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梅山芙蓉花苑价格上仙村

东黄文藏---三明,泰宁黄姓考 - 黄一平 - 黄沂平 - 和讯博客
我的图书馆
东黄文藏---三明,泰宁黄姓考 - 黄一平 - 黄沂平 - 和讯博客
东黄文藏---三明,泰宁黄姓考 [转贴
15:05:11] &&
字号:大 中 小
大多数汉族黄姓以陆终为得姓始祖,以潢川为黄姓的发源地。据史料记载,黄国被楚所灭之后,黄姓族人分为三部分:一部分逃至河南中部,进入楚都郢(今江陵、荆州),形成秦时著名的江陵黄氏。另一部分黄氏后裔则内迁至江夏安陆(今湖北省云梦县东南至武汉市)。云梦、汉阳、蒲川、武昌、汉口一带的江夏也就成了黄姓后裔聚居的中心地带,繁衍为最著名的江夏黄氏。还有一部分黄国遗民仍坚守家园,留在了潢川故地。
战国时期,黄氏后裔中出了一位誉满全国的人物。他就是被称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黄歇(?-前238年),楚国黔中(今常德市)人,史称其“游学博闻”。在楚顷襄王时,他上书秦昭襄王,巧妙地制止秦国联合韩、魏两国伐楚,被用为左徒。顷襄王病重,黄歇冒着生命危险帮助作为人质的楚太子逃出秦国继承王位。黄歇在楚国任相国25年,广纳贤士,礼贤下士,号称门客三千,为楚国重新强盛起了很大作用。春申君的封地原在黄国的地方,后来改为江苏苏州一带。据《客家姓氏渊源》载:黄歇曾因避难而迁居于距江夏县城30里的黄鹤乡仁义村。他有13个儿子散居于会稽、江夏、零陵、阳夏等地,形成庞大的江夏黄氏。东汉时,“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黄香又以孝悌传誉天下。黄香9岁失母,事父至孝,夏天炎熟,把父亲的枕席扇凉了,让父亲睡得舒畅;冬天寒冷,把父亲的衾被用身体使热起来,让父亲睡得暖和。乡人很赞赏他的孝道,郡太守刘护知道了,便召见他,并表彰他为全郡的孝子典范,题“门下孝子”赠给他。加之,汉时的丞相黄霸、太尉黄琼都出之江夏黄氏。故此,大多数黄姓子孙都认为江夏是黄姓的发祥地,以“江夏”为堂号。
至汉代始,黄氏后裔开始向南、北方向迁徙,北迁至河南固始、南阳等地,南迁至福建、湖南,江西,四川等地。东汉顺帝时(126-144年),黄氏在会稽繁衍为当地名门望族。会稽余姚的黄昌,字圣真,“晓习文法”,办事又十分严厉凶猛。他为宛县县令时,“政尚严猛,好发奸伏”。部下贼曹偷了他的车盖,被他发现后,他“悉收其家,一时杀戮。大姓战惧,皆称神明。”但他也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执法严明。他当蜀郡太守时,前任太守李根年老办事糊涂,许多百姓被侵害蒙冤。黄昌一到任,“吏人讼者七百余人悉为断理,莫不得所。”黄昌后来官到大司农,地位显赫。会稽黄氏尊黄昌为其开基始祖。东汉建康之乱后,河南固始的黄道隆弃官避乱入闽,迁居仙游,为最早的入闽黄姓。西晋“永嘉二年(308年),中原板荡,衣冠入闽者八族,所谓林、黄、陈、郑、詹、丘、何、胡是也。”黄终的第十六世孙黄元方为晋安郡守,迁居侯官;其后裔分衍福州黄巷、南屿岭东、莆田石庭、泉州五安等地。
东汉末,南阳太守黄子廉的后代黄盖随父迁居泉陵(今湖南永州零陵区)。黄盖,字公覆,为东吴名将。建安十三年(208年),黄盖随周瑜、鲁肃在赤壁迎战曹操,他向周瑜献计:“今寇众我寡,难以持久。然纲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周瑜采纳了他的计谋。黄盖以苦肉计,率数十艘装有干柴、油膏的小舰诈降曹操。当小舰靠近曹军大船时,黄盖下令放火。时正刮东南风,风助火势,曹军溃不成军。黄盖以火烧赤壁的盖世之功,官拜武锋中郎将。后来,长沙郡益阳遭山贼攻打,孙权加封他为偏将军,前去讨伐。就在这次出征中,黄盖病死。据《三国志·吴书》载:黄盖死后,“国人思之”,东吴各地“图画盖形,四时祭祀”。黄盖后裔世居零陵,繁衍为当地大姓。零陵黄氏尊黄盖为开基始祖。
唐总章年间(668-669年),河南固始黄守恭随陈政、陈元光入闽开基闽南黄氏一族。唐末,又有洛阳人黄子棱随父入闽,事后梁太祖朱全忠义子,累官侍御史,后避乱居于福建建阳之东。唐光启元年(885年),河南固始人黄轮率二子黄敦、黄膺随王绪、王审知入闽。在唐代,河南光州固始的黄氏成了入闽的黄氏的一个重要源头。如宋代税课司益府典仪黄椿的祖先是“光州固始人也,五季之乱,从王审知入闽为判官,因家焉。后析而为三:一居福清之嗒林,一寓闽邑之黄巷,一居长乐北乡之黄垅。”黄振龙的祖先是“九世祖自光州固始从王氏入闽,因仕焉居,言路有直声,后迁至中丞。”差不多同时,江夏黄氏在江西也繁衍成一个名门旺族。唐天宝五年(746年),原籍江夏安陆黄孟偻(字德崇、广成,为江夏黄香的第十六代孙)以70岁的高龄中进士,出任西台御史。他奉命南巡江南临汝府时,病逝于江西盱江,后就近安葬。黄孟偻的子孙为了守护祖先坟陵,落籍于盱江。后来繁衍成了有名的盱江黄氏。他们以“安陆”为郡望,奉黄孟偻为始祖。从魏晋至唐代,黄氏共出现过12个郡望。兴于魏晋的有:江夏郡尚书令黄香族裔,会稽郡后汉大司农黄昌族裔,零陵郡吴将黄盖族裔,巴东部蜀将黄权族裔,江陵郡后汉司徒黄尚之族裔;兴于南北朝的有:洛阳郡黄氏、晋安郡(福州)黄氏;兴于隋唐的有:濮州濮阳郡黄氏(为当地六大姓之一),婺州东阳郡黄氏(为当地五大姓之一),括州松阳郡黄氏(为当地四大姓之首),泉州南安郡黄氏(为当地五大姓之首)。
宋代,黄姓在广东、浙江、福建、江西等地迅速得到发展。当时与韩琦、王安石、司马光、文彦博、欧阳修齐名的中奉大夫太常院卿黄中庸重修江夏兴军城黄氏家谱,得到皇帝“兴化无双,黄府清惠;忠孝两全,金墩望族;簪缨世济、绩学多才”的御批。黄姓发展成为江苏大丰金墩、广东汕头金墩支派大姓。尤其是尚书左仆射黄潜善有9个儿子散处广东各地,居梅州者为多,繁衍了庞大的广东黄姓。黄氏最为显赫的还有浙江金华和福建邵武两宗。金华黄氏的始祖是江夏黄氏的黄香第十代孙黄苾,自江夏迁婺(金华府)之浦阳(今浙江金华市浦江县)。黄苾原在兖州(今山东郓城县)为官,后升为金陵(今江苏南京市)按察。当时,金陵镇守吴英,很赏识黄苾的才干,招他为婿。黄苾便隐居于浦阳,繁衍了东南大族浦阳黄氏。浦阳黄氏传至第十七代黄洪、黄浩兄弟时,正值唐末五代之际。黄洪有3个儿子,秘、瑕、琰;黄浩有5个儿子,琛、璞、圮、琬、珍。因避战乱,他们分居各地:黄苾由浦阳迁郯县(今浙江嵊县)双井,黄瑕一支迁江西丰城洗江,黄琰、黄璞同迁江西弋阳,黄琛一支徙居江西清江,黄圯迁居江西洪州分宁(今修水),黄琬一支徙居建宁浦城(今福建浦城),黄珍的两个儿子黄兰、黄苣则分别徙居江西崇仁和浙江湖州。邵武黄氏的始祖是黄惟淡。据福建《麟峰黄氏家谱·旧序》载:黄惟淡原籍河南光州固始。唐景福二年(893年)九月,以王潮为福建观察使,“潮始入闽”。黄惟淡率族人随王朝、王审知兄弟入闽,初居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不久迁居邵武,苎籍邵武平洒乡(今邵武市水北乡旧县村)。黄惟淡的孙子黄峭,字峭山,又名岳,字仁静,号青岗,生于唐咸通十三年(872年),官至工部侍郎,后周广顺三年(953年)逝世。黄峭山有21个儿子,分居福建各地。至此,黄姓分布主要集中于长江以南的福建、四川、湖北江陵麻城、广东汕头潮州、广西和江苏省大丰为多,上述六省的黄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因此,黄姓成了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
元代末年,黄姓始有了移居南洋的历史。当时一位名叫黄森屏的官员奉命出使婆罗国(今文莱)。他到达婆罗后,便在婆罗国留居下来。后来成了婆罗国的苏丹。黄森屏有一女儿,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嫁给渤泥(即文莱)第二苏丹阿合曼。阿合曼逝世后,黄森屏的女儿便继位为文莱国王。因此,文莱王室有黄氏华裔的血统。
明代开始,迁徙南洋的黄姓大增。据菲律宾殖民政府1893年和1894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当时移居菲律宾的近10万华人中,来自福建晋江、同安、南安、龙溪等地的黄姓华侨就有数千人之多。至今,菲律宾黄姓人口已发展到了5万余名。明天启五年至七年(年)福建大旱,数万灾民逃难进入台湾,其中有大批黄姓灾民。明崇祯十年(1637年),福建南安人黄正束移居台湾马公,其后裔播迁澎湖湖西等地。清代,福建的泉州、漳州、汀州和广东的嘉应、潮州、惠州等地黄姓族人大量移迁海外。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中国龙门副将黄进与总兵杨某等,率3000余众、战船50余艘,逃往越南。从此,这批人及其后代便在越南东浦定居下来。如今,黄姓已繁衍成为越南十大姓之一。清乾隆年间(年),福建泉州临海黄氏开始有人迁居台湾;他们多数居住在台湾淡水、基隆等地。福建永春县桃源蓬莱黄氏家族、晋江安海金墩黄氏家族、也有许多族人移迁台湾。黄姓人遍布台湾省各地,尤其以澎湖列岛和台湾西海岸的基隆、淡水、桃园、新竹、苗栗、鹿港、南投、虎尾、台南、屏东沿线地区为多,成为台湾四大姓之一。因此,台湾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说。
如今,黄姓遍布全国各地,为中国十大姓之一,列第八位,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20%。黄姓还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以长江以南,是黄姓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广东、福建、四川、湖南、广西和江苏六省的黄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60%。黄姓的主要郡望地有:江陵、江夏、会稽、巴东、晋安、洛阳、濮阳、东阳、松阳等;主要堂号有:宽和、江夏、思敬、逸敦、敦睦、炽昌等。
二、入明与定居
唐开元八年(720年),神龙御钦授福州参政左副使黄昌模(684~776年)携母举家21口迁居尤溪县城关镇后新街典屋,开元十四年转徙至尤溪县西城镇七尺村官路后盖二堂,开元二十五年又从七尺村迁居尤溪县四十九都黄坂(即今新阳镇中洋村),为尤溪新阳洋中黄氏开基始祖。五代十国后唐长兴四年(933年),黄昌模的第十六代孙黄授、黄标从中洋村黄坂迁居葛竹村;北宋开宝五年(972年),黄甲七、甲八又开基建余庆堂;黄贵大开基乌鸦墓建丰美堂。黄名六开基光裕堂,黄志元开基衍庆堂。北宋天圣三十二年(1055年),黄标的后裔黄丙七迁居尤溪新阳双里村南山自然村。明洪武二十四(1391年),黄正登从尤溪四十九都黄坂鳌头迁徒至四都油洋(现麻洋油洋)林兠坊。明嘉靖年间(年),黄福兴从葛竹村迁居新阳的大建村。黄授与黄标后裔从新阳镇葛竹村迁居新中心村。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黄灿海从尤溪新阳镇葛竹村迁居尤溪管前村尾,为黄氏之始祖。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黄永嘉从尤溪葛竹迁徒至尤溪四都秀村村溪源底自然村。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葛竹村又有一支黄氏迁居新阳镇溪坂村坂水、溪口自然村。
