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a7 a7r a7s a7iis ii画面锐度怎么样

索尼ILCE-7S(单机)评测行情
硬件性能液晶屏电池与卡产品特性产品配件
相机测试对焦性能美颜效果娱乐体验镜头畸变创意模式连拍测试
视频性能视频测试
样张测试水下样张全景样张创意样张微距样张
索尼ILCE-7S(单机) 视频测试
—— 解析1
 ·S-Log极大提升视频宽容度    首先我们来说说在视频方面最大的亮点,就是S-Log。所谓S-Log本质是一种GAMMA曲线,简单来讲他把整个影片最亮部和最暗部压缩到视频当中,当然直接压出来的视频会有一种非常明显的灰蒙蒙的感觉,但是如果你稍加处理,就可以感觉到这种设计在宽容度上的强大之处。S S-Log特性曲线    事实上这也是第1台将S-Log下放出来的产品,虽然S-Log模式相比RAW文件损失还是大了一点,但是S-Log在整体视频制作流程上没有太大的区别,而且文件尺寸上也有相当的优势,所以笔者认为对于A7S的真实购买用户来说,S-Log带来的宽容度优势已经足以让他们震撼了。EOS HD Dynamic LUT的调色效果对比(下图为S-Log原图)       不过A7S的S-Log还是在一定程度上精简了,比如他的起跳ISO为3200,虽然A7S的高感非常优秀,不过ISO 3200仍然可以看到一些损失。而且由于视频采用了XAVC S格式,所以一旦拉的狠一点,色阶方面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断层。不过考虑到索尼A7S的价格,笔者认为这样的表现已经足以了,过于挑剔没必要。
节选自: 作者:
索尼ILCE-7S(单机) 视频测试
—— 解析2
 ·超采样让视频锐度获得提升    然后我们来说说在采样方面的优势,毫无疑问S是支持4K视频采样的,但是因为某些原因我们只能通过HDMI接口输出4K视频。既然支持4K视频输出,那么有一点就很明确了,那就是他可以支持1080P视频的超采样输出。第一台超采样便是 其视频锐度让我们所有人感觉到赞叹    虽然1080P超采样输出有帧率限制(必须使用30P以下),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超采样具备着极大的优势,A7S拍摄的1080/30P相比1080/60P,拥有更好的锐度以及更好的高感表现。虽然说4K视频现在实在是没啥用处,但是超采样1080P视频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1080P的视觉效果,锐度表现,高感表现。索尼A7S定会成为工作室级别摄像机的新宠    在笔者看来,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一定要使用25P、30P这类带有超采样的拍摄模式。考虑到A7S的价位层次,拍摄1080P才是A7S应该面临的正道,如果我们真有钱配上一堆外接设备用4K视频,还不如直接选择诸如FS700(2代即将发布)之类的产品更加实在。至于时间码等等功能其实本质上仍然是软件,能加入无论
节选自: 作者:
索尼ILCE-7S(单机) 视频测试
—— 解析3
 ·视频实拍样张赏析     最后我们来看看视频样片,s虽然是一台,但是很显然他最大的优势还是在视频方面,下面让我们来一起看看A7S的实拍视频样片。
    我们可以看到,索尼A7S的视频效果还是很不错的,但是很显然索尼A7S拍摄的视频处理一下效果会更加出色,这也是A7S能够胜任工作室业务的最大理由。 
节选自: 作者:
索尼ILCE-7S(单机) 视频测试
—— 解析4
 ·视频拍摄:高感光度下画质较为出色   上面我们测试了索尼微单A7S在拍摄静态照片时的高感光度性能。从测试结果来看,这款产品在关闭降噪时就能获得相对较为出色的控噪能力,ISO12800已成为其较为常用的感光度数值。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在视频拍摄时索尼微单A7S的控噪表现。
索尼微单A7S暗光场景视频实拍(作者:戴泉)
  我们来看一下索尼官方拍摄的全高清A7S视频原片,下面的图片为视频截图。100%播放视频时我们可以看到,索尼微单A7S在超过了ISO12800之后画面上才会出现相对明显的噪点。
索尼微单A7S官方视频截图 
索尼微单A7S官方视频截图
索尼微单A7S官方视频截图
索尼微单A7S官方视频截图
索尼微单A7S官方视频截图    这组视频主要是在暗光场景甚至是我们肉眼比较难辨别的场景内拍摄的。通过右下角实际亮度与相机拍摄画面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相对出色的高感光度性能令A7S在暗光场景视频拍摄时具备了较强的优势。
节选自: 作者:袁泽
同价位,同品牌
同品牌,同产品类型
同品牌,同产品类型
同品牌,同产品类型
同品牌,同产品类型
同价位,同防抖性能
月销量1370
月销量4663
同价位,同品牌
好评率100%
同价位,同品牌
>> PART:DetailVer3/Part/Detail/AdZPlusGoods >>> -->
>> PART:PluginVer3/Rank/Manu >>> -->
>> PART:PluginVer3/Rank/Pro >>> -->暗夜之王 索尼全幅微单A7S独家评测连载
 作者: IT168数码影像 编辑:
  感光度ISO 6400可用 应急最高可达ISO 25600  高感性能恐怕是大家最为关注A7S的点了。A7S的感光度范围达到了ISO 100-409600,为了降低高感光下的噪点,索尼A7S采用了无隙的芯片镜片和镜片位置匹配技术。无隙的芯片镜片是指通过优化设计,消除芯片上微型镜片间的间隙,提高芯片镜片对像素点的聚光率。而镜片位置匹配技术对不同方位芯片镜片基于像素点的位置作出优化,更好地收集从锐利角度入射的光线,减少大尺寸影像传感器对E卡口较短法兰距的影响。两者技术结合,提高了影像传感器的感光能力,进一步提升了信噪比。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A7S的高感到底如何吧!▲A7S在ISO 6400下非常纯净的画面(点击可看大图)▲A7S感光度测试(RAW&JPEG)  上图是使用索尼A7S的各档ISO拍摄的照片区域100%切片,我们分别拍摄了RAW和JPEG两种格式。解开RAW的方法是更新Photoshop中的camera raw插件到8.5就可以了(说这么容易可是折磨了小编一上午你们造吗!)。从切片中能看出,RAW格式明显画面更锐。在ISO 6400以下RAW还是很不错的,ISO 6400以上JPEG更好一些。总的来说,ISO 6400以下可以很放心的使用,画面非常纯净,当ISO 6400时画面出现一些噪点但是不严重,完全可接受。平时用ISO 6400及以下完全保证画质,应急时最高可以接受到ISO 25600。▲A7S关降噪与开降噪对比  A7S机内有高ISO降噪功能,当我们开启“高ISO降噪-低”时,发现效果还是相当不错滴,一直到ISO 12800都有着锐利清晰的画质,索尼降噪算法果然很好。  这样好的高感性能不免让我们联想到前段时间刚发布的N家旗舰机——尼康D4S。想想看尼康D4S和索尼A7S的高感光性能比起来,谁能更胜一筹呢?快来比比吧!▲A7S与D4S高感光性能对比  从对比切片中可以看到,A7S的高感性能比D4S要略胜一筹!在ISO 6400时,A7S的噪点比D4S少,锐度基本一致,但是A7S细节会更多一些;感光度再往上A7S就比D4S要噪点少画质又好了。▲DxO测试结果:A7S高感得分排名第一  近日,DxOMark也公布了索尼A7S的高感测试成绩,得分排名第一,高于D4S和Df。这与IT168的评测结果也是一致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A7S的高感实拍样片。▲ISO 5000下纯净的画面▲ISO:1000▲ISO:2500▲跟闺蜜大晚上拍照,用ISO 12800应个急  小结:A7S的感光度ISO 6400可用,应急最高可达ISO 25600。相比较高感厉害的D4S,A7S也略胜一筹。暗夜之王当之无愧。
第1页:第2页:第3页:第4页:第5页:
第6页:第7页:第8页:第9页:第10页:
相机类型:单电(微单)
有效像素:1220万
屏幕尺寸:3
影像处理器:Exmor CMOS
传感器尺寸:35mm
大学生分期购物销量榜
相机类型:单电(微单)
有效像素:1220万
屏幕尺寸:3
影像处理器:Exmor CMOS
传感器尺寸:35mm
最高分辩率:掌控乾坤 索尼黑卡RX1RII详细评测(全文)
日 23:40&&&转载:&& 作者:网易&& 编辑:陈明 分享
三年前索尼黑卡RX1的亮相,凭借&全画幅+卡片机&着实惊艳了一把。如今索尼又对这款进行了全面升级,其升级幅度不亚于A7RII。RX1RII就像将A7RII的核心硬件塞进RX1身体里,实力大大提升。那么RX1RII相比RX1R提升了多少?它得到A7RII几成真传?下面我们将RX1RII与RX1R、A7RII、徕卡Q等几款全幅机型进行参数对比:规格对比(点击放大)从图表上不难看出,索尼黑卡RX1RII继承了A7RII的成像核心硬件(CMOS+图像处理器),画质上可以预见与A7RII相差无几。不过受限于体积空间和发热控制,RX1RII并未支持五轴防抖系统和4K录制,虽然有些遗憾,不过这两点对于主打人文拍摄的小机器来说还可以接受的。RX1RII与上代相比更是全面升级,其中弹出式取景器和翻转屏的加入拓展了这款产品的取景方式,而光学可调节低通滤镜功能是这款相机一大创新点,后文小编会详细介绍。目前市面上与RX1系列类似的产品仅有徕卡Q,而索尼显然在&小巧&上做个更极致,体积与上代相比变化不大。技术亮点那么索尼黑卡RX1RII在硬件上有什么亮点吗?前文谈到RX1RII继承了A7RII的成像核心硬件,所以约4240万像素全幅Exmor R CMOS和BIONZ X处理器这里就不多费笔墨了,感兴趣的朋友可参见A7RII评测中的介绍(点击),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发热控制问题,RX1RII并未&揭开4K的封印&。另外,RX1系列的镜头为镜间快门,本身震动不大,索尼并未给该系列相机配备电子前帘快门、静音快门,不过在小编看来前者是结构问题,后者一些用户还是有需求的,未来可以考虑通过固件升级加上。下面我们谈谈RX1RII独有的三档可调低通滤镜。光学可调节低通滤镜功能自从数码相机进入高像素时代,有无低通滤镜一直是困扰各家研发人员的一个难点。低通滤镜就像一把双刃剑,去掉它可以释放传感器的高分辨率,然而又有出现摩尔纹和伪色的风险。对此各家都给出了自己的方案,比如无效化低通滤镜(如D800E、EOS 5DSR)或者干脆物理去掉低通滤镜(如D810、K5IIs)。然而这样做就要推出两个版本,索尼RX1、RX1R也是如此。那么如何能做到合二为一?宾得的做法是在K-3上搭载了低通滤镜模拟器,在图像曝光过程中,CMOS传感器采用了子像素级的微小振动,可产生与光学低通滤镜相同效力的摩尔纹抑制效果。与光学低通滤镜总是实现相同的结果不同,该设计的模拟器允许用户开启或关闭低通滤镜效果,而且能够对其效果进行调节。总之宾得的做法是利用SR机构(传感器防抖系统)振动来实现的。而本文主角RX1RII则是从光学低通滤镜入手,首款搭载可调节光学低通滤镜,让拍摄者可以手动调整图像分辨率与摩尔纹、伪色的平衡,来匹配拍摄的物体。从原理来看该滤镜通过对液晶面板应用电压并控制操作来实现。