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緜蕝为营 禜 解释一下

从《说文解字·示部字》看中国的祭祀文化&1
& 从《说文解字·示部字》看中国的祭祀文化&
&&&《说文解字》这部不朽著作是上古时期留下来的文献,实际古代社会生活的各领域,是上古时期的百科全书,其中“示”部的六十七个字几乎涉及祭祀的方方面面的内容。本文通过对这六十七个字的字形、字义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比较系统地探讨了中国的祭祀文化,特别是上古时期的祭祀文化。本文从祭祀产生的原因,进行祭祀的目的,祭祀的对象,进行祭祀的场所,祭祀时所需的器物,祭品的种类以及祭祀的礼仪等方面对中国的祭祀文化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说文解字》&
&“示”部字&
《说文解字》这部不朽的名著是东汉和帝时许慎所著,成书于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上书于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全书一共十四卷,分五百四十部(各卷的部数不一样,有多有少),共收有九千三百五十三个字,重一千一百六十三个字,总共有一万零五百一十六个字,是许慎花费了半生心血才写成的。这部书可以说是上古时期的文献(汉语史分期:先秦两汉为上古,唐宋为中古,元明清为近古)。“徐冲《上〈说文解字〉表》上说:‘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世,莫不毕载’,是非过实之词。今天我们翻阅《说文》,就会发现里面蕴藏着大量有关古代社会和自然界以及天文历法、矿产业炼植物医药、农业手工业等多方面的资料。”1]其中的“示”部字几乎都是与祭祀有关的汉字,研究这些汉字可以看出中国的祭祀文化。
&&&&祭祀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祭祀活动覆盖了当时国家政治活动、民族精神生活的基本内容,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功利性活动都与当时的祭祀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我国的现代社会,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仍然盛行着。例如:过年过节都要用各种供品祭拜祖宗,全国大大小小的寺庙宫观一年四季香火不断,不时会有盛大的庙会活动,少数民族的岁时节日祭神,干旱时节求神,丰收之时谢神等等。但是这丰富多彩的祭祀文化却是不为人注意的一个生活侧面。下面就结合《说文解字》中的“示”部字探讨一下这不引人注意的角落,特别是上古时期的祭祀文化。
&&&《说文解字》的“示”部原有六十三个字,后来在宋太宗雍熙三年间,徐锴的哥哥徐弦和当时的学者葛湍、王惟恭等重新校订《说文解字》,新附了“禰”、“祧”、“祆”、“祚”这四个字。这六十七个字触及了祭祀文化的方方面面,其排列顺序并非按音序或笔画的多少排列,而是按字的意思内容排列的。粗略的排序分类是:首列的“示”是部首字,接下来的从“祜”到“禔”这十四个字讲的是祭祀的目的,“神”、“祇”、“祕”讲的是祭祀的对象,从“齋”到“禷”这六个字讲的是有关祭祀礼仪方面的内容,“祪”和“祪”以下的六个字讲的都是关于祖庙的事情,然后是各种祭祀的名称和祭祀所需要的器物,接着是不好的方面的内容,包括“祸”、“祟”、“
”、“祘”、“禁”、“禫”等字,最后是后来新附上的四个字。下面从各个方面来看看中国的祭祀文化。&
一、祭祀产生的原因
《说文解字》:“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三垂,日月星也。”古人认为天上的“日”、“月”、“星”都是有灵魂的,认为“日”、“月”、“星”可以通过不同的现象来告示人们是吉是凶。《说文解字》:“
,地反物为 也。”《段注》:“《左氏传·伯宗》曰:‘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民反德为乱,乱则妖灾生。’”古人认为地不顺,不协调时,就会有妖怪或灾害产生,把大地人格化了,把动物特有的情感赋予没有生命的大地,就跟认为“日”、“月”、“星”有灵魂一样。这都是受“万物有灵”的观念影响的。在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极低,科学技术的落后,对自然的认识还很模糊,对自然界的很多奇特的现象迷惑不解,就像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的盈亏变化,天空的电闪雷鸣,大地的地震火山等等。他们因为不理解这种种自然现象,根据自己的行动受自己的意志支配的认知,就推想出万物的变幻也是由它们的灵魂、思想、意志来主宰,从而形成了“万物有灵”的观念。有了“万物有灵”这一观念之后,人们就把直接关系到自身生存的自然物和自然力加以神化,向其表示敬意,求其免灾降福,于是祭祀这一活动就产生了。对于古代、旧社会来说,祭祀是人与神之间沟通的主要方式,也是寄托情感、调整现实生活秩序等特殊的需要。但现在祭祀又有了新的意义,它是一种传承文化,是一种教育形式,也是一种表达对古人的思念。
二、祭祀的目的&