唐光启元年(885年),河南固始人黄轮率二子黄敦、黄膺随王绪、王审知入闽,居清流泰宁乡梓潭村。后黄敦、黄膺兄弟分别隐居闽清盖平里凤栖山和邵武仁泽乡;其后裔辗转入明,居永安县安砂。
唐景福二年(893年),原籍河南光州固始的黄惟淡率族人入闽,初居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不久迁居邵武。黄惟淡裔孙黄峭公有21个儿子,于唐末至五代十国时分居各地;其中,次子黄梅(字维相)居泰宁县梅口;其后裔迁徙永安桂溪;第一百廿三世黄珠六移居永安埔岭。(永安埔岭《黄氏族谱》)第三子黄荀(字维桥),宋兴国八年进士,官至大司徒,移居泰宁县长青乡。第六子黄潭(字维权),官至兵部尚书,移居将乐县黄潭乡潭头。第八子黄楚(字维松)居建宁县楚溪上堡上黄坊,迁陈留县,又迁湖广沙府善花县。第十子黄化(字维杭),官至广州刺史,居汀州宁化县石壁村,为宁化黄氏始祖。第十一子黄龟(字维材)居将乐县上龟洋。第十二子黄衢(字维梓)居泰宁县下衢乡。第十五子黄卢(字维枢)居泰宁卢田安吉坊。第十七子黄允(字维柏)居建宁县允盛堡毛坊。第十八子黄林(字维枝)居泰宁县梅林堡高公桥,后迁泰宁朱口。第十九子黄塘(字维祯,名旭升),官至灵武参军,居建宁县开山堡石塘。
五代十国后周广顺元年(951年),黄峭山的第二十一子黄层迁居沙邑十二都(今沙县高桥)增地后门,后择居正地。
北宋初,一支黄氏从江西牛栏角迁居沙县的高砂;其后裔分衍于高砂的渔珠、冲厚、阳溪、龙江等地。
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黄氏后裔从永安迁居清流县北里灵地。
宋代,黄峭山第十六子(《剑沙黄氏家谱》作第十二子)黄福的第七世孙黄浪从闽清县细村迁居沙县。据《剑沙黄氏家谱》“黄氏源流考”载:“吾支居第十二,名曰福公者,日见昌大,迁福州细村。嗣启康公鼎甲巍科,泥金捷报。历数传后(注:黄福下传至第七世)又有浪公补廪拔贡,选知州升知府。黄氏之族甲天下焉。”黄浪有3个儿子:长子黄五九迁居沙县洋口仔(今梅列区洋口仔),次子黄六四迁居沙县城头,第三子黄小六迁居广东潮州府水南。黄五九也有3个儿子:长子七千一的后裔迁居梅列洋溪漈头。次子七千的其后裔迁居洋溪;迁居洋溪的黄氏一支又迁居徐坊(今梅列徐碧)等地。第三子七千三的儿子黄美一迁居临江茂。
宋时,明溪黄氏以黄峭山的后裔黄乐为始祖。黄乐有3个儿子,其中长子黄顺天由明溪黄坊迁居明溪横溪。黄乐的第十四世孙黄十七郎迁居宁化泉上高岭,黄十八郎迁居济川上坑,黄十九郎迁居明溪枫溪熊池。
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黄师骞从闽清白中镇黄石迁居尤溪县溪尾乡湖山村鹏程自然村(团眉庄),湖山鹏程黄氏开基始祖。据尤溪梅仙《鹏程黄氏族谱》载梅仙黄氏系黄敦的后裔。其支房系第五叶黄启派下的裔孙、五叶第十二世祖黄景说。黄景说,进士及第,官为枢密院编修。他有7个儿子:黄师骞、黄师渊、黄师参、黄师雍、黄师沁、黄师伋、黄师涣;除黄师骞外,其余六子均为宋朝进士,世称七子六进士。黄师骞有四子:黄宗富、黄宗理、黄宗朝、黄宗元。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黄宗富迁汤川光明村。乾道四年,黄宗理迁居永泰县东洋、锦安。乾道五年,黄宗朝迁居闽清县金沙镇成门宝峰。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黄则华从尤溪县溪尾乡湖山村迁入尤溪梅仙的丈际村。明洪武三年(1370年),黄世荣从湖山村鹏程堂迁居莘田黄中崖,为溪尾莘田黄氏开基始祖。莘田黄氏支系主要有莘田、峰春、长华村的樟台坑、隔丘头、下洋尾、溪尾村的半岭: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黄世荣第十代孙黄震富从莘田村移居到长华村樟台坑(黄洲);清雍正中叶,黄世荣第八代孙黄积厚从莘田村移居到长华村隔丘头;黄世荣公第五代孙黄仙保移居乌椎坑;清(1901年),黄新智、黄新恒于随母从莘田移居下洋尾。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黄再兴的第四子黄文旦(字东旭)从尤溪溪尾湖山岐阳迁居尤溪洋中碧水林自然村。
南宋庆元六年(1200年)黄氏后裔从永安安砂徙居清流县洞口水南坊。
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黄峭山的第九世孙黄少卿从邵武禾坪迁居清流田源村;不久,黄少卿的裔孙黄景国(即仁杰)再迁居清流灵地,为灵地黄氏开基始祖。黄景国的第十二世孙黄子良(年)有5个儿子、24个孙子、108个曾孙,繁衍了一个庞大的灵地黄氏家族。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黄七七从尤溪县八都下村迁居沙县二十一都(今沙县大洛)招宝山定居;后代分支于大洛宝山、陈山、前村、后溪村际头坂等地。
元正元年(1341年),黄以信与其侄黄活,伯父黄守止从尤溪县汤川豪峰迁入中仙乡玉溪村。黄以信有三子:长子黄四(字禄财)、次子黄六五(字禄兴)、第三子黄八三(字禄正)。黄以信次子黄六五经中仙乡上仙村罗城山下迁居上仙盖竹头自然村。黄活之子黄十开基尤溪二十二都下村梨兜。黄十有二子:黄居祖、黄居宗。明成化年间(年),黄居祖、黄仙之迁居尤溪中仙的华仙村徐州自然村。明洪武三年(1370年),黄十长子黄四迁居豪帛(今中仙乡华仙村山头顶自然村)。
元末时,明溪黄氏黄乐第三十四世孙黄德全迁居明溪沙溪梓口坊;第三十七世孙(明溪熊地黄十九郎后裔黄八郎一脉)黄佛七三兄弟迁居宁化,第三十八世孙黄崇九迁居将乐。第三十六世孙(黄贵德一脉)黄茂老迁居清流,第三十七世孙黄应茂迁居江西宁都,第三十八世孙黄朝松迁居将乐、黄朝凤迁居建宁、黄朝相迁居广东;第四十三世孙(明溪熊地黄十九郎后裔黄永保一脉)黄膺腾、黄显成迁居明溪县城关;第三十六世孙(明溪熊地黄十九郎后裔黄永受一脉)黄贵颜迁居建宁长吉,第三十九世孙黄旻赐、黄旻元兄弟迁居福建建阳、黄旻池迁居清流秋口。
元末至明初,黄峭山的第十二子黄福的后裔黄仁忠从永安安砂迁居清流极下。黄仁忠的先祖是从福州洪塘迁徙至永安安砂的。明朝正统年间(年),黄仁忠的第十一世孙黄文光从极下迁居清流田口,繁衍清流田口黄氏一族。田口黄氏至今已繁育38代,人口达2000多人;其后裔扩衍至台湾、广东、福州、莆城、连城、宁化等地。
洪武二年(1369年),黄仲仁从龙岩县聚贤里迁居大田高乾(今大田排吉),为其黄氏开基始祖。(见大田排吉《黄氏族谱》)
明永乐年间(年),黄峭山第五子黄盖的第二十世裔孙黄长兴从邵武宣源(今邵武市张厝乡)迁居将乐县万安上都(现万安镇万安村)。
明化十年(1467年),黄守正从闽清虎丘五房二十代沈洋,二十二世知周公又再次乔迁到西华凤山。
明万历元年(1573年),黄应诰从闽清迁居尤溪梅仙梅仙村。
明万历三十年(1604年),黄怀溪因经商从原籍江西临川县十九都高桥双井迁居福建尤溪县梅仙之坂头。黄怀溪有振寰、耀寰、荣寰、朱明4个儿子;其中黄荣寰生黄皇枢。黄皇枢有2个儿子:长子黄洪宽迁居尤溪十一都岭头村,次子黄洪定迁居尤溪十一都岭下。岭头黄氏一族至今已繁衍至总户数380多户,总人口达2000多人。
万历三十四年(1608年),黄顺贵从顺昌县际会乡科头村黄大坑迁徒至尤溪西城和平村。
明未,黄聪一、黄聪二兄弟由永安市聚贤里太安乡杏仁坪三多祠移居尤溪县新阳镇下桥村珍积林。不久,黄聪一转徙至尤溪县梅仙镇下渡南阳。下桥村珍积林的黄聪二的后裔分衍于新阳的文山村。同期,黄洪宽从尤溪城关迁居尤溪联合乡岭头村,为联合黄姓之始祖。联合黄姓主要分布在岭头、吉木、惠州、联合、联东等村。
明末清初,黄敦的第十八世孙、黄锡的长子黄洪泰(字若侯)偕全家和族人由沙县迁居梅列里(今梅列区列西村)定居,为梅列黄氏始祖。
同期,黄祖三从德化葛坑出谷驰迁居尤溪廿四都宜洋湾。他有五子:长子黄宗义、次子黄宗和、第三子黄宗荣、第四子黄宗信、第五子黄宗仁。明景泰年间(年),黄宗义开基尤溪廿四都(今坂面乡下川村长灌),为下川长灌黄氏开基始祖;黄宗和开基闽中白沙甘蔗;黄宗仁、黄宗信、黄宗荣三房发族何地失考。
清顺治元年(1604年),德化汤头一支黄氏迁居尤溪中仙乡东华村龟头隔。顺治五年,漳平县云墩的黄日南迁居大田德州。(见大田德州《黄氏族谱》)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黄六一从尤溪县二十七都迁居大田新宅。(见大田新宅《黄氏族谱》)
清同治年间(年),上杭县通贤乡黄善生兄弟三人迁居将乐高唐;其后裔分居将乐石村、常口村等地,已繁衍6代,有70余户300多人。
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黄世锡从江西省杭州府临门县九十八都河埠桥迁徒至尤溪六都珠源里。清乾隆五十七,黄珠钦从漳平迁居尤溪梅仙的南洋村交坊。清乾隆年间(年),漳平一支黄氏迁居尤溪新阳的林尾村。
清康熙五十八年(1793年),黄永周从长汀迁居尤溪管前的浯溪。
清道光年间(年),原藉汀州的黄氏秋固与黄正品结伙到尤溪梅仙的双峰崎后林种植青(青为染布原料)谋生,后落籍于双峰村。
清光绪初年,同属黄盖支系黄卫从宁化迁入万安镇。光绪十六年,闽清一支黄姓迁居尤溪梅仙的坪寨村。
清代,有黄安乐、黄流旺父子从江西建昌黄源圳迁居将乐万安上都;黄端阳从长汀迁居万安下都大明坑村(今万安镇寺许村大明坑自然村);宁化黄姓迁徙安仁乡元洋村上陂自然村。
清末至民国,永春呈祥、澎湖等地黄姓族人陆续迁居沙县的金泉、官南、长红等地。
民国38年(1949年),黄礼棋、黄礼珍,黄维莲相继从古田县下双坑迁居尤溪洋中山重。
唐光启元年(885年),黄敦、黄膺随王绪、王审知入闽,居清流泰宁乡梓潭村,后移居闽清盖平里凤栖山和邵武仁泽乡。黄敦有6个儿子:宗、礼、凝、勃、启、余、衍,世称“六叶传芳”。他们及其后裔散居福建永泰、闽侯、长乐、连江、福清、罗源、福州及浙江、湖南。
南宋乾道年间(年),原居宁化的黄峭山第十子黄化的裔孙黄僚(字海虎,号良臣),隆兴二年(1164年)升琼州太守。任职期满后,他告老还乡,途经广东嘉应时,爱上嘉应的水秀山清,便卜居于嘉应州城西厢五马坊水巷口。因此,嘉应州城的黄氏奉黄僚为始祖,其广布于粤、闽、赣三省各地。
南宋乾道九年(1173年),黄峭山子黄龟的第八世孙黄甸(字仕俊)由将乐迁居南平王台,为王台黄氏开基始祖。(福建省江夏黄氏源流研究会《江夏之声》)
宋代始,黄峭山居建宁的4个儿子的后裔先后有人外迁,分别迁往江西省的广昌、南丰、贵溪、安仁、广丰、兴国、永丰等县,浙江省的丽水、龙泉、龙游、寿昌等县,湖南省的湘潭、醴陵等县和福建省的建阳、建瓯等县。黄峭山居泰宁的次子黄梅的后裔转徙江西和福建闽南、福州一带。
宋代,宁化黄善潜,进士出身,官至丞相。他有9个儿子,其后裔裔播迁各地。长子黄九昌任汀州推官;其5个儿子:长子、次子居海南,第三子居长汀,第四子江西石城,第五子居江州建宁。次子黄久隆任泉州广德参军;其3个儿子:长子居晋江,次子居建宁,第三子居漳平。第三子黄久茂任兴化别驾;其5个儿子:长子、第四子居莆田,次子居南安,第三子居晋江,第五子居永福。第四子黄久盛任有2个儿子;长子后裔分居宁化、邵武,次子后裔分居广东海阳、饶平。第五子黄久美任漳典机务;其4个儿子:长子居龙溪,次子居大田,第四子居和平。第六子黄久善举孝谦;其2个儿子:长子居广东惠州,次子居漳州。第七子黄久安有2个儿子:长子居广东海阳,次子居梅州。第八子黄久康知贡生;其3个儿子:长子、次子居广东当善,第三子居广东饶平。第九子黄久兴有2个儿子:长子居福建长乐,次子居广东饶平黄冈。
