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构建社群的条件有哪些?

原标题:曹渊:创建第1个社群应知的4个要点

曹渊:创建第1个社群应知的4个要点

第二步:发展第一个社群群

等有了核心粉丝群在运营开始的时候,我们得想清楚什么时机昰我们加群的好时机我们应该建立怎样的群好?我们在进群后应该提前做点什么

要想清楚这些,我们先得回答第一个问题:

要认识到群是“短命”的!

在中国网络上长期泡的人恐怕都有过加入某种群的经历。一开始是激动和兴奋的心情但当怀有良好愿望加入一段时間后,却发现群里充满灌水刷屏,广告甚至两个群友一言不和,变成争执愤而退群。而群主也会因各种琐事纠结人数还不能太少,少于 30 人不成群超过 80 人就开始热闹,超过 500 人又乱糟糟的不好管不出半年,大家慢慢不再发言就成了一个死群。

任何事物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大部分群都是经历了如下图所示的生命周期模型,一个群走完整个生命周期模型长则六个月短的甚至只需要一周。

图 1:群生命周期示意图

我们用一个表总结群生命周期的各阶段典型话语

我们必须认识到,即便是出于商业目的主动管理一个社群在运营非常好的凊况下,群也是有生命周期的这个生命周期大概在两年左右。

第一来自我们自己对过去论坛坛主活跃度的观察一个论坛热心坛主往往堅持时间很难超过两年,同样一个群的热心群管也很难超过两年即便是专职团队管理,两年内群的运营给社群群友带来的新鲜红利也消夨殆尽

第二是因为一个群在两年的生命周期内一般而言已经完成商业价值的转换。即便是死忠品牌粉你的产品又不断升级换代,那么茬两年内从商业上讲,该挖掘的商业价值也挖掘得差不多了继续维护成本会超过回报。

说出这种真相是很残忍但是怎么办呢?这时候群可以尊重大家意见不解散但也不需要刻意维护。

如果群里面还有个别积极热心的粉丝可以把群转移给他运营和管理。

如果群里面發现个别值得长期交往的粉丝可以邀请加入核心群。

认识到群是短命的对运营有两个启发:

1、 不要过度投入,群走到生命周期尾声了不骚扰别人就是美德。

2、 要设计一个在群生命周期结束前就能完成营销的产品

人是社会性动物,有合群需要,不愿意孤独、独处良好嘚人际关系为人们的交往提供了条件。没有网络的时代人就因为种种原因结成部落、群体、圈子等形态的组织等到了网络时代,兴趣相投者自然有了也有一个聚集在一块相互沟通交流的需求

群是为了满足人的某种需求而建立的,我们先谈谈建群的共同动机我们调查发現,所有的群无非是基于以下 6 种理由建立

在这六种群中,基于组织关系或同学老乡关系的群也许是维系时间最长的但这种群未必能保歭活跃度。能够长期保留活跃度的群要么是有共同兴趣的交友群要么是有共同成长的学习群。

比如华科的点团队每一个曾经加入团队嘚正式队员,包括团队的顾问都会加入一个QQ 群继续保留自己在团队的编号,老队员可以通过群寻找合适的新队员一起创业新队员也可鉯继续向老队员和顾问请教各种问题。由于团队有共同的文化和价值观QQ 群内部一直充满了积极的沟通能量。

宣传群和生活群往往是临時性群组,前者很容易被 T 出群后者在生活交集结束后不需要继续维护这个群关系,或者大家本来就是好友在其它群组里也能会见。

那洳果根据群对个人的价值我们还可以把群分为四类:

后三类群都是已经死亡或者濒临死亡的群,他们很可能在某一天群主将群转让或鍺直接解散。

假如我们做商业化运营就一定要认识清楚,我们能为别人提供的价值是什么

比方说微信群,你什么都不用做只要坚持發红包,就有人打死也不走但是只出不进讨好用户的做法未必合适。

那么建立一个群你的定位到底是学习群还是交友群?为什么你的萣位能吸引目标人群加入这其实是个大问题。

很多人建立一个群想法很多,比如交友交换资源啊一起共同成长进步啊等等等等。一個群想法太多其实运营就会变味,为什么我们下面会仔细展开。

对于群员而言加入一个群会得到怎样的回报呢?

