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调控把什么放在突出位置

不同的调控指标 不同的理念与调控思路——对李克强总理《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解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重庆市云阳县人,金融学博士,研究员/教授。第一创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金融发展与改革、金融市场等。出版有《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与金融自由化》(独著)、《金融学原理》(独著,英文版将由World Century Publishing Corporation出版)等著作。译著有《货币理论与政策》(卡尔o瓦什著,第三版版)、《资本全球化——国际货币体系史》等等彭兴韵最新文章
  【财新网】(专栏作家 彭兴韵)元宵佳节,人们依然沉浸在新春的喜悦之中,一方面津津乐道地抢“红包”,一方面又目不转睛地刷屏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虽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会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但今年与往年格外不同,是因为,这是在“四个全面”理论体系和中央明确全方位界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的首个政府工作报告。纵观报告全文,我们不难发现,报告在相当程度上是对经济新常态更具体、更细化的阐述,是对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社会政策行动纲领的具体落实,也始终贯穿着“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思想主线,集中反映了政府对经济增长机制的认识和宏观调控思路的重大转变。相对于宏观经济具体指标调整若干而言,这应当是2015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最大的亮点。
  虽然如此,我们还得要从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具体变化谈起。这是历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例行的内容。今年将目标经济增长率从原来的7.5%左右下调到7%左右。这反应了政府在经济增长目标上“适应新常态”。政府下调目标增长率,既是因为有底气,又是经济新常态的客观要求。所以报告特别强调,下调经济增速,既要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又要符合客观实际。所谓“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衔接”,即7%左右的增速足以使中国的人均GDP在2021年达到10000美元之上。这一增长率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留有充裕的空间。所谓符合客观规则,实际上是经济增长目标主动地适应潜在增长率的变化,这样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才能够让宏观经济得以更平稳增长。目前,国内学者对中国潜在增长率估算的均值在7%左右。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政府工作报告整理
  所以,增长目标的调整,既兼顾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也兼顾了经济运行中的客观要求和约束。因此,报告下调目标增长率,不是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悲观预期,也不是政府调控中去GDP化。相反,报告表明,政府依然把GDP增长放在了极重要的地位。如,报告强调“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现代化,根本要靠发展,发展必须有合理的增长速度”、“新的一年……也是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
  但我们更强调具体经济指标调整背后,政府对经济增长机制与由此决定的政府宏观调控理念与思路的重大转变。
  为了实现新常态下的经济目标,不仅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与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更需要经济运行的内在逻辑机制的变化。正因为如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与以往明显不同的表述和判断。政府对经济增长机制的认识、调控思路和理念的转变,集中体现在此次报告中阐述的两组“三对”关系。
  首先 是“双目标”、“双结合”、“双引擎”。(1)“双目标”,即保持中高速增长同时向中高端水平迈进。(2)“双结合”,即稳政策稳预期的同时,促进改革和结构调整。(3)“双引擎”,即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这其中实际上已经包含了“目标”、“手段”和“路径”,是三位一体的完整表述。通过目标、手段和路径的变化,实现中国经济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从而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这是比单纯7%这个总量增长目标更高的“质”的要求。
  另一组三对关系就是报告在“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中提出的:“以微观活力支撑宏观稳定”;“以供给创新带动需求扩大”;“以结构调整促进总量平衡”。
