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迂深圳下沙附近邮政银行在哪里

客服热线:400-
急速注册 秒获888
我已阅读并同意及
2016年对邮储银行市场定位的再认识
随着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邮政储蓄由非银行金融机构转型为商业银行。在面临国际严峻金融形势和国内激烈市场竞争的情形下,邮储银行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思想,走出原有的经营方式,按照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来运作,以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来指导其发展。  邮储银行转型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由于具有丰富的个人客户资源和广泛分布的城乡网点,中国邮政对邮储银行进行了充分准确的市场定位:根植城乡,服务大众。应该说,邮储银行成立以来,取得的直接效果和社会综合效益是十分突出的。然而,伴随着改革与发展,也逐步凸现出一些难点问题。难点一:网点布局与发展高效业务的矛盾。当前城市金融的资源聚集度、市场成熟度和竞争激烈程度远远超过农村,一些银行甚至已经撤出经济欠发达的县市,将战略重心转向城市,重新优化网点的设置和布局。城市金融市场成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必争之地。以公司业务为例,它是商业银行一个重要的利润来源,各家拼争相当激烈。而邮储银行在这一领域并不具备更多的优势,加之进入较晚,市场基本已被各家银行分割完毕,再想挖掘新的市场空间,困难可想而知。虽然公司业务可以依托现有的城市网点逐步展开,但要从各家商业银行口中夺食,难度很大。难点二:赢利模式的拓展与创新。日起,邮政储蓄在人民银行的存款资金开始实行新老划段逐年转出政策。随着邮政储蓄开始自主运用资金,从人民银行获取固定利息收入的赢利模式也在发生根本改变。受宏观经济环境和邮储自身风险控制能力的影响,自主运用资金收益率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必须研究新的赢利模式,切实转变收入增长方式。难点三:人力资源紧缺且配置不合理。由于邮储银行组建不久,面临着从传统单一的储蓄业务向全功能商业银行转型的挑战,客观上存在综合管理、新业务开发、市场营销等人员缺乏的问题,尤其缺乏懂金融、会管理的专业人才,实难适应银行商业化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人员配备不合理,呈现结构性缺员和结构性冗员的状态。具体表现为管理人员和后台人员占比过高,而业务开发人员、营销人员占比较低。我省邮储银行的管理人员占比为17.2%,后台人员占比为23.3%,面向市场的营销和服务人员不足60%。人员结构不合理,不仅制约了业务的发展,而且增加了管理成本,削减了企业利润。难点四:人员劳动生产率偏低。与省内各家银行相比,邮储银行的人均劳动生产率是比较低的,只有8万多元,而商业银行中高的多达40多万元。可见,邮储银行的劳动生产率与其他商业银行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而这种差距也极大地影响了企业与员工的收益水平。求真务实研究邮储银行的市场定位面对邮储银行转型过程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这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改革,使邮储银行尽快从传统的经营模式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型。----选准市场的主攻方向邮储银行成立之初,势必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在竞争战略的选择上,作为信贷市场的新参与者,由于人才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加之经验的缺乏,必将面临较高的经营成本。这就决定了邮储银行进入市场必须回避价格竞争,而要采取迂回战术,走差异化竞争的路线,寻求市场细分地位,依靠专业化,发挥比较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相对于其他商业银行,邮储银行最大的比较优势在于网点众多,这在农村地区尤为突出。全国邮储营业网点已超过36000个,汇兑网点达45000个,县及县以下农村网点占2/3以上,这是目前其他商业银行在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时所不具备的;同时,依托广布的网点而形成的人脉优势,也为邮储银行发展农村金融业务提供了客户资源和信息渠道。营销学的长尾理论指出:大规模的小客户群对于银行利润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乡镇一级邮储网点的存在,使得邮储银行能够以渐进式的发展逐步深入广大农村,利用网点和人员的广泛覆盖,以较低的成本发展客户,准确地了解贷款申请人的各方面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审核和发放贷款的经营成本。因此,在确定邮储银行的市场定位时,必须牢牢把握我们的网络优势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的网点优势。