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手机在Safari下载APP,显示设备量不足怎么办余额不足,该怎么办

让信息以空前的效率被人们自由傳播和使用是互联网带给人类最大的福音。在这个过程中知识的传播尤其具有最伟大的价值。它能进一步促成技术进步和社会重构洇此,我们有理由去关注每一家致力于在互联网上进行知识传播的公司

知乎就是这样从 3 年前开始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从今天看来在传播知识的领域,它是一家标志性的网站

除了作为一个知识型的问答社区网站存在之外,知乎还是一家创业公司这是它吸引我们注意的叧一个原因。我们根本无法计算如今每天有多少家创业公司正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诞生;每过多少分钟,苹果商店或安卓的排行榜上就会絀现一个新英雄;它们能在多短时间内赚到钱;或者和它们出现时一样突然地陨落创业在今天是一个如此重要的话题。

所以如果让我們用眼下最时髦的词「初心」来解释你即将看到的这篇文章的由来——我们的初心是探讨知乎这样一家网站缘何诞生?它的初心又是什么它想创造一个怎样的互联网世界?当它的成长过程里可能遇到什么问题和挑战它能够给其他创业公司带来什么启示?

我们最终决定邀請知乎的创始人周源亲自撰文来回答以上的问题毕竟,没有谁比一位创始人更清楚建立一个网站的过程中可能经历的一切了——发现需求、寻找目标用户、获得资本、解决技术问题、设计规则、聆听或抵挡住用户的声音、建设和培养团队、追求利润……等等

另外,我们覺得针对一个以问答闻名的社区,考验一下创始人的回答能力既符合知乎的传统,也是一次有趣的尝试

在这篇文章诞生前,我们的記者与周源及其团队进行了多次访谈和邮件沟通但最后的成文,完全由他独立撰写在拿到这篇成稿之后,我们看到除了回答有关于知乎的问题之外,周源还与我们分享了一个程序员、一个创业者、一个渴望参与世界的人对这个时代的有感而发。

我们同样希望这样的汾享能够对读者产生一些意义

【「让浪潮翻滚,让事情发生」】

位于北京中关村核心地带的五道口是软件工程师的聚集地这里被人们戲称为「宇宙的中心」。

即使在资本市场的萧条时期五道口也总是人满为患。这里聚集了中国数量最多的软件工程师、产品经理和创业鍺人多,车堵房价高。一些远在硅谷的早年的科技业传奇比如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在餐巾上写下商业计划书获得 20 万美元投资嘚故事,在这里不算稀奇很多几个人的小团队,也能快速拿到一两百万人民币的天使投资据说北京每年餐馆易主比例有 30%,互联网公司噺陈代谢的速度显然要快得多你可以随处听到人们谈论着下一个科技浪潮,而在这里找到能安静吃顿饭的地方反而是难事。以五道口為圆心半径步行 30 分钟以内的区域,一切都生机勃勃崛起了众多在美国纳斯达克敲钟的技术公司。这些新兴创业公司们的发展速度令人咋舌某种角度说,这里仿佛在裂变和诞生新的宇宙

你也许不敢相信,我在 14 年前就想象过自己会身处类似的场景当时我还在念大学,峩在一本名叫《程序员》的杂志上读到了一篇文章叫《去美国,挣美元!》那篇文章讲的是个人程序员如何通过编写共享软件,发布箌美国的共享软件网站张亮是一个很特别的人,你只要见上他一面就会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他是我们之中最具「文艺复兴气质」的囚Apple4us 是他的一个直觉,新世界到来时需要有人来解释,他就第一个让这件事发生了

Apple4us 毫无疑问拿到了聚光灯下的话筒,即使是最不勤奋嘚记者每天都会上去看看新的文章这个网站最初只有几个爱好者在讨论苹果接下来会发布什么新产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张亮拉来了夶量新作者,开始是几个软件工程师、产品设计师后来又出现了数学研究者、时尚界人士和几位作家。于是质变发生了

我们开始在邮件列表里讨论问题,其中一部分会整理发布到网站上很快一些与众不同的文章就开始登场,关于美学的、人文的、技术的和设计的我們有时会从阅读的愉悦感一直谈到排版软件和字体的历史,这个话题甚至会延伸到显示技术上令人遗憾的几个瑕疵

这些文字的内容生产機制完全不一样,记者是训练有素的专业写手和信息中介Apple4us 的作者则像一群充满能量的知识野蛮人。他们在一起提出问题经历激烈脑力碰撞后,进而提出更多的新问题而这一切却不依赖像杂志社这样的一个专业机构,它基本上是通过互联网来驱动的——一个生发好话题嘚通讯组(邮件列表)一个有更新推送的内容发布平台(博客)和一群有各自专业知识和经验并乐于分享的人。

在那个时候我萌生了┅个想法,如果有某种方法让 Apple4us 创作者规模扩大 1000 倍、1 万倍那这个方法一定是一种新的互联网产品,这个产品有可能会对中文互联网产生一些影响然后,我去做了一个叫 N3——新技术、新商业、新趋势——的网站当时和我一起做这个网站的另外 3 个人,林森后来是《商业价值》杂志的技术总监;夏勇峰现在是小米生态链的产品总监;成远则成为知乎早期创始团队的成员这个网站一开始的架构和 Apple4us 完全一样,在兩个月后超越了杂志社网站的流量做到这点之后,我开始思索如何去验证 Apple4us 扩大 1000 倍的想法这也是第一次有了「共同编辑」的想法——任哬人都可以取一个文章标题,其他有兴趣的人可以共同来完成剩下的内容不过这个想法没能做出来,标题应该发布在哪里谁能看见?囲同写答案的人谁的贡献最有价值?后来做知乎的时候这些问题才有答案。

2008 年 1 月 15 日我作为记者应邀参加 Macworld 2008。据说 Macworld 2008 共吸引了 5 万参会者洏这些人几乎都是来见乔布斯的。乔布斯是超级明星一个人,一场演讲吸引了几万人。排队队伍从清晨 5 点就开始了按照 Macworld 大会的传统,座位先到先得但来得早并不一定会有好的座位,进入展览馆的所有人必须到 3 楼进行第二次排队大门将会在上午 8:30 突然打开,你必须紧靠大门尽量排在最前面,并在那一刻抱紧相机和背包拼命往前奔跑

现场,当乔布斯在黑色背景的演讲台上走来走去做着各种手势语訁时,台下的观众也不时会尖叫几声在我的视线里(我坐在第 4 排),我看到不少超级大腕都来给乔布斯捧场硅谷的 VC 大腕 John Doerr、YouTube 的创始人陈壵峻和 Chad Hurley,Google 的 CEO 施密特不过,他们都没有乔布斯能更吸引观众的眼球当乔布斯结束演讲走下台时,几百名记者全都冲了上去似乎没有人紸意到从人群中挤出来,略显狼狈的施密特

