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工业机器人常见故障故障的原因方法?

安川工业机器人通信报警故障的维修措施

 一、安川工业机器人示波器在检查驱动器电流监测输出端时,发现其全是噪音,无法读取;安川工业机器人故障的原因是电流监测输出端没有与交流电源隔离(变压器)。相关维护方法:可用直流伏特计进行观测。二是造成安川工业机器人检修电机在一个方向比另一个方向跑得快的原因及解决办法;(1)故障原因:无刷电机的相位出现错误,检修方法:检测或找出正确相位。(2)故障原因:当不用于测试时,测试/偏差开关打在测试位置上;维护方法:在偏差位置上打测试/偏差开关。故障原因:电位差电位差不正确,维护方法:重设。


二、安川工业变频器维修伺服电机失速故障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1)故障原因:速度反馈的极性搞错。维修方法如下:a.如果可能,将位置反馈极性开关打到另一位置。(某些驱动器上可以)b.如使用测速机,将驱动器上的TACH+和TACH-对调接入。C.如使用编码器,将驱动器上的ENCA和ENCB对调接入。d.如在HALL速度模式下,将驱动器上的HALL-1和HALL-3对调,再将Motor-A和Motor-B对调接好。

(2)故障原因:编码器速度反馈时,编码器电源失电。安川工业变频器维修方法:检查连接5V编码器电源。确保该电源能提供足够的电流。如使用外部电源,确保该电压是对驱动器信号地的。
3、安川工业机器人伺服驱动器 LED灯是绿色的,但电机不动,导致工业变频器维修出现这种故障的原因及方法;故障原因一:一个或多个方向的电机禁止移动。可以通过+ INHIBIT和- INHIBIT两种方式进行维修。失败原因二:命令信号没有出现在驱动器信号中。对策是把指令信号和驱动信号连接起来。安川工业机器人上电后,驱动器的 LED灯不亮;安川工业机器人检修故障原因是电源电压过低,低于低电压值要求。维护:检查和提升供电电压。

咨询热线 (一键拨号)

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是由烟台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国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院校。学院坐落在美丽富饶的沿海开放城市――山东烟台,前身始建于1957年,1990年成立烟台市高级技工学校,是全国首批试办的两所高级技工学校之一。

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首批示范社会技能鉴定所、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山东省技师培训基地、山东省技师工作站、山东省齐鲁技能大师工作站、山东省教学名师工作站、山东省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山东省高等学校“新型材料及3D打印成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山东省首批金蓝领培训基地、山东省特种作业操作证培训基地,是山东省“3+2”高职本科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学校、山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山东省单独招生试点院校。

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占地总面积800多亩,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建设的必要性与建设思路浅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建设的必要性与建设思路浅析》。

中职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建设的必要性与建设思路浅析

摘要: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核心装备之一,已经广泛的应用到各行各业,本文对比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及其应用型人才培养相对滞后性,阐述了职业学校机器人应用专业建设必要性与紧迫性,并明确中职机器人应用专业的办学定位及思路。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 机器人应用专业 专业建设思路 正文:

一、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建设背景

1、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

工信部于2013年发布的《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10个配套产业集群,工业机器人行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名员工拥有工业机器人数量为100台以上,基本满足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已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市场。2003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仅约为1500台,到了2013年需求量达到了28200台,在10年的时间内增长了13倍左右[1]。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已超越5万台大关;预测2016年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之所以能有如此迅速的增长,主要源于以下三点:(1)劳动力的供需矛盾。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劳动力供给下降,在很多产业,尤其在中低端制造产业,劳动力供需矛盾非常突出,这对实施“机器换人”计划提出了迫切需求。

(2)企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随着全球制造业转移的持续深入,先进制造业回流,中国的低端制造业面临产业转移和空心化风险。因此,中国的制造业企业迫切需要转变传统的制造模式,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提高企业发展效率,完善工厂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革。工业机器人的大量应用,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3)国家战略需求。工业机器人作为高端制造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国制造2025》,机器人方面,围绕汽车、机械、电子、危险品制造、国防军工、化工、轻工等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以及医疗健康、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服务机器人应用需求,积极研发新产品,促进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发展,扩大市场应用。

