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制约经济发展还有哪些方式会影响经济发展效率

论文:关于环境法实施效率的经济学分析-中大网校论文网“新常态”下透出哪些“新趋势”——解读三季度经济数据_网易新闻
“新常态”下透出哪些“新趋势”——解读三季度经济数据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国家统计局2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长为7.4%,其中第三季度GDP增长为7.3%。
在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这“三期叠加”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如何看7.4%的增长?全年经济又将有怎样的预期?
-数据:1-9月,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000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物价指数上涨2.1%,远低于年初设定的3.5%的涨幅;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48.5%,比资本形成总额增速的贡献高7个百分点左右;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2%,比GDP增速高0.8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6%。
趋势一:合理区间背后转型升级加速
“虽然GDP的增速有所放缓,但就业和物价形势总体稳定,国民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在国新办2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
“如果换一个角度,从新常态的视角看待目前经济发生的一些变化,中国经济实际上正在发生着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盛来运认为,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产业结构在孕育着新的突破,三产的比重在继续提高,服务业的增加值速度快于工业。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整个经济向中高端迈进的态势明显。
—需求结构有积极的变化。今年以来投资增速继续高位放缓,出口增速开始换挡,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继续增强,整个经济再平衡的态势比较明显。
—收入分配结构有所改善。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跑赢GDP增速,居民收入的名义增长速度跑赢财政收入增长速度,高于企业利润的增长速度。这意味着居民收入在国民经济的初次分配中占比提高。同时,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继续减少,居民收入的中位数的增速要快于平均增速,这意味着内部收入的差距也有所改善。
—区域结构有所改善。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在增强,东部地区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中的引领作用更加明显,中西部地区在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后发优势继续得到发挥。
—资源环境成本的消耗有所减少。经济发展的方式,由过去过度地依赖于资源消耗粗放式的发展方向,向集约型的发展方向转变的态势也比较明显。
“虽然三季度GDP增速略有放缓,但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转型升级的势头也比较好,经济运行总体上来说,稳中有进的态势没有改变。”盛来运强调。
-思考:最近,一些大宗原材料的价格大幅下跌。今年以来煤炭、钢材、有色金属,价格持续下滑,螺纹钢跌到每吨3000元以下,有媒体报道说一斤钢材不如一斤白菜的价格。钢材价格为什么如此低迷?主要是供过于求的矛盾过于突出。产能过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多深,如何克服?
趋势二:需求回归常态市场倒逼加剧
今年第三季度GDP增长7.3%,创下了2009年一季度以来的新低,原因何在?
盛来运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三季度增长速度有所回落,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去年同期对比基数比较高的原因,还有三季度以来,经济“三期叠加”的压力,结构调整的阵痛超出预期。
“结构调整的阵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多年积累的传统产业的产能过剩,这个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二是今年以来房地产持续调整的累积效应有所增加。这两个因素,短期来看会影响相关企业的生产、消费和投资。”盛来运分析说。
从消费角度来说,随着房地产的调整,需求回归常态,不过,更重要的是供给能力太强。据钢铁协会不完全统计,我国钢材的产能超过10亿吨,但是现在需求量在7亿~8亿吨。所以,供过于求必然造成价格的下跌。
其他一些行业的情况也是大致类似,反映在传统领域、传统行业,我国的实体经济产能过剩的问题比较突出。由于一部分企业产能仍在继续释放,如钢铁虽然过剩,但还需要生产,因为有一些固定的成本需要分摊。在这种情况下,去产能化、去库存化的难度比以前大,持续的时间比以前长。在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的背景下,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连续负增长,是产能过剩矛盾的体现。
“在这种背景下,一方面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去产能化的要求贯彻实施;另一方面,从企业角度来说,一定要在市场倒逼机制的作用下主动调结构、转方式,这是我们国家跨过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这个坎儿必须经历的阶段,也只有这样做,才能最终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盛来运强调。
数据显示,最近两年,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发生一些新的变化,尤其是15~59岁的劳动力资源的数量,不只是比重在下降,而且绝对量也在减少。这种变化和转折带来两个直接的后果:一是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劳动力成本上升,所以最近几年农民工的工资持续上涨,即使在今年经济增速有所下滑的情况下,外出农民工的月均收入也同比增长10%。二是就业的压力有所缓解。
“这种变化是一种趋势性的变化,是中国经济到了新的发展阶段表现出来的一种新常态,因为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会直接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型。”盛来运说。
-现象:据报道,临近“双11”,阿里巴巴早已抛出了“全球化”“无线化”“平台化”三个关键词,并计划首次在国外布置服务器、在国外建立仓储中心,还将新增天猫国际、速卖通等平台,扩容150万名快递员保障物流配送。业界预测,今年“双11”的交易总额有望冲击500亿元。
趋势三:新经济成分在茁壮成长
“关于四季度的经济走势,我们总的看法是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运行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现在我国仍处在战略机遇期,支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发展条件和潜力比较大。”盛来运对未来经济运行基本面仍然保持比较乐观的看法。
盛来运认为,中国经济的动力来自四个方面:一是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没有完成,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新“四化”仍然能给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二是中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会继续得到发挥;三是我们正处在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发展一些享受性消费会给经济提供增长的新动力;四是新一届政府不断加大改革的力度,改革创新会给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活力。“特别是今年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既着眼于当前又着眼于长远的政策措施,效应会继续得到发挥。所以,从这些方面看,四季度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盛来运说。
“虽然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但仍存在一系列积极现象。”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当前消费增速仍保持平稳,出口形势尚好。同时,未来基建投资还会发力,稳增长政策仍将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从而部分对冲房地产投资下行的影响。此外,服务业增长势头良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在加大,全年经济增长仍能维持在合理区间运行。”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第30届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IMFC)部长级会议上表示,尽管房地产市场调整、环境污染治理和制造业增速放缓短期内对经济增速产生一定影响,但随着城镇化推进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国经济中长期将实现更可持续和更高质量的增长。周小川预计,全年GDP增速在7.5%左右。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经济目前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一个关键阶段,传统的动力和新的动力正处在一种胶着的状态。传统动力的体量还是比较大,新的动力虽然代表新的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但体量还是比较小。”盛来运指出,“因此,在经济运行中仍然体现出比较大的下行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既要保持定力,继续加大改革和结构调整,同时也要进行适度的预调、微调,力争把经济稳定在一个合理、合适的区间,为改革和结构调整创造稳定的环境。”
