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业中的乳制品消费的未来信息化战争作战手段的智能化6智能化是什么东西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 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奶业是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是食品安全的代表性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和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性产业。近年来,我国奶业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组织化水平大幅提升,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品牌建设持续推进,质量监管不断加强,产业素质日益提高,为保障乳品供给、促进奶农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也存在产品供需结构不平衡、产业竞争力不强、消费培育不足等突出问题。为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提振广大群众对国产乳制品信心,进一步提升奶业竞争力,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优质安全、绿色发展为目标,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降成本、优结构、提质量、创品牌、增活力为着力点,强化标准规范、科技创新、政策扶持、执法监督和消费培育,加快构建现代奶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质量安全体系,不断提高奶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大力推进奶业现代化,做大做强民族奶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强化科技创新,推动管理制度改革,推进节本增效,提高奶业综合生产能力。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种养结合,草畜配套,促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动奶业生产与生态协同发展。 利益联结,共享共赢。坚持产业一体化发展方向,延伸产业链,建立奶农和乳品企业之间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格局,增强奶农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问题导向,重点攻关。针对当前奶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以关键环节和重点难点为突破口,着力提高奶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提升乳品质量安全水平,更好适应消费需求总量和结构变化。 市场主导,政府支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乳品企业市场主体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发展活力。更好发挥政府在宏观调控、政策引导、支持保护、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作用,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奶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效,奶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奶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1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超过65%,奶源自给率保持在70%以上。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品质、竞争力和美誉度显著提升,乳制品供给和消费需求更加契合。乳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高,产品监督抽检合格率达到99%以上,消费信心显著增强。奶业生产与生态协同发展,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到2025年,奶业实现全面振兴,基本实现现代化,奶源基地、产品加工、乳品质量和产业竞争力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二、加强优质奶源基地建设
(四)优化调整奶源布局。突出重点,巩固发展东北和内蒙古产区、华北和中原产区、西北产区,打造我国黄金奶源带。积极开辟南方产区,稳定大城市周边产区。以荷斯坦牛等优质高产奶牛生产为主,积极发展乳肉兼用牛、奶水牛、奶山羊等其他奶畜生产,进一步丰富奶源结构。
(五)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开展奶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支持奶牛养殖场改扩建、小区牧场化转型和家庭牧场发展,引导适度规模养殖。支持奶牛养殖大县整县推进种养结合,发展生态养殖。推广应用奶牛场物联网和智能化设施设备,提升奶牛养殖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强奶牛口蹄疫防控和布病、结核病监测净化工作,做好奶牛常见病防治。
