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一个讲智能硬件开发平台的叫什么周教授?谁认识

注册 | 登录
我不制造文章,我是互联网的搬运工
产品经理入行宝典,12周特训,22名产品大牛全程带班,200+名企内推,100%保障就业!
张鹏:你怎么理解极客这个概念和精神?之前有没有自己的感知和理解?
刘 强东:我觉得,很遗憾自己学的不是技术,我本科学的是设计学。用我母亲的话来说,我从小就喜欢捣鼓,对新的东西充满好奇。小时候农村没有自行车,看到拖拉 机走来走去,但坐拖拉机很不容易,自己又不愿意走路上学,就做了一个带方向盘的车,前面带钩子,于是农村里就看到拖拉机钩着那个车坐我坐在里面去上学。
我觉得谈不上技术,就是你在每天工作、学习、生活过程中,要不断发现,要有新的思考。
张鹏:你应该属于创客吧?
刘强东:都很喜欢。当时进入卡带的录放机时代,加上一大堆灯泡,做了这个之后我们班的活动就比其它班氛围好得多。
智能硬件行业将对传统产业进行一次大洗牌
张鹏:我们会不自主的把京东和亚马逊做比较,亚马逊过去几年在硬件方面做了很多投入和尝试,但京东好象走了另外一个路,去年京东在推智能硬件的生态体系,为什么你会选择做这样一个生态?
刘 强东:首先,我创业的时候根本对电商一无所知,因为非典的原因被迫去网上卖东西,因为我们不敢跟客户见面,客户也不敢跟我们见面,害怕感染上非典。所以, 在京东发展过程中,可以说我们几乎就没有拷贝,或者完全照搬亚马逊模式,无论是品类、扩展路径各个方面。但有一点相似,我觉得两家追求的都是高度用户体 验,这点极为相似。
我们从去年开始,发现整个智能硬件领域是个新起来的行业,这个行业有机会,完全有可能把现在市场上所有传统的品牌商和产业都可能有一次大的洗牌。
所以,我们去年成立京东智能子公司,内部代号 NSNG 一年了很多人还不知道什么意思,今天可以跟大家说一说,NSNG 就是 No Smart、No Goods.
张鹏:就是「非智能不产品」。
刘强东:对,这个产品没有智慧的话绝对不能称之为产品,也就是说将来我们所有的产品都是智能的。
张鹏:这个我觉得是非常大的决心啊。
刘强东:如果所有产品都在智能的话,任何单一的公司不可能也不应该说一家公司全做,所以经过我们长时间考虑,我们决定把它做一个智能的生态链条。
做智能硬件的生态链条:除创业者擅长的事情之外我们都提供了
张鹏:这个生态链条包括什么环节呢?
刘 强东:首先是深度用户分析,这是京东比较擅长的。过去京东商城定位是为技术、品牌厂商做供应链服务的,我们对产品的理解都会更好,基于我们大量的用户需求 数据,我们就会知道哪些产品现在有用户希望它智能化的需求,这样我们就会帮助创业者。然后我们提供了众筹的方式,并且京东背书,向用户担保,有风险京东承 担,通过这个解决了资金困难的问题。
然后,我们今年又开始做股权众筹,我们希望通过产品众筹解决创业者最初期的产品生产需求,再通过股权众筹把公司运转起来。当然我们还是个电商平台,所以我们还帮助创业者解决了物流的问题、售后的问题、客户服务的问题。
说句实在话,过去我们大部分的硬件创业者都失败了,而失败的很重要原因是他创办一个公司的时候又当爹又当妈,要搞技术、生产产品、管理渠道、建仓库、管理库 存,还要给客户做售后服务,还要有个呼叫中心回答客户的问题,很多创业者都是年轻人,他刚并不具备这样完整的能力搞得定。他往往只是我有技术,我能把产品 做出来,别的他什么都不懂,而通过京东的智能产业链平台,我们提供除了他擅长的之外,都提供了。
张鹏:京东还有个京东的智能云,这是不是跟你刚才说的对需求的把握有关系?智能云到底是做什么的?