本文来源:温州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浅析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来源:  【】 
  (二)环境继续恶化的原因有:  1、长期沿袭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加剧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粗放经营来扩大经济规模,对资源的消耗大幅度增加,环境污染严重,主要表现为:由于技术、管理水平落后,企业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在生产过程中增加了污染;能耗水平高,单位产值的污染水平高,本来应该转化为产品的资源“异化”为污染物,资源消耗量的增加扩大了资源开发量,加剧了生态破坏。  2、产业结构不合理,使结构性污染严重  从经济发展过程来看,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处于以重工业为主的时期,其环境特征是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污染产生量和生态损失耗量高。在相同的产业结构条件下,由于科技贡献率低影响了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水平,增加了单位产值的低污染量,而污染型产业结构雷同,又扩大了污染范围,加剧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趋势。  3、环境科技和产业滞后  现有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技术不能适应环境保护的需要;环境科技的整体水平不高,高新技术应用较少,体现环境科技前沿水平的先导性研究不足;有的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有些还停留在成果阶段,科技成果的实用化、商品化和产业化程度较低,缺乏通用产业化的技术;环保产业规模较小,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较低,难以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  4、环境资源的公共性和环境污染的外部性使污染严重   市场经济虽然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与效率利用,从而实现帕累托最优效率。但是,在环境问题上,在环境资源的利用上,市场机制失灵却是常见的现象。首先,环境污染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性。它表现为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不一致,而这种表现却不能在市场上反映出来,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或社会矫正,外部性负效应很可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公共资源的破坏。其次,环境保护具有正外部性。环境保护是一种为社会提供集体利益的公共物品和劳务,它往往被集体加以消费,它基本上属于社会公益事业,是具有正外部性很强的公共产品,这样就产生了“搭便车”问题。使市场机制提供环境保护这样的公共产品的供应严重不足。再次,环境资源具有公共性。这就可能导致所有人无节制地争夺使用稀缺资源。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结果是不可避免地导致资源的毁灭和环境的破坏,这被哈丁称为“公地的悲剧”。我国的公地现象尤为严重。  四、加强环境保护以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调整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为特征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因其粗放经营和盲目开发造成自然资源的浪费以及环境生态的失衡,限制着生产力的发展,实践证明这种外延式的经济发展方式不可取,我们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观调整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谓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道路。要在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进程中,不断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提升产业层次,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提高发展循环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优化产业结构,继续淘汰和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企业,用高新技术和生态技术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节能、降耗、减污的高新技术产业。  (二)运用市场机制协调环境与经济发展  运用市场价格和信号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有效的环境管理方法。首先,通过对资源核算、计价,并有偿使用的方法,把生产过程的环境代价纳入成本,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其次,市场机制可激发技术进步,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有利于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依靠科技发展“绿色产业”,通过环境标志认证,可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打破“绿色贸易壁垒”,有利于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第三、用市场机制可以解决环境问题中的“政府失灵”,环境问题的“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行为导致环境政策和环境管理的失效,从而加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如我国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CDP核算方法有一个严重缺陷,就是没有把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代价包括在内,诱使人们单纯追求经济系统和经济增民速度,导致“有增长无发展”和“高增长,高污染”的现象。  (三)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解决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依靠科技进步研究开发无废、少废、节水、节能的新技术、新工艺,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如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可最大限度的减少原材料和能耗,兼顾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发展环保产业,开发推广先进的环保没备和技术,把科技成果转化为防治污染的技术既可以保护环境又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因此,环保产业又被称为“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考试吧网站整理  (四)健全和完善法规体系,保障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施   环境法制、法规的建设是保护环境和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保障。环境法规作为调节人与自然关系手段,通过对行为主体的规范可预防或控制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发生,同时也是对以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良好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化和制度化。  4、环境资源的公共性和环境污染的外部性使污染严重   市场经济虽然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与效率利用,从而实现帕累托最优效率。但是,在环境问题上,在环境资源的利用上,市场机制失灵却是常见的现象。首先,环境污染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性。它表现为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不一致,而这种表现却不能在市场上反映出来,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或社会矫正,外部性负效应很可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公共资源的破坏。其次,环境保护具有正外部性。环境保护是一种为社会提供集体利益的公共物品和劳务,它往往被集体加以消费,它基本上属于社会公益事业,是具有正外部性很强的公共产品,这样就产生了“搭便车”问题。使市场机制提供环境保护这样的公共产品的供应严重不足。再次,环境资源具有公共性。这就可能导致所有人无节制地争夺使用稀缺资源。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结果是不可避免地导致资源的毁灭和环境的破坏,这被哈丁称为“公地的悲剧”。我国的公地现象尤为严重。&&&2&&&
