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价这么烂果农有活路老埃吗

  11月21日,牟平区清泉埠村的果农费守仁拿出一本账本,白色的纸张和他皲裂且布满了黑泥点的双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本账本上,费守仁仔细地记录了2012年3月到8月的有关的支出。一年到头,他毛收入不到6万元,比预期的10万多元少了4万元左右,而这6万元除去化肥等,留在他手里的也就3万元左右 。接下来,费守仁还面临着购买化肥、购进新品种的果苗等多项支出,这让这位种植了20多年果树的果农不堪重负。11月20日、21日,快报记者走访了中国第一镇观水镇以及附近的产销大镇王格庄镇等地,类似费守仁的果农几乎随处可见。而经历了2012年收购市场的寒冬之后,这些果农最大的心愿即是&明年能有一个好收成,好价格&。  今年期待全落空,果园里难见人影  相比于一个月前收购季,清泉埠村的果农费守仁现在的生活宁静了很多。隔三岔五,他会开着自己买了几年的三轮车到镇里去进一批面粉和方便面,拉回村子中批发零售,以补贴家用。谈起 ,沉默寡言的他打开了话匣子,中间还夹杂着几声叹息。  费守仁对2012年最大的感觉是,&没想到,挺失望。&2011年时,收购价达到了近几年来的新高,80#最高甚至能卖到每斤3.8元。费守仁回忆说,&今年刚开春时,园里全是果农 ,大家都知道去年的价格高,卯足了劲想增加产量。&从2012年春天到10月份,相继经历了冰雹、关于套袋的负面报道、暑期的旱情,直到9月末红富士大面积下树,几万名像费守仁一样的果农才松了一口气。  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期待了一年的价格惨不忍睹。每斤只能卖2元左右的,让费守仁一年的劳累几乎打了水漂。&到最后有人劝我把入库,我说,都卖了,图个清静。&费守仁站在自己的园里,脸上满是无奈。  记者在村中了解到,11月中下旬,原本是果农一年中最后一个农忙的时期,果树的首次施肥和剪接均在这一时间段内完成。但此时清泉埠村数百亩的果园中几乎看不到人。&今年不挣钱,不少人都去做别的事了。&费守仁称,&今年我家纯收入只有3万多元,这要负担我们一家人的开支,相当于一年过到头,几乎没有剩下来什么钱。&  总账  以为能卖10万元,最后到手仅6万  一年忙活下来,费守仁习惯性地将的每项支出都记在账本上。在他拿出的账本上,记者看到各项支出记录了整整两页,账本最上面的一页,写着&2012年费用&,下方整齐地列出了日期和花费:3月17日,三项化肥支出共计1452元;4月8日,碳酸氢氨支出148元,尿素支出253元。在这本账本上,最后一项记录是8月13日买几种农药共花费67元。据费守仁介绍说,在3月之前和8月之后,给套袋、已经花费的化肥农药等还有万元左右,都未计入这本账本中。据粗略估计,费守仁这一年化肥花了12000元,农药花了2000元,袋子费用4800元,人工套袋费5400元。  2012年虽然将园扩充到9亩地,但相比2011年行情能卖到的10万元,费守仁仅仅有不到6万元的收入。这6万元,再除去2012年购买果苗为果树更新的费用、2012年冬天的化肥花费等,&有时候都发愁能不能支撑到明年摘 。&据费守仁介绍,&清泉埠村去年有50户收入上10万元。今年收购完了,还没有听说有上10万元的。&  在果农的账本中,观水镇附近的傅先生的是最&好看&的一个,&我今年种了13万袋 ,总共卖了11万元,平均一个卖了0.85元,收入还算好的。&因为所种的大多都是全红 ,这让傅先生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受损不大,&去年也就卖了13万,今年虽然整体价格低了,但因为家里的质量好,损失并不大。&  化肥账  去年一车一车买,今年只进了一半  牟平区观水镇一家农资店前,姜先生骑着三轮车正孤零零地准备将化肥拉回家。记者和他攀谈的半个小时内,除了他一人之外,这家&规模已经不小&的农资店内无一顾客登门。姜先生对此并不感到奇怪 ,即使是他,也并不打算按照往年的习惯将化肥一次买足,&先买个1000元左右的给地里施肥,大宗买进等明年再说。