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树心理和壹心理网站哪个好?

送走了 2015,迎来了 2016,所谓新年新气象,大家有没有从本周推荐中感受到新气象?
普通消费类市场、企业市场,都已经被 MacBook 主宰,但是还有一个市场——教育市场,M...
每讲述一次,都会让人看到一位父亲的心痛欲绝。
与之前iPad和iPhone面世之初相比,如今Apple Watch遇到的竞争更激烈,这个结果自然也...
性价比高的手机谁不爱呢~所以,大家才那么期盼Moto E 和 Moto G系列不会消失~
简单来说,就是iPhone 5s之前的设备都无法使用Night Shift。
雾面磨砂玻璃下的粉色显得低调,但又不缺迷人气质,索大法在色彩这一块一向会玩。
Apple Watch 2今年3月份会不会发布呢?
《武极天下》今日11点正式上线App Store和各大安卓应用商店。如果你此刻打开商店,会...
与《汽车总动员》一样,这些汽车们都采用了拟人化的设计,汽车的车灯是它们的眼睛,而...
在同时拥有《功夫熊猫》、《火影忍者》两款的本周选择将自己公司制作的游戏上架是需要...
在这个浮躁的年代,能够静下心来阅读已经成为一种奢望,在有限的时间里想要汲取深度的...
很多人节假日都选择出国到南半球拥有阳光、沙滩、尼基尼的海边去体验一把冲浪的刺激,...
《地狱是一朵山花(Hell is a Mountain Flower)》号称是一款梦魇级别的攀爬游戏,在...
再怎么说小编也是经历过FC时代的有志青年,也跟很多年纪相仿的玩家一样,玩过任天堂旗...
常规智能手机的像素已经从200万飞速长进到了2000万级别,但是对于传统数码相机来说,...
要是说木制、皮制、玻璃、金属这些就弱爆了,看到“月球表面”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那么多款Apple Watch配件,总有一款适合你。
体积不小,才 5000mAh 容量就做得这么大真的好吗?
广角、变焦、微距都有,镜头身上还有蔡司小蓝标,品质有保证。
虽然看起来很智能的样子,但如果iPhone被偷了可能就是双重悲剧了。
出门戴表再也不怕没电了,又能再跑几圈!
直接采用 USB Type-C 接口设计,这意味着可直接连接到最新的 12 英寸 MacBook 上使用...
【软件测评】云树-心理咨询小众类app测评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1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小苹果, 积分 10, 距离下一级还需 40 积分
PS:第一次写测评,请各位大拿不要打我
据Runners团队最新发布的《中国心理咨询行业发展研究报告》称,目前我国13亿人口中有各种精神和心理障碍的患者多达1600多万。同时,据国际心理治疗大会公布的数据表明,中国大概有1.9亿人在一生中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App市场的细分,促使越来越多有针对性的产品出现,不再是大而全,而是逐渐转变成小而细,今天小编要推荐的这款产品就是根据用户需求细分下的一款心理咨询App,针对心理亚健康人群,以及绝症、犯罪、灾后、智障等特殊群体开展线上心理咨询服务。『云树』倡导的理念是“大众帮助大众”,所以其互助社区是该款产品的最大亮点,废话不多说,马上来体验一下。一、UI设计
测评配图1.jpg (31.23 KB, 下载次数: 0)
11:51 上传
