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第一创业影视网络创业秦伟是真的吗吗?可靠?

范冰冰公司上市获利26倍,夺《好声音》版权,不花一分钱拍电影,凭啥?
耗时5年,斥资3亿,以10亿的保底高调入场,上映首周四天票房报收4亿的《绝地逃亡》,以35%的场次占比,扛起了上周近6成的票房。(电影绝地逃亡实时票房)然而,据官方数据:相比去年,今年的暑期档票房可谓迎来了“寒冬”。截止7月24日,7月票房为36.59亿,与去年同期的55.06亿的距离,早已经不是一周时间可以赶超的了。在如此冷清大盘形势下,《绝地逃亡》却以如此大势登上荧屏,这背后,除了众多粉丝对“龙式喜剧”的追捧之外,究竟是谁给了《绝地逃亡》如此大的信心?答案是:唐德影视——2016年,杀入娱乐圈的一股不容小视的势力。唐德影视,全名为浙江唐德影视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10月,前身为唐德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于日上市。不花一分钱唐德完成了第一部主投主控的合拍电影你可能完全想不到,作为唐德主投主控的第一部中美合拍电影《绝地逃亡》,竟几乎没有花唐德一分钱!& & 从2011年拿到初稿,到2014年,整整3年时间,整部电影的剧本、主演、后期等各方面计划才真正敲定,也有了精确的预算。也正是在这时候,唐德才真正开始对这部影片真金白银的投入。& & 影片总成本总共3亿,其中唐德投资1.8亿,占比60%。& & 而在经过了长达5年的筹备、拍摄完成之后,唐德影视转手便将该片发行权以10亿票房保底的价格卖出,在上映前就收回了公司在该项目上1.8亿的投入,并且还净赚了7000万元。为了博取更大的利益,唐德在10亿元保底协议签署之后的短短一周,便再次“奇袭”——追加宣发费2000万,并且再投5175万参与保底,换取了15%分账权。注:所谓票房保底,就是发行方对于制片方的一个票房承诺——对于看好的影片,发行方进行早期的市场预估,制定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价格。即使实际票房没有达到这个保底票房数字,发行方还是要按这个数字分账给制片方,但超出保底数字的话,那分账比例会对发行方更有利。(文中,唐德影视即为发行方)也就是说:虽然看似唐德放弃了7000万元的净利润,也要为《绝地逃亡》的10亿元票房提心吊胆,但如果《绝地逃亡》的票房超过10亿,那唐德可以拿到的利润就会远远超过7000万。通过对《绝地逃亡》这部电影的一系列商业运作, 我们很容易看出唐德这家公司在电影领域的决心、谋略和胆识。但这却也只是唐德布局自己版图的其中一部分而已。除此之外,在电视剧、综艺等方面唐德影视也是多管齐下。上亿元投入打造超越《武媚娘传奇》的原创剧集作为唐德影视主要收入来源的另一大业务——电视剧,在创办10年间,唐德影视为观众带来了如《胭脂雪》、《永不消逝的电波》等近40部接地气、正能量的良心剧作。& & 2015年,仅仅凭借范冰冰主演的《武媚娘传奇》首轮卫视追播、二轮、三轮及四轮卫视播映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转让等,就收入近2亿元,占据了2015年唐德电视剧收益的一半之多。《武媚娘传奇》的成功,不仅让唐德影视在业界的地位和行业的口碑都获得极大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它坚定并增强了唐德影视稳扎稳打、精雕细琢、制作“现象级”电视剧精品的信心。唐德影视董事长吴宏亮透露:& & 对于电视剧的投入,唐德影视未来将有上亿的投资规划。& & 而今年作品中最值得关注的是:《赢天下》,这部单集投资成本预计会超过《武媚娘传奇》的电视剧。然而这部原创剧集是否真的能够延续《武媚娘》的收视神话,我们不得而知,但唐德影视布局的脚步却从未停止。