刘强东:首先我们有大量的消费者数据,有了这些数据后,我们希望能够给大量智能硬件创业者提供用户需求的数据,这样他根据用户需求改造自己的产品,避免闭门造车。
同时,有了智能硬件之后,我们希望给开发者提供大量的软件硬件,未来所有的产品都是智能化的,我们做了一个超级 APP,希望用一个 APP 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它是跨品牌、跨产品、跨行业的,目前已经有 300 多个品牌接入我们这个超级 APP。
未来的智能家庭:一个 App 操作所有智能硬件
张鹏:未来所有的智能产品,接口上是能跟京东的智能云对接?
刘强东:对,一个 App 可以操作所有的智能硬件。比如你是生产智能窗帘的,你给消费者提供的一定就是最简单的产品,但如果跟灯光、加湿器、空调联系起来,这就给中间开发者创造了机会,他可以通过京东的智能硬件平台做跨品类的二次开发。
张鹏:这有点像 IFTTT 那种感觉,比如早晨收音机要打开、窗帘要拉开,你是这样的设想是吧?
刘 强东:对,比如你家里开灯的时候,正常情况下是要关上窗帘的。有一天,甚至你把门打开的时候,其它都是自动的。甚至你没有到家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定位知 道你现在正在往家走,提前把空调打开,也可以称之为二次智慧,通过我们开发者二次开发之后,能够让智慧更加贴近为人服务。
张鹏:这个非常有想象空间。以前我们谈智能家庭,总是觉得家里面很多东西还不智能,比如我的空调、窗帘、洗衣机、冰箱,未来要想让它智能的话,等到创客从头发明一遍,也是很痛苦的。因为你们跟传统的家电企业关联很多,他们对这件事怎么看?这个趋势他们认同吗?
刘 强东:他们很认同,但大量传统品牌这些厂商,特别是成功者,越是成功者越有一个成功的路径依赖,所以对消费者来说往往他们会成为反映最慢的群体,前段时间 我跟冰箱厂家聊天,大家知道冰箱毛利率高达 50%,也就是说生产制造成本到消费者手中,有 20-30% 毛利率,当然有了京东,电商之后,利率只有 10% 左右了,原来白电利率只有 20-30%。
大家想想,冰箱中有很多感应器,知道你冰箱里每天有多少肉、蔬菜、水果,这并不牵扯到用 户隐私,因为单一的用户数据是没有意义的,但有了成千上万的冰箱以后,知道你家里有几口人,知道你喜欢吃什么,这样也避免了消费者有大量的垃圾广告。比如 我是个素食主义者,结果一上电梯,现在一看到的广告很让人不舒服,未来希望能够让这些食品类广告更加精准。消费者如果买了我的冰箱,把这个开关关掉不允许 读取数据,冰箱就要贵一点,如果允许读取你的数据,冰箱就会便宜一些。如果冰箱免费了,我想你一年卖 1 亿台都有可能。
张鹏:对于传统行业,最近我看到京东跟美的也有个紧密合作,明年要有上百亿的销售额大家一起努力。我们也看到,小米跟美的也有个非常紧密股权方面的合作。我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您说过,觉得小米和京东未来会有竞争啊?