2.佛山市机器人产业发展

按《广东省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年)》,2015年至2017年这三年期间,广东省将累计推动19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这些企业将集中在汽车和摩托车制造、家电、五金、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民爆、建材等行业。

佛山市关于机器人产业的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佛山市核心智能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大约是600亿元,有规模以上的智能装备企业322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39家,其中超10亿元的有5家。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新兴装备制造业规模为290亿元并力争3-5年内实现1000亿元产值。2015年南海区政府和广东工业大学合作在南海高新区成立广东大数控装备研研院,引进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40多家,全球四大机器人生产企业之一日本安川、国内华中数控、香港顾高等机器人本体生产型企业均在南海设厂生产。

二、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现状

1、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

目前国内大学、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刚刚起步,而培养工业机器人应用的一线应用人才的中职业学校目前还在偿试,教育部也还没批准相关的专业目录。当前社会的普遍反映是:工业机器人虽然很热门,人才缺口巨大,但是由于教育滞后的原因,学校普遍没有建立工业机器人专业和相应的实训工作站,当前从事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现场编程、维护等岗位的人员主要来自对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等专业毕业生的二次培训,而且短期培训难以达到岗位要求。

2、地区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缺口大

根据ABB、库卡、发那科三大机器人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在佛山及周边地区使用工业机器人的企业两千多家,人才缺口达2000人左右。目前库卡在佛山地区的装机量一千多台,需要工业机器人应用型专门人才近千人;ABB叶晖经理表示,不仅其客户需要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机器人自动化线维护等方面的人才,公司本身也需要大量从事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和售后服务等工作的专门人才。随着佛山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预计未来3—5年,工业机器人的增速有望达到25%,高技能人才缺口将逐年加大。因此,我认为工业机器人专业已经到了不是建设的必要性问题,而是紧迫性问题。

三、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定位

工业机器人作为一种高科技集成装备,对专业人才有着多层次的需求,目前常分为主要分为专家型研发工程师,系统集成、方案设计与应用工程师,调试、技术支持工程师,操作及维护人员四个层次。根据我们走访的企业调研,在日常实际生产应用中技术支持工程师、操作及维护人员所占的比例最大,两者占到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岗位的80%,其中调试、操作及维护人员岗位正是我们职业学校的机器人专业毕业生出口。所以作为职业学校,以培养工业机器人调试工程师和操作及维护人员为主要目标,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工业机器人理论知识基础、熟练地工业机器人操作能力和丰富地工业机器人调试与维护经验。对于这些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于工业机器人应用企业和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部分应用人员可以在3-5年时间培养发展成为技术支持工程师以及及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技术型销售人员。

四、工业机器人专业建设思路

1、校企业合作共建工业机器人应用实训中心

借助于南海区政府与广东工业大学合作在狮山科技园开设的广工数控装备研究院平台,通过引企进校、主动走出去与企业联手合作共建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实训中心。以五位一体实训中心规划建设理念为指导,建设集实习实训教学、技能考核、师资及企业职工培训、技能竞赛、教产研发服务于一体的中职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示范实训中心,与企业共同搭建一个培养工业机器人研发及应用人才的平台,打造职业教育工业机器人专业建设的示范性基地,也为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和发展提供一个展示舞台,促进佛山地区乃至整个华南地区制造业向智能化改革的步伐。

2、探索并构建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 教育部目前还没有设定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目录,中职学校的课程体系更无从说起。我认为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立足于岗位群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基于岗位群来搭建实用性的课程平台[2]。这需要大量的企业岗位应用信息,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做调研及实践专业访谈会来获得部分;并在工作中边实践边探索,通过开展经常性的社会调查与研究,不断对课程内容进行修改与补充,实现了教学内容与机器人应业相关职业需求零距离的贴近;随时根据岗位变化的需要,增添了与生产环节和工作任务需要紧密关联的课程,不断丰富了教学内容。

3、引进并培养一批技能过硬的师资队伍

目前我校的师资队伍基本上都不是科班出身,通过企业人才引进和培训转化现有的专业教师两种方式是解决工业机器人师资队伍紧缺的有效措施。短期内应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选送教师到数控装备科研院、培训机构、机器人集成企业、机器人应用企业进行短期或中期的实践培训;在加强现有教师培训的同时,加强人才引进的力度,引进高层次型、实践型人才,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

