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电力变电站后台系统改造

SJ-200变电站后台系统简介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SJ-200变电站后台系统简介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现在的位置: >
会员咨询:010-
技术咨询:010-
展会合作/友情链接:010-
传真:01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彩和坊路10号(1+1大厦)5层(501-506)
深圳分公司电话:1 传真:7 邮编:518118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路393号英达丰科技园A栋4层
Email:(使用时请把#换成@)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后台信息分析 -
  作 者:郜勇琴编 丛 书 名:出 版 社:ISBN:0 出版时间:版 次:1 页 数:214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所属分类:& &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后台信息分析 -
  从综合自动系统后台信息入手,结合变电站现场设备,系统地阐述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运行知识,并对变电站的常见事故和异常信息进行了分析。全书共两篇。第一篇为变电站综合自动系统及后信息,共分四章,主要内容包括: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常用综合自动化系统、综合自动化系统信息。
  第二篇为变电站现场典型事故后台信息分析实例,共分八章,主要内容包括:变电站系统异析、变压器异常分析与处理、500KV母线及输电线路事故与异常分析、220KV母线及出线异常分析与处理、断路器异常分析与处理、无功补偿装置异常分析与处理、站用交直流系统异常分析与处理、变电站附属设施后台监控。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后台信息分析》系统性、实用性较强,注重解决现场运行问题,不仅可作为变电运行人员和电力工程类大专院校学生的技术参考书。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后台信息分析 -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后台信息分析》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后台信息分析 -
  第一篇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及后台信息
  第一章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
  第一节 电力系统运行及自动化发展
  第二节 变电站及其自动化的发展
  第二章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设计原则和要求
  第三节 体系结构
  第三章 常用综合自动化系统
  第一节 RSC-9700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第二节 CSC2000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第三节 NS2000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第四章 综合自动化系统信息
  第一节 信息的分类
  第二节 信息的采集
  第三节 信息的传输
  第四节 信息异常处理
  第五节 综合自动化系统调试及信息验收
  第二篇 变电站现场典型事故后台信息分析实例
  第五章 变电站系统异常分析
  第一节 变电站的配置
  第二节
  第三节 系统电压异常
  第四节 小电流接地系统接地
  第五节 小电流接地系统谐振
  第六章 变压器异常分析与处理
  第一节 变压器的保护配置
  第二节
  第三节 变压器分差保护
  第四节 变压器的瓦斯保护
  第五节 变压器的后备保护
  第六节 变压器的冷却器异常
  第七节 变压器的油位、油温异常
  第八节 变压器的其他异常
  第七章 500kV母线及输电线路事故与异常分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线路单相接地故障重合复跳
  第三节 线路单相瞬时接地故障重合成功
  第四节 500kV互感器的异常分析与处理
  第五节 500kV母线异常分析与处理
  第八章 220kV母线及出线异常分析与处理
  第一节 220kV母线异常分析与处理
  第二节 220kV出线异常分析与处理
  第三节 220kV出线故障、
  第四节 220kV电压互感器异常
  第五节 220kV电流互感器异常
  第九章 断路器异常分析与处理
  第一节 断路器控制回路断线
  第二节 断路器
  第三节 断路器SF6压力异常
  第十章 无功补偿装置异常分析与处理
  第一节 500kV高压并联电抗器异常分析与处理
  第二节 500kV可控高抗异常分析与处理
