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中心龙之谷孤岛中心在哪能否点穴

当前位置:
坚守孤岛的最美乡村医生
――记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余家军
  六安新闻网讯 六安市金寨县响洪甸水库是大别山区最大的水库,水面将大小山村围成一个个孤岛,交通十分不便。34岁的余家军就是这个库区里冲村的村卫生员,多年来,余家军驾驶一条小船上门为村民看病,这一干就是12年。余家军甘于寂寞扎根库区的精神感动着很多人,成为库区村民心中的&健康卫士&。今年5月,余家军入榜&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
  他,默默无闻坚守&海岛卫生站&十二载
  余家军从小就对乡里乡亲看病难深有感触,在他当医生之前,所在的里冲村没有村卫生站。还在他刚上初中的时候,一次,有个村民被蛇咬了,因抢救不及时而丢了命。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余家军,在他幼小的心灵就埋下了长大当医生的念头,初中毕业后他就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卫校,卫校毕业后,他回到家乡,就开始驾船出诊给村民看病,余家军给自己的小船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孤岛卫生站&。这个&孤岛卫生站&常年穿梭在库区的水面上,船头的十字旗迎风飘扬,成为水库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这之前,村子里有人生病了,首先要坐船到岸边的公路,再坐车到乡镇卫生院,在路上要几个小时,小病还好,如果有急病、大病可就麻烦了。余家军的&孤岛卫生站&从此改变了里冲村自古以来没有医生没有村卫生室的历史。
  这个不足百平米,简陋的小船房不仅是村民看病的地方,也是余家军一家三口的&家&。余家军的家里摆设非常简陋,村民们都知道,余家军出诊从来都不收一分钱出诊费,只靠着微薄的医药费收入支持着全家的生活,而且经常给条件差的村民减免医药费,这么多年,别人都出去挣钱,可他始终就这么清贫着。
  余家军的小舅子在外开了一家工厂,曾经很多次要求余家军一家去帮助他管理,可是余家军始终没有动摇。看着女儿跟着余家军&受穷&,丈母娘心里也有些埋怨。
  难道他天生就是个不顾家的男人?难道他不想出去挣大钱?余家军说:&这里交通不方便,这附近就我一个医生,我不能放着几百户人不管啊,出去挣大钱我也就不想了,只要村民需要,我这辈子就会一直留在这当医生。&
  他,不分昼夜守护着山里留守老幼的健康
  结婚后,妻子吴启娇也成了他的助手。他的妻子也是卫校毕业的,志同道合让他俩走到了一起。他负责给病人诊断、开处方,妻子就拿药、配药、输液,两口子配合默契,天天忙得不可开交,水上卫生站办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多年来,余家军和他的妻子驾驶着船只,带着设在船上的卫生站,常年穿梭在库区内的岛屿、河汊山岭之间,哪里有病情,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不辞劳苦为村民看病,方便周边群众就医,为库区周边群众解决看病难问题,深受库区群众的欢迎,群众亲切地称他们夫妇为&健康使者&。
  现在村里像他一样的年轻人,多半出去打工挣钱了,留下的只是老人和孩子,他们的健康都需要他经常照看。余家军的手机总是24小时开机,一有病情风雪无阻、随叫随到,几年前他有一次出诊,晚上雾大得很,看不见山,船一下子就撞到山崖上了。
  除了看门诊,余家军还为那些行走不便的库区村民提供出诊服务。余家军经常驾船行驶六七公里到患者家中,有的老人病重卧床不能动弹,余家军便在床头给老人把脉、开药、吊水。有时候他为了一个病人一天来四五次。
  他,始终把乡亲们的利益放在心坎上
  2009年初,余家军去乡里开会,无意中听说县正在开展新农合村级门诊统筹补偿,余家军动心了,他想:&要是我的卫生站能被定点,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获得新农合报销了,那该是多好的一件事情啊!&抱着这样的心理,余家军向乡镇卫生院咨询新农合定点需要的相关政策和条件,积极准备,和妻子一合计,自掏腰包购买了开展新农合定点所必需的设备,然后向县新农合中心递交了定点申请。
