理念:即不追求在力量上胜过对手,但注重击打瞬间的攻击力度。 在宋朝南派武术的特点在民间已经初步形成,但却分散各处,岳家散手就像是一根丝绳,将散落四处的珍珠统统串了起来,这就为南派武术赶上北派奠定了技巧上的基础,同时也打下了民间基础(这点是因为岳家散手凶狠毒辣,讲究实效,再加上当时的历史背景,遂有此说)。如此之后,南派武术才能在明朝与北派平分秋色。 源于身体上的差距可以靠智慧弥补,而智慧的体现则在于技巧的发展变化上。南派武术最终赶上北派,其关键就在于对技巧的革新,尤其是在发力方面。南派涫踝⒅匮Γ康鞔缇谑址ㄉ仙儆谜贫嘤弥福庑┚褪钦攵粤α坎蛔愣桃夥⒄沟募记伞AΥ友源死疵植贡哿Φ牟蛔悖淮缇诨髦卸允值氖焙蚋璩畹纳鄙耍挥弥付嘤谟谜疲馐怯盟跣』鞔蛎婊姆椒丛銮抗セ髁Α5比唬吓晌涫跚康魈矶檀颉⒉椒パ讣卜煽斓牧硪桓鲈蛞彩俏讼拗票迸赏确ǖ姆⒒印? 从某种程度而言,中国古代北派武术的发展核心在于最大限度的发挥身体优势,而南派武术的发展核心则在于如何去运用技巧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上面曾提到在明朝,南派武术对北派武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一点在八极拳上就可以看出。八极拳虽属北派拳术,但它却重贴身近战。在腰马步伐上和南派类似,但在拳法上又和南派区别甚大,八极拳尤重掌、劈挂的运用。南派注重于点上攻击力,而八极拳则强于面上的杀伤。八极拳最重顶、缠二法,这里的“缠”和南派又是截然不同,运用上更接近“靠”,肩靠胯顶,利用身体优势硬拼对手。从技法上来说,八极拳融合了南派的诸多技巧,同时又能将身体的优势附加于技巧之中,可以说是集南北武术风格大成于一身的一门拳术。 “南拳北腿”这一称法可以看作是在某一时段中南派武术强于拳,而北派武术盛于腿。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派武术在吸收了南派的技巧之后,必定会再次赶超。不过那时已不再重要,因为无论是内在的理念还是外在的技巧,南派武术对于中国古代武术发展的影响都远远大于北派武术。从身体的较量到技巧的比拼,在南派武术的发展过程中后人看到了智慧的力量,这就是南派武术最大的贡献,而且这一点对于中国古代武术的发展具有及其关键的意义,因为它提升了武术的层次与境界。 南拳说明: 南拳是明代以来流行于南方的一大类拳种的总称。南拳据说最初是出于南少林,在明代逐渐形成独立拳系。南拳总的特点是步稳、拳刚、势烈,少跳跃、多短拳、擅剽手,以声、气修力。 南拳种类繁多,如福建的少林桥手、五祖拳、鹤拳、罗汉拳,广西的周家拳、屠龙拳、小策打,浙江的洪家拳。黑虎拳、金刚拳。湖北的洪门拳、鱼门拳、孔门拳、湖南的巫家拳、洪家拳、薛家拳等。 南拳的代表是广东南拳,广东南拳的代表是“五大名家”,他们是: 一、洪拳。洪拳源出少林寺、相传为洪熙官所创,洪熙官本为福建漳州茶商,创拳后传给南少林的洪门五祖,洪拳后来传入广东,包括五行拳(金拳、夹木拳,水浪拳、火箭拳、土地拳)和十形拳(龙拳、蛇拳、虎拳、豹拳,鹤拳、狮拳、象拳、马拳、猴拳、彪拳等十大象形拳),历代著名高手有洪文定、陆亚彩、觉固禅师。铁桥三、林福成、黄泰、黄飞鸿、林世荣等,是南拳中最大的一派。 北腿说明: 北方武术界有句话是“拳打三成腿打七”,表现了腿功的重要。北派武术动作大展,腿法较多,较出名的有长拳、查拳、螳螂拳等。《功夫》里的苦力强所使的十二路谭腿就是北腿之一。北派武术的典型代表,当数世界影视巨星李连杰了。他在电影《少林寺》中展现的少林功夫,将北腿表现得非常到位。在后来的PS2游戏《义气――荣誉的起源》中,SCE更是直接请到李连杰来作形象代言。游戏中完美再现了李连杰塑造的几个电影角色,拳法腿功在游戏中更使得有板有眼。可以说,对于喜爱香港功夫电影和中国武术的玩家而言,这是一款绝对不可错过的作品。 《街霸》中的中国武术家春丽,使用的也是北派武术。她的绝技“百烈脚”和“霸王旋风腿”很能体现北腿的特色。春丽动作迅速、跳跃敏捷,擅长用各种腿法攻击对手,格斗风格犹如华丽的舞姬,美丽而又致命。此外,《VR战士》中法国小伙里昂使用的七星螳螂拳,也是北方7个著名门派之一中的武术。 在中华武林中“南拳北腿”享有盛誉。这里介绍读者的是享有“北腿之杰”美名的戳脚翻子拳。这一传统武术,历史悠久。其特占是:拳脚并用,以腿功见长,技击性强,攻防结合,刚预柔相济,舒展大方,灵活多变,环环紧扣。 二、刘拳。据说为刘三眼所创,也有说是下四府刘生或刘青山所创的,流传于雷州半岛。 三、蔡拳。由福建甫少林寺僧蔡伯达、蔡九仪所创,后来流传于广东中山等地,包括十字拳、大运天、小运天、天边雁、柳碎梅、两仪四象拳等。 四、李拳。相传由福建南少林寺僧李色开所创,又由广东新会人李友山传授。一说由广东惠州李应辉所创,李拳流行于广东中山、河源、高州、龙川、广州等地。 五、莫拳。相传为福建南少林至善禅师所创;一说由莫达士所创,后传至莫清骄(一说莫清娇)。流传于珠江三角洲一带。 五大名拳多数从福建南少林传来。和洪门天地会多少有些联系,不仅是武术门派,也是极为活跃的江湖派别。 