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冰箱冷藏室温度到一0_3度是多佛还是少佛

关于佛教~!求助啊~!_百度知道
关于佛教~!求助啊~!
《梵唱观音心咒》!曲目、《梵唱大悲咒》、《普门颂》?最好能有唱词、《寄予莲花归净土》、《灵感真言》。另外给位要是有比较好的容易传唱的佛教歌曲或者是关于佛教的舞蹈也请帮忙推荐一下~、《一声佛号一声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请各位不吝赐教~,搞一次一佛教为主题的晚会因为小弟需要一些材料!以下佛教音乐分别咏颂的是谁?或者是什么事情、《佛韵梵唱》:《春风秋月宿谁家》
为您推荐:
其他11条回答
是我最近常听的一首佛曲另外还有两个极乐歌专辑首先我想,尤其是其福慧偈./music/music_5,弘一大师谱曲http
阿弥陀佛,善愿合十!居士能为佛教举办这样一个盛大的晚会真是功德无量。以上曲目都可以说是佛教中的经典。选择与推荐只是个人心中的执着心与分别心罢了。这是我的百度音乐掌门人,请居士可以看看《佛教音乐》,歌词都有的。
《自如》、《阿弥陀佛在心间》、《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赞》、《观音菩萨偈》舞蹈可以参考 很多佛教晚会排的舞蹈。海涛法师和慧律法师视频曾经看过。
回族佛教做梦时
忽觉梦中万象是我心
梦中众生赞叹我
正是虚妄我慢心。
梦中众生诽谤我
正是虚妄猜疑心
梦中众生要害我
正是无明嗔恨心
梦中境界万万千
正是无知轮回心
回族佛教梦醒时
生起甚深惭愧心
无始以来不知梦
错把梦境当我心
我已觉悟成佛门
愿意惊醒梦中人
何人能觉我是梦
如同梦中幻化人
何人能觉我是梦
愿发无上菩提心
何人能觉我是梦
不生分别四相心
何人能觉我是梦
不造口业无嗔恨
何人能觉我是梦
生起利益众生心
我骂众生是我心
我打众生是我心
我赞众生是我心
我厌众生是我心
一切境界是我心
梦中众生本来无
我却妄执虚妄心
梦中境界本来无
我却妄执希求心
我是你梦你不识
你是我梦我已知
虽然与你说梦话...
舞蹈:千手观音。普门颂 是齐豫的心经 我个人比较喜欢王菲的版本 不过版本挺多的 齐豫也唱过剩下的末学就没了解的 上百度MP3一搜就都出来了 呵呵,祝晚会顺利成功!希望可以借着晚会广结善缘,弘法利生!南无阿弥陀佛!
后来在大学毕业后的第二年,我就参加一个写作协会,结束了之后,我们其中一个团员说要带我们去花莲玩,然后我们就跟着他去,跟他去了才知道说原来,他是一个庙宇和尚住持的弟弟,他哥哥是和尚、是住持。
去到那边就介绍我们佛教的打坐、参禅,还有佛教的经典 – 大藏经。那我就翻一翻大藏经(因为我是很爱看书的人),翻一翻就觉得… 哗!里面很深奥!虽然深奥,但因为我从小就是很爱背文言文,而大藏经又都是文言文,我就觉得… 唔… 这个我看得懂,所以就很喜欢!就在那边看一看,有不懂的就问师父,然后就开始跟师父学打坐,就觉得很有使命感。因为师父说,出家修行如果修得好,并努力的修… 佛教有一句话说:“一子出家 九族升天”,就是说你一个做孩子的,不管那一代,有一个人去修行,如果修道努力的...
我给你推荐几首很好听的《智慧之光大势至菩萨》,《观音菩萨如秋月》,《心灯》,《菩提心灯》你可以上百度搜索!还有提供你这个网站: 阿弥陀佛!祈愿师兄功德成就!
我为基督徒的诚实而感动!
/question/.html
你们一群人了解基督教么?不了解就请先考察考察圣经再说!首先:把科学家烧死的是以前的天主教,理由是那时的天主教内有许多动机不纯的投机分子,(包括某些教皇),而科学的发现阻碍了他们的权力,因此就下毒手。这不关我们基督教的事吧!关于科学,圣经上就有许多关于科学的预言,你们先去看圣经再来讨论吧!
回答者: chr950331 - 助理 三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别什么事都往天主教身上推!】
你们新教就没干过什么丑事?加尔文和舍维托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你不知道吗?马丁路德对待犹太人的七条纲领,你不知道吗?北爱尔兰发生过什么事,你不知道吗?
你是真的对教会历史不懂...
卫塞佛圣诞浴佛节偈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转载]佛家之忍非无度,末法救世魔要除,魔多佛少如何
佛家之忍非无度,末法救世魔要除,魔多佛少如何度,先下地窟去醒悟
了芸大师开示弟子之四
佛家之忍非无度,末法救世魔要除,魔多佛少如何度,先下地窟去醒悟
&与愚同住苦,如与敌同居。与智者同住,乐如亲族居。贤者智者多闻者,持戒虔诚与圣者,从斯善人贤慧游,犹如月从于星道
(和愚蠢的人在一起,好像和敌人在一块一样,时刻有危险。与聪明的人在一起,好像和亲戚朋友在一块一样快乐。多听一些聪明的、贤惠的人的话,和虔诚的持戒的圣者一样,和善良的、贤惠、聪明的人一块,好像月亮和星星一样,互相帮助。)
须交有道之人,莫结无义之友。饮清静之茶,莫贪花色之酒。开方便之门,闲是非之口,多门之室生风,多言之人生祸
己饮独居味,以及寂静味,喜饮于法味,离怖畏去恶。善哉见圣者,与彼同住乐。由不见愚人,彼即常欢乐。
(自己一个人独自清净居住的滋味,以及寂静悠闲地趣味,并且喜欢修法悟道的禅味,让人远离恐怖、畏惧、去除邪恶,能够和圣贤一起论禅而能不分胜负,与圣贤之人同住同乐,由于不和愚笨的人在一起,所以我们会永远欢乐!)
学佛的孩子不变坏,学佛的老人不痴呆,学佛的少年永不败
知“因果”即知进退。知佛法,即得开心果
学佛就是学做人。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觉醒的方法,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思想、见解
你目前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大肚能容,断却许多烦恼障,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
节欲戒怒,是保身法,收敛安静,是治家法,随便自然,是省事法,行善修心是出世法。守此四法,通达佛法
世间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人世间的,喜怒哀乐,所有开心的不开心的事都像梦幻、泡影、露电一般,没有什么是绝对的。都是稍纵即逝,应保持平常心。)
真正的布施,是把烦恼、忧虑、分别、执着、通通放下
佛家之忍非无度,末法救世魔要除,魔多佛少如何度,先下地窟去醒悟
欲救世先除魔,魔不除此起彼伏,如何救治,故而魔要先除之
智者知幻即离,此乃真修,愚者以幻为真,此乃真愚,阿弥陀佛
寒山问拾得:世人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我当如何处之?拾得曰:只要忍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名:“大雄”。故名:“大雄宝殿”。即佛也。
把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点,把自己的理性升华到最高点,就是圣人
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
我们五官的享受,只是一种虚像,而内心的安详,才是最重要的
人如果为善,虽然福不能马上来临,但是肯定灾祸已经渐渐远了;人如果为恶,虽然祸不能马上来临,但是肯定福泽已经渐渐远了
人如果为善,虽然福不能马上来临,但是肯定灾祸已经渐渐远了;人如果为恶,虽然祸不能马上来临,但是肯定福泽已经渐渐远了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恶闻己过(人生中最大的罪恶是经常议论人家的过错,不检讨自己。而人生最大的愚蠢事情就是怕别人说起自己的过失,)
恶要忏悔,若恐怕人知也,其实就是大恶。行善了急着让人知道,就不是什么真善了
扶危周急固为美事。能不自夸,则其德厚矣
