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选择电商创业说创业是“非理性”选择?

当你身上出现这两个信号的时候 你该去创业了_网易财经
当你身上出现这两个信号的时候 你该去创业了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当你身上出现这两个信号的时候,你该去创业了编者按: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董老师在硅谷”(donglaoshi-123)。本系列是斯坦福创业课程 183C Technology-enabled Blitzscaling 的第三课。这一节课邀请到的是前
副总裁 Michael Dearing,聊一聊创业的时机、创业者的特质等问题。第三节课邀请到了 Michael&Dearing, 一个讲历史的白胡子老爷爷,当然他现在是 Harrison&Metal 的也是 eBay 的早期员工和高级副总裁。Harrison&Metal 专注于投资早期创业项目,简单扫了一眼它在 crunchbase 上的投资,听说过的有 Polyvore Heroku, ModCloth。回到cs183c(斯坦福创业课程)第三节课的课堂,一上来老爷爷先通过世界 P 的增长肯定了 “创业精神”(entrepreneurship) 的重要性。接着花了很长时间讲了美国铁路发展的故事,引出与主题相关的思考:如何从家庭小作坊式的铁路建设管理到横跨美国的大式的铁路管理。然后就开始接受 Reid Hoffman 的采访。整个采访如果只能选一点记录下来, 我会推荐以下这段对话:Reid Hoffman :&你觉得什么时候一个人应该考虑创业呢?Michael Dearing :&在我这 8年 专注于早期项目的投资历程中,我发现了两点:1、创业者已经不能忍受一天不想这个创业想法的日子了。创业者开始在这个想法上非理性地付诸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当他们在为这个想法做事的时候,时间似乎都消失了-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错过了两顿饭!因为他们太沉浸在他们所做的事里了-这就是一个明显的标志:也许你应该离开现有的系统(工作/环境/······)了。2、另外一个特征是创始人不小心将自己的朋友的热情也点燃了-你的朋友不小心听说了你的想法后,也开始无法停下思考这个想法,并且愿意和你一起做这件事。当然我不是在神秘主义但是这说明市场呼应了你的想法。如果在你身上出现了以上两个信号,也许你真应该考虑为这个想法做点事了。图 1. 世界上下一千年的 GDP 发展曲线图 2. McCallum 发展铁路建设时提出的 5 个经典管理问题:Q&A 部分Reid Hoffman (后称 R) : 回到我们的一千年 曲线上,非常明确的是一条主线是资本主义,另一条是技术发明,但是他们之前的关系不是很明确。你认为这个系统互相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Michael Dearing (后称 M):&我认为这两个系统互相强化了彼此。我们曾试过只发展其中一个,结果两个都崩溃了。这个问题的另一种回答角度是-有一群人,既有钱,又有伟大的想法,又有出色的管理才能,这样的人太少了!当人们意识到一个投资家并不一定也是个发明家也不需要一定是个管理者的时候,社会延伸出了前所未有的各种多角度关系。R: 当你在做研究的时候你有研究过风险投资 (Venture Capital) 的起源吗?我记得那是在这条 GDP 曲线非常后面的位置,二次世界大战以后。M:&你需要看的是风险投资替代的一件事物-富裕的家庭。Slater Mill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是一个由 Moses Brown 先生开创的企业(Brown 先生也是布朗大学的创始人). 他拥有纺织工序,但是他完全不知道如何机械纺纱(spinning operation),Slater 先生则有技术和发明能力,所以他们合作的非常愉快。R:&很多精英风险投资机构就诞生于富裕家庭中,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才机构化。我们换个话题,你的讲话中呼吁 capitalism(觉得此处不应翻译为 ‘资本主义’,大概可以翻译成 ‘私人致富主义’),创造力和创造性的破坏力。你觉得什么时候一个人应该考虑创业呢?M :&在我这 8年 专注于早期项目的投资历程中,我发现了两点,(同上)R: 你认为创业者还应该做那些事来确认他们将要做的事是值得追求的事?M :&我建议创业者做以下两件事:1、在你的时间表中给 ‘故意唱反调的人’(devil’ s advocacy) 大量时间。这一点我是从迪斯尼的前任