除五大名拳外,广东南拳还有蔡李佛拳(由新会人陈享创立,他师从陈远护、李友山及少林寺和尚蔡福,综合了蔡家拳、李家拳、佛家拳三派精华,故名蔡李佛拳)、虎鹤双形拳(南海人林世荣综合洪拳、佛拳所创,又称“洪头佛尾”)、咏春拳(福建严咏春严三娘所创、一说至善禅师传入广州光孝寺)、侠拳(大侠李胡子从四川峨眉山传入广州)、白眉拳(四川峨眉山白眉道人传入广州)、佛家拳(从佛门传入)、练步拳、练手拳、刁家教、岳家教、朱家教、昆仑拳、南枝拳、儒拳等。 南拳在广东、福建沿海一带形成独有的南方特色,尤其是清代以来,以“反清复明”始,以“行侠仗义”终,在武侠传奇小说和影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比如福建南少林,传说中是一个反清的大本营,在那里集结了洪门子弟和三山五岳的侠雄豪客。清兵火烧南少林,洪熙官来到广州,隐居在大佛寺,与佛缘和尚共开武馆。又如方世玉,为广东“少林十虎”第二人(第一人为洪熙官),其母苗翠花是“少林五老”中的苗显之女,有“一代女侠”之称。方世玉成为《少林小英雄》、《万年青》、《方世玉三探武当山》、《乾隆游江南》等众多侠文化作品的主人公,晚清南拳又出现了“广东十虎”,其中的第三位铁桥三、第五位苏乞儿,也是许多侠文化作品中的主人公。&(字节数: 4866) [转贴
3:01:28]&&&&&&&&&&&&&&&&&&&&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16在这里告诉新华社记者,武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既不是正式比赛项目,也不是表演项目。北京奥运会期间的武术比赛只是由北京奥组委组织的一项比赛。 &&&&&&&&&&&&&&&&&&& 罗格在观看F1上海站比赛前,接受记者专访时说:“我们没有将武术列入奥林匹克计划,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武术不会成为奥运会项目,也不会成为表演项目,根本不会。” &&&&&&&&&&&&&&&&&&&& 至于有报道提到的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举行的武术比赛,罗格说:“这项武术比赛是由北京奥组委自己组织的,并不是2008年奥运会的表演项目,北京奥运会将不设任何表演项目。” && &&&&&&&&&&&&&&&&&&&&& 当记者问到,武术是否可能在将来的奥运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时,罗格说:“没有人能预测未来会怎么样,我也不会对长远的未来作出预测。但现在大家都知道,2012年奥运会的比赛项目都已经确定了。” &&&&&&&&&&&&&&&&&&&&& 对于垒球和棒球将来能否重返奥运会的问题,罗格说:“这两个项目被取消参加奥运会的资格的决定,是由国际奥委会全会决定的,要想重返奥运会,也必须由国际奥委会全会决定。” &&&&&&&&&&&&&&&&&&&& 今年7月在新加坡举行的国际奥委会全会上,100多名委员对北京奥运会的所有28个项目分别进行了投票,结果棒球和垒球因为没有获得半数以上委员的支持,被裁减出2012年伦敦奥运会。 &&&&&&&&&&&&&&&&&&&&&&& 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规定,国际奥委会每4年都将对上一届奥运会的比赛项目进行评估。棒球和垒球尽管被排除出了2012年奥运会,但依然属于奥运会项目,而且仍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并可以申请成为2016年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字节数: 1631) [转贴
2:57:43]&&&&&&&&&&&&& 不久前,河南嵩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的名字频频见于报章,央视还把方丈请进了新闻会客厅。这些都是由于“少林功夫”将在2005年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消息传出后,少林寺在网上公开《易筋经》等拳谱所引起的轩然大波。当然,从文化保密的角度来说,是否应该公之于众已有定论。但是,也有人认为,即使有人参照练习,也很难练成旷世奇功。因为―― 少林僧人的练武,正是一种修行 人们一提中国功夫,必称少林;少林武术成为中华武术的象征;2005年,“少林功夫”将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少林寺申报的是‘功夫’,而不是武术。”永信方丈说,“功夫是修行,是参禅。练‘功夫’的真正目的,是为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品行素质;少林僧人的练武,正是一种修行。只有在这个意义上,申报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才是有价值的。” 永信方丈认为,过去我们更多是从技术层面和专业角度认识少林功夫,通常称为“少林武术”。随着认识不断提高,我们越来越觉得“少林武术”一词无法包含少林寺1500多年历史积累起来的丰富的宗教文化价值,因此需要重新确立&
