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年抓了德隆系的股票 股票之后怎么走的

04年抓了德隆系 股票之后怎么走的_百度知道
04年抓了德隆系 股票之后怎么走的
提问者采纳
到今年的最高5178点,06年开始近2年的大牛市,最高到07年10月6124点。6月份后又掉下2850点,然后又掉下1664点。直到05年冬股市底部开始抬高,现在才3500多点04年股市。到14年才起动牛市,大盘在低位1000点左右徘徊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股票交流裙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2004年 德隆系覆灭事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04年 德隆系覆灭事件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扫描A股市场四大资本系:德隆系涌金系后是谁|A股市场|资本系|中技系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扫描A股市场四大资本系:德隆系涌金系后是谁
  过去十年间,“资本狂人”成清波大展财技,编织了一个涉及多家上市公司的“中技系”。上周,成清波被上海公安部门拘捕。如之前的“德隆系”、“涌金系”,资本狂欢之后,“中技系”土崩瓦解。无独有偶,上周,玩转资本多年的申达系,亦被爆出正在走向末路。
  “中技系”、“申达系”、“中植系”、“富德系”,A股的“资本系”故事不断上演。
  【编者按】
  6月20日,证监会公开表示,、ST成城和三家上市公司,已被立案调查。
  这三家上市公司的背后,闪现着同一个魅影。过去十年间,“资本狂人”成清波大展财技,编织了一个涉及多家上市公司的“中技系”。上周,成清波被上海公安部门拘捕。
  如之前的“德隆系”、“涌金系”,资本狂欢之后,“中技系”土崩瓦解。无独有偶,上周,玩转资本多年的申达系,亦被爆出正在走向末路。
  城头变幻大王旗。旧人逝去的同时,又一批新进玩家,站了出来。他们或低调,或野蛮。A股轰轰烈烈的“造系运动”,仍然在继续。今天的他们,是否还会重复昨天“前辈”的故事?
  “德隆搞一个空中楼阁的东西,迟早会有问题。”五年前,成清波反思了德隆系崩溃的原因。
  如今,成清波导演的“资本大戏”,也重蹈了前人的覆辙。6月,这位昔日的福布斯富豪,因涉嫌非法集资被上海公安部门拘捕。
  “玩火自焚。”有股民点评道。过去十多年间,教师出身的成清波,在资本市场上打造出了“中技系”,涉及*ST国创、*ST国恒、ST成城等多家上市公司。
  此间,成清波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获益颇丰:他通过疯狂减持套得巨资,又能把低价资产高价注入上市公司;他又通过信托合法或非法地募集资金,但均告违约。
  据统计,“中技系”目前面临的债务规模,接近40亿元。信托的兑付危机,最终成为了成清波这位资本狂人的“滑铁卢”。
  从数学老师到资本玩家
  6月的第三个周,成清波被证实已遭到上海市公安局经侦部门的拘捕。这个现年52岁的“资本狂人”,疑涉非法集资。
  6月18日,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因公司信息披露违反证券法律法规,公司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稍早之前,证监会以违反证券法规等原因为由,对ST成城、*ST国恒和恒立实业立案调查。
  这四家上市公司背后的“掌门人”,均指向了成清波。舆论认为,随着成清波的被捕,这个被冠以“中技系”之名的资本系,末日将至。
  据传,鼎盛时期,整个中技系的资产规模超过200亿元。借此,成清波近年来频繁成为各类富豪榜的常客。比如,2013年,成清波身家43亿元,列福布斯富豪榜的第303位。
  福布斯当时使用的照片中,戴着眼镜的成清波,温文尔雅,笑容可掬。而这位出生于湖北恩施的“知名富豪”,最初的职业是一位中学数学老师。
  《中国企业家》的报道说,1991年,29岁成清波考入中央财经大学攻读会计学硕士。读研的原因是,成清波不满教书的现状,“决定通过考研改变自己的命运”。
