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洞窟介绍在保留下来的492个洞窟中,在保留下来492词语和数字体会到了什么?

《莫高窟》文本赏析及教学建议
&&&&&&&&&&&&&&&&&&
《莫高窟》文本赏析及教学建议
[文本赏析]
《莫高窟》一文介绍了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封藏大量文物的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细读文本,感受颇深。
感怀一:莫高窟彩塑精妙绝伦。
莫高窟自创建以来,历代佛门弟子和僧俗大众为敬奉和崇拜的佛教诸佛诸神塑造的彩塑多达3500余尊。主要分为四类,一是立体圆塑;二是贴壁半圆塑;三是浮塑;四是影塑。彩塑材料主要是草泥、胶泥、土坯、土料、柴草和色料。对不同形态的塑像,彩塑技法不尽相同。莫高窟因凿于砂砾岩上无法石刻成像,古代匠师采用了雕塑艺术的雕、刻、塑、捏、贴、压、削等全部技法,及绘画艺术上的点染、涮、涂、描等艺术手法,技法众多,选材广泛,处理灵活,故塑像生动逼真,丰富多采,富于表现力。
与其它石窟相比,敦煌彩塑千姿百态,丰富多采,并具有塑绘结合、互为一体的特点。表现为雕塑与绘画的一体结合,雕塑与绘画的局部结合,雕塑与绘画的一壁结合,及雕塑与绘画的整窟结合。&
课文对彩塑的描绘虽笔墨不多却栩栩如生。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写得形象、生动、逼真。课文语言精美,富有音乐感。文章多处采用排比句,如描写彩塑时用了“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有强壮勇猛的力士”,这样的句式富有节奏,读来朗朗上口,音乐感强,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感怀二:莫高窟壁画宏伟瑰丽。
莫高窟壁画总面积达4.5万平方米,题材主要是佛像画、神怪画、故事画、经变画、佛教史迹画、供养人画像(肖像画)、装饰图案等。其中多数是依据佛经绘制的佛教宣传画,但在通过造型艺术表现时,古代艺术匠师们是根据现实和当时社会生活塑造神灵和人物形象、生活场景以表现故事情节内容,因而它直接、间接地反映着社会历史。莫高窟壁画内容之丰富,堪称“墙壁上的图书馆”。一幅幅壁画讲述着一个个神奇动人的故事。
课文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描写,对壁画的描摹既大气又细腻。尤其是对风姿绰约的飞天的描写,语句整齐,富有音律美和动感美,读来让人油然而生民族自豪感。
敦煌飞天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其数量之多,可以说是全世界和中国佛教石窟寺庙中,保存飞天最多的石窟。
飞天的美,美得凄楚,别有一种情韵。飞天是飞舞在空中的天神,在那净土天界中,她们是卑微的角色,是生活中的配角。当众佛正襟危坐,为普度众生在菩提树下的神坛讲经时,那个身着薄罗淡纱,笑语盈盈,倒持琵琶的美人,轻拢慢捻,弹一首霓裳曲;那个紫衣罗裳,手持玉笛凤箫,凄清清浅醉还醒的仙子,徐徐吐气,吹一曲清平乐;而那个柳眼梅腮的女子,红粉妖态,花钿凤钗别满头,挽红衣翠袖,手捧一枚莲蕾,散发香气,那莲蕾一定是在清露中洗过。飞天们或如飞凤,从九天徐徐降落,或如仙鹤,凄厉一声,腾空而去,或如蛟龙,凌空而起,蓦然回首。那涓涓的,像溪水流淌着落花的是迷人的飘带。
日高烟敛,清秋千里,云霞蒸蔚,碧空如洗。仙女们在花丛中追逐,嬉戏。此时,画香四溢,丝管揭天,经声朗朗,使人恍如梦境,不知今昔何昔。那花香云气,那妖娆的体态,构成了和谐的韵律。然飞天们最动人处,依然是那裹在身上的长长的飘带。诗人李白赞道:“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空,霓裳曳广带,漂浮升天行。”想必李白应是到过莫高窟的。飞天的飘带,是她们的翅膀,那飘带,是那些技艺高深的画工们用青春和生命挥写出的。看,飞天们颀长的身材,娇好的面容,清俊的体态,那些画工们在作画时一定各自想着自己心中的美丽女子,这里面说不定有许多的爱情故事,否则,这些飞天们,不会有血肉,不会有灵魂,更不会这么神采楚楚,撩人心旌。飞天是劳动人民自古以来的梦想。
感怀三:莫高窟藏经洞无与伦比。
日(农历5月25日),由于偶然的契机,莫高窟藏经洞被住持道士王圆禄破壁打开。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意义在于:打开了丰富多采的敦煌文化的视窗、促进了敦煌学的诞生、为中华古代文化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中西方之间架起了一座学术研究的新通道。
藏经洞内藏古代公私文书约5万卷,幡绢绘画数百件,兼有少量法器杂物。这些藏品的制作年代,上起东晋初,下至北宋中期,连绵700多年。其中,数量最多、价值最大的是古代经籍文书,学术界称之为“敦煌文献”。尤其难得的是有大量失传的古佚文书,大大丰富了我国文献宝库。其书写文字,除汉文之外,又有久已失传的民族古文字。此外,还发现了晚唐、五代及北宋刻本印刷书籍、绘品。价值之大,无与伦比,被学术界誉为“古代学术的海洋”,因而,与商周甲骨文,战国、秦、汉、魏、晋简牍及明清满文旧档,并列为我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四大发现。