&&&&&&&&&&&&& “ 少林功夫”这一新的提法,正确诠释少林功夫的完整内涵。少林功夫是指在嵩山少林寺特定佛教文化环境中历史地形成,以紧那罗王信仰为核心,以少林寺武僧演练的武术为表现形式,并充分体现禅宗智慧的传统佛教文化体系。 少林功夫是一个庞大的技术体系 天下功夫出少林。只要说到少林寺,几乎所有人都会首先想到少林武术。少林寺在1500多年的历史中曾多次遭天灾人祸的废毁,但少林僧人以其固有的方式代代相传,使少林功夫流传至今,闻名天下。 少林功夫是一个庞大的技术体系,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门派”或“拳种”。中国武术结构复杂,门派众多,少林功夫以其悠久历史、完备的体系和高超的技术境界独步天下。根据少林寺内流传下来的拳谱记载,少林功夫套路共有708套,其中拳术和器械552套,另外还有72绝技、擒拿、格斗、卸骨、点穴、气功等各类功法156套。现在流传下来的少林功夫套路有200余套,其中拳术100余套,器械80余套,对练等其他功法数十余套路。这些内容,按不同的类别和难易程度,有机地组合成一个庞大有序的技术体系。 少林功夫具体表现为以攻防格斗的人体动作为核心、以套路为基本单位的表现形式。套路是由一组动作组合起来的。动作设计和组合成套路,都是建立在中国古代的人体医学知识上,合乎人体的运动规律。动作和套路讲究动静结合、阴阳平衡、刚柔相继、神形兼备,其中最著名的是“六合”原则: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认为,最合乎人体自然结构的动作,才是最合理的。少林功夫充分融入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阴阳平衡、刚柔相继、天人合一等),套路与套路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之间有所照应。 表面上看,是按照难易次第排列,是学习的阶梯或模式;深入地看,实为中国古代思维方式的表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模式。所以,少林功夫不仅仅是一个庞大的技术体系。 “功夫”一词是佛教专用名词 释永信说,少林武术不仅仅是由一串拳脚棍棒组成的,它还包含着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由少林武术形成的历史赋予的。他在《中国武术文化略述》一文中指出,“功夫”一词是佛教专用名词,禅宗的修行成果就叫“功夫”。比如坐禅、参话头就叫“做功夫”。“做功夫”的目的是为了开悟成佛,超凡入圣,彻底改变人的品质。 少林寺是禅和武的世界,少林僧人习武是一种修行,所以又叫“禅武”,“禅武合一”。在少林寺,有“禅武同源,禅拳归一”之说。禅为武之主,武为禅之用。即武是禅的表现,是禅生命的有形化;禅是武的精神本质,以禅入武,便可达到武术最高境界;武学大道也就是禅道。 除武法外,少林医法、建筑、书画、雕刻等文化艺术,都是禅的应化。 禅宗以“担水砍柴,无非妙道”,少林武术亦“参正禅机,冀臻上乘”,于是始有“内外交修之旨,身心两修之功”。永信方丈说:“少林功夫是以禅入武,身心两修,追求的是悟道解脱,成就的是‘不动心’。” “身心两修”之心是指在少林武术之小道中,用心去体悟那个不能用语言表述的天地万物之大道,是哲学性精神修养行为;“身心两修”之身是指外在的生理机能,“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都是体育性生理锻炼行为。 上乘武功当然是厉害的武功,但厉害的拳术未必就是上乘武功 武功是否厉害,在于科学的训练方法,不在于哲学的精神修养;禅是哲学,哲学的价值在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如果单纯追求厉害的武功,少林武术则不必要去“参正禅机”。&&&&&&&&
&&&&&&&&&&&&&&&&&&&&&&&& 上乘武功的价值在于上乘的审美观念。惟有上乘的精神境界,才有可能产生上乘的审美观念;惟有上乘的审美观念才有可能创造出与之相符的上乘科学训练方法,才有可能创造出符合禅宗思想的上乘少林武术;才能满足人们审美观念更高的价值诉求。因此,少林武术“参正禅机,冀臻上乘”首先是哲学审美的上乘,其次是科学功夫的上乘。 禅宗虽然是宗教的,其实更是哲学的,是人类追求情感满足长河的一条重要支流。佛教从汉代传入中国多年之后,禅宗“成为佛教和佛学的同义语”,传统少林武术产生于少林寺,与少林禅宗有不解之缘。 少林武术的要旨是禅武合一。少林寺是佛教禅宗的祖庭,禅宗以明心见性、顿悟成佛为要旨。在佛门眼中,参禅是正道,拳勇一类乃是末技,僧众们不过是借练功习武达到收心敛性、屏虑入定的目的。同时也可收到健身自卫、护寺护法的效果。
