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科技频道1404709559

中国网络媒体的未来:演进中存七大博弈
[导读]包括专业VS业余、平台VS个人VS自媒体、多VS少、深VS浅等七大博弈。
腾讯科技讯 11月25日消息,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媒体研究所今日联合发布了《中国网络媒体的未来》报告。 报告首次系统分析了当前中国网络媒体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专业vs业余、平台vs个人vs自媒体、多vs少、深vs浅、分布vs集中、个性vs共性、人vs机器这七大博弈关系,并认为它们是推动中国网络媒体演进的重要力量。这份报告亦是腾讯网十周年(2003年&#年)之际,对网络媒体行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系统思考。以下是报告的核心内容:一、上一个十年中国网络媒体变化的核心,是内容网络与关系网络的融合关系网络是过去十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大脉络,而关系网络与内容网络的融合,是渐变的、渗透式的,它贯穿中国网络媒体过去的十年。二、今天网络媒体的重定向,是以视频化、移动化和社交化为核心(1)视频化:网络媒体的“宽带革命”互联网带宽的改善,移动终端的兴起,网民对于传统电视的兴趣开始下降。中国的网络视频从UGC到今天的多元化发展,已经成为网络媒体中的新兴力量。(2)移动化:信息传播的“时空革命”移动互联网浪潮为信息传播带来新的入口,在原有的话题信息流、时间信息流、关系信息流之外,又增加了空间信息流这一全新的信息组织方式。这种空间位置信息将为网络媒体带来奇妙的想象空间。(3)社交化:人与媒体的“关系革命”社交关系重塑人与媒体的关系,撬动传统媒体格局,用户“节点”决定信息走向。由此让网络媒体的入口属性发生变迁,从“公享”到“私享”是门户网站抑或新闻客户端都在进行之中的变革方向。三、未来网络媒体的演进,主要是在以下七种博弈中进行(1)专业VS业余:今天谁专业,谁业余?答案已经不再简单绝对专业媒体在某些领域未必专业;自媒体并非“业余”的代名词,其中一些也可以是专业的。(2)平台VS个人VS自媒体:平台、个人与自媒体的共生共荣,取决于平台方案,还是生态环境平台提升个人的影响力,个人的未来决定平台的未来,平台对个人的钳制永远存在。(3)多VS少:人们何时需要更少,何时需要更多?用户在意的是获得信息和知识时所负担的成本;网络中的信息消费过程,往往是“信息减法”的过程。(4)深VS浅:新媒体时代人们不再需要和阅读深度报告了吗?传统媒体的深阅读是“坐井观天”式的,读者跳入其挖的井中,获得的是被限定的一片天;新媒体的深阅读是“花园采蜜”式的,各种网络渠道让用户可以自由地汲取滋养。(5)分布VS集中:分布式生产时代,网络是否还有“中心”?未来网络媒体的内容很多时候将是各种分散主体的系统式“分布生产”。碎片化不是网络媒体的罪过,但碎片化的信息需要经过“整合”才能更好地呈现。(6)个性VS共性:信息的营养来自“信息小灶”,还是“大锅饭”?个性化的内容是信息的“偏食”,可能意味着人们逐渐成为井底之蛙。共性化的内容是社会的“粘合剂”,在“信息小灶”之外,网络媒体必须提供“大锅饭”。(7)人VS机器:机器在信息生产领域将替代人?哪些可以替代,哪些不可以?机器写作不是新鲜事,在未来的物联网世界里,机器写作新闻同样具有潜力。未来人在新闻信息链条中的角色将发生改变,需要重新定义自己的角色,实现与机器的更好的协同。四、更长远的未来,意味着全新的网络媒体景观(1)搜索、地图、“云”等成为内容网络中心的战略性入口搜索引擎与社交关系的融合;地图被赋予更多的使用频率和提供更多的周边信息;空间信息流信息被足够重视。这些都将产生新的战略新入口。(2)“定制化”模式改变内容生产逻辑人们对于特定信息的需求会推动内容生产模式的改变,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的提升将有助于这种变化,内容分发成本的降低则进一步助推。(3)电子商务等服务网络与内容网络开始融合根据您的购物记录,我们推荐如下新闻……这已经不是一个太远的梦。至少反过来的方式,已经有电子商务公司开始干了。(4)万物皆终端可穿戴设备的兴起,自然物体的终端化,将让一切都变为信息终端。“你看屏幕的时候,屏幕也在看你”。(5)物联网成为信息源,“传感新闻”兴起“万物终端”后的必然结果。五、我们该怎么办?(1)社会媒体时代,门户网站需要“洗脑”(2)让“精品”转身,让“鸡肋”退去(3)内容为王,关系为王,平台为王,入口为王,体验为王?理清他们的关系,找到自己的制高点,哪一个都可以为王(4)尽早占领“云端”(5)通向未来的路千万条,与其在同一条路上推搡,不如在不同道路上同行备注:欲阅读报告全文(共109页),请在浏览器打开链接:
[责任编辑:jimmonzang]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还能输入140字互联网或于8年内崩溃?
