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学生合作泡沫箱种菜有毒吗吗

|||||||||||||||||
&>>&&&&&正文
“大学生合伙人”为何陷创业困局
“茄子哥”霍明(左)正在向小区居民免费赠送茄子。本报记者 宋伟涛 摄
  让他们始料未及的是,今年茄子大丰收,市场上茄子开始滞销,现在大棚里的茄子有40万斤,不及时卖出去,恐怕要烂在地里。
  “‘舌尖上的创业’是一个成本高、风险大的工程,对技术团队、管理团队和销售团队的要求都比较高,现在大学生毕业后可能在技术上勉强能够应付,但是在工人管理、市场开拓、风险防范上还需要历练。”
  “大学生合伙人”们面对现实的骨感,仍然选择负梦前行。
  小区里来了“茄子哥”
  “免费送茄子了!”近日在郑州市一小区里“茄子哥”霍明正在向小区居民免费发放茄子。虽然今年茄子大丰收,但是“茄子哥”霍明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今年市场上的茄子便宜得要命。“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索性我就免费赠送给市民。”霍明对此很无奈。
  “我们一直梦想有自己的农场,但是靠自己建不起大棚,好不容易遇到了出租的大棚,我和几个兄弟就打算租下来大干一场。”霍明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还是很激动,从农村走出来的几个人一合计,觉得农业大有干头,于是拍板决定承包下河南省新郑市八千乡的两个基地和观音寺镇的一个基地,总种植面积达300多亩地。“六月份开始洽谈此事,七月份就下手了。”霍明回忆当时决定很迅速。
  种植基地3个合伙人里,“老大”霍明34岁,毕业于河南轻工业学院。33岁的杨立明毕业于河南农大。年龄最小的李长昆24岁,去年才从农大毕业。杨立明告诉记者,他们几个大学生虽然种菜不含糊,但还是缺乏实战经验,一路走来跌跌撞撞。
  在新郑市八千乡和观音寺镇的三个种植基地,记者看到白花花的塑料大棚连成一片。霍明说,大棚里撒的都是鸡粪,没上化肥,成本也比较高。现在基地对外批发茄子是三四毛钱一斤,“光人工费这一项,每摘一斤茄子要出一毛钱,加上包装费、运费等,连本钱都不够”。
  “不能让茄子烂在地里。”几个人一商量,准备拿出20万斤茄子免费送给儿童福利院、养老院、医院、厂矿等,于是就出现小区里送茄子这样一幕。
  霍明对记者说,本来想靠茄子发家,结果却变成他们的心病。在做出赠送的决定以后,中间耽搁了几天,结果茄子很快就老了。现在对几个创业者来说,最愁的是采摘,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电话一个接一个打过来想要茄子,但是却苦于没有人摘,这让“茄子哥”连声道歉。
  “看着一个个油亮饱满的茄子,都是一滴汗一滴血种出来,扔了可惜,自己也觉得心疼。”霍明说,也有很多热心人帮忙联系销路,但是考虑到成本问题,他都婉言谢绝了。“我们以前主要考虑种植成本,采购成本没想到也这么高。”霍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一车装4万斤茄子,上海的市场价是每斤3毛5,到上海运费要5000元,人工费也得4000元,加上包装费、装卸车费用、差旅费,不仅不赚钱,反而有可能会倒贴”。
  和霍明他们一样在创业中遇到尴尬的还有河南农业大学研一学生郭帅。他现在自己创办了一个“农大果园”的水果配送团队。团队采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营销,使在宿舍的同学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优质水果。在他们生意最火的时候,每天营业额有五千元。“在圣诞节的时候,我们别出心裁搞了一个‘爱就说出来’的活动,受到同学们的欢迎,水果销量在那几天一路猛增,让我们几个人兴奋不已。”郭帅告诉记者。