版图延伸,4亿元对簿公堂横刀夺《中国好声音》版权除了电影、电视剧,在今年年初,闹得沸沸扬扬的“中国好声音”版权之争,(投黑马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也让唐德影视的曝光率倍增。《中国好声音》凭借着前四季的高收视率,一路走到了第五季,但就在第五季的筹备工作即将拉开帷幕之时,被半路出现的唐德影视杀的措手不及。& & 日,唐德影视发布公告称已与Talpa公司(研发《The Voice Of…》系列节目模式的荷兰公司)签署了合作意向书,Talpa将授予唐德影视《……好声音》的版权,并向灿星(前四季好声音制作方)发出禁制令,禁止灿星制作及播放《中国好声音》第五季节目。& & 而作为授权权利的代价,唐德向Talpa传媒支付了6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亿元)。除此,唐德影视又与Talpa签订意向书,或将共同成立合资公司。& & 之后,在经过了北京朝阳法院以及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仲裁庭的一系列判决、仲裁之后,作为曾经拥有前四季《好声音》在华版权的灿星制作不得不停止了包含“中国好声音”、 “the Voice of China”的节目名称。最终的结果也是显而易见:在经历了半年的版权纠纷之后,日,浙江卫视发布了关于《2016中国好声音》节目将更名为《中国新歌声》的声明,而节目也是在7月15日如期播出了。& & 作为深陷纠纷的双方,灿星方面表示:从今年开始,灿星将正式宣布告别引进国际节目模式,接下来我们会制作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节目。& & 唐德影视则表示:今年下半年就会准备制作一档以“好声音”为主题的真人秀节目,而按照行业内的制播周期,该节目今年不太可能播出。但唐德并不是只想获得好声音的版权这么简单,而是想通过学习国外模式节目的长处和经验,开发出最适合中国荧屏本土化的自有节目模式,这才是唐德影视进军综艺领域的初衷。制作-宣发-放映打造唐德全产业链布局而除了对传统电影电视剧的制作、发行之外,唐德影视集团更是把产业布局延伸到影城终端,形成“制作-宣发-放映”的全产业链布局。& & 唐德影视正在筹划的唐德电影公园(暂名)预计面积将超过8000平方米,计划建设15个演播厅以上,其中有3个巨幕影厅,超过1800个座位。& & 唐德进驻广州流花中心,仅仅是一个开始。唐德计划三年内迅速成为国内最强大院线公司之一。& & 不同于传统的影院,唐德影院将主旨是:以互联网为先导,将影城打造成为互联互通的社交型平台。那么,横向布局影视综艺各个领域,纵向布局拓展影城终端渠道的唐德,能否成为立足于国内顶级的影视公司?他们的下一步棋又将会如何布局?让我们拭目以待。(文章来源于:创业邦杂志摘编)
[投黑马]订阅号
[投黑马]服务号
Copyrights (C) 2015 投黑马 Tou.vc All rights reserved.香港第一创业影视公司_贴吧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78,611贴子:
香港第一创业影视公司
操作關于會員對公司疑問解答發布時間:公司推出的投資項目是什麽樣的模式?答:公司推出項目是影視衆籌+股權分紅的模式,通過面向大衆以衆籌的方式籌資資金,公司籌拍電影電視制作,在春節期間在全國各大影視院線上映,所盈利的利潤公司拿出50%返給所有的會員投資者,另外根據會員的投資額度可以成爲公司的天使合夥人,享受公司的股權季度分紅。公司推出此項目的背景是什麽?答: 在如今國家鼓勵大衆創業萬衆創新,鼓勵企業轉型升級以及共享經濟的大好時機,公司順應時代趨勢推出此項目,一方面可以幫助公司快速實現産業升級,做大做強,同時公司會員可以享受公司在産業升級後所帶來的利潤共享,從而實現國家+公司+會員多方共赢的大好局面。