  第三节 35kV电力电容器异常分析与处理
  第四节 低压电抗器异常分析与处理
  第十一章 站用交直流系统异常分析与处理
  第一节 站用交流电压消失
  第二节 站用直流电压消失
  第三节 直流系统接地
  第四节 UPS装置故障
  第十二章 变电站附属设施后台监控
  参考文献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后台信息分析 -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电力系统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新时代。特高压电网的运行及大量新技术、新设备的广泛应用,对电力系统运行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迅速提高变电运行人员的技术素质,全面掌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维护知识和技能,我们撰写了本书。本书从综合自动化系统后台信息入手,结合变电站现场设备,对变电站的常见事故和异常信息进行了分析。
  本书以电力行业技术规程为依据,着眼于电力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从打好基础出发,力求既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的现场实际技能。本书系统性、实用性较强,注重解决现场运行问题,不仅可作为变电运行人员和技术维护人员的现场培训用书,也可作为相关电力管理人员和电力工程类大专院校学生的技术参考书。
  全书由郜勇琴同志主编。第一篇由郜勇琴同志执笔。第二篇第五章 由崔淑萍同志执笔;第八章 由崔淑萍、郜勇琴同志执笔;第六、十章由袁滨同志执笔;第七、十二章由郭建伟同志执笔;第九、十一章由郭建伟、郜勇琴同志执笔。
  本书编写过程申得到山西省电力公司及所属基层单位多位工程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参考了许多相关教材和资料,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编写时间较短,作者的理论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次
参与编辑人数:2位
最近更新时间: 15:31:37
贡献光荣榜变电站后台远程辅助管理系统在地区电网中的应用_工作站_中国百科网
变电站后台远程辅助管理系统在地区电网中的应用
    ? ? ?? ? ? ? ? ? ? ? ?张黎(1979-)女,浙江浦江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现就职于杭州市电力局调度所,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管理工作。? ? ?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地区局变电站布点分散、数量大的特点,为加强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维护,缩短自动化系统缺陷处理速度,建立一套自动化设备集中维护平台,提出解决方案为建立后台远程辅助管理系统(KVM),实现安全、可靠的集中监控功能。本文介绍了KVM系统的性能特点及该系统在杭州地区电网及调控一体化中的应用。 ? ? 关键词:KVM系统;地区电网;远程管理;变电站;调控一体化 ? ? Abstract: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attering and large of substations,and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utomation system and shorten the time of dealing with the questions, this paper presents a set of integration maintenance platform of automation system and proposes a solution to establish KVM system.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 feature of KVM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electric power network of Hangzhou. ? ? Key words: KVM; SR Power S Remote M Substation ? ? 1 引言 ? ? 随着电网的飞速发展和智能电网的不断推进,电网信息化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自动化业务系统、集控站、变电站数量的不断增加,自动化人员维护工作量日益加大,为加强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维护,缩短自动化系统缺陷处理速度,需要建立一套自动化设备集中维护平台供自动化运行维护人员使用;集控站(操作班)、变电站监控系统均根据区域设置,布点分散,数量很大,一旦发生缺陷,检修人员必须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处理,检修人员压力较大;且一些紧急缺陷若无法马上消缺,根据无人值班要求,运行人员需达到变电站进行值班,人员压力将显现。