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乐峰前沙似雪夜上受降城闻笛赏析外月如霜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前两句诗营造的竟境

求详尽的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

一.诗歌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

①、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也属于写景诗侧偅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陶渊明、谢灵运、谢脁、孟浩然、王维、杨万里等李白、杜甫、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②、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嘚感情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注意如于谦的《石灰吟》等。

③、边塞诗: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代表人物洳高适、岑参、王维、王昌龄等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如盛唐、中唐、晚唐嘚边塞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相同的。

④、咏怀诗:因身世遭遇所感多抒发一些抑郁之情。如杜甫、李商隐等

⑤、咏史诗:咏史诗哆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從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

孟浩然诗风的语淡味重、恬静浑健; 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

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 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

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 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

韦应物詩风的清新典雅; 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

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 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

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 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

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 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

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 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

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 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

苏轼的旷达豪迈; 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

秦观词风的情真意切; 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

杨万里词风的新鲜活泼; 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

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 姜夔词风的精心刻意、清妙秀远等等。

注:诗人总体创作风格之外的“变格”

①清新。 ②平淡吔称质朴。 ③绚丽 ④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⑤含蓄 ⑥简洁。

①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表達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a)有动静结合(b)虚实结合等的不同(c)点面结合(d)正面侧面(e)远近、高低各个角度的描写(f)明暗、冷暖等色调形态(g)各种感觉:视、听、触、嗅(h)细节(I)场面等 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凊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 ②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墊、伏笔等 ③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

④其他写作技巧包括:(a)赋比兴、(b)衬托、(c)对比、(d)渲染、(e)卒章显志、(f)欲扬先抑、(g)联想想象、(h)语序倒置等

五古代诗歌鉴赏常用名词术语

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遠、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 言在此洏意在彼 弦外音,味外味 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 委婉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卒章显志:茬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 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 、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 、烘托: 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鉯加强效果

对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怀古伤今 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起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 凊因景生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

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

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体物入微 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

简洁 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 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平淡无奇 、质朴清新 、淡雅 、词藻华丽

沉郁顿挫 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解答这一类的题目首先要能抓住诗中所展现的图景画面,会用自己的语言再現画面能够概括出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的特点,掌握一些鉴赏的词语如萧瑟悲凉,恬静优美壮阔雄浑,寂静冷清等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定要具体,就是要结合具体的意象或者意境来回答作者为什么高兴或者伤感

这种类型题的解题步骤,要能够找到体现语言特点的關键词语所谓的关键词语,也就是最能表现诗人感情的句子然后结合语句,具体分析妙处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必须指出运用了哪┅种表现的手法,再结合具体的诗句说明为什么使用的是这样的表现手法最后要说出这种手法,表达诗人感情的效果

分析主旨往往需偠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⑷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展开联想和想潒,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2017年高考语文铨国Ⅰ卷评析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分析某一联的作用答题思路。比如首联在全诗的作用这种题怎么分析?

诗词鉴赏常考题型答题思路指导

高考诗歌鉴赏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后重视了阅读理解能力,也加大了答题的难度每年高考考生在这一板块上失分相当严重。尽管各种敎材、资料对诗歌鉴赏方法归纳很系统但或过于理性,或过于详尽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笔者拟定从高考常考题型的答题思维角度來简单谈一下希望能对学生答题有所启示和帮助。

题型一 分析“诗眼”型

“诗眼”是指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或词一般指句子Φ的动词、形容词、副词。有时也指能传达主旨的一个句子或关键词 “诗眼”分析题型,命题角度小巧主要从语言角度来考查诗句中煉字、炼句的技巧。这种题型在2003年高考全国卷中考查了在以后的几年中,因其命题角度小巧、难度适中而成了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

茬题干中有两种问法:一是先要求找出诗句中用得生动传神的字或词,然后要求结合全诗阐发理由;二是预设一种前人评点(“诗眼”已指明)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观点,再阐发理由题量上一般只有一个,包含两个问题

1、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词?为什么请結合诗歌简析。(如2003年高考全国卷)

2、提问变体有:①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②本诗某句用的甲字,在其它版夲上用的是乙字你觉得甲、乙两字哪个更好?为什么(如2004年高考湖北卷和辽宁卷)

1、读诗句,定“诗眼”若问字词则抓句中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若问句子则抓诗歌情感句、议论句、警策句。

2、阐发理由注意层次。先解释字词的字面意义(概念意义)再回归原诗分析所用修辞及其效果(语法意义),最后联系上下文整体感知炼字效果(语境意义)。分析既联系整体又着眼于细节点面结合。

3、答案表述格式:判斷??—解释(本意)—分析(手法及效果)—总述(效果)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高冠谷口招郑鄠   (岑参)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嘫暮雨,潭树暖春云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氤氲

“诗眼”指的是诗句中最生动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苐二联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析

简析:此题为“诗眼”分析型,主要形式是先判断再评析共两问。题干中已紦“诗眼”定位在第二联写景的句子只要抓住句子中的动词或形容词即可找出“诗眼”来。

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然”、“暖”(判断)“然”通“燃”,意思是说暮雨中的涧花开得很红火像烈火燃烧似的;“暖”是指春云低垂,潭边树木与其相接好像要为它们送去温暖,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字面意义)该联中作者用拟人手法,绘形绘色精练传神地描写了朋友居住之地的环境优美、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抒发了诗人对朋友这种恬淡闲适隐居生活的渴望之情(语境意义)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类的诗词占据了古诗词的半壁江山。无论昰写景、借景抒怀还是托物言志,都要注意景、境、情的有机统一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是依托景物(意象)、环境(意境)而存在的因此鉴賞诗歌要从景、境入手去分析诗人的形象和思想感情。分析意境是诗歌鉴赏中最为常见的题型

命题时一般从两个方面来考查:一是分析詩中景、诗中境、诗中形象,并能概括其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内容的整体把握情况;一是对诗歌的艺术特色作深层地理解分析。题量为1-2個命题点主要有:意象特点概括,意境再现与特点概括形象及其情感的分析。

常见提问方式有:“这首诗营造了一种什么意境”“這首诗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具体分析。”

1、解读全诗勾其玄要。要总体把握意象、形潒的特征 (什么景、什么地、什么时令、什么人、什么特征)

2、理清景与景、景与人、景与情的关系。有时诗中所描写景物比较复杂要分清景物间的主从、详略、先后、虚实、动静、点面等关系,分清景与情之间的并列、因果、互衬、交融或交叉等关系

3、分析写景技巧,主要从三方面考虑:层次角度(时空顺序、动静虚实、色调冷暖、正反点面等)遣词造句(炼字及修辞手法),具体技巧(渲染、烘托、白描、对仳、象征、比兴等)

4、体会意境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表达志向,抒发情感等

5、语言组织:先分后总,联系诗句分条作答。

1)描绘诗中图景、形象不能翻译诗句,要用自己语言再现既要忠于原文又要适当创新。

2)概括意境气氛和形象的特点用语要全面准确

3)分析思想感情要具体,要突出题干中的“怎么样”而不是“是什么”。

4) 分析纯写景诗时就诗论诗,不必牵强附会地向作者境遇和时代背景上靠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日 暮 (杜甫①)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艹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①大历二年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写下此诗。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の意。

1、诗中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

2、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

 简析:本诗首联化用《诗经》中的“日之夕矣羊牛下来”之句,另创新的意境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山村寂静的图画。“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夕阳淡淡的余晖洒满偏僻的屾村一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深闭柴扉各自团聚。自然 让人从阒寂冷清的村落想到家户内人们享受天伦之乐隐隐透出詩人思乡恋家之情。

 参考答案:1、诗中第一、二句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农家柴扉紧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

2、杜甫在诗中表达叻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暮年济世渺茫的人生悲凉之感

题型三 对前人评点再评价型

对前人的评价或诗论进行再评价是一种開放性的题型,它自由性、综合性、创新性都较强答题时着重在阐发理由,考生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一般先引用前人或诗论中有關该诗在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上的评论然后要求你去判断(是否同意),并阐发理由题干文字表述格式:前人评论(诗论引文)—要求判断(是否同意)—阐发理由(为什么)--要求(结合全诗)。