4、让学徒制打通与本土企业合作通道

目前工业机器人应用型人才需求紧俏,从最近走访来众多本土机器人集成商企业了解到,应用型企业顾虑更多的不是资本投入,而是设备采购以后有没有人会用,所以他们基本上都是设备配专用人才的捆绑采购方式。面对这样的企业人才需求局面,我们应发挥我校在佛山地区的辐射和影响力,主动打通与本土企业合作通道,让企业进校园、让学生进企业,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师徒”关系,让企业从一开始便参与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并依托本专业资源优势,利用本专业的软硬件资源,把专业建成行业、企业员工或社会劳动力培训基地。

工业革命,教育先行。国家《中国制造2025》战略需要底层支持,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应提前布局,做好机器人人才培养的准备。当然,在当前新形势下,要快速推动机器人专业人才的培养,单纯依靠学校的力量,已经显得较为薄弱。必须采取校企联合、合作共建的模式,将企业的机器人实际应用经验、研发经验与学校教学模式相结合,共同推进工业机器人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

[1]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前瞻网

[2]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建设思路

我校建筑专业自1986年建立以来,由于专业定位准确,教育质量意识强,学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专业建设工作,本专业得到长足发展,现在结合我校 “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兴专业”、“知、励、创” 分层次教育、凸显精细化管理、“校园满天星”特色活动等人才培养特色,提出本专业的建设思路:

一、课程设置:结合本专业岗位需求设置课程体系。

经过调研、论证,结合培养建筑施工、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施工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实际、实用、实践”,结合专业岗位和相关专业资格证书考核标准,拟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

理论教学体系为:公共课、职业技术课、选修课。公共课教学提供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素质等基本技能;职业技术课主要通过专业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实验、制图、测量等专业基本技能,以及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选修课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加强学生专业岗位技能训练,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

实践教学体系为:基本技能培养、专项能力培养和专业工作能力培养。基本技能培养主要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实验及课程实践的单项技能,并设置专项技能课的边讲边练内容,为培养专业能力奠定基础;专项能力培养主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基本专业技能及专业知识的应用技能,在此阶段提倡学生拿到1~2个职业岗位资格证书。专业工作能力培养主要通过工种与生产实训、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按照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向和工作岗位要求,充分体现 “以就业教育为支点,为学生终身能力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教学内容的安排要以专业主干课程为主线,加强实践性教学;突出施工一线技术管理能力和主要施工工种职业技能的培养;推行“双证书”制度,鼓励学生获取岗位资格证书。建立工(钢筋工、砌筑工、木工等)、员(施工员、预算员等六大员)结合的培训模式。在目前学历教育以培养“员”为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开展建筑安装施工行业各工种的短期

培训。随着我校建筑专业学生人数的增多,今后要与山东省建管局合作,组织学生考取施工员、预算员等中级职业岗位资格证书。

专业教学过程中,全面开展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改变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积极实行提问式、启发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课程特点及学生实际采用讨论、演示、参观、实训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学,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把我校的“滚动式” 教学法逐步应用到本专业的相关课程教学中。

三、实习、实训:完善校内实习实验设施,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1、充分完善和利用我校现有CAD实训室、工程算量室、工程测量技术模拟实训场,结合教学计划安排,利用校内实训基地有效开展现场教学、模拟教学和施工工种操作技能训练。今后拟建:建筑装饰材料实验室、力学实验室、土工实验室、建筑构造模型室等校内实验、实训室。教室→实验室→实训室→实习是专业教学的完整过程,其达到的目标分别是理论学习→验证理论→学习技能→工作能力培养。从这个教学发展的过程看,校内的试验、实训是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对促进教师的实践能力也至关重要。

2、根据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计划,开展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1)聘请建设、施工、管理第一线的高级技术人员定期到学校进行讲学、授课或担任专业实习教师,安排专业教师参加生产实践锻炼,根据工程单位的需要安排学生顶岗实习。

(2)与建筑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建立长期、稳定、互利、合作的实习实训基地,学校可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供急需的实用型人才;企业提供学生常年实习机会,同时也为学生就业提供机会,实训期间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实训。与优势建筑施工企业、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建筑预算软件公司等企业加强联系,促进校企交流,拓展学生实习就业空间。