  研究生毕业后,成清波前往深圳。1994年,他开始了一段与财务打交道的职业生涯,“干了一段时间,我觉得给别人赚钱没什么意思,还是要给自己赚钱”。
  成清波曾自述,他的第一桶金来自于编书和开发商业地产。“我自己盖商铺,长期持有收租,待到时机成熟再卖出去,收益非常高。”成清波曾经说,他的第一个商业地产项目就赚了近3亿元。
  另有一种说法则是,成清波的发迹,其实是“崛起于股市”。有报道称,2002年,成清波曾从物华股份借款4000万元,用于炒股及相关运作。一系列腾挪后,成清波被指以“空手套白狼”的手段,拿下物华股份的大股东之位,随后减持套现。
  随后数十年间,成清波的投资范围不断扩大。他旗下的产业,一度涉及水电站、铁路、高速公路、矿产开发、文化产业、金融业等。成清波解释他的投资逻辑称,他多选择“变现能力强的项目”。
  “有什么意思呢?每台空调才赚几十块钱。”《中国企业家》的报道中,成清波说,他不喜欢做产品和品牌。最终,这位原来的数学老师,渐成在国内市场兴风作浪的“资本玩家”。
  “财技”造出中技系
  外界认为,成清波以深圳市中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为母体,通过关联公司,至少控制或入股了4家上市公司。
  2002年,成清波取得了物华股份(现改名ST成城)21.57%的法人股;2004年,中技系关联企业深圳国恒,斥资3.42亿元成为*ST国恒二股东。
  2008年和2011年,中技系的关联企业,又分别入股*ST国创及控股恒立实业。至此,近10年时间内,成清波完成了“中技系”的铺设。
  “大多数的造系者构筑资本系,看重的是上市公司的直接和间接融资功能。”四川农业大学的刘新民在一篇论文中写道,造系者会通过合法或不合法的手段,通过上市公司获得资金。
  成清波的做法,恰好诠释和佐证了上述论调。数据显示,“中技系”旗下的上市公司,业绩均不算景气。
  例如,2008年以来的6年间,*ST国恒4年亏损,最多一年亏损2.72亿元;最近两年,*ST国创连续两年亏损,累计亏损额达到6307万元。
  成清波本人,却在此间实现了个人财富的暴增。2007年,成清波减持物华股份3000万股,套现2.5亿元;2009年,成清波控制的深圳益峰源公司,累计减持*ST国创5800多万股,疯狂套现5亿元。
  减持之外,成清波还把其他的“高超财技”展示得淋漓尽致。其中,最明显的一例发生在*ST国恒重组时。
  2006年11月,*ST国恒的前身天津宏峰发布公告称,拟受让大股东深圳中技所持有的罗定铁路59%的股权,交易额为4.11亿元。就在这笔交易的三个月前,深圳中技刚以4186万元受让罗定铁路83.44%的股权。
  短短三个月,成清波即通过“低买资产,高价注入上市公司”的方式,赚得3亿多元。
  去年2月,ST成城抛出了一份定向增发方案。方案显示,ST成城拟非公开发行12亿股,每股发行价不低于3.75元,募集资金约45亿元。而这部分资金,将被用于收购贵州盛鑫矿业100%的股权、偿债和补充流动性等。
  但随后媒体就爆出,这笔收购的资产评估“弄虚作假”,存在人为造假痕迹。盛鑫矿业下属的9个煤矿,净资产总和仅为363万元。
  按照方案,成清波在这次增发中将认购5亿股。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的分析称,成清波的认购资金可能来自过桥资金,“如果增发成功,股价持续攀升,除了归还过桥资金外,成清波还会大赚一笔”。
  信托违约成起火点
  信托是成清波获取资金的另一个通道。据报道,2011年前后,中技系先后通过国联信托、中航信托等公司融资22亿元,其中有14亿元来自国联信托。
  其中的7亿元,被中技系用作天津铜锣湾项目的开发;此外,中技系还以其在*ST国恒的股票做质押,通过国联信托融资3.4亿元。而这总计10.4亿元的融资,均来自于扬子江船业。
  同样是在2011年,上市公司拿出2.5亿元的自有资金,在国联信托成立了一款信托产品。该笔资金流向了湖北华清电力,用于舅汉铀缯鞠钅康慕ㄉ琛6宓缌φ巧钲谥屑嫉淖庸尽
  但上述信托产品,最终均宣告违约。成清波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信托违约始于天津铜锣湾项目,但交易对手“恶意不付租金也不付利息”,“这个债务担保一出事,导致所有中技实业的担保都出了问题”。
