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显示新浪微博好友圈是什么不在同一城市显示危险是什么原因

的个人文集――八斗文学
的个人文集
文集访问量:
&您现在的位置是: &
&|&[]&[]&[]&[]&
|||||
八斗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号
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0.00
Copyright & www.8do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站内网址搜索
本页最后更新: 12:49:33
【微信红包触动了哪些游戏规则】
网站分类:
网站名称:
网站地址:
站长邮箱:
站长QQ:
收录时间:
报告错误:
微信红包触动了哪些游戏规则已报错(0)次,打不开请
收录查询:
数据统计:
今日点入:0 总点入:0 总点出:0
网站简介:
美股行情中心:独家提供全美股行业板块、盘前盘后、ETF、权证实时行情  安卓  [“匿名收款与付款,如果发生洗钱、恐怖融资,微信支付将无法按照法律要求做到交易可追踪、可还原、可回溯。另外,如果匿名用户存在交易纠纷、欺诈等情况,微信支付也将难以协助解决纠纷。”上述业内人士表示,这一点上,微信支付存在风控缺失]  先来一个假设:你刚刚开通了微信,加了数十个朋友,恰逢过节,为了庆祝你的微信首秀,朋友们纷纷定向红包,然后你又被拉入数个群,在群内,你也欢乐地加入抢红包的队伍,1元、2元、5元……红包入账到哪里呢,微信会提示你红包进入了“我-我的钱包-钱包-零钱包”里。  而微信不过是个社交软件,根据监管规定,它是不能承载客户资金的,那么,钱去哪了呢?在微信零钱包页面的最下方,一行毫不起眼的小字透露了真正的资金服务方――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财付通。  那么,问题来了,你的钱既然到了财付通,那是不是证明你开通了财付通账号?而你却没有看到任何相关的服务协议或授权?  事实上,疑惑不仅此一个,微信红包在为大众带来无限欢乐的同时,也突破了不少现有的“游戏规则”,而这些看似打擦边球的行为,究竟是锐意创新还是涉嫌违规?你来判断吧!  你被微信“绑架”了吗?  2月25日,腾讯官方披露了春节期间微信和QQ红包大数据,根据披露的数据,除夕当天两大红包平台的用户们共收发了16亿次红包。其中,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10.1亿次,是2014年的200倍。QQ春节红包的收发总量达到6.37亿次,共1.54亿人参与了抢QQ红包。  无论是微信红包还是QQ红包,背后均有财付通提供的底层支付系统,微信红包走俏之前,财付通的用户数被支付宝[微博]甩出几条街,易观智库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注册账户数达10.89亿,其中支付宝注册账户占比61.78%、财付通占比18.91%。  而微信红包、理财通等基于微信平台的应用场景诞生以后,财付通这股涓涓细流终于接入了浩瀚的大海。  马年春节,微信红包首秀告捷,当时的数据显示,除夕夜参与红包活动的总人数为482万,平均每个红包10.7元。发红包的前提是绑卡,这导致大量的微信用户为了发红包或提现而绑定银行卡。有业内人士预测,仅春节期间,微信绑卡量或能增加30%,财付通不费吹灰之力便实现了让用户绑定银行卡,尤其是借记卡,与此同时,财付通的用户数也随之大幅增长。  羊年春节,微信红包以更加迅猛之势席卷而来,完胜阿里+京东+1号店+……而随着微信红包的走红,其运作机理也备受关注。  日前,一位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提出了一些疑惑:尚未绑定银行卡的用户在收发红包时,事实上已经使用了财付通提供的服务,零钱最终也进入了财付通为其开启的客户账户,但问题是这种自动开通支付账户的过程并没有任何协议,比如未要求绑卡(快捷验证)或者提供身份证号码进行实名制管理。  而根据《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支付机构应当在客户发起的支付指令中记载下列事项:付款人名称;确定的金额;收款人名称;付款人的开户银行名称或支付机构名称;收款人的开户银行名称或支付机构名称;支付指令的发起日期。客户通过非银行结算账户进行支付的,支付机构还应当记载客户有效身份证件上的名称和号码。  “等于说大家在不知情的前提下都被强迫开通了财付通。”他说。对此问题,本报记者以电子邮件形式采访财付通,但对方表示不予以回应。本报记者也特别注册了一个全新的微信号,并收发第一个红包,确实没有相关协议签署的页面跳转。  “我不敢确定微信支付是否有签署服务协议、客户授权的过程,但这一过程事实上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是确定主体义务的过程。”北京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余建军律师对本报记者分析说。  零钱包的业务逻辑  当微信红包进来之后,便沉淀在零钱中,零钱在微信支付中具有充值、提现、支付、归集等功能。收发红包实际上就等于转账过程,也就是微信朋友间使用零钱或微信支付支持的银行卡付款到对方零钱。  本报记者根据微信零钱包的业务介绍,还原了以下业务逻辑:  1.对于未添加银行卡的用户在使用零钱时,无需设置支付密码,即未绑卡可以用零钱余额无密支付。未绑卡用户零钱支付额度为:单日单笔200元,单月500元。超过要绑卡。  2.未绑卡用户转账付款单笔单日限额200元,收款单笔单日限额3000元,也就是说,零钱余额在未实名以前,有3000元余额收款额度,余额可以转账、消费。如收款超过3000元,或转账单笔超过200元,或要提现,则需要绑卡(填写银行卡卡号、姓名、证件号、手机号等个人信息、短信验证码)。  3.触发绑卡条件后,将要求确认服务协议并设置支付密码,其后无论余额支付或银行卡支付,均需要支付密码。  4.绑卡用户等于进行了实名登记,也就不可以再绑其他人的卡。要完全注销微信支付账户后才可以重新绑定其他身份证开户的银行卡。  5.转账付款单笔单日限额20000元,收款无限额,超过限额后若想继续使用,需要绑卡,验证身份信息。  6.绑卡以后,提现额度为单笔单日50000元、储蓄卡充值零钱的额度为单笔单日15000元,零钱没有总额度上限。  那些裸奔的红包  根据以上逻辑,微信用户在转账付款单笔单日不超过200元、收款单笔单日不超过3000元的情况下,是可以到处裸奔的,资金在各个财付通账户中匿名往来。  问题又来了,综合目前现有的关于非金融机构支付的规定,均要求支付机构要识别客户的身份信息。  比如上述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再比如《支付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规定:网络支付机构在为客户开立支付账户时,应当识别客户身份,登记客户身份基本信息,通过合理手段核对客户基本信息的真实性。  另外,《支付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同样规定,客户为个人客户的,办理单笔收付金额人民币1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000美元以上支付业务的,应核对客户有效身份证件,并留存有效身份证件的复印件或者影印件。  而据了解,微信目前也并未要求对于客户身份证复印件或影印件的留存。支付宝此前曾强制性要求用户留存身份证影印件,并引发了很多用户的反感,显然,微信支付也将面临这个难题。  “匿名收款与付款,如果发生洗钱、恐怖融资,微信支付将无法按照法律要求做到交易可追踪、可还原、可回溯。另外,如果匿名用户存在交易纠纷、欺诈等情况,微信支付也将难以协助解决纠纷。”上述业内人士表示,这一点上,微信支付存在风控缺失。  “其实,从法律上讲,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即公开向不确定多数发红包的时候,收红包的人算是偶然所得,是要计税的,由于匿名或没有相对主体,难以备案登记,这可能产生税收问题。但从世俗角度来讲,大家都不愿意接受收红包还要缴税的事实。”余建军说。  余建军认为,互联网公司在设计众多的支付场景时,存在一些客户体验和现有规定相冲突的地方,这时就要有个权衡和考量。  “微信红包借鉴中国传统的红包习俗,以娱乐性为主,这一点与支付宝等单纯的支付功能有很大区别,所以,它可能需要提高用户体验,增加客户的使用频次,也就对现有制度做出了一些突破。”他说。  日,人民银行[微博]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微博]令[2010]第2号),明确对支付机构支付业务实施准入审批和监督管理,支付机构正式纳入人民银行监管范畴,该文件也一直作为第三方支付的基础标准。  然而,这几年随着网络支付业务的蓬勃发展,现有制度难以应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需求也加大了第三方支付突破现有制度框架的冲动。  2014年3月上旬,人民银行召集部分支付公司,在小范围内下发了《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三稿和《中国人民银行[微博]关于手机支付业务发展的指导意见》。  上述两份文件对于个人网络银行账户限额、网上支付限额做了详细的规定,目前只待这两份文件出台,为裸奔的红包们披上外衣。
