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价位的 音频hifi数字界面内置pci的怎么看是不是内置卡贴比usb的好?

查看: 8781|回复: 28
在线时间1294 小时
阅读权限70
侠之大者, 积分 14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557 积分
侠之大者, 积分 14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557 积分
经验1443 点
金钱1423 ¥
某家DAC都不带XMOS,而是内置意大利Amanero Combo384 USB模块,支持SACD的播放。据他自己介绍,Amanero USB模块的效果是目前USB模块里面首屈一指的,请烧友们不要再重复询问为何不用XMOS(言外之意是比XMOS还好)。
这个说法,目前我看到的,还只是他的一家之言。
哪位大神了解Amanero Combo384 USB模块?和XMOS比性能怎么样呢?
在线时间2129 小时
阅读权限50
职业侠客, 积分 908, 距离下一级还需 92 积分
职业侠客, 积分 908, 距离下一级还需 92 积分
经验908 点
金钱896 ¥
XMOS是芯片的名称,意大利Amanero Combo384 USB模块用的就是XMOS芯片。厂家的意思是XMOS芯片中他是最好的。
在线时间1294 小时
阅读权限70
侠之大者, 积分 14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557 积分
侠之大者, 积分 14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557 积分
经验1443 点
金钱1423 ¥
yds505 发表于
XMOS是芯片的名称,意大利Amanero Combo384 USB模块用的就是XMOS芯片。厂家的意思是XMOS芯片中他是最好的。 ...
这样啊?要是这样,就没问题了。
可如果这样的话,为什么厂家不解释清楚呢?反而说Amanero Combo384 USB模块是最好的,要求大家不要再问为什么不是XMOS。看他说话的口吻,与你的解释不一致啊,貌似厂家不懂?
在线时间1294 小时
阅读权限70
侠之大者, 积分 14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557 积分
侠之大者, 积分 14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557 积分
经验1443 点
金钱1423 ¥
yds505 发表于
XMOS是芯片的名称,意大利Amanero Combo384 USB模块用的就是XMOS芯片。厂家的意思是XMOS芯片中他是最好的。 ...
看一下他的原话:
该款机型为原有热销机的升级版本,应很多烧友的需求,在原有机型的基础上内置意大利Amanero Combo384 USB模块,支持SACD的播放。(请烧友们不要再重复询问为何不用XMOS,Amanero USB模块的效果是目前USB模块里面首屈一指的)
机箱本身的做工和细节也全面提升,采用全铝拉丝工艺,这个价位内应该见不到更实诚的用材了。
在线时间2129 小时
阅读权限50
职业侠客, 积分 908, 距离下一级还需 92 积分
职业侠客, 积分 908, 距离下一级还需 92 积分
经验908 点
金钱896 ¥
我正在用意大利Amanero Combo384 USB模块,芯片是xmos的。很好。
在线时间1294 小时
阅读权限70
侠之大者, 积分 14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557 积分
侠之大者, 积分 14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557 积分
经验1443 点
金钱1423 ¥
yds505 发表于
我正在用意大利Amanero Combo384 USB模块,芯片是xmos的。很好。
看来那个卖家也不十分懂啊,否则,他应该说:Amanero Combo384 USB模块,芯片就是xmos的。
在线时间2129 小时
阅读权限50
职业侠客, 积分 908, 距离下一级还需 92 积分
职业侠客, 积分 908, 距离下一级还需 92 积分
经验908 点
金钱896 ¥
于博文 发表于
看来那个卖家也不十分懂啊,否则,他应该说:Amanero Combo384 USB模块,芯片就是xmos的。
卖家十分懂呀!
在线时间469 小时
阅读权限50
论坛游民, 积分 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0 积分
论坛游民, 积分 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0 积分
本帖最后由 verite 于
20:00 编辑
拜托,不懂的可别乱说。
Amanero使用Atmel ARM用作USB音频接受处理,Xilinx CPLD用作音频信号输出处理,跟XMOS没半毛关系,无论是硬件、韧件或驱动。
XMOS是英国公司,而Amanero的研发者是在比萨的意大利人Domenico。
我有Amanero,跟XMOS相比,Amanero确实更加出色,非常稳定,韧件和驱动几乎完美,国内厂商少用因为价格比较贵。
我的Amanero+ES9018 DAC最高能跑PCM 352/384KHz, DSD Native 256/512,我还没见过有那一片XMOS能做得到。
在线时间1294 小时
阅读权限70
侠之大者, 积分 14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557 积分
侠之大者, 积分 14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557 积分
经验1443 点
金钱1423 ¥
verite 发表于
拜托,不懂的可别乱说。
Amanero使用Atmel ARM用作USB音频接受处理,Xilinx CPLD用作音频信号输出处理,跟 ...