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能做到就是福慧双至
一个人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一个人如果不被恶习所染,幸福近矣,嫉妒别人,仇视异己,就等于把生命交给别人,诽谤别人,就象含血喷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伤人之语,如水覆地,难以挽回.[转载]佛說無量壽經講記2&&道源長老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2&
&&&&&&&&&&&&&&
丙六、阿難
對曰:唯然!願樂欲聞!世尊同意跟阿難說法,阿難就對佛說:「唯然!願樂欲聞!」「唯然」就是「是的」,是的呀!世尊,我「願樂欲聞!」「樂」要念「ㄧˊㄠ」,「樂」是好樂,「欲」就是希求,「聞」就是聽法,我真願祈請法,「樂」,我好樂聽,「欲聞」是欲望,我希望聽,加重口氣,世尊許我說法,我太歡喜了,我正想要聽。
講到這裡,已經把發起序講完,和前面的證信序,就是把全部經分三大分,第一分序分講完。下面開始講正宗分,正宗分分三大科,科就是段,分三大段,第一科講阿彌陀佛如何修因行,第二科講阿彌陀佛如何成就他的國土,第三科講阿彌陀佛如何攝化一切眾生,這三大科的綱要把它記住!現在先講第一科,就是講阿彌陀佛最初發心,就是「因」,因果的因,他發了什麼心?就是阿彌陀佛如何發心?如何發願?如何修行?都是講他因位的功夫。
 甲二、正宗分(分三) _乙一、明其所行(彰彼如來本昔所修無量行願)     乙二、明其所成(彰彼如來今所得身土之果)     乙三、明其所攝(彰彼如來今攝取無量眾生)
  乙一、明其所行(分二) _丙一、初列多佛,明起行緣            丙二、次彰法藏,依之起行
   丙一、初列多佛,明起行緣
佛告阿難:乃往過去久遠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錠光如來,興出於世,教化度脫無量眾生,皆令得道,乃取滅度。次有如來,名曰光遠,次名月光,次名栴檀香,次名善山王,次名須彌天冠,次名須彌等曜,次名月色,次名正念,次名離垢,次名無著,次名龍天,次名夜光,次名安明頂,次名不動地,次名瑠璃妙華,次名瑠璃金色,次名金藏,次名炎光,次名炎根,次名地種,次名月像,次名日音,次名解脫華,次名莊嚴光明,次名海覺神通,次名水光,次名大香,次名離塵垢,次名捨厭意,次名寶炎,次名妙頂,次名勇立,次名功德持慧,次名蔽日月光,次名日月瑠璃光,次名無上瑠璃光,次名最上首,次名菩提華,次名月明,次名日光,次名華色王,次名水月光,次名除癡冥,次名度蓋行,次名淨信,次名善宿,次名威神,次名法慧,次名鸞音,次明師子音,次名龍音,次名處世。如此諸佛,皆悉已過。爾時,次有佛,名世自在王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佛告阿難」,這就開始說無量壽經的正宗分了。「乃往過去久遠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這是退到過去很長久的時間,「劫」,梵語「劫波」,翻作中國話就是長時間,是個時間的名詞,一個長時間的名詞叫劫波,簡單翻譯叫劫。「無央數」就是梵語「阿僧祇」翻過來的,叫做阿僧祇劫,翻作中國話叫做「無央數」,無央數不是我們凡夫數得清楚的數目。一個阿僧祇劫,一個無央數,我們就數不明白了,但是上邊再加個「不可思議」,不可思議,也是個大數目,上邊再加個「無量」,再加個「久遠」,都是些大數目名詞。總而言之,說時間是過去的時間,很久遠,很長遠了,長遠怎麼樣呢?有一尊佛出世,叫做錠光如來,「興出於世,教化度脫無量眾生,皆令得道,乃取滅度。」每一尊佛出世都是為度眾生才出世的,錠光如來也是這樣,才興出於世,要教化度脫無量眾生,把有緣的眾生度盡了,皆令他得道,都叫他轉凡成聖。這尊佛把眾生度盡了,這麼多的眾生,他把善根成熟的眾生度盡了,有緣的眾生度盡了,這尊佛就涅槃,涅槃就是滅度。這一尊佛是這樣,下面每一尊佛,也都是這樣。佛出世以後,就講經說法度眾生,令眾生轉凡成聖得了道,他就涅槃。下面簡略不說這麼多,只說一尊佛、一尊佛的名字,一共說了五十三尊佛,說到第五十四尊才說到阿彌陀佛的本師。
釋迦佛一共說了五十四尊佛,說那麼多,就是表示佛是無量數的,才說了五十四尊並不多,前面證信序說的菩薩有無量數的菩薩,決定成無量數的佛,這叫我們知道,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眾生皆能成佛。不同於外道,外道的上帝只有一個,不許有兩個,這就不平等了,只許你升天國,不許你當上帝。佛教不是,你只要發菩提心,修菩薩道,你就可以成佛,簡略的說這五十四尊佛,教我們生起信心來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你也有成佛的機會。
「次有如來」,就是次於錠光佛,有一個如來出世。「名曰光遠」,光遠如來,光明遠大。「次名月光」,再有一個月光如來,月光能破夜晚黑暗。「次名栴檀香」,世間最名貴的香叫栴檀香。「次名善山王」,佛要修善法,等於妙高山王,最高的善法。「次名須彌天冠」,須彌山就叫妙高,妙高的天冠,天冠是最高的莊嚴。「次名須彌等曜」,是妙高的光明、光曜。「次名月色」,月色是清淨自在,佛清淨自在,等於月亮的月色。「次名正念」,佛是正念現前,叫正念如來。「次名離垢」,遠離一切垢,就是遠離一切煩惱才成了佛。「次名無著」,一切法皆不執著才成佛。「次名龍天」,佛為龍天之師。「次名夜光」,跟月光的意思一樣,能破除黑暗的夜光。「次名安明頂」,佛能得到安然的光明,最高的光明頂上叫做安明頂。「次名不動地」,佛是常在定中,叫做不動地。「次名瑠璃妙華」,瑠璃叫做青色寶,就是內外透明的寶,叫做瑠璃妙華。「次名瑠璃金色」,內外光明還帶黃金色。「次名金藏」,佛等於一個大寶藏,等於金藏,黃金一樣。「次名炎光」,佛有大智慧,形容叫炎光。「次名炎根」,佛得到根本智慧,能生起很多的智慧,等於得到光明炎旺之根。「次名地種」,佛成了佛,一切功德善法都能生出來,等於得了大地的種子一樣。「次名月像」,佛的相貌光明清亮,像月亮一樣。「次名日音」,日是最大的光明,佛說法的音聲,像日光出來一樣。「次名解脫華」,開了解脫華,能得到解脫之果。「次名莊嚴光明」,佛有大莊嚴、大光明。「次名海覺神通」,海是廣大甚深,佛的覺廣大甚深,叫海覺。佛的神通廣大甚深,叫海覺神通。「次名水光」,水裡發光能照映萬物,佛能得到海印三昧,等於水發光,照見一切萬物一樣。「次名大香」,佛證到五分法身香,叫做大香。「次名離塵垢」,遠離一切塵垢,和前面的「離垢尊者」的意思一樣。「次名捨厭意」,能捨棄、能厭離娑婆世界的煩惱,叫做捨厭意。「次名寶炎」,是寶光。「次名妙頂」,佛的華嚴三昧最高,叫做妙頂。「次名勇立」,佛勇猛精進,建立一切法門,叫勇立。「次名功德持慧」,佛的名字叫功德持慧,以他的大功德能攝持大智慧。「次名蔽日月光」,佛的光明最大,能把日月的光明遮蔽起來。「次名日月瑠璃光」,像日光、月光、瑠璃光一樣。「次名無上瑠璃光」,讚歎佛的光明像瑠璃光。「次名最上首」,佛是超過三乘聖人,最上首。「次名菩提華」,開菩提華結成的果。「次名月明,次名日光」,佛的光明破除黑暗,等於月光,等於日光。「次名華色王」,就是菩提華色之王。「次名水月光」,就是水裡面照見月亮之光,表示清淨。「次名除癡冥」,能除癡冥,就是無明煩惱都給斷除掉了。「次名度蓋行」,度脫了五蓋之行,五蓋不多講,這名詞很深,簡略解釋一下,蓋就是蓋覆之意,蓋覆我們的清淨心性,我們眾生都有一個清淨心,我們心怎麼不清淨呢?被五個法給蓋覆上。哪五個法呢?第一、貪欲蓋,眾生的煩惱各有偏重,有的眾生偏重於貪欲,無論你貪什麼?財、色、名、食、睡,你貪哪一種,清淨心都顯露不出來,就不能修行,不能用功,就叫做貪欲蓋。第二、瞋恚蓋,有的眾生,喜歡發脾氣,瞋恨心很重,那也不能修行,也不能用功。第三、睡眠蓋,有的眾生喜歡瞌睡,你叫他來聽經,他不聽經不瞌睡,他聽經坐在那兒打瞌睡。你叫他打坐,他也瞌睡;你叫他念佛,他也瞌睡。睡眠蓋,不能用功修行。第四、掉悔蓋,有的眾生心裡老是打妄想,身體坐不住,怎麼用功呢?這叫做喜歡動的人。第五、疑法蓋,什麼法他都聽得半信半疑,這個法好,不能決定,怎麼修行用功?要把五種蓋都除掉,才能成佛。「次名淨信」,信心清淨才成佛。「次名善宿」,宿是星宿,天上最善的星宿。「次名威神」,如來有大威德、大神通。「次名法慧」,於一切法具足智慧。「次名鸞音」,鸞鳥之音,就是最好聽的一種音聲。「次明師子音」,佛說法有威德的音聲,能降服天魔外道。「次名龍音」,很細微的音聲叫龍音。「次名處世」,佛雖然出世間,但常處在世間教化眾生。「如此諸佛,皆悉已過。」前面說的五十三尊佛都過去了。