课文对藏经洞的介绍着墨不多,却非常精当。“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中的一个“曾”字,让人在为祖国古文化骄傲的同时感受到涩涩的酸楚。
是呀,这长宽仅2.7米左右,高仅2.5米左右的洞窟曾经封藏了六万多件的文物,如果把这六万多件文物一个挨一个排列起来,有25公里之长。可如今藏经洞陈列馆展出的只有19件文献真品!这大量的文物都去了哪里?血色黄昏中,一支支驼队拉着一箱箱文物出发了,目的地不是我们国家的哪一个博物馆,而是异国他乡。凄艳的晚霞中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让我们静静地听一听历史的控诉:斯坦因(英国人)。连续盗宝七个晚上,盗走完整的经卷二十四箱近万卷,完好的绢画和丝织品等五箱近五百卷,雇了四十多头骆驼运走。一部分留在印度,成立西域博物馆,而精品则入藏伦敦的大英博物馆。伯希和(法国人)。1908年7月,将藏经洞中遗物全部翻检,选取精华,廉价骗购大量文献精品和佛画、丝织品,总数约一万余件,现藏法国。1911年10月,吉川小一郎(日本)等非法用低价换取了469卷手写本和精美彩塑两尊。1911年鄂登堡(俄国人)率团至莫高窟,盗走经卷一批。1923年华尔纳(美国人)到达莫高窟,此时的藏经洞已无文书可取,他用涂有粘着剂的胶布剥取了壁画26方,共计3.206万平方公分。
[教学建议]
本文教学,应做好一“引”二“读”三“拓”:
一、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别是对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朗读与背诵成为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在感受到美的基础上,自由选择不同的方式去朗读与背诵,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
三、架设课内外的联系,引导学生上网搜集、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文字、图片资料,扩大知识面,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设计]
&&&&&&&&&&&&&&&&&&&&&&&&&&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练习3中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揭题导入:
1、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山川锦绣,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在世界上可以说是首屈一指。
2、现在请同学们就你所知道的名胜古迹说一处,要求:一说清楚,二不重复。
3、刚才我们花了不到两分钟的时间,把自己熟悉的名胜古迹检阅了一番,已经巍巍乎壮哉!我们祖国无处没有名胜古迹,真是美不胜收。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莫高窟》也是一处名胜古迹。(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梳理脉络:
1、《中国名胜词典》上这样介绍莫高窟: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现存石窟492洞,里面保存着彩塑2000多尊。保存的壁画有4.5万平方米,若把这些壁画排列起来,能有20多公里长。1900年发现的藏经洞里藏有大量珍贵的文物。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这段介绍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都介绍了什么?
3、默读课文,把这段介绍里的每句话与课文中的有关段落对应起来。
4、指名朗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
5、你觉得《中国名胜词典》上对莫高窟的介绍与课文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一个好?
(点评:引入《中国名胜词典》对莫高窟的介绍,并与课文作比较,让学生明白一个介绍得简要,一个介绍得具体。进一步懂得根据不同的文本要求写出不同的对莫高窟的介绍。)
三、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这一段与词典上的介绍有哪些不同?
3、为什么写莫高窟用“她”而不用“它”?