本项目按照以上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对无人值班进行后台远程辅助管理,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在出现紧急缺陷的时候可以通过后台进行远程辅助管理,更进一步的减少自动化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 ? 2 变电站后台监控系统 ? ? 变电站后台监控系统以较高测量精度采集到相对完整的电力系统有关数据和信息,完成对变电站设备和电网运行状态的监视、测量和控制任务,使变电运行人员和系统调度员把握安全控制、事故处理的主动性,提高运行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 ? 目前分层分布式变电站控制系统可分为三层结构,即站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每层由不同的设备或子系统组成,完成相应的功能。站控层设备主要包括主机、操作员站、工程师站、远动通讯设备、与电能量计费系统的接口以及公用接口等,采用双以太网结构,且主要设备均双重化配置。主机具有主处理器及服务器的功能,为站控层数据收集、处理、存储及发送的中心,同时主机也可兼作操作员工作站。操作员工作站是运行人员与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联系的主界面。操作员工作站为运行人员所提供的人-机联系包括:调用、显示和拷贝各种图形、曲线、报表;发出操作控制命令;查看历史数据及各项定值;图形及报表的生成、修改;报警确认,报警点的退出/恢复;操作票的显示、在线编辑和打印;运行文件的编辑、制作等。工程师工作站是专职维护人员与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联系的主界面,它提供的人-机联系包括:数据库定义与修改,各种应用程序的参数定义和修改,必要时的二次开发,以及操作员站上的其他功能。“五防”工作站安装“五防”软件,提供给变电运行人员在操作前进行操作票的生成、每步操作的预演,并根据当前电网运行状态,校核各步操作的正确性,目前,操作员工作站可实现“五防”工作站的功能,所以操作员工作站兼做“五防”工作站。远动工作站实现与调度数据通信功能,具备远传数据库及通信规约解释程序,实现数据组态传送功能。 ? ? 与变电站监控系统相互独立的保护信息子站在整个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中像一座桥梁,一端连着各种保护装置和故障录波器,一端连着调度值班人员。在发生复杂电网事故特别在出现继电保护异常动作后,子站系统传送的继电保护事故信息,为调度值班人员进一步恢复电网提供支持,也是制定反事故措施的基础,从而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所以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子站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是不可替代的。监控系统主要是针对变电站运行的正常监控装置,其采集的信息不能满足事故分析,而且由于保护和录波信息的特殊性,使得监控系统不可能处理所有的保护和录波数据,因而把子站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是必要的,当然它必须对监控系统留有数据接口以实现数据的共享。特别是在以KVM为技术基础的杭州地区调控一体化工程中,保护信息子站起到了积极而必不可少的作用。 目前杭州地区的500kV变电站站控层配置为双以太网网络结构、双主机、双操作工作站、两台远动工作站采用主备方式运行(分别与网、省、地三地调度通信)、工程师站。220kV变电站站控层配置为双以太网网络结构、双操作工作站、两台远动工作站。110kV变电站站控层配置监控工作站和双远动工作站。500kV及220kV变电站中的操作工作站兼有“五防”功能。 ? ? 3 后台远程辅助管理系统 ? ? 3.1 KVM概述? ? 变电站后台远程辅助管理系统应用KVM切换器及KVMOVER IP 技术来实现远端对变电站站控层的操作工作站进行远程管理功能的。KVM是键盘(Keyboard)、显示器(Video)、鼠标(Mouse)的缩写。KVM切换器的功能是使KVM控制台连接多台设备,并且使用者在控制台可以对多台计算机、服务器和网络设备实施BIOS级控制行为。 ? ? 3.2 采用集中管理系统的背景 ? ? 目前杭州局下属变电站规模为:500kV*5、220kV*38、110kV*65、35kV*6,下属有多个集控站与变电所,集控站分散分布,距离远,管理成本高。在日常系统运中心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 (1)运维效率低,成本高。由于各主机都有着自己的维护界面,造成系统维护人员需要逐个的进行维护和管理,显然这种单点分散式的维护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并且效率很低。 (2)远程管理困难,不利于问题的及时响应。由于系统管理人员基本不在集控站,这就需要提供一种远程管理的机制,以保证在这种情况下,系统管理人员能及时登录主机系统,对问题进行中心处理。