刘强东:我觉得任何一家互联网企业都既有竞争也会有合作,小米也有很多智能硬件,竞争在行业里面,如果有广告的话,我来还跟海尔、方太,我们希望跟大家都建立一个智能硬件的合作,去帮助他们改进,因为他们的研发、技术都在成型,京东希望花很大力气帮助这些传统企业。
100-300 和 700 以上智能产品卖的最好
张鹏:有没有人在京东上购买新的智能产品的用户数据,他们的行为,甚至是他们的画像。我们想了解,现在已经开始接受这种新的智能硬件的这群人是什么样子的。
刘强东:根据我们现在的数据,智能硬件有两个价格位卖的最好。一个是 100-300 之间的,这是几乎每个人都容易接受的价格,大部分人都愿意尝试。第二个就是 700 块钱以上的,就是高端的,当然这类基本上是以国外的品牌为主。
我们的用户都是中高端白领,收入相对比较好,他们又充满了着好奇心,他们愿意尝试。我们发现有的用户,几乎只要京东有卖的某个品类他都会买,有的人买了五个智能手环,智能手表他买了两三块。所以,好奇心不仅仅是创业者有的,用户也有好奇心。
开发者应该花更多时间在产品的迭代上
张鹏:这个事情我觉得它背后也说明一个问题,很可能他们都用以后放掉了,才再买一块。大家把好奇心耗尽之后,能不能跟产品构建足够强的联系?你有什么建议给创业者?
刘强东:它很新,消费者也有巨大的好奇心,而且有无数的消费者愿意去尝试,他也知道买回去并不是他所想要的,但他有一定的实力愿意去尝试。我觉得智能硬件产品最关键的是什么?到了消费者手里,后续的二次迭代开发可能很多创业者没有做好。
往往一款智能硬件,一卖卖几万,甚至几十万,觉得很成功,然后就着急开始更多品类的智能硬件,一年就做了十几几个甚至几十个产品规划,导致产品做的不够精。
所 以我觉得更多时间应该花在二次产品迭代开发中去,再进行用户分析,关注用户需求的变化。或者这个产品跟别的能不能关联起来,通过各种品类的关联,让这个单 一的产品给客户带来的价值最大化,这样才能让用户持续不断的用产品。比如手环过去只能跑跑步,后来发现还有别的功能,不断给用户带来超出他期望值的惊喜, 这样这个产品才会有持续的生命力。
张鹏:比如手环也可以跟秤关联,然后秤也可以跟冰箱关联。
大部分人会认为,京东是一个电子商务的企业,做的可能是个零售业,你怎么看京东?你自己在心目中把京东设定为什么?因为我们比较熟悉你的是什么呢?对京东到底是怎么一个构想?你的愿景到底是什么?
刘强东:我创业整个公司愿景经过一次变化。最早 98 年底去中关村练摊,做多媒体配件的产品,那时候希望把最新最好的产品销售出去,因为那个时候社会比较简单,多媒体产品具有更多的功能,所以我们希望能够让每个电脑都多媒体化。
到了 06 年我们重新思考公司,其实那时候我们已经内部形成公司,我们希望京东的使命是让我们的生活能够变得简单和快乐。
所以现在有京东商城,有京东金融,有拍拍宝,还有我们刚成立的京东智能,四家全资子公司,我们每个子公司都是为了让生活变得简单、快乐,包括我们的智能硬件,也都是为了让消费者的生活变得更加简单、更加快乐,这是我们的使命。
张鹏:把产品卖给大家还不够,还希望让大家参与其中。
刘强东:对。
原文来自:
收藏已收藏 | 5赞已赞 | 2
我不制造文章,我是互联网的搬运工
产品经理群运营交流群AI产品经理群
文案交流群
Axure交流群
区块链学习群
关注微信公众号
38个回答97人关注
49个回答59人关注
28个回答57人关注
13个回答25人关注
22个回答65人关注
10个回答28人关注钉钉触电智能硬件的首个成果是一台考勤机,这会是一个怎样的入口?-钛媒体官方网站摘要:2016年1月,王宁参加CES展会时看到,中国展商的数量已经达到了三分之一,有约1300多家厂商参展。其中,深圳厂家的数量达到600余家,接近中国军团的一半。
这几年,他代表沃邦智能频繁参加美国一年一届的CES展会,在第一线参与和观察世界电子消费品产业的趋势变化,并多有体会。
2016年1月,王宁参加CES展会时看到,中国展商的数量已经达到了三分之一,有约1300多家厂商参展。其中,深圳厂家的数量达到600余家,接近中国军团的一半。
作为一家专注智能硬件产品研发销售的企业,沃邦智能如何布局业务;作为一家创业公司,他们又怎么理解创业与守业。
本文为沃邦智能联合创始人王宁1月20日在全景财经线上沙龙进行分享的精华内容实录。