  这表明:(1)政府在宏观调控中,强调微观活力对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性,即宏观经济的稳要以微观经济的“活”为支撑,不能以宏观上的稳定要求而抑制甚至扼杀微观上的活力。只有微观经济有活力,才能实现宏观经济正常、良好的新陈代谢过程。(2)“以供给创新带动需求扩大”,意味着宏观经济政策的侧重点不再集中于以刺激短期需求来换取短期增长,更加注重供给面的积极变化对稳增长的持续性影响。这将决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方向、着力点的变化,也是2014年以来政府格外强调“定向调控”的一个重要原因。(3)总量上的平衡要通过结构调整来实现。实际上,没有合理的结构,总量上的平衡也就无从谈起;质言之,总量上的不稳定不过是结构失衡更直观的外在表现而已。正因为如此,报告又进一步强调2015年的政府工作中要“保持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强调经济的平衡增长是结构调整的有利条件,结构调整可以夯实稳增长的基础。
  综合以上两方面,对比前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本次的政府工作报告,既体现了政府对实现合理增长机制认识上的根本变化,也体现了政府宏观调控思路的重大转变:通过需求管理拉动而实现的稳增长应是辅助性的;供给面政策推动而实现的稳增长则更具有持续性、质量会更高。正因为这一转变,此次报告把“改革开放”放在了比“协调稳定经济增长与结构优化”更突出的位置。改革的核心在权力的一“削”(削政府的权力)一“放”(向市场和社会放权),它对增长供给面的影响不仅是释放了制度红利,而且“政府权力的‘减法’”,可以达到“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之倍增效应。这正是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驱动发展的制度保障和基础。
  概言之,报告反映了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新动力,更反映了政府治理经济的新思路、新理念,在改革开放中让市场在资源配置、经济的总量平衡与结构优化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作者为第一创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杜柯 | 版面编辑:李丽莎
更多报道详见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新闻订阅:订阅后,一旦财新网更新相关内容,我们会第一时间通过发邮件通知您。
在这里,您可以选择接收的频率:
确定增加订阅含有的新闻?
,您所订阅的新闻会发送到邮箱:(此邮箱不可更改,且每个邮箱最多可同时订阅20个关键词
您已选择接收的频率为
苹果客户端
安卓客户端
财新名家推荐
更多专栏文章
全站点击排行榜
全站评论排行榜
新媒体实验群TOP热门关键词
专题页面精选
 摘要:我国GDP增速出现逐季趋缓,是三大政策变量调控的结果,未出乎人们的意料。下半年应坚持正确的调控方向,掌握好调控的节奏与力度,在确保社会能承受的经济增速前提下,继续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抓紧启动相关长 ...
 摘 要:我国GDP增速出现逐季趋缓,是三大政策变量调控的结果,未出乎人们的意料。下半年应坚持正确的调控方向,掌握好调控的节奏与力度,在确保社会能承受的经济增速前提下,继续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抓紧启动相关长期性的制度建设。特别是有关部门抓紧制定落实“非公36条”的细则;撬动国有资本存量,有部署地出售部分国有股份,集中用于社保体系建设,救穷人、扩消费、促增长、稳社会,尽可能缩短结构调整和发展转变的痛苦期。
关键词:宏观经济,形势,政策调控,建议
  一、经济形势变化为什么如此之快
  去年末、今年初,在国内货币供应过多压力前提下,出现了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地方债务系统性风险问题突出、银行资产质量面临较大风险以及通胀预期明显上升的情况。在此背景下,加强宏观经济系统性风险的管理,迫在眉睫。为此,从年初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截至目前,调控效果正在逐步呈现。
  GDP增长,一季度11.7%,二季度10.3%,增速减缓一个多百分点。同时国内多数机构预测,三、四季度的增速还将逐季回落,四季度可能回落至9%以下。其它一些经济指标也在掉头下行,特别是一些经济领先指标。
  经济增速为什么会出现逐季趋缓、“前高后低”的趋势?这里既有去年增长基数的原因,更主要的是今年宏观政策主动调整的结果。之所以能推动经济形势在较短时间内向趋稳方向转变的主要因素,是三大政策变量:一是房地产政策,二是地方融资平台整顿,三是限制过剩产能、能耗的政策。配合这三大政策的落实,央行在资金关口上,牢牢按7.5万亿元信贷规模目标进行控制。在操作技术层面,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是,中国银监会“三办法一指引”的贷款管理模式的新变化,使贷款的派生系数明显下降,实际起到了央行紧缩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的调控作用。
  但是从经济趋势和发展方向看,尽管宏观经济增长出现逐季趋缓、“前高后低”的态势,前一段时间,国内外多数机构的预测是,全年的经济增长仍能保持在9%—10%的区间(IMF预测为10.5%,OECD预测为11.1%)。CPI的上涨将在第三季度见顶,全年上涨介于3.1%—3.4%之间,不会出现失控状况(近日,高盛等一些机构在陆续下调对全年CPI的预测指标)。应该说,目前这种发展趋势既是市场早已预料的,也是宏观调控政策的成果,是正常的、合理的,体现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调整的意图。从趋势看,明年经济增长形势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将甚于今年,尽管明年的增长压力将甚于今年。但是今年从总体上看,经济出事的可能性很小,相对而言,仍然是给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因此,下半年的政策趋向,应坚持上半年调控的正确方向不动摇,坚持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连续性、稳定性、灵活性和针对性”的原则,同时密切关注形势变化,在确保社会能承受的经济增速前提下,进一步把握好调控的节奏、力度,继续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通俗讲,调控的方向要坚持,调控的技术要灵活。
