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uber收购的公司叫什么

滴滴收购Uber后的真相原来是这样...
这两天的刷屏级新闻,恐怕非滴滴收购Uber莫属了。作为Uber的全球投资人,李丰也在这次直播中谈及该话题。在他看来,“一人一车一司机”的专车服务,消耗的路面资源大概是应使用路面资源的140%,这不符合中国路面资源紧缺的国情。
“如果不是因为竞争,补贴、大规模烧钱,专车市场应该是一个比较小众的市场。”李丰说,“合并最大的结果可能是导致专车变得相当不便宜,从而专车市场份额减小”。
此外,李丰也对这一轮资本寒冬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中国显然处在流动性充裕的阶段,即“钱还多”的阶段。
"滴滴UBER合并,涨价是必然。"
抛开“分享经济”这个逻辑,出行市场火爆的最大原因还是因为去监管化。但是,中美两国的出行市场是有差别的。
中国的典型问题是,城市规模较大,大城市总量较多,单个城市的人口总量和密度都比较大,路面资源紧张程度更高。大城市里出租车每天需要跑16个小时,占据了很多的路网资源。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往约车市场从出租车开始切入,降低了它的空驶率,提高了路面使用效率,恰巧能够缓解路面资源和交通资源不足的状况。
所以,无论Uber还是滴滴,在中美两国的启动点不同。这是一个差别。
还有一个差别,专车市场在美国已经成型很久了,已被充分市场化。所以,在美国启动专车时,大家对这种服务模式并不陌生。而在中国不是这样。大部分人并没有在出租车和酒店用车之外体验过专车的服务。
我很早的时候体验过一次专车服务。那时从北京机场回家,当时的专车流程是这样:先预约好?预扣信用卡额度为预计里程数的120-140%?这个过程没有监控。这样一来司机就会绕路。也没什么服务标准,发票也是两个月以后才寄到。
所以那时候中国还没有出现专车市场,市场培育了很长时间,才走到今天。
而且,专车原则上是“一人一车一司机”,在每次服务过程中,消耗的路面资源大概是应使用路面资源的140%或者更高。如果不是因为竞争,补贴、大规模烧钱等,专车市场应该是一个比较小众的市场。我猜测,滴滴和Uber合并后,专车市场将达到稳定状态,理论上是个小众市场。
所以,合并最大的结果可能是导致专车变得相当不便宜, 市场份额减小。在中国,应该是“一车多人”的方式,尤其是偏公共交通系统的方案,才应该变成主流。可能企业会越来越多地想办法去做“一车多人”的解决方案。这是我对两家合并最确定的看法。
滴滴要增强顾客忠诚度
才能进入汽车金融
滴滴未来有进入汽车金融市场的趋势,因为大家都在想办法进入汽车的上下游延伸服务,不管售后还是售前。
但我不确定的是,这种金融交易的服务,能否实现一个较大的交易金额?比如,当你信任一个平台时,你可能会在上面消费过10块钱,但如果我让你在上面完成1千或1万块的消费,你的信任程度是否会改变?