【最新来访网站】
?&?&?&?&?&?&?&?&?&?&?&?&?&?&?&?&?&?&?&?&?&?&?&?&?&
【相关点出网站】
?&?&?&?&?&?&?&?&?&?&?&?&?&?&?&?&?&?&?&?&?&?&?&?&?&
免责声明:888导航以上所有广告内容均为赞助商广告提供,对其经营行为本网站恕不负责。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
强烈建议使用 IE5.0 以上浏览器 分辨率您(@)目前可用积分:1782585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37:42 &&
微信成抢劫强奸工具 腾讯要承担部分责任 新华网微信作为具有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的新型手机聊天软件,由腾讯公司在2011年年初推出后,短短一年多便拥有了超一亿的注册用户。由于微信有“摇一摇”“查看附近的人”等功能,可以迅速认识周围的陌生人,被很多年轻人视为“交友利器”。 然而,这个“交友利器”却频频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诈骗、盗窃和强奸等案件的工具。多地警方发出预警,提醒微信用户,尤其是年轻女性,提高警惕,切勿轻信陌生“微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微信搭讪 变身劫色工具 拥有大学文凭的曹某,今年32岁,是宁波某汽配公司的部门经理。从去年11月起他通过微信搭讪女性,先后强奸了7人。曹某近日以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6个月。 据法院查明,曹某常常用手机微信“查找附近的人”功能,寻找并搭讪当地高教园区附近的女性。取得对方信任后,他以看电影、聊天等名义想方设法把对方约出来,然后开车带到偏僻的公园实施强奸,同时还拍裸照威胁受害者不许报警。曹某最后一次作案后,受害女性因为在QQ空间里,发现了曹某在强奸她时拍的裸照,才选择了报警。 由于报警女生只知道曹某的微信号,为了抓到他,警方也用上了微信。他们注册了一个女性化的微信名,加了曹某为好友,然后约他到某大学门口见面。当曹某兴冲冲地前去赴约时,被守候的民警逮了正着。 曹某共交代了6起强奸案,涉及7名女性,其中多名为大学生。警方根据曹某的交代找到受害人,但只有3人愿意报案,因此曹某被认定的强奸事实只有3起。 事实上,曹某的案子只是冰山一角,近来各地频频曝出不法分子利用微信的“摇一摇”或“查看附近的人”功能寻找受害者,进行诈骗、抢劫和强奸的案件。就在几天前,山西和江西又相继曝出两起类似的强奸案,引起网民关注。 据杭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介绍,去年12月以来,杭州警方共接到与“微信”有关的诈骗、盗窃案件近20起。 浙江省东阳市吴宁派出所副所长包志兵说,前几天又有一个妇女来报案,称刚刚通过微信认识的朋友趁她不备偷走了她的手机、电脑。包志兵介绍说,此类案件的作案人多为青壮年男性,他们先利用“微信”寻找目标,骗取信任后邀请受害人见面,伺机对受害人实施犯罪,大多为侵财类案件,有少数猥亵、强奸等违法犯罪案件。 “这类案件正在呈蔓延趋势,受害者多为女性。且这类案件在侦破上有一定难度,给社会管理带来挑战。”包志兵说。 最近,杭州、南京和北京等多地警方通过媒体和微博发出预警,告诫手机用户尤其是女性不要轻信通过微信认识的陌生人。“这一摇一晃可能会摇来诈骗、强奸等不法侵害,特别是女童鞋千万不要在微信即时接受陌生人见面邀请,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侵害――即被骗财又骗色。”南京一位刑警发出的这条微博被很多网民转发。 微信成“危信”,引起很多人的担忧。一些网友认为,微信比QQ等网络聊天工具更可怕,因为微信交友更迅速,见面也更容易,一些警惕性不高尤其是不谙世事的未成年人很容易受骗。“微信微信,只可微微一信,不可全信。” 案件频发 谁为“微信之痛”买单? 是微信之恶,还是人之恶?面对微信这两个时髦功能引起的多起犯罪案件,网民陷入激辩。部分网民认为,微信只是一种交流工具,无所谓好坏,原本无辜。“如果每个人都自尊自爱,就不会发生诈骗、强奸的悲剧,所以不能怪微信。” 另一部分网民则认为,微信的“摇一摇”等功能本身带有很强的诱导性,尤其容易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诱发社会不良交友风气,轻则会交到不好的朋友,重则被诈骗甚至侵害到生命。“这两个功能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他们只会被不法分子利用来干坏事。”不少网民认为,腾讯应该取消微信的这些功能。 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律师夏家品说,类似场景也曾出现在QQ等即时交友工具兴起的时候,网络交友不慎造成的悲剧一次次被媒体曝光,引起很多争论。“这就是科技的双刃剑性质,人类只有善用它,它才会善待人类。”夏家品说,微信作为新兴沟通工具,造成的诸多不良影响不可小觑,警方、政府管理部门和全社会都需要重视,通过宣传、预警等方式营造良好氛围。 同时,夏家品认为,微信软件的开发商腾讯也需要承担部分社会责任,比如至少在手机用户开启这两个功能时,发出一些提醒,告知可能存在的诈骗等风险。记者 周竟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0:07:55 &&
微信将取代QQ成为社交领域王者 日 靳继磊&&资深互联网人士很多人都看好移动互联网,但至于移动互联网的钱景到底在哪里,似乎谁也不是特别清楚。前段时间,就有业内知名人士在微博上疾呼,“依靠广告根本无法养活移动互联网,小心被移动互联网泡沫淹死。”这种担心并不是危言耸听,虽然根据应用商店宏观经济观察机构App Annie的数据,中国区App Store应用下载量在2011年同比增长了298%,营收增长了187%。但去年移动互联网爆发到现在,死在沙滩上的创业者已经不计其数,更多是在焦急中观望。 去年,朋友聚会,问的是,你又做了什么好的应用。今年,问的是,你的应用活着的还有几个。美好的预期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变得异常刺眼。但,谁能够真正抵挡移动互联网的诱惑,就在前几天,网络上曝光风险投资机构的内部邮件,主要内容认为Web时代已死,移动互联网的机会还剩3年。 巨头们当然也不会放弃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当其他巨头还在着急纺线织网,准备在移动互联网里捕鱼的时候,微信已经开始悄悄地兜鱼了。 微信早已不是一款社交工具那样简单。 腾讯新闻,通信录助手,微博阅读,qq邮箱助手等插件的引入到底带给用户什么样的用户体验?我们可以模拟一下。 一个人,他明天早起就开始打开邮箱收邮件,然后去登录门户网站看新闻,然后登录微博刷微博。完成这一系列的动作,他需要登陆不同三个地方。但现在有了微信,只用掏出手机,一切变得简单,可以一站式解决上诉需求。尽管,现在微信对于新闻,微博,邮箱的打通还仅限于探索阶段,但我们依然可以能够明显地感受到这种微小的变化带来的便利,相信腾讯将来必定完全打通。这些便利给微信带来了用户黏性。 而朋友圈,摇一摇,二维码等社交功能的引进,更进一步增加了微信的社交版图。例如,朋友圈主打的是图片社交,赋予了instagram想象。 当微信已经脱离了原来社交工具的定位,渐渐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幅移动互联网的新场景,微信提供已经不是简单的社交生活,而是移动生活。 