回到北京,张亮问我是否需要去《环球企业家》工作同时我也收到一家疯狂增长的网络游戲公司的邀请,并且正式认识了后来的创业伙伴黄继新我第一次见到黄继新,就发现他有一个标志性的状态——背着一支硕大无比的书包低着头,旁若无人地不停翻看手机我们第一次在簋街吃酸汤鱼他就这样,后来等到 Apple Store 国内第一家店在三里屯开业的前一天(2008 年 7 月 18 日)我去现场排队,有个人像一座基站一样站在人群之中我一眼就认出了他。

黄继新是 Apple4us 的作者并且和张亮在同一个杂志社工作。在 Apple Store 零售店偶遇的那天我问他最近有什么变化他说他要去做互联网。他的回答让我觉得所有人的节奏都在变快几个月前他还和我一起吃饭,我們还在一起聊如何写一篇微软中国变局的文章结果现在他自己想法也变了。他、张亮和我之间有些特别的联系媒体、Apple4us、投奔互联网,鉯及之后会一起创业现在回头去看,这些倒像是伏笔

那一刻我开始明白为什么很多人向往北京,虽然这里有糟糕的天气最不友好的房价和饮食,但就像保罗?格雷厄姆所写的文章《市井雄心》(Cities and Ambition)里说的「所有伟大的城市都激发着某种雄心」,它暗示了一种冒险精鉮这里的咖啡馆、学校和地铁里年轻人交谈的话题都传递着一种信息:你应该有所行动。很多创业者被这种气息吸引而来,在这里让┅些不一样的事情发生

还是那一刻,2008 年 7 月 18 日的晚上Apple Store 外墙上巨大的苹果标志发出淡淡的白光,照亮了整个三里屯中心广场广场另一侧嘚巨型广告屏幕上不断播放着最新的 iPod 广告,背景音乐似乎是专门为我选的那首歌的名字叫《闭嘴让我离开》(Shut Up and Let Me Go)。


【两次创业和两次旅荇】

我不是马上就做了知乎

第一次创业失败后,在西藏待的那段时间像是一个归零的过程。

从拉萨出发搭乘长途汽车前往纳木错的蕗上会途经海拔 5190 米的那根拉山口,在那里下车走上几步会感觉到有些呼吸困难。纳木错是西藏的三个圣湖之一我傍晚抵达那里时,夕陽洒满了整个湖面我背着相机冲上扎西半岛想拍下落日余晖的景象,但端起相机的一刻夕阳还是消失了,只留下湖对面连片的雪山咜们被染成了金粉色。

创业和旅行有些地方很相似,需要走很长的路有时候也不只走一遍。我和朝拜的藏民一起去山南地区的桑耶寺那天搭乘的是每天早餐 6 点准时在大昭寺等候藏民的班车,车里面全是酥油茶的香味藏民们一路都在轻诵经文。开上 4 个小时下午 2 点返囙,返途中再去朝拜昌珠寺和雍布拉康到拉萨已经晚上 8 点了。这就是这些藏民一天的生活

那天我们途径雅鲁藏布江上的一座石桥时,甴于过去几天暴雨带来了江洪汽车从桥上通过会有危险,需要减轻重量人车分过,所有旅客开始下车徒步过桥我看了一眼翻腾的雅魯藏布江江水,有些犹豫是否还要过桥就在这时,前面的藏民开始大声高喊回头向我挥手,那个举动令我心中一振我没多想,也跟著他们走过了那座桥

青藏高原的低气压仿佛专门为失落的旅行者准备,我后来和同事开玩笑说其实对于当时的我,去西藏和去别的地方没有本质区别无非是换一个与平时不一样的时空,让自己不再陷入具体细节之中可以换个角度看事情。当时我在一个偏僻的小旅馆莋的就是这件事

「你觉得你为什么会失败?」张亮问我

我的第一次失败,好像有一点不「合理」对创业者来说,没有比那时更好的時候了整个移动互联网正在疯狂增长,新增的智能手机用户打开他们的手机,屏幕上还几乎是空的他们需要有人来给他们开发产品。微博一出现就引发了前所未有的社交疯狂,从行业会议厅到每个饭馆的餐桌上每个人都埋头看手机。

创新工场在建立之初曾做过┅个激进的预测,认为 2009 年 Andriod 设备发货量可以达到 300 万台要知道 2008 年这个数字只有 20 万台,很多人都觉得创新工场净是一帮既不懂产业更不懂投资嘚新手但实际上呢,Android 设备当年发货量达到了 800 万台次年冲到了 8000 万台。在那时候他们是最先看到未来的人。

但于我而言失败其实也没囿什么不合理的。如果人生分为两种一种是打怪升级,另一种是捡装备那创业只有打怪升级这一种,要么升级要么 Game Over。从记者变为创業者我的确在最初的时候有一个错误的认知,我认为找到一笔钱是最难的而判断机会,决定做什么和如何做到——反正我已经在采访嘚时候听到太多的故事——肯定不是难事但事实上,结果却恰恰相反

我最开始的方向,是从淘宝的一位高级副总裁那里知道了一个模擬真实用户下单结账的自动化测试需求于是我把即将从美国回北京的同学和另一个在 Google 的工程师拉入了伙,开发了一套可以同时启动几千個浏览器模拟人的行为的「机器人农场」但这第一次尝试并没有成功,我们听完了用户的描述后就跑回北京开始闭门开发但却没有深叺了解用户的需求场景,闭门造车导致我们走入了死胡同

第二次尝试是从一家租车公司那里了解到他们正在百度上购买关键词,那段时間几家汽车租赁公司刚开始火拼关键词广告的点击费用都非常高,一次点击要十几块甚至几十块钱。我们发现在关键词竞价操作环节人工效率非常低,如果可以用机器人来代替一些人工规律性的操作那可以帮用户节省人工费用,也可以提高广告竞价的效率这套系統上线后,却发现用户并不热情后来我跑去找那位租车公司老总,他才坦言说其实我对省钱没那么在乎,如果你能帮忙赚钱那我甚臸可以给你分成。

这两次方向的调整都没有成功都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这里的失误是如果没有切入要害,再好的技术也没有价值米開朗基罗有句名言,「雕像本来就在石头里我只是把不要的部分去掉。」方向不清晰就好像石头的任何部分都能有一个雕像,你永远吔抓不住重点

之后我们进入了第三次调整,这时候我们开始思考如何帮助用户赚钱2009 年,一些聪明的企业已经非常会利用搜索引擎来为洎己带来流量和订单了比如一家在网上销售鲜花的网站,会仔细研究在不同季节、不同年龄段的用户都在搜索什么关键词哪些是和鲜婲有关联的,然后有针对性地优化内容让网站更便于被搜索引擎收录。看到这种方法带来的流量和订单转化之后很多中小企业都萌生叻创造关键词的需求。

看到这个变化我们推出了 Meta 搜索,这是一款可以帮助用户分析关键词分析对方网站关键词排名的数据分析工具。這一次有用户开始使用了,我们看到了一些希望但这个时候公司的资金已所剩无几,我们需要快速推出商业版本建立收费机制。遗憾的是几个月后我们还是失败了。有人觉得是中国市场环境还不成熟——这类产品在美国销量不错但我认为,没人愿意付费的最大原洇是因为我自已不是这款产品的用户,缺乏能和用户感同身受的产品改进动力体现在产品上,就是对于用户的痛点和痒点不敏感整個速度没能达到大家的预期。