Michael Eisner 先生那学来的。每一个好的想法总是在某一个时刻会被 ‘唱唱反调’。 我建议你去寻找你能找到的最聪明的人,请他们无情的毁灭你的想法,找出你想法中所有不对的地方,请他们做一个巨大的混蛋 (be a huge asshole), 并且这一切都是你允许的。2、第二个我喜欢用的策略叫做预设失败 (Pre-Mortem)-在你开始围绕这个想法做事之前假设你已经失败了,想想你为什么会失败,这样你可以在一开始就明确很多致命的风险。接下来我们会选择改变方向或继续执行,即使是继续执行的时候因为我们已知了一些风险,我们不会太惊讶。R:&顺着你的话题说,我和一些聪明人聊天的时候我会问他们你的想法在哪有问题。通常人们需要的是肯定(你的想法棒极了!)而这个问题则是负面的。人们需要你的准许他们才能吐槽你的想法 (be negative)。最后一个关于创业的问题,市场竞争这件事在判断你是否拥有一个好的创业想法的时候扮演了什么角色?M :&在市场竞争的大前提下,创始人总是因为错误的原因暂停他们的工作。大公司 X 将要上线一款和你具有一模一样功能的产品这件事其实和你毫无关系。在创业的早期阶段竞争主要来自于用户不在乎你的产品或是他们绕过你找到了解决方案。你应该更多的为 “是什么占据了用户的注意力” 这件事感到担忧。R:&少考虑一些大公司的动向(除非你在做搜索功能,那你真得仔细观察),初创企业主要应该关注其他初创企业都在做什么。基于你今天的演讲,你对现在的 eBay 有什么建议吗?M:&首先申明一下,我已经离开 eBay 很长时间了,在 eBay 与 Paypal 分家以前。当然我觉得 eBay 与 Paypal 分家是一件正确的事,创造了一个争抢创意方面更充满了竞争的市场 (create a more&competitive market for ideas)。一个企业拥有一堆互补性资产的好处是 CEO 可以通过他的决策来集中控制资本的流向,通过企业内部的经济运作来调控很多东西。R : 硅谷的一些领袖认为应基于市场来设计企业的结构,而不是基于管理和控制。你也有类似的观点吗?M :&是的,尤其是围绕产品研发的资源方面。我会把软件开发和硬件开发资源在内部放得非常紧张,这样内部就会有竞争。往往到最后资源总是被两类事务平分:某一个创意的经济价值和高级经理的一时之念 (economic value of an idea vs. the whim of a senior manager)。R : 你觉得创业者也应该这么做吗?M :是的,不过应该用另一套价值体系。创业者不应该用那些大企业用的那一套,而是应该自己编辑和执行产品路线。R: 换个话题,现在主流观点是特立独行(being contrarian) 很重要。你认为一个初创企业的想法一定要特立独行吗?M :&这是一个很好但不必须的特征。从我作为投资人的角度来看,对自己的想法的疯狂的热情才是带动企业估值增高的关键。个人来说我欣赏创业者拥有特立独行的思考能力,这样我能很容易了解创业者的想法。如果一个产品路线从技术到产品都非常特立独行,会显得非常有趣,也会让我很快进入他们的思考模式。R :&我认为一个想法必须要特立独行才能获得惊人的效果 (massive&discontinuous result)特立独行一个极端的例子是人们关于某一个决策反对意见特别大但是对于其他的决策都觉得是正常的。打个比方,在 Workday(美国一家做 HR 和财务软件的公司),人们对于软件要开发云端这件事不以为然,觉得并不重要,这是他们主要反对的一个想法。不过剩下的部分就是很好的执行了,没人反对 UI 方面的设计等等······还是换回我们的 “怎样创业” 系列问题,人们应该怎样来评估他们作为创始人的可行性呢?M:&在创立企业的各个阶段,我总是思考以下三个方面:1. 我是否有技术洞察力 (technical insight), 这是创意的基本2. 我是否有能力将我的技术理解转化为为用户服务的产品。3. 将这个产品变成一个公司这三件事互相之间没有什么关系。作为一个创始人,如果你对以上三点中的每一点都充满了激情,那创业的过程对你来说将是非常愉快和自我满足的。R : 你应该怎样选择你的共同创始人 (co-founders)?M :&作为一个创始人,你应该从你自己的脑海里找人选。我们曾经发布过一个视频-‘创始人的认知失真’(Cognitive Distortion of Founders), 换句话说,创始人会用古怪的方式看世界。打个比方,假设你是个非黑即白的人,喜欢评判那些较强的观点,你应该找一个灰色的思考者 (grey thinker,大意就是一个相对辩证的人) 来做你的合伙人. 关键就是说你得找一个人来弥补你的某些可能会给公司带来致命问题的缺点。