好了,我们简单对下QQ和微信吧。 1、QQ是PC时代的客户端之王,无人能撼。微信突破一亿用户已经是很老的消息,它显露移动应用王者之相。两个都拥有海量安装量,这是成为平台的基础。 2、QQ是社交工具,后来树上开花,嫁接了很多其他服务。微信最开始定位也是社交工具,现在慢慢开始导入其他服务。两者的发展成为平台的路径一样。 3、PC互联网让位于移动互联,并不是说前者市场消亡了,而是后者的发展更有未来。两个所处的历史环境不同。 4、虽然手机QQ也增加了诸如语音等功能,但微信利剑先发,QQ并没有利用好原来积累的优势,又丧失了时机。这是说后者的竞争格局更大。 最新的消息是,微信4.2版本将支持视频、语音通话功能。同时,微信推出网页版,与手机版打通。业内人士兴奋地评价:“微信4.2版本,太强大了,版本特点:1、支持网页版,但需依托手机登录,并未洞穿移动特性。2、支持视频、语音通话;跨平台,多终端;兼顾网络环境及隐私保护(必须10分钟内有微信信息交流方可通话),移动运营商的噩梦!3、新特性介绍页文字及设计实在太棒。4、蓝牙车载支持!” 这显示出了,微信拥有兼吃PC等诸多平台立志成为超级跨平台的野心,比QQ的舞台更大。 前段时间的管理架构调整,微信开发部门广州研发中心则被提到新的战略高度,组成了企业发展事业群。这证明腾讯内部已经达成共识,微信已经拥有了比肩QQ一样的地位。微信扫清了内部的障碍。 我们可以有理由推断,微信取代QQ的王者地位是迟早的事情,但因为同是腾讯的产物,也注定了他们将在很长度一段时间内共存,融合。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0:30:36 &&
法律和法院是神马关系?是松花江与松花蛋的关系吗?看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南区)裸奔。该法院脱掉法律外衣、把人民我的合法房屋是有房契的、有营业执照的饭馆,当做“违法建设”、给&强制拆除了。拆除违法建设白拆不补偿。饭馆内的现金,全套餐厅设备被抢劫一空。裸拆。法院的赵庆法官让我写检查才可以放我回家,我不写。被拘留15天。我被拘留15天后放回家时房子已经夷为平地。拆光抢光。这是法院还是法冤?法霸?人民法院拆人民,司法腐败更腐败。百姓流离失所!详情请登陆猫眼看人。图有真相,帮顶,谢谢!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20:57 &&
毛利:成也微信,败也微信至今没装过微信。主要原因是懒,次要原因是对人类没抱什么信心,一想到要在满大街行走的疯子里,玩玩找呀找呀找朋友,我就劝自己,一次不接轨,不会毁终身。身边人大都装了微信,我第一次见识微信的威力,倒不是在国内。 去年去肯尼亚找一个朋友玩,朋友长期驻非洲,女友远在美国,他说有时候走在大马路上,感觉自己就像一头发情的公狮,这样的公狮还远远不止他一个。无奈肯尼亚是艾滋病高发大国,平常没事听广播都是主持人教育大家,防治艾滋,从我做起。于是在这群中国男人的饭桌上,他们最喜欢用微信“摇一摇”。这边甲说:嗨,摇出来个黑龙江的,哇,胸真大。随后全体男人将手机传越一边,膜拜遥远祖国的大胸妹子。膜拜完毕,那边又摇出来一个挤眉弄眼的萝莉,照例又是笑哈哈给兄弟们看看,兄弟们摇了多次,看到这款都提不起精神,纷纷评价:这女人长得肯定不好看,磨皮磨得鼻子都没了。偶尔运气好,也能捞出几条肉质肥美的大鱼,有经验的猎手这时早已布好饵料,投放漂流瓶,准备一场猎艳行动。 我原以为这种类似早期QQ聊天的行为,不过是传说中的艳遇而已。没想到回国后一次饭局,隔壁一对情侣,就是微信做的媒。那男人沉默寡言,只到最后才抬了下眼皮说:我买单。走出饭店大门,我怀疑自己看花了眼,微信上的把妹男,开的是一辆如假包换的宝马X5。原来高富帅和白富美,真的可以现实与网络并存。看着那对微信情侣绝尘而去,有那么一瞬间,我为自己没有装微信感到遗憾。 后来还是懒,但耳闻周遭的单身男人,无一例外开始用微信撒网。他们基本没什么节操,上厕所时也会来个摇一摇打发时间,渔网则越铺越大,管你是不是邻近一百米还是远隔重洋,地球那么小,总有见面的机会。微信比起之前的聊天工具,最大的好处在于能够准确定位,不用有热络半天,其实那人远在天边的危险。或者本来只想远距离暧昧,却发现那人只是隔壁胖妞。男人们都称它为泡妞神器,把妹能手。可想而知,微信上的妹子多的就是汛期的鱼群。 只是一则忽然弹跳出来的新闻,让人对微信不禁心存敬畏,标题名为:浙江一高富帅用微信约会强奸七名女大学生。这个时代的女大学生,已经没办法再迷恋打篮球的热血青年,她们更迷恋斯文优雅的社会男士,看一眼就知道自己即将过上有车有房的舒适生活。大学生还是稚嫩了点,高富帅不过开着一辆别克君威,连饮料都没请一杯,就要在车上欲下毒手。女生没来得及做反抗,已经被收服。更惊奇的是,大多数受害人没有选择保安,她们选择自己默默吞下苦果。站出来的报案者怕的也是艳照被爆,名誉受损。 怪不得男人们如此盛赞这个现代科技明星,有了它,他们的肆无忌惮全无风险。有了它,女生们全成了识时务的俊杰,要么上床,要么别玩。 这样的新闻,打开一条,关联阅读会弹出七八条。泡妞神奇把妹能手的背后,是更强大的约炮工具,当一个单身男人感到荷尔蒙冲动时,只需轻轻松松摇一摇,胖瘦高矮各色美女尽入其眼,简直比上夜总会挑公主还方便呢。没准你会说:什么烂狗屁,我只用它联系朋友。 但热衷摇一摇的男人们,谁舍得放弃人生中那无限多的可能?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35:15 &&
很硬的软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6:15:01 &&
路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1:09:14 &&
微信变“危信”,腾讯该买单? 日新华网报道,中国最流行的社交移动应用微信,作为具有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的新型手机聊天软件,它打通了与QQ之间的关联,也打通了与手机通讯录之间的关联,可谓把所有的关系尽收入囊中。腾讯公司在2011年年初推出微信后,短短一年多便拥有了超一亿的注册用户。
由于微信有“摇一摇”“查看附近的人”等功能,可以迅速认识周围的陌生人,被很多年轻人视为“交友利器”。然而,这个“交友利器”却频频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诈骗、盗窃和强奸等案件的工具。 拥有大学文凭的曹某,今年32岁,是宁波某汽配公司的部门经理。从去年11月起他通过微信搭讪女性,先后强奸了7人。曹某近日以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6个月。
事实上,曹某的案子只是冰山一角,近来各地频频曝出不法分子利用微信的“摇一摇”或“查看附近的人”功能寻找受害者,进行诈骗、抢劫和强奸的案件。就在几天前,山西和江西又相继曝出两起类似的强奸案,引起网民关注。据杭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介绍,去年12月以来,杭州警方共接到与“微信”有关的诈骗、盗窃案件近20起。
微信成“危信”,引起很多人的担忧。一些网友认为,微信比QQ等网络聊天工具更可怕,因为微信交友更迅速,见面也更容易,一些警惕性不高尤其是不谙世事的未成年人很容易受骗。“微信微信,只可微微一信,不可全信。”
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律师夏家品说,类似场景也曾出现在QQ等即时交友工具兴起的时候,网络交友不慎造成的悲剧一次次被媒体曝光,引起很多争论。“这就是科技的双刃剑性质,人类只有善用它,它才会善待人类。”夏家品说,微信作为新兴沟通工具,造成的诸多不良影响不可小觑,警方、政府管理部门和全社会都需要重视,通过宣传、预警等方式营造良好氛围。 既然微信已经暴露出它的负面作用,这就要求推出此项服务的腾讯公司采取各种必要的技术手段及时有效地提醒“微友”,要充分认识其负面功能,促使其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夏家品认为,腾讯也需要承担部分社会责任,比如至少在手机用户开启这两个功能时,发出一些提醒,告知可能存在的诈骗等风险。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1:55:52 &&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3:36:04 &&
