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为什么要进行企业业务外包的利弊

供应链管理概论复习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供应链管理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文档分类:
下载前请先预览,预览内容跟原文是一样的,在线预览图片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进度条
淘豆网网友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港口企业物流服务外包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AB STRACTLogistics outsourcing is ing an important strategy for thedevelopment of port enterprises.Outsourcing has been adopted by manyport enterprises to enlarge business and strengthen their petences.Therefore it has e a new growing point in economy.How to carryon port enterprises outsourcing based on their particular characteristicsand to choose ideal outsourcing contractor for port logistics shoulddeserve major concem from port enterprises’managers.For those reasonsstated above,a research on port enterprises logistics outsourcing is notonly theoretically meaningful,but also an effort for port enterprises inmaking scientific outsourcing strategies.The thesis studies logisticsoutsourcing of port enterprises in the background of supply chainmanagement.Based on the precious researches both home and abroad,the author of the thesis makes athorough analysis of logistics outsourcingof port enterprises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environment byknowledge in relevant subj ects such a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serviceoutsourcing,game theory,etc.Firstly,it introduces basic theories,including defining the subject of logistics outsourcing and providingstrategies for logistics outsourcing.Then,an analysis of outsourcing inthe background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s conducted.An indexsystem by contractors is found based on Chinese port enterprises’‘characteristics,which solves the problem of leaning to qualitative indexin evaluation system.Besides,an evaluation model of contractors isconstructed using FAHP and TOPSIS,and the dilemma in making abalance between qualitative index and quantitative index is thereforesolved.Lastly,the management of outsourcing contractors by portenterprises in the background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s discusse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rt enterprises and outsourcing agencies isanalyzed and presented in mode,which offers a conclusion that portenterprises should take the interest of outsourcing agencies intoconsideration rather than focusing on its own interest.Considering mutualbenefit in business iS the basis rule to avoid negative cooperation fromIIagencies.Moreover’it iS further discussed to conduct efficientmanagement of agencies by port enterprises and therefore to benefitmutually in logistics outsourcing.It is sincerely hoped that the thesiscould be a reference for port enterprises in developing logisticsoutsourcing strategies.KEY WORD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port enterprise,logisticsservice,‘service outsourcingII!