(六)加强良种繁育及推广。建立全国奶牛育种大数据和遗传评估平台,完善种牛质量评价制度,构建现代奶牛遗传改良技术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扩大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范围,加快应用基因组选择技术。支持奶牛育种联盟发展,联合开展青年公牛后裔测定。大力引进和繁育良种奶牛,打造高产奶牛核心育种群,建设一批国家核心育种场。加大良种推广力度,提升良种化水平,提高奶牛单产量。
(七)促进优质饲草料生产。推进饲草料种植和奶牛养殖配套衔接,就地就近保障饲草料供应,实现农牧循环发展。建设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提升苜蓿草产品质量,力争到2020年优质苜蓿自给率达到80%。推广粮改饲,发展青贮玉米、燕麦草等优质饲草料产业,推进饲草料品种专业化、生产规模化、销售市场化,全面提升种植收益、奶牛生产效率和养殖效益。
三、完善乳制品加工和流通体系
(八)优化乳制品产品结构。统筹发展液态乳制品和干乳制品。因地制宜发展灭菌乳、巴氏杀菌乳、发酵乳等液态乳制品,支持发展奶酪、乳清粉、黄油等干乳制品,增加功能型乳粉、风味型乳粉生产。鼓励使用生鲜乳生产灭菌乳、发酵乳和调制乳等乳制品。
(九)提高乳品企业竞争力。引导乳品企业与奶源基地布局匹配、生产协调。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乳品企业。依法淘汰技术、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不达标的产能,做强做优乳制品加工业。支持企业开展产品创新研发,优化加工工艺,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增强运营管理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益。支持奶业全产业链建设,促进产业链各环节分工合作、有机衔接,有效控制风险。
(十)建立现代乳制品流通体系。发展智慧物流配送,鼓励建设乳制品配送信息化平台,支持整合末端配送网点,降低配送成本。促进乳品企业、流通企业和电商企业对接融合,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促进乳制品流通便捷化。鼓励开拓“互联网+”、体验消费等新型乳制品营销模式,减少流通成本,提高企业效益。支持低温乳制品冷链储运设施建设,制定和实施低温乳制品储运规范,确保产品安全与品质。
(十一)密切养殖加工利益联结。培育壮大奶农专业合作组织,推进奶牛养殖存量整合,支持有条件的养殖场(户)建设加工厂,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支持乳品企业自建、收购养殖场,提高自有奶源比例,促进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建立由县级及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引导,乳品企业、奶农和行业协会参与的生鲜乳价格协商机制,乳品企业与奶农双方应签订长期稳定的购销合同,形成稳固的购销关系。开展生鲜乳质量第三方检测试点,建立公平合理的生鲜乳购销秩序。规范生鲜乳购销行为,依法查处和公布不履行生鲜乳购销合同以及凭借购销关系强推强卖兽药、饲料和养殖设备等行为。
四、强化乳品质量安全监管
(十二)健全法规标准体系。研究完善乳品质量安全法规,健全生鲜乳生产、收购、运输和乳制品加工、销售等管理制度。修订提高生鲜乳、灭菌乳、巴氏杀菌乳等乳品国家标准,严格安全卫生要求,建立生鲜乳质量分级体系,引导优质优价。制定液态乳加工工艺标准,规范加工行为。制定发布复原乳检测方法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监督指导企业按标依规生产。
(十三)加强乳品生产全程管控。落实乳品企业质量安全第一责任,建立健全养殖、加工、流通等全过程乳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源头管理,严格奶牛养殖环节饲料、兽药等投入品使用和监管。引导奶牛养殖散户将生鲜乳交售到合法的生鲜乳收购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加工生鲜乳对外销售。实施乳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严厉打击非法收购生鲜乳行为以及各类违法添加行为。对生鲜乳收购站、运输车、乳品企业实行精准化、全时段管理,依法取缔不合格生产经营主体。健全乳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及时发现并消除风险隐患。
(十四)加大婴幼儿配方乳粉监管力度。严格执行婴幼儿配方乳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强化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应当实施良好生产规范、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等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建立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和问题报告制度。按照“双随机、一公开”要求,持续开展食品安全生产规范体系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从严处理。严厉打击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涂改标签标识以及在标签中标注虚假、夸大的内容等违法行为。严禁进口大包装婴幼儿配方乳粉到境内分装。大力提倡和鼓励使用生鲜乳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支持乳品企业建设自有自控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基地,进一步提高婴幼儿配方乳粉品质。