[摘要]专家警告称,科学已经达到极限,8年后光纤可能无法再传输更多数据。
来源:东方宽频
腾讯科技讯 5月5日,家们警告称,随着网络电视、流媒体服务以及更强大计算机的出现,通信基础设施承受的压力将越来越大。互联网将陷入“能力危机”中,它将无法提供更快的数据以跟上人类的需求步伐,进而崩溃。专家预计,如果以当前的使用率计算,只需要20年,英国产生的所有电力都将被互联网消耗一空。而向我们的电脑、平板电脑以及智能手机发送信息的电缆和光纤将在8年内达到极限,无法再传送任何数据。到目前为止,工程师们都在竭尽全力确保提前满足未来的网络需求。但是仅过去10年间,互联网的速度就已经翻了50倍。2005年,宽带网络的最高传输速度为每秒2MB。而今天,速度已经可达每秒100MB。专家警告称,科学已经达到极限,光纤可能无法再传输更多数据。组织英国皇家学会会议的阿什顿大学安德鲁·埃利斯教授(Andrew Ellis)认为,结果将导致更高的网络账单或更多网络使用限制。他说:“我们已经开始接近研究实验室的极限,无法通过单一光纤传输更多数据。投入市场应用的技术通常比在研究实验室研发时落后6到8年时间,为此8年后我们就将无法再传输更多数据。可是需求正日益增长,保持领先态势越来越难。我们多年来都在努力保持领先,但我们正接近极限。除非采用更为激进的方法,否则我们会看到网络成本将继续增加。”埃利斯教授还预测,到2035年,互联网将需要英国产生的所有电力支持,否则将无法满足需求。光纤柔韧而透明,大约只有头发丝粗细。信息可被转化为光,通过光纤发送,然后再被转化为信息。直到现在,随着需求上升,网络公司只是不断增加单条光纤中发送数据的量,但是光纤将达到其物理极限。埃利斯认为,8年内我们就可达到这个极限。尽管网络公司可铺设更多电缆,但这会额外增加开支。埃利斯说:“如果你铺设第二条线,成本就会翻倍。那将是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我认为英国民众需要反思:是否准备转换商业模式以换取更多网络增长空间。我们准备好支付更高账单吗?我们应该停止扩大产能吗?”埃利斯教授警告称,需要使用大量电力传输数据。他说:“互联网使用的能源与航空业相当,大约占发达国家全部能源消耗的2%。而这还仅仅是数据传输。如果再加入电脑、手机、电视等消耗的电量,它们将占全国能源消耗的8%。”每次网络速度增加时,其传输数据消耗的电力也随之增长。埃利斯说:“这是一个相当严峻的问题。如果我们需要维持多条光纤,我们可能在15年内耗光能源。公众需要决定他们是否要将宝贵的风力发电能源应用于电动汽车上,还是更多网络上。我们现在就需要开始讨论这些问题。”英国的互联网使用已经消耗其全部电力的16%,而且还在以每4年增加一倍的速度递增。埃利斯教授说,各大电信运营商占了全国能源消耗的1/3,相当于3座核电站的发电量。而日益增加的互联网需求可能在2035年就耗光英国产生的全部电量。然而,似乎每个人都不相信情况的严重性。英国电信集团(BT)光学研究主管、埃塞克斯大学访问学者安德鲁·劳德(Andrew Lord)坚持认为,科学家们将能找到解决方案。他认为,信息将被储存在更大的“服务器农场”中,而不是传送它们以增加网络负担。劳德说:“互联网不会崩溃,它还有很多宽带空间剩余。”英国电信集团正与多家大学进行研究,确保满足未来的互联网需求。该公司发言人称:“未来几年,当前技术依然将可满足宽带需求。但是我们需要新技术应对未来互联网需求持续增长的情况。我们正与许多一流大学和其他全球电信运营商开展新的研究,确保我们可超越当前技术限制,确保满足将来数十年的消费需求。”但英国电信集团表示,无法推测未来的网络服务成本,因为有很多因素会对其造成影响。 英国皇家学会发言人表示:“随着在线数据超过光纤传输网络信号的极限,通信网络将面临‘能力危机’的潜在灾难。此次会议旨在邀请专家们探讨如何应对这些危机,我们如何做才能避免它。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可能导致数据传输受限、网络中立性终结以及上网费用增加等后果。” (风帆)