文章责编:柳絮随风&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
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申论教研室主任,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长期从事公务员
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教研室主任,语言及应用语言学硕士。曾参加05年申论考试的阅卷工作
公务员考试资深数学培训专家。率先提出数字推理"五大题型";首创数学运算"七大模块
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教研室主任。资深公务员考试录用培训专家,公务员考前培训辅导教材主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用工具 |
| 大全 | 大全
     |
版权声明:如果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电 话:010- 传 真:010-《提高资源效率,改善生态环境》 www.wenku1.com
提高资源效率,改善生态环境日期:
专题复习提高资源效率,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人们生存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既是缓解能源资源供求矛盾的重大举措,也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高考考查预测】1、 考查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2、 考查政府、企业和公民个人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应当怎样做等;3、 结合有关事例考查政府在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作用和职能;4、 要把资源环境问题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来看,正确认识它与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关系。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背景材料】1、含义: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必要性: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先天脆弱的发展中大国。能源、矿产、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间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我们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是保障国家安全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3、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节约意识,尽快建立健全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形成资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4、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我国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国民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要重点抓好五个环节:第一、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第二、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第三、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第四、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废旧资源;第五、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 【考点对接】(一)经济常识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仍存在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走集约发展之路。2、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发展循环经济,开展节约资源活动,是为了缓解资源短缺和环境破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3、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是采用先进技术,转变增长方式,改善经营管理,进行制度创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努力节约资源,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是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二)哲学常识1、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弱。这种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路子。2、联系、发展、实践的观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建设、人民生活等方面是相互联系的,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也是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大事。事物又是变化发展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这是我们处理经济建设与资源等问题提出的新举措、新手段,是人民在实践基础上对认识的深化和发展。3、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因果联系的本质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重点抓好五个环节,说明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能提高经济活动的自觉性。(三)政治常识1、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经济、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能够控制和降低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能够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循环经济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增长方式,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要,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政府应积极履行经济职能,引导企业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节约资源;国家具有文化职能,必须深入开展宣传活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公民的节约意识。【典型题例】中国经济调整发展、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资源供给不足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制约因素。回答1—3题1、 面对上述情况,我们应该A 、放慢经济发展速度,停建资源消耗项目B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 、 逐步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D 、 努力扩大能源和资源进口,依靠国外市场化解资源短缺矛盾2、 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而且利用效率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60%。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根本方法是A 、发挥市场着用 B、增强节约意识C 、强化宏观调控 C、依靠科技进步3、美国的《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依据减量化原则规定,对废弃物处理的优先顺序是:避免产生—循环利用—最终处置。