难怪嘛,听那个卖家的说话口吻,Amanero就跟XMOS不是一码事。否则逻辑上他那话不成立啊。
在线时间1294 小时
阅读权限70
侠之大者, 积分 14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557 积分
侠之大者, 积分 14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557 积分
经验1443 点
金钱1423 ¥
verite 发表于
拜托,不懂的可别乱说。
Amanero使用Atmel ARM用作USB音频接受处理,Xilinx CPLD用作音频信号输出处理,跟 ...
大侠给评价一下这款DAC:
在线时间469 小时
阅读权限50
论坛游民, 积分 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0 积分
论坛游民, 积分 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0 积分
于博文 发表于
大侠给评价一下这款DAC:
他家的ES9018 DAC是国内做的比较好的,预算足够的话可以考虑。
其实严格来说单核版就够了,因为ES9018并不是瓶颈,但我希望单核版能换上环牛供电。
我用的是国外的半DIY ES9018 DAC,全数使用高价的并联稳压模组,国内的厂商没这样设计思路。
在线时间1294 小时
阅读权限70
侠之大者, 积分 14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557 积分
侠之大者, 积分 14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557 积分
经验1443 点
金钱1423 ¥
verite 发表于
他家的ES9018 DAC是国内做的比较好的,预算足够的话可以考虑。
其实严格来说单核版就够了,因为ES9018 ...
同品牌,这款是单核的,也是环牛。就是不知道是否还是Amanero Combo384 USB模块。
在线时间1294 小时
阅读权限70
侠之大者, 积分 14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557 积分
侠之大者, 积分 14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557 积分
经验1443 点
金钱1423 ¥
verite 发表于
他家的ES9018 DAC是国内做的比较好的,预算足够的话可以考虑。
其实严格来说单核版就够了,因为ES9018 ...
这两款都是双环牛+单9018芯片+XMOS的,大侠给看看哪款更值得买?
在线时间469 小时
阅读权限50
论坛游民, 积分 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0 积分
论坛游民, 积分 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0 积分
于博文 发表于
这两款都是双环牛+单9018芯片+XMOS的,大侠给看看哪款更值得买?
/item.htm?sp ...
这个不行。
起码得这个换上环牛:
在线时间2042 小时
阅读权限50
职业侠客, 积分 89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7 积分
职业侠客, 积分 89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7 积分
经验893 点
金钱564 ¥
看淘宝的交易量就知道了
在线时间5 小时
阅读权限40
注册会员, 积分 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37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37 积分
8楼正解,与XMOS无关系。
主要区别:Amanero是纯音频架构,而不是集成方案。软、硬件一体化(出自一家),固件与USB界面紧密结合,而不是半条命的方案。CPLD与CPU是两套独立的固件和硬件。DSD支持到512X(22.5792M),其它方案无法达到。Amanero与Audiophilleo,采用类似的技术架构和设计思路。
详细解释参见:
在线时间1294 小时
阅读权限70
侠之大者, 积分 14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557 积分
侠之大者, 积分 14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557 积分
经验1443 点
金钱1423 ¥
verite 发表于
他家的ES9018 DAC是国内做的比较好的,预算足够的话可以考虑。
其实严格来说单核版就够了,因为ES9018 ...
单环牛可以吗?还是必须双环牛?
在线时间1294 小时
阅读权限70
侠之大者, 积分 14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557 积分
侠之大者, 积分 14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557 积分
经验1443 点
金钱1423 ¥
AudioMate 发表于
8楼正解,与XMOS无关系。
主要区别:Amanero是纯音频架构,而不是集成方案。软、硬件一体化(出自一家), ...
谢谢大侠!
你这个链接价格是4300元,但是单9018的。这里有个双9018的,且不惜工本堆料,你觉得这个是不是更好些呢?