[责任编辑:jimmonzang]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还能输入140字疯狂的无人机:小米和数百创业公司将围剿大疆
[摘要]国内很多公司并不具有技术实力,贸然进入消费级无人机领域,照搬全球已有的非核心技术,并声称是自己“原创”。
腾讯科技 王潘 10月23日报道“这不就是升级版的自拍杆吗?”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的旬会所被前来参加“大疆Osmo手持云台相机”体验会的人围得水泄不通,一位到场体验的媒体同行一见到这台相机便脱口而出。其实,这并不是大疆Osmo手持云台相机第一次受到类似的调侃,由于其具有自拍功能,加之可以手持,因此该产品发布伊始,就有不少网友戏称“自拍杆躺枪”。随着Osmo的推出,大疆首次将航拍体验延伸到地面。“关于延伸到地面的产品,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期待。”大疆子公司大疆传媒CEO乔岩告诉腾讯科技。不过,大疆扩张业务线的背后,是未来的营收增长压力和竞争压力。这家估值100亿美元的公司,正在面临疯狂涌入的资本和中小无人机厂商的集体“围剿”,而小米即将入局无人机,更是给大疆敲响警钟。根据市场研究机构Frost & Sullivan的数据,大疆在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份额达到70%。尽管DJI的营收在高速增长,但其市场份额却面临被其他玩家逐渐瓜分的境地。“大疆在消费级无人机的市场份额只会越来越低。”有业内人士分析称。由于资本市场给予大疆的高估值,催生了太多的创业公司进入无人机领域,据保守估计已有300-500家。另据腾讯科技从多个消息源证实,小米的无人机正在上市前的紧张筹备中,具体操作方式与此前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华米科技等类似,即并不由小米直接设计生产,而是投资外部公司代工,最后由小米负责营销售卖。由于小米的无人机产品还未完全成熟,因此具体上市时间依然未定。无论如何,无人机市场即将杀成一片红海:大疆面临围剿,诸多创业公司也将注定成为少数成功者的垫脚石。价格成无人机普及阻碍不可否认,大疆将原来的纯工业级无人机(2B),带向了消费级无人机(2C)和工业级无人机并存的阶段。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看上去规模足够大,据美国权威研究机构BI Intelligence最新报道,年期间,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年增长率预计将达到19%。美国《航空与技术周刊》刊登的分析报告则显示,未来十年,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673亿美元。因此,很多公司纷纷进军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这其中,包括工业级无人机企业、传统行业上市公司、科技公司以及很多初创团队。臻迪创始人郑卫锋告诉腾讯科技,臻迪目前的主要产品为2B商用市场的工业级无人机,接下来也会瞄准消费级无人机。涉足无人机业务的上市公司还包括洪都航空、山东矿机、山河智能、雷柏科技、零度智控等。腾讯则选择和九星科技合作推出四旋翼无人机。九星科技此前一直做军用无人机,双方的合作模式为九星科技负责技术,腾讯负责推广。大疆创始人汪滔曾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自己的竞争对手主要是总部设在北京的零度智控和总部设在广州的极飞科技。不过,所有将要或者已经进入的无人机新公司中,真正让汪滔睡不着觉的可能反而是当下还没有推出任何无人机产品的小米。今年4月,大疆副总裁潘农菲在公开场合“炮轰”小米,称大象不应该踩死蚂蚁。面对同行的指责,小米当时并无任何回应;今年7月,潘农菲强调,大疆更偏向的模式,会继续走自己的高端和高定价路线,不走小米的高性价比模式。