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圣经箴言解释释释圣经箴言解释师几 骑士龙二长解释

圣经中几处“完全”的解释
一、雅3:2“完全”的解释
活水江河 20:24:50
我的弟兄们,不要多人作师傅,因为晓得我们要受更重的判断。
原来我们在许多事上都有过失。若有人在话语上没有过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
我们若把嚼环放在马嘴里,叫它顺服,就能调动它的全身。
guorong:05
刚才在忙,各个经文当中出现的“完全”也不都是表达一样意思的,这里是讲到的“完全人”是一个长大成人的人,是一个成熟的人,这个“完全”原文也是“完全的”“成熟的”意思,有地方翻译成“大人”(
林前14:20),有的地方翻译成“长大成人”(弗4:13,来5:11-14,来6:1 ),所以雅各书当中提到的作师傅之人的特征,和“来5:11-14”能作师傅之人一样,是熟悉各样仁义的道理,能分辨好歹,一个成熟的人,一个长大成人的人。
林前14:20
弟兄们,在心志上不要作小孩子,然而在恶事上要作婴孩,在心志上总要作大人。
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
来5:11--14
论到麦基洗德,我们有好些话,并且难以解明,因为你们听不进去。
看你们学习的工夫,本该作师傅,谁知还得有人将神圣言小学的开端,另教导你们。并且成了那必须吃奶,不能吃干粮的人。
凡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练仁义的道理。因为他是婴孩。
惟独长大成人的,才能吃干粮,他们的心窍,习练得通达,就能分辨好歹了。
所以我们应当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竭力进到完全的地步。不必再立根基,就如那懊悔死行,信靠神,
二、太5:48“完全”的解释
活水江河 20:03:45
5:48所以你们要完全,象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
guorong:27
要和天父一样完全,能爱仇敌,就需要成为他的儿女,才能做到爱仇敌的。
guorong:36
证明和那些罪人不同的。
guorong:02
不是让一个罪人靠自己的行为去完全。
guorong:28
太5:44--45
5:44 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
这样,就可以作你们天父的儿子,因为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
guorong:09
路6:34--35
你们若借给人,指望从他收回,有什么可酬谢的呢?就是罪人也借给罪人,要如数收回。 
你们倒要爱仇敌,也要善待他们,并要借给人不指望偿还,你们的赏赐就必大了,你们也必作至高者的儿子,因为他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恶的。
guorong:41
只有神的儿女才能做到这些的。
guorong:58
如何成为神的儿女,还是需要靠确实的信。
guorong:40
靠信得到的义,那么神完全,我们才完全,神圣洁,我们才圣洁,神为义,我们也为义了。
三、腓3:12“完全”的解释
guorong818614:59:33腓3:12--14
这不是说我已经得着了,已经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着基督耶稣所以得着我的(“所以得着我的”或作“所要我得的”)。
弟兄们,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
3:14 向着标竿直跑,要得 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
guorong818615:00:34“这不是说我已经得着了。”这里的“得着”是得着什么?
“得着基督耶稣所以得着我的。”
“要得 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
当初的保罗正在服侍当中,还没有得到那个奖赏。
guorong818615:01:44提后4:7--8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
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
等他的路行完了,那个奖赏必然为他存留。
guorong818615:02:54
这不是说我已经得着了,已经完全了。
这里是“完全”是“完成”的意思,保罗正在服侍当中,当时还没有行完神的旨意,还没有完成神给他的旨意。
10:36 你们必须忍耐,使你们行完了 神的旨意,就可以得着所应许的。
20:24 我却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从主耶稣所领受的职事,证明 神恩惠的福音。
黑/从应许来※燕15:03:32
林前9:24这里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吗?&&
guorong:20
林前9:24--25
岂不知在场上赛跑的都跑,但得奖赏的只有一人?你们也当这样跑,好叫你们得着奖赏。
凡较力争胜的,诸事都有节制,他们不过是要得能坏的冠冕;我们却是要得不能坏的冠冕。
这里也是的。
四、来2:10“完全”的解释
guorong8186& 18:45:51
《希伯来书》2:10原来那为万物所属、为万物所本的,要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使救他们的元帅因受苦难得以完全,本是合宜的。
guorong8186& 18:46:12
这里的“完全”是“成全、完成”的意思
guorong8186& 18:46:25
基督顺从成全了神的旨意
五、提后3:17“完全”的解释
永惠-弟兄&&&
提后3:17叫属 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guorong8186& 19:05:22
这里的“完全”原文是“装备齐全”的意思。
六、来10:14“完全“的解释
guorong8186& 19:36:40
《希伯来书》10:14因为他一次献祭,便叫那得以成圣的人永远完全。
永惠-弟兄&&&
便叫那得以成圣的人永远完全,这个完全原文怎么说的?