  二、继续坚持回归常态的货币政策
  基于去年新增贷款高达9.5万亿元,增速约31%的状况,年初央行提出今年新增贷款控制在7.5万亿元,增速为18.8%。应该说此增速并不慢,货币政策仍是适度宽松的。因为在年的5年中,GDP呈两位数增长,贷款平均增速才13.8%。今年GDP若为9%左右,贷款增速比前五年平均仍高出五个百分点。
  因此,下半年必须仍坚守年初提出的7.5万亿元目标。需要注意的新现象是,在严格控制贷款后,最近急速发展的、以“银信合作”形式的融资动态。截至5月底,“银信合作”规模已达2万亿元。对此,必须加以监管。因为在30年改革开放历史中,这方面教训太深刻。历年几次宏观失控、经济过热,往往都是控制了银行贷款,却疏忽了非银行贷款形成的市场融资。
  关于利率政策。针对我国已连续7个月的负利率状况,应给出正利率的信号。但是,为防止在经济增速下滑时一次性加息给市场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不如乘势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允许存款利率适度上浮(实际上各银行已在变相上浮)。
  关于汇率政策。最近启动的恢复弹性的汇率调整,海内外各界反应较好。下半年应按有关部署,在做好相应的过渡性安排后,按照官方对外说的汇率制度改革方向予以实施,进一步增加汇率的弹性。这既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逐步推进,也可从总体上减轻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压力。
  三、精细操作地方融资平台的整顿事宜
  中国经济在去年全球范围内的率先复苏中,地方融资平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据初步统计,省、地、县各级地方**约8000家融资平台,约有7.3万亿元的银行贷款,相当部分由各级地方人大、**作了“不合法”的担保,现正在清理过程中。清理中,要求各级**重新落实、追加担保。不能追加的,银行将停止继续贷款。中国的国情完全可以想到,全国有相当部分的项目贷款,相关地方**是难以追加担保的(特别是有些项目的贷款付息、担保,是以未来土地收入的不断增加为前提的,而现在房地产又在整顿中,地方收入会相应减少)。其结果,已开工项目的后续贷款被中断,半拉子工程及银行不良贷款将涌现。
  为此,对地方融资平台的整顿,切忌简单化,一定要进一步做好实地调研,真正寻找到尽可能减少引起经济震荡的办法,分类处置,精细操作。可以考虑,在要求各地**想方设法追加有效担保的同时,调整政策,引导他们用好我国民间资金充裕的优势,用好市场力量。通过资产置换、债转股、股权转让以及变卖**在其他金融机构控股的股权等各种方式,妥善处置好担保、还本、付息工作,在做到控制新开工项目的同时,对已开工的项目,尽可能不让其资金链中断。同时,对有条件的地方,按照市场规范操作,在向社会公布独立、健全的财务信息基础上,鼓励发行市政项目债券,筹集建设资金。
  四、坚持房地产市场的正确调控方向
  上半年房地产调控的目标是清晰的:要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切实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其政策效应也在逐步体现,估计到九、十月份,效应将进一步凸显。但是,目前市场上(包括部分地方**)仍有相当大的力量,认为中央**出于GDP增速下滑的压力,又会改变政策,届时房价会有更大的反弹。因此,不少人对中央政策的坚定性,持观望与怀疑态度。为此,建议下半年的房市调控政策:
  1.应坚持上半年的调控方向:抑制投资、投机购房,加快社会保障房的建设。为了消除市场的观望与怀疑,确保中国房市的健康发展,首先应该做的一件事是,认真反思中国十几年房市发展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向社会明确,中国房地产市场要坚持以消费品为主导的健康发展方向。中国要学德国、新加坡模式,而不是学美国、英国模式,不要把房地产市场引导到投资市场、资产市场的道路上。要打破市场上用分析股票市场、资产市场的思维来分析房地产市场波动的幻想。目前,中国房市的矛盾焦点,集中表现在房价上,但是背后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中国房市到底应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方向的问题。对当前政策取向态度的截然不同,其实质也是涉及房市的发展方向和道路问题。应以这次调控为契机,进一步明确消费品为主导的发展方向,同时抓紧长期化、制度化的建设,包括土地供应、保障房与租赁房建设、财税政策和商品房开发监管等。通过制度的完善,今后应做到**对房市的管理,不应该也不会再去盯着某一时期的房价水平。
  2.当前重要的工作是,要严肃纪律,限定时间,加强检查,要求各地**尽快落实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书,并分派到下属各市县。应鼓励用各种方法,努力完成今年保障性住房的任务,以替补今年一般商品房投资下降后的投资缺口问题。
  3.鉴于房产税(物业税)的征收涉及千家万户,情况极其复杂,操作技术要求又高,因此整体方案出台的时间肯定较慢。而且据有关专家测算,为保社会稳定,如果房产税的征收最后是采取社会大多数群体能接受的方案,或仅仅先向极小一部分高档住宅征收,其结果,征收的收入根本不可能满足地方**像前几年那样与事权相吻的资金需求。因此,与其如此,为了真正遏制住炒房行为,不如调高交易所得税率。譬如,对第三套以上的持房者,根据其持房年限、出售套数与交易频率,征收累进高额交易税,其不仅操作相对方便、能尽快出台,而且见效快。至于房产税,仍可继续进行细致的测算、研究与试点。
