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家的解决方案可以实现变频器智能运维方案管理?

新能源领域,三晶电气提供专业的户用光伏逆变器、户用储能逆变器、工商业光伏逆变器及家庭智慧能源管理系统解决方案。三晶电气执行本地化服务策略,依托晶太阳平台和智慧运维,为用户提供智能高效的便捷服务。

10月17日,2021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 2021)在北京丽都皇冠假日酒店盛大开幕;18日,位于北京新国展中心的展览会正式向来自五湖四海的参观者开放。

作为全球风电行业最大的盛会之一,CWP 2021以“碳中和——风电发展的新机遇”为活动主题,再次吸引了来自国内外诸多风电厂商、行业人士的参展、观展。

国际能源网/风电头条(微信号:wind-2005s)专注于报道、传播产业动态与行业信息,力求在第一时间为读者传达最新业内讯息。同时,发现行业内更多优秀的风电企业,从而让企业所生产的优秀、可靠、安全的产品能够快速、精准的找到潜在客户,最大化的传播企业品牌知名度、扩大企业影响力!

那么,在本届展会中,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风电企业盛装出席?他们又带来了哪些令人眼前一亮的产品和服务?让我们一起跟随小编在现场的脚步,第一时间感受风能展现场的火热氛围!

本次会展中,国内外知名风电整机企业悉数参展,包括远景能源、明阳智能、中国海装、上海电气、金风科技、三一重能、运达股份、东方电气、中国中车、联合动力、哈电风能、华锐风电、许继集团、南京风电、太原重工、西门子歌美飒等16家风电整机企业悉数亮相。去年参展的维斯塔斯今年并未参展。

远景科技集团(Envision Group)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绿色科技企业。以“为人类的可持续未来解决挑战”为使命。远景科技集团加入全球“RE100”倡议,成为中国内地首个承诺 2025年实现100%绿色电力消费的企业。2020年远景能源新增风电装机10.35GW,排名全球第四。2021年上半年风机项目中标企业排名中,远景能源居于首位,遥遥领先。

10月17日,远景能源发布了其Model Y平台面向中国市场首发的平价机组EN-200/7.0MW与EN-190/8.0MW。Model Y是远景针对中国海上风电理性降本推出的基础平台,此次两款首发机组可以率先帮助2022、2023年海上风电实现平价。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成立于2006年,总部位于中国广东中山,前身为广东明阳风电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清洁能源全生命周期价值链管理与系统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明阳智能建立了国内"五大"(华能、中国大唐、国电、华电和国电投)电力公司以及民营电力集团为主导的稳固市场客户群。截至2020年,明阳智能在全球累计装机30GW,投运风机数量万余台,海外项目广泛分布于意大利、保加利亚、印度、巴基斯坦等地。2021年上半年,明阳智能风机对外销量达2342MW,同比增长15.74%。

风能展中,明阳智能以“技术至上·领航未来”为主题,通过大兆瓦产品、超紧凑半直驱技术、城市零碳解决方案、漂浮式产品和技术等方面,共享双碳目标及平价时代之下的风电降本增效之道。

中国船舶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为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1月9日,隶属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平台建设单位,专业从事风电装备研制及其系统总成、风电场工程技术服务和新能源投资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唯一一家在一个集团内拥有风电全产业链的企业。中国海装的创新发展集中体现在以“技术创新拓市场、体制创新促发展”和“整机带动零部件发展、零部件促进整机发展”为思路,在中国船舶集团内打造了“两大产业链”。2021年9月,中国海装宣布已获取订单300万千瓦,其中近八成为5月以后获取,主力新机型占新获订单总容量半壁江山。

在本次展会中,中国海装以“创新引领丨绿色发展强使命,海陆并举丨向海图强显担当”为主题,发布国内首艘30米级专业风电运维船,对可再生能源制氢、海上风电施工装备、大型海上风电叶片、钢混塔筒等方面进行了演讲。同时,新发布了H171-4.0MW-163m陆上混塔风电机组和H256-16MW海上风电机组。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气风电”)是上海电气旗下的新能源产业板块,是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资产之一,是国家清洁能源骨干企业、中国最大的海上风电整机商。上海电气成立于2006年,经营业务涉及风电机组智能设计制造、风场智能运维、风资源评估、数字化风场投资开发、风电场资产智能管理、智慧能源等,目前风机产品实现1.25MW-8MW+风电机组全覆盖。截至2021年6月,电气风电在手订单为6.15GW,其中陆上3.69GW,海上2.45GW,海外0.007GW。

展会中,上海电气推出海神平台EW8.0-208机组,对Petrel平台SEW11.0-208机组进行详细介绍,与荣知日新签订了框架协议。另外,上海电气还介绍了其超长柔性叶片开发经验、传动链诊断预警数字化平台技术等。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中国风电事业蓬勃发展的亲历者和推动者,致力于成为全球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解决方案的行业领跑者。目前,金风科技已实现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超73GW,在运维服务量超47GW,逾40,000台运行风电机组遍布世界。2021年上半年,金风科技实现对外销售机组容量2,965.85MW,在手订单16,395MW,充分保障未来业务持续发展。

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一重能”)是三一旗下重要业务板块。成立于2008年,致力于成为全球清洁能源装备及服务的领航者。2020年,三一重能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成功跻身全球风电整机商TOP10行列。三一重能具备2.XMW到 5.XMW全系列机组研发与生产能力。公司风机产品具备“高、 大、长、轻、智”五大特点——即高塔筒、大功率、长叶片、轻量化、智能控制,具有 高配置、高可靠性、高发电量、低度电成本的优势。2020年,三一重能共销售1063套风电机组。

本次展会中,三一重能发布了其6.X MWD平台风电机组和7.X MW平台风电机组,介绍了其5G全连接整机智能工厂,对其大兆瓦发电机产品及技术、叶片智能制造、大兆瓦叶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以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设计、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为主业,并具有风电场开发、风电场建设工程和出口能力,是国内最早从事风电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的国有控股企业,拥有国内公认一流的技术和服务团队。运达风电前身为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院风电研究所,从事风力发电机组的研究、生产和服务已有48年历史。2021年上半年,运达股份风电机组新增订单创历史新高,达7,956.3MWMW,累计在手订单11,941.3MW,包括已签合同尚未执行的项目和中标尚未签订合同的项目,其中2MW-3MW(不含3MW)风电机组1,516MW、

东方电气风电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3月,是东方电气集团所属风电产业一体化专业公司,具备直驱、双馈两种主流技术路线风力发电机组,及其配套叶片、发电机、电控系统等核心部件研发制造能力,产品涵盖1.0MW—5.5SMW系列陆上,5.0MW—10.0MW系列海上风电机组,已为国内外用户提供各型机组10000余台,累计装机容量超过1400万千瓦。 在行业内率先推出4.5SMW系列陆上、7MW和10MW等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PACOM风电智慧系统。

本次展会中,东方电气举办了13兆瓦等级海上风电机组发布会,此次发布的13兆瓦等级海上风电机组,基于东方电气已批量投运、技术成熟的10兆瓦海上直驱平台开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东方电气应对海上平价,针对福建、广东等I类风区推出的一款旗舰产品。同时,在展会上,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向东方风电颁发了6.25MW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型式认证证书。

中车风电是专业从事风力发电设备及主要零部件研发、制造与销售,风力发电工程的设计、建设、运营及技术服务的企业,旗下风电整机商主要包括中车株洲所和山东中车风电。中车风电同时拥有全功率风电整机试验站、半实物仿真平台、变桨试验台等国际先进的试验测试设备和仿真验证平台;自主研发的1.5MW、2.0MW、2.5MW、3.0MW、3.6MW、4.0MW、6.0MW等7个功率等级共30余款机型的风力发电机组,涵盖了不同市场的需要。2020年年底,中车株洲所风电业务已突破100亿元大关,成为中车株洲所继轨道交通、新材料之后的第三个百亿产业。

本次展会中,中国中车携中车株洲所和山东中车共同登场亮相,展示了其研制的4.XMW、5.XMWD175和6.XMWD185整机平台,13.XMW永磁半直驱、10MW级模块化永磁、7.XMW双馈等一系列风力发电机;风电叶片抗冷冻技术、4.XMWD175齿轮箱、5.XMW三电平变流器、“水龙“号挖沟机、全寿命周期智能化运维系统等新产品新方案。

联合动力作为全球先进的风电装备制造及全生命周期服务商,累计装机容量超过2400万千瓦,在运风机超过14000台。联合动力拥有完整的产品体系,产品适应多种复杂工况条件,为客户提供1.5MW、2.XMW、3.XMW、4.XMW-5.XMW、6.XMW-8MW、8MW-12MW平台下多元化、定制化的高性能风电机组,设计可靠性高、发电性能超凡、维护成本低、并网性能优越。

本次展会中,联合动力陆续同中材叶片、重通成飞、南高齿、LYC洛轴、大冶轴、大连重工、宁德时代、鉴衡认证、国投电力等企业进行战略合作签约,同时在废旧叶片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方面进行演讲。