目前一般的远程管理大都是基于远程管理软件实现,而当发生以下几种情况,就无法进行远程管理:远程管理软件失效或服务器死机;服务器主机和网络中断;服务器重新启动过程中; (3)存在隐性的不安全性。各系统的日常维护管理中操作多,出现问题就需要进机房。频繁的进出机房,对设备运行中心会存在负面影响和一些不确定因素。 ? ? 3.3 KVM over IP技术 ? ? 与传统的模拟KVM交换机系统直接连接任意计算机上的键盘、视频和鼠标,独立于软件和网络操作系统不同,KVM over IP将键盘、视频和鼠标数据数字化,并使用IP技术移动KVM数据,KVM over IP直接连接至任意计算机上的KVM信号,无需侵入计算机,无需添加软件/硬件。该技术利用了现有网络基础设施及应用了TCP/IP协议,消除了数据中心的距离限制,利用“切换器”硬件连接所管理对象(计算机、服务器、路由器、交换器、HUB、防火墙等串口设备),通过配套管理软件,可在位于任意位置的监控端同时监控多个地点、不同类型的网络设备。 ? ? 与流行的远程控制软件PC Anywhere、Windows TerminalServices/Remote Desktop、VNC……等相比较,KVM over IP有更强大的功能[1]: (1)不受限于操作系统与硬件:KVM over IP可用来管理执行操作系统的任何类型服务器,无论是Intel、Sun、PowerPC或是执行Windows、Linux、Solaris、Novell等; (2)不受限于状态,也不需要代理程序:KVM Over IP不要求受管理的计算机、服务器操作系统必须运行正常,也不需要在受管理的计算机、服务器上安装任何特殊软件; (3)独立于网络之外:即使计算机、服务器本身的网络连线无法使用,仍然可以透过KVM over IP加以管理; (4)BIOS级的存取:即使计算机、服务器一开机就宕机,因而需要开机到安全模式,或是需要修改系统BIOS参数,KVM over IP仍然可以完整运行,便于进行这些设置。 ? ? 3.4 采用集中管理系统的优势 ? ? 采用集中数字KVM管理以后,系统管理的优势表现在: (1)集中、安全地管理服务器:通过管控软件集中认证系统,用户就可以在局访问到各个集控站的服务器。通过管控软件里面的权限和日志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服务器访问权限的可控性及服务器访问的可查性。 (2)更及时、更便捷地处理机房问题:通过远程数字式KVM解决方案,真正实现了BIOS级的服务器管理,能及时有效地发现和处理机房隐患,有效地保障机房的正常运行。 (3)扩展空间、优化配置:在集控站只需要保留一套键盘、鼠标、显示器,节省了大量空间; (4)提高效率、保障系统:在集控站由一套键盘、鼠标、显示器组成的控制台便可登陆所有的机器,快速排除机器故障,节约人力资源,提高维护效率,加强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5)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实力:降低设备成本,降低硬件、软件费用,减少电力等能源的消耗,减少人员、场地等费用,降低运营成本。 ? ? 4 KVM安全性分析 ? ? 电力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关系到千家万户,决不允许出现大的电力系统事故。电力二次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结构、技术、管理等)容易受到黑客、敌对势力的攻击,造成一次系统事故。KVM能够在变电站后台远程辅助系统中得以应用,不仅仅因为其及时、便捷的特性,最主要的是其安全性和可靠性使其得以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应用,与传统的远程控制工具相比较,KVM具有多重认证体系、多种加密方式、独特的网络拓扑方式、安全访问等特点,下面将从软件后门风险、数据加解密、网络拓扑方式、业务监督机制等方面对KVM的安全性进行分析。 ? ? 4.1 传统远程控制工具的工作原理 ? ? 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远程桌面控制软件有:PCAnywhere、Windows远程桌面、Dameware等;UNIX/Linux操作系统下的远程桌面控制软件有:Telnet、SSH等。这些远程控制软件的工作原理是在被控服务器上运行本地服务程序,远程控制方运行客户端程序,采用C/S模式进行数据通信,达到远程控制的目的。如图1所示。? ? ? ?? ? ? 4.2 KVM工作原理 ? ? KVM的工作原理是通过CIM硬件转换模块,将被控服务器的VGA模拟输出传送到KVM硬件加密,另外将鼠标键盘的操作通过CIM硬件转换模块输入到被控服务器的USB接口,从而实现查看被控服务器桌面图像和进行鼠标键盘操作的目的。被控服务器上不需要安装任何驱动或服务器软件,被控服务器与远程控制方不需要同一网域,完全解决了后门程序的安全隐患。同时,通过审计服务器,对用户的视频操作、用户鼠标键盘操作以及用户其他业务的操作日志进行记录,并对危险操作进行实时报警。KVM的工作原理和网络拓扑如图2、图3所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3? ? ? ? ? ? ? ? ? ? ?4.3 安全性分析? ? 下面将从软件后门风险、数据加解密、网络拓扑方式、业务监督机制等方面对KVM和传统控制工具进行安全性分析: ? ? 软件后门风险:利用被控服务器的VGA输出和USB输入进行工作,独立于操作系统以外,不需要在被控服务器运行任何程序,不存在后门攻击入侵的安全隐患; ? ? 