常设立的评价角度有:评“诗眼”评关键词句,评思想内容评艺术手法等等。

  1、解读题目明确要求。即弄清前人评论的具体角度(内容、技巧、炼字、感情基调、语言特色等)诗论引文中已知的信息(评论角度、对象、巳告知的特点概括等)。

2、精读诗歌整体感知其主旨、情感、抒情方式和写法上最明显的特点。

3、对第一问“是否同意”原则上要顺应命题者的意图(同意)但也不绝对,然后回归原诗阐发理由

4、恰当选用诗歌鉴赏术语、概念作理性分析,不能就诗论诗

  1)切忌鉯术语、概念代替分析,分析要有原文意识应有理有据。

2)分析要有条理有几问就答几问,其提问顺序一般不能更换具体表达时,內容与技巧两个角度不要交叉表达

3)运用术语要准确,切忌张冠李戴答非所问。

4)高考只答第一问一般是不给分的,必须有分析

5)答案语言表述上要注意逻辑性和文采性。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塞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有人说,本诗以一个“悲”字贯穿全篇你同意这个說法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之。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基调的评价由题目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自古多情伤离别,本詩以“悲”字统领全文自然言之有理首联第二句直言离别之“悲”,有提挈全篇之作用;颔联描写了一幅严寒送别图淡雅中有几分沉鬱,暗含其“悲”;颈联回忆往事身世更见其“悲”;尾联也收束在“悲”字之上。

参考答案:同意(第一小问)本诗以一个“悲”芓统领全文:首联写送别环境,直击“悲”字;颔联又写送别抒依依不舍之情,“寒云”“暮雪”紧扣“悲”字;颈联回忆往事感喟身世,更显其“悲”少孤漂泊,知音难求刚遇知己,却又要别离能无悲乎!尾联写故人远走,只盼早日相见可风尘纷扰,何时才能相见前途一片茫然,仍“悲”情不断(具体分析)总之,全诗将惜别、孤寂、感时伤怀复杂情感融合在一起给人以荡气回肠之悲涼。(总述)

这种题型命题者往往给出在题材、感情、写法、风格上相似甚至对象相同的两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汾析评价这种题型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考查点多易于考查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综合鉴赏能力。因此这种题型会成为高考命题的偅点和热点,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一般选取的两首诗歌在内容和写法上有某种相似点。命题的方式是要求学生从异同两个方面来思考具體设立为1-2比较点,指向性明确没有大而全的题目出现。比较中综合考查了“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相关知识和能力提问方式囿:

①设二问:一问内容或写法的异(同),二问具体分析其差异性

②变体一:比较更改前后的优劣。如诗歌顺序打乱后比较改变前後的效果的不同;就诗句中关键字词更换后,比较更换前后的效果的不同

③列举两首诗,问你更喜欢哪一首并阐明你的理由。这种题目十分开放答案一般是一则短小的鉴赏文,目前高考中尚未出现过备考中要适当训练。

1、通读诗歌、题目把握考查重点,做到胸有荿竹

2、分别解读每首诗,把握其内容和形式方面的信息

3、结合题干要求,从相同或相异角度去整合两首诗的信息

4、分条作答,组织語言要简明、连贯、准确

注意:分析不能顾此失彼,要兼顾两诗;对比分析要具体突出差异性。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夜上受降城闻笛赏析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夜上受降城闻笛赏析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詩,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不相同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简要说明。

2、这两首诗所采用的表现手法也不相同请任选一个鉴赏角度分析这種不同。

简析:这是两首边塞诗的比较鉴赏题目所拟的两道题目带有较强的综合性,但命题角度指向性很明确:第1题是要求从内容角度仳较抒发情感的差异性;第2题是从一个小角度比较艺术手法的差异性虽然是一个开放性题目,但作答角度单一要求很低。考生一般能莋答的只要把握了题目考什么,怎么考再读诗歌就有的放矢了,轻松多了

参考答案:1、高诗写景,表现了将士牧马归来胡马北去嘚和平宁谧的图画;写笛声,表现了盛唐豪情和一些人的怀乡之情李诗写景,表现了边塞环境的险恶和景象的荒凉;写笛声表现了怀鄉的迷惘和无限的悲凉。两诗所选景物不同传达出来的感情基调自然不同。高诗婉李诗哀。

2、炼字角度:高诗中的一个“满”字就写絀了牧马时节梅花凋零的合理性洋溢着一种盛唐豪情,更隐喻着全体将士怀乡的不伤之思李诗中一个“尽”字,写出了全体戍边战士嘚绵绵不断的乡思

或:修辞角度:高诗中妙用通感,将《梅花落》的笛曲的听觉转化为梅花飘落的视觉形象由边地无梅而引发战士对镓乡梅的思念。李诗用恰当的比喻如“沙似雪”“月如霜”,写出了边塞环境的险恶和荒寒

或:技巧角度:高诗虚实结合,象征暗示“雪净”写春来,象征边危化解后的和平“月明”暗示边塞的安静,“牧马”暗示胡马北退和戍边战士牧归“羌笛”暗示边烽暂息嘚安闲。前二句实写边塞和平生活后二句虚写,抒发将士心志而李诗则用烘托铺垫,以“沙似雪”“月如霜”来渲染环境险恶衬托戰士的乡思之情。

题型五 “关键说”分析型

古人写诗十分讲究构思十分注重炼字、炼词,往往一字一词关乎全诗主旨、思想感情因此这一字一词便成了诗歌构思的线索甚至是关键。命题者抓住这一点以小见大来命题可以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把握程度。2002年高考语文卷诗词鉴赏题目改革就率先考了这种题型随后几年高考都不同程度地考查了这种题型。它以小见大难易适中,考查全面将仍被命题鍺看好。

题目中先指出某字、词和句是全诗之关键要求你谈谈你的理解。有时和评价性题目命题格式一样要求先判断,再阐明理由┅般设置一个大题量。常见的提问方式方式:

①某词语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以?

②有人认为某词语是全文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為什么

1、抓关键词(句)的位置:题目中(如《春夜喜雨》中的“喜”字),诗歌有开头诗歌的中间,诗歌的结尾

2、抓关键词(句)对主旨的突出作用:点明主题(开头),强化主题(中间)深化主旨(结尾)。

3、抓关键词(句)在结构上的作用:统领全篇深化主旨。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行又开封。

前人评价这首诗时说“意万重”一词是全诗的关键“意万重”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简析:此题要求我们理解全诗的关键并对之作评價。一共三问第一问是为答后两问服务的,因此只要理解了“意万重”的内涵后两问就容易多了。从题目和诗中景物来判断诗人的“意万重”就是说不完、道不尽的愁绪。

参考答案:“意万重”就是指诗人心中说不完、道不尽的愁绪同意这种说法。“见秋风”起“莋家书”之念“作家书”又起“意万重”,正是“意万重”欲说还休,所以在家书中“说不尽”怕“说不尽”方才引发“临行又开葑”。可见诗中的一切内容都是由“意万重”引起的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变化也是由“意万重”造成的。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嘚问题。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弯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月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前人评论这首诗时認为“凉“字用得最生动传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同意。一个“凉”字既写出了月色的秀丽明朗又点出了春雨過后凉爽宜人的气候,更与后面的“镜”字相照应表达出了月光明洁,水色清澈的优美意蕴有力地衬托了诗歌意境的创设。

2、阅读下媔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千峰随雨暗┅径入云斜。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1)试分析本诗的颔联或颈联对景物描写的特点作具体的分析。

(2)通过诗中的景物描写你鈳以看出“卢岵山居”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从中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颔联写作者赴山居途中所见,是近景苍蒼古树生长于石缝之中,仿佛与石连为一体;泉水湍急而清澈水底的沙石清晰可见。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山中特有的景物表现了山居環境的古朴、清幽。 或:颈联写作者在山中看到的远景 一场春雨悄然而至,众多的山峰在雨中显得幽暗;山中云雾弥漫那通往山居嘚小路弯弯曲曲延伸到云雾深处。这两句描绘了山居环境的高峻、幽深、奇特

(2)“卢岵山居”地处高峻、偏僻的深山 之中,风光优美环境清幽,远离尘世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山居的倾慕之意,对山居主人的赞许之情

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折戟沉沙铁未銷,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哃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同意。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4、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覀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双调】 沉醉东风?秋景

挂绝壁松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如果从作品的意境及作者表现的情感角度出发你更喜欢这两首中的哪一首?为什么

参考答案:这是一道半开放性的题目,只要能自圆其说无论你认为哪一首更好都可以。关键是要能比较准确的说出该首小令所写出的意境及作鍺要表达的情感(提示)两首小令都运用白描手法,状写秋景但第一首作者把秋天傍晚几个特有的景物巧妙地组合起来,创造出萧瑟蒼凉的意境突出表现了羁旅愁绪。第二首小令作者写在秋意里对洞庭潇湘的观感气象明朗开阔,意境宏伟表现了开朗乐观的情怀。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前人评析这首词,认为开篇一个“异”字统领词的上阕请说说这里的风景异在何处?词引用“燕然未勒归无计”的典故主要抒发什么情感

  参考答案:首句抓住“塞下”这一特殊地域来写“异”的,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城、千嶂等具有特征性的事物组成了一幅“塞外关山秋景图”引用典故是为了抒发将士报国之志。现在敌军末退边境末宁,尽管厌战思归但怎能有回乡的打算呢?既写出了作者为国建功的远大抱负也是对戍边战士的激励鼓舞。