在线时间1294 小时
阅读权限70
侠之大者, 积分 14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557 积分
侠之大者, 积分 14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557 积分
经验1443 点
金钱1423 ¥
这里还有一个分体电源设计的,也是9018+XMOS+DSD。哪位大侠了解这款吗?电源分体设计是不是更好呢?有多大的必要性呢?
在线时间305 小时
阅读权限50
论坛游民, 积分 8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6 积分
论坛游民, 积分 8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6 积分
Amanero 架构是arm+fpga(cpld),
ARM cotex M3&&采用的是atmel公司的atsam3u2c,& &90MHz主频,带USB 2.0 HS(内含PHY),& &IIS接口
CPLD采用的是xilinx的 XC2C64A
固件程序包含& & ARM的程序开发,CPLD的程序开发
上位机就是电脑端程序驱动,貌似驱动特别小
其实有心人可以自己开发出来,Amanero和乐之邦的架构相似的,乐之邦用的cy7c68013a(USB HS和8051内核)和xilinx&&CPLD
其实方案都是相似的,如CM6631,
xmos相当于一个USB PHY HS加CPLD,架构是一样的,没什么区别
当USB3.0音频定义出来了,可以采用CYUSB3410作为USB3.0的PHY SS部分其内置arm9处理器,然后借一个cpld来对数据整形处理
一个完美的架构就诞生了
其实所谓的usb界面并不神奇,非常简单,并不是神学,我觉得已经把xmos弄得像神一样的存在了,
子要有一个团队来开发软硬件,要要求会嵌入式编程,win驱动编程,fpga编程,应该就可以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有资金支持,向国内的厂商一是没实力,二是没创意,三是没胆识。
只知道抄袭,完全没有思想,自己做不出优秀的产品,还没有个人的作坊强,(像淘宝有款产品采用cy7c68013a加cpld的USB 界面,支持pcm384和dsd x256,就非常强悍,比乐之邦的不知强几倍,乐之邦就是一坨shit!)&&我想架构是非常容易的,USB PHY(可以内含arm内核) 加&&cpld,主要是程序开发。
纵观整个淘宝,几乎99.9%的xmos都是采用官方的电路和固件,就没有一个是自己开发的固件程序和电脑驱动,倒是IFI是自己开发的,
其他的就没什么两点了,什么**良,根本不能看,有些还好意思说改善了电源,改善了时钟,改善了走线,,,哎!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看着*宝的广告真是搞笑
Powered by搭建靠谱pc hifi
引用一段……我完全不懂Jitter在任何数字传输中肯定都是存在的,但是当数字传输使用复杂的协议进行维护的时候,Jitter其实对原始数据完整性是没有影响的,就像你在线听歌,网络不稳定造成时断时续,但是你如果在听的时候将这个音频文件保留下来,那么它和原始的声音文件是没有任何区别的,不会少个0也不会多个1,这是因为网络协议维护了数字传输的通道,传错了它会重新传,Jitter(假设这里造成的原因是Jitter)厉害那就多传几次,传到对了为止,当然重传是要花费时间的,当缓冲不够时,声音就会断了。 同样,USB传输数据的时候也会重传,如果是“数据”信号,肯定是不会出错的。就像你用USB线将数据拷贝到移动硬盘,肯定是不会出错的,因为出错了它会重传。但是,很不幸的是USB对待音频传输和数据传输是使用不同的模式。 我认真研究了USB Spec关于音频传输的定义,USB组织为音频传输专门定义了一个Audio Class,使用的端点类型为“同步音频端点”(isochronous audio endpoints),而对应这个端点类型的专门有一个Isochronous Transfers的传输模式,这个传输模式的特点是“低延时,错误容忍,不重传”。大家看到这里应该明白了吧,在使用音频类型传输的时候USB是允许出错的,呵呵,所以这里就有了数字信号防干扰的需求。