第二节分布
黄姓为三明市十大姓氏之一,列第四位,有143381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35%。以尤溪县黄姓人口最多,有22393人,占全市黄姓总人口的15.62%。黄姓人口在三明市分布比较广泛,在大多数县(市、区)都有是名列前茅的大姓,上万人口的就有尤溪县、宁化县、三明市区、清流县、永安市、沙县、建宁县7个县(市、区),分别为宁化县17258人、三明市区17002人、清流县15167人、永安市14376人、沙县14185人、建宁县11227人。其余4县黄姓人口虽然略少,但也达7000人之上,分别为泰宁县8653人,大田县8045人,将乐县7541人,明溪县7345人。
一、三明市区
三明市区有黄姓人口17002人,占全市区总人口的5.98%。其中,三元区有黄姓人口7992人,分布于城关街道1367人,白沙街道1933人,富兴堡街道1209人,荆西街道340人,岩前镇820人,莘口镇846人,中村乡443人,城东乡1034人;梅列区有黄姓人口9010人,分布于列东街道3500人,列西街道2775人,徐碧街道1287人,陈大镇517人,洋溪乡931人。
二、明溪县
明溪县有黄姓人口734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36%;其主要分布在城关、黄坊、横溪、枫溪熊地、沙溪梓口坊等地。具体分布为:城关(含雪峰镇)1606人,瀚仙镇596人,胡坊镇537人,沙溪乡663人,夏阳乡1460人,盖洋镇832人,夏坊乡223人,枫溪乡899人。
三、永安市
永安市有黄姓人口14376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50%,是永安第六大姓。其主要分布在燕南街道的埔岭村、永浆村,燕东街道的新桥村,安砂镇的培竹村,西洋镇的新街、旧街下街和下洋村,槐南乡的槐南村,青水畲族乡的青水、百岂丘、罗溪、大丘和柯山村,燕西街道的上吉山村,燕北街道的益口村以及曹远镇的丰海、上曹、虾蛤村,贡川镇的龙大、集凤、延爽村,小陶镇的上坂村,罗坊乡的桥头村。
四、清流县
清流县黄姓人口有1516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0.29%;人口数量虽然列全市第四位,但人口比重列却占全市第一位。其主要分居于灵地、灵塘、青甲、姚坊、大坪、尤坊甲、田口、田源、上坪、青山、小月水等村。具体分布为:龙津镇1794人,嵩溪镇1520人,嵩口镇1210人,林畲乡258人,灵地镇4248人,沙芜乡1197人,田源乡2021人,温郊乡112人,余朋乡236人,里田乡128人,李家乡860人,赖坊乡485人,邓家乡463人,长校镇98人,东华乡537人。
五、宁化县
宁化县黄姓人口,列全市第二位,仅次于尤溪县,有1725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98%;其分布全县16个个乡镇、街道。
六、大田县
大田县有黄姓人口804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20%;其主要分布在11个乡镇的33个村庄,其中百人以上的村庄有10个。黄姓人口最多的村庄为建设乡村 爱建村,有1754人。全县黄姓人口具体分布为:城区2245人,华兴乡6人,文江乡379人,梅山乡333人,均溪镇& 130人,上京镇351人,广平镇296人,桃源镇96人,太华镇244人,建设镇2680人,石碑镇29人,奇韬镇1270人。
七、尤溪县
尤溪县黄姓人口列全市第一位,有2239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12%;其具体分布为:城关镇2482人,梅仙镇2584人,台溪乡739人,管前镇703人,八字桥乡39人,联合乡510人,新阳镇5473人,洋中镇575人,中仙乡1343人,西城镇1800人,溪尾乡2661人,汤川乡2136人,坂面乡596人,西滨镇(含尤溪口)752人。
黄姓为沙县的第五大姓,有1418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85%;具体分布为:凤岗街道4130人,虬江街道1896人,夏茂镇769人,青州镇1053人,高砂镇709人,高桥镇1673人,富口镇1100人,大洛镇2190人,南阳乡398人,南霞乡164人,郑湖乡53人,湖源乡50人。其中,凤岗街道的城区、西霞村大坑、根坑村下弓坑、西郊村,虬江街道的金泉村、长红村、官南村、墩头村、水南村、城南社区,夏茂镇的东街、中街、罗坑村安楼、上碓村新岭后、长阜村洋后、岩坑村上村、中堡,青州镇的澄江楼村、青州村、管前村、涌溪村,高砂镇的高砂主村、冲厚主村、樟墩玉口、上坪下坑,高桥镇的正地村、上里村、新坡村、桂岩村、安田村、杉口村、官庄村、官林窠村、新桥村、黄溪坑村、池科村、上坑村,富口镇的白溪村黄地、白溪口村、富口村、延溪村,大洛镇的宝山村、陈山村、前村、张田村、文坑村、官昌村、后溪村际头坂,南阳乡的大基村、大基口村、南阳村都是黄姓人口主要的居住地。
九、将乐县
将乐黄姓人口有754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49%;其主要分布在28个自然村和5个社区,即漠源乡圭洋村,万安镇万安村、寺许村、福匡村,,安仁乡福山村白鹭坑自然村、元洋村上坡自然村,南口乡温坊村、舍坑村,黄潭镇黄潭村、祖教村、洋泊村,万全乡竹舟村、万全村,白莲镇小王村,水南镇乾滩村、渡头村、三班村、水南村、新兴村和金华、银华等社区,余坊乡余坊村,大源乡长甲村,高唐镇会石村、高唐村,古镛镇玉华村、解放村、梅花村、胜利村、山门村和龙池、百花、华山等社区。其具体分布为:古墉镇1822人,高唐镇658人,光明乡111人,漠源乡54人,南口乡954人,白莲镇580人,黄潭镇460人,万全乡517人,万安镇662人,安仁乡716人,大源乡186人,水南镇661人。
十、泰宁县
泰宁县黄姓人口有865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78%;其主要分布于梅口、下渠乡渠口、梅林、朱口、上青乡崇化村、百塘等地。具体分布为:杉城镇1928人,朱口镇3543人,上青乡675人,新桥乡1080人,大田乡447人,下渠乡482人,开善乡140人,梅口乡251人,大龙乡137人。
十一、建宁县
黄姓为建宁县的第一大姓,有11227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71%;其主要分布在里心镇约有2095人,黄埠乡约有1963人,溪源乡约有1560人,濉城约有1256人,均口约有1030人,金溪、溪口、伊家近1000人,黄坊约500人,客坊约200人。
第三节谱牒
一、宋及宋以前
建宁《芦田黄氏族谱》
建宁《芦田黄氏族谱》芦田谱创修于北宋端拱元年(988年)。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二修;明永乐元年(1403年)三修;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四修;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五修;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六修;嘉庆四年(1799年)七修;道光八年(1828年)八修;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九修;光绪四年(1878年)十修;宣统二年(1910年)十一修;民国37年(1948年)十二修。1992年,黄氏后裔在江西上饶与其他派合作将《芦田黄氏族谱》进行了十三修,重修时主要记录了旧序、源流考、列祖赞颂、祖产山场、祖茔图、墓志铭、仕宦录、贞烈传、各支房子孙名录等。该谱约30万字左右。
尤溪西城团结《黄氏族谱》
尤溪西城团结《黄氏族谱》始修于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由第九世祖黄楚谨编修。该谱历经9次重修,最后一次续修于2004年。全书共106页,约4万余字。
尤溪台溪山头村《黄氏族谱》
尤溪台溪山头村《黄氏族谱》始修于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由裔孙黄浩编修;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由裔孙黄懋重修;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廖建功再次重修。
尤溪梅仙汶潭村《黄氏族谱》
尤溪梅仙汶潭村《黄氏族谱》始修于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该谱附有郭公训子诗:“六叶同开一样青,莫因微利便相争;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宋哲宗御赞:“六叶同开一样心,多生兄弟少相争,白马街头旌御葬,穆然为尔永风声。”
二、明、清及民国
建宁《里心永安黄氏族谱》
建宁《里心永安黄氏族谱》里心谱始修于是明万历四十三(1615年)。清雍正七年(1729年)二修;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三修;道光四年(1824年)四修;咸丰四年(1854年)五修;光绪十四年(1888年)六修;民国37年(1948年)七修。1995年,由黄德麟主编、黄德林主稿对里心《里心永安黄氏族谱》进行了八修。
建宁《楚溪黄氏族谱》
建宁《楚溪黄氏族谱》始修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乾隆四十八(1783年)二修,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三修,道光十九年(1839年)四修,咸丰十年(1860年)五修,光绪六年(1880年)六修,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修,民国8年(1919年)八修;民国27年九修。
尤溪台溪盖竹《黄姓族谱》
尤溪台溪盖竹《黄姓族谱》始修于清乾隆十八年(1754年),由黄道恒、黄禁甫编修;民国32年(1943年),由蔡迪贤重修。1990年,由蔡迪贤增修。该谱内容有:谱序、世系、地形图、山界至等。
尤溪中仙上仙村《黄氏谱牒》
尤溪中仙上仙村《黄氏谱牒》始修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仲夏,由黄大潜主持编修;1985年秋月,又延请剑溪村浮支续修。全书共有202页,内容有世系图,屋宇分布图,历代人才录等。
建宁《永城保黄氏族谱》