(3)为应对每年一届的技能大赛,我们要调整建筑专业的课程设置,加强对建筑制图、CAD建筑制图、房屋建筑构造、建筑结构(特别是平法施工图)、计量与计价等课程的教学力度,各专业教师密切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从学生一入校起选拔学生进行相关的专业训练,从第二学年起确定学生的参赛项目进行定向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参赛成绩,争取在全省技能大赛、甚至是全国

技能大赛中取得好成绩,提高我校的知名度。

本专业将继续通过我校“聘、培、赛、派、研、创”等措施努力打造了一支素质高、技能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校企人才交流机制。职业学校的教学体系正在由“学科体系”向“工作导向”转化,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必须是“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它应该是理论+实践、教师+工程师、教师资格证+“师”级专业资格证、教学+工程实践项目、学校+企业综合。应该提供充足机会,让老师外出参加培训,同时建立专业教师轮流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制度,促进专业教师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1)通过校企合作,坚持“教师走出去、专业技术人员引进来”的方法,调动专业教师参与工程实践锻炼的积极性,引进建筑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为我校兼职教师,为建立一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打下了基础。

(2)积极聘请建筑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作兼职教师,一方面可以将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带到学校。另一方面他们在和学校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的交流中,可以促进专业课教师向双师素质转化。

五、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促进专业健康发展

(1)教学手段灵活多样,有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在学校大力推广多媒体课件制作和应用笔记本电脑教学的环境下,本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倡导专业教师制作课程教学课件,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实践性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开放式教学,如《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识图与构造》等课程把课堂安排到实训室、施工实训工场或建设工地实际工程中进行实地参观和讲解。

(2)建立理论课、实践课的考核标准,力争考核方式灵活、恰当。

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均要按照培养规格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并结合专业职业岗位技能考试,对应的课程可进行课程置换。

近几年本专业教师在《现代技能开发》、《教育探索》、《职教论坛》、《现代教育》等刊物上发表教学教改论文20余篇。为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专

业教师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深入社会、深入企业,为学校和企业进行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预算、施工等工作,为学校发展和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随着我校建筑专业学生人数的增多,我校可增设建筑装饰专业和工程造价专业,建筑装饰专业中的3DMAX、PHOTOSHOP等课程、由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授课,工程经济等课程由会计专业的教师授课,实现建筑、计算机、会计专业的有效整合,促进专业健康发展。两专业的论证情况有待今后进一步深入。

我们学校建筑专业要想有美好的将来,眼光就必须放长远,要有胸怀全局的意识,及早采取切实的措施,早走一步,占据优势,实现专业的跨越式发展。

技工院校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建设探索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但是,安装、调试、维修与运行工业机器人的高技能人才出现巨大缺口。技工院校作为人才培养摇篮,通过探索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建设,不断培养满足社会在工业机器人方面的人才需求。对此,文章通过阐述技工院校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建设环境,提出技工院校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建设的具体措施,为技工院校培养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 专业设置 技工院校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跨国公司纷纷进入我国,进而在国内市场出现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适应国内外环境,我国政府立足于产业变革,构建新的产业体系,以此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进一步推进制造业强国进程。在国际分工的大环境下,制造业出现分工细化、协作紧密的趋势,并且生产方式更加柔性、智能,可以?f,智能化程度在一定程度直接决定着国家的综合国力。对此,国家在技术改造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希望在流水线上应用工业机器人,于是工业机器人专业的高技能人才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技工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其培养的人才一般为实用型人才,为了满足市场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技工院校需要对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进行探索。技工院校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建设环境

在我国,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制约,技工院校在建设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的过程中,一般受两种环境影响。

从20世纪70年代,我国就已经出现工业机器人产业,从时间来说,起步不算晚,但是,受人才、费用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工业机器人产业一直没有太大发展。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从2009年开始,我国的机器人产业有了快速发展,尤其政府给予工业机器人产业大力支持,例如:在《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将工业机器人作为发展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大环境下,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出现在规模化企业中,并且有些企业已经尝试无人工厂,人工生产逐渐被机器人取代。