哈电风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电风能”)是哈电集团旗下大型国有企业,由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及湖南兴湘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风能公司成立于2006年,注册资本42.67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约二十万平方米,致力于打造成为“中国最好、世界一流”的风电产业系统方案供应商。哈电风能主要从事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整机和部件的设计、制造、销售和服务,风资源的获取和开发以及风电场的运营和维护。公司国内外累计并网装机容量已超过7000台,总容量超过1800万千瓦。公司在国内研制成功并商业化推广首台单机容量2MW陆上永磁直驱机组、首台单机容量5MW海上永磁直驱机组。公司目前拥有湖南制造基地(本部)、荷兰达尔文公司,及在内蒙古和福建分别设立专门从事风电场后运维产业服务的公司。

本次展会中,哈电风能推出全新一代陆上平台化风电机组,对HEWP自主多边形超高混塔案例进行了展示,同时发布了全新的4H平台中速永磁风力发电机组。

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自主开发、设计、制造和销售适应全球不同风资源和环境条件的大型陆地、海上风电机组的专业化高新技术企业,并在中国率先自主开发出全球领先的5MW、6MW系列风电机组。截至2019年,累计风电装机容量16548MW,海上风电装机容量170MW,出口装机容量388.5MW,在国内市场排名第五。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直属产业单位,是专注于电力、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的高科技现代产业集团。许继风电业务是国家电网体系内唯一从事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整机研发、制造和检测的产业板块,是国家电网公司新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许继以全生命周期内客户收益最大化为引领开展各项工作,以先进的技术、性能优质的产品、全过程的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

南京风电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注册资本3.57亿元,是一家专注于提供陆上和海上大型风力发电系统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公司基于变桨双馈恒频技术和山东禹城、安徽芜湖两个现代化生产基地,先后研发、生产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5MW、2.xMW和3.xMW及以上系列智慧型风机,并取得GL、CQC、船级社、电科院等国内外权威机构的多项产品认证和测试证书。南京风电2021年上半年累计收到约1.6亿元的销售回款,签署近100MW风电项目订单,此外,将投资不超过2.5亿元建设江西樟树阁皂山30MW风电场项目。

太原重工可设计制造1.5MW~8MW系列风电整机及核心零部件,1.5MW、2MW、2.5MW、3MW系列风电机组累计装机量850余台,5MW海上风电机组已经并网发电,8MW海上风电机组研发成功,可为用户提供EPC总承包交钥匙工程。据统计,到“十三五”末,太重自行开发的风电场总容量达到300万千瓦,创造工业产值超百亿元。

西门子歌美飒是全球风电行业的技术领导者,拥有40多年的丰富经验,全球装机量超过105GW。提供专业的端到端的价值链,包括陆上和海上风机设计、生产、安装、运维及混合能源解决方案。西门子歌美飒致力于为每一个项目提供最佳的产品,同时降低度电成本来帮助项目实现更高的收益。

本次会展中,国内外知名风电叶片商悉数参展,同时还有数家风电叶片原材料、风电叶片制造相关企业登场。主营业务为风电叶片的企业包括中科宇能、艾尔姆风能、中复连众、中材叶片、重通成飞、艾郎风电等企业,另外还有主营风电叶片防护的保利泰克,主营风电材料的固瑞特、科拉斯、宏发纵横,主营叶片保护涂层的麦加芯彩、风电叶片吊装企业上海锡华等。

LM风能是世界领先的风机叶片设计和制造商,足迹遍布全球。自1978年开始,LM生产了超过225, 000片叶片。目前全世界五分之一的风机装备LM的叶片。LM公司总部位于丹麦,在全球10个国家的13个地区的主要风能市场建有工厂,包括:巴西、加拿大、中国、丹麦、法国、印度、波兰、西班牙、土耳其及美国。目前拥有员工近一万四千名。LM风能自2001年进入中国,目前在中国员工总数超过3,700人,在秦皇岛、江阴及天津宝坻建有叶片生产基地。

吉林重通成飞新材料股份公司系重庆通用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控股子公司,主营产品为2.0MW、2.5/3.0MW、5.0/6.0MW、7.0/8.0MW等各规格的风轮叶片,是国内风轮叶片主流配套企业。公司国内设立五大基地,合理布局,运距优势明显,其中江苏如东基地通过TUV三体系认证和DNV GL工厂认证。公司具备年产2000套以上风轮叶片产能。

连云港中复连众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复连众)是一家拥有30余年历史,以复合材料产品研究、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复连众是世界最大风力发电机叶片及模具制造商之一,总部设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在国内拥有8家叶片生产基地并在德国拥有1家叶片子公司,其中连云港叶片生产基地是全球距离港口最近的叶片工厂。1989年至今,中复连众共生产60000套叶片,占据国内风电叶片市场15%的份额,装机规模达30GW。

上海艾郎风电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风力发电叶片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成立于2007年,已在上海、内蒙、甘肃、河北、江苏多地上建立生产基地,是全球领先的叶片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公司。 艾郎科技通过与国际知名叶片设计公司合作研发,专注从事生产1.5MW至6M各个系列不同风区的MW级风电叶片。

中材科技风电叶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材叶片”)创立于2007年6月,是专业的风电叶片设计、研发、制造和服务提供商。公司拥有六大产业基地分布于江苏阜宁、甘肃酒泉、吉林白城、内蒙古锡林、江西萍乡和河北邯郸等,具备年产1000万千瓦兆瓦级风电叶片的生产能力,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位居行业前列。公司拥有八大系列七十余个产品型号覆盖8.xMW及以下叶型,适用于海上、沿海、低风速、高海拔、高低温等不同运行环境,全系列推行DNV-GL、DEWI-OCC、TUV等国际认证,具备完全独立自主设计研发能力。

中科宇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中科宇能)是专业的风电叶片系统解决商,成立于2008年,迄今为止,已分别在甘肃白银、河北保定、河北邢台、湖南益阳和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建成五个大型叶片制造基地,具备年产2200套风电叶片的生产能力。中科宇能是国内少数全面掌握了从叶片气动设计、结构设计、模芯与模具设计制造、叶片生产、检测到售后运维全过程的风电叶片系统解决商,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5MW、2.0MW、2.2MW、2.5MW、3.0MW、3.4MW及5.0MW等多系列叶片设计制造技术。

保利泰克成立于1994年,通过创新、灵活和整体的方法,为叶片雷电防护系统、前缘防护、叶片监测及优化、运输设备和叶片附加组件方面提供解决方案。目前,保利泰克在江苏射阳港经济开发区新建了雷击测试中心,预计将于2022年开放。

固瑞特提供风电叶片优质环氧灌注树脂、环氧芯材粘接粘合剂、膜内工艺涂层、环氧湿式铺层体系等技术。

科拉斯公司成立于1992年,从提供复合材料行业专用设备伊始,历经近三十年,发展成为服务全球复合材料行业的,提供专业的包括设备、材料、规划设计、市场开拓在内的综合解决方案的复合型公司。在风电叶片方面,科拉斯为叶片行业客户提供完善的产品方案和服务,可针对国内外各大叶片客户的不同叶型,提供定制化的服务。

麦加芯彩从2008年进入风电行业至今十多年,一直专注于风电叶片保护及塔筒保护等前沿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有一系列的产品可以应用到风电叶片涂层保护及塔筒保护领域。包括油性聚氨酯底面合一系列和油性聚氨酯胶衣系列配套产品、水性聚氨酯底面合一系列和水性聚氨酯胶衣系列配套产品、油性聚氨酯防挂冰产品和水性聚氨酯防挂冰产品、油性快干配套产品和水性快干配套产品、环氧膜内胶衣、无溶剂膜内胶衣产品和水性膜内胶衣系列产品等。

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全球领先的高性能纤维经编增强复合材料企业,致力于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低成本、工业化生产与应用技术的研发,在美国、摩洛哥建有海外研发生产基地。产品广泛应用于风电叶片、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行业,在全球风电市场的占有率达到30%,各类经编材料年产能20万吨。

上海锡华机械工程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提供风电运输、安装、维护等全套施工工装设备的专业制造商,依靠锡华团队专业化及智能化的服务模式,专注于更安全、更经济、更环保的工装设备的研发与创新,致力于推广先进的施工方案及设备,以领先的产业链技术,服务于风电产业。主要产品:风机单叶片多功能吊具(单叶片安装、+30°~-60°、智能控制)、风机单叶片全回转吊具(单叶片安装、360°、智能控制)、风机单叶片溜尾吊具(单叶片安装、智能控制)、风机叶片轮毂整体安装吊具等。

本次会展中,大量国内外优秀风电轴承企业参展。国外产商包括铁姆肯、蒂森克虏伯、利勃海尔、恩斯克、安凯易等企业,国内厂商包括洛轴、瓦轴、天马轴承、京冶轴承、天成机械、人本轴承、大冶特钢、新强联等优秀企业。

铁姆肯公司大中华区总部设在上海,为能源、航空、铁路、汽车、冶金、采矿、水泥和机床等众多工业行业提供轴承和动力传动产品。 风电方面,Timken? 工程轴承拥有精密的公差、独特的内部几何结构和高品质的材料。铁姆肯公司的圆锥滚子轴承、调心滚子轴承、圆柱滚子轴承、推力轴承、球轴承、滑动轴承、微型轴承、精密轴承和带座轴承单元等系列产品具有强大、稳定和可靠的性能。