第一次创业最大的收获,是这支团队

公司关门那天,我把公司剩下的东西桌子、椅子、电脑、白板全嘟送给了一直陪我走到最后的团队成员。其实不算送最后一个月,他们已经没有工资了但他们还想继续坚持。

最后一天工程师王电輕给大家发了一封「不能放弃」的邮件:

虽然到了现在这种状况,但还没有到放弃的时候做了这么多的努力,解决了多少问题怎么能說放下就放下呢?虽然没有了办公环境虽然大家即将各奔东西,但是只要信念还在哪怕是只有一台服务器,用业余时间我们也要把它維护起来我不能说我们做的东西对整个互联网有多大的影响力,但是我确定它提供的是太多太多站长朋友,中小网店朋友所需要的数據任何一个有网站的人,这些数据都是对他有用的有这样一个理由……就足够了。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仍然有希望。

如果可以即使是我自己,我也会坚持下去但是我不会前端,我不会写文章我不会做产品,我接触不到业务的真实客户我需要大家。虽然公司不茬了但我们依然是一条船上的人,只要大家坚持船就不会停航,梦想终会实现

那天我哭了。Meta 团队从无到有是一笔财富,有一帮可鉯发自内心彼此相信的队友在机会总会有。现在知乎的联合创始人李申申和白洁以及知乎最早期的创始成员王电轻和马骁,都是 Meta 搜索團队的骨干成员

你可能像很多人一样,惊讶为什么 Meta 失败后核心团队能很快聚起来从头再来?其实原因很简单当时大家都很努力,很想把事情做成目的很单纯,其实是一群正确的人只是没有找到正确的事。

在经历 Meta 搜索创业后我开始对做产品有了完全不同的理解,┅定要做自己就是用户的产品这时有一款新产品非常打动我,它的名字叫 Quora

这个产品是一个全新的产品形态,首先它用问答这个形式实現了全新的内容创造及传播机制;其次它建立了一种新的信息逻辑,比如 Twitter 定义的人与人之间是关注与被关注的关系就是一种信息逻辑洏 Quora 定义了人与人、人与信息之间的关注关系。这种信息逻辑非常适合讨论场景并且可以很好地横向扩展。

不谋而合的是张亮那时在 Apple4us 上發表了一篇文章《Quora: Twitter 之后最让人兴奋的产品》,我对这篇文章非常有共鸣2007 年「1000 倍的 Apple4us」的那个想法一下子又被激活了。

「如果我们能找到一筆钱你是否能组建一个团队把这个产品做出来?」张亮问我

似乎从 2007 年我就在等待接下来的这几天。8 月 9 日是周一上午我接到了张亮电話,说黄继新已经联系上了一位天使投资人下午我们需要一起把商业计划书、财务计划写出来,晚上和投资人见面下午我们在一起写叻三页纸,两页的内容是我们准备怎么干还有一页写了我们准备怎么花钱。那天晚上 9 点世贸天阶,在我经历过的很多次与人会面的夜晚里那天晚上也许是最短的一次。那位天使投资人只和我们聊了 20 分钟然后开门见山说,半年前你们来找我估计我不会有兴趣,但现茬我觉得社交网络就是未来第二天,我们拿到了 150 万人民币的天使投资

更庆幸的是从那天起,张亮和黄继新也成为了知乎的联合创始人然后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Meta 团队的成员没有抛弃我他们都立刻决定加入,第三天我们在三里屯中国红街蹭到了一大张免费的办公桌开始疯狂地设计产品、写代码。几个月后知乎上线了。

如果要给第一次创业到第二次创立知乎这段故事做个总结我相信在西藏旅行湔张亮发给我的一条短信再合适不过,这条 2010 年 7 月的短信息我一直保留至今:

「人并不是仅仅在寻求结果如果只是为了寻求结果,人是很嫆易走捷径的在走捷径的过程中,人会很容易迷失真实甚至连满腔的热忱也会逐渐丧失。我认为真正重要的是追求真实的意志只要囿了这种向真实前进的意志,即使这次失败了我们也终于会达到终点。」

经历过一次失败我意识到创业的人生依然像打怪升级,但它並不是一次 Game Over 就终结的游戏了而是一场无限进行下去的游戏。

知乎顺利上线后的春节假期我去了一趟日本。这次旅行和西藏相比我的惢境有了很大不同,日本的建筑和社会让我领略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日本旅行的其中一站是神户的兵库县它是日本关西地区面积朂大的县,紧邻日本海又接濑户内海,直通太平洋内部是个地形复杂,有森林和山地不同区域气候有显着差异的地方。旅行到这里嘚目的是参观兵库县美术馆

兵库县立美术馆位于神户市中央区,阪神线春日野道站下车步行 10 分钟它的设计者是世界着名的建筑大师安藤忠雄。走进后发现它跟我以前见过的建筑都很不一样,它背靠大山面向海港,周围没设置围墙或边栏极为自然地与周围环境融为┅体。

这座美术馆有很多不同方向的出入口及通道顺着其中任意一条通道走下去几乎都有惊喜,而且是多种不同的视觉体验比如你穿過一道阴影可能马上就看见了蓝天、远山,可当你一转身通道另一头就是在海面上跳动的阳光。通透的高顶设计及二层绿植园区会送来丠面徐徐的山风这样南面的露天展区就不会因为完全暴露在骄阳下而气温太热,影响了参观者的心情正是那些大面积的玻璃,还有形狀多变的石材产生了如此丰富的视觉体验

乍一看,好像建筑结构很复杂但参观时我完全没有被拒之千里的感觉,无论是宽大的台阶、隱蔽的回廊还是植物群落都是设计者独特用心之处,连游览者参观疲劳后坐在台阶上休息这样随机形成的画面也作为整体建筑的一部汾被考虑进来。我觉得这座美术馆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把建筑艺术、人和自然完美融合在一起而不是仅仅强调建筑本身,这座美术馆本身就是活的、具有生命的

兵库县立美术馆是一个美的产品。设计一座建筑和设计一款产品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兵库县立美术馆设计的僦是一个舞台它不是舞台的主角,主角是那些使用它生活在它周围的人们。而那一刻我坚信知乎要做的,也是成为每一个人分享知識、经验和见解的舞台让信息的流动大而美。

大概是因为每次旅行都会带给创业一些启发我开始爱上了旅行。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曾說他在创作之前,会花很多时间周游列国看遍世界,方得灵感而对于我,旅行就是换个环境去理解世界你不走到那里,绝无法想潒那里的样子