注意,是防干扰,远远达不到模拟信号要求的那种对信号的细微影响,毕竟数字信号只有0和1两个电平,容限是非常宽的,电平差个10%也没有什么问题。所以,大家买线的时候一定要购买有良好屏蔽的USB线,屏蔽层很重要,但线心材质就真的没必要追求了。 另外再说说USB的同步和异步传输。USB 音频使用同步传输的时候确实是跟Jitter相关的,因为USB协议会发送一个SOF(起始帧start of frame)同步每个采样包,而接受端(比如USB DAC芯片)需要根据这个起始帧来同步,也就是说传输的同步信号是从USB主机传过来的,这就跟时基的相关性很大,如果Jitter过大,数据接收就错了,USB协议允许的Jitter为正负1个音频采样率。也就是说音频数据的采样率越高对Jitter的要求就越高。异步传输的模式不需要从USB传输信号中提取同步信号,当它获取到相应的传输比特率后,由接收端产生时基信号。因此对Jitter有更好的容忍性。 最后说一下光纤接口,光纤接口最早好像是由飞利浦制定的,正式应该叫S/PDIF接口,其实包括光纤和Cable两种传输材质。光纤因为对电子干扰免疫,因此有相当的优势。S/PDIF因为主要用作音频设备,所以传输协议比较简单,因此也是无纠错的,所以Jitter对其影响较大。
在评价USB传输之前,我先明确两个概念。&br&&br&首先还是数字hifi系统的组成:&br&转盘(数字信号读取与输出)+解码(数字转模拟)+放大(放大模拟信号)+换能器(耳机或音箱),题主说到的USB传输是在转盘这个环节中,作为数字界面的一种传输接口存在。&br&&br&第二,影响音频系统数字部分的因素。&br&一般来说影响数字部分有两个因素,数据与时钟。数据部分只要保证少误码即可;时钟部分则要复杂些,通常有两个要素,一个是时钟抖动(也就是常说的jitter),另一个是时钟同步。&br&&br&=========================================&br&&br&近几年的数字音频飞速发展使得hifi系统的转盘部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光学转盘逐渐被淘汰,数字转盘/网播/数字界面等飞速兴起。但就目前来说,&b&成熟的光学转盘技术仍然是标杆级的存在&i&。&/i&&/b&为什么?这就要从上面说到的“影响音频系统数字部分的因素”说起。&br&&br&首先第一,&b&光学转盘的时基抖动取决于转盘的机械结构&/b&。设计良好的机械转盘会从数据读取这一步开始就减少抖动,为此各个著名音频器材厂家绞尽脑汁,设计了很多经典的转盘结构。比如索尼的光头固定读取系统,飞利浦的摇臂转盘,先锋的倒置转盘,TEAC的VRDS无共振读取系统,等等。成熟严谨的机械结构设计,使得jitter在读取阶段就得到了有效控制。而数字界面的读取阶段收到很多因素影响,比如系统、内存控制等等,使得时钟抖动在读取阶段就不可避免。&br&&br&第二,&b&传统CD机的解码和转盘部分是一体设计的,由统一的时钟控制整套系统的工作,也就是转盘和解码部分工作是高度同步的&/b&。而数字界面的设计使音源不得不分成几个部分,PC+界面+解码,每个部分独立工作使得时钟不同步会产生大量的谐波失真。&br&&br&现在数字界面技术发展飞快,基本上一年一换代,异步采样技术的诞生也大大缩小了数字界面与光学转盘的差距。通常来说有了异步采样技术,之前的系统和USB传输部分就对信号影响不大了。但是,就我自己的使用感受来说,&b&异步采样技术还是有很大水分&/b&,不能完全消除前端的影响。就拿现在发烧圈子很火的一条USB线材举例:Wireworld Platinum Starlight,这是一条价格达到2k高价的USB线,但它在公认现在最好的异步USB界面之一AudioPhilleo2+PurePower组合上也能有明显提升,也就是说异步采样技术也没有完全消除USB传输的一些问题。&br&&br&==========================================&br&&br&&b&&i&&u&所以,USB音频技术目前来说还是有很多弊端。通常在同价位系统下,PC系统都没有传统CD系统来得听感好。素质级别相当的听音系统,明显PC前端的造价更高更折腾,需要考虑的环节更多。&br&&/u&&/i&&/b&&br&高级PC系统的音源部分搭建通常会考虑以下部件:&br&1.