整体设计非常简洁,没有复杂的页面和过多的跳转,经典的下方功能区,上方内容区的主页交互,入口清晰,视感流畅,滑动过程中没有出现卡顿,各项功能菜单中的层级列表设计也趋于扁平化风格,主功能之间只能点击切换,不支持手指的左右滑动操作。在色彩的采用上,使用了比较安全的颜色,整体界面看起来十分稳重。二、主要功能底部菜单共展现了5个功能,分别是“首页”、“咨询”、“社区”、“发现”和“我的”,新版本中加入了全新的社区、心理文章、线下活动和心情签到功能。①首页
1.jpg (40.42 KB, 下载次数: 0)
11:52 上传
打开程序映入眼帘的就是首页栏目,内容区又划分出四大分区,最顶部的焦点图轮播;第二分区是功能入口;第三分区是热门话题;第四分区的推荐咨询师,这样的布局设计有利于使用者在第一时间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从用户体验度来说,小编我给这个布局设计打满分。②咨询
3.jpg (67.82 KB, 下载次数: 0)
11:51 上传
在这里你可以找咨询师倾诉心声、辨明问题、平衡情绪,而其中的“名师馆”打破了以往同类APP对心理咨询师进行头衔罗列的介绍形式,只针对顶尖咨询师进行个人动态的全方位展示,包括且不限于答疑活跃度、个人笔记以及用户评价等,让用户对优质咨询师有了更全面的了解。③社区
4.jpg (95.01 KB, 下载次数: 0)
11:51 上传
“互助社区”提供语音、图片、文字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让用户释放压力和烦恼,满足用户的倾诉需求,心理话题与个人动态的双重参与方式,打破了用户与用户间、用户与咨询师间沟通的时空限制。④发现
5.jpg (19.54 KB, 下载次数: 0)
11:51 上传
由于『云树』这款产品采取了社区化的运作方式,来帮助用户挖掘和发现自身心理结症,所以也采用了“发现”这个各种社交App都有的标配功能,但又不同于社交App的“发现”,有明显的应用特色,这又是该产品的亮点之一。
6.jpg (97.71 KB, 下载次数: 0)
11:51 上传
“心理测试”里面的测试不同其他的测试,测试选题都比较接地气,比较实用,能让使用者清晰直观的了解自己性格特点;“线下活动”收录了全国各地的心理沙龙和心理讲座;“心理文章”工作完闲下来可以看一看,有很多关于心理方面的小知识,很多以为是常态的情绪竟然都是产生心理结症的根源所在!小编吓的辣条都掉了!⑤我的
7.jpg (61.72 KB, 下载次数: 0)
11:52 上传
比旧版本更丰富和整齐的个人中心,让您查看信息更便捷!新增的心情签到功能,还是初级的签到功能,要是能像其他健康App一样,通过一段时间的签到,有专家对该时段的心情进行分析,然后做出相应的改善建议,那会更好点。三、易用性&实用性这款应用的实用性和易用性具佳,整体操作非常简单,没有复杂的跳转和交互,功能完全集合于主界面,每个功能都很实用,整体功能完整,互相补足,值得一用!四、总结总体来说这款应用,UI美观,操作符合一般用户习惯,社区氛围良好,尚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心情签到功能能做到对签到情况进行分析,那必会成为这款App的另一大亮点,相信『云树』这匹黑马会在接下来的更新中越走越好。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1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大拿们都看不上我写的测评吗?都没人评论的
威锋旗下产品
Hi~我是威威!
沪ICP备号-1 丨 深公安网监备案号 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Powered by Discuz!有哪些和心理相关的APP推荐?
最近开始看了点心理学的书,觉得心理学很有趣,想问问有些和心理相关的APP推荐吗?另外还有在网上做了个SCL90,只有得分没有结果,其实这些心理测量可靠吗?