(十五)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构建奶业诚信平台,支持乳品企业开展质量安全承诺活动和诚信文化建设,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充分运用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推动税务、工信和市场监管等部门实现乳品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建立乳品企业“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形成市场性、行业性、社会性约束和惩戒。
五、加大乳制品消费引导
(十六)树立奶业良好形象。积极宣传奶牛养殖、乳制品加工和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的成效,定期发布乳品质量安全抽检监测信息,展示国产乳制品良好品质,提升广大群众对我国奶业的认可度。推介休闲观光牧场,组织开展乳品企业公众开放日活动,让消费者切身感受牛奶安全生产的全过程,激发消费活力。
(十七)着力加强品牌建设。实施奶业品牌战略,激发企业积极性和创造性,培育优质品牌,引领奶业发展。通过行业协会等第三方组织,推介产品优质、美誉度高的品牌,扩大消费市场。发挥骨干乳品企业引领作用,促进企业大联合、大协作,提升中国奶业品牌影响力。
(十八)积极引导乳制品消费。大力推广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增加产品种类,保障质量安全,扩大覆盖范围。开展公益宣传,加大公益广告投放力度,强化乳制品消费正面引导。普及灭菌乳、巴氏杀菌乳、奶酪等乳制品营养知识,倡导科学饮奶,培育国民食用乳制品的习惯。加强舆情监测,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六、完善保障措施
(十九)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养殖环节,重点支持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种养结合、奶牛场疫病净化、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生鲜乳收购运输监管体系建设;在加工环节,重点支持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兼并重组、乳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地方人民政府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奶畜养殖用地。鼓励社会资本按照市场化原则设立奶业产业基金,放大资金支持效应。强化金融保险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奶畜活体抵押贷款和养殖场抵押贷款等信贷产品创新,推进奶业保险扩面、提标,合理厘定保险费率,探索开展生鲜乳目标价格保险试点。
(二十)加强奶业市场调控。完善奶业生产市场信息体系,开展产销动态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引导生产和消费。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各类经营主体自觉维护和规范市场竞争秩序。顺应奶业国际化趋势,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促进资本、资源和技术等优势互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二十一)强化科技支撑和服务。开展奶业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推动奶业科技创新,在奶畜养殖、乳制品加工和质量检测等方面,提高先进工艺、先进技术和智能装备应用水平。加强乳制品新产品研发,满足消费多元化需求。完善奶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技术推广和人才培训力度,提升从业者素质,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二十二)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精神,按照职责分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协同配合,制定和完善具体政策措施,抓好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对本意见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并向国务院报告。
国务院办公厅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首届&大中华巴氏鲜奶高峰论坛&在成功举办。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发展巴氏鲜奶 引领新鲜潮流&。来自台湾、香港乳业界专家以及、、、重庆、广州、深圳、南京、成都等地奶业专家、企业领袖等200余人齐聚一堂,探讨当前乳业发展瓶颈及解决之道,互学互鉴两岸三地多年来致力于发展巴氏鲜奶取得的成功经验。
  当前我国奶业发展态势良好
  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谷继承应邀出席本次论坛并介绍了我国内地奶业发展概况:经过不断地改革和发展,当前中国奶业发展平稳、转型升级明显加快,整体素质不断提升,现代奶业的格局初步形成,发展态势良好,已站在新的起点,正向世界一流奶业迈进。
  从数量上看,产量3531万吨,奶牛存栏1400多万头,乳品产量2698万吨,乳品进口接近200万吨,中国已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产奶大国和消费大国。
  从规模上看,虽然2013年奶牛存栏和牛奶产量有所下降,但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家庭散养加快退出,规模养殖快速跟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大幅提升。100头以上奶牛存栏比重预计超过40%,比2008年提高20多个百分点。