&  对果农来说,2012年最后一笔支出即是2013年年前的施肥。据费守仁介绍,11月是年前最好的一段施肥时间,&等到地面都冻住了,想施肥就要等明年了。&但即使心情再急切,看到居高不下的化肥价格,费守仁还是选择了等待,&希望化肥降点价,才买得起。&&大家现在都不敢多投入,去年买化肥都是一车一车地买 ,今年买的就少得多。&王格庄镇的果农王学福向记者介绍,&去年我买了1万多元的化肥,今年只打算买5千元的。&虽然担心肥料用得少了,的数量和品质会下降,但是迫于成本压力,王学福还是决定减少投入,&万一明年市场又不景气,投得越多,亏得就越多。&  2012年收购市场的低迷对于农资店来说同样致命,&3月和11月是往年卖化肥最好的时候 。&一家农资店的老板刘先生介绍,&往年11月,一家规模不大的农资店也能卖出200多吨化肥,今年我们这么大的店,到现在也只卖出了不到100吨,甚至不到往年的三分之一。&  果树账  为了省下一千五,砍掉60多棵果树  &种了20多年的 ,今年是第一次这么大规模地砍树。&费守仁告诉记者。从栖霞桃村镇到牟平王格庄镇,沿路不少树都被果农砍了,一些果农甚至用农用三轮车将树枝运回家当柴烧。  记者注意到,路上运化肥的三轮车反而不如运树枝的三轮车多,有的果农家门口就堆着刚刚砍回来的树枝。  &砍树谁不心疼?可是不砍又不行,这些树真是让人又爱又恨。&费守仁家一共种了9亩地的,可2012年他一下子就砍掉了60多棵果树,&平常一亩地里有80棵左右的树,但果树密集了,耗费的成本也高。&  按一棵树一年至少25元的化肥成本来算,砍掉了60多棵,在化肥方面,2013年费守仁就能少投入1500元左右。  看着一个个光秃秃的树桩,费守仁的心里甭提多难受,&想当初我还是从别人手里买来的地,没想到现在竟然到了要砍树的份儿上。&费守仁告诉记者,&空出来的地准备种点花生,起码还能榨油吃。&  50多岁的王学福已经种了近30年的 ,他告诉记者,与有些果农不同,他没有选择砍树,而是对果树进行嫁接,&今年我要把一半的条纹都嫁接成全红,大概5年后就能结果实。如果到时候全红的市场行情好,我就再把另外一半也换成全红的。&王学福说,嫁接的果树在5年之内不能产 ,给这些嫁接投入5年,不计损失,单成本就得1.5万元左右。  对29岁的傅先生来说,将一亩近百棵的树改成一亩70棵左右,原因除了想要降低成本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更新苗木。据他介绍,在2012年收购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正是由于他及时更新苗木,才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我这一亩半地的都是老树,今年我把它们全砍了,换成全红的,明年收入会更高。&就在他这块刚刚砍过的地旁边,种着许多果苗。傅先生笑着告诉记者,这些苗是他3年前种下的,好的话后年就要结了。  果苗账  一亩果苗近千元,等上五年才结果  21日下午4时许,记者拨通了烟台市农业局的电话,农业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烟台市还没有对果农出台补贴政策,农业局的官员也正在向外推销烟台。  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农业局也很关心2012年的状况 ,有一部分领导正在外面推介烟台 ,试图打开销路,吸引客商前来收购。  当记者问2012年是否会出台对果农的补贴政策时,该工作人员表示暂时没有这方面的消息。  随后,记者拨打了烟台市农科院的电话,农科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他们那里主要培育的苗木品种是脱毒烟富3,&该品种树体健壮,长势很好,抗病能力强,卖价较高,比普通红富士一斤能多卖0.3元~0.5元。&工作人员说,果苗的价格跟果苗的高矮有关,目前1米左右高的果苗每株卖12元,2米高的每株卖25元。&果农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购买 ,它们结的在质量上并没有差别。&工作人员称。  &我们也希望能多买一些新果苗,那样的质量也要好一些,但是换苗的成本太大了。&费守仁告诉记者,果苗的投资仅仅是一小部分,最重要的是果苗还需要5年的成长期才能结果 ,而这5年里每年都必须给果苗施肥,&收入没了不说,还要支出很大一笔钱。&  费守仁说,一亩地大概要栽60棵~80棵果苗,光买果苗就需要近千元。&再加上往果苗地里的投入,这几年的投入还得1万多。&除了果苗费和肥料费,这5年里由于果苗不结 ,每年收入还要比往年减少1万元左右。&算下来,换一亩地的果苗的代价都快5万元了,谁也不愿轻易换苗。&