建宁《永城保黄氏族谱》永城保谱始修于清乾隆四十三(1778年)。嘉庆二十四(1818年)二修;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三修;光绪二年(1876年)四修;民国10年(1921年)五修;2000年对《永城保黄氏族谱》进行了六修。
永安埔岭《黄氏族谱》
永安埔岭《黄氏族谱》始纂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由三十五世廷华、廷英主持修撰。2000年冬由黄生松、应旺负责主持重修《江夏郡埔岭族谱》,内容有世系、世录、谱序、墓葬、祀田等。
尤溪溪尾莘田《黄氏族谱》
尤溪溪尾莘田《黄氏族谱》始修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由第三十四世孙黄圣洋编撰;清道光二十五年(1846年),由黄长棘、黄长铿修缮。该谱详尽记载莘田黄氏源流、谱序、族规、世传、墓葬、山界。田地等。“文革”期间,由于保存不周,该谱被雨淋坏,1992年由黄新创(又曰兆兴)编撰。
尤溪《重修虎丘黄氏谱系》
尤溪《重修虎丘黄氏谱系》是佳湖、歧阳、双溪、龙鳞总谱,始修于清嘉庆五年(1800年),由裔孙岁贡生黄占鳌主持编修并作序。全谱介绍了从黄氏始祖黄敦入闽以来,而后裔黄师骞迁入鹏程及发支湖山佳湖源流世系图。该谱是在康熙壬寅(1662年)黄宣如第一次辑修,但其谱已失传的情况下,经理事宗长研究,重新修编黄氏族谱。该谱内容有大量的谱序、叙、源流世系、历代仕宦录、祠堂、土地、森林等材料。该谱编修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8月动笔,至清嘉庆五年)十月告竣,历时一年时间。全谱用大八开手抄本编成,记述下限为清末,共计280页,7万字。此后,黄氏族人再没有编修总谱,而是由各房各自编修支(房)谱,至今为止形成完整的谱系。
尤溪《黄氏支谱》(转荣支)始修于明正德九年(1154年)。该谱为16开本,178页,约3.5万字的手抄本编成。
尤溪《虎丘黄氏岐阳谱系》(文轲支)始修于1957年,由陈炳秋编修并作序。该谱为八开本,共168页,约5.9万字,手抄本编成。
尤溪《江夏郡虎丘黄氏谱系》(道寅支)始修于2006年,由姜能多编修并作序。该谱为8开本,共404页,约5.0万字,手写体抄成。
尤溪《江夏虎丘黄氏谱系》(道升支)分上、下集,始修于1990年10月,由黄正务主持并作序,聘请陈祖英编修。该谱上集为收集各谱系及村档案的谱序、协议等;下集为世谱系图。全书为8开本,计394页,约14.3万字的手抄体编成。
尤溪《虎丘黄氏谱系》(赐朗支)始修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该谱为8开本,共256页,约9.0万字的手抄本。
尤溪《江夏虎丘黄氏谱系》(仕环支)始修于1990年,由黄良俭编修,震文写序。全书计196页,5.0万字,8开本,手抄本编成。
尤溪《虎丘黄氏谱系》(应鸾支)始修于1993年孟秋,由第三十七世裔孙黄朝快编修并作序。该谱为8开本,共232页,约7.8万字,手抄本编成。
尤溪《虎丘黄氏谱系》(应鹊支)始修于1957年冬月,由陈炳秋编修并作序。该谱为8开本,共298页,约8.9万字的手抄本。
尤溪《江夏虎丘黄氏谱系》(尚志支)始修于1984年隆冬月,由第三十八世孙黄良俭编修,黄震文为序。全书8开本,共266页,约5.0万字的手抄本。
另有天志、康志、卓志房谱3本。
综上几本房谱,续编了《重修虎丘黄氏谱系》总谱,形成了现在佳湖、歧阳、双溪、龙鳞的一本完整谱系。
尤溪梅仙南洋村《黄氏族谱》
尤溪梅仙南洋村《黄氏族谱》始修于清嘉庆六年(1801年),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续修。
尤溪洋中康林村白水洞黄氏宗谱——《鼎珪支谱》
尤溪洋中康林村白水洞黄氏宗谱――《鼎珪支谱》始修于清道光十年(1830年),由十八都彭坑陈绍湖编修;1989年,由该族世孫黄文卿倡首,推举黄会楷补修《白水洞黄氏宗谱》。
梅列徐碧《剑沙黄氏家谱》
梅列徐碧《剑沙黄氏家谱》始修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由第十四世孙恩贡生占鳌撰写的“江夏黄氏家谱序”中写道:“水自源来支分派别,木由根发叶茂繁;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末有不溯身自出与生所从来也。”他在“又序”中也写道:“我读本朝圣谕,修族谱以联亲疏,远近可知宗族之谊,不独亲者亲即疏者亦亲;不独近者近即远者亦近。昭穆其有序也,长幼其有伦也;而且生卒葬配,祠墓田庐刊辑聿备。”
尤溪梅仙登第村《黄氏族谱》
尤溪梅仙登第村《黄氏族谱》始修于民国3年(1914年)。
尤溪联合《黄氏族谱》
尤溪联合《黄氏族谱》始修于民国38年(1949年),由黄英灼主持,聘请联合村陈光博先生编修;1986年,由族长黄英贡主持,聘请联合村陈明风先生重修。
泰宁朱口《黄氏族谱》
泰宁朱口现存《黄氏族谱》一部,修撰情况不详。
泰宁黄厝《黄氏族谱》
泰宁黄厝现存《黄氏族谱》一部,修撰情况不详。
泰宁官田《黄氏族谱》
泰宁官田现存《黄氏族谱》一部,修撰情况不详。
尤溪梅仙丈际村《黄姓族谱》
尤溪梅仙丈际村《黄姓族谱》始修年代不详。该谱序记载:“熊氏颛辛景隆公以姬为姓,六传陆终公都雍州土黄埌,因赐姓黄氏,远祖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人也。传至郭公于五代时,梁太祖开平三年已巳春随王审知入闽。”祖谱主要还记载黄氏开基丈际村生子续后,人口众多,各代为祖争光荣耀,累仁积德的内容。
尤溪梅仙《鹏程黄氏族谱》
尤溪梅仙《鹏程黄氏族谱》始修年代不详。该谱载,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黄师骞从福建闽清黄石迁居沈水(尤溪)二十都团眉庄。黄师骞开基尤溪团眉庄黄氏,肇基鹏程堂,遂为鹏程始祖。
沙县《剑沙黄氏家谱》
沙县《剑沙黄氏家谱》始修年代不详。该谱载,宋代,黄峭山第十六子黄福的第七世孙黄浪从闽清县细村迁居沙县。
宁化城郊(李坳)《黄氏族谱》
宁化城郊(李畲)《黄氏族谱》始修年代不详。该谱载,峭公之子名福,居福州闽县细村。传至十五郎,由闽县徙居翠华(宁化)永丰里(中沙)南铺乡;十七郎迁居黄家寨,传至召郎,元至正七年(1347年)居李畲。
宁化水茜(李坳)《黄氏族谱》
宁化水茜(李坳)《黄氏族谱》始修年代不详。该谱载,黄峭的第五子黄永(注:这里可能有误,黄峭第五子为黄盖;黄盖居邵武四十一都盖竹,后迁南丰府。居建宁黄坊的应为黄峭的第八子黄楚。)居建宁永乐黄坊。传至三五郎,徙居窑窠;八郎衍居李坳。
宁化《淮阳黄氏十修族谱》
宁化《淮阳黄氏十修族谱》始修年代不详。该谱载,峭山公之子化公居龙下里黄洋茶(古背村尾,即现在的宁化济村);其子道公徙居江西石城柏中里。
宁化《闽宁黄氏七修族谱》
宁化《闽宁黄氏七修族谱》始修年代不详。该谱载,其始迁祖为黄峭之子黄化。黄化的第六世孙黄四三由古背(宁化济村)徙居江西石城黄柏岭,及后复徙回大黄家地(济村)。
明溪枫溪《黄氏族谱》
明溪枫溪《黄氏族谱》始修年代不详。该谱载,其始祖从明溪黄坊迁居明溪横溪;后裔播衍至明溪沙溪县的梓口坊、枫溪和将乐、清流、建成、宁等地。
大田排吉《黄氏族谱》
大田排吉《黄氏族谱》始修年代不详。该谱载,洪武二年(1369年),黄仲仁从龙岩县聚贤里迁居大田高乾(今大田排吉),为其黄氏开基始祖。
大田德州《黄氏族谱》
大田德州《黄氏族谱》始修年代不详。该谱载,清顺治五年(1648年),漳平县云墩的黄日南迁居大田德州。
大田新宅《黄氏族谱》
大田新宅《黄氏族谱》始修年代不详。该谱载,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黄六一从尤溪县二十七都迁居大田新宅。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
尤溪洋中碧水林《虎丘黄氏五叶支谱》
尤溪洋中碧水林《虎丘黄氏五叶支谱》始修年代不详,而且早期修纂的原谱已失存。现存族谱为1958年由汤川陈炳秋先生重修的;其内容有:源流世系、家训、记载祖祠结构尺寸,坟址等。
尤溪坂面下川《黄姓族谱》
尤溪坂面下川《黄姓族谱》修纂于1964年12月,由汤川林晃先生执笔,黄清珠、黄清现、黄清瑞、黄肇裕等主持编修。黄姓迁入长灌至今辈派有:祖、宗、再、政、新、成、甸、生、上、国、绍、元、明、清、肇、高、德、仁、庭19代,预取待用辈派有:瑞、祥、锡、孝、启、庆、家、贞。
尤溪西城七尺《黄氏族谱》
尤溪西城七尺《黄氏族谱》始修于1986年,由黄荣珍主持编修。该谱共100多页,1.6万字。
尤溪西城和平《黄氏族谱》
尤溪西城和平《黄氏族谱》:始修于1996年,由黄联赞负责编修。该族谱共246页,约96000多字。
《江夏虎丘六叶黄氏宗谱总谱》
《江夏虎丘六叶黄氏宗谱总谱》始修于2001年,由黄氏宗谱编修委员会、虎丘六叶黄氏宗史研究会编写;书内有当代名人题词等。该书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收录了有关文件、史料,第二部分叙述江夏郡虎丘黄氏的源流与发展情况,远祖查说明,虎丘六黄氏入闽始祖敦公及六叶世系图(即:一叶宗公、二叶礼公、三叶凝公、四叶勃公、四叶九世孙湖肇基祖龟年公系、五叶启公、五叶师骞公系余公、宁德兴贤系)。第三部分是宗亲活动的有关资料及照片、当代人才录、家训、家规等内容。
尤溪西城秀村《黄氏族谱》
尤溪西城秀村《黄氏族谱》始修于2002年,由黄氏族人聘请黄基灯、黄启钊等主持编修。该谱共101页,约6千字。
《福建省三明市黄氏通书》
《福建省三明市黄氏通书》始纂于2003年,由尤溪县黄氏源流研究会《通书》编委会编纂。该书341页,由黄方兴任主编;通书第一部分是序言,编纂通书的目的意义,第二部分为源流、人才录、宗祠文物等,第三部分由编后语、赞助方名录等。
《虎丘黄氏五叶鹏程总谱》
《虎丘黄氏五叶鹏程总谱》编辑出版于2005年,由黄佑壮主编。全书共339页,约40万字,由卷一序录、卷二宗谱,卷三人才芳名录组成。
尤溪《虎丘黄氏五叶鹏程总谱》
尤溪《虎丘黄氏五叶鹏程总谱》于2005年编辑出版。该书由第三十九世孙黄鹏程会长兼主编、黄佑壮主编。该书为16开本,共339页,41万字。卷一序录:收集了文天祥、景说公林选等名人的大量谱序,记载了虎丘六叶的仕宦录,及闽清六叶祠的祖传照片等。卷二为世谱:刊载了从远祖源流,到闽清、鹏程世祖的谱系,及至现在的世谱情况。卷三人才芳名录:专门编录现代人才芳名,并立照纪念,及各地的祖祠、祖墓等立照说明。
尤溪西城麻洋《黄氏族谱》
尤溪西城麻洋《黄氏族谱》始修于2006年,由黄氏族人聘请詹森然、孙秀裳、黄英锦主持编修。该谱共89页,约2万字。
第四节文物
尤溪溪尾湖山鹏程黄氏宗祠
尤溪溪尾湖山鹏程黄氏宗祠位于尤溪县溪尾乡湖山村鹏程自然村,坐癸向丁兼丁未三分,系鹏程始祖师骞暨历代列祖列宗纪念堂。原祠始建于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由肇基始祖兴建;民国30年(1911年),由黄文光、黄学载主持重建;1995年,由黄庭珊、黄玉信、黄锡慧、黄良俭、黄佑饱等发动重建;2000年,由黄佑壮主持,重组全支派理事会,通过多渠道、多方位筹集资金,完成下埕砼铺设、案道修建、祠房屋顶瓦片石灰翻修工程。该祠内立有“进士”、“博士”及历代名录牌匾,并有固定祠联,是祖传珍贵文物。