  无法偿债的压力下,成清波拱手让出了两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今年1月,深圳国恒所持有的1.8亿股*ST国恒,被强制划转给了扬子江船业方面;4个月后,中技实业持有的2580万股ST成城,也被国联信托“接盘”。
  这一系列的变故,使得成清波打造10年的“中技系”走向解体。此番成清波被拘捕,诱因则是上海优道的兑付危机。后者是“中技系”的融资平台,多次爆出“定增未批”即为上市公司募资的情况。
  去年底,多位投资者购买的理财产品无法兑付。媒体报道称,这些原本承诺投向保障房项目的产品,最终却通过上海优道流向了*ST国创董事长周剑云的账户。周剑云被指与成清波关系密切。据报道,该理财产品未兑付资金超过了7亿元。
  6月19日,“中技系”上市公司ST成城收到了吉林证监局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吉林省证监局称,ST成城在2012年6月与中技科技、中技实业和上海优道签订了《股份认购框架协议》,约定由上海优道为ST成城募集定增认购资金。
  2012年8月,ST成城收到转入资金2.58亿元,其中2095万元转至中技科技,2.37亿元转至深圳博润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有猜测认为,博润电子为成清波设立的壳公司。广为报道的事实,成清波设立了大量的壳公司用于倒账。一位深圳中技实业的员工称,中技系旗下存在大量的壳公司,她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家”。
  《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称,加上债务纠纷和逾期信托资金,中技系的债务总规模已近38亿元。
  一位深圳当地的人士,近期走访过中技实业的办公室。她告诉记者,目前中技实业总部仅有四五名员工,“员工还被拖欠了薪水”,不时有债权人上门讨债。
  新京报记者 尹聪 北京报道
(原标题:“中技系”成清波:资本狂人遭遇滑铁卢)
  近日,发布重组预案称,拟出售全部资产、负债及业务,并以定增方式收购深圳市保千里电子有限公司100%股权。重组后的中达股份,由塑料包装公司摇身变为一家高科技安防公司。
  除了此次卖壳的中达之外,隶属“申达系”的另一家上市公司“江苏申龙”早已在2011年卖壳。相继两度“卖子”之后,曾显赫一时的“申达系”在资本市场上已经节节溃败。
  创始人曾上榜福布斯
  “申达系”旗下中达股份“卖壳”的重组方案发布后,中达股份接连拉出7个涨停,这让股吧里的投资者雀跃不已。但中达股份曾经的东家“申达系”已经彻底没落。
  “申达系”的主体为申达集团,申达集团此前是中达股份控股股东。资料显示,申达系主体为申达集团,后者主要从事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申达集团成 立于1994年,注册资本11000万元,由江阴市申港镇投资有限公司、自然人张国兴、张国平、张国伟和公司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出资设立,其中,持股申达集 团70%股权的张国平是公司法人代表和实际控制人,也是公司的主要创始人。
  农民出身的张国平,其创业经历和成绩堪称辉煌:
  1980年代,张国平带领数十名子弟兵在农村筹资建厂。1996年,张国平及其团队自发研制烟膜技术成功,为企业创造利润数亿元;1999年, 建立全国第一家专业化包装园区;2004年,申达集团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名单,同时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中国软塑包装行业龙头企业。
  张国平本人也收获了诸多称号:1998年“中国包装企业十大杰出人物”、2001年“全国乡镇企业家”、2002年“中国优秀企业家”、2003年“江苏省优秀民营企业家”、2005年“江苏省劳动模范”……
  在此期间,张国平控制的申达集团通过旗下两家上市公司,涉足多项领域的投资,其中包括房地产行业、典当行业、担保行业、酒店业等。巅峰时期,申达集团的总资产达到百亿。2005年,创始人张国平连同其两位兄弟登上了福布斯富豪榜。
  曾经实力雄厚的张国平及其“申达系”,是怎样沦落到一再卖壳并逐渐没落的?
