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五牛孝尊投资中心挣死存孝,什么典故?

  作者:rolund 时间: 20:08:24  @wangmingsong2011
14:40:52  李存孝这事干的,顶着得罪义父的罪名就了俩酒肉朋友,结果义父怒了他俩闪了。  -----------------------------  那两个家伙养肥李存孝对他们有啥好处?多了一头虎狼式的邻居。。。  -------------------------------------------------------------------------  @Lunter楼
09:32:33  匡威素称豪爽,属遇乱离,缮甲燕蓟,有吞四海之志。  有这种这种志向的,不管李存孝是个什么玩意,都应该帮助他,就像李存勖后来劝李克用给刘仁恭解围的那样.  -----------------------------  李匡威回师路上已经后院起火,李匡俦自立为卢龙留后了,李匡威有什么打算已经没多大用了。  此事背后有一种很小的可能,那就是此事实是李匡威兄弟的苦肉计,借此让李匡威留在成德为内应,以后兄弟内外呼应夺取成德。
  @rolund
20:10:25  想想看袁绍为啥不养吕布?  -----------------------------  @总老师麦加 8109楼
22:14:43  确实,在李匡威等人眼中的李存孝,决不会是后世评书《五代史平话》,或电影《十三太保》中的那个忠义无双的李存孝,而是和吕布差不多吧。虽然与吕布作比,似乎多少有点儿冤枉了他。  -----------------------------  吕布不同样是因为个人原因背叛了丁原么,这和李存孝没啥区别,李克用是李存孝的恩主,只因待遇不够就可以跳到他敌人那边,李匡威和王镕难道能比李克用关系还能更亲密?
  武皇愍之,遣刘太妃入城慰劳。太妃引来谒见,存孝泥首请罪曰:“儿立微劳,本无显过,但被人中伤,申明无路,迷昧至此!”武皇叱之曰:“尔与王镕书状,罪我万端,亦存信教耶!”  李存孝为了个人利益可以不惜抹黑李克用,这让王镕和李匡威怎么可能相信他会完全忠于这个盟约。
  顶顶顶  
  @zxh6731
10:31:14  楼主更新好慢……速度速度  -----------------------------  @总老师麦加
22:28:07  很抱歉,不过最近这些天不知怎么了,人气真是超差。好些平日里常来的老朋友都久不出现了,是在下做错了什么吗?  -----------------------------  @gana186
17:45:39  在下也一直跟麦老师的大作读,速度似乎是慢了一点,但写唐末五代人物多,事件多,千头万绪,能写就很不错了,写出水平的就更了不起,希望麦老师继续加油,始终保持文章质量,以前也看过很多关于五代的网文,有些风格也不错,但总觉得不够深、不够广,或者是历史事件联系不够强,或者是作者本人的主观太浓烈,不够客观。这篇很好啊,是继刘裕那篇之后的好文章,我个人希望您的这一篇成为关于唐末五代的里程碑式的网络 ......  -----------------------------  @总老师麦加 8110楼
22:23:23  谢谢,不过朋友的夸奖让在下有点脸红,自我感觉:这一作标题取得太大,太难写。虽然有些写的还算过得去的章节,但不怎么样的章节好像更多,总体不及刘裕那篇。在下只好尽量努力,争取不让朋友们失望。  -----------------------------  所谓短小精悍嘛,刘裕那篇算是中篇,又是人物传记,容易抓精彩点,其实刘裕篇除其本身事迹外,麦老师还写了比如昌道内战、后秦起落这些大事件、捎带上像北魏的崔浩这些历史明星,都是挑吸引眼球的东西来写,加上麦老师合理推测并点评,当然是比较精彩。这篇嘛单从时间跨度和朝代更替来看就肯定是一篇超长篇,或者是巨篇啊,我个人觉得,您就按照自己的思路先慢慢写,等写完了再花些时间进行补充和修改,主脉络清晰了,其余的一些人物比如杨晟之类的具有闪光点又不是很出名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可以慢慢再穿插进去,这样就精彩了。在下猜想喜欢看麦老师作品的网友们,很多都是很喜欢中国古代史的,不说是通读资治通鉴或者二十五史,至少也是多少有点读史心得的人,大家不是不知道这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而是缺一种似乎是用当代的语言和观点来重新审视这些事件和人物的角度和思维,或者说有些想法能在麦老师的大作中找到共鸣,找到知音、知己。尽管文言文的史书看着很爽(我一直不喜欢看白话文的,除了当代大家的历史研究著作除外),可是要准确读懂并仔细琢磨出味却不容易啊,看您写的就轻松多了,又看到很多朋友对您这篇的发言,长见识多了。请您以后继续在角度和维度上下功夫吧,叙述之外,多加点评,也许会更精彩。
  顶顶顶  
  感觉李克用一生都是顺风顺水,虽说有过败仗,但都不致命。可能最凶险的也就是902年朱温围晋阳那次,李克用想逃亡云中甚至更北的大漠,除此之外,看不到当时世上的枭雄们对李克用的威胁。
  @zxh6731
10:31:14  楼主更新好慢……速度速度  -----------------------------  @总老师麦加
22:28:07  很抱歉,不过最近这些天不知怎么了,人气真是超差。好些平日里常来的老朋友都久不出现了,是在下做错了什么吗?  -----------------------------  @gana186
17:45:39  在下也一直跟麦老师的大作读,速度似乎是慢了一点,但写唐末五代人物多,事件多,千头万绪,能写就很不错了,写出水平的就更了不起,希望麦老师继续加油,始终保持文章质量,以前也看过很多关于五代的网文,有些风格也不错,但总觉得不够深、不够广,或者是历史事件联系不够强,或者是作者本人的主观太浓烈,不够客观。这篇很好啊,是继刘裕那篇之后的好文章,我个人希望您的这一篇成为关于唐末五代的里程碑式的网络 ......  -----------------------------  @总老师麦加
22:23:23  谢谢,不过朋友的夸奖让在下有点脸红,自我感觉:这一作标题取得太大,太难写。虽然有些写的还算过得去的章节,但不怎么样的章节好像更多,总体不及刘裕那篇。在下只好尽量努力,争取不让朋友们失望。  -----------------------------  @gana186 8120楼
15:31:33  所谓短小精悍嘛,刘裕那篇算是中篇,又是人物传记,容易抓精彩点,其实刘裕篇除其本身事迹外,麦老师还写了比如昌道内战、后秦起落这些大事件、捎带上像北魏的崔浩这些历史明星,都是挑吸引眼球的东西来写,加上麦老师合理推测并点评,当然是比较精彩。这篇嘛单从时间跨度和朝代更替来看就肯定是一篇超长篇,或者是巨篇啊,我个人觉得,您就按照自己的思路先慢慢写,等写完了再花些时间进行补充和修改,主脉络清晰了,......  -----------------------------  多谢鼓励,继续努力
  伤心晋阳 三  邢州被围时,李匡威已率领他的卢龙大军离开藁城,走在凯旋的大道上。想想这几年来,李匡威虽曾多次领兵出征,但真正有资格使用“凯旋”这个词的,也就这回而已,因此他的心情很愉快。人一愉快,可能就会梦想到一些美好的事物,比如弟媳张氏那令人销魂的美妙身体,以及下次取得那个身体的办法。  可惜美梦总是容易醒的,卢龙军才走到深州博野县(今河北蠡县,李茂……贞的故乡),就遇上了从幽州派来的官员。这些官员不是来恭迎大帅得胜归的,而是向从征将士宣布一项重要的人事变动:革命啦!变天啦!太阳出来啦!穷兵黩武的前大帅李匡威已经被废,让咱们团结一致,拥护新大帅李匡筹的英明领导!现在马上回去报道的,都有重赏!如果那位将士思想还一时转变不过来,那也不要紧,想想你们在幽州的妻儿老小,他们还在等着你们回去呢!  从征的卢龙将士们一听:哟,咱们怎么又换老板了!不过没关系,有道是兄弟如手足,老板如衣服,换就换吧,咱们又不是没换过!何况咱们的匡威大老板也不见得算什么好衣服。  于是,除了少数几个铁杆心腹外,卢龙大军像遗弃一件旧衣服似的,把他们的总司令晾在路边,各自解散,回幽州去了!李匡威顿时傻了眼:那个胆小愚笨不成器的匡筹老弟竟然敢乘自己不在造反?而且还成功了!难道就为了那个女人?为了那顶青翠的绿帽子?自己当真已经不再是卢龙大帅了?  唉,早知道嫖资这么贵,当初应该好好斟酌的……  半晌之后,发了好一阵呆的李匡威苦笑着对身边最后几个心腹说:“我失掉的东西,被我弟弟得到,也没离开我李家,没什么了不起!只可惜匡筹没本事,他要能坚持两年,就算不错了!”  将士们可以回去,李匡威可是回不去了,他只好停留在深州的驿馆,然后派心腹李抱贞去长安,请求朝廷在中央给他安排个职位养老,就像当初的前卢龙节度使张直方。  按说这个要求并不过份,只是李匡威低估了自己在杀人劫财方面的知名度。李抱贞刚到长安,长安市面就纷纷传言:卢龙的“金头王”要进京抢皇位来了!随着这传言的扩散,惊慌失措的长安市民,像后人在邻国地震后抢盐一般,匆匆收拾一下财物,就抢着出城避难!也不去打听核实一下,那个“金头王”如今身边还剩几个人?  如此受“欢迎”,还能入朝吗?李抱贞只好回去复命,不过没等他回到深州,就听说自己的大帅李匡威已经找到了新家:成德节度使王镕觉得得李匡威是为了救援自己才失了位,所以亲自到深州,以对待父辈的礼节将他迎到镇州去了。确认了这个消息,李抱贞又改道去镇州。  镇州城西大悲寺,有座高高的佛塔,登上佛塔,李抱贞见到了已寄人篱下的主公。只见李匡威看着遥远的北边卢龙方向,顾望流涕,正在那儿“大悲”呢!李大帅,想开些吧,生活还要继续,你看这镇州的山川风物也不比幽州差啊!李匡威不由心中一动,与李抱贞低语道:“成德四州富庶,它的主人王镕却过于幼弱,这难道不是我们的机会吗?”