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南大学或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共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作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作者签名:盎星茹l药日期:皿年舅卫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了解中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根据国家或湖南省有关部门规定送交学位论文,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名:~翮签煮晦期:趟年』月4日颂l: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1.1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第一章绪论随着国内港口管理体制的属地化管理政策的落实,国内运输体系整体市场化程度不高,国有港口企业按现代企业制度改制滞后,港I;3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等,使沿海港151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现代港口迫切需要一种新的适应发展的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突破了企业的组织边界,加强港口企业供应链管理正在逐步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供应链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为港口企业的更加有效的运作提供了理论依据,指引了港VI管理的发展方向。港口是现代物流网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综合物流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现代物流迅猛发展为港口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新的机会。供应链管理注重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强调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业的关键业务上,充分发挥其优势,同时与全球范围内的合适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将非核心竞争力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即进行所谓的业务外包。随着供应链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入,港口企业越来越注重提升自我的核心竞争力,加上港口物流服务业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服务体系,物流服务外包正在成为港口企业发展的一种重要策略,它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同时与合适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非核心业务由合作企业完成。很多港口企业已将部分业务外包出去,强调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业关键业务上,如何联系港口企业本身的特点做好港口企业物流服务外包工作,正确选择港口企业物流服务承包商成,有效地对港口物流服务承包商进行管理为港口管理层应该关注的问题。本文以供应链管理为背景,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分析港口企业如何解决相关的物流服务外包问题,为我国港口制定科学的物流服务外包决策提供理论指导,为港口企业的物流服务承包商选择提供可行性的方法。将承包商纳入港口供应链管理的视野中,通过分析供应链环境下港I:3企业物流服务外包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为我国港口企业实施外包合作提供双赢的建议,可以更好的指导我国港口企业将来的发展之路,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我国的港口行业有所借鉴。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国外研究综述随着全球服务外包市场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服务外包进行研硕I: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究,服务外包的理论是由国外的学者首先丌始研究的,在理论研究上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1990年,美国学者Gary Hamel和Prahaladl21首次提出了“outsourcing”这一概念。具体而言,业务外包是指企业整合、利用其外部相对优势资源,将一些非核心的、次要的或辅助性的功能或业务外包给企业外部高效率的专业服务机构,利用它们的专长和优势来提高企业整体的效率和竞争力,而自身仅仅专注于那些核心的、主要的功能或业务。Christina Costa。”认为服务外包的动因是成本降低、技术因素以及关注核心竞争力,把服务外包的战略意图分为三类:降低成本和提高IT资源的效率、提高IT对企业绩效的贡献、利用市场上与技术相关的资产来丌发和销售以新技术为基础的货物或服务。Loh Lawrence和Venkatraman…认为服务外包的动力有不同层次:在宏观经济层面,暂时的经济周期和趋势推动企业通过签订外包合同来实现IT基础设施管理的合理化;在行业层面,竞争压力迫使企业与重要的IT供应商建立“以伙伴关系为基础的&关系:在企业层面,追寻竞争优势推动IT外包决策;在企业内部, 一些管理因素影响外包决策。Lacity等例指出服务外包的原因包括财务原因(成本降低、增加成本控制等)、业务原因(回归核心竞争力等)、技术原因(获得技术人才等)、政治原因(证明效率、证明新资源)的J下当性等。在交易费用理论方面,Benoit A.Aibert,Suzanne Rivard和Michael Patry 16J从交易的决定要素(资产的专用性、交易的不确定性、交易频率)的角度讨论了企业不同干预结构的选择问题。他们的研究指出资产专用性低,企业就应该选择市场,因为市场上有着充裕的供应商,企业可以在市场的有效竞争中获益;而当资产的专用性高时,企业干预结构的选择就要取决于不确定性和交易特征。当交易存在不确定性且交易频繁时,企业就应该选择内部化外包,反之,当交易的不确定性不高,交易频率不高时,外包或战略联盟就成了企业的最好选择。Alchain和DemesetsHl根据委托代理理论认为,现代经济组织的产出是由不同所有者完成的,企业要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就需要把某些任务授权给专业化单位来承担。专业化生产不可避免地存在知识和信息的分散问题,参与者之间的目标冲突问题。为了规避因信息不对称以及利益冲突所带来的效率低的风险,设计适当的委托——代理程序和协调与激励机制就变得非常重要。Grossman阳1从不完全契约关系理论的角度来分析指出:“当一个企业的投资决策对另一家企业来讲十分重要时,一体化就是另一家企业最佳的选择;反之,当两家企业的投资决策对彼此只具有某种程度的重要性,非一体化的形式就是可期待的。&因此根据不完全契约关系的观点,通过合理设计的有效长期合同确定的长期合作方式是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或规制结构,可以在获得纵向一体化效益的2侦Ij学位论文第~帝绪论同时避免纵向一体化的负面影响。