4、齐读第一段。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词语:
断崖绝壁&&
威风凛凛& 惟妙惟肖& 啧啧称赞
精妙绝伦&&
宏伟瑰丽& 漫天遨游& 腐败无能
2、朗读词语。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2、学做小导游,在做小导游中积累语言,感受祖国文化的灿烂辉煌。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
听写词语:
断崖绝壁&&
威风凛凛& 惟妙惟肖& 啧啧称赞
精妙绝伦&&
宏伟瑰丽& 漫天遨游& 腐败无能
2、&&&&&&&
用上这些词语说说与莫高窟有关的内容。
(点评:听写关键词语并说说与莫高窟有关的内容,将基础知识的教学落到了实处。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记忆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运用能力。)
讲读第二段:
1、&&&&&&&
指名读第二段。
2、&&&&&&&
你觉得这一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点面结合)
3、&&&&&&&
读读写“面”上的句子。
4、&&&&&&&
读读写“点”上的句子。
5、&&&&&&&
展示莫高窟彩塑的图片。请用“有……有……还有……”说说彩塑的神态。你发现书上的问题了吗?(“力士”后面不应该用句号,应该用省略号。)
6、&&&&&&&
背诵第二段。
讲读第三段:
1、&&&&&&&
默读第三段。
2、&&&&&&&
这一段与第二段的写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
第一句话起到了什么作用?
4、&&&&&&&
展示飞天的图片。请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说飞天的样子。
5、&&&&&&&
背诵第三段。
(点评:老师始终不忘语言文字的训练。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轻松地变换了形式让学生感到新鲜感,深化了对内容的理解,训练了说话能力,一举数得。这就是语文课应有的“语文味”!)
讲读第四段:
1、&&&&&&&
指名读第四段。
2、&&&&&&&
第二句话中的“曾”是什么意思?有了这个“曾”你体会到了什么?
3、&&&&&&&
补充资料:
血色黄昏中,一支支驼队拉着一箱箱文物出发了,目的地不是我们国家的哪一个博物馆,而是异国他乡。凄艳的晚霞中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让我们静静地听一听历史的控诉:斯坦因(英国人)。连续盗宝七个晚上,盗走完整的经卷二十四箱近万卷,完好的绢画和丝织品等五箱近五百卷,雇了四十多头骆驼运走。一部分留在印度,成立西域博物馆,而精品则入藏伦敦的大英博物馆。伯希和(法国人)。1908年7月,将藏经洞中遗物全部翻检,选取精华,廉价骗购大量文献精品和佛画、丝织品,总数约一万余件,现藏法国。1911年10月,吉川小一郎(日本)等非法用低价换取了469卷手写本和精美彩塑两尊。1911年鄂登堡(俄国人)率团至莫高窟,盗走经卷一批。1923年华尔纳(美国人)到达莫高窟,此时的藏经洞已无文书可取,他用涂有粘着剂的胶布剥取了壁画26方,共计3.206万平方公分。
4、&&&&&&&
读了这段资料,你想说什么?
5、&&&&&&&
背诵第四段。
(点评:让学生形成敏锐的语感是老师们梦寐以求的目标。语感怎么形成?必须从细节入手,必须从一个字、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符号入手,反复推敲斟酌,方能领略精髓,悟得真味。看似寻常的“曾”,极易被学生忽略,老师慧眼识珠把它“拎”出来,作为一个“点”让学生反复咀嚼品味,结果一词入口,百味皆生:学生“品”出了藏经洞的变化,“品”出了浓浓的语文味,也“品”出了淳厚的人文味。)
讲读第五段:
1、&&&&&&&
指名读第五段。
2、&&&&&&&
为什么说“莫高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3、&&&&&&&
朗读第五段。
学做小导游:
1、&&&&&&&
请你做导游,为游客介绍莫高窟。
2、&&&&&&&
准备导游词(灵活运用课文二、三、四自然段的语言)。
3、&&&&&&&
指名当导游。评介交流。
(总评:《莫高窟》一课教学设计注意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在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确定、教学过程的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本质的定位上,突出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确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将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主体的内在需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感受和理解,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行为。
二、创新课堂教学过程,营造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综合性活动氛围,使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体验建立起联系,让学生乐于尝试、乐于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发展自己的个性。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寻找、搜集和运用资料,运用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联系生活,加强语文实践,促进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发展。
&&&&三、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出现,进行有创意的阅读,并运用“读”、“思”、“议”、“讨论交流”、“介绍解说”、“质疑问答”、“自悟体验”、“欣赏评价”等多种不同的方式学习,拓展学生思维的时间、空间,调动了学生多方面智力潜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资料链接]
1、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是我国著名的石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这里的第一个石窟相传是前秦建元二年(366),一个叫乐尊的和尚开凿的,历经隋唐以至元代,均有所修建。唐时有窟千余洞,经过长期的风蚀和流沙掩埋,现存石窟492洞,里面保存着彩塑3000多尊,壁画4.5万平方米,若把这些壁画排列起来,能有20多公里长,是世界艺术史上惊人的奇迹。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藏经洞:敦煌莫高窟的第17洞,洞里藏有从公元四世纪到十四世纪近十个朝代的文物图书六万多件。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这个幽闭达九百多年的洞被发现了,这一年正遇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敦煌发现藏经洞的消息传出后,德、法、英、俄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文化强盗相继来到中国。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等多次来敦煌盗走了大批的珍贵文物。由于中国学者的强烈呼吁,清政府不得不在1910年下令将藏经洞中残留的经卷运回北京。敦煌藏经洞的发现,是震惊中外学术界的大事,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此后对敦煌艺术的研究,在社会科学领域内形成了“敦煌学”专门学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18课莫高窟,关于莫高窟的资料,要简单,要与课文有联系。急!!!以下是全文:_百度知道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18课莫高窟,关于莫高窟的资料,要简单,要与课文有联系。急!!!以下是全文: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仅存的部分经卷,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等处。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订工斥继俪荒筹维船哩塑、第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不要概括全文!