&中国水果网版权郑重声明:联系方式:QQ:8131688 邮箱:
&① 在本网所转载的文章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 本网转载内容如涉及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法尽快妥善处理。
&③ 本网欢迎广大果商、果农、果业相关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
&④ 在本网文章中发表评论及留言等,文责自负,请遵守相关法律。
与""相关的信息
& 发表评论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QQ:8131688&&客服QQ: &电子邮箱:
备案许可证号:&&新闻源 财富源
苹果价格下滑,果农果商如何应对?
&&来源:&&作者:佚名&&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果品流通协会陈磊
  2015年的丰产和前期市场价格走低,是导致苹果价格回归的两大主因,市场存量增加和价格走低导致的需求量增加,将成为左右今年市场走向的两大决定因素,后市不确定性增加,果业同仁面临艰难选择。苹果收购和经营存在一定的压力和风险。——编者
  2014产季
  价格走势打乱市场节奏收购与库存价格倒挂
  受2013产季全年赚钱效应影响,以及部分产区出现减产,收购价格同比上涨近4成,打乱市场销售节奏,风险积聚,最终收购、出库价格倒挂,全年几无赢利机会,储果企业与果农普遍亏损。
  2014产季,苹果采收受2013产季全年赚钱效应影响(后市价格一路走高,储果果农、果商获利丰厚),以及部分产区出现减产,收购价格同比上涨近4成,创历史新高。同时,脐橙、梨等大宗果品的收购价格也因相似原因,创了新高。因苹果收购价格始终处于高位,各产区收购期果商表现不一,总体来说,东部表现得理性、谨慎,西部相对积极、乐观,果农则普遍惜售,抵触降价。最后导致的结果是果农存果比例东、西部同创新高,以东、西两代表产区为例,栖霞近80%,洛川40%左右。到采收尾期,果农混级入库多,整体入库质量为近年来最差,导致库存苹果病害严重,次果率达10%以上,损耗远高往年。
  2014产季的苹果批发价格受收购价格同比上涨影响,延续高位运行态势。从而导致市场销售节奏从采收开始就比往年滞后,旺季不旺,后市风险逐月积聚。全年批发价格的最高点出现在春节前,而不是往年大多时候的后市尾期。至6月中下旬,库存同比增加3成以上,出库价格开始出现松动,一路走低。审视苹果的整个贮藏销售期,收购、出库价格倒挂,全年几无赢利机会,储果企业与果农普遍亏损。质量差异造成的市场价格虽有分化,优质优价,但受低价果拖累,优质果销售也较缓慢,获利空间被压缩。
  2015产季
  收购将呈现买方市场局面不排除部分“卖难”发生
  收购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延长,苹果最终入库数量与果商、果农对后市的信心有关。6元/公斤的收购价格是市场心理线,将成为判断今年苹果市场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
  总的来说,在今年的苹果生长后期,全国范围内气候基本“给力”,开花量同比增长3成左右,套袋数量增长20%以上,增产已成定局。华北地区的河北、山东、山西和新疆,增产幅度相对较高,大多产区有10%以上的增幅;西部陕西、甘肃,和辽南、豫西三门峡地区增产幅度小于华北各省,增幅在5%左右。
