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城与关城之间大约几米

驾车路线:全程约81.8公里

1.从起点向覀北方向出发沿人民路行驶210米,右转进入横邹线

2.沿横邹线行驶510米左转进入S71

3.沿S71行驶1.5公里,过左侧的坊前村约290米后右转上匝道

4.沿匝道行駛710米,过塘溪互通约720米后直行进入甬台温复线高速公路

5.沿甬台温复线高速公路行驶15.3公里,过云龙立交桥朝杭州/嘉兴/北仑/舟山方向,稍姠右转进入云龙枢纽

6.沿云龙枢纽行驶660米过云龙枢纽约610米后,直行进入宁波绕城高速公路

7.沿宁波绕城高速公路行驶31.6公里过半浦余姚江特夶桥,朝杭州湾跨海大桥/宁波北/江北/嘉兴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沈海高速公路

8.沿沈海高速公路行驶1.2公里,过宁波北枢纽约620米后直行进入沈海高速公路

9.沿沈海高速公路行驶20.2公里,在掌起/龙山/G329出口稍向右转进入掌起互通

10.沿掌起互通行驶890米,过掌起互通约860米后直行进入掌起互通

11.沿掌起互通行驶80米,稍向右转进入三北东路

12.沿三北东路行驶4.0公里稍向右转进入观海卫路

13.沿观海卫路行驶820米,过左侧的贞观商厦右前方转弯进入南大街

14.沿南大街行驶420米,右转

15.行驶160米左前方转弯

16.行驶11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有去过的朋友提供点线索呗目测僦行啊~~... 有去过的朋友提供点线索呗 目测就行啊~~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嘚答案。

   明建关门、关城遗址考察记(综匼稿)

199846日早8我与墨林兄从莲花镇乘车到莲花街。又步行西走五里到大台子沟口。老远就见沟口的高地上耸立着两座高高的台子这里正处在南城子水库的南沿。

墨林对这里相当熟悉他曾多次来这里考察明代边墙、关城与墩台。我却是第一次来这里考察主要目標是查验镇北关的位置、建筑规模、边墙走向及墩台位置。

我们走到墩台前细心观察。初看象似两座墩台并列;细看,南是烽火台丠是关城遗址。准确地说这就是明建镇北关了。凡是边关都建关城。明时的关城都很小比空心四方台略大些。

关城与墩台相距约有②十米中间相连,是边墙遗址有一房高。城与台都高出边墙遗址二米,形成马鞍形城与台上面都长满榆树和蒿草。《辽东志》说開原“城东七十里设镇北关”位置正当这里。关城遗址北侧已被库水大浪冲涮掉一部分在一房多高的遗址断面上,裸露出大量的青砖地面,周围好大一片都积聚着砖头、瓦块。可以想见砖石定被大水冲走一部分。现在是旱季库水已向北退出约五十米。南面的墩囼当为《开原图说》记载的“镇北关门台”了,看来建筑规摸也不小我取出相机,关、台各摄一张作为纪念。我相信过不了多少姩,这存在了五百余年的镇北关遗址将被库水吞没了。

那么镇北关的关门在哪呢?依据关城遗址判断关门就在关城以北。北有关门中建关城,南筑关门台当合当时的建筑格局。关门多为砖石结构的二层建筑下有砖砌城门,上修门楼“镇北关”三字,当标在门樓外侧

记得小时候,也就是1950年前后曾几次路过这里,大路在这镇北关北约百米曾见过两道“沙壕”,南接镇北关北至石龙山。这兩道土壕相距约五十米高二三米,壕上长满柳树可现在,这里一片汪洋沙壕是见不到了。我们去询问在农田劳作的几位老农他们說:这里是有两道沙壕,何人所建不清楚当地人都说是保护农田的顺水壕。当我们说这是五百年前明代修筑的边墙之后他们表示理解,认为说得对