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机器人的应用领域逐渐拓宽,由原来的汽车制造业逐渐向机械制造、电子、食品等行业延伸。据权威资料统计显示,在全球范围内,2012年销售了16万台机器人,其中我国市场约占1/5,如此庞大的机器人使用规模,意味着我国工业机器人应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然而,与市场需求旺盛相对应的是十分缺乏工业机器人应用与调试人才。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安装、调试、维修与运行工业机器人的人员中,大部分人员需要接受机器人生产商的培训,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成本高;另一方面难以满足社会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人员的需求。对于企业来说,随着设备的不断升级,对高素质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的人才需求缺口越来越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技工院校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的人才培养奠定基础。技工院校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建设体系

对于技工院校来说,为了满足市场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需要建设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体系。

2.1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技工院校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人才的需求进行综合分析,同时结合专业本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那就是能够适应工业机器人的安装、调试、维修与运行等需要,同时这些人才还要懂管理、善于沟通,并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等。

2.2 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技工院校来说,需要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在“就业、技能”的引导下,建立“教、学、做”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毕业生能够在学校与工作岗位之间实现平稳过渡。

2.3 设置合理的教学环节

为了确保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相一致,技工院校需要改革、创新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培养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的专业技能。对于技工院校来说,在改革课程体系过程中,需要遵循“突出专业,明确专业”的原则,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在“就业、技能”的引导下,将“教、学、做”于一体教学模式应用到实践教学中,通过实践,让学生不断巩固强化理论知识,进一步帮助学生培养职业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技工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其课程主要包括:第一是公共课,主要涉及英语、计算机基础、数学等,开设这些公共课的目的是为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奠定基础;第二是专业基础课,这部分课程主要涉及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机械制图、机械CAD基础、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等;第三是专业核心课,这部分课程主要涉及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等;第四是专业实训课,这部分课程主要是进行实习、实训等,进一步巩固、强化理论知识。

另外,技工院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通过考取相应证书,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技工院校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建设的具体措施

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技工院校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一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对于技工院校来说,工业机器人专业一般涉及钳工、机械加工、电力拖动、可编程控制器等内容,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按照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建立实训室。同时,将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应用到实训室的实践教学中,对于学生来说,通过直接参与任务,可以最大限度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另外,技工院校在设置专业课程时,可以设置顶岗实习环节,通过顶岗实习让学生提前进行实际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实现学校到社会的平稳过渡。

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为此,技工院校需要建设教师队伍,通过与机器人应用及自动化研究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聘请研发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进而在技工院校内部建立全职、兼职并存的师资队伍。另外,技工院校通过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让年轻教师到企业进行锻炼,丰富年轻教师的实践经验,提升实践能力。

3.3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对于技工院校来说,为了提升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需要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技工院校通过与合作企业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最大限度确保人才质量。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作为新专业,其发展前景非常美好。对于技工院校来说,在培养人才过程中,需要按照“就业、技能”办学要求,关注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创新工业机器人技术,确保学生掌握前沿的工业机器人技术,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培养专业技能。

[1] 罗庚兴,李大成.基于产业需求的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以佛山市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6(8):36-40.[2] 杨云龙,于海侠,朱立达.开设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可行性分析――以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技术与教育,2013(2):7-9.[3] 陈小艳,沈洁.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30(5):21-22.[4] 张善燕.“校企合一”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课程开发研究[J].职教通讯,2013(15):1-5.

湖南女大经济系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计划工作材料

关于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工作的思路与措施

一、根据社会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合格会计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加大,要求进一步提高。据人事部人才研究所吴德贵副所长分析,新千年财经人才中有几种职业会走俏,其中首推会计师。由于多种经济实体不断涌现,社会对会计类人才的需求将会增加,尤其是熟知专业业务和国际事务的会计师将成为热门人才。具有会计、统计知识和财务管理能力的财会人才,由于他们在企业增收节支和避免企业财务危机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擅长 精打细算,成为目前企业急需要的人才。

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现状是素质普遍偏低,大量财会人员只会凭经验记帐而不懂财务管理。同时,由于前一段时间社会上会计短训班十分泛滥,只经过了短训拿了一张会计证而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基本训练的人员在社会上比较多,造成了财会人员似乎很多的表面现象,但他们明显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对企业财务工作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也不能适应我国会计向成熟的国际惯例靠拢的改革需要,较高层次的会计人才仍比较缺乏。