在当前党中央、国务院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大背景下,邮储银行的市场定位首先应高度关注农村,立足农村主战场,利用邮政在农村地区的网络优势和对农村地区、农户情况比较熟悉的特长,开展农村小额质押贷款、小额信贷、代理保险和各种代收付业务,与其他商业银行实现错位竞争,逐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趋向。----找准邮储银行的价值点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消除城乡二元金融结构的进程中,邮储银行应当找准自己的角色,做出其应有的贡献。从现阶段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来看,金融服务远远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农村金融组织单一、业务商业化和垄断化、服务不到位,供给与需求严重不平衡。在国有商业银行普遍撤出农村市场,而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金融支持的今天,邮储银行正好可以弥补农村金融服务主体单一、业务垄断化和服务不到位的缺口,充当服务三农的一支主力军。邮储银行是目前国内银行中覆盖城乡二元经济面最广、营业网点最多的金融机构。党中央提出要建立城乡统筹发展长效机制,其中就要求金融机构不断改善服务,加强对三农的支持。这将对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起到关键作用,而邮政金融自身的网络体系正符合城乡二元结构的现实。中国银监会在邮储银行开业的批复中明确邮储银行要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样,定位于为城市社区和农村居民提供金融服务的邮储银行,将填补我国银行县域金融服务的空白地带。同时,邮储银行可以改善城市、农村金融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有利于城市、农村金融业的协调发展。因此,在农村地区的网络布局以及监管部门的支持,都是邮储银行将来占领农村金融市场制高点的有利条件,邮储银行应该而且必将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城乡二元经济互动协调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与优势相匹配的业务定位与其他商业银行特别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较,资金较为充裕是邮储银行的又一个比较优势。目前,邮储银行已成为国内重要的货币供应商(2万多亿元)。市场的巨大需求和资金上的优势为邮储银行在大额协议存款、银团贷款、财政专项融资、信托产品等方面塑造自身特色提供了条件。因此,邮储银行的一个战略定位是通过办理集中批发性信贷业务,成为政策性银行和中小金融机构包括大型银行的资金供应商。在分析邮储银行的比较优势时,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面临的机会是客观存在的,是难得的。在我国银行业务中,中间业务市场仍是有待开拓的领域,农村金融市场的中间业务更是一片空白。再者,中间业务的开展,如支付结算、代理发行、代收代付等,也是以网点为基础的。在这种背景下,邮储银行完全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网络优势,大力挺进中间业务,减少对利差收入的依赖性,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经营效益,与其他商业银行共舞中间业务市场。诚然,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邮储银行的劣势也非常明显,如多数网点狭小陈旧,科技方面比较落后,人员素质较低,业务种类偏少,自我创新能力不足,营销体系尚未建立,激励机制不够灵活,内控制度有待完善。这些劣势决定了我们目前尚不具备对企业贷款风险的识别、控制能力,因此,还不宜大规模从事对企业的贷款业务,而更适宜将资金批发给其他金融机构来获取利差收入。综合以上对邮储银行的优、劣势分析,并借鉴其他国家邮政金融成功的改革经验,邮储银行基于战略导向的业务定位就是:在城市以批发业务为主、兼营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在农村以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为主,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业务体系。(来源于《中国邮政》2009年第3期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贵州省分行行长 史昭武)
周鸿祎曾经信誓旦旦地宣称不打算涉足互联网金融,要踏踏实实做好安全领域的产品,如今360却按捺不住下水互联网金融。可是...
邮储银行在“CCTM2011中国财资评选会”中荣获“最佳成长性现金管理银行”殊荣
可是事实是这样的吗?有53%的经理人承认自己不懂理财,有3%的经理人坦言自己从未理财,只有19%的经理人拥有理财自信...
壹钱包“任性狂欢节”4月加速来袭,开启理财市场大片模式
大学生要不要理财,到底该如何去理,这个问题值得大家分析,大学本来就是受教育的地方,有充足时间的话,学理财当然也好事,...
申请公积金贷款需要提交的一项重要材料就是收入证明。但是公积金贷款工资证明怎么开?填写要求是什么?现在由小编来告诉你。
PayPal可以与苹果,谷歌,安卓以及其它手机系统相抗衡吗?在线支付领域在壮大、改变、成熟,因此对其领域的巨头比如P...