公司一個創業寶每天分紅15元,是固定分紅嗎 分紅多久截止呢?答:分紅是按照當天公司收入50%和公司自投的50%拿來給所有會員平均分紅,當天多出的分紅公司會投資到對沖基金,作爲下次分紅預備金,确保每次分紅達到最高封頂15元,但不是固定分紅,公司爲了給會員一個最低保障,公司承諾每天分紅最低不會低于10元,所以請所有會員放心,所有的會員賬号從激活的當天算起靜态分紅180天截止出局,出局後會員可以複投,其他動态獎金永不出局。公司什麽時候安排招商會議答;根據市場發展進度,公司計劃在8月10号開在深圳羅湖彭年大酒店召開招商會議,公司近期會公布考察内容以及地點請大家相互傳達。公司未來有什麽發展規劃?日,公司正式推出天使合夥人計劃,向全國計劃招募5萬名天使合夥人和發行300萬原始股,滿員之後不在增加、公司計劃拿出公司的50%的股份利潤給合夥人,公司自占剩餘50%股份利潤,與合夥人利潤共享,目的是打造全新ip推動公司影視項目在文化産業領域的資本運營和品牌影響能力。第一創業影視董事長、總經理餘先田介紹,下一步公司将圍繞集團“十三五”規劃要求,經營方向以:電影、電視劇的制作與發行;影視投資;電影院線合作與并購;文化娛樂等爲發展路徑,利用3-5年的時間,使第一創業影視公司2020年内完成企業上市,力争成爲資本價值超6億元,市值超50億元的國内知名影視公司。集團對文化産業的發展相當重視,文化産業蓬勃發展,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已經成爲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司作爲影視闆塊先鋒軍,将承載第一創業影視破題重任。目前公司上報集團立項的影視項目已有二部:電影《酒店》(聯網創業)、電視劇《血案》(演講家)、電視劇《聯網創業》(演講家),明年還拟将在橫店影視城成立分公司,從影視承制方向入手,穩紮穩打站穩影視行業。新起點,再出發!第一創業影視将肩負一代又一代創業人的影視夢,改變是涅槃重生的決心。未來,第一創業影視将會以全心全意做影視的理念,以及全新的姿态爲市政公用集團,爲廣大熱愛影視的觀衆帶來更多的驚喜
在大学的空余时间是很多...
我叫沐萧,是一个95年的...
我真的是进价卖的,只求...
在大学的空余时间是很多...
某年,我财迷心窍学人家...
人生总要经历不同的阶段...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当前位置:&&&&&&&行业新闻
党报谈香港保险热:内地险企需反思 回归保障本分
作者:&&|&&
&&|&&日期:
  把保单留住,围追堵截不是办法,内地保险业必须提升自身素质,提高供给质量,拿出更有市场、更具竞争力的保险产品。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明确定位,回归保障本分。  不久前有同事吐槽:他的小孩生病时,大多去私立医院就诊,可目前境内保险公司的健康保险多半只报销公立医院的医药费,个别公司的高端医疗险虽覆盖私立医院开销,但要么只面向企业团体客户,要么只能以家庭为单位投保,而且保费动辄数万元。  “这不是怪事吗?内地金融业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居然还&有需求,没供给&!”这位同事开始把目光转向香港保险市场。  与他有同样想法的人可不少。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公布的今年一季度长期保险业务临时统计数据显示,内地访客购买的香港人寿保险保费占香港个人业务新单总保费的34.2%。  流往境外的保单中,有些“大单”是投保人通过境外公司在境内非法设立的代理机构购得,名为投保实为洗钱。对这些“地下保单”,保监会等部门上半年已进行了严厉打击。  还有许多流往境外的“地上保单”是市场的合理选择。