这一顺序依据的主要哲理是A 、世界物质性原理 B、意识能动性原理C 、发展的曲折性原理 D、因果联系原理4、日到11日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届全会指出,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节约能源资源,依法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生产能力,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1)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何重大经济意义? (2)党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体现了哪些政治学道理? (3)我们应从哪些方面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背景材料】1、 含义: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倡导环境文明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2、 必要性: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延续,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会破坏人们的生存条件,甚至会导致人类文明的消亡。“十五”期间,我国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取得积极进展。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给人民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加强环境保护,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是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需要;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中华民族的生存和长远发展的需要。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应采取的主要措施(1)要继续把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作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2)把强化政府责任作为实现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的关键环节。(3)把完善市场调节机制作为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基本手段。(4)把加强依法治理作为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重要保证。(5)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大力倡导健康、节约、环保的消费模式和良好社会风气,使全社会都积极投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考点对接】(一) 经济常识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对有限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既要讲经济效益,也要讲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既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要综合运用经济(价格、税收、信贷、贸易)、法律、行政、科技和教育等多种手段,采取综合措施,形成长效机制来加强环保工作。(一) 哲学常识1、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2、 在工业化进程中发现环境问题加以重视环境治理,到现在提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以及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和向前推移。3、 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保护环境的主要目标,以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引导、鼓励更多的公众参与环保,形成以保护环境为荣、以破坏环境为耻的社会氛围。都体现了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4、 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和人类的根本利益的价值观才是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从自然规律出发,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5、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统一起来。人具有主观能动性,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但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在“十一五规划”提出了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6、 任何一个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必须坚持全面观点,反对片面性。正确分析我们当前面临的环境保护问题,既要看到已取得的成绩,又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严重问题,坚持了全面的观点。7、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从而给人民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充分体现出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观点。(二) 政治常识1、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在实现和维护好人民当前利益的同时,着眼于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是国家机构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体现。2、 国家履行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对水源、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3、 坚持依法治国原则。健全完善各项环境法律法规,彻底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使环境保护执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维护环境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严肃性。【典型题例】随着经济的发展,某市污染源点多面广,排污总量大。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该市政府理出了发展思路: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建设。突出抓好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整治和固体废弃物处理。对市区等环境敏感区的14家水泥企业各选一条生产线进行综合治理,达到“无尘无烟”的效果,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市区粉尘排放量减少近60%。回答1—3题。 1、 这一事实说明,该市政府A 、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B、调控地方经济,抑制经济过热 C、搞好公共服务,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D、控制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2、这一事实表明,在环境污染治理的工作中,要着重处理好A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B、中央利益与地方利益的关系 C、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D、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3、该市在治理环境污染中的做法,从哲学上看①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③抓住了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了主要矛盾 ④把握了事物的本质和主流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今年1月下旬,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召开,国务院总理要求,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促进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3月下旬,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规划要求到2010年,流域内大中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得到治理和保护,完成重点城市污水处理和重点工业污染源的治理任务,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大中城市污染严重水域水质有所改善,流域水环境监管及水污染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1)运用国家社会管理职能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国家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公共安全问题。 (2)运用经济常识说明我国企业怎样才能在保证安全生产、实现环境保护的前提下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文由(www.wenku1.com)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