可以说,这种金融交易服务有较大的风险和挑战,因为通常在这种高价低频的服务中,建立用户信任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通常来讲,一个用户要消费一个品牌5-7次,才会建立起对该品牌的忠诚度。
拿出境游讲,按照现在人均出境游的频率,消费者要在同一个平台消费达两年以上,才能够建立起对它的品牌忠诚度。
滴滴进入汽车金融这一延伸领域,是机遇也是挑战,它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在于:品牌是否足够诚信,能够建立足够好的顾客忠诚度,形成足够大的黏性。
包括滴滴和Uber在内的所谓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最难的事情都是“拥有、供给”。谁手里有了最多的专车司机,谁就有了最重要的竞争力。
中国的金融监管不是趋严
去监管化会暴露出一个比较大的市场,不仅打车市场如此,互联网金融从2013年二季度开始也非常火爆,正是由于金融市场出现了一定的去监管化,才造成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因为监管化在某些情况下,会抑制一些需求,降低效率。
最近金融市场监管的方向挺好。比如,医疗政策的变动在各个国家基本上都是先“放”一步,然后找到这些创新事物的规律,再慢慢做一层监管,做完了之后再放一步。
从中国的金融监管来看,我觉得金融创业还是有很大机会的,虽然现在看起来趋严,但本质上各个国家的金融监管,最后采取的方法都是一样的,就是所谓对底层资产的可穿透和对于不能穿透风险人群的“保护”。
如果你创新的是资产端,至少要确定创新资产是什么,才不会导致风险大幅度的积累,这是监管的一个方向。
而对于资金端,在美国有个非常严格的说法——“合格投资人”,就是有不同等级的、对不同类型的风险具有承受能力的投资人。划分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创新资产的时候,看清楚这个资产大概的模样,就会使这个资产只在它对应风险承受范围的人群 中销售,并且不允许跨越这个人群,不允许向风险承受能力更低的人销售。
现在看中国的金融监管,所有的方向都是在这两个方向上努力。我觉得中国的金融监管并没有趋严,而是需要你在这两个方向上做得更合规。
提高实体经济效率
仅有互联网优势是不够的
假设互联网的优势能给一个企业加20分,比如旅游行业,平均能打到75分,一个企业要想打到80分,那么它在线下至少要能达到60分才行。
在美国的电商业中,亚马逊和eBay是在第一轮互联网泡沫中产生的企业,其实2000年之前,亚马逊已经做了20年的零售。事实上,在美国如果线上按GMV(成交总量)来排名,大概除了这两家之外,剩下的都属于传统行业进入的互联网。
为什么传统行业的公司占据了电商企业的前5名、前10名呢?因为零售业在美国是一个充分发展、充分竞争的行业。这个行业在线下的竞争已经很激烈了,分数已经达到80分,如果线下的这些人学一点互联网,哪怕只加了七八分,大概也够85分以上 水平了。
再看中国,如果你凑巧通过互联网+解决的是一个线下行业,可能最终大家在比拼效率的时候,仍然是原来线下效率非常厉害的人,才有可能把这件事做得还行。虽然资本和资本泡沫可以给你更长的时间、更多的试错成本,但一旦这件事回归到市场规律,大家还是看谁解决实体或线下的效率更高。
我觉得中国现在提升线下效率是个最大的机会。当然,这一轮的机会,对于纯粹的互联网创业者,会变得很不容易。 这里面最难的一件事情就是,你需要面对原来在线下已经是高手的对手。
而像金融、出行、医疗等,这些行业还没有被激烈地市场化,让线下经验不是顶级的人重新做一个商业模式,还有可能。因为一个未开放的行业,线下的竞争效率可能只有40、50分。你可以想各种各样的创新办法,至于这个办法是不是能在这个去监管化的市场中跑出来,很多情况下要靠运气,市场节奏是非常难把握的。
我们现在非常愿意看到面向实体经济,提高行业效率的创新。比如,重新做了一遍品牌,重新注入了技术,重新做了长期的减员增效。
什么是减员增效?简单来讲,如果不是使用了进步的技术手段,就是使用了更好的管理方法和 系统。这些都是有可能的方向。
从流动性层面看
现在一定不是资本寒冬
我想借WeWork这个公司来讲一下对资本寒冬的看法。去年八九月份时候,我们看了WeWork ,其实当时是有可以领投它的机会的,但最终我们放弃了,主要原因就是“资本寒冬”。
通过研究美国WeWork用户群的分布,我们发现其中有30%左右是自由职业者,而在中国是没有这种所谓“共同创业空间”的。