  然而最近郭帅和他的团队遇到了一些问题。郭帅告诉记者,由于农大新校区建设并未完成,他们的水果储存有点问题,随着温度的升高,很容易出现腐烂变质的情况,稍微有点变质他们就只能自己吃掉或者扔了。“看到扔了的水果,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小郭对记者说道。记者遇到小郭时,他正在招生就业处向学校申请一个20平方米左右的场地,希望得到学校的支持,“但看起来很难,因为学校场地很紧张,想帮助我们,但可能有心无力。”小郭哭笑道。
  同时小郭现在还面临着重组团队的困境,成员中有的要去外省读研,有的面临毕业找工作,如何寻找新的创业“合伙人”成为“农大果园”现在最为棘手的问题。
  创业路上的艰辛与理想
  直到现在,记者依然可以感受到这些创业者心中的理想所散发出的热度。
  记者见到霍明和李长昆时,他们已经连续几个周每天只休息不到五个小时,从早晨起来一直忙到深夜,“我们现在不能放弃,放弃就再也爬不起来了”李长昆对记者说。
  李长昆说之所以能够干成这件事,“就是凭着那一股要干一番事的劲”。去年八月份,为了保证刚种上的茄苗能够成活,同时节省人工成本,几个小伙子轮流熬夜浇地。“当时很有激情,不感觉到累,一沟一沟浇水,手电没电了,抬头一看天都亮了,身上被蚊子咬满了包。”霍明说,“大家一块趁年轻,砸锅卖铁卖房子也要做起来。”
  霍明的两个儿子大的六岁,小的三岁,都放在父母家里,由老人照看,有时候一个月才能见一两次面。“去年过年的时候都是父母过来,一家人在简陋的种植园里度过新年。”说到这里霍明眼睛有些湿润了。
  与“茄子哥”一样,郭帅几个合伙人也有自己的追求与思索。
  记者见到郭帅时,他头头是道地向记者讲起现在水果的行情,进货的门路、挑选的技巧……他对水果这一行已经了然于胸。为了让记者了解水果零售业的情况,郭帅带着记者走了十多分钟来到一家名为“永辉水果超市”的水果连锁零售门店。看着排着长队的顾客,小郭告诉记者:“‘永辉水果超市’是郑州卖得最好的水果店,他们靠的是‘走量’,价低质优,自然不愁销路。”
  讲到去年刚开始创业时的情景,小郭告诉记者,他们来到河南农业大学新校区后,发现学校周围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同学们想吃水果还得在学校门口的摊贩买。当时刚读研一,小郭晚上课业不重,正好还有两名已经毕业的同学也有时间,几个人一拍即合,5个小伙伴就这样成为了校园里的“水果达人”。刚开始的投入主要是花钱买进货用的摩托三轮车和送水果用的电动车。大约每个人凑了三千块钱,从此他们开始在创业路上“飞驰”。
  开业初期,正好处于开学和水果盛产的季节。这些对水果知识一无所知的大学生,在那个秋季每个月营业额在4万元左右,这让他们尝到了甜头。但是,好景不长,随着冬天来临,市场需求减小,销售额下滑。为了应对销售额的下滑,他们瞄准了马上到来的圣诞节,开始包装和准备“圣诞果”,提前宣传策划了“爱就说出来”活动。充分的准备使他们在圣诞节三天每天都有近五千元的销售额。正是这次大获全胜,让他们重拾信心。
  寒假期间,他们开始尝试线上卖水果:微博、微信等成了最好的载体,他们开始使用微博、微信开展订单业务。为了开展业务,小郭利用假期去其他高校向一些线上水果营销业绩不错的创业团队学习,他和北京邮电大学的“微果吧”、武汉大学的“武大生活帮”团队成员交流,向这些水果创业团队“取经”,让自己的线上服务做得更好。2014年5月“农大果园”创业团队参加了河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并获得了金奖,这让小郭团队更有信心。
  为了形成自己的特色和竞争力,小郭团队打算与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进行合作,卖农大自己的水果,做真正的“农大果园”。在小郭销售的水果中,有农大自己培育的皮薄味美的杂交甜瓜“豫田脆”,也有瓜瓤红黄相间的“彩虹西瓜”、口感酸甜的“仙水果”等农大新培养的品种,很受在校学生的欢迎。
  谈到未来,小郭希望以后自己的水果店能做到郑州最好,“我们打算打出一个口号,就是‘只卖当天水果’,保证水果的新鲜度。”
责任编辑:张振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法晚读者 合作农庄 开启种菜送菜生活