关闭低通滤镜效果时控制电压调节液晶层,使得光路与&无效&低通滤镜类似,而开启低通滤镜效果后,其分光效果与普通低通滤镜一致。该可调节光学低通滤镜有三档调节,设置包括&关闭&(细节优先),即在优先考虑分辨率的情况下不使用低通滤镜来提供可对比的效果;&标准&(均衡优先),即追求分辨率、移除摩尔纹和伪色彩之间的平衡;以及&高&(控制摩尔纹优先),即更着重于减少摩尔纹和伪色彩;此外,还可从驱动模式中选择低通滤镜包围曝光模式,从而方便对比不同设置的效果。下面我们拍摄一款丝绸围巾来验证该功能的实际效果:关闭/标准/高(点击放大)从实拍来看这款可调低通滤镜还是能起到一定作用,&关闭&时画面中环状的摩尔纹非常明显,随着开启低通效果,在&高&时已有一定减轻。关闭/标准/高(点击放大)另外,我们再来看一下解析力,从实拍来&关闭&时布料的纹理更锐一点,而&高&时的锐度相对要差一点点。外观设计&背面完整型号标识 正面仅有&RX1R& 索尼将其看作系列索尼黑卡RX1RII继承了RX1R和RX1的大部分设计,体积上宽度和高度保持不变,由于翻转屏的加入厚度上增加了2.4mm。体积和配置的变化重量自然也增加了一点。小编这里要提醒一下,RX1RII与RX1R/RX1相比,脚架孔、镜头等位置有细微变化,使用第三方手柄的用户有必要到实体店试试能否通用。后波轮开口更为凸出&电子取景器 &可外接眼罩下面小编重点谈谈RX1RII与RX1R/RX1机身上不同的地方。不同点主要的集中在相机顶部和背面。先谈顶部,RX1RII在原内置闪光灯的位置,改为可弹出式XGA O Tru-Finder电子取景器。该电子取景器拥有235万像素分辨率、100%视野率和约0.74x放大倍率(A7RII、A7SII为约0.78x)。弹出取景器开关&该电子取景器可通过侧面开关弹出,手按收回取景器。这种弹出式设计与RX100 III/RX100 IV类似,但开启操作上要更为简单,取景器弹出后无需再向后拽出,可直接使用。此款取景器采用了蔡司T*镀膜以及四片玻璃镜组,包括两片非球面镜,提供清晰的对角线可视性和最小化的畸变。相机顶部的热靴依然保留,可外接闪光灯或者FDA-V1K光学取景器。翻转屏RX1RII背面采用与A7系列一样的3.0英寸约123万像素显示屏,该显示屏可向上倾斜约109度,向下倾斜约41度,以适应更多的拍摄角度。该屏幕采用独特的RGBW像素结构,拥有几乎双倍的显示亮度,在直射太阳下也可以清晰查看。RX1RII接口、存储、供电三方面与RX1/RX1R相同,由于内置电子取景器,这块NP-BX1锂电池(容量:1240mAh)显然更加力不从心,续航相比RX1/RX1R又有下降。好在RX1RII与A7RII、RX100 IV等一样,可以外接移动电源边充电边拍摄。菜单界面菜单界面上RX1RII与A7RII等机型类似,下面小编介绍几处新增设置。1.可设置未压缩RAW文件RX1RII和A7SII是索尼第一批支持14bit未压缩RAW的机型,未压缩RAW可以满足用户对原始文件的需求,确保最高品质的色调表现。(A7RII、A7II将通过固件升级支持)2.AF-S/AF-C优先级设置&RX1RII与A7RII一样,全画幅传感器提供高达399个相位检测自动对焦点,有助于提升对焦追踪性能。为此索尼在RX1RII和A7RII上增加了AF-S/AF-C优先级设置,此类设置我们在数码单反上常见,用户可以根据不同场景需求选择倾向对焦还是释放。3.NFC/Wi-Fi分享功能RX1RII侧面NFC标识RX1/RX1R上并不支持NFC/Wi-Fi分享功能,如今RX1RII已经和同门其他机型一样,采用了NFC(近场通信)技术,将支持NFC功能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碰触相机,无需特别设置,可实现一触遥控和一触分享功能。&如果用户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不支持NFC,也可实现智能手机控制和Wi-Fi即时分享功能,但需先预装并打开&PlayMemories Mobile&应用软件,在相机上选择&使用智能手机控制&/&发送至智能手机&。然后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端输入相机上显示的密码即可。具体操作这里就不再赘述,参看以往索尼产品即可。ISO与白平衡下面我们看一下RX1RII的白平衡和ISO性能,首先看看白平衡,由于在室内评测,编辑选择自动、白炽灯、自定义分别拍摄。自动白炽灯预设从结果上看自动白平衡明显偏暖、白炽灯略显偏冷。如果用户需要较为准确的白平衡,建议使用自定义模式。此次索尼黑卡RX1RII搭载有效像素约为4240万全画幅Exmor R CMOS。索尼在背照式设计的基础上还加入无隙芯片镜片技术和纳米抗反射涂层,从而提高了传感器的光线收集效率,实现了高分辨率、高感低噪和高动态范围,感光度达到了ISO100-ISO25600(可以扩展至ISO50-ISO102400)。那么实际高感画质如何呢?我们将相机设置为RAW(未压缩)+JPG、多区分割测光、自定义白平衡、焦距35mm、光圈f8.0。PS CC自带Adobe Camera RAW9.3(减少杂色设0)打开比较:ISO测试截取位置左:RAW(未压缩) 右:JPGISO 100(点击放大)ISO 200(点击放大)ISO 400(点击放大)ISO 800(点击放大)ISO 1600(点击放大)ISO 3200(点击放大)ISO 6400(点击放大)ISO 12800(点击放大)ISO 25600(点击放大)ISO 51200(点击放大)ISO 102400(点击放大)从测试结果来看,ISO 800以下RX1RII的画面都非常干净;ISO上升至1600时,RAW的噪点开始明显,出现少量彩色噪点,而JPG下由于降噪的作用,画面依然维持的比较干净;ISO3200时,RAW的彩色噪点更加明显,而JPG的降噪涂抹开始明显,虽然画面依旧干净但细节开始损失;上升至ISO,RAW的彩色噪点比较严重,红蓝绿噪点已经影响到一些细节,JPG则因为降噪涂抹加重,画面开始发糊。