这个人就是公司的减震器 (shock absorbers) . [吐槽一句 Michael 爷爷好喜欢用 shock absorber 这个词。。。]R : 作为一个投资人你一般会在创业者身上寻找什么特质?M :&想到几点:1、追求不凡 (Personal&exceptionalism)&– 这类人相信自己不是为了普通的结果而生的,这点在创立公司的时候非常关键。2、非黑即白的思考方式-就是刚刚我提到的那一点,虽然说这样你的错误率可能也会高一点,但是你做决策的速度会非常快。速度有的时候决定了一个初创企业的一切。3、Schumpeter 的思考方式(Schumpeter 是 ‘创造性的破坏力’ 一词的发明者)-无论过程有多痛苦,创造性的破坏都值得去追求。R :&我观察到的另一点是创始人一开始都是 “杂家”(generalist),一开始会有一长串的问题需要解决,慢慢随着企业发展,企业会需要雇佣各种各样的专家(specialist)。你应该怎样雇佣到早期的员工呢?尤其是前 3-5 个雇员。你有哪些建议?M :&有些创始人会拿一个类似购物清单一样的列表来找我们,“给我来 32 盎司的前端工程师,1 磅的 iOS 工程师”。这是非常不妙的情况。企业不是这样发展的。企业初期的几位员工应该是那些和你拥有同样的梦想,会为了企业的发展去学任何必须的东西而且能很快学会的人。这批人一般都会在创始人核心圈一二度以内,不会离得太远。梦想应该是有机传播的,猎头公司和招聘广告很有用,但是不应被用来招早期员工上。R : 作为一个早期初创企业,你关注的重心应该在哪里?M :&我走访这些初创企业的时候会拿着一个 McCallum 写的那张清单(见图 2)-谁在做什么?他们有权力决定推进一项进程吗?你知道事情的进展怎样了吗?你会非常惊讶说即使是 10 个人的组织,即使大家都坐在一个办公室里,项目会超过截止日期,日程需要重新安排。R: 你认为一个走向市场 (go-to market) 和渠道销售战略是必须的吗?M :&我认为一个初创企业不需要一份详细的市场战略但是应该至少有一个大致的概念。一个创业者是否想过市场战略?这能向我展示他们是怎样思考的。如果他们连这个都没有想过,我会觉得他们在思考上是偷懒了。R : 你认为哪些东西是初创企业可以忽略的呢?M :&一个很可观的方面就是 PR (企业的公共)。现在有一种趋势是说创始人就是企业的品牌,所以必须要非常高调高档高级。错错错!这应该是那些为卖广告编造出来的谎言。你可以为你个人做一些 PR, 但这些都不太会改变任何结果。打个比方,假设你因为招聘决定做一些 PR, 那你招来的不一定是你想招的人。初创企业不会经常被新闻报道,所有的初创企业都会经历很多低点,你需要找的是那些即使在企业发展的艰难时刻依然对你不离不弃的人。R :在财务方面你给初创企业有什么建议吗?
M:&现在大家公认说尽量不要用债权的形式吸引投资人。没人来美国是为了拥有一些债券的。投资人需要企业的拥有权!我建议你吸引的是真正的股东,那些投资没有下行保护 (downside protection) 的人。创始人一定要找和你在一条船上的股东。反着这样说的人就是在误导人。如果你卖的是债权或是其他类似的金融品,你不会得到同样程度的投入。关于公司的估值的讨论会很艰难,但是很重要,其中的数学还是比较简单的:你想要多大的支票/所占股份=公司的估值。
本文来源:36氪
作者:guest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8261个圈子
1739652名成员
对不起,该专栏文章已下架。创业心理学:为什么我不想去创业? - 心理圈
创业心理学:为什么我不想去创业?
发表于 17:20 3512次阅读
文/明道副总裁许维&公众号/xuwei0418最近有位道长给我算了一卦,他说我适合做一位高级打工仔,但绝不适合自己去创业。对此我深以为然。也许在朋友们看来,我是挺适合去创业的,起码看我的文章是这样的,因为我经常会站在创业者的角度来写一些东西。但我想说的是:能想明白,和能做出来,真的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我知道自己绝不是一个天生的创业者,甚至我的一些“优点”恰恰是阻碍我走向创业的“弱点”。所以,我给自己的定位是加入一个创业团队,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兄弟们一起去干一件大事儿,而非自己独立创业去做一件小事。我并不想去干涉他人的决定,我只想分享一下我做出上述决定的思考过程,可能这些思考对某些人还是有些参考价值的。当我面对“我要不要去创业”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自然会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去创业”。