人们祭祀的目的多种多样,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说文解字》的“示”部中涉及祈福的字最多,总共有十六个字,这说明了祈福是人们进行祭祀活动最普遍的目的,这是因为人们都希望过上美好的生活。人们向上苍、祖灵祈求福寿,《说文解字》:“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说文解字》:“禧,禮吉也。”段玉裁解释“禧”字为:“行禮获吉也。”《说文解字》:“祈,求福也。”“禱,告事求福也。”9]还有“禄”、“祯”、“祥”、“祉”、“祺”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众多的表示“福”的意思的字,说明“福”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更多的祭祀都是为了“福”而举行的。从“禮”、“禱”、“禧”这三个字的解释,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一点。这一目的到现在仍然很普遍,这从各地的寺庙香火仍然很旺盛的情况可以看出。虽然现在的科学技术已经很发达,人们也不再相信鬼神之类的东西,但人们还是会到寺庙里祈福,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二)禳祸治病
&&&《说文解字》:“禜,设緜蕝为营,以禳风、雨、霜、水、旱、疠、疫于日月星辰山川也。一曰禜、衞,使灾不生。”这是为了禳风、雨、霜、水、旱、疠、疫等自然灾害,是在这些灾害发生之前祭祀的,因为它是为了“使灾不生”。“禦,禳除灾祸曰禦。初文从
(人跪跽状)、午声作 ,甲骨文或累加示旁,篆隶习作禦。古 字另追加
旁为御,追加止旁则别为卸字。《说文》:‘禦,祀也。从示,御声。’”11]“ (
)禳祸之祭名。卜辞习用为杀生之法,读为矺或磔。初文本作 ,追加口旁作
,又累加示旁孳乳作 。晚周以后所从 旁讹变作 ,隶变后又同化作舌形,故
字后世写作 。 、 、 本一字而分化。《说文》:‘ ,祀也。从示,
声。’”12]《说文解字》:“ ,祝 也。”段玉裁解释“
”为:“惠氏士奇曰:‘素问黄帝曰:古之治病,可祝由而已。’祝由即祝
也。”从中可以看出上古时代的祭祀也有用来治病的。现在医疗技术这么先进,一般没有用祭祀这种不科学的方法来治病了。
(三)求丰产
《说文解字》:“裯,祷牲马祭也。”段玉裁注:“《甸祝》:‘裯牲裯马。’杜子春云:‘裯,祷也。为马祷无疾,为田祷多获禽牲。’《诗》云:‘既伯既祷。’《尔雅》曰:‘既伯既祷。’伯,马祭也。玉裁按,此许说所本。”“裯”这一祭祀是为了狩猎多获、多产而举行的。当时由于人们相信“万物有灵”说,他们认为神灵的力量很大,无所不能,所以他们寄希望于那些神灵,希望神灵帮助他们多获猎物.&
三、祭祀的对象
“万物有灵”的观念形成了多神崇拜,这就使得人们的祭祀对象变得繁多。中国古代宇宙观最基本的三要素是天、地、人,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代最高神职“大宗伯”就是“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17]而《说文解字》也是把众多的祭祀对象归为天神、地神和人神这三类。
《说文解字》:“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二,古文上字。三垂,日月星也。”此处的“天”指的就是“日”、“月”、“星”这三个具象,而不是指后世的具有抽象意义的天帝或者天神。原始时期,人们对天的崇拜,只有具体的日、月、星辰等天体崇拜,而没有抽象的天崇拜,从《说文解字》的“禜”字也可以看出这一点:“禜,设緜蕝为营,以禳风雨、雪霜、水旱、疠疫于日月星辰山川也。”《段注》:“日月星辰之神,则雪霜风雨之不时,于是乎禜之。”也就是说,人们为了风调雨顺祭的不是抽象的天神,而是非常具体的“日”、“月”、“星辰”这些天神。《说文解字》的“示”部还有很多字是关于祭祀上天的内容。例如:《说文解字》:“禅,祭天也。”“《礼记
祭法》:‘封土为坛,除地为墠。’‘封土为坛’即用土石堆砌成一个高出地面的祭坛。因祭祀对象不同,坛有不同的形状,祭天用圆坛,古称‘圆丘’;祭地用方坛,古称‘方丘’。秦汉封禅礼,就是在泰山顶封土为坛以祭天,叫‘封’;在梁父山扫地为墠以祭地,叫‘禅’,合称‘封禅’。表明把增天之高归功于天。天高不可及,在泰山上立封,更加接近于神灵。”22]《说文解字》:“祡,烧柴焚燎以祭天神。”《段注》:“此从《尔雅》音义,尞各本作燎,非也。《火部》曰:‘尞柴祭天也。’此曰:‘祡尞祭天也。’是为转注
较然者,柴与祡同此声,故烧柴祭曰祡。《释天》曰:‘祭天曰燔柴。’《祭法》曰:‘燔柴于泰壇,祭天也。’《孝经》说曰:‘对乎泰山,考绩祡尞。’《郊特牲》曰:‘天子适四方,先祡。’注:所到必先燔祡,有事于上帝。”“西周以前关于天的观念还明确,在各种天体神灵中,日神最受重视。甲骨文有‘出入日,岁三牛’的记载,可见当时每天都要举行迎接日神和恭送日神的仪式,且有在仪式上杀牛和杀羊以作牺牲的事情。周代开始,对天的崇拜从自然崇拜中突出出来,朝迎夕送日神之礼不再举行,‘祭天之礼,兼及三望(日、月、星)’,即将日神视为天帝的属神,祭天时兼及之。祭天的方法,据《礼记·祭法》所载是‘燔祡于泰坛’。实际上,除天帝、日神之外祭祀天上其他神灵也用此法,《周礼·春官》中有‘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之说。‘实柴’是指将牲、玉等品物加于柴上。在古人看来,天神在上,非燔柴不足以达之,燔祭时烟气升腾,直达高空,容易被天神接受。”25]还有“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禷,以事纇祭天神。”等等。
对地的崇拜,《说文解字》的“示”部字中只有两个字涉及,就是“祇”字和“社”字。《说文解字》:“祇,地祇,提出万物者也。”大地上纵横着山川和河流,滋生有万事万物,它的丰富物产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所以地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人们祭拜的对象。长期地对地的祭拜形成了一套有规有形的祭拜制度,这一制度就是“社制”(详见后)。《说文解字》:“社,地主也。从示、土。《春秋传》曰:‘共工之子句龙为社神。’《周礼》:‘二十五家为社,各树其工所宜之木。’”《段注》对“地主”的解释为:“五经异义,《今孝经说》曰:‘社者土地主,土地广博,不可偏敬,封五土以为社。’《古左氏说》:‘共工为后土,为社。’许君谨案曰:‘春秋称公社,今天谓社神为社公,故知社是上公,非地祇。’郑驳之云:‘社祭土而主阴气。’又云:‘社者神地之道,谓社神但言上公,失之矣。人亦谓雷田雷公,天曰天公,岂上公也。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社稷之神若是句龙、桂叶,不得先五嶽而食。’又引《司徒》五土名,又引《大司乐》五变而致介物及土示;土示五土之总神,即谓社也。《六乐》于五地无原&