按投票排序
虽然并非私人性质推荐以下心理APP,但刚好之前推出的一篇文章中梳理了很多国外的心理治疗APP,希望能对大家想要了解这方面概况有所帮助。----------------------------------------对于很多人来说,一想到精神问题的治疗,就会认为是进入戒备森严的医院或机构,做各种检查,和医生面对面地交谈。整个过程不仅要承担巨大的心理压力,还有经济压力——心理咨询和治疗总是价格不菲。不过,现在在世界各国,已经有超过3000款上架的手机应用,都宣称自己能够治疗和控制抑郁和焦虑症状。比如,一款叫eCBT Calm的产品,使用认知行为治疗的原理,评估你的情绪状况,教你跟随一步步的指导来改变思维模式,并学习放松的技能;此外,BellyBio,能够监测你的呼吸,并帮助你以调节呼吸的形式来缓解紧张和焦虑;还有一个APP叫Optimism,专门针对抑郁症、双相障碍、焦虑症进行治疗和药物使用的跟踪监测。虽然很多人对这些APP的有效性还有所怀疑,但在澳洲、荷兰、英国等地,这些在线项目已经在国家层面受到认可,被应用到国民医疗健康服务中。上世纪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Helen Christensen开始设计一款叫做MoodGYM的手机APP。2001年,这个APP被推出,立刻引起了很大争议,甚至是恐慌。“从前他们认为这个工具不伦理,会造成不可知的伤害,会阻止人们获得他们所真正需要的帮助。”Christensen说。不过,这款APP最终还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6年前,它被澳大利亚国民健康系统采用,如今,每年有超过10万澳大利亚人,和来自其他200多个国家的人在使用它。随后,她又开发了几款新的软件,比如针对青年人的Biteback,和针对更大龄成年人的Mycompass。2007年,英国国家医疗保健服务也开始使用一款针对恐惧症和焦虑的FearFighter在线项目,也首次纳入了一款名叫Beating The Blues的针对抑郁症的手机应用类产品。治疗精神疾病的APP原理大多数APP是基于行为干预技术(B.I.T.)的。虽然在手段上各有不同,它们的目标都是帮助人们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逐步减轻症状。在西北大学行为干预技术中心,心理学家、医生、软件工程师共同开发了很多帮助人们管理精神健康的产品。一款叫做daily feats的APP提供针对“目标”的备忘清单,来调动那些处于抑郁中的人;还有一个叫aspire的APP,帮助人们识别自身的长处和劣势,让他们对目标和意义有了更好的理解后再行动。这些项目的核心手段是“追踪你自己”(Track Yourself),即,对身体的各项数据保持每天的记录和跟踪,无论是卡路里、体重、步数还是情绪;并且会提供非常直接的步骤、方法,来告诉人们如何提高积极情绪,包括识别和挑战负面的思维模式,建立认识和行为模式等。APP治疗抑郁症靠谱么?尽管很多APP都表示自己使用了先进的临床治疗手段,它们依然遭到很多业内人士的质疑。反对的观点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精神治疗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那么,这些APP真的是安全而有效的吗?研究证明,APP真的能治疗精神疾病。在线治疗项目中,比较突出的是使用认知行为治疗(CBT)的工具。在心理咨询和治疗领域,特别是对于抑郁症的治疗中,认知行为疗法已经被广泛证明了其有效性,在针对CBT的讨论中,也有一部分人认为,使用认知行为治疗,并不一定需要治疗师的参与。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临床心理学家Pim Cuijpers正在主导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认知行为治疗的项目。在他看来,使用现代手段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并不一定就比人工治疗的效果差。前文提到过,被澳洲国家医疗体系使用的,名叫MoodGYM的APP,就是使用一系列从认知行为疗法出发设计的测验和训练,不需要挖掘你的童年经历、你和父母的关系,而是直接提供一些训练手段,使用户管理自己的情绪、识别和分析消极情绪,并帮助建立建设性的想法。瑞典一项研究显示,MoodGYM对25种不同的精神障碍有效,特别在对抑郁症、焦虑症、肠易激综合症,女性性功能障碍,进食障碍等的干预上,甚至与传统的CBT疗法取得了相同的效果。但也有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机器永远不能取代人的互动。这些APP需要用户坚持使用一段时间,以记录大量的数据。研究表示,有60%的人在完成MoodGYM的第一个模块后就放弃了使用,因为他们感到很难自我支持。另外,这些APP助长了互联网时代的一种假象:即,你不需要向任何人暴露,一切都很有条理,很安全,尽在你的掌握之中。但很多时候,存在精神疾病的人,本身就有和人缺乏链接的问题,存在人际关系/亲密关系的问题,这些APP可能会加重他们自我隔离的倾向。