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莫卡乡村加盟费365加盟费多少

字号选择:小大超大
好人365:乡村医生潘昌荷做村民健康 “守护
潘昌荷是赣南大山深处的一名普通乡村医生,在赣粤闽交界处的山村行医42年,跋山涉水,为三省交界处的村民解除病痛;他贴钱上门给人看病,42年坚守清贫,却苦了自己的家人,如今他和他的家人仍居住在上世纪80年代建的土坯房里;他看病还是靠温度计、血压计、听诊器老三样,方法还是望、闻、问、切。
他行医治病,默默奉献,一干就是42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风里雨里,严寒酷暑,他始终坚守在农村,只为守护家乡人民的生命健康。
何方远患有先天性青光眼,虽然只有59岁,看上去却像个70岁的老头,至今未婚。何方远说,2007年农历正月二十那天,他从寻乌县大中村骑摩托车回家,途中摔断了左腿。他得知潘昌荷的医术高明,决定请潘医生为自己治疗。于是,潘昌荷连续6天来到何方远家给其治疗。何方远说:&后来,得知潘医生在回家路上摩托车坏了,花了350元维修车子才修好。&
在寻乌县项山乡福中村打子石村民小组,公路旁边一栋三层砖房里有一老汉在家,这名老汉75岁了,叫赖和辉。赖和辉听说我们是来了解潘昌荷行医事迹的,边倒茶边说:&我们到他家看病,他经常又是递烟又是倒茶;打个电话叫他上门看病,他很快就来。他出诊不收摩托车油钱和出诊费。我每次都要硬塞给他10元或20元油钱。&
赖和辉说,在没有修好公路的那个年代,他们要走半天山路才能到潘医生家看病,看完病又不能当天回家,就吃住在他家,潘医生连吃住的钱都不收。
(开封文明网)
责任编辑:刘薇薇
文章来源:/4430.shtml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03 豫ICP备号. 开封网 版权所有
中共开封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开封日报社主办
Copyright (C) 200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开封市新区汉兴西路与七大街交叉口
联系电话:(3 Email:短评好人365【乡村医生脚踏三省&42年坚守深山做村民健康&守护神&】
&&【乡村医生脚踏三省
42年坚守深山做村民健康"守护神"】他是赣南大山深处的一名普通乡村医生,在赣粤闽交界处山村行医42年;他贴钱上门给人看病,自己和家人却住在上世纪80年代建的土坯房里。他就是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项山乡福中村乡村医生潘昌荷。
& &医生这个行业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敏感且受人关注的行业。有医术和医品高尚的良医,也有医术与品德不佳的庸医。“医者父母心”这句话用来形容潘医生最贴切不过,他行医42年不改救死扶伤的初心,在赣粤闽三省交界处的山村行医,造福一方百姓。虽然自己家里的生活条件不佳,但潘医生自己贴钱给人上门看病,体现了一名医生对生命的敬畏。
近年来,医药行业出现了很多问题,在新闻报道和影视剧中都有所反映,有的医生为了牟利收红包,不给红包就不给出力;有的患者无理取闹,歪曲事实,与医生和院方产生矛盾;有的药商制假贩假,酿成悲剧。其实,凡是涉及到医药问题都是事关人命的大事,开不得半点私心和虚假,每个人都应有所觉悟,应当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患者,对待每个需要帮助的人,这样才能使医药行业成为一个阳光行业,真正实现救死扶伤的医者之心。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总策划第299期
"好医生"肖卿福
忘己爱苍生 乡村医生无悔坚守40多年麻防路
麻风病,让不少人谈而色变。而于都县皮防所医生肖卿福1974年从卫校毕业后,就走上麻风病防治的岗位。他独立确诊、治疗麻风病新发、复发患者300多人,矫正康复手术100多例,从未出现过医疗事故。40多年来,肖卿福怀着一颗对病人的赤诚之心,连起大山与外界的希望之路,为麻风病患者托起了生命的蓝天。2015年4月,肖卿福荣登“中国好人榜”。