「爾時,次有佛,名世自在王」,世自在王如來,就是阿彌陀佛的本師,說到這裡,馬上就可以說到阿彌陀佛什麼時候發心了。阿彌陀佛發願,就是在世自在王如來面前,發的四十八個大願。這尊佛的名字,要把他記到!阿彌陀佛在什麼地方發的願呢?在世自在王如來的面前發的願。
下面再說十個德號,都是一尊佛的德號,每一尊佛都有一個別號,有十個通號,只要成了佛,都有十個名字,這叫通號,另外一個別號。比方這一尊佛叫做世自在王,我們的本師叫做釋迦牟尼,稱如來、稱佛、稱世尊都是通號,都是一樣。通號,就像我們會講經的都稱法師,法師是通號,我叫做什麼法師?我叫做道源法師,別人叫做什麼法師?他有他的一個別名,這叫做別號。懂得這個意思,下面講到十個名字,是每一尊佛都有的,尤其我們作晚課,都會念八十八佛懺悔文,前面就講到這十個德號,聽我講完,你再念八十八佛好作觀想。
十個通號,第一個就是「如來」,乘如實道,來成正覺。上面這個「如」,是真如實相的理體,他怎麼成了佛?證得真如實相,成了佛。證得真如實相,真理之體,叫做「真如實相理體」。證得成佛,不是成阿羅漢,他要再來度眾生,成了佛再來度眾生,這叫做如來,乘如實道,來成正覺,叫做如來。
第二個德號叫「應供」,成了阿羅漢,也有應供的意思,就是成了阿羅漢,應受人天供養,那成了佛,更應受一切人天供養,所以叫做應供。我們佛教裡面有很多普通貼切話,都要知道來源,要知道意義,譬如說我們請某一個大德來吃飯,請他應供,就是一個佛的德號,一個阿羅漢的德號,尊敬被請的人,某某法師我今天請你來應供,就是這個意思。我們自己不敢稱應供,我到你那兒吃飯叫做趕齋,要懂得說貼切話,要知道分寸。
「等正覺」,在其他的經上翻譯「正徧知」,我們念八十八佛懺悔文,上面也是寫著正徧知,翻譯的字不同,意義是一樣的。「等」就是「等徧」,就是正徧知的「徧」,「正」還是那個「正」,「覺」就是「正徧知」的「知」,正徧知,就是超九界獨尊的意思,是佛的德號。詳細的解釋,六凡法界,凡夫外道,凡夫是無知,外道是邪知。二乘人,也叫做正知,二乘人知道他不是邪了,但是他不普遍,還有所固執。佛不但是正知,而且徧知,叫做正徧知,這個地方叫等正覺,就是平等正大的覺知,佛的德號。
「明行足」,三明之行具足,三明就是宿命明、天眼明、漏盡明。第一、宿命明,知道過去,過去的多少劫都知道。第二、天眼明,能觀察未來,未來多少劫,他都能看到。第三、漏盡明,現在無量世界、無量眾生、無量心念,他都知道。阿羅漢證到了六種神通裡面,也有這三種通,這三種叫通不叫明,是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知其大意,而詳細的事情,還觀察不透徹,所以不叫明。佛是過去、現在、未來三世間的事,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三明之行具足,叫做明行足。
「善逝」,「善」就是好,「逝」就是去,翻成中國話叫好去,因為翻成好去,不太文雅,所以翻成善逝,就是好去,去得好,這是如來的一個德號。如來剛才解釋為,乘如實道,來成正覺。他是來而不來,名曰如來。因為眾生善根成熟,應該見佛得度,佛就顯現了。實際上佛早成佛了,他是證得真如實相的理體,成了佛。我們怎麼沒看見呢?沒看見就是沒來,佛來無來相,去無去相,是我們的善根沒有成熟,所以沒有看見佛來,等你見佛得度的善根成熟了,佛就來,叫如來。來而不來,叫如來。那麼化緣已盡,教化眾生的緣盡了,應度的眾生都度了,他再住世也沒有意義,就涅槃了。涅槃就去了,去而不去,叫做好去。佛涅槃了,我們看見像凡夫死了一樣,眾生看見他涅槃,是因為見佛得度的緣盡了,佛住世沒有利益,就示現涅槃之相,就去了。到哪兒去了?他到大涅槃去住,住在常寂光裡了,所以他這個凡夫死了,這好去叫做善逝。
「世間解」,世間法通通了解,佛是出世間的,他不離世間覺。他成了佛,就要度眾生,眾生是在世間度的,而阿羅漢超出三界,他不回來,他見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冤家,好不容易了脫生死,超脫三界的牢獄,叫他回來,他不回來,所以叫做小乘人。佛不是,佛成佛就是為度眾生,度眾生就到世間。可是你成了佛,就是證得真如實相。成了佛,那是出世間法,但是你世間的法也都了解,如果你不了解,你不能度眾生,前面讚歎八相成道裡面說,世間的文藝、武藝樣樣你都得了解,不了解你不能度眾生。華嚴經上講,證到五地的菩薩,要是不了解世間法,根本度不了世間的眾生,所以說世間法無所不知,無所不解,叫做世間解。
「無上士」,「士」是有學問的尊稱,指世間有大學問的人,佛的學問,沒有人在他之上,叫無上士。
「調御丈夫」,他能調御一切眾生,稱為調御丈夫。十個德號有兩種解釋:第一種解釋,「無上士、調御丈夫」這兩個名字合成一個,「世尊」是第十個。第二種解釋把「無上士、調御丈夫」分成兩個,講到「佛」講到十個,「世尊」是第十一個。現在我們採取後者,「無上士」是一個德號,「調御丈夫」是一個德號。
「天人師」,佛示現在人間,有時候也到天上講經說法,不但是人間師長,也是天人的師長,叫做天人師。現在佛法少人講、少人說,我們的信徒聽佛法的因緣少,就是知道拜拜,佛也拜、菩薩也拜、天公也拜、媽祖也拜,他為什麼亂拜一通?沒人講給他聽嘛!他心裡面起疑惑,就來問我:「是佛大呢?天公大呢?」我好笑,他不好笑,因為沒人講給他聽,他不懂嘛!我就跟他說,佛叫天人師,一看就知道誰大了。無論是上帝,無論是天子,都是佛的弟子,佛是他們的師長。
「佛」,梵語叫佛陀耶,「耶」字是說話的一個尾音,把耶字略去叫佛陀,梵語佛陀,翻成中國話叫覺者。覺者是個人,是個覺悟的人,不是外道所稱的神,以為神了不得,神也作不了事。我們佛教講的佛,他是人修成的,人人都可以成佛,佛就是個覺者。「者」是指人之詞,是個大覺大悟的人,為什麼不翻為覺者呢?因為梵語的佛陀,具有三種意思叫三覺: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三覺圓滿才稱為佛。
「世尊」,包括世間、出世間,世間是六凡法界,出世間是三乘聖人法界,這就是九法界,為世間、出世間所尊,故名世尊。剛才講佛的十個德號有兩種解法:一種算到世尊這兒共十個。一種算到佛那裡共十個。現在我採取第二種解釋算到「佛」共十個,「世尊」是第十一個德號,具足上面十個德號,才成為世尊,世尊是個總德號,要具足上面十個德號才稱為世尊,所以佛經上弟子尊稱佛,都是稱他世尊,那是個總稱呼。
佛叫萬德洪名,前面五十三尊佛、五十四尊佛,各有一個德號,就是按一種功德起名,不能一尊佛,叫一萬個名。佛為什麼要起十個德號,按佛理解釋,表示事事無盡。一尊佛有十個德號,十尊佛匯聚起來就是一百個,一百尊佛匯聚起來就是一千個德號,一千尊佛匯聚起來就是一萬個德號。萬德洪名,表示事事無盡,這是華嚴經上的道理,按世間的習慣,印度普通的人都有十個名字。佛住在印度,依照印度的習慣,佛也有十個名字。印度人的習慣和我們中國人相反,順便說說:印度人不怕囉嗦,我們中國人愛簡單,怕囉嗦。我們中國人起一個名字,現在一個人的名字兩個字,古早只有一個字,再起個字,再起個號,一共三個名就沒有了,沒有起十個名字。印度必須得用十個名,不怕囉嗦,這就是習慣不同。這十個德號是世自在王一尊佛,我們釋迦如來也有這十個德號。
 丙二、次彰法藏,依之起行(分二) 丁一、明世間之行 丁二、明出世之行
  丁一、明世間之行(分三) 戊一、聞法發心 戊二、出家修道 戊三、禮讚發願
   戊一、聞法發心