数据加、解密:支持128-bit的AES、DES、3DES、RC4加解密算法;支持客户端SSL连接;支持通信信令、鼠标键盘数据和图象数据分别加密; ? ? 网络拓扑方式:远程控制方只需要与KVM服务器在同一网域,不需要跟被控服务器在同一网域,大大降低了被攻击的风险; ? ? 业务监督机制:通过审计服务器,可记录用户的视频操作、用户鼠标键盘操作以及用户其他业务的操作日志;并具有危险操作的实时报警功能。? ? 5 KVM在杭州地区电网变电站后台管理中的应用 ? ? 在杭州市局调度监控中心对以上变电站的监控后台工作站、保护信息子站、五防工作站等进行远程管理,根据需要可以把各工作站的键盘、鼠标、显示器、声音传送过来,便于本地管理。 ? ? 并能实现画面定期截图、远程打印等功能。同时,基于安全性的考虑,对于不同的用户可以分配不同的操作权限,能够对工作站的键盘鼠标进行权限分配,解决操作权的冲突问题。强大的日志功能,可以记录每一用户在登陆、操作、退出服务器端口的详细记录,并具有告警功能和人性化操作界面。 ? ? 5.1 数据管理平台 ? ? 远端监控中心用户通过一套键盘、显示器和鼠标在分类等级各不相同的多台计算机之间切换,安全地访问存储在这些计算机上的数据,从而节省时间,简化操作。Recent为数据中心提供了一个管理所有连接在网络上的硬件和软件的安全和集中的方案,IT基础设施管理平台将各种计算机(网络)系统的IT设备的运维、管理整合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在提升IT人员的工作效率的同时,提高了支撑各种电力业务的IT基础设施可用性。借助于KVM over IP技术,数据管理平台软件软件可以优化管理员的访问、诊断和变更。数据管理平台软件不仅对虚拟服务器以及刀片服务器的集中管理,而且解决了物理服务器与虚拟服务器无法在统一界面进行管理的难题。KVM管控软件Recent界面如图4所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4 ? ? KVM集中控管软件主要起到集中管理、集中登陆入口、集中权限管理、集中日志管理的作用。集中控管软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功能特点: (1)可以管理到网络中所有的包括8、16、32、64端口的任意采集装置; (2)具有可扩充性:不论是服务器还是用户的扩容都不需要修改KVM结构、布线系统; (3)保证认证的安全性和认证系统的负载均衡,实现一主一备的备份机制;备份访问的自动保护系统(宏退出功能); (4)强大的日志功能:记录每一用户在登陆、操作、退出服务器端口的详细日志;计划任务:定制计划,完成升级、同步、备份等工作; (5)画面巡检功能:①能够指定几台服务器进行巡检;②能够对巡检服务器进行定期画面存储,并且画面存储能够进行管理,并能够指定时间间隔;③存储画面按服务器、时间来检索归类;告警功能:当出现异常现象,如装置设备无响应、服务器断电等,能实现报警; (6)用户共享功能,支持多用户共享资源,用户权限的设定:可划分为系统管理员(最高级别),设备管理员,用户管理员,审计人员,一般用户; (7)更直观使用亲切的界面功能,操作方便性:支持屏幕的放大缩小,支持多屏显示。 ? ? 5.2 KVM在变电站后台管理中的应用? ? 以110kV花港变为例,变电站站内操作员工作站(后台机)的显示器、键盘、鼠标的信号通过分频器将信号一分为二,一路接当地后台,另一路通过ASIO和AS4080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后利用原有的数据网,即四级网,遵循TCP/IP协议及二次安防,将信号上送到远端(调度端),同时将后台机服务器的音频远程传送到远端,以便及时的发现告警信号。主站端的KVM服务器和工作站都接在同一个数据网,拓扑图如图5所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5 ? ? 5.3 通道带宽分析? ? 杭州地区的通信网络SDH网络按照地区汇聚网和接入网二层构建,汇聚骨干节点分别由杭州局、城南局、五县局及其二中心构成,传输容量总容量为2.5G,分配给每个变电站的数据网带宽为2M,目前KVM与变电站信息数据网通道及电量数据网通道共用2M带宽,经交换机、路由器后经通信SDH网络将数据传输到调度端。 ? ? 在被控服务器的桌面上进行了连续移动鼠标1分钟的测试操作进行KVM的带宽测试,带宽的影响因素主要由两方面组成,分别为分辨率及帧率,分辨率和帧率越高所需的带宽就越高,目前经过接入KVM的110kV和220kV后台管理机显示器的分辨率最高为,而测试的分辨率设置为,颜色深度15位,帧率(frame/s)19.9(帧率在大于16时会被认为画面时连贯的,这个成为视觉暂留),所测得的平均带宽为1.2(Mbit/s),峰值带宽1.3(Mbit/s),峰-均值比1.1,所以带宽2M完全满足KVM在变电站后台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 ? 6 变电站后台远程辅助管理系统在杭州电网调控中心的应用 ? ? 响应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总体要求的号召,杭州地调建立了调控中心,履行电网调度及设备运行监控的双重职责。调控中心的建设使得调度不仅有电网调度的功能而且增加了电网监视和控制的功能,原来由运行人员在变电站内通过监控后台或到间隔操作,改为在地区调度系统上进行控制。目前,杭州地调已实现电网调控一体化。 ? ? 6.1 远程程序化控制及二次设备管控 ? ? 