罗特艾德是全球领先的回转支承制造商。以大直径回转支承和无缝环扎件享誉全球。在全球风能领域,罗特艾德的变桨轴承、偏航轴承和主轴轴承对风力发电机组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罗特艾德还提供大直径无缝环锻件,广泛应用于风机法兰、齿轮箱、轮毂连接件和偏航齿圈。这次参展的有来自德国、斯洛伐克和中国徐州的罗特艾德集团公司。德国总部工厂和斯洛伐克工厂将主要展出主轴轴承,而徐州罗特艾德工厂则展出变桨轴承。

作为风电行业强有力的合作伙伴,利勃海尔零部件可为风机偏航和变桨调节单元提供机电或液压驱动的单个部件乃至整个系统。回转轴承和减速机,电机,变频器和液压油缸设计用于1.5MW的安装,以及用于海上风电场的多兆瓦级风机的解决方案。对于转子叶片调节,利勃海尔为主轴轴承提供了两种设计方案: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和三排圆柱滚子轴承。

NSK自1916年在日本率先开始生产轴承以来,作为日本的轴承先锋,开发与提供各类轴承,为产业的发展和机械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NSK在轴承领域,稳居日本首位,同时在全世界也位居前列。另外,NSK还利用生产轴承锤炼出的精密加工技术,从很早以前就开始通过向汽车零部件、精密机械产品、电子应用产品等领域的进军,推动多方位的事业拓展。

的资深管理人员成立,在短短二十余年内,NKE品牌已经在国际轴承市场上建立了一定的地位,成为被广泛认可的优质轴承品牌。除了供应各类工业应用的标准和特种轴承外,NKE还提供技术服务,如产品开发、应用技术、咨询顾问、技术文件和培训等等。为风电提供圆柱滚子轴承、圆锥滚子轴承、球面滚子轴承、四点接触球轴承、深沟球轴承、NKE电绝缘轴承等产品。

洛轴始建于1954年,公司历经6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中国轴承行业生产规模最大、配套服务能力最强的综合性轴承制造企业之一。在轴承的研发、制造、试验、检测方面居行业领先地位。洛轴是国内最早研制生产风电轴承的企业,最早具备风电轴承配套资格。目前洛轴已分别与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合作,研制生产的轴承有600KW、660KW、750KW、850KW、1.0MW、1.25MW、1.5MW、2.0MW、3.0MW、3.6MW、5.0MW的风机偏航轴承、变桨轴承、主轴轴承、增速箱轴承、偏航驱动轴承、变浆驱动轴承及发电机主轴轴承等。

瓦轴集团始建于1938年,是中国轴承工业的发源地。目前,在国内外建有9大制造基地,拥有十大事业部,30个全资、控股分子公司。瓦轴集团拥有ZWZ和KRW两大轴承品牌,公司采用国际标准,可生产内径20毫米至外径16米十大类、各种精度等级的两万多种规格轴承产品,产品主要应用于工业装备、轨道交通、汽车车辆、风电新能源和特种领域。

成都天马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系浙江天马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成都天马以风电偏航、变桨轴承,主轴承;轨道交通轴承和轴承专用材料为三大主导产品,产品广泛运用于风力发电、轨道交通、工程机械、港口、船舶等行业。自2007年进入风电偏航、变桨轴承领域以来,成都天马已累计向全球风电市场供应超过150000件风电偏航、变桨轴承。2011年成功开发首台海上风电偏航变桨轴承,并已累计向全球海上风电供应约4000件。

北京京冶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注册资本为人民币万元,是以风力发电机轴承(包括:主轴轴承、偏航轴承、变桨轴承、增速箱轴承、发电机轴承)、冶金设备轴承、矿山设备轴承、石油机械轴承、工程机械及港机轴承等大型、特大型、超大型轴承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为主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风电轴承行业的领先企业,截至目前,公司占地401亩,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京冶将成为国内最大、最强的轴承市场运营商之一,并必可实现更大的抱负,对中国由轴承大国向轴承强国迈进做出贡献。

烟台天成机械总投资额达3.5亿人民币,工厂占地100多亩,于2016年7月已实现量产。拥有6MW风电变桨及偏航回转支承试验台、6米X6米蔡司高精度龙门三坐标;自主开发了回转支承信息管理系统和特有高精度高效生产设备。公司的主打产品为风电用变桨轴承和偏航轴承,以及光热发电用回转支承。

人本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轴承制造商,在上海、杭州、温州、湖州、芜湖、无锡、菲律宾等地建有九个生产基地,可生产内径1毫米至外径6米各类轴承三万余种。产品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精密机床、医疗器械、农林机械、工程机械等众多行业,是中国轴承领军企业、世界十大轴承企业。

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隶属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是其沿海沿江产业链的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环。大冶特钢拥有特殊钢350万吨,钢材320万吨产能。主体生产设备主要从国外引进,形成了以轴承钢、汽车用钢、能源用钢、先进制造业用钢等为主的产品阵容,产品在轴承、汽车、风电、核电、油气、工程机械、海洋工程、工模具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表现卓著,并远销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洛阳新强联回转支承股份有限公司一直专注于大型回转支承和精密轴承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拥有集锻造、机加工为一体的全工序制造优势,致力于成为全球最具竞争优势的一流回转支承制造商,产品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大型海工装备、盾构机等高端装备行业。公司核心产品为大功率海上和陆地风电机组主轴承、独立变桨轴承和偏航变桨轴承。新强联始终坚持自主研发、科技创新,以替代进口产品为主功方向,率先使用无软带淬火技术成功研发3MW-7MW单列、双列圆锥滚子主轴承。

风电齿轮箱制造企业参展商

本次会展中,大量国内外优秀风电齿轮、传动设备制造企业参展。国外产商包括弗兰德、赛玛特、采埃孚、开天传动等,国内厂商包括大连重工、望江工业、德力佳、华建天恒、南高齿、杭齿前进等优秀企业。

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重机行业的大型重点骨干企业。企业拥有11个分公司、19个全资子公司,3个控股子公司,现有从业人员10000余人,总资产近200亿元。大连重工主要为冶金、港口、能源、矿山、工程、交通、航空航天、造船等国民经济领域提供成套技术装备、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于2004年开始兆瓦级风力发电设备核心部件产品的研制,现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可提供多品种、多规格风电核心部件的研制企业。企业先后开发出1.5兆瓦至6兆瓦齿轮箱、电控、润滑系统及偏航变桨驱动器、制动器、轮毂等15种核心部件,并实现了批量化生产。

重庆长安望江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由原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重庆望江工业有限公司战略整合而成,是世界500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最大的融合发展型企业,致力于打造科技创新先导型企业集团,已形成1.5MW~8.0MW产品谱系,为客户提供具有鉴衡、船级社、DNV GL等权威机构认证的各种规格风电齿轮箱。产品具有高可靠、高密度、智能化、平台化等特点,适用于高海拔、低风速、常温、低温和海洋多种应用场合及环境。

德力佳传动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设计研发各类高速、重载、精密齿轮传动设备,主营风力发电设备核心部件齿轮箱及配套零部件。基于团队近30年的产品设计制造及产品实践运行经验,为运维服务市场提供一流的技术和高品质升级服务,如技术培训、现场运行诊断、产品维护和技术改造升级。德力佳成立以来致力于风电清洁能源的开拓发展,深耕风机传动链设计,为国内外主流的风电主机厂商成功开发、批量生产1.5~10.0MW的风电主齿轮箱,拥有上百项专利技术、管理实力和世界一流的加工设备,是绿色清洁能源的先驱者。

天津华建天恒传动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天津宝坻经济开发区,占地300亩,注册资本31,700万元,产品主要应用于风电、船舶、航空等领域。2009年,引进德国RENK的AEROGEAR技术,走引进、消化、创新之路。2013年,一次性通过GL质量体系认证。2015年,高可靠性产品和高性价比服务获得行业高度认可,成为风电齿轮箱行业的“黑马”企业。与华能、华电、中车、东方电气等大型国企建立合作关系。2017年,成为国内首家一次性通过HALT、Run To Failure试验的风电齿轮箱厂家。2019年,为远景能源、海装等国内一线客户批量配套。公司秉承“热情、友爱、精益、超越”的企业精神,提供可靠性更好的高精重载齿轮箱。

南京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简称“南高齿”),总部位于中国南京,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齿轮箱与动力传动解决方案。公司成立于1969年,2007年在香港上市,股票名称“中国高速传动”。经过多年的发展,南高齿已形成风电齿轮箱、轨道车辆齿轮箱、工业齿轮箱、机器人减速机四大业务格局。至今,南高齿为客户提供的90,000余台高品质风电主齿轮箱和450,000台偏航变桨齿轮箱在全球30多个国家稳定运行。南高齿当前可提供功率从1.5MW到11.XMW各种类型风力发电齿轮箱和偏航变桨产品,产品通过了DNV-GL, DEWIOCC, TUV-NORD, CCS, CGC, ETL, UL, CE等认证,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批量化生产供应给国内外一流用户,齿轮箱速比均可以按照用户要求进行重新配比,也可以根据用户要求进行海上风机和高原型、高温型等类型进行齿轮箱设计。