&&& 入选中央电视台2014年度“感动中国”候选人,被评为“全省麻风病防治先进个人”、“感动赣州十大人物”,荣获全国麻风战线最高奖——“马海德奖”,2015年4月登上“中国好人榜”……这顶顶桂冠缘何落到一名基层医生头上,他背后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
&&& 肖卿福,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一位用医术救治麻风病人,用心温暖麻风病人的老医生,一位在麻防路上坚守了40多年的好医生。
肖卿福:不惧麻风。视频来源:央视网
<font color="#.克服恐惧守护麻风病人 他说是命中注定
&&& 上世纪70年代,人们“谈麻色变”。1974年,20岁出头的肖卿福从赣南卫生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于都县皮肤病防治所,从事麻风病防治工作。工作之初,亲朋好友都投反对票,家人更是坚决不同意:好端端的一个小伙子干吗要去和麻风病人打交道,有什么意思?一头是家人及亲戚朋友的反对,另一头是组织上的安排。百般纠结后,他还是选择了背起药箱,第一次走进了麻风村。
&& “刚刚接手麻防工作时我心里也怕,麻风病人长期患病后有后遗症,身体一些部位会发生溃烂、流脓液,看起来很吓人。加之最初对这个病的认识还不完全,我心里还是有些顾虑的。第一次进村,我害怕得一夜未睡,连床都没敢碰,蹲在地上一直到天亮。”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肖卿福一点也不掩饰最初对这项工作的恐惧心理。
&&& 接治第一位麻风病人的场景,肖卿福至今不能忘怀。一位刘姓老人是畸残患者,治愈后双手双足成爪形,严重的畸形导致他行动不便。肖卿福说,老人蹒跚前行,那个背影是如此凄苦悲凉。“那一刻,我的顾虑完全消除了,因为他们太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了。”肖卿福当即暗下决心,第二次还要进村来,而这一进就是40多年。&
&&&&为了不漏掉一个病人,单位采取分片包干、上门服务的办法。肖卿福负责的片点多、任务重,当时交通不便,只能骑自行车下乡。由于路途遥远,下乡走一趟往往要好几天,肖卿福每次就在村民家或卫生院住一宿,第二天继续工作。碰到雨天路滑,土路泥泞,他就扛着自行车,即使摔成了泥人,也要坚持探访完最后一个病人。
&&& 通过长期的坚持和努力,肖卿福赢得了病人的亲近和信任,也让他对防麻工作有了新的认识。肖卿福曾戏言:“守护麻风病人,就是命中注定。”
肖卿福在给病人讲解病情!&图片来源:客家新闻网&&&
&&& 坚守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传承。&
&&& 肖卿福回忆说,1974年他开始走上麻防岗位时,全县有麻防干部8名,除自己之外,其他都是50岁以上的老医生了,虽然他们已经年过半百,但对工作仍然扎扎实实、兢兢业业。那个年代条件艰苦,交通工具缺乏,搞麻防工作又要经常下乡走访,但他们每到一个乡镇,都要对群众挨户查访,了解当地群众中的新增麻风病患者人数情况,不管路再远、再烂、再陡,绝不漏掉一户群众。“既然来了,就拜他们为师。这么多年坚持下来,主要是受到以前老同志、老同事的影响。”&
&&& 后来,肖卿福也有多次进县城医院工作的机会,但他都直接回绝了,“我还是喜欢搞临床,到一线去面对面和病人交流。反正是当医生,只要能看病,在哪都能过日子。”肖卿福说,每个人对麻风病的理解都有个过程,当他扎进麻风村后,他决定不走了。他认为,既然干了这行,就要干好、就要热爱,“当医生要有职业精神,病人来了你就得为他看病治病,不能有任何理由拒绝!”&&
<font color="#.治病谈心共餐& 他成了麻风患者最亲的人
& &“肖医生,肖医生……”肖卿福一进于都县黄麟乡安背麻风康复村,这里的居民就如同看到亲人一样,一下子便都围了过来。&
&&& 安背村是江西著名的麻风康复村。这里居住着50名多名康复人员。对安背村的居民来说,肖卿福就是他们的亲人,甚至比亲人更亲。&