  祸起债务担保
  整个申达系一度拥有两家上市公司,五大集团,50家左右的骨干企业。2008年10月,申达集团董事长张国平告诉媒体,他的目标是让申达进入 “世界500强”。6年之后的如今,不仅申达集团没能如愿进入世界500强行列,连同以集团为主体的整个“申达系”,也迎来了溃败的命运。
  2006年,申达作为担保方,被卷进江苏太平洋建设集团的连带担保责任,多家债权银行向申达求偿金额达数亿元的贷款。通过调查发现,截至 日,申达集团资产总额59.1576亿元,负债总额42.0725亿元,资产权益比只有8.85%,资产负债率奇高。
  作为申达集团的核心上市公司,中达股份贷款规模也非常惊人。截至2006年底,仅短期贷款就达到23.193亿元,应付票据也有6.07亿元。 截至2007年上半年,中达股份对内对外担保余额共计15.031亿元,占净资产的比例高达152.18%。江苏申龙同样未能幸免,截至2007年6月 30日,担保总额共计4.567亿元,占公司净资产的比例为119.27%。
  分析认为,申达系不仅存在大量的体系内担保,而且还有较大数量的对外担保,其中中达股份、江苏申龙为资产负债率超过70%的企业担保金额超过10亿元。
  申达系还存在其他问题,比如盲目扩张产能,脱离主业,盲目涉足房地产和准金融行业,导致大量资金沉淀,难以收回。
  两上市公司被抽血
  为解决集团的资金危局,张国平开始将手伸向集团实际控制的两家上市公司“中达股份”和“江苏申龙”。
  2006年7月,中达股份与申达集团和江苏瀛寰(江苏瀛寰是中达股份和江苏申龙原第二大股东)签订出资转让协议,以1.8亿元收购申达集团持有 的江阴申达大酒店有限公司70%股权;以2亿元收购申达集团、江苏瀛寰分别持有的常州御源房地产有限公司39%和51%股权。同时,申达集团和江苏瀛寰公 司分别将对常州御源和申达大酒店持有的1.2亿元债权一并转让给中达股份。
  同年9月,江苏申龙和控股股东申达集团签订了《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书》,决定以1.04亿元向申达集团购买公司周围9宗工业用地的土地使用权; 半个月以后,江苏申龙通过了两项收购提案,决定以3012万元收购申达集团持有的靖江国际大酒店32%的股权,以6000万元收购江苏瀛寰持有的东海证券 4.95%的股权。
  通过这一系列资本运作,旗下两家上市公司为申达集团“输血”,前后高达近10亿元。对集团的“献身”给江苏申龙的业绩带来了直接影响。2007 年到2009年,江苏申龙连续亏损。2009年,江苏申龙被暂停上市。中达股份也遭遇了相同的命运,2006年当年,公司净利大幅下滑,2007年至 2009年,公司亏损总额超5亿。
  2008年4月,中国江苏分行、中国江苏分行牵头的江苏省19家金融机构,36家参贷行,共同放款57.19亿元“发展资金”注入申达集团的19家经营企业,为这一明星民企救急。
  按照张国平当时的说法,这是申达提出的一套“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资金如新鲜血液般注入申达,使企业重新焕发了活力”。
  但事实并未如同张国平所说“使企业焕发了活力”,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申达系”接连陷入更深泥沼。
  申达系卖壳还债
  日,停牌达两年半之久的*ST申龙(即停牌前的江苏申龙)发布公告称,“经中国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审核,公司重大资产出售及以新增股份吸收合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事项获得有条件通过”。
  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上市公司贷款余额为18.1亿元,其中流动资金贷款本金7.6亿元及相应利息已经逾期,固定资产贷款金额为10.5亿元,也于2013年4月到期。通过对申龙的重组,海润光伏实现借壳上市。
  日,江苏省政府主持召开银团协调会议,研究申达集团银团贷款风险化解工作。11月公司披露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专题会议纪要显示,与会银行同意对申达集团进行整体破产重整。
  于是,申达系旗下仅剩的一家上市公司中达股份,成为集团的又一个贩卖对象。
  日,中达股份宣布收购常州中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55%的股权,但该事项最后搁浅。一个月后的日,中达股 票开始停牌;日,中达股份发布重组预案称,拟出售全部资产、负债及业务,并以增发方式收购保千里100%股权,拟购买资产的预估值不超 过30亿元。