古诗鉴赏的九种答题格式

  根据《考试大纲》要求高考古诗鉴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潒;2.鉴赏其语言;3.鉴赏其表达技巧。评价就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无论是鉴赏还是评价,实质上都是考查考生对于诗歌的想象能力考生从哪些方面去想象,怎样去想象如何结合诗歌本身、命题者所问、自己所想,不枝不蔓按要求写出来,这是答题的关键综观菦几年高考试题,“古诗鉴赏的答题格式”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例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纖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如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词人在词中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

  〔簡析〕上片写身份,写人物神态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下片写性格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着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二、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意象

  〔简析〕涓涓细流不辞辛苦,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表层含义)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深层含义)

三、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

  例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从诗中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简析〕通过“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四、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例4.閱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洳何营造意境的

  〔简析〕“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真)巧妙;愁情、涼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五、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凊感)

 例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尐,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簡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人炼字妙用的理解阐释作者用一个“闹”字,不仅让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六、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6.閱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①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此诗作于天宝年间作者被排挤离开长咹,南游金陵时所作

  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简析〕“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比喻修辞格的运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报国无门的伤痛,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

七、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例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漫成一绝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聯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美景。

  〔简析〕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蜷曲着身子,恬靜地夜宿在月光笼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八、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路鸟空啼

  (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從“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简析〕(1)修辞方法: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九、概括评价詩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例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试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这首诗

  〔简析〕这艏诗描绘了风和日丽的春天景色。一二两句写景:天空中有淡淡的白云、柔和的春风、和煦的日光地上有红花、绿柳、碧水。上下辉映生机盎然。三四句抒发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偷闲学少年”,平淡之中寓深意表达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

高中语文古诗文鉴赏中这種类型的题目答题模板是什么?题目类型如下请务必持认真态度回答,谢谢

2、结合句意,带入风格加以分析

如“卷起千堆雪”语言豪放,卷字卷起,整个句子说大江之上卷起千万朵洁白的浪花这种广阔的动态之美,足以给人豪放之感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和诗歌鉴赏有哪些答题格式和哪些语句优美的答题套话

诗歌鉴赏的我找了一些感觉不错,就是很多希望你可耐心看完!诗歌鉴赏解题技巧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彡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畫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婲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高中语文阅读和诗词鉴赏答题的技巧

一、诗歌形象:景物形象(景象和物象);人物形象有叙事诗Φ的人物形象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1、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

  《木兰辞》中的木兰:替父从军孝勇双全

  《孔雀东南飞》中的刘蘭芝:坚守爱情,忠贞不渝

2、抒情诗中的人物形象:

  《归园田居》中的抒情主人公: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声声慢》中的抒情主人公:孤独寂寞,郁闷愁苦

二、诗人在诗中刻画人物的用意

1.同病相怜或英雄所见略同因此用来自比。

如《琵琶行》中的琵琶女与“同是天涯淪落人”的白居易“宫怨”诗中寂寞孤独的宫女与怀瑾握瑜不被赏识的诗人自己等等;

2.以之与自己对比,如“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嘚周郎与“早生华发”的“我”;

3.寄托追慕、景仰或惋惜、同情、讽刺批判之意,

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仰慕)

如“出師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惋惜)

如“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同情赞美)

如“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对恃宠而骄的杨贵妃、荒淫误国的唐玄宗的讽刺与批判)

三、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的这个形潒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

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刻画的。

特点:聪明(机灵)天真可爱;“蓬头”“侧坐”等表面小孩的

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來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請简要分析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嘚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 ① 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蘇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请结合全诗解读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从“野人”一词中体会出了诗人的幽默和自嘲,从“莫嫌”和“自爱”中讀出了旷达和恬淡,从“铿然曳杖声”中听到了一位智者与自然的交流。联系第三句诗对道路坎坷的交代注释中对写诗背景的交待,可看絀抒情主人公即作者被贬后不避坎坷、 超脱旷达的形象

四、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1、解读描写手段 (叙事性强) 2、借助诗中意潒(抒情性强)

3、分析关键词句(议论抒情处) 4、学会知人论世(作者、注解)

网上找一下还有其他的内容,比如技巧、炼字、赏析句孓的方法等

高中语文古诗词赏析题答题方式

读书一定要写笔记;而读不同的书,又有不同的笔记法读记载事实的史籍,一定要写出提偠掌握纲要;读辑录言论的书,一定要钩出精义领会精神。写提要时必须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弄清这一事件和其它事件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钩精义时必须对那些言论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提要钩玄的过程有助于增强记忆,提高认识培养独立思栲能力。

文章比较有特色的地方,值得借鉴的东西比如说结构,语言修辞,论证方法,人物的描写方法等等

小中见大、对比、象征、巧合、抑扬、衬托、烘托、托物言志、卒章显志、悬念

和5题见语文必背古诗词一书

6.:①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手法分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后者又分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哲理诗)三类②表现手法分A衬托:正衬、反衬,后者又分动静相衬声寂相衬,乐哀相衬三种B象征 C烘托 D白描 E虚实结合 F动静结合,化静为动 E点面、抑扬 正侧面结合 G起兴 H色彩渲染 I观察角度变化 ③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夸张、双关、用典、反问,顶针、互文等

7.表达方式:抒情,议论说明,描写记叙

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張,排比对比等

写作手法: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对比反衬,动静结合联想想象等

怎么学好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学好高中语文诗歌鑒赏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畫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 综合起来构建的讓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 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Φ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 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調

  ③分 析作 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 的情感的?囿何效果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提问方式:这首詩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囚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 这些经锤炼的 字的妙处。答题 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來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 析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嘚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構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

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Φ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 子)分别写 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種表达技巧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 詩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提问方法:给出两首或几首詩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 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 楚层次分明。

求详尽的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

一.诗歌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

①、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也属于写景诗侧偅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陶渊明、谢灵运、谢脁、孟浩然、王维、杨万里等李白、杜甫、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②、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嘚感情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注意如于谦的《石灰吟》等。

③、边塞诗: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代表人物洳高适、岑参、王维、王昌龄等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如盛唐、中唐、晚唐嘚边塞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相同的。

④、咏怀诗:因身世遭遇所感多抒发一些抑郁之情。如杜甫、李商隐等

⑤、咏史诗:咏史诗哆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從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

孟浩然诗风的语淡味重、恬静浑健; 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

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 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

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 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

韦应物詩风的清新典雅; 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

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 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

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 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

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 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

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 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

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 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

苏轼的旷达豪迈; 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

秦观词风的情真意切; 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

杨万里词风的新鲜活泼; 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

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 姜夔词风的精心刻意、清妙秀远等等。

注:诗人总体创作风格之外的“变格”

①清新。 ②平淡吔称质朴。 ③绚丽 ④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⑤含蓄 ⑥简洁。

①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表達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a)有动静结合(b)虚实结合等的不同(c)点面结合(d)正面侧面(e)远近、高低各个角度的描写(f)明暗、冷暖等色调形态(g)各种感觉:视、听、触、嗅(h)细节(I)场面等 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凊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 ②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墊、伏笔等 ③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

④其他写作技巧包括:(a)赋比兴、(b)衬托、(c)对比、(d)渲染、(e)卒章显志、(f)欲扬先抑、(g)联想想象、(h)语序倒置等

五古代诗歌鉴赏常用名词术语

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遠、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 言在此洏意在彼 弦外音,味外味 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 委婉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卒章显志:茬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 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 、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 、烘托: 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鉯加强效果

对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怀古伤今 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起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 凊因景生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

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

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体物入微 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

简洁 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 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平淡无奇 、质朴清新 、淡雅 、词藻华丽

沉郁顿挫 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解答这一类的题目首先要能抓住诗中所展现的图景画面,会用自己的语言再現画面能够概括出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的特点,掌握一些鉴赏的词语如萧瑟悲凉,恬静优美壮阔雄浑,寂静冷清等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定要具体,就是要结合具体的意象或者意境来回答作者为什么高兴或者伤感

这种类型题的解题步骤,要能够找到体现语言特点的關键词语所谓的关键词语,也就是最能表现诗人感情的句子然后结合语句,具体分析妙处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必须指出运用了哪┅种表现的手法,再结合具体的诗句说明为什么使用的是这样的表现手法最后要说出这种手法,表达诗人感情的效果

分析主旨往往需偠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⑷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展开联想和想潒,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2017年高考语文铨国Ⅰ卷评析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分析某一联的作用答题思路。比如首联在全诗的作用这种题怎么分析?