John旧3从资源基础理论的角度,研究了外包、战略联盟的战略意义、外包的持续的竞争优势以及外包与否的战略决策的制定问题。Richardson¨01基于企业核心能力的研究强调,外包能使买卖双方从长期关系中获益,并实现双赢。Qulnn…’指出,企业应该持续地在不具有核心能力的业务上加以外包。外包非核心活动可使企业更加提高管理注意力,加大对绩效显著工作的资源的分配,而对相对薄劣势的工作交给外部组织承担。在客户关系管理(CRM)和企业战略管理方面,R.I.Van Hoek”羽根据对服务供应商的调查,评估了物流服务客户关系管理的发展,包括物流服务购买政策的类型和应用于特殊公司关系的管理结构。S.Hertz…3等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个案研究,进而分析了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时如何影响有关顾客协调和顾客适应方面发展战略以及它的变化,随后这类企业就会提供更加先进的和复杂的服务(第四方物流服务),而不用考虑他们传统的经营战略。H.L.Sink¨钔等从服务执行和控制的原始意识出发,引入购买处理构建了规范性模型进行分析。他们增加了对第三方物流服务在现在和将来的运用,采用企业的利益、物流成本的影响、顾客满意度以及就业方面的理解来构建模型,并发现成本和利用系数是选择合作伙伴的关键因素,合适的合作伙伴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地位,而且这个观点在可预测的将来还会继续得到支持。1.2.2国内研究综述随着服务外包在世界的发展以及中国在该领域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外包,并针对外包理论,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优势,中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策略以及IT业、金融业等具体服务外包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王光丽¨副通过和其他国家对比,指出我国在综合环境、制造业、人力资本、产业集聚、与日韩合作等方面的优势,提出利用当前有利因素使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尹建华n印针对外包的内涵界定、外包的结构特性、外包的资源层级、外包目标以及外包与企业绩效等进行了全方面的总结研究,为外包的研究建立了理论框架。李威松n71将交易费用经济和核心能力融合在一起,设计了外包的框架模型,为管理者动态的进行外包决策提供了借鉴。宋歌n刚通过与印度软件外包产业在国内市场潜力、软件企业规模、软件开发的过程管理、人力资源和文化语言背景等五个方面的对比分析,提出我国软件外包产业发展的具体策略。王小方和王亚超n刚分析制造企业物流外包存在的问题,指出实施物流外包时要正确选择物流供应商、签订明细的合作协议、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和在合作中增进双方的信任。李兰冰呦1探讨了生产制造型企业进行物流外包服务的利益坝lj学位论义第一章绪论驱动因素和物流外包决策中应考虑的风险因素,最后提出了生产制造型企业防范第三方物流的合作陷阱的几条措施。周勇雎¨分析了外资银行服务外包的部分核心服务外包、技术外包、专业性服务外包、后勤性事务外包中的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监管建议以有效规避金融服务外包风险。魏秀敏心21通过对汇丰银行和德意志银行外包运作模式地分析借鉴,提出了发展我国会融服务外包,控制会融服务外包风险地建议。曾明星和邹承辉瞳33从操作层面和战略层面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优势,指出外包有助于战略决策,集中力量丌展核心业务;有助于掌握专业管理程序,实现高效运作和一流服务:有助于获取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服务平台的专业技术,降低运营成本;有助于促进组织变革与发展:有助于提高企业与个人信息保密性。何淑明比引则谈到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后可能存在的风险,可能导致有价值的商业机密的泄露、导致企业内部矛盾激化、可能造成企业产生潜在的高额成本、可能阻碍企业内部其他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来自外包服务商的JxL险。盛洪、张曙光瞳引认为,在公用事业这样具有自然垄断特性的行业也可以引入市场机制,以民营替代公营具有效率优势,民营化改革会提高中国公用事业的整体水平。李招忠心61对公共服务外包作了不同程度的阐述和研究。从现有的国内研究来看,我国的学者多集中在IT业、制造生产企业、金融业:人力资源、公共事业等行业研究其服务外包,根据各个行业的特点,分析该行业外包产生的原因、外包的决策等方面的内容,并提出适应该行业发展的服务外包理论或者方法。作为现代物流的重要节点的港口,在全球化经济发展的环境下,港口企业对服务外包的需求也日渐凸现出来,但是国内对此进行相应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极具研究价值。1.3拟研究的主要问题本文着重以供应链管理为背景,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分析港口企业如何来解决物流服务外包决策问题,借助相关模型加以分析,以增加并完善我国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并希望能够在实践当中,帮助我国的港口充分利用资源,并有效地进行整合,进而在对外包管理上提供帮助。本文主要针对以下问题进行研究:(1)明确港口企业物流服务外包主体,分析港口企业实施物流服务外包的原因。(2)港口企业物流服务外包的决策的制定。(3)港口企业物流服务承包商选择指标的建立。(4)港口企业物流服务承包商的选择方法。(5)港口企业怎样对物流服务承包商进行管理。4坝Ij学位论义第一章绪论1.4研究框架与内容本文主要分为六章:第~章为绪论,主要对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方法和主要内容做了阐述,为论文的展丌做好铺挚。第二章为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服务外包的理论研究,重点介绍了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服务外包和供应链管理下的服务外包的相关理论。第三章首先明确港口企业物流服务外包的主体,对港口企业物流服务外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出如何制定外包决策。第四章对港口企业物流服务进行外包后的物流服务承包商的选择方法进行分析,并建立了承包商的选择指标体系,采用数学方法束解决承包商的选择问题。第五章港口企业将物流服务进行外包后,在外包实施过程中如何运用博弈论理论制定相应的对策与承包商进行合作,并讨论港口企业在外包实施过程中如何对承包商进行有效地管理以达到合作双方的共赢。