19岁大三女生凌晨约会遭微信网友遭劫持猥亵 09:04 今日早报19岁大三女生遭微信网友劫持猥亵民警假扮上门修空调智擒变态色狼警方提醒,别让微信变“危信”,女孩遇陌生人搭讪要多长个心眼女生凌晨酒吧聚会“老友”微信邀约19岁女孩小斯,杭州本地人,身材高挑,相貌较好,现为某高校大三在读学生。小斯微信玩得很溜,好友众多。14日凌晨,小斯和一个小姐妹在南山路上一酒吧和朋友聚会。3点多,她的手机响了,微信内一名叫“杰儿”的男子找上了她。小斯当时喝得有些多了,乍一看这人的头像,以为是一个相熟的朋友,于是和对方聊了几句。“杰儿”果然也像老友一样对小斯非常关心,问她那么晚怎么还在吃夜宵,可以回去休息了。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了一阵,最后,“杰儿”提出,很久没见小斯了,既然大家都还没睡,要么就出来坐坐。小斯想着,反正是老友,就同意了。于是,她和小姐妹从酒吧出来打上车,先把小姐妹送回家里,又往两人约定的城东长木桥一带赶去。大约20分钟后,小斯到达目的地,并让“杰儿”来接。女生独自赴约遭网友劫持猥亵两分钟后,一个陌生男子出现在她眼前,当时小斯没想到,接下来的遭遇会如此悲惨。“我不认识你。”小斯发现,“杰儿”只是和她的一个朋友有些像,于是转身想走,可男子却跟了上来。在经过附近一处公园时,男子突然将小斯拉了进去,并从口袋里摸出一把弹簧刀架在了她的脖子上。“实话告诉你,我是从安徽来的逃犯,你最好听我的别乱动,不然我对你不客气。”男子面露凶相,把小斯吓得不知所措,整个人一下就懵了。见自己似乎得逞了,男子提出,自己没地方住,让小斯先给自己开个房间。就这样,两人来到了附近一家小旅馆。开房时,小斯曾向旅馆前台偷偷使了个眼色,没想到被男子发现。在对方凶狠的目光和持刀的逼迫下,小斯没敢多说,跟着男子进了房间。在房间里,男子持刀对小斯进行了猥亵,还威胁说,已经把她的信息发到了网上。“我是逃犯,你现在和我是同伙,最好跟着我,别乱来。”这时,小斯的酒劲早就被吓没了,但也无可奈何。男子挟持女生回家继续对她进行猥亵在酒店里待了一阵,两人离开,男子又提出,要去小斯租住的单身公寓。此时的小斯,已经被对方彻底控制,毫无反抗的机会,她只得低着头跟着男子,不敢啃声。9点多,两人坐三轮车来到小斯位于闸弄口新村附近的住处。上楼时,小斯说家里的空调坏了,要叫人来修,还特意跑去四楼的物业部要了维修工人的电话。回到房间不久,修空调的工人就上门了,但因为男子一直紧紧盯着小斯,并拿走了她的手机,小斯一直没有找到机会求救。此后,男子又在房间内,对小斯进行了多次猥亵。趁男子的警惕心稍有放松,小斯好不容易找到机会,拿回了手机,并将自己被挟持的事情告诉了朋友,让朋友赶紧报警。民警假扮物管人员上门擒获色狼闸弄口派出所接到报警后,迅速赶到了这幢公寓,并确定了两人的位置。但因为担心持刀男子狗急跳墙,民警没有直接上门。在打听到曾经有空调维修工上门后,民警换上物业工作人员的衣服,借口查看维修情况,敲开了小斯家的门。当时上午10点50分左右,持刀男子被死死摁在了沙发上。审讯工作一直持续到了昨天凌晨。原来,男子唐某(河南人,21岁)并不是什么逃犯,只不过是个在杭混日子的无业人员。今年7月底,他通过微信找到了小斯,并以对方老友的身份把她加为了好友。因为发现小斯放在网络相册里的照片很漂亮,唐某动了歪脑经,并在14日凌晨终于等到了机会下手。为了能让小斯顺从自己,他出门时随手带上了小刀,并给自己扣上了逃犯的头衔。目前,唐某已被警方刑拘。记者从杭州警方了解到,警方接到与微信有关的诈骗、盗窃等案件呈上升趋势。此类案件已从原来的侵财类案件逐渐转变为猥亵、强奸和抢劫等恶性违法犯罪案件。警方提醒,此类案件作案人多为青壮年男性,选择年轻、独处女性下手作案。尤其是单身独处的年轻女性一定要提高警惕,别迷恋微信,多长个心眼,与陌生人交友一定要小心谨慎,切莫上当受骗。□通讯员王继业本报记者朱寅用手机发微信聊天,在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早已不是新鲜事。可随着新兴事物的普及,衍生出的罪恶也屡见不鲜。8月14日,闸弄口派出所就处理了这么一起案子,一个年轻的女子,因微信交友不慎,被色狼持刀挟持猥亵了整整一夜。最终,民警通过假扮物业工作人员侦查后,将色狼唐某抓了现行。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3:53:14 &&
既生陌陌,何生微信?极客公园 极客 核心提示:陌陌从发展到现在,总是逃不开“约炮”,社交未来的探索方向在哪里?就像米聊也在哭泣:既生米聊,何必微信?微信阴影?两条时间轴揭示陌陌和微信的成长路径:2011年8月,陌陌正式上线,1月28日,上线5个多月的陌陌,注册用户突破了100万。3月9日,上线八个月的陌陌,用户数突破200万;再后来,4月9日,300万;5月2日,400万;5月19日,500万;6月4日,600万;6月21日,700万;直到8月1日,突破1000万,从0到1000万,陌陌用了一年。日,微信发布;同年的5月12日腾讯广研产品总监曾鸣在极客活动上透露微信用户超过120万;2011年8月,微信添加了“查看附近的人”这一陌生人交友的功能,用户数第一次出现爆发式增长,那时微信用户达到1500万;截止到11月,微信注册用户数已超过5000万,活跃用户达2000万,微信最新功能“摇一摇”的日启动率已经超过1亿次。到了2012年的3月29日,腾讯 CEO 马化腾在凌晨4点在微博发布一条消息:“终于,突破一亿!”,至此,微信用户数突破一亿,跨入亿级用户新台阶。陌陌的千万用户完全是在微信的阴影下挖掘出来的,相对于微信现在的1.2亿用户,陌陌的千万用户似乎不足一提,但考虑到微信动用了腾讯大平台去的资源去全力发展,而陌陌只是一个50人左右的创业团队,1000万对陌陌来说,已经难能可贵了。成功点1、社会化运营推广。诞生之初,陌陌就没有通过传统的装机走量或者付费推广,而是通过社会化的推广的渠道,在用户之间传播,带动用户增长。陌陌在微博上的营销包括但不局限于:1)围绕陌陌特性策划话题,草根大号发布,草根大号转发。2)同一个话题,不同时间不同账号发布,重复强调。3)发布账号以百万级别以上为主力。4)发布时间大多集中在20:30――22:30时间段。5)一个话题上万条转发完成,需要其他草根账号配合转发完成,最高纪录一次性使用27个草根大号。6)因知名度问题,转发参与前期成本要高于后期。2、关系的用户体验。用户关系是单向关注与互相关注,而不是传统的申请好友关系。这对于用户层面来说,会降低用户使用中的挫折感,提升用户体验,特别是男性用户。加好友可能被拒绝,但我关注你却一般不会被主动拉黑。3、用户特点的展示。陌陌的用户展示页,可以与微博,豆瓣,人人等社交工具进行绑定。你可以从陌陌里看到陌生人,然后通过他绑定的社交工具里了解他的生活,这对于陌生人交友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展示。4、位置的精准定位。与微信等产品不同的是,微信提供的查找附近的人只给了一个大概的范围,而陌陌给的数据精确到米,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陌生人之间的信任感,距离并不只是隔着网络的定位,而是可衡量精确到米的数字。“约炮”之外的想像空间陌陌从发展到现在,总是逃不开“约炮”,社交未来的探索方向在哪里?1、豆瓣的产品经理黄海均在知乎上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作为社交工具,我觉得它最大的问题是“关系难以沉淀”,虽然它能持续地能让高帅富们找到麻豆,让白富美们找到高帅富。但作为今年可容纳千万级用户的平台,仍需考虑:狂欢过后,下一步如何走?2、陌陌由于产品功能属性的单一,如何留住用户,保证持续性的增长?虽然产品特性可以更改,不断优化,但陌陌未来商业模式上的探寻方向呢。?3、微信和陌陌,同时期冒出来的类似的产品数不胜数,但当微信壮大起来以后,其余的产品慢慢没了踪迹,仿佛不曾出现过。如何实现和微信的差异化竞争,毕竟小团队无法避免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的困境。就像米聊也在哭泣:既生米聊,何必微信?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3:07:50 &&
818用微信聊的18岁女同,有图有J8,亮点多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08:16 &&
爱情价更高 【凌晨短信激化情侣信任危机 女孩为证清白从16楼跳下】一对亲密恋人,只因凌晨女友手机收到一条短信,激化信任危机,激烈争执后,为了证明自己的爱情,女孩大叫“老公!我是爱你的!我会证明给你看的!”,纵身从16楼跳下……后经了解,那条凌晨短信是信息台的群发短信。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1:26:57 &&