令大疆感到紧张的是,小米正在计划进军无人机市场。腾讯科技从多个消息源证实,小米将会通过投资生态链企业的方式正式涉足无人机。不过,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德()此前对腾讯科技表示,小米进入无人机目前还只是一种市场传言,目前还难以证实。国内的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依然有很大成长空间,要知道,大疆过去总销售额的80%都是来自欧美,而在国内的销量却微乎其微。“相比过去,大疆已经把无人机的价格拉到很低,但这是在美国,对国内消费者而言依然比较昂贵。”星图智控CEO张庆旗告诉腾讯科技,国内无人机不温不火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价格门槛太高。星图智控是一家专注于做零操作、全智能的低空自拍无人机的公司。而小米一旦进场,就会将过去在小米手环和小米移动电源上被验证过的模式一并带入,这必将使得无人机的门槛降到很低,使其变成一个大众化的行业。当然,上述情况发生的前提是,小米找到实力雄厚的团队,才有可能解决无人机行业超高的技术壁垒。要知道,无人机对技术、对安全的要求,比小米手环和移动电源要高出太多,这也是小米无人机上市时间一再推迟的重要原因。工业级无人机依然是争夺重地随着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不断涌现出新的玩家瓜分自己打下的市场,大疆创始人汪滔开始越来越意识到公司的地位正受到威胁。于是开始进行多种方式的业务扩张,以保持高速增长,维持投资者信心。一方面,DJI欲将产品线延伸,譬如最近推出的Osmo手持云台相机。为了尽可能避免被后来者颠覆,大疆有意打造平台,于今年6月正式推出开放式飞行平台与导航系统,为开发者提供助力。将开发者吸引到平台的好处是,一旦其项目做大,大疆将从中受益。同时,大疆未来有进入工业级无人机市场的可能,包括农业、物流、电力、安防、警用等细分领域都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事实上,在大疆之前,就有多家厂商已经开始提前布局工业级无人机,尽管这一领域还尚未出现大疆这样一家独大的超级公司。亿航联合创始人熊逸放告诉腾讯科技,亿航已经从现有的消费级无人机,扩展到了工业级无人机。亿航还成立了“行业应用中心”,在全国找到了十几家不同行业的合作单位,包括水务局、林业局、消防部门等,使无人机可以应用到农林业、测绘、应急救灾、侦查监控、物流快递等领域。被汪滔视为竞争对手的极飞科技,也属于工业级无人机范畴,目前主打农业无人机,并尝试用无人机送快递。两年前,顺丰启动国内首家无人机送快递,就是使用极飞的无人机。不过极飞除了与顺丰合作,今年初还给淘宝送起了快递。极飞科技CEO彭斌曾告诉腾讯科技,农业、物流等领域的无人机应用现在处于一个高速增长的爆发阶段,极飞科技希望能提前赢下这个赛道。不过,极飞已经迎来了新的竞争对手。本周,一家深圳无人机公司——深圳智航无人机有限公司正式对外宣布获得首轮融资,由顺丰集团和北极光创投领投。而零度智控更是以工业级无人机起家,其全产品线应用于物流、国防、测绘等诸多领域。“零度在工业级无人机瞄准成熟市场,我们目前比较看好的是安防等领域。”零度智控创始人杨建军告诉腾讯科技。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从消费级无人机进入工业级无人机,面临技术上的难度,因为后者对技术要求更为苛刻。”上述人士指出,工业级无人机上最重要的竞争对手反倒不是别家,而是市场和用户,即原来人干的事,无人机是不是能干得更好。比如农药喷洒,无人机是不是比人去喷的成本更低效果更好。如果不是,就意味着没有能力进入这一行业。资本寒冬下多数企业或成炮灰由于资本市场给予大疆的高估值,已经催生了太多的创业公司进入无人机领域,保守估计已有300-500家。然而,这其中有竞争力的公司寥寥无几,行业乱象也很多。