一些内地居民不辞辛苦去香港投保,并且为之后“飞来飞去”办手续、处理纠纷做好了心理准备,是因为香港保险产品确有吸引人的地方:  比如,内地的重疾险一般只保35种左右的疾病,香港则可保60种左右;自闭症、原位癌、植物人等疾病在内地少有保险公司肯承保,而香港公司均纳入承保范围。再如,在内地,重疾险投保人患病后,保险公司只给予一次性赔付;而在香港,一次患病可预支保额,保险合同继续,再次患病可再预支保额……  保单流向境外,值得内地险企反思。  2015年,我国内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过2万元大关,保险保障需求快速增长,保险业资产总量、机构主体数量都已上了新台阶。但从市场供求关系看,显性需求难以满足、潜在需求无人开掘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内地保险业缺乏精耕细作的能力。业内人士坦言,之所以不敢针对私立医院开发重疾险,是受限于风险管理能力不足,担心“放开”后医疗费用失控。另一方面,是缺乏精耕细作的动力。内地保险业置身世界上最肥沃、最具成长性的市场,即使产品同质化严重、服务水平不高,也能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天养活”的优渥条件会滋生惰性。不可否认,近年来伴随行业改革提速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保险业竞争意识已有提升,但总体看,创新、挖潜等还是缺少一股子拼劲。否则,怎么会有老百姓想买却买不到的保险?怎么能坐视数百亿元的保费流向境外?  把保单留住,围追堵截不是办法,内地保险业必须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自身“颜值”,提高供给质量。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明确定位,回归保障本分。  风险保障与管理始终是保险业的看家本领,也是其不可替代的金融功能。保险人首先要立足百姓养老、医疗、健康等民生保障需求以及国家防灾防损、安全体系建设等需要做好主业,而不能舍本逐末,热衷于单纯扮演“集资、投资、分红”的理财者角色。  从消费端看,理财是保险保障衍生出来的功能。从行业发展看,保险资金是优秀的机构投资者,能为国计民生输送资金,但可持续的投资能力必须以令人满意的保障功能为前提。说白了,大家是为了“保险”才把钱交给险企。眼下,一些公司为了保费尽快上规模,轻视保障这一“本分”,靠高现金价值产品和投资驱动负债模式来实现“弯道超车”,这不是打造百年老店的理智做法。  回归保障主业,需要保险企业直面市场空白和难点,沉下心做功课,以产品定价机制市场化改革为契机,满足并培育百姓消费需求;需要监管部门建制度、定规矩,放手不放任,以健康的市场机制倒逼保险公司增强责任意识与风险意识,引领行业不断走向成熟。  内地居民去香港买保险,给内地保险业打了一针“清醒剂”。别抱怨,别等待,“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媒体人投奔影视圈,是涅槃重生,还是从一个坑跳进另一个坑?
蓝媒汇综合整理
曾经的《南方周末》高级记者,
《时尚先生》总编辑,
媒体圈公认的特稿大神,
目前是韩寒的亭东文化的首席内容官……
投奔了影视圈。
曾经的中国新闻社记者,
中新社影视部主任,
“中新视频”的主要负责人,
目前是开心麻花总裁,《夏洛特烦恼》总制片人……
投奔了影视圈。
曾经的搜狐娱乐专题评论部主编,
新浪娱乐策划部主任,
目前是“集智映像”的创始人,
策划过《后会无期》、《小时代》,并任《奇门遁甲》制片人……
投奔了影视圈。
媒体人转型为影视人,中间隔着几座山?而从媒体圈跳到影视圈,是从一个坑跳进另一个坑,还是柳暗花明涅槃重生?让我们把这三位大咖“虚拟地”聚在一起,听听他们最近公开说过的话,就当是看一场并未存在过的小沙龙。
媒体干得好好的,为什么不干了?