  4.考虑到今年“三大政策”同时出台及对经济的叠加影响,对于房地产市场中已多年累积的各种问题及泡沫的解决,下一步重点要把握好调控的策略与节奏,应准备花2年左右的时间予以解决,不能太急。太急可能会给整个宏观调控造成被动。同时,对中国房市应坚持消费品为主导的发展方向,应尽快明确地昭示市场、昭示社会。对于民间过多的闲资,应尽快地开各种“正门”(详见下述)予以引导,不能因为民间闲资过多而纵容放大资产市场的操作。
  五、借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世界经济动荡之机,加快人民币“走出去”进程
  针对南欧四国,包括最近正在暴露风险的中东欧国家及其他地区国家在危机中的资金需求,我国在以美元投资、贷款方式换取石油、矿藏资源的同时,应尽可能去寻找机会,或者与美元的对外支持相搭配,对向我国有进口需求的国家,以人民币对外投资、贸易融资和买方信贷等方式,鼓励外方用人民币购买中国的商品、服务及大型机电设备。在短期内,有利于消化国内的部分过剩产能,从长期看,有利于为人民币国际化战略铺垫基础。特别是在人家危机当头,拉人一把,有利于我国政治、外交整体战略的实施。
  六、其他相关政策
  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最大的冲击,是对原有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而且,其负面影响不会是短期的,将在今后若干年内仍会继续。因此,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是中国今后一个时期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保障。如何在采取上述短期政策的同时,抓紧启动相关长期性的制度改革研究,至关重要。特别对有些已有把握的制度应抓紧落实,这对解决短期问题同样重要。各种分析已表明,明年的中国经济比今年更复杂、更困难,因此加快有关制度的改革,形势更为紧迫。
  这些制度改革包括: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包括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降低服务行业税率的税制改革;涉及结构调整中城镇化建设这一重要“抓手”的有关制度改革,其中包括进城农民工的户籍、教育、医疗,以及中小城市服务行业投资门槛的降低等等。
  这里要特别强调二点,一是应该要求**有关部门对照新公布的“非公36条”,抓紧制定落实细则。将落实、修改的细则报告国务院。并把有否需要改善的细则内容公布于众,以利于社会对其监管。真正使民间富裕的资金寻找到投资出路,这既能减轻炒房资金的压力,又可减轻地方**投资项目资金缺口的压力,同时也可起到替代今年可能因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而形成的投资缺口的作用。
  二是应通过盘活、撬动国有资本存量,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目前,一方面,仅中央级工商、金融企业净资产按市值计,有六、七十万亿元(不含地方的)。另一方面,鉴于目前财政赤字已达约3%的水平,可以推断,今后若干年内财政当年收入的状况,也是难以尽快满足扩大民生、扩大消费的结构调整支出。因此可采取以下两条措施:(1)适当提高和扩大中央、地方企业国有资产分红的比例和范围;(2)在研究好中国经济在不同发展阶段国有企业战略控股原则的基础上,除对仍需保持绝对和相对控股比例的股份外,其余股份可有部署地在市场上标售、套现,集中用于加快社保体系建设,救穷人、扩消费、促增长、稳社会。这不仅可以减缓近期部分产能的相对过剩、帮助民间富裕资金找到投资出路,而且有利于现在及今后我国在出口减少的情况下,形成国内自身消费一投资的良性循环,有助于中国经济尽快地度过当前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痛苦期。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 夏斌 来源:《经济要参》2010年第39期
本文关键词: 本文论坛网址: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站推荐的文章
本文标题:
本文链接网址: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中国宏观调控以“变”谋“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聚焦改善民生/经济转型仍为主线/六大任务/“十一五”目标完成/稳定物价放在更突出位置_新闻中心_华声四海?闽海网
2013年元旦钟声敲响,本网向广大网友恭贺新年!
2013年元旦钟声敲响,本网向广大网友恭贺新年!
中国宏观调控以“变”谋“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聚焦改善民生/经济转型仍为主线/六大任务/“十一五”目标完成/稳定物价放在更突出位置
胡锦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nbsp&nbsp日&nbsp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出席会议。新华社记者黄敬文摄&nbsp第一观察:中国宏观调控以“变”谋“稳”日&nbsp&nbsp&nbsp&nbsp中新社北京12月12日电&nbsp题:中国宏观调控以“变”谋“稳”  中新社记者&nbsp贾靖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日闭幕,宏观调控布局又有亮点:自金融危机以来,这是首次提出“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国内通胀与国际流动性压力下,中国宏调谋“变”之时,一个“稳”字,引人注目。积极稳健,审慎灵活,包含明年宏观调控以变谋稳之深意。  “十二五”开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均有变动。