  关于李存孝,小时候好像在故事大王上看过他的一段传说,很有意思!  说当时唐朝天下大乱,天庭也想派个神仙下去解救世人。但是各路神仙都有事不肯去,玉皇大帝找不着人,就一跺脚看上了脚下的大青石,要他下去。大青石说不行,我身体笨重,下去容易,上来就难了!旁边的青牛说没事没事,到时候万一你上不来我就拉你上来!于是就把大青石派到人间就是李存孝。  后来李存孝谋反被捉到,被李克用处以车裂之刑,也就是是五头牛分别把人的四肢和头颅活活拉开。结果牛拉开又被李存孝给拽回来了,这时天鼓响了,李存孝知道归天的时候到了,就叫人把自己手筋脚筋挑断了然后被归天了。  回到天上李存孝气坏了,说大青牛你也太坑人了,说是把我拉回天庭,原来是这么拉回来的,要找大青牛算账,后来玉皇大帝出面劝架,李存孝才勉强又回去做他的大青石去了。
  顶一个  
  李存孝……
  顶麦老师的帖子,中秋节快乐!
  @总老师麦加 8065楼
08:24:57  存孝谋反 九  虽然削弱李克用的势力,是李晔乐意见到的,但要再出兵讨伐一次李克用,李晔既没那实力,也没那胆子了。于是李晔下诏,承认李存孝为邢洺节度使,但不准进攻我们帝国的好干部李克用!  还有啊,通知李克用一声:从今以后,你和李存孝就是好邻居、好伙伴了,要和平共处、团结友爱、互利共赢啊!  李克用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前些天还暗想:李存信会不会言过其实,我会不会冤枉了存孝?谁知一转眼......  -----------------------------  李从珂这么早就出场?
  @总老师麦加
08:24:57  存孝谋反 九  虽然削弱李克用的势力,是李晔乐意见到的,但要再出兵讨伐一次李克用,李晔既没那实力,也没那胆子了。于是李晔下诏,承认李存孝为邢洺节度使,但不准进攻我们帝国的好干部李克用!  还有啊,通知李克用一声:从今以后,你和李存孝就是好邻居、好伙伴了,要和平共处、团结友爱、互利共赢啊!  李克用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前些天还暗想:李存信会不会言过其实,我会不会冤枉了存孝?谁知一转眼......  -----------------------------  @英雄牌莫水 8132楼
23:52:29  李从珂这么早就出场?  -----------------------------  预告片,正式出场还早呢。
  伤心晋阳 四  王镕对李匡威,那可是非常够意思的,差不多把他当作干爹给供了起来,不管李匡威要什么,只要是王镕拿得出手的,基本上都是有求必应。已经有了其他想法的李匡威也不客气,很诚恳地提出:咱得为镇州人民做点儿实事,不在养老院吃闲饭!  于是,在王镕怀着报恩之念的纵容下,本已是流浪狗的李匡威不把自个当外人,开始在新家到处伸手:他当上了成德的兵工厂厂长,监督管理武器装备的生产;成了成德的工程总监,开始规划建设镇州的城防设施;还当上成德的军校客座教授,向成德军灌输卢龙军的作战理念。  这些都是肥缺啊,既能大把捞钱,又能在成德上上下下编织关系网。一向贪财的李匡威为“长远”考虑,又将捞到的钱“慷慨”地打赏成德各级军官。可惜王家在成德经营已久,几代节帅都宽仁惠下,颇得成德人爱戴,他们自然不会对名声很差的“金头王”有多感冒。  短短的一个多月过去,虽然收买人心的行动成果并不显著,但耐心不好的李匡威还是决定要动手夺权了。  景福二年(公元893年)四月(陈敬瑄、田令孜被王建所杀的那个月)的一天,据说李匡威母亲的忌日,王镕亲自到李匡威的住所来看望并吊问。外套丧服,内穿盔甲的李匡威调动五官,挤出一付哭脸,把王镕迎进内室。  等王镕与他的卫队一分离,李匡威伏下的卫士突然跃出,挥刀便砍,走在王镕身后的两个随从杨洽、淡从当即人头落地,鲜血四溅!卫士又冲上前,要抓王镕!李匡威则把眼泪一抹,露出一脸绑匪的凶像,对王镕喝道:“把成德四州给我,我可以不杀你!”   变出突然,十七岁少年的反应那叫一个神速,他一个箭步猛蹿到前面,一下子就抱住了李匡威的大腿,“诚恳”地说:“您有这样的想法,怎么不早说呢?其实我成德这次遭到李克用的进攻,本来已经灭亡在即,完全是靠了您的神功武略,打败强敌,才得以幸存。何况我年纪幼小,担当成德的重任,深感力不从心,早就有把四州让给您的打算啦!让您的手下且慢动手,我和您一起去府衙,用正式手续把四州的印信交付给您,这样四州将士就不会有人怀疑您接掌成德的合法性了!”  李匡威一听,难道得来全费功夫?虽然他不太相信王镕让位的诚意,但觉得王镕提出的“合法”让位的方法是很可取的,那就照此办理吧。反正这么多把快刀就在你脖子旁边簇拥着,料想你一个小孩子也玩不出什么花样!  于是,李匡威与王镕并肩骑马,在卫士的严密护卫下,向着镇州的节度使府衙走去。这时的天气很不好,天空中乌云盖顶,大风突起,电闪雷鸣,蚕豆大的雨点打得人睁眼都困难,所以李匡威、王镕一行人走得很慢。他们也没有注意到,在路旁一堵破墙后面,有一双眼睛正紧盯着他们。
  王镕  十岁掌军靠世家,二十被侵凭东侠;二十八年南寇来,三十八年亲仇变,四十九年别天涯。  曾有一镇为仇敌,曾有一镇为亲家。亲家可变成仇敌,仇敌可变成亲家。难为公主怎相处?  曾有英雄救我难,三年血战保我疆。我待恩人如以父,恩人谋夺我疆土。啊呀呀咣荡荡呯!
  顶  
  唐末卢龙节度使的更替是最精彩的,从李可举到刘守光
  以下逐上、父死子继、兄弟反目、乞外援、子囚父,短短二十几年所有镇帅更迭的方式都出现了
  不  
  从开贴看到现在,一直潜水,主要是历史水平低,评论怕被笑,所以就一直默默的潜着,但我还是很喜欢看楼主写的这段历史,写的详细,有条理,虽然不是对五代历史不是太懂,但还是冒个泡泡顶一下,如果成书了一定会买本收藏  
  伤心晋阳 五  破墙后那双眼睛的主人,是个年纪和王镕差不多的少年,名叫墨君和,小名三旺,职业是屠场学徒。他虽然与成德的王少帅年纪相仿,但外貌、体格相差就大了。墨君和长得“眉目棱岸,肌肤若铁”,整个一少年版的黑旋风,若与白晳瘦弱的王镕站一起,就像亚非友好的宣传画。  王镕当上成德节度使之初,就见过墨君和。那时,王镕偶然看见这个和自己差不多大的黑孩子,感到很有趣,问道:“这个昆仑儿是谁啊?”(中国古人将被贩卖到中国,皮肤黝黑东南亚移民叫作“昆仑”,意思接近今天的“菲佣”)再一听姓名,乐了,难怪这么黑,原来姓墨!与同龄男孩聊了一会儿天,王镕心情很不错,顺手赏了墨君和一身新衣裳。  这大概就是王镕与李匡威的最大不同,或者说王家能够久镇成德的原因之一,对属下士卒、百姓的亲和力。几年过去,出身高贵的王镕早已经把这件小事忘得干干净净,出身微贱的墨君和却一直记得那激动的一刻,时时感激莫名,只恨无以为报。现在,少帅遭难,他还会袖手旁观吗?  越来越近,越来越近了……突然,墨君和从破墙后面一跃而出,一拳打倒挟持王镕的卫士,然后一把挟住王镕,又翻墙跃走!整套动作干净麻利,一气呵成,在李匡威闭上惊讶的嘴巴之前,墨君和和王镕已经不见了踪影!完了!这个念头在李匡威的脑海中一闪而过!  这一回他的判断很正确。成德军士、百姓见王镕脱险,立即一拥而上,展开对李匡威等一小撮(名副其实)匪徒的围剿。李匡威一路逃至东圃,被追上来的镇州人砸得好似韩国名菜车祸鸭!今后李匡威的儿子(如果有的话)省事了,老爸和奶奶的忌日可以在一天内办完了。  王镕歪着头召见了救命恩人墨君和,这不是他不讲礼貌,而是因为墨君和的劲太大,挟得他脖子疼了好几天。不过脖子痛并没有影响到王镕的良知,他给墨君和赏千金、高级住宅一套、良田一区,另恕其十死,奏授光禄大夫。  一起恶性绑票案,就这样以李大绑匪的彻底失败而告终,但它对成德造成的恶劣影响并没有结束,也许更确的说,应该是刚刚开始。  首先,已故李大绑匪的弟弟,现任卢龙节度使李匡筹,突然想起李匡威是自己的好哥哥,那么,他李匡筹作为一个模范好弟弟,怎么能不替兄长伸张正义呢?所以当他得知李匡威已经让人放心地绝不会回来后,手足之情大暴发,万分“悲痛”地上疏朝廷:王镕忘恩负义,杀害我亲兄,请皇上为我作主,为我兄伸冤,准许我出兵报仇!  不久,李晔回复的诏书发下来,仍是老生常谈:武力不能解决问题,你们最好和平相处,用谈判解决争端……  李匡筹没有理睬皇帝的废话,卢龙军还是攻入了成德境内,不过李匡筹的本事并没有辜负李匡威对他的评价,卢龙军只攻到乐寿(今河北献县)、武强(今河北武强西南)两县,入境数十里,便后继无力了。  王镕真正的大麻烦来自河东。原本围邢州不下的李克用,得知卢龙与成德已反目成仇,不可能再出兵支援王镕,感到这是一个机会,便留李存信一部继续围攻邢州,而自率大军于七月初取道平山,第四次征讨王镕!