深圳沃邦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健康监测的智能穿戴的公司,成立于2014年3月,是“智能硬件+移动医疗”的开创者。公司拥有自主封装的传感器模块和核心的健康体征算法技术,通过智能穿戴产品实现了健康监测的无感佩戴、长期实时、智能评测工具+平台的创新方式。公司拟挂牌新三板。
CES展会上,中国展团两极分化
早期智能硬件公司的设计多数是通过找方案公司,尤其在深圳,很多方案公司会提供相应的硬件的设计,提供标准化的外观,以及相应的应用软件等等,他们把这些标准化方案提供给很多的品牌商以及外贸商。
随着这些标准化的产品流入到市场,大家就会看到市场上有很多相似的智能硬件,功能差不多,价格有的贵一点有的便宜一点,差异性不大。去年和前年我参加美国的CES展会,看到很多来自中国展团的智能硬件类品牌商和参展商,大家品牌的差异性非常小,主要的产品功能也几乎一样。
品牌化意味着差异化,要着重强调出技术的与众不同。沃邦智能作为一个智能硬件的品牌商,我们会比较专注于做一些差异化的产品功能,尤其是在智能硬件的核心技术——传感器的算法上,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形成品牌差异化的特点,而这也是我们参加展会面对众多智能硬件厂家所体现出的优势。
2016年美国的CES展会,中国展商的数量达到了1/3,大概有1300多家厂商。其中,深圳参加CES展会的厂家数量达到600余家,接近中国军团的一半。今年中国展团比较突出的产品方向主要有:智能硬件和传统的3C数码电子。另外,还有一些高技术的展示品牌,包括乐视、创维等等。
在1000多家中国品牌展商,大型的品牌商像华为、中兴、长虹,都有非常大面积的展位,展位的效果也非常好。他们突出拳头产品,华为就着重突出华为手表、华为Mate 8的手机等。
另外,也有一些新兴的品牌,像大疆科技和亿航的无人机,这两家企业都是在无人机行业最突出的优秀品牌,我们明显的感受到中国无人机在展会上强势的地位。
除了无人机以外,另一个比较热的行业就是VR和VA。虚拟现实技术目前主要以美国Oculus这类国外公司为主。在这一届的展会上,可以明显看到整个智能硬件和智能穿戴从原来的智能手环,逐渐过渡到智能手表,逐渐向虚拟现实的智能眼镜,以及三维动画、人工智能这个方向转变。
在智能硬件方向转化上,中国展团两极化的趋势非常明显。所谓的两极化,一个“极”以大品牌或者创新品牌为一个级别,他们强调自己的技术,强调自己的优势。比如华为有品牌何技术优势,大疆科技和亿航则突出自己在某个特定细分领域的技术优势。另外一个级别就是传统的外贸品牌和小品牌商,甚至是没有品牌的,他们做一个小小展会,希望抓到一些外贸客户。
智能硬件最核心的是传感器算法
除了两极分化趋势明显之外,还有像我们这种初创品牌,规模不是很大,但是有一些独特的产品。比如说我们的智能手表,智能体温计,还有搭载了最核心医疗算法的监测人体的体温、心率、血氧含量的健康芯片。我们正在研发监测血压的技术,预计今年很快就会实现。总体来讲,我们有自己小而美、小而精的一些技术特点产品展示出来。
沃邦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主要是做智能穿戴类的智能硬件产品。我们也是从智能手环到传统机芯的智能手表,到现在全智能的智能手表,一步一步发展过来。
传感器的算法是智能硬件最核心的东西,无论是早期的智能手环还是现在的智能手表,都离不开最核心的算法。智能手环可以运动计步,可以判断身体摇摆的程度,包括运动的轨迹,这些都是通过算法来实现的,智能手表的心率监测也是传感器的一个算法。
在CES展会上,不仅仅有像沃邦智能专注于做智能穿戴医疗产品化的展示,还有其他领域。一家深圳企业在展会上展示智能水杯,展示效果非常好,他们的展位面积和我们一样,都是18平方米。对于参观的客户而言,我们两家产品有自己别具一格的地方,有自己独特的技术亮点,这成为吸引客户跟我们作进一步交谈的基础。
我们跟国内一些采用标准方案的公司有明显差异化的特点,我们有自己独特的医疗核心算法,有能够为用户带来与众不同体验的产品功能。用户和客户会觉得这个品牌有点意思,跟那些长久以来做传统贸易、做贴牌,或是只想做一笔买卖或者做一两次买卖的参展商,还是有不同的地方。