  根据与保千里的重组预案显示,中达股份拟向庄敏等5名发行对象以非公开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其合计持有的保千里100%股权,该项资产总估值不超 过30亿元。发行价格为2.12元/股,合计发行数量不超过14.15亿股。而据媒体报道援引保千里的财务数据显示,公司股东权益的账目价值只有2.6亿 元。该笔交易完成后,庄敏以37.9%的持股比例,成为新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据报道,通过此次重组,中达股份获得收益约8.92亿元,原银团债务得以清偿,其中有一部分被豁免。
  □新京报记者 张泉薇 北京报道
(原标题:“申达系”:两度卖子 “500强”梦碎)
  不熟悉资本市场的人或许从未听说过中植集团,这家隐秘低调的公司,通过自身持股,或是股东、亲友、部下等种种关联方隐秘操控等方式,成为十余家A股上市公司的股东,旗下中融信托也已成为信托业注册资本额排名第二的公司,“中植系”的资本图谱正逐渐成形。
  “中植系”的掌门人解直锟几乎从未接受媒体采访,在2012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解直锟家族以35亿元财富名列第308位。
  总结“中植系”的资本运作,新京报记者发现两大特点:其一,通过定增潜入上市公司,多为第二大股东;其二,通过旗下信托平台,为一系列资本运作提供资金。
  通过定增成为上市公司股东
  中植集团的官方网站显示,公司创建于1995年4月,集团总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目前拥有员工近7000人,是一家大型综合性民营企 业集团。2012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显示,中植集团解直锟家族以35亿元财富名列第308位。其所处行业为金融、投资、矿业能源。
  今年3月19日,发布重组方案,收购影视公司大唐辉煌。跨入影视圈的资金,来自于定向增发――中南重工向中植资本、嘉诚资本、常州京控等多家公司增发股票。
  随后就有媒体发现,上述三家公司均为中植集团旗下公司。通过参与定增,中植集团一跃成为中南重工实际意义上的第二大股东。
  这已是“中植系”的惯用手法。2013年6月,上市公司披露,公司通过引进五岳乾坤变相重组借壳并完成股改,五岳乾坤将以29.99%的持股比例成为SST华新第一大股东。
  五岳乾坤的前两大股东分别为持股39.86%的天一景观和持股27.38%的嘉诚中泰,嘉诚中泰为解蕙U全资控制。按最终实际持股比例,解蕙U 间接持有的SST华新股权,持股超过天一景观任一自然人股东。公开资料显示,解蕙U是中植集团第二大股东,与中植集团第一大股东解直锟具有关联关系。
  根据公开信息梳理,中植集团目前介入的上市公司包括中南重工、SST华新、、、、集团、、、、、*ST圣方等十余家。
  随着“中植系”的资本图谱逐渐成形,这一资本集团的资产规模究竟有多大无人知晓,网络上流传着一个2011年的数据――中植集团的资产在当时已达191.6亿元。
  “中植系”的掌门人解直锟更是始终保持着低调的姿态,几乎从未接受过媒体采访。有媒体报道,解直锟是著名歌星毛阿敏的丈夫,也是曾任中国光大集团执行董事、副总经理兼光大永明人寿董事长的解植春的弟弟,但这一消息并未得到公司及当事人的证实。
  中融信托是“资金链”核心
  中植集团旗下主要业务涵盖六大板块,包括信托、新金融、财富管理、金融投资、矿业及并购。在这些板块中,排在第一位的信托,是中植集团当之无愧的核心。
  “中植系”旗下的信托公司名为中融信托,前身为哈尔滨信托投资公司,成立于1987年。今年6月,中融信托将注册资本从16亿元增加至60亿元,一跃成为国内信托公司中注册资本仅次于平安信托的第2名。
  前述SST华新的案例中,五岳乾坤之所以能成为SST华新的第一大股东,4.41亿元的现金来源正是中融信托。
  查阅《信托公司管理办法》,规定信托公司开展固有业务,不得向关联方融出资金或转移财产。信托公司开展关联交易,应以公平的市场价格进行,逐笔向银监会事前报告,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信息披露。