而有土祇,则土祇与原
同用乐也。玉裁按:许训社为地主,此用《今孝经说》,而以地主也,从示土之云,先于《左氏传》,则与异义从《左氏说》者不符。盖许君异,义先成。《说文》晚定,往往有《说文》之说早同于郑君之驳者,如社稷、昊天、圣人感天而生、三愙等皆是也。”对“《春秋传》曰:‘共工之子句龙为社神。’”这一句,《段注》解释为:“《左氏传》:‘昭公廿九年,史墨曰: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后土为社。许既从《今孝经说》矣,又引《古左氏说》者,此与心字云上藏也,象形。《博士说》以为火藏一例,兼存异说也。郑驳异义,以为社者五土之神,能生万物者。以古之有大功者配之,然则句龙配五土之神祭于社。”“甲骨文‘社’不从‘示’象地面上土块形。”32]“社字金文从示从土”,33]“本为土地之神。铭中社与禝(稷)组成‘
禝’一词,以为国家之代称。中山玉 鼎:‘昔者, (吾)先祖 王、
(昭)考成王,身勤 禝(社禝),行四方,以 (憂)
(勞)邦家。’《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注:‘社稷;土榖之神,有德者配食焉。’《白虎通义·社稷》:‘人非土不立,非榖不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也;稷,五榖之长,故立稷而祭之也。’历代封建王朝必先立社稷墰墠;灭人之国,必变置灭国的社稷。因为社稷为国家政权的标志,文献遂以社稷为国家的代称。《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4]“甲骨文以土为社,表土地之神。晚周以后追加示旁而别出社字。”35]“社”引申为“国家”也是后期的事,它所祭的神,“许慎引《春秋传》一共工之子句龙为灶神,郑玄泽谓周礼以土腜为五土之总称。当以郑说为是。社神就是后土之神,也就是地祇。稷是小米(清程瑶田《九谷考》谓稷为高粱,殊为荒谬),为五谷之长,稷神为田正。清代全谢山说:‘古人之祭也必有配,故社之配也以句龙。降而国社、乡社、里社则以其有功斯土者配之。今之社无配,而别出为城隍,又歧出为府主,是皆国社之配也。又降而一都一鄙皆有境神,是皆即古乡社、里社之配。’全氏社稷之说可以说是能通古今之变了。”36]
根据《说文解字》的“示”部字,人们祭祀的人神主要指的是祖先神。《说文解字》中的“示”字,许慎的解释并非“示”字的造字本义。“
(示),本作神主牌位之象,甲骨文早期习作 形,后又写作 或示,分别于
形的左右和上部羡加了起美化作用的饰笔。”37]“在最早的甲骨形体中,‘示’是为死去的先人制作的神主牌。”38]而在《甲骨金文字典》中对“示”字的第二个释义为:“对先祖的称谓。《京》五二六:‘贞于示壬年《示觚》:‘示’”39]另一个表示祖先神的字也有神主牌位之象的意思的字是“祖”。《说文解字》:“祖,始庙也。从示且声。”《金文常用字典》对其析形为:“祖字甲骨文作
、 、 ,为神主牌位之象形。”41]释义为:“父之父以上皆称为组。孟鼎:‘用乍(作)且南公宝鼎。’铭文每于祖之前冠以形容词,如‘皇祖’、‘文祖’、‘先祖’、‘刺(烈)祖’等等。《诗·大雅生民》序:‘《生民》:尊祖也。’疏:‘祖之定名,父之父耳。但祖者,始也,已所从始也。自父之父以上皆得称焉。此后稷之于成王乃十七世祖也。’”42]《甲骨金文字典》:“‘且’本象盛肉之俎、以断木为切肉之用,后亦用于祭神载肉之禮器,借为祖。用为父祖之祖。《合》二一一:‘贞今日
于且丁’,《南公鼎》:‘用乍且南公宝鼎。’”43]虽然这两部字典对“祖”字的象形之形有所分歧,但它们对其字义的解释是统一的。《说文解字》中涉及祭祖的字有很多,例如:一年四季的四祭中的春夏两祭:“祠”、“礿”。“祔,后死者合食于先祖。”这是新死者与祖先合享的祭祀。“祫,大合祭先祖亲疏远近也。《周礼》曰:‘三岁一祫。’”“‘祫’祭是集合远近祖先神主于太庙的祭祀活动,在天子诸侯丧事完毕后进行。每三年举行一次。《左传》:‘大合祭先祖,亲疏远近也。’”46]《说文解字》新附字:“祧,迁庙也。”“‘祧’祭则是祭祀远祖的行为,要在始祖之庙举行。”48]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祭祀祖先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中根深蒂固,不可动摇,祭祀祖先这一活动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说文解字(小篆检字版)xps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说文解字(小篆检字版)xps
上传于||文档简介
&&用​w​o​r​d​转​换​的​,​清​晰​版​,​更​正​了​很​多​错​误​,​可​检​字​,​超​强​推​荐​!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872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从《说文解字》“示”部字看上古的自然崇拜--《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从《说文解字》“示”部字看上古的自然崇拜
【摘要】:《说文解字》"示"部字反映了上古时期的祭祀文化,而它们都源于人类早期的自然崇拜。通过分析《说文解字》"示"部字的语义,来挖掘上古文化中的自然崇拜现象。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H13【正文快照】:
此外,还有祜、礼、禧、禄、等字皆表求福之意。禳,磔禳祀,除癘殃也。禳是为了去除病痛灾祸,割裂牲畜来攘除邪恶的祭祀。传说燧人氏为其子女消灾除祸而作。祓,除恶祭也。就是拂除秽恶不祥的一种祭祀。禜,设緜蕝为?,以禳风雨、雪霜、水旱、癘疫於日月生辰山川也。具体说先民们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姜栋;;[J];河北法学;2011年02期
梁光华;;[J];铜仁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钟发远;[J];宜宾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夏当英;[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樊俊利;;[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杨增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范蓓蕾;;[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申睿;;[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丁震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申东城;;[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程建虎;;[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张艳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赵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怀宇;曹怀锋;;[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崔冠华;;[A];炎帝·姜炎文化与和谐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李道刚;;[A];北京国际法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朱东华;;[A];“经典的翻译与诠释”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黄薇;;[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李品素;;[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徐福艳;;[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沈阳;;[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陈昌芳;;[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纳·苏雅拉;曹雅洁;;[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艳清;[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廖文婕;[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卢建平;[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方敏;[D];南开大学;2010年
张欣;[D];南开大学;2010年
郑君;[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邹春生;[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常晋芳;[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朱红;[D];复旦大学;2003年
岳峰;[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秋利;[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于欧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许庆玲;[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马晶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杨海宾;[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王秀梅;[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徐亚娟;[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赵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滕亚秋;[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贾清宇;[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力祥;;[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雷汉卿;[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雷汉卿;[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钟发远;[J];宜宾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洪飏,李薇薇;[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吴十洲;[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0年06期