日 14:06:45点击数:
投入28.8万元,即可参与合建&法晚读者合作农庄&。每年回报的两千斤有机蔬菜,不仅能自己享用,还能打上&自己的品牌&赠送亲朋好友。
形式灵活自种托管皆相宜
法晚读者合作农庄,位于顺义区赵全营镇燕华营村,紧邻京承高速昌金路出口。
农庄向东可达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向西可达小汤山温泉、昌平草莓园。向南驱车30分钟到达北三环,20分钟到达望京商圈。
投入28.8万元,可自行选择两种合建模式。一是自建模式&&完全自己耕种土地,缴纳相应水电费、物业管理费。
还有一种托管模式即由园区帮忙耕种土地,负担全部物料人工及水电费,每年回报收成中的有机蔬菜2000斤(果菜800斤、叶菜1200斤),市场价值约3.5万元。而且读者还可以给蔬菜打上&自己的品牌&,农庄免费印刷制券,用于赠送亲朋。
同时,农庄还有安全退款承诺&&合作满24个月,即可随时无条件全额退款。
不仅能种菜还有多种主题活动
法晚读者合作农庄,和其他农村大棚的一大区别,就是建设了不少公共区域和设施,无偿提供,为共建读者提供生活便利和乐趣。
比如,百亩绿地,提供自由的露营野餐和游玩场所;千米林地,提供专属的天然氧吧;还有儿童娱乐区,以及沙滩、泥塑、钓鱼、动物喂养等各种活动项目。
同时,农庄还定期举办各种精致的产品品鉴会,和音乐、运动、交友等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兴趣爱好的各种丰富多彩的主题聚会活动。
80元特价体验亲自种植采摘
现在法晚读者报名,即可参与80元的特价体验活动。
农庄组织班车接送,到达农庄后,专业讲解员将带领法晚读者,了解无公害土壤培育和有机蔬菜种植知识,实地考察大棚,尽情呼吸新鲜空气。
之后,在农庄进行午餐,尝尝地道的有机农家菜,现场吃到的,都是刚才亲眼见到的,以及未来自己种植的新鲜时蔬。
最后,是采摘时刻,园区的时蔬美味可以带回去与家人朋友一起分享。
本期特价体验时间:
集合时间:上午9:30
集合地点:
地铁十号线芍药居站E口
报名电话:转7
法晚新媒体矩阵
扫一扫·更精彩
扫一扫 关注法晚微信
扫一扫 关注法晚微博
扫一扫 关注观海内参
扫一扫 关注皇城根侃爷
扫一扫 关注色相
扫一扫 关注言字旁
扫一扫 关注国安体
扫一扫 关注悦读墅
版权所有 法制晚报 2006 京ICP备号 京新网备2010010号 京公网安备
本站通用网址:西南商报多媒体报刊
第01版:要闻
&&&&&&&&&&
川渝合作种菜 兄弟搭伙求财
川渝双方努力在成渝经济区打造蔬菜发展协作体
&&9日上午,一辆重庆牌照的货车,徐徐开到四川遂宁船山区唐家乡东山村菜椒园区停下,车上跳下一位中年汉子:“老邓,菜椒摘好没有,市场上正等着要。”&&这车是重庆市蔬菜公司的运菜车,老邓是重庆籍业主邓昭进。听到喊声,邓昭进跑出门,满脸微笑:“在摘,新鲜的。”&&遂宁市蔬菜办主任胥树高介绍,遂宁在蔬菜种植、销售、产业升级等方面,初步实现了同重庆的深度融合,如今在遂宁种菜的外地业主中,90%来自重庆,遂宁外销的蔬菜中,超过50%销往重庆,在成渝经济区蔬菜合作大戏中,川渝兄弟都成了赢家。&&重庆菜农遂宁种菜&&邓昭进是重庆巴南区人,4年前他到遂宁种菜。今年,邓昭进在东山村种植了1000亩菜椒。从上周开始,第一批菜椒开始采摘,邓昭进在东山村聘请了10多个摘菜村民。东山村支部书记蒋开伦屈指一算,该村有60%的业主来自重庆。&&在遂宁其他地方种菜的重庆人也很多。重庆潼南人施成勇到遂宁市船山区老池乡租地400多亩种植辣椒,施成勇在老池乡一呆就是5年多。&&胥树高介绍,在遂宁种植蔬菜的外地业主中,来自重庆的业主占90%。&&重庆菜农为何青睐插队遂宁?重庆籍业主认为:遂宁租地比重庆便宜;遂宁涪江畔土地肥沃,适合蔬菜种植;遂宁离重庆近,交通很方便……&&两地菜农相互取经&&施成勇从事辣椒种植有20多年。他在老池乡租地种辣椒,聘请老池乡农民打工,将种菜知识传授给他们。&&“隔两年就要换个辣椒品种,施肥用药、温度水量都过经过脉。”打工的村民夏杰说,“看来种菜还有大学问呢!”&&施成勇带来的新技术、新品种带动了当地农民种植辣椒6千余亩。