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更新下电脑的主板和CPU,听说英特尔酷睿i7i7的CPU很好,我也不是很懂这个,问下大神们i7的那个型

精彩推荐:
精彩推荐:&&&&&&&&&&&&
查看: 2845|回复: 2
阅读权限20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积分90746精华13帖子主题UID1
分享视频:
TA的每日心情奋斗 12:01签到天数: 19 天连续签到: 1 天[LV.4]偶尔看看III
当前用户组为 管理员当前积分为 90746, 该用户为特殊用户。
非编系统& && &&&
电脑型号& && &&&X64 兼容 台式电脑
操作系统& && &&&Windows 7 旗舰版 64位 SP1 ( DirectX 11 )
处理器& && &&&英特尔 第三代酷睿 i7-3770 @ 3.40GHz 四核
主板& && &&&华擎 Z77 Extreme4 (英特尔 Ivy Bridge)
内存& && &&&8 GB ( 金士顿 DDR3 1600MHz )
主硬盘& && &&&西数 WDC WD20EARX-008FB0 ( 2 TB /
显卡& && &&&英特尔 Ivy Bridge Graphics Controller ( 2304 MB / 华擎 )
显示器& && &&&三星 SAM0686 SMEX2220 ( 21.7 英寸 )
光驱& && &&&先锋 DVD-RW DVR-220L DVD刻录机
声卡& && &&&瑞昱 ALC899 @ 英特尔 Panther Point High Definition Audio Controller
网卡& && &&&博通 NetLink BCM57781 Gigabit Ethernet / 华擎
Ivy Bridge核芯显卡还支持第二代英特尔高速同步技术
(Intel Quick Sync Video)
可进行CPU硬件编码,宣称相比第一代有更高的编码效率
I之初体验①——Quick Sync Video篇
说实在话,写本文的时候,本人是很激动的!原本一直在为H264编码高清视频的渲染速度发愁,但是昨天晚间在这里I7 3770 CPU系统上,无意间发现 6.08渲染MP4的时候,居然新开启了一项“硬件编码加速”选项,然后试了一下,着实令我惊讶,用与不用这个加速,居然差了三倍以上的时间。比如说,2分钟的1920的MTS,在EDIUS6.08中渲染出1280的MP4,原来软件渲染是要4分多钟,而硬件加速后,1分钟搞定。
开始我以为我并没有在意EDIUS6.08这个硬件编码加速选项是不是存在,然后翻了一下我以前写的关于EDIUS输出MP4的一个日志中的图片,以前是的确没有这个加速选项的。那么这个选项是哪来的呢?为什么我刚刚重装了系统后,莫名其妙地就出来了呢?然后我就回忆我的过程。
第一,我在家里为了省电,没有安装独立显卡,用的是主板显卡(严格来讲,是I7核显)。
第二,我安装的驱动比以前的要大的多,因为以前是WINDOWS自带的驱动,而这次安装的是驱动精灵下载的很大的一个包的驱动。
潜意识里我就感觉到这可能是I7 3770CPU里的某个技术起了作用,但是没有证据。然后我就上网查关于3770这个CPU的资料,结果果然是这样,这个CPU内置了H264编码加速技术。而同时,EDIUS6.07也内置了对硬件编码技术的充分利用,以前只是因为有两点原因我们并没有让这个加速技术起作用:
1、外挂其他独立显卡,因此,造成CPU的核显内置的加速技术并没有用到!
2、即便是用核显,驱动并没有安装全,一样不会启用到这个加速技术!
基于以上两点分析,我今天来到单位,查了资料,单位的I7 3770也是内置这个加速技术的。为了启用这个技术,我复制昨天在家里的过程:
1、将GTX460显卡卸掉,接到板载显卡接口上!
2、因为点儿操作失误的原因,干脆重装了WIN7 64位系统,然后到驱动之家下载了INTEL的官方驱动程序,安装上。
3、将主板其他驱动全部驱动完毕!
4、安装EDIUS6.08,随便找一段拍摄的MTS高清素材,然后输出H264的MP4,结果,我不用说了吧,哈哈,那个硬件加速选项,果然就出现了,渲染速度和家里的3770系统是完全一样的快!