最近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大多数时间使用APP、偶尔有治疗师干预的项目,会比完全自助使用APP效果更好。用APP治疗心理疾病的社会意义其实,APP治疗大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很多拒绝去精神科医院、拒绝见心理咨询师的人,都能够接受这一工具。精神疾病患者不能接受有效的干预,是一个公认的全球性问题。即便是在美国,也有超过一半的抑郁症患者未得到有效治疗。在一些医疗水平远未达标的国家和地区(比如印度等),针对精神疾病的医疗更是几乎为零,接近100%的精神障碍患者不能得到有效治疗。在我国,精神疾病患者缺乏治疗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正处于应该被治疗的疾病状态中,或者,并不认为治疗手段可以帮到他们。有些人明白自己的症状,但对精神疾病的污名化却使他们不敢正视和寻求帮助。从这个层面上说,一些带有疗愈性质的APP的确能或多或少地帮助到他们。如果一个人罹患精神疾病,周围却没有治疗师,或者觉得尴尬而不想接受治疗,将治疗方案放在口袋里,可以随时拿出来使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并且可以大大节省金钱和时间。西北大学的David C. Mohr认为,最大的问题并不在于争论这些APP是否真的有效,而是在于它们怎么能被设计得更好。作为有着治疗意义的产品,APP必须基于高水平的研究,经过反复试错和用户调研才能推向市场,而目前大多数APP是商业性质的,包装华丽,却并无科学依据支撑和检验。在未来,更智能、更定制化的服务是这些APP开发的下一步方向。匹兹堡大学的Bruce L. Rollman就正在针对如何研发更定制化的在线治疗项目,能够针对不同的人定制治疗方案。原文发表于:----------------------------------------本文内容首发于微信公号KnowYourself(knowyourself2015)心理学领域逼格最高的公号,做有审美、有态度的先锋学术ICON.
如果是对心理咨询和相应测试感兴趣,推荐这个,简单心理 app ,做的人很靠谱,是
,我最早是从豆瓣上知道她的。如果仅仅是想做趣味测试,那随便找个app市场一搜一大把(我自己以前还做过一个呢),但专业性难确保
题主提了两个问题: 和心理学相关的APP有哪些? 心理测量靠谱吗?一、和心理学有关的APP有哪些?
之前我做过梳理,目前关于心理学有关的网站、平台以及APP有很多很多,不过同质性也高的惊人。我就选一些我了解过的,大体按照下图的分类对这些网站以及APP做个简单的介绍:1
泛心理化网站或者APP1
泛心理化网站或者APP1. 1
心理资讯类别网站以及APP1. 1. 1
涉及心理类别方面的资讯网站,一般为5%的心理学的干货知识以及95%的与“心理学”擦边的信息。这一类网站一般有心理小故事、心理小秘籍、心理小测试、心灵鸡汤等等几个固定的板块,即使名字换了,但是实质就是为了让心里不舒畅的人们能在网站上得到一点前行的动力(虽然你可能会在某个此类别的网站上看到另一个网站的文章,这都要归功于内容运营专员们原封不动的互相粘贴,并且我个人并不觉得人们能够通过逛这类网站得到实质性的帮助)。举例:壹心理网站以及APP1. 1. 2
鉴于现在微信公众号太多了,关于心理学的也有很多,只说一个我关注了很久,并且几乎每天都在推送高质量的心理咨询科普文章以及活动信息的“简里里”,对于心理咨询感兴趣想了解更多的,可以关注一下简里里(微信号:janelee1231)1. 1. 3还有一些专注于某一个具体类别的网站
举例:四川本地影响力很高的心援网
是一个专注家长教育的心理学辅导专业网站,关注的点在于用心理学知识科普家庭教育。页面设置有点不美观,内容大多集中于儿童教育方面。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
宗旨是以网站为平台,提供相关心理知识,提高公众对自杀问题的认识水平;开展自杀问题的学术交流,提高我国自杀研究的整体水平;以网上心理咨询、在线评估、案例讨论等形式为用户提供预防自杀的相关服务,从而为最终降低我国的自杀率做出贡献。可以提供电话咨询,试了试但没打通。也可以预约北京的专家做心理咨询,并且网站内提供了一个查询系统,能快速查询各个省能为用户提供预防自杀的相关服务的组织。1. 2
心理测量类,提供专业心理测试(不是那种“从你的心理判断你未来的女朋友姓什么?”“你男朋友心理是那种类型?”)举例:APESK(才储网)提供的心理测试有:测试了MBTI(免费),其余的收费。这一部分留到回答第二个问题的时候展开讲。1. 3
心理问答(情感答疑)举例:树洞、秘密、天涯情感板块、知乎树洞——匿名带来的快感和宣泄;秘密——不光匿名,还可以窥探朋友的秘密;天涯——“我爱上了一个有妇之夫,但是我是个男孩子,怎么办呢?”;知乎——现在这种类别的问题挺多的,还是得赞的好机会。2
狭义的心理咨询类别的网站、平台或APP2. 1
心理自助类别网站
需要来访者自己来完成网站所罗列的一系列认知行为训练,从而达到减缓某些行为或者认知上偏差的效果。知乎上@王怡蕊有具体介绍,它的依据是认知行为疗法(一种心理咨询疗法)被证实在网络平台上是可以有效地运用的。目前做的比较完善的有两个:MoodGYM(澳大利亚)和思克忧(中国)。2. 1. 1