  从装备上看,化挤奶率达到90%,比2008年提高39个百分点;全混合日粮(TMR)、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等广泛应用,很多加工企业的装备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从质量上看,实施全产业链严格监管,生鲜乳和乳制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据跟踪监测,牧场乳蛋白率、乳脂肪率分别保持3.3%、3.8%的水准,比2008年提高很多。生鲜乳抽检100%合格,乳制品抽检99.8%的合格,远远高于其他食品或饮品。
  从效益上看,在养殖环节,我国平均每头奶牛的年净收益达到了4952元,同比增长15%;在加工环节,2013年,伊利股份营业收入达到477.8亿元,同比增长13.8%;净利润31.9亿元,同比增幅85.6%。蒙牛乳业营业收入433.6亿元,同比增长20.4%;净利润16.3亿元,同比增长25.2%。光明乳业营业收入162.9亿元,同比增长18.3%;净利润4.1亿元,同比增长30.4%。我国乳制品龙头企业效益大幅提高。
  从整体素质上看,由于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快速推进,我国从事奶业的劳动主体已经由传统农民向专业化技术工人迅速转变,兽医、繁育师、营养师、产房技术员等,各个岗位都已经配备了专业技术人员,劳动分工逐步细化,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整体素质正向着现代奶业快速迈进。
  从政策上看,奶业是国家优先发展的产业,为规范和推动奶业发展,颁布了一系列法规、标准,奶业实现了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出台了系列扶持政策,如良种补贴、标准化规模养殖补贴、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补贴、购牛补贴、粪污处理补贴、基本建设补贴、苜蓿种植与加工补贴等。目前,奶业发展备受国内外同行的关注,社会宏观大环境非常有利于奶业的发展,多方面奶业,从业者的积极性高涨。
  未来奶业发展潜力巨大 前景广阔
  谷秘书长强调,目前,我国奶业发展虽取得显著成效,但与国外奶业发达国家相比,与乳品消费需求增长相比,我国奶业发展仍是新兴产业、朝阳产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一是每年新增人口约600万,因新增人口每年乳制品消费增长4%到5%。二是居民收入增长超过10%,按相关研究成果,可拉动消费增长8%。三是目前我国人均奶类消费仅30千克左右,约是亚洲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要达到亚洲平均水平,乳制品消费需要增长1倍。另据实地调研和问卷,越来越多的人们逐渐认可牛奶并喜欢饮奶。至2020年,乳制品消费市场预计增长1倍。消费在持续刚性增长,必然带动奶业更快、更大、更好的发展。
  据国际权威调查机构分析预测,2013年,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乳制品消费市场。预计未来5年,中国液态奶销量复合增长率将达到8&10%,其中常温白奶维持保守增长,低温巴氏鲜奶增长将达到10%以上。由此可见,低温巴氏鲜奶的快速成长将在中国乳业产业结构升级中起到重要作用。
  从全国数据来看,以低温巴氏鲜奶为代表的区域品牌乳业正在快速成长,如重庆天友、北京三元、长富、新希望、南京卫岗、得益、燕塘、阳光、深圳晨光等巴氏鲜奶企业快速发展,大有改写中国乳业发展格局的势头。
  国际知名调研机构尼尔森的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全国巴氏鲜奶销售额增长率达到24.3%,这个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常温纯牛奶的增长速度,预示未来中国市场低温产品的比例将越来越大。
本文分享地址: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第一章 金属密封件行业发展基...
第一章 口腔清洁用品行业发展基本...
全国咨询热线: 400-666-1917 (7*24小时) 2
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咨询热线: 400-788-9700 (7*24小时) IPO咨询咨询热线: 400-788-9689(7*24小时)
媒体合作: 5  广告合作: 5  网站合作: 5  传真:
  客服QQ:
  客服电邮:
深圳地址:深圳市福田中心区红荔路1001号银盛大厦7层(团市委办公大楼)   邮编:518027
askc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商情报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国家全方位规划布局下的中国奶业现状及发展之路_网易新闻
国家全方位规划布局下的中国奶业现状及发展之路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国家全方位规划布局下的中国奶业现状及发展之路)
中荷奶业发展中心发布《中国奶业白皮书(2016)》
近日,中荷奶业发展中心在&第八届中国奶业大会暨2017中国奶业展览会&上发布了《中国奶业白皮书(2016)》。该中心由中国农业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和荷兰皇家菲仕兰公司于2013年11月发起成立,此次已是成立以来第三次权威发布行业信息与分析报告。该白皮书的编撰汇集了中荷两国权威专家资源,不仅为中心支持中国奶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更为国内奶业全产业链的发展与变革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