这是下载的最新的INTEL官方驱动,不过貌似这个驱动没有经过微软认证,我一度因为这个驱动造成电脑无缘无故重启,后来下载了前一版经过微软认证的驱动,电脑就稳定了!
驱动的ZIP压缩包解压后,很明显地提供了一组动态链接库文件,从文件名上就是针对H264编码加速的!
这是我随便选的一段松下153摄像机拍摄的P的MTS素材文件,时长为1分57秒!
然后输出H264编码的MP4格式视频!
这个图中大家注意黄框中的“使用硬件编码”,这就是INTEL贡献的,同时也是EDIUS6.07的一个功能!但是如果不采用INTEL的编码技术,同样是2600或者3770这么强的CPU,一样不会有这个选项!也就是说不能利用到这个加速技术!
大家看看吧,输出时间为30秒!原来要4分钟啊!
[/hide]非编系统& && &&&
电脑型号& && &&&X64 兼容 台式电脑
操作系统& && &&&Windows 7 旗舰版 64位 SP1 ( DirectX 11 )
处理器& && &&&英特尔 第三代酷睿 i7-3770 @ 3.40GHz 四核
主板& && &&&华擎 Z77 Extreme4 (英特尔 Ivy Bridge)
内存& && &&&8 GB ( 金士顿 DDR3 1600MHz )
主硬盘& && &&&西数 WDC WD20EARX-008FB0 ( 2 TB /
显卡& && &&&英特尔 Ivy Bridge Graphics Controller ( 2304 MB / 华擎 )
显示器& && &&&三星 SAM0686 SMEX2220 ( 21.7 英寸 )
光驱& && &&&先锋 DVD-RW DVR-220L DVD刻录机
声卡& && &&&瑞昱 ALC899 @ 英特尔 Panther Point High Definition Audio Controller
网卡& && &&&博通 NetLink BCM57781 Gigabit Ethernet / 华擎
Ivy Bridge核芯显卡还支持第二代英特尔高速视频同步技术
(Intel Quick Sync Video)
可进行CPU硬件编码,宣称相比第一代有更高的编码效率
I之初体验①——Quick Sync Video篇
说实在话,写本文的时候,本人是很激动的!原本一直在为H264编码高清视频的渲染速度发愁,但是昨天晚间在这里I7 3770 CPU系统上,无意间发现EDIUS 6.08渲染MP4的时候,居然新开启了一项“硬件编码加速”选项,然后试了一下,着实令我惊讶,用与不用这个加速,居然差了三倍以上的时间。比如说,2分钟的1920的MTS素材,在EDIUS6.08中渲染出1280的MP4,原来软件渲染是要4分多钟,而硬件加速后,1分钟搞定。
开始我以为我并没有在意EDIUS6.08这个硬件编码加速选项是不是存在,然后翻了一下我以前写的关于EDIUS输出MP4的一个日志中的图片,以前是的确没有这个加速选项的。那么这个选项是哪来的呢?为什么我刚刚重装了系统后,莫名其妙地就出来了呢?然后我就回忆我的过程。
第一,我在家里为了省电,没有安装独立显卡,用的是主板显卡(严格来讲,是I7核显)。
第二,我安装的驱动比以前的要大的多,因为以前是WINDOWS自带的驱动,而这次安装的是驱动精灵下载的很大的一个包的驱动。
潜意识里我就感觉到这可能是I7 3770CPU里的某个技术起了作用,但是没有证据。然后我就上网查关于3770这个CPU的资料,结果果然是这样,这个CPU内置了H264编码加速技术。而同时,EDIUS6.07也内置了对硬件编码技术的充分利用,以前只是因为有两点原因我们并没有让这个加速技术起作用:
1、外挂其他独立显卡,因此,造成CPU的核显内置的加速技术并没有用到!
2、即便是用核显,驱动并没有安装全,一样不会启用到这个加速技术!
基于以上两点分析,我今天来到单位,查了资料,单位的I7 3770也是内置这个加速技术的。为了启用这个技术,我复制昨天在家里的过程:
1、将GTX460显卡卸掉,接到板载显卡接口上!
2、因为点儿操作失误的原因,干脆重装了WIN7 64位系统,然后到驱动之家下载了INTEL的官方驱动程序,安装上。
3、将主板其他驱动全部驱动完毕!