  综合上述情况,加上因各产区苹果种植面积增加给总产量带来的增量,预测今年苹果同比增产8%左右。此外,全国没有发生大范围的严重病害,苹果整体质量因此较为突出。2015年的苹果生产与往年相比,呈现出量大、质优的鲜明特点。
  2015年,受苹果大幅增产及2014产季苹果市场表现疲弱等因素影响,苹果收购价格出现大幅回落的态势已无法改变,回归到2013产季6元/公斤左右(指套纸袋80#二级以上红富士,以下若不作特殊说明,皆同)的水平,是业界不少人士的判断。从目前结束的嘎拉、将军红等早、中熟品种的销售情况来看,其收购价同比有20%-50%的降幅,因产区不同,质量不同,价格分化较为明显,但也基本预示了进入10月份以后,红富士的收购不会风平浪静。
  苹果收购价格走低,能部分缓解销售压力的几项因素也偏于利空:一、宏观经济的整体下行,对水果的消费或多或少产生一定影响。二、近年来,电商和果品连锁超市等新流通渠道采购因更注重水果内在品质和拓展市场的需要,以及成本转嫁能力强,在过往的苹果收购当中扮演价格“搅局者”的角色。今年因环境等原因,收购将趋于理性。三、进口水果(包括苹果)量的逐年增加,蚕食了国内水果的部分市场,国内产量最大的苹果也受到冲击,而国内苹果出口则连年下滑。四、果汁市场多年不景气,国内加工企业为控制风险,多按订单生产,因今年原材价格下降而大幅扩大产能的动力不足。
  不过以上几项因素尽管偏负面,但对后市起到的作用,都无法和市场信心这一关键因素相比。2014年苹果价格天花板封顶效应,和成本地板抬升的挤压效应,造成了储果果农、果商大面积的亏损。2015年对于商家而言,因收购价格下降,拓展了足够的赢利空间,这是苹果当年经营可以获利的必要条件。如果果业同仁们保持足够的信心,对后市乐观,产生良好的行业预期,扩大收购的风险至少比去年要小很多。
  综上所述,2015年全国苹果的丰产、质优格局,加之前期市场表现疲弱,将主导今年的苹果收购行情,苹果价格不再像2014年那样表现非理性,会出现30%左右的降幅。而6元/公斤的收购价格是市场心理线,将成为判断今年苹果市场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
  市场策略
  优化收购和经营策略积极推进品牌战略
  市场存量的增加和价格走低导致的需求量增加,将成为左右今年市场走向的两大决定因素,后市不确定性的增加,苹果收购和经营存在一定的压力和风险。
  为做好今年的苹果收购和销售工作,化解经营风险,促进消费,繁荣市场,避免价格大起大落,实现果农增收,果商得利,促进苹果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给行业同仁做如下建议:
  坚定市场信心。目前,增产和市场因素已成为市场见底的最后力量,从赢利空间上而言,今年的市场环境首先提供给果商一个赚钱的机会,智者见智,市场机会往往留给有准备的人。
  做好今年苹果收购和经营,需要果农、生产者、经营者、冷库、加工企业和销售企业的共同努力,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协调发展。行业成员强化合作意识,加强行业自律,加强信息交流和协作。诚信经营、规范市场秩序,避免恶性竞争,避免市场的大起大落,方能促进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
  广大果农要有合理的价格预期,特别是在今年特定的环境下,不惜售,不待价而沽,随行就市,顺势销售,避免造成积压和损失,把收入落到实处;广大经销商在把握市场走势的基础上积极收储,薄利多销,快进快出,按质论价,不抬价抢购,不压级压价,不恶性竞争,有效控制风险。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扩大代储代销规模,降低扎堆上市风险。用于跨年度后期销售的苹果要保持合理的比例和适当的库存,避免积压造成亏损。各地批发市场要努力为果农和经销商提高服务水平,提供方便条件,降低收费标准,引导更多的果农和经销商进入市场,采取各种措施帮助果农促销,促进苹果销售。
