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民家某农民想使地里的小麦麦的价格

我国小麦产业发展需要关注的六大问题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第三,科技应用日益受到规模限制。据中央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目前全国户均小麦种植规模仅有4.5亩,规模过小不仅大大限制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且制约了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不利于小麦产业实现现代化。在江苏射阳县四明镇调查发现,规模经营的小麦耕种机械作业成本为130元/亩,比分散经营减少35元/亩,种子成本减少47元/亩,两项合计减少82元/亩;应用于规模经营的大型机械装备小麦播种7道工序仅需要100元/亩,较农户分散经营又降低了30元/亩。此外,规模经营为大中型机械在深翻等环节使用提供了条件,不仅有
韩一军中国人口众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将粮食安全问题摆在首位,明确提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方针是:“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战略目标是: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小麦是中国最重要的口粮之一,小麦产业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近年来,国内资源环境、粮食供求格局和国际贸易形势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四化”同步和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为细化和落实中央提出的粮食安全新战略方针和目标,笔者对国内小麦产业发展进行了系统深入思考,认为小麦产业发展面临的6大突出问题需要关注和应对。小麦产业面临的六大突出问题第一,种麦效益持续下滑。近年来,尽管国家不断提高补贴和最低收购价水平,但小麦的种植收益不仅低而且还在持续下降。据国家发改委调查数据,2008年以来全国小麦亩均净利润连续5年下降,从164.51元/亩降为2012年的21.29元/亩,降幅达87%,成本利润率仅为2.56%。主要原因包括:一是投入成本不断增加。年,小麦生产成本中的物质与服务费用从278.69元/亩增加至396.69元/亩,增长42.3%;其中化肥费增长40%,机械作业费增长37%,种子费增长51%。二是人工成本大幅提高。随着农民外出打工机会增多,农村雇工成本明显上升。2012年,小麦亩均人工成本为291.4元,比2008年增长1.2倍,比2000年增长2.5倍。三是小麦价格提高幅度低于农资上涨幅度。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自2006年起国家实施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并且价格逐年提高,但提高幅度呈缩小趋势。2014年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提高到1.18元/斤,比2013年增加6分,增长5.4%,低于上年9.8%的增幅;较2006年累计增长41.2%,平均增幅为6.4%。小麦生产总成本从2006年的404.77元/亩上涨至2012年的830.44元/亩,累计增长1.1倍,年均增长12.7%。种麦收益持续降低致使华北部分地区出现小麦撂荒现象,本来可以种小麦和两季作物,但有的农户只选择种一季玉米。与其他作物相比,小麦的种植效益不仅显著低于蔬菜、等经济作物,在粮食作物中也是收益最低的。2012年蔬菜、棉花的亩均净利润分别是小麦的115倍和1.2倍;水稻、玉米的亩均净利润分别是小麦的13.4倍和9.3倍。第二,小麦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入世以后,根据世贸组织规则,中国开始对小麦实行关税配额制度管理,对配额内进口小麦实行1%的低关税,对配额外进口小麦征收65%的高关税。同整个农业一样,中国小麦正处于成本快速增长时期,在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国内小麦逐渐面临越来越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美国小麦在离岸价的基础上加上运费、保险、关税、进口增值税以及港杂费后的到岸税后价多数时间均低于国内优质小麦销区价,尤其是2013年3月以来,在国际小麦价格整体下行的趋势下,国际小麦到岸税后价持续低于国内优质麦销区价,价差最高达400元/吨。