江林昌;[J];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仁瑄;;[J];语言研究;2011年02期
王贵元;;[J];辞书研究;2011年04期
尹大海;;[J];青年文学家;2011年15期
梁吉平;陈丽;;[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张颜;;[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08期
张福存;;[J];许昌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王燕;;[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龙仕平;;[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文达三;;[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胡佳佳;;[J];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蒋德平;;[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王帷韬;;[A];2010年重庆市语言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俞丽伟;;[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蔡钟炎;;[A];闽台岁时节日风俗——福建省民俗学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陈志云;;[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王崇;;[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黄书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阿拉坦宝力格;;[A];中国·内蒙古第三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曹国正;;[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C];2004年
张子伟;;[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中明 戴东辉;[N];中国摄影报;2010年
王谢辉 记者 苏励;[N];河北日报;2007年
潮白;[N];南方日报;2010年
范杉珊;[N];华兴时报;2008年
陈晓钟;[N];人民日报;2001年
邓红阳;[N];法制日报;2008年
赵厚峰;[N];济宁日报;2009年
郑寒月;[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齐福臣;[N];唐山劳动日报;2006年
水利部移民开发局局长
刘伟平;[N];学习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姚安;[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蔡梦麒;[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夏军;[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张影;[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林源;[D];复旦大学;2004年
李媛;[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林莉君;[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王柏中;[D];吉林大学;2004年
郭锐(岩嘎);[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景红艳;[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俊英;[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罗红胜;[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孙彦;[D];南昌大学;2010年
王琪;[D];延边大学;2010年
朱樂川;[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罗志翔;[D];黑龙江大学;2002年
周凤玲;[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秦蕾;[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江燕;[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伏兆东;[D];云南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时尚 FASHION