時有國王,聞佛說法,心懷悅豫,尋發無上正真道意。「時有國王」,這個時候有一個國王,什麼時候?就是世自在王住世說法的時候。有一個國王去請佛說法,「聞佛說法,心懷悅豫」,一聽見佛說法,心中大生歡喜、大生快樂。歡喜、快樂的時候,把世間法通通看破,「尋發無上正真道意」,「尋」是當下,「意」就是心,當下就發了道心,就是金剛經上講的,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部經翻譯為「無上正真道意」,道心就是菩提心,是無上正真的菩提心,當時就發菩提心,記著!要想成佛先發成佛的心,成佛的心是什麼心?就是無上正真道意,也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戊二、出家修道
棄國捐王,行作沙門,號曰法藏。高才勇哲,與世超異。「棄國捐王,行作沙門,號曰法藏。」這就標出來這位「法藏」比丘,就是阿彌陀佛因位出家的德號。他發了無上正真道意以後怎樣?把世間法看破了,馬上就把世間的國家捨棄了,國王之位也不要。「棄國捐王」,「棄」是捐,捐也就是棄,通通捨棄不要了。「行作沙門」,他當時就出家作沙門,梵語「沙門」,翻成中國話叫做勤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稱為沙門。沙門是出家人的通稱,出家人都叫沙門。這位沙門有個別號,「號曰法藏」,叫法藏沙門,是個比丘,也叫法藏比丘。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是太子出家,不出家可以作國王,阿彌陀佛是法藏比丘,是國王出家,佛為什麼示現太子、示現國王呢?給我們作榜樣的,你要想成佛,得先出家,出家要先看破世間的一切,世間的什麼東西看不破呢?大富大貴看不破,大富大貴有多難破呢?貴為國王、天子,富如四海,世間的大貴沒有國王貴,萬人之上。大富,你有多大的財富呢?再沒有國王的財富大,大富大貴一旦看破了,把它捨棄不要,這才叫大丈夫。佛法不難學,只有六個字你記到,就學對了,而且得到真實的利益,哪六個字呢?「看破、放下、自在。」學佛法先要將世間法看破,這是第一步功夫。看破了要放下,放不下呢?放不下你能出家嗎?出了家還沒有放下,永遠得不到自在。第一步看破了,第二步要放下,放下才能得到自在,得到佛法的真實利益,自在無妨無礙。你這也看不破,那也看不破,罣礙了;這也放不下,那也放不下,罣礙了,永遠得不到自在。所以要看破、放下、自在,法藏比丘就是給我們作榜樣,貴為國王富如四海,說看破就看破,說放下就放下。
「高才勇哲,與世超異。」他不但大富大貴,還是一個高才,還有勇氣,懂得哲理,哲學之士。就是有才幹、有勇氣、有哲學這麼一個人,他的才幹、勇氣、哲理超過一切世間人。「與世超異」,這個一等的人才,他說看破就看破,說放下就放下,把這個一等人才用到佛門裡面來,那才是有大用。要是沒有才幹,沒有勇氣,不懂得哲理,出了家也不會馬上就成佛,馬上就會度眾生。下面講到法藏比丘發的四十八個大願,都是他用這種才幹,用這種勇氣,懂得哲學之理,他才能發願度眾生。
   戊三、禮讚發願(共二十偈分二) _己一、讚歎佛德(七偈)        己二、發願求佛(十三偈)
詣世自在王如來所,稽首佛足,右繞三帀,長跪合掌,以頌讚曰:「詣世自在王如來所」,「詣」是往也、到也,就是去了,去到哪個地方呢?到世自在王如來那個所在。「稽首佛足」,「首」就是頭,要叩頭,要行禮。「稽」是留,要叩頭,把頭留到地下,留一會兒,表示恭敬。「稽首佛足」,頂禮頂到佛的足上,叫稽足。稽足幹什麼呢?這叫最敬禮,記得這解釋:我們一個人身上最尊最貴莫過於頭頂,最卑最下莫過於兩足,我們用自己最尊最貴的頭頂,禮拜佛最卑最下的兩足,這個恭敬無以復加了,叫最敬禮。剛才說稽首,把頭拜到地下去留一會兒,那是就現在講,佛在世的時候呢?是留在佛腳上一會兒。現在我們拜佛,拜的是佛像,佛像高高在上,你去頂禮佛的雙足,頂禮不到,頂禮不到作個觀想,我們拜下去,要把兩隻手掌翻過來,接到佛的兩隻足,我拿我自己的頭給他頂禮,還是頂禮佛足。
「右遶三帀」,「三帀」就是三圈,一圈叫一匝。右繞順法性,印度以右為上,要往右邊繞,我們中國過去的大祖師對這些禮節都有研究,在印度先頂禮佛足,頂禮了,就圍著佛向右繞三圈。到中國來的這些大祖師,研究佛的禮節,進了佛殿還是先頂禮佛足,作觀想拜三拜,不繞三匝,要等功課作完了,要念佛的時候繞著念,還是往右繞的。所以大殿的佛像,必須供在中間,佛像後面是空的,人可以繞得過去,大陸上叢林都是這樣,到了台灣因為沒有人講,佛像都靠著牆壁做,右繞三匝這個禮節就行不通了。「長跪合掌」,長跪前面講過,就是兩個膝蓋跪下來,長跪合起掌來。「以頌讚曰」,讚佛,我們現在大殿課誦,頂禮以後,先唱香讚,這個規矩叫讚佛。「以頌」,頌就是偈,偈跟中國的詩一樣,但是詩講究押韻、平仄。作偈頌,不必講平仄,也不必押韻,但是句子都是整整齊齊的,經文裡都是四個字一句,也有五個字一句,也有七個字一句,這叫偈頌。跟我們中國人的詩句一樣,就是作一首詩來讚歎佛的功德,在印度就是以偈來讚歎。
這裡講世自在王如來,講法藏比丘,都要記著:法藏比丘就是阿彌陀佛出家的名字,法藏比丘就是在世自在王如來面前發的心、發的願。現在要講法藏比丘用偈頌讚世自在王佛,一共二十個偈頌,分三大段,前面有七首偈頌,讚歎佛的功德,以明他自己有所求、有所願。
   己一、讚歎佛德(七偈)
光顏巍巍,威神無極。如是炎明,無與等者。
日月摩尼,珠光燄耀,皆悉隱蔽,猶如聚墨。
如來顏容,超世無倫。正覺大音,響流十方。
戒聞精進,三昧智慧,威德無侶,殊勝希有。
深諦善念,諸佛法海,窮深盡奧,究其涯底。
無明欲怒,世尊永無。人雄師子,神德無量。
功勳廣大,智慧深妙,光明威相,震動大千。「光顏巍巍,威神無極,如是炎明,無與等者。」讚歎佛的相好,讚歎佛的功德。「光顏巍巍」,佛的光明顏貌巍巍,最高最大叫「巍巍」。「威神無極」,講佛的威德神通,無窮無極。「如是炎明」,「炎」就是光,如是光明。「無與等者」,越來越光明,菩薩的光明都不超過佛,沒有哪個與佛相等的。
「日月摩尼,珠光燄耀,皆悉隱蔽,猶如聚墨。」這首偈頌形容佛的光明無與等者,世界上最光明的是日月,還有摩尼佛珠,摩尼佛珠,翻成中國話叫做如意珠,都有光燄,很有光明,但是一見到佛的光呢?他們都沒有光了,「悉皆隱蔽」了。太陽、月亮沒有光,摩尼佛珠也沒有光,都變成漆黑,叫做「聚墨」,一點光也沒有了,盡是漆黑漆黑。
「如來顏容,超世無倫。正覺大音,響流十方。」如來容顏,超出世間沒有倫比,就是上面那個「無與等者」。「正覺大音,響流十方。」這是讚歎如來說話的音聲,世間沒有跟他相倫比的,「響」是佛的音色,是正覺大音,能以音響流通十方。
「戒聞精進,三昧智慧,威德無侶,殊勝希有。」諸佛如來的光明、音聲都不可跟他比,世自在王如來怎麼有這麼好的果報呢?有他的行因,講他過去的因,就是六度法門修來的,持戒、多聞、精進,「三昧」是禪定,「智慧」是般若。「威德無侶」,威德這麼高尚,「無侶」就是前面的「無倫」,沒有人可跟他相比。「殊勝希有」,最殊勝、最稀有了。
「深諦善念,諸佛法海」,這是讚歎佛的意業,佛是甚深的善念,不但甚深,而且還詳諦,這是佛的心念。「諸佛法海」,他深的善念,念什麼呢?念諸佛的佛法,諸佛的佛法廣大甚深,像海那樣叫「法海」。「窮深盡奧,究其涯底。」每一尊佛成佛,都是用功修行來的,他念諸佛的法海,都要窮極甚深,盡其奧妙。要「究其涯底」,大海寬廣,要究海的涯;大海甚深,也要究到海底,這樣才能夠完全明了諸佛的法海。
「無明欲怒,世尊永無。」「無明」是根本無明,「欲」是貪欲,「怒」是瞋怒,包括「癡」是愚癡,就是貪、瞋、癡這些枝末無明。根本無明、枝末無明,世尊通通沒有。講到這裡都是在讚歎佛的功德,下面還有一首半偈,把它總結起來讚歎。
「人雄師子,神德無量。」這個人間的大雄,等於百獸中的獅子,他的神通、他的威德無量無邊。「功勳廣大,智慧深妙,光明威相,震動大千。」就是把前面五首半偈的功德,用這一首半偈集中總結起來,一共七首偈頌,都是讚歎佛的功德。
第二段有十首偈頌,前面五首偈頌,表明他的願心,要求佛的法身,求佛的正報。後面有五首偈頌,他有個願心,要求佛的清淨國土。
 己二、發願求佛(十三偈分二) _庚一、正起願心(十偈)           庚二、請佛證知(三偈)
  庚一、正起願心(十偈分二) _辛一、求佛法身(五偈)           辛二、求佛淨土(五偈)
   辛一、求佛法身(五偈)
願我作佛,齊聖法王。過度生死,靡不解脫。
布施調意,戒忍精進,如是三昧,智慧無上。
吾誓得佛,普行此願。一切恐懼,為作大安。
假令有佛,百千億萬,無量大聖,數如恆沙。