极飞科技联合创始人Justin告诉腾讯科技,在安全方面,大量无人机的出现会带来许多隐患,主要是目前市场上的无人机质量参差不齐,而且基本都没有保险或者二次安全设施。“一旦发生事故处理起来又无据可循,这些都是管理部门非常棘手的问题。”大疆工作人员对腾讯科技表示,行业还存在的一大乱象是,新进企业在资本压力下宣传差异化、个性化路线,但迟迟拿不出令人信服的产品,从而使消费者对无人机行业产生“都在炒作捞钱”的质疑。具体到工业级无人机市场,其乱象在于就很多无人机公司将自己的无人机产品卖给政府,但是这些产品买回去以后,几乎80%都没有产生任何效益。此外,对于工业级无人机落地应用,行业也缺乏经验。极飞科技联合创始人Justin向腾讯科技举例:有一家公司声称研发的农用无人机可以载重80公斤农药,还因此获得了一笔可观的融资,一时间大载重、长续航成了无人机公司争相抢夺的制高点,但极飞3年来在田地试验发现,大载重无人机并不适合在地里洒药。对于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而言,“很多在各大众筹平台发起众筹的无人机公司,到最后都杳无音讯了。”零度智控CEO杨建军说。同时,在国内很多公司并不具有真正的技术实力,就开始贸然进入消费级无人机领域,照搬全球已有的非核心技术到无人机生产制造上,并声称是自己“原创”。臻迪创始人郑卫锋也指出,目前无人机还处于发展的最早期,各种乱象也是行业发展必须经历的过程。“现在很像当年的团购大战早期,大家不管有实力没实力都一窝蜂而上,但最终活下来的也就少数几家真正有实力的公司。”目前资本市场对无人机也持一种谨慎的追捧态度。对投资机构而言,一个十分头疼的问题在于,多数做无人机的团队毫无技术可言,而真正有实力的无人机团队,却又面临多家投资机构哄抢,往往很难投进去。目前,红杉投资了大疆、GGV投资了亿航、深圳雷柏科技投了零度、乐视体育投资了Lily无人机、战略投资了星图、顺丰和北极光投资了智航。由于目前找不到方向、又没有核心技术的公司占了绝大多数,随着资本寒冬的到来,这些企业很难再顺利拿到下一轮融资,就不得不面临破产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来源:QQ播客
[责任编辑:chunwzhang]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还能输入140字BI发《移动未来》报告:世界进入“多屏”市场
[摘要]美国知名网络媒体BI年度报告《移动的未来》中称,通讯、电商、移动支付应用爆发增长,Android已赢得移动平台之战。
腾讯科技 王鑫 3月22日报道国外网络媒体Business Insider总编辑兼CEO亨利-布洛格特(Henry Blodget)近日发布报告《》。报告中指出,互联网流量消费中,已有超过五分之一的流量都来自移动端。PC流量的占比一直在不断下滑。移动媒体是目前消费时长唯一保持增长的媒介。【报告: 】Android已赢得移动平台之战,全球约80%的智能手机都搭载Android系统,60%的平板电脑是Android系统。Android吸引的开发者比例超过了iOS,而且系统碎片化问题大有改善。通讯应用、电商应用、移动支付都在呈现迅猛的发展。WhatsApp、微信、Line、Viber等移动通讯应用拥有陡峭的活跃用户增长曲线。发达国家的智能手机市场虽然已经饱和,增长放缓。但在2014年,中国和印度市场将成为智能手机销售量最主要的拉动力量。平台战争的最大赢家:Android全球约80%的智能手机都搭载Android系统,60%的平板电脑是Android系统。所有的计算设备中有60%也是Android系统。Windows位居第二,是第三。开发者以前并不青睐Android平台,但现在情况并非如此。Android吸引了34%的开发者,而iOS上的开发者下滑至33%。与此同时,Android系统的碎片化问题也在不断改善。但在美国,苹果依旧还有优势。无论是创造的广告收入还是电商流量,iOS系统仍排名第一。联网设备带动新兴产业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达到了10亿,其中三星和苹果公司手机出货量分别位居一、二名。