操作系统&br&常用的操作系统一般是Linux或者Mac,如果一定要用Windows的话记得精简系统进程。&br&2.播放器&br&Linux没自己玩过就不知道了,Mac通常是Amarra或者Pure Music,Windows的话一般还是选择Foobar2000的,当然还有一些像Jplay什么的。&br&3.数字界面&br&数字界面其实不止有USB口的,还有火线和PCI的,像Weiss家的顶级数字界面全是火线的。输出接口也要考虑,通常输出接口有同轴(RCA/BNC)、AES、I2S、光纤(Toslink),常用的是同轴(RCA),但稍微高级的就会采用AES或者I2S,光纤一般不用。&br&4.解码器&br&解码器不光光是PC系统要考虑,分体CD系统也要考虑,通常输入端就是刚才数字界面提到的几个输出端,低端解码通常都没有AES和I2S,所以要搭配好。解码与转盘之间I2S传输是首选,因为I2S信号会同时传输时钟信号,做到转盘与解码的工作同步。&br&5.时钟(可选)&br&高级的数字界面和解码会带有时钟输入接口,可以购买外置时钟。外置时钟可以带来更小的时基抖动,同时解码和数字界面(转盘)采用同一外置时钟的信号的话还能做到时钟同步。&br&&br&当然还要考虑器材间的线材,数字信号线材争论很大,但是就实际操作来看,优质的数字线材给系统带来的改变是正面的,所以这个环节也不能忽视。
在评价USB传输之前,我先明确两个概念。首先还是数字hifi系统的组成:转盘(数字信号读取与输出)+解码(数字转模拟)+放大(放大模拟信号)+换能器(耳机或音箱),题主说到的USB传输是在转盘这个环节中,作为数字界面的一种传输接口存在。第二,影响音…
&p&解码要给力,砸钱心要狠。&/p&
解码要给力,砸钱心要狠。
@bizfans 欢迎 twitter instagram 微博 互粉无pc不hifi,usb传输音频的优劣?
ps:求推荐 简单靠谱pc hifi搭配!?
搭建靠谱pc hifi
按投票排序
在评价USB传输之前,我先明确两个概念。首先还是数字hifi系统的组成:转盘(数字信号读取与输出)+解码(数字转模拟)+放大(放大模拟信号)+换能器(耳机或音箱),题主说到的USB传输是在转盘这个环节中,作为数字界面的一种传输接口存在。第二,影响音频系统数字部分的因素。一般来说影响数字部分有两个因素,数据与时钟。数据部分只要保证少误码即可;时钟部分则要复杂些,通常有两个要素,一个是时钟抖动(也就是常说的jitter),另一个是时钟同步。=========================================近几年的数字音频飞速发展使得hifi系统的转盘部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光学转盘逐渐被淘汰,数字转盘/网播/数字界面等飞速兴起。但就目前来说,成熟的光学转盘技术仍然是标杆级的存在。为什么?这就要从上面说到的“影响音频系统数字部分的因素”说起。首先第一,光学转盘的时基抖动取决于转盘的机械结构。设计良好的机械转盘会从数据读取这一步开始就减少抖动,为此各个著名音频器材厂家绞尽脑汁,设计了很多经典的转盘结构。比如索尼的光头固定读取系统,飞利浦的摇臂转盘,先锋的倒置转盘,TEAC的VRDS无共振读取系统,等等。成熟严谨的机械结构设计,使得jitter在读取阶段就得到了有效控制。而数字界面的读取阶段收到很多因素影响,比如系统、内存控制等等,使得时钟抖动在读取阶段就不可避免。第二,传统CD机的解码和转盘部分是一体设计的,由统一的时钟控制整套系统的工作,也就是转盘和解码部分工作是高度同步的。而数字界面的设计使音源不得不分成几个部分,PC+界面+解码,每个部分独立工作使得时钟不同步会产生大量的谐波失真。现在数字界面技术发展飞快,基本上一年一换代,异步采样技术的诞生也大大缩小了数字界面与光学转盘的差距。通常来说有了异步采样技术,之前的系统和USB传输部分就对信号影响不大了。但是,就我自己的使用感受来说,异步采样技术还是有很大水分,不能完全消除前端的影响。就拿现在发烧圈子很火的一条USB线材举例:Wireworld Platinum Starlight,这是一条价格达到2k高价的USB线,但它在公认现在最好的异步USB界面之一AudioPhilleo2+PurePower组合上也能有明显提升,也就是说异步采样技术也没有完全消除USB传输的一些问题。