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武出国劳务移民民怎么多半都跑了

宁夏灵武移民:愿致富路越走越宽
宁夏灵武移民:愿致富路越走越宽
  新华社银川10月5日电题:宁夏灵武移民:愿致富路越走越宽
新华社记者曹健、邹欣媛
  金秋时节,记者走进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狼皮子梁生态移民区,倾听来自西海固地区的移民讲述移民后的生活变迁,憧憬致富美好生活。
  接受采访的移民表示,近年来政策惠民力度不断加大,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在即,作为已搬迁移民,致富是他们最关心的话题,愿政府能不断加大扶持力度,让移民致富路越走越宽。
工厂设到家门口 愿就近务工不再是梦
  为拔除西海固穷根,宁夏从2011年开始实施生态移民工程,计划5年把近35万生活在不适宜居住、不适宜发展环境里的贫困群众搬迁出来,再用5年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记者走访的灵武市移民是从宁夏最南部的泾源县搬迁而来的。今年3月至今,已有952户4091人陆续搬迁至此,开始新的生活。
  走进位于移民区的中银绒业股份有限公司狼皮子梁针织厂见到,画线、裁剪、缝线……工人正在各自工位上忙碌着。
  灵武市生态移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杨文炯告诉记者,针织厂是灵武市政府为解决移民就业问题专门引进的,将针织厂设在移民区一方面可以缓解企业用工荒,另一方面针织厂用的主要是女工,能有效盘活妇女劳动力资源,从而带动移民增收致富。
  “工厂就建在家门口,既能打工,又能照顾家里,很方便。在外打工老感觉飘着,在家门口打工才真正有了归属感。”在针织厂上班的于新香说。
  22岁的于新香已在外打工6年。“以前到银川等地打工,除去吃住每月也就能攒下1000元左右,在家门口上班,第一个月领了1400元工资,关键少了房租等花费,赚的钱基本能攒下来。”于新香说,“我现在努力练技术,等成了熟练工,每个月就能拿到2000多元了。”
  在针织厂上班的冶慧英说:“愿这样的家门口工厂越来越多,咱打工可以免受奔波之苦,可以兼顾增收与子女教育。”
“抱团”闯市场 致富路更宽
  谈到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大,今年26岁的移民王志林认为,近年来,党和政府在农村培育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和致富带头人的路子很对,移民区仍应延续这一经验。移民致富还得靠自己,得在移民中多培育致富带头人,培育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助推移民练好致富“内功”。
  对于独闯市场的艰难,王志林有着切身体会。王志林是个小包工头,从一家路桥公司接一些电焊的活。“我从事电焊工作快10年了,辛苦一年也能赚个十来万,在农村这应该说算很不错的收入了。”王志林说,“然而没有资质,我只能从别人手里接活,都是一些小活,大活根本接不到。”
  移民后,当地有关方面支持王志林和另外两名年轻人成立了灵武市泾灵青年劳务服务有限公司。王志林说,现在有了公司,出去包工就有了载体,可以尝试包一些规模大的活,这能带动更多移民外出务工。
传统产业也可致富 基础设施配套得跟上
  采访中,部分移民表示会选择继续从事种植养殖业,随着交通、市场等条件改善,他们对种植养殖模式有了新的规划,对收益也有了更高期盼。
  泾灵村5组移民宋跟平搬迁到移民区后,暂时在一家马铃薯合作社打工,妻子就近找些零活干。然而他们并不满足于现在的状态,而是希望能创业找到致富路。
  宋跟平移民前曾多次创业。最开始开办养鸡场,然而山路难行,不仅拉饲料的成本高,而且遇到连天阴雨,饲料根本拉不进来,鸡蛋也运不出去。
  “由于缺乏基本条件,在山里创业太艰难了,想致富更不可能。”宋跟平说,“没有办法我只好远走他乡到甘肃平凉租下大棚种蔬菜。”
  “到了移民区不必再远走他乡发展了。”宋跟平分析说,移民区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又靠近银川庞大的消费市场,种植蔬菜条件太好了。听说政府也有规划建设蔬菜大棚,真希望能尽快种上大棚蔬菜。
  宋跟平说,基础条件对农民致富太重要了,有了基础条件,咱移民的致富计划才能顺利实施。(完)
曹健 邹欣媛
(责任编辑: 祁春梅)欢迎光临银川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下载
不文明行为曝光
您的位置:&>&&>&
生态纺织灵武园区迎首批彭阳劳务移民