MoodGYM是一个免费使用,有趣互动的项目,涵盖许多不同的模块,需要按次序完成每个模块的内容。它有中文版,第一次使用需要注册。页面并不美观,但是按照上面的指示操作起来还算比较简单。整个训练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有想尝试的小伙伴,记得坚持哦~2. 1. 2
思克忧整体功能和页面设置更符合中国特色一些,看起来也比较顺眼。还没用过,等用了再来补上体验。2. 2
心理他助2. 2. 1
通过文字进行心理咨询代表:Talkspace、七杯茶、哈米
创始人奥伦-弗兰克(Oren
Frank)说:“短信诊疗可以记录诊疗的全过程,可以让病人回头翻看他们与治疗师之间的谈话。治疗师在回复病人的短信之前也可以回头翻看,以增加对其以往诊疗情况的印象。”但是个人觉得也有风险,万一你咨询的是“我觉得自己非常着迷于二次元,甚至觉得对二次元的爱超过了女友怎么办?”,万一你女友一不小心看到了,也许你就要咨询“我发现相对于二次元我还是更爱前女友怎么办?”
七杯茶(美国)
七杯茶网址:
关于七杯茶的介绍:
特色是积极倾听者(Active
listeners),七杯茶招募的这批倾听者现在大概有100多人,许多是从公益组织找来的,也有心理系的大学生和看护工作人员,每周网站能接到1000多个电话。有文字、电话两种倾诉方式。
哈米APP(已经下架了)
哈米APP介绍:
特色是把一群群同境遇的人圈到一起,让他们自己在内部把心理问题解决。哈米创始人温飞郁说2012年5月创业至今,通过互联网爬虫,哈米的情感字符库已经积累将近10万,能够较准确的做智能匹配。这款APP把同病相怜的人聚在一起,从好的方面来说,大家一样的难处可以相互体谅,但是彼此又都不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这样的聚集是否有效果还未可知。2. 2. 2
通过视频、音频进行心理咨询
Breakthrough(美国)
Breakthrough网址:
Breakthrough介绍:
里面罗列了很多咨询师,来访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进行选择适合自己的。
咨询师选择页面:
咨询师主页详细资料:
选好心理医生以后,跟他(她)预约个时间,他(她)会在48小时内回给你,你们就可以通过在线视频的方式进行心理咨询。在美国,心理医生就像是其他类别的医生一样,人们已经普遍接受自己的心理需要专业心理从业人员来帮他处理。这个网站的创始人发现人们可能在现实中预约咨询师花费了很多不必要的时间,于是他开放了这样的平台,节省了咨询者与来访者的时间,让心理咨询更便捷。并且相对于国内的类似的平台相比,它有一个优势是美国对于心理咨询师的认证很严苛,所以Breakthrough就不用花费额外的精力去考核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能力。(这也是有中国特色德尔心理+互联网的尴尬之一,后面有时间再展开说)。
暖暖APP(已经下架了,但是还是介绍一下)
点击APP中的电话按钮就能够触达到一位处于该服务时段的心理关怀师。暖暖APP里面所包含的心理关怀师是什么资历,我还不是很清楚,名称上没有采用心理咨询师或者心理医生这样的名字,可能是考虑到来访者的阻抗心理,对于以后的心理类APP有借鉴意义
心理FM(网站和APP都有)
这个就不多介绍了,来回上下班路上听听能放松心情。2. 2. 3
面对面心理咨询:代表:简单心理APP、壹心理APP
壹心理的野心有点大,包括的内容很多:
CEO 黄伟强也对于PSY+心理很有想法,有感兴趣的看这篇文章:
如果这篇文章里面提到的跨界真的都能实现,那么心理学确实可以非常牛逼,作为一个心理学专业出身的人,我会很开心。最后重点推荐一个APP—简单心理。
它试图通过建立这个平台来改变目前中国心理咨询行业的各种乱象,循序渐进地制定规则。简单心理的心理咨询师入驻规则是目前我看到的所有网站中最严苛的,这也就从源头上保证了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性(并不是拿了国家二级、三级心理咨询师的就可以被称作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是一门技术工种,需要经过长时间专业训练、长时间个人分析、各种疗法的学习、还有督导的帮助)。心理学从很多年前就一直被称为朝阳企业,现在心理专业在每个大学里面也是标配,但是心理学直到现在也没有走向正轨。心理咨询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多(虽然大多是作为副业),似乎人人都可以考心理咨询证,拿了证书人人都可以是心理咨询师。但是对于真正需要心理咨询的来访者来说,万一碰到一个不靠谱的,有冤没处说,心理压力不减反增。所以怎样简单心理可以让来访者遇到”心理庸医“的几率大大减小。有真的想要进行心理咨询的人,在上面看一看有没有合适你的咨询师,我看到它网站上推出了匿名电话倾诉功能以及视频咨询预约功能,时间比较紧张的朋友们可以看一看。知乎为什么传不上去大一点的图片?每个网站和APP 我都弄了截图的,等明天下了班再试一试···第二个问题还没把资料整理好,有时间再打上来最近没时间写,谢谢各位的点赞,以后我会多写一些关于心理学的东西,大家有兴趣的多交流一下