再往上ISO,RAW的彩色噪点已经非常严重,实用性不高,至于JPG涂抹明显,细节损失较多。从整个高感表现来看,RX1RII与&同芯&的A7RII在伯仲之间。实拍样片下面为编辑kiwi使用索尼黑卡RX1RII拍摄的样片。ISO选择自动,白平衡为自动。(以下样片仅缩小至1200宽,保留EXIF信息)点击进入样张赏析浏览更多样张全高清视频索尼黑卡RX1RII支持全高清视频拍摄,提供多用途的 XAVC S视频拍摄格式,帧数可以为50p、25p以及50Mbps的高码率。斑马线设置电子防抖开关视频方面与上代相比,主要是增加支持XAVC S视频格式,而该格式相比AVCHD可提供更高的码流。另外这款相机不支持光学防抖,在视频模式下仅支持电子防抖。评测总结如果说索尼黑卡RX1最大亮点是体积,那么第二代的亮点无疑就是性能!RX1RII在成像、对焦上已经完全可以比肩微单旗舰A7RII,而可调低通滤镜、弹出式取景器、翻转显示屏、无压缩RAW等功能的加入,让这款产品的用户体验进一步提升。虽然这次索尼的升级幅度较大,但该系列的潜在用户显然预期更高。RX1RII拆解RX1系列至今已经推出三款产品,均采用蔡司Sonnar T* 35mm F2.0镜头。这款镜头与同焦段FE镜头相比可以说是索尼体系中光圈和体积最均衡的一款。对于偏爱35mm的用户来说,在索尼家族中可以说没得挑。然而小编认为这款镜头仍有改进空间,比如驱动对焦的马达,由于RX1RII的对焦性能进一步加强,马达所产生噪音越发明显。光学设计上由于广角镜头场曲问题,边缘是否能够满足4000万高像素的发挥?而镜间快门的设计,F2.0时快门限制在最快1/2000秒,这导致光线充足的环境下全开拍摄有过曝的风险。小编希望这款产品能像RX100 IV那样增加1/32000秒电子快门和内置ND。另外,还有一些用户希望索尼能将&黑科技&曲面传感器应用到RX1RII上,然而事与愿违,索尼此次只是将A7RII上部分技术移植到RX1系列上,对此小编觉得索尼是从技术成熟度上考虑,显然现有方案是画质、成本、市场等多方面促成的结果,相信不久的将来在&RX2&身上会承载更多的&黑科技&。至于索尼黑卡RX1RII的定价,小编只能说它延续了上代的定价思路,索尼自己并不想和可换镜头的A7系列类比,可换镜头优势在于拓展性,而固定镜头则在于一对一优化,两者相比就看使用者的用途够不够&专&了。优点:1.约4240万有效像素,低感解析力出色2.(RAW)高ISO噪点控制不错(相对高像素而言)3.可调低通滤镜,给用户提供类比选择4.内置电子取景器,方便强光下取景5.翻转屏设计,提供更多取景角度6.对焦性能有一定提升7.支持无压缩RAW缺点:1.电池续航能力较差2.握持手感一般(头偏重,机身体积较小)3.未内置ND镜,全开时快门不够4.不支持光学防抖5.不支持4K录制6.售价偏高&
本文来源:色影无忌网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763人浏览 268人浏览 148人浏览 125人浏览
汽车之家内容精选
每日精选24020 编辑宋宋和大国推出的脱口秀节目4202玩客 最好玩的活动与试用平台 177455编辑部的故事 95泡美美 分享最美科技 4450科技生活查看: 2271|回复: 1
UID93142总积分97781积分38344 分鸟币11714 元帖子主题精华18分享好友记录相册日志听众数收听数注册时间在线时间2213 小时最后登录阅读权限248来自北京朝阳区QQ买家信用卖家信用
金牌会员, 积分 9778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19 积分
在线时间2213 小时
Mobile01 《微光王者 为录影而生‧Sony A7S》文字的文字节录,看原文可以从下面连接看和下载大量原始照片。
Sony的A7系列在去年可说是抢尽了锋头!从强调高速对焦的A7,到追求高画质的A7R,都拥有不少用户在支持着,也因为副厂为E-mount开发的转接环早已行之有年,当全片幅的E-mount降临时,对它牌系统的使用者来说有着更大的吸引力;首先是低于市场的售价、再来就属体积上的优势了,虽然A7/A7R最初只有三颗镜头可以选择,但就在今年陆续增加了FE 24-70mm F4 ZA OSS、与FE 70-200mm F4 G OSS这两颗光圈恒定F/4的变焦镜头之后,总算让玩家吃了颗定心丸,以微单眼来说FE镜的推出速度也称得上是快,预计下半年到明年之间还会再发表五颗新镜,真是叫人期待!
虽然A7/A7R已经替半透明反光镜机种扳回了不少颜面,但Sony前进的脚步依然没有停下,就在今年四月于拉斯维加斯的NAB 2014展览中正式发表了Sony A7S这款主打全新的感光元件、超高感光度、支援4K录影以及4K Clean HDMI输出,另外还内建许多职业用户所需的进阶录影功能,例如相片设定档、S-Log2 gamma、支援TC及UB,以不到七万元的售价来说,对于业余甚至职业用户来说,都有着一定的诱因,当然价格是考量点之一,但如此轻巧的机身就录影规格及扩充性来说,A7S的的确确是市场唯一,而且它又是全幅机种,静态影像的表现能力也无庸置疑,这才是A7S厉害的地方,动静皆宜。
A7S从机顶、内部框架直到正面均以镁合金材质打造,这点与师出同门的A7R相同,而重量也是A7系列中最重的,净重来到446公克;机身尺寸则维持在126.9 x 94.4 x 48.2(mm),依然是全世界最小台的可换镜数码全幅机种。
过去A7R的“R”代表着Resolution,与高画质、高解像力的表现不谋而合,A7S的“S”则意指Sensitivity(灵敏度),这也非常符合A7S高感度、低光源作业能力的形象;A7系列从A7、A7R到A7S皆各有其优势及强项,可说是一门三杰。