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专业设计、制造传动装置和粉末冶金制品的大型企业,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杭齿集团以生产硬齿面齿轮为专长,具备大批量生产船用齿轮箱、工程机械变速箱、风电齿轮箱、汽车变速器及其他传动装置的能力。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技术沉淀,形成了功率范围从100kW到5.5MW、增速比最大到175的全系列风电增速箱,基于平台开发的多款齿轮箱能满足主流机型的选择。公司大兆瓦级风电齿轮箱采用柔性轴,无外圈锥轴承技术,更适合我国风力发电载荷变化大,载荷变化快的特点,具有均载性好、可靠性高、功率密度大等优点。

威能极为弗兰德集团旗下风机齿轮箱和发电机产品品牌,其总部坐落在德国的弗尔德(Voerde),迄今为止已向世界各地提供超过200GW装机容量的齿轮箱和50,000台风力发电机。公司拥有逾40年的风机部件设计和生产经验,可提供陆上及海上风电专用齿轮箱、发电机,单机功率可达20MW,同时提供全面而专业的售后服务。公司装配和服务地点分布在欧洲、中国、印度和美国,目前全球的服务基地仍在不断扩展。

是一家全球领先的齿轮传动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和专业软件研发公司,总部位于英国诺丁汉。SMT为国内外风电领域客户提供齿轮箱设计分析软件MASTA和风机传动链动力学分析软件DRIVA。同时,SMT能够向客户提供风电齿轮箱设计、开发、制造工艺、评审等技术咨询,以及风机传动链的动力学分析过程所需的完整的技术解决方案。SMT拥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和多项均载设计专利,已经成功应用在工程机械行业及风电齿轮箱上。SMT公司已经为国内外众多风电客户提供了软件和项目技术支持,包括:GE、Hyosung、David

采埃孚风电作为全球顶级风电齿轮箱供应商,可提供最大功率至9.5MW的风电齿轮箱。迄今,采埃孚风电齿轮箱全球装机量达70,000台,约140GW,6MW以上海上风机齿轮箱交付量超过5GW。采埃孚风电经年持续创新,于2016年全球首推真正意义上的风电齿轮箱模块化设计平台SHIFT。随着今天SHIFT6k平台在中国的推出,采埃孚可以为新一代陆上风机提供完整的平台产品,扭矩范围可达7,000

南京安维士传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7月8日,注册资本为壹亿元人民币。 安维士为国内外风机传动链(主轴、主齿轮箱)及偏航、变桨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公司可向风场业主提供培训服务、检测服务 、油品业务、空中维修、返厂维修、流体产品、备机方案、交换方案、替代方案、备品备件、偏航变桨、置换回收服务。安维士作为南高齿唯一指定的齿轮箱专业服务提供商,可为NGC产品和其他非NGC产品提供专业服务。

GmbH专门从事风电整机的制造,1993年推出了TW600(600KW)型风力发电整机,这在当时是德国制造的最大风力发电机的企业。KTR数十年的风机联轴器的研发和生产经验,累积供货几十万套,为遍布世界的风机厂家配套,可供最大机型已至10MW级别,声名显赫,贯穿整个风力发电历史。同时配套供应风电专用的KTR-STOP液压制动器和EMB-STOP电动制动器。

风电变桨/偏航设备企业参展商

风电变桨、偏航设备作为风电机组的重要零部件,其生产企业也积极参展。此次风能展中,包括科控、摩腾、众城卓越、汇川技术、阜特、福氏新能源、三斯风电、SSB、银川威力、华伍等企业悉数登场。

安全可靠的应用需求。KEBA AG成立于1968年,总部位于奥地利林茨市,其分支机构遍布全球。在过去50多年间,先后研发生产了工业自动化,银行自动化和服务自动化领域的创新技术和高价值的解决方案。KEBA中国成立于2004年,主要业务方向为工业机器人,塑料机械、风电、机床以及通用自动化提供全套控制解决方案。KEBA在陆上和海上风力发电机的电变桨控制系统方面拥有多年经验和应用业绩。

摩腾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总部设在上海嘉定,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电气股份制企业。公司致力于打造国内先进的电气产品,目前是中国一家拥有风电碳刷、刷架、集电环、电气滑环等产品的自主研发能力及齐全生产配件的公司,并拥有自主进出口权。变桨滑环主要是为风机变桨系统提供动力电源,传递控制信号和通讯功能的装置,安装在风机轮毂同轴同速旋转的齿轮箱低速转轴上,是变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摩腾自主研发银合金电刷式变桨滑环,具有自润滑免维护、通用性强、信号不丢包的传输等特点,确保风机上信号传输的稳定。

深圳众城卓越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变桨伺服驱动器及成套控制系统、伺服控制产品、储能产品的研发及生产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风电领域,众城卓越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可靠性的风电变桨伺服驱动器及成套控制系统。

成立于2003年的汇川技术是中国工业自动化控制与驱动技术的佼佼者,总部位于深圳,生产基地位于苏州,并在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常驻机构和服务中心。公司业务覆盖通用自动化、电梯电气大配套、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业务、轨道交通,是国内国产品牌最大的低压变频器和伺服系统供应商。提供风电变桨系统方案和核心部件:PD800/802系列变桨驱动器和MVP系列变桨电机,提供偏航系统方案和核心部件:MD810偏航变频器。基于风电行业14个应用场景设计和制造,全系列产品满足从1到11MW风电机组安全可靠的应用需求。

成都阜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专业高科技公司。主要从事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主控制系统、风电场管理系统、变桨距系统及风力发电传感器等设备的研发和制造,公司研发的“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主控系统”和“变桨距系统”等系列产品已成功运行在全国100多个风电场,6000多台机组上。公司产品系列涵盖从1.5MW、2.0MW、2.5MW、3.0MW、4.5MW等各个系列不同等级的风电机组。

福氏新能源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植根于中国的技术驱动型自动化企业,总部位于上海,在上海、天津和西安设立了研发和工程中心。福氏技术基于欧洲自动化技术和工程服务经验,深耕风电自动控制领域十余年,为风机提供控制产品、驱动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应用覆盖了50kW-7MW的陆上、海上风机,是提供风电控制和驱动解决方案的领导品牌。2021年,福氏技术成为独立运营的国资品牌,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控制与驱动技术为基础,结合客户个性化需求,为各工业客户提供基于IOT融合的控制、驱动的完整解决方案和工程应用服务,实现企业价值与客户价值共同成长。

江苏三斯风电科技有限公司于2011年5月成立,注册资本2500万,坐落在江苏常州,厂房面积约1万平,目前约有80名员工。在风电行业内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已得到各客户的认可并形成长期业务合作伙伴关系。目前主要大客户有:明阳智能、上海电气、运达风电、远景能源,同类产品国内供应商排名前三。目前公司主要产品为:机械式制动器、轮毂制动器、偏航制动器、高速轴制动器、风电锁紧销、风机通风系统等。

德国SSB公司是电动变桨控制系统的创始者,拥有近30年风电领域的经验。自1992年进入风电领域以来,埃斯倍一直是变桨控制系统的主要供应商和技术领导者。时至今日,SSB变桨控制系统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超过33000台风机其中在中国累计超过7000台风机上安装使用。2017年2月SSB风电加入日本电产(Nidec)集团,3Q6S、精益生产、持续改进已渗透到公司的方方面面。SSB将继续成为业内安全、可靠、高质量变桨控制系统的品牌象征!

银川威力传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国内专业从事减速器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公司深耕精密传动领域近20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机(1MW至10MW等各种功率类型的陆上和海上风电机组),并积极拓展电动汽车,工程机械,光热发电等业务领域,其中10MW风力发电机偏航和变桨减速器产品已在我国自主研发的单机容量最大的10MW海上风电机组装机运行。

江西华伍制动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注册资金3.7亿元,专业从事工业制动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公司拥有12项发明专利,1项欧洲专利,42项新型应用专利,2项外观专利,是中国工业制动器行业首家上市企业,工业制动器行业现行标准的主起草单位。公司制动系统已出口全球92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港口机械、轨道交通、船舶、冶金、工程机械等诸多领域。华伍制动系统已为全球4.3万台风力发电机组的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风电运维相关企业参展商

北京协合运维风电技术有限公司,是协合新能源集团子公司,是新能源行业综合型技术服务龙头企业。公司成立于2007年,迄今已拥有15年的新能源电站运行维护、资产托管及技术服务经验。面向新能源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综合能源系统,提供基于数据驱动的设备预警、智能诊断、维修决策、现场运维、技改优化、备件供应等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10月10日 ,协合运维的在运维容量已突破10GW,且其中80%的服务电站属于母公司之外的非关联业务,成为国内新能源领域首个突破千万千瓦级的第三方服务供应商。

北京千尧新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Kyotta),是一家立足于可再生能源物联网领域,以提供风力发电、特别是海上风力发电智慧技术服务为特色,集软硬件研发、系统集成和综合技术咨询服务为一体的绿色能源国家级高新技企业。公司总部位于北京,目前下设深圳、威海两家子公司。核心业务包括:数字化(智慧)风电产品,海上风电专项技术服务,海上风电技术咨询服务等几类。依靠公司强大技术驱动力,已成功推出国内首个海上风电数据库和数字孪生仿真系统(FD-SIM),国内首个海上风电生产运维智慧平台(FD-CLOUD),国内首个海上风电工程数字化平台(FDCONST),多项技术填补行业空白。