  据媒体报道,“中植系”通过中融信托筹措资金、收购原始资产,随后参与上市公司资本运作获得股权或现金,然后再和上市公司合作,通过中融信托筹 措资金继续并购资产。在“中植系”利益链上,中融信托既是平台、亦是枢纽,承担着资金融通的职能,又是未来与上市公司合作的重要筹码。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中融信托的第一大股东并非“中植系”,而是纺织央企恒天集团旗下的。
  2010年,通过将第一大股东的身份转让给央企,中植集团一方面规避了法律风险,另一方面,也让中融信托有了国企身份,从而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机会。
  业内人士称,中植集团尽管屈居第二大股东,但始终掌控中融信托的控制权。
  据中融信托年报,其董事长刘洋、监事长高兴山、总裁范韬等,皆来自中植集团,之前曾任中植集团首席执行官、副总裁、总裁助理。有业内人士称,中植系的一系列资本运作,有不少都处于“灰色地带”。
  中植集团目前介入的上市公司包括中南重工、SST华新、兴业矿业、上海电气、江西长运、TCL集团、贵绳股份、吉恩镍业、福田汽车、三安光电、*ST圣方等十余家。
  □新京报记者 郑道森 北京报道
(原标题:“中植系”:低调布局 资本图谱成形)
  在中技系坍塌、申达系走向衰败的同时,一些新进资本玩家却悄然升起。
  生命人寿,一家深圳险企,因其去年以来频频举牌并购多家上市公司股权,豪掷逾百亿砸向资本市场,且出招迅捷凶悍,引发了市场的侧目。
  在资本丛林中,生命人寿像是半路杀出的搅局者。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该公司在资本市场翻云覆雨,地产大亨(600383)、(000061)、港股佳兆业(01638)以及能源巨头(601898)先后成为其狩猎的目标。
  在生命人寿频繁扩张的同时,其背后的实际盘主张峻浮出水面。这个早年以地产商身份出道的潮汕商人,在短短数年内,架构起资产逾千亿的“富德系”版图。
  在业内看来,通过金融市场的呼应,对公司保险以外的业务板块进行产业布局,最终实现向综合金融集团的转变,是张峻的投资逻辑。
  但伴随频繁扩张而来的,是悬在生命人寿头顶的多处风险和隐忧。
  频繁举牌引行业惊呼
  近一年的时间内,深圳保险企业生命人寿异军突起,通过频繁举牌并购多家上市公司股权,累计耗资超百亿引发行业内一片惊呼,成为A股市场名副其实的“搅局者”。
  今年4月,A股市场上演多起举牌增持抢夺股权的戏码,其背后的主角均与生命人寿有关。
  4月8日晚间,上市公司农产品发布权益变动报告,称其股东生命人寿累计增持公司股份比例达20%,股权份额直逼大股东。
  一日之后,生命人寿又向另一家公司“开炮”。4月9日,上市房企金地集团发布公告,称其股东生命人寿累计增持公司股份表决权已达12.9%,再加上早前让渡给金地集团大股东福田投资的4.81%的股权表决,生命人寿累计持股比例达到17.7%。
  公开资料显示,生命人寿是一家全国性的专业寿险公司,成立于日,目前总部位于深圳,体量中等,主营业务包括医疗、养老、重大疾病、意外伤害、万能保险等。
  2013年年初,生命人寿将资金大规模注入股市,开始吸引外界的关注。当年1月,生命人寿首度举牌,大举吃进农产品9119万股、金地集团2.42亿股,累计耗资达21.7亿元,分别向两家公司大股东“宣战”。
  4月21日,金地集团再次披露,生命人寿累计持股比例升至19.81%,此后的4月22日至25日短短4个交易日内生命人寿再度增持金地集团, 耗资总额高达22.386亿元。至此,生命人寿累计持有金地集团24.82%股份,表决权比例也达到20.01%,成为金地第一大股东。
  与此同时,生命人寿宣称不排除继续增持农产品,而其已经持有超20%的股权,大有将其第一大股东深圳国资委取代之势。
  在A股市场疯狂举牌的同时,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生命人寿又辗转港股市场,于2013年下半年大举建仓在港上市房企佳兆业和老牌煤炭龙头中煤能源等多只股票。
  据媒体统计,生命人寿先后增持金地集团和农产品的资金分别达到60亿元和24亿元,其在港持有佳兆业、中煤能源和首钢资源等股票市值也逼近百亿港元,累计注入市场资金总额已远超百亿。
  “如此凶悍地激进持股上市公司,近年来股票市场罕见。”有股票私募行业人士形容生命人寿。在多数市场机构眼中,高调、粗暴、摧枯拉朽式地频繁举牌,已成为生命人寿的标签。
  操盘者张峻多领域布局
  在生命人寿野蛮扩张的同时,其背后的实际盘主潮汕商人张峻浮出水面。
  根据财报,过去三年生命人寿的业绩实现了急速扩张。2011年,公司的净利润还只有1.5亿元,到了2013年末,公司净利润已经陡升至 53.6亿元。与此同时,同期内公司资产总额也由2011年末的626亿左右升至去年末的1958.7亿元。短短两年之内,资产规模扩大了3倍。
