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法律意识加强自身法律修养

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6篇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 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路径探析【摘要】本文阐述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大学生法治素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6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

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路径探析 【摘 要 】本文阐述提升大学生法治 素养 的必要性和重要 性,分析 大学生法 治素养存在的问题 ,提出从扩大法治知识 面、增强法治意识、积极培养法治思维、 认同法治文化形成信仰等方面提升大学生 的法治素养。

 【关键词 】全面依法治国 大学生 法 治素养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7)01C一 0035-03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 基本方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 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 重大问题的决定》提 出了全面推进依法 治国的总目标。可以说 ,法治是我国实现 “两个一百年”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中国梦的保 障。为实现中国梦的宏伟 目标 ,法治过程需要社会人去实施 、去 参与、去维护,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也不例 外。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者和接班人 ,必须提升法治素养,推进 依法治国,为实现中国梦的宏伟 战略 目 标做贡献。

 一、 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的必要性 和重要性 (一)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是实施依 法治国的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 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 的决定 》明确指 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离不开 法治队伍建设。大学生是未来国家法治 建设的主力军,提高法治素养,无疑对 依法治国的顺利实施有重大意义。依法 治国实施过程,需要科学立法,以完善和 健全的法制体系,促使各项活动在法律、 法规范围内活动,并在法的实施过程中,

 口桂林理工大学 卢日霞 牟艳娟 严格司法、公正执法,这些都离不开高素 质的法治队伍。大学生是培养未来法治 人才的重要人选,提升法治素养至关重 要。同时,法治的顺利推进离不开良好 的 法治氛围,法治氛围的营造需要全社会 人共同营造 ,而大学生正处于受教育的 重要阶段 ,比其他群体更能及时、顺利 接触法治课堂或者参与法治实践 ,获取 法治知识 ,增强对法治的理解 ,提升法 治素养,为全社会营造 良好 的法治氛围 作表率,更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国。

 (二)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是依法治 校的要求。依法治校是以马列主义、毛泽 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 义办学向,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立德树 人,强调把学校的领导和法治相结合办 学与管理,健全各项机制,维护校园人 合法权益。这是大学生法治素养形成 、

 提升 的外在影响因素。依法治校是构建 法治中国的需要,主要是发挥法治在校 园管理中的作用 ,在依法治校 的过程中 达成高校治理法治化和科学化水平明显 提高,教育体制、制度改革得到进一步深 化 ,校园人合法权 益得到确实保 障,教 育现代化得以更快实现的目标。为实现 这一目标,依法治校要求高校健全 自主管 理、科学民主管理制度,完善权利救济 和纠纷解决 、组织和考核机制,法治教 育宣传,形成公正、平等的法治育人环境 等。而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需要高校 依法办学和依法管理,进行法治教育,营 造法治环境 ,构建法治文化,这正是依 法治校的内在要求。

 (三)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是人的自 由全面发展的要求。所谓人的全面发展 观 ,就是按照人应有的本质,“以一种全 。

 面的方式 ,也就是说 ,作为一个完整的 人,占有 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包括人的 各种能力得到自由发展、人与社会的各 种关系得到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 未来社会和人的发展目标,人的自由全面 发展实现受制于社会生产力、社会制度 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在内的 各要素。个人发展的全面性,并不是个人 的发展取向和各种素养的平均值 ,不同 的社会发展环境,不同的人发展的重点 是 不 一样 的,发 展取 向有强 弱和主次 之 分,因此,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要符合社 会发展的状况。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不断地上升,但 发展中不协调的因素凸显 ,是处于全面 深化改革的深水区和攻坚期,改革过程 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法治作保障。依法治 国已被提到国家战略高度,法治成为当 前时期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方略,大 学生需要以提升法治素养为发展取向,

 为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作保障。

 二、当前大学生法治素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法学界对法治素养的研究比 较少,研究内容包括法治素养的含义、内 容和影响因素等。2016年6月,浙江省对 该省公民法治素养进行调查,以公民法 治知识、法治思维和法治行为三个维度 进行调查 ,得出浙江公民法治素养指数 为72.2,这个指数表 明该省公民法治素 养较高。其中,以年龄段划分,调查结果 显示18—29岁的受访者得分为72.9,高于 该省公 民法治素养指数,而接受高等教 育者的年龄正好落在这个区间值 。从浙 江省的调查数据来看,当前大学生的法 治素养还是比较高的。但是不可否认, 大学生法治素养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影 响了法治中国的建设。