供養一切,斯等諸佛,不如求道,堅正不卻。先講前五首偈頌:「願我作佛,齊聖法王。」法藏比丘見世自在王佛功德巍巍,不可思議,我也願意成佛的身體,這叫見賢思齊。我願意要作佛,願我作這個佛。「齊聖法王」,跟大聖、法中之王的世自在王佛一樣,這就是要求佛的身體。「過度生死,靡不解脫。」凡夫有生死,三界以內叫分段生死,超出三界以外的三乘聖人,還有變易生死。要成佛得把這兩種生死都過度,這是徹底的解脫生死。
「布施調意,戒忍精進,如是三昧,智慧為上。」法藏比丘前面讚世自在王佛的功德,讚到佛的因行,是用六度修來的,我法藏比丘發願要成佛,要度脫生死,不能光發個空願,得學踏實的修行,怎樣修法呢?依著六度法門修,所以佛教叫實踐的哲學。實踐就是腳踏實地做到,不是光說空話。怎樣成佛呢?行六度法門:先行「布施」度。「調意」,「意」指什麼心呢?慳貪心,慳貪不捨,我要行布施,要調自己的慳吝心、貪欲心,合起來叫做慳貪心,調這個心意。「戒」要「持戒」,「忍」要修「忍辱」,要修「精進」。「如是三昧」就是「禪定」,「智慧無上」就是「般若」。修這六度法門,世自在王佛是這樣做,我法藏比丘也願意這樣做。
「吾誓得佛」,我發了大願,再發大誓,叫弘誓大願,一定要得到佛果。「普行此願」,我發了大願我要成佛,我再行這個願,以行填願,不然成了空願。怎樣行這個願呢?就是要行六度。「一切恐懼,為作大安。」要度眾生,六度法門在哪裡行呢?在眾生身上行。大乘佛法以度眾生為修行,眾生恐懼,遭災、遭難要恐懼,流轉生死要恐懼,我令他消災免難,我令他了脫生死,使他得到大的安樂,這就是行此願。
「假令有佛,百千億萬」,「假令」是假設的意思,假設現在有這麼多的佛在世間,多少呢?「百千億萬」之多。還有「無量大聖,數如恆沙。」「大聖」就是大菩薩,多少呢?有恆河沙數那麼多。「供養一切,斯等諸佛」,我要行供養,供養百千萬億的諸佛,供養恆河沙數的大菩薩。「不如求道,堅正不卻。」你供養百千萬億的諸佛世尊,供養無量數的大菩薩,不如你求佛道,堅定你的心,端正你的心,而求不退轉,這就是真正供養佛菩薩,這叫做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大,以度眾生宏揚佛法為你的供養。這個意思你不要懂反了,以為我們不用供佛,不用齋僧了,就去修行,你到哪兒修行呢?住山、住洞、住茅蓬,你離開眾生修行,不是這個意思。修行,修六度法門,離不開眾生,比方你修第一度行布施,你沒有眾生到哪兒行布施呢?要懂得大乘修行離不開眾生。
到這兒五首偈頌,都是要求佛身,要自己成佛,法藏比丘成了阿彌陀佛,就是這樣發的心,這樣修行。發心要成佛,要度眾生,要行六度。下面有五首偈頌要求成就一個清淨國土。
   辛二、求佛淨土(五偈)
譬如恆沙,諸佛世界,復不可計,無數剎土。
光明悉照,徧此諸國。如是精進,威神難量。
令我作佛,國土第一。其眾奇妙,道場超絕。
國如泥洹,而無等雙。我當愍哀,度脫一切。
十方來生,心悅清淨,已至我國,快樂安隱。「譬如恆沙,諸佛世界」,佛有百千萬億之多,諸佛的世界也是無量,佛的國度也是數如恆河沙,譬如恆河沙數的諸佛世界。「復不可計,無數剎土。」「剎土」也是世界,恆河沙數還可以記,有個數目。「復不可計」,無數的剎土,不可計算。
「光明悉照,徧此諸國。」用光明徧照諸佛的世界。「如是精進,威神難量。」要精進成就一個國土,要有無量的精進,與無量的威德神力。
「令我作佛,國土第一。」令我法藏將來成了佛,我那個清淨國土,在無量恆河沙數諸佛土中,要成第一個清淨國土。「其眾奇妙,道場超絕。」我這個國家裡面所住的人眾都是奇妙的,我這個國家就是一個大道場,「超絕」,超過一切道場。
「國如泥洹,而無等雙。」我這個清淨國土,就是如來的一個大涅槃場。「泥洹」也翻成涅槃,大乘涅槃就是常、樂、我、淨,真常、真樂、真我、真淨。「而無等雙」,沒有哪一個佛的國土超過我的國土,我要發這個願。「我當愍哀,度脫一切。」我求得這個第一等的清淨國度幹什麼呢?我要度脫眾生,我為憐愍哀念這一切的眾生,我要度脫一切眾生。
「十方來生,心悅清淨,已至我國,快樂安隱。」十方的眾生,聽到我的名字,念我的名號,心裡都歡悅、都清淨,已經生到我的國土來,更感覺到快樂,感覺到安隱。安隱的「隱」,現在都寫禾部「穩」,古時候經典都用耳部「隱」。哎呀!這個地方太好了,真是個辦道的道場。
到這兒為止,這五首偈頌就是要求一個第一等的清淨國度。第三段有三首偈頌,要求佛證明法藏比丘前面所發的願。
   庚二、請佛證知(三偈)
幸佛明信,是我真證。發願於彼,力精所欲。
十方世尊,智慧無礙,常令此尊,知我心行。
假使身止,諸苦毒中,我行精進,忍終不悔。「幸佛明信」,「幸」字作「願」講,願世自在王佛你明了我,你相信我。「是我真證」,佛是我真正的證明人。「發願於彼,力精所欲。」我發願於世自在王如來的面前,要力勤精進,達到我所欲所願。
「十方世尊,智慧無礙,常令此尊,知我心行。」十方世尊的智慧,無障無礙。「常令此尊」,常令我對著發願的世尊世自在王如來,知道我的心行,我願意發願,願意這麼修行,世自在王如來知道我,十方世尊都可以證明。
「假使身止,諸苦毒中,我行精進,忍終不悔。」由前面發的願,再接著修,假如我的身止於「諸苦毒中」,最大的苦惱、最大的毒害,臨到我身上,我的道心絕不退。「我行精進」,我修行要精進不退,要行忍辱的功夫,終不退悔,這就是大智論所講的:「假使熱鐵輪,在我頂上旋,終不為此苦,退失菩提心。」怎樣苦,我絕不退悔,這是我所發的大願。
我常常說我們講到哪裡,學到哪裡,我們要學法藏比丘發願,學法藏比丘發願要造一個極樂世界度眾生,現在你發一個願,先要開個清淨的寺院,開個道場來度眾生。開一個道場、開一個寺院,不是件簡單的事,一定有種種的魔難,如果你遇到一點魔難,受一點苦,你就把道心退了,你這個寺院什麼時候能造成功?
 丁二、明出世之行(分二) 戊一、略明所修 戊二、廣明所行
  戊一、略明所修(分三) _己一、法藏初請,如來反答 己二、法藏重請,如來宣說已三、法藏聞說,依法修行
   己一、法藏初請,如來反答
佛告阿難:法藏比丘說此頌已,而白佛言:「唯然,世尊!我發無上正覺之心。願佛為我廣宣經法,我當修行,攝取佛國清淨莊嚴無量妙土。令我於世,速成正覺,拔諸生死勤苦之本。」佛告阿難:時世自在王佛,語法藏比丘:「如所修行,莊嚴佛土,汝自當知。」
這段經文是釋迦牟尼佛跟阿難尊者講法藏比丘發心的公案,所以在文法上必須一段一段的交代。「佛告阿難」,就是交代的話。「法藏比丘」是在無量劫以前,「說此頌已」,前面的偈頌法藏比丘說完了,「而白佛言」,法藏比丘再與世自在王如來說話。「唯然,世尊!」唯然是印度話的口氣,「是的!世尊。」「我發無上正覺之心」,我已經發了無上正等正覺之心,也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亦即無上菩提之心。「願佛為我廣宣經法」,我願意、我希望世自在王佛,為我多說一些經法。「我當修行」,我當依照佛所說的經法來修行。「攝取佛國清淨莊嚴無量妙土」,我修行是要攝取佛國清淨莊嚴。前面他說,我發了大願,我要造一個清淨莊嚴的道場,就是造一個極樂世界出來,這個極樂世界不是憑空來的,得「修行」。修行是怎樣修呢?請世自在王佛開示,令我好依照佛的開示來修行,以「攝取佛國清淨莊嚴無量妙土。令我於世,速成正覺」,我修行要成就一個無量的妙土,在那個不可思議的清淨國土之中,令我速成正覺,趕快成佛。「拔諸生死勤苦之本」,「拔諸」,就是諸眾生都在流轉生死,生死是個大苦,而生死不休息,叫作勤苦,「勤」加在「苦」字上,就是不休息的苦。我要把眾生生死勤苦之本,給它拔除掉,這叫悲能拔苦。我希望「速成正覺」,「成正覺」就是成佛,成佛不是成阿羅漢,成佛就是為拔除眾生的生死根本,為度眾生而成佛。
「佛告阿難」,這個佛是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講過了法藏比丘的話,所以再交代一句「佛告阿難」。「時世自在王佛」,當時世自在王佛,「語法藏比丘」,就跟法藏比丘說:「如所修行,莊嚴佛土,汝自當知。」如所修行的,你要莊嚴佛土的法門,你自己知道,我不跟你講,你自己應該知道。因為法藏比丘前面讚歎世自在王佛的時候,見果就推因,世自在王佛由六度法門因行修來的,而法藏比丘自己發願成佛,他也發願要修六度法門,這個大乘菩薩法門,就是六波羅蜜,就是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個六度法門,你通通都知道,這樣修就對了,你還問什麼?