  王镕主政成德和阎锡山主政山西的时间一样,都是38年,乱世中打不死的的小强
  麦老师加油!  能不能提速? 还惦记着买麦老师的新书呢,有盼头?  谢谢!
  王镕怎么越大越无能呢?
  @唐大荣楼
13:03:18  王镕怎么越大越无能呢?  -----------------------------  王镕有个好妈妈啊,能够在他头脑不清醒时给他踩刹车。“镕母何,有妇德,训镕严。至母亡,镕始黩货财,姬侍千人,仪服僭上。又以房山有西王母祠,数游览,妄求长年事,逾月不还。”  这就像朱三有个好妻子,在张惠(如果她确实叫这个名字的话)活着的时候,朱温很少犯严重错误,她死后则大错不断。  有时,这些生活在历史背影之后的人,对历史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
  只是王镕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晚年犯了和高骈高大帅一个毛病,生死族灭。
  为了灭掉他的义子-张文礼,晋军损失了不少大将。
  @唐大荣1972
13:03:18  王镕怎么越大越无能呢?  -----------------------------  @总老师麦加 8145楼
17:50:15  王镕有个好妈妈啊,能够在他头脑不清醒时给他踩刹车。“镕母何,有妇德,训镕严。至母亡,镕始黩货财,姬侍千人,仪服僭上。又以房山有西王母祠,数游览,妄求长年事,逾月不还。”  这就像朱三有个好妻子,在张惠(如果她确实叫这个名字的话)活着的时候,朱温很少犯严重错误,她死后则大错不断。  有时,这些生活在历史背影之后的人,对历史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  -----------------------------  很好理解,长期没有大的危险,加上安逸的生活,对人的判断力是会有副作用的。
  @唐大荣1972
13:03:18  王镕怎么越大越无能呢?  -----------------------------  @总老师麦加
17:50:15  王镕有个好妈妈啊,能够在他头脑不清醒时给他踩刹车。“镕母何,有妇德,训镕严。至母亡,镕始黩货财,姬侍千人,仪服僭上。又以房山有西王母祠,数游览,妄求长年事,逾月不还。”  这就像朱三有个好妻子,在张惠(如果她确实叫这个名字的话)活着的时候,朱温很少犯严重错误,她死后则大错不断。  有时,这些生活在历史背影之后的人,对历史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  -----------------------------  @rolund 8148楼
10:19:49  很好理解,长期没有大的危险,加上安逸的生活,对人的判断力是会有副作用的。  -----------------------------  明神宗
  麦老师,老读者来报道,一直跟,就是冒头少。
  更新太慢啊。。。楼主 啥时候才出书呀
  伤心晋阳 六  七月六日,李克用攻抵镇州城下。强敌又至,而强援已失,在外交领域精于见风转舵的王镕见势不妙,马上将自己的对外政策进行了一百八十度大调整。  他派使者出城叩见李克用,请求和好:我对您是无害的,您别打我了,去打别人吧!当然了,和好的条件是非常丰厚的,王镕也知道空口说白话没用,他向李克用献上犒军钱粮计二十万贯(大概就是原来给李匡威的那笔钱吧),同时“真诚”地忏悔:今后我就是您的小弟了,愿为您赴汤蹈火,再所不辞!现在,就出兵助您讨伐叛徒李存孝,赎过去有眼不识泰山犯下的错误!  为了确保移祸之计的成功,王镕决定拿出块红布往公牛的眼前晃一晃:他将原先李存孝写给自己,大骂李克用的私人信件,都交给李克用过目。  吃软不吃硬的李克用被这几句话一蒙,这几封信一激,一股热血直冲脑膜,一下子就转移了斗争的大方向,批准了王镕入伙当小弟的请求。随后,李克用驻兵栾城,等王镕调集了成德军三万人与李克用会师,然后再一同南下,进攻邢州。一年前,李存孝以李克用部下的身份,建议李克用征讨王镕,一年后,王镕以李克用小弟的身份,随同李克用进攻李存孝,这世界变化真是快啊!  困守邢州,外援断绝,李存孝在战略上已陷入了绝境,但在战术上,这员猛将还可以拼一拼。九月,李存孝乘李克用尚未到达,出城夜袭围城军,立时将李存信打得大败!李存孝像一头受伤的狮子,在无边的夜色中孤独地冲来冲去,口中怒吼着李存信的名字,想找到那个害自己走上绝路的小人,然后纠出他的舌头,再手起刀落!  这个想法没能付诸实施,他没找到李存信,只俘虏了一个奉诚军使孙考老。他也没能通过此战改变不利处境,因为义父与王镕的庞大联军已经在远处现身……  再至邢州外围的李克用,察看了交战形势,没有责怪李存信。大家一致认为,李存孝仍是头猛虎,目前强攻邢州,尚难以奏效,于是李克用决定:环绕着城池挖掘一道深沟,以彻底断绝外界对邢州一切可能的补给。  李存孝看出了危险,他不断率军出击,每次出来,都如虎如羊群,顷刻间就打垮阻击的联军,驱散挖沟的士卒和民伕,填平刚挖出的小坑,等李存孝回去,一切只好从头来过。这样下去,壕沟如何挖得成?  李克用见此,让牙将袁奉韬假装同情李存孝,悄悄给他传话说:“大王只要等壕沟一完工,就要回晋阳去了,尚书大人(真正的李存孝有检校尚书衔,可从来没当过检校太保,自然不可能是什么“十三太保”)您所害怕的,不过大王一人,其他众将,谁是尚书您的对手?等大王一回去,就算是黄河您也可以跨过去!不过才几尺宽的小沟,如何挡得住尚书您锐利的刀锋!”  这明摆着是用软刀子捅人,但李存孝竟然接受了。或者是他太傻,真相信义父会离开,而且义父离开后他就不用怕任何人了;又或者是他已经自曝自弃:  看吧,与义父并肩马上的那个少年,正是自己提议进攻过、自己出兵救援过,现在又来进攻自己的王镕!这都罢了,可簇拥在义父身边的那群将军中,竟然还有那个在泽州被自己生擒过的邓季筠!义父宁可相信这些人都不相信我!我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义父、王镕、李匡威,甚至朱温,所有人都抛弃了我!我究竟还能为何而战?
  李克用的政治头脑是零,李存孝是负数啊
  李存孝可以杀掉邓季筠向李克用谢罪,也许还可以保一命。
  @徐兆玮 8155楼
12:43:11  李存孝可以杀掉邓季筠向李克用谢罪,也许还可以保一命。  -----------------------------  这如何做得到呢?李存孝如果在邓季筠出逃前出击,杀了邓季筠只能是罪上加罪,毕竟那时的老邓是河东将领;如果在邓季筠出逃后,他不可能往围城壕沟里逃,李存孝还是先考虑怎么越过严丝合缝的深沟高垒吧。难道徐兄真认为“咫尺之洫,安能阻尚书锋锐哉!”