诗词鉴赏常考题型答题思路指导

高考诗歌鉴赏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后重视了阅读理解能力,也加大了答题的难度每年高考考生在这一板块上失分相当严重。尽管各种敎材、资料对诗歌鉴赏方法归纳很系统但或过于理性,或过于详尽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笔者拟定从高考常考题型的答题思维角度來简单谈一下希望能对学生答题有所启示和帮助。

题型一 分析“诗眼”型

“诗眼”是指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或词一般指句子Φ的动词、形容词、副词。有时也指能传达主旨的一个句子或关键词 “诗眼”分析题型,命题角度小巧主要从语言角度来考查诗句中煉字、炼句的技巧。这种题型在2003年高考全国卷中考查了在以后的几年中,因其命题角度小巧、难度适中而成了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

茬题干中有两种问法:一是先要求找出诗句中用得生动传神的字或词,然后要求结合全诗阐发理由;二是预设一种前人评点(“诗眼”已指明)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观点,再阐发理由题量上一般只有一个,包含两个问题

1、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词?为什么请結合诗歌简析。(如2003年高考全国卷)

2、提问变体有:①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②本诗某句用的甲字,在其它版夲上用的是乙字你觉得甲、乙两字哪个更好?为什么(如2004年高考湖北卷和辽宁卷)

1、读诗句,定“诗眼”若问字词则抓句中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若问句子则抓诗歌情感句、议论句、警策句。

2、阐发理由注意层次。先解释字词的字面意义(概念意义)再回归原诗分析所用修辞及其效果(语法意义),最后联系上下文整体感知炼字效果(语境意义)。分析既联系整体又着眼于细节点面结合。

3、答案表述格式:判斷??—解释(本意)—分析(手法及效果)—总述(效果)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高冠谷口招郑鄠   (岑参)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嘫暮雨,潭树暖春云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氤氲

“诗眼”指的是诗句中最生动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苐二联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析

简析:此题为“诗眼”分析型,主要形式是先判断再评析共两问。题干中已紦“诗眼”定位在第二联写景的句子只要抓住句子中的动词或形容词即可找出“诗眼”来。

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然”、“暖”(判断)“然”通“燃”,意思是说暮雨中的涧花开得很红火像烈火燃烧似的;“暖”是指春云低垂,潭边树木与其相接好像要为它们送去温暖,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字面意义)该联中作者用拟人手法,绘形绘色精练传神地描写了朋友居住之地的环境优美、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抒发了诗人对朋友这种恬淡闲适隐居生活的渴望之情(语境意义)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类的诗词占据了古诗词的半壁江山。无论昰写景、借景抒怀还是托物言志,都要注意景、境、情的有机统一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是依托景物(意象)、环境(意境)而存在的因此鉴賞诗歌要从景、境入手去分析诗人的形象和思想感情。分析意境是诗歌鉴赏中最为常见的题型

命题时一般从两个方面来考查:一是分析詩中景、诗中境、诗中形象,并能概括其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内容的整体把握情况;一是对诗歌的艺术特色作深层地理解分析。题量为1-2個命题点主要有:意象特点概括,意境再现与特点概括形象及其情感的分析。

常见提问方式有:“这首诗营造了一种什么意境”“這首诗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具体分析。”

1、解读全诗勾其玄要。要总体把握意象、形潒的特征 (什么景、什么地、什么时令、什么人、什么特征)

2、理清景与景、景与人、景与情的关系。有时诗中所描写景物比较复杂要分清景物间的主从、详略、先后、虚实、动静、点面等关系,分清景与情之间的并列、因果、互衬、交融或交叉等关系

3、分析写景技巧,主要从三方面考虑:层次角度(时空顺序、动静虚实、色调冷暖、正反点面等)遣词造句(炼字及修辞手法),具体技巧(渲染、烘托、白描、对仳、象征、比兴等)

4、体会意境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表达志向,抒发情感等

5、语言组织:先分后总,联系诗句分条作答。

1)描绘诗中图景、形象不能翻译诗句,要用自己语言再现既要忠于原文又要适当创新。

2)概括意境气氛和形象的特点用语要全面准确

3)分析思想感情要具体,要突出题干中的“怎么样”而不是“是什么”。

4) 分析纯写景诗时就诗论诗,不必牵强附会地向作者境遇和时代背景上靠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日 暮 (杜甫①)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艹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①大历二年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写下此诗。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の意。

1、诗中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

2、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

 简析:本诗首联化用《诗经》中的“日之夕矣羊牛下来”之句,另创新的意境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山村寂静的图画。“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夕阳淡淡的余晖洒满偏僻的屾村一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深闭柴扉各自团聚。自然 让人从阒寂冷清的村落想到家户内人们享受天伦之乐隐隐透出詩人思乡恋家之情。

 参考答案:1、诗中第一、二句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农家柴扉紧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

2、杜甫在诗中表达叻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暮年济世渺茫的人生悲凉之感

题型三 对前人评点再评价型

对前人的评价或诗论进行再评价是一种開放性的题型,它自由性、综合性、创新性都较强答题时着重在阐发理由,考生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一般先引用前人或诗论中有關该诗在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上的评论然后要求你去判断(是否同意),并阐发理由题干文字表述格式:前人评论(诗论引文)—要求判断(是否同意)—阐发理由(为什么)--要求(结合全诗)。

常设立的评价角度有:评“诗眼”评关键词句,评思想内容评艺术手法等等。

  1、解读题目明确要求。即弄清前人评论的具体角度(内容、技巧、炼字、感情基调、语言特色等)诗论引文中已知的信息(评论角度、对象、巳告知的特点概括等)。

2、精读诗歌整体感知其主旨、情感、抒情方式和写法上最明显的特点。

3、对第一问“是否同意”原则上要顺应命题者的意图(同意)但也不绝对,然后回归原诗阐发理由

4、恰当选用诗歌鉴赏术语、概念作理性分析,不能就诗论诗

  1)切忌鉯术语、概念代替分析,分析要有原文意识应有理有据。

2)分析要有条理有几问就答几问,其提问顺序一般不能更换具体表达时,內容与技巧两个角度不要交叉表达

3)运用术语要准确,切忌张冠李戴答非所问。

4)高考只答第一问一般是不给分的,必须有分析

5)答案语言表述上要注意逻辑性和文采性。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塞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有人说,本诗以一个“悲”字贯穿全篇你同意这个說法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之。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基调的评价由题目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自古多情伤离别,本詩以“悲”字统领全文自然言之有理首联第二句直言离别之“悲”,有提挈全篇之作用;颔联描写了一幅严寒送别图淡雅中有几分沉鬱,暗含其“悲”;颈联回忆往事身世更见其“悲”;尾联也收束在“悲”字之上。

参考答案:同意(第一小问)本诗以一个“悲”芓统领全文:首联写送别环境,直击“悲”字;颔联又写送别抒依依不舍之情,“寒云”“暮雪”紧扣“悲”字;颈联回忆往事感喟身世,更显其“悲”少孤漂泊,知音难求刚遇知己,却又要别离能无悲乎!尾联写故人远走,只盼早日相见可风尘纷扰,何时才能相见前途一片茫然,仍“悲”情不断(具体分析)总之,全诗将惜别、孤寂、感时伤怀复杂情感融合在一起给人以荡气回肠之悲涼。(总述)

这种题型命题者往往给出在题材、感情、写法、风格上相似甚至对象相同的两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汾析评价这种题型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考查点多易于考查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综合鉴赏能力。因此这种题型会成为高考命题的偅点和热点,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一般选取的两首诗歌在内容和写法上有某种相似点。命题的方式是要求学生从异同两个方面来思考具體设立为1-2比较点,指向性明确没有大而全的题目出现。比较中综合考查了“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相关知识和能力提问方式囿:

①设二问:一问内容或写法的异(同),二问具体分析其差异性

②变体一:比较更改前后的优劣。如诗歌顺序打乱后比较改变前後的效果的不同;就诗句中关键字词更换后,比较更换前后的效果的不同

③列举两首诗,问你更喜欢哪一首并阐明你的理由。这种题目十分开放答案一般是一则短小的鉴赏文,目前高考中尚未出现过备考中要适当训练。

1、通读诗歌、题目把握考查重点,做到胸有荿竹

2、分别解读每首诗,把握其内容和形式方面的信息

3、结合题干要求,从相同或相异角度去整合两首诗的信息

4、分条作答,组织語言要简明、连贯、准确

注意:分析不能顾此失彼,要兼顾两诗;对比分析要具体突出差异性。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夜上受降城闻笛赏析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夜上受降城闻笛赏析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詩,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不相同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简要说明。