微信,和它的真假敌人 虎嗅网 日,微信iOS推出了4.2版。新版微信在启动画面上挑衅地写着:“曾经在微博上虚度光阴/ 如今又在微信里蹉跎岁月/ 你以为通过手机就连接了世界/ 其实只是躲在屏幕后面获取安全感/ 如若不能,试试微信视频通话/少发微信,多和朋友见见面!”一个文案,微信挑衅了两个对手。开头虽然刻薄的是微博,但结尾的视频通话功能,却像一记重锤砸在了运营商身上。2011年1月发布,2012年3月突破1亿用户,微信已经红到不需要虎嗅再从头介绍一次产品。在它背后,是腾讯7.5亿规模的QQ用户和腾讯平台庞大的产品和技术阵营;在它麾下,是诸多渴望分一杯羹的开发者、媒体和品牌商;甚至,它还捧红了自己的产品经理张小龙。做通讯工具、打通QQ产品、做社交、做公众平台……微信不断扩张的野心、产品功能和用户规模,让整个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界为之嫉妒,为之肝颤,它再一次延续腾讯宿命成为了移动互联网行业的新“公敌”。但在虎嗅看来,不能泛泛说微信是“公敌”,微信确实在革一部分产品与玩家的命,但其他一些角色,其实与微信构不成彼此对立关系。正如一开始,就连腾讯自己也曾担心微信会威胁到QQ,但现在,两者已经开始有意寻找自己:QQ虽然允许微信接收离线消息,但微信不能跟QQ群打通;而微信公众平台,则开始尝试QQ所没有的名人路线。那么哪些是被微信逼到墙角的真敌人、哪些又是长得相似、但实际在细分战场上跟微信错肩的假对手?假敌人代表:陌陌、微博陌陌:直到2011年8月,主打陌生人交际的陌陌才上线,比微信晚了7个月。一年后的今天,陌陌跟米聊一样不过1000多万的用户规模,但却在与微信的战争中毫不逊色:每天220万活跃用户,超过4000万条信息,周活跃用户接近500万。“我总认为微信和陌陌完全不是一个东西。微信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纽带,是一个非常出色的通信工具,是QQ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延伸,但是陌陌并不想做成那样。”陌陌的创始人唐岩说。换言之,这是一个微信的“假敌人”,它能避免跟微信正面交锋,是因为:1、差异化定位陌陌与QQ、微信的定位差异化从产品命名时就已经明确了:陌生人交际。陌陌的创始人唐岩问新浪科技:“QQ是重要社交工具,但是你想一想你有多久没有通过QQ认识陌生人了?”唐岩说,你加的新朋友可能都是与你工作、学习有关的人,都是你社交圈里的人。认识陌生人、拓展新社交圈的渠道没有了,不是因为你没有这个欲望,而是现在的渠道不靠谱。2、社会化运营推广也正因为没有大靠山,陌陌对新浪微博、豆瓣、人人网等社会化平台的应用力度毫无顾虑。比方,极客公园的一篇文章写过陌陌在微博上的营销手段:1)围绕陌陌特性策划话题,草根大号发布,草根大号转发,最高纪录一次性使用27个草根大号。2)同一个话题,不同时间不同账号发布,重复强调。3)发布账号以百万级别以上为主力。4)发布时间大多集中在20:30――22:30时间段。3、迎合定位的产品细节陌陌的用户关系是单向关注与互相关注,而不是传统的申请好友关系。这能降低陌生人交际中的挫折感。在位置定位时,微信提供的查找附近的人只给了一个大概的范围,而陌陌给的数据精确到米,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陌生人之间的信任感。微博截至日,新浪微博注册用户超过了3.68亿,到8月28日,微博上线刚满3周年。而2011年1月上线的微信,在今年用户数量超过1亿之后,推出了可以认证账号的公众平台。微博卖的是碎片化、媒体属性的社交,也同样在。如果说微信在某个时点上真正开始威胁到了微博,那应该是微信4.0正式推出“朋友圈”,并开放了注册开发者平台的2012年5月。在虎嗅此前的文章《微信对微博的冲击有多大?》里,网友“黑马良驹”写道:新浪微博,急于治理其信息的过载和泛滥,想把弱关系沉淀成强关系。而微信,想的则是增强其媒体性,增强信息传播的效率。这就是矛盾,正所谓存在矛盾,它们两者也就谁也取代不了谁,可能会长期并存一段时间。在虎嗅看来,至少在目前,微信与微博不算正面敌手,原因是:1,微博是自媒体,微信是点对点互动 在产品设计上,新浪模仿Twitter的同时,结合中国市场特点和自身资源做了改进,比如大量聚集名人用户,支持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形式的发布。微博的特点有:a,一对多的发布模式,借助转发使影响力几何级增大,能赢得规模性的话语权,并且进一步反作用于传统媒体。b,新浪传统门户的媒体属性已经渗入到了微博,使微博成为碎片式新闻话题的交互平台。而微信的特点是,a,去中心化,点对点的精准沟通。b,用户关系基于手机通讯录、QQ好友等熟人社区,虽然微信也有“朋友圈”功能,但在运营引导上,仍是着力于熟人之间的生活分享。2,微博适合前端营销,微信适合后端客户关系管理据DCCI发布的2012中国互联网网民网络使用行为调查,新浪微博用户占总网民用户的比例为87.67%。使用时长也保持了高水平:大约为平均每日使用1小时。用户对微博的使用方式是,主动使用,并耗费相对完整的时间段。大V、品牌商们在微博上已经证明了这个平台的口碑营销的有效性。微信作为沟通工具,用户更多是用无形的碎片化时间来使用的。微信在发布4.2版的同时也开放了公众平台,允许媒体、品牌商及名人用户进行账户认证,并给认证用户更多的手段向粉丝们推送信息(虎嗅也在第一时间以huxiu_com账号进驻)。但是微信本身基于用户关系,媒体性相对较弱,推送信息太密集的话,很容易导致用户反感。腾讯早年也曾推出过企业版QQ,但现在已无人记得,这也许也是微信的企业账户日后的命运?因此,除了定时、必要、简洁的新闻内容推送,认证微信账号更适合用于接收用户信息,给出反馈,完成“被动式”用户关系管理。最新的消息是,微博正试图将弱关系向强关系转化,推出定向发布功能。而微信,基于强关系是它的优点,在此基础上增加自己的媒体性。3,借力于腾讯的产品生态,微信有贴身管家的工具属性微信有微博不具备的工具基因,这是从整个QQ生态继承而来的:例如QQ邮箱的邮件提醒、语音记事本、腾讯新闻、漂流瓶、摇一摇、微博阅读等插件,使得微信本身就能成为一个基于手机桌面上的子桌面、子入口。而这不但是微博做不到的,也是下面要说的米聊想做而没做成的。真敌人代表:米聊、运营商米聊2010年12月,第一版米聊刚刚问世。出品方小米科技的创始人雷军在一次聚餐里说:“如果腾讯介入这个领域,那米聊成功的可能性就会被大大降低,介入得越早,我们成功的难度越大。据内部消息,腾讯给了我们3个月的时间。”但日,微信的iOS 1.0版本就上线了。同样参照Kik提供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免费短信、语音、图片……米聊是微信的第一个敌人,微信却是米聊终身最大的敌人。《IT时代周刊》写道,雷军希望以偷袭的手法动摇腾讯的地位,然而有高度警觉性的马化腾迅速意识到危机。腾讯也以极快的速度山寨了米聊,推出微信,借助QQ平台集团资源整体倾斜,微信用户很快过亿,最终米聊的用户数停止在1000多万上。米聊输在哪里?虎嗅认为有以下三点主要原因:1、主帅重视程度按照“逛”创始人白鸦的说法:“米聊出来的时候,我们意识到国内又出个有背景和资源的人打造的好产品,它可以来威胁腾讯,而且这次是从更根源的地方下手。可惜,雷军似乎没能把全部精力放在这个小产品上。”而腾讯方面却对米聊这个敌人严阵以待。这是因为做微信前,腾讯在微博一役上跟进速度太慢,让新浪微博得到爆发式成长的机会,成为真正有机会威胁到腾讯的产品。微博上失利,让腾讯对米聊的警惕度提高了更多,因此虽然发布时间比米聊晚,但微信的项目在2010年11月就立项了,早于米聊发布的时间,而且腾讯内部从多个平台和角度由多个团队同时做了多个“微信”,最后确定推出了张小龙版。2、产品功能细节跟微信咬得太紧,迷失自己虎嗅曾经比较过微信与米聊的产品细节。正是因为米聊成为了微信初期的紧盯对象,除了显示已读、涂鸦等一些功能性细节,米聊在功能与服务上被微信咬得很紧。而2011年8月起,微信2.5引入LBS技术,加入了“查看附近的人” 的新功能后,米聊在9月跟进推出了“附近的人”;10月,微信推出“漂流瓶”和“摇一摇”,米聊也在12月推出了类似摇一摇的“握手”功能。而与此同时,米聊里的社交平台“米世界”却表现得野心太大、执行不足,米聊自身也没能从用户视角给出足够的个性化、差异化定位。3、靠山支持力度2012年5月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雷军曾说,有1300万用户的米聊能活下来很荣幸,(因为)微信是QQ的马甲。这话点出了微信背后的雄厚兵力:7.5亿的QQ用户,和强大、快速的腾讯技术团队。在微信发布早期,因为免费短信跟腾讯的移动QQ业务相冲突,腾讯没有给予大力支持。