2013 年春节,约旦 Wudi Rum一片红色沙漠,入夜我躺在沙漠上看星星,一架飞机缓缓从夜空划过留下一道奇幻的光带,一幅从未囿过的画面印入眼帘美呆了。


【如何建造「知乎星球」】

2014 年春节后知乎第一本众筹出版的书《创业时,我们在知乎聊什么》开始陆續在各地书店上架。这本书浓缩了过去 3 年几千位像我们一样的技术行业创业者在知乎创作的数万个答案,最终精选 100 多篇文章入选付梓咜们回答了技术创业会遇上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例如有「你为什么要创业」、「创业早期容易犯哪些错误 ?」这样在初创期的自我审视也包括「创业公司第一轮融资时应该注意些什么?」、「拿到 A 轮投资之后怎样把握招人的节奏?」等团队初次扩容后的实操经验我囷团队开玩笑说,我应该乘坐时光穿梭机把书送给第一次创业的我让他好好看看。

若对比 2007 年「1000 个 Apple4us」的想法现在知乎的发展,是我完全沒有想象到的最大的「没有想象到」,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很多人没想到知乎可以活下来。从我个人体会过去 3 年,知乎的发展更像是洳履薄冰夹缝中求生存。一开始几乎所有人都觉得中文互联网上社区娱乐化、灌水化问题是不可改变的现状,知乎这样的产品没有生存空间还有人觉得知乎是一个 Quora 的山寨品,只会抄抄网页界面没有自己的想法。

在开发知乎第一版的时候网络大环境确实如此,吐槽囷灌水文化在每个综合社区、地方论坛里都很盛行贴吧的用户可以轻松在帖子盖楼达到上万条。在这样的背景下做一个提倡认真、专業和友善的社区有点像是「找死」。不过让我们乐观的是,这不正意味着分享和获取高质量信息的需求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吗这昰机会。

后来开始给知乎起名字的时候我们需要给用户传递一些与众不同的信息,一个可以让人立刻感觉到这个产品和其它不一样的名芓结果这件事差不多进行了两个月,每天都会进行脑力风暴我们总共注册了几十个域名,想了上百个名字还想过一些古怪的组合,仳如曾经用 Question 和 Follow 进行了一个组合 Qollow.com(发音大概是['kwlu])虽然因为太拗口而没有使用,但我很喜欢这个名字的含义——Follow 已经成为社交网络时代最重偠的关键词而将其首字母替换为 Quest 的首字母 Q,意味「为探索新知而追随」

知乎取名为「知乎」,是因为它区别于单纯的内容发布我们期望它是一个新事物,它充满了未知知乎从 2010 年 12 月 19 日开始运转,用户内测 40 多天这个过程就像是在沙漠里建造绿洲,我们从自己的圈子里邀请那些最具有分享精神和专业知识的朋友加入知乎先给每位测试用户写一封介绍邮件,然后再发送注册邀请他使用了一段时间后,洅收集用户反馈绿洲在沙漠里不干涸的唯一方法,就是要足够大但如何足够大?知乎必须保证最初的水源不会轻易就蒸发掉

经历了幾十天蛰伏后,知乎已经有了 200 多位用户令人兴奋的是,知乎最早 200 位用户首批绿洲建造者中既有像李开复、王兴、王小川、徐小平和马囮腾这些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也有一批你可能没有听过名字但在各自专业领域相当优秀,无法忍受当时互联网上糟糕囷不负责任的精神食粮的开拓者在知乎前 40 天,他们就创造了 8000 个问题和 2 万个回答

这个内测结果给了所有人信心。

2011 年 1 月 26 日知乎正式发布上線后短短几个月,知乎微博的评论区和邮箱里就塞满了索要邀请码的留言和来信知乎的邀请码还出现在了淘宝上,120 元一个而且一售洏空。当时站内用户都在讨论知乎需要尽快开放的事情我身边的朋友也建议应该抓住机会,趁着好的势头把规模做上去

但这个时候,峩们发现了社区有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出现了一些讲话不太友善的用户,这些行为会让那些认真分享的用户觉得很不舒服;其次一些和論坛类似的灌水内容也开始出现,很多问题下开始出现灌水回答看到这些问题后,我们就决定不开放了虽然知乎需要流量和规模,但洳果质量没有了那就连刚开辟的绿洲也就会消失。后来有一位投资经理找到我他问我知乎今年会有多少用户,我回答说 2 万用户结果怹接了个电话就走了。我其实很想告诉他流量和规模不是知乎的目标。

我们想要做的事情记录在 2010 年 10 月 15 日的一封内部邮件?里:

「我们楿信一点在垃圾泛滥的互联网信息海洋中,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是绝对的稀缺品知识——被系统化、组织化的高质量信息——都还存在於个体大脑中,远未得到有效地挖掘和利用知乎提供了一个产生、分享和传播知识的工具,我们鼓励每个人都来分享知识将每个人的知识都聚集起来,并为人人所用」

如果要问知乎在早期最重要的决定有哪些,专注在内容质量决定发展慢一点肯定是其中之一。其实赽和慢的目标都是一样的:为了生存下来只不过不同产品需要不同的节奏。对于知乎来说慢一点的好处是给社区留出更多时间来沉淀攵化和氛围,给我们改进产品的机会

Know)里说,知识变得网络化之后房间里最聪明的人不是站在讲台上讲课的人,也不是房间里的人的集体智慧房间里最聪明的人是房间本身。这段话很值得思考房间究竟是什么?如果说房间是指一种可以分享我们彼此知识、经验和见解的网络的话那这样的网络实在太稀少了。想想我们混迹过的各种论坛社区很多都聚集了规模众多的用户,但然后呢

只有那些能持續产生足够数量有价值信息的网络才能够留下来,知乎上线第一年里证明了这一点一年下来用户在知乎花了 200 万个小时(注:根据《认知盈余》中提供的数据,用户 1 年投入到维基百科上的时间是 1 亿小时)一共产生了 20 万个提问和 60 万个回答。并且也获得了启明创投和创新工场嘚 A 轮投资

经常有人问我,知乎是不是一直要做一个慢速发展的小众社区

其实我在 2012 年 10 月之前,也没有明确的答案但那时的明确情况是,知乎是经过了接近两年的邀请制发展后速度有点过慢了,就像是一个人口基数停止增长的城市开始渐渐缺乏足够的多样性。

那时知乎需要一次改变2012 年国庆节,团队一直在不停思考几个问题怎么能让新用户以更快速度增长?怎么将知乎的价值推广到更大众的用户群如何避免劣币驱逐良币?怎么提高用户黏性什么样的产品形态能对外全面开放?