==========================================所以,USB音频技术目前来说还是有很多弊端。通常在同价位系统下,PC系统都没有传统CD系统来得听感好。素质级别相当的听音系统,明显PC前端的造价更高更折腾,需要考虑的环节更多。高级PC系统的音源部分搭建通常会考虑以下部件:1.操作系统常用的操作系统一般是Linux或者Mac,如果一定要用Windows的话记得精简系统进程。2.播放器Linux没自己玩过就不知道了,Mac通常是Amarra或者Pure Music,Windows的话一般还是选择Foobar2000的,当然还有一些像Jplay什么的。3.数字界面数字界面其实不止有USB口的,还有火线和PCI的,像Weiss家的顶级数字界面全是火线的。输出接口也要考虑,通常输出接口有同轴(RCA/BNC)、AES、I2S、光纤(Toslink),常用的是同轴(RCA),但稍微高级的就会采用AES或者I2S,光纤一般不用。4.解码器解码器不光光是PC系统要考虑,分体CD系统也要考虑,通常输入端就是刚才数字界面提到的几个输出端,低端解码通常都没有AES和I2S,所以要搭配好。解码与转盘之间I2S传输是首选,因为I2S信号会同时传输时钟信号,做到转盘与解码的工作同步。5.时钟(可选)高级的数字界面和解码会带有时钟输入接口,可以购买外置时钟。外置时钟可以带来更小的时基抖动,同时解码和数字界面(转盘)采用同一外置时钟的信号的话还能做到时钟同步。当然还要考虑器材间的线材,数字信号线材争论很大,但是就实际操作来看,优质的数字线材给系统带来的改变是正面的,所以这个环节也不能忽视。
解码要给力,砸钱心要狠。
HIFI从收听方式上来划分,可以分两种,一种是走耳机路线的,一种是走音响路线的。而且你一定要PC,辣么问题来了,前面回答说的要数字转盘就已经跑偏了....下面分别说一下:耳机路线的:1. 独立声卡 首先你需要一块独立的声卡。一般声卡可以进行数字输出或者模拟输出,现在很流行纯数字输出,这其实才符合hifi的初衷。还有一种装逼的就是用解码器再配上温婉的胆机耳放,那样出来的声音可能变化性会很多,饱含感情,但是我想说这偏离了hifi的本义,但是不少老烧都是走这个路线的,因为这个路线看起来更有逼格....纯数字输出,一般就是通过数字声卡,高级一点的叫数字界面。一般又分为光纤输出和同轴输出。一般认为,同轴的素质会更好一些,当然,你需要有很好的同轴线材。2. 数字耳放 (目前比较少见)3. 解码器4. 耳放5. 耳机所以一般来所,一套PC端的耳机HIFI是这样的:独立声卡+解码器+耳放+耳机如果你要一个推荐的配置,建议给个预算...否则真的没法推荐...音响路线的:类似于耳机路线,只是把耳放换成功放,耳机换成音响。不过功放现在有很多种,胆机,石机,胆识结合,数字类功放。我认为,最有素质,效率最高的还是数字类功放。但是那些装逼的,还是会去玩胆机,或这前胆后石,胆石结合。在配置上,还是主要看预算..耳放与耳机的搭配主要是看耳机的阻抗功放与音响的搭配主要是看音响的功率,阻抗。一般4欧姆-8欧姆我从一整套几千块钱的入门级,到一套十几万的都有点研究。国内的,英国的,丹麦的,美国的,意大利的。看你预算和主要听音乐的类别。我可以给你一些比较好的推荐。再往上的就没有发言权了,没有那个任性的经济实力。
小玩耳机,没达到HiFi境界,也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就影响因素来说,PC内部电路设计使得影响因素更多,声音的不稳定性更大。在接口上,usb接口传输数据的质量也和传统HiFi设备的音频接口有区别。 就设备来说,以外置声卡和解码设备为例,一般都是PC厂商推出的音频设备,在外内部用料和内部电路设计上难以和传统HiFi大厂相比,传统HiFi大厂拥有更加悠久的历史底蕴,有着独家的技术。接下来说说优点,就是性价比高,现在网络越来越发达,网上不乏有很多的无损音乐下载,PC音源较于CD来说更加的廉价,设备方面也不用像传统HiFi设备那样动辄几万的砸,几千块能出一个很好的声音了。