A7系列虽然贵为全片幅,但仍旧沿用NEX时代的E-mount,除了可对应专属的FE镜使用之外,亦支援过去所有的E镜头,只不过在拍摄前需要设定为APS-C的裁切模式,拍摄所得到的影像才不会出现成像圈。A7S所搭载的感光元件仍为全片幅Exmor CMOS,使用BIONZ X影像处理引擎,强调可以改善边缘画质,有效提升高ISO的工作值,可以针对亮暗部的噪声区域各别做处理,官方表示BIONZ X的处理速度要比旧型的BIONZ快上三倍。
A7S为了追求高感度低噪声的能力,刻意影像的有效划素降至1220万(约只有A7划素的一半),对相机领域不甚熟悉的朋友,看到这数字可能会忍不住噗嗤一笑,但对于资深玩家来说,全片幅搭配千万出头的划素,对高ISO表现绝对有相当大的帮助,这点从划素密度来看也可以得到合理的答案,而这也这是A7S诞生的目的;感光度扩展后范围最广可达ISO 50-409600,同时支援静态及动态拍摄,原厂表示A7S在讯号饱和度是A7的2.3倍、感光度达3倍、讯噪比的控制要好上2倍。
过去的全片幅可换镜相机,在进行动态影像拍摄时,难免都会遇到摩尔纹的情况,尤其当遇到线条复杂的服装或是远处布满窗格的大楼,若是照片还有修片的可能,倘若是拍片时出现的话,那可就头痛了!A7S为了完全避免“摩尔纹”的问题,采用“全像素资料读取录影”技术,也就是说录影过程的每一个像素资料都可以正确的被读取并且传输(无跳行传输及分格处理)),同时这技术也是首次实现在全片幅数码相机上,让有重度录影需求的用户不必再因“摩尔纹”而感到困扰。
A7系列中仅有A7与A7S支援电子式前帘快门,唯独3640万划素的A7R不支援,想必各位一定很好奇为什么吧?!那是因为A7R的划素过高导致电子讯号处理的速度跟不上实体后帘快门的速度,干脆前后帘快门都以实体结构来呈现还比较干脆,也不用担心影像讯号被吃掉的问题,但需要担心的就是前后快门帘启闭所带来的微震。
A7S是A7系列中划素最低的机种,除了拥有电子式前帘快门之外,甚至连实体后帘快门也可以取消,快门的启闭完全由电子讯号来控制,而这选项就称为“静音拍摄”,在演奏会或是安静的场合中记录画面也无需担心干扰到旁人;而这也是拜A7S的低划素所赐,相对讯号处理的速度也快,让A7S具备这个小小的优势,快门按下完全不会出现任何声音。
A7S与Sony近年的数码影像机种都同样内建“清晰影像缩放”与“数码变焦”这两个功能,“清晰影像缩放”最多有两倍的放大功能,放大后的划素可维持在1220万,有全片幅做后盾其实“清晰影像缩放”开启后的画质都还在可接受范围内;但“数码变焦”就单纯只是撷取影像中央的讯号,跟进绘图软件进行照片裁切没什么两样,若是跟“清晰影像缩放”同时使用的话,画质会严重衰退,所以一般来说是不建议开启的。以下提供“清晰影像缩放”的范例供各位参考。
为了方便拍照及录影,变焦镜还是最佳的选择,这次Sony同时提供了FE 24-70mm F4 ZA OSS与FE 70-200mm F4 G OSS这两颗光圈恒定F/4的变焦镜,但这两颗镜头的出勤率差不多是9:1,因为拍摄题材的缘故,70-200mm在我手上能发挥的时间并不多。
Sony继承了Minolta的传统,在握感上绝不容妥协,这从早期的Alpha机种上就可看出端倪,而A7S也同样有着这优势,不仅握把的深度足够符合人体工学设计、蒙皮的止滑性也不错,同时在握把的上方可以看到一具指令转盘,非但不会与快门键相抵触,同时它还非常容易就手。
机顶维持着干脆俐落的设计,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热靴座与两旁的收音孔、拍摄模式转盘、快门钮、自订键以及曝光补偿转盘。
“多重接口热靴座”这结构想必各位都不陌生,因为从A-mount、E-mount、Cyber-shot都可以见到它的踪迹,且推出到现在也近两年了,除了可外接闪光灯之外,还支援录影专用的补光灯HVL-LE1、ECM-XYST1M立体声麦克风、RDP-CA3M高功率喇叭...等等。
机背萤幕的规格维持在三吋92万点,此外机背的按键、转盘配置也都与A7/A7R一模一样,比较可惜的是并没有针对录影用途开发新功能。
从A7/A7R开始功能选单的呈现方式就做出了改变,刚开始我也不太能适应,但习惯后发现比过去更好用,因为这12组功能选单全都可以自订,多数情况根本不需要进入MENU调整,以Fn加上转盘就可以调整许多参数。看到右图可以发现到功能选单的项目与拍摄画面所显示的其实会有出入,拍摄当下显示的包括了动静态资讯,画面左上角的消音符号代表我启用了“静音拍摄”这功能。
以上的功能选单设定的页面,共计有12项可自订,若各位不知道该设定什么项目的话,可以参考小编的设定。
从机顶到机背共有11颗实体键与转盘可以自订其功能,但许多按键我都还是维持原功能,并未进行自订的动作。
内建XGA等级的OLED电子式观景窗,分辨率高达236万点,同时具备距离感应器,当肉眼靠近时讯源会从机背萤幕切换至电子观景窗;用惯一般DSLR取景的朋友,刚开始接触电子观景窗或许会不太习惯,因为亮度及分辨率的关系,但这在Sony推出XGA OLED电子观景窗后已经大幅获得了改善,因为影像非常的细腻,画面远远超越机背萤幕,在强光下录影更有着绝对的优势,一般DSLR被迫只能倚赖机背萤幕取景,在烈日下录影可能还得外挂遮光罩才看得到画面,若是用A7S拍摄的话,可以完全排除这个问题。
A7S的外露式转盘的侧面皆有止滑设计,基本上都可以用单指来操作。
在Sony相机上常常可以见到翻转萤幕的设计,当然A7S也不例外囉!萤幕可90度水平调整,适合在低角度时取景拍摄。
高举相机时亦可下倾约45度来取景,后继机不知道有没有可能加入翻转萤幕,但前提是电子观景窗得被迫取消或是改为外接,个人觉得机率一半一半,毕竟较低阶的A5已传闻许久,暂且就把希望寄讬在它身上吧!