正是因为我们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够吸引住客户做深入地交谈,才有未来跟我们建立商业合作的可能性。其他一些展商只是简单做个几平方米的展位,摆满各式各样的手环、手表、眼镜,看上去很杂。客户普遍的印象就是,这种什么都做的可能什么都不专,既然什么都不专,那么就一个东西都做不好。比如像美国的标志性品牌公司——Fitbit,他的产品只围绕着三款手环产品,加一款最新的单操作系统的手表。虽然只有这四款产品,但都很专业,很能突出他们作为智能穿戴的知名品牌的特点。
另外还有一个品牌,叫Misfit Shine。Misfit Shine在此之前只做了一款产品,这一款手环类的产品卖了两年半。他们今年跟施华洛世奇推出了一款香水钻的手环,有珠宝装饰效果。他们现在跟一个传统手表品牌Fossil合作做智能手表产品,也是非常成功。
国外的企业做产品很专注,他们基于某一个产品打造出非常好的用户体验。对于用户而言,我买这个产品,不存在退货的问题,而且会一直认可这个品牌。这是国外做品牌的一个经验,也是非常有价值的经验点,值得我们借鉴。
苹果从iPhone 4到推出iPhone 5中间相隔两年,这两年中间夹杂iPhone 4S,他们从一个小的升级版到一个大的升级版,时间跨度都是一年,甚至两年,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工程师把产品做到尽善尽美,做到最佳的用户体验。
企业生存下来唯有靠核心竞争力
而不是像国内品牌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急于求成,做完一款产品立即升级换代做第二款产品,想着快速占领市场。
当然,也许有很多人会提出,因为苹果有钱,所以可以慢慢地做,慢慢地打磨。初创公司和创业品牌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等待,我可能需要快速做出产品,实现盈利,实现现金流。
所以这就在考验企业的创始人的信心,考验他的平衡力。我们在一个时间节点上可能推出一款不是那么完美的产品,但是我们在自己主打的功能上,一定要推出对用户而言是有价值,好用的产品,最终在主要的产品卖点上满足我们对产品的定义。
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在产品技术上,同时也在做产品的创始人,产品经理,项目经理,整个公司对于产品的深刻理解上。要让产品长久化,要让团队的生命力延续下去,我们必须要深刻地理解:我要把产品做好,要让用户真正地接受我们的产品。接受我们产品的同时,也就接受了这个品牌的价值。然后,这个品牌逐渐形成让用户持续购买的信任。
作为小的团队,有时候没有强大的品牌运营团队,也没有相应的经验做产品宣传,这该怎么办?沃邦的做法是,利用我们的技术优势绑定合作伙伴,一起做市场的推广。去年4月份我们跟阿里巴巴集团旗下YunOS一起共同研发基于智能手表的操作系统,我们提供底层的硬件支持,阿里巴巴提供相应云端APP应用支撑配合。在宣传过程中,我们跟阿里公关部门,以及支付宝的营销部门,共同制定营销推广战略。
总结来说,初创品牌要专注于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出发,无论是来源于技术的研发,还是来源于与众不同的商业模式,或者是商业模式的创新,甚至是品牌设计上与众不同的特点。
沃邦是基于核心算法上的优势上,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然后,通过产品化为合作伙伴带来更大的价值。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继续把核心算法向医疗健康领域拓展,我们的技术不断地向纵深发展,我们的产品化致力于不断地提升用户体验。
我们始终认为,在行业喧嚣之后最终能够让企业生存下去的,一定是他的核心竞争力。一时的快钱,一时的热钱,都很容易让企业头脑发热,做出一些误判,最终走到一个非常危险境地。作为企业创始人,我们对于整个团队要有非常清醒的认识,要想到自己做企业的初心是什么,想到企业一直以来坚持的目标在哪里,梦想在哪里?只有这样,才能维持一个企业源源不断地发展。&
1、投资者:目前公司的智能手环和智能支付手表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有多少?