“财政政策‘标签’没变,仍是积极财政,但内容要变;货币政策标签变了,由宽松货币变为稳健货币,内容亦将改变”,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12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nbsp  郭并列举了2011年宏调三“变”:  变化之一,会议明确提出“坚决防止借‘十二五’时期开局盲目铺摊子、上项目”并“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积极财政政策由将大大淡化“政府直接投资”的色彩,“积极”所指,转为通过财政补贴,熨平社会贫富差距,提高居民收入,以支撑消费和内需增长。来年应在减税让利上有所作为,通过贴息、政府基金等支持中小企业,激活民间资本,提高投资效率。  变化之二,会议对“稳健货币”阐述道:“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货币“稳健”与眼下流动性偏多及通胀预期直接相关。来年信贷及货币供应量等指标将有变化,郭田勇预计明年信贷增长约7万亿人民币左右,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料在15%左右。  变化之三,在货币政策工具上,郭田勇认为来年将由价格型工具(加息)空间将有所增加;此外,宏观审慎监管有望获得进展,未来应可考虑设定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稳”字在会议公报中的频频出现,不难读出,宏调政策以“变”谋“稳”,来年不可能出现“急转弯”,维“稳”基调有三:  其一,有观察家认为,来年经济“稳增长”基调难改。即便宏调政策酝酿之“变”多多,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诸多议题仍指向“稳定增长”。会议强调,发挥财政政策“稳定增长的作用”,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对货币政策提出“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的具体要求。  其二,“控通胀”的货币政策工具不会大幅转向。此间专家认为,中美货币一“紧”一“松”,利差扩大挤压了利率杠杆的空间,而通过数量型工具(存款准备金率及央票),可有效减少通货膨胀的货币条件。消息称,货币当局亦有相当多的观点支持这一策略。  其三,“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仍将是国际收支平衡的要义。  尽管国际金融局势风云变幻,中国变中求稳,正如会议所指“把握新兴市场国家力量步入上升期的特点,努力发展壮大自己”,万变不离此宗。完&nbsp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nbsp明年政策积极稳健审慎灵活日&nbsp&nbsp&nbsp&nbsp中新网12月12日电&nbsp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胡锦涛、温家宝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提出了六项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会议指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有许多有利条件,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面临复杂形势,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基础不牢固,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任务艰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结构性问题和体制性问题并存,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互联,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妥善加以解决。  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提出了六项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nbsp&nbsp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增长、改善结构、调节分配、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下决心压缩一般性支出,厉行节约;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坚决防止借“十二五”时期开局盲目铺摊子、上项目。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更好服务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二、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强农惠农的思想认识只能增强不能削弱,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要千方百计确保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农业生产补贴,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力度,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认真搞好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确保群众吃上放心食品。