尤溪中仙上仙村黄姓祠堂
尤溪中仙上仙村黄姓祠堂,又称“龙丘堂”,位于尤溪中仙乡上仙村盖竹头自然村丘宅,坐艮兼寅,一厅四房,砖本结构。该祠始建于明初,后因世乱被毁;明弘治三年(1490年),由黄志朗、黄元忠复建;“文革”期间,该祠堂被折,公社将本料建畜牧场。2000年,经黄氏两房合议,在原址复建。该祠堂于2005年荣获省文化厅颁发的《八闽祠堂大全》。
尤溪溪尾佳湖黄氏宗祠
尤溪溪尾佳湖黄氏宗祠,又称“佳湖堂”,位于尤溪县溪尾乡湖山村,系始祖黄志得于明永乐十年(1412年)从虎头山迁基而建。该祠黄龙吐雾形,上堂坐戌向辰,下堂坐辛向乙,兼戌三分。水出乙,罗星把口,华表捍门,真龙正穴,裔孙兴旺,人文蔚起。其胜景:一龙蟠祠宇、三鲤朝佳湖、玉马守水口、台角眠金牛、虎头山峰起,由庇美秀湖,双峰如掌扇,北山一石炉,前廊烙仙印,后枣有天湖,砚台朱笔砚,构为地理图,至今已传二十宗世,发展人口有一万多人。祠内有黄胪登“文魁”、“百岁”、“承先启后”、“四代同堂”等匾额,更有嘉庆年间总谱等文物。
清流田口黄氏宗祠
清流田口黄氏宗祠因尊崇黄文光为田口肇基祖,故号“光裕堂”,位于坐落清流县田源乡田口村。该祠始建成于明朝正统年间(年),占地400余平方米,清道光六年(1826年)大修过一次。该祠门楼石刻浮雕,鳄鱼翘角、气势雄伟,门楼正中题刻“黄氏宗祠”四个大字,神龛上安放着祖宗牌位,天井中有通道,祠内牌匾林立,有“父子明经”、“三代贡元”等等。1992年,田口黄氏宗亲又献工献料,集资维修,加修门楼,瓷砖贴面,琉璃瓦盖顶,室内门窗,墙面加漆,宗祠焕然一新。
尤溪梅仙黄氏宗祠
尤溪梅仙黄氏宗祠位于尤溪县梅仙镇坂中,背靠狮王峰,面对沈溪河畔。该祠始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由黄师骞一支的第二十世孙黄宗福的第五世孙黄应诰所建。民国7年(1918年)卢兴邦部派兵火烧梅仙时,该宗祠亦被烧毁。不久后,由黄氏后裔黄承璧为首倡议,重建梅仙支系宗祠。“文化大革命”时期,该宗祠再度遭受劫难,屋宇瓦檐破损不堪。1997年,在虎丘黄氏宗史研究会、宗亲联谊会的大力支持下,由梅仙分会常务理事长黄方兴、副理事长黄天华、名誉会长黄友新等合众发起倡议,集资12万元进行重修,经过半年时间的精心施工,使宗祠面貌焕然一新。该祠占地面积1237平方米,建筑面积470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为主厝、大埕、厢房、围墙(门头仔)、鱼塘、前埕和花圃等。宗祠建筑为悬山顶单进抬梁式土木结构,主体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正堂明间为大厅。大厅设一神龛,奉供着入闽始祖黄敦和陈氏夫人的遗像和当年建祠立祖黄应诰分的纪念堂牌匾。大厅两则墙上挂满黄氏历代名人的肖像。前埕筑以围墙。墙面粘贴乳白色瓷砖。墙顶覆以琉璃瓦。西向为华表山门。屋脊为双燕尾,彩绘缠枝花卉,门上悬一匾,上书:“江夏虎丘沈梅黄氏祠堂”,两旁对联为:“江夏家声远,虎丘世泽长”。围墙外有一椭圆形池塘,边筑通透式护栏。旁边种有多棵水杉和线柏。
尤溪洋中村碧水林黄氏祠堂
尤溪洋中村碧水林黄氏祠堂,又称“碧水堂”,始建明朝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该祠六扇大夏,三进两层一厅,左右厢房,四周回廊,前有天井、下埕、埕沿半墙;祠前下方架有横楼一栋,自正堂到出口处建有四角埕,日、月埕斗墙等沿径曲中有直,直中有曲,妙趣横生。
尤溪西城和平黄氏一祖祠
尤溪西城和平黄氏一祖祠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1998年重新修建。该祠建筑面积620平方米,池塘面积361平方米;祖祠内存有完好石旗杆一对,《文魁》匾一块。
尤溪梅仙南洋黄氏祠堂
尤溪梅仙南洋黄氏祠堂位于尤溪县梅仙乡南洋村后交坊,坐巳兼丙,背靠马蹄岭,面向双峰挂日。据《南洋黄氏宗谱》载,黄氏祠堂系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朱钦肇迁梅仙南洋时始建,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重修。2003年,宗族合众又集资修葺。祠堂为悬山顶土木建筑结构,由正堂、下厢(俗称下转头)和扶厝等所组成。面阔五开间,进深三间,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明间正堂设有神龛,上祀历代黄氏祖宗之神位。堂上悬挂黄氏先人肖像画和不同年代的匾额、圣旨影印件等。堂下两侧设有厢房,各有两开间,成阶梯状。右边扶厝各有上、中、下三坪、20多间房,为宗祠祭祀时筹备膳食和来往裔孙住宿的工作用房。该祠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充分体现我国传统的建筑风格。
尤溪县岭头黄氏祠堂
尤溪县岭头黄氏祠堂位于尤溪县联合乡岭头村。该祠始建成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为黄洪宽所建。祠堂造型雄伟,结构精巧,但文革时被拆毁。2000年,岭头黄氏宗亲集资10万余元重建。本祠堂系砖木结构,建筑面积230多平方米。
尤溪中仙上仙黄氏龙源堂祖祠
尤溪中仙上仙黄氏龙源堂祖祠位于尤溪中仙上仙村盖竹头自然村安头洋,坐坤兼未。该祠始建于明代,1974年被拆,今遗址尚存。
尤溪中仙上仙黄氏东阳堂水祖
尤溪中仙上仙黄氏东阳堂水祖位于尤溪中仙上仙村盖竹头自然村中间厝,坐艮兼丑。该祠始建于明代,由黄可历为首兴建。
将乐高唐黄氏祠堂
明末清初,居住在高唐村的黄恩文生意红火,家财雄厚,被当地百姓称为黄百万。当时,他建了5座黄氏宗祠,但由于历史原因,先后被拆除,无一幸存。
永安埔岭黄姓开基祖祠
清代初,永安埔岭黄姓裔孙于在本里建祭祀开基祖的祖祠一座,现仍存。
永安小陶上坂崇安寺
永安小陶上坂崇安寺建于清代,是永安小陶上坂黄姓裔孙为祭祀开基祖黄五九郎而修建的。该寺现存完好。
将乐万安黄氏祠堂(旧)
将乐万安黄氏祠堂位于将乐万寨下南市。
清康熙年间(年)由于人口繁衍,黄氏子孙星罗居住,先后建了十多栋黄厝大院。为了方便族人祭拜祖先,万安黄氏把坐落在万寨下南市黄长兴住的大厝改造为黄氏祠堂。这座祠堂坐东向西,面积572平方米,单檐木结构,内有厅堂、天井、厢房、石板、石井。风火墙为夹砖墙,厚40厘米,高6米。现该建筑仍存,已改为万安老年活动中心。
明溪县沙溪梓口坊黄氏宗祠
明溪县沙溪梓口坊黄氏宗祠始建于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于乾隆三年(1738年)、以及“文化大革命”后重修。该祠坐落于于明溪县沙溪乡梓口坊村的东北部平岗,坐北朝南,为砖木结构建筑,由空坪、门厅、回廊、天井、祭拜亭、厅堂、辅房、花台及围墙、照壁等组成,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宗祠为重檐式木质建筑,围墙和照壁均为青砖砌成,翘角造形。内照壁书“东观流薇”。一进为门厅,左右回廊;二进为祭拜亭,中间砖砌天井;三进为正厅,内设神龛堂。正厅设东西厢房。厅堂正式中上方悬挂“流芳百世”匾,左右面壁分别写“忠孝”、“廉节”。门楼上方斗拱拼接,歇山式屋顶翘角,庄严大方。祠堂后花台用鹅卵石垒砌,花草如茵,体现了典型的客家建筑风格。
将乐万安黄氏祠堂(新)
清乾隆年间(年),将乐万安黄氏后裔在万安村东街新建一座黄氏祠堂。该祠堂有上下厅、天井和厢房,占地1500平方米。解放初期,该建筑作为区政府办公地点。1958年翻建时被拆除。
尤溪西城和平黄氏二祖祠
尤溪西城和平黄氏二祖祠始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1922年重修。该祠建筑面积743.2平方米。
清流灵地黄氏子良公祠
清流灵地黄氏子良公祠为灵地黄氏的主祠,始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该祠位于灵地旧晨繁华的“丁”字街的中心地段,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坐东向西,为砖木结构。该祠分为上下两厅。上下厅之间有一天井相连。天井左右两边为走廊。上厅正中是一花格木神龛,供奉始祖黄子良的神主牌位。天井两旁的壁柱上有两副对联。下厅的两根柱子也有一副木刻楹联:“行仁义事,存忠孝心。”祠的大门上方有一牌匾,内书“长孙枝”三个斗大的字,外面是“子良公祠”四个圆润苍劲的颜体大字。该祠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曾遭到破坏。1997年,灵地黄氏子孙合力重修。
在灵地除了子良公祠外,还有7座黄氏分祠,分别供奉黄子良的子孙:长子应杰公祠、次子应佐公祠、第三子应信公祠、第四子应侯公祠、第五子应伯公祠以及黄子良之孙先愈公祠、先雕公祠。其中,应信公祠和先雕公祠保存比较好,较有特色。
尤溪康林村白水洞黄姓祖祠
尤溪康林村白水洞黄姓祖祠,取名“竹森坊”,始建于清道光七年(1827年)。该祠位于尤溪康林村白水洞自然村竹坑坪,坐卯兼甲,水出乾落亥,水口丁字,六扇木构堂宇,于2002年在原址翻盖,貌复先基。
泰宁新桥岭下黄氏宗祠
泰宁新桥岭下黄氏宗祠位于泰宁县新桥乡和上青乡交界处的村尾。该祠始建于清晚期,坐北朝南,面宽16米,进深30米,由庭院、前厅(戏台)、天井、祭拜亭、回廊、正厅、厢房组成。宗祠的大门前有近30米的大庭院,这在宗祠建筑中较为罕见;而且院墙两边开设的门也很奇怪,一拱一方。宗祠门楼为重檐式,举高约米;面墙通体以眠砖和斗砖砌制,装饰较少。设有大门及两个对称的小拱门;大门门首有乳钉点缀。匾额为石质,镌刻着“黄氏宗祠”四个楷体大字。宗祠的门、窗、栏、檐、柱都饰有精美的彩绘木雕,图案以花瓣、卷草、人物为主。戏台顶棚上有一块彩绘天花板,是该宗祠的精华,上面绘有龙凤、麒麟等神兽及花鸟、乐器、书简等,技巧娴熟,色彩明丽,飘然灵动。
尤溪梅仙南洋村黄氏祖祠
尤溪梅仙南洋村黄氏祖祠位于尤溪梅仙南洋村后交坊,土木结构,建筑风格独特,坐南向北,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该祠始建时间不详,2003年曾重新翻修。
尤溪梅仙登第村黄姓祖祠
尤溪梅仙登第村黄姓祖祠位于尤溪梅仙登第村,六搧五单元,坤兼未,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该祠始时间不详。
尤溪梅仙汶潭村黄氏祖祠
尤溪梅仙汶潭村黄氏祖祠位于尤溪梅仙汶潭村老柄艮,砖木结构,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该祠始建年代不详,文革期间被毁,文革后重建,2007年维修时再扩建两单元。
建宁里心黄氏家庙
建宁里心镇新中国成立后有新修黄氏家庙一座。
尤溪溪尾莘田村黄氏宗祠
尤溪溪尾莘田村黄氏宗祠,又称“莘野堂”,位于尤溪溪尾莘田村,始建年代不详。该祠九扇九柱,左为五,右设四,取“犀牛望月”形,坐辛兼戌,面对笔架三峰,房前有一半月塘,池水清澈;大门联为“池映三峰秀,堂开万代兴”。
尤溪西城团结黄氏江夏祖祠
尤溪西城团结黄氏江夏祖祠始建年代不详,占地面积1500多平方米,原为土木结构,后主堂重修为砖混结构,2004年史入编《中国名祠》。