享乐 PLEASURE
体验 EXPERIENCE
您的当前位置: >
从《说文解字·示部字》看中国的祭祀文化1
文章来源:男性营养健德堂 发布时间:
字体大小: 中
从《说文解字·示部字》看中国的祭祀文化&1
( 21:23:54)
& 从《说文解字·示部字》看中国的祭祀文化&
&&&《说文解字》这部不朽著作是上古时期留下来的文献,实际古代社会生活的各领域,是上古时期的百科全书,其中“示”部的六十七个字几乎涉及祭祀的方方面面的内容。本文通过对这六十七个字的字形、字义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比较系统地探讨了中国的祭祀文化,特别是上古时期的祭祀文化。本文从祭祀产生的原因,进行祭祀的目的,祭祀的对象,进行祭祀的场所,祭祀时所需的器物,祭品的种类以及祭祀的礼仪等方面对中国的祭祀文化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说文解字》&
&“示”部字&
《说文解字》这部不朽的名著是东汉和帝时许慎所著,成书于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上书于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全书一共十四卷,分五百四十部(各卷的部数不一样,有多有少),共收有九千三百五十三个字,重一千一百六十三个字,总共有一万零五百一十六个字,是许慎花费了半生心血才写成的。这部书可以说是上古时期的文献(汉语史分期:先秦两汉为上古,唐宋为中古,元明清为近古)。“徐冲《上〈说文解字〉表》上说:‘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世,莫不毕载’,是非过实之词。今天我们翻阅《说文》,就会发现里面蕴藏着大量有关古代社会和自然界以及天文历法、矿产业炼植物医药、农业手工业等多方面的资料。”1]其中的“示”部字几乎都是与祭祀有关的汉字,研究这些汉字可以看出中国的祭祀文化。
&&&&祭祀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祭祀活动覆盖了当时国家政治活动、民族精神生活的基本内容,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功利性活动都与当时的祭祀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我国的现代社会,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仍然盛行着。例如:过年过节都要用各种供品祭拜祖宗,全国大大小小的寺庙宫观一年四季香火不断,不时会有盛大的庙会活动,少数民族的岁时节日祭神,干旱时节求神,丰收之时谢神等等。但是这丰富多彩的祭祀文化却是不为人注意的一个生活侧面。下面就结合《说文解字》中的“示”部字探讨一下这不引人注意的角落,特别是上古时期的祭祀文化。
&&&《说文解字》的“示”部原有六十三个字,后来在宋太宗雍熙三年间,徐锴的哥哥徐弦和当时的学者葛湍、王惟恭等重新校订《说文解字》,新附了“禰”、“祧”、“祆”、“祚”这四个字。这六十七个字触及了祭祀文化的方方面面,其排列顺序并非按音序或笔画的多少排列,而是按字的意思内容排列的。粗略的排序分类是:首列的“示”是部首字,接下来的从“祜”到“禔”这十四个字讲的是祭祀的目的,“神”、“祇”、“祕”讲的是祭祀的对象,从“齋”到“禷”这六个字讲的是有关祭祀礼仪方面的内容,“祪”和“祪”以下的六个字讲的都是关于祖庙的事情,然后是各种祭祀的名称和祭祀所需要的器物,接着是不好的方面的内容,包括“祸”、“祟”、“
”、“祘”、“禁”、“禫”等字,最后是后来新附上的四个字。下面从各个方面来看看中国的祭祀文化。&
一、祭祀产生的原因
《说文解字》:“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三垂,日月星也。”古人认为天上的“日”、“月”、“星”都是有灵魂的,认为“日”、“月”、“星”可以通过不同的现象来告示人们是吉是凶。《说文解字》:“
,地反物为 也。”《段注》:“《左氏传·伯宗》曰:‘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民反德为乱,乱则妖灾生。’”古人认为地不顺,不协调时,就会有妖怪或灾害产生,把大地人格化了,把动物特有的情感赋予没有生命的大地,就跟认为“日”、“月”、“星”有灵魂一样。这都是受“万物有灵”的观念影响的。在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极低,科学技术的落后,对自然的认识还很模糊,对自然界的很多奇特的现象迷惑不解,就像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的盈亏变化,天空的电闪雷鸣,大地的地震火山等等。他们因为不理解这种种自然现象,根据自己的行动受自己的意志支配的认知,就推想出万物的变幻也是由它们的灵魂、思想、意志来主宰,从而形成了“万物有灵”的观念。有了“万物有灵”这一观念之后,人们就把直接关系到自身生存的自然物和自然力加以神化,向其表示敬意,求其免灾降福,于是祭祀这一活动就产生了。对于古代、旧社会来说,祭祀是人与神之间沟通的主要方式,也是寄托情感、调整现实生活秩序等特殊的需要。但现在祭祀又有了新的意义,它是一种传承文化,是一种教育形式,也是一种表达对古人的思念。
二、祭祀的目的&