guorong8186& 19:38:37
这里的“完全”也是“完成、成全”的意思。
七、完全的义人
guorong8186& 18:54:53
还有一种完全
guorong8186& 18:55:01
就是完全的义人
guorong8186& 18:55:04
guorong8186& 18:55:08
这是指他们的身份
guorong8186& 18:55:23
《哥林多前书》2:6然而,在完全的人中,我们也讲智慧。但不是这世上的智慧,也不是这世上有权有位将要败亡之人的智慧。
guorong8186& 18:55:48
《箴言》2:21正直人必在世上居住,完全人必在地上存留;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及旗下全部分类
打开微信扫一扫,关注圣才:
sc100xuexi
认证官方微博
认证官方微博
《圣经》的女性主义解读
  [摘 要]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也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思想基础,是西方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而宗教文化又是西方宗教国家妇女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之一,因此《圣经》对于西方女性观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对《圣经》进行女性主义的解读,并以此破除《圣经》对于女性的束缚,是西方妇女解放、捍卫女性权利,争取自由平等机遇的重要方面。文章重点从圣经故事中关于女性起源、女性从属地位、女性权利限制、《圣经》女性命名的性别歧视以及《路德记》的男权阴影等五个方面对《圣经》进行解读,来剖析《圣经》对女性地位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女性主义; 《圣经》;男权制;女性主义释经
  Feminism analysis of Bible
  [Abstract] Bible, the classic of Christianity, is the significant ideology foundation and component of Western traditional culture as well. It has profound and ingrained influence on people&s ways of thinking.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ideology sources towards women issue in western religious countries, Bible, therefore,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the shaping of western feminism notion. The feminism analysis and the removal of restricts imposed on women by Bible are important measures in terms of liberating females, safeguarding female rights and striving for democratic and equal treatments. The passage will mainly analyze and dissect Bible&s negative impacts on female&s social status in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 origins of the female, subordinacy of the female, restrictions of female rights, sex prejudice towards female naming, and male chauvinism shadow of Book of Luke.
  [Keywords] Feminism; Bible; male chauvinism system;feminism analysis of the Bible
  一、 前言
  基督教是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分布最广的宗教。《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基督教文化的支柱。从基督教进入欧洲的那天起,基督文化与希腊罗马文化经过数百年的碰撞、摩擦,融合,最终进入西方主流文化。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圣经》在它确立为经典前和确立为经典后,都不断地由他人整理、传承、修撰、阐释,个人或社会对它产生了不同层次影响。女性主义对于圣经的解读是众多释经学派中非常重要的一支。