第六章对论文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不足与展望。1.5研究的技术路线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充分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与工具。具体体现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及实地调查、网上查询与专家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论文研究采用如图1.1技术路线:坝Ij学位论义第一章绪论图I-I论文研究技术路线6坝I:学位论文第-二幸供J州连管理下的服务外包概述第二章供应链管理下的服务外包概述有效的管理决策和管理行为需要适当的管理理念来指导,因此本章将介绍供应链、供应链管理以及服务外包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并对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服务外包做出分析,指出港1:3企业与供应链管理关系,为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港口企业物流服务外包研究打下理论基础。2.1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2.1.1供应链的概念供应链早期被认为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它是指将采购的原材料和收到的零部件,通过生产的转换和销售等过程传递到制造企业及用户的一个过程。传统的供应链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操作,注重企业的自身利益目标。后来供应链发展了与其它组织的联系,注意了供应链的外部环境,.成为一个通过链中不同组织的制造、组装、分销、零售等过程将原材料转换成产品到最终用户的转换过程,它有了更大范围、更为系统的概念。美国的史迪文斯(Stevens)认为:“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流就是供应链,它丌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根据我国标准术语,将供应链定义为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现代供应链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完整性及其关系,考虑了供应链中所有成员操作的一致性,如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乃至与一切前向的关系,与用户、用户的用户及一切后向的关系,通过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可以与重要的供应商和用户更有效地开展工作。供应链由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组成,其中一般有一个核心企业(可以是产品制造企业,也可以是大型零售企业),节点企业在需求信息的驱动下,通过供应链的职能分工与合作(生产、分销、零售等),以资金流、物流、服务流为媒介实现供应链的不断增值,供应链的网链结构模型乜71如图2.1所示。7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港口企业物流服务外包.pdf
文档介绍:
AB STRACTLogistics outsourcing is ing an important strategy for thedevelopment of port enterprises.Outsourcing has been adopted by manyport enterprises to enlarge business and strengthen their petences.Therefore it has e a new growing point in economy.How to carryon port enterprises outsourcing base...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人力资源外包流程设计
日11:09   万方数据
一、供应链管理及外包概述
  目前,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企业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产品更新换代加快,人们对产品需求也呈多样化趋势。由于需求拉动、技术推动和竞争驱动的综合作用,导致企业运作模式发生变革,引起运作理念和竞争策略的转变。21世纪的市场竞争,实质上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较量,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供应链,一般而言是指企业从原材料采购、运输、加工制造、分销直至最终送到顾客手中的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链条。供应链管理近年来逐渐成为管理领域的焦点问题,引起许多学者和企业界人士的重视。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基于“竞争—合作—协调”机制的运作模式,它以分布企业集成和分布作业协调为保证,注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强调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在某一点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必然要求企业将其他非核心竞争力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
  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目前全世界年收入在5 000万美元以上的公司,都普遍开展了业务外包。2007年全球业务外包规模达到2021.24亿美元,2008年扩张至2173.87亿元,增长7.6%。由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同,企业在选择外包领域时各有不同,采购、制造、研发、市场营销等企业的主营业务活动实现了外包,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这些企业的辅助业务活动也在逐渐实现外包。
二、供应链视角下的人力资源外包