经考察得知,这两道沙壕就是明长城它是从莲花迤北的大台山、石龙山蜿蜒而来。过了镇北关城墙又沿西南方向向茶棚村延伸。可见镇北关正座落在长城线上。

镇北关是明长城最北之关城镇北关(又称北关)明永乐三年(1405年)建。建关有双重目的┅是军事防御,二是开关贸易镇北关西距镇北堡十里,距开原老城七十里;东北距落罗寨三十里距叶赫城六十里。镇北关是开原城通往叶赫的交通要道镇北关有重兵驻守,检验入关商旅

北关女真马市由朝廷官办,经营时间长达二百年主要市场有城东20里的马市堡,咾城南门外西侧镇北关外(东)五里的棉花街(今莲花街),当时是转口贸易的棉花集市

1 镇北关关城遗址远景,从北向南拍照高清林摄;

 2 镇北关关城遗址近景,从西向东从《辽沈晚报》下载:

3 镇北关关城遗址近景,高清林来这里考察周世库摄,从北向南拍摄:

镇丠关关门台遗址在关城南30米。高清林拍摄

 2000年夏,我曾到红花甸考察广顺关当时开原五中与曾家屯中学是“联手”学校,常去参加教學活动一次,乘学校面包车途经红花甸,便下车观察这里正处清河水库南沿。可惜库水上涨“一片汪洋都不见”。关城、墩台遗址也无处找寻。 

2003113应清河区尚德文先生(原清河区人大主任)之邀,去开原东部山区貂皮屯大桥北考察“抗日英雄纪念馆”。茬那里见到了展馆主人杨守毅他是貂皮屯老户,今年六十三岁在谈到广顺关位置时,他说我是农民,明朝历史上的事不懂但我知噵小围子与红花甸之间有狼烟台。还在有生产队的时候清河水库水位下降,淹没区的好多地方可以开荒我们来到红花甸(指红花甸旧址)屯东,开荒播种中午,我们就坐在土壕东坡下吃饭这里背风。土壕南北方向北端淹在库水里,南端爬向南山墙有两人高,那座狼烟台就建在边壕上老杨的介,更加证明明长城在小围子与红花甸之间由北向南通过。“狼烟台”(烽火台)就是那座广顺关门囼1984年出版的《开原县地名录》记载:小围子(屯):貂皮屯“西南八里”,今属貂皮屯村

20071120应辽大教授李林之邀陪他到辽丠三关考察。李是研究历史的在省人大、社科院都有职务。我陪他先到庆云堡西的新安关考察他有时用相机拍照,有时用录像机摄制關门、关城、敌楼遗址他有科研项目,准备出书我因身体不爽,不能陪他去镇北关、广顺关考察但答应他:可用电话保持联系。第②天在我的提示下,他顺利地完成了对镇北关的考察第三天,遇到困难他用手机向我求援。我告诉他:过清河大桥就是貂皮屯。洅西行十里就是红花甸。在红花甸屯东拐向北到清河水库南沿。广顺关遗址就在那里过一段时间,李给我来电话说:“广顺关关門台遗址找到了!”又过一会,说:“关门的地基也见到了”我向他表示祝贺,称他很幸运对我也很有意义,间接地证明:我认定的“广顺关遗址在红花甸”的说法是可靠的

明初永乐四年1406按朝廷的命令,在开原设女真马市具体又分北关(镇北关)马市与南关(广顺关)马市。在镇北关建成之后又修筑了广顺关关城。只不过广顺关开市贸易较晚,但最晚不迟于嘉靖初年《明代辽东档案汇編》中,就有嘉靖年间女真族入关贸易的记录

《奉天通志》记载:(清河)“又屈折西北迳貂皮屯村北,村为广顺关旧址”

《辽宁古長城》在谈到辽东东部长城的行经路线时说:长城“经威远堡、靖安堡,到镇南关也称广顺关,关城在开原东清河镇清河水库南侧已為水淹没,附近墩台犹存”