   己二、法藏重請,如來宣說
比丘白佛:「斯義弘深,非我境界。唯願世尊,廣為敷演諸佛如來淨土之行。我聞此已,當如說修行,成滿所願。」爾時世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願深廣,即為法藏比丘而說經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經歷劫數,尚可窮底,得其妙寶。人有至心精進,求道不止,會當剋果,何願不得?」於是世自在王佛,即為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天人之善惡,國土之麤妙,應其心願,悉現與之。
「比丘白佛」,法藏比丘白世自在王佛。「斯義弘深,非我境界。」我所發的這個願,弘大甚深,不是我現在的境界,一定要求佛給我多說,為什麼呢?因為法藏比丘在前面說過,他要造一個國土,國土第一,他要造一個道場,道場超絕,就是在虛空之內,一切佛的國土都比不上它。造個新的國土,這個事情就大了,就深了,所以「斯義弘深」,不是我的境界。「唯願世尊,廣為敷演」,多說一些,「敷」就是開演。「諸佛如來淨土之行」,虛空之內,佛的淨土很多,哪一尊佛修的是什麼淨土之行?哪一尊佛修的是什麼法門?你跟我多說一些。「我聞此已,當如說修行」,我聽你世自在王佛跟我說了以後,我一定如佛所說的來修行。「成滿所願」,可以成就圓滿我所發的大願。
「爾時世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願深廣。」爾時,世自在王佛,知道他發心,發得甚高甚明,而他立的志願,甚深甚廣。「即為法藏比丘而說經言」,就給他說經,佛說的話,叫做「經」,下面就是世自在王佛為法藏比丘說的經。「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經歷劫數,尚可窮底,得其妙寶。人有至心精進,求道不止,會當剋果,何願不得?」世自在王佛就跟他開示,你發的願,甚深甚廣,你要發個長遠心,還要發個精進心。長遠,不是短時間可以成功的,如果你懈怠放逸,時間過得很長也沒有用,再長時間還是要精進。先說個譬喻,譬如有個人,要到海底採寶,海底下有個摩尼寶珠,得到摩尼寶珠,就能夠救度一切世間人,這個摩尼寶珠叫如意珠,把這個如意珠懸掛起來,懸掛高桿上面,求願的人,就在下面盡力去找,你求什麼,摩尼珠就在下面給你出什麼,都如你的意,叫如意珠。這個人,想救度世間貧窮苦惱的人,沒有衣服得到衣服,沒有飲食得到飲食,得到摩尼寶珠,都可以滿願。摩尼寶珠在哪裡?在海底下。他就發了個心,要把海水抽乾,用什麼東西抽呢?現在還有抽水機,古時候沒有抽水機,用斗量,用斗量海水,經歷過大劫之數,結果怎樣呢?把海水舀到底,就得到妙寶了。這就是說:你只要有堅固的願心,依照你的願心去修行,沒有達不到目的。這個譬喻就是下面談到的經文:「人有至心精進」,你有個至招木M,不懈怠。「求道不止,會當剋果,」「剋」當「能證」講,將來你一定能證得果位。「何願不得?」你發的是什麼願?沒有得不到滿願,一定會滿願。
「於是世自在王佛,即為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天人之善惡,國土之麤妙,應其心願,悉現與之。」這一段開始就是勉勵他的話,你發這個願發得高深,但是你要精進,下面就給他說修淨土的法門。某一個佛,某一個國土,這個佛的淨土,他是怎麼修的?修的什麼因行?結的什麼果?一個佛土,就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這麼說多少呢?廣說了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剎土」就是世界,但是都是淨土,還有個不同,天人有的是純善、純惡,還有的是善惡夾雜。國土有的是純妙無麤,有的是麤妙兼具。十方諸佛的清淨國土,都是清淨國土,裡面不太莊嚴的也有。於是,一方面給法藏比丘說各個佛的佛土,都有神通妙用,一方面說出來境界叫他看。「應其心願,悉現與之。」講到哪一個佛的國土,你看嘛!這個國土就現給他看。比如講到藥師佛的世界,琉璃莊嚴,當時就叫他看一下。
   己三、法藏聞說,依法修行
時彼比丘,聞佛所說嚴淨國土,皆悉覩見,起發無上殊勝之願。其心寂靜,志無所著。一切世間,無能及者。具足五劫,思惟攝取莊嚴佛國清淨之行。阿難白佛:彼佛國土,壽量幾何?佛言:其佛壽命,四十二劫。時法藏比丘,攝取二百一十億諸佛妙土清淨之行。
「時彼比丘」,即法藏比丘。「聞佛所說」,聞世自在王佛所說。「嚴淨國土」,這種莊嚴清淨的諸佛國土。「皆悉覩見」,通通親眼看見。這就是世自在王佛的神通妙用,一方面給他講,一方面叫他看。現在我們把數目字縮小一點,我們可以堅固自己的信心。現在我們可以觀想:有一位大德比丘,他發心要造一個十方道場,可以讓十方出家人都來修行,這位初發心比丘,他找到一位老師父,向他請教開示,我發這願很大、很高,但是我不知道怎麼修?怎麼造?您是飽參飽學,您見過道場太多了,希望您跟我多說一些,我可以作參考。而這個老修行,哪裡都去過,而且他還很留心,到一個道場,這道場怎樣好?好在什麼地方?還有不好的地方,他都記得很清楚,而且還拍了些幻燈片,他都保存。現在碰到這位初發心比丘請教他,他就把這些幻燈片,通通搬出來,至少有二十一個大叢林,經上二百一十億諸佛國土不是我們的境界,算不出來,而二十一個大寺院算得來。譬如說:大陸上天寧寺、天童寺、金山寺、高旻寺……這些有名的二十一家大寺院,把幻燈片裝在幻燈機,放給他看,你看這是天寧寺,這大殿怎麼好,怎麼好,再換個幻燈片,天童寺、金山寺、高旻寺,都一個一個叫他看,一方面給他講,哪一個道場怎麼好,但裡面還有小缺點,也給他說。這位初發心比丘,他有了參考資料,二十一家大叢林,把它所有的長處、好處,都採取過來,哪個叢林裡面有小毛病不好的,通通把它去掉,這樣建立一個十方叢林,建立一個大道場,這個大道場,超過了二十一家叢林的莊嚴,現在做得到的,數目字小一點,我們可以發個信心。你發心要建築一個大道場,這個心發得對,一定要有資料,多參考資料,你才造得出來大道場,才夠莊嚴。你沒有參考資料,就隨便造,這不是有錢就可以造,有了錢你不會用,造出來不莊嚴。我們不要說那個寺院的名字,有一個寺院造了一個牌樓,費的工倒是不少,但是太低了,跟大殿完全不配合,看起來就是彆扭,怎麼造得不配合,在大殿前面牌樓造得那麼低呢?不是我看得不順眼,可能是看得不順眼的人太多,現在寺院把那個牌樓拆掉了,重新蓋了一個高大牌樓,以前那個低的牌樓不是花冤枉錢嗎?就是那個第一次發心的人,發心發得好,可是沒有參學,沒有參考資料,造出來就不夠莊嚴,所以你發心建築道場,這個心發的是對,一定要有參考資料,在我們佛門叫飽參飽學,你到處多看一看,多學一學,多參考參考,你建築道場,一定建得偉大莊嚴。我們說的是我們小小的境界,要建一個道場,採取二十一家叢林的資料。
法藏比丘、阿彌陀佛的因位比我們的境界大,世自在王佛更不是普通的善知識,所以他給法藏比丘說的時候,是二百一十億個淨土,我們就可以知道極樂世界是怎樣的莊嚴,超過二百一十億諸佛淨土的莊嚴。在這個虛空之內,沒有第二個佛的淨土超過極樂世界,為什麼呢?因為法藏比丘採取了二百一十億個淨土的莊嚴,把它們集合起來,造一個道場,你想想看,還有超過他的嗎?