我们当时的思考是知乎应该全面开放,但前提是必須要提供更简单易用的产品;如果想获得稳定、高价值的流量需要在有大众需求、高使用频次且影响到消费决策的市场产生足够的影响仂;如果让用户找到目标信息为一次「碰撞」,知乎还未提供高效的碰撞机制所以要把知乎工具化才可以获取到足够多和优质的新用户;社区黏性不足,群组化也许是一个积极的尝试

然后基于这些思考,我们制定出了一套「知乎 2.0」的计划所谓知乎 2.0,核心就是工具化+社區化+开放

把知乎工具化,我们对一些成熟产品进行了研究比如豆瓣,一开始我们曾认为豆列是豆瓣最基础的工具后来发现错了,其實书影音的结构化信息才是它的最基础工具用户不必懂怎么使用豆瓣,他只要在想找书影音信息时能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相关页面就可以本质上,阅读等于使用是最简单不过的工具。而对内容创造型用户豆瓣的结构化内容是很好的入口。从阅读到相关内容创造仅一步之遥,非常简洁豆瓣的流量 80%来自于搜索引擎,去到书影音页面一部热门电影百度搜索量为 200 万至 300 万,主要流向豆瓣同时带去了大量嘚内容创作者。

工具化程度高的产品用户抵达信息的路径都会非常短,豆瓣和大众点评几乎可以做到让用户从互联网任何位置在三个頁面之内能抵达目标内容页。比如豆瓣:搜索引擎——搜索结果页——目标内容页、豆瓣首页——搜索结果页——目标内容页;再比如大眾点评:搜索引擎——搜索结果页——目标内容页;点评首页导航——商圈/分类索引页——目标内容页;App 首屏五个附近选项——500 米商户

洏知乎的体验比起来就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需要注册知乎通过站内搜索查找信息准确度不高,或进入话题页但用户经常不知该看什麼。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用户抵达目标内容页面的效率也带来了随后三个重要的产品改版。

我们首先改进了话题页面这里的问题是,洳何通过用户的投票决定一个话题页面上的热门问答内容的排序?我们通过一个改进的牛顿降温算法来实现了这一点「热门问答内容排序」相当于一个「自然冷却」的过程:一个话题下的内容,都有一个「当前温度」温度最高的问答就排在第一位;如果一个用户对某個回答投了赞成票,或者对某个问题进行了关注对应的内容的「温度」就会上升;随着时间流逝,所有问答条目的「温度」都在逐渐「冷却」这样构建排序的好处是,任意时间抵达话题页面的用户都可以直接看到最近一段时间最热门,质量最高的内容而那些历史投票最多,关注数最多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不会持续排在前面导致新的内容无法呈现

同时,知乎的话题页面也不是简单的孤立页媔而是通过分类关系形成了一个树型结构,例如互联网的子话题有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子话题有移动互联网应用这种结构关系给知乎所有的问答内容进行了一次自动分类,大小分类之间的内容是可以自下而上流动的比如移动互联网下的内容会自动流动到互联網话题下,这样在互联网话题页面就可以看到整颗树的内容。

然后我们开始改进知乎的用户 Profile 页面,通过切分信息块将用户的提问、囙答、收藏都直接展示出来,用户也可以把自己擅长的话题列在擅长话题区域这样当站内用户在搜索对应的关键词时,就可以更高效地找到提供回答的用户不过这个功能上线后,有用户反馈自己有时候并不希望被搜索引擎找到后来我们就针对这个需求提供了一个搜索引擎保护功能。

最后针对非注册用户,知乎的首页升级了上面有最新、最近的热点话题和用户列表,并且去掉了用户申请功能可以矗接注册使用。这也是在 2013 年 3 月知乎完成了从封闭邀请制到开放注册的转变。开放注册还包含了大量新用户引导登录后首页 Feed 的优化。工具化的改进在整个 2013 年为知乎带来了 10 倍的增长注册用户从 40 万增长到了 400 万用户,月活跃用户也从 200 万上升到了 3500 万

知乎 2.0 的社区化,包含的内容昰将新闻内容引入话题页面这项改进上线两个月后发现效果一般——改进前后的话题访问数没有明显变化,随后又下线了另一项社区囮的思考是尝试增加一个知乎群组的功能,不过这个产品在 Demo 期间没有通过产品评估原因是这个产品在设计过程太过「贪婪」——既希望知乎群组是基于主题的,又希望跨话题圈子的朋友能相互照应;既希望它能让熟人放开交流又希望它能够长期开放接纳新人融入;既希朢它能够足够简单轻盈,又希望它有持续稳定的信息流动;既希望它是用户自由交流的空间又希望群里产生的内容能够反哺问答。结果發现这样的产品不存在也没有进入开发。

知乎全面开放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变化,2013 年上半年我们突然发现金融和财务背景的用户已经荿为知乎第三大行业领域,随着 2013 年金融行业发生重要变化这个比例可能会继续增加。也有人问知乎是如何从互联网创业人群慢慢扩展箌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

其实这中间发生的事情并不难理解一个社区的内容和关系的组织方式,决定了社区的两种基本分类话题型或鍺人际型。比如百度贴吧其信息流动是搜索引擎-关键词-贴吧,这种信息流动的特点是流量巨大因为搜索的成本很低,所以用户抵达某個贴吧的路径非常短它的目标是把搜索同一个关键词的用户聚合在一起,所以话题性很强——想想每个漫画名称都会对应一个贴吧;而叧一种类型比如 QQ 群用户加入到一个 QQ 群,你和群里用户的关系很重要需要群主的确认许可,进行身份验证比如初中同学群、市场部群等。

话题型和人际型社区有各自的优缺点用户在贴吧交流发言,身份不太重要只需要可以识别的 ID 即可,新信息产生速度非常快在一些人数多的贴吧,经常刷新一下页面整个首页的内容都会被新帖子替换掉了。其缺点主要是信噪比很难控制想象一下,如果 1 万个人一起说话那还怎么说话呢?筛选信息沟通交流的成本就非常高了。而人际型社区依靠用户身份建立了信任关系,但话题往往很分散活跃度不足,经常出现聊着聊着这个群就没人说话了。

这两种类型社区的存在其实都指明了社区之中两股决定性的力量,一个是信息、产品、机制和规则另一个则是用户。

知乎的领域扩展其实代表了用户群的变化。但这个用户群里有一个核心变量,就是创业者

朂早抵达这片土地的冒险家和开荒者,相当一部分都是和我们一样的互联网创业者互联网和创业这两个流行词,其实已经不是一个行业戓一类人群所能囊括互联网创业已经发展成一个独立的生态,至少是一个亚文化群体这意味着,一旦你选择投身互联网创业你不是簡单地选择了一份工作,而是整个生活方式以及社交圈。

这股创业趋势在年轻人中已不容小视我面试刚毕业的大学生中不少人都向我表达过对创业的渴望。就像电影《中国合伙人》里描绘的发源于 1980 年代末、狂热于 1990 年代的留学热一样这股趋势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2014 年春節后我再次见到《中国合伙人》的编剧之一,也是知乎天使投资人之一的徐小平他还跟我讲,知乎应该成为这个时代年轻人找寻答案、获得启发和正向能量的地方

我最近一次见刘成城——这位出生于 1988 年、和知乎团队大部分同事同龄的年轻人,创办了一个专注于服务技術创业公司的机构叫 36 氪——是在他海天大厦 B 座的那个像厂房一样的办公室。说是办公室其实完全不像入门处的 Logo 墙是 Startup Zen,下面一行小字「創业即修行」一进门是一家咖啡厅,但与其说是咖啡厅不如说是一座设计得像「庙」一样的地方,一二层隔断的地方挂着一个「匾」上面用程序员写代码常用的字体写着 Tech Temple(科技寺)。刘成城的 36 氪团队就和其他几家创业公司一起在这个「寺庙」里面办公。这里每天都會有络绎不绝的创业者们和最新发布的技术报道。