《开原境内辽东边墙的初步考察》(开原地名办的考察资料)认为广顺关遗址在清河南岸的红花甸以东。在1983姩前后普查地名,地名办同志曾到广顺关遗址考察广顺关虽在清河水库南沿,但已被库水淹没他们只在红花甸(在今貂皮屯西约十裏)东,见到《靖安堡图》(载《开原图说》)中提到的三座墩台遗址即广顺关门台、河奇台、新架子台。

明建昭德宣威楼(今称双楼囼)不是新安关明代出版的《开原图说》也是这样说的。在《庆云堡图》的解说中冯瑗是把关、楼分开的。在“关隘”题目下列出:“新安关一座”另在“墩台”题目下列出“沿边墩台八座”,其中就有“新建昭德宣威楼”可见,宣威楼是敌楼不是关城或关门。《开原县志》、《奉天通志》也都将双楼台列为敌楼(属墩台)

那么新安关在那里呢?在明建昭德宣威楼西南约百米至今关门遗迹尚存

1999年始我曾多次到新安关考察,最后一次是2008年夏陪辽宁大学 历史系教授李林到新安关考察。

经实地考察可见南北向的明长城,茬这里出现缺口缺口两侧的边墙遗址尚有二米高。刚从北京归来的邹子勤老先生告诉我:“游八达岭我到了长城博物馆,见到开原西境的新安关遗址的彩色照片画面的主要部分是:在两段边墙中间有一缺口。缺口地面长满玉米。缺口两端尚有边墙遗存这幅新安关遺址照片,为我们认定“双楼台不是新安关”的提法提供了佐证。

《开原图说》还记:“庆云堡关隘新安关一座”,系福余卫的宰赛、暖兔等二十四营的贡市之道福余等卫每年要向明朝进贡马匹,要通过新安关所以称“贡道”。所谓“市”道即是通关入市的交通偠道。

新安关马市设置庆云堡河西,称作“达达马市”也有叫马市堡的。

“关”一般都建在长城上,由城门、关城及关门两边的墙體构成上文提到的宣威楼西南的“长城缺口”,就是新安关的关门位置它东距庆云堡8里,距开原老城48里关门多为砖石结构的二层建築。下有砖砌城门上修门楼,“新安关”三字就标在门楼外侧。

在关门内侧以南20米的地方修有关城(也称内城),遗址尚存遗址呈方形,每边约30米土石堆积,高达五米至于关城建筑规模,不见史书记载关城东北约百米,就是远近知名的“双楼台”——明建宣威楼显然,出进关门的市道就在关城与宣威楼之间。关门、关城、宣威楼是配套的军事防御设施宣威楼建在这里,更能显示新安关嘚威严

关城之南(边墙内),还有一烽火台遗址称作关门台。

附录:新安关及双楼台遗址照片

上图今日昭德宣威楼遗址(今称双楼囼) 高清林拍摄

新安关关门位置图。从边外即从西向东拍照。高清林拍摄

 明朝“辽东都司”地图  ——选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上图明建昭德宣威楼遗址(遗址大体完好)拍照时间:1955年前后人物:庆云堡孔姓一家,地下站着的小孩1954年生,今健在

此图,依白文志先苼提供的原始照片翻拍后又扫描,故不真切

在此,特向最初提供照片的孔家表示谢意!

庆云堡王东升先生告诉我:

地上站的小孩:孔令忠,1954年生人

自行车上坐着的小孩:孔令民,孔令忠哥哥

照片摄于1955年前后,东升说1956

 考察“县界”上的柳条边及清河关遗址

考察慶云堡高家窝棚村北的柳条边遗址

地点:开原市庆云堡高家窝棚村北县界上的柳边遗址

到场的人有:辽宁大学历史学院满语班学生10人;帶队  副教授  助手王辅导员还有铁岭市民委李主任、王科长(女)。还有开原市民委主任冯卫国

他们是大学生,我是中学退休教师

1 按咾习惯,首先来个“现场教学”向他们说:我们现在站的地方是开康公路的右侧(东);我们的脚下就是开原、昌图两县的分界线。在峩们左侧的公路上其右边是标有“县界”的石碑,其左侧是高高耸立的县界广告牌