李海鹏:今天做媒体,就不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它不是一个高级市场,是一个低级市场。就有点像我以前是做爱马仕的,突然有一天你让我去动物园批发市场摆摊去。然后所有的包都卖5块钱。这个时候你卖爱马仕当然也可以卖的好一点,也有聪明的人会觉得你不错,但是你受得了这个事么?这个性价比就很低。
传统媒体本来在新媒体时代可能还是有机会的,可是我们国家的版权问题太糟糕了。国外的传统媒体也是危机重重,但中国的传统媒体可能要快死没了。
之前大家有一阵都说内容创业,然后过了一阵又说内容创业的风口过去了。为什么说内容创业的风口来了,就是因为市场有需要,但没有内容,可是为什么后来风口又没了,因为创了半天没创出东西来。这只能说明一个道理,内容创业一团混乱,没有规则,水准极低,但竞争又很激烈。
刘洪涛:我毕业就进了中国新闻社,那里寄予着我的青春与梦想,我也殚精竭虑付出了无数汗水,中新社传统业务有文字通稿、图片通稿,我率领团队发起并创立了第三个通稿业务——视频新闻,当时被互联网同行誉为最领先的视频新闻。2010年,我决定离开,许多好友劝阻我,你老大不小的,别折腾了!再说你那个位置还不错。我说:中新社有很多才华横溢的前辈,但他们退休时可能对自己的人生有遗憾,我不想重复他们的命运!
在体制内的无数个难眠之夜,我曾扪心自问:这是我想要的快乐自由的人生吗?
个人就像是机器上的零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黑发熬成了白发,经历了多年现实的压迫和生活碎片的磨砺,理想逐渐模糊,碌碌一生似乎是命定的归宿,很多人认命了。但是我不相信!
魏君子:我去了媒体一干就是八年。毕竟之前对香港电影熟悉,再加上媒体的属性,很多电影人就来找我帮忙,算是半只脚踏进来了。当然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让我认识了很多香港电影人。
当你变成媒体人的时候,你身上就会不自觉被安上一种“宣传”的属性。所以你看很多媒体人,尤其是娱乐媒体人,后来都去干营销、宣传了。但我这人不善交际,尤其是我又有一个文学梦,再加上也看了不少电影,所以我后来在转型的时候就踏上了编剧这条“孤独”的道路。
媒体人进了影视圈,可以干什么?
李海鹏:作为亭东文化的首席内容官,我接下来的工作主要会有三块。一个是《One》这个内容平台,如何提高它的质量和流量。不过我对这个事情兴趣不大。我不认为媒体平台是个好的商业模式,在上面发更好的小说,把流量KPI做的更好,然后呢?你不就是贴广告,做电商么?顶多再出几本书。
我比较感兴趣的是第二块,做内容的变现。这是独立于《One》的另一个体系,我们做故事的生产、采购、作家签约作品的代理。公司目前已经签约了20多个作家。这个业务也是跟影视产业,包括跟亭东影业衔接最密切的,我们为它们提供故事和IP的储备。
然后在亭东影业那块,我的工作是比较浅层的。电影剧本筹备的前期,进入制片环节前的阶段,我会参与剧本的讨论。
魏君子:很多媒体人出来选择了不同的路,我大概是我们这波人做过最多岗位的:策划、编剧、营销、制片、出品,但是唯一不碰的就是导演。
第一我对导演有敬畏感,必须对作品负责,就像你的孩子,但是我每年要做很多项目,没有这个精力;第二导演需要专业的知识,不是说你做过编剧就可以当导演了,当然你可以找一个有经验的摄影师,但是好多摄影师到了现场会整你的:导演,这个机位怎么摆?如果你答不出来……我这个人好要脸的。
我要做导演,肯定要跟演员讲戏,跟摄影怎么讲,美术是什么风格,不是说随便找个执行导演就行了。我的目标是徐克那样的,我觉得这辈子都到不了,徐克是大美术,他连分镜头都自己画,太厉害,我看了咬牙切齿:这辈子都不做导演!
跨行之后,有什么特别的感触?