WeWork是于2008年在美国金融危机时期内崛起的公司,如果现在让WeWork在美国重新来一遍,这个机会应该很难再有了,现在纽约这样的金融机构相对很多了。它当时的启动节点凑巧是金融危机,很多金融机构都没了,房地产才有了重新做的机会。
从经济周期的角度来看,美国当时明显处于逐渐升息的周期,意味着一次漏洞性的收缩,就是广义上讲的,市场上的钱开始变少。钱变少了,最容易受此影响的是风险资产的价格,如股权投资市场和股票市场。这也导致美元进入升息周期后的两三个季度,非常多的公司估值都出现了较大规模的下降。
所以讨论资本寒冬的时候,还是要先看大的市场。第一,我们要先做一个判断, 你所处的位置和阶段,钱是会变多还是变少? 我觉得中国目前显然还处在流动性充裕的阶段,就是处在钱还多的阶段。
第二,目前中国处于资本寒冬的哪个阶段,资本寒冬会持续多久?我猜这件事在中国经济周期的调整里面,还会持续挺长时间。
那么,目前为什么没有出现风险资产快速溢价的情况?原因是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这些充裕的流动性的钱,还没有找到一个能很好地进入股权类风险资产系统里的机会。在美国 金融和股权市场都比较发达,而中国还处于逐渐形成的阶段。
所以,从流动性的层面上来讲,现在一定不是资本寒冬。因为这些钱本身的欲望足够强烈,同时中国还有一定政策上的期望。最终的结果是这些钱一定会去到某些地方。
未必触发反垄断审批
作为中国最大的两个互联网专车平台,Uber中国和滴滴的合并是否涉嫌行业垄断?
从公开数据来看,滴滴与Uber中国的合并案尚未达到审批标准:滴滴2015年在华净收入超过60亿元人民币,超过所有经营者在华收入的申报标准20亿元;但Uber中国2015年会计年度净收入可能不足4亿元——若这一数据属实——滴滴与Uber中国的合并案将不须申报反垄断审查。
2008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中规定,若参与集中所有经营者上一年度在中国境内营业额合计超过20亿元人民币,并且至少两者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需要进行反垄断申报。
或者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全球范围内营业额合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亦需要进行申报。
由于专车模式的特殊性,滴滴与Uber涉及两个营业额数字。流水额,即乘客支付的全部费用;净收入,则为乘客支付的费用中,真正进账滴滴与Uber的那部分。大成律师事务所邓志松律师认为,由于滴滴与Uber仅作为中介平台,不为司机支付工资,司机并非为公司员工,因此在反垄断审批的考虑中,应衡量公司的净收入而非流水额。
2015年7月Uber中国融资时传出的财务预测数字
一份2015年7月传出的有关Uber中国的财务报表显示,该公司2016年预计净收入为2.56亿美元,但2015年预计净收入为负数,而经营者集中是否需要反垄断申报参考的正是并购的上一会计年度数据,即2015年。
大成律师事务所邓志松律师表示, 如果双方2015会计年度收入数据达到申报标准,则商务部反垄断局将在完成立案后180日内完成审批(三个阶段分别为30、90及60日):批准、附条件批准或者否决集中案件。在立案之前,反垄断局可能要求交易者提供更多信息以决定是否立案:这意味着,若需要审批,则审批时间可能比180日更长。
至于是否审批通过,邓志松表示,行政机关将根据合并案对相关市场的影响来决定。根据相关行政准则,“相关市场”指的是“经营者在一定时期内就特定商品或者服务进行竞争的商品范围和地域范围。”
市场研究机构中国IT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按订单量计,2016年第一季度,滴滴所占专车市场份额达到85.3%,而优步中国为7.8%——这一合计超过9成的市场份额反映了合并后新公司的市场地位。
但这是否被认定为新公司可能构成垄断的证据之一?需要看行政机关对于“相关市场”的具体界定——是单以网约车市场计算,还是将出租车或者其他出行手段包括在市场份额的计算之内。
截至目前,商务部未回复是否收到滴滴出行与Uber中国的反垄断申报的问题。
停止烧钱 Uber轻装上阵
“滴滴出行和Uber在中国投入了许多钱,但一直没有盈利;盈利对企业来说才能维持长久,同时给消费者带来更多利益。” 在今日流传的博文中,Uber创始人卡兰尼克表示。
长期以来,中国的专车市场通过补贴乘客和司机来培育壮大市场,因此需要更多的资本投入。根据另一位专车平台高管的介绍,2015年中国专车行业仅补贴就烧掉200多亿元。