而在亚洲地区,用户对“平板手机”的需求量出现了激增。可穿戴设备市场将不断增长,2018年市场规模可能超过120亿美元。越来越多的汽车也将连接互联网,这将带动包括电信服务商、远程信息服务、相关硬件和车内服务等领域的发展。PC厂商的生存困境难以扭转,平板电脑不断侵蚀PC的市场。移动端是消费时间唯一增长的媒介美国用户每天花在智能手机上的时间已经接近1小时,其中28%的时间用于通话、21%时间在发文字信息、17%时间用于社交网络、15%时间在浏览网页、9%时间用于玩游戏。在和不同设备的每次互动时长方面,电视和PC依然更高。用户一旦开始看电视,平均会看43分钟。而和手机的单次平均交互时间只有17分钟,平板电脑可以达到30分钟。不过,移动媒体的消费时间是唯一增长的媒介形态,已经从2012年的12%增长到了20%。电视、广播、印刷媒体都在下滑。即时通讯、电商、移动支付市场发展迅猛移动互联网为新的通讯应用带来了增长动力。包括WhatsApp、Instagram和Snapchat应用的用户基数都在增长。目前,WhatsApp的活跃用户超过4.5亿,日新增用户超过了100万。同理,微信、Line、Viber的月活跃用户也都在增长。用户每天发布在网上的照片数接近10亿,分享量最大的四个产品分别是Snapchat(49%)、(43%)、Instagram(7%)、Flickr(1%)。互联网的流量消费中,现在有超过五分之一的流量都来自移动端。PC流量的占比一直在不断下滑。在电子商务的流量中,由移动端产生的流量接近25%。但从电商销售额来看,还有13%的电商销售额来自移动端。PayPal的移动交易额达到了300亿美元。星巴克在2013年移动支付交易额也超过了10亿美元。由Uber、Lyft、Hailo等打车应用带动的移动交易次数也在不断增长。Uber绑定的支付卡超过了1100万,Lyft支付卡超过440万。作为移动端交易量最大的平台之一,苹果App Store营收在2013年超过了100亿美元。智能手机增长机会在中国和印度美国智能手机渗透率已经达到65%,这也意味着发达国家的市场接近成熟,增长开始逐渐放缓,净增长量下滑。2014年智能手机销售量的拉动力量将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的新增用户,尤其是中国和印度两个人口大国。中国的互联网用户规模已经是美国的两倍,同时中国的应用下载量也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国家。全球智能手机平均售价下滑趋势还会不断维持。无论是iPhone还是iPad,销量增长都在趋缓。世界进入“多屏”市场虽然移动端吸引了用户的注意力,但移动广告的支出占比仍然落后于时间消费占比。移动广告的价格也还偏低。在移动广告市场中,付费搜索广告仍占主导地位。然后是展示广告、信息广告。在搜索广告中,()毫无疑问基本占有了所有市场。接下来,这个情况或许会改变。移动市场接下来的“Big Thing”会是什么?这些都值得考虑:可穿戴设备、移动支付、互联网电视、联网汽车、移动医疗、移动广告、在线教育以及一切服务性产业。不过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腕带都还没引起用户的兴趣。爆发点也没有真的到来。大家不妨再多关注一下智能联网汽车。有数据显示,25岁到54岁的美国人每天在汽车里的时间有1.2小时。因此,关于该领域的标准或将很快推出。预计2018年的联网汽车出货量会接近7万台。在智能联网汽车里,音乐、地图、天气、交通、新闻等都会成为杀手级应用。全球联网设备出货量会不断增长,这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责任编辑:jimmonzang]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还能输入140字& 科技不怕问 & 正文
[科技不怕问]摩托罗拉新机为何不在华销售?