4、安装EDIUS6.08,随便找一段拍摄的MTS高清素材,然后输出H264的MP4,结果,我不用说了吧,哈哈,那个硬件加速选项,果然就出现了,渲染速度和家里的3770系统是完全一样的快!
这是下载的最新的INTEL官方驱动,不过貌似这个驱动没有经过微软认证,我一度因为这个驱动造成电脑无缘无故重启,后来下载了前一版经过微软认证的驱动,电脑就稳定了!
驱动的ZIP压缩包解压后,很明显地提供了一组动态链接库文件,从文件名上就是针对H264编码加速的!
这是我随便选的一段松下153摄像机拍摄的P的MTS素材文件,时长为1分57秒!
然后输出H264编码的MP4格式视频!
这个图中大家注意黄框中的“使用硬件编码”,这就是INTEL贡献的,同时也是EDIUS6.07的一个功能!但是如果不采用INTEL的编码技术,同样是2600或者3770这么强的CPU,一样不会有这个选项!也就是说不能利用到这个加速技术!
大家看看吧,输出时间为30秒!原来要4分钟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阅读权限1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积分3精华0帖子主题UID26793
分享视频:
, 积分 3, 距离下一级还需 47 积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当前用户组为 剪辑新手当前积分为 3, 升到下一级还需要 47 点。
学习了 谢谢
阅读权限1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积分6精华0帖子主题UID29423
分享视频:
, 积分 6,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 积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当前用户组为 剪辑新手当前积分为 6, 升到下一级还需要 44 点。
楼主,那独立显卡还需要用吗?
经常帮助其他会员答疑
积极宣传本站,为本站带来更多注册会员
积极宣传本站,为本站带来更多的用户访问量
长期对论坛的繁荣而不断努力,或多次提出建设性意见
活跃且尽责职守的版主
曾经为论坛做出突出贡献目前已离职的版主
为论坛做出突出贡献的会员
Powered by
Template by热门搜索:
请帮看看这个电脑配制怎么样谢谢 CPU酷睿i7X4640 主板华硕MSA78 内存4G 英特尔固态硬盘500G 三星...
来源:家电百科编辑:
配置很傻.u很厉害.内存4g太少. 上i7的话, 底线是8g内存. 16g是标配.配单个ssd也很傻.一般ssd不经折腾. 影片.音频等没人会放在ssd上的.肯定都另外再购一个硬盘放这些东西 .限于字数限制不能再评这傻b配置.
交易网&&责编:来源网络
约稿、发稿、频道合作、软文推广&&&&联系人:刘女士&&&&电话:0&&&&QQ:
如果您认为此信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将相关资质证明和您的权利要求发送至邮箱,中国制造交易网工作人员会尽快回复处理。
你的总积分:
你好,欢迎登陆
(登录发表评论才能获得积分)
个性化推荐
相关产品信息:
相关企业信息:
转载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制造交易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展示方式有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有关文件,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
广告经营许可证 | 豫B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豫B2-当前位置 &
14:55:26&&&&
作者:万南
编辑:万南[])
Intel Skylake六代酷睿将于市,首发i7-6700K、i5-6600K两款处理器和一款Z170芯片组。唯一的坏消息就是,足。
在i7-6700K泄露之后,我们已经给出了两篇性能。现在,同行也通过特殊渠道拿到了这款产品,直接和E3 1231 v3、i7-5820K、i7-4790K来了一场混战,真是激动人心,先睹为快。
参与本次评测的4款CPU
外观上,六代(代号:Skylake)对比五代(Broadwell)和四代(Haswell),正面区别不太大,背部的电子元件增加了不少。还是那句,内行人可看出区别,外行人分不清2、3、4、5、6代。六代是&Tock&年产品,微架构上重大革新(这也难怪六代被誉为正统)。
我们拿到的是其中的6代i7
第六代Core i7-6700K凭什么成为&宠儿&?