  接到申请,县卫生局和新农合中心专门派人到实地考察,了解到这个流动卫生站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都被余家军一心为民的热忱和坚守孤岛十二载的精神所感动,于2009年7月批准余家军的&孤岛卫生站&为全县首批门诊定点,还无偿提供了价值6000余元的卫生站门诊网络终端设备。
  获批后,余家军和他的妻子精神更足了。村民来&孤岛卫生站&看病,他在为病人诊疗服务后当场就给病人办理费用报销手续,现场兑付新农合补偿款,从不拖欠,群众都夸新农合政策好,余家军服务好。每年他的&孤岛卫生站&都被县卫生部门评为先进村级门诊统筹定点单位。(陆雯)
            编辑:
     
版权声明:
①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中安在线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须注明来源,如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②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支付稿酬或作其他相应处理。
24小时新闻排行
安徽国内国际
搜索热词        来源:360新闻县市新闻>您当前的位置 :>>
水库“孤岛村”留守村民生活难 文成出台方案解困来源:温州网文成支站作者:
核心提示:村庄生存条件恶劣|留守村民大部分是缺乏劳动能力的老人
  温州网文成支站讯 年久失修、简陋的土房,已无法抵挡风雨;几盏电灯是家里唯一的电器;两垄菜地外加三两只老母鸡下的鸡蛋就是日常最高的营养来源……这是黄坦镇上金村的真实生活写照。今年7月份,一部纪录片《孤村》将“孤岛”村上金带入了人们的视野,水库“孤岛村”再次被关注。如今,“孤岛村”村民们迎来了新转机,温州文成县于9月份出台《关于“孤村”帮扶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通过集中安置供养、社会救助、日常生活保障、鼓励和支持搬迁等形式,为“孤村”的村民解困。
   留守村民仅剩3人 村庄生存条件恶劣
  近日,记者走进上金村,了解目前村民们的生活。
  从黄坦镇云湖社区龙湖村的排前渡口出发,铁皮船在飞云湖上驶过,发出震耳的“突突”声。经过40多分钟的水路,才到了金山渡口。船靠岸后步行20多分钟的山路,远远地看见一小村,坐落在枫树后的山腰上。 据上金村驻村干部黄炳银透露,目前上金村尚有户籍人口137户337人,但常住人口仅剩3人。
  75岁的徐加茂和他的妻子吴冬花便是这仅剩下的常住人口之一。这几天,徐加茂正窝在稻田旁察看水稻长势。今年,他们夫妻俩种下了一亩多的水稻,从翻地、灌水、播种、育秧、施肥、收割,再把谷子脱壳,全是手工作业。“如果遇上天灾,水稻就颗粒无收了。如今看来长势还不错。”两人一般不出村,全年就是种地,空闲时到山上砍柴、采蘑菇,还养了20多只羊、2头牛,这一些差不多就是两人的全部产业了。
  吃的是自己种养的,住的全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房子。“去年地震的时候,我家的土坯房塌了,现在在亲家的房子里烧饭,晚上就住在村委会。”村里其他人都不在,徐加茂和妻子就这样暂住村委会,房间里摆着2张旧木桌、3个小木凳,一大堆从山上砍来的木柴。两人的一些生活必需品,比如衣服、食油等,都是卖了羊换来的。 黄炳银告诉记者,村民的生活、生活用品都比陆上人家花钱多一些,卖出去的东西则比陆上人家便宜得多,因为都是靠船在水上花1个多小时运进运出,风险大、成本高。“虽然这里离泰顺县头村更近些,但去一趟头也要100元的船费和十几元的三轮车费。平时,卖羊的时候就坐船去头,卖完之后就徒步3小时回家。”徐加茂说,一头羊只能卖五百到一千块钱,回来的时候两人都舍不得出钱坐船,能省一点便省一点。
   文成县出台《方案》 留守村民迎来解困转机