  (一 )法治知 识 不足 ,法 治实践能 力 弱。法治知识和法治实践是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的。法治知识为法治实践提供 理论指导,法治实践检验、深化法治知 识。我国对学生法治知识的授课 ,主要 集中于高等教育,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大 学生有着巨大的学习压力,他们更多 的 时间集中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而辅修 的 课程数量少且重视度不够。在大学课堂 里,一般学生获取法治知识来源于课堂, “思想道德 和法律基础”是非法学专业 大学生获取法治知识的唯一必修课,其 他与法治相关的辅修课极少。并且 “思 想道德和法律基础”的授课主要由思想 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师担任 ,比较偏向于 思想道德的讲授 ,而忽视法律基础的授 课,加之学生自身对法治的重视度不够, 这导致大学生法治知识缺乏。此外,法 治实践也是获取法治知识的主要来源之 一, 但是大学生自身热忱度和教育机构 的重视度不够,导致学生从法治实践 中 获取法治知识的机会减少,法治知识也 没有能在法治实践中检验和巩固。

 (二)犯 罪事件时有发 生,法治意识 比较淡薄。当前我国没有形成完整的、系 统的大学生犯罪统计体系,《中国法律年 鉴》也仅仅发布青少年犯罪的人数,大 学生犯罪的数据不详尽,但部分案例足 以证明大学生近年来犯罪案件上升,已引 起各界的关注和重视。~1 12008年 中国政 法大学付某弑师案、2010年西安音乐学 院药某故意杀人案、2013年复旦大学林 某投毒案等。新时代大学生犯罪呈现出 新的特点,犯罪手段智能化、网络化 、隐 蔽化,犯罪情节严重,具有反侦察能力。

 当前大学生享受最好的教育环境 ,但也 因个体 的差异性,集中于法治意识淡薄 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据相关庭审调 查结果显示,对于大学生犯罪的原因中,

 近九成的大学生犯罪嫌疑人给予的答案 是 :案发时,我没有想这么多,我也不知 道这样会犯法。这显然是法治意识淡薄 的表现,也说明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势 在必行。

 (三)法治心理需求较低 ,忽视法治 思维培养。法治思维培养提升的主体不 仅是公权力的行使者,也包括当代大学 生,这是由社会主义 民主本质和建设社 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人才支持决定的。

 而当前大学生在法治思维方面还存在一 些问题 ,这主要通过大学生外在行为体 现出来 ,如校园里聚众斗殴、寻衅滋事、 扰乱校园秩序等。这些暴力或者违法行 为的发 生,与大学生缺乏法治素养息息 相关。法治思维属于法治素养,法治思维 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而当前大学 生在学业压力大、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 倾 向长时间重点研究和学习专业知识, 而心理对法治的需求较低,法治思维的 培养被忽视。不重视法治思维培养,如 果遇到各种复杂的校园环境和问题,学 生极易产生盲目、冲动的心理,屏蔽法律 原则、法治精神和行为规范的引导作用, 模糊法治评判是非的标准,导致校园暴 力或违法事件的发生。

 (四)法治情感淡薄,缺乏法治信仰。

 法治信仰是属于精神意识 ,是人对法有 情感和有追求 ,是一个人的内在精神。法 治信仰必须通过外在表现显示出来,主 要体现在社会成员用法、守法和护法的 行动中。而当前由于受 到传统文化 、社 会环境、校园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仍旧存在法治信仰缺失的问 题,主要体现在用法、守法和护法上。随 着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推进,大学生都 具备一定的法治意识 ,认同法治背后公 平、公正等价值理念,但由于中国传统的 ‘叭治”思想根深蒂固,大学生身处开放 的校园环境,必然受到传统 ‘1 人治”思想 的侵染 ,加之家庭法治氛围缺失 ,从而 造成对法治文化认 同感不强,法治情感 淡薄,一旦遇到法律纠纷时,法的运用往 往第一时间被关系、人情和权力取代; 遇 到个人利益与规章制度相 冲突的时 候,出现 “知行不一”的现象,破坏规章 制度,例如考试作弊、迟到晚归等;遇到 社会恶劣事件,采取回避 、漠视的态度,

 没有用实际行动维护法律的权威。

 三、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新路径 (一)扩大法治知识面。大学生法治 素养 的提 升离不开法治知识和法治实 践 ,法治知识和法治实践是通过外在的 行为表现 ,获得法治技能或能力,从而 逐步形成法治素养。大学生要获取法治 。

 知识,除了课堂法治教育,还可以通过自 身学 习的方式获取。当今大学生的生活 与网络紧密相连,大学生可以分配好上 网时间,使用好 网上教育平台,如使用 MOOC可以免费获得教育资源,或者浏览 法治网页和观看法治视频。此外,大学生 还可以通过参与法治实践 ,增加法治知 识,感受法律的威严,崇尚法治,信仰法 治。一方面,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校园组 织的法治辩论大赛 、法治知识竞赛 、模 拟法庭审判、法治宣传海报评比大赛等,