  基督教在男女关系问题上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宗教,它视人类的母亲夏娃为诱使亚当堕落的祸水,却视耶稣的母亲玛利亚为圣母,它宣称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却又认为妇女比男人低一等.基督教像其他产生于阶级社会的宗教一样,父权社会的传统反映到宗教里,而宗教的发展又加强了父权对妇女的统治。
  女性主义认为基督教文化是西方女性问题的始作俑者。研究表明反女性主义的传统性别角色支持者大多为基督教传统教义派。他们相信《圣经》是神所默示,并取向男性;他们认定统治与暴力是男人的天性,认定女性是无可更改的被统治者和暴力的承受者。《圣经》作为基督教的灵魂,是西方信仰准则、道德规范的根源所在。解决问题的首要条件是,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连根拔除。与基督教传统文化相冲突的女性主义将基督文化的支柱&&《圣经》作为众矢之的是不无道理的。
  女性主义解读圣经并非一项新兴学科,早在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第一次浪潮中,斯丹顿(美国著名女性主义先驱者)就出版了对《圣经》进行女性主义解读的《妇女圣经》(1895),此后,以女性主义观点重读《圣经》逐渐蔚然成风。女性主义对于《圣经》的解读历史仍在进展当中,近几年来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且显现出它在影响圣经研究中的力道。女性主义对圣经的解读也派生出不同流派,大致包括:意图平反的诠释法;持怀疑态度的诠释法;追求生存的诠释法;以及后现代女性主义的批判。
   女性主义解读并非一味地找出圣经中诋毁女性形象的言文,从而推翻西方国家传统世界观,价值观。也非找出圣经中支持女性,颂扬女性,体现男女平等的经文,反驳传统女性主义释经的观点。她们认为传统观念是对圣经本身的误读,要求重新翻译圣经。她们主张调整建构新的视角,不再受到从小接受的传统观念的限制,从而摆脱父权中心的束缚,她们要求解读圣经时,进行抗拒式的阅读。
  国内对此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外国著作的翻译引进,作为国内女性主义理论依据。
  本文将重点阐释《圣经》中对女性权力的束缚、将女性功能化、以及对女性形象产生先入为主的丑化、弱化的思维模式的根源;探究将妇女视为附属品的偏向男性的父权社会意识的经典对于女性及女性主义的影响;女性主义与基督教两者背后的信仰体系的冲突与调和;从女性主义解读圣经的发展轨迹中,显现出女性主义的不断成熟与完善。
  通过对《圣经》的女性主义解读,找出基督教传统观念对于女性角色压抑的根源。并以此为根据,从而使推翻传统女性压抑观念以构建新的意识体系具有可实践性。
  二、《圣经》解读及其多元性
  从我们接触《圣经》以来,我们就将其放在至尊的地位进行膜拜式阅读,派生出多支释经流派。重新解读圣经、建构新的视角需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进行反抗式阅读。将《圣经》视为经典是一种固有的意识知觉,首先是要理解经典之义。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反抗式阅读不是质疑、推翻《圣经》的经典地位,而是理解何谓经典,为何称为经典。
  世界各大文明的发展史上,普遍存在一个轴心期 ,正是在这一时期,各大文明确立了各自的基本形态、框架结构,其中一个根本特征就是各大文明的经典在这一时期内基本形成 。最初的经典写成之后,它就脱离作者成为一种自性的存在,经典就担任了切切实实塑造人们文化身份的角色。一个民族具有什么样的文化身份,往往即意味着他选择了什么样的文本作为他的经典。人们在面对世界、人生、历史等根本问题进行思考时,有意无意地回到经典,寻求经典中包含着的对世界或者终极实在、人与历史、社会的普遍思考。因此,人们总是内在地同化于某一种经典之中。应该注意的是,经文不等于经典,经文只是古代智者的智慧文本形式,而经典则是具有身份识别的文化功能,是一个群体所做出的身份选择。所以经典形成之后,它的读者亦是群体性的。经典自形成之后,就具有与时共进的适应性,可以进入一代又一代群体的生命体验之中。人们在阅读经典时,用经典塑造自己的身份意识,同时,通过对经典的阐释,把自己的生存经验接续到经典之中。这样,经典成为一种文化传统中的核心,成为群体身份的标识。文化具有多元性及模糊性,多元文化源于经典的多元性,文化身份的模糊源于经典的模糊。《圣经》并非希伯来先知横空出世地创造得来,它的诞生背景也是在一个丰富多元的文化处境之中,《圣经》的至高无上也无法使其逃脱面临多元文化、多元经典的处境,也同样面临着经典模糊以及由此带来的身份模糊问题。对于经典应对多元文化处境的方法,不同文化制度下的群体采取的方法各异。例如中国儒家文化确立经典是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圣经》采取的是融合多元文化的努力,以及他们创造性地阐释与发展。例如,犹太教只用《旧经》(希伯来圣经),基督教在其后加入《新约》,合而为一称为《圣经》或《新旧约全书》。