关于创业的理由,我大抵罗列出如下几条:1、为了实现财务自由如果你恰好是个80后(包括90后),你又不想逃离北上广,你家里又没给你预备好结婚的房子,你算了算以自己的收入大概要30年才能付得起首付,于是你得出一个答案:“要想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唯有创业做老板一条路!”虽然我没有看到过什么统计数据,但从我接触过的成功创业者来看,其中只有少数是屌丝白手起家的,大部分其实不用创业就不愁钱花。你知道马化腾的老爸当年是开着奔驰去帮他做账的吗?你知道马云的老爸是中国曲艺界的元老级人物吗?你知道王石的岳父是广东省副省长吗?你知道任志强的爸爸以前是商务部副部长吗?你知道王兴家财亿万吗?这可能确实有些残酷,但细想却也有其道理。创业是一项风险很高的活动,如果你的风险承受能力弱,那么稍微有些风浪可能你就“雨打风吹去”了。而如果你家境殷实,那么你就有更高的风险承受力,你也许就比别人能坚持的时间更长久,最后你剩下来了,于是就“剩者为王”了。如果你创业是为了赚钱的话,那我想提醒一句:今年股市行情很好,也许炒股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反正二者的风险都差不多。2、为了“梦想”我觉得梦想分两种,一种梦想是“人前显贵”,还有一种梦想是“自我实现”。《中国合伙人》这部片子我是看哭了的,这部片子拍得很真实,真实到把创业者内心深处那个最阴暗、最隐秘的角落都放到了聚光灯下——你敢说你奋斗不是因为被前女友鄙视过?你敢说你奋斗不是因为你特别讨厌的某个人混得比你好?你敢说你奋斗不是因为你总是得不到父母的夸奖?《中国合伙人》当中所呈现的创业动力就是“人前显贵”,创业者通过来自于他人的认可获得成就感,这种动机带有一种类似“复仇”的快感:昨天你对我爱理不理,今天我让你高攀不起!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让人非常畅快淋漓的感觉。但是“人前显贵”只能支持创业者走到第一个阶段,也就是挖到第一桶金,收获第一次“成功”的阶段。比如说乔布斯在Apple II阶段取得的成功,马斯克在Paypal阶段的成功,马云在阿里巴巴B2B阶段的成功,腾讯在QQ阶段的成功。如果这些企业家就此收手,赚的钱这辈子肯定也花不完了,他们的声誉也足够后半辈子吹牛用了。但是他们并没有收手,所以我们才用上了iPhone,我们才开起了特斯拉,我们才能在淘宝上面买买买,你们才能在微信公众号里面看到这篇文章。支持这些牛人们继续拼命工作的动力就是“自我实现”。“人前显贵”和“自我实现”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标准不同,前者的标准来自于世俗社会,而后者的标准则是由自己给自己制订。绝大多数人都无法挣脱世俗这道枷锁,这对于初阶创业者是一种动力,而对高阶创业者则是一种束缚。普通人可能会很不理解:“乔布斯都那么有钱了,为什么得了癌症还要继续坚持工作?他就不知道要好好享受一下人生吗?”而乔布斯的答案也许是:“我的生命就快要结束了,我要继续抓紧这最后的时间把我的工作做完。”人的境界不同,梦想也就不同。如果我是投资人,我只会投资给那些真正为了“自我实现”而创业的人,只有他们才能成就一番伟业。而那些追求“人前显贵”的创业者,我并非质疑他们获取财务自由的能力,但他们的瓶颈会更早出现。于我自己而言,我对于“人前显贵”这事儿从小就没太大兴趣(可能是因为家里比较娇惯的原因吧,小时候被夸多了,不太缺乏他人认可),所以我不会为了这个目的去创业。“自我实现”我应该还是有一些的,所以一般的创业可能也没办法满足我“改变世界”的胃口,但我自己又不具备单独去改变世界的能力,所以比较理性的选择是加入一个能改变世界的团队。3、因为不想打工(or找不到工作)这个,这个,好吧,它确实也算是一个理由。不过下面这些桥段是不是也很熟悉呢——“好想快点毕业呀,毕业了就不用这么无聊的上课了。”后来毕业了,开始怀念上学时候的日子。“好想出国呀,外国比中国好多了。”后来出国了,开始怀念在国内的日子。“好想买辆车啊,有车多方便啊。”后来有车了,仍然天天叫uber。这属于典型的“围城效应”:夸大自己了解的事物的缺点,放大自己不了解的事物的优点,从而给自己一些期待。坦率的讲,这是一种典型的非理性行为,创业者大忌。4、因为创业比较fashion俗话说:“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癫狂。”创业本来应该属于一个少数精英的游戏,现在俨然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似乎你要没有个创业经历,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参加party都找不到共同语言。