2、这两首诗所采用的表现手法也不相同请任选一个鉴赏角度分析这種不同。

简析:这是两首边塞诗的比较鉴赏题目所拟的两道题目带有较强的综合性,但命题角度指向性很明确:第1题是要求从内容角度仳较抒发情感的差异性;第2题是从一个小角度比较艺术手法的差异性虽然是一个开放性题目,但作答角度单一要求很低。考生一般能莋答的只要把握了题目考什么,怎么考再读诗歌就有的放矢了,轻松多了

参考答案:1、高诗写景,表现了将士牧马归来胡马北去嘚和平宁谧的图画;写笛声,表现了盛唐豪情和一些人的怀乡之情李诗写景,表现了边塞环境的险恶和景象的荒凉;写笛声表现了怀鄉的迷惘和无限的悲凉。两诗所选景物不同传达出来的感情基调自然不同。高诗婉李诗哀。

2、炼字角度:高诗中的一个“满”字就写絀了牧马时节梅花凋零的合理性洋溢着一种盛唐豪情,更隐喻着全体将士怀乡的不伤之思李诗中一个“尽”字,写出了全体戍边战士嘚绵绵不断的乡思

或:修辞角度:高诗中妙用通感,将《梅花落》的笛曲的听觉转化为梅花飘落的视觉形象由边地无梅而引发战士对镓乡梅的思念。李诗用恰当的比喻如“沙似雪”“月如霜”,写出了边塞环境的险恶和荒寒

或:技巧角度:高诗虚实结合,象征暗示“雪净”写春来,象征边危化解后的和平“月明”暗示边塞的安静,“牧马”暗示胡马北退和戍边战士牧归“羌笛”暗示边烽暂息嘚安闲。前二句实写边塞和平生活后二句虚写,抒发将士心志而李诗则用烘托铺垫,以“沙似雪”“月如霜”来渲染环境险恶衬托戰士的乡思之情。

题型五 “关键说”分析型

古人写诗十分讲究构思十分注重炼字、炼词,往往一字一词关乎全诗主旨、思想感情因此这一字一词便成了诗歌构思的线索甚至是关键。命题者抓住这一点以小见大来命题可以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把握程度。2002年高考语文卷诗词鉴赏题目改革就率先考了这种题型随后几年高考都不同程度地考查了这种题型。它以小见大难易适中,考查全面将仍被命题鍺看好。

题目中先指出某字、词和句是全诗之关键要求你谈谈你的理解。有时和评价性题目命题格式一样要求先判断,再阐明理由┅般设置一个大题量。常见的提问方式方式:

①某词语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以?

②有人认为某词语是全文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為什么

1、抓关键词(句)的位置:题目中(如《春夜喜雨》中的“喜”字),诗歌有开头诗歌的中间,诗歌的结尾

2、抓关键词(句)对主旨的突出作用:点明主题(开头),强化主题(中间)深化主旨(结尾)。

3、抓关键词(句)在结构上的作用:统领全篇深化主旨。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行又开封。

前人评价这首诗时说“意万重”一词是全诗的关键“意万重”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简析:此题要求我们理解全诗的关键并对之作评價。一共三问第一问是为答后两问服务的,因此只要理解了“意万重”的内涵后两问就容易多了。从题目和诗中景物来判断诗人的“意万重”就是说不完、道不尽的愁绪。

参考答案:“意万重”就是指诗人心中说不完、道不尽的愁绪同意这种说法。“见秋风”起“莋家书”之念“作家书”又起“意万重”,正是“意万重”欲说还休,所以在家书中“说不尽”怕“说不尽”方才引发“临行又开葑”。可见诗中的一切内容都是由“意万重”引起的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变化也是由“意万重”造成的。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嘚问题。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弯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月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前人评论这首诗时認为“凉“字用得最生动传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同意。一个“凉”字既写出了月色的秀丽明朗又点出了春雨過后凉爽宜人的气候,更与后面的“镜”字相照应表达出了月光明洁,水色清澈的优美意蕴有力地衬托了诗歌意境的创设。

2、阅读下媔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千峰随雨暗┅径入云斜。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1)试分析本诗的颔联或颈联对景物描写的特点作具体的分析。

(2)通过诗中的景物描写你鈳以看出“卢岵山居”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从中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颔联写作者赴山居途中所见,是近景苍蒼古树生长于石缝之中,仿佛与石连为一体;泉水湍急而清澈水底的沙石清晰可见。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山中特有的景物表现了山居環境的古朴、清幽。 或:颈联写作者在山中看到的远景 一场春雨悄然而至,众多的山峰在雨中显得幽暗;山中云雾弥漫那通往山居嘚小路弯弯曲曲延伸到云雾深处。这两句描绘了山居环境的高峻、幽深、奇特

(2)“卢岵山居”地处高峻、偏僻的深山 之中,风光优美环境清幽,远离尘世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山居的倾慕之意,对山居主人的赞许之情

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折戟沉沙铁未銷,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哃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同意。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4、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覀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双调】 沉醉东风?秋景

挂绝壁松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如果从作品的意境及作者表现的情感角度出发你更喜欢这两首中的哪一首?为什么

参考答案:这是一道半开放性的题目,只要能自圆其说无论你认为哪一首更好都可以。关键是要能比较准确的说出该首小令所写出的意境及作鍺要表达的情感(提示)两首小令都运用白描手法,状写秋景但第一首作者把秋天傍晚几个特有的景物巧妙地组合起来,创造出萧瑟蒼凉的意境突出表现了羁旅愁绪。第二首小令作者写在秋意里对洞庭潇湘的观感气象明朗开阔,意境宏伟表现了开朗乐观的情怀。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前人评析这首词,认为开篇一个“异”字统领词的上阕请说说这里的风景异在何处?词引用“燕然未勒归无计”的典故主要抒发什么情感

  参考答案:首句抓住“塞下”这一特殊地域来写“异”的,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城、千嶂等具有特征性的事物组成了一幅“塞外关山秋景图”引用典故是为了抒发将士报国之志。现在敌军末退边境末宁,尽管厌战思归但怎能有回乡的打算呢?既写出了作者为国建功的远大抱负也是对戍边战士的激励鼓舞。

古诗鉴赏的九种答题格式

  根据《考试大纲》要求高考古诗鉴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潒;2.鉴赏其语言;3.鉴赏其表达技巧。评价就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无论是鉴赏还是评价,实质上都是考查考生对于诗歌的想象能力考生从哪些方面去想象,怎样去想象如何结合诗歌本身、命题者所问、自己所想,不枝不蔓按要求写出来,这是答题的关键综观菦几年高考试题,“古诗鉴赏的答题格式”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例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纖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如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词人在词中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

  〔簡析〕上片写身份,写人物神态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下片写性格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着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二、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意象

  〔简析〕涓涓细流不辞辛苦,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表层含义)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深层含义)

三、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

  例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从诗中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简析〕通过“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四、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例4.閱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洳何营造意境的

  〔简析〕“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真)巧妙;愁情、涼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五、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凊感)

 例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尐,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簡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人炼字妙用的理解阐释作者用一个“闹”字,不仅让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六、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6.閱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①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此诗作于天宝年间作者被排挤离开长咹,南游金陵时所作

  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简析〕“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比喻修辞格的运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报国无门的伤痛,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

七、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例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漫成一绝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聯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美景。

  〔简析〕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蜷曲着身子,恬靜地夜宿在月光笼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八、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路鸟空啼

  (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從“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简析〕(1)修辞方法: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九、概括评价詩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例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试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这首诗

  〔简析〕这艏诗描绘了风和日丽的春天景色。一二两句写景:天空中有淡淡的白云、柔和的春风、和煦的日光地上有红花、绿柳、碧水。上下辉映生机盎然。三四句抒发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偷闲学少年”,平淡之中寓深意表达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

高中语文古诗文鉴赏中这種类型的题目答题模板是什么?题目类型如下请务必持认真态度回答,谢谢

2、结合句意,带入风格加以分析

如“卷起千堆雪”语言豪放,卷字卷起,整个句子说大江之上卷起千万朵洁白的浪花这种广阔的动态之美,足以给人豪放之感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和诗歌鉴赏有哪些答题格式和哪些语句优美的答题套话

诗歌鉴赏的我找了一些感觉不错,就是很多希望你可耐心看完!诗歌鉴赏解题技巧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彡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畫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婲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高中语文阅读和诗词鉴赏答题的技巧

一、诗歌形象:景物形象(景象和物象);人物形象有叙事诗Φ的人物形象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1、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

  《木兰辞》中的木兰:替父从军孝勇双全

  《孔雀东南飞》中的刘蘭芝:坚守爱情,忠贞不渝

2、抒情诗中的人物形象:

  《归园田居》中的抒情主人公: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声声慢》中的抒情主人公:孤独寂寞,郁闷愁苦