北京嘉士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工业智能化软件产品研发及服务的高新科技企业,公司依托于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为工业制造业及能源行业企业的 信息化建设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技术管控、资源分析、信息化建设及咨询服务。公司的AICP云平台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领域并取得良好效果,未来还将拓展到其它工业领域及医疗、金融等多个行业。目前,公司的风电、光伏集控系统、运维管理平台等软件产品已部署在全国30多个省份、自治区的200多个风场及光伏电站。成功接入20多家品牌的60多种风机机型,风电数据接入容量总计超过28000MW,光伏超过5GW。

沈阳吉地安风电科技有限公司,于二OO三年一月成立,是一家致力于风机再制造及应用技术研发,风机检修与运维,防雷接地工程、电力承装修试工程、风机叶片维修工程、风机吊装调试工程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风机再制造示范基地位于沈阳市浑南区,占地面积三万二千平方米,主要开展以RCM、PHM为理论指导的风机健康诊断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风机维修试验研发工作,以达到延长风机使用寿命实现风机再生的目标。

北京瑞科同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瑞科科技”)致力于为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电力气象领域提供专业产品和精细化技术服务。作为一家综合性的咨询服务集团公司,瑞科科技专注于风能和太阳能项目规划选址、资源测量、可研、勘察设计、第三方评估、技术尽调、风电后市场、功率预测、能源气象服务、信息化建设等业务领域,形成集可再生能源发电前期、后期服务于一体的发展格局。现有员工近两百人,年合同额过亿元。

北京优利康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优利康达”)是顺应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专注于新能源后市场的国际化综合性方案提供商。优利康达成立于2003年,以智能化、移动互联网和云服务等技术手段,紧密围绕整场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双提升目标,为新能源行业提供全生命周期运维、深度集成技改、培训认证、备件制造及储运供等精益化和智能化定制服务,是中国风电后服务市场领军企业。

安徽容知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2021年7月26日,在上交所科创板鸣锣上市,国内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第一股就此诞生。容知日新致力于成为专业的工业设备智能运维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产品为工业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已广泛应用于风电、石化、冶金、水泥、煤炭、轨道交通等十多个行业。容知日新具备从传感器核心元器件、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采集、工业大数据、智能诊断到设备智能运维平台解决方案的完整技术布局,未来,容知日新将携手合作伙伴,致力于设备智能运维技术和模式的不断创新,努力成为全球领先的设备智能服务企业。

北京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4年,是国内数字能源服务商,国内能源数字化应用与服务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导者,国内首个新能源一体化集控中心的创建者,国家新能源领域标准编写组成员,岳能科技秉承用数字服务能源的愿景,以新能源数字化运营平台和新能源技术研发为核心,为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全栈式解决方案,并率先将18年积累的数字化、云平台、人工智能等技术,与能源行业及工业用户相融合,打造出经过近百家大型能源企业的用户以及市场充分验证的数字化产品,包括能源智慧运营一体化平台、新能源大数据平台、新能源应急指挥平台等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与产品。

北京中科利丰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领域前沿智能技术研发与应用、提供相关产品和专业化服务的智能技术公司,公司属国家级高科技企业、中关村所属企业。中科利丰公司致力于将人工智能、机器视觉、嵌入式系统开发、无线网络传输、大数据挖掘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成熟的前瞻性技术应用于新能源领域。经过多年的研发与应用实践,在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新能源智能运维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技术高度和服务能力都位居行业第一。

风电变流器相关企业参展商

阳光电源自2004年起涉足风能业务,先后承担了20余项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是风电变流器国家标准的主持制定单位,率先实现了兆瓦级风能变流器国产化。风电变流器产品涵盖双馈和全功率机型:风电变流器功率等级覆盖1.5MW-16MW,电压等级690V/900V/V,目前与国内前十大整机厂家均保持密切合作,2020年风电变流器发货量超16GW,发货300+风电场。

禾望电气专注于新能源和电气传动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公司通过技术和服务上的创新,现已成为国内新能源领域最具竞争力的电气企业之一。在新能源领域,禾望产品系列覆盖国内850kW~24MW风电变流器、5kW~3.125MW光伏逆变器及1.0MW~6.25MW箱逆变一体机等主流机型。

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世界领先的绿色智慧能源服务商,创立于2000年,业务遍及全球20余个国家和地区。公司以“奉献绿色能源,创造美好生活”为使命,致力于让智慧、高效、绿色能源驱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公司专注于光伏 、风电、电力电子、能源互联网等领域,为客户提供清洁能源项目开发、投(融)资、设计、建设、智能设备、调试、智能运维整体解决方案,在光伏、风电EPC,逆变器等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

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简称“中集来福士”)是中集集团旗下公司,拥有烟台、上海、挪威、瑞典四个海洋研究院,以及烟台、海阳、龙口三个建造基地,形成了“四院三地”的总体产业格局。主营业务包括海洋工程船、海上支持船、海洋牧场平台、海上风电船等各类海洋装备的设计、新建、维修和改造,同时涉及装备的运营、租赁等,为客户提供“交钥匙”总包服务。2020年海上风电订单已占45%,提供海上高端风电装备及一体化运维服务。

江苏龙源振华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于2010年6月在南通成立。龙源振华从南通辐射南北、南到广东、北到大连,已能同时开展五个施工作业面,累计完成超760台套取消过渡段基础施工、500多台海上分风机安装、7台套海上升压站吊装及49次海上风机大部件更换作业,拥有60项专利。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是华电集团工程技术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电科工集团有限 公司的核心业务板块和资本运作的平台,2014年12月在上交所成功上市,公司注册资本金11.55亿元。华电重工以工程系统设计与总承包为龙头,致力于为客户在海上风电工程、物料输送工程、热能工程、钢结构工程等方面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业务模式包括EPC总承包、装备制造和投资运营。

风能资源勘测企业参展商

青岛华航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于2014年青岛市工商局注册成立,隶属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注册资本2215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面向大气海洋环境监测、风资源勘测开发、天气与气候观测、灾害预警等需求,从事小型化、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智能型环境气象激光雷达、遥感探测产品、服务及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销售。 目前,青岛华航已在全国海、陆、空范围内部署上百套激光雷达产品,并开始进驻国际市场。

北京莱维塞尔是专业为风能太阳能发电,提供测风测光设备的供应商和高端服务商。早在1998年就开始进行测风技术探索,为风电行业服务20多年之久,在风电风资源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公司业务包括陆上和海上测风,激光雷达,风资源软件,风资源咨询,风电场开发及服务,公司服务地区已遍及中国33个省份和外蒙古、菲律宾、泰国、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埃塞俄比亚、苏丹等国家。

南京牧镭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5月,是风电产业测风激光雷达系统应用的领导者。公司技术探索起源于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实现了全部核心模块的独立自主研发,具备研发-工艺-生产-测试等全链条开发能力。引领了国内测风激光雷达技术发展,推动了风电产业的技术升级,是国际领先的测风激光雷达企业。目前公司已推出地基式、机舱式、3D等多款测风激光雷达产品,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测风激光雷达生产线,年产能可达1500余台。

北京东荣盛世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领域风能、太阳能等早期测量服务工作,公司拥有完整的风能测量系统、风资源前期评估、预测系统、太阳能辐射测量系统并提供专业的风资源咨询服务。公司已经建立起成熟的测风系统、测光系统的销售、安装、服务的一系列流程。主要提供西班牙EOL--KINTECH、美国NRG、德国Ammonit、英国AT、激光测风雷达、声雷达、国产设备测风等测量系统;对于测风塔防盗、测风设备放冰冻、复杂地形测风等有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中际联合(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高空安全作业设备和高空安全作业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国贸SK大厦,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分别位于北京通州开发区和天津武清开发区,在美国、德国、印度有3个子公司,现有员工700余人,其中外籍员工60余人。公司产品已在全球40多个国家十几个行业中得到应用,在风力发电行业细分市场占有率中国第一全球前三。公司技术研发团队超过300人,成立十余年间累计申请专利五百余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近10项。公司具备全球的设备安装及维修能力,已经服务于全球2000个风力发电厂。

温州密特曼五金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系德国Mittelmann Sicherheitstechnik GmbH & Co.Kg在中国温州设立的分公司。密特曼公司主营风电及石油行业高空作业安全产品,包括全身式安全带、安全绳、防坠落装置,逃生、救援装置等人员安全防护产品。公司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欧洲相关认证。

加汇通业 (CET Industry),作为塞卡尔集团公司中国销售、培训、维护基地。在风电领域推出的塞卡尔集团公司的ASAT个人安全防护产品,为中国风电领域的工作人员提供了适应现场需求的产品,解决了风电领域超高空作业的诸多难题。 提供风电高空逃生、救援方案,值得信赖。加汇通业 (CET Industry),建立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培训基地,并与国际上技术领先的培训公司合作,针对中国风电现状推出现场高空作业培训及逃生课程,经过数年艰苦工作,加汇通业培训部已形成为风电行业近千人次每年的培训能力。