投资已经成为了一种经济来源十分主要的途径了,掌握好了项目和方法,所能够得到的收获也是相当的大,所以说肯定大部分的人在...
农行活期理财产品怎么购买?农业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一直都很受用户喜爱,但是农行活期理财产品大家可能有所耳闻,但没有真正...
上市公司东方金钰宣布推出珠宝供应链金融网贷平台,打造垂直细分市场。
网贷理财 推荐阅读
作为投资者来说在投资邮政银行理财产品的过程中始终最为关心的问题还是投资的安全性问题
全市住房公积金系统进一步拓展,创新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政策,出台四项惠民新政,包括:无房人...
在购买邮政银行理财产品的过程中您首先是应该注意邮政银行理财产品正规的购买渠道。当前在购买邮...
虽然,现在大多数朋友都在正常缴纳住房公积金,但对于提取的条件和具体需要哪些手续都不太清楚。...
在邮政银行中,也是随着发展逐渐的发行了邮政银行理财产品,当然从一些基本的理财产品中,逐渐的...
新股民必看的投资必学笔记
不会炒股的人怎么搭上牛市这趟车
为养老金制定的理财规划
怎么在2015年内赚超过80%
Copyright 2015 深圳前海融通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备案证书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师个人主页
TEACHER'S BLOG
所在系所: 经济系
专业方向: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gaofan@
产业依赖假说与地区发展:理论描述及实证研究
产业依赖假说与地区发展:理论描述及实证研究&&&&&&&&&&&&&&&&&&&&&&&&&&&&&&&&&&&&&&&&&&&&&&&&&&&&&&&&&&&&&&&&&&&&&&&&&&&&&&&&&&&&&&&&&&&&&&&&&&&&&&&&&&&&&&&&&&&&&&&&&&&&&& 高 帆&&&&&&&&&&&&&&&&&&&&&&&&&&&&&&&&&&&&&&&&&&&&&&&&&&&&&&&&&&&&&&&&&&&&&&&&&&&&&&&&&&&&&&&&&&&&&&&&&&&&&&&&&&&&&&&&&&&&&&&&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市场化、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相较于改革开放之前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与此同时,我国的地区经济差距却表现出一个先缩小后扩大的“U型”变化轨迹(Jian TianLun.etc,1995;林毅夫、蔡昉、李周,1998)。在这种情况下,探讨地区差距的形成原因及消除途径就成为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特别是,对于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这个特征性事实,理论界存在着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解释:&&&&&&& 一是“资本短缺假说”,认为东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的不同导致了外国直接投资规模的差异,进而又导致了不同地区在资本形成能力、资本经营方式和使用效率等方面的差别,而这种差别恰好是使地区经济呈现二元格局的主要原因之一(李萍、李未无,2002)。这种解释虽然注意到资本因素对地区发展的推动作用,但却没有说明在全面开放的格局下外资为什么仍然不倾向于流向西部,也没有说明在西部本来就及其短缺的资金为什么向外流向东部地区。&&&&&& 二是“人文发展假说”,这种假说从地区发展的条件趋同理论出发,指出我国地区差距的形成原因不仅是由于人均收入、投资水平等常规增长条件的差异,而且更是由于人力资本禀赋、资源环境条件、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等人文发展因素的差距(蔡昉,2002)。与资本短缺假说相比,人文发展假说拓展了人们理解地区差距问题的视野,但是它却没有深入阐述人文发展因素影响地区经济的内在机理,以及地区之间之所以形成人文发展差距的经济性原因。&&&&&&& 三是“结构转型假说”,它强调地区差距主要是源于不同地区产业结构转型速度的差异,也就是说,第二产业的高产值份额和非农产业在空间上的不平衡分布,致使东南沿海地区日益成为以轻工业品生产为主的制造业中心,中西部地区则逐渐沦为以农业生产和矿产采掘业为主的外围地区(范剑勇、朱国林,2002)。应该说这种研究思路是有启发意义的,但是两位提出者主要依据的是实证分析,而没有在理论上揭示产业结构影响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 总之,上述对我国地区经济差距问题的理解在一定意义上都有可取之处,但同时也有值得完善和补充的地方。本文试图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结构主义的分析思路提出一个解释地区差距和发展的假说,由于这个假说特别强调三次产业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因此可以称为“产业依赖假说”。文章将首先从理论角度描述这个假说的主要内容,然后利用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截面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是简短的结论和说明。&&&&&&&&&&&&&&&&&&&&&&&&&&&&&&&&&&&&&&&&&&&&&&&&&&&&&&&&&&&&&&&&&&&&&&&&&&&&&&&&&&&&& 二、产业依赖说:一个有关地区发展的理论描述&&&&&&&& 众所周知,发展经济学的一个鲜明特点是结构分析。在分析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展经济学家指出: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度量必须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去度量,将增长进程理解为一个产业结构全面转变的组成部分最为恰当(Kuznets,1949)。