  徐兆玮
12:43:11  李存孝可以杀掉邓季筠向李克用谢罪,也许还可以保一命。  -----------------------------  @总老师麦加 8156楼
12:57:23  这如何做得到呢?李存孝如果在邓季筠出逃前出击,杀了邓季筠只能是罪上加罪,毕竟那时的老邓是河东将领;如果在邓季筠出逃后,他不可能往围城壕沟里逃,李存孝还是先考虑怎么越过严丝合缝的深沟高垒吧。难道徐兄真认为“咫尺之洫,安能阻尚书锋锐哉!”  -----------------------------  【景福二年,晋军攻邢台,季筠领偏师预其役,将及邢,邢人阵于郊,两军酣战之际,季筠出阵,飞马来归;】  “邢人阵于郊,两军酣战之际,”这哪里是有什么围城壕沟之类?如果有“严丝合缝的深沟高垒”,李存孝还能在城郊列阵,还能“两军酣战”?  景福二年攻邢州有前后两次。一次是“二月,李克用引兵围邢州,王镕遣牙将王藏海致书解之,克用怒,斩藏海,进兵击镕。”此次因为李匡威赴援兵败。  《通鉴》认为,李克用兵败后又去马上退回去攻打李存孝的邢州,于理不合。  第二次是“七月,复出师讨存孝,自缚马关东下,攻平山,渡滹水,击镇州四关城。王镕惧,遣使乞平,请以兵三万助击存孝,许之武皇蒐于栾城。李存信屯琉璃陂。九月,存孝夜犯存信营,奉诚军使孙考老被获,存信军乱。”  《通鉴》认为是李克用一直在围攻邢州,七月份王镕来救,在平山被击败,引起李克用攻镇州。平山毗邻镇州而非邢州,要说王镕攻河东以围魏救赵,和晋军交战于平山,也不符合王镕的风格。此说于理不合。  邓季筠出逃在李克用军合围之前,第一次没有提到双方在邢州交战,因此第二次攻邢州可能性大。可能是李克用八九月间逼近邢州就叛变了。按理说,邓季筠拍马直接跑回汴州的可能为零,马不停蹄跑二百里进入魏博的可能也不大。他很可能还是先到邢州,见过李存孝后,携带李存孝对朱温的求援信,再通过魏博南下汴州。这时候,朱温和魏博的关系已经有所改善,而且邓季筠本是朱温部将,又只是一个人,魏博放行,也属正常!  直到成德、卢龙已经不能指望之时,李存孝依然坚定地与李克用为敌!  不杀之,何以服人心!
  徐兆玮 8155楼
12:43:11  李存孝可以杀掉邓季筠向李克用谢罪,也许还可以保一命。  -----------------------------  @总老师麦加
12:57:23  这如何做得到呢?李存孝如果在邓季筠出逃前出击,杀了邓季筠只能是罪上加罪,毕竟那时的老邓是河东将领;如果在邓季筠出逃后,他不可能往围城壕沟里逃,李存孝还是先考虑怎么越过严丝合缝的深沟高垒吧。难道徐兄真认为“咫尺之洫,安能阻尚书锋锐哉!”  -----------------------------  @徐兆玮 8157楼
13:43:11  【景福二年,晋军攻邢台,季筠领偏师预其役,将及邢,邢人阵于郊,两军酣战之际,季筠出阵,飞马来归;】  “邢人阵于郊,两军酣战之际,”这哪里是有什么围城壕沟之类?如果有“严丝合缝的深沟高垒”,李存孝还能在城郊列阵,还能“两军酣战”?  景福二年攻邢州有前后两次。一次是“二月,李克用引兵围邢州,王镕遣牙将王藏海致书解之,克用怒,斩藏海,进兵击镕。”此次因为李匡威赴援兵败。  ......  -----------------------------  以下几点,与徐兄商榷:  一、李克用围绕邢州挖掘深壕,但史书并没有记录壕沟距离邢州城墙有多远。既然之前屡次挖掘都被李存孝出击所破坏,那么再挖新壕,自然会离城远一些,增加安全性。故不见得壕沟挖好后,就不会出现“邢人阵于郊”的情况。  二、假如邓季筠出逃后是先进邢州见李存孝,拿到李存孝写给朱温的求援信后再突围,那他已经成为重点目标,还能突出重围并经魏博南下汴州的可能性,应该无限趋近于零吧?邓季筠成功逃走,最合理的解释,应该是乘李存孝出击与李克用激战之时,乘着混乱,独自一人悄悄逃走。这样一来李克用可能注意不到他出逃,二来即使注意到一时也无瑕顾及。  三、我赞同徐兄的部份观点。即王镕杀李匡威后,不可能再出兵救李存孝而引祸上身。从地图上看,李克用如果是从邢州反击,也不可能途经平山。故通鉴的这一说法在下文中也未采用。
  李存孝为什么不逃走?可以向很多人投降的。
  徐兆玮 8155楼
12:43:11  李存孝可以杀掉邓季筠向李克用谢罪,也许还可以保一命。  -----------------------------  @总老师麦加
12:57:23  这如何做得到呢?李存孝如果在邓季筠出逃前出击,杀了邓季筠只能是罪上加罪,毕竟那时的老邓是河东将领;如果在邓季筠出逃后,他不可能往围城壕沟里逃,李存孝还是先考虑怎么越过严丝合缝的深沟高垒吧。难道徐兄真认为“咫尺之洫,安能阻尚书锋锐哉!”  -----------------------------  徐兆玮
13:43:11  【景福二年,晋军攻邢台,季筠领偏师预其役,将及邢,邢人阵于郊,两军酣战之际,季筠出阵,飞马来归;】  “邢人阵于郊,两军酣战之际,”这哪里是有什么围城壕沟之类?如果有“严丝合缝的深沟高垒”,李存孝还能在城郊列阵,还能“两军酣战”?  景福二年攻邢州有前后两次。一次是“二月,李克用引兵围邢州,王镕遣牙将王藏海致书解之,克用怒,斩藏海,进兵击镕。”此次因为李匡威赴援兵败。  ......  -----------------------------  @总老师麦加 8158楼
18:50:52  以下几点,与徐兄商榷:  一、李克用围绕邢州挖掘深壕,但史书并没有记录壕沟距离邢州城墙有多远。既然之前屡次挖掘都被李存孝出击所破坏,那么再挖新壕,自然会离城远一些,增加安全性。故不见得壕沟挖好后,就不会出现“邢人阵于郊”的情况。  二、假如邓季筠出逃后是先进邢州见李存孝,拿到李存孝写给朱温的求援信后再突围,那他已经成为重点目标,还能突出重围并经魏博南下汴州的可能性,应该无限趋近于零吧?邓季筠成功逃走,最合理的解释,应该是乘李存孝出击与李克用激战之时,乘着混乱,独自一人悄悄逃走。这样一来李克用可能注意不到他出逃,二来即使注意到一时也无瑕顾及。  -----------------------------  除了不能完全否定邓季筠未入邢州直接逃往魏博之外,我坚持其他看法。  邓季筠并无在邢州一带活动的经历,不熟悉地形,如果孤身直接逃往魏博,容易迷路。也容易被李克用军捕获。如果先进入邢州,打听好道路,甚至取得向导,那就有把握多了。至于说“突出重围”,这个言过其实,当时李克用军远未形成对邢州的合围,只是在邢州外围要地扎营驻军罢了。  杨行密围扬州时,虽然占据城西要地,但依然不能避免粮食进入扬州,何况邓季筠不过一两骑而已,趁夜突围,有何难哉?邓季筠本系骁将,就算遇到巡逻队,能避则避,零散的二三骑兵,寻机击杀之也非难事!  但我依然可能低估了邓季筠这种黄巢旧部的长途逃窜和野外生存能力。所以也不否定邓季筠未入邢州直接逃往魏博。如果这样,此事则与李存孝无关。
  邓季筠也谈不上成为重要目标,这种降将逃就逃了,也没人太当回事。当时只有李存孝是重要目标。  “季筠出阵,飞马来归”  “出阵”一般都是迎着对方前进,要是向旁边或侧后逃走,似乎不能称为“出阵”。“离阵”“弃阵”似乎更合适。
  @徐兆玮 8160楼
21:17:57  邓季筠也谈不上成为重要目标,这种降将逃就逃了,也没人太当回事。当时只有李存孝是重要目标。  “季筠出阵,飞马来归”  “出阵”一般都是迎着对方前进,要是向旁边或侧后逃走,似乎不能称为“出阵”。“离阵”“弃阵”似乎更合适。  -----------------------------  邓季筠单身逃走当然不是重要目标,可按徐兄的推测,他见了李存孝之后,带着李存孝给朱温的求援信,还能不是重要目标吗?
  徐兆玮
21:17:57  邓季筠也谈不上成为重要目标,这种降将逃就逃了,也没人太当回事。当时只有李存孝是重要目标。  “季筠出阵,飞马来归”  “出阵”一般都是迎着对方前进,要是向旁边或侧后逃走,似乎不能称为“出阵”。“离阵”“弃阵”似乎更合适。  -----------------------------  @总老师麦加 8161楼
08:36:59  邓季筠
逃走当然不是重要目标,可按徐兄的推测,他见了李存孝之后,带着李存孝给朱温的求援信,还能不是重要目标吗?  -----------------------------  李克用军怎么知道邓季筠带有求援信?另外,李克用军怎么知道邓季筠什么时候出来,从哪个方向出来?
  如果李存孝夜犯李存信营就是为了掩护邓季筠突围,李克用军难道还能有心思去堵截邓季筠?  南霁云率领三十名骑兵都能从四面围城的安史叛军中杀出杀入,何况当时李克用军还没真正合围邢州城呢!邓季筠突围有啥难于登天的?!!