人们祭祀的目的多种多样,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说文解字》的“示”部中涉及祈福的字最多,总共有十六个字,这说明了祈福是人们进行祭祀活动最普遍的目的,这是因为人们都希望过上美好的生活。人们向上苍、祖灵祈求福寿,《说文解字》:“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说文解字》:“禧,禮吉也。”段玉裁解释“禧”字为:“行禮获吉也。”《说文解字》:“祈,求福也。”“禱,告事求福也。”9]还有“禄”、“祯”、“祥”、“祉”、“祺”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众多的表示“福”的意思的字,说明“福”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更多的祭祀都是为了“福”而举行的。从“禮”、“禱”、“禧”这三个字的解释,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一点。这一目的到现在仍然很普遍,这从各地的寺庙香火仍然很旺盛的情况可以看出。虽然现在的科学技术已经很发达,人们也不再相信鬼神之类的东西,但人们还是会到寺庙里祈福,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二)禳祸治病
&&&《说文解字》:“禜,设緜蕝为营,以禳风、雨、霜、水、旱、疠、疫于日月星辰山川也。一曰禜、衞,使灾不生。”这是为了禳风、雨、霜、水、旱、疠、疫等自然灾害,是在这些灾害发生之前祭祀的,因为它是为了“使灾不生”。“禦,禳除灾祸曰禦。初文从
(人跪跽状)、午声作 ,甲骨文或累加示旁,篆隶习作禦。古 字另追加
旁为御,追加止旁则别为卸字。《说文》:‘禦,祀也。从示,御声。’”11]“ (
)禳祸之祭名。卜辞习用为杀生之法,读为矺或磔。初文本作 ,追加口旁作
,又累加示旁孳乳作 。晚周以后所从 旁讹变作 ,隶变后又同化作舌形,故
字后世写作 。 、 、 本一字而分化。《说文》:‘ ,祀也。从示,
声。’”12]《说文解字》:“ ,祝 也。”段玉裁解释“
”为:“惠氏士奇曰:‘素问黄帝曰:古之治病,可祝由而已。’祝由即祝
也。”从中可以看出上古时代的祭祀也有用来治病的。现在医疗技术这么先进,一般没有用祭祀这种不科学的方法来治病了。
(三)求丰产
《说文解字》:“裯,祷牲马祭也。”段玉裁注:“《甸祝》:‘裯牲裯马。’杜子春云:‘裯,祷也。为马祷无疾,为田祷多获禽牲。’《诗》云:‘既伯既祷。’《尔雅》曰:‘既伯既祷。’伯,马祭也。玉裁按,此许说所本。”“裯”这一祭祀是为了狩猎多获、多产而举行的。当时由于人们相信“万物有灵”说,他们认为神灵的力量很大,无所不能,所以他们寄希望于那些神灵,希望神灵帮助他们多获猎物.&
三、祭祀的对象
“万物有灵”的观念形成了多神崇拜,这就使得人们的祭祀对象变得繁多。中国古代宇宙观最基本的三要素是天、地、人,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代最高神职“大宗伯”就是“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17]而《说文解字》也是把众多的祭祀对象归为天神、地神和人神这三类。
《说文解字》:“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二,古文上字。三垂,日月星也。”此处的“天”指的就是“日”、“月”、“星”这三个具象,而不是指后世的具有抽象意义的天帝或者天神。原始时期,人们对天的崇拜,只有具体的日、月、星辰等天体崇拜,而没有抽象的天崇拜,从《说文解字》的“禜”字也可以看出这一点:“禜,设緜蕝为营,以禳风雨、雪霜、水旱、疠疫于日月星辰山川也。”《段注》:“日月星辰之神,则雪霜风雨之不时,于是乎禜之。”也就是说,人们为了风调雨顺祭的不是抽象的天神,而是非常具体的“日”、“月”、“星辰”这些天神。《说文解字》的“示”部还有很多字是关于祭祀上天的内容。例如:《说文解字》:“禅,祭天也。”“《礼记
祭法》:‘封土为坛,除地为墠。’‘封土为坛’即用土石堆砌成一个高出地面的祭坛。因祭祀对象不同,坛有不同的形状,祭天用圆坛,古称‘圆丘’;祭地用方坛,古称‘方丘’。秦汉封禅礼,就是在泰山顶封土为坛以祭天,叫‘封’;在梁父山扫地为墠以祭地,叫‘禅’,合称‘封禅’。表明把增天之高归功于天。天高不可及,在泰山上立封,更加接近于神灵。”22]《说文解字》:“祡,烧柴焚燎以祭天神。”《段注》:“此从《尔雅》音义,尞各本作燎,非也。《火部》曰:‘尞柴祭天也。’此曰:‘祡尞祭天也。’是为转注
较然者,柴与祡同此声,故烧柴祭曰祡。《释天》曰:‘祭天曰燔柴。’《祭法》曰:‘燔柴于泰壇,祭天也。’《孝经》说曰:‘对乎泰山,考绩祡尞。’《郊特牲》曰:‘天子适四方,先祡。’注:所到必先燔祡,有事于上帝。”“西周以前关于天的观念还明确,在各种天体神灵中,日神最受重视。甲骨文有‘出入日,岁三牛’的记载,可见当时每天都要举行迎接日神和恭送日神的仪式,且有在仪式上杀牛和杀羊以作牺牲的事情。周代开始,对天的崇拜从自然崇拜中突出出来,朝迎夕送日神之礼不再举行,‘祭天之礼,兼及三望(日、月、星)’,即将日神视为天帝的属神,祭天时兼及之。祭天的方法,据《礼记·祭法》所载是‘燔祡于泰坛’。实际上,除天帝、日神之外祭祀天上其他神灵也用此法,《周礼·春官》中有‘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之说。‘实柴’是指将牲、玉等品物加于柴上。在古人看来,天神在上,非燔柴不足以达之,燔祭时烟气升腾,直达高空,容易被天神接受。”25]还有“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禷,以事纇祭天神。”等等。
对地的崇拜,《说文解字》的“示”部字中只有两个字涉及,就是“祇”字和“社”字。《说文解字》:“祇,地祇,提出万物者也。”大地上纵横着山川和河流,滋生有万事万物,它的丰富物产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所以地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人们祭拜的对象。长期地对地的祭拜形成了一套有规有形的祭拜制度,这一制度就是“社制”(详见后)。《说文解字》:“社,地主也。从示、土。《春秋传》曰:‘共工之子句龙为社神。’《周礼》:‘二十五家为社,各树其工所宜之木。’”《段注》对“地主”的解释为:“五经异义,《今孝经说》曰:‘社者土地主,土地广博,不可偏敬,封五土以为社。’《古左氏说》:‘共工为后土,为社。’许君谨案曰:‘春秋称公社,今天谓社神为社公,故知社是上公,非地祇。’郑驳之云:‘社祭土而主阴气。’又云:‘社者神地之道,谓社神但言上公,失之矣。人亦谓雷田雷公,天曰天公,岂上公也。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社稷之神若是句龙、桂叶,不得先五嶽而食。’又引《司徒》五土名,又引《大司乐》五变而致介物及土示;土示五土之总神,即谓社也。《六乐》于五地无原&