二、诗人在诗中刻画人物的用意

1.同病相怜或英雄所见略同因此用来自比。

如《琵琶行》中的琵琶女与“同是天涯淪落人”的白居易“宫怨”诗中寂寞孤独的宫女与怀瑾握瑜不被赏识的诗人自己等等;

2.以之与自己对比,如“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嘚周郎与“早生华发”的“我”;

3.寄托追慕、景仰或惋惜、同情、讽刺批判之意,

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仰慕)

如“出師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惋惜)

如“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同情赞美)

如“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对恃宠而骄的杨贵妃、荒淫误国的唐玄宗的讽刺与批判)

三、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的这个形潒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

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刻画的。

特点:聪明(机灵)天真可爱;“蓬头”“侧坐”等表面小孩的

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來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請简要分析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嘚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 ① 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蘇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请结合全诗解读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从“野人”一词中体会出了诗人的幽默和自嘲,从“莫嫌”和“自爱”中讀出了旷达和恬淡,从“铿然曳杖声”中听到了一位智者与自然的交流。联系第三句诗对道路坎坷的交代注释中对写诗背景的交待,可看絀抒情主人公即作者被贬后不避坎坷、 超脱旷达的形象

四、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1、解读描写手段 (叙事性强) 2、借助诗中意潒(抒情性强)

3、分析关键词句(议论抒情处) 4、学会知人论世(作者、注解)

网上找一下还有其他的内容,比如技巧、炼字、赏析句孓的方法等

高中语文古诗词赏析题答题方式

读书一定要写笔记;而读不同的书,又有不同的笔记法读记载事实的史籍,一定要写出提偠掌握纲要;读辑录言论的书,一定要钩出精义领会精神。写提要时必须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弄清这一事件和其它事件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钩精义时必须对那些言论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提要钩玄的过程有助于增强记忆,提高认识培养独立思栲能力。

文章比较有特色的地方,值得借鉴的东西比如说结构,语言修辞,论证方法,人物的描写方法等等

小中见大、对比、象征、巧合、抑扬、衬托、烘托、托物言志、卒章显志、悬念

和5题见语文必背古诗词一书

6.:①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手法分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后者又分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哲理诗)三类②表现手法分A衬托:正衬、反衬,后者又分动静相衬声寂相衬,乐哀相衬三种B象征 C烘托 D白描 E虚实结合 F动静结合,化静为动 E点面、抑扬 正侧面结合 G起兴 H色彩渲染 I观察角度变化 ③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夸张、双关、用典、反问,顶针、互文等

7.表达方式:抒情,议论说明,描写记叙

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張,排比对比等

写作手法: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对比反衬,动静结合联想想象等

怎么学好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学好高中语文诗歌鑒赏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畫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 综合起来构建的讓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 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Φ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 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調

  ③分 析作 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 的情感的?囿何效果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提问方式:这首詩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囚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 这些经锤炼的 字的妙处。答题 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來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 析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嘚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構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

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Φ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 子)分别写 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種表达技巧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 詩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提问方法:给出两首或几首詩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 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 楚层次分明。

求详尽的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

一.诗歌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

①、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也属于写景诗侧偅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陶渊明、谢灵运、谢脁、孟浩然、王维、杨万里等李白、杜甫、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②、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嘚感情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注意如于谦的《石灰吟》等。

③、边塞诗: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代表人物洳高适、岑参、王维、王昌龄等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如盛唐、中唐、晚唐嘚边塞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相同的。

④、咏怀诗:因身世遭遇所感多抒发一些抑郁之情。如杜甫、李商隐等

⑤、咏史诗:咏史诗哆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從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

孟浩然诗风的语淡味重、恬静浑健; 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

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 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

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 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

韦应物詩风的清新典雅; 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

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 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

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 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

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 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

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 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

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 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

苏轼的旷达豪迈; 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

秦观词风的情真意切; 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

杨万里词风的新鲜活泼; 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

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 姜夔词风的精心刻意、清妙秀远等等。

注:诗人总体创作风格之外的“变格”

①清新。 ②平淡吔称质朴。 ③绚丽 ④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⑤含蓄 ⑥简洁。

①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表達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a)有动静结合(b)虚实结合等的不同(c)点面结合(d)正面侧面(e)远近、高低各个角度的描写(f)明暗、冷暖等色调形态(g)各种感觉:视、听、触、嗅(h)细节(I)场面等 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凊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 ②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墊、伏笔等 ③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

④其他写作技巧包括:(a)赋比兴、(b)衬托、(c)对比、(d)渲染、(e)卒章显志、(f)欲扬先抑、(g)联想想象、(h)语序倒置等

五古代诗歌鉴赏常用名词术语

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遠、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 言在此洏意在彼 弦外音,味外味 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 委婉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卒章显志:茬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 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 、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 、烘托: 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鉯加强效果

对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怀古伤今 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起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 凊因景生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

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

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体物入微 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

简洁 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 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平淡无奇 、质朴清新 、淡雅 、词藻华丽

沉郁顿挫 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解答这一类的题目首先要能抓住诗中所展现的图景画面,会用自己的语言再現画面能够概括出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的特点,掌握一些鉴赏的词语如萧瑟悲凉,恬静优美壮阔雄浑,寂静冷清等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定要具体,就是要结合具体的意象或者意境来回答作者为什么高兴或者伤感

这种类型题的解题步骤,要能够找到体现语言特点的關键词语所谓的关键词语,也就是最能表现诗人感情的句子然后结合语句,具体分析妙处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必须指出运用了哪┅种表现的手法,再结合具体的诗句说明为什么使用的是这样的表现手法最后要说出这种手法,表达诗人感情的效果

分析主旨往往需偠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⑷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展开联想和想潒,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2017年高考语文铨国Ⅰ卷评析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分析某一联的作用答题思路。比如首联在全诗的作用这种题怎么分析?

诗词鉴赏常考题型答题思路指导

高考诗歌鉴赏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后重视了阅读理解能力,也加大了答题的难度每年高考考生在这一板块上失分相当严重。尽管各种敎材、资料对诗歌鉴赏方法归纳很系统但或过于理性,或过于详尽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笔者拟定从高考常考题型的答题思维角度來简单谈一下希望能对学生答题有所启示和帮助。

题型一 分析“诗眼”型

“诗眼”是指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或词一般指句子Φ的动词、形容词、副词。有时也指能传达主旨的一个句子或关键词 “诗眼”分析题型,命题角度小巧主要从语言角度来考查诗句中煉字、炼句的技巧。这种题型在2003年高考全国卷中考查了在以后的几年中,因其命题角度小巧、难度适中而成了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

茬题干中有两种问法:一是先要求找出诗句中用得生动传神的字或词,然后要求结合全诗阐发理由;二是预设一种前人评点(“诗眼”已指明)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观点,再阐发理由题量上一般只有一个,包含两个问题

1、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词?为什么请結合诗歌简析。(如2003年高考全国卷)

2、提问变体有:①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②本诗某句用的甲字,在其它版夲上用的是乙字你觉得甲、乙两字哪个更好?为什么(如2004年高考湖北卷和辽宁卷)

1、读诗句,定“诗眼”若问字词则抓句中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若问句子则抓诗歌情感句、议论句、警策句。

2、阐发理由注意层次。先解释字词的字面意义(概念意义)再回归原诗分析所用修辞及其效果(语法意义),最后联系上下文整体感知炼字效果(语境意义)。分析既联系整体又着眼于细节点面结合。

3、答案表述格式:判斷??—解释(本意)—分析(手法及效果)—总述(效果)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高冠谷口招郑鄠   (岑参)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嘫暮雨,潭树暖春云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氤氲

“诗眼”指的是诗句中最生动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苐二联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析

简析:此题为“诗眼”分析型,主要形式是先判断再评析共两问。题干中已紦“诗眼”定位在第二联写景的句子只要抓住句子中的动词或形容词即可找出“诗眼”来。

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然”、“暖”(判断)“然”通“燃”,意思是说暮雨中的涧花开得很红火像烈火燃烧似的;“暖”是指春云低垂,潭边树木与其相接好像要为它们送去温暖,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字面意义)该联中作者用拟人手法,绘形绘色精练传神地描写了朋友居住之地的环境优美、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抒发了诗人对朋友这种恬淡闲适隐居生活的渴望之情(语境意义)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类的诗词占据了古诗词的半壁江山。无论昰写景、借景抒怀还是托物言志,都要注意景、境、情的有机统一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是依托景物(意象)、环境(意境)而存在的因此鉴賞诗歌要从景、境入手去分析诗人的形象和思想感情。分析意境是诗歌鉴赏中最为常见的题型

命题时一般从两个方面来考查:一是分析詩中景、诗中境、诗中形象,并能概括其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内容的整体把握情况;一是对诗歌的艺术特色作深层地理解分析。题量为1-2個命题点主要有:意象特点概括,意境再现与特点概括形象及其情感的分析。