  正如前述,经文的写成并不意味着经典的形成,不同的社会群会依据各自的生存经验,对经文有增筛,并最终将它们确定为自己的经典。例如早在19世纪,伊利莎白?凯蒂?斯坦顿就编写出《妇女圣经》,把那些指称妇女堕落、妇女是附属品、妇女无足轻重的段落从《圣经》中挑出来,进行了尖刻的批评。圣经现代解释学的理想之一就是把圣经从古代或者过去中解放出来,使之考虑到读者的处境与角色,阐发其现代意义。如何在圣经权威与现代理论之间求得恰当的平衡,成为圣经解释学的一个挑战。女性主义高扬现代的男女平等理念,意图将女性的角色地位及她们的经验融入到圣经的解释过程之中,即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
  三、女性主义以及女性主义释经的背景
   &女性主义&是西方&个体主义&哲学思想的一个分支。根据基督教的宇宙观,每一个人都是上帝的子民,因而都具有最高的内在价值和尊严,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化,17-18世纪,关于个人平等权利的观念得到进一步巩固,男子在社会中拥有越来越多的个人权利,但与之极不相对应的是,女性的权利却依然遭到排斥。1948年,伊丽莎白?凯蒂?斯坦顿和卢克丽霞?莫特倡议主持了一次妇女权利大会,并起草了女性主义第一个历史性文件《观点宣言》,呼吁妇女和男子行动起来,为取消社会对妇女的歧视,争取妇女在各方面的平等权利而斗争。女性主义运动蓬勃开展起来。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作为女性主义运动的产物,以女性主义思想为理论基础,以性别和社会性别为基本出发点,以&从边缘走向中心&为行动纲领,致力于挖掘妇女在历史、文学、社会中处于从属地位的根源。女性解读风靡欧美,成为文学批评的一大流派。女性主义认为基督教文化是西方女性问题的始作俑者。《圣经》作为基督教的灵魂,是西方信仰准则、道德规范的根源所在。与基督教传统文化冲突的女性主义将《圣经》作为众矢之的是不无道理的。对《圣经》进行女性主义批评即挖掘基督教国家妇女观、道德观形成的宗教根源。
   以女性主义观之,无论圣经的写作,还是它的编撰,都源于一个父权主义的社会,表现出浓厚的男权主义(androcentrism)色彩。因此,在他们看来,人们在阅读或解释圣经时,都要对受着这一社会背景所影响的圣经写作表示警惕,更深一层地说,还要警惕于受这一社会背景所影响的普遍哲学观、世界观,从而以更精细的方式存在的男权主义,对圣经作品的写作与编撰所产生的影响。前者如摩西法典中对于处在月经期的女性的歧视、保罗关于女性在教会中职责的规定,例如妇女必须蒙头。后者如伊甸园堕落中夏娃的角色,以及先知们在批判以色列人的罪时,将女性身体加以民族化、国家化、道德化 。如在《耶利米哀歌》的第一章中,将耶路撒冷人格化成一个哭泣的寡妇,女性身体的裸露被理解为耶路撒冷因其罪而受的惩罚,女性的月经被视为如罪一般的污秽之物,女性成为罪与惩罚的抽象代表。与之相对应,第三章则用男性的形象来表示人的忏悔与对上帝的盼望。悔罪属于男性,惩罚归于女性,其中隐藏着精细的性别偏见。总而言之,正如米柯?巴尔在《&死亡和相反的对称&对士师记的解读》中指出,《圣经》是一部男性意识形态很强的文本。
  四、 女性主义释经的传统路线
  女性主义在解读文本时,通常设定两个基本原则:平等原则(principle of equality)即男人与女人都是完全的人,并应该按完全的人来对待;相关原则(principle of mutuality),人既是自主的、自由的,也是在关系之中。前者较容易理解,而性别的概念对于后者的理解甚为重要。在《圣经?创世纪》中上帝为了排解亚当的寂寞,取出其一根肋骨造了女人,女人被视为男人的骨中骨,肉中肉而依附存在。男性作为第一性,分离出第二性&&女性。这是在伊甸园第一次男女性别分离之后的同一。正如保罗比喻的,男人是头,女人是身体;上帝是头,教会是身体。男人控制女人,女人依附男人。而女性主义强调的男女关系不是将男女社会、政治角色互换的同一,而是男女性别分离后的合一,即作为两个不同完整体在平等的意识形态中相互依附的关系。
   女性主义释经在这两个原则指导下,有几个特别的取向:一是在圣经中寻找一些篇章或人物,以反击那些传统上用来反女性的经文。如米柯?巴尔《&死亡和相反的对称&对士师记的解读》。她在《旧约?士师记》中找出三个女人被杀害的故事,其中第二个女人是利未人的妾。传统评论认为利未人把妾交给暴民奸污并残暴杀害是因为她&行事像个妓女&,罪有应得。而巴尔指出这是由当时两种婚姻文化 冲突决定的,利未人是个&游牧婚姻&的丈夫,而其妾表现出一定的独立自主性,选择了&住岳丈家的婚姻&形式。这引起了利未人的不满,在利未人看来,这种自行其事、抛掉夫家去娘家长住就是行事像个妓女。这会让他觉得非常羞辱。巴尔首先去掉了历代加在利未人妾身上淫荡的恶名,以揭示她死的无辜。进一步揭示是利未人被对立文化的暴民围困之后,行使夫权抛出妾做替罪羊,并借被屠杀女人为契因,来换取自己的领袖地位。说明了女人处在最易受伤害的地位,她们只是男人之间争斗的砝码,最终成为那些想做领袖、想成为强大男人但身份差距大、能耐又不够的男人的牺牲品。