如果你是Android手机的用户,可能多少都玩过NFC这功能,从上图可以看到机身右侧设有Wi-Fi传输与NFC感应芯片,想要让手机自动开启专属APP的话,首先手机要内建NFC并且已经安装好PlayMemories Mobile这个APP软件,首次设定完成之后,往后只需要将手机靠近A7S便可快速的唤出程式,接着选择你要执行的项目。这里顺便可以看到“录影键”的部份,设计在非常的外侧,几乎没有机会误触到。
A7S储存媒体同时支援SD(SD、SDHC、SDXC)与Memory Stick(Memory Stick PRO Duo、Memory Stick PRO-HG Duo、Memory Stick XC-HG Duo)格式,另外还相容UHS-I高速传输规格。从上图各位可以发现A7S我搭配的是一片64GB的SDXC记忆卡,那是因为A7S支援最新的XAVC S影片格式,这跟记忆卡的写入速度无关,唯独使用SDXC卡才可以录制XAVC S的影片。
虽然原厂并未强调,但A7S依然保有防尘、防滴的特性,机身左侧的保护盖能提供基本的防护功能。
A7S在机身的左侧设有麦克风输入与监听孔,看来A7S对录影用户还挺友善的;再来是Micro USB插槽以及Micro HDMI的输出埠,其中那个Micro USB插槽支援机身充电,也就是说外出除了带备用电池之外也可以带行动电源随时帮A7S补充电力。
A7S的产地与A7/A7R同样都在泰国。
锂电池的型号同样为NP-FW50,容量维持在1080mAh,从过去的官方数据来看,A7/A7R充饱电后的续航力最高只有340张,A7S的续航力最高则可以来到380张;但原厂的数据似乎都或于保守,因为过去小编在测试A7R时,单颗电池就曾拍摄430张照片,这次A7S我最多一次拍摄了近500张照片。
对于有裁切需求的用户来说,1220万划素可能会显得不太够用,但对于一般使用者以及对我自己而言,这样的划素大小才是好用,首先硬盘空间不必一直扩充、瘦身后的RAW修图也较有效率,以现今的CMOS制程技术来说,低划素密度对高ISO有绝对的帮助。A7S平均一张JPG影像都不会超过10MB,就算是RAW档多数也都在15MB以内。
连拍仍旧不是A7S的强项,因为它在一般连拍模式下每秒最高只能拍2.5张,速度优先连拍开启后每秒最多可以连拍5张,这样的表现与A-mount的A99相比有着不小的差距,该如何选择得看拍摄题材才能决定。
手动对焦可开启对焦放大或是峰值等级,不仅拍照时用得到,录影作业更显得实用,尤其是拍摄移动中的目标;若你是转接它牌镜头且不支援自动对焦的话,那么峰值等级对各未来说绝对是一大诱因,加上A7系列又有着全幅的优势,可以发挥镜头原有的广角优势,预算够的话不必再屈就于APS-C的E-mount机身了。
对焦区域的选项里比A7/A7R要多了锁定AF的选项,适和用来拍摄移动中的目标,这功能在RX100M3身上也曾出现过。至于A7S的对焦系统我想大家都很好奇,在小编拿到机子尚未详读规格表之前,一直以为A7S采用的是与A7同样的混合式对焦系统(相位式+对比式),但后来才得知A7S的对焦系统与A7R同样都采用对比式,不过A7S厉害的地方在于它的暗部对焦能力,工作范围在-4 EV ~ 20 EV之间,在我印象中这规格比市面上所有的可换镜数码相机都要来得出色,暗部对焦能力仅次于A7S的应该是Canon EOS 6D(-3 EV)。
▲【Sony A7S】自动对焦速度测试‧三机比较,看完三部影片后应该可以发现A7S的对焦速度与A7R是旗鼓相当的,反应并不算慢。
▲【Sony A7】自动对焦速度测试‧三机比较,A7因为搭载混合式自动对焦系统,所以合焦的速度明显较快。& & & &
▲【Sony A7R】自动对焦速度测试‧三机比较,与A7韧体都同样更新至V1.02,看得出来A7R的对焦速度与早期相比有显著的进步。& & & &
A7S、 A7、A7R这三台相机的有效划素分别为1220万、2430万、3640万,在感光元件尺寸都相同的情况下,A7S的划素密度最低、A7R的划素密度为最高,而划素密度的高低也是高ISO优劣的关键,接着我们可以看到三机在各级感光度以及多框噪声消除模式下的比较。
A7/A7R的最高感光度只有到ISO 25600,至于A7S的标准感光度的ISO 100~102400,扩展之后可达ISO 50~409600,这规格当今除了N家机皇Nikon D4s拥有之外就属A7S,同时A7S在录影时的最高感光度也支援到ISO 409600。执行“多框噪声消除时”仅接受JPG拍摄,感光度范围在ISO 100~409600之间,会以连拍合成的方式来降低影像噪声。
测试及试用其间A7S的高ISO噪声消除一律选择“一般”,消除长曝噪声则是“关闭”,首先来看看三机在各级感光度的表现是如何!因为图片还挺长的,建议可以直接跳到ISO 3200比较能看出差异。
▼测试环境:微光室内、光圈先决、手动对焦、风格设定:标准、高感光度消除噪声:一般、长时间曝光噪声消除:关闭、上脚架、电子快门线拍摄。
A7S:RAW+JPG原档下载
A7: RAW+JPG原档下载
A7R:RAW+JPG原档下载
在ISO 1600以前三机的噪声抑制能力都太强了,根本看不出差异,到了ISO 3200可以检视毛球的部分,A7S在纤维处的细节都比A7/A7R来得丰富,ISO 6400时A7/A7R的毛球纤维几乎已经糊成一团了,再来直接看到ISO 25600,A7/A7R于图中的人偶、文字甚至是毛球的纤维也都彻底崩坏了,三机之中高ISO表现最差的应该是A7。就上面的测试结果来看,A7S在ISO 之间可视为工作值,堪用值差不多在ISO 25600。
多框噪声消除的比较小编直接从ISO 1600开始进行测试,A7S就算到ISO 12800那毛球的纤维还是看得清清楚楚,从上图的表现来看A7S的工作值进步到ISO ,堪用值则落在ISO 51200。而高ISO可用所带来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光圈及快门的运用可以比过去更加灵活,举个例来说好了,除了以开放光圈拍摄之外,为了提升影像的锐利度,我偶尔也会缩光圈来作业,像A7S无法自订最慢快门速度,我的作法就是设为M手动曝光模式,快门自订在感光度设为AUTO ISO(ISO 100~12800)、1/160s、画面的景深就任我决定了,这种作业方式也可套用在录影环境下。