库珀(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立足于风力发电领域,集风机塔筒内附件整体设计,产品优化,软硬件技术研发、设备安装以及技术咨询服务于一体的全球化高科技集团。针对风电严苛的作业环境,库珀可为您定制最完善的塔筒内附件一站式打包解决方案,提供塔筒升降设备、混塔装置、高空作业安全系统、智能环控系统、吊装系统、照明系统、电缆及管道保护系统、锁闭系统以及施工技术支持服务。

风电润滑相关企业参展商

壳牌作为全球最大的润滑油生产商和供应商之一,壳牌润滑油品牌的油品销售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中国有近5万台风力发电机使用壳牌润滑油和润滑脂产品。壳牌已为超过三万台次中国风力发电机提供润滑预测性保养分析服务并获得了行业主要设备厂商认可。在未来,壳牌将继续与行业伙伴紧密合作,投资先进齿轮油和润滑脂技术,并全面升级壳牌风场服务,针对中国风场客户需求,推出模块化壳牌风场预诊断润滑服务体系,包含换油车队服务、润滑预测性保养和大数据分析、风电授权服务中心及定制化服务套餐等,帮助风场客户降本增效。

青岛盘古润滑技术有限公司创建于2012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民营企业。公司致力于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与核心竞争力的自动润滑技术及液压系统,为国内外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设备润滑及液压整体解决方案。公司拥有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达20多项,其中多项专利填补国内外空白。

北京东方乾海润滑设备有限公司主业为生产销售集中润滑系统,已有20余年的历史及行业经验。公司生产基地位于河北廊坊固安大清河开发区,生产面积13000平方米,集研发与生产于一体,装备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机械设备和质量检测仪器。经过多年的应用实践和技术创新,公司致力于发展技术先进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集中润滑技术,可为国内外客户提供最佳的设备润滑整体解决方案。

福斯中国,在风电行业为国电联合动力、金风科技、华锐风电、明阳风电、远景能源、GE风能、SEW、天马轴承、南高齿等主要的风机制造商和传动部件制造商提供最优润滑解决方案及全面的润滑产品,包括优质润滑脂及高性能风电齿轮油和液压油等相关产品。

嘉实多是全球领先的优质润滑油、润滑脂、金属加工液、压井液的制造商和销售商,为全球各地的汽车、制造、采矿、船舶、石油勘探和生产客户提供相关服务。嘉实多将优良的润滑油工程与专业的技术支持网络和供应能力相结合,旨在为世界各地有需求的客户提供高品质的解决方案。嘉实多在“液态润滑剂工程”方面拥有100多年的经验:生产高级润滑油,广泛应用于制造加工过程、金属加工、采矿、装运和船舶活动以及能源生产。

30多年来埃克森美孚始终走在中国风电行业发展的前列,专为风电行业量身打造了全面的润滑解决方案,包含一系列高性能的润滑产品与专业的服务。在符合相关应用的前提下,美孚SHC?齿轮油320 WT有限质保期长达10年,能为设备关键部位提供卓越润滑保护,保障风机的可靠运行。2012年正式进入中国风电运维市场,致力于帮助提升风机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风机运维成本,美孚优释达?风电服务8年来累计为全国20多个省份、直辖市和自治区的上百个风场提供换油服务,更率先推出陆上换油工程车与海上风电换油船,帮助客户解决各种严苛环境下的风机运维难题,成为了值得信赖的“风的守护者”。

安索成立于1972年,是一家专攻合成润滑油研发的跨国企业,正在服务全球最大的19个风电市场国家,包括全世界最大的市场——中国。在风电行业,安索已获国内外知名主机厂、齿轮箱厂、轴承厂的陆上海上用油许可。安索为风电行业撰写的运维换油规程填补了行业空白,并已被国际风电行业采纳。重点产品:1.主齿箱润滑油 PTN (ISO 320); 2.偏航变桨齿箱润滑油 SG系列(ISO

四川川润液压润滑设备有限公司系四川川润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公司专注于节能、环保、新能源领域,致力成为全球清洁能源装备及整体解决方案的领先企业。从2002年以来,公司不断跟踪风力发电液压润滑冷却技术,专门为风力发电开发了从850KW、1MW、1.25MW、1.5MW、2MW、2XMW、3XMW、4XMW、6MW、7MW、8MW、10MW、12MW等液压润滑冷却系列产品,风电产品系列完整,配套齐全。

道达尔润滑油(中国)有限公司致力于提供全面润滑解决方案,保障设备高效运行,降低总使用成本。在中国,道达尔润滑油可以提供千余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众多工业客户的润滑需求。在风电行业,道达尔能源取得金风科技、三一、许继集团、重庆海装、华能集团、大唐集团等等众多OEM客户及集团客户的一致认可。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润滑材料领域国际知名的研究机构,60多年来研制发展的多种润滑材料支撑了我国重要工业及国防高技术装备的发展。公司传承了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60多年的技术底蕴,并与之深度产学研合作,搭建了国际一流的研发软硬件平台,已配置不同制备规模的多套高端润滑油脂工艺原理试验装置和工业模拟试验装置,以及自主设计开发了先进的千吨级工业放大装置。

来源:国际能源网/风电头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为进一步完善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体系,指导工业企业(园区)优化用电结构、调整用电方式、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我部制定了《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指南》,现印发你们。请各地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指南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把电力需求侧管理作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电力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推进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有助于优化工业用电结构,调整用电方式,提高工业电能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工业、电力和环境的平衡协调发展。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明确提出积极开展需求侧管理和能效管理,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育电能服务、实施需求响应等,促进供需平衡和节能减排。 

  2016年,《国家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明确开展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专项行动,制定工作指南,并形成示范经验在交通、建筑、商业领域推广。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专项行动计划(年)》,明确通过制定工作指南等重点任务,鼓励工业园区构建能源服务体系,建设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创新综合能源服务模式;引导工业企业完善电力需求侧管理制度建设,改善电能质量,加强用电设备改造和信息化建设,促进电能替代、分布式能源利用、能源清洁和循环利用,全面提升工业领域用能效率和需求响应能力。 

  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修订版)》,指出新形势下电力需求侧管理除继续做好电力电量节约,促进节能减排工作以外,还应重点做好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总结推广需求响应试点经验;实施电能替代,扩大电力消费市场;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有效消纳利用,推进能源绿色转型与温室气体减排;提高智能用电水平等工作。 

  生态文明建设、能源消费革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都为电力需求侧管理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为保障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系统指导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工业领域用能单位和电能服务机构通过电力需求侧管理提高能源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基于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PDCA)持续改进模式(如图1所示),使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融入工业领域用能单位和电能服务机构的日常活动。 

  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过程中PDCA方法总结如下: 

  策划:实施全面诊断,明确信息化和制度化要求,制定电能管理目标、指标和实施方案,确保相关工作有序开展并达到相应绩效。 

  实施:执行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实施方案,开展全面治理,保障用电可靠性、实施节约用电、需求响应、绿色用电、环保用电、智能用电等。 

  检查:采用自评价、第三方评价等方式,评价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对配用电系统的关键特性和过程进行监测,对照目标指标评价确定实施绩效,并报告结果。 

  改进:采取措施持续改进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体系。

  图1  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化运行模式 

  在本指南中使用如下助词: 

  ―“应”表示要求; 

  ―“宜”表示建议; 

  ―“可”表示允许; 

  ―“能”表示可能或能够; 

  “注”的内容是理解和对有关要求的说明。 

  本指南旨在建立健全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规范,指导用能单位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加强电能管理,调整用能结构,提高终端用电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持续提高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效,实现节约、环保、绿色、智能、有序用电。 

  本指南可应用于工业领域各类用能单位,包括工业企业、工业园区,以及与工业相关的商业、管理、服务等组织、用电设施及公共建筑可参考使用。 

  用能单位可根据自身特点和控制要求,选择应用本指南全部条款或部分条款,并以成文形式界定说明。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指南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GB/T 32127需求响应效果监测与综合效益评价导则 

  DL/T 1330 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效果评估导则 

  DB11/T 1213 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节约电力负荷计算通则 

  T/CEC 133 工业园区电力需求响应系统技术规范 

  指在工业领域加强用电管理,综合采取合理、可行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优化配置电力资源,调整用电结构和方式,在用电环节制止浪费、降低电耗、移峰填谷、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实现节约用电、环保用电、绿色用电、智能用电、有序用电的相关活动。 

  指使用电能为主要能源的各类工业领域用能主体,包括工业企业、工业园区,以及与工业相关的商业企业、各类公共建筑。 

  注:除非特殊说明,本指南中的“用能单位”,根据情况可以指“工业企业”、“工业园区”、“公共建筑”或“商业主体”等各类使用电能为主要能源的单位或组织。 

  指为用能单位提供电力需求侧管理服务的各类机构,包括节能服务机构、电力需求侧平台提供机构、售电服务机构、节能量检测评价机构等。 

  指具备电力需求侧管理评价能力,提供专业评价服务的第三方机构(以下简称评价机构)。 

  指建立在工业企业或园区层面,为推进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而开发的以电子装置和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综合性、专业化、开放式的信息管理和应用平台,实现用电(用能)在线监测、数据统计分析、用电决策支持、需求响应与有序用电、园区能源管控、建筑能耗分析、电力集中运维、能耗异常分析、用能行为分析、用能需求预测等功能,承担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和电力需求响应执行功能,并可通过数据接口为上级平台提供相关数据信息,实现主站和子站的互通互联、信息交互和共享。 