随着我国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会计制度的发布,对会计人员的理论根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内部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企业必将需要有较高层次的财务人员来加强内部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对较高层次会计人员的需求必将增加。与此同时,随着新会计法的颁布,会计人员的责任及地位更加重要,对企业会计违法的惩罚更为严厉,企业必将需要有较高层次的财务人员来加强内部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因此,如果我们高职会计专业能做到既重视基本技能训练,又注重培养学生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就比较能适应现阶段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因此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如下特点:

1、具有较强的会计工作基本技能,能实现零距离上岗;

2、具有比较扎实的的基本专业理论基础,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具有相关专业如管理、营销等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职业扩展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文明修养。

在设计本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时候,我们认为,不仅要考虑到本专业学生的

湖南女大经济系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计划工作材料

知识基础足以使他们掌握会计专业方面的基本技能,以毕业后能马上从事会计的基本工作,而且要考虑到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能力,这是由于会计是一个具有明显的职业发展前景的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最底层的在小企业从事简单核算的会计人员,到一个在大企业从事复杂业务的核算乃至从事高级财务管理的财务人员都是社会所需要的,而一个只需从事简单会计核算的会计人员和一个能参与企业的重要管理和决策的财务人员在知识、素质上的要求差别是巨大的。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可以通过短期培训来获得一个从事会计工作的最低资格,而中高级会计人才在我国却十分缺乏。因此,鉴于从事会计这个职业的可发展性,我们在学生的知识培养上,在考虑够用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在专业的理论基础上要留有余地,要为学生的在工作中的进一步自学和发展打下较好的基础。然而在正确处理够用和可发展的关系时,需要根据不同的课程进行进一步的研讨。

二、专业理论与技能培养有机结合

为了充分满足实际工作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我们在本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立了公共课、专业课、专业实训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根据培养目标要求明确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保证本专业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突出本专业的优势,又具有向一定的向其他相关职业拓展的能力。

公共必修课主要由“两课”、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应用语文、应用数学、体育、就业指导等课程构成。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特别强调英语和计算机知识的应用,这是现代社会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基本要求。

专业课包括西方经济学、涉外企业管理、计算技术、会计基础知识、财政金融与保险、市场营销、商务统计、(考证)会计实务、涉外经济法概论、成本会计、(考证)财经法规、数据库管理系统、会计英语、国际结算、会计电算化应用(考证)、西方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基础、国际会计、审计学、管理会计,主要是培养学生必需、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能够迅速适应今后的专业岗位,成为独当一面的专业能手。

专业选修课包括税法、国际财务管理、行政与事业单位会计、财经应用文写作、财务报表分析、会计制度设计等,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爱好和可能从事的

湖南女大经济系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计划工作材料

工作进行针对性的提高。

突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强调了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在课程教学中注重了学生技能的培养,加大了专业课实践部分的比重。还有一些课程在理论教学后紧接着安排实训或实习,如会计基础实训、会计实务实训、成本核算实训、综合模拟实训、电算会计模拟实训。另外还有专业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与答辩,基本上每一期都有实训。

体现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为了增加学生就业的竞争能力,拓宽就业方向,培养人文素质,如公共选修课开设了公共关系学、普通话、中外礼仪、财经职业道德。

三、推行以人为本的全面素质教育,教书与育人相结吀

搞职业教育很容易走进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职业教育无非就是培训学生从事某种工作的技能,目的就是培养会干活的劳动者,仅仅把学生看作一种未来的劳动力,或者是一个急需培训谋生技能的待业者,只重视职业技能的培训,忽视职业素养的培育;重视传授就业谋生的本领,忽视基本品行的养成;或者虽有这方面的要求,但却流于形式。我们认为,高等职业教育不仅是使受教育者拥有职业的技能,还要具有与社会文明进步相适应的职业素养,要有认真做事的职业态度,较高的职业道德,以及如诚信、负责、孝敬、感恩等好的品质,不仅要学会做事,还要学会做人。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应当以人为本,要以培养一个具有职业发展能力和多方面社会价值的全面发展的“人”为目的,教书育人应当有机结合。在职业的教育方面,要着重于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主动奋斗的意识和能力,而不仅仅是以把学生看作劳动力而加以职业技能训练、并以实现低水平的初次就业为最终目的。