沿着这条思路,刘易斯(Lewis,A.,1954)首先注意到发展中国家并存着农村中以传统生产方式为主的农业和城市中以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化部门,由于农业中存在着大量边际生产率为零的剩余劳动力,因此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将通过要素的再配置效应而促进经济增长。其后费景汉和拉尼斯等人在考虑工农业两个部门平衡增长的基础上,完善了刘易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经济结构思想。这样刘—费—拉模型就成为在古典主义框架下分析工农产业结构转变的经典模型,尽管如此,该模型主要考虑的是第一、第二产业,而对于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重视不够。对此,钱纳里和赛尔昆(Chenery&Syrquin,1988)通过对101个国家年统计资料的分析构建了多国经济发展的标准结构模型,该模型不仅支持了配第—克拉克定理以及库兹涅茨部门结构变动理论: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相对下降,第二、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及就业比重 则相对上升,而且揭示出产业结构转化具有显著的增长效应:“资本和劳动自农业向其他生产率较高的部门转移,约占平均增长的20%”。显而易见,这就经济增长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个产业结构转化的过程,产业结构转化可以为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提供一个切入点。&&&&&&&&&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产业结构转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而在于产业结构转型如何影响到经济发展。一般说来,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之间,工业的附加值和劳动生产效率要高于农业中的相应数值,例如根据测算2000年我国第一产业的附加值若为100,那么第二产业的附加值则为320.1,同期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效率为3995元/人,而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效率则高达28414元/人。从经济学的角度讲,资源从第一产业流向第二产业将会通过资源的再配置效应而促进经济增长。但是这里首先要清楚与第一产业相比,第二产业在附加值和劳动生产效率方面的比较优势是如何形成的,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在需求方面,市场需求规模较大、增长迅速的行业往往意味着要素回报率较高,相反,市场需求比较平稳甚至相对萎缩的行业则往往具有地的要素回报率。从这点出发,恩格尔系数表明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提高,人们用在食品方面的消费支出将会相对下降,而用来购置其他高附加值产品的支出将会相对上升。这就意味着传统农产品基本上属于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其需求的收入弹性一般较小,市场的需求潜力发展有限;而工业品一般属于人们生活中的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其需求的收入弹性一般较大,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较快。这样市场需求潜力的不同将会对工农业产品形成不同的要素回报率,进而可能形成第二产业相对于第一产业的生产效率优势。&&&&&&&& 其次,在生产方面,农业生产通常必须依赖于植物或动物的生长周期,它随着市场的价格信号来调整供给的空间较小,而工业基本上突破了生产中的季节性约束,它能够随着市场的供求状况来灵活调整生产规模。更重要的是,农业必须以土地作为基本的生产要素,因此农业生产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在空间上具有分散性,而工业则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土地资源的空间约束,从而在生产的过程中具有相对集中的特征。这样,与农业相比,工业生产、特别是重工业生产一般要在资产不可分的田间下投资于一些固定设施,这就意味着许多工业生产能够通过扩大规模来降低平均生产成本,换而言之,第二产业相对于第一产业更能获取规模经济效率。&&&&&&&& 最后,由于具有空间上的分散性和在时间上的季节性,因此农业生产中的分工和专业化水平较低,而工业由于摆脱了在生产中时间和空间的两重制约,从而就更适合于采取分工组织。分工具有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节约劳动转化的时间、促进机械发明和技术创新等好处,因此“农业上劳动力的增进,总跟不上制造业上劳动力增进的主要原因,也许就是农业不能采用完全的分工制度。”(亚当·斯密,1972)。特别是作为分工的主要特征,中间产品使用及其迂回生产程度在农业中远低于工业,这是形成工农业生产率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高帆、秦占欣,2003)。&&&&&&&&& 正是由于第二产业在组织方面的分工特征,所以它的联系效应更为明显,往往能够通过前瞻效应、后顾效应和旁侧效应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罗斯托的主导部门理论和赫尔希曼的联系效应理论都是以工业、而不是农业为落脚点的。&&&&&&&&& 概括地说,上述三个原因致使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通常要高于第一产业,根据这种判断,经济发展往往表现为一个工业部门相对于农业部门快速发展的“工业化”过程,但这个过程并不是以牺牲农业发展为代价的,相反第二产业的发展将会为第一产业提供更为廉价的化肥、农药、良种、机械等中间产品,从而在增强迂回生产程度的基础上提高农业生产率(Matsuyama,1992)。