  二是更普遍性地从圣经中发展出来的某些神学原则,以之来批判男权主义,即批判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结构,意识形态。以避免将女性主义理解为单纯的反男权主义。例如使徒保罗在《提摩太前书》2章11-12节说:&女人要沉静学道,一味地顺服,我不许女人讲道,也不许她辖管男人,只要沉静。&保罗深深地影响了教会的态度,以及西方思想的随后进程,比如在教会早期几个世纪里,并不赞成女人担任主教或女人成为神学家。等等神学原则都是对女性权利的限制。所以他常常被女性主义者描绘成厌恶女人的鼻祖、女人事业的耽误者。
   三是在圣经时代与现代的生活在男权之下的女性故事之间形成解释学互动,从而相互启发。这一点我们可以在很多西方文学著作中看到一些对应,得到一些启发。如列夫?托尔斯泰的经典之作《安娜?卡列尼娜》,其扉页就是引用了圣经中的&复仇在我,我必报应&。《圣经》作为精神支柱,支撑着安娜的世界。安娜最后的结局可以视为一种意识形态下的悲剧。探究因果关系就如陷入无起止点的圆环当中。安娜的死是她对既有社会规则的挑衅的结果,虽然生死由她自己掌控但是背后的操纵者是无法摇撼的男权意识形态,这里的男权可理解为圣经中的三位一体。我们或许可以这样理解,上帝惩罚亚当夏娃不仅是因为他们背叛了自己,更是因为亚当跟从夏娃犯下原罪。敢于动摇基准的不是男人而是女人。抛去撒旦不讲,开启人类智慧之门,被撵出伊甸园的始作俑者是夏娃而不是亚当,这也与上帝造人初衷:女人快乐男人,男人管辖女人相违。男人女人同时都是罪人,违背了上帝定下的戒律,但是女人就是不该跳出顺从的角色,所以要成为向上帝赎罪的祭品。
  总之,女性主义释经不是单纯地反对男权主义,而是把圣经从男权主义的囚牢中解放出来,它还要反对阶级中心论,乃至基督教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拒绝把任何阶级、任何社群甚至人类称为整个创造世界的中心或规范,因为任何将某一个定为中心的做法,都是对他者存在的威胁。从根本而言,它是一种拒斥同一、单一和霸权的精神,是对差别、特殊以及在相互关联中的合一的真正尊重。
  五、 对《圣经》的女性主义解读
  该部分试图从圣经故事中关于女性的起源、女性在家庭婚姻生活中的从属地位、女性权利的限制、《圣经》中女性命名的性别歧视等四个方面,对《圣经》中的女性及其女性观作一粗浅的探讨。最后简单介绍一下女性主义对《路德记》的解读,探讨《路德记》的男权阴影。
  5.1圣经故事中关于女性的起源
   《圣经》从人类社会的起源上就把女性放在了第二性的位置。根据《创世纪》的描述,上帝在第六天创造了人,耶和华用泥土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男人&&亚当,用于代其管理世间万物,因而以上帝形象创造出来的男人优于其他一切生物,表明了其在宇宙万物中的轴心地位。耶和华创造亚当后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耶和华趁亚当熟睡的时候,取下他的一条肋骨,上帝就用亚当身上所取的肋骨造了一个女人,领到亚当跟前。亚当知道后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因为她是从我自己身上取出来的& 。
  这样,从上帝耶和华创造男人、女人的顺序:男人在前,女人在后;上帝创造男人、女人所使用的不同材质:男人是用象征承载生命的泥土,而女人则是用男人身上的一条肋骨;上帝创造男人、女人的不同目的:男人是为了代替上帝管辖宇宙万物,而女人则是为了排遣男人的寂寞,都能看出《圣经》在关于人类起源问题上就给男女不平等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男性的亚当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被创造,而女性的夏娃则是附属物,带有男性为中心的偏见。