但在2011年5月之后,微信也跟进米聊发布语音服务后,腾讯开始大力推广微信:微信和腾讯微博、邮箱打通,并在腾讯平台上为微信做广告。腾讯的影响力也能为微信轻易赢得外部援兵。2012年4月,微信产品经理张小龙邀请入驻美丽说进驻微信平台进行测试,美丽说“毫不犹豫的接受了”。美丽说产品总监王新米说,自己对用户在QQ扩散链接的规模已经咋舌了近一年,却一直遗憾手机用户无法实现“边逛边聊”。而对米聊来说,依靠的却是小米科技的“小米加步枪”,从0搭建的MIUI熟人社区、MIUI系统平台和随后推出的小米手机。“靠山”的技术也成了米聊的劣势:2011年5月,由于用户数量的暴涨和后台架构的不合理,米聊曾经历过服务器一天当机5次的窘境。运营商你当然可以想见,微信的免费短信、语音短信、发送图片等基本功能是怎样直接冲击移动、联通、电信的传统短信和彩信业务的。8月2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2012运营商终端与应用创新合作大会上演讲时说:“从2011年初至2012年3月,微信用户数达1亿,手机用户的人均短信流量下滑了7%。”邬贺铨引用爱立信的统计数据说,2012年上半年,全国非话业务收入占电信业务收入将近50%,同比增长17.5%,对收入增长贡献88.3%。而接下来,微信还有大招。4.2版新推出的视频语音通话,恰恰是运营商们推行3G时最常用作宣传的产品形态。网络电话(VoIP)并不算新技术,但早在2005年,工信部(当时还是信息产业部)曾出台了保护运营商的产业政策,明确限制国内民营资本进入网络电话市场运营。而这次微信推出的视频功能,则是手机对手机的对讲服务模式,属于监管的“灰色地带”。这已经是对运营商发起的第二轮近身威胁。试用过视频通话后,运营商员工称“脊背发凉”,发出“三大运营商将彻底沦为管道”、以及“腾讯的野心就是成为第四大运营商”的哀叹。和菜头在解读微信产品经理张小龙的演讲时说:“微信4.2推出视频通话功能,彻底封闭了手机通讯工具上的任何其它可能。从此,微信确立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生活方式的产品地位。未来一系列新功能的演进,都将围绕这一核心价值进行。任何试图以节省电话费、短信费作为竞争卖点的产品,此时已经完全失去了竞争的可能。”事实上,在米聊还在战局中占优势的时代,三大运营商就开始推出了类似微信的业务,比如如中国移动的飞聊、中国联通的沃友和中国电信的翼聊。更早前的中移动的“飞信”,一度被视为能打通PC桌面与手机的最有潜质产品,注册户数仅次于腾讯QQ已达5.4亿,拥有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传统通信网的通讯能力,但受制于既定商业模式与既有利益,运营商们还是给微信留下了充足的壮大时间。某种意义上,这并不是一个产品与整个运营商阵营的战争,而是互联网公司阵营与运营商阵营的对抗。目前,全国的非话收入已占电信运营收入的半壁江山,互联网业务已主导了电信收入增长。尽管ICP行业 只及电信业收入的1/9,但56个上市的ICP公司市值达到三大电信运营商之和的一半。目前百度市值已超中国电信,腾讯也超过中国联通,且中国ICP行业营收年增37%,电信运营商收入年增仅10%。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3:32:28 &&
微信不能承受之“轻”来源:uicom作者:白鸦(这又是一篇很长的博客,而且行文之间没啥逻辑性,而且由于不知道微信后续整体的发展策略是什么,所以很多具体的话很多具体的观点其实等于白说,大多数应该都不会是对的。如果你耐心不够,如果你喜欢纠结于某个具体的结论,建议不要阅读;如果你想从中看到一些判断问题的逻辑,设计产品的思考角度,或者你对我所观察到的现象有兴趣,可以读一读)如我之前所说:“微信已经承载太多”。如今的微信从已经拥有的功能和内容来看,确实已经是一个以通信、熟人分享(朋友圈)、信息订阅三个支点为载体的“无线生活平台”。顺带还可以满足一些交友、群体协作的需求…关于通信、熟人分享(朋友圈)我不再拢赜凇靶畔⒍┰摹弊鱿陆馐停我所谓的信息订阅其主要产品形式就是最近比较热火的“微信公众平台”,对用户来说对这个平台的直接感受没有那么强烈,他们通常只是看到相关商家或垂直媒体会在自己的地盘上宣传自己的微信,用户被吸引去关注完商家的微信后,他们之间可以互动,商家也可以给他推送相关信息。“微信公众平台”的实现方式非常讨巧、聪明。估计还有不少人没有用过这个平台,或者只是“关注”过一些公众号,我尝试简单介绍一下“微信公众平台”:1)申请公众号之后可以通过后台给订阅者们群发一对一的图文信息,这些信息还支持可以链接到微信之外的页面(这意味着你可以通过微信做很多很多扩展的微信没有提供的东西);订阅者可以通过微信跟公众号进行对话,公众号在后台可以看到每个用户的对话,然后可以进行一对一的回复。2)公众号后台还可以设置一些自动回复,包括第一次见面问候语和自定义答复等。(这个自定义答复做的比较聪明也比较好玩,你可以设置一些关键词及其对应的答复内容,订阅者跟你提到这些关键词的时候,系统就可以自动按照你设定好的一些内容跟他对话了。这就是不少人一直在调戏的所谓的“机器人”)3)事实上公众号主要想发力的对象是线下商户,(由于微博类社区的热议,最近很多媒体类的公众号大行其道,导致公众号的活跃群体以及很多人对公众号的认知产生了一些偏离)。关于线下商户,微信重点结合了腾讯的线下生活产品(应该是戴志康在负责这个业务吧),给线下商户提供了类似“会员卡”、“打折券”的相关功能。4)微信这几周在多个一线城市做了N场线下活动。在和星巴克的线下推广中还利用了“摇一摇”功能给用户推荐“星巴克”的公众账户。5)为了防止公众号群发的信息给用户造成“骚扰”,微信设置了每个公众号每天只能群发四条信息。―“微信公众平台”之慌乱的初夜利用智能手机的PUSH通道,做“个性化的信息推送服务”,绝对是一笔值得做的生意。首先,用户有需要你把他关注的以及适合它的信息和动态,适量的适时机的推送给他;然后,商家极其需要有个到达率高的和用户沟通渠道;最后,由于是个性化的用推送传递信息的,让这个渠道的有效转化率更高,商业价值更大。但,这笔生意也真的十分难做,因为如果把握不好度的话,很容易做成了“垃圾短信中转站”。我揣测微信公众平台是要给商家或媒体等公众账户提供一个“会员维护和互动的平台”+“优质信息订阅渠道”,而不是一个“拉新客的营销平台”(所以微信一定不能做什么类似最受欢迎公众号这种东西),不是一个单纯的“广告平台”。这样一个定位,但从用户的直观感受上来说,和“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区别并不是很大。从小范围测试到两周之前的开放注册,一个简单的还非常不完善的“微信公众平台”,最近几周在微博类的社会化网络上传播的很火热,公众号、用户、同行、媒体都在“口碑”它,但表现出来的局面似乎并非之前预料的那么“理性”,显得混乱而有趣。我尝试大致的还原一下这个乱相:1)公众号(包括线下商家、媒体类公司、流行个人消费品牌商、电商等):一上手公众平台,几乎所有的公众号都很兴奋,大家的感受大概都是“发愁了这么久,终于找到一个可以直接给用户在手机弹窗的渠道了”,当然也有不少理性的公众号很快就意识到“这不是一个乱来的渠道,订阅者很容易反感并离开”。于是,大伙反复摸索并实验着“如何能得到更多关注”、“推送什么样的信息用户会喜欢”,他们使尽浑身解数去讨好用户。一边在自己的网站上、微博上搞“关注有礼”的活动,一方面全力让自己跟用户的对话更幽默更有趣,编写更多适合传播的好玩的“自动回复”,一时间所有的时间都开始卖萌装可爱。但,多数人在一开始还是固执的惯性的把微信当作一个像微博一样的“营销渠道”,不厌其烦的主动推送着信息。(更有甚者竟然用微群每天群发昨天关注中奖的人是谁!)在收到用户回骂过来的信息后,很多账户开始低调起来,他们推送的营销内容开始变少、时间开始集中在非工作时间,但,还是在希望可以从推送上找到突破口…观点:不管是线下商户、媒体、品牌商,还是电商,大家都知道这里有金矿,玩下去一定会很刺激。但,不管是这些来玩的公众号,还是微信自己,大家似乎都是“第一次”,都在表现出“初夜”的兴奋和慌张,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不断的摸索着适合自己的也能受用户欢迎的玩法和姿势。我相信不同类型的公众号的玩法应该不同,稍待时日用心的商家们都会找到更合适自己的使用方式,包括什么样的内容、什么样的时间、什么样的长度、什么样的互动方式、向什么样的群体、人工还是机器自动回复、对待老会员怎么办、对待非熟客怎么办、要不要主动营销等等。(当用户在门口排着队等我们去服务的时候,那怕他们再难伺候我们也是天底下最聪明的人)。无论最后不同类型的公众号总结出来的“攻略”有多少差异,有一点应该是共通的:这是一个和用户互动和沟通的渠道,而非一个粗暴的营销渠道,在这里用服务的角度来做营销要比用营销的方式来说营销,会好很多。