反过来说,由于农业对于工业具有产品、资本、劳动、市场、外汇等多种贡献,所以农业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又会对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值得特别强调的是,经济发展绝不仅仅表现为一个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的工业化过程,而是在工业化过程中内生着服务业的兴起。第二产业的发展比伴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二产业的快速增长可以刺激第三产业的兴起,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又会反过来推动第二产业的持续性增长。其原因是,首先,现代服务业主要源于工业企业内部职能的外部化,工业生产中的分工特征使其往往负担着多项职能,企业在外部交易费用小于内部管理费用的前提下,就会将融资、咨询、调研、运输、创新等功能外部化,这种情况将会从市场需求的角度诱发服务业的发展;在另一方面,工业会为服务业的兴起准备资金、人员、管理、产品等要素。所以,工业的快速发展将会在市场需求和要素供给两个方面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其次,第三产业并不是被动地依附于第二产业,而会对第二产业形成法作用和推动力,市场作为一种网络组织,服务业的兴起将使更多的人脱离了工业生产而专业提供服务产品,其结果将会进一步扩展第二产业的市场需求;另外,服务业构成了工业生产中间产品的投入部分,它的发展将会降低第二产业的交易费用和管理费用,可以说“倘若没有像运输和教育这样人人需要的服务业,倘若没有像零售和批发这样的中间服务业的发展,工业化就不可能发生,或者即使发生了其速度也要缓慢的多“(R.M.哈特韦尔,1989)。从这种理解出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一种不断强化唇齿相依的双向互动关系,工业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服务业快速发展的过程。&&&&&&&&& 依据前文的描述,不难看出三次产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依赖关系,工业相较于农业的生产率优势,使经济发展表现为一个工业快速增长的工业化过程,而工业化又内生着服务业的兴起。换而言之,经济发展要求在三次产业之间形成相互协调、彼此依赖的格局,在这个格局中第二产业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它一方面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率并为整体产业发展提供条件,另一方面能够引致服务业的发展而为整个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依据这种理解,我们可以从产业依赖的角度提出一个有关地区发展的假说: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一定是在三次产业之间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而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必然是三次产业之间形成了相互制约的恶性循环。假设有甲、乙两个地区,甲地的工业化进程较快,从而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刺激了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所在地区的发展,而且在要素高回报率的条件下吸引其他地区的要素流入,进而强化该地的产业转化力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乙地工业化发展缓慢,则导致了农业生产率较低,服务业规模较小、层次较低,从而不仅不能有效的吸引外部要素流入,而且可能导致本地的要素大量外流。这种情形表明,缪尔达尔(1992)有关扩散效应和回波效应的地区不平衡发展理论是正确的,大事导致回波效应大于扩散效应的原因在于,落后地区的产业结构由于工业水平较低而使三次产业之间难以协调推进,从而对要素形成的是挤出效应而不是吸附效应。&&&&&&&&&&&&&&&&&&&&&&&&&&&&&&&&&&&&&&&&&&&&&&&&&&&&&&&&&&&&&&&&&&&&&&&&&&&&&&&&&&& 三、地区差距的结构解释:来自我国的实证分析&&&&&&&&& 无论是古典增长理论、还是新古典增长理论都倾向于将增长原因分解为资本、劳动、技术等因素,但是生产要素是通过配置到特定产业中而起作用的,因此“如何度量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就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刘伟、李绍荣,2002)。&&&&&&&&&& 依据上述计量模型,可以检验我国产业结构与地区差距的关系,按照区域划分的惯例,我国的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和海南,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西部地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青海、甘肃、宁夏和新疆。由于要考察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所以就不能利用纵向数据作为实证分析的依据,而要以各地的截面数据作为计量的资料来源。我们以2000年为例,用各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总产出,用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来刻画三次产业的结构状况,以上数据全部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2001》。利用TSP软件可以得到下面的回归方程:&&&&&&&& 其中,回归方程下方括号中的数据为对应变量的t检验值。显而易见,该回归方程的判定系数R?=0.999110,调整后的判定系数R?=0.999011,表明回归方程在总体上的拟合程度很高,三次产业结构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有较好的解释意义。此外,回归的结果还显示:该回归方程的D—W检验值为1.840317,这说明回归方程在整体上不存在序列相关,其参数估计在统计意义上具有可置信性。