卡兰尼克此前曾在公开场合表示,“2015年我们在中国亏损超过10亿美元。”但根据外媒报道,Uber在中国的亏损超过20亿美元,远高于卡兰尼克所说的10亿美元。
迫于中国市场的压力,Uber甚至将Uber中国进行独立运营,以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得到更多本土化的支持。其投资方包括广汽集团、海航集团和中信证券等。
据科技网站钛媒体报道,此次合并主要是Uber的投资者高瓴资本和老虎基金的助推。它们也是滴滴与Uber拥有共同的投资方。此外,Uber和滴滴的共同投资人还包括贝莱德和中国人寿。
虽然,卡兰尼克刚刚否认了Uber近期准备上市的计划。但据外媒报道,Uber的投资人期望Uber能在今年上市。行业人士认为,将Uber中国业务并入滴滴,是为了轻装上阵,进行IPO。
共享经济的巨大潜力
滴滴收购优步中国,这一里程碑式的交易标志着中国共享出行行业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 程维表示,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滴滴出行和Uber在中国这片创新的赛场上不断过招比拼,相互学习砥砺。作为植根中国的科技领袖,滴滴出行希望不断推进科技创新,改变人类出行的未来。与Uber的合作,将让整个移动出行行业走向更健康有序、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
滴滴出行总裁柳青表示,超过一千五百万司机和三亿注册用户已经加入滴滴社群,共同搭建将人、车、交通和生活方式互联互通、开放共享的生态圈。优步中国人才和经验的加入,将让滴滴能更好服务中国人的需求。
同时,滴滴出行也将加快“扬帆出海”和国际化步伐,从人才结构、技术储备和业务布局上全面开始走向全球化。除将继续与全球伙伴合作打通本地优势资源外,滴滴还将进一步推进进入其他海外新兴移动出行市场,如港澳台地区、日本、韩国、欧洲、俄罗斯等地。而为了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领域能够和全球竞争,滴滴已经在硅谷建立了硅谷研发中心,并考虑在英国、俄罗斯建立类似的研发中心,在全球招揽世界顶尖人才。
现在,中国正在进行全球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在国家“互联网+”和鼓励创新的政策激励下,共享经济蓬勃发展。作为一种创新业态,互联网分享经济通过大数据驱动的创新科技,革新了中国人的出行方式,成为解决城市交通、环保问题和就业挑战的重要力量。然而,相对于八亿的城市人口规模,滴滴目前的渗透率亦仅为1%左右,整个移动出行行业才刚刚起步,而中国的移动出行市场的巨大潜力还有待继续挖掘。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Uber终于出手了!要收购一家地图导航公司
[摘要]Uber此次收购的目的是获得deCarta的技术和人才,deCarta将作为Uber的全资子公司继续运行。
腾讯科技讯 3月4日,Uber将在本周晚些时候收购地图和搜索公司deCarta,具体价格未透露。Uber此次收购的目的是获得 DeCarta的技术和人才。DeCarta位于旧金山湾区南部的圣何塞,建立于1996年,这家公司提供的软件平台专注于基于位置的功能,包括地图、本地搜索和精确导航。“许多让Uber的应用更可靠、更实惠、衔接更紧密的功能都是基于测绘技术”,Uber发言人告诉记者。“在收购deCarta之后,我们会将能完善我们的依靠地图的产品和服务——比如UberPOOL、我们估算抵达时间的方式等——我们会提升Uber用户的体验。”自从2009年来Uber得到了First Round Capital、Google Ventures、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等风险投资基金和CEO杰夫·贝索斯的支持,获得了大概59亿美元的融资,发展迅猛,但Uber在收购方面却出奇地吝啬。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在去年九月举行的科技大会发言时说,“Uber没有收购一家公司,我们专注于产品。我们已经在45个国家开展了业务。我们没有在并购上花费时间。”Uber实际侧重的是积极的全球扩张。Uber上个月宣布跟喜达屋酒店及度假村合作,“喜达屋优秀顾客”会员乘坐Uber专车获得可以兑换免费入住酒店的点数。上个月Uber还获得了一亿美元的融资,市值达到400亿美元。在这次收购之后,deCarta的40名员工中的30位将继续留在公司,包括deCarta的首席执行官兼总裁金·菲尼尔(Kim Fennell)。DeCarta将作为Uber的全资子公司继续运行,但还是使用自己的名字。(翼飞)