但是,这是不对滴!这就好比说,你看现在股市一片大好,指数蹭蹭蹭的往上窜,你听到的发财故事一箩筐,于是你坐不住了,贪婪战胜了恐惧,最后你就顺理成章的悲剧了。在市场癫狂的时候,你总能找到证明自己正确的理由——“这届政府对创业的支持力度很大。”“如果错过了互联网+这一波,我这辈子可能再也碰不到这么好的机会了。”“那谁当年在单位里还不如我呢,他都能成我凭啥不能。”“现在市场存在XX需求,但是还没有人去满足它,所以这是一个好机会。”“硅谷出来了一个新模式,趁着中国还没有人抄,我们要赶紧复制一个。”……对于创业者来说,冷静的客观思考永远比激情的主观欲望更重要。如果你做不到独立的判断,容易被社会舆论左右,那么你一定还没有做好创业的准备。----我是一条分割线 ----现在让我们结束第一部分吧。前面讨论的这些内容属于创业的出发点,综合来讲,我个人认可的唯一理由就是“创业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其他理由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我个人不太认同。但是,仅仅有美好的愿望是不够的,你还必须具备一些“必要条件”。必要条件也许非常多,比如说真实存在的市场需求、足够的资本支持、成熟的上下游供应链等等,但这篇文章我只想涉及关于“人”的部分,也就是一个潜在创业者必须要具备何种能力素质。1、思考+执行=全能选手大学的时候我们这样开玩笑:“以后甲会成为一个作家,乙会成为一个律师,丙会成为一个CFO,丁啊,丁什么特长都没有,那就去做领导吧。”对于领导我们总是会有这样一种偏见,觉得他们就是那种只会发号施令,不会具体工作的人。其实,这属于一种“多数人谬误”,因为领导在人群中的数量少,所以多数派并不真正了解少数派。没有任何一个职位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如此之高,如果你在任何方面存在短板,都难以成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乔布斯够厉害了吧?但青年乔布斯和中年乔布斯截然不同,青年乔布斯的情商偏弱,这导致他对自己过分自信,和他人沟通过分强势,最终众叛亲离,被董事会开除公司。1997年乔布斯回归苹果,中年的他经历过被驱逐的挫折,又经历过经营皮克斯的成功,情商变得成熟起来,于是他带领苹果一步一步走向颠峰。Ben Horowitz在《创业维艰》当中把管理者分为1、2两种类型。1型管理者思考能力强,眼光长远,见解深刻,总能够抓到事物的本质,但缺点是他们容易忽略细节,执行力偏弱;2型管理者执行能力强,做事井井有条,能够制订缜密的工作计划,并且总能够让计划成为现实,但是2型管理者的缺点在于不舍得花时间来进行思考,他们会觉得单纯的思考问题是浪费时间,不如执行几个任务来得实在。在现实世界当中很难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发现这两种特质,因为二者几乎就是一对矛盾。但悲剧的是,对合格CEO的要求恰恰就是要同时具备这两种素质!简直是强人所难有木有?我对自己的思考能力有足够自信,但我承认,我属于典型的1型管理者,我对细节就属于那种很迟钝的人,总是会记不住数字,要我去抓落地执行总会让我感到有些“费力”,我必须要借助软件工具才能让自己不那么容易遗忘。明道的北京办公室设在科技寺创业空间,科技寺的slogan叫“创业即修行”,仔细品品,这句话还真有味道。2、真正的挫折经历如果我是一个投资人的话,我一定会问创业者这个问题:“请告诉我让你最刻骨铭心的一次挫折经历。”如果他经历过“真正的挫折”,然后现在还能够乐观的和我面对面谈笑风生,那我会比较放心,我会认为他是足够成熟的。如果他从来没有遇到过真正的挫折,哪怕他表现出非常高的智商、非常优秀的情商,我也会在心里给他的估值打一个暗暗的折扣,我必须要扣去他的“挫折成本”。就像我们评估一辆越野车的好坏一样,我们要看的是它在最恶劣的环境下有怎样的表现,而不是看它在柏油马路上能跑到多快。所以我需要知道的是,当你面对困难的时候,你会有怎样的表现。在顺境当中让自己表现更优是有方法可循的,但是在逆境当中让自己不崩溃,却只能靠逆境本身来教育。挫折对人的教育主要是在意志层面,而非经验层面。如果经验只能从错误当中学习,那估计没有哪家公司能活过1岁,经验其实是可以从书本、从牛人身上学习的。唯独意志这个东西,只能靠“悟”,不能靠“教”。我们去看名人传记的话,会发现所有人在早年都有过遭受“毁灭性打击”的经历,他们也总是会告诉别人:“我感谢那些经历,它让我成熟起来。”3、你有没有核心团队在创业这件事情当中,没有哪种资源比“人”更加重要,其中又没有哪种人比“核心团队”更加重要。