  银川新闻网讯(记者&王伟)通过前期灵武市外出招工推介,日前,彭阳县向灵武市劳务输出的首批人员平安抵达,并进入中银绒业进行岗前培训。把外县市的劳动力引入灵武,既缓解了企业的用工缺口,又为劳务移民们增加收入找到了一份好工作。  今年,随着彭阳县加快推进劳务输出产业,杨小宁和林艳莉夫妇积极加入了其中,踏上了打工之旅。初到灵武的他们欣喜不已,杨小宁说:“厂子的宿舍配有地暖、独立卫生间,还有干净卫生的标准化食堂,俺们感觉在这里打工挺好的,既能挣上钱,环境还好。”  据了解,此次从彭阳县到灵武市就业的人员共50人,大多数为80后、90后的年轻人,除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正规军训外,他们还将进入中银绒业技能培训学校进行为期3个月的岗前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进入即将投产的宁夏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园灵武园区500万件羊绒衫工厂进行岗位实习,每月工资在1000元~4000元。据灵武市劳动就业局负责人介绍,这是他们继泾源县后接纳的又一批外市县劳务输出人员,今后将继续与外市县合作,搭建劳务供需桥梁,进一步填补宁夏生态纺织园灵武园区的用工空缺,促进灵武市劳务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system]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银川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银川新闻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用户名:&(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点击排行 刷新
新闻刊载许可:国新办发函[2003]01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宁)字第056号&&&ICP许可证号:宁ICP备号
主管单位:银川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银川日报社&&&&&&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宁安大街490号银川iBi育成中心 邮编:750011 电话:(
Copyright &copy
银川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已纳入银川市工商局兴庆一分局的监管
工商巡查人员:屈明仕 韩小莉 电话:今年第一批劳务移民正式搬迁入住我市
&&&&&&&按照自治区“十二五”生态移民规划,我市今年需要完成生态移民593户2639人,劳务移民人。经过大量的前期筹备工作,9月14号,今年第一批劳务移民正式搬迁入住我市。&一幢幢崭新的楼房,明亮的房屋,宽阔的道路。9月14号,位于镇河塔南侧,生态纺织园东边的劳务移民住宅小区一期迎来了它的主人,来自泾源县的265户劳务移民。&记者了解到,在还未搬迁入住之前,一些移民已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在楼房建设过程中就多次前来“探班”。看着即将建成的新房,大家心中乐开了花。&为了使移民来到新环境中不感到陌生,镇河塔社区工作人员为刚下车的移民免费提供了食物和水,让他们体会到家的温馨。民政局、就业局、街道办等单位的工作人员也忙碌起来。一边是指导移民排队发放钥匙进房屋,另一边则是发放生活用品与技能培训手册,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随着搬迁工作的推进,移民们也将自己带来的生活必需品搬进了新家,并将房内每一个角落都仔细地打扫了一遍。我市还为移民每家每户配备了燃气灶,让大家一入住就可以正常生活。搬进新房让移民们惊喜不已,小区公共设施也同样完善,小区周边配套建设的学校、幼儿园、卫生院让移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不少收拾好新房的移民则带着孩子办理了入学手续,希望孩子能赶紧适应新生活,努力学习。&市委常委、统战部长杨文炯,市委常委、副市长何鹏奕现场指导移民搬迁入住工作,并走访多户搬迁居民,询问他们对住房是否满意,嘱咐在场工作人员要全心全意服务,认真切实落实好移民安置工作。&&&马玉明&报道&泾源县第三批县外劳务移民灵武市安家
泾源县第三批县外劳务移民灵武市安家
编辑:信息员
  信息来源:固原日报 
 日期:日
  8月26日上午,泾源县第三批154户606名劳务移民在县、乡镇、村干部的护送下启程,前往县外劳务移民安置区灵武市&龙凤佳苑&开始新生活。至此,泾源县今年已分三次向灵武市搬迁安置劳务移民229户899人。
  据了解,为确保移民群众和谐搬迁、安全搬迁、稳妥搬迁、按时搬迁,泾源县按照&成熟一批、搬迁一批、安置一批、稳定一批&的原则,及早谋划,周密部署,成立了县外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移民搬迁、安全保卫、医疗保险、宣传报道、社会事业服务等6个工作组,负责协调组织移民搬迁各项工作。同时,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部门包村、乡镇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按照职能分工,负责组织移民、整理物品、租赁车辆、分配车辆、安全装车、搬迁途中的饮食安排。搬迁前,有关乡镇为移民群众及时办理了户籍、农村低保等接转手续。(记者 胡晓琳)
网站累计访问量&&人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加拿大劳务移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