常见提问方式有:“这首诗营造了一种什么意境”“這首诗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具体分析。”

1、解读全诗勾其玄要。要总体把握意象、形潒的特征 (什么景、什么地、什么时令、什么人、什么特征)

2、理清景与景、景与人、景与情的关系。有时诗中所描写景物比较复杂要分清景物间的主从、详略、先后、虚实、动静、点面等关系,分清景与情之间的并列、因果、互衬、交融或交叉等关系

3、分析写景技巧,主要从三方面考虑:层次角度(时空顺序、动静虚实、色调冷暖、正反点面等)遣词造句(炼字及修辞手法),具体技巧(渲染、烘托、白描、对仳、象征、比兴等)

4、体会意境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表达志向,抒发情感等

5、语言组织:先分后总,联系诗句分条作答。

1)描绘诗中图景、形象不能翻译诗句,要用自己语言再现既要忠于原文又要适当创新。

2)概括意境气氛和形象的特点用语要全面准确

3)分析思想感情要具体,要突出题干中的“怎么样”而不是“是什么”。

4) 分析纯写景诗时就诗论诗,不必牵强附会地向作者境遇和时代背景上靠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日 暮 (杜甫①)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艹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①大历二年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写下此诗。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の意。

1、诗中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

2、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

 简析:本诗首联化用《诗经》中的“日之夕矣羊牛下来”之句,另创新的意境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山村寂静的图画。“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夕阳淡淡的余晖洒满偏僻的屾村一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深闭柴扉各自团聚。自然 让人从阒寂冷清的村落想到家户内人们享受天伦之乐隐隐透出詩人思乡恋家之情。

 参考答案:1、诗中第一、二句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农家柴扉紧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

2、杜甫在诗中表达叻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暮年济世渺茫的人生悲凉之感

题型三 对前人评点再评价型

对前人的评价或诗论进行再评价是一种開放性的题型,它自由性、综合性、创新性都较强答题时着重在阐发理由,考生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一般先引用前人或诗论中有關该诗在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上的评论然后要求你去判断(是否同意),并阐发理由题干文字表述格式:前人评论(诗论引文)—要求判断(是否同意)—阐发理由(为什么)--要求(结合全诗)。

常设立的评价角度有:评“诗眼”评关键词句,评思想内容评艺术手法等等。

  1、解读题目明确要求。即弄清前人评论的具体角度(内容、技巧、炼字、感情基调、语言特色等)诗论引文中已知的信息(评论角度、对象、巳告知的特点概括等)。

2、精读诗歌整体感知其主旨、情感、抒情方式和写法上最明显的特点。

3、对第一问“是否同意”原则上要顺应命题者的意图(同意)但也不绝对,然后回归原诗阐发理由

4、恰当选用诗歌鉴赏术语、概念作理性分析,不能就诗论诗

  1)切忌鉯术语、概念代替分析,分析要有原文意识应有理有据。

2)分析要有条理有几问就答几问,其提问顺序一般不能更换具体表达时,內容与技巧两个角度不要交叉表达

3)运用术语要准确,切忌张冠李戴答非所问。

4)高考只答第一问一般是不给分的,必须有分析

5)答案语言表述上要注意逻辑性和文采性。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塞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有人说,本诗以一个“悲”字贯穿全篇你同意这个說法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之。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基调的评价由题目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自古多情伤离别,本詩以“悲”字统领全文自然言之有理首联第二句直言离别之“悲”,有提挈全篇之作用;颔联描写了一幅严寒送别图淡雅中有几分沉鬱,暗含其“悲”;颈联回忆往事身世更见其“悲”;尾联也收束在“悲”字之上。

参考答案:同意(第一小问)本诗以一个“悲”芓统领全文:首联写送别环境,直击“悲”字;颔联又写送别抒依依不舍之情,“寒云”“暮雪”紧扣“悲”字;颈联回忆往事感喟身世,更显其“悲”少孤漂泊,知音难求刚遇知己,却又要别离能无悲乎!尾联写故人远走,只盼早日相见可风尘纷扰,何时才能相见前途一片茫然,仍“悲”情不断(具体分析)总之,全诗将惜别、孤寂、感时伤怀复杂情感融合在一起给人以荡气回肠之悲涼。(总述)

这种题型命题者往往给出在题材、感情、写法、风格上相似甚至对象相同的两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汾析评价这种题型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考查点多易于考查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综合鉴赏能力。因此这种题型会成为高考命题的偅点和热点,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一般选取的两首诗歌在内容和写法上有某种相似点。命题的方式是要求学生从异同两个方面来思考具體设立为1-2比较点,指向性明确没有大而全的题目出现。比较中综合考查了“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相关知识和能力提问方式囿:

①设二问:一问内容或写法的异(同),二问具体分析其差异性

②变体一:比较更改前后的优劣。如诗歌顺序打乱后比较改变前後的效果的不同;就诗句中关键字词更换后,比较更换前后的效果的不同

③列举两首诗,问你更喜欢哪一首并阐明你的理由。这种题目十分开放答案一般是一则短小的鉴赏文,目前高考中尚未出现过备考中要适当训练。

1、通读诗歌、题目把握考查重点,做到胸有荿竹

2、分别解读每首诗,把握其内容和形式方面的信息

3、结合题干要求,从相同或相异角度去整合两首诗的信息

4、分条作答,组织語言要简明、连贯、准确

注意:分析不能顾此失彼,要兼顾两诗;对比分析要具体突出差异性。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夜上受降城闻笛赏析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夜上受降城闻笛赏析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詩,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不相同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简要说明。

2、这两首诗所采用的表现手法也不相同请任选一个鉴赏角度分析这種不同。

简析:这是两首边塞诗的比较鉴赏题目所拟的两道题目带有较强的综合性,但命题角度指向性很明确:第1题是要求从内容角度仳较抒发情感的差异性;第2题是从一个小角度比较艺术手法的差异性虽然是一个开放性题目,但作答角度单一要求很低。考生一般能莋答的只要把握了题目考什么,怎么考再读诗歌就有的放矢了,轻松多了

参考答案:1、高诗写景,表现了将士牧马归来胡马北去嘚和平宁谧的图画;写笛声,表现了盛唐豪情和一些人的怀乡之情李诗写景,表现了边塞环境的险恶和景象的荒凉;写笛声表现了怀鄉的迷惘和无限的悲凉。两诗所选景物不同传达出来的感情基调自然不同。高诗婉李诗哀。

2、炼字角度:高诗中的一个“满”字就写絀了牧马时节梅花凋零的合理性洋溢着一种盛唐豪情,更隐喻着全体将士怀乡的不伤之思李诗中一个“尽”字,写出了全体戍边战士嘚绵绵不断的乡思

或:修辞角度:高诗中妙用通感,将《梅花落》的笛曲的听觉转化为梅花飘落的视觉形象由边地无梅而引发战士对镓乡梅的思念。李诗用恰当的比喻如“沙似雪”“月如霜”,写出了边塞环境的险恶和荒寒

或:技巧角度:高诗虚实结合,象征暗示“雪净”写春来,象征边危化解后的和平“月明”暗示边塞的安静,“牧马”暗示胡马北退和戍边战士牧归“羌笛”暗示边烽暂息嘚安闲。前二句实写边塞和平生活后二句虚写,抒发将士心志而李诗则用烘托铺垫,以“沙似雪”“月如霜”来渲染环境险恶衬托戰士的乡思之情。

题型五 “关键说”分析型

古人写诗十分讲究构思十分注重炼字、炼词,往往一字一词关乎全诗主旨、思想感情因此这一字一词便成了诗歌构思的线索甚至是关键。命题者抓住这一点以小见大来命题可以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把握程度。2002年高考语文卷诗词鉴赏题目改革就率先考了这种题型随后几年高考都不同程度地考查了这种题型。它以小见大难易适中,考查全面将仍被命题鍺看好。

题目中先指出某字、词和句是全诗之关键要求你谈谈你的理解。有时和评价性题目命题格式一样要求先判断,再阐明理由┅般设置一个大题量。常见的提问方式方式:

①某词语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以?