▲【Sony A7S】影片中是 ISO
影片亮度的变化。拍摄地点是夜晚的日月潭,各位应该都知道日月潭晚上根本是乌漆麻黑,只有远方的慈恩塔闪烁著光芒,放眼望去根本什么都看不到,其实影片一开始的亮度 ISO 6400 就跟当下我用肉眼所看到的一样,直到ISO 25600才有显著的差异,虽然ISO 409600的噪声已经破表,但还是足以用来辨识。
Sony的“DRO”以及“自动 HDR”功能对摄影朋友来说不仅直觉也有效,DRO除了自动以外有六级的强度可以设定,启用后可针对画面中过曝或曝光不足的部份作修正,恢复应有的影像细节。HDR是以连拍三张自动合成的方式输出两张照片,一张是曝光标准的照片、另一张是合成后所得到的影像,拍摄前可先自订HDR的等级,有自动与六种强弱可以设定。这回测试正好有去一趟日月潭,且天气都还不错,因为反差都不小,所以有试着常态开启HDR来拍摄,比较可惜的是HDR就只能以JPG格式储存,以下HDR的比较我都设为自动,各位可以比较看看是不是HDR在逆光暗部的细节较丰富。
A7S拥有完整13种的选项,但我想实际上各位会用到的风格肯定不会超过五种,如此一来反而会造成我在切换风格时的效率变差,例如我要从“鲜明”切到“黑白”我等于要跳过九个不必要的项目才可以找到“黑白”,这是我多年以来遇到的小困扰之一,所以我会善用将常用的风格设定直接储存为机顶的常用设定,到时直接拨转盘就好,不必再进入风格设定慢慢选。
在拍摄人像时小编建议可切到Natural也就是“中性”风格,然后将对比度+1、饱和度+1、锐利度+1,这设定用在RX100M3身上或是A7全系列都挺适用的,此时人像的肤色会倾向白皙,肖像风格看起来反而还没那么讨喜。
早忘了是从哪一款NEX开始,Sony的相片效果内容就变得如此丰富,后来追加“水彩画”及“插图”效果后这功能更显得完整,虽然小编已介绍过数十次,但还是要让玩家知道这功能的存在;可惜的地方就是相片效果只限在JPG环境下执行,当影像类型设为RAW+JPG或是RAW的时候,相片效果的功能是进不去的,对于这种不是很友善的操作选单Sony多年以来都不见改善,每次要特别测这功能时都会感到头痛不已,希望后继机能针对这部分做修正。
全景拍摄有两种影像尺寸可以选择,我个人的拍摄习惯是用“标准”来作业,移动的方向可选择以水平或垂直,利用“全景摄影”捕捉眼前壮阔的景色,或是记录下特别的空间,拍摄前可借由握把上方的转盘来改变全景方向。
A7S虽然强调可录制4K影片(3840 x 2160、30fps),但却需要搭配4K的外部记录器才有办法作业,不像Panasonic DMC-GH4单机就支援4K拍摄,而A7S支援4K Clean HDMI 输出规格(4:2:2)算是另一个亮点。A7S与前阵子小编介绍过的RX100M3同时都支援最新的XAVC S影片格式,可录制1920 x Mbps的高画质影片,而A7S也是全世界第一台可进行“全像素资料读取录影”的数码全片幅相机,不会对影片进行分格处理,所以可避免磨尔纹的产生。
除了XAVC S格式之外,还有AVCHD的档案格式可以选择,不过流量只有XAVC S格式的一半,但只有在AVCHD格式下以及XAVC S(30p、24p)才可以启用“双重影像录制”这功能,除了原本的FHD影片外,额外还可以得到一部MP4格式的720P影片。录影期间支援所有的曝光参数调整,可以中途自订光圈、快门、感光度,或是相片风格档也可以任意调整。A7S若有外接记器的话,只需要按下A7S机身上的REC键就可以同步触发记录器,两者的开始与结束时间也会一致,也可以说是A7S的小亮点。
A7S内建双声道的收音孔可录制立体声,除此之外在机身左侧还设有3.5mm的麦克风插孔与监听孔,当“减少风噪音”开启后,可以减少风切声所带来的噪音。
“斑马图案”适用在录影模式下,此功能开启后画面高光处会显示斑马纹,用来提示拍摄者高光的面积是否会过大,或是拍摄参数是否需要再做调整。
标志设定内的式样选择种类繁多,包括有电影常见的2.35:1,这是一般可录影相机看不到的功能,在构图时的拿捏也可以更精准。
“安全区”的设计就是为了避免影片输出到传统映像管电视或是液晶萤幕四周被吃掉所做的提示,尽可能让构图在这“安全区”的区域内是比较保险的,因为讯号转换的关系,讯号输出到传统映像管电视上画面四周有可能被吃掉20-30%,现在液晶萤幕改善了许多,但建议还是预留10%的安全区。
左图:开启中央点之后,可以看到画面中央多了一颗类似准星的符号。
右图:一共开启了90%安全区、2.35:1式样、水平导引框。
★ 相片设定档
相片设定档是A7S才有的功能,针对录影而生的选项,无法与风格设定及相片效果一起使用,有PP1~PP7可以选择,其中包括了Movie、Still、ITU709、ITU709、CINE1、Cine2、S-Log2这些Gamma曲线。
黑色等级:指的就是黑色位准,范围从-15 ~ +15。
黑色Gamma:可用来校正低强度区域的Gamma。
膝点:简单的说就是可以将亮度设定在一定范围内,借此避免过曝的情形产生。
Movie:适合用来拍摄动态影像。
Still:适合用来拍摄静态影像。
Cine1:影片的风格会偏向中性且柔和。
Cine2:调性趋近Cine1,但效果更显著。
Cine3:加强光线和阴影的对比度,并提升黑色的渐层。
Cine4:阴暗部分的对比度高于Cine3,阴暗部分的对比低于Movie
S-Log2:可增加1300%的动态范围,呈现平顺的层次效果。
Pro:类似Sony专业相机的标准影像画质的色调。
黑白:饱和度为零,目的就是用来拍摄黑白影像。
S-Gamut:可搭配S-Log2一起使用,同样以后制作业为前提。
▲【Sony A7S】相片风格档 PP1~PP7。影片中的PP7就是以S-Log2进行拍摄,动态范围可提升至1300%,类似RAW档的概念,细节保留较多方便进后制做调色的动作。
用来设定计数器、时间码以及使用者位元的显示,这也是过去在A7/A7R身上未见过的功能。