  在关于人类始祖堕落的神话中,女性也被视为招致人类悲苦命运的祸水,《创世纪》中写道,夏娃因为经不住撒旦的诱惑,偷吃了禁果,而且引诱亚当也吃了,从此,人类就有了智慧,有了羞耻心能够明辨是非,这激怒了上帝,使人类获得了原罪,从而受到了上帝的惩罚,被赶出了伊甸园。并且耶和华对女人说&我必多多加增你怀胎的苦楚,你生产儿女必多受苦楚。你必恋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辖你。& 保罗把这一些当作一种有益的警告,后来的神学家依据这些述说,将妇女视为肉欲的化身,引诱男人,是经不住诱惑的堕落的荡妇。而且把一些生理特征,如月经、妊娠、生育等视为上帝惩罚女性的结果。从这个圣经故事中,的确包含了作为女性的夏娃意志不坚定,缺乏主见,是人类获得原罪的元凶,使人类开始苦难历程的祸水这样的意思。《圣经》中,找到了女人是祸水的最原始的根据,但实际上,这正体现了男权思想。上帝的禁令象征着一种权威,是由男权社会所建构的一种对女性的禁锢,以及所要求的对男性的绝对崇拜和顺服。但是夏娃不畏偶像,不畏权威,触犯了禁令,其实就是对于男权的一种挑战,更是一种威胁,男性害怕这种辛辛苦苦建构的理想世界模式被女性破坏,害怕女性意识的觉醒,权利意识的复苏,获得与男性同等权利要求的意识。这些当然不被上帝允许(不被男性允许)所以要降罪于人,将祸水的头衔压在女性身上。另一方面,女性先于男性偷吃禁果,获得智慧,这象征着女性更有主见,更勇敢,更具探索性。但是在男性构建的意识形态中,男性更愿意相信女人就是愚笨,怯懦的代名词。而女性的勇敢只是对男性优越感的威胁,所以《圣经》所包含的女性就是祸水的故事是男性寻找心理平衡点的必然结果。
  5.2女性在家庭婚姻生活中的从属地位
   在《圣经》中包含着女性是男人附属品的思想,将女性看作男性的私有财产。认为女性天生就地位低下,在家要服从父亲,出嫁后则要服从丈夫。
  在未出嫁之前,女儿是父亲的财产,按《圣经》所述,强奸幼女是对父亲的财产犯罪,强奸者若未婚,须与受害人结婚,并且向其父亲支付罚金。所以,强奸者受到惩罚并不是因为他伤害到了女性,而是因为他触犯了受害者父亲的财产所有权。女性受到的伤害可以通过金钱一笔勾销,甚至未经受害者同意就必须许配给强奸者。这是对女性完整人格的忽略。
  嫁为人妻后,女性又转成为了丈夫的私有财产,必须绝对地、无二心地听命于丈夫。在摩西十诫中,第十条规定:不可以贪恋他人的房屋,妻子,仆婢,牛驴以及其他一切财产。妻子的地位与房屋等一样,只是属于丈夫的私有物。《圣经》规定丈夫活着的时候,妻子是被约束的,它指出:你们作妻子的,当顺从自己的丈夫,如同顺服主。因为丈夫是妻子的头,如同基督是教会的头;他又是教会全体的救主。教会这样顺服基督,妻子也要凡事顺服丈夫 。在《提摩太前书》中,上帝说,我愿那人无忿怨,无疑惑,举起圣洁的手,随处祷告&&女人要沉静学道,一味地服从。我不许女人讲道,也不许她辖管男人,只要沉静。因为先造的是亚当,后造的是夏娃,且不是亚当被引诱,乃是女人被诱惑,陷在罪里。然而女人若常存信心、爱心,有圣洁的自守,就必在生产上得救 。圣经教导纯正的真理:劝老年妇人,举止行为恭敬,用善道教训人,可以指教少年妇人,爱丈夫,爱儿女,谨守,贞洁,料理家务,待人有恩,顺从自己的丈夫,免得上帝的道理被毁谤。另外,做妻子的要顺从自己的丈夫,这样若有不信从道理的丈夫,他虽然不听道,也可以因妻子的品行被感化过来,这正是因看到妻子有贞洁的品行和敬畏的心 。
  在《圣经》中,婚姻家庭关系中的男权思想、父权思想还表现在一夫多妻制度上,拥有多个女人就如拥有很多财富一样,拥有的女人越多,越是男人们的荣耀。这种制度在本质上便是以男尊女卑为基础的,未把女性作为独立的、平等的个体看待。而女性的地位要通过生子才能够突显出来,女性只有作为母亲,她才受到尊重。正如中国有句古话,母以子贵。《圣经》中也有赞美女性的篇目,比如对圣母玛利亚的赞美,对摩西母亲伟大功绩的赞美;《圣经》中还有以女性名字为篇名的文本,比如《路德记》和《以斯帖记》。但是,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被赞美的对象不是以女性的身份得到推崇,而是作为一个母亲而被敬仰:《圣经》中,关于圣母以处女之身生耶稣,本身就是个典型的父权神话,在中国古代也有这样类似的神话故事。路德作为大卫王的曾祖母,才是《路德记》的中心所在。上帝是人类之父,主宰人类的生育,女性只是上帝意志的领受者,是完成生育任务的工具。生殖是妇女唯一神圣的任务,也是妇女地位实现的唯一途径,由此,妻子的生育能力就成为了衡量她在家庭中的地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而妻子不育又被视为一种羞耻。甚至男性的生殖能力都是预设的,而不育都是女性的问题,男性的生育能力从未遭到质疑。
  即便是生子,生男生女对于妻子所产生的影响也是极大的,这也是男权的一种强化,《利未记》中就有说到,妇女若怀孕生男孩,她就不洁净七天,若生女孩,应不洁净两个七天。对于生产女婴的产妇其不洁时间要比生男孩的产妇长一倍,就带有明显的生育过程中重男轻女的思想。圣经故事中还多次提到嫡长子特权,《圣经》规定&人若死了没有儿子,就要把他的产业归给他的女儿 &。也就是说,女儿从属儿子之后,如果有儿子,那么女儿是没有权利得到产业的继承权。而且在《圣经》中,在先知先觉、基督英雄们的后代中,提到的几乎都是男性后代,几乎没怎么提及女性后代。这就是强化突出了生子的荣耀、男性高贵的宗教根源。
  总而言之,女性的意义简单地看为生殖工具,生子与女性地位直接挂钩。只有生了儿子才能实现自身价值,也就是只有通过男人来实现自我,证明自己存在及存在的意义。
  5.3女性权利的限制