  指用户对价格或者激励信号做出响应,调整电力消费方式,减少(增加)用电或推移某时段的用电负荷而响应电力供应,从而促进电力供需平衡、保障系统稳定运行的过程行为,是需求侧管理(DSM)的重要技术手段。 

  是指在终端能源消费环节,使用电能替代散烧煤、燃油等化石能源的消费方式。 

  注:常用的电能替代方式如电采暖、热泵、工业电锅炉(窑炉)、农业电排灌及电加工、农业辅助生产、电动汽车、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机场桥载设备、电蓄能调峰、轨道交通、电蓄冷空调、家庭电气化等。 

  指电力系统指定点处的电特性,关系到供用电设备正常工作(或运行)的电压、电流、频率、谐波等的各种指标偏离基准技术参数的程度。 

  注2:在理想的交流电力系统中,电能是以恒定的工业频率(50Hz)和正弦的波形,按规定的电压水平向用户供电。三相交流电力系统中各相电压和电流应该是幅值相等,相位差120°的对称状态。一些因素会使波形偏离对称正弦,由此便产生了电能质量问题。 

  注3:电能质量一般用频率、电压波形和三相电压的不平衡、以及电力系统频率的波动、电压的波动和闪变(波动的幅值和频率)、直流输电系统中的电压脉动、供电的连续性(年不停电时间)、公用电网的谐波和间谐波等指标来考察。 

  指在能源供给侧以清洁能源为主体,在电力供给侧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电以及较大规模的储能、储电为标志,在终端能源消费中以电能消费为主体的电力系统中,通过智能电网技术平台和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以及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达到电力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经济、便捷的系统优化、平衡状态。 

  注:在供需耦合的能源电力系统,广泛、分散、多样化的大量可再生能源、未规模化利用的能源(如农村秸杆的集中规模化清洁利用),辅以储能技术,通过分布式供能系统与电力与集中式电力系统共同与需求侧分散式冷、热、电、气多样化需求耦合。 

  随着能源技术革命和体制革命推进的不断深入,电力供给侧和需求侧将在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平台上逐步扩大供需耦合范围,需求侧管理逐步由人为调节发展到自动调节、电源与负荷侧双向调节、“源―网―荷―储”一体化智能调节。 

  是指所开展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活动与用能单位实际情况相适应,符合配用电相关技术要求,且能有效覆盖各主要配用电活动过程与应用范围。 

  简称有效性,指用能单位对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各项策划结果的实现程度,即实现预定目标及满足相关需求侧管理规范要求的程度。 

  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应综合用能单位、电能服务机构、电网和政府的多重诉求,通过引导用能单位自主参与和落实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计划,实现电力供应安全、高效、绿色、可靠的政策目标,并提升用能单位的相关管理绩效。 

  开展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应站在用能单位主体视角,体现“政府引导、用能单位主导、电网配合、服务机构支撑、电力市场机制配套”的原则。 

  用能单位宜结合自身特点及相关要求,制定或完善电力需求侧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并确保有效执行。 

  可参照 GB/T 23331、GB/T 29456、GB/T 15587、GB/T 22336等规范性文件要求,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包括职责安排、项目管理、目标考核、运行标准、激励机制等。 

  用能单位宜建设企业级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工业园区统一平台或能源管理系统,据此参与开展需求侧管理工作,包括需求响应、促进技术进步、提升用电管理水平等。 

  注:小规模用能单位可利用云服务技术、依托政府或相关单位既有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自主开展相关活动。 

  用能单位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建设宜符合《国家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管理规定(试行.2014)》《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建设技术规范(试行)》《GB/T 31960 电力能效监测系统技术规范》,以及《工业园区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建设》等相关规范。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应具备但不限于以下基本功能: 

  a)电力数据采集、计量管理、数据统计分析、历史事件查询、报表管理; 

  b)需求响应管理、平台系统监视和控制、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监督考核; 

  c)电力能效数据管理、能效对标管理、电能质量管理、电能优化管理; 

  d)故障诊断与定位、事故预警告警、记录分析和监控管理等。 

      平台应提供数据接口,实现与企业内部其他相关系统的信息交互,并按照国家、地方政府或工业园区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要求提供信息交互服务。 

  用能单位宜保留施工计划、工程图纸、施工质量、工程验收等平台建设资料,并对平台功能、运行监测,以及应用效果等进行控制。 

  监测点部署和监测要求应符合GB 17167,以及GB/T 31960,《国家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管理规定(试行.2014年)》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建设技术规范(试行)》等相关规范,且以满足用能单位电能管理的深度和精细度要求为准。 

  通信标准宜采用通用监测装置信息通讯协议,支持多种通信规约(协议)的接入,且易与其他系统或设备的接入;宜采用分层分布式系统结构,以便于维护和扩展;若负荷多且分散,可采用结构稳定的光纤自愈环网方式。 

  为了确保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兼顾考虑计量器具的精度和校准,通信系统的单点对时和系统对时。 

  用能单位开展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流程主要分为全面诊断、综合治理和效果评价三个阶段。 

  用能单位自主或委托电能服务机构开展用电情况全面诊断,依据电力需求侧管理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形成诊断报告。 

  用能单位组织完善信息化和制度化等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基础工作,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综合方案并有效实施,对配用电系统、设备设施、采集和计量器具及相关制度进行综合改进和优化治理。 

  用能单位可采用自评价和/或第三方评价等方式,综合评价电力需求侧管理开展情况,核算阶段性实施效果效益,明确待改善建议项和持续改进目标,评价报告等评价结果可作为项目阶段性成效证明。 

  用能单位宜按照GB/T 13869、GB/T 26399、DL/T 573、DL/T 1102等相关规范,加强供配电系统基础管理和技术管理,以提高配电系统的可靠性,确保安全用电。 

  提高供配电系统可靠性措施可包括但不限于:加强内部输配电系统设计规划、规范建设和验收标准、推广数字化建设档案交付,对重要场所及负荷采用高可靠供配电接入方案,备用电源的合理配置;淘汰落后设备、采用高效变压器等电力新产品和自身故障率较低的先进设备;加强用电负荷管理,及时根据负荷特性调整改造配用电系统;利用泛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变配电设备、线路、开关的运行方式及电流、电压、温度、谐波、暂降、线损、负载率、无功等数据,严格运行管理和设备维护,加强供配电系统可靠性指标统计分析和故障预测等。 

  用能单位宜参考GB/T 23331、GB/T 19001、T/CAPE 10001等标准,以及全员设备保全(TPM)等相关规范,建立完善用能设备可靠性管理规范,并确保其贯彻执行。 

  提高用能设备可靠性措施可包括但不限于:完善避雷接地等用电设备工作环境、加强设备维护点检等日常管理、开展用能设备运行状态分析(如OEE)、实施设备能效评价(如电能转换效率等)、规范设备启停及低负荷运行条件,确保电力变压器系统,以及照明、空调、电热锅炉、电机拖动负荷等耗电设备经济运行,对辅助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等。 

  注:设备综合效能(OEE)为评价设备管理水平的综合性指标,由设备开动率(A)、设备性能率(P)、以及产品一次合格率(Q)等三个指标相乘而得,是全员设备保全(TPM)和精益管理的基础指标。 

  常规的电能质量管理措施包括:评价典型电能质量干扰源、采取措施改善电能质量,提升供配电系统可靠性、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减少因配电系统异常而带来的“非计划停机”。 

  对电能质量的持续监测可包括:电网电压波动与闪变、电压不平衡、电流不平衡、谐波分析和越限监视、电压暂升、电压暂降与短时中断、电压瞬变、频率偏差、暂时过电压和瞬态过电压等。 

  使用变频器等非线性/冲击性负荷的用能单位还应采取措施对由其所引起的电能质量问题加以抑制。 

  用能单位宜遵循“先管理、优工艺、再改造”的顺序开展节约用电,首先强化配用电制度与现场管理,减少浪费损失、控制波动与不稳定,再寻求工艺优化、消除工序或系统间不协同等影响因素,在系统诊断的基础上,采取技术合理、经济可行的路线,实施技术改造。 

  用能单位宜建立制度措施对配用电设备和相关人员进行科学管理,以实现电力、电量及成本节约。用能单位宜设置能源管理岗位,聘任专业电能管理人员,建立完善电力需求侧管理体系,并与相关管理系统(ERP/MES/APS/SCM等)有机融合,从能源管理转向能源价值管理,实现能源流-业务流-价值流的高效转化。以系统化管理思维,从单点转向全面、从部门转向全员的全面节能意识,持续改进电能绩效。 

  管理节电措施可包括:落实责任制度、建立电能标准体系,开展电能数据库建设、强化数据分析、实施电耗目标管理,优化电力计费缴费方式、采用移峰填谷、容量改需量、电平衡测试、能源审计、参与电力直接交易等。 

  管理节电措施宜与技术节电相配合,以实现系统化改善并巩固所取得成果。节能措施实施后宜由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评估效果,出具评价报告。 