根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我国的地区经济发展中,第一产业的总产出弹性β=0.1258150,即第一产业每增长1%,则地区GDP将会上升0.1258150%;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总产出弹性分别为β=0.3069313、β=0.5718464,当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增长1%时,它们对于GDP的贡献程度分别为0.3069313%和0.5718464%。这种情况表明,在我国的地区发展中如果某些地区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长迅速,那么由于这两类产业具有较高的总产出弹性,因此就能促进本地的较快发展,相反如果某些地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迟缓,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过高,就会由于第一产业的低总产出弹性而阻碍到地区的发展。这实际上证实了我们在前文中所阐述的经济发展是一个工业化的过程、而工业化又伴随着服务业兴起的观点。&&&&&&&&& 进一步的,在对地区发展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的过程中,我们还观察到在我国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确存在着紧密的依赖关系。因为利用TSP软件对我国地区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出水平进行回归,可得:&&&&&&&&&& 上面第一个回归方程代表的是第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引致作用。该方程的判定系数R?=0.941908,调整后的判定系数R?=0.939905,可见方程在总体上的拟合程度较好,方程的D—W检验值为1.841802,表明回归的残差值不存在序列相关。该方程自变量的系数为0.6992914,说明在我国的地区发展中第二产业会较为明显的影响到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二个方程显示的是第三产业对第二产业的推动作用。方程的判定系数和调整后的判定系数与第一个方程相同,其总体上的拟合程度较好,该方程的D—W检验值为1.936652,表明回归的残差值不存在序列相关,由于方程自变量的系数为1.3469467,说明在我国的地区发展中第三产业对第二产业。的反作用比较显著。这实际上证实了我们在前文中所提出的假说:经济发展是一个工业化的过程、而工业化又伴随着服务业兴起,地区的发展应该是在第二产业迅速增长的基础上使三次产业之间形成协调推进的格局,这种格局的程度差异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实质性原因。&&&&&&&&& 从实际的观察中不难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东部地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工业化程度普遍较高;相反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第二、三产业进展缓慢,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例如,北京、天津、上海、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等东部地区第二、三产业的产值占当地GDP的比重均超过了80%,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占地区劳动力的比重在50%—90%之间;而贵州、云南、西藏、青海、甘肃和新疆等广大的西部地区第二、三产业的产值占当地GDP的比重维持在70%左右,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占地区劳动力的比重则在26%—45%之间。于是,东部地区往往能够通过第二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率水平,促使服务业不断兴起,从而在产业协调推进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发展,并对外部要素形成吸附效应,这是一个产业相互依赖、不断推进的良性循环。而西部地区工业发展缓慢、农业比重较大,从而影响到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影响到三次产业的协调推进和对要素的吸引功能,这是一个产业相互制约、发展缓慢的恶性循环。这两个方面的循环机制是我国在区域之间形成的不是扩散效应,而是回波效应,这是理解我国近年来地区差距不断扩大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四、总结和说明&&&&&&&&&& 对于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事实,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但结构主义的思路也许能够提出一个较好的解释。本文通过理论描述和实证分析,试图从三次产业之间相互依赖的角度来说明我国的地区差距及其发展问题。具体地说,相对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由于需求、供给、组织等原因具有生产率的比较优势,因此经济发展首先表现为一个第二产业发展的工业化过程,在此过程中,第二产业通过内部职能的外部化而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又会通过扩大市场需求和降低交易费用而推动第二产业的发展。据此,如果某些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在三次产业之间能够形成良性的依赖关系,特别是能够在第二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是经济发展更多地依靠于第二、三产业,那么该地相对于其他地区就会发展较快并形成要素回报率的优势,从而在回波效应大于扩散效应的条件下强化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实证研究也支持了这种判断。