  《圣经》在关于参拜,讲道等多方面内容对女性作了限制,上帝曾说,&我愿意你们知道,基督是各人的头,男人是女人的头;上帝是基督的头。凡男人祈祷或讲道,若蒙着头,就是羞辱自己的头。凡女人祈祷或讲道,若不蒙着头,就是羞辱自己的头,因为这就如同剃了头发一般。女人若不蒙着头,就该剪了头发;女人若以剪发、剃发为羞愧,就该蒙着头。男人本不该蒙着头,因为他们是上帝形象和荣耀;但女人是男人的荣耀。起初,男人不是由女人而出,女人乃是由男人而出,并且男人不是为女人造的,女人乃是为男人造的。因此,女人为天使的缘故,应当在头上有服权柄的记号?&。《圣经》还作了这样的规定:妇女在会中要闭口不言,像在圣徒的众教会一样,因为不准她们说话。她们总要顺从服从,正如律法所说的,她们若要学什么,可以在家问自己的丈夫,因为妇女在会中说话原是可耻的?。这些对于妇女敬拜秩序所作的规定中可以看出,妇女应该总是顺从男性,没有言论发表自由权。
  妇女还没有直接的财产继承权,关于这点,上文已作阐述。
  不仅如此,妇女的行为在圣经中有一系列的规范,例如反对女性打扮,这其实是对女性爱美天性的扼杀。女性的个体意义遭到忽略,而只是从男性的角度考虑女性存在目的。《圣经》规定说,你们不要以外面的编头发,戴金饰,穿美衣为装饰,只要以里面存着长久温柔、安静的心为装饰,这在上帝面前是极宝贵的。因为古时候仰赖上帝的圣洁妇人正是以此为装饰,顺从自己的丈夫,就如撒拉顺从亚伯拉罕,称他为主。你们若行善,不因恐吓而害怕,便是撒拉的女儿了?。
  此外还有贞洁观,女子不洁观。
   圣经中主张严守贞洁,使妇女失去追求性爱的机会、权利。男性可以三妻四妾,但作为女子则必须忠贞于自己的丈夫,若对丈夫不忠则会判以极刑。但值得一提的是希伯来圣经五小卷中的《雅歌》,这是一部奇书,不仅在于它大胆地宣泄男女之间的性爱,而且奇在对性爱的赞美和渴望是以女性之口发出的,女性在《雅歌》中的声音是热烈而直接的,它将女性对自己身体的感受,将女性对生命力的直觉带进了圣经。而男性没有独立的声音,这里成为了女人的陪衬。所以,《雅歌》在近年来的女性主义神学中受到特殊的注意。
  对于女子在月经、生育等方面的生理特性,她们被视为宗教上的不洁之人,不能担任祭司,被排斥于宗教仪式之外,认为女人行经,必污秽七天,凡她所躺的物体都为不洁净,所坐的物件也都不洁净。在洁净的日子未满,不可摸圣物,也不可进入圣所。无论是经期还是产期,期满之后,都要行燔祭和赎罪祭。这些女子不洁的观念,成为后来基督教禁欲主义的思想渊源之一。
   《圣经》上的这些关于女性的条规教训时刻都提醒着女性要以家庭,丈夫,孩子为中心,限制女性自身的发展,使她们沦为社会的配角。
  5.4圣经中女性命名的性别歧视
  命名是语言最明显和最基本的功能,名字可带有积极或消极的联想力量,命名权是命名者给被命名者下定义的权力,因此,命名也是一种权力。
  对《圣经》中女性歧视的研究是从称呼和姓名研究入手的。《圣经》中的女性称呼和姓名清楚表明了对女性的歧视。《圣经》中所描写的近1200年的历史和公共生活全是被男性控制和与男性有关的,很难见到女性的身影和听到女性的声音。在希伯来语《圣经》中,有名有姓者达1426人,但仅111人是女性,在《新约》中,有名有姓的女性也仅略多一倍,很多圣经中所描写的女性都是无名无姓的。米柯?巴尔在《死亡与相反的对称》中指出三个受害女性都没有名字,无名状态突现了圣经时代女人无权无位的生存现实。其实这也是对女性的群体化,忽略了她作为个体的意义。例如圣经中关于Miriam的故事,Mirian是摩西的姐姐,在圣经中很难见到Miriam的描写,在《出埃及记》中有她的描写,但是Miriam没有名字,而是被称为Mose&s sister(摩西的姐姐)或者the baby&s sister(婴儿的姐姐)Mirian的名字直到在以色列人跨越红海时才出现。
  上帝作为基督教的独一真神,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基督教教神学认为,人类可认识上帝,但不可能完全认识上帝。上帝是永恒的存在,具有无限性和超越性。上帝为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具有奥妙的圣性。上帝的称谓有很多,如耶和华、主、上主等。早期的以色列人所信仰的神并无性别区分,后来在希伯来语《圣经》中才被称为Father,圣经新约福音书记载耶稣曾经有170次称神为父,如耶稣在客西马尼祷告说:&阿爸,父啊!在你凡事都能,求你将这杯撤去。然而不要从我的意思,只要从你的意思。&?称神为父其实就是对男性在社会的主导地位的强化。(本身称上帝就是父Father)
  5.5《路德记》的男权阴影
   圣经几乎是男性故事的英雄式叙述,对于《路德记》这样以女性为书名,以女性为主角的圣经文本,女性主义的解释学无疑是富于启发的。在《路德记》中,男性与女性的位置正好颠倒过来,女性成为主角,男性隐而成为背景。但容易发现,虽然是一则女性故事,但是仍脱离不了男性主位的阴影,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条男性社会的线索。不仅故事的开篇如传统故事叙述一样,以男性故事为开始,即以利米勒家族迁徙到摩押,然后男性成员全部死去,到最后路德生下孩子结束,对于整个过程可以看作为一个男性家族的延续过程。路德是故事的主角但是完全受制于拿俄米和波阿斯,路德生下儿子之后才得到了伯利恒众女子的接受,女性被还原为她们身体的生育功能。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路德记》第四章中,完全看不到路德的在场,在决定路德命运的最关键时刻,她只能等待男性社会的决定。而且从家族谱系中我们了解到,路德是大卫王的曾祖母,这是路德的光环,但是同时也削弱了路德作为独立个体的主体意识。