[责任编辑:haroldli]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还能输入140字当前位置:&&滴滴收购Uber:占90%市场或成新的垄断公司
滴滴收购Uber:占90%市场或成新的垄断公司
发布时间:日 12:59:29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日,最大的移动出行公司滴滴出行宣布优步,此举成为迄今为止中国互联网市场最大的一起并购,并推动这家成立才4年的在线打车企业估值达到335亿美元,超过、网易,一举进一步坐实其成为中国互联网继之后第四极的可能性。
  从花钱雇人打车,到近乎一统网约车市场,程维神话背后,4岁的滴滴凭何支撑其335亿美元估值?
  中国至今44天,全新的&滴滴帝国&又发生了什么?
  背后庞大的产业帝国崛起
  许多人或许想不到,在他们几乎每天都会听到的&滴滴一下,马上出发&的温柔提示背后,滴滴的野心并不止于做一个,一个庞大的产业帝国正在悄然崛起。
  从滴滴APP主页来看,滴滴已经上线了顺风车、快车、出租车、专车、代驾、试驾、公交等7条业务线,几乎涵盖了出行领域几大业务线。除此之外,从滴滴目前涉及的业务,设想其未来的业务蓝图,可以划分为出行服务、互联网金融、车后相关服务和网络服务4条业务线:
  1、出行业务:上述除试驾外的6大业务,滴滴还接入,提供火车票、飞机票服务,通过多种出行产品覆盖各个细分市场,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出行需求。可以想象未来也许会有滴滴专机、滴滴游轮的出现。
  2、互联网金融:根据滴滴官网信息显示,滴滴2015年共完成14.3亿个订单,2016年5月完成订单突破1400万,与合并后订单量更会大增。如此大的交易量,已催生出强烈的支付需求。虽然滴滴接入投资方腾讯与阿里的与似乎已达成双赢,但利益驱动下滴滴进军第三方支付是顺利成章的事情,近日就有消息爆出滴滴正在低调寻找购买支付牌照。汽车金融方面,今年3月份,滴滴成立众富租赁,注册资本10亿元,程维亲自担任法人代表,经营融资租赁、担保等业务。除此之外,滴滴还与投资方招商银行合作悄然上线了信用卡功能,可在滴滴办理招行滴滴联名卡。
  3、车后相关服务:通过滴滴车主俱乐部、滴滴驿站等模块,围绕车相关的产业,滴滴已进行或将进行关键细分领域布局,实现汽车资讯、新车销售、二手车销售、广告营销、汽配、试驾、汽车保养等汽车后服务市场等全部覆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滴滴还上线了租车业务,滴滴并不自己拥有车辆,而是合作租赁公司的车在滴滴平台上对外出租,此举被看作为打入了老对手神州的后院。
  4、网络服务业务线:滴滴拥有2.5亿用户,已成为一个超级流量入口,早在2015年就有推出滴滴地产、滴滴医生等业务。目前,滴滴已接入、智联、多点、58、网易新闻的本地生活、旅游、、资讯等业务。
  唯一一家同时被投资的公司
  提到滴滴的业务版图就不得不提滴滴背后的资本方。
  9月8日,滴滴出行获得富士康子公司鸿准1.19亿美元融资,出让0.355%的股份,滴滴估值达335亿美元。至此,据投资界根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滴滴及其合并的快的、Uber中国共获得18轮融资,涉及金额约150亿美元,涉及近40位机构投资者,滴滴也是唯一一家同时被BAT投资的公司。如此巨额的投资金额及强大的资本阵营在中国前所未见,在范围内也少有。
  值得注意的是,滴滴出行近40位机构投资者中,除了投资机构,还涉及有互联网巨头、险资、银行等背景。因此滴滴与投资方并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投与被投的关系,背后带来的战略合作也是重要的一环。
  在支付方面,滴滴接入投资方腾讯、阿里巴巴的第三方支付软件、,成为其最主要的两种支付方式,而Uber接入的百度钱包也为对方带去了不少现金流。
  中国人寿及招商银行的投资则方便滴滴在保险、金融等方面开展新探索。目前,滴滴与招商信用卡已经联合开发滴滴联名卡。
  近期富士康旗下公司投资滴滴,于富士康而言,比起财务回报,更重要的是战略意义&&互联网出行、智能出行是富士康早已盯紧的转型之路;于滴滴而言,1.199亿美元的投资微不足道,或许是看中了富士康的制造能力及其在互联网电动汽车的布局。
  涨价及变相涨价,滴滴将成为新的出租车公司?