提问者采纳
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据常书鸿先生在《敦煌飞天》大型艺术画册序言中说,“总计 4500余身”。其数量之多,可以说是全世界和中国佛教石窟寺庙中,保存飞天最多的石窟。莫高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近代以来又发现了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并衍生出了一门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但莫高窟在近代以来受到许订工斥继俪荒筹维船哩多人为的损伤,文物大量流失,其完整性已被严重破坏。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百度地图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最新数据为准。
提问者评价
谢谢,你还放上了地图,不好意思不给......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8条回答
在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长长的栈道将大大小小的石窟曲折相连,洞窟的四壁尽是与佛教有关的壁画和彩塑,肃穆端庄的佛影,飘舞灵动的飞天……庄严神秘,令人屏声敛息。
这里,便是世界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
公元前二世纪,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了通向中亚、西亚的陆上交通“丝绸之路”。千百年来,碧天黄沙的丝路贯通着中西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而敦煌,地处丝路南北三路的分合点,当年曾是一座繁华的都会,贸易兴盛,寺院遍布。以艺术形象宣传思想的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沿路留下了大量的石窟文化遗产,其中以莫高窟为主体的敦煌石窟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
1987年12月,甘肃敦煌莫高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
莫高窟百科名片
敦煌莫高窟莫高窟(Dunhuang Caves)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代发现的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洞里曾藏有...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
莫高窟(Dunhuang Caves)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代发现的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Dunhuang Caves)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代发现的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敦煌莫高窟有735个洞窟,其中近500窟绘着巨幅壁画 ,总面积达45000多平方米,绘画时间长逾千年,被誉为世 界最大的画廊。敦煌研究院研究员马德说,根据对壁画题记和敦 煌文献的研究,大约只有公元10世纪左右的壁画画工有零星资料 ,而在4世纪到9世纪的壁画中,找不到关于作者的任何资料。 他说,浩繁的敦煌文献和大量壁画题记中,有关壁画作者的题记 和文献记载,总共只有40多条,有名有姓的壁画作者仅有平咄 子等12人。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第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问题补充:
在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长长的栈道将大大小小的石窟曲折相连,洞窟的四壁尽是与佛教有关的壁画和彩塑,肃穆端庄的佛影,飘舞灵动的飞天……庄严神秘,令人屏声敛息。
这里,便是世界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
公元前二世纪,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了通向中亚、西亚的陆上交通“丝绸之路”。千百年来,碧天黄沙的丝路贯通着中西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而敦煌,地处丝路南北三路的分合点,当年曾是一座繁华的都会,贸易兴盛,寺院遍布。以艺术形象宣传思想的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沿路留下了大量的石窟文化遗产,其中以莫高窟为主体的敦煌石窟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
甘肃敦煌石窟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和榆林窟。其...
敦煌—莫高窟也叫''
''坐落在甘肃省
''
''的怀抱中.
参考资料:
地理位置及概貌。介绍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写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第3自然的第1句话讲了两方面的内容
看课颗通去,有资料的
飞天是香乐之神
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据常书鸿先生在《敦煌飞天》大型艺术画册序言中说,“总计 4500余身”。其数量之多,可以说是全世界和中国佛教石窟寺庙中,保存飞天最多的石窟。
莫高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近代以来又发现了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并衍生出了一门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莫高窟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莫高窟有多少个洞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