  地方政府和经销商一方面需努力开拓国内市场,扩大销售,开展产销对接、网络团购、等活动,促进终端销售。另一方面需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并与加工企业合作,扩大加工规模,消化低等级苹果数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减轻苹果销售压力。
  行业流通龙头企业在今年苹果丰产,量大、质优的条件下,发展和壮大自身品牌无疑是难得的机会。近年来,苹果优质优价的趋势逐年强化,企业全方位提升产品质量和标准,完善,积极推进品牌战略,取得广者信任,不但可以有效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消费水平,还可以拓展企业赢利空间,为企业的后续发良性展夯实基础。百亩苹果烂地里,果农索赔50万
 来源: 
来源:作者:责任编辑:yfs001
本报12月23日讯(记者李大鹏)今年春天,招远市毕郭坤发基地王立波果园与招远市顺丰植保专业合作社(太阳农资)签订苹果统防统治合同。其间,果园减产并且有17万斤(果农估算)苹果损坏。太阳农资方面承认防治不当,但称只占损坏苹果的百分之十。王立波原来从事建筑行业,今年是第一年种苹果,对于病虫害防治问题不了解,所以就打算委托有经验的公司管理。因熟人介绍称,招远太阳农资公司是招远最大、技术最好的农资公司,便将100亩苹果的病虫害防治交给太阳农资,并签订合同。合同中规定太阳农资责任为:对防治区域内的苹果园病虫害进行监测,依据发生情况,确定适宜的防治时期,提出防治方案并实施。正常年份确保苹果树秋后保叶率90%以上,果实病虫害率在5%以下。今年10月4日,王立波方面给太阳农资公司送去一封告知信称:我方将于日开始采摘红富士苹果,因病虫害严重,请贵公司于日安排人员到我方基地确认苹果数量及病虫害率等。若贵方不安排人员到场,我方将视为贵方放弃该项权利。后续赔偿时,以我方提供的数据为准。招远太阳农资公司负责人郭岳志告诉记者,对于王立波果园的防治,公司确实防治上出现问题,但是并非王立波方面提到的17万斤,而是大约占了百分之十,剩下的很多是苹果自身的问题,也有其他自然因素,这些都是合同约定好的。而王立波方面坚持认为,合同上的统防统治就是全包,这是双方的主要分歧。按照目前的苹果价格,王立波要求太阳农资赔偿50万,而郭岳志称只愿赔偿5万元。“我是按照普通苹果索赔,但是我的苹果都是有机苹果,经过认证的,之前跟甘肃谈好的生意也泡汤了。现在快过年了,手底下工人的工资就指着这笔钱。”王立波对记者说。那么这些苹果烂在地里,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招远市果业总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果业总站技术人员去现场看过,苹果出现问题跟太阳农资有关系,但是具体有多大关联,需要多位专家一起会诊出具结果。王立波称,本想去法院起诉太阳农资,但是招远市果业总站拒绝出具书面报告。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公安、法院等部门出具委托书,可以协调上级果业部门出具书面报告。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责任编辑:yfs001]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冷库苹果价格大跌 万吨库存无人问津--文登网
中共威海市文登区委宣传部主办
天气预报:
冷库苹果价格大跌 万吨库存无人问津
发布时间: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8月3日,山东汇润集团出口包装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分拣包装苹果出口。(孔军强 摄)
记者& 孔军强
  春节过后,冷库苹果遭遇价格大跳水,一路跌跌不休,一些冷库苹果每公斤已经跌破2元。  价格下跌,销售还不如去年。据市水果商会统计,2014年秋,文登56家冷库共入库苹果16余万吨,其中70%是果农自存的苹果。截至今年8月3日,仍然有7-8%的苹果没有销售出去,约1.2万吨苹果还待字闺中,无人问津。