 从而提高对法治知识的求知欲,提高法 治意识。另一方面,大学生可以参与法治 社会实践,走进公检法,参观文化长廊、 陈列室,观看法治电影,参与法治知识有 奖问答等,增强大学生知法、守法、用法 意识。

 (二 )增强法治意识 。意识 是对 客 观 事物的反映,人的意识离不开实际生活,

 而环境与人的生活密不可分,必然影响 人的意识 。大学生提升法治素养离不开 法治意识 ,增强大学生的法治意识需重 视环境的影响,包括学校环境 、家庭环 境和社会环境。因此 ,法学教育者要了解 依法治国的内容,持有正确的法治态度,

 忠诚于法治,不断提升法治课堂的教育 水平,创新教育理念、内容和方法,坚持 与时俱进,更好地在教学上弓I导学生。学 生家长要加强法治的学习,改变教育理 念,进一步培养家庭法治氛围。比如,共 同讨论热门的法律案件、共同浏览法治 网页、共同学习相关法治书籍等,家庭法 治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生的法 治思维和法治意识。此外,社会普法、社 会法治氛围等也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 养产生一定的影响,应重视社会法治环 境 的营造 。

 (三)积极培养法治思维。法治思维 是运用已有的法治知识、理念 、原则和 精神对现象和问题逻辑分析、判断的过 程。“合法性”是法治思维活动得以开展 的前提条件和发 出点 ,是一种思维活动 是否属于法治思维的判断标准。这就意 味着一个人对现象或者问题进行思维活 动的时候,习惯以法治精神、理念、原则 或规范去逻辑分析、判断现象或者问题 是否合法,并且结果为大众所接受,他就

 ■茔 { 具有法治思维。那么当代大学生要形成 法治思维 ,正确评判事物的合法性 ,就 应该学习法律的基础知识,使其根植于 脑海、融人血液中,形成规则意识 ,坚持 法律至上,坚持法治公平、公正的法治精 神,并且积极参与法治实践 ,在实践中养 成法治思维习惯。除此之外,法治思维的 培养也离不开校园法治环境的影响,当 “依法治校”能贯彻与整个校园的发展 过程,高校领导干部能够以法治校理政,

 高校其他管理者、员工等能够 以正当程 序处理学生事务时,良好的校园法治环 境就会对广大学生起到潜移默化作用,

 使学生逐步树立起法治思维。

 (四)认 同法治文化形成法治信仰。法 治信仰属于意识形态,法治信仰的树立 必须通过内化于行。法治信仰的过程是 一个人社会化的过程,是个体对利益关 系的调整机制 、社会公正的实现机制进 行文化认识 、文化比较和文化选择的过 程 。法治信仰的形成有必要进行法治教 育,以使学生认同法治文化。大学生法治 文化的认同必须通过法治教育,从情感 认同到价值认同,最后到行为认 同。情 感认同以良好 的权利保障为前提。在大 学里,教师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了解自身的 权利,增强大学生对权利的需要和渴望, 他们才有 了解法治的动力和追求 ,才会 关注法律 。高校其他工作人员要积极维 护学生的利益,学生的权利得到保障,情 感认 同建立 ,法治文化 的价值认 同才会 趋于稳定。法治行为的认同需要社会和 个人共同努力,立法机关要民主、科学立 法,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执法机关要严 格执法,公民要普遍守法,凝聚社会主义 法治氛围,认同法治文化 ,从而让法治扎 根于每一位大学生心里,形成一种信仰。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123 [2]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 现 代 思想政 治教育学 [M].北京:人 民出版 社 。2006:147 [3]金春华,李爽,施扬文.我省公民法 治素养较高[N].浙江日报,2016-06—12 [4]陈燕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 阈下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培养 [ . I].内蒙古 师范大学学报,2016(29) [5]公丕祥,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研究丛书 [M].南京:江苏省人民出版 社 ,2014:43 【作者简介】卢日霞 (1986一 ),

 女,壮族,广西南宁人 ,桂林理工大学马 克 思主义学院2014~Z思想政 治教 育专业 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牟艳娟 (1966一 ),女,广西桂林人, 桂林理工大学马...