&&除引进业主外,遂宁还引进江津区的新型水泥骨架大棚等新技术,同时派出本市科技人员到重庆江津、潼南蔬菜基地考察学习。&&“遂宁菜”搭重庆“顺风车”&&重庆蔬菜业主在重庆有自己的销售渠道。遂宁本地业主搭“顺风车”将“遂宁菜”卖到了重庆等地。&&2008年,大英县回马镇的任小兵退伍回家后,他见重庆业主在回马镇发展蔬菜产业,便联合本村种植能手何云福种植蔬菜。“重庆是个大市场,但重庆我们不熟悉,怎么办?”任小兵脑子转得快:聘请潼南蔬菜经纪人,搭上重庆业主的“顺风车”逛山城。如今,他们的蔬菜基地从最初的200亩扩大到600余亩了。&&回马镇党委书记文林说,在引进重庆业主的同时,带动、培养本地业主,目前回马镇的18家蔬菜业主中,本地业主有8家,生产的蔬菜大部分借道销往重庆。&&胥树高说,遂宁年外销蔬菜40万吨(含加工蔬菜),销往重庆的数量达到了20万吨,重庆成为遂宁蔬菜的主要外销地。&&无缝合作实现双赢&&在遂渝合作种菜中,遂宁人学到了技术,重庆市民大饱了口福,双方业主都发展赚了钱,“搭伙才能求财噻!”&&在蔬菜种植合作上,遂宁还有一个计划:在畅通物流、做深加工、提升质量品牌等方面进行产业升级,努力与成渝经济区形成协作体,实现在蔬菜发展上的无缝对接。&&而遂宁蔬菜产业升级步伐正在加快:无公害、绿色基地正加紧认证中;遂宁西部农产品(蔬菜)集散批发中心已动工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将实行菜篮子行情发布、网上交易、电子结算、仓储保险、冷链运输等现代物流业务。&&梁涛美 汪仁洪
Copyright 西南商报数字报刊
所有内容为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从班级种菜谈小组的合作与竞评
&&&&&&&&&&&&&&&&&&&&&&&&&&&&&&
&&&&&&&&&&&&&&&&&&&&&&&&&&&&&&&&&从班级种菜谈小组的合作与竞评
&&&&&&&&&&&&&&&&&&&&&&&&&&&&&&&&&&&&&&&&于世峰
每天早晨跑操或下午课外活动,都可以看到任印化、张伟、孙凤国三位年级主任在菜地里转悠,接着张睿、刘辉、郁琪、戴志英、郑卫光、陈小兵、纪猛也各自跑到自己的菜地仔细地看有没有缺苗,有没有浇水时不到位的。缺苗的会及时补齐,缺水的及时浇灌。看到这一幕,我不禁想了蔡林森的一句话:“‘包’字进学校,一包就灵”
过去,由于没法管理,操场边的废地,一直没得到很好的利用。墙头拉好后,戴校长多次说要发动学生种菜(我一直认为学生来到学校就是学习的,对种菜只认为是说着玩的,况且学生怎么会种菜呢),结果是一拖再拖。十月上旬,菜秧子一天天大了,戴校长急了,让我拿出一个种菜奖惩办法,无奈之下,我想到了奖优罚劣分层承包的办法。大致如下:
种菜奖惩办法
6至9年级每班按部里指定的地块统一栽菜,栽好后分组管理,小组内包到人(每人按班级所在总棵数平均分配),各班制定竞评标准,想方设法让学生感受种菜的乐趣。学校对种植管理优胜班级及个人给予奖励,具体奖励办法如下(草案):
班级奖励前三名(按人均收获的斤重):发“种菜(或劳动)先进班级”锦旗一面,并给予物质奖励:第1名50元,第2名30元,第3名20元。
另给班级考评加分:第一名加5分,第二名4分,第三名3分。
学生个人设两种奖项:
奖励前100名(发“种菜能手”奖状):(平均每棵重量)前10名,每生奖励30元,11至20名每生奖励20元,21至30名奖励10元,31至100名奖励软面抄一个。
各班挑选最大的3株参赛,单株重量奖前10名:第一名奖5元,第2名奖3元,4至6名奖2元,7至10名各一元
另外,每周由两部主任带领年级主任评出管理能手在部里公开表扬组织学生参观,班里评出优秀小组,利用班费发奖。
惩罚:对种好的菜不闻不问,不主动浇水,施肥的班级,每次罚款20元(随时发现随时处罚)。