  就是这样一家堪称“黑马”的保险公司,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豪掷超百亿的资金砸向资本市场。
  而这一系列疯狂的举动,还要源自公司幕后的神秘操盘人。
  资料显示,生命人寿目前的股权分散,第一大股东是一家名为富德金融的投资公司,而其背后的大股东是一个名叫张峻的潮汕商人。
  据媒体的调查,张峻通过直接和间接控制生命人寿的股权已达到50%以上,而公司股东名单中其阵营团队控制的股权比例最高或已经突破80%。
  张峻,原名张仲峻,祖籍广东普宁。神秘、低调,不接受媒体采访让张峻的名字并不为公众所熟知;但行业内对其的评价却是好勇、善斗,乐于走捷径。上世纪80年代末,在深圳以房地产开发商身份出道的张峻在地产圈名气并不大,反而是入主保险业后事业风生水起。
  2006年,张峻借助旗下的深圳市国利投资公司(富德金融前身)入主生命人寿。此后,张峻将公司总部从上海搬迁至深圳,并将原新华人寿的多名高管精英悉数招致帐下,自此生命人寿开始快速发展和壮大。
  但是张峻的“野心”显然不仅局限在保险业。从2011年到2013年间,资产规模迅速壮大的生命人寿新增了将近20家子公司。这其中涉足保险的只有3家。其余十几家子公司或与房地产有关,或以投资公司的名号涉足基础设施、能源、不动产和医疗等领域。
  事实上,让旗下子公司涉足多个领域,在公司内部搭建不同的投资平台,通过金融市场和其他投资渠道的呼应,对保险以外的业务板块进行产业布局,最终实现从单一寿险公司向综合金融集团转变,正是张峻治下的生命人寿的投资逻辑。
  这从其子公司生命资产的布局蓝图便能窥得一二。该公司官网显示,生命资产将通过金融市场、另类投资及产品投资,对能源化工、资源企业、金融保 险、现代农业、不动产、连锁销售、后援物流、高端医疗等八大产业进行布局。官网上同时强调,生命人寿保险集团是其布局的重要依托。
  激进扩张或隐含风险
  生命人寿抢购上市公司股权,涉足地产、旅游、能源等行业,一方面符合其向综合金融投资集团过渡的目标,另一方面是借助上市房企的协同力量,拓宽公司在保险板块的产业链条,为其开办养老地产打下基础。
  实际上,从产业布局的角度来看,生命人寿在资本市场上的巨额投资绝非盲目,而是针对性极强。
  不少观点认为,张峻以地产商的身份起家,对地产行业颇为熟悉,意在布局地产行业的意图明显。今年以来,生命人寿大举入股的金地集团、佳兆业等公司均为上市房企。
  “疯狂举牌上市公司,一方面可以实现资金与公司治下不同投资平台的战略配置,寻求合作伙伴,共同拓展不同领域的业务板块。”一位券商的保险业研 究员认为,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国内保险公司很多在启动地产养老的保险项目,公司此次收购多家地产商,为其日后拓宽保险业务产业链做铺垫。
  而与农产品的合作看似与地产无关,实际上该公司手握多个农贸集市,被指是重要的土地资源。
  据悉,农产品旗下农批市场和储备项目总计土地面积达1639万平方米,权益面积约908万平方米,公司土地价值被严重低估。“农产品的很多农贸 市场都在很多城市的核心地段,通过公开市场已经很难拿到类似的好地块,生命人寿入股可谓是迂回拿地,实现曲线救国的目的。”前述券商人士称。
  但在激进扩张和多领域布局的同时,业内也有观点对生命人寿迅猛式的发展模式深表担忧。
  有分析认为,生命人寿的主业是保险,但未来要同时发展能源、地产、资源等多领域,这种非相关多元化发展如果经营不好,其背后的风险系数很大。
  还有分析称,将资金频频注入上市公司,生命人寿的经营情况将受制于资本市场的变化和资产价格的波动,偿付能力也将受到波及。有数据显示,由于A股市场持续低迷,今年一季度,指数下跌7.9%,因此权益投资就产生了23亿元左右的浮亏。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公司重金收购的金地集团的业绩并不优越,其一季度净利润暴跌70%左右,每股收益0.01元。
  事实上,生命人寿在去年年底已经开始有意调整投资策略,精简旗下的投资平台。2013年11月,该公司将其持有的前海富德能源的100%股权以 及对前海富德能源享有的债权转让给富德集团。究其背后的原因,生命人寿意在转换对能源和资源等领域项目的投资形式,以债权方式代替股权,以控制保险资金投 资的风险。
  □新京报记者 刘溪若 北京报道
(原标题:“富德系”生命人寿:百亿举牌上市公司)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隆系的股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