刘洪涛:今天艺术处于一个特别好的时代——互联网时代,这是一个在艺术上非常容忍的时代,不像过去由意见领袖和主流媒体主导,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发声。那么,好作品自然就可以出来。
但我对“爆品”这个事情持怀疑态度,如果大家从一开始就想做爆品,99%是做不到的。
就像我们做《夏洛特烦恼》,其实票房多少我都不在乎,我的心情是只管认认真真地做,把它做出好品质,哪怕赔了,这个东西不丢人,第二部、第三部会有收获,这是我的心态,做艺术不能急于求成。
他们股东让我做平台,我说对不起,我觉得我们这个团队最擅长的还是做电影,我们也愿意做电影,也有兴趣做电影,所以我会坚持我的方向。
李海鹏:这条路不容易,你签下来一个作者,然后让作者创作出一个受影视追捧的作品,这本来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如果说做媒体是一条充满炸弹的道路,我觉得影视这条路虽然难,还是可以走的。
我现在很焦虑啊。虽然我认为做非虚构和虚构故事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做文学故事,但这只是我认为。毕竟在非虚构领域,我做了那么多年,大家都认可我,在虚构故事领域,我面对的是完全不同的圈子,我需要让作者相信我,听我的,这就是个很大的挑战。这个圈子基本上就是没有名气的作者写的真的不行,有点名气的都非常拽。
影视市场膨胀很快,人才不够,从周边行业吸收人才,我也是其中一份子。能不能干,以后事实证明。
魏君子:集智映像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我们这批人没有一个是学电影专业的。我是小县城出身,学都上得不好,就是爱看港片。
但我们做电影还是博得了合作方和主创的专业认可。原因嘛,第一,这些人有热情,够勤奋;第二,这些人的不专业也是好的事情,学院派当然专业,但有时专业也是桎梏;第三,还是要有一定的才华,现在这个时代有这么多自媒体和平台,根本不存在“怀才不遇”,就是早发现和晚发现的问题。
对影视行业有什么看法?
李海鹏:现在影视行业越来越金融化。今年上半年电影市场表现虽然低于预期,但赶上美国的电影规模是一定的。这个时候对故事、IP的需求非常旺盛。做IP也是最容易操作,谁都能看懂的一个模式。
不过我们现在很多IP,用韩寒的话说是空壳。没有故事,没有内容。后来找编剧硬往里面塞内容。反正就是生意色彩越浓、IP的重要性越大。
特稿跟影视搭边是我们卖了两个特稿IP,影视圈的人才知道,做特稿跟做影视故事是一回事。在中国的电影市场,我觉得大家对于故事的判断力和操作能力一般。文学、故事是我的基本能力,相信这个优势即便放在影视剧本这个专业领域依然是优势。特稿跟影视之间的关系,就是本质是一样,都需要一个好故事。
魏君子:中国电影的格局,以前叫春秋五霸,就华谊、博纳、光线那么几家大公司争锋,现在是战国群雄,厉害的导演、监制、编剧和明星都成立自己的制作公司,不一定依靠大公司,因为资金都进来了,只要你有能力,就能走下去。
刘洪涛:目前因为整个电影行业是投资的热潮,很多的资金在往里涌入,但是我觉得很多人缺乏了解和研究,以为一两个演员就能解决一部电影,真的是根本不懂。一部电影是一个团队创作出来的,灵魂是导演绝对不是演员。
还有一些对电影特别有热情的资金金融界人士做各种金融创新。比如说听说最近一部电影即将上映,两个基金做杠杆要分七个亿的票房,这样的事儿,之前也发生过,现在资本力量进入之后,会把这种浮躁又往上推一步,导致一个非常不好的效果,整个生产要素价格会提高。而我们真正做产品的企业非常难办。
我在想,可能是因为资本独立的本性也好,或者说其他的原因,大家其实是在过度的预支未来,在透支,很有可能哪天泡沫就破了,如果不想当击鼓传花的倒霉蛋还是扎扎实实做作品。你似乎来到了没有知识存在的荒原...
来源链接是否正确?用户、话题或问题是否存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家创业是真的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