  日,《财富》杂志发布了&2016年50家改变的公司&榜单,滴滴作为唯一一家中国公司上榜,《财富》对其的评价是:&滴滴出行在中国击败了Uber,并于今夏收购了Uber的中国业务,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得到了本土政府的支持。滴滴出行每天生成1,600万个订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中国城市的雾霾有三分之一都来自机动车辆的排放物。据滴滴估计,他们在去年每天减少了国内汽车出行100万次,节约了5亿升汽油,减少了1,350万吨的碳排放。此外,滴的出租车业务还减少了400个城市中司机无目的空驶的时间。&
  就在同一天,滴滴车主端改版,实行司机和乘客分开计价,取消之前对司机端收取的每单20%抽成,改为每单收取0.50元,外加1.77%的管理费。对于此,滴滴方面的解释是此次调整后车主收入与之前并无变化,部分城市车主收入还会随之上涨,对乘客端几乎不受影响。
  此举还是引起了较大的讨论,事实上,自滴滴与Uber中国合并开始,消费者和司机对其涨价的恐慌就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滴滴已经成功霸占了移动出行市场,除收费提高外,此前竞争状态下的补贴会继续减少甚至消失。
  据投资界测评显示,在合并前夕滴滴与Uber就有悄悄涨价:滴滴快车里程计费未变,但时间计费从0。35元/公里涨至0。55元/公里,上涨57%;人民优步虽然时间计费不变,但里程计费从1.7元/公里涨至2元/公里,涨幅达17%。此外,滴滴、Uber的溢价时间也较之前大增。更隐形的变化是,拼车的时间成本增加,不少司机师傅都在抱怨现在拼车派单很不智能,几乎每次都会拼3单以上,而且每单都需要绕远路接送,司机的时间成本和油费大大增加,但收入并没有提高,于乘客而言拼车体验价格提高、花费时间较长也让为恼火。
  &它(滴滴)要盈利嘛,所以现在补贴很少而且很难拿到,你们拼车具体的收费我们看不到的,而且晚上几乎都是外地车的天下了,很难接到单的,赚钱更难了。&专职开滴滴快车的赵师傅对投资界记者表示。&现在每天做满25单补贴60元,这是目前冲单奖的最低门槛,两个月前15单就补贴60元,25单补贴100元,而3月份做满25单的补贴是200元。很难做满25单的。&
  9月份开始,顺风车的价格也有明显上涨,地区的顺风车起步价已从10元(含3公里)上调至12元(含3公里),每公里定价从1.3元上调至1.5元。对于此滴滴的解释是&为合理分摊车主成本&。而反映网约车价格上涨的新闻比比皆是,乘客们抱怨不断。
  &如果滴滴、Uber在价格方面的优势没了,出租车是一个更方便的选择。&不少乘客表示。
  我国传统出租车之所以不能让消费者满意,关键在于它形成了对市场的垄断,在垄断格局下,司机得不到应有的收入,乘客得不到优质的服务,只有出租车公司成为最大的暴利者。在共享经济的幌子外,滴滴们的崛起恰恰是撬动了出租车公司的最大利益,让利给了司机和消费者,如果这部分优势不复存在,滴滴本质上是不是又成为了新的出租车公司?
