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百二千元股份制银行是不定必"交的

当前位置:首页 >> 会员动态
盐百集团:从零资产到十个亿
&&&&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4905&&&&编辑:盐百集团&&&&时间: 10:52:00
在渤海之滨,素有千童故里的凤凰县城――河北省盐山县,有一个供销股份制企业,她如一轮冉冉升起的红日,正在受到社会上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这就是盐山乃至周边县市远近闻名的盐百集团。开业至今,“盐百”在掌舵人田清海的带领下,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风雨兼程,一路走来,经历了二十五年的创业历程。
1986年5月31日,盐山县城关供销社百货大楼开业,建筑面积仅有1100平米,员工数十人。1998年9月实行股份制改革,成立盐山百货大楼有限公司;2007年6月进行改革重组,建立盐山县盐百商贸集团有限公司,现已成为一个跨省经营、拥有六个大型商场和多个分、子公司的多元化经营的现代化商贸集团。总营业面积15万多平方米,员工近万名,资产十亿元,销售额达15亿元,年纳税三千多万元,并已涉足房地产、工业项目的经营。盐百集团各项地方荣誉应有尽有;2009年被河北省供销社授予“先进单位”;被省委宣传部等八部门命名为“省级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示范店;被中华全国商业联合会授予“全国公平交易行业十佳单位”;2010年,被中华全国供销和作总社授予“开放办社优秀企业”。
&&告别计划经济精彩的“转身”
思路决定出路,开拓出供销企业的发展之路
在企业发展的危难之际,1995年11月,时任盐山县供销社副主任的田清海再次被推上了“盐山城关供销社主任、百货大楼总经理”的位置。当时企业已负债累累,他意识到:原有的经营模式、经营理念乃至购物环境,已经完全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他带着班子成员走南闯北,四处求方问计,摸索适合“盐百”发展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1996年,他大刀阔斧地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首次在百货大楼设立了“部门经理”。从此,企业内部发生了连锁反应,改革一环扣着一环。
1998年9月27日,盐山百货大楼首家主动拉开了供销系统内部的股份制改革的大幕,一个股权明晰的现代企业――“百货大楼有限公司”诞生了。田清海带领他的班子,先后4次对百货大楼进行改造、扩建。增设了培训室,企业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逐步纳入盐百的企业制度。“赚友善利润,做有德商人”的经营理念和“团结、奋进、敬业、创新”的企业精神以及“学习兴企、以德兴商,以商报国”的奋斗目标,逐步深入人心。
为求得更大发展,不仅创新管理体制,还大刀阔斧的改革经营,改善经营环境,抢占商机。2000年田清海提出大规模扩建百货大楼,反对声四起。他表态:“扩建,赚了是大家的,赔了算我的!”他硬是以个人名义四处筹钱,把大楼扩建了起来。令人们没想到的是,新大楼、新环境、新措施,使供销社的百货大楼经营空前火暴,第一年营业额就达到了一千万元。“盐百”如同插上了翅膀,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变则通 &通则达
改革创新,在市场大潮冲击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在全社会用欣喜的目光注视着“盐百”的变化时,田清海凭着久涉商海的远见,又在谋划着更好更快发展之策。他认为,商业经营是社会潮流的载体,是人们生活的橱窗,不能只满足生产、生活需求,更应该定位于引导消费、引领时尚、领导潮流。“盐百”要与时俱进,大胆改革,探索创新,与其他业态形成错位竞争。于是,他带领“盐百”一年一个新台阶,创造了一个个令人瞩目的奇迹。
在本土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2003年田清海把目光投向了盐山以外地域,选择异地发展,走资本扩张之路。在企业发展需要更多精英人才的时候,他把“人才强企”的重点和关键放到企业自己办学培养人才上。他说“变则通,通则达,不创新就意味着死亡。改革开放给了企业发展的机遇,而盐百人靠着不懈的创新精神抓住了机遇”;“企业要创新,每个员工也要学会创新”;“给社会创造效益,给股东创造利益,给员工创造机会”;“成功的企业永远是学校,优秀的员工始终当学生”,这些都早已成为盐百的工作实践。他们坚持例会制度;每周三次对员工组织培训;每周一次组织部门经理学习,并提出“七个一工程”;每月一次盐百论坛、一场演讲比赛等形式,提升全员素质,群策群力谋创新。
赚友善利润 做有德商人
诚信经营,在百姓心中铸造服务业的“金牌”
&&& “盐百”在发展之初就提出“人诚品真,做生意先做人,切实维护消费者和客户利益”的理念,强调“诚信经营、购物零风险、顾客就是朋友”。这些在当时对一些企业还是很陌生的字眼,已融到“盐百”的工作理念中;当众多商家纷纷效仿这些口号打广告时,“盐百”早在经营中通过全体员工的行动诠释着这些理念的内涵。田清海给企业定了“清规戒律”:“合理加价,抗拒高利润诱惑”;“只要有百分之一的责任,就承担百分之百的损失!”、“赚友善利润,做有德商人”,拉近了企业与消费者的心灵距离。“购物到盐百”在盐山及周边县市,已成为广大消费者的不二选择。