尤溪溪尾湖山鹏程黄氏开基始祖黄师骞墓
尤溪溪尾湖山鹏程黄氏开基始祖黄师骞卒于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11月25日午时,葬于尤溪县汤川乡下村洋,将军骑马形,坐甲向庚。墓中立有虎丘黄师骞公之墓的墓碑,连年来由其后裔,特别是佳湖黄志得支派进行祭扫。
尤溪洋中村碧水林黄姓始祖黄文旦墓
尤溪洋中村碧水林黄姓始祖黄文旦(年)墓葬于尤溪十七都下巷垅。
尤溪溪尾佳湖黄氏开基始祖黄志得墓
尤溪溪尾佳湖黄氏开基始祖黄志得墓葬于尤溪溪尾湖山村鹏程自然村,鳞狸吐舌形。
尤溪溪尾佳湖黄氏二堂祖黄宗政暨妣张氏、续妣林氏合葬墓
尤溪溪尾佳湖黄氏二堂祖黄宗政暨妣张氏、续妣林氏合葬墓位于尤溪溪尾湖山村东坑后窟,凤形,壬丙向。
将乐黄伯固墓
将乐黄伯固墓位于古镛镇积善村后坡。清朝乾隆十一年(1746年)其后代整修墓体,并建墓前石碑亭,碑文为“宋故祖兵部侍郎赐谥忠简伯固黄公墓。”墓前两旁立石俑、石兽。2003年,该墓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永安黄姓始祖黄梅墓
永安黄姓始祖黄梅(又名千三)之墓座落在桂溪祖屋后,虎形坐酉向卯。
永安埔岭黄珠六墓
永安埔岭黄姓开基祖黄珠六墓座落在吉畲隔,坐巽向乾。
永安小陶洪砂上坂黄五九郎墓
永安小陶洪砂上坂黄氏开基祖黄五九郎墓葬洪砂雷子坑磜。
尤溪梅仙登第村黄氏开基始祖墓
尤溪梅仙登第村黄氏开基始祖墓葬于尤溪梅仙登第村乾美;墓单蹄形,坐寅兼甲。
尤溪梅仙南洋村黄姓始祖黄珠钦墓
尤溪梅仙南洋村黄姓始祖黄珠钦墓葬于尤溪梅仙南洋龙洞空。该墓全部用水泥修建,占地面积四百平方米。
尤溪梅仙汶潭村始祖黄宗荫墓
尤溪梅仙汶潭村始祖黄宗荫墓原葬于尤溪梅仙九都半山村,后于开荒田改葬于尤溪梅仙汶潭村老柄山场。
尤溪梅仙丈际村黄氏始祖黄则华墓
尤溪梅仙丈际村黄氏始祖黄则华墓葬于尤溪梅仙丈际村莲花山,坐甲向申,称莲花墓。
(一)敕命
梅列徐碧《剑沙黄氏家谱》保留有两道北宋朝廷给黄峭山的敕命:
1、宋治平四年(1067年)二月十九日,朝廷下一道敕命给刑部尚书黄峭:“皇帝敕曰:朕履此多艰,寤寐簪缨之后,特崇社稷之臣。乃眷尔僚,久居外役,锡赞之宠,进班常伯之奠,矢心卫阙。即日届途,既不惧於暑,行宜速,依於辰。告治平四年二月十九日命下:原任江夏太守有功升尚书左仆射、奎章阁侍制学士,赠少保,谥文烈。”
2、宋元丰五年(1082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朝廷给黄峭一道诰命:“皇帝敕曰:朕闻廊廟之重,必资辅弼之臣,故梦卜依然征肖。傅岩之下,典型尚在,乃追台阁之先,其有帏幄旧劳,丝纶宿德,方简在天心。愍遗元老,褒恤可不隆哉?尔尚书左仆射、奎章阁大学士黄峭,忠贞直亮,赞襄功隆。自轩擢而历史林,涉宫僚|而典文柄。词垣载笔,编摩垂湘帙之光。讲幄论思,启沃著勤劳之誉。纳约取宫闱之爱。公忠结,先帝之知,宛魏郑公之前识。每以时事危主,心抱裴晋公之先忧,直以天下为已任。几年梓里,耽白杜之娱游。此曰槐庭系苍生之仰望;征车有待,方仅召洛之怀,易篑惊闻,俄应陨星之谶,悲同臣庶,怆切予怀。兹特赠尔为少保,谥文烈。禀惟硕彦,克副荣称。一笔褒嘉,允合易名之大典;三狐峻秩,俨跻雄论之崇阶。贲乃黄垆,歆并紫绶。”
(二)山寨
尤溪溪尾大寨(逢春寨)
尤溪溪尾大寨(逢春寨)位于尤溪溪尾大寨建上逢春水尾两座山顶上,兴建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至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三月竣工。大寨由两座山平顶而建,占地面积5200平方米;寨墙四周两面由四方花岗石砌就,底宽(出土)6.5米,面宽4.3米,高6米,呈梯形,墙面上盖有土木结构房屋和走道,四周中间为二层楼房,四角设有炮楼,寨里依山势建有三堂、五栋、一十八个厅、五百六十间房屋。大寨放二个门,都是用青石板拱成,东门为四方门,俗称小门。北门是正大门,门的顶上为圆形,正门的高墙上镶嵌着一块用青石板刻着“盤石安如”四个大字。
第五节人物
黄师骞(?-1275年),字子孝,枢密院编修黄景说的次子,出生于闽清县白中镇黄石,为尤溪溪尾湖山村鹏程黄氏开基始祖。他从小勤读诗书,精通书画,爱好琴棋,博古通今,斐然成章,为人憨厚,官授奉举大夫,建宁府试请举。
黄迪,宁化人,北宋景德二年(1005年)进士,曾任同安知县、宣德郎、卢州判官等职。
黄习,沙县人,北宋元佑三年(1088年)进士。
黄声,尤溪县城人,进士及第,北宋大观年间(年)任秘书监。
黄由,尤溪人,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进士。
黄声,尤溪人,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进士。
黄举,尤溪人,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进士。
黄彧,宁化人,北宋和八年(1118年)进士,曾任建州观察、推官。
黄应南,泰宁城关人,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解元。
黄庚,泰宁人,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进士。
黄元弼,尤溪人,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特奏名。
黄大声,将乐人,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特奏名。
黄作德,尤溪人,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特奏名。
黄克仁,宁化人,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进士。
黄槐,宁化人,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 特奏名。
黄文纲,尤溪人,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特奏名。
黄允升,宁化人,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进士,曾任会昌知县事、奉议郎。
黄伯固,字德常,将乐县人,南宋绍熙年间(年)中荐任建昌尉,绍熙四年(1193年)为特奏名进士。黄伯固对经史研究很深,学识广博并有主见,为人严义利、重然诺。嘉定二年(1209年),他被授奉仪郎,任瑞州上高县知县。在任中,他判案清明,抑强扶弱,打击当地奸豪气焰。他整顿赋税,改变县衙财政亏空状况,调任时将“积俸三千缗悉留县库”。绍定三年(1230年)任四川安抚制置副使时,在一次抗击金兵的战斗中,他指挥有方,击败金军,生擒敌酋,擢升为兵部侍郎。他曾主持首建将乐县城利涉桥(三华桥)。端平三年(1236年),他调任江西安抚使,兼任江州知府并军事参赞。他逝世后,被朝廷赠封少师,谥忠简。
黄谠,将乐人,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进士。
黄宋隆,将乐人,南宋嘉泰二年(1202年)特奏名。
黄熙,宁化人,南宋嘉泰二年(1202年)进士,曾任饶州录事参军。
黄石,尤溪人,特奏名,南宋嘉定年间(年)任金华知县。
黄石尤溪人,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特奏名,曾任金华知县。
黄复,字乾叟,沙县城关人,南宋宝庆二年(1226年)特赐进士,任山阳县尉。因真德秀等人举荐,黄复出任高邮军教授,后任兴化军兴化县知县,转任滁州通判。金兵南侵之时,他协同滁州太守陈广守城。陈广不幸殉职后,黄复统领滁州政事,率领城中军民紧守80多天,前后战斗几百次,由于援兵不到,最后死于包围之中。死前,他给儿子的遗书中写道:“我享受国家的俸禄,现在为国家而死,虽死犹生。”总制赵葵和饷臣吴潜将黄复誓死抗敌的事迹上奏朝廷,并请求为他立庙。淳祐中(年),在沙县儒学中立有供奉黄复的忠壮祠,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迁至后薛坊,已圯。黄复有著作30卷,已佚。
黄澄,沙县人,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特科进士。
黄注,沙县人,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特科进士。
黄子春,沙县人,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进士。
黄当时,沙县人,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进士。
黄宁,将乐人,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进士。
黄兴成,宋代将乐人,曾任推官。
黄贵,宋代将乐人,曾任通议大夫、南京户部右侍郎。
黄崇,宋代将乐人,曾任通议大夫、南京户部右侍郎。
黄英,宋代将乐人,曾任云南府同知、知府。
黄胜 黄璟 黄翔
黄胜、黄璟、黄翔,均为宋代将乐人,曾任七品散官。
黄应庆,宋代将乐人,曾任徵仕郎、燕山左卫经历。
黄成乐,宋代将乐人,曾任松江同知。
黄元实,字廷美,南宋泰宁人,曾为授郡文学。
黄原昌(年)字德昌,建宁人,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进士,任行人之职。黄原昌为人持重,有节气。明宣德年间(年),黄出使占城(古国名),占城王有所失礼,黄为了国家尊严,当即一一指出,大义凛然,回国后复命,皇帝大为赞赏,提升其为户部员外郎。黄原昌还乡时,在朝的许多公卿为之送行,同僚郑亮作《樵阳归趣图》相赠。他返乡十余年,与邻里和睦相处,著书立说,但其所作皆失传。
黄昌,字顺德,建宁人,明永乐年间(年)为光禄寺署正。
黄回祖,泰宁人,明宣德八年(1433年)进士。
黄琛,字廷献,号简庵,将乐县人,是黄伯固的七世孙。明朝正统四年(1439年)中进士,曾任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右侍郎和江西左布政使等职。他任户部主事时,至江苏、上海一带征收和存贮公粮,很有声誉。任户部郎中时,他奉诏至淮北赈灾,救济数以万计灾民。在江西任职时,繁杂纷乱的公务经过他手,便显得井井有条。任户部右侍郎时,曾奉命巡抚四川。不论大州、小县,他都一一前往,考察官吏,视察民情。不久卒于任上。他著有《简庵诗集》传世。
黄晟,建宁人,明成化年间(年)任田州知县。
黄钟(生卒年不详),字朝阳,沙县城关丛桂坊人,明弘治二年(1489年)举人,授安徽六安县同知。黄钟为官清正,爱民如子,审理案件时认真严谨,一定要详审明察,弄清来龙去脉,才给予判断,所以百姓都颂赞他为“黄精实”。弘治八年,黄钟代理知县。这年,全县遭遇灾害。不久,黄钟擢升宁波府通判。六安的百姓怀念他的恩德,特意建造一座亭子,以志纪念。宁波府三卫沿海有9座仓库,前几任监库相继因贪污被处罚。黄钟到任后,秋毫无染,出纳账目一清二楚。在一次护送饷银前往奉化的途中,黄钟暴病身亡。他死后身无长物,一贫如洗,连棺殓墓葬都由官署安排。同僚和百姓都十分怀念他,写了许多挽诗歌颂他。尚书杨守随写诗赞颂黄钟说:“身倦尚怀官事了,心清不顾仕囊贫”。