Sony近期多款相机都支援PlayMemories Camera Apps下载的功能,注册后相机透过Wi-Fi就可以登入专属网页下载Apps,小编自己的RX100M3前几天就买了“缩时”软件来玩,功能很齐全且还满简单的,期待日后能推出更多的Apps给玩家选择,重点是希望多一点免费的程式啦。
在A7S发表以前,我压根都没想到Sony会推出这样的产品,因为Sony可以说是高划素的最大帮凶...从A77开始就可看出端倪,A7R也达到了3640万划素的里程碑,所以A7S的出现真的让我感到很意外,A7S虽然拥有与A7/A7R同样的外型与操作方式,但诉求可是大不相同,因为A7S是专为录影而生的机种,内建独特的风格设定档,让影片在前置作业时就能够进行相当细微的调整,能充分掌握影片的层次与色彩参数,其中S-Log2 gamma的动态范围可来到1300%,借此让影片中亮暗部区域的细节都能够完整的呈现。
XAVC S影片的录制可说是A7S的强项之一,因为它是目前唯一支援XAVC S格式影片拍摄的全片幅相机,最佳画质可达1920 x 1080 60fps 50Mbps,另外还可以拍摄1280 x 720 120fps 50Mbps的高速影片,影片与声音可同步并不会受到影响,进后制时可以拉成每秒30张的慢动作影片,会以四倍慢的速度呈现;无法直接录制4K影片可说是A7S最大的遗憾,必须要外接4K记录器才有办法录制4K影片,毕竟4K记录器的单价也不怎么友善,连A7S整组买下来随随便便也要150K,若不是以工作为前提一般人可能很难花的下手。
因为小编对录影这块实在很不熟,当然事先也曾请教过专业人士并做了些功课,同时录制了一些XAVC S与AVCHD的影片,以及相片设定档以及极暗环境下的高ISO表现,但对各位来说不知道有没有搔到痒处;若没有的话那一定是我的错,因为我没有录到4K影片...前提是A7S要拍摄4K影片的前置作业太复杂,要弄到一台记录器,若在户外拍摄还要弄到110V的电源,还要有合适的表现题材,在测试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小编只好放弃,只能跟各位说抱歉,请见谅。
虽然小编影片的表达能力不够成熟,但倒是拍了不少照片,因为A7系列越用越顺手,加上感光度的工作值很高,很多场景都可以轻松胜任;前面曾提到我用A7S拍摄时几乎都是设在M模式,感光度设为AUTO ISO,快门速度固定在1/160s,光圈大小我可以依照景深的需要任意调整,我多数时间是搭配FE 24-70mm F4 ZA OSS,完全不需要烦恼手震的问题,加上画素只有1220万也不用担心微震的可能,按快门时的顾忌自然也少了些。
A7S的对焦系统虽然为对比式,但自动对焦速度并没有A7R初版韧体时那样的缓慢,与V1.02版的A7R差不多,感觉只有小输A7一点点而已。虽然是全新的感光元件,但A7S并没有取消低通滤镜,画质上当然还是略逊A7R一筹,从各级感光度的比较上即能看出差异;标准感光度的工作值最高可达ISO 12800,开启多框噪声降噪后的工作值可达ISO 25600,这样的表现实在很惊人,以这价位来看,同级之内是找不到对手的。
在A7S未发表之前,我其实比较中意A7要胜过A7R,A7R的影像表现虽然犀利,但高划素对我来说的用途不是那么大,2430万划素就已经很刚好了,再加上A7又有价格上的优势,混合式对焦系统更显得实用;不过在A7S出现后,反倒让我更感兴趣,我虽然没有4K录影的需求,但随时都可以用到的高ISO作业能力,可说是它最大的优势,只是目前售价对一般玩家来说可能还是觉得太高,等个半年蜜月期结束后可能会是更好入手的时机。
值得赞赏的部份:
◎ 用镁合金机身打造并拥有防尘防滴能力。
◎ 三转盘设计,外加多颗自订键以及Fn选项,对操作弹性非常大。
◎ 内建XGA OLED电子式观景窗,分辨率高达236万点,强光下录影更显得实用。
◎ 新增“静音拍摄”功能,可无声无息的拍下照片。
◎ 内建Wi-Fi无线传输及NFC感应装置,让档案分享更加的便利。
◎ 感光度范围从ISO 50~409600,工作值至少可设在ISO 12800。
◎ 可外接4K记录器拍摄4K影片、可拍摄XAVC S格式的高流量影片(50Mbps)。
◎ 内建影片专用的相片风格档,可依照拍摄主题给予不同的设定,S-LOG2 gamma的动态范围达1300%。
◎ 具备全像素读取技术,可避免摩尔纹的情形发生。
◎ 电池续航力比A7/A7R都要来得出色。
可以改进的部份:
◎ 强调4K录影,但还需外接4K记录器是A7S最大的罩门。
◎ 划素降低但连拍速度却没有提升。
(1.62 MB, 下载次数: 44)
17:16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我的视觉感官被美丽感动按动快门记录,没有眼睛看到的那么漂亮,那就是失败了!比眼睛看到的还漂亮,那就成功了!求百事之荣,不如免一事之辱;邀千人之欢,不如释一人之怨。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
UID93142总积分97781积分38344 分鸟币11714 元帖子主题精华18分享好友记录相册日志听众数收听数注册时间在线时间2213 小时最后登录阅读权限248来自北京朝阳区QQ买家信用卖家信用
金牌会员, 积分 9778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19 积分
在线时间2213 小时
一张样片(点击图片看原始尺寸超大图)
17:17 上传
我的视觉感官被美丽感动按动快门记录,没有眼睛看到的那么漂亮,那就是失败了!比眼睛看到的还漂亮,那就成功了!求百事之荣,不如免一事之辱;邀千人之欢,不如释一人之怨。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
建议使用IE8或以上版本
分辨率或更高分辨率浏览本站
版权所有 &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索尼a7sii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