「起發無上殊勝之願」,法藏比丘看了二百一十億莊嚴清淨的國土之後,就發了個大願,發的大願最殊勝、最無上。「其心寂靜,志無所著。一切世間,無能及者。」他發了願,發了無上殊勝之願,就是我要採取二百一十億諸佛國土的精華,我要造一個極樂世界出來,但是他是依照他的清淨本性發的願。「其心寂靜,志無所著。」沒有一念的執著心。「一切世間,無能及者。」一切世間,誰發願而不著相,沒有超過法藏比丘。所以前面講到不生不滅的平等法,我講了再講,就是要諸位了解這個道理,那就是我們的佛性,也就是我們的本體,也叫做實相妙理,依著佛性本體,依著實相妙理,所以他發願不起執著。不起執著的時候,這個願才叫做清淨願;你建立的行門,才叫作清淨行門;你造的國土道場,才叫做清淨國土、清淨道場。
說個我們可以做得到的,我們現在要發心建築一個大道場,發心建個大道場,不是容易的事,發心只不過是發心,還要建築呢?建築道場和前生前世培的福報有關,有沒有福報,是個大關係,你前生培的福報多,培的福報大,那麼你建大道場很順利。你要是前生培的福報小,培的福報不夠,那麼建築道場很困難。這裡面你就要注意,注意什麼?注意不要著相。我發心建築道場,不建築成功,絕不休息,這叫做勇猛精進。你要是一著相,這個道場建築起來後,一切信徒都幫你的忙,這願達成得很快,你著了相,容易起我慢的煩惱,你認為自己了不起:「你看!我起這大道場很快就造起來。」這是我慢心,我慢是根本煩惱:「貪、瞋、癡、『慢』、疑。」五個根本煩惱之一,自己不知不覺起我慢。要是你的福報不夠,你不知道,你起個道場,發了願造起來非常困難,化緣化不到,儘碰釘子,這一碰、那一碰,怎麼了?把自己的道心都碰光了。「唉!道場造不起來,我就上山住茅蓬去吧!」把你道心退回來了,為什麼?你著相了,我要建築道場一定要達到目的,等於拿斗量量海水,你把那海水量乾以外,怎樣碰,我也不退心;怎樣順利,我也不敢起我慢,這就需要你不著相,這就是功夫!
「具足五劫,思維攝取莊嚴佛國清淨之行。」他發了願就修行,修的時間已經滿了五個大劫,叫做「具足五劫」。在這五個大劫修行,就一方面思惟,在那裡考慮,一方面要攝取,就是採取世自在王佛講的諸佛淨土的莊嚴,哪一個淨土最好、最莊嚴?我把它攝取過來,他修這樣莊嚴淨土的清淨之行,修了五個大劫。「阿難白佛:彼佛國土,壽量幾何?」這個時候,恐怕我們聽經的人起疑惑,阿難尊者就替我們問,因為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佛住世共八十年,連小劫都不能談,何況談大劫呢?這個地方說到法藏比丘,修行已經修五個大劫了,阿難尊者,怕我們懷疑,就替我們請問:彼佛國土,他的正報佛,他的依報,他的世界,他的國土,壽量有幾何?多麼長遠呢?「佛言:其佛壽命,四十二劫。」世自在王佛住世間有四十二個大劫。「時法藏比丘,攝取二百一十億諸佛妙土清淨之行。」因為世自在王佛住世有四十二劫之久,法藏比丘才修了五個大劫,那世自在王佛在世還長遠得很,所以他攝取了二百一十億諸佛妙土清淨之行。
 戊二、廣明所行(分二) 己一、廣前大願 己二、廣前所行
  己一、廣前大願(分六) _庚一、申己所修 庚二、如來遣說 庚三、宣己發願 庚四、立誓自要 庚五、如要相 庚六、總以結歎
   庚一、申己所修
如是修已,詣彼佛所,稽首禮足,遶佛三帀,合掌而住,白佛言:世尊!我已攝取莊嚴佛土清淨之行。「如是修已,詣彼佛所,稽首禮足,遶佛三帀,合掌而住。」法藏比丘再去見世自在王佛向佛報告。「白佛言:世尊,我已攝取莊嚴佛土清淨之行。」我聽世尊開示之後,我已經攝取諸佛國土清淨之行,我已經修了五個大劫了。由五個大劫的數目,我們就知道,西方極樂世界,不是憑空造出來的,是法藏比丘發了大願,依照大願修的大行,就修了五個大劫的成就,你看見大叢林大道場,已經修了好幾十年,才修那麼莊嚴,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大道場,也不是虛空裡浮現出來的極樂世界。佛教講有因有果,如是因才能得如是果,我們要堅定我們的信心,一定相信這個極樂世界。
   庚二、如來遣說
佛告比丘:汝今可說,宜知是時,發起悅可一切大眾。菩薩聞已,修行此法,緣致滿足無量大願。「佛告比丘」,世自在王佛告訴法藏比丘說:「汝今可說,宜知是時」,現在你應該說一說,你攝取這個清淨國土的行門,是怎樣攝取的?用的是什麼行門?你應該知道,這是你要說出來的時間。怎樣的時間呢?因為有我世自在王佛可以替你證明。「發起悅可一切大眾」,你說出來,你是發的什麼願?修的什麼行?成就這個極樂世界,你自己「發起悅可一切大眾」,令一切大眾都生歡喜心,都認可你做得對,這叫「悅可」。這些大眾都是大乘的大眾,「菩薩聞已,修行此法」,大家都依此來修行,都行這個淨土的法門,「緣致滿足」,「致」就是得到,結果這個因緣得到滿足。「無量大願」,我們現在念佛、念經,或者講經結束迴向:「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我們初發心的菩薩,聽到法藏比丘修的這個淨土,我們要參加一份功德,就是這些大乘菩薩,聽完都要修行此法門,都要能滿足這個修淨土的大願。
   庚三、宣己發願
比丘白佛:唯垂聽察!如我所願,當具說之。「比丘白佛」,法藏比丘稟白於世自在王佛。「唯垂聽察」,這是尊敬佛的意思,佛高高在上,聽我說話是要垂下來聽,叫做「唯垂聽察」。「如我所願,當具說之。」世自在王佛叫法藏比丘說說所修的清淨之行,於是法藏比丘就說出他所發的大願。要知道,法藏比丘的法門,是由他的大願引出來,叫做依願引行,把他的大願說出來,也就是把他的法門都說出來了,所以下面就說出來法藏比丘發的四十八個大願。我們每天做晚課,念阿彌陀佛名號之前,先念八句讚佛偈:「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咸令登彼岸。」這八句讚佛偈,七句都是出在十六觀經,只有「四十八願度眾生」這一句出在無量壽經,那麼四十八願,是哪四十八個大願?現在一條一條要講給諸位聽,你就知道阿彌陀佛,他怎樣造成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依照這四十八個大願造成功的。
這四十八大願,裡面的意思分三種,
第一、攝取佛身願,我法藏比丘怎樣能夠成就一個佛身。
第二、攝取淨土願,我法藏比丘怎樣成就一個清淨國土。
第三、攝取眾生願,我法藏比丘怎樣把十方的眾生,攝取過來,到我這個清淨莊嚴的世界裡來。在這四十八大願之中,第十二願、十三願、十七願,是攝取佛身的願,要成就個佛身。第三十一願、三十二願,這兩個願是攝取淨土的願,其他還有四十三個願都是攝取眾生的願。
第一願、國無惡道
設我得佛,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先講第一個大願,願他國土裡面沒有三惡道,「設我得佛,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阿彌陀佛發的願都是在這個娑婆世界上,看見眾生這樣苦,他要救度眾生離苦得樂。眾生的苦,最苦的就是墮落三惡道,墮落下去,苦得厲害,時間又長,一墮落到三惡道,再想翻出身來,不曉得要經過多少大劫?所以他發願,我要造一個國家,根本沒有三惡道。假如我造出一個國家,造成一個國土,要是我的國土裡面,有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我不取正覺,我絕對不成佛。第一個大願,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實際連「阿修羅道」也沒有,這就是佛經上有時候分六道,有時候分五道,這是分五道,即天道、人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不但三惡道沒有,連阿修羅道也沒有。記著!西方極樂世界,只有天道、人道二道眾生,而這二道眾生可以彼此交通往來,這是第一個大願。「不取正覺」,是他立的誓願。
沒有聞到佛法的眾生,不知成佛,什麼叫做佛?他也沒有聽過。聞到佛法呢?發不起大心來,不敢成佛。佛法聞到了,有佛他也相信了,那麼你要發心成佛,「唉!我是個凡夫苦惱眾生,我怎麼敢成佛呢?」他不敢成佛。還有一種眾生,已經發了心想成佛,自己的功夫不夠,欲成佛而不能成,心心念念想成佛,而自己成不了佛。但是這些大菩薩們,成佛是絕對可以成,因為他們發了大願立大行,不滿願不成佛,他們把成佛做一個誓言,我要是達不到我的目的,滿不了我的願,這個佛國我不去,「不取正覺」就是這個意思。
第二願、不更惡道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終之後,復更三惡道者,不取正覺。第二個大願,不更惡道。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你從極樂世界退轉下來,到別的有三惡道世界,你還要墮落三惡道嗎?不會退轉的,你只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永遠不會墮落到三惡道。經文:「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他這個國中只有天道、人道。「壽終之後,復更三惡道者,不取正覺。」絕對不會再墮落三惡道。
第三願、身真金色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覺。第三個大願,他那個國家的天人,身上都是金色。「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覺。」因為在我們娑婆世界,只有佛的身體是真金色,法藏比丘發願,他國家的那些人民,通通都是真金色。
第四願、形色相同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醜者,不取正覺。第四個大願,是形色相同。「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醜者,不取正覺。」國家的人民,就是天眾、人眾這兩道眾生,身體都是真金色,相貌相同,沒有分誰的好、誰的醜,因為分好分醜,就要起貢高我慢煩惱,起嫉妒障礙的煩惱,所以他發願,他國中的眾生形色,身形、身相沒有不同的,沒有好、沒有醜。
上面這兩個大願,第三個大願,身都是真金色,第四個大願,形色相同,沒有好、沒有醜。我們學佛法的人可能有點怪異,我們學佛法的人,要推到前世之因,今世之果。今世為什麼這個人,他長得相貌莊嚴,長得好,這個人他怎麼長的?因為前生培的因不一樣,那麼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發願,叫我們都長得相貌一樣,怎麼能一樣呢?因為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因都一樣,什麼因呢?都是念阿彌陀佛生去的,所以生到那個地方,依著阿彌陀佛大願相貌相同。