王宁:我们的手环在市场占有率方面确实不高,因为我们主打的手环是带屏幕的,带有一定交互功能,跟小米手环相比有点差异化。目前我们智能手环大概每个月有一万到两万的出货量。目前在国产智能手表品牌里,华为是走高端路线,他们每个月出货量约为5万。
在华为之后的几乎都是初创品牌。沃邦智能手表11月底刚完成众筹,一个月大概能出只手表的量,在国产初创品牌里排在前三名,同时目前在国内市场只有我们一家在做支付手表。
2、王宁:王总提到了沃邦的产品优势在算法,这个算法的门槛到底有多高?
王宁:算法有点类似智能硬件核心的操作系统。目前,在运动的算法上有很多家企业自己在做。但是,可以看到的是目前国内真正有核心运动算法这一块的,在品牌类产品上的分析是少于10家能做到比较好的运动算法。再讲到医疗级的算法,比如心率,比如血氧,目前在国内能做出来的可能不超过10家。
像血氧含量算法和血压的算法,我之前在CES期间有幸参加了硅谷的一个酒会,里面有很多硅谷的一些高科技团队,其中有一个团队,他们也是做相应的医疗算法,但目前他们在血氧含量上还没有做到产品化。国内除了沃邦这一家,还有一家也在做相似的算法产品化。可以想象得到,这个算法的难度是非常非常高的,即使是像苹果,他们目前这些算法也还没有做到产品化。
3、投资者:目前智能穿戴产品排行的玩家主要是主流的智能手环、手表厂商,IDC的数据显示,从出货量和市场占有率来看,目前排名前五的分别是:Fitbit(24.3%)、苹果(19.9%)、小米(17.1%)、Garmin(3.9)、三星(3.3)。在这种格局下,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是什么?
王宁:在主流的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厂家排名上,我们看到大多是美国这些国外的大品牌,小米则是凭借智能手环出货量占到排名里去。但我个人的理解是,智能手环一定是向智能手表转换的,智能手表是未来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并且这个产品形态更多讲究用户体验。
它离不开用户每天感知到的一些服务。戴在手上的,它要有支付的属性,因为支付是一个高频的日常应用。有了支付,用户才具有长期佩戴的一个黏性。像苹果手表也好,或者小米手环也好,很多人说我戴三五天或者一两个月就不戴了,但是有支付这个点就不一样了,因为你天天要出门,坐公交、搭地铁、打车,或者去咖啡店买咖啡、吃快餐,很多场景下都需要用到支付,手表一抬就完成支付,这个效率是远远高于拿出钱包、拿出手机的效率。
所以,我们的策略不是跟苹果比设计,不是跟三星比工艺水平,我们是从本地化的中国消费者和中国用户的需求出发。用户每天都需要支付,目前国内的支付服务商中,支付宝占据国内移动支付70%的市场份额,腾讯的财付通+微信支付占据20%,其他支付牌照占10%。所以我们跟支付宝合作,因为他占据了支付最大市场。我要实现健康监测,肯定是把健康监测对接阿里健康这些后端服务,因为这些数据需要医生来做判断。
智能手表的生态实际上是本地化服务的一个生态,不只是简单做出漂亮的产品,这是我们认为的与其他品牌在发展战略上的差异化。
4、投资者:我觉得智能硬件一定要做到一个量的规模,才能有持续的竞争力。王总,你们有没有做过分析,这个量的临界点大概是多少?