在育人方面,我们不仅应当考虑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全面和长远的发展,还要考虑它作为一个人的社会价值——他不仅仅是劳动力,而且还是社会人文环境的构成要素,他不仅要会谋生(所谓学会生存),还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的人生态度,并具有社会责仳感,成为一个好公民;不仅能适应社会,还是社会人文环境改进的正面力量。教书和育人如何结合,这是一个具有现实挑战性的课题,它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认真的研讨,对于经贸类专业而言,更具有特殊的意义。我们财会专业已在这方面进行了一点探索,如在会计专业班级中实行导

湖南女大经济系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计划工作材料

师制,每班设一有专业老师担任的导师,担负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和人生指导的工作。如何推行以人为本的全面素质教育,实行教书与育人相结合,这一项值得继续进行探讨工作。

四、加强调查研究,走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

我们成立了有校外专业人士参加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来指导教学改革,并且加强了深入用人单位的调查研究工作,以明确本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以及为适应岗位所需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从而确定体现会计行业特色、专业内涵、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涉外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以会计岗位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依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体系,形成以人文素质、和会计职业技能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以岗位对涉外会计专业从业人员的能力和基本素质的要求为培养的基本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合理设置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在理论教学体系里设置了公共课、专业课、专业实训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四个模块,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奠定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基础。在实践教学体系里设置了会计基础实训、会计实务实训、成本核算实训、综合模拟实训、电算会计模拟实训;另外还有专业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实现用人单位“零距离上岗”的要求。为了体现涉外会计专业特色,根据涉外会计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必须打好“三大基础”:

一是人文素质基础,它包括英语水平、财经写作及会计从业人员所必须的诚信基础和其他基本素质;

二是会计业务处理基础,包括会计账务处理、会计报表的编制、经济活动的分析、资金的筹集以及预测和决策分析。

三是计算机应用基础,它包括计算机操作与维护、数据库的设计与分析、财务软件的使用与维护、电子结算等。按照这一模式培养的“合格十特长”的涉外会计专业高职人才,岗位适应期短和动手能力强,使受教育者的知识够用、技术适用、企业爱用,同时又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能胜任生产一线的工作。

会计专业的特点是实践性特别强,与其他专业相比,其实际工作与专业理论 4

湖南女大经济系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计划工作材料

相结合的程度非常高,基本专业理论掌握不好,实际工作中就会处处碰壁,稍微复杂一点的业务就会无从下手。而要掌握好基本专业理论,就需要及时和大量的实际工作训练。由于会计工作对一个单位来说极其重要,对工作质量的要求非常高,又涉及到单位的财务秘密,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到单位的实际工作机会是不现实的,即使能提供一些,学生以实习的方式到财务部门工作,所能接触到的训练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应当加强会计的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在这方面,会计专业正适合在校内进行大量的实习和训练。目前,会计的模拟训练已成为一种成熟的会计实训方法,它是仿真模拟企业的实际业务,按会计工作的实际要求,进行真实的核算、计算、登记并编制报表,要处理的业务都是来自于实际工作之中的典型业务,除了原始凭证是假的,其他一切过程都和真的一样,学生得到的是一种和实际工作高度一致的仿真模拟训练,通过足够的恰当的模拟实习训练,学生基本上可以具备直接上岗的能力。而要进行有效的模拟实习,需要有一定的场地和设施,现在急需一个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室,一个电算会计模拟实训室,要购置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设施。

六、加强教研工作,推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要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相适应,对高职会计专业的目标和规律进行研究,在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总构架下,对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和方法、教学评价体系等进行系统变革,形成一套具有高职特色的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此,要在本专业教师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改变以往个别教师只顾埋头个别课程教学,对专业的发展,对本专业的办学思路不关心、不熟悉、不进行系统思考的状况,努力把会计专业建设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有鲜明特色的长身胜不衰专业。要根据会计教学的特点,探讨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规律,最大限度的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会计教学中的作用,鼓励教师制作精品课件。

七、优化专业教学师资队伍结构

目前,本教研室现有专职教师11人,其中副教授职称7人,其余全部为讲师职称;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8人,在职研究生一人,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5人,有两名教师通过了注册会计师相关课程的考试,有多名教师有企业工作经 5

湖南女大经济系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计划工作材料

验。今后要进一步加强本专业教师的提高工作,一是鼓励年轻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二是鼓励部分教师考取注册会计师资格,三是要寻找各种机会进行有关培训,主要是对非电会老师进行电算会计培训,二是进行教育心理学方面的进修。