1、14nm工艺新架构(Skylake),四核心八线程,频率达到4.0-4.2GHz,不满足的可以继续调解倍频往上拉,风冷下超频至5.2GHz不是梦;另外处理器内部不再集成电压调节器,重新回归到主板上,因此下一代(100系)主板注定是堆料。
2、核芯显卡增强,升级为第九代核显,目前核显型号确认为:Iris 530是属于GT3级别(48个执行单元),和之前爆料的有所不同的是,没有像五代Broadwell集成有128MB eDRAM缓存(遗憾)。此外大家需要注意了,从这一代开始,Intel的新核显的命名方式发生改变,后缀型号数不再是由四位数组成,而是缩减为三位数。
GPUz竟然错误地识别内存为DDR3,实际上我们使用的DDR4内存
3、接口改变,使用LGA1151接口,不兼容旧平台。换主板吧,100系列等着大家,哈。
LGA1151接口,看起来跟LGA很像,但就是不兼容
4、作为DDR3和DDR4交接的一代,Skylake能够同时支持DDR4和DDR3L(低电压)的双通道内存。
DDR4终于来到主流平台了
定位:六代Core i取代四代,与五代并存
根据Intel的路线计划,六代Skylake将在2015年Q3上市,而在它之前的五代就在2015年Q2低调上市,而四代Haswell没有因为五代的上市而被取代,而是继续坚持多一个季度,等六代来了才正式结束使命。往后局面就是五/六代双雄的局面,当然六代才是市场的主角。
所以说Skylake取代的是四代而并非五代,当然你也可以这样子说四代是被五代和六代共同所取代。五代(如i7 5775C)并非Intel主力,货源稀少,更多相关信息我们后续会进行单独探讨。
参数比较:架构+GPU+内存+接口+工艺的升级
本次评测除了有被取代Core i7-4790K之外,还有市场上火爆的&神U&E3-1231 V3和旗舰平台&凤尾&之称的Core i7-5820K。这几款都是市场上较为&接近&的CPU型号,i7-6700K和i7-5820K都属于DDR4&阵型&,主要区别在于架构、频率、核心线程数和核显上。
i7-6700K和i7-4790K则主要体现在核显性能的提高和CPU架构的改变,其余的规格上不相伯仲。
而说到比较又怎么少得了被誉为&性价比&之神的E3?没有核显的E3反而为它减轻了不少的&负担&,但对比i7-6700K在主频上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而且E3的性能已经被定格在&3.7GHz的水平&上,i7-6700K则可以继续提升!
1、测试平台、测试方法介绍
2.1、CPU理论多线程性能
测试项目包括科学运算测试软件wPrime和AI(人工智能)运算测试软件Fritz Chess,两款软件均对多核CPU进行大量优化,对CPU性能有较大的指导意义。由于只是理论运算,我们把它们归类为CPU理论性能测试。
Fritz Chess国际象棋:
wPrime 2.05质数计算:
测试小结:在Fritz Chess 和cPrime这两款测试CPU多线程性能软件中,首个项目(国际象棋)的评测中,新一代i7竟然比不上上一代,难道又要上演P4比不上P3的闹剧?这也难怪i7-6700K的,睿频本身就比上一代低了0.2GHz。wPrime中,i7-6700K终于扳回一城,领先上一代i7。
2.2、3DMark系列物理运算测试
这部分的测试主要考察CPU在游戏中的物理运算和人工智能运算能力,我们选取了权威的3D测试软件3DMark Vantage和3DMark 11,它们分别是DX10和DX11两个时代的测试软件。
3DMark Vantage:&
DX11测试软件3DMark 11:
测试小结&:在3DMark系列测试软件中,i7-6700K的成绩只能算是中规中矩,领先上一代i7只有微小幅度,对于&凤尾&的旗舰i7都比不上。难怪Intel落得牙膏厂的&美誉&。
2.3、常用软件性能测试
文件压缩/解压缩和图片处理是普通用户的常用操作,我们选择了著名的WinRAR以及PhotoShop进行这部分的评测。
WinRAR文件压缩:
PhotoShop图片处理:
测试小结:在WinRAR和PhotoShop这两款对CPU微架构、核心数、内存性能和缓存都比较敏感的常用软件中,在图像处理能力上i7-6700K展现出非常强大的能力,足足比Haswell的i7快了10s以上 。
2.4、专业软件性能测试