&&&&&&&&& 如果有关地区差距的产业依赖说是有道理的,那么它就可以进一步完善前文所提到的资本短缺说、人文发展说和产业转型说。首先,落后地区利用外资不足可能只是产业结构发展滞后的一个表征,因为三次产业的良性互动、特别是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将会对资金形成吸引作用,否则不仅对外部资金难以形成吸附效应,反而会导致本地资金流向其他地区。其次,人力资本、市场环境等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但它们本身并不能直接创造价值和财富,只有将这些因素配置到特定的产业中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反过来说,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才能为增加人力资本含量等提供条件。最后,产业转型速度不同只是地区发展差距的一个表现,产业转型的本质原因是在经济发展中三次产业之间具有内在依赖性。&&&&&&&&&& 从上述理解出发,缩减我国的区域经济差距、特别是促进西部地区发展的一个关键是调整三次产业结构,要在改造传统农业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工业产业的发展,并以此为契机引发第三产业的兴起,从而使三次产业逐渐摆脱恶性循环而进入到良性循环之中。围绕这点,西部地区应该在西部地区应在市场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通过区域性法规界定和维护民营经济产权,通过融资、税收、政策等方面的措施大力推动民营企业的发展;应该在中央政府的扶持下,主要运用市场机制来推动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的发展,切实有效地转化政府职能,简化审批手续,减少中转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优化企业投资交易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应该继续地弱化政府在价格确定中的决策权,使价格能够准确地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以及资源的稀缺程度,从而引导企业依据正确的价格信息来进行组织试验和技术创新;应该在加入WTO的背景下,逐渐地解除电信、邮政、银行、保险以及航空等领域的行政性垄断,鼓励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自由进入和参与竞争,推动本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应该改革城乡严格控制的户籍制度,简化农民转移的手续,取消不合理的收费,允许农民具有比较自由的迁移权、居住权和就业权,降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交易成本,以此来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动力流入工业和服务业。无疑,这些努力将通过三次产业的结构优化而推进西部地区的发展。&&参考文献:1. Jian TianLun,Jeffrey Sachs,Andrew Warner,(1995) “Trends in Regional&&&& Inequality in China”,Development Discussion paper No.518(October).Havard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Havard University.2.& 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经济转型的地区差距分析》《经济研究》1998年第10期。3.& 李萍、李未无:《区域经济增长与外国直接投资》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第7期。4.& 蔡 昉: 《制度、趋同与人文发展——区域发展和西部开发战略思考》&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5.& 范剑勇、朱国林:《中国地区差距演变及其结构分析》 《管理世界》 2002年第7期。6.& Kuznets Simon,(1949) “National Incom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Econometrica.17.7.Lewis,W.A.(1954),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y of labor”,The 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tudies8.钱纳里、赛尔昆:《发展的型式》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9.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商务印书馆,中译本1981年版。10. 高帆、秦占欣:《二元经济反差:一个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解释》《经济科学》2003年第1期。&11. Matsuyama,K.(1992)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Comparative Advantage,and Economic Growth”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58.&12. R.M. 哈特韦尔:《服务业革命:现代经济中服务业的作用》,载于《欧洲经济史(第三卷)》,(卡洛.M.奇波拉主编) 中译本1989年版。&13.缪尔达尔:《亚洲的戏剧》&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中译本1992年版。&14.刘伟、李绍荣:《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中国工业经济》 2002年第5期。& 此文原载于《财经研究》2003年第10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附近哪有邮政银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