有三个应用心理学的app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均有文献支持。闹钟和睡眠管理 识别 Deep、REM、Light 三类睡眠周期。闹钟设计目标为:先以小声量从Deep、REM模式唤醒到Light模式睡眠,一段时间后再从 Light 模式唤醒。我非常喜欢这个app,但是不推荐长期频繁用。自制力低的使用者,可能促成深度睡眠的长期剥夺。梦境干预
by Iris Sky Labs目前在 iTunes Store 已下架在REM睡眠阶段,播放特定语音环境刺激,干预梦境。英文没达到母语水平,所以还没使用经验。USA Today 有报道:在REM睡眠阶段,播放特定语音环境刺激,干预梦境。英文没达到母语水平,所以还没使用经验。USA Today 有报道:主观幸福感干预之感恩日志 Gratitude Journalby
每天用几分钟时间写不超过5件事的短日志,记录感恩或幸福感体验的片刻。我用 google calendar 长期实践这个干预方法,效果卓著。这个app本身没有体验,因为对小公司的云服务稳定性信心不足。如果看历史评论,之前版本的bug曾造成数据丢失,对用户是很大的精神财富损失。所依据的实证研究几乎每一本积极心理学教材都会引用 (Emmons & McCullough, 2003)。以下内容摘自文献作者 Emmons 的主页()。In an experimental comparison, those who kept gratitude journals on a weekly basis exercised more regularly, reported fewer physical symptoms, felt better about their lives as a whole, and were more optimistic about the upcoming week compared to those who recorded hassles or neutral life events (Emmons & McCullough, 2003).A related benefit was observed in the realm of personal goal attainment: Participants who kept gratitude lists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made progress toward important personal goals (academic, interpersonal and health-based) over a two-month period compared to subjects in the other experimental conditions.A daily gratitude intervention (self-guided exercises) with young adults resulted in higher reported levels of the positive states of alertness, enthusiasm, determination, attentiveness and energy compared to a focus on hassles or a downward social comparison (ways in which participants thought they were better off than other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levels of unpleasant emotions reported in the three groups.Participants in the daily gratitude condition were more likely to report having helped someone with a personal problem or having offered emotional support to another, relative to the hassles or social comparison condition.In a sample of adults with neuromuscular disease, a 21-day gratitude intervention resulted in greater amounts of high energy positive moods, a greater sense of feeling connected to others, more optimistic ratings of one’s life, and better sleep duration and sleep quality, relative to a control group.Children who practice grateful thinking have more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 school and their families (Froh, Sefick, & Emmons, 2008).