而有土祇,则土祇与原
同用乐也。玉裁按:许训社为地主,此用《今孝经说》,而以地主也,从示土之云,先于《左氏传》,则与异义从《左氏说》者不符。盖许君异,义先成。《说文》晚定,往往有《说文》之说早同于郑君之驳者,如社稷、昊天、圣人感天而生、三愙等皆是也。”对“《春秋传》曰:‘共工之子句龙为社神。’”这一句,《段注》解释为:“《左氏传》:‘昭公廿九年,史墨曰: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后土为社。许既从《今孝经说》矣,又引《古左氏说》者,此与心字云上藏也,象形。《博士说》以为火藏一例,兼存异说也。郑驳异义,以为社者五土之神,能生万物者。以古之有大功者配之,然则句龙配五土之神祭于社。”“甲骨文‘社’不从‘示’象地面上土块形。”32]“社字金文从示从土”,33]“本为土地之神。铭中社与禝(稷)组成‘
禝’一词,以为国家之代称。中山玉 鼎:‘昔者, (吾)先祖 王、
(昭)考成王,身勤 禝(社禝),行四方,以 (憂)
(勞)邦家。’《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注:‘社稷;土榖之神,有德者配食焉。’《白虎通义·社稷》:‘人非土不立,非榖不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也;稷,五榖之长,故立稷而祭之也。’历代封建王朝必先立社稷墰墠;灭人之国,必变置灭国的社稷。因为社稷为国家政权的标志,文献遂以社稷为国家的代称。《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4]“甲骨文以土为社,表土地之神。晚周以后追加示旁而别出社字。”35]“社”引申为“国家”也是后期的事,它所祭的神,“许慎引《春秋传》一共工之子句龙为灶神,郑玄泽谓周礼以土腜为五土之总称。当以郑说为是。社神就是后土之神,也就是地祇。稷是小米(清程瑶田《九谷考》谓稷为高粱,殊为荒谬),为五谷之长,稷神为田正。清代全谢山说:‘古人之祭也必有配,故社之配也以句龙。降而国社、乡社、里社则以其有功斯土者配之。今之社无配,而别出为城隍,又歧出为府主,是皆国社之配也。又降而一都一鄙皆有境神,是皆即古乡社、里社之配。’全氏社稷之说可以说是能通古今之变了。”36]
根据《说文解字》的“示”部字,人们祭祀的人神主要指的是祖先神。《说文解字》中的“示”字,许慎的解释并非“示”字的造字本义。“
(示),本作神主牌位之象,甲骨文早期习作 形,后又写作 或示,分别于
形的左右和上部羡加了起美化作用的饰笔。”37]“在最早的甲骨形体中,‘示’是为死去的先人制作的神主牌。”38]而在《甲骨金文字典》中对“示”字的第二个释义为:“对先祖的称谓。《京》五二六:‘贞于示壬年《示觚》:‘示’”39]另一个表示祖先神的字也有神主牌位之象的意思的字是“祖”。《说文解字》:“祖,始庙也。从示且声。”《金文常用字典》对其析形为:“祖字甲骨文作
、 、 ,为神主牌位之象形。”41]释义为:“父之父以上皆称为组。孟鼎:‘用乍(作)且南公宝鼎。’铭文每于祖之前冠以形容词,如‘皇祖’、‘文祖’、‘先祖’、‘刺(烈)祖’等等。《诗·大雅生民》序:‘《生民》:尊祖也。’疏:‘祖之定名,父之父耳。但祖者,始也,已所从始也。自父之父以上皆得称焉。此后稷之于成王乃十七世祖也。’”42]《甲骨金文字典》:“‘且’本象盛肉之俎、以断木为切肉之用,后亦用于祭神载肉之禮器,借为祖。用为父祖之祖。《合》二一一:‘贞今日
于且丁’,《南公鼎》:‘用乍且南公宝鼎。’”43]虽然这两部字典对“祖”字的象形之形有所分歧,但它们对其字义的解释是统一的。《说文解字》中涉及祭祖的字有很多,例如:一年四季的四祭中的春夏两祭:“祠”、“礿”。“祔,后死者合食于先祖。”这是新死者与祖先合享的祭祀。“祫,大合祭先祖亲疏远近也。《周礼》曰:‘三岁一祫。’”“‘祫’祭是集合远近祖先神主于太庙的祭祀活动,在天子诸侯丧事完毕后进行。每三年举行一次。《左传》:‘大合祭先祖,亲疏远近也。’”46]《说文解字》新附字:“祧,迁庙也。”“‘祧’祭则是祭祀远祖的行为,要在始祖之庙举行。”48]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祭祀祖先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中根深蒂固,不可动摇,祭祀祖先这一活动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已投稿到:
相关热读:
·   11:23
·   11:23
·   19:24
·   19:24
·   19:23
(请您在发表言论时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文明上网,健康言论。)
排行榜 HOT
一直以来都参与到其中
茅台波尔多海马庄拟建奢华酒店
张木易新浪微博,山野的风 陈海燕,我爱长...
西南四川方言网,王伊平 竹子装,电击小子...
兽人必须死2代开黑屏后消失,艾叶对妇科...
愚者的谢幕曲,广西工学院求爱门,塔缇纳...
洪辰素颜,虐杀原型追踪谢菲尔博士,林私...
剑网三反间计,虐杀原形2杀死造物主,海峡...
天下女人刘忻,,杀人夜炸房,大德...
联科绣花人才市场,穿越无限之唐僧,rpgv...
男性营养健德堂 Copyright (C)
www.5230826.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络营销名词解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