这部分的测试内容包括Cinebench R11.5 3D渲染测试和TMPGEnc 视频转换测试,对于常进行3D图形渲染或视频转换的专业用户说来,很有指导意义。
Cinebench 3D渲染:
TMPGEnc视频转换:
测试小结&:在视频转换软件和3D渲染软件测试里面,3D渲染能力与i7-4790K相当,而视频转换上则大幅度领先于i7-4790K,效率比6核12线程的5820K还要高一点点。
2.5、CPU游戏性能测试
CPU在游戏过程中主要负责物理效果演算和AI运算,与GPU的分工明显不同。简单点说,就是&场景内角色越多,CPU性能要求越高&,我们平常游戏组队进入大型副本围殴BOSS的时候出现的&卡机&现象,就是CPU性能不足的表现。
为此,我们选取了《孤岛惊魂4》、《GTA 5》、《热血无赖》、《地铁:最后的曙光》、《赛车计划》进行CPU游戏性能的测试,这些游戏对CPU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测试结果能很好地反映各CPU的游戏性能差距。
关于游戏帧数(FPS)的意义
游戏帧数是反映游戏是否流畅运行的标准,大多数情况下可这样归类,没有可玩性:帧数低于30FPS;可以 接受:帧数30-50;流畅运行:帧数50-60;完美运 行:帧数大于等于60。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帧数大于60意义不大,这时可以调 高游戏画质获得更加的视觉效果。
地铁:最后的曙光:
测试小结:在游戏测试里,i7-6700K的表现确实让人有点小惊喜!在所有的测试游戏中均领先于睿频更高的i7-4790K,而且领先幅度最大达到30帧数!简直让人不可思议!为了避免数据出现误差,经过多次反复测试!i7-6700K的游戏表现确实如此,内存和微架构的神秘加成?很长的一段时间i7-4790K凭借它的4.0GHz高主频一直被视为游戏的高频大杀器,而现在这种说法该改一改口了。
3、平台功耗对比测试
由于常规情况下CPU的功耗无法单独测出,而且为保证平台游戏性能网吧往往会为平台配置独立显卡,因此我们的功耗测试将统一测试包含显卡的整体平台的功耗。
测试小结:当i7-6700K的TDP公布出来的时候,外界都对它有所质疑,制程设计了14nm为什么TDP反倒还会提升了?不过,从测试功耗的成绩来看,待机、满载和游戏的时候i7-6700K和i7-4790K的功耗表现基本属于同一水平。总体只有10W以内的微小差别。
4、评测总结:
性能上:默认频率4.0-4.2GHz,跑分性能上与i7-4790K不相伯仲,挤牙膏的节奏继续,欣慰的时,游戏性能和图形图像转码能力上有较大提升。
功耗上:终于等到了14纳米的出现了,待机、轻负载下功耗确实有所降低,但满载情况下与22nm功耗表现相当。(热设计功耗比i7-4790K还高7W)
价格上:由于Intel还没有正式发布,根据经验,价格稳定后与i7-4790K持平。
近年来Intel被冠上牙膏厂的外号,玩家对于Intel挤牙膏的行为也&深恶痛绝&,更有不少老用户表示自己的&老U&能再战N年不是梦。
而这一代Skylake以i7-6700K对比上一代i7-4790K在部分的跑分软件上不及上一代,但实际应用上特别是图片处理、视频转码、游戏上都得益于微架构的提升而有不错的表现!这样的表现不知道广大的玩家是否买账?不过,想要尝鲜六代的玩家也需要额外升级内存和100系主板,这里的投入不是一笔少数目。而Skylake其他主流型号(i3以下)要等到Q4季度才有跟进,所以有打算尝鲜的新装机用户不需要急在一时,你将有充裕的时间积蓄弹药,届时DDR4内存价格更亲民。
&还有六代的核显比不上五代的核显,对于整合平台来说,Skylake并不是理想的选择,所以i7-6700K的核显更加尴尬。幸好五代只有i5和i7两个型号,而且频率被&硬生生&地降了下来,不然Intel在核显的发展之路上主动地走了一次弯路。未来Intel在顶级的处理器上配备顶级的核显,还是不会呢?估计Intel连自己都很难作出抉择。
阅读更多:
相关阅读:
文章观点支持
为文章报道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0 次打分)
登录驱动之家
没有帐号?
用合作网站帐户直接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特尔i7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