  用能单位宜根据自身特点、配用电设备容量和工艺运行要求等,采取技术措施、通过技术进步来实现电能节约。 

  技术节电措施主要指通过提高电能利用效率节约用电量和电力负荷的产品(技术),包括无功补偿、谐波治理、高效装置、能效管理、余热余压利用、可再生能源等分布式发电、热泵空调等。 

  用能单位宜根据区域变电台站负荷曲线,结合政府和电网公司的电力安全应急管理要求,制订并执行负荷控制方案,协同生产计划与能源使用,实现错峰用电、移峰填谷等。 

  具体可在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支持下,加强电能电量管理,采取负荷预测、用电规划与电费预算等措施,利用峰谷电价差、可再生电能消纳等激励措施结合电力市场规则,合理配置用电负荷,节约电力电费。 

  用能单位宜根据自身条件,建立完善内部需求响应制度及实施方案,改变用电方式、调整用电负荷,自主决策参与电力需求响应。 

  用能单位可在电力主管部门和电网企业的指导下,参与单边市场竞价、签订需求响应协议,按要求启动并执行需求响应。 

  用能单位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应满足GB/T 32672中对用能单位参与者的要求,接收电力需求响应项目信息,按照约定执行需求响应计划,并具有监测、记录、执行、验证等功能。 

  在年度工作计划结束后,用能单位按照合约获取参与需求响应的补偿或奖励费用。 

  注:具备条件的用能单位可参与提供辅助服务,执行辅助服务价格,获得相应收益。 

  有序用电方案涉及的用能单位宜在电网企业或电能服务机构支持下,利用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的负荷管理功能等技术手段,落实内部负荷控制方案,加强电能管理、合理做好日用电平衡工作,按有序用电方案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并获取相应补贴、执行可中断负荷电价或高可靠性电价等收益。 

  用能单位如涉及有序用电方案,其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应满足GB/T 32672中相关要求,接入上级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接收有序用电指令信息,执行有序用电方案,及时反馈合理需求以减少限电损失,并具有监测、记录、执行、验证等功能。 

  有序用电方案涉及的用能单位应具备完善的负荷管理设施、负控装置和用户侧开关设备。 

  注:有序用电方案涉及的储能设备和非工业用能单位的中央空调宜具备单独控制条件。 

  用能单位可在其所管辖区域内合理建设分布式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所产生电力优先自发自用,余量上网。 

  用能单位可通过调整用电计划和用电方式,或配置储能设备,参与可再生能源消纳,降低用电成本。 

  用能单位应加强对用电用能设备的环境管理,控制“水、气、声、渣”等环境影响因素,实现达标排放、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用能单位宜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促进能源消费清洁化,推进能源绿色转型与温室气体减排。 

  用能单位可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基础上,统筹能源效率、成本和排放物等指标,科学组织,使用电能替代燃煤、燃油、燃气等化石能源,实现能源结构调整、促进节能减排。 

  用能单位可在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或能源管控中心等智能化用电系统的支持下,协同配用电网、虚拟电厂、分布式发电、智能微网、储能,以及电动汽车等资源,合理参与需求响应、电力交易、大数据处理、云平台、智慧城市等行动,实现电力系统智能化运维,促进智能制造升级。 

  用能单位宜充分利用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等智能化用电系统的数据分析能力,实现对电能等能源介质从供应、分配输送、利用、余能回收或外供等“能源流”的智能化管理,并与智能制造系统(“制造流”)、财务运维系统(“价值流”),以及设备维护管理(“设备状态”)等协同,实现电能数据的精准管理;并以此对电力市场电能品种价格时段等信息,以及碳交易等新型价值资源进行集成,实现能源相关资源资产的策略管理。 

  用能单位宜提高电能信息化管理水平,参与“源―网―荷―储”一体化智能调节,通过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等平台,逐步并扩大电力需求侧和供给侧的双向互动,实现电能供需耦合。 

  实践电能供需耦合的具体措施可包括:调整用电结构、扩大可再生能源使用,辅以储能技术、协调分布式供能(电)系统与集中式电力系统(大电网),优化最大需量计划管理(即“契约用电负荷/合约用电”),与分散式冷、热、电、气等多样化需求耦合,实现能源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经济、便捷利用。 

  注:随着能源技术革命和体制革命推进的不断深入,电力供给侧和需求侧将在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平台上逐步扩大供需耦合范围,供需耦合既是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内在发展的目的和表现形式,也是构建现代化能源体系的必然结果。 

  用能单位宜制定和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关键特性的测量计划,对其用电系统中的关键特性进行定期监视、测量和分析,确保上述数据是准确、可重现的,并保留相应记录。 

  测量方式可使用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或能源管控系统相应模块,也可根据管理要求自行确定。 

  若发现重大偏差,应评估其影响并采取应对措施。 

  注2:宜确定并使用统计分析技术,对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及可视化展示; 

  注3:可采用多层次、多维度内外对标,不断比对最佳实践数据,寻找差距、挖掘改善潜力。 

  用能单位可按照GB/T 15316、GB/T 31960、GB/T 32127等标准,参考DL/T 1330、DB11/T 1213、Q/GDW 11040等规范性文件要求,建立评价方法,按所确定的周期频次,评价用能单位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开展的适宜性与有效性。 

  可设立由电力主管领导负责,包括技术服务方、工程项目、设备动力、运营管理和质量管控等专业技术人员在内的自评价小组,并指定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能力的人员,按所确定的方法进行自我评价,通过全面诊断寻求改进机会,进行必要的综合治理。 

  自评价结果可用于用能单位自我改进,也可作为开展第三方评价或申报示范项目的参考信息。 

  注:可借鉴卓越绩效模式,评价自身电力需求侧管理开展的成熟程度,并进行内部水平对比或纵向历史数据分析。 

  用能单位可先开展自评价,在取得阶段性成效后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按照《工业企业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评价办法(试行)》(工信部运行〔2015〕97号)等文件,评价其开展情况、取得成效、经验特点,以及差距不足、结论建议等,获得相应评价结果。 

  第三方评价结果可作为申报全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示范企业的资料证明,通过第三方评价达到“A级”的企业可优先被推荐为示范企业;达到“AA级”及以上的企业,可直接作为示范企业。 

  如申请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奖励资金或补贴,需第三方核证;如果参加需求响应(DR)项目,由规定的负控关口平台或指定平台提供权威数据进行核算。 

  注:宜将评价结果与同类或相近类型用能单位数据作对标分析。 

  用能单位宜持续改进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提升其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和规范性。 

  用能单位可根据自评价或第三方评价结果,对比相关规范或最佳实践标杆,寻找差距、识别改进方向,确定改进目标。 

  注:改进目标宜关注提高需求侧管理绩效、节约电能成本、提高电能利用效率和单位电能产出率,实现更精准化电能管理。 

  用能单位宜制定行动措施和优化方案,并采取必要措施,确保目标达成。 

  用能单位宜确定项目管理规范和责任要求,及时跟踪改进过程,避免偏离目标结果。 

  用能单位宜及时巩固改进成果,将其纳入管理规范或作业标准,以实现持续改进。 

  用能单位如拟申报全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示范企业或园区,可依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文件要求,向所在地省级主管部门或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申报。 

  如获推荐,可参与示范经验宣传推广,并可适时申请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重大工程、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等政策支持。 

  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用能单位,鼓励申请政府财政奖励、费用补偿、可中断负荷电价和高可靠性电价、辅助服务费用、重点能耗企业监测补偿、节能技改或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奖励等政策支持,支持优先参与直供电试点及电力市场交易,并给予媒体宣传、荣誉证书等相关激励。 

  附录 参考文献 

  1. 《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 

  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 

  3. 《关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新形势下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通知》(发改运行规〔2017〕1690号) 

  4.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专项行动计划(年)的通知》(工信厅运行函〔2016〕560号) 

  5. 《关于做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工产业政策〔2011〕第5号) 

  6. 《工业企业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评价办法(试行)》(工信部运行〔2015〕97号) 

  7. 《关于组织推荐2017年全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示范企业(园区)的通知》(工信厅运行函〔2017〕540号) 

  8. 《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项目类型及计算方法(试行)》(国家发改委运行局 2014.11) 

  9. 《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建设技术规范(试行)》(发改办运行〔2014〕734号) 

  10. 《有序用电管理办法》(发改运行〔2011〕832号) 

  11. 《有序开放用电计划的通知》(发改运行〔2017〕294号) 

  12. 《关于开展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的通知》(发改能源〔2017〕1901号) 

  13. 《关于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16〕1054号) 

  14. 《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实施方案》(发改能源〔2017〕1942号) 

  15. 《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17〕1701号) 

  16. 《客户侧储能系统并网管理规定》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试行)2017) 

  17. 《关于加强储能技术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国家能源局综合司 2018.10) 

  18. 《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16〕392号) 

  19. 《能源管理优先事项:自我评估工具》(最佳实践指南306),英国碳信托有限公司 

  27. GB/T 电能质量 暂时过电压和瞬态过电压 

  28. GB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31. GB/T 交流电气传动风机(泵类、压缩机)系统经济运行通则 

  36. GB/T 容积式空气压缩机系统经济运行 

  39. GB/T 追求组织的持续成功 质量管理方法 

  GB/T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导则 

  44. AQ/T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45. Q/GDW 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节约电力电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智能运维方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