篇二: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

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2019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研究王众威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1摘 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要在治国理政中坚持厉行法治,以法治之规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大学生作为法治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其法治素养高低直接关乎着依法治国方略能否顺利推进。当前,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加以解决和完善。因此,在依法治国新时代,培育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就必须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指导原则,基于全面依法治国与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耦合性,从强化法治教育地位、深化法治教育内容、优化高校法治环境、建立科学的法治素养评价机制四个维度进行建构,以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实效性。关键词依法治国;大学生;法治素养作者简介:王众威(1993-),男,河南驻马店人,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收 稿 日 期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系统完备的宏观工程,是确保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有可为、有所为、有大为的重要保障。当代大学生作为全面推进和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中坚力量,加强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是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实现“奉法者强则国强”的关键环节。培育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核心就是要加强法治教育,通过教育内化与外化的转化,将法治这一无形的精神力量转化为现实的力量,实现大学生对法治的入脑入心入行。因此,在依法治国时代旋律的指引下,培育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就必须以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为基点,正确审视当前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把握教育规律,探索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有效对策。一、全面依法治国与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耦合全面依法治国与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从结构和内涵上看,二者是相耦合的,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即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题中之意,又是推进和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关键环节,二者统一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进程之中。(一)培育大学生的法治素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题中之意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是要大力开展法治教育,在全社会形成法治环境,普及法治精神,增强法治观念,构筑完备的法治软件设施。因此,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应该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2] (P60~62)首先,大学生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培育大学生的法治素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题中之意和必然要求。大学生是社会公民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文25DOI:ki.net/kcms/detail/51.1690.C.7.006.html

 第4期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1] 伴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全社会的法治意识正在不断增强。当代大学生充满着朝气和活力,富有探索和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理应是法律知识的拥有者、法律意识的先行者和法律文明的传播者。当代大学生法治意识水平的高低,极大地影响着整个社会全体人民的法治意识,他们的法律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国社会的法治进程。(二)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精辟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即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而在这三个倡导“24字”当中,法治是核心和重要保障,评判一个国家的民主、文明与和谐程度重要的参考指标,就是国家的法治化程度。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治意识的要素显然包括平等、公正等意识,以及法律至上意识。法治意识要素所包含的平等、公正等意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追求的价值目标 [2] 。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关键环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全社会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树立平等、公正以及法律至上的意识。当代大学生年富力强,是实现“中国梦”的精英,从根本上说,他们法治意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成效。(三)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是适应高校法治教育新形势的需要加强法治意识的培养是全民之举,而加强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是全局之重。高校法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观念和法治素质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

 “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1] 这为新时期进一步加强高校法治教育明确了方向和路线,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法治教育,着力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使大学生从内心深处敬仰法律、尊重法律,自觉做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这是适应高校法治教育新形势的迫切需要。(四)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坚定法律信仰,培育法治思维是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坚实基础。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法治意识日益成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相应地,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也就成为了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当前,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主要侧重于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法律、道德等方面的教育,这已经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一个没有法治意识的人,懂的专业知识越多,反而对社会的危害越大。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时期,要想为国家培养和造就更多有用之才,必须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加强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 。三、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路径法治意识是不能自发形成的。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可以从国家政策层面、社会舆论层面、学校教育层面、家庭教育层面、个人思想层面等五个方面来提高大学生的法治意识,以塑造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法律意识观。(一)国家政策层面:出台加强大学生法律教育的相关政策近年来,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引起了国家层面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后,在依法治国即将迈上新台阶的新时期,有针对性地出台一些加强大学生法律教育的相关政策,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增强大学生的法治观念。首先,出台加强大学生法律教育的相关文件。国家教育部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担负起高校法律教育具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在全面依法治国时代背景下,可以考虑与国家司法部联合出台制定《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法律宣传教育的指导意见》、《关于依法治国,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全面加强大学生的法治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其次,改革高校现有法律课程的设置。目前,聂 莹: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 · · 29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高校法律基础课程并没有独立出来,而是与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合并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种课程设置把法律教育与道德教育合并,这不仅与法律教育的基本思路相悖,还违背了法律的基本精神,不利于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 [4]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时期,国家教育部门应当出台相关文件,将法律基础课程独立出来,增加必要的课时量;将宪法、民商法、经济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与大学生切实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课程列为高等学校的必修课程,确保大学生能掌握较为系统的法律知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才能让大学生法治意识的提高成为可能。(二)社会舆论层面: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社会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和教育主要通过整个社会法治文化的感染,全社会的法治水平、社会对法治的宣传、社会生活中的法治精神以及人们的行为等构成整个社会的法治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社会要承担起重要的责任 。首先,营造崇尚法治的社会风气。要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要求,努力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切实树立起法律的权威,使大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国法治建设的发展进步,才能不断强化他们对法治的认同与信仰,从而形成较强的法治意识。其次,借助新媒体开展法律宣传教育。要善于发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积极作用,办好普法专业网站。要熟练掌握、积极运用微博、微信、客户端、微视等新媒体,做到现代传播技术发展到哪里,法制宣传教育手段就跟踪到哪里,通过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法律知识,让大学生切身感受到法律就在身边,激发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兴趣,切实增加他们的法治意识。(三)学校教育层面: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是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对大学生进行法律知识和法律观念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学校应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育人质量,尤其突出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首先,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各高校应当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把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贯彻于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性人才。大力提升大学法律课堂的教学水平,在教学方式上,要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综合运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对法律条文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其次,重视法律基础课教材的编写。教材是开展社会主义法治教育的基本遵循,各高校应当根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要求,组织法学领域专家,精心组织编写和修订法律基础教材,为大学生提供最新的法律讯息,从而为大学法治教育提供切实保障。最后,积极开展各类校园法治教育活动。各高校应当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和法律实践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开展国内权威法律专家学者进校园活动、举办各类法律知识辩论赛、组织参加模拟法庭活动、组织开展以“法律宣传”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等,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并在实践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从而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四)家庭教育层面:注重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的熏陶,大学生的法律教育更是如此。通过与一些违法犯罪大学生的访谈交流中我们发现,这些“问题大学生”大多有着复杂的家庭背景,大多都是来自单亲、离异、父母感情不好、留守子女的家庭中,普遍缺乏家庭的关爱和亲情。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5] 因此,重视人文关怀是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必然要求。首先,家长要加强自我法律修养。俗话说得好,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中,孩子是在家长的影响和教育下,在认识周围的世界中成长的,家长对待法律的态度,以及法治意识的高低,都会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法律素养,做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榜样和表率。其次,家长要改进教育方式。家长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个性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家长要注重人文关怀,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对话,尊重孩子,给孩子创造一种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氛围。最后,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家长从小就要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对一些心理异常情况,要及时做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同时配合学校做好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从而避免一些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五)个人思想层面:坚定对法律的信仰法律信仰是指社会主体在对法律现象感受基·