  男性在以色列社会中占据着强势的地位,这是不可争辩的社会事实,即使在《路德记》这样以女性为主角、以女性为英雄人物的文本中,男性社会仍然构成了故事的基调。女性试图改变自身命运时,依托男性的力量,遵循男性社会的规则,仍是她们唯一的选择。
  六、《圣经》在艺术领域中对女性问题的影响
  《  圣经》构成西方文化的主体,对基督教国家的妇女观、道德观形成影响,这一影响反映在西方世界的哲学、文学、艺术各个领域,同时他们的作品反过来进一步加强该文化下形成的价值观、世界观。文章着重阐述它在绘画艺术领域上的影响。简要概括,圣经对于绘画艺术领域中的影响有:艺术家的性别、绘画题材等方面。
   1971年琳达?诺克林发表了《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why have there been no great arties),这是女性主义首次在艺术史中发起的挑战。她指出必须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在艺术史上的确没有像米开朗基罗、伦勃朗、毕加索那样最伟大的女艺术家,而造成这一事实的原因在于社会对男女两性的不平等待遇。艺术家需要从小培养,但是女儿从属于儿子之后的地位使她们失去父母培养她们的权利,圣经中就明文规定了妇女的职责就是生儿育女,照顾家庭,社会根本不鼓励女性超越本职身份而进行艺术创造,当时很多艺术学院是不接受女学生,这样就缺乏了培育女性艺术家的温床。即使有少数女性艺术家获得成就,她们都无一例外的是艺术家的女儿或者与某个艺术家有亲密关系,这说明女性的成长过程,父系的同情和支持具有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妇女没有独立的发展权,她是从属于男性之下,在男性允许的范围条件下压抑成长。而且即便如此,一个女性要在艺术界有所造诣,必须面对社会的种种压力,放弃婚姻,背负反对习俗和不够女人味的名声。
  在父权的教育体系中,妇女更多的只能当作被观看对象&&模特,而不是作为观看者和创造者存在。琳达?诺克林在《为》一书中谈到,历史上的男性人体画没有一副是女性画的,而只有女性担任模特儿,这一规矩似乎很有趣地说明:女性可以裸体,把自己像物体一样展现在一群男人面前,但却禁止妇女参与绘画工作或记录裸体男人,将裸体男性看作一个物体,女人甚至不能画女人。
  文艺复兴时期,宗教画非常风靡,很多绘画的题材直接来源于圣经故事,例如米开朗基罗的《逐出伊甸园》(图一)画中,夏娃的神情非常丑陋,委琐,反映了当时神学界认为女性代表丑陋、肮脏、委琐,上帝创造女性是对人类的一种惩罚,女性是使人类悲苦史拉开帷幕的祸水。《圣经》中的苏珊那也是画家经常选用的题材,例如16世纪意大利画家丁托列托《苏珊那与二长老》(图二),描绘的是苏珊那淋浴时唯美诱惑的一瞬间。一方面也隐含着美色祸水的意思,一方面也说明了人们观看方式的一个性别问题,&理想&的观赏者是男人,而女人的形象是用以讨好男人的。女性成为观者的美物。
  《圣经》中圣母玛利亚的形象是画家非常热衷的题材。圣母以纯洁的处女之身孕育了人类救世主耶稣,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尚的母亲形象,在画家笔下的圣母都是慈祥、富态、充满光环的女性形象,给人以静谧,宁静,安详的美感。而非美色的诱惑。这些画都具有对女性的训导功能,即强调女性的贞洁和生育功能。从艺术领域上,强化了《圣经》的女性观,道德观。
  我们探讨《圣经》对于西方女性问题形成的影响并非对《圣经》的否认,勿庸置疑,《圣经》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著作,它涉及到天文、地理、历史、哲学、道德、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对于西方思想文化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尽管如此,圣经作为基督教传统的基础,是由一个视妇女为次等又没有价值的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是西方妇女问题的根源所在,父权社会的传统反映在宗教里,而宗教的发展又加强了父权对妇女的统治。妇女要取得自身的解放,一方面呼吁社会破除旧的基督教文化传统,另一方面,西方妇女自身应当解除基督教陈规陋习对自己的束缚,消除在《圣经》影响下形成的顺从心理。
我的电子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圣经解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