我所谓的核心团队,并非是指你花百万年薪请来的CXO,也并非你靠“诚聘英才”招聘广告忽悠来的“英才”们。“核心”二字从来不是单纯从“专业”的角度来定义的,它是“专业+忠诚”的合体。核心团队是那些在你A轮融资还没到位时,挤在居民楼里跟你高谈改变世界的人;核心团队是当你遭遇危机时,愿意降薪帮公司控制成本的人;核心团队是在会议室里敢和你拍桌子,出了会议室却坚定执行你的决议的人;核心团队是竞争对手花多少钱也挖不走的人;核心团队也是和你一起去纳斯达克敲钟的人。核心团队有点像“原配”,哪怕她不是最漂亮的,哪怕她已经年老色衰,但你们共同的经历,你们超越性关系的感情纽带会牢牢的把你们拴在一起。假如你是刘备,你有关羽、张飞这样的兄弟吗?假如你是马云,你有你的十八罗汉吗?如果你没有自己的核心团队,那你拿什么去创业?借用一个比喻吧:信任是1,能力是0,当你有1的时候,后面的0越多就越大,如果你没有1,再多的0也是0。你可以花钱送你信任的兄弟去学MBA,但你没有办法花钱买来一个MBA毕业生对你的忠诚。综上所述,因为:1、我不是一个全能选手,我属于典型的1型管理者;2、我没有自己的核心团队;3、我追求“自我实现”,“人前显贵”根本没法满足我;4、我还没有财务自由;所以:我决定不去自己创业,而是加入一个有可能“成事儿”的团队,一起去做一件大事儿。That's all.有跟我一样想法的吗?速速弃暗投明道吧,简历请发到pilo.,程序员、产品经理、设计师、销售顾问,只要是人才,通通都要。
网络心理学
47177人关注
传播网络心理学!微信号:zhiyu365
TA的手机网站
扫描二维码,查看ta的手机网站
&xinli00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登录壹心理
开始心理测试,收听FM,用心理学改变自己!
使用其它账号登录注册 | 登录
我不码字,但我喜欢文字。呼啦呼啦~
零基础学产品,BAT产品总监带,2天线下集训+1年在线课程,全面掌握优秀产品经理必备技能。
最近有位道长给我算了一卦,他说我适合做一位高级打工仔,但绝不适合自己去创业。对此我深以为然。
也许在朋友们看来,我是挺适合去创业的,起码看我的文章是这样的,因为我经常会站在创业者的角度来写一些东西。但我想说的是:能想明白,和能做出来,真的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我知道自己绝不是一个天生的创业者,甚至我的一些“优点”恰恰是阻碍我走向创业的“弱点”。所以,我给自己的定位是加入一个创业团队,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兄弟们一起去干一件大事儿,而非自己独立创业去做一件小事。
我并不想去干涉他人的决定,我只想分享一下我做出上述决定的思考过程,可能这些思考对某些人还是有些参考价值的。
关于创业的理由
当我面对“我要不要去创业”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自然会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去创业”。关于创业的理由,我大抵罗列出如下几条:
为了实现财务自由
如果你恰好是个80后(包括90后),你又不想逃离北上广,你家里又没给你预备好结婚的房子,你算了算以自己的收入大概要30年才能付得起首付,于是你得出一个答案:“要想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唯有创业做老板一条路!”
虽然我没有看到过什么统计数据,但从我接触过的成功创业者来看,其中只有少数是屌丝白手起家的,大部分其实不用创业就不愁钱花。
你知道马化腾的老爸当年是开着奔驰去帮他做账的吗?你知道马云的老爸是中国曲艺界的元老级人物吗?你知道王石的岳父是广东省副省长吗?你知道任志强的爸爸以前是商务部副部长吗?你知道王兴家财亿万吗?
这可能确实有些残酷,但细想却也有其道理。创业是一项风险很高的活动,如果你的风险承受能力弱,那么稍微有些风浪可能你就“雨打风吹去”了。而如果你家境殷实,那么你就有更高的风险承受力,你也许就比别人能坚持的时间更长久,最后你剩下来了,于是就“剩者为王”了。
如果你创业是为了赚钱的话,那我想提醒一句:今年股市行情很好,也许炒股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反正二者的风险都差不多。
为了“梦想”
我觉得梦想分两种,一种梦想是“人前显贵”,还有一种梦想是“自我实现”。
《中国合伙人》这部片子我是看哭了的,这部片子拍得很真实,真实到把创业者内心深处那个最阴暗、最隐秘的角落都放到了聚光灯下——你敢说你奋斗不是因为被前女友鄙视过?你敢说你奋斗不是因为你特别讨厌的某个人混得比你好?你敢说你奋斗不是因为你总是得不到父母的夸奖?