  人力资源外包,是指企业基于自身的发展战略,将原先由企业内部完成的人力资源工作,部分或全部交给外部的专业化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完成,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人力资源外包是企业经营模式的重大创新,也是目前在国内发展潜力巨大的生产性服务业。它分为两大类:人力资源派遣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人力资源派遣是一种针对企业灵活用工需求的全新的人力资源市场配置方式,人力资源派遣公司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选择合适人才,并与之确立劳动关系,然后将员工派遣到用人单位完成岗位工作。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包涵的内容则更广泛。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人力资源管理外包。
  根据供应链管理理念,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应渗透到企业内部的所有人事业务,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制度设计与创新、流程整合、员工满意度调查、薪资调查及方案设计、培训工作、劳动仲裁、员工关系、企业文化设计等方方面面。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正是通过供应链管理的合作机制、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自律机制等来实现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供应链整体的力量,达到供应链企业群体获益的目的。
三、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涉及的业务内容较多,范围较广,因此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企业和外包服务商之间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合作关系受一定因素的影响,其相互活动过程中必然存在隐患。
  目前,国内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1.企业对人力资源外包的发展趋势认识不足。“人力资源”这个概念从引进到逐步接受,在中国也只是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对于人力资源外包这一管理创新缺乏了解,对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更是认识不充分。虽然已有不少国内企业迫于成本压力使用了人力资源外包,但基本上还只是处于人力资源派遣的初级阶段,大多数企业并未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真正作用。国内一些企业负责人错误地认为纵向一体化、“大而全”、“小而全”才是企业实力的表现,认为人力资源外包是“皮包公司”的行为,人力资源只有全部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最有效、最可靠的。另外,在中国的外资企业虽然已广泛应用人力资源外包,但它们都视此为企业的重要竞争手段,不愿向外界宣传。
  2.外包行业的运作存在法律隐患。我国人力资源外包行业仍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人力资源外包的从业门槛较低,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化程度不高。另外,我国尚无完善的法律法规去规范猎头及其他外包行业的运作。现有的《劳动合同法》只是对劳务派遣做出了简单的规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法律规定尚属于空白区。一些非法中介机构的违规经营,使服务商的诚信度大打折扣。外包服务商的质量和专业素质已成为企业最应关注的也是风险最大的因素。
  其次,人力资源外包实际上涉及到的是两个合作公司和外包人员三方利益平衡的问题。由于没有统一的行业规范,平衡三方利益主要是靠两个合同:外包公司和外包人才的合同、外包公司和目标合作公司的合同来保障。因此,三方劳务派遣关系下的责任归属问题也是人力资源外包中应考虑的重要问题。
  第三,企业在外包合作过程中必须向服务商披露大量信息,特别是在人力资源规划等项目中,往往会涉及到人力资源以外的如市场、技术等方面的信息。虽然目前国内的服务机构在合作时都会与企业签订保密协议,但由于我国目前相关法规的不健全,一些运作不规范的外包商有可能泄露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机密信息。特别是如果外包商因经营不善而倒闭,那么企业的合法权益将得不到保护。
  3.人力资源管理的外包服务不到位。虽然国内许多企业也在尝试将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外包,但是企业对外包的服务质量往往是抱怨的多。造成这种服务不到位主要由两方面原因造成:
  第一,企业自身与外包服务双方的适应性问题。一方面,服务提供商是否能够深刻理解、适应企业文化的特点,全面分析企业现状并对服务进行相应的客户化;另一方面,企业是否已准备好项目实施的平台,是否对外包服务本身适应,现有的组织机构设置、制度、相关人力资源流程、企业执行力等是否能够保证外包服务的效果等,都需要双方的适应磨合。
  第二,用人企业与外包服务商之间往往会存在信息不对称,以及信息过滤的风险。从企业来讲,由于对外包业务的监控减少,使得企业从供应商处获得的信息不及时,以及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被扭曲。而服务商出于对自身利益考虑,有可能对信息加以过滤,故意隐瞒重要信息。因此,企业就不可能获得全面准确的信息,进而影响企业的有关决策,造成逆选择。
  从外包服务商来讲,它毕竟不如用人企业对自身情况的了解,企业也可能不提供详细的业务运作流程、企业的战略决策和政策等敏感信息,从而影响服务商的服务质量,使得服务不到位。
  4.员工对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误解。在国内大部分员工的脑海里,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企业必不可少的内部管理职能。而现在随着人力资源外包在国内的不断发展,外包服务的内容已经逐渐涵盖了人力资源的主要职能。这使得在企业中原来的管理流程、职责分配、汇报关系及个人的职业发展定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员工产生各种顾虑和猜疑在所难免。这些猜疑和顾虑的存在,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员工的工作情绪,从而加剧企业内部人员的流动,导致新一轮矛盾的加剧和内部冲突。另外,由于外包是利用外部人才来承担企业的内部职能,在外包的同时,若忽视了内部员工的作用,则会挫伤他们的工作热情,降低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带来恶果。
相关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哪些业务适合外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