&&&&&&&&&&&&&&&&&&&&&& 正因为禅宗没有把武技看得太重,而是以禅定功夫为根基,泯灭争强好胜之心,屏弃尘俗纷扰之念,才使得武僧们习惯于在心静如水、无患无虑的状态下练功,又兼以寺院武功的传统优势,所以历史上的少林武僧往往得以步入武学的较高境界,这不能不在相当程度上归功于禅法的作用。 武术禅就是提供一个人可以亲身去做,最终“见性成佛”的参禅路径。少林功夫的极致就是练就不动心,“内心不乱为定”,表现在外,就是“外不着相为禅”。外不着相,才能变幻莫测,博大精深。 武术禅并不纯粹是拳脚,否则就叫武术了。纯粹的武术是不可能练就不动心的。武术禅作为学佛的一个法门,是要求用一颗参禅的心去习武。离开了这颗参禅心,武术禅就无从谈起。 由于上千年的积累和努力,少林武术中的武与禅已经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少林武术中的武,已经融化在了参禅之中。这是少林武术与其他派系武术的不同之处。武术禅的优越之处,就是少林武术已经形成人人可以演练的很具体的参禅程式。提倡武术禅的真正价值,就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参禅程式。&(字节数: 3914) [转贴
2:47:15]&&  “文化”的基础和核心是哲学,每种文化都体现在这种文化的具体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上。而每种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又体现在每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中。因此有些学者把“文化”定义为是一种生活方式。中国文化也可以说是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传统文化”简单地说就是在农业社会基础之上产生的文化;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国农业社会基础上产生的文化。  今天我主要讲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状况。第三、概要地介绍构成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三个部分――儒道佛。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曾被亚斯贝尔斯称为“轴心时代产生的文明”。所谓“轴心时代”就是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先秦子学就产生在这个轴心时代中。与此同时,世界也曾产生过这样的文明,如古希腊文明、印度文明、巴比伦文明,这些文明对世界的发展都产生过重大作用。但这四大文明的历史命运是迥异的。随着古罗马帝国的灭亡,希腊文明在欧洲大地暂时湮灭了,其文化被保存在阿拉伯国家。巴比伦文明也是盛极一时,最后终绝了。印度文明的主要标志佛教在公元前6世纪由释伽牟尼在古印度创立,但它的壮大、发展则在中国。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我国,随着佛教与本土文化(主要指儒道)的对立、冲突、融合,最后产生了宋明理学。中华文明产生之后,在中华大地上从未间断过。先秦子学儒、墨、道、法等,除了墨家在汉以后一段时间内断绝外,一直对中国的政治、教育、文学以及民族的深层心理结构、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但令人遗憾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实社会中已经处在“无子无孙”的状态。而一种文化、一种哲学是提供人安身立命的最重要的精神食粮。人失去了精神家园,丧失了安身立命之所,就会出现焦虑、彷徨、不安。这是一种“上不在天,下不在地,外不在人,内不在己”的“无处状态”――即不知道终极的追求和关怀;没有现实的关注;把自己作为完全独立的绝缘的个体;丧失本我和求真的状态。处在这样的“无处状态”中是最可怕的。希伯来文化由于对上帝的敬畏感而产生了许多宗教和神学思想;希腊文化是通过对自然、世界原始事迹的探索来显示人的本质而后获得自由;中华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则是起于对人生的忧患,这种忧患并不是基于对人生疾苦的忧患和担忧,而是对“德之不修,学之不讲,见不善不改”的忧患。张横渠曾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其中最关键的是“为往圣继绝学&#822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皇权球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