全新发布的中国奶业白皮书围绕中国奶业产业链的整体情况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主要包括:国家相应政策的分析,中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对中国乳品消费市场的变化分析以及中国奶业科技进展与前景等。
政策解读:国家全方位规划布局,加强监管力度
&十三五&全国奶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奶业是现代农业和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是食品安全的代表性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也是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产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奶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就奶业发展作出重要批示,对振兴民族奶业、重塑消费信心提出明确要求。1月24日,在旗帜婴儿乳品股份有限公司,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是乳业生产和消费大国,要下决心把乳业做强做优,生产出让人民群众满意、放心的高品质乳业产品,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乳业产业,培育出具有世界知名度的乳业品牌。
白皮书从养殖与加工两个方面对国家奶业相关政策进行了梳理,并对其相关影响进行了分析。奶牛养殖业政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发展:补贴政策,发展优质饲草料种植的政策,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政策和国家重大产业规划。
中荷奶业发展中心主任李胜利教授在发布会上指出,通过以上政策的实施,养殖业产业素质将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格局也将更趋合理;加工企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婴幼儿配方乳粉市场更加规范健康。正是因为国家全方位的规划布局,监管力度的加强,才使种、养、加全产业链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可以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开创良好的奶业新局面。
科技创新:奶牛繁殖育种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2016年,中国奶业在奶牛繁殖育种体系建设、饲料资源与饲养标准建立、疾病与疫病防疫体系建设、生鲜乳检测技术、乳制品加工技术、牛场粪污处理与利用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特别在基因组选择分子育种技术体系研究方面,中国农业大学张勤和张沅团队主持申报的&中国荷斯坦牛基因组选择技术平台的建立与应用&获得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建立了完整的中国荷斯坦牛基因组选择分子育种技术体系。
自2012年至2015年,该技术应用后,在全国各公牛站选出优秀青年公牛并投入使用,获得大量优良后代母牛,大幅度提高了母牛群的生产性能,使我国奶牛遗传改良速度较成果应用之前提高了一倍,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奶牛业的科技进步,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规模化牧场成为主流,成母牛单产复合增长率达6%
据中心研究项目对京津冀地区奶牛养殖的调研发现,养殖规模近年来呈显著上升趋势,规模牧场逐渐占据绝对地位。2016年,我国荷斯坦奶牛的存栏大约为760万头,比2015年有所下降。尽管如此,由于单产水平和养殖效率的提升,生鲜乳的总产量和供给得到了保障&&我国牛奶产量3602万吨,成母牛单产达到6.4吨,与吨的单产相比,复合增长率达到6%。
图1. 年我国奶牛存栏和生鲜乳产量变化情况
目前来看,规模牧场模式已经成为奶牛养殖的主体和主流模式,养殖小区和散养的比例逐渐减少,2016年规模化养殖比例超过53%,万头牧场的数量超过50家。根据《全国奶业发展规划(年)》预测,到2020年奶牛规模化养殖比重将达到70%以上。另外,根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2016年调研数据显示,我国规模牛场平均单产达到7.5吨,84%的牛场使用了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简称TMR)设备,44%的牛场自有或租赁了饲料用土地,优质粗饲料推广应用情况大好,如全株玉米青贮的应用比例达到82%。规模牧场的饲养条件、产业素质和生产水平逐步提高,已经成为我国奶牛养殖发展的主体模式。
图2.100 头以上规模存栏比例(2016年为估计数)
当然,李胜利教授在发布会上也提出,在牧场规模化进程中,难免有挑战和压力。高成本、高污染以及产业链利益博弈等多方面原因,都可能会制约奶牛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
乳制品产量、质量双双提升,上市乳企利润同比增长
中国乳制品产量持续保持增长,2016年乳制品累计产量2993.2万吨,同比增长2.2%。乳制品种类仍以液态奶产品为主,2016年液态奶产量2737.2万吨,同比增长8.6%。乳制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2016年前三季度,全国乳制品监督抽检合格率99.8%。1~11月份婴儿配方乳粉国家抽检合格率99%,乳品质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2016年乳业上市公司业绩整体趋好,15家已发布年报的乳业公司中13家公司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增长,有11家公司营利,其中8家公司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同比增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区域性乳企异军突起,燕塘乳业、天润乳业、广泽股份等一些区域性企业通过区域深耕和域外拓展提升了业绩,2016年战绩斐然,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