&&& 医者之大,不仅治人,更在医心。麻风病更是如此。“要治病,先得走进病人的心里。”肖卿福说,麻防路是一条艰辛的医务路,他每天面对的除了为患者身上的溃疡脓液清创,还要想办法治他们的心病。为深入了解全县各乡镇麻风病人的病情,大多数时间,肖卿福都是一个人独自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穿梭于村落和田垄间。通常,他从县城出发,沿一条线走街串户,一路随访病人,然后又从另一条线路迂回县城,有些时候下乡一次,进出就是十天半个月。
&&& 一般的下乡工作要谢绝在村民家里吃饭,但肖卿福的工作恰恰相反,和病人一起吃饭也是他工作的一种方式。刚开始,患者害怕、抵触,甚至不耐烦,肖卿福用理解、宽容与患者交心,最终得到了病人的信任。这也让他能够最真实地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
&&& 病人钟某,1976年患麻风病,属多菌型传染性麻风病,双腿流脓流血,左脚溃烂得十分严重。当时钟某只有20多岁,想到这么年轻就得了麻风病,曾多次自杀。肖卿福一边细心地开导,鼓励他战胜疾病,一边专门为他制订治疗方案,与省医学院专家和有关医疗单位联系,医、护、清洁消毒多管齐下,最终使病人康复。钟某康复后激动地说:“是肖医生给了我战胜疾病的信心,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 1995年冬季的一天,肖卿福步行往返40余华里去随访一中年愈后妇女,该妇女丈夫因病已故,她只身带着一对幼年小孩,而且左足严重内翻导致外踝着地形成复杂性溃疡,已无自食其力的能力,她见肖卿福的到来,双眼含泪,下跪叩头,恳求肖卿福能否设法帮忙拯救其家。肖卿福回所后动情地向有关领导作了详细汇报,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经多方协调,请求报告,将该患者收入康复村养老,小孩移交亲朋抚养,费用由县、乡民政解决。一年后肖卿福主刀为该患者免费做了截肢手术,并安装了假肢,待痊愈后与村内一男性留院养老者喜结良缘,这段故事被传为了佳话……
&肖卿福正在给病人量血压!图片来源:赣州文明网&
&&&&“麻风病不同于其他病,要把麻风病人当成自己一样,他们心理压力很大,我们当麻防医生的要解除他们心理上的压力,否则这个病很难好。”
&&& “我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是专门为患者开的,这成了我的习惯。”肖卿福说,经常都会有病人打电话给他,但电话里询问的大都不是关于病情的话题,而是生活中的是是非非、喜怒哀乐。因为这群病人的生活圈子太窄,能接纳他们的人不多,在病人眼里,肖卿福就是亲人,就是保护神,当他们生活中遇到难事或喜事,第一时间想到的人就是肖卿福。&
&&&&为了消除人们谈“麻”色变的心理,肖卿福组织人员利用版画、海报、广播,到各乡镇广泛宣传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还将有关麻风病咨询问答资料印发到各个村组,举办麻风病知识培训班、宣传栏。他还蹲点在乡镇,利用晚上的时间走访群众,摸查各地麻风病的发病率,消除群众心里的担心。他在全市麻防战线上率先不穿戴隔离服(无菌操作除外)与麻风病人及家属经常促膝谈心、共餐,以身示范。
&&& 在肖卿福和前面两代“麻防人”的努力下,于都县安背村的麻风病患病率从1966年的10万分之23.5下降到2009年的10万分之0.5。肖卿福的业务水平在工作中不断提高,他撰写的多篇科研性论文在国家级、江西省级刊物上发表,在全国麻防领域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他多次被全国麻防中心、省麻防指导组指定参与重要科研课题。
<font color="#.退而不休“立军令状”& 他要建好麻风村示范点&&
&&&&<font style="line-height: 175%" color="#10年,肖卿福被授予全国麻风战线最高奖——“马海德奖”。这一年,他60岁了,该退休了。“功成名就”的肖卿福马上可以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但是,他没有“激流勇退”享清福,而是接受了县卫生局的返聘,依然像“家长”一样守护着麻风病患者,从早到晚背着药箱奔波在往返安背康复村的路上,从未误过对病人的治疗。