  顶贴。
  再过几天就2周年了。。。这才开头 看来得几年后再来看了
  伤心晋阳 七  十多天后,长壕完工了,邢州完全被围成了一座死城。  李克用当然没有回去,他不达目的不罢休,一定要亲自将这个背叛自己的义子捉拿归案,严厉法办!让所有人都知道:背叛我的人,不管他本事多大,绝没有好下场!  至少,这是李克用在人前,必须表明的态度,否则他今后还怎么带兵?怎么服众?不过,在既残忍,却也重感情讲义气的李克用内心,还深藏着另一张不那么铁血,不能示人的面孔:存孝啊,你怎么还不投降呢?早点儿回来吧,别逼我杀你啊!  一连数月,李存孝仍在咬着牙和李克用较劲,没回来,深得李克用厚待的原宣武降将邓季筠却跑了。他捡了一个这对义父子在城下掐架的机会,离开军阵,飞马南奔,重回老大哥朱温的麾下。朱温没想到邓季筠还能回来,大喜,特命他统领侍卫亲军。  史书没有记载李克用得知这件事后有什么反应,以他一向的为人来看,可能会先大发一通雷霆,等气消后再赞叹:邓季筠不忘故主,也算得真忠臣了。存孝,你怎么能连他都不如呢?  乾宁元年(公元894年)三月二十一日,邢州城被困死半年之后,城中的粮食终于吃完,再也守不下去了。走投无路的李存孝登上了城墙,对着城外李克用的大营,高声呼喊:“义父呐,孩儿我能够身享荣华,位列将相,全都拜义父所赐!义父的大恩大德,孩儿不敢忘!如果不是有小人从中挑拨,谗言陷害,孩儿我怎么可能不念父子深情,反去与敌人合作?我一时冲动,现在知错了,只希望能活着再见父王一面,然后受死也不再有遗恨了!”  李克用听见了李存孝的呼喊,他的心也在激动地热泪盈眶,虽然他的眼里没有一滴泪:浪子终于回头了吗?  过了片刻,一位端庄坚毅的中年妇人出现在邢州城门外,李存孝认出来了,她是义父的正妻刘夫人。刘夫人贵为李克用的正室,却一生未曾生育,所以她将李克用的儿子和义子都视同己出,多有关爱,在河东义儿军心中,她就如同慈母。呼唤犯错的孩子回家,慈爱的母亲也许比严厉的父亲更合适吧。  果然,李存孝打开了城门,跟着刘夫人出城,来到李克用面前,哭拜于地:“孩儿只不过建立了一点点微小的功劳,却惹得李存信那小人嫉妒,对孩儿步步欺压,屡加逼迫,才致使孩儿一错再错,最终犯下如此大罪!”李克用怒了,你现在还要诿过于人吗?你不知道你到处得罪人,又不真诚认错的行为,让我想救你都没了理由吗?  李克用喝道:“你再写给朱温、王镕的信上,给我罗织了无数罪状,难道也是李存信逼你干的吗!”由王榕友情提供的物证就在大堂之上,无法抵赖。李存孝想说:那不是我的真心话!但他已经不敢。见李存孝无言以对,李克用长叹一声,吩咐将他关入囚车,押回晋阳(太原府府治,具体地点在今山西太原南)处置!  选择在河东的总部处理李存孝,李克用的表面理由当然是要让所有人都看得见:叛徒的可悲下场!但他的实际想法,却是希望在晋阳,在众多义儿驻扎的晋阳,在众将云集的晋阳,李存孝多少总会有几个深交的朋友吧?李克用以己度人,相信总不会没人给李存孝求情吧?临刑之时,只要他们中间有一个人出面,说几句“人才难得”、“戴罪立功”之类的好话,自己就有了赦免李存孝的台阶!
  顶  
  顶  
  顶  
  李克用不死,终成霸业。    
  来顶下麦老师!
  伤心晋阳 八  肃穆的晋阳大堂之上,李克用按照自己预想的剧本,把李存孝押了上来,然后当着满堂文武的面,痛斥了李存孝背父投敌的严重罪行!大堂上的人仿佛一群木雕,只有李克用一个人的声音。这是一个不完整的法庭,李克用身兼法官与公诉人,有被告,有一群观众兼陪审团,但是,没有辩护人。所以,当李克用数落完李存孝的罪状,喝出那影视和戏剧中那句常见的台词:“把他拖下去!——”之后,李克用期盼中的那一句求情的话,却久久没有响起。  怎么了,你们为什么都不说话?你们难道不曾是好战友,好兄弟吗?张一张嘴,救救存孝,有这么难吗?李克用板着脸,伤心地望着堂下自己众多的义子和部将,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此刻看起来怎么会如此陌生?  存信不说话可以理解,他和存孝有矛盾。那嗣昭呢,你忠孝双全,是与为父最贴心的人,你也不懂为父的心吗……  嗣源,你一向忠厚谨慎,与人为善,怎不在这个时候救救兄弟……  存审,你虽入我河东军不久,但算得上新人中的佼佼者,我待你不薄,你拉你兄长一把吧……  君立,你是我的老兄弟了,你也和存孝多次并肩作战,一起扛过枪的战友情总该有点吧……  还有阿檀,你和存孝不是最交好的吗?你也不说话……  大堂上继续维持着让人窒息的寂静,没有人发一言,良久,李克用不得不痛苦地下令:“拖下去,车裂!”  车裂,也就是俗称的五马分尸,将人的四肢和头用绳子绑紧,然后让五匹马或是五头牛(所说这次用的是牛)牵引五根绳头向五个方向拉,最终把人撕成五块!在李存孝之前,享受过这种高规格待遇的名人,有在秦国变法的商鞅,张楚的大将宋义等。  看着昔日英勇矫健的义子变成了五块不忍卒睹的血肉,李克用也心痛地差不多裂成了五块,他脑恨众将不肯出言救人,一连十多天不上堂处理公务,不与众将见面!  不过,我不知道李克用是否认真思考过:他设想的剧本,为何会完全失败呢?《资治通鉴》提供了一个简明的答案:众将嫉妒李存孝的能力超群,觉得有他在咱们就没有出头之日,所以先出头那只鸟人人喊打!  但在下总觉得,这不是唯一的原因,甚至不是主要的原因!  大家还记得五年前,朱温以擅杀李唐宾之罪,诛大将朱珍的事吧?朱珍在朱家众将中的战功、才干,都不比李存孝在李家众将中逊色,地位还要超出,也有足够的理由遭人嫉恨了吧?可当宣武众将一听说大帅要杀朱珍,马上呼啦啦跪倒了一大片,都是为朱珍求情的!  难道说李克用的部下就是比不了朱温的手下,都是些窝里横吗?不然,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从后来李克用面临生死存亡的两次晋阳被围来看,李家众将在总体上的团结与忠诚,丝毫不会逊色于朱家,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何况李克用麾下名将如云,以李嗣昭、李嗣源、李存审、周德威这些人后来在战场上的卓越表现看,他们也没有嫉妒李存孝之才的必要。
  伤心晋阳 九  那李存孝为何还是不免一死呢?在下猜想,李存孝平日持才自傲,情商太低,惹得多数同僚都不喜欢他,可能是原因之一。而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李存孝犯下的过错比朱珍大多了,罪本当死,李克用平时的铁面表演又过于成功,使众将谁都没有察觉他的真实意图,以为替李存孝说话,不但无用,反而会惹他生气。  其实李克用想赦免李存孝,就应该早作安排,由谁出面说情,然后私下里给唱红脸的角色打好招呼,到时自然万无一失!只可惜只有直肠子的李克用,无法理解“托”的重要作用。  李克用虽然没有学会在私下做手脚,可从一些蛛丝马迹来看,他手下有人可能要比他聪明得多,已经在私下做过手脚了。  李存孝虽然人缘差,但也不是一个朋友都没有,薛阿檀就最突出的例子。这位李存孝的密友,在李存孝受死的那一天一言不发,李存孝死后不久,自杀身亡。显然,他的行为是不可能用嫉妒来解释的,最大的可能性,是有讨厌李存孝的人(李存信?),已经在私下警告过他:“谁敢给叛贼李存孝说话,谁就是李存孝的同党!大王已经下定决心,要将叛贼的同党一网打尽!凡给李存孝通过消息,递过密信的,谁也别想跑掉!”  所以,身为李存孝好友的薛阿檀不敢说话,所以,曾给李存孝送过密信的他选择了死!如果再放大一点儿推想,接到了类似警告的或许还不只薛阿檀,而是每一个有可能说话的人。这些,也许才是李存孝丧命的终极原因。  日子仍在一天天过去,乾宁元年(公元894年)八月三十日,李存孝已经死去五个月了(这也是杨复恭一行投奔李克用未果,在长安受死的那个月),李克用在晋阳宴请众将,大家喝到半醉之时,李克用想起李存孝,突然触景生情,悲从中来,再也维持不住他板了许久许久的面孔,当着众将的面,放声大哭!  众将愕然:大王竟然也会哭?  谁不知道,义儿军的义父,河东的大帅,大唐的陇西郡王,沙陀的飞虎子李克用是条铁打的硬汉!当年割据大同不成,朱邪家几代积累的祖业尽失,出奔塞外之时,他也没有掉过一滴泪;当年身处鞑靼人帐篷下,又被赫连铎的金钱算计,几乎朝不保夕之时,他一壶浊酒,坦然笑对;当年在上源驿死里逃生,惨见史敬思和数百儿郎遭毒手,他咬咬牙,记下仇恨,理智应对;当年被朝廷定性为国贼,被昭宗皇帝下诏讨伐,四面楚歌中,也不曾见大帅皱一下眉!  而现在,仿佛并没发生什么大事的现在,强悍的李克用却为了一个犯错被诛的义子,像个孩子般痛哭失声!李克用越哭越伤心,涕泪纵横,仿佛要将他积欠已已久的泪水一次偿清。  谁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李存孝墓  
  李存孝不死才怪呢,如果这种反叛都可以不死,那以后怎么带兵?