综合来看,中国小麦在价格、成本及品质等方面都不具有优势,国际竞争力逐渐减弱,未来在最低收购价及成本增加的推动下,国内小麦价格还将进一步上涨,中国小麦的国际竞争力将继续下降。第三,科技应用日益受到规模限制。据中央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目前全国户均小麦种植规模仅有4.5亩,规模过小不仅大大限制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且制约了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不利于小麦产业实现现代化。在江苏射阳县四明镇调查发现,规模经营的小麦耕种机械作业成本为130元/亩,比分散经营减少35元/亩,种子成本减少47元/亩,两项合计减少82元/亩;应用于规模经营的大型机械装备小麦播种7道工序仅需要100元/亩,较农户分散经营又降低了30元/亩。此外,规模经营为大中型机械在深翻等环节使用提供了条件,不仅有效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和可持续性,同时为北纬33度上亿亩稻茬麦解决了茬口衔接紧迫问题,大幅度提高了小麦的单产水平。第四,产业化组织模式难以适应新要求。随着市场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推进,中国小麦产业发展面临的组织问题越来越突出。麦农规模小、数量多、组织成本高(据调查,目前全国近百万农民合作社中真正规范的麦农合作社数量很少),作为单个分散的个体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不足,无法将小麦生产与市场供需相匹配,也难以与企业形成利益联合体,限制了一体化经营的自身扩展,而且我国小麦产业化经营起步晚,小麦加工企业规模偏小,龙头企业整体仍处于初级层次,对小麦产业化经营的带动能力不强,也影响了我国小麦产业的长远发展。第五,小麦生产面临资源和环境约束。资源和环境约束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加剧。在水土等农业资源约束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微利的小麦生产面临种植面积难以稳定的挑战,在华北等水资源短缺的主产区小麦生产面临的挑战更大,甚至在一些地下水严重超采地区亟需通过开展小麦退耕休耕来恢复脆弱的生态环境。据测算,如果将每亩灌溉水成本提高到200元,华北小麦种植面积将下降40%以上。全球变暖影响加剧,极端天气不断增多,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对农作物中生长期较长的小麦生产的影响最大,年国内小麦已经经历多次严重干旱的不利影响。第六,支持和保护的政策空间越来越有限。根据WTO规则,中国入世可以享受的微量允许支持量仅有农业总产值的8.5%。各种补贴方面,2012年中央“四补贴”支持量约1600亿元,仅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2.1%,但考虑到“四补贴”主要用于粮食产业,从特定支持角度看逐步接近WTO约束水平,所剩空间不多。价格支持方面,目前国际小麦到岸税后价较国内销区价格水平低10%~20%,假设最低收购价按照平均每年7%的幅度继续提高,且国际价格没有大幅度下跌,仍保持在280~320/吨之间,到2020年国内小麦价格较目前累计提高幅度约50%左右。也就是说,目前对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起主要作用的最低收购价政策未来还有5~6年的提价空间,但在2020年前后将很难运用,到那时65%的配额外关税也难以阻挡国外小麦的大量进口,在缺乏关税保护的环境下,其他相配套的支持补贴政策效果也将大打折扣。政策建议一是加大小麦科研和推广投入,通过集成应用提高科技贡献率。小麦属于常规育种,要区别于商业化育种政策,必须坚持国家为投入主体,科研院所为科研主体,政府推广体系和公司为推广主体,国家在小麦科研和育繁推环节都要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夯实小麦科研和推广基础。同时要通过各产业环节技术创新、集成配套以及体制机制创新,有效服务小麦产业健康发展。二是加快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从根本上提高产出效率。