要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水利、电网和危房改造、环境整治投入力度,继续推进农村公路、沼气建设;把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多方筹集资金,切实增加投入;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着力提高耕地质量,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nbsp  三、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和竞争力。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调整优化需求结构,增强消费拉动力,重点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条件、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以优化投资结构为重点,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做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一揽子计划与“十二五”前期投资项目衔接工作;严控投资产能过剩行业,防止新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培育一批适应市场需要、拥有核心技术、重视创新、机制灵活的优势企业和产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壮大服务业规模,全面提高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切实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扎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强化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完善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作用,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企业和全社会节能减排内生动力;加强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加强重点流域、区域、行业污染治理,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积极开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要统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加快制定法律法规、配套政策、考核体系,确保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落到实处。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合理确定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开发边界,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一体化、网络化发展的城镇化新格局。  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十二五”开局之年,在改善民生上要扎扎实实办几件实事。要加强教育重点领域建设,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完善高中和职业教育,扩大涉农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范围,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要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保障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完善转移接续办法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建立健全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正常调整机制。要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突出抓好健全基本药物制度和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保障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价格合理、方便可及,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为群众提供满意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要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政府责任,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缓解群众在居住方面遇到的困难,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健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着力从&
&&发表日期:日
&&发表日期:日
&&发表日期:日
&&发表日期:日
&&发表日期:日
&&发表日期:日
&&发表日期:日
电话:    邮箱地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马甸冠城北园6-6-7a 邮编:100088
all rights reserved. 101.563毫秒
&&京公网安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宏观调控手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