王宁:这个点我们看法上会有一点不同。也许小米和华为,他们可能会更加注重量,但是对于创业公司来讲,小品牌有两条路:一条路打造一款爆品,出的量足够大,就可以赚钱。另一种做法,小而美,少而精,利润很高。这个要辨证来看,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做一个判断和选择。
5、投资者:在经营策略上面是怎么考虑的?除了靠卖产品盈利,还有什么盈利方向?
王宁:做产品和做经营决策上是息息相关的,产品服务于整个公司的经营战略方向。公司在产业链上做好前端,是先从产品开始,往用户的数据平台方向去搭建。所以,我们分两块来实现。一块的盈利是基于产品硬件的销售。另一块盈利,是来源于软件的授权,我的算法可以授权出去,让更多智能硬件厂商搭载我们的核心模块。
另外,当聚集的用户数据足够多的时候,我们会相应地提供用户的报告给经营养老保险或者健康服务的机构,让他们来购买这些数据分析报告,购买用户行为习惯的分析报告等等。我们跟阿里健康后续的服务,将采取分成的盈利模式,双方共同建立业务模式。
6、投资者:乐视在构建他的大娱乐生态,已经初见成效,王总能不能说说智能硬件的生态又该如何构建?
王宁:乐视的娱乐生态确实做得非常好,他们在美国CES展会上有一个非常高大上展厅。关于我们智能硬件的生态,刚才也提到,就是我们智能硬件围绕用户,用户感知到智能硬件带给他,无论效率提升还是生活便利,我们围绕用户每一点生活和工作展开。所以,我讲的支付是围绕着阿里的支付所做的一个硬件,围绕着阿里健康去做健康监测前端的一个环节。
目前不管对于初创公司或者是小品牌公司,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沃邦的定位是基于自己核心技术研发传感器的算法,我们能够准确地为用户提供一个健康的数据,为用户提供一个便捷的支付工具。
我们做好前端的事情,后端我们围绕着阿里支付或是阿里健康,找准自己的优势,找准自己产业链的位置,去搭建自己的小的生态。只有先把自己的小生态、小环节做好了,才具备往后端延伸的可能性,才具备跟更多的大品牌对接的可能性。
7、投资者:智能穿戴产品价格差别很大,国外的一千多,小米这种79的也有。王总如何看待这样的定价策略?雷军的“得屌丝者得天下”的策略沃邦会不会追随?
王宁:智能穿戴产品有的定1000元多,有的定79元。这个价格策略是基于自己的目标群来定义的。小米一向走高性价比路线,国外的品牌专注于用户体验,专注于品牌的设计等等。大家的用户群是不一样的,所以沃邦的策略基于我们目标用户群,科技爱好者、年轻的白领,围绕年轻追求时尚的人群做产品化,在基于我们目标用户群之上定义产品价格。
小米在智能手机早期的三四年,做的非常成功,所谓“得屌丝者得天下”。但是在2015年,无论是魅族还是华为,都从传统的to B渠道转向to C的品牌化。所以,沃邦不会追随小米这种“得屌者丝者得天下”的策略,我们只会追随自己的目标用户群,我们最关注他们对于产品的需求在哪里,产品带给他们的用户体验,以及他们愿意付出多少,这是我们最重视的一个点。
8、投资者:Jawbone这些国外品牌的手环在苹果的销售系统售卖,公司有没有了解进入苹果销售网络的门槛高不高,会不会考虑尝试?