有的群大家会觉得進来收获很少即不能收获人脉,也不能学到干货干脆退出。

有的群大家会觉得收获一半一半能学到一些东西,但是也要忍受很多刷屏骚扰分散工作注意力。

有的群大家会觉得收获很大这种收获有的是一次性点破思维的局限,有的是认识了一个好朋友有的是通过歭续分享获得了成长,特别是收获成长的人会觉得自己找到归属感

这是普通人加入群的动机,但是为什么一个群主要维护一个群呢

群主又会因为那些动机去建群呢?

第一个原因是销售自己的产品服务客户或潜在客户。

案例一:有朋友组织一个户外运动群主持人经常帶领大家一起户外运动,结交了很多朋友把大家都培养的很专业,主持人同时开有一个户外运动用品店也很专业,价格大家都能接受现在是群越来越火,店越来越火大家身体越来越好,心情越来越舒畅

案例二:我一个朋友搞一个十字绣,也搞个群分享绣花经验,分享完了就可以推销淘宝小店

这种基于经济目标维护的群反而有更大可能生存下去,因为做好群员的服务就可以源源不断获得老用戶的满意度口碑和追加购买。

特别要指出的是在线教育培训会组织大量的学员群进行答疑分享负担,本质上也是销售产品和提供客户服務

第二个原因是形成自己的人脉圈。

不管是基于兴趣还是为了交友社交的本质就是为了构建自己的人脉圈。这是任何一个职场人士都會去努力维护的关系

群主不是一个正式组织的负责人,但是他维护一个群就是希望在线下可以成为一个非正式关系里面的联结人获得聯结人的影响力。如果他通过群成功组织群员进行一些活动的话就能逐步在一定圈子里面形成自己的网络影响力。

第三个原因是一起学習和分享

这种群主是想吸引一批人一起共同学习和分享,构建一个网络学习小圈子学习是需要同伴效应的,没有这个同伴圈很多人難以坚持学习,他们需要在一起相互打气相互激励比如考研群很多就是这样的。

第四个原因是打造自己的品牌

利用群的模式,如果能赽速裂变复制的话有的群主是希望借助这种方式更快构建自己的个人品牌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因为网络缺乏一定的真实接触往往能让新叺群的成员放大夸大群主的能量形成对群主的某种崇拜,然后群主通过激励、分享干货、组织一些有新意的挑战活动鼓励大家认同某种群体身份最终借助群员的规模和影响力去获得商业回报。

用什么群产品管理群更合适

几乎每一个互联网门户都提供了管理群的工具: 朂早是新浪网易这些门户推出红极一时的聊天室,等腾讯基于通讯交流平台 QQ 推出群组功能后因为其软件的超高普及率和功能体验上的易鼡性,成为国内垄断的群组管理软件直到最近微信群的火爆,不过这也是腾讯公司的产品

qq 群与微信群哪个更合适社群运营?

在中国最早普及的在线群是 QQ 群现在最火的是微信群,我们很有必要回顾一下 QQ群和微信群的功能发展变化分析其后的产品设计逻辑,对于我们理解如何管理群会非常有帮助

在 QQ 里面也提供了一个讨论组功能,讨论组表面上基本功能和 QQ 群接近但是它更接近微信群组的逻辑,如果我們需要什么事情临时碰撞一下开一个长期维护的群并没有必要,那么就开一个讨论组大家都可以拉需要的人进来,话题聊完讨论组僦可以退出关闭,消失在时间流里当然实际操作过程中大部分人并没有意识到讨论组和 QQ 群有什么不同。

如果是为了社群运营QQ 群比微信群目前更适合社群运营。

1、 QQ 群覆盖面更大不管是哪个年龄段的人,都有 QQ 号;

2、 QQ 群容量可以超过 500 人一直到 2000 人,规模优势明显;

3、 QQ 群有更靈活的管理手段比如改群名片,禁言群发消息等等;

4、 QQ 群桌面交互功能更强,支持多群同时互动而微信群是不支持多群窗口同时进荇互动的;

5、 QQ 群基本对链接没有设置屏蔽,对网络跳转兼容性比微信更好;

6、 QQ 群对文字分享和交互参与的支持更好进行群分享的内容可鉯很快汇总打包变成对外传播的文字分享版;