  无法避免的垄断问题
  与Uber中国合并后,滴滴面对的另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没完没了的反垄断调查。有媒体报道,若最终完成对优步中国收购,滴滴出行即成为一家市值350亿美元的共享出行巨头,占据了该市场90%的份额。
  自8月1日滴滴收购Uber中国的消息正式宣布后,一个月内3次回应滴滴Uber合并案,反垄断局更是两次约谈滴滴,要求其说明交易情况、未申报原因,提交有关文件和资料,了解网约车运营模式和相关市场竞争状况等。
  8月2日,商务部发言时首次在月度例行上回应称尚未收到两家公司的申报。按反垄断法规定申报条件和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经营者都应事先向商务部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兼并。随后滴滴回应称,滴滴和Uber中国均为盈利,并且后者上一个会计年度营业额没有达到申报标准。收购后的影响仅限于专车市场,而专车市场只是共享出行的一小块领域,并不会在出行领域形成垄断。
  8月17日,据《晨报》报道,商务部再次召开例行新闻,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依据《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我国经营者集中申报采取营业额标准,如果达到申报标准,经营者未依法事先向商务部申报而实施集中,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是商务部第二次就此问题作出官方回应。
  9月2日,商务部第三次回应表示,商务部正在根据《反垄断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对本案依法进行调查,下一步商务部将继续依法推进本案调查工作,保护相关市场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商业部的回应可谓一次比一次强硬,措辞逐步细化且深入。相关反垄断调查人士称,滴滴和优步中国若成功合并,将成为第一家由百度、阿里、腾讯共同持股的公司,这是明显的垄断行为,商务部主动介入调查,是为给公众一个交代。
  根据公开资料查询和商务部的统计,经营者集中审查申报之后,其中97%的会得到批准,从2008年商务部成立反垄断局以来,8年的时间只驳回了两个合并,其中有一个还是引发巨大争议的可口可乐集团并购国内龙头企业汇源集团。从这方面而言反垄断调查更像是走一个&正规的流程&。
  不管反垄断调查通过与否,社会舆论也对滴滴优步合并后形成的寡头格局表示担忧。(来源:投资界)
今年以来,中国电商企业掀起上市第二波热潮,如美团点评、齐家网、宝宝树、拼多多、找钢网、同程艺龙、沪江教育、小狗电器、什么值得买、中粮我买网等都已提交IPO申请。在此背景下,7月10日,国内知名电商智库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了《年度中国电商上市公司数据报告》(全文下载:)。对电商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分析,电商各领域上市公司包括:(1)B2B电商:生意宝、焦点科技、上海钢联、欧浦智网、慧聪集团、科通芯城、卓尔集团、冠福股份;(2)零售电商:阿里巴巴、京东、唯品会、苏宁易购、寺库、聚美优品、国美零售、南极电商、宝尊电商、御家汇、有赞、优信集团、小米集团。(3)生活服务电商:携程网、途牛、58同城、一嗨租车、无忧英语、前程无忧、搜房网、阿里影业、阿里健康、乐居、平安好医生;(4)跨境电商:跨境通、广博股份、天泽信息、华鼎股份、浔兴股份、山鼎设计、联络互动、新维国际控股、兰亭集势;(5)电商物流:顺丰控股、圆通速递、申通快递、韵达股份、德邦股份、中通快递、百世。
【关键词】
【相关阅读】
【电商智库】
25日25日25日25日25日25日25日25日
100EC将邮件推送
股票名称/代码
阿里巴巴BABA.US
唯品会VIPS.US
宝尊电商BZUN.US
聚美优品JMEI.US
寺库SECO.US
100EC官方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uber收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