2)用户智能手机+需要话费不少的上网流量+需要身边朋友也都在用,这三个条件,注定了微信是一个相对文艺的科技范儿十足的产品,也注定了它的用户群并非主要集中在任人欺骗和宰割的三低人群,它的主要人群:相当挑剔,不好伺候(当自己是上帝),有很强的传播能力和表现欲望。一夜之间大家在微博上、媒体网站上、电商导购网站上、线下品牌的活动上、线下美食店里,看到了商家们在做活动,大抵都是一个类型“关注我的微信,可以参与抽奖”。于是就随手关注了,这里有一些是他们很喜欢的商家/媒体,有些并非很熟悉。当大家关注了三五个这种微信账户以后,每天都会收到十来条并非来自好友的“微信”。这些信息有的还不错,有的让他们反感。比如:早上起来,微信里就有了交通电台在8点左右用俏皮话推送过来的当日天气及交通状况,这个很亲切也是生活所需。不错!(不过杭州交通91.8每天的信息太长了,容易有阅读恐惧)早晚看一看,蛮子文摘、36ker、ifaner、城市晚报。除了内容重复度高之外其他都挺好!周末正在家吃饭呢,星巴克发来信息问我心情怎样,真心讨厌;下午正在开会呢,有公众号给我发来几个冷笑话,真心反感…观点:然后,作为用户我心里开始对谁好谁不好有些标准了:没事总主动给我发信息的,最讨厌;固定时间给我发一些信息摘要的,挺好;哪些发促销广告的,都可以去死啦;作为商家最好没事你别找我(除非你很牛能做到你找我的时候刚好我需要你),我想到的时候会去找你的。于是,当讨厌的、可以去死啦的、烦人的信息发过来的时候,用户们开始反感发信息的商家,开始对微信有些不好的感觉。呵呵,是的,他们不会责怪自己当初干嘛为了参加抽奖占小便宜而去关注这些“骗子”,做惯了上帝骂惯奸商的他们只会去骂商家和微信。于是,被“骚扰”过几次的用户开始对微信公众平台多了点抵触感。但,当他们又遇到一个喜欢的商户在推广微信的时候,他们还是会犹豫,还是会去关注。就像一个不完美的疼痛多于刺激的初夜之后,下一次依然……(如果连续几次都只是疼痛的话,这辈子怕是该彻底冷淡了)3)媒体和同行不少人在夸微信把精准营销从不可能变成可能、为移动互联网和商业的结合找到了方向、真正的O2O、零售CRM的革命性创新、个性化媒体的新天地、微信让大家重新认识了二维码,等等(天下网商许维同学就是这其中的典型代表)。不少人也在笑话微信这个做法是涸泽而渔、杀鸡取卵、让用户反感的垃圾营销、信息过载会毁了微信,等等(极客公园是这个观点的代表)。对于同行的观点我没啥观点,只是想劝大伙先深入的把自己扮演成用户和商家去用用,再下定论。如果你不是床上的那个处男或者处女,又不能揣摩那种感受,靠理论是分析不出来他们以后是否会性福的。(以上现象是我让自己不断切换角色实际观察的结果。我相信不同人看到的现象不同,如果你认为我描述的现象很片面,请先看完至少100个用户的相关微博、20个商家的相关推广和每日微信推送,再来批判)―在高速飞行中“补丁”策略当“骚扰”和“信息过载”有了出现的苗头之后,微信团队除了继续做线下推广和线上营销之外,产品上也做了点事情:把公众号的信息全部做成“不提醒”,接收不接收你可以选,但收到了也不弹出提醒,你自己进去了才能看到。(但似乎这个改动殃及到了我正常好友信息的PUSH,导致我正常的好友信息经常没有给PUSH过来)。事实上,这个处理是有效的,用户的反感降低了很多。当然,公众号的效果弱了一些,但弱的并不多,或者说弱的只是实时性。不过我认为这是一个最初的设计失误,产品设计在最初设计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这个问题,而不是等问题出现之后才去补救(并非所有的设计问题都得等试错以后才能知道给出好的方案)。因为这个问题某种程度上和“朋友圈”的一个性质的。好友信息是即时的通信需求,需要及时的PUSH;而朋友圈的好友相册更新是状态同步的需求,无需及时PUSH;同样的,公众号信息是关注需求,及时PUSH的要求不高不普遍。之前微信在“朋友圈”里有信息更新时做了一个很低调的设计,当有朋友更新了朋友圈信息的时候微信内部菜单上会出现一个小标记以示提醒。我可以理解这是在有意无意的将聊天信息和朋友圈更新进行区分。而如今在公众号的信息处理上一开始并没有做不同的处理,应该算是设计失误。和“朋友圈”又有不同,这次“不提醒”的处理只能算作是“补丁”策略。因为,即使“不提醒”了,公众号信息和好友信息还是混在一个列表里处理的,当我得到好友信息通知打开页面的时候,未期望的公众号信息还是在干扰我。虽然当大家关注的公众号还不多的时候这个问题并不突出,一旦关注的公众号信息多了,撞墙的一幕就会出现了:有一条新微信通知,打开,列表下面全都是公众号信息…对于这个补丁,我前天在朋友圈的聊天里说过这样的观点:公众号发来的信息可以考虑专门分类。如果大方向是由通讯、熟人社交、生活信息订阅所组成的无线生活平台,如果UI结构还现在这样,那么四个菜单可以是:微信、朋友圈、关注、管理。(把设置、通讯录、关注管理、都放进一个菜单;把朋友圈也拿到一级用它更频繁的让用户自己来,不然如果只是信息的push让他回来的话烦躁的风险太高,压制信息push的话活跃度会有问题,朋友圈是个挺好的调剂物)今天又仔细想了一下,把公众号信息跟好友信息分开在专门的栏目下放置是不合适的。这样会降低公众号信息的浏览率和曝光率,同时会让用户对不合适的广告推送降低反感,从而兹涨工作号不苛求信息的受欢迎性,慢慢的会形成订阅者和商户逐渐疏远的恶性循环,逐渐让这个栏目整体浏览下降并失去作用(试想一下,微博如果把企业账户的feed专门分开,企业账户在微博的营销价值会降低多少?)。混到一起虽然有风险造成反感,但有益于长期的价值培养,有益于生态和习惯的形成。如果非得分开,除非让用户选择每个公众号的信息是否要提醒,有信息的时候像朋友圈那样显示一个状态,有新提醒的时候直接提醒。不管怎样,对于把好友信息和公众号信息混在一起可能造成“骚扰”的这个问题,优化方案还真得是在信息是否提示、是否接收上想办法。只是目前这个补丁显然打的有点浅,需要在这个方向上拿出更优的方案来。―微信不能承受之“轻”智能手机时代的无线互联网基本不需要综合性的“胖客户端”,因为APPSTORE本身就是一个胖客户端,每个APP只需要基于用户的一个应用场景提供服务即可,不合适尝试在一个APP上累加多个应用场景服务。最多,可以做“基于某一类应用场景”,比如支付宝的水电煤等生活缴费。从微信在4.0版本时把大方向定义成“微信=生活”开始,从4.2版本上综合了上面介绍的通信、熟人分享(朋友圈)、信息订阅开始,从微信开放平台给了我们可以做个性化机器人、个性化的生活助理、无线生活搜索的可能性开始,微信已经注定了不会再是一个“轻应用”。虽然不能把微信叫“胖客户端”,但它确实已经很重。但是,如今用户主要(按软件默认设置)去打开微信的方式依然很单一:有新消息来了向短信一样跳出提示通知,于是打开来去看一下。那网站来说就是“每个UV进入的东西都很一致”。而当我进入信息列表后,发现这里包含的信息可能是好友及时聊天信息,也可能是商家推送过来的营销或关怀或每日订阅,还可能是好友验证等系统消息。而且,微信如今的界面框架设计,依然是最早的基于一个“通信工具”的“轻”设计。仔细去推敲一下微信现在的大部分功能的入口和信息归属,你会感觉到从4.0开始微信就在用一个很轻的设计,支撑一个很重的东西,于是很多功能的归属和入口都让你感觉到产品设计师们在无奈的“打补丁”。(当然,这个“打补丁”在逻辑上看似不合理,但在那个阶段性的时候却很“合适”,因为这样大大降低了尝试的成本)由于快速的发展和不断的累加,微信在界面结构、产品结构、信息分类和分级,以及通用的交互原则设计上,都已经落后实际业务几个车位。直接一点来说就是:现在的表现能力和手段已经无法支撑业务的发展了。要改变这个落后并非把界面做的更友好,交互方式更酷更易用能够弥补的了的,它需要从业务策略出发,站在整体规划的角度上做结构性的设计,花时间从最细粒度捋一遍功能列表做仔细的产品管理梳理。这需要很强的规划和驾驭能力才行,恐怕普通的设计师或产品经理难当重任,得Allen自己拿主意想大方案。因为,这个变化带来的效果可能很好,也可能很差。―最后,不管怎么说,微信的发展之快之迅猛依然让人_目。只不过,不管是人还是产品,当你什么都还没有的时候,选择是最简单的,当你有了一些东西的时候,选择将越来越困难,而那个时候你不得不做很多很多的选择。微信有一个很好的基础框架,但一样避免不了得选择一些东西放弃一些东西,做一些更大胆的改变。对于微信的下一步我非常的期待。1、我很好奇这个团队将如何进行商户的拓展和营销,如何引导并公众号们一起去学习用好公众平台。2、我很期待,下一版的微信会变成什么样。在信息架构和页面结构上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或创新。3、在信息订阅和推送上微信还有什么新的招数吗?朋友圈是个慢慢养的产品,但下一步还这么低调的养吗?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7:16:24 &&