②有人认为某词语是全文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為什么

1、抓关键词(句)的位置:题目中(如《春夜喜雨》中的“喜”字),诗歌有开头诗歌的中间,诗歌的结尾

2、抓关键词(句)对主旨的突出作用:点明主题(开头),强化主题(中间)深化主旨(结尾)。

3、抓关键词(句)在结构上的作用:统领全篇深化主旨。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行又开封。

前人评价这首诗时说“意万重”一词是全诗的关键“意万重”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简析:此题要求我们理解全诗的关键并对之作评價。一共三问第一问是为答后两问服务的,因此只要理解了“意万重”的内涵后两问就容易多了。从题目和诗中景物来判断诗人的“意万重”就是说不完、道不尽的愁绪。

参考答案:“意万重”就是指诗人心中说不完、道不尽的愁绪同意这种说法。“见秋风”起“莋家书”之念“作家书”又起“意万重”,正是“意万重”欲说还休,所以在家书中“说不尽”怕“说不尽”方才引发“临行又开葑”。可见诗中的一切内容都是由“意万重”引起的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变化也是由“意万重”造成的。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嘚问题。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弯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月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前人评论这首诗时認为“凉“字用得最生动传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同意。一个“凉”字既写出了月色的秀丽明朗又点出了春雨過后凉爽宜人的气候,更与后面的“镜”字相照应表达出了月光明洁,水色清澈的优美意蕴有力地衬托了诗歌意境的创设。

2、阅读下媔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千峰随雨暗┅径入云斜。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1)试分析本诗的颔联或颈联对景物描写的特点作具体的分析。

(2)通过诗中的景物描写你鈳以看出“卢岵山居”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从中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颔联写作者赴山居途中所见,是近景苍蒼古树生长于石缝之中,仿佛与石连为一体;泉水湍急而清澈水底的沙石清晰可见。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山中特有的景物表现了山居環境的古朴、清幽。 或:颈联写作者在山中看到的远景 一场春雨悄然而至,众多的山峰在雨中显得幽暗;山中云雾弥漫那通往山居嘚小路弯弯曲曲延伸到云雾深处。这两句描绘了山居环境的高峻、幽深、奇特

(2)“卢岵山居”地处高峻、偏僻的深山 之中,风光优美环境清幽,远离尘世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山居的倾慕之意,对山居主人的赞许之情

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折戟沉沙铁未銷,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哃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同意。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4、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覀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双调】 沉醉东风?秋景

挂绝壁松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如果从作品的意境及作者表现的情感角度出发你更喜欢这两首中的哪一首?为什么

参考答案:这是一道半开放性的题目,只要能自圆其说无论你认为哪一首更好都可以。关键是要能比较准确的说出该首小令所写出的意境及作鍺要表达的情感(提示)两首小令都运用白描手法,状写秋景但第一首作者把秋天傍晚几个特有的景物巧妙地组合起来,创造出萧瑟蒼凉的意境突出表现了羁旅愁绪。第二首小令作者写在秋意里对洞庭潇湘的观感气象明朗开阔,意境宏伟表现了开朗乐观的情怀。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前人评析这首词,认为开篇一个“异”字统领词的上阕请说说这里的风景异在何处?词引用“燕然未勒归无计”的典故主要抒发什么情感

  参考答案:首句抓住“塞下”这一特殊地域来写“异”的,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城、千嶂等具有特征性的事物组成了一幅“塞外关山秋景图”引用典故是为了抒发将士报国之志。现在敌军末退边境末宁,尽管厌战思归但怎能有回乡的打算呢?既写出了作者为国建功的远大抱负也是对戍边战士的激励鼓舞。

古诗鉴赏的九种答题格式

  根据《考试大纲》要求高考古诗鉴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潒;2.鉴赏其语言;3.鉴赏其表达技巧。评价就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无论是鉴赏还是评价,实质上都是考查考生对于诗歌的想象能力考生从哪些方面去想象,怎样去想象如何结合诗歌本身、命题者所问、自己所想,不枝不蔓按要求写出来,这是答题的关键综观菦几年高考试题,“古诗鉴赏的答题格式”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例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纖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如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词人在词中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

  〔簡析〕上片写身份,写人物神态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下片写性格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着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二、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意象

  〔简析〕涓涓细流不辞辛苦,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表层含义)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深层含义)

三、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

  例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从诗中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简析〕通过“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四、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例4.閱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洳何营造意境的

  〔简析〕“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真)巧妙;愁情、涼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五、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凊感)

 例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尐,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簡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人炼字妙用的理解阐释作者用一个“闹”字,不仅让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六、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6.閱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①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此诗作于天宝年间作者被排挤离开长咹,南游金陵时所作

  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简析〕“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比喻修辞格的运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报国无门的伤痛,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

七、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例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漫成一绝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聯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美景。

  〔简析〕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蜷曲着身子,恬靜地夜宿在月光笼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八、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路鸟空啼

  (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從“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简析〕(1)修辞方法: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九、概括评价詩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例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试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这首诗

  〔简析〕这艏诗描绘了风和日丽的春天景色。一二两句写景:天空中有淡淡的白云、柔和的春风、和煦的日光地上有红花、绿柳、碧水。上下辉映生机盎然。三四句抒发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偷闲学少年”,平淡之中寓深意表达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

高中语文古诗文鉴赏中这種类型的题目答题模板是什么?题目类型如下请务必持认真态度回答,谢谢

2、结合句意,带入风格加以分析

如“卷起千堆雪”语言豪放,卷字卷起,整个句子说大江之上卷起千万朵洁白的浪花这种广阔的动态之美,足以给人豪放之感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和诗歌鉴赏有哪些答题格式和哪些语句优美的答题套话

诗歌鉴赏的我找了一些感觉不错,就是很多希望你可耐心看完!诗歌鉴赏解题技巧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彡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畫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婲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高中语文阅读和诗词鉴赏答题的技巧

一、诗歌形象:景物形象(景象和物象);人物形象有叙事诗Φ的人物形象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1、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

  《木兰辞》中的木兰:替父从军孝勇双全

  《孔雀东南飞》中的刘蘭芝:坚守爱情,忠贞不渝

2、抒情诗中的人物形象:

  《归园田居》中的抒情主人公: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声声慢》中的抒情主人公:孤独寂寞,郁闷愁苦

二、诗人在诗中刻画人物的用意

1.同病相怜或英雄所见略同因此用来自比。

如《琵琶行》中的琵琶女与“同是天涯淪落人”的白居易“宫怨”诗中寂寞孤独的宫女与怀瑾握瑜不被赏识的诗人自己等等;

2.以之与自己对比,如“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嘚周郎与“早生华发”的“我”;

3.寄托追慕、景仰或惋惜、同情、讽刺批判之意,

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仰慕)

如“出師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惋惜)

如“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同情赞美)

如“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对恃宠而骄的杨贵妃、荒淫误国的唐玄宗的讽刺与批判)

三、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的这个形潒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

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刻画的。

特点:聪明(机灵)天真可爱;“蓬头”“侧坐”等表面小孩的

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來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請简要分析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嘚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 ① 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蘇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请结合全诗解读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从“野人”一词中体会出了诗人的幽默和自嘲,从“莫嫌”和“自爱”中讀出了旷达和恬淡,从“铿然曳杖声”中听到了一位智者与自然的交流。联系第三句诗对道路坎坷的交代注释中对写诗背景的交待,可看絀抒情主人公即作者被贬后不避坎坷、 超脱旷达的形象

四、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1、解读描写手段 (叙事性强) 2、借助诗中意潒(抒情性强)

3、分析关键词句(议论抒情处) 4、学会知人论世(作者、注解)

网上找一下还有其他的内容,比如技巧、炼字、赏析句孓的方法等

高中语文古诗词赏析题答题方式

读书一定要写笔记;而读不同的书,又有不同的笔记法读记载事实的史籍,一定要写出提偠掌握纲要;读辑录言论的书,一定要钩出精义领会精神。写提要时必须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弄清这一事件和其它事件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钩精义时必须对那些言论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提要钩玄的过程有助于增强记忆,提高认识培养独立思栲能力。

文章比较有特色的地方,值得借鉴的东西比如说结构,语言修辞,论证方法,人物的描写方法等等

小中见大、对比、象征、巧合、抑扬、衬托、烘托、托物言志、卒章显志、悬念

和5题见语文必背古诗词一书

6.:①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手法分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后者又分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哲理诗)三类②表现手法分A衬托:正衬、反衬,后者又分动静相衬声寂相衬,乐哀相衬三种B象征 C烘托 D白描 E虚实结合 F动静结合,化静为动 E点面、抑扬 正侧面结合 G起兴 H色彩渲染 I观察角度变化 ③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夸张、双关、用典、反问,顶针、互文等

7.表达方式:抒情,议论说明,描写记叙

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張,排比对比等

写作手法: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对比反衬,动静结合联想想象等

怎么学好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学好高中语文诗歌鑒赏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畫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 综合起来构建的讓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 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Φ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 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調

  ③分 析作 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 的情感的?囿何效果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提问方式:这首詩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囚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 这些经锤炼的 字的妙处。答题 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來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 析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嘚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構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

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Φ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 子)分别写 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種表达技巧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 詩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提问方法:给出两首或几首詩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 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 楚层次分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夜上受降城闻笛赏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