  @眼睛羊 8177楼
10:15:06  李存孝不死才怪呢,如果这种反叛都可以不死,那以后怎么带兵?  -----------------------------  李存孝论罪是该死,但李克用克确实想法外施恩,保他一命。  不知什么原因,后世人又在各种文艺作品中给了李存孝过多的同情和美化,让他的文学形像远远优于史实形像。一般人想起“十三太保”的死,可能觉得和岳飞差不多冤枉吧?
  李存孝这种人物,在任何体制内都是被算计的对象,一旦上头没人罩或者罩他的人反目了,那就是必死的人物。这种人的特征就是:本事很大,脾气很大,人缘很差,对手很多。  可能某些人的确私下串联、警告,导致没人为他说话。毕竟就算真的是脾气不对盘,或者没什么深交,只要没像李存信那样矛盾很大,就依然有可能考虑考虑,最后来一句“义父,存孝有罪,但当今是用人之际,可以让他戴罪立功、斩将赎死……”在场的那些人器量大、能力强、见识多的也不是没有。
  好慢  
  @眼睛羊
10:15:06  李存孝不死才怪呢,如果这种反叛都可以不死,那以后怎么带兵?  -----------------------------  @总老师麦加 8178楼
10:29:22  李存孝论罪是该死,但李克用克确实想法外施恩,保他一命。  不知什么原因,后世人又在各种文艺作品中给了李存孝过多的同情和美化,让他的
形像远远优于史实形像。一般人想起“十三太保”的死,可能觉得和岳飞差不多冤枉吧?  -----------------------------  恐怕是因为他是平民出身又是武艺出众吧。
  总老师麦加书写的残唐五代史,依旧那么精彩,力顶!
  宋义不是车裂而死,麦老师记错了
  @郊外徘徊 8184楼
11:38:05  宋义不是车裂而死,麦老师记错了  -----------------------------  对,应该是宋留,在下又犯低级错误了,谢谢指出。
  @眼睛羊
10:15:06  李存孝不死才怪呢,如果这种反叛都可以不死,那以后怎么带兵?  -----------------------------  @总老师麦加 8178楼
10:29:22  李存孝论罪是该死,但李克用克确实想法外施恩,保他一命。  不知什么原因,后世人又在各种文艺作品中给了李存孝过多的同情和美化,让他的
形像远远优于史实形像。一般人想起“十三太保”的死,可能觉得和岳飞差不多冤枉吧?  -----------------------------  如果那样只能说李克用是政治白痴了,任何组织对叛徒都是最凶的,这样才能保持向心力。不过现在对外国人比本国人还好,只能说想让有本事的人都去当外国人了。
  残唐五代史演义  第三十二回
五牛挣死李存孝  原来存孝实是有勇无谋,一闻此语,遂使人按倒原旗,一声号令,不移时,城上竖起一派尽是安景思的旗号,二人辞别,还到宾州。却说康君利与李存信来见晋王,拜伏于地。晋王曰:“吾儿打围何如?”二人曰:“围也不曾打得,倒与父王打听一件大事来了!”晋王曰:“是何大事?”二人曰:“不料沁州已反了存孝矣!”晋王失惊曰:“存孝忠义之人,如何肯反?”  君利曰:“吾二人眼见明白,他既不反,因何出了姓,城上一派旗号,尽是安景思的姓字?”晋王怒曰:“虎儿不可养也!  果是出姓,急去擒此贼来杀之。”言未绝,闪出刘妃,向前告晋王曰:“妾见存孝赤心报国,累建奇功,故劝大王封出沁州,今反情未见,况是二人素与存孝有隙,听闻其语,便欲擒杀此人,恐其中有诈,妾与嗣源径上沁州,打听虚实,然后杀亦未迟。”晋王从之。  于是母子二人,实时上马,径投沁州进发。行了数日,已到沁州城下。母子遥望城上,果然尽是安景思的旗号,刘妃大惊曰:“事已实矣!果改旗号,此人反面无情,恐中其计。”  母子勒马便走。此时,存孝与六将正在巡城,忽见刘妃与嗣源到城下,看了一番,急下城来追赶,大叫:“老母、大兄缘何竟不进城来,勒马便回,此是何意?”此时,母子只说反了存孝,遂跳下马来,大叫:“勇南大人,乞饶母子二人性命,可看昔日薄面!”存孝听闻大惊,急下马来,跪于路侧,告曰:“存孝有甚异志?”刘妃曰:“汝在沁州,爵位已极,富贵足矣!因何反了?”存孝曰:“是谁说来?”刘妃曰:“你既不反,如何城上打着安景思的旗号?”存孝听言,遂将康君利前事,细说一番。刘妃骇然曰:“你中了逆贼之计,可急到父王面前分诉明白!”于是,三人一同上马,径投宾州城来。  却说君利、存信,望见母子三人回来。君利对存信曰:“事不谐矣!倘此贼到老父面前诉说明白,漏泄此事怎了?”存信曰:“此事不妨,吾有一计,假传父王令言,说贼犯黄河,调你母子二人带领人马,前去截杀,去迟者斩首,军前号令。  二人若去,吾与你便无事矣!”君利然之,一依其言。果然刘妃与嗣源闻此语,不敢停止,二人遂往黄河截杀,只留下存孝到晋王面前分诉其事。是日,天色已晚,晋王深有酒意了,人报:“存孝自沁州来见。”晋王曰:“吾醉矣!醉后不言公事,吾儿远路劳神,且向后宫睡去,来早再说。”  君利知晋王之意,暗谓存信曰:“乘老父迷睡不起,先将存孝杀了,以绝后患。”存信曰:“此计其妙,便可行之!”  于是,君利即假传父令,言:“存孝反叛,擒出辕门,五车挣之!”此时,存孝欲进宫诉说,四下皆康君利心腹之人,不能得入。存信曰:“老父怒汝,立等回报,安敢再入?”急使军人将存孝捆缚,用五辆车来各系一牛,分作五队,号令一声,五下鞭开牛去,只一挣,被存孝把身一纵,都纵到身底下来。  原来五车上,有五五二千五百石重,五牛之力,不计多少,存孝一生力大,是以皆被纵到身底下来,以此较之,存孝一臂有二万五千斤之力,两臂有四象不过之勇。存孝大叫:“我得何罪?将五牛挣我!”言未绝,只见半空中一金甲神人,叫曰:“存孝不得挣挫,吾奉千佛牒文,玉皇敕旨,你原是上界铁石之精,降临凡世,今日功行完满,取汝归天,若是迟缓,神人夺了你的坐位。”存孝听言曰:“既上天叫我,安敢不从?”  遂叫军人曰:“这等如何挣得我死,除非是将剑割断我手足之筋,吾即死矣!”当下君利传令,大喝五下里挣响一声,存孝躯分为五块。存孝亡年三十六岁,时天复三年秋九月也。后来史官有诗赞云:两岸西风起白杨,沁州存孝实堪伤,晋官花草埋幽径,唐国山河绕夕阳,鸦谷灭巢皆寂寞,宾州尘路总荒凉,诗成不尽伤情处,一度行吟一断肠。  后来宋贤吊存孝挽诗云:  鸦谷遗蹀迹,英雄有将声。  威容赛夏育,风味若陈平。  常领三千士,破除百万兵。  宾州天命尽,谁不痛伤情。
  @郊外徘徊 8187楼
16:25:55  残唐五代史演义  第三十二回 五牛挣死李存孝  原来存孝实是有勇无谋,一闻此语,遂使人按倒原旗,一声号令,不移时,城上竖起一派尽是安景思的旗号,二人辞别,还到宾州。却说康君利与李存信来见晋王,拜伏于地。晋王曰:“吾儿打围何如?”二人曰:“围也不曾打得,倒与父王打听一件大事来了!”晋王曰:“是何大事?”二人曰:“不料沁州已反了存孝矣!”晋王失惊曰:“存孝忠义之人,如何肯反?”  ......  -----------------------------  旧小说、评书总喜欢把他们定义的“明君”写成良心好的糊涂虫,这也算一例吧。其实“明君”这类人,良心好的并不太多,糊涂虫则一个没有。
  麦老师,李存孝之死我觉得应该主要从国法方面来考虑,出这样的事情,历史上能免死的人基本没有,要是不死,河东军还怎么能维持下去。
  朱珍犯得事比李存孝小多了,朱都得死,李怎么能不死?看不出有不死的可能性存在。
  @skyflywmliu 8189楼
19:17:04  麦老师,李存孝之死我觉得应该主要从国法方面来考虑,出这样的事情,
上能免死的人基本没有,要是不死,河东军还怎么能维持下去。  -----------------------------  也不是绝对没有,比如说梁武帝萧衍的宝贝侄儿萧正德。  李克用重感情,不怎么在乎法制。他如果无心救李存孝,就不会发生康君立的事了。
  燕子楼 一  在座众将中,昭义节度使康君立是头号老资格,平日里又与李存信的交情不错,怕李克用会迁怒李存信,便上前劝解:李存孝受死,纯属咎由自取!罪有应得!可喜不可悲!谁让他谋反叛变来着?大王何必为他难过?损伤大王贵体就太不值得了。  康君立的话本来没什么逻辑错误,可惜太不合时宜,没看出李克用现在正为李存孝的死又痛又悔么?康君立这几句话,如同在加油站玩打火机,李克用马上就爆了:就是你们见死不救,才让存孝丧命的!现在人都死了,你们竟然还要说他的坏话!勃然大怒的李克用借着酒气,一把抽出宝剑,一剑就将康君立砍成重伤,然后喝令军卒:将混身是血的康君立押入马步司大牢!  第二天,李克用酒醒,急命释放康君立,但康君立已于昨晚在大牢中伤重不治,一命归西了(《旧五代史》称康君立为李克用鸩酒毒杀,个人认为这不符合李克用的性格)!  从大顺元年(公元890年)底,战胜朝廷的三路进剿,到乾宁元年(公元894年)再平邢洺,四年间李克用集团经历的,仅《通鉴》上有记载的较大战役就有九次,李克用打赢了其中七次,输了两次,胜率达78%!  然而在漂亮的胜利纪录背后,李克用的实力却几乎没有增长,地盘虽比起四年前增加了大同镇的两个州(云州、蔚州),手下却少了三员大将(李存孝、薛阿檀、康君立)。天下第一强藩的地位,正是在这几年间悄悄离开了李克用,移情别恋,去汴州傍上了他的老冤家朱温。  那么就让我们暂时别过伤心的李克用,回头看看朱温这几年是怎么过的吧。  自大顺二年(公元891年)正月,朱温出兵魏博,以武力强迫罗弘信当自己不可靠的小弟后,他就回师汴州,观望李克用的动静。他最担心的,就是击破了朝廷三路讨伐的李克用,会挟战胜之威,把全部力量压到自己头上!那样的话,再加上天平、泰宁的朱氏兄弟这俩小强,以及虽遭重创却也还有一定实力的感化时溥,从北、东、南三面攻过来,自己就真得告别阳光灿烂的日子了!  不过几个月后,李克用北征,把拳头砸向李匡威、赫连铎的消息传来,朱温大喜:自己总算可以心无旁鹜地用兵东南了!  最让朱温心动的目标,仍然是富庶的淮南,可惜他现在的手还够不着,只好先放一放。为了给实现这个远景目标创造条件,现在要做的事,就集中兵力,先灭掉讨厌的绊脚石:感化时溥!  此时的东南战场上,杨行密、孙儒、钱鏐三家势力还在死掐,目前看起来孙儒似乎占了上风,于是朱温以援助杨行密,打击秦宗权余党孙儒的名义,以大将丁会为主帅,葛从周、霍存为副,率汴军主力再次攻入感化,兵锋直指宿州(今安徽宿县南)。  宿州城虽然并不太大,但它是朱温南下淮南的捷径,其守将张筠,曾驱逐朱温任命的宿州刺史张绍光,夺回宿州,是时溥手下最能干的两员大将之一。所以拿下宿州,擒获张筠,就等于斩去时溥的一条臂膀!