  上金村,并不是文成县唯一一个“孤村”。除了上金村,还有文成县黄坦镇的高西村、西北山、上坪村、龙湖村,以及珊溪镇的卓山村黄飞降自然村,都是受困的“孤村”,总计户籍人口309户822人。其中,留守“孤村”的村民共有36户53人,大部分是生活无依靠、医疗无保障、缺乏劳动能力的老人。 据了解,珊溪水库于1996年启动建设之前,上金村在144米水位线下的村民,都被列入移民对象。徐加茂的家超过这个上限规定,不符合条件也就失掉了出山的机会。水库蓄水后,路慢慢被淹了,电线杆也渐渐浸入水底。有劳作能力的村民,陆陆续续靠自己走了出去,上金就零零落落地保存了七八栋老屋。
  乡村凋敝,并不意味着失去被关注的价值。一直以来,“孤岛”村群众的贫困生活受到了我县党委政府的重视。自2013年以来,文成县每年安排了3.44万元用于库周社区医务人员、留守群众日常生活、交通费用等方面的补助,并每月安排医务人员进村巡诊。在“孤村”列入省农民异地搬迁和震后重建补助范围后,已有671户、1871人通过自主迁建和自行购房形式,集体搬迁到黄坦镇和巨屿镇。
  今年9月中旬,文成县又出台《方案》,让渴望走出“孤村”的村民们看到了希望。根据《方案》,对有意愿搬出“孤村”但无搬迁能力的孤老村民,文成县将实行集中安置供养,安置点位于黄坦中心镇敬老院。对于要求留在“孤村”的村民,文成县将采用社会救助和日常生活保障等方式,实行食盐、食用油等日常必用品定期配送,定期安排社区医生到孤岛村开展巡诊,并实行免费渡船等政策。对户籍人口中的非常住人口,文成县鼓励和支持有搬迁能力的村民进行搬迁,对照抗震安居建设政策给予相关补助。搬迁村民在享受原有抗震安居工程政策基础上,每户可再增加3万元补助,对低保对象还可再增加1.2万元补助,如果一户以三人计算,搬迁最高可获得12万余元的补助。 目前,“孤村”安置点黄坦中心镇敬老院尚在建设之中,考虑孤岛村现状,文成县计划先将云湖社区办公用房改建为过渡性的养老中心临时应急处,直到黄坦中心镇敬老院建成。据悉,该敬老院设120张床位,需投入1900万元左右的建设资金。在《方案》出台后,文成县后续还将出台救援计划的资金筹集方案。(记者吴美琴 刘榕)
本文转自:
编辑: 诸葛之伊|责任编辑: 黄作敏下载温州新闻移动客户端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
温州爱购¥258¥280抢购 | 太湖大闸蟹¥290¥340抢购 | 阳澄湖大闸蟹¥75¥85抢购 | 陕西冬枣
爆料平台扫描二维码关注温州网新闻热线:(66爆料邮箱:欢迎网友提供线索编辑推荐
精彩策划温州网视
两、三轮摩托车
轻便摩托车
发送短信777至,立即订制交通小秘书!
新闻排行滚动新闻水库“孤岛村”迎来新转机-热点关注--文成网 - 温州网文成站,文成门户网站 --
新闻热线:0 广告热线: 《今日文成》发行投诉电话:10777
       
       
当前位置: &&
---- 水库“孤岛村”迎来新转机
水库“孤岛村”迎来新转机
集中安置供养、社会救助、日常生活保障……/system//89180.html
  18:46:00 
&& &年久失修、简陋的土房,已无法抵挡风雨;几盏电灯是家里唯一的电器;两垄菜地外加三两只老母鸡下的鸡蛋就是日常最高的营养来源……这是黄坦镇上金村的真实生活写照。今年7月份,一部纪录片《孤村》将“孤岛”村上金带入了人们的视野,水库“孤岛村”再次被关注。如今,“孤岛村”村民们迎来了新转机,我县于9月份出台《关于“孤村”帮扶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通过集中安置供养、社会救助、日常生活保障、鼓励和支持搬迁等形式,为“孤村”的村民解困。 &&& 留守村民仅剩3人 &&& 村庄生存条件恶劣 &&& 近日,记者走进上金村,了解目前村民们的生活。 &&& 从黄坦镇云湖社区龙湖村的排前渡口出发,铁皮船在飞云湖上驶过,发出震耳的“突突”声。经过40多分钟的水路,才到了金山渡口。船靠岸后步行20多分钟的山路,远远地看见一小村,坐落在枫树后的山腰上。 &&& 据上金村驻村干部黄炳银透露,目前上金村尚有户籍人口137户337人,但常住人口仅剩3人。&