第五願、宿命智通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識宿命,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劫事者,不取正覺。第五個大願,法藏比丘發願生到我國的人民,通通生下來都有宿命通。宿命通就是知道前生前世的事情,最下等的宿命通,就是最低等的宿命通,也要知道「百千億那由他諸劫事」,即知道百千億諸劫的事情,如果不是這樣,我不取正覺。
第六願、天眼普見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見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第六個大願,得天眼普見的願。生到那個國土裡,一個普通的人都有天眼通,能看到十方諸佛世界,看得很清楚,最低最下等的天眼通,也可以見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土,若不這樣,不取正覺。
第七願、天耳普聞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說,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覺。第七個大願,得天耳通願。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不但聽阿彌陀佛說法,百千億他方國土的諸佛在說法,都可以聽到。為什麼?因為你有天耳,能聽到諸佛世界諸佛說法。
第八願、他心悉知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見他心智,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中眾生心念者,不取正覺。第八個大願,得他心智願。諸佛觀眾生的根機,用他心通,也叫他心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天人,通通得他心智,下至能夠知道百千億那由他他方國土的眾生心念,通通知道,若不然,不取正覺。
第九願、神足無礙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神足,於一念頃,下至不能超過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第九個大願,得神足通的願,叫神足無礙。「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神足」,叫做神足通。「於一念頃」,一念之間。「下至不能超過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一念之間,能夠超過諸佛國土。阿彌陀經上,一飯食的時間,能夠拿香花供養十萬億佛,那還是少數,這個一念之間,能夠超過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土。
前面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具足這五種神通,在我們娑婆世界,生到天上去也可以得到五種神通,叫報通。生到天上是天人的果報,自然有五種神通,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五種神通更高更深。下面還有第六種神通叫漏盡通,漏是煩惱,煩惱斷盡通,我們娑婆世界的天人沒有,只有阿羅漢才有,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有漏盡通,漏盡通有兩個大願,就是第十條、第十一條。
第十願、不貪計身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
第十一願、住定證滅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漏盡通,分這兩個願,第十願,不貪計自己的身體。「設我得佛,國中天人,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不起貪心,「計」是執著,不執著自己的身體,就是身見已經不起。第十一個願,住定證滅。「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一切眾生分成三大類,就是三聚。第一類邪定聚,就是邪見的眾生。第二類不定聚,就是進進退退還沒有定。第三類正定聚,單進不退步叫正定聚。他發了願,就是只要生到我國土的眾生,不住正定聚,一直到他涅槃,就不取正覺。第十願、第十一願合到漏盡通裡面。
第十二願、光明無量
設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第十三願、壽命無量
設我得佛,壽命有限量,下至百千億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覺。第十二、十三個大願就是攝佛身願。第十二個大願,就是我法藏比丘成了佛,我要怎麼樣?「設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我法藏比丘發了願,我要是成了佛,我要光明無量照遍十方世界。第十三個大願,壽命無量。「設我得佛,壽命有限量,下至百千億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覺。」這就是我們念阿彌陀經,釋迦牟尼佛解釋阿彌陀的意思,一個叫無量光,一個叫無量壽,就是阿彌陀佛這十二大願、十三大願。
第十四願、聲聞無數
設我得佛,國中聲聞,有能計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成緣覺,於百千劫,悉共計校,知其數者,不取正覺。第十四個大願,聲聞沒有數目。這個「緣覺」是聲聞小乘裡面利根的眾生,就是說三千大千世界的眾生都成了緣覺,成了緣覺就會算帳,什麼數目字都算得出來,而且算的時間要經過「百千劫」,要算算我這國中有多少聲聞呢?算不出來,要能算得出來,我不取正覺,因他那個國土裡面聲聞無量數。
這裡和阿彌陀經上相合,阿彌陀經:「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諸菩薩眾,亦復如是。」極樂世界國土中的聲聞無量數,只能說非是算數之譬喻之所能知,但是淨土經中有三經一論,這三部經沒有牴觸,這一部論就是往生論,裡面有一句話:「二乘種不生。」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二乘人,這就牴觸了阿彌陀經說,西方極樂世界的聲聞眾無量數,無量壽經上也說,這個國家的聲聞無量數,往生論上怎麼說沒有聲聞?這就知道這種聲聞不是定性聲聞,是回小向大的聲聞。定性聲聞證到阿羅漢果他不見佛,回小向大才念佛生西方,生西方順他的根性,他本來是聲聞的根性,還是順他的根性,先證聲聞果,就是先證阿羅漢果,實際還是要行菩薩道,要證菩薩的果位。
第十五願、隨願修短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命無能限量,除其本願,修短自在。若不爾者,不取正覺。講到這第十五個大願,就是極樂世界所有的天眾、人眾,壽命都是無量壽,阿彌陀經上說,阿彌陀佛的壽命無量,其人民的壽命也是無量,就是這第十五願,成就「壽命無能限量。」「除其本願,修短自在。」「修短」的「修」字,就是長,長短自在,除了這一個人,自己有他的本願,否則,他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證到無生法忍,就回娑婆世界來度眾生。比方說是我們這娑婆世界的人,有這個願生到極樂世界,證到無生法忍,他就回來了,那麼他在極樂世界的壽命很短,這是他的本願自在的。「若不爾者,不取正覺。」不是這樣,他就不成佛。
第十六願、不聞惡名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乃至聞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覺。第十六個大願,西方極樂世界,不但沒有三惡道,連惡名字的音都不會聽見,這個「不善」的名,就是惡名字,在西方極樂世界,不論是天眾、人眾,如果聽到不善的名字,阿彌陀佛就不取正覺,也就是不會聽到不善的名字。在西方極樂世界裡面,都是好人,沒有壞人,不聞惡名字也沒有什麼稀奇。你要曉得,阿彌陀佛為什麼發這個大願?因為耳朵聞到惡的名字,一入耳根即入識田,從我們的耳根一經過,八識田中種入種子下去。你聞的是善名字,你八識田中種的是善種子,這善種子起了現形,身體就起善法,善法再反過來生起種子,還是個善種子。在我們娑婆世界,惡的事情太多,善的事情太少,也就是聞到善名字少,聞到惡名字多。我們耳根聽些不好的話,聽些不好的事,從耳根薰進去了,聽到八識田中,盡發些惡種子,惡種子起惡現形,再反過來產生惡種子,惡種子再起現形,還是惡現形。這樣種子起現形,現形起種子,我們世界盡是些惡種子,等於我們八識田地,田地是個比方,田地裡面種些善種子,好種子結好的果,再種下去還是好的種子。你種一些惡種子,生一些惡果,惡果再生惡種子,這個田地都壞了,變成惡田,所以我們娑婆世界很難得修行,很難得進步,就是因為耳根不清淨。所以阿彌陀佛看到這個很苦惱,他發願在極樂世界根本不聞惡名。
第十七願、諸佛稱歎
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在四十八個大願中,第三個大願是攝佛身願,前面第十二、十三個大願,發願自己成了佛,光明無量、壽命無量。這第十七個大願也是攝佛身願,我要成了佛,十方無量諸佛「咨嗟」,就是讚歎,都要讚歎稱我的佛名。我們念阿彌陀經都知道,阿彌陀經有六方佛,四方上下讚歎阿彌陀佛,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阿彌陀經,六方佛是簡略翻譯,玄奘大師翻譯的阿彌陀經是十方佛,十方諸佛通通要讚歎阿彌陀佛,這就是他第十七個大願成就的。
&&&&&&&&&&&&&&&&&&&&&&&&&&&&&&&&&&&&&&&&&&&&&&&&&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冰箱冷冻冷藏温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