  沙发!!!
  @skyflywmliu
19:17:04  麦老师,李存孝之死我觉得应该主要从国法方面来考虑,出这样的事情,
上能免死的人基本没有,要是不死,河东军还怎么能维持下去。  -----------------------------  @总老师麦加 8191楼
08:22:11  也不是绝对没有,比如说梁武帝萧衍的宝贝侄儿萧正德。  李克用重感情,不怎么在乎法制。他如果无心救李存孝,就不会发生康君立的事了。  -----------------------------  再比如雍齿之于刘邦. 李克用治下的河东军就不怎么讲法律.
  mark``
  @skyflywmliu
19:17:04  麦老师,李存孝之死我觉得应该主要从国法方面来考虑,出这样的事情,
上能免死的人基本没有,要是不死,河东军还怎么能维持下去。  -----------------------------  @总老师麦加 8191楼
08:22:11  也不是绝对没有,比如说梁武帝萧衍的宝贝侄儿萧正德。  李克用重感情,不怎么在乎法制。他如果无心救李存孝,就不会发生康君立的事了。  -----------------------------  关键是李克用喜怒无常,之前因为饮食小事无心逼死了他的亲弟弟,在没有摸清他的真意之前谁敢力保啊。
  @总老师麦加 8175楼
07:16:36  伤心晋阳 九  那李存孝为何还是不免一死呢?在下猜想,李存孝平日持才自傲,情商太低,惹得多数同僚都不喜欢他,可能是原因之一。而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李存孝犯下的过错比朱珍大多了,罪本当死,李克用平时的铁面表演又过于成功,使众将谁都没有察觉他的真实意图,以为替李存孝说话,不但无用,反而会惹他生气。  其实李克用想赦免李存孝,就应该早作安排,由谁出面说情,然后私下里给唱红脸的角色打好招呼,到时自......  -----------------------------  真正当时能表明李克用真意的应该是他老婆,要求情也是由她来唱比较合适。
  自时博起,徐州的节度使们都有举族自焚的传统,可惜了好多楼楼。。。
  @skyflywmliu
19:17:04  麦老师,李存孝之死我觉得应该主要从国法方面来考虑,出这样的事情,
上能免死的人基本没有,要是不死,河东军还怎么能维持下去。  -----------------------------  @总老师麦加
08:22:11  也不是绝对没有,比如说梁武帝萧衍的宝贝侄儿萧正德。  李克用重感情,不怎么在乎法制。他如果无心救李存孝,就不会发生康君立的事了。  -----------------------------  @Lunter楼
09:09:54  再比如雍齿之于刘邦. 李克用治下的河东军就不怎么讲法律.  -----------------------------  李存孝是被抓住的,雍齿是归降的,雍齿反叛这个是当时整个局面还处于乱哄哄的局面下,大家都不知道谁能走到哪里,等归降的时候,大局已定,刘邦和雍齿之间地位差距太大了, 没必要杀了,萧正德无非闹点性子,和李存孝这个事相比小多了,最后也把萧衍坑了一把,说明有前科的人是危险的,这个也是凡是反叛的人别人不信任的原因,李克用当然想救李存孝,人才难得,谁也舍不得杀,还有父子情在里面,但是发生这样的事,李克用以后还敢用李存孝做大将吗?这个时候的价值已经很小了,李克用做足了戏想救李存孝,但是最后还是没办法把李存孝杀了。  还有麦老师和这位筒子觉得河东军不怎么讲法制法律,是不是进入误区了,在军队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军法,没有军法的无情,是不会有善战的军队的,人情只能在有限的区域内才能起作用,河东军有抢掠残暴的事情,但是这个和军法是不矛盾的,当时的军队,这个可以说是一个鼓舞士气的办法,但是一旦触犯了军法,要是不惩罚,这个军队慢慢的就散架了,战斗力就一落千丈,河东军善战,我想不会不重视军法。
  还有就是要考虑五代那种环境,谁也不敢托大。
  @skyflywmliu
19:17:04  麦老师,李存孝之死我觉得应该主要从国法方面来考虑,出这样的事情,
上能免死的人基本没有,要是不死,河东军还怎么能维持下去。  -----------------------------  @总老师麦加
08:22:11  也不是绝对没有,比如说梁武帝萧衍的宝贝侄儿萧正德。  李克用重感情,不怎么在乎法制。他如果无心救李存孝,就不会发生康君立的事了。  -----------------------------  @Lunter2009
09:09:54  再比如雍齿之于刘邦. 李克用治下的河东军就不怎么讲法律.  -----------------------------  @skyflywmliu 8205楼
19:16:15  李存孝是被抓住的,雍齿是归降的,雍齿反叛这个是当时整个局面还处于乱哄哄的局面下,大家都不知道谁能走到哪里,等归降的时候,大局已定,刘邦和雍齿之间地位差距太大了, 没必要杀了,萧正德无非闹点性子,和李存孝这个事相比小多了,最后也把萧衍坑了一把,说明有前科的人是危险的,这个也是凡是反叛的人别人不信任的原因,李克用当然想救李存孝,人才难得,谁也舍不得杀,还有父子情在里面,但是发生这样的事,李克用以后还敢用李存孝做大将吗?这个时候的价值已经很小了,李克用做足了戏想救李存孝,但是最后还是没办法把李存孝杀了。  还有麦老师和这位筒子觉得河东军不怎么讲法制法律,是不是进入误区了,在军队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军法,没有军法的无情,是不会有善战的军队的,人情只能在有限的区域内才能起作用,河东军有抢掠残暴的事情,但是这个和军法是不矛盾的,当时的军队,这个可以说是一个鼓舞士气的办法,但是一旦触犯了军法,要是不惩罚,这个军队慢慢的就散架了,战斗力就一落千丈,河东军善战,我想不会不重视军法。  -----------------------------  是的。军法无情。
  @skyflywmliu 8205楼
19:16:15  李存孝是被抓住的,雍齿是归降的,雍齿反叛这个是当时整个局面还处于乱哄哄的局面下,大家都不知道谁能走到哪里,等归降的时候,大局已定,刘邦和雍齿之间地位差距太大了, 没必要杀了,萧正德无非闹点性子,和李存孝这个事相比小多了,最后也把萧衍坑了一把,说明有前科的人是危险的,这个也是凡是反叛的人别人不信任的原因,李克用当然想救李存孝,人才难得,谁也舍不得杀,还有父子情在里面,但是发生这样的事,李克用以......  -----------------------------  这点麦老师说的没错: 按道理是这样,但也不是绝对的. 再比如:  姚苌和雷恶地,  "旧府城都虞候张彦球者,前帅令率兵三千逐沙陀于百井,中路而还,纵兵破钥,杀故帅康传圭。及从谠至,搜索其魁诛之。知彦球意善,有方略,召之开喻,坦然无疑,悉以兵柄委之。"  李克用杀李存孝不也是天下大乱,需要将才之际么? 雍齿再降刘邦时,仍是项刘争霸天下期间.