&&& 时至今天,肖卿福每周还会到镇上出诊一次,到麻风康福村看望麻风治愈者一次。也正是他的这份守护,康复村由昔日的“恐怖村”变成了“幸福村”。2014年,肖卿福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面对这份荣誉,他说:“我能获这个奖,和前面两代‘麻防人’的努力密不可分,我沾了他们的光!我很感谢他们,他们为麻防事业、人民群众健康献出了宝贵的青春,这份荣誉是建立在他们的努力之上的。”
肖卿福(左二)与“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获奖嘉宾代表合影。图片来源:客家新闻网
&&& 麻风病人身体康复了,生活怎么样?“医者父母心”的肖卿福治愈了麻风病人的身体,更希望患者能有更好的生活。2014年3月,中国麻风防治协会“麻风受累者综合康复救助示范项目”在这里启动,如今村里建起了脐橙园、杨梅园,还种起了水稻、蔬菜,养了鱼和猪,村民劳作时有了爽朗的笑声。虽然麻风村示范点建设才刚开始,果园种植规模不大,养殖没有效益,还需要大量资金和人力的投入。但是这却是让康复患者重获新生的机会,肖卿福向上级“立下军令状”:一定不折不扣地把示范点建设好。
&&& 从20多岁的青年,到60多岁的老人,肖卿福坚守了40多年,很多人表示不解。他们说肖卿福退休工资稳稳地拿着,还要这些“虚名”干什么。央视《感动中国》栏目组编导尹韬,在康复村采访拍摄时问肖卿福时,也问了同样的问题。肖卿福回头望了望村口渐渐稀远、却仍依依挥别的人群,过了半晌,他说,因为他知道,深山的村子里那焦灼的眼神,只有看见他时他们才会眼放光华,那一张张黯然失色的面庞只有在看见他时才会扬起难得的笑容,那一双双因病致残的手也只有在告别他时,才会动情地向着天空挥舞……他说,这辈子都不会离开,他会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直到走不动那一天……
&&& 也许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安背村之外,没有人记得肖卿福的名字,但是在肖卿福看来,这辈子值了!&
&&&(本网根据《》、《》等稿件综合,感谢赣州文明网提供部分素材。)
&&& 医者之大,不仅治人,更在医心。医患者的心,也医自己的心。基层医生肖卿福用40多年的无悔付出,告诉每一个医者如何付出仁心仁术,如何坚守医德医责。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今天,肖卿福的坚守显得尤为珍贵。他用行动告诉后继者,“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医者初心就在于始终为病人着想的“仁”,在于不为私利的“德”,在于救死扶伤的“术”。医患关系紧张,医患之间互不信任,医患关系剑拔弩张,医患矛盾激化升级,伤的不仅是医者,是患者,更是整个社会,是我们每一个人。对于医生而言,只要始终恪守医德,秉持仁心仁术,人们终究将不会忘记,也终究不吝赞美。
(责任编辑:张智萍)
&&& 【本网点评】
用户昵称: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上榜时间:2015.04
肖卿福,1948年生,原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皮防所支部书记、皮防科科长。 1974年从卫校毕业后,走上麻风病防治的岗位。他独立确诊、治疗麻风病新发、复发患者300多人,矫正康复手术100多例,从未出现过医疗事故。他做好麻风病防治工作的同时,还利用各种机会宣传麻防科普知识,到全县各医疗单位进行皮防知识讲座近百次。被评为“全省麻风病防治先进个人”“感动赣州十大人物”,2010年,肖卿福荣获全国麻风战线最高奖——“马海德奖”。2014年,肖卿福入选中央电视台2014年度“感动中国”候选人。2015年4月,他被评为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邢台电视台乡村365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