陌生交友:只为要享受一下出轨的感觉本文作者黄绍麟(weibo)是台湾科技博客《数位之墙》创始人,嘉丰资本合伙人。他认为目前的陌生交友并未抓住关键,大部分人只是要享受一下出轨的感觉,以约炮为契机向熟人交友转变才是正途。这就是陌生交友市场的奇观:80%的男性折腾三个月一无所获,80%的“非美女”三个月内从来没收到过交友邀请。◎人性就是在常轨与出轨间摆荡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加上近几年的社交网络风潮,透过手机交友的各种应用也纷纷崭露头角。然而,虽然用户使用的终端在变化,社交的本质变化并不大,因为互联网交友是一种与人性最相关的服务,而人性,千百年不变。本文,是笔者近十年的观察与总结:网络交友市场法则一:熟人交友与陌生交友市场轮流火爆相互依存这个市场可分为熟人社交与陌生交友。熟人交友的典型是Facebook,每个人在上面形成的圈子以自己认识的人(可能熟,可能不太熟)为主。陌生人间的交友,例如美国的,一进到网站首页就告诉你MeetNewPeople。曾经当红过的也是的。从商业角度看,哪一种市场更有价值?Facebook在美国一开始也是从大学生之间的陌生交友开始,后来逐渐转向拉动身边的熟人上来注册而成为最大的熟人网络。然而,Facebook上面大部分人都用真实姓名,熟人间网络让你公开而透明。于是,你想偶而逃避一下。有没有过想在Facebook,新浪微博,或QQ上注册一个“小号”而没人知道这个人就是你?哇!你真干过这个事!根据笔者经验,在实名制社交网络上拥有小号的用户大约是10%到20%。换言之,Facebook的注册用户数打九折,约略会是他的真实用户数。当常轨让人厌烦,出轨想法随之而来。在现实世界里不能干嘛,但在互联网上匿名交友并不违法。这是为何当Facebook越壮大,Badoo们就开始出现的原因。也因此,当微信强大了就有人要用陌陌。始终有人会想,当QQ变成熟人通讯工具时,旁边有个巨大的陌生交友市场。*请注意,本文的“出轨”一词,并非指婚外情或不法情色勾当,而是指人在过惯常态日子后,偶而想逃离现实的心里状态。男女都有这种心情,不管已婚未婚。一般都是深藏在心底的想法,不太敢真的付诸移动。互联网的匿名特性,提供了这种心理状态一个意淫出口。◎陌生交友的两大发展方向网络交友市场法则二:只有熟人间关系能沉淀,其他都是浮云然而,“出轨”并非常态。绝大多数的人总归是要回到常轨(呃,等累积足够能量再次出轨)。因此,对于经营陌生交友市场的(移动)互联网企业来说,普遍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用户流失,伴随而来的,是陌生交友网站或手机APP的用户生命周期过短的问题。当一个从陌生交友市场发家的网站或手机APP一开始有着惊人的高速用户增长时,同时间活跃用户数也约只占注册用户数不到25%。请注意,陌生交友已被证明是进入交友市场战无不胜的利器,但是它的副作用也同样非常惊人。用户不断进来,用户也不断流失。而,注册用户数不断高速增长,只是因为整体市场在高速增长(例如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在增加),用户流入速度比流失速度快,所以看到整个盘子在变大。当整体市场的成长遇到了天花板,这样的企业其增长也就开始停滞,因为将进入到流入速度小于流出速度的过程。陌生交友市场经营者难道会坐以待毙?不会的。回想一下当年QQ是怎么起来的?回想一下Facebook在美国是怎么起来的?不都是从陌生交友诉求起来的?不也都转变成了熟人间通讯工具?陌生关系不长久,用户生命周期不会长,转变成熟人社交是其中一途,关系炼能沉淀。有没有不转向熟人社交而做陌生交友还能活下去的?有的!君不见国外陌生交友网站赚钱赚得饱满?既然用户生命周期短,就在这短暂的周期里发展出让用户愿意交钱的产品。会有一定比例的用户愿意为“出轨的心情”买单的!等到发现这样的满足更空虚,他就会回到常轨。周而复始。这就是人。哈哈哈!◎三个月用户生存周期定律网络交友市场法则三:陌生交友的大部分用户都是来打酱油的陌生交友的用户生存周期不会超过三个月,笔者称为“三个月用户生存周期定律”。造成这个定律的原因除了前面所说的“出轨并非人的常态,时间不会太长”之外,最主要的原因会让你相当吃惊:(1)不是每个男人都是猎艳高手;(2)不是每个女人都是绝世美女。男人们,你如果潜心的在陌生交友网站或者手机APP认真玩上一段时间就会知道,大部分你发出去的交友请求对方是不会理睬你的。这跟你长得帅不帅可能有点关系(但,不一定非常有关系),主要是跟你懂不懂得把握女性心里有绝大关系,能第一次出击就成功引起注意。一个令人惊讶又残酷的事实,绝大部分男人不具备这样的技能。而在陌生交友网站或手机APP上,对一个女性你不会有第二次机会。笔者认识的猎艳高手,从判断女性照片真伪开始,挑选发信息的对象,写什么,用什么口吻,自己的头像与生活照该放什么。。。自叹不如。此外,男人们,扪心自问,你们发信息给女性,绝大部分只发给美女对吧?这就是陌生交友市场的奇观:80%的男性折腾三个月一无所获,80%的“非美女”三个月内从来没收到过交友邀请。而最终有所斩获的男女则互相留下QQ号手机号之后,再不用这个网站或手机APP了。用户生命周期能超过三个月吗?这不就是在帮QQ和电信运营商打工吗?然而,用户一无所获的离开,又有什么不好?这就是经营陌生交友网站或手机APP的精随所在:要搞清楚你卖的是一个梦。你提供的服务表面上是让陌生人可以互相精确的找到对方,但实际上男人只想看美女,美女只想被追捧。大部分人,只是要享受一下出轨的感觉而已。◎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网络交友市场法则四:地里定位在陌生交友里主要用途是“偷不着”自从手机有了相对精准的定位功能后,很多人想过把LBS(LocationBasedService,基于地理信息的服务)与陌生交友结合。最常见的就是让手机用户可以互相寻找离自己最近的陌生人,以便于见面。这想法是很理所当然,然而,这样的功能却是违反人性的。仔细想想,你真的那么想跟附近陌生异性见面?先不论女性对自身安全的顾虑,即便男性,要跟陌生女性见面的心理压力还是挺大的。而且男性大半只想约美女,却又不具备打动对方的技巧。这些都让此功能轮为意淫的工具,只能看看,实际上对绝大部分人不起作用。事实上,陌生交友最刺激的地方,就在于那个你不知道我,我不知道你的暧昧,若即若离的距离才是真正会让人上瘾的东西。举一个粗俗的例子,曾在电影里看过的台词,说男人的心态是“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陌生交友要是真见面,那就一点不好玩了。经营陌生交友市场,一定要明白那个“偷不着”的强大威力。让用户以手机搜索附近陌生人,这功能有用吗?没用,因为绝大部分人没准备好要见面。废掉它吗?不必,因为它带给用户希望。看着那个搜索列表本身就有快感产生,足以上瘾。其目的并不在于真的促成见面。◎陌陌的发展前景末尾,谈一下中国热门的陌生交友手机APP:陌陌。当前一阵子据传陌陌获得数千万美元投资时,笔者只感觉,这个团队以及投资人恐怕都对未来想得还不够清晰。社会上对陌陌进行了道德指控,但笔者主要是担心他的经营模式。持续的诉求陌生交友,其天花板显而易见。从公布的用户数字来看,活跃用户数占注册用户的比例很能说明问题。以陌生交友为武器拓展市场是能增长很快,但是副作用已经出现。陌陌接下去的两条路,一是转而经营熟人社交,沉淀关系炼,二是往收费模式发展。都不容易。笔者在上面提到的一些经营心得与法则,很多都是在之前于51.com工作时所体会的。虽然不敢说来自电脑互联网上的经验与总结的法则能完全延伸到手机及其他移动终端,或者能适用于其他类型手机交友APP,但人性千古不变,最终我们需要搞明白是什么东西让人上瘾。
共 217017 次点击,99 个回复&
本版块主题总数:2887548 / 帖子总数:
今日论坛共发帖:1280 / 昨日发帖:28698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史海钩沉&&├舆情观察╋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海口会馆&&├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重庆会馆&&├猫眼观渝&&├山城拍客&&├重庆教育&&├巴渝情缘&&├猫人游记&&├健康养生&&├重庆车友&&├两江房产&&├渝民新婚&&├麻辣吃货&&├渝财有道&&├时尚渝女&&├公益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转贴]如果不知道微信=“约炮”那你真OUT了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博好友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