随着小麦机械化程度的快速提高,目前各地开展了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以及公司经营等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但也存在规模大了,单产和效益没有提高的问题。各地政府必须给予政策支持和引导,在加快推进小麦适度规模经营时,必须质和量并举,甚至量必须服从于质。三是明确各种补贴与生产者、产量挂钩,提高补贴效率。必须尽快改革现有对小麦的补贴政策,首要原则是要用好WTO赋予我们的8.5%的微量许可空间。既然规则允许,提高补贴政策效率的最好办法就是要明确与生产者、产量紧密挂钩,新增补贴要切实补给新型规模生产经营者,真正做到种麦有利可图。四是近期维持最低收购价政策,中长期可探索对规模经营者实行收入支持政策。从中长期看,价格支持政策空间越来越有限,可探索通过建档对规模经营者实行收入支持政策,具体手段包括直接补贴和收入保险相结合。目前美欧等国的粮食产业新政也是朝着这个方向调整的。五是加大对麦农合作社、大户和家庭农场支持,解决产业化组织最短板环节问题。建议现有合作社培育等相关扶持政策向麦农合作社、大户和家庭农场倾斜,加快培育多种形式、多种层次能够带动普通麦农的新型规模经营主体,尽快解决小麦产业化最短板环节组织化问题。六是在多双边谈判中坚守目前的保护水平,为国内小麦产业提供一个稳定的发展空间。考虑到小麦作为口粮的战略性、基础性地位以及国际竞争力还将长期处于下降趋势,况且中国已承诺的小麦关税配额数量巨大(964万吨),约束关税也只有65%,建议在未来的WTO谈判和自贸区谈判中坚决不做任何让步,为国内小麦产业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空间。(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robot]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94353
播放数:124395
播放数:173975
播放数:82180
48小时点击排行现在小麦行情咋样,我家存了三十万斤_百度知道
现在小麦行情咋样,我家存了三十万斤
央视新闻播报的助阵夏粮丰收,方便,小麦水分高,操作简单,几分钟就出结果,准确,就会价格低,小麦多少钱一斤,而且,实用,生芽,国内最好的水分测定仪是深圳冠亚SFY-6粮食水分测定仪,等一系列问题出现目前,跟你30万斤粮食的水分含量多少也有很大的关系的,不知道楼主有没有检测水分啊,要不容易霉变,因为需要收购商需要烘干水分才能存储行情各个地方是不一样的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小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河南:小麦价格上行乏力 专家建议农民及时出售存粮
  新华网郑州6月2日电(记者 宋晓东)日前,在河南省夏粮收购信贷工作会议上,相关专家分析认为,今年河南省夏粮收购形势复杂,小麦市场呈走弱态势,建议农民收获后及时出售存粮,购销企业快进快销。
  目前,河南省陈麦价格每斤普遍高于托市价格0.04元-0.08元,新粮上市一般与陈粮有0.04元/斤至0.06元/斤价差,目前豫南地区新粮收购价为1.06元/斤至1.08元/斤,预计新麦大量上市后,普遍开秤价格将在1.1元-1.18元/斤。
  在小麦市场供给方面,由于新小麦产量预期乐观,小麦陆续拍卖,贸易商出库还贷,市场粮源相对充足,同时由于国际国内粮食价差进一步扩大,小麦进口量增加,国内市场受到一定冲击。而在消费方面,粮食终端市场需求不旺。
  此外,还有专家表示,由于2014年部分购销贸易企业对市场判断失误,盲目赌后市导致亏损,因此今年各类收购主体入市心理将更为审慎理性。
  行业专家分析表示,从当前小麦价格的发展趋势来看,河南小麦市场将仍以平稳运行为主,建议农民丰收之后及时售粮出手,购销企业快进快销,避免因市场价格低迷赔本亏损。
[责任编辑:今年农民的小麦为什么卖不出去呢,不达标的小麦怎么卖? - 小麦信息网
欢迎来到中国鸡蛋网查看每日,希望我们的鸡蛋行情信息对您有用!
把鸡蛋价格网设为首页 | 收藏中国蛋鸡信息网
当前位置: &
& 今年农民的小麦为什么卖不出去呢,不达标的小麦怎么卖?
今年农民的小麦为什么卖不出去呢,不达标的小麦怎么卖?