&&& 75岁的徐加茂和他的妻子吴冬花便是这仅剩下的常住人口之一。这几天,徐加茂正窝在稻田旁察看水稻长势。今年,他们夫妻俩种下了一亩多的水稻,从翻地、灌水、播种、育秧、施肥、收割,再把谷子脱壳,全是手工作业。“如果遇上天灾,水稻就颗粒无收了。如今看来长势还不错。”两人一般不出村,全年就是种地,空闲时到山上砍柴、采蘑菇,还养了20多只羊、2头牛,这一些差不多就是两人的全部产业了。 &&& 吃的是自己种养的,住的全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房子。“去年地震的时候,我家的土坯房塌了,现在在亲家的房子里烧饭,晚上就住在村委会。”村里其他人都不在,徐加茂和妻子就这样暂住村委会,房间里摆着2张旧木桌、3个小木凳,一大堆从山上砍来的木柴。两人的一些生活必需品,比如衣服、食油等,都是卖了羊换来的。 &&& 黄炳银告诉记者,村民的生活、生活用品都比陆上人家花钱多一些,卖出去的东西则比陆上人家便宜得多,因为都是靠船在水上花1个多小时运进运出,风险大、成本高。“虽然这里离泰顺县头村更近些,但去一趟头也要100元的船费和十几元的三轮车费。平时,卖羊的时候就坐船去头,卖完之后就徒步3小时回家。” 徐加茂说,一头羊只能卖五百到一千块钱,回来的时候两人都舍不得出钱坐船,能省一点便省一点。
&&& 我县出台《方案》 &&& 留守村民迎来解困转机 &&& 上金村,并不是我县唯一一个“孤村”。除了上金村,还有我县黄坦镇的高西村、西北山、上坪村、龙湖村,以及珊溪镇的卓山村黄飞降自然村,都是受困的“孤村”,总计户籍人口309户822人。其中,留守“孤村”的村民共有36户53人,大部分是生活无依靠、医疗无保障、缺乏劳动能力的老人。 &&& 据了解,珊溪水库于1996年启动建设之前,上金村在144米水位线下的村民,都被列入移民对象。徐加茂的家超过这个上限规定,不符合条件也就失掉了出山的机会。水库蓄水后,路慢慢被淹了,电线杆也渐渐浸入水底。有劳作能力的村民,陆陆续续靠自己走了出去,上金就零零落落地保存了七八栋老屋。
& 乡村凋敝,并不意味着失去被关注的价值。一直以来,“孤岛”村群众的贫困生活受到了我县党委政府的重视。自2013年以来,我县每年安排了3.44万元用于库周社区医务人员、留守群众日常生活、交通费用等方面的补助,并每月安排医务人员进村巡诊。在“孤村”列入省农民异地搬迁和震后重建补助范围后,已有671户、1871人通过自主迁建和自行购房形式,集体搬迁到黄坦镇和巨屿镇。 &&& 今年9月中旬,我县又出台《方案》,让渴望走出“孤村”的村民们看到了希望。根据《方案》,对有意愿搬出“孤村”但无搬迁能力的孤老村民,我县将实行集中安置供养,安置点位于黄坦中心镇敬老院。对于要求留在“孤村”的村民,我县将采用社会救助和日常生活保障等方式,实行食盐、食用油等日常必用品定期配送,定期安排社区医生到孤岛村开展巡诊,并实行免费渡船等政策。对户籍人口中的非常住人口,我县鼓励和支持有搬迁能力的村民进行搬迁,对照抗震安居建设政策给予相关补助。搬迁村民在享受原有抗震安居工程政策基础上,每户可再增加3万元补助,对低保对象还可再增加1.2万元补助,如果一户以三人计算,搬迁最高可获得12万余元的补助。 &&& 目前,“孤村”安置点黄坦中心镇敬老院尚在建设之中,考虑孤岛村现状,我县计划先将云湖社区办公用房改建为过渡性的养老中心临时应急处,直到黄坦中心镇敬老院建成。据悉,该敬老院设120张床位,需投入1900万元左右的建设资金。在《方案》出台后,我县后续还将出台救援计划的资金筹集方案。(记者 吴美琴& 刘榕)
来源/作者:  吴美琴
[责任编辑:项露露]
>> 评论内容
>> 图片新闻
热点回顾 >>
? ? ? ? ? ? ? ? ? ?
深度报道 >>
?  ?  ?  ?  
新闻搜索 >>
=所有类别=
??????????
| 网站动态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信息 |
文成县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文成县大N镇文青公路广电大楼11层
电话传真:66电子信箱: 法律顾问:赵国柱  备案号:
本网原创文字及图片作品版权归本网及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用于商业用途须经本人同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朱家营水库垂钓中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