  @Lunter楼
20:06:55  这点麦老师说的没错: 按道理是这样,但也不是绝对的. 再比如:  -----------------------------  李存孝这种属于,一个割据政权已经稳定下来,统兵一方的大将,因为心中不满反叛,和故主刀兵相见,失败后被抓住,能不被杀的情况,这种历史上太少了,侯景、吴三桂、桓玄、安禄山、七国之乱这些才是差不多情况的例子,就是拿个别人给与的资源,反过来攻打故主而失败的。  姚苌和雷恶地,  "旧府城都虞候张彦球者,前帅令率兵三千逐沙陀于百井,中路而还,纵兵破钥,杀故帅康传圭。及从谠至,搜索其魁诛之。知彦球意善,有方略,召之开喻,坦然无疑,悉以兵柄委之。"  -----------------------------  要是康传圭不死,张彦球失败被抓,能被绕过吗?再且当时的中央对这些乱兵也有心无力了,要是一个中央有权威军纪严明的军队,张能活命吗?从谠是就坡下驴,反正是慷国家之慨,又不是反叛他,他还能收买人心。  李克用杀李存孝不也是天下大乱,需要将才之际么? 雍齿再降刘邦时,仍是项刘争霸天下期间.  -----------------------------  正因为天下大乱,李克用怕手下大将摇摆不定才要严惩,要不然别的人也有样学样,明天就敢投靠朱温去,反正混得不好回来就行了。需要将才,但是没有忠心的将才,你敢用吗?不怕下次他带兵时跑到别人那里去。  如果在丰邑抓住雍齿,那时就死定了,以后再投降就是另一回事了,而且是跟着别人投来的,时过境迁,不好再追究了,而且投降的时机就是刘邦已经有优势,但是项羽还强大,这个时候刘邦正是用人之际,需要做姿态,而且这个时候的雍齿在刘邦眼里已经是不入流了,犯不着跟他计较。
  @徐兆玮 8208楼
19:46:35  是的。军法无情。  -----------------------------  是啊,军法可不是闹着玩的事情,要是随便可以讲人情,谁还会把军法当回事,这样的军队就别打仗了。
  @skyflywmliu
19:16:15  李存孝是被抓住的,雍齿是归降的,雍齿反叛这个是当时整个局面还处于乱哄哄的局面下,大家都不知道谁能走到哪里,等归降的时候,大局已定,刘邦和雍齿之间地位差距太大了, 没必要杀了,萧正德无非闹点性子,和李存孝这个事相比小多了,最后也把萧衍坑了一把,说明有前科的人是危险的,这个也是凡是反叛的人别人不信任的原因,李克用当然想救李存孝,人才难得,谁也舍不得杀,还有父子情在里面,但是发生这样的事,李克用以......  -----------------------------  @Lunter楼
20:06:55  这点麦老师说的没错: 按道理是这样,但也不是绝对的. 再比如:  姚苌和雷恶地,  "旧府城都虞候张彦球者,前帅令率兵三千逐沙陀于百井,中路而还,纵兵破钥,杀故帅康传圭。及从谠至,搜索其魁诛之。知彦球意善,有方略,召之开喻,坦然无疑,悉以兵柄委之。"  李克用杀李存孝不也是天下大乱,需要将才之际么? 雍齿再降刘邦时,仍是项刘争霸天下期间.  -----------------------------  雍齿虽然名义上是刘邦手下,但当时刘邦势力太小,比刘邦势力大的人物、集团多去了。而且刘邦刚起事几个月吧。这时候不大可能形成稳定的主从关系。  同时,雍齿和王陵关系很好,王陵则是刘邦的兄长级别人物,显然王陵、雍齿是丰沛的一大山头。他们一贯看不起刘邦,但在选沛公时没争过刘邦(很可能不是他们太弱,而是他们太强,别人觉得让他们当老大,自己会被压制,自己的利益得不到充分保证),勉强参与合作,但是一有风吹草动就结外援叛变另立,这个再正常不过了。  雍齿叛乱,王陵有没有参与,这个已经查不到了。但王陵一直是单干的,直到后来楚汉相争才投靠刘邦。  显然,雍齿和王陵作为丰沛的另一山头,或者另两个山头,实质上,最初充其量是刘邦的盟友,而不是刘邦的嫡系部下。  盟友叛变和嫡系部下叛变是有区别的。盟友好比兄弟夫妻,过不下去散伙、闪婚闪离很正常,嫡系部下如同儿女家奴,反出家门就是另一回事了。  没人认为李存孝是李克用的盟友吧。  姚苌和雷恶地的关系可能也是这样一种盟友关系,毕竟姚襄留下来的嫡系恐怕没有太多,还要靠关中土豪。而且雷恶地没造成什么负面后果,是不是姚苌派去的卧底也很难说。
  @skyflywmliu
19:16:15  李存孝是被抓住的,雍齿是归降的,雍齿反叛这个是当时整个局面还处于乱哄哄的局面下,大家都不知道谁能走到哪里,等归降的时候,大局已定,刘邦和雍齿之间地位差距太大了, 没必要杀了,萧正德无非闹点性子,和李存孝这个事相比小多了,最后也把萧衍坑了一把,说明有前科的人是危险的,这个也是凡是反叛的人别人不信任的原因,李克用当然想救李存孝,人才难得,谁也舍不得杀,还有父子情在里面,但是发生这样的事,李克用以......  -----------------------------  @Lunter2009
20:06:55  这点麦老师说的没错: 按道理是这样,但也不是绝对的. 再比如:  姚苌和雷恶地,  "旧府城都虞候张彦球者,前帅令率兵三千逐沙陀于百井,中路而还,纵兵破钥,杀故帅康传圭。及从谠至,搜索其魁诛之。知彦球意善,有方略,召之开喻,坦然无疑,悉以兵柄委之。"  李克用杀李存孝不也是天下大乱,需要将才之际么? 雍齿再降刘邦时,仍是项刘争霸天下期间.  -----------------------------  @徐兆玮 8212楼
08:02:05  雍齿虽然名义上是刘邦手下,但当时刘邦势力太小,比刘邦势力大的人物、集团多去了。而且刘邦刚起事几个月吧。这时候不大可能形成稳定的主从关系。  同时,雍齿和王陵关系很好,王陵则是刘邦的兄长级别人物,显然王陵、雍齿是丰沛的一大山头。他们一贯看不起刘邦,但在选沛公时没争过刘邦(很可能不是他们太弱,而是他们太强,别人觉得让他们当老大,自己会被压制,自己的利益得不到充分保证),勉强参与合作,但是一有......  -----------------------------  王陵雍齿和萧曹的关系不如后者和刘三的关系铁,否则他们也不会推举一个在逃犯而不是现成的势力。
  @skyflywmliu
19:17:04  麦老师,李存孝之死我觉得应该主要从国法方面来考虑,出这样的事情,
上能免死的人基本没有,要是不死,河东军还怎么能维持下去。  -----------------------------  @总老师麦加
08:22:11  也不是绝对没有,比如说梁武帝萧衍的宝贝侄儿萧正德。  李克用重感情,不怎么在乎法制。他如果无心救李存孝,就不会发生康君立的事了。  -----------------------------  @rolund 8202楼
11:51:31  关键是李克用喜怒无常,之前因为饮食小事无心逼死了他的亲弟弟,在没有摸清他的真意之前谁敢力保啊。  -----------------------------  五弟那个例子就反例啊,说明不遵守基本的规则会倒霉。五帝最后身死国灭还不能说明吗?
  @skyflywmliu
19:17:04  麦老师,李存孝之死我觉得应该主要从国法方面来考虑,出这样的事情,
上能免死的人基本没有,要是不死,河东军还怎么能维持下去。  -----------------------------  @总老师麦加
08:22:11  也不是绝对没有,比如说梁武帝萧衍的宝贝侄儿萧正德。  李克用重感情,不怎么在乎法制。他如果无心救李存孝,就不会发生康君立的事了。  -----------------------------  @rolund
11:51:31  关键是李克用喜怒无常,之前因为饮食小事无心逼死了他的亲弟弟,在没有摸清他的真意之前谁敢力保啊。  -----------------------------  @眼睛羊 8214楼
14:36:41  五弟那个例子就反例啊,说明不遵守基本的规则会倒霉。五帝最后身死国灭还不能说明吗?  -----------------------------  李存信在李存孝谋叛前后一直得到李克用信任,这也是众将不敢保的原因,为了一个人缘不好的李存信得罪李克用身边的红人,将来还不得被穿小鞋,所以当时能保李存孝的除了李克用自己就只有刘夫人和李存勖,只有这两个不用担心力保的后果。
  -----------------------------  @rolund 8215楼
20:16:39  李存信在李存孝谋叛前后一直得到李克用信任,这也是众将不敢保的原因,为了一个人缘不好的李存信得罪李克用身边的红人,将来还不得被穿小鞋,所以当时能保李存孝的除了李克用自己就只有刘夫人和李存勖,只有这两个不用担心力保的后果。  -----------------------------  梁五弟没把处罚谋反的亲戚,然后呢?侯景之乱的时候,他那些儿子都在干什么?这种事本来就没有什么宽恕的余地。  想起来石原莞尔也是笨蛋,见小利而忘大义,918鬼子没处罚他,然后就亡国不远了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存孝归天五牛挣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