冷库苹果存半年赔一半  8月3日,来文登收购苹果的江苏果商清老板正准备启运1万多公斤苹果回江苏淮安。他告诉记者,这些苹果每公斤出库价格是1.4元,回去销售价格也就每公斤2.6元左右,刨去费用,也不赚什么钱,就是为了维护客户关系。  清老板介绍,去年秋天每公斤7.6元、5.4元收购的规格80毫米、75毫米苹果,如今出库价仅为每斤2.4元、1.6元左右,70毫米的果品只卖1.4元,与入库前相比身价大跌。  在一家冷库出库点,果贩老邹开着三轮车过来收购残果。他一边将80-85毫米的残果装上三轮一边告诉记者,这些苹果皮上有点病斑,他以每公斤1元收购,出去一般能卖到2元左右。  “目前出库的苹果一斤得赔一半的钱。”一名冷库老板告诉记者,去年秋天收购价格每公斤6元的苹果现在出库一般只能卖3元,收购价每公斤8元的苹果现在出库只能卖4元。这还不算每公斤近0.5元的运输、包装、储存费。这样算来,每卖出一公斤苹果就得赔3.5元至4.5元。  自己租库储存苹果的果农,更是一脸的苦相。大水泊镇果农李老汉满脸愁容,他说,卖就会赔钱,不卖则面临坏掉。往年冷风库苹果必须在7月中旬前全部抛售完,现在都到8月份了,能不心急么。  大水泊镇一家冷库负责人钟文俊说,现在70-75毫米规格的苹果每公斤只卖到3元左右,他还有40万公斤苹果压库待售。葛家镇一家冷风库负责人王树柏介绍,他家冷风库储存的70-75毫米的苹果目前出库的价格一般为每公斤2.6元,差点的只卖1.6元,现在还剩下20万公斤。  山东汇润集团负责人宫照月告诉记者,目前,他的冷风库中还有约100万公斤苹果等待出库,其中果农代存75万公斤,自己储存25万公斤。去年,汇润集团气调库共储存苹果800万公斤,已经销售700万公斤,其中出口200万公斤左右。  “正常情况下,每公斤苹果的包装、运费、人工、电费等成本是1元钱,而且保鲜期越长,成本越高。按照去年每公斤6元的收购价格,今年至少要卖到7元,才能不赔钱。”宫照月认为,今年春脖子短,导致春节后许多冷库苹果争相上市,市场竞争剧烈,价格下跌。同时,由于去年出口价格高,国外客户有了心理防备,而到了今年,国内果商又竞相降价出口,导致国外客户坐等降价,结果自相拼杀,价格剧跌,出口数量锐减。
七成苹果来自果农自储  去年看到果商发了大财,一些果农也跃跃欲试,尝试自己租库储存苹果。而果商看到收购价格高,却立马收了手。结果,果农盲目涉足流通领域,赔了大钱。  为了给果农提供方便,一些冷风库往往会安排车辆上门服务,果农贮存苹果的费用并不高。苹果存入冷风库每公斤只需要0.4元左右,另外再加上每公斤0.1元左右的运费。  结果,从3月份开始,冷库苹果价格一路下滑,销售不见好转。  威海水果商会秘书长阮树兴说:“去年的苹果收购价高得有些离谱,协会好多冷库都停止收购,所以库里70%的苹果都是果农租库储存的。”  “去年规格80毫米的苹果每斤卖4.2元,现在价格落了一半还卖不出去。”文登营镇的果农老王后悔不已,这不是他第一次想吃“后悔药”了。前年苹果收获后他直接卖给了商贩,而去年春季苹果价格上涨,结果少赚了约3万元。去年他将苹果全部送进冷风库,结果又赔了。  威海水果商会秘书长阮树兴分析了苹果市场低迷的原因。他说,去年秋,苹果价格大幅上涨,果商收购少了,而果农却大量租库储存,坐等获利。而到了今年春季又集中销售,市场价格下跌又恐慌抛售,导致苹果价格陷入烂市。  葛家镇议城村果农李宗民春节后看到价格下跌,急忙将自己的苹果以每公斤6.4元的价格卖了出去。而他的舅子不听他的建议,想等涨价,结果同等级的8.5万公斤苹果最后只能按照每公斤3元的价格销售,后悔不及。  据了解,有的果农储存的苹果卖的钱,扣去储存费用,剩下的几乎是零,连农药化肥钱都挣不回来。  李宗民说,现在70-75毫米的苹果每公斤出库价只有1.6元左右,果农亏大了。并且一个苹果套袋成本就要0.1元,加上农药、化肥,一年下来每公斤苹果成本在0.8元至1元,如果果农再将自己的人工算进去,就要赔钱。  “种了一辈子苹果树,上世纪80年代,一个人干一天活也就十几块钱,2000年后,费用一年比一年高。去年套袋,一个人一天要付150多块钱,还要管吃,车接车送。”李宗民说。  果园老了,果农也老了。“年轻人不爱干,老人干不动,再过十年,怕是没人愿意种苹果了。”李宗民说,明年他果园承包到期后,就交给村里不干了。  “苹果市场太乱了,价格上涨果农也来炒苹果,价格下跌果农就不惜成本抛售。”一家冷库老板于建立说,去年历史最高价位的苹果,今年遭遇了销售最差。果农去年赚的钱,都填今年亏损的大窟窿了。  “今年收购商赔了钱,代存的果农也没挣到钱,估计今年秋季苹果价格不会走高。”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常务理事、山东汇润集团负责人宫照月说。