黄和,泰宁人,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
黄绍卿,字申甫,建宁人,明万历年间(年)为化州学正。
黄胪登(年),字应鷟,又名羽侯,尤溪溪尾人,举人,授山东青州府沂水县正堂。他为官清正,秉公断案,连任卒于官。
黄图昌,泰宁人,明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
黄开先,建宁人,明崇祯年间(年)为象山知县。
黄弼,建宁人,明崇祯年间(年)为工部员外郎。
黄槐开,明代宁化人,曾任青州府推官。
黄家谋,明代宁化人,曾任三河知县。
黄谦,明代宁化人,岁贡,曾任遵化知县。
黄旒,明代宁化人,岁贡,曾任桂平知县。
黄宁,明代宁化人,岁贡,曾任南海卫经历。
黄廷义,明代宁化人,岁贡,曾任肇庆教授。
黄极,明代宁化人,岁贡,曾任陵水知县。
黄仲英,明代宁化人,岁贡,曾任戈阳王府教授。
黄志忠,清流人,明永乐三年(1405年)乡举,曾任江陵知县。
黄源,清流人,明正统六年(1441年)乡举,曾任汝宁府教授。
黄文梯,字升之,沙县人,明嘉靖年间(年)为余干、保昌县县令。
黄文龙,沙县人,明嘉靖年间(年)为均州通判、兴宁县知县。
黄克明,明代清流人,岁贡,曾任余干县丞。
黄成文,明代清流人,国子监,曾任惠州府教授。
黄鹤,明代清流人,岁贡,曾任县丞。
黄回祖,字师颜,明代泰宁县西隅人,曾为翰林院庶吉士。
黄和,明代泰宁人,曾为临洮 (今甘肃岷县) 知府。
黄弘宪,明代泰宁人,曾为安徽六安同知。
黄裳,明代泰宁人,曾为江西按察司经历。
黄柔,明代泰宁人,曾为安武县丞。
黄光相,明代泰宁人,曾为浙江秀水县丞。
黄槐,明代清流人,岁贡,曾任荔波知县。
黄文鸿,明代尤溪县城人,曾任通州同知。
黄元,字元子,明代将乐县人,出任泉州训导,为“闽中十才子”之一。他的咏叹调《竹枝词》“江上”歌,被后人称为佳作。他把将乐县金溪山水描绘成一幅绝美图画:“螺女矶头水不波,闻郎江上唱离歌;半天落日无人渡,一统红妆奈别何”(此诗载《闽中才子诗》卷三)。
黄翊,明代永安人,贡生,曾任郧西知县。
黄廷诏,明代永安人,例贡,曾任按察司经历。
黄慎(年),原名盛,字公懋、恭寿,号瘿瓢山人、东海布衣,宁化人,清初著名画家。黄慎16岁时,离家从师。他勤奋苦学,悉心钻研,画艺日进。清雍正元年(1723年),黄慎到达扬州,以他精湛的艺术进入扬州画界,与郑板桥、李鲜、金农、高翔等画家交往密切,很快便名闻扬州。雍正十三年,黄慎举家回到宁化,在家乡授徒传艺。乾隆十六年(1751年)母亲去世,黄慎才重返扬州,居住六年,才返故里,苦度晚年。黄慎学诸家之长,勇于破旧创新,以狂草笔法入画,开创一代画风。他的人物、山水、花鸟都独具特色,特别是写意人物神情毕肖,气韵生动,是“扬州八怪”中仅有的。郑板桥评道:“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他的草书“疏影横斜,如枯藤盘结”,独具一格。他的诗,“直抒胸意,清新高雅,亦如巉岩绝□,烟凝霭积”。雷鋐称“山人字与画可数百年物,诗且传之不朽”。乾隆二十四年,宁化知县陈鼎捐资刊印《蛟湖诗钞》,行世不衰。因此,时称黄慎诗书画三绝,为“扬州八怪”之佼佼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黄慎病逝。
黄锷,字剑友,将乐县人,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中举,授四川省双流县知县。当时,该县农田大多缺水,一遇干旱,田地龟裂,收成无望。他上任后,筹划兴建蓄水、灌溉工程,使不少农田有水灌溉。他振兴人文,整肃社会风气,捐修义学堂,修纂县志。他亲自纂写劝戒12条,说理明晰,语气恳切,淳厚如告诫儿女。上司对黄锷廉洁务实的作风十分赏识,要求部属以他为榜样,并推荐他为华州知府。他一上任,所辖金川县发生兵事。混乱的局势,纷繁的军政事务,他应付从容,处置得当。后来,他以身体疲惫有病告老还乡。
黄万尚,字通理,尤溪溪尾长华村人,清乾隆元年(1736年)任福建省布政使国子监元,清乾隆十二年任延平府国学贡院长,授牌“品重上国”。
黄焕,建宁人,清嘉庆年间(年)为国子监典簿。
黄洪泰,字若侯,清代梅列列西人,黄锡之长子,为列西黄氏开基始祖。清康熙藩王耿清忠的军师邓文修曾赞其曰:“先生之学富蕴五车,先生之行品冠全沙,乔居属梅列,为虬西之名家出。此后,其子孙昌盛,人文鹊起,世代簪缨,名播四方,成为三明之望族。”
黄廷贶,字德厚,尤溪溪尾莘田村人,清嘉庆六年(1802年)授乡荐岁进士伯,嘉庆十一年(1807年)经尤溪县令魏光批准,给予印照命召工匠肇造峰春水尾山颠的大寨。大寨雉堞百丈门墙,四望上中下堂,左右辅楼,马道重楼,规模宏大,结构严谨,造工精细,历时十三载落成竣工,竖匾“安如盤石”于大寨正门之上。
黄世汉,尤溪西城人,清道光年间(年)任正九品职。
黄廷寿,字德元,尤溪溪尾莘田村人,清道光二十五年(1846年)恩诏署尤溪正堂咨授正九品,给赐竖牌匾“品重上国”。
黄荣质,字士素,号朴轩,尤溪溪尾莘田村人,清同治十二年(1874年)六月蒙钦命福建布政使,司布政使,潘蔚咨部由监补授贡元第一名,与祖合竖悬旗匾。清宣统二年(1911年)七月办理西南保婴总局著有成效,蒙钦命头名顶戴陆军部尚书,兼管巡抚,事理闽海关闽浙总督,部堂朽寿赏给由贡元加补五品蓝翎顶戴,奉直大夫职衔。
黄中彪,清代建宁人,曾为邵武千总。
黄家洙,清代建宁人,曾为州同知。
黄文尚,清代建宁人,曾为守备。
黄庭生,清代梅列列西人,为耿王耿精忠的光禄大夫,负责统管全军粮财。他有4子8孙,个个品行兼优,入仕为官或经商理财,都为当时名士。
黄舟,字声玉,清代建宁芦田人,善工书、画。他作有山水画萧疏淡远,绘人物、花鸟栩栩如生。友人携带他的画到扬州,其画被扬州八怪之一的著名画家黄慎见到,颇为赞叹。
黄其炳,清代尤溪县廿五都人,曾任永淳知县。
黄胪登,清代尤溪二十都人,曾任沂水知县。
黄冠英,清代清流人,曾任翰林侍诏。
黄嘉谋,清代将乐人,曾任州同知。
黄国裕 黄士龙
黄国裕、黄士龙均为清代将乐人,曾任文林郎、四川双流知县。
黄锷,清代将乐人,曾任四川双流知县、华州知府。
黄其恭,清代将乐人,曾任千总。
黄金銮,清代宁化城关人,优贡,曾任谘议局议员、雩都知事。
黄万上,字宇高,号曰通理,清代尤溪溪尾莘田村人,国子监元,任福建省布政使司布政使。
黄如铖,字体千,清代尤溪梅仙人,恩进士,曾掌教开山书院。
黄兆厦,清代尤溪梅仙人,曾在尤溪儒学堂兼署左堂任左堂。
黄圣清,字逸樵,建宁人,民国时期曾为泰宁县知县。
黄菊华(年),字海生,清流灵地人,生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黄菊华出生于书香门第,天性聪敏,19岁入学,25岁授廪生。他为人刚正不阿,并且热衷于为乡邻房族排难解纷,一次大坪黄姓族人之间争吵不息,以至矛盾激化,双方集结人枪,准备厮杀。黄菊华责问主事房长:“打死人谁偿命,是你,还是谁?还有,被打死的人的赔偿费谁出?”房长愕然,答不出。菊华继而严肃认真地说:“既然这两件事都没有准备好,还打什么!”从而平息了一场即将流血的干戈。同时,黄菊华也十分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民国4年(1915年),他首办灵地“广益小学”(灵地小学前身),自任校长。学校废除旧式教学,开办新式教育,办得有生有色。民国14年,他母亲61岁寿诞之时,他不摆寿筵,不请客,将为母亲祝寿之资兴建一座凉亭,供来往行人避雨憩息。亭正中亲笔书一幅楹联:“何须三吹三打庆祝,只要一言一语流芳。”广为传颂。当他听闻抗日战争取得台儿庄大捷、平型关大捷时,不禁眉飞色舞,对村人说:“倭奴欺我中华,今日惨败,快哉!快哉!”民国34年,黄菊华病逝于家乡。
黄尔康(年),又名黄载禄,沙县城关兴义坊人。民国16年(1927年),黄尔康独资办黄正茂京果店,除在福州霞浦路(后迁往马祖道)设有分行外,上海、天津、台湾、漳州、永安等地亦有分支机构或代理商行,经营笋干、纸、菇、木材等土特产品,同时又创办联吉盐业公司,为沙县巨商之一,连任商会会长达10年之久。黄尔康热心地方公益,任商会会长期间,凡有摊派款额或公益支出,无不带头承担,尽量减轻其他小商的负担。平时则扶贫济困,悯老恤幼,深得乡人赞许。
黄老三(年),建宁县溪口山川村人,民国20年(1931年)5月参加革命,任乡苏维埃主席,民国23年11月被国民党杀害。
黄显忠(年),建宁县客坊罗源人,民国20年(1931年)2月参加革命,任乡苏维埃主席,同年7月被国民党保卫团杀害。
黄厚仔(年),清流嵩溪镇人,民国19年(1930年)参加革命,为嵩口区嵩口乡苏维埃政府主席,民国21年在本村被民团张克什抓去大元泥坑杀害。
黄德生(1891~?年),建宁县伊家人,民国21年(1932年)2月参加赤卫队,同年10月随红军出征后失踪。
黄火仔(年),建宁县里心芦田街人,国20年(1931年)2月参加革命,任乡苏维埃主席,民国23年9月被国民党捕杀。
黄双福(1896~?年),建宁县里心甘外村人,民国20年(1931年)4月参加革命,任乡苏维埃主席,翌年12月随红军出发后失踪。
黄小仁忠(年),建宁县溪口枧头街人,民国20年(1931年)6月参加革命,任乡苏维埃主席,翌年7月被国民党捕杀。
黄曾樾(年),字荫亭,号慈竹居主人,永安城里人。黄曾樾14岁考进马尾的福州海军学校,1920年由县政府资助赴法国留学,先后在法国两所大学读书,毕业时分别被授予工程师和“文学博士”。1925年,他回国后被派任京汉铁路工程师,后任福建省建设厅科长,又先后到交通部、南京市政府任职。抗战爆发后,福建省政府任命他为省驿运管理处副处长(当时临时省会在永安)。他在永安任职期间,亲自设计永安翔燕大桥(即西门大桥),创办永安县初级中学等。1945年,他出任福州市市长;第二年因受攻击诬蔑,愤然辞去福州市长职务。1947年夏,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督学兼参事的他回到永安参加国大代表竞选,以超过全县人口半数票当选为国大代表。福州解放前夕,他拒绝去台,1950年10月在福建师范学院任教授。1957年1月,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后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州市委员会委员。日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受迫害致死,享年68岁。1973年,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中国时向周总理打听黄曾樾的下落,对他的不幸遭遇深表惋惜。
黄金彪(年),清流嵩溪镇人,民国22年(1933年)参加红军,为红三军团战士,同年8月在江西石城与国民党军作战牺牲。
黄大江湖(年),清流田源乡人,民国20年(1931年)6月参加红军,为红十二军三十四师一○一团炊事班战士,民国22年在嵩溪被国民党军杀害。
黄大忠 黄行昌 黄小忠 黄海波 黄添祥 黄秋波 黄大曾□