  每年的六、七月份是的收购期,本来,到了这时节,农户们应该卖了小麦换了钱,高高兴兴准备下一年度的生产资料才对,可是在、、的一些地方,直到今天,农户还是面对着堆积如山的小麦,一点儿高兴不起来。  前不久,记者来到河南南阳方城县,在一条方城通往舞钢的农村公路上,到处可以看到像小山一样的小麦堆放在公路两侧,还有不少农民把小麦摊在公路上晾晒。石国杰是杨楼镇的一个种粮大户,据他说,今年,他家种了300多亩小麦,按照亩产1000斤计算,就是30万斤。  这两年,小麦年年丰收,收割后,也就十天半个月的时间,就会被收走,所以农民们大都没有考虑过存储条件,今年已经过了收购期,这小麦还没卖出去,石国杰只好把自家房子腾出来储存,可还是有大部分小麦堆放在露天里。已经两个月了,石国杰就睡在这麦堆边上,不敢有丝毫松懈。即使这样,还是有麦子被雨水淋过发霉了,也生了虫子。  不光种粮大户们的粮食没卖出去,小农户的粮食也没有卖掉。往年,小农户们都是把粮食托付给镇上的收粮点,再由中间人,也就是俗称的“粮贩子”集中卖给国家或者进入市场流通。在小史店镇,路边随处可见中间人收来的成堆的小麦,而在这些房后,小麦更是堆积如山。记者来到镇里的时候,恰好看到有小农户在与中间人因为粮款欠账发生争执。  在这镇上,至少有十几个中间人,每个人手里都有上百万斤粮食,都欠着几十甚至上百个小农户的账,大都是打了白条。粮食卖不出去,大家都很着急。方城县小史店镇王冈村蔡文群说:“一星期都下几次雨,最低的(每周坏掉)是5000斤左右,这钱根本就没有办法归还人家。这说实话牵涉着俺全家人的身家性命。”  那么,今年这些农民的小麦为什么卖不出去呢?原来,在小麦收割前,这一地区出现了冰雹大风天气,很多小麦出现倒伏,而当小麦收割的时候,又是连绵降雨,小麦出现了发芽萌动的迹象,所以这些地区因霉变、黑头、萌动等原因,致使小麦的重要检测指标—“不完善颗粒含量”普遍高于往年,总体质量明显下降。小麦分为五个等级,各等级都有质量指标,最低的五等小麦不完善粒也不能超过10%。  中央储备粮南阳向东直属库主任赵爱敏介绍,由于今年小麦质量出了问题,所以托市收购进度比较缓慢,但不可能降低收购标准。  为了粮食安全,国家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标准,粮食出现质量问题,谁也没有权限去收购不合质量标准的粮食。为此,中储粮在当地报纸连续发表文章,对国家政策进行解读,给农民提出粮食存储建议。今年,河南的小麦丰产,各级政府部门此前都为丰产做了充分准备,可没想到眼看小麦要收割了,却遭了天灾。河南省信阳、南阳、驻马店、漯河的一些地方,都因为同样的天气原因,造成小麦不完善粒超过了10%的国家标准。  因为天灾,粮食质量难以达标,为此,各级政府部门也都在想办法。一个月前,方城县政府从财政拨款,在中储粮南阳向东直属库的协助下,购买了40台粮食筛选设备,希望帮助农民把手里积压的粮食进行筛选,以达到收购质量标准。赵爱敏表示:“这样整理以后,一部分可以整理到标准范围以内,一部分通过整理也达不到。”  那么这些不达标的粮食是否真的只能废弃了呢?记者咨询了一位粮食深加工领域的专家杨帆。不完善粒是指有虫蚀、病斑、生芽、破损、冻伤、或未成熟等缺陷,但仍有食用价值的粮食。专家介绍,不完善粒超标的小麦,如果没有发生霉变、保存完好,也还能用在粮食深加工领域,如果保存不好、霉变较多,经过筛选可以用于加工,最后那些不易筛选的粮食,还能用于工业,例如生产工业酒精。早在一个月前,地方政府就已经着手帮助农民卖粮,尽量在饲料用粮、工业用粮方面开拓市场渠道,帮助本地粮食加工企业贷款、增加库存,可是单就河南省来说,工业对粮食的消化能力有限。前不久,方城县粮食局专门组织了两路人马,分别到广西、等地洽谈工业用粮、饲料用粮的销售。  今年,安徽、湖北一些地区也遭受了同样的自然灾害,当地政府动手比河南早,方城县派出的卖粮工作组,传回的好消息也不多,而且往年都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地方政府部门掌握的市场供求信息也不多。那么,这些不符合国家收购标准的粮食能否被市场所消化呢?  据业内人士介绍,往年,很多工业用粮企业想买到价格低廉的粮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合乎标准的粮食也不会自降身价卖给这些企业,今年,农民手中的这些粮食恰好可以满足这些企业的需要。从全国来看,市场需求应该还有不少空间。现在的难题是,农民与加工企业之间的供求信息不对接,难以建立起有效的供需渠道。  小麦的品质不好,卖不出去,收不着钱,很让人闹心,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不符合国家收购标准的小麦就毫无用处,只能由它发霉长虫。事实上,这些小麦还可以用来制造工业酒精,经过筛选还可以加工成饲料,而相关的加工企业也有收购的需求。关键是想要卖粮的农户和想要买粮的企业这两者之间怎样才能对接,供需双方之间信息怎样才能畅通,这就需要有关方面开动脑筋,搭建渠道。帮助农户多卖点粮,就能让农户多减少点损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农民小麦烘干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