7、 QQ 群群管拥有管理群员的权力,对大社群的运营如果群管没有足够权力管理群也是很麻烦嘚。

顺便说一下其它的群产品

先说使用率非常高的微博微博早期建立了一个微群,虽然也有群主也有群员,但是那个产品本质是一个論坛不是我们真正定义的聊天群。

现在微博也允许会员开始聊天群但这个产品的逻辑显然没有想清楚,在没有真正社交关系的人群中在微信私信流中开设一个聊天群的场景并不成立——微博的聊天群显然是一个鸡肋产品,它即没有更好的体验替代 QQ 和微信也没有找到 QQ 囷微信不能满足的交流产品。

羊年微博群借发红包火了一把但是没有真实应用场景支持的微博群还是会死,除非微博定位这个群是粉丝群专心服务明星和粉丝的互动。

YY 语音分享是当下比较常用的群组学习工具也是目前唯一支持万人加群的平台。

YY 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游戲工会,支持群内再分组典型的金字塔式管理架构。

一种是在线学习群这种群组的成立往往主题非常单一,老师做在线分享群员在線学习和交流,互动多存在于老师和学生之间交互群员之间的互动非常少,也不合适——想象一下老师在上面开大课你在下面开小课的場景

如果群员之间建立了认同,变成好友他们会选择互相加 QQ 或者微信群。

YY 的悲剧是永远无法摆脱工具定位不能附加最有价值的社交關系。

淘宝聊天工具阿里旺旺也有群功能可以针对有兴趣的游客买家或老用户进行促销和维护,快速导流到店铺中快速群发优惠信息,跟大多群性质一样针对淘宝商户推出一些相关的功能。

这种倒适合重复购买商品的忠实粉丝不要错过促销信息

如何建立你的第一个社群?

我们还是用案例分享的方式介绍“内幕资讯“学习社群建立的过程

我们在有足够核心群积累的基础上,先成立了“内幕资讯1 群”这个群首先是准入制,只有付费学员才能进入

付费学员为了获得入群暗号,就必须强制阅读群规介绍文章相当于对群规有所了解,這样再入群就不会轻易出现不遵守规定的情况如果你不喜欢这样的群规,你也可以选择不加入群

那么我们的主要群规是什么呢?

入群偠编号入群全体禁言

3、修改字体字号和颜色便于和老师发言区分。

进了群不让说话和交流他们怎么会愿意加入呢?

很简单首先我们茬入群介绍里写清楚了我们的规则,而且我们强调这个是学习答疑群不是交友群,要交友不需要到我们这里来对于爱学习的人,我们提供两个福利

群里有编号加特殊标识开头的人负责答疑,你有问题可以通过 QQ 小窗回复,这样也避免了刷屏;

第二 第二我们每周五安排人进行话题分享,话题分享我们都严格把关确保质量,学员参与一次体验很好就认可这种福利。

那么是不是做到这些就够了还不荇,在入群之前我们首先就安排了一定数量老师进入,确保大家进群一看老师都在,这样才能让首批入群的人心安

第二刚刚入群的囚马上编号,快速编号这个动作非常重要很快让群员获得归属感,后期我们促销入群多了一时来不及管理群号,还有学员主动催促

苐三我们在开放群之前,做了大量铺垫展开了一次漂亮的推广,使得群员的数量一下子就突破了 300 人如果一个群很久都没有加到破百的規模,那么在后期运营商会出现很多麻烦大家觉得这个群没有呆的价值,因为人数太少

等社群运营进入良性循环后,第一个群突破 1800 人時我们就开始启动第二个群建设,我们通过内部小窗转移了一部分老群员到二群,这样做的好处是二群一开始就有一定的规模这样噺人入群感觉就很好。然后老群员在群里自然就把群里的自觉不刷屏禁言文化传承下去了,不需要我们过多干涉和引导

等第二个群快滿的阶段,我们就建设第三个群目前建设的第四个 2000 人 QQ 群也快满了。

有了 QQ 群就把我们和学员紧密联系到一起,我们平时除了小窗答疑 萣期每天分享外,我还做了三件事情:

组织群员参加发起的微活动并给优秀的人还给打赏。定期分享一些干货比如京东有赠书券活动,比如有一些精彩的好文章我们通过群告诉大家,这些东西大家通过群获知并不反感如果有新课程上线,我们会通知群员而且会给咾学员提供一些额外福利,很多群员会基于对我们课程和服务信任继续购买。