果农果商需携手闯市场  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虽然大部分苹果要赔钱卖,但是也有不赔钱的好苹果。8月3日,记者在汇润集团气调库看到,三十多名女工正在包装流水线上包装苹果,出口到马来西亚。  “这样的好苹果,出口价格一般每公斤8元,基本上能保住本。”包装生产线上一名负责人说,苹果质量好,价格还能高些。  “你看有机肥种出来的苹果,储存到现在出库残果只有5%,而使用氮肥过多的苹果,储存到现在残果超过了35%。”宫照月指着两份苹果让记者看。  并且,同样是75毫米规格的,有机肥种出来的苹果,现在还能卖到每公斤2.6元,而氮肥过多的果子,只能卖1.3元。  “有机肥喂出来的苹果,大部分来自合作社的社员。我们把零散的小农生产纳入到合作社组织中,统一供应农资,统一进行技术指导,这样不仅能够减少苹果的生产成本,而且能够提高苹果的标准化和质量。”宫照月说,他们利用当地充足的貂粪、鸡粪和农作物秸秆等资源优势,建起了生物有机肥厂,为果农提供农资。由于合作社按照出厂价供应农资,合作社社员每亩成本能比其他人少1000多元。  “成本低了,社员收入自然比非社员好。一般冷库储存苹果每公斤储存费0.44元,我们只收社员0.32元,还派车帮助社员去拉。这样,社员每公斤成本又能降低0.2元左右。因为合作社可以依托农业龙头企业贴息贷款降低流通成本。”宫照月说,这样就会达到双赢的目的。  宫照月说,即使在今年严峻的市场形势下,他们仍销售了700万公斤苹果,出口苹果200万公斤,他们千方百计想办法,保证把社员的苹果先卖出去。  “忽高忽低的价格,不利于苹果的持续健康发展。”市水果商会秘书长阮树兴说,苹果产业链由果农、果商、消费者三方面组成,有一方面利益受损,都会影响到整个产业。因此,应加强果农、果业合作社与产后处理企业的对接分工。由于果农缺乏信息,因此不鼓励农户散户盲目进入流通领域。  阮树兴认为,果商如果赔钱伤了元气,导致部分果商退市,苹果销路不畅,来年苹果收购价格就会急剧下跌,果农的生产投入积极性就会受挫。苹果价格大起大落,最终损害的是果农和消费者的利益,应采取措施加强果农合作社与产后处理企业衔接,果农果商携手闯市场,建立现代化生产流通体制,保护果农和果商的共同利益。  现代果品流通既需要专业分工,又需要灵通的信息。果农果商通过对接分工建立产供销体系,科学栽培保证苹果高质量,以质取胜提高市场竞争力,可以有效降低“感冒”发生。  “苹果已经走出了依靠产量影响价格的时期,质量是价格的重要因素。”宫照月说。  除了要搞现代化流通,还要进行现代化生产,提高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山东汇润集团今年投资1000万元在米山镇西山后村建设800亩规模的现代果园项目,并计划2015年到2017年共建果园5000亩现代化矮砧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全园管网打药、灌溉,节省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苹果的商品性,培育苹果品牌,提高苹果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责任编辑:张晓军&&
相关链接:
 ?新闻检索 
&?热点图片&&&&&&&&&&&&&&&&&&&&&& &&&&
&?热点新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活路老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