《中国合伙人》当中所呈现的创业动力就是“人前显贵”,创业者通过来自于他人的认可获得成就感,这种动机带有一种类似“复仇”的快感:昨天你对我爱理不理,今天我让你高攀不起!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让人非常畅快淋漓的感觉。
但是“人前显贵”只能支持创业者走到第一个阶段,也就是挖到第一桶金,收获第一次“成功”的阶段。比如说乔布斯在Apple II阶段取得的成功,马斯克在Paypal阶段的成功,马云在阿里巴巴B2B阶段的成功,腾讯在QQ阶段的成功。如果这些企业家就此收手,赚的钱这辈子肯定也花不完了,他们的声誉也足够后半辈子吹牛用了。
但是他们并没有收手,所以我们才用上了iPhone,我们才开起了特斯拉,我们才能在淘宝上面买买买,你们才能在微信公众号里面看到这篇文章。支持这些牛人们继续拼命工作的动力就是“自我实现”。
“人前显贵”和“自我实现”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标准不同,前者的标准来自于世俗社会,而后者的标准则是由自己给自己制订。绝大多数人都无法挣脱世俗这道枷锁,这对于初阶创业者是一种动力,而对高阶创业者则是一种束缚。
普通人可能会很不理解:“乔布斯都那么有钱了,为什么得了癌症还要继续坚持工作?他就不知道要好好享受一下人生吗?”而乔布斯的答案也许是:“我的生命就快要结束了,我要继续抓紧这最后的时间把我的工作做完。”
人的境界不同,梦想也就不同。如果我是投资人,我只会投资给那些真正为了“自我实现”而创业的人,只有他们才能成就一番伟业。而那些追求“人前显贵”的创业者,我并非质疑他们获取财务自由的能力,但他们的瓶颈会更早出现。
于我自己而言,我对于“人前显贵”这事儿从小就没太大兴趣(可能是因为家里比较娇惯的原因吧,小时候被夸多了,不太缺乏他人认可),所以我不会为了这个目的去创业。“自我实现”我应该还是有一些的,所以一般的创业可能也没办法满足我“改变世界”的胃口,但我自己又不具备单独去改变世界的能力,所以比较理性的选择是加入一个能改变世界的团队。
因为不想打工(or找不到工作)
这个,这个,好吧,它确实也算是一个理由。
不过下面这些桥段是不是也很熟悉呢——
“好想快点毕业呀,毕业了就不用这么无聊的上课了。”后来毕业了,开始怀念上学时候的日子。
“好想出国呀,外国比中国好多了。”后来出国了,开始怀念在国内的日子。
“好想买辆车啊,有车多方便啊。”后来有车了,仍然天天叫uber。
这属于典型的“围城效应”:夸大自己了解的事物的缺点,放大自己不了解的事物的优点,从而给自己一些期待。坦率的讲,这是一种典型的非理性行为,创业者大忌。
因为创业比较fashion
俗话说:“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癫狂。”创业本来应该属于一个少数精英的游戏,现在俨然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似乎你要没有个创业经历,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参加party都找不到共同语言。
但是,这是不对滴!
这就好比说,你看现在股市一片大好,指数蹭蹭蹭的往上窜,你听到的发财故事一箩筐,于是你坐不住了,贪婪战胜了恐惧,最后你就顺理成章的悲剧了。
在市场癫狂的时候,你总能找到证明自己正确的理由——
“这届政府对创业的支持力度很大。”
“如果错过了互联网+这一波,我这辈子可能再也碰不到这么好的机会了。”
“那谁当年在单位里还不如我呢,他都能成我凭啥不能。”
“现在市场存在XX需求,但是还没有人去满足它,所以这是一个好机会。”
“硅谷出来了一个新模式,趁着中国还没有人抄,我们要赶紧复制一个。”
对于创业者来说,冷静的客观思考永远比激情的主观欲望更重要。如果你做不到独立的判断,容易被社会舆论左右,那么你一定还没有做好创业的准备。
—-我是一条分割线 —-
现在让我们结束第一部分吧。前面讨论的这些内容属于创业的出发点,综合来讲,我个人认可的唯一理由就是“创业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其他理由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我个人不太认同。
创业者需要具备的素质
但是,仅仅有美好的愿望是不够的,你还必须具备一些“必要条件”。必要条件也许非常多,比如说真实存在的市场需求、足够的资本支持、成熟的上下游供应链等等,但这篇文章我只想涉及关于“人”的部分,也就是一个潜在创业者必须要具备何种能力素质。
思考+执行=全能选手
大学的时候我们这样开玩笑:“以后甲会成为一个作家,乙会成为一个律师,丙会成为一个CFO,丁啊,丁什么特长都没有,那就去做领导吧。”
对于领导我们总是会有这样一种偏见,觉得他们就是那种只会发号施令,不会具体工作的人。其实,这属于一种“多数人谬误”,因为领导在人群中的数量少,所以多数派并不真正了解少数派。
没有任何一个职位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如此之高,如果你在任何方面存在短板,都难以成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
乔布斯够厉害了吧?但青年乔布斯和中年乔布斯截然不同,青年乔布斯的情商偏弱,这导致他对自己过分自信,和他人沟通过分强势,最终众叛亲离,被董事会开除公司。1997年乔布斯回归苹果,中年的他经历过被驱逐的挫折,又经历过经营皮克斯的成功,情商变得成熟起来,于是他带领苹果一步一步走向颠峰。
Ben Horowitz在《创业维艰》当中把管理者分为1、2两种类型。1型管理者思考能力强,眼光长远,见解深刻,总能够抓到事物的本质,但缺点是他们容易忽略细节,执行力偏弱;2型管理者执行能力强,做事井井有条,能够制订缜密的工作计划,并且总能够让计划成为现实,但是2型管理者的缺点在于不舍得花时间来进行思考,他们会觉得单纯的思考问题是浪费时间,不如执行几个任务来得实在。
在现实世界当中很难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发现这两种特质,因为二者几乎就是一对矛盾。但悲剧的是,对合格CEO的要求恰恰就是要同时具备这两种素质!简直是强人所难有木有?