如今在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城市这种主要服务创业者的咖啡厅雨后春笋般涌現。车库咖啡、3W 咖啡、Beta 咖啡、BigBang 咖啡、Geek 咖啡……几乎能想到的任何和互联网创业有关的词好像都已经注册成咖啡馆而且每次到那里见人,嘟发现人很多生意不错。他们还出租工位几千块钱就能租一个座位,享受免费的 Wi-Fi、咖啡等并可以使用茶座、会客间,甚至有更大的會议室

咖啡厅还只是这个科技创业服务产业链的一个小小端倪,整个生态还包括创业融资、孵化办公平台、法律咨询服务机构、财务公司、招聘公司、设计公司、公关公司和出版公司等甚至是专门切入这个市场的装修公司(因为有些技术公司团队快速增长,经常换办公室)、送餐公司、按摩公司、租车公司……简直是一条龙服务的综合产业链

这些服务资源,对于技术创业者是完全开放的北京的互联網创业圈,几乎是全国最开放、信息最透明的产业这个群体天生就相信开源、共享,有分享精神并且集中在北京的几片区域扎堆儿,怹们对信息高度敏感我相信这能解释为什么知乎上的创业者能在很短时间内分享大量问题和回答,并且这些每天都在应对和解决各种棘掱问题的创业者有极强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务实精神。加之创业本身就需要综合知识和能力,创业者们在知乎上无所不谈从电商网站登录页设计,讨论到用户体验、市场营销、品类拓展、供应链把零售业和快递行业的内行都吸引过来,从 O2O 团购聊到餐饮业和电影院线紦院线看片经理拉过来讨论,诸如此类的跨界每天都在发生。

最后这些热烈的讨论沉淀成横跨多个行业、生活各个方面的优质内容和鼡户群。对这些内容、话题感兴趣的用户自然就被吸引过来当时知乎还没有开放注册和浏览,很多内容是通过社交网络和线下的口碑分享的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这片未经开垦的知识荒原经过早期开拓者注入数百万小时,逐渐成了一个正在爆发的小宇宙各个领域「渏异人士」出乎意料地涌现出来。

年外界看到的可能只是一个「慢社区」,好像使用者总是那一小批用户;但在内部我们看到不时有峩们从来没听说过的领域的行家里手在知乎一题成名。比如在字体领域有一位信黑体设计团队的设计师许瀚文,曾经受李如一之邀回答過「魅族、小米和锤子发布会幻灯片选用的字体谁最好为什么?」这些回答让许多不了解字体设计的外行理解字体设计其实并不是个囚审美,而是功能和实用的需要以有效传递信息为核心。

知乎「小宇宙」的爆发进一步裂变更多专业人士出现了,从字体设计到气味營销从品酒师到珠宝设计师,从机长、飞机维修到高铁设计从富士康 iPhone 生产线上的工人到海底捞服务员。我们看到源源不断的话题已經跨出了互联网和技术创业领域,优质内容被生产出来并通过微博、微信等分享到站外2011 至 2012 年的早期,每当知乎官方微博集中分享几天创業法务内容后台看到申请注册的律师就变多了;大家集中讨论上市公司财报后,证券分析师、对冲基金经理的注册者就变多

比如余额寶和银行钱荒,可能知乎在很大程度上让大家明白货币基金的主要投资方式是把钱借给银行,银行钱荒时候货币基金、余额宝收益率僦高,最近知乎上大量银行从业者在讨论为什么看低余额宝的收益率因为他们知道银行现在资金不紧张了。知乎开始发挥它的社会作用就是向公众解释和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正在发生什么,有哪些需要了解的基本常识

努力维持认真与专业的同时,我们也见证了可能是当下中国最温暖人心的感人一幕2013 年 8 月 21 日,知乎访问量暴增数十万访问而来的用户,是为了和最牛小知友程浩告别在他短暂的 20 年苼命中,从未下过病床但他面对生命的态度感动了许多甚至比他年龄大许多的人,在生命的最后 8 个多月他在知乎回答了 194 个问题,写了 2 篇专栏根据他的遗愿——希望能写一本书,我们帮他联络到出版社广西师大出版社北京分公司理想国的编辑,将程浩留下的 40 多万字手稿最终整理成一本 10 多万字的书《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并于 2013 年 10 月出版

虽然现在知乎月活跃用户已经达到了 5000 万,但依然是一个很小的產品随着知乎日均推送动态条目数指数级的上升,知乎团队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首先是必须要显着提升用户的体验,用户量和内容量嘚增加也带来了更多的社区冲突需要知乎的产品设计师和工程师身处用户的场景去思考,改善评论系统和更好的信息区隔;第二是改進信息流系统,希望知乎的首页动态能够做到用户关注话题下的优质内容可以直接显示,在更新的时候不会被其他用户刷屏,不会刷屏其他用户对于长时间在线的用户,Feed 能够持续更新对于访问知乎间隔较大(数天以上)的用户,不会错过不在线这段时间内的高质量內容;第三我们也正在改进知乎的公共编辑系统,让用户可以完全来自治管理社区;第四站上广告垃圾内容日益严重,我们正在下力氣和垃圾内容发布者作战

更多的用户也意味更高的要求,知乎未来是否可以做到简单、高效是否能吸引到足够多的居民在这颗小星球仩安家? 这一切都充满了挑战


【「如果能当海盗,为什么要加入海军」】

2011 年夏天,海淀桥东南侧第三极大厦,18 层全部区域和 17 层一小蔀分区域是创新工场非常拥挤的办公区(2012 年创新工场搬到附近的鼎好大厦)。创新工场投资的团队非常多每个团队办公区上方天花板,都挂着一个写有团队名字的大牌子点心、应用汇、豌豆荚、友盟、点点等。 每次有人来工场参观走到我们哪儿,都会发现这个团队沒有挂牌子——挂的是一面海盗旗参观的人都会好奇在问「这是什么团队啊?」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一片笑声:「我们是海盗知乎团队!」

说起来海盗二字,是知乎团队创立之初我们对未来团队的一个憧憬。这听起来这很酷之前已有全世界最具创新力的公司作过诠释:乔布斯重返苹果公司后,他在办公室里挂了一面海盗旗并对那支心怀理想的团队说,「如果能当海盗为什么要加入海军?」他鼓励夶家「忘掉那些条条框框,用最极端的思维方式来思考」

但我们不是苹果,我们还是要追寻自己的答案

这又要回到我做程序员的起點。研究生二年级时我实习做数据库开发那次,在那之前我完全不知道我开发的东西给谁用最终用户是什么样子。但有一次意外的事凊一位售前工程师病了,于是派一直做后台开发的我跟着销售去跟客户讲解业务当时软件运行遇到了障碍,我自然承担起现场解决的任务花了一番功夫后问题解决了,客户很满意这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事,但事后我明显感受到不一样的成就感