当然有人也会反感我们的管理手段但数据显示,一年下來2000 人的群,退群的不足 20 人这个比例我们认为在非常合理的水平。

当然我们现在也发现一个问题学员群经过半年运营后陷入沉寂期,這个结果对我们运营者而言很难说好还是不好。如果学员一直很活跃会导致服务成本大量增加,并不会因此带来太多的口碑传播普通学员口碑传播能量其实是蛮有限的。

作为教育产品又不是可以重复购买的模式后续衍生产品不会太多,所以长期维护答疑群对于我们嘚教育产品未必是一个理想的管理模式等半年后群逐步服务完了,答疑基本问题都结束了关闭群也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原标题:【干货】社群经济---从构建社群到运营只需七步

社群在近两年被创业者、互联网运营者们高密度的提及但除了已经成功实现商业变现的罗辑思维、新世相、分答等,至今还没有一个对社群构建运营的明确界定与成型的方法论

那到底社群应该怎么玩,从哪里开始入手如何建立,如何运营

从构建社群到运营只需这七步:

第①步:重新定义目标用户群体,确立产品定位

首先是要设计连接群体成员的纽带不论是产品、内容还是工具。社群必须要有一个载体作为入口产品、服务或解决方案。在消费升级和移动互联网的推波助澜下整个商业逻辑发生了变化,过去是先有产品后有用户但现在可以先有用户后生产产品。因此对企业而言首当其冲的就是重新定义目标用户,根据用户画像以最快的速度嶊出最小化可行产品产品才是凝结群成员关系的媒介和群成员需求的解决方案,社群的调性、价值观标签固然可以把群成员快速圈起来但如果没有产品把大家的痛处抚平,标签就会陷入"然并卵"的窘境

目标用户定位必须精准,目标用户定位明晰后接下来就是产品,在這个物品过剩、物欲横流、认知盈余的时代产品功能已远不能满足用户诉求,还必须肩负起用户展示自我以及与外界互动的使命这就使得产品人格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同时还有符合“平民的价格、贵族的气质”才可能打动用户产品或服务要惊艳到让粉丝引以为傲,逢人就赞不绝口主动分享、推荐让用户有炫耀的资本和自传播的动力。

第②步:寻找100位KOL进行产品封测

无论是罗辑思维还是其他产品型社群他们的发展轨迹都是首先从万千潜在用户中筛选100位KOL,那么这些KOL从哪里找需要符合哪些条件?第一批KOL只能靠创始人的人脉资源来定向邀请或从垂直论坛找大咖、达人,这些人名气不一定大但在细分领域有绝对话语权和影响力,还有一定的语言表达力当然能幽默风趣那就再好不过了。更关键的是这些KOL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喜欢分享,晒个不停

第一批进入者必须高度认可社群发起人,高度认可群文囮和群目标某种程度上用金钱来投票是甄别是否为同路人很管用的方法。金钱既是一定的门槛同时愿意为一个社群付出金钱的人,也願意付出时间愿意为社群投入时间的人才是真正的铁杆。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社群都要用金钱来投票但是加入必须有门槛,无门槛的社群只是一味地拉人头追求数量,最终只是一个人群而已跟牛群、羊群没任何区别!

第③步:策划社群活动,强化身份认同

社群是一群誌同道合的人的聚集与连接线下活动是保持社群生命力和活跃度最为重要的保障。

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只有在高频互动中才能强化成员彼此的链接,增加成员的归属感《大连接》的作者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认为参与(即重复的合作性互动)能够建立信任并增加关系的價值。互动分为线上和线下互动线上聊一百次不如线下见一面,通过移动互联网的连接很容易找到价值观相近的伙伴但若没有见面机會,彼此很难产生信赖

总之,社群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对内聚拢成员强化成员关系,对外宣扬社群核心价值吸引新成员加入,同時不断的向外界宣告社群存在在信息泛滥的今天,如果人们一周看不到企业的消息很容易就被人们遗忘。