黄大忠(1901年生)、黄行昌(1908年生)、黄小忠(1910年生)、黄海波(1911年生)、黄添祥(1913年生)、黄秋波(1913年生)、黄大曾□(1914年生),均为建宁县里心人,民国20年(1931年)4月参加红军,同年7月随红军出发后失踪。
黄贵龙(年),建宁县溪源交洴村人,民国21年(1932年)10月参加革命,任乡苏维埃主席,翌年10月被大刀会抓去后失踪,1956年12月追认为烈士。
黄信仔(年),建宁县里心坳上村人,民国20年(1931年)5月参加革命,任乡苏维埃副主席,民国24年5月被国民党捕杀。
黄步高(年),建宁县里心滩角村人,民国20年(1931年)4月参加革命,任乡苏维埃主席,民国22年4月被国民党捕杀。
黄老章(年),建宁县溪源蒋坊村人,民国21年(1932年)10月参加革命,任乡苏维埃主席,翌年3月在泰宁大田樟树桥战斗中牺牲。
黄祥丰 黄步贤
黄祥丰(1902年生)、黄步贤(1913年生)均为清流田源乡人,民国20年(1931年)6月参加红军,为红十二军三十四师一○一团战士,民国22年在江西黄陂小埔作战中牺牲。
黄永林(年),清流灵地人,民国21年(1932年)参加革命,为灵地区姚坊赤卫队侦察员,翌年去连城四堡侦察敌情时被当地民团杀害。
黄太开(年),清流灵地人,民国年(19年)参加革命,为灵地区姚坊赤卫队员,民国23年9月为32军当向导回村后被民团抓送连城县杀害。
黄永吉(年),清流灵地人,民国21年(1932年)参加革命,为灵地区姚坊赤卫队员,同年7月在本乡被民团杀害。
黄连垂(年),尤溪县池田乡中心人,1950年6月因向解放军汇报匪情在七尺朱门底被匪杀害。
黄维熙(),字宗焕,清流县群英乡(今灵地乡)人。黄维熙爱琢磨各种工艺,凡摸过看过的东西都能仿制。为施展一技之长,他到厦门购买百余件工具,在家里自办工艺作坊。他会打铁、打锡、钉秤,能制造各种农具,还能修造枪支、钟表、留声机、缝纫机,做衣服,而且都是精工细制,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人们对他的工艺赞不绝口。
黄喃咀(1904~?年),建宁县里心滩角村人,民国20年(1931年)6月参加游击队,翌年12月随红军出发后失踪。
黄桂芳(年),建宁县均口柞树排村人,民国20年(1931年)6月参加革命,任乡苏维埃主席,翌年4月被宁化保安团杀害。
黄辉育(年),建宁县里心滩角村人,民国20年(1931年)4月参加游击队,翌年7月在宁都黄石馆战斗中牺牲。
黄考英(年),沙县夏茂中街人,民国18年(1929年)月参加革命,为地下工作人员、宣传部长,民国22年在福州被捕入狱后遭杀害。
黄谟(年),字孔嘉,明溪城关东门人。民国16年(1927年),他在长汀省立七中读书时,曾秘密加入共产党组织;同年9月,他叛离共产党,加入国民党组织,并在国民党福建省党部工作,任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上校副科长、江苏省政府调查室秘书及福建省政府调查室副主任秘书,民国37年8月递补为“国大”代表。民国38年8月福州解放后,黄谟在福州被公安局逮捕,并于1951年在福州被处决。
黄求生(年),清流嵩溪镇人,民国21年(1932年)参加革命,为嵩溪区伍家坊赤卫队员,同年2月执行送信任务时在伍家坊被民团抓获于老寨坑背牺牲。
黄求贤(年),清流沙芜乡人,民国22年(1933年)参加红军,为红四军二团四营七连通讯员,同年6月在永安安砂执行送信任务返部队时于培竹被大刀会杀害。
黄小介(年),建宁县城关马家村人,民国22年(1933年)3月参加游击队,翌年1月在战斗中牺牲。
黄举贤(年),建宁县客坊长坪村人,民国22年(1933年)3月参加革命,任乡苏维埃主席,翌年6月被国民党保卫团杀害。
黄早生(1906~?年),建宁县里心人,民国20年(1931年)2月参加红军,翌年12月随红军出发后失踪。
黄木珠(年),女,泰宁人,民国20年(1931年)6月任泰宁梅口乡苏维埃妇女代表,后任梅口区妇女部部长。民国23年3月,黄木珠任泰宁县苏维埃政府妇女部长,同年7月在战斗中牺牲。
黄祖华(年),乳名旺根,将乐县安仁乡福山村人。他出生中医家庭,8岁入私塾,读书至18岁。民国16年(1927年),他在私塾任教。民国19年,他在万安区公所任文书,因不满官吏鱼肉乡里,辞职回家。民国24年,他父亲黄光琳为红军医治伤病员。红军闽北独立师师长黄立贵经常来访黄家,引导祖华走上革命道路。此后,他经常以小贩身份作掩护,为红军游击队购买药品,打探敌情,并于夜深人静之时,将所购药品送到接头地点交给游击队。民国25年,大刀会头子郑爱仁横行乡里,红军游击队根据他侦察的情报,在安仁乡泽坊村将郑击毙,为民除害。同年底,按上级部署,他在安仁乡公开组织有10多人参加的治安保卫队,秘密配合红军活动。民国26年4月因叛徒告密,他被捕。在监狱中,他经受严刑拷打,决不吐露红军秘密。同年7月于将乐县城东门外被国民党保安团杀害。赴刑场途中,他一路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昂首挺胸,慷慨赴难,牺牲时年仅30岁。
黄初征(年),清流嵩溪镇人,民国20年(1931年)参加革命,为连城县新泉区苏维埃政府工会主席、纠察队长,民国22年在长汀县凃坊与国民党军作战中牺牲。
黄地炉子 黄火生
黄地炉子(1908年生)、黄火生(1911年生)均为建宁县客坊人,民国20年(1931年)6月参加红军,民国23年4月随游击队出征后失踪。
黄可英(年),原名考英,化名黄英,沙县夏茂镇人,民国17年(192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担任共青团福州市委机关工作。民国18年1日接中共福州市委指示,转学建瓯乡村师范学校以学生身份为掩护,秘密组织互济会,重建党、团组织,任中共建瓯县委书记,同年9月被民国福建省高等法院以“扰乱学校秩序,危害社会,危害民国”的罪名判处1年徒刑。期满释放后,黄可英在福州从事工人运动,负责人力车工会、锯木工会和电力工会的工作。民国21年7月,他与庄又陵再赴建瓯,重建中共建瓯中心县委,庄任书记,黄可英任委员,分工负责上范、吉阳、坑头一带的地下斗争。同年12月,他任刚创建的闽北工农游击队第一支队政治委员。民国22年,他转移到政和凤池一带,与中共政和县支部书记杨则仁共同创建政和武装游击队。翌年初,游击队在政和、建瓯交界处的茶筒岭遭到敌人伏击。黄可英为掩护战友安全撤离英勇牺牲,年仅25岁。
黄步升(年),建宁县里心滩角村人,民国20年(1931年)6月参加游击队,民国22年11月在泰宁大田战斗中负伤伤亡。
黄颂慈(年),沙县城关兴义坊人,黄尔康的长子。民国32年黄尔康逝世后,黄颂慈独力主持黄家在沙县、永安、福州、上海等地的业务。黄颂慈主持商务后,亦热心于地方诸如资助清寒学生、修桥筑路、赈饥救荒等事。民国33年创办尔康小学,开沙县独资办学风气之先。并赞助闽北学者沙县的陈绍源、建瓯的陈培光等出国留学。民国36年黄颂慈出任闽北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民国38年5月,他亲自赴台湾省基隆市整顿店务,后留居基隆。1950年,他与华泰行合资经营杉木,1951年在基隆开办光正商行,经营中药材和香茅油等进出口业务。后因受人诱骗,从事证券买卖和经营彰化毛菇均告失败,与人合资经营爆竹工厂又受挫折,终于一蹶不振。1976年10月病逝,终年68岁。1986年1月,其长子黄邦彦遵照父亲生前遗嘱,将他的骨灰送回沙县,安葬在石牌祖坟内。
黄乃升(),字智明,清流县群英乡人。民国15年(1926),黄乃升出任驻长汀陆军第三师赖增辉营连长,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驻防汀州。之后,任灵地乡团总、县保卫总团团长等职。民国38年9月中旬,国民党第五清剿区指挥官易启基率部从明溪前往长汀起义,途经清流,活捉县长陈人杰、委任黄乃升为县长。10月15日,易部在长汀通电起义,并选派警卫员易洪兰专程给黄乃升送信,动员其起义。黄乃升顺应历史潮流,毅然脱离国民党,宣布起义,使清流和平解放。1951年镇压反革命期间,黄乃升被误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予以彻底平反,恢复名誉。
黄诰(年),字孔慈,明溪人,黄谟的胞弟,民国17年(1928年)经中共党员王仰颜介绍参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地下交通工作。不久,他转到漳州任《漳潮日报》副刊编辑,从此与中共组织失去联系。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黄诰参加厦大学生赴京请愿团,先后南下广州,北上南京,要求国民党政府出兵抗日。民国22年蔡廷锴,李济琛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他应同学傅仁成(中共党员)之邀,毅然投笔从戎,在蔡李的人民军总部任秘书。民国29年,他当选福建省参议会参议员,民国33年10月当选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民国37年12月25日经吴裕后介绍,黄诰参加以邱致中为团长的南京地方人民和平代表团,任秘书。日、7月7日,他两次到北平,受到叶剑英的接待,并由叶剑英介绍参加10月1日开国大典。不久,他先后进华北大学、华北人民大学学习,1950年11月分配到华东教育部上海图书馆工作。1957年,他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58年在徐州病逝。1979年2月,中共徐州市委为黄诰摘掉右派帽子,恢复名誉。
黄福如(年),清流灵地人,民国21年(1932年)参加革命,为灵地区姚坊赤卫队员,翌年在本村被民团杀害。
黄鸿湘(年),又名南生,宁化县小涓村人。民国19年(1930年) 6月,在中共宁化地方党组织的领导和红军的支持下,爆发宁化西南五乡农民武装大暴动,黄鸿湘参加城关李七坑农民暴动,活捉恶霸邱爵甲,镇压其两个儿子,缴获步枪十多支。暴动后,宁化县成立革命委员会。暴动队改编为赤卫队,黄鸿湘任城关赤卫队队长。同年7月,各乡暴动队伍集中曹坊,成立宁化县赤卫大队,黄鸿湘继任宁化县赤卫大队城关中队长。赤卫大队开赴长汀新桥与福建省军区二十一军五纵队王仰颜部会合打游击,宁化县赤卫大队改名为宁化游击大队,转战于宁汀边界,打了很多胜仗,多次受到福建省军区二十一军和五纵队表扬。后因队员思归,黄鸿湘带领城关中队与宁化游击大队返宁,途经曹坊时遭宁化保卫团伏击。黄鸿湘负伤被俘押送回城。敌人狂叫:“黄鸿湘是宁化公敌,除掉他,宁化可得二十年安静。”同年闰六月,黄鸿湘与宁化县革命委员会财粮委员范祥云一起在城关猪子坝桥头英勇就义。
黄求文(年),清流灵地人,民国21年(1932年)参加革命,为灵地区姚坊赤卫队员,翌年在连城县江坊村作战中牺牲。
黄共界(年),建宁县城关牛水蚯人,民国21年(1932年)10月参加游击队,民国23年1月在战斗中牺牲。
黄毛华(年),清流田源人,民国20年(1931年)参加红军,民国23年在江西圹村作战中牺牲。
黄泽九(年),小名九子,宁化淮土乡磜下朱坊村人。民国19年7月,黄泽九参加少先队和赤卫队,同年冬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安梅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