网友“云丽达”:今天我看到新闻说计划推出50美元左右的超低价机型,印象中去年以来,摩托罗拉推出的MOTO X/G系列都没有行货。这是为什么呢?腾讯科技:的确,摩托罗拉移动去年以来推出的新的MOTO系列都没有在国内正式上市。中国在去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而摩托罗拉移动却每况愈下。常理上说,摩托罗拉不该错过这个蓬勃发展的市场。这个反差很有趣,也恰恰印证了摩托罗拉移动现在的尴尬境地。大环境变天了被()收购之后,摩托罗拉移动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陷入整合的阵痛中,基本从市场中消失,没有推出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加之谷歌从安卓阵营的大局利益出发,并没有对摩托罗拉移动进行资源倾斜。在丹尼斯·伍德塞德上任CEO之后,摩托罗拉才真正开始规划硬件产品路线。并于去年八月推出MOTO X,随后上市了低端的MOTO G。但是,现状和2011年并购发生时已经大不相同。三星、已经取得绝对优势地位。新兴市场的中华酷联等相继崛起,索尼、LG也稳固了自己的市场份额。摩托罗拉已经无力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同这些强大的对手展开竞争。尤其是在中国等新兴市场,过半份额已经被本土厂商所攫取。谷歌的制约摩托罗拉移动被谷歌收购后话语权极为有限。不难想见,摩托罗拉大的战略必然要服从谷歌的整体规划,无法再像过往一样独自行动。谷歌之所以不遗余力地推广安卓,并非是从系统本身牟利。而是依赖根植于系统中的谷歌各类应用软件获取广告以及其它延伸收入。在其他国家,谷歌的这一想法能够顺畅实施。但在中国市场,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谷歌已经无法直接参与。同样被戏称为谷歌“亲儿子”的Nexus也没有在国内市场正式销售过。作为谷歌旗下的公司,摩托罗拉移动不会冒然通过“阉割“掉谷歌软件的做法进军中国市场。摩托罗拉的策略但美国市场不同,摩托罗拉依然还有一定的影响力。根据市场调研机构comScore去年11月发布的数据,摩托罗拉依然位列美国智能手机厂商五强。如下图所示:因此,摩托罗拉很明智地选择了在大本营美国市场切入。Moto X最初主打的宣传口号之一便是“美国制造”,并且不会在美国以外的市场推出。但MOTO X因为定价和过于个性定制化的风格,并不是走大众路线,无法帮助摩托罗拉移动重新杀入市场。于是,MOTO G问世了,并且不在局限于美国市场,而会逐步从巴西和欧洲的部分地区扩大到中南美、欧洲各国、加拿大以及亚洲部分地区。2014年1月上旬还将在其它亚洲地区、美国、印度和中东推出。其中,港版已于1月16日发售。有未经证实的消息还声称,MOTO G还会通过“净化”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可见,摩托罗拉移动仍然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和方式。(旻溪)
[责任编辑:samxiao]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还能输入140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风科技 腾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