不过,受2016年上半年奶价持续走低的影响,奶牛养殖企业的利润受到影响,现代牧业和中国圣牧的利润严重下滑,现代牧业甚至出现严重亏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乳制品加工业的劣势,产品结构不够合理、原料奶生产与加工企业需求间的平衡不稳定。
婴幼儿奶粉消费高速增长,乳制品种类日益丰富
2016年是&全面二孩元年&,政策实施近一年来,生育需求增长迅速,预计每年新增人口300万,将明显带动婴幼儿奶粉消费需求。然而目前国内婴幼儿辅食的市场容量仅为80亿左右,尚有5倍以上的市场空间。因此,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将迎来又一销售小高峰,将带来市场20%的增量,预计2018年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
此外,常温酸奶、瑞士乳杆菌饮品、爱克林乳酸菌饮品等新产品的爆发式增长,也促进了乳制品市场需求&井喷式&提高。预计2020年中国人均酸奶消费量将赶上英美两国,达到人均8.4千克,增长空间75%;巴氏奶产量将达到296万吨,年复合增长率约5%。中荷奶业发展中心成员伙伴、荷兰合作银行上海分行食品与农业研究总监陈炜在发布会上提出,&健康型、功能型乳饮料将有预计1000亿元的利润空间。&
婴幼儿配方奶粉进口增速极为迅猛,荷兰和爱尔兰两国占比超过50%
同样受到&二孩&政策影响的还有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进口,其增速极为迅猛,2016年进口量达到22.14万吨,同比增加25.79%;进口均价13593美元/吨,进口总额30.10亿美元;其中荷兰和爱尔兰在中国的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中占有50.33%的份额,出口到中国的总量达到11.14万吨,是中国进口婴幼儿奶粉的最大来源国。
不过,2016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严格整顿行业,预计到2018年将有2000个品牌被迫退市。由于部分不符合国家管理规范的国外奶粉品牌退出中国市场,到2020年,婴幼儿配方奶粉进口量将有所下降。
除此之外,白皮书还对粗饲料进口的增长空间和种牛及精液的进口政策进行了介绍。2017年1月开始执行的新修订的《种牛及冷冻精液和胚胎进口技术要求》,将使未来奶牛进口贸易量逐步减少并趋于稳定,进口价格可能出现明显提高。
发展趋势:生态化、机械化、信息化,种养加一体化
虽然中国奶业科技水平在不断提升,但是与奶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奶业仍旧面临着如下的产业和科技问题:一是优质粗饲料供给不足、调制技术和评价有待改善;二是单位生产成本高;三是饲料转化率低,奶牛单产水平低,规模牧场平均饲料转化效率1.29,低于奶业发达国家1.5,在奶牛利用年限过短上,根据中荷奶业发展中心研究项目调研结果,百头以上规模牧场成母牛平均利用胎次在2.7胎;四是自主育种与遗传评估体系亟待完善,优秀种质资源依赖进口;五是生态与环保压力大,氮、磷、甲烷等营养物质环境排放量高,牧场粪污处理设备投入还是比较少,简单还田仍是主流处理模式;六是机械化设备对外依存度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大中型牧场的主要技术设备基本从国外进口,约占80%,国内设备市场份额甚少。
因此,白皮书中指出,未来中国奶业科技攻关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集成创新后裔测定和基因组选择等关键技术;提升优质粗饲料生产调制技术;提高奶牛饲料转化率,降低成本;集成牛场减排和奶牛粪污综合利用技术;加强奶牛疫病防控综合技术研发;加强乳制品加工技术研发,实现产品多元化;加大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开发。
《中国奶业白皮书(2016)》通过宏观数据统计及来自实地、长期的监测及考察数据对整个产业链进行了全面的观察与梳理,力求为行业提供专业和及时的可借鉴信息。如果您需要阅读完整的白皮书,请联系中荷奶业发展中心(微信公众号:中荷奶业发展中心)。
关于中荷奶业发展中心
中荷奶业发展中心(Sino-Dutch Dairy Development Centre, SDDDC)成立于2013年,由中国农业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荷兰皇家菲仕兰公司共同发起,旨在促进中荷双方在奶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SDDDC致力于打造一个开放、共享、协作的平台,以共享荷兰奶业先进技术及经验,促进中国奶业全产业链在食品安全、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等方面的提升。2014年至今,荷兰CRV公司、中国中地乳业控股有限公司、荷兰合作银行、河南花花牛乳业有限公司、北京东方联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和荷兰QLIP等企业先后加入了中荷奶业发展中心,成为合作伙伴。
本文来源:中华网
http://money.china.com/fin/xf//318533.html
(原标题:国家全方位规划布局下的中国奶业现状及发展之路)
本文来源:海峡经济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城市信息化管理专业6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