抓内部诚信,建设和谐盐百。诚信是员工的立身之本,也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他们把“诚信”写进了“盐百”的企业管理制度。在盐百,员工和员工之间,企业和员工之间以及领导和领导之间都讲诚信。诚信经营、文明经商,使“盐百”成为流通领域的一面旗帜。省、市、县领导先后到集团视察,给予高度评价;唐山、邯郸等地供销企业及河北省供销社先后组织全省基层供销社主任等前来考察学习。
学习兴企 以德兴商
文化铸魂,奠定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石
工作之余,田清海喜欢坚持读书。他说:“一个称职的企业家只有读书,才能充实自己,才能站在时代的前沿。文化是一个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不重视文化建设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
他把个人读书的习惯,延展为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2010年集团创办了自己的商学院,到目前已分批次培训了20期学员。早在2000年盐百就组建了仪仗队、铜管乐队、模特队和文艺演出队,每月1日或有重大活动都举行升旗仪式,演奏《盐百集团之歌》。创办《盐百人》一报一刊。各分店均投资数百万元兴建员工培训中心,公寓楼,设立图书室、阅览室、乒乓球室、台球厅、羽毛球馆。盐百集团在文化建设方面更是妙笔生花,为满足老百姓对戏曲的渴望,每年春、秋季总会邀请不同剧种来集团举办多场演出……既满足了老百姓的文化需求,也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口碑和极高的人气。
在企业文化的滋养下,盐百人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令人羡慕。不断飞来的感谢信,记录了员工拾金不昧、超值服务的先进事迹,更表达了百姓的认同和心声。
&抓机遇 迎挑战
&&&&&&&&&&&&&&&&&&&& 以商报国,带领员工共创供销事业新的辉煌
二十五年,“盐百”浓缩了供销企业改革的发展史;二十五年,“盐百”见证了基层供销社改革之痛、开拓发展的成功之路。循着“盐百”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到基层供销社在改革阵痛中创新发展的艰难,更让人们感知只要付出就有收获的真谛。“盐百”的成功,在于有一个勇于创新的带头人和他带领下的团队,他们:改革创新,诚信经营,善待员工,重视人才,奉献社会。
“盐百”靠事业发展凝聚员工,靠待遇关怀激励员工,不断为优秀人才的发展提供展现自身素质的舞台。他们对员工负责,用健全的社会保障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让优秀人才在事业有成的同时也为企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1998年企业改制时,连同原来百货大楼的200多员工一同接管下来,如今已发展到员工近万名。企业实施安居工程,先后四次投资建设“盐百小区”,是盐山县城第一个有高层住宅和休闲健身设施配套的公园小区。
集团在关爱员工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一直把安置下岗职工作为企业的使命。多年来,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向社会捐款捐物已达200多万元。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盐百不减员、不降薪,科学拓展扩大就业,多次提高员工工资和福利待遇,得到了员工爱戴,赢得了社会认可,创造了更大的发展机遇。步入2011年,盐百集团在董事长田清海的带领下,正筹备在衡水景县、沧州市区和盐山本土再建三座大型现代化商场,为更多的员工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从盐百员工脸上绽放的笑容,可以感受到他们内心的那种幸福感;在人才流动频繁的今天,曾有企业来盐百高薪聘请这里的中层经理,但没人为之所动,这不能不算一个奇迹。
相关链接[702][951][875][1535][1372][1286][1665][1345][1773][3736]
主办单位:中国合作贸易企业协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45号
邮编:100801 电话:010-0-(兼传真)
邮箱: 中国合作贸易企业协会 &
京公网安备来,盐百集团从盐山城关镇供销社下属的一个小店,发展为拥有4个子公司、5个分公司,员工7000多人,资产数亿元的多元化商贸集团,企业扩张的脚步大步流星。事实上,盐百集团自1998年在全市供销系统首家实行股份制改革以来,在其后10年中已连续建成5家分店,其蓄积的能量一发而不可收。特别是继2004年在东光开出第一家县域外分店后,盐百的扩张脚步开始加速。眼下,山东宁津购物中心也即将开业。循着盐百成长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这种跨越式发展背后的推动力量。
&&&&企业家精神引领改革
&&&&在盐百改革以及其后抓住机遇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家敢于冒险的精神在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也正是这种冒险精神,能够使其在关键时刻逆势而上,面对压力,毫不退缩,朝着心中愿景聚拢。