把菜根子都埋到了土里,好像栽大葱一样,加上人多工具少,整个劳动场地乱哄哄的。我连忙把几个班主任叫来,商讨怎样既快又好的完成任务,戴志英老师说:“因为工具不够用,我们把工具都集合在一块,一个班一个班的栽可能要快点!”张伟说:“我们分工再细一点,要发菜苗的就专发菜苗,要栽菜的就专栽菜,栽好一个班之后,统一浇水。”纪猛说:“为了使栽好的菜横竖都成行,我们横竖都拉上线。”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很快想出了栽菜的方案。专负责扒菜窑的同学又提出建议:为了美观,应该株距行距都相等。由于分工合理,本来认为棘手的活却很快干完了。事后,戴校长说:“我们的老师学生都没栽过菜,但是却能栽的横竖都成行,成活率这么高,真不简单。”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好,分享的企鹅
大学生种菜年赚10万 欲扩大规模吸纳更多人就业
东楚晚报贺介飞
读书,他是老师同学心中的“怪才”:很调皮,但成绩顶呱呱。挣钱,他是大学同学心中的“偶像”:别人急着找工作,他利用一个暑假就赚了8万元。3年前,他成为全村眼中的“另类”:回乡当农民。还别说,这个爱折腾的年轻人如今弄出了名堂:去年实现纯利润1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菜”老板。他就是今年31岁的阳新三溪镇小伙杨文斌。一个暑假挣8万杨文斌出生在三溪镇龙泉村,兄弟姐妹3人,家中排行老二。从小学到初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不过,他很顽皮。2003年高考前一个月,杨文斌和同学跑到沿海城市,玩了十多天,最后还考上了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4月的一天,杨文斌去同学家做客。闲聊时,该同学的一名亲戚诉苦:想给孙女找个好家教,但找不着。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杨文斌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学校附近开一个中小学课程培训中心。这个时候,同学们忙着毕业论文或是找工作,杨文斌却忙起他的事业,借资金、找场地、做宣传、拉生源、招教师,杨文斌利用一个暑假赚了8万元。2011年4月,杨文斌决定去深圳开办培训中心。经营一年多,杨文斌所开办的培训班已得到很多家长的认可,不过,杨文斌却认为无法再扩展培训班规模,毅然决定放弃这份事业。菜农的幸福感觉以后该干些什么呢?杨文斌打算回家利用荒地,搞大棚蔬菜种植。很快,一个大学生回家种地的消息,在村里炸开了的“锅”。“读那么多书还回穷山沟当农民,脑袋被夹了?”嘲笑声、讽刺声一片。尽管如此,杨文斌还是坚持自己想法。2013年2月,杨文斌拿出自己积攒的30万元,建成40亩蔬菜大棚,种着青椒、茄子、丝瓜、黄瓜、西红柿等10个品种的蔬菜。大棚种植虽是农活,但讲究技术。杨文斌向别人学、上网学。在阳新县人社部门和三溪镇政府帮助下,杨文斌还请到了一名长期从事大棚蔬菜种植的师傅帮忙。杨文斌很快解决了技术“瓶颈”,2014年实现纯利润10万元。两年下来,斯斯文文的杨文斌皮肤黑了,身体壮实了。“每天睁开眼睛看到的不是瓜果就是蔬菜,绿油油一大片,这种感觉太棒了。”杨文斌说,做一个现代农民比在外面漂着更有幸福感。杨文斌打算下一步将承包200余亩荒山,从事养鸡、养猪等,从而打造集休闲娱乐、绿色蔬菜、种养殖于一体的绿色农庄。他信心满满地说,届时,年收入达百万,至少带动二十余人就业。更多资讯请关注【大楚鄂东】微信订阅号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更懂湖北更懂你,欢迎关注大楚网微信
1、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左侧的微信二维码。
2、打开微信――通讯录――右上角“添加”,搜索关注dachuwang或大楚网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merisdeng]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回家种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