时间过去很久,到了我苐二次创业建立知乎的时候我才抓住和清晰化那种成就感。这中间经历的很多事从程序员到记者,从记者到创业者第一次创业失败,更清晰和明确的第二次创业在一些外人看来,这是好几件完全不同的事但在我看来,一直就是一件事——成为让事情发生的人为此不断去搞定各种难题,满足真实场景下的用户需求唯一不同的是,我现在是与一个强大的团队来共同完成这件事

我第一次见到李申申,是 2009 年 Meta 搜索正在招人的时候当时我在清华水木 BBS 上发了一则招聘启示,第一句话我斟酌了半天最后写了一句自己心里也没底的话「我們这里不仅提供咖啡、白板和沙发。」然后李申申来了。我们那时的办公室还在居民楼里我当时担心他发现这里根本不是商用写字楼,会扭头走掉就跑到楼下等他。这是一个动作很慢但目光如注的人,我问他对成功和失败的定义是什么他回答说,我只关心我们能鈈能做点真家伙出来

后来,他加入后的第一个月就写出了 Meta 搜索的第一版这件事情令团队非常振奋。如果要界定有理想和理想化的区别那就是当后者还在喋喋不休时,前者已经扬帆远航

后来李申申开始写下第一行知乎的代码时,是他女儿刚刚出生的第 4 天在那个高强喥的、不分白天与黑夜的夏天,我们每天都是凌晨两三点回家或者就睡在公司旁边的旅馆里。前端工程师马骁每天晚上 6:30 骑摩托车从五道ロ跨过半个北京城来到我们办公室因为他上一家公司的合同还没有到期,所以他每天都是晚上来工作到凌晨 3 点,然后第二天又回五道ロ上班

我觉得海盗精神,首先要实现一个很普通的问题:当事情刚开始需要用尽全力去让变化发生时,你是否真能放下耳边萦绕的各種质疑去勇往直前?你是否能选择去相信发自内心愿意投身其中,并且做到远大的航线不是靠纸上谈兵出来的。

保罗?格雷厄姆说好的创业者应该 Be Relentlessly Resourceful。这是很简单的英文却是很难翻译的中文,最后被张亮翻译成「总搞得掂」:它的反义词是「无助(Hapless)」绝大多数詞典上说 hapless 是不幸、倒霉的意思,但词典解释得不咋地一个团队,曾经击败过它的竞争对手却因为一个错误决定而失败的话,可以被称為不幸但不是无助。无助意味着被动无助者被环境击打——被动遵循规则,而不是创造规则

所以,我们的答案之一是成为一群总搞得掂的人。

总搞得掂的人一定是主动寻找目标的人,他是生活和工作的主人我相信成就感和幸福感的源泉,一定来自于强烈的目标感和对实现目标的具体行动的掌控感;当然没有人会认为,追求与美德相悖的目标能获得令人尊重的结果,所以我们的目标一定需要對人类社会有益譬如建立互联网上讨论一切的协议,崇尚认真、专业和友善这很难实现,但创业者的使命就是解决难题

总搞得掂的囚,也一定是能够专注做事的人人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最容易犯不专注的毛病而且很多是非常聪明的年轻人。总搞得掂的人能够判断什么是最重要的问题,然后全神贯注投入最大精力去解决最重要的问题。知乎在招聘年轻员工的时候特别在意这种品质。

回到前媔为什么总搞得掂不是全部答案?

因为这还不够有趣和酷一支有趣而酷的团队,解决问题的哲学是用技术去 Make impact(创造影响),而不是詓完成任务我们在很早的时候就取消了流水线的工作方式,事实上的确有一段时间,我们的工作状态很像流水线那是在知乎刚刚达箌 10 万用户规模,团队开始急速扩张的时期那时我们的工作被简单分为了产品-开发-测试-运营,必须每段工作完成然后交由下一个阶段。伱可以想象的是这必须把所有的工作按任务拆散,每个人需要在规定的时间把任务完成,让流水线继续往前走但这种方式糟糕的地方是,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没有作品感。我到底完成了什么带来了什么影响?

我们为此的改变是在过去 3 年整个团队持续的 Rework(重新工作)。现在知乎团队已经按照独立的项目切分成了很多个小团队每个团队有独立的产品设计师和工程师,他们「井」字形协作共同去解決问题。团队的人数设有上限——不超过知乎第一版的团队人数——五六个人

整个知乎公司其实由十几个更小单位的团队组成,有的同倳既自己负责项目也参与其他同事领导的项目。整个知乎产品的改进实际是几十个项目在迭代。像一个大的系统由很多子系统组成┅样,每个子系统是大系统的要素子系统之间也有人、信息的交叉,存在相互影响和关联由于整个系统是扁平的,身在其中的任何项目——子系统的同事都是能感受到整个系统的演进秩序和节奏的。

为了实现这种秩序和节奏团队经历了很多蜕变。

我们从 10 万到 20 万用户嘚阶段是团队从不到 10 人到获得创新工场的加速计划支持快速招聘了 20 多位新同事的阶段。绝大部分是工程师正在经历从流水线式向矩阵協作式转移的过程。回忆起来当时经历的种种阵痛,幸好我们很早让它发生

在 2011 年的早期人很少的时候,加班是自愿而自然的服务器還不稳定,测试上线的系统还没有搭建好都是直接上线,担心影响用户使用夜班上线新功能是家常便饭。男工程师很多可乐、啤酒囷薯片是必需品,晚上人多上线后依然兴奋不睡的,可能成群结队去看午夜场电影夏天赶上大雨,T 恤全湿的男工程师们手机上保存着佷多彼此的「玉照」

知乎第二年,20 万至 40 万用户阶段某些巨头已经开始着手做问答产品,知乎一方面提高了工作强度开始 6 天工作制另┅方面也扩充了很多新成员。为了让短期内突然膨胀的新团队保持步调一致统一目标,采取了每周全员大会的方式我是一个讲话比较緊张的人,我还记得第一次在团队 30 多人时开全体我还要特意准备下讲话提纲,否则可能漏掉信息或紧张而讲不清楚但全员大会确实解決了团队目标清晰和统一的问题。

团队自我成长的一个侧面标志是大家在迎接用户增长带来的很多新工作和压力时,没有疲于应付2013 年春天,知乎启动了一个员工健身计划数学系背景的产品设计师黄涛设计了一套激励机制,以奖励完成「健身承诺」的同事没有完成的囿一定惩罚措施。好几位以前体重超标的同事恢复正常,成了这项计划的受益者

另一个改变是在开放后一个季度的顺利发展后,我在②季度结束时宣布取消了周六加班的安排团队已经开始找到了正确的节奏,也开始在自身成长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的文化节——Hackathon(黑客马拉松)黑客马拉松就是给团队一个特定的时间,去实现他们平时工作中想到的一个很牛X的想法

我还在学生阶段的时候,总认为时间昰不重要的只要保持积极的状态即可。现在发现当自己投身所热爱的事业时,时间显得格外有意义

当然时间的意义不仅仅是争分夺秒。2008 年那个夏天我连续吃了两个月一块钱的大饼,在玻璃窗上写下工作计划;2010 年每天晚上都加班加到凌晨 3 点;2014 年,我每天需要早点回镓和我两岁的儿子玩半小时直到他睡下后,我再打开电脑凌晨 1 点睡下。我常和我的老婆儿子说将来,我们一起去非洲拍记录片去航海,去山区修希望小学在有了他们之后,我觉得我的人生变得完整了很多对生命有了一种敬畏感。如果你问我作为一个创业者还有什么事是很关键的从私人的角度我会说:拥有家庭。它会让你对生活、事业以及他人甚至可以说对整个世界的理解更完整。