并没有。——————SCL-90 是个非常好的量表,建议直接找题目和计分方法来用,没必要用软件(主要也是没啥好用的软件……)——————心理测量本身是个很重要的学科,测量结果可不可靠取决于量表自身的信效度,大多信效度高的量表都不十分有趣。另一方面,也不是所有研究者都像编制
SCL-90 的研究者那么想得开,大多数专业量表或者说测试都是收费的。如果只是对各种量表感兴趣,可以买本《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看看。——————最后再次回答一下:没有我觉得值得推荐的心理学相关应用,真没有。大概心理学和移动互联网想要有好的融合还需要等很久……忧伤……
正在做缺爱症APP和失眠症APP,有兴趣有技术的可以联系我
心理画 从孩子画画的细节知道其自我本我,或者自卑等心理问题。
心理学其实真的很有趣,当然系统学习会免不了有一些生理的相关知识,或许那方面就会觉得有点枯燥了。关于心理的APP,其实我最近跟一个朋友一起合作,做了一个和心理测量有关的APP,有兴趣可以去试用一下
在应用宝发的,叫心理管家。主要目前更新的就是一些心理测量,以及会提供结果和分析显示,还是的就是有一些训练系的小游戏,不过初期还是做得比较挫,还有待继续更新改进。不过说起心理测量是否可靠的问题,的确值得探究。心理测量的定义wiki也没有,那么这里就引用下百度百科的。心理测量(psychological assessment)是用来检测人们的能力、行为和个性特质的特殊的测验程序。心理测量通常是指对个体差异的测量,因为多数测量都是确定在某一定的维度上,某人与其他人如何不同或相似。psychometrics是指依据一定的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给人的能力、人格及心理健康等心理特性和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广义的心理测量不仅包括以心理测验为工具的测量,也包括用观察法、、问卷法、实验法、等方法进行的测量。心理测量是通过科学、客观、标准的测量对人的特定素质进行测量、分析、评价。这里的所谓素质,是指那些完成特定工作或活动所或与之相关的感知、技能、能力、气质、性格、兴趣、等个人特征,他们是以一定的质量和速度完成工作或活动的必要基础。简单来说,就是想运用一套科学的程序来给人进行一种量化,而心理测量涉及到信度和效度的问题,这个是决定心理测量是否科学有效的重要因素。所以心理测量可靠吗?不能说完全可靠,但是可以作为一个参考,因为它可以用一套标准化的程序来测量人把人量化,这是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在里面的,但是人却是一种复杂多变的个体,所以说如果单单靠心理测量就随意地去判断一个人的行为一个人的心理,这就有点不可靠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一般来说去医院做这些量表最后都会加一句:此结果仅供参考。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先做了量表再去见医生或者见咨询师,这样能够更快的让专业人士做出判断。
云树呗,里面的用户都很热情。
我在市场里看到一个"心理帮帮"app,感觉还不错,推荐你用用
推荐使用云树,这是一个社区类的心理咨询APP,在求助广场里不仅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还有数以万计的心理爱好者,从身边的常见的心理问题到医学专业性极强的提问都有,想必对你学习心理学,肯定有极大的帮助,对你也是极好的
推荐这个知心话,可以联系到专家的心理专家咨询,好不好,自己用过才知道
“心灵E站” 此心理包括在线测评系统、在线心理咨询还有调节情绪的心理电台,非常不错
APA Journals Psycholgy LatestBrain and Nervous Anatomy Atlas (入门级神app)
有一款叫做暖心理的APP,还不错哦
有一款乐康心理的APP还不错,乐康心理咨询是一款为心理疾病、心理爱好者提供服务的一款APP,用户可以通过APP了解心理方面的知识、问题、记录心理成长等。并可以找到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服务。可以通过apptore 搜索乐康心理就能下载使用,后台有部分免费的心理咨询师为您提供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树2.0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