&&&&盐百在股份制改革前已是步履维艰,“员工工资都开不出来了”,在这种情况下,田清海被从县供销社“挖”了回来,直接策划了这场对企业至关重要的改革。
&&&&“产权虽然明晰了,但职工身份还没有置换”,田清海回忆道,“当时的情况是人员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改革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毕竟传统的习惯性思维,很难一下子扳过来。
&&&&“不适合现有岗位的,我们就让他回家,但工资照发。”为了使改革顺利进行,田清海在当仁不让的同时,采取了变通的策略。
&&&&回想起当初经营的艰难,一位副总感慨颇多:“大冬天的房子里连暖气都没有,连糨糊都冻住了。”
&&&&这位副总认为企业的转折出现在改制之后的2000年第四次扩建。
&&&&当时盐百经营状况已经好转,效益有了大幅提高,而扩建需要拆掉部分出租的门市,当田清海做出这个决定时,不少人都打起了退堂鼓。“很多人认为业绩已经很好了,刚平平稳稳挣了几年钱,再赔了怎么办?”并且当时面临的一个情况是,扩建需要200多万元资金,当时10万元已经是天文数字,大家心里更加没底。田清海拍着胸脯保证:“赚了钱是大家的,赔了算我自己的。”最终140多人凑齐了所需的200多万资金。
&&&&扩建完成后,超出人们意料,营业额翻了几番。这下人们都信服了。2004年,田清海做出在东光建东祥商厦的决策时,再没有人提出异议。
&&&&彼时的坚持,赢得了后来的成功。从此盐百正式走上扩张之路。对于扩张的原因,田清海解释,“盐山百货大楼形成的商圈,能够吸引海兴、孟村的部分顾客,但不能吸引其他县市的顾客。异地扩张将为盐百带来更多商机。”
&&&&把员工放在第一位
&&&&10周年店庆之际,也正是盐百第二次股改之时。眼下,沉浸在喜悦中的盐百人,开始有心情“盘点”自己的家底。“清算企业的净资产,其目的一是让投资者可以分享部分现金收益,二是把股权分配给部分后来加入的核心员工。”
&&&&田清海透露,经过10年的运营,企业资产净值保守估计也增值了30倍以上。这意味着,当年进行四期扩建时,投资10万元的,净资产已经达到了300万元,而且这些年,分红率一直不低。
&&&&股东的净资产将按一定比例套现,比如30%,管理人员买入股权,而老员工也得到了部分现金。
&&&&而这正是盐百稀释股权的一套方案,此方案将在年底完成。
&&&&此次股改牺牲最大的是那些原始股,但田清海却认为这是企业必走的一步,他深信“财散人聚”,他说,要把企业当成自己的来经营,但是赚了钱却不能塞进自己一个人的腰包里。
&&&&在田清海看来,把员工放在第一位, 善待员工,才能留住人才,让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股改成功,就是要让更多人享受胜利果实”。
&&&&近年来,盐百人共享改革成果的现实当地人有目共睹:副总都配备了专车,而且油钱也全部由企业埋单;企业成立了困难救助基金,帮助员工排忧解难;中层以上员工住上了小别墅;楼层及以上级经理,看病实行实报实销;企业连续几年组织优秀员工外出度假。
&&&&盐百的发展也让员工的荣誉感油然而生。
&&&&一位中层负责人介绍,盐百发展很快,造成人才短缺现象,但在盐百不上班的就有近百人。盐百规定男员工50岁、女员工48岁实行内退,大家都愿意把关系都挂靠在盐百,企业则照付他们工资和养老保险。在盐百老员工几乎没有人辞职,一部分退休的也愿意把退休金放到企业继续为集团贡献余热,大家都以做一个盐百人为荣。
&&&&活力就是学习力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衡量人才的重要尺度,则是看其是否拥有继续学习的能力。”田清海在不久前的一次中层干部培训中重申这一论断。盐百重视培训,为了把培训做好,不惜在每一个店投入巨资建立大型培训中心。盐百沧州小南门购物中心开业后,在办公地点紧张的情况下,盐百仍以每年12万元的租金租了一间大厂房,把其改造成了学习培训中心。
&&&&“企业发展得这么快,不学习绝对不行”、“什么是人才,具备快速学习能力的才算是人才”、“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学习力的竞争”……
&&&&致力打造一个学习型企业,领导就要率先垂范,做好榜样。田清海每年都要花2万多元订阅各种刊物,每次下班,也要带几本书回家看。他说,“好多别人不懂的事情我懂不是因为我聪明而是因为我学得多。”
&&&&为此,他在盐百推出了“七个一”工程,即每人一个笔记本、一个生字本、一本字典、一个月读一本书、写一篇心得,为企业内部刊物《盐百人》投一篇稿,开一次学习心得交流会。
&&&&田清海认为,员工处于服务的最前沿,他们的综合素质对顾客的选择起着决定作用。盐百员工每周培训两次,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每周学习培训一次,已成惯例。
&&&&此外,为了把学习的气氛不断推向高潮,盐百每月还组织一次服务主题的演讲比赛。
&&&&一位中层负责人感慨,盐百成立的盐百论坛,原打算将其打造成一个中层以上的干部论坛,但是员工们也积极参加,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论坛最终成了一个公司上上下下无障碍沟通交流的平台。
&&&&“通过争论,大家得以不断发现经营服务中的‘短板’,一些问题也越辩越明。”
&&&&“成功的企业永远是学校,优秀的员工始终当学生。”田清海坚信这一点。 
何荣芝 郑进超 郑易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份制商业银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