USB线对声音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这点在盲听中是可以分辨的,如果必须PCHIFI的话,一个好的数字界面是必须的,或者选择专业音频接口。从简单的角度来说MAC +APGOEE SYMPHONY IO26可能是最简单成本也最低的方案了,接口非常全而且后期可玩性也高,唯一不足就是必须用MAC(从装13的角度来说,没人会反对上个MAC吧,实际上最廉价的MAC MINI就可以了)。如果是非要走USB接口的路那么成本就比较高了,HIFIDIY的雅典娜是最廉价实用的选择,如果觉得不够好,就考虑WEISS的那个万元界面,至于解码,前面提到的APGOEE SYMPHONY IO26仍然是万元解码中相当有竞争力的几种,其他的HILO或DAC2HGC也可以,如果不反对二手的话,怀念25,二嫂D3也是可以的(我现在正在用这两个,多个朋友来对比了,与卖铁192和LYRA1比,不播放高码率音乐的情况下,水平相当)另外不知道你要玩耳机还是音箱,音箱的话SOLO6起步是个很好的选择,五寸箱子我建议放弃,低频不够,耳机的话不妨考虑下静电,老款的4040性价比相当高
引用一段……我完全不懂Jitter在任何数字传输中肯定都是存在的,但是当数字传输使用复杂的协议进行维护的时候,Jitter其实对原始数据完整性是没有影响的,就像你在线听歌,网络不稳定造成时断时续,但是你如果在听的时候将这个音频文件保留下来,那么它和原始的声音文件是没有任何区别的,不会少个0也不会多个1,这是因为网络协议维护了数字传输的通道,传错了它会重新传,Jitter(假设这里造成的原因是Jitter)厉害那就多传几次,传到对了为止,当然重传是要花费时间的,当缓冲不够时,声音就会断了。 同样,USB传输数据的时候也会重传,如果是“数据”信号,肯定是不会出错的。就像你用USB线将数据拷贝到移动硬盘,肯定是不会出错的,因为出错了它会重传。但是,很不幸的是USB对待音频传输和数据传输是使用不同的模式。 我认真研究了USB Spec关于音频传输的定义,USB组织为音频传输专门定义了一个Audio Class,使用的端点类型为“同步音频端点”(isochronous audio endpoints),而对应这个端点类型的专门有一个Isochronous Transfers的传输模式,这个传输模式的特点是“低延时,错误容忍,不重传”。大家看到这里应该明白了吧,在使用音频类型传输的时候USB是允许出错的,呵呵,所以这里就有了数字信号防干扰的需求。注意,是防干扰,远远达不到模拟信号要求的那种对信号的细微影响,毕竟数字信号只有0和1两个电平,容限是非常宽的,电平差个10%也没有什么问题。所以,大家买线的时候一定要购买有良好屏蔽的USB线,屏蔽层很重要,但线心材质就真的没必要追求了。 另外再说说USB的同步和异步传输。USB 音频使用同步传输的时候确实是跟Jitter相关的,因为USB协议会发送一个SOF(起始帧start of frame)同步每个采样包,而接受端(比如USB DAC芯片)需要根据这个起始帧来同步,也就是说传输的同步信号是从USB主机传过来的,这就跟时基的相关性很大,如果Jitter过大,数据接收就错了,USB协议允许的Jitter为正负1个音频采样率。也就是说音频数据的采样率越高对Jitter的要求就越高。异步传输的模式不需要从USB传输信号中提取同步信号,当它获取到相应的传输比特率后,由接收端产生时基信号。因此对Jitter有更好的容忍性。 最后说一下光纤接口,光纤接口最早好像是由飞利浦制定的,正式应该叫S/PDIF接口,其实包括光纤和Cable两种传输材质。光纤因为对电子干扰免疫,因此有相当的优势。S/PDIF因为主要用作音频设备,所以传输协议比较简单,因此也是无纠错的,所以Jitter对其影响较大。
发烧友已死 看到这帖子笑死一半 吓死一半
C5,个人感觉不错,已经降价到白菜价格了,可以入了。
usb传输的音乐播放受硬件设计影响很大,建议使用数字界面卡将pc无损音乐输出,再由单独的解码器进行解码。解码器可以是单独解码器,也可以是av功放解码。数字输出建议使用同轴,测试过光纤有区别(按理说数字输出应该不会),输出为源码不加解码。到这步最终效果基本要看放音系统,音源区别就很小了。另外补充qq或百度下载的无损有部分不是真无损,这点可以使用分析无损音乐是否重新压制或由mp3转制的软件来看
我给你个建议。就是马兰士的hd dac1。音质直逼同价位中档cd机甚至播放高解析文件还能更好一点。其他的就和普通hifi一样接功放音箱就可以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hifi耳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