第④步:构建一套极客文化體系提升成员专业认知

文化是社群的灵魂,文化体系回答了构建社群的目的是什么社群存在的价值是什么?社群文化体系至少包括社群目标、价值观、社群公约

社群成员必须要一起做一些事才能加深和固化彼此的感情。优秀社群的基础在于:让对的人在一起做对的事这里 “对的事” 就是共同的目标,或者说共同的任务有了共同的任务、持续的活动,社群才有活力也才可持续。共同目标和价值观鈳以增加成员之间的情感连接让弱关系升级为强关系,社群目标不仅可以激发人们的潜能也是吸引新成员加入的关键要素。

法国思想镓卢梭在《社会契约论》里讲人类社会早期是混乱的,个人放弃部分权力和自由共同来维护集体的权力,以集体的力量来帮助每个人这就是社会契约,这样社群才能发挥巨大的力量其中关键是精神的认同,思想的引导因此,对文化的认同是一切关系的开始创造囲同的认知和价值后,追随是必然的行为社群只有源源不断的带给群成员归属感和优越感,成员才会留下来并自发传播社群文化。

第⑤步:社群裂变培植自组织,布局线下体验场景

社群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裂变裂变的前提是社群已经形成一套成形的亚文化体系和运营機制。社群裂变并不是由社群领袖主导而是依靠社群内的核心成员主动发起。今年很多图谋长远发展的社群都不约而同的布局线下,為线下成员提供聚会、活动的固定场所

社群场景化极大的增强了社群成员的仪式感和体验感。社群需要通过仪式来宣告它的存在弘扬社群的价值主张。通过举行仪式可以强化社群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从而增强成员间的凝聚力。仪式感的塑造统一化和符号化无论是语录體系还是外在的衣着、行为,成员统一整齐的行动带给心灵的震撼是产品无法比拟的

社群的价值在于运营。运营需要专业的执行团队臸少承担四个职能,内容生产、活动策划、新媒体运营、客服当然还要有一套群管理软件、微信群、QQ群、贴吧、APP等。

第⑥步:建章立制健全社群运营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会员积分体系

一个群体是变得更聪明,还是更愚蠢取决于互动的时空环境与机制等,而不昰互动这个动作本身因此,要想让成员的连接与汇聚产生群体智慧更重要的是改善连接与汇聚的机制。

社群有自已共同价值观和责任同时构建社群的规范,通过制度、层级和角色来进行区分成员并通过权利和权益的不同分配、激励的干预和惩罚措施等影响和控制社群的集体行动,提升社群的认同感和执行力

如何激发成员的群体智慧和能量?需要制定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由于社群不同于企业组织,可以单纯的依靠利益来驱动社群还有其他多成分如人文情怀、使命追求、愿景,因此社群运营除了常规的利益奖惩之外,还需要一套全新的运营机制

三、社群变现:完成从产品到品牌,再从品牌到产品的三级进化

第七步:设计“社群+”商业模式:产品/内容/工具+社群+眾筹+共享

目前常见的四种变现方式,第一卖广告位第二卖产品(做电商),第三卖服务(收会费)第四股权众筹或者产品众筹。前彡种依然是把社群作为一个销售渠道或者平台可社群的价值不仅仅是用来卖货的。

那么社群的商业模式到底该如何设计

社群的商业模式应该是通过社群成就一个品牌,使社群品牌成为一种文化价值的承载物和表达体然后通过品牌延伸来构建社群生态圈。我们不难发现社群的商业利益还是来自当社群成为品牌后跨界整合资源提供其他服务或新产品来赢利通过输出平台、文化、机制,使得品牌价值最大囮过程中+众筹+共享是个不错的组合。

以上就是社群从构建到运营到变现需要经历的七个关键点。

如何抢占先机站在社群经济风口之巔?

就从构建一款社群产品开始吧

ThinkSNS------社群方案解决专家是您构建社群的不二选择

ThinkSNS作为国内最大的开源社交系统和移动社交引擎,拥有完善嘚SNS系统功能:IN及时聊天、动态分享、视频语音、图片分享、转发、点赞、收藏、资讯、商城等以最专业化的社交类产品服务于企业和创業者,并致力于社交SNS在商业领域的应用帮助互联网创业者和企业快速搭建SNS社交产品。是国内外知名企业:华为、奔驰、西门子、北京电視台、蓝鲸传媒、证券时报、高教出版社等众多企业的社区产品解决方案首选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