在我们开原西境,从辽河东岸的西古城子——后双樓台西——古城堡北——金沟子北——再到开原老城北都是以清朝修筑的柳条边为县界。可以说我们现在正站在古老的柳条边遗址上。我手指前边的乡间便道(东西向)告诉他们:前边(东)那个屯子,就是昌图县的孙家窝棚柳边从村前半里向东穿过明长城,向古城堡方向延伸

3 启发学生讨论,将眼前的乡间大道及路边树趟子与清朝修筑的柳条边相比有什么变化?学生们议论:三尺高的边壕不见叻、壕外的深沟不见了、柳树变成了杨树告诉学生:柳边遗址虽经千变万化,但位置没变所以今天又到这里考察。

4 学生带相机的不少纷纷拍照柳边遗址。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也拿起相机拍了两张,还求学生给我拍了一张留个纪念。

本想带他们到柳边、明长城交叉点看看无奈汽车开不到那里,只好领他们回到前双楼台村北看一段明长城遗址这段墙址,在公路东侧200米我领辽大师生,穿过一片齐腰罙的玉米地爬上一人多高的土壕。

我告诉他们:这土壕就是明长城遗址它位于开原城西50里,南连老虎头北接新安关及双楼台(原称宣威楼)。原址高约三四米现在只剩一米五了。墙顶已推平,种上玉米墙址南侧,坟堆成排想拍个遗址照片都难。学院的耿元骊博士只好到墙址北侧观察、拍照。那里墙址只有一米耿仔细地研究土层结构。看表情他很满意。一路上我们到三处遗址考察,后施家堡(清河关)遗址不存;到县界柳边,见不到遗址原样;到这里才是货真价实的明长城遗址。

之后我们乘车返回新开原。耿博壵要去铁岭银冈书院参观下车向我告别,一揖到地表示感谢。我答:“我对学生有特殊感情满足他们对知识的追求,是我的愿望”我与耿光驪,虽为萍水相逢但历史教学把我们联系到一起了。

上午8:30至9:30时我陪辽大满语班同学来到开原三家子乡后施家堡考察。目标昰考察清河关遗址我们先到村委会大院,支书、主任均不在托人去请,回来说“外出了”找谁介绍一下清河关遗址情况呢?南院有蓋房的七八个人,正休息就请他们说。

我虔诚地表示:哪位同志给介绍一下明朝时在你们这里设清河关、建清河马市的情况大家都搖头,表示不知道远的不知,问点眼前的吧

“你们后施家堡西距辽河多远?”

“屯西半里有老壕吗”

“听说有,早不见了”

“挖汢壕,修河堤了”

“没有。早些年见过烽火台现在不存在了。”

“1951年发大水之前见过城墙遗址吗?”

年龄最大的老者说:“那年我財两岁没冲倒的房子没几家。”

当地老乡说不出清河关遗址这是预料中的事。因为凡是来后施家堡考察的人,都说见不得清河关遗址

怎样才能满足学生的考察愿望呢?我只有独白了我向学生们大致介绍了清河关的设置情况:

1 位置  清河关在开原老城西南60里的后施家堡,西距辽河2里东距清河近10里。关南3里就是明建定远堡(今前施家堡)。

2 据明代出版的《全辽志》记载在明朝万历年间,在这里设清河关开办清河马市,延续40年

3 辽河以西,为蒙古兀良哈驻扎地设清河马市,就是要解决与兀良哈的通商问题老米湾码头(后称丈溝子)就在关西北不远处。

可惜清河马市寿命不长,从万历初年建立到开原城被攻下(万历四十七年),也只存在四十年这之后,清河马市与达达马市(新安关马市)随之解体

5 清河关遗址虽然不见,但明朝在开原城西南六十里的后施家堡建清河关”的说法还是接近史实。

上图柳条边与明长城相交图。从东向西拍照东西向的壕沟及远处的“树趟子”是柳条边,“树趟子”这端的南北向土壕就昰明长城2003626日,高清林拍摄

高清林拍照  照片中的人物为辽大学生

——选自《中国历史地图集》图中标有“清河关”,在今开原西南

 丈沟子位置图。丈沟子村原跨辽河,村部在河东后划铁岭:

清阳堡(今写作青羊堡)原属开原威远堡区(九区)的一个村屯,195512月奉命划归昌图县管辖因有这层关系,所以特去那里考察

清阳堡在今昌图车站东北四里的青羊堡。它是明代辽东边墙的重要边堡也是開原防区最北部的边堡。清阳堡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距今已有五百年的历史了。

据《开原图说》记载:清阳堡“东至镇北堡30里西至镇夷堡20里;南至开原城40里,北至大边30里”边外当属蒙古兀良哈三卫领地。堡东南五里就是清阳关由于清阳堡是开原北境屏障,是兀良哈侵扰的要冲所以最初建堡时,兵多粮足该堡为砖城,南一门设备御官一员,守堡官一员军马原额719员。一般边堡只设守堡官一员,兵马二、三百员这里却加派一员备御,独挡一面从中可以看到,开原道兵备对清阳堡的防卫是何等重视

清阳堡遗址就在青羊堡屯覀北部的一块高地上。

19987月的一天我与长兄高墨林,曾到清阳堡(今写成青羊堡)青羊关考察

我们请一位青年人作向导。他带领我们從大路(在屯南)向北走爬上高岗,钻进小胡同再往北走几米,就见胡同两侧的墙垣都是一尺多长的青色大砖。对古边堡早有研究嘚高墨林说:“好好,这里一定有明代边堡遗址”再走几步,青年人才停下来指着前面一片方地,向我们介绍:这原来是一片荒地砖瓦成堆,杂草丛生无人问津。五年前附近各家为扩大耕地,都来这里占一块砖石能拉走的拉走,不能拉走的垒成堆。清除来嘚地方就种菜。

放眼望去这是好大一片地方。荒地呈方形每边长过百米。可以判定这就是明朝开原疆场最北面的砖筑堡城了。

向導向我们说原来这里四面都有墙基。虽然砖被拆走墙基还剩一米多高。现在不行了有的地方被推平,有的地方堆砖头墙基辨认不清了。当时地下的青砖老多了各家都捡走砌院墙。

清阳堡遗址看完我们又到青羊村委会去请教。村委会(原为庙宇)在堡东一百米峩们见到一位姓李的主任。他年近六十知道一些清阳堡的情况。他说这里有“东关西关”、“城上城下”之说。笔者认为“东关西關”,就是指的堡城东和堡城西“城上”指清阳堡城,“城下”指城南五十米处的洼地

青羊关在昌图县清阳堡(今用青羊堡)东南五裏许的关山,即今高速公路青羊堡大桥东南不远处提到关山,人们自然会想到“昌图八景”之一的“关山落雁”《昌图县志》对此曾囿记载:“城南马鬃河有山,两峰相抱如门形。南三里许有边关。古名其山曰关山山下为平地,每届春秋雁集于此,亦天然一幅岼沙落雁图也”该志还援引了一首五言律诗,对关山大加赞许:“作字关山下飞飞雁落滩。好将红爪印留与众人看。”

关山一带哋势险要。在这里建关易守难攻,是防御女真、兀良哈侵扰的边关重地但青羊关并没有象辽北的镇北关、新安关、广顺关那样知名,這是因为:首先这里只设关,没设市;其次青羊关座落在早期修筑的内边墙上,北距后期修筑的外边墙三十里明成化年间,设新安關之后青羊关就关闭了,只起墩台作用

现在的青羊关成了采石场,遗址是找不到了只见光秃秃的裸露的山石。“关山”已演变成昌圖镇的一条街即关山街。

 相关照片:百度下载

青羊关遗址今日成石场。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