我对自己的思考能力有足够自信,但我承认,我属于典型的1型管理者,我对细节就属于那种很迟钝的人,总是会记不住数字,要我去抓落地执行总会让我感到有些“费力”,我必须要借助软件工具才能让自己不那么容易遗忘。
明道的北京办公室设在科技寺创业空间,科技寺的slogan叫“创业即修行”,仔细品品,这句话还真有味道。
真正的挫折经历
如果我是一个投资人的话,我一定会问创业者这个问题:“请告诉我让你最刻骨铭心的一次挫折经历。”
如果他经历过“真正的挫折”,然后现在还能够乐观的和我面对面谈笑风生,那我会比较放心,我会认为他是足够成熟的。如果他从来没有遇到过真正的挫折,哪怕他表现出非常高的智商、非常优秀的情商,我也会在心里给他的估值打一个暗暗的折扣,我必须要扣去他的“挫折成本”。
就像我们评估一辆越野车的好坏一样,我们要看的是它在最恶劣的环境下有怎样的表现,而不是看它在柏油马路上能跑到多快。所以我需要知道的是,当你面对困难的时候,你会有怎样的表现。在顺境当中让自己表现更优是有方法可循的,但是在逆境当中让自己不崩溃,却只能靠逆境本身来教育。
挫折对人的教育主要是在意志层面,而非经验层面。如果经验只能从错误当中学习,那估计没有哪家公司能活过1岁,经验其实是可以从书本、从牛人身上学习的。唯独意志这个东西,只能靠“悟”,不能靠“教”。我们去看名人传记的话,会发现所有人在早年都有过遭受“毁灭性打击”的经历,他们也总是会告诉别人:“我感谢那些经历,它让我成熟起来。”
你有没有核心团队
在创业这件事情当中,没有哪种资源比“人”更加重要,其中又没有哪种人比“核心团队”更加重要。
我所谓的核心团队,并非是指你花百万年薪请来的CXO,也并非你靠“诚聘英才”招聘广告忽悠来的“英才”们。“核心”二字从来不是单纯从“专业”的角度来定义的,它是“专业+忠诚”的合体。
核心团队是那些在你A轮融资还没到位时,挤在居民楼里跟你高谈改变世界的人;核心团队是当你遭遇危机时,愿意降薪帮公司控制成本的人;核心团队是在会议室里敢和你拍桌子,出了会议室却坚定执行你的决议的人;核心团队是竞争对手花多少钱也挖不走的人;核心团队也是和你一起去纳斯达克敲钟的人。
核心团队有点像“原配”,哪怕她不是最漂亮的,哪怕她已经年老色衰,但你们共同的经历,你们超越性关系的感情纽带会牢牢的把你们拴在一起。
假如你是刘备,你有关羽、张飞这样的兄弟吗?假如你是马云,你有你的十八罗汉吗?如果你没有自己的核心团队,那你拿什么去创业?
借用一个比喻吧:信任是1,能力是0,当你有1的时候,后面的0越多就越大,如果你没有1,再多的0也是0。
你可以花钱送你信任的兄弟去学MBA,但你没有办法花钱买来一个MBA毕业生对你的忠诚。
综上所述,因为:
我不是一个全能选手,我属于典型的1型管理者;
我没有自己的核心团队;
我追求“自我实现”,“人前显贵”根本没法满足我;
我还没有财务自由;
我决定不去自己创业,而是加入一个有可能“成事儿”的团队,一起去做一件大事儿。
That’s all.
作者:许维
收藏已收藏 | 6赞已赞 | 36
我不码字,但我喜欢文字。呼啦呼啦~
产品经理群
运营交流群
数据分析群
文案交流群
Axure交流群
关注微信公众号
大家都在问
38个回答40人关注
5个回答5人关注
10个回答22人关注
18个回答21人关注
19个回答23人关注
26个回答46人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程序员创业 方向选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