 第4期础上形成的对法律价值的认同,是社会主体对法律的坚信和崇拜。美国著名法学家伯尔曼指出: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当人们在对法产生认同并建立了法信仰之后,遵守法规则和条文会很自觉”[6] 。只有在法律信仰的基础上,才能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因此,坚定对法律的信仰,是大学生提高法治意识的必然要求。首先,增强...

篇六: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

年研究 QSNYJ在党的十九大大会上,党中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1] 随后召开了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在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上高度肯定了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取得的一系列成绩,以习近平同志为中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法治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设,依法治国已然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国家未来法治建设的中坚力量,提高大学生法治素养不仅仅是个人素质的综合体现,更反映了一个国家、民族、社会的未来。一、法治素养的基本内涵要明晰法治素养的内涵,首先要了解素养指的是什么。素养一词最早出现于 《汉书·李寻传》中,“马不伏历,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重用。”[2] 指的是人的平日修养、内涵。“素养”从字面上可理解为一个人的自我修养,从广义上讲,包括人的道德品质、外貌、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各方面的总和。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法治素养是指公民的法律知识、法律思维、法律能力、法治信仰的总和,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法律制度、法律规范和法治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并自觉遵从和捍卫我国法律,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理念,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二、大学生法治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大学生法治素养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法治素养水平普遍偏低,这与我国法治体系建设进程不相匹配,主要表现在法律知识储备不足、法治情感淡漠以及法治实践能力较弱等问题。1. 缺乏系统的法律知识目前,大学生们能够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很少,他们当前接受法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 (下面简称“思修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策略刘海婷(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541000)摘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目标。大学生即将进入社会,提升其法治素养尤其重要。目前,大学生法治素养水平不尽如人意,与我国法治体系建设进程不相匹配,存在法律知识储备不足、法治情感淡漠以及法治实践能力较弱等问题。应通过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体制、加强高校法治教育、加强大学生自身的法治素养等途径来提升他们的法治素养水平。关键词:法治素养;依法治国;大学生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9)05-022-04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刘海婷(1995~),女,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广 西 青 年 干 部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Guangxi Youth Leaders College

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的思西向游映女配排当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呢?无亚敌额回升互研张纸有以下几个要点。

  • 要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来自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进行全面深入的学习。

  • 树立正确的析回粉状个责道德观念。

  • 要掌握其基本理论和观点,而且还要注重运用这些观点,分析认识现实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

  • 加强自我修养马德边财,努力成才,把自己造就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应当分得清先与后,该先360新知的一马当先,该后的甘居最后。

声明本文系本人根据真实经历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广告您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法律意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