一、工程造价专业的基本情况

工程造价专业从建设至今,经历了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遵照“面向行业设专业,根据岗位群定课程,主体多元建基地,专兼并举强师资,工学校企紧结合,厚德强技育人才”的思路,重点开展三项建设:一是以人才培养、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为纽带,构建校企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双赢共进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二是以下企业挂职、进修培训、人才引进、聘用兼职为途径,构建“双师型”结构教学团队;三是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改革为切入点,构建“教、学、做”一体的高职教育体系。通过“三个构建”,工程造价专业不断强化内涵建设,不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和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我市我省经济建设和构建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做出贡献。

二、近两年的专业发展情况

主要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老等全面发展,面向建筑类施工单位、各级投资公司、工程承包公司、物业公司、房地产公司、工程咨询公司、建设监理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培养能够从事建筑工程项目估算、概算、预算、结算、决算以及招投标过程中的标底及投标报价制定等具体工作,具有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控制工程造价和对工程造价实施全过程管理基本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工程造价专业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2+1”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两年时间,学生在校的两年时间里,集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穿插认知实习、专业实习、课程实习,并形成了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第二阶段为一年时间,学生通过到企业生产服务一线综合实践顶岗实习,培养职业岗位能力。

按照“厚德、笃学、勤谨、强技”的办学理念,按照工程造价专业发展需求,完善“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和内部管理运行机制,增强办学活力;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工学结合为主线,构建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以此带动“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打造精品,系统推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管理机制,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强化教育教学管理,提升学院整体实力;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加强省内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学院影响;努力创建综合实力强、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专业。

教学中逐步实现“三结合、八对接”——将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双证结合“三结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规格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典型工作过程、职业资格对接,实训条件与企业实际条件对接,实训环境与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对接,校内考核与企业作业规范对接,课程与项目工作室、实训室对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八对接”。体现了学校与企业、行业、社会共同参与、合作培养人才的全过程。

通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由行业专家、企业管理人员和兼职教师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进行研讨,了解企业及行业在人才需求等方面的动态变化,开发和重构课程体系,完善教学计划,使人才培养方向更符合行业企业需求,为省内外培养熟悉工程实际和地区工程计价依据、掌握工程量计算技能、独立确定单位工程造价并掌握招投标程序及结算方法等造价员岗位业务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

为衔接中职人才培养要求,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积极探索适合于中高职工程造价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成立由专业带头人、企业专家、骨干教师组成的课程建设团队,以工程造价专业和建筑工程领域的工程项目为平台,通过对工作项目进行工作任务分析,从而推出以造价员、施工员等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的主干课程及教学项目。

针对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对于实践教学的需求,学院引进广联达软件,建立工程造价模拟课程模式,巧妙引入“广联达”的先进思想方法,可以使得学生在实

训室里体验整个建设工程项目造价过程,了解项目造价知识,掌握项目造价管理工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模拟造价员不同工作场景,工程造价团队,在紧张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完成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过程,体验建设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全过程,挖掘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本质;通过老师对学生管理过程的引导和点评,最终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如何实践应用的理解,从管理层面上,增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从而最终能够更容易地融入实际企业的造价管理运作。

为进一步落实教高[2006]16号、[号、[2012]4号等文件的精神,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工程造价专业教育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师德教育,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将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教学团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实现“老、中、青”相结合、“传、帮、带”一体化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以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以专业梯队建设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技能型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努力建设一支适应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需要,数量充足、梯队合理、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和认定上,不仅有学历要求,更看重能力和业绩,尤其是动手能力,全体专业教师强化培训,取得相应专业资格等级证书。在专业教师选聘上,一方面面向社会引进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招聘专业对口、有一定实践经验、年富力强、素质较高的工程技术人员;另一方面是从现有教师中选拔部分人员送到高校和相关企业挂职实习,新进教师下工地、进实验室向老教师学习等一系列措施,全面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团队中专兼职教师19人,专任教师6人,兼职教师13人,副高级及以上职称14人,占73.7%;中级职称3人,占15.8%;“双师”素质教师12人,占63%;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5人,占26.3%。选聘省内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和一线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建设指导、课堂教学、技能培训和实习实训指导等任务,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结构优化、师德高尚的教学团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业机器人常见故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