王宁:我们自己本身在股东层是有做线下苹果店的分销渠道,我们有准备开始进入苹果加盟店的产品展示和销售。但是,我们的历史数据表明,之前类似的3C数码产品在线下实体店的用户量相对来讲比较小,利润不足以平衡门店展示的成本。对于小品牌公司而言,短时间内这可能不会成为一个主力的盈利来源点,更多是一种品牌展示和宣传,通过线下渠道获得大的盈利概率。
9、投资者:市面上智能穿戴产品参差不齐,未来如何能在产品上进一步突破,这需要很多源源不断资金支持。我想问下王总,贵司在研发支出上面占多大比重?
王宁:我们在早期的研发投入肯定是100%的了,就是有多少钱都投到研发里去。在前面的一年时间里,都是在做研发投入。在做出产品之后,我们的研发一直也没有停,整个研发部门占我们整个团队50%左右的人数。从人工成本来讲,研发团队占了一半。在产品化之后,我们现在基本上都会确保15%比例投入到技术研发中去。
这15%可能还是一个动态的,因为有些情况下,如果我们的项目需要更大的研发团队,那我们还会拨出专门的资金去支持。比如说我们在规划中的一个激光无感血糖监测,这个技术在全球来讲都是非常领先的技术发展方向。但是要做到这个技术的产品化,至少需要投入1000万元以上,这种情况就属于某一项技术的产品化应用,需要单独的大笔资金投入。
但是如果我们实现了这个激光无感血糖连续监测技术,那么将会彻底地改变现在的糖尿病病人面临到的问题,糖尿病患者拥有一种创新的血糖监测手段确保可以实时测到血糖含量。我们有能力、有技术可以做到,但是,资金的投入确实也是非常非常大的。
10、投资者:王总从CES回来,对国内和国外厂商做的智能穿戴的产品风格和方向上有什么相同和差异?或者说努力的方向有没有不同?
王宁:国外的品牌更加专注于自己产品的品牌,以及他们面向的目标用户群,或者说主打的功能特点,比如说Fitbit,它就是主打运动的,它面向30岁以上的大众人群,产品的设计和风格比较中庸一点。
而国内很多的穿戴企业对于产品风格目前还在犹豫、摇摆,或者跟随国外品牌的设计风格,然后琢磨自己到底走哪个方向。我们沃邦还是有自己明确的产品方向,我们准备做的产品是一个快时尚品牌。“快时尚”可以简单理解为年轻用户人群打造的一款智能手表。再直白一点的解释就是,年轻人的第一块智能手表,这就是我们的品牌定位。
当一个品牌找到了自己的用户群,找到了自己的产品定位后,它的发展和设计方向都会围绕着这个去做。比如说360,他们就是围绕着儿童手表,从儿童安全方向去做的,设计非常卡通。所以,根据目标用户人群设计相应产品,做出自己产品功能定义。
11、投资者:沃邦智能选择要上新三板是出于哪些考量?
王宁:沃邦智能选择新三板走资本道路,主要是出于目前产品的研发、技术的研发,都是需要资本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成为公众公司也可以加快企业在后续市场化的推广,加强品牌的宣传力度。
对于目前所有的创业企业而言,尤其是做智能硬件,我们是离不开资本支持的。虽然我们可以做小而美,可以慢慢去研发产品,但是时间是最大的成本。如果通过资本的力量,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人员投入到研发中,这样就缩短了技术变成产品的时间,进而获得更多的用户,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这是我们进入新三板资本市场的初衷,企业能够在更高的平台上发展,能够有更多的资源为我们的研发带来更好的条件。
比如像大疆科技、亿航无人机等这些早期的初创品牌,他们在某个领域做得非常优秀,然后获得了资本的青睐。资本的注入非常明显的加快了他们的发展,能够让他们的技术得到更大范围内的延伸,产品化的速度得以提升,市场占有率也相应的获得了提升。无论对于资本方,还是企业方,这都是共赢的结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百家号作者平台APP
扫码下载安卓客户端
便捷管理文章信息
随时查看文章收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智能硬件开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