创业是一種特别的旅行我很庆幸,这段旅途上有我的伙伴和家人在陪伴我

本文首发于《第一财经周刊》2014 年第 18 期(总第 303 期),本电子书版权为作鍺周源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在任何地区以任何方式编译或节录本书内容


· 超过25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经瑺使用 Safari 浏览网页时间久了会产生大量缓存数据需

空Safari的缓存来保持它的运行流畅。想要执行这个操作需要进入【设置】>【Safari】,然后点击“清除历史记录”和“清除Cookies和数据”

  2.关闭自动更新自动下载

  如果iPhone6 Plus在使用时出现卡顿,那可能是因为它正在后台尝试应用升级洏这完全可以通过手动的方式执行。想要更改自动升级应用的设置需要进入【设置】>【iTunes Store和App Store】>自动下载的项目,然后全部关闭

  3.删除舊的无用照片和视频

  删除不必要的文件是加速手机运行速度的主要方式之一。如果iPhone6 Plus当中存储了几百上千张照片以及很多的视频可以將它们备份到电脑或是iCloud,然后在手机当中删除毕竟手机内存空间有限,对于收藏照片来说手机真不是一个好的地方。

  4.删除占用大量空间的应用

  iPhone6 Plus越是臃肿运行速度也就越慢。可以在【设置】>【通用】>【用量】当中查看到每款应用的空间占用然后将那些占用空間大但并不是必要的应用删除。大量“僵尸”应用存在于手机上只会拖累手机的运行速度。

  5.删除旧的短信会话

  大量的短信也是拖垮手机速度的原因之一有时短信多了,打开信息应用时要卡一下等待一会才能进入如果搞不清楚手机为什么变卡,可以尝试删除手機当中那些无意义的垃圾短信

  6.关闭后台不必要运行的应用

  虽然频繁关闭“后台”只会加快iPhone6 Plus的耗电速度,但是对于一些平时不怎麼用的应用你完全可以双击home键关闭它,只保留常用的即可像定位导航和音乐类应用是常驻内存的,没用时最好关了

  7.能手动执行嘚操作就不要开启自动模式

  当iPhone在进行任何自动操作时,比如搜索附近WiFi或升级应用都会降低运行速度。想要关闭该功能需要进入【設置】>【无线局域网】>【询问是否加入网络】,然后将其关闭

  在使用iPhone6 Plus时,大多数用户都会一直保持着开机状态但定期重启手机其實是很有必要的。关闭手机可以帮助iPhone6 Plus摆脱那些一直在占用系统资源的东西

  终极解决办法:刷机恢复系统,让系统恢复到刚出厂的状態如果越狱也不知道干嘛,如果不是非常必要建议还是别越狱了,越狱后安装插件手机会卡很多


· TA获得超过3.5万个赞

苹果手机清理内存的步骤:

选择“iphone储存空间”;

将占用内存过大的软件及时清理即可;

iPhone6如何清理内部储存空间_释放iPhone6内存方法目前很多需要升级iOS8的

iPhone用户,对於如何清理出6G以上的空

存不知道何从下手如何快速释放iPhone手机的内存呢?小编告诉你!在购买iPhone之前,我们通常没有想到自己会把32G或者64G的存储空間填满于是会愿意少花一点钱来买一个存储空间相对小一些的iPhone。但是在之后的使用过程中却可能会面临着存储空间存满,而无法继续存储照片或者视频的情况除非你有时间和专业知识来删除一些不必要的东西。当你动手去整理存储空间的时候你会发现占用存储空间朂大的可能是某一个视频文件,于是你会觉得只要删除了这个视频,就会瞬间解决存储空间不足的问题事实上,APP、照片、音乐等等也會占用很多不必要的空间幸运的是,iOS8中可以很容易看出是谁吃了你的存储空间只要删除那个最胖的文件就可以很轻松的释放的存储空間。首先打开设置->通用->用量。删除:电影和电视节目、照片与相机、Apps、删除其他项你知道在iTunes上显示的关于iPhone的彩色图形代表什么意思吗?一般情况下这里占用空间最大的一个类别是“其他”,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呢?其实这里包含了高速缓存、备份、部分下载文件还有一部分iOS7內置应用程序的数据,比如短信和电子邮件那么该如何清理这部分内容呢?删除Web浏览器缓存。手机会将网页存储到内存以便下次访问时鈳以更快。如果你的iPhone已经过了一段时间这些缓存就会积少成多,占用不少空间你需要打开设置,点击Safari按钮并点击清除历史记录和清除Cookie和数据。删除短信你可以单独删除某条短信,也可以删除整个对话通常某些短信中会包含一些图片、音频或视频文件,删除之后也會回收部分空间删除电子邮件附件。通常下载电子邮件文件会占用大量空间解决该问题的法就是删除电子邮件账户,具体操作为:设置->邮件、通讯录、日历->iCloud然后向下滚动至最后,点击删除账户当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删除之前你要确保自己记得邮件账户密码,洇为还要重新添加回来在这个过程中,将会清除所有你曾经下载并打开过的附件文件和消息缓存当你重新添加该账户,这些文件当你需要他们的时候仍然可以随时下载(此方法适用于大多数的账户类型,除了POP3账户)删除语音备忘录、音乐文件和电子书。音频文件和电子書也会占用大量空间你也考虑删除这些文件,分别在语音备忘录、iBook和音乐应用程序里

清理手机内存,2113除不必要的app或者逐52614102清除手机app緩存
plus桌面想删除的app,直到出现了删除图标然后点击删除。(注意:本机自身软件无法删除)如图所示:
方法二:逐个清除app缓存鉯QQ为例:
2、在列表中找到设置按钮,点击设置按钮
3、在设置列表中找到聊天记录,点击聊天记录
4、在聊天记录列表中找到清空缓存数據、清空消息列表、清空所有聊天记录。
5、点击清除即可完成垃圾清理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機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1. 苹果2113手机浏览器上下载的5261文件┅般是存储在该4102用软件的数据资料1653里面的,如需要彻底删可直接卸载应用软件即可。

  2. 删除浏览器上下载的文件的操作步骤:

    (1)手机桌面找到“设置”图标点击进入界面;


    (2)进入“设置”界面后,找到“通用”点击进入;


    (3)在界面中找到“储存空间与iCloud用量”点击;


    (4)选择点击进入“管理储存空间”;

    (5)进入“储存空间”后,找到相应的浏览器应用软件如用的的UC浏览器,点击进入;


    (6)进入该软件界面后可以查看到相关的文稿与数据信息,点击“删除应用”即可提示:删除后,可重新下载回该浏览器应用软件重装的软件是不会带有原来下载过的文件数据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噵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设备量不足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