随着电网不断的发展,变电所继电保护及监控系统IEC61850通信规约的应用,MMS、GOOSE通讯协议的广泛使用,保护装置功能软压板的应用,一次设备GIS(组合电器)、电动操作设备的大量应用,为实现程序化控制方式创造了有利条件。所谓“程序化控制”就是利用计算机系统等自动化设备,根据编制的程序或预设的条件所进行的控制行为。“远程程序化控制”就是利用KVM在调度端实行在变电站后台监控系统上的程序化控制。 ? ? 在满足程序化控制技术要求的变电站中,可利用程序化控制实现间隔内“运行状态”、“热备用状态”、“冷备用状态”、“检修状态”四种状态的转换。 ? ? 具备变电站程序化控制功能的监控系统设备稳定、运行可靠。能够按照程序化控制票的操作顺序正确控制的前提是能够正确采集一、二次设备状态信息。监控系统具备详细的操作记录功能。监控系统能够完整详细地记录每一次、每一步的主要操作信息,确保能在事故处理中提供充足的判断信息。监控系统须具备自动判别全所电气设备状态的功能,并可将此状态送至当地后台和远方监控中心。因此实现远程程序化控制的监控系统同时完善了二次设备的管控功能。 ? ? 6.2 KVM作为监控SCADA系统的应急监视手段? ? 监控SCADA系统的信息流为变电站测控装置到站控层远动装置,再通过通信网络到调度主站。KVM系统的信息流为变电站测控装置到站控层的操作员工作站,然后通过数据网到调度主站。监控SCADA和KVM系统拥有两套独立的数据流设备,KVM可以作为监控SCADA系统的备用监控系统。 ? ? 6.3 提供全面的设备运行信息? ? 监控SCADA系统所采集的子站信息是经过分层处理的,为保证调度端信息采集的完整性,为电网出现异常时能够更好的分析原因,在调控中心的建设中,实现程序化控制的变电站新增了继电保护信息子站,保护信息子站完成对站内保护装置的保护动作事件信息和故障录波数据的集中采集,并具备通信能力,响应继保信息主站的召唤命令上传相关数据,与主站的通信规约采用为浙江103规约。在调度端通过KVM实现对变电站全面设备运行信息的监控。? ? 7 结语 ? ? 后台远程辅助管理系统项目的实施,不仅使得KVM over IP和互联网等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具体实现,而且其优势在电力系统的系统管理上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 ? (1)单点技术管理过渡到全面集中管理 ? ? 计算机应用规模的扩大,对计算机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了集中控管系统后,管理方式由原来的每台服务器一套鼠标键盘显示器的单点技术管理过渡到了只需要一个控制终端就可以管理全局服务器的全面集中管理的方式。 ? ? (2)普通系统管理过渡到底安全系统管理 ? ? 健全了操作授权管理机制:在目前的管理模式中,参与管理的技术人员的授权管理机制不健全,大多数系统管理是建立在对管理人员基本的信任基础上,但客观上是不科学的。而采用了集中控制管理软件后,可以对每个用户的管理和操作权限进行详细的划分,按照不同管理人员职责设定不同的管理权限,遵循“权限最小”原则,提高了系统安全性。 ? ? (3)区域本地管理过渡到远程控制管理 ? ? 在企业普遍采用开放的IT构架的今天,管理上的孤岛现象依旧是普遍存在的,并且是影响IT系统技术支持能力的一个主要原因,这主要是没有全面解决远程技术支持问题。采用了这套系统之后,就解决了远程控制管理的问题。 ? ? (4)“被动”系统监控管理过渡到“主动”系统监控管理 ? ? 目前中心的技术支持人员在很多时候扮演的是一个救火队的角色。当分布在各变电站的网络、工作站或者应用出现各种突发故障时,技术人员必须快速地发现并解决问题,否则生产业务就会受到影响,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后果。由于有太多潜在的随机因素会影响业务的可用性和性能,系统维护人员不得不以“问题驱动”的方式来开展工作,在管理系统的同时也被系统所管理,很难确保整个业务系统的“服务等级”或“服务品质”。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对系统实施监控管理的方式滞后。传统的系统监控管理工具一般采用“被动式”工作模式:监测各种系统的特征参数,根据监控管理策略(Policy)对情况做出判断和处理。显然,“出现问题后再解决”是很难适应“业务关键型”要求的。 ? ? 解决该类问题的途径就是引入智能化的手段,从而能够“主动”地监控管理系统。而引入了这套系统后,管理人员随时都可以监控被管理的服务器,一但发现问题就可以通过远程管理来马上解决,从而保障了调控中心业务的正常运作。 ? ? 其他作者:陶涛(1970-),女,浙江黄岩人,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现就职于杭州市电力局调度所,从事管理工作。王一达(1981-),男,浙江诸暨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现就职于杭州市电力局调度所,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Raritan Computer,Inc.Dominion KX v.1.1 User Guide[M].2004 [2] 刘恩涛等. KVM系统及其应用的发展演变[J]. 科技信息,2008,10.摘自《自动化博览》2010年第十二期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力自动化后台系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