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合作社"在乡域经济和农牧民合作社申请书增收中的作用

青海日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第1版:头版
全省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本报讯 (记者/李彩芸) 2月26日,全省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在西宁召开。省委副书记、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王建军主持会议并讲话,副省长、领导小组副组长严金海安排部署相关工作。&&王建军指出,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化供销社改革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要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理顺体制机制,健全组织体系,完善服务功能,夯实基层基础,提升服务能力,为发展高原现代生态农牧业、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和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王建军要求,要坚持正确方向,始终坚持为农牧服务,密切与农牧民的利益联结,强化供销合作社的合作经济组织属性,创新经营体系和服务方式,着力增强服务能力,特别是在改革中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要运用科学方法,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紧紧围绕改造和建设基层社、创新联合社治理机制这两个重点,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因事制宜;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把握好时机、节奏和进度,稳步有序推进改革。总结运用好改革中的好做法、好经验,不断促进工作;要发挥引领作用,通过改革全面提升供销社工作水平,在推进农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上、引领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发展上、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上发挥更大作用;要形成改革合力,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共同开创我省供销社创新发展的新局面。&&严金海就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目标任务和重点举措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要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强为农服务水平;加快流通体系建设,搭建为农服务平台;深化基层供销改革,夯实为农服务基础;创新供销社治理结构,健全为农服务机制;深化社有企业改革,增强为农服务实力。&&大会还进行了交流发言。奇台县吉布库镇发挥远程教育阵地作用
助推农牧民增收
&&&&&&&&&&&&& &&&&&&&& &&&&& &&&&&
&&&&&| &| &| &| &| &| &| &| &| &
你认为奇台党建网站?
栏目组织得当
色彩比较合理
框架比较清晰明确
功能强大、使用方便
&您所在的位置:远程教育
奇台县吉布库镇发挥远程教育阵地作用&#1助推农牧民增收
文章来源:牛志武 &&&时间:
请选择背景:
更改字体大小:
&&&&& 又到一年农作物丰收和农畜出栏的时候,奇台县吉布库镇每家每户都为今年的收获喜悦着,看着长势喜人的制种玉米、鹰嘴豆、优质马铃薯,瞅着膘肥体壮的牛羊,劳作了大半年的农牧民喜上眉梢。今年,吉布库镇远程教育紧跟农牧民农牧业生产周期,通过抓惠民政策学习、思路引领、信息架桥等措施,切实助推农牧民增产增收。&&&&& 抓远程教育站点资源优势,促进惠农政策宣讲。该镇紧紧围绕远程教育站点资源优势,在学习和资源下载过程中,对惠农政策和补贴贷款项目进行宣传和学习。依托镇、村级站点通过“终端站点”和“流动党员平台”将政策宣传到家家户户,使基层干部能够吃透政策,极大的便利了农牧民生产生活中对政策的优惠条件和扶持项目的了解。在今年开展的“中央一号文件”宣讲、“十八大精神”宣讲、奇台县“党在百姓心中”宣讲、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妇女创业小额贷款等惠民政策宣传过程中,通过远程教育平台迅速积极的传达到农牧民手中,让农牧民第一时间了解惠民政策,第一时间掌握惠农贷款资讯,使农牧民清晰发展思路、找准致富路子、熟悉贷款流程。&&&&& 抓远程教育集中学习契机,使农牧民开阔视野。产业结构调整是该镇的中心工作,通过壮大集体经济、牧民定居、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作的积极开展,在不断优化地域环境的前提下,与此同时加大大棚蔬菜和暖棚养畜的扶持力度,逐步加快农牧民增收的步伐。但是如何在现有资源条件下找准发展路子,培育优势产业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所在。吉布库镇紧抓远程教育全覆盖优势,通过特色林果业、优质马铃薯培育、鹰嘴豆的种植栽培经验、养殖业特色管理方式、优质畜种推介,依托远程教育这扇窗户让农牧民看到别人怎么做,自己怎么做能鼓起腰包,让农牧民在特色种植、养殖中不再犹豫彷徨,看准目标增收致富。&&&&& 抓远程教育信息公布制度,促进增收信息灵通。吉布库镇围绕符合8个行政村不同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特色养殖业、特色林果业、劳务技术培训等资源进行细化分类,通过“问学、送学、帮学”形式进村入户,运用“土专家”到合作社、田间地头的方式,让农牧民在合作社里和田间就能学到、看到、掌握到实用技术。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站点信息公示栏,每月两次定时、定点张贴农牧业相关信息,并采取各站点信息查询“随到随查、来人即查”,保障信息在终端站点不卡壳,让农牧民在生产的同时就能掌握到实用信息。
站内搜索:
&&&&&&&& && && && && && && && && &&
-中央部门网站-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全国人大办公厅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国家经贸委
科学技术部
国防科工委
国土资源部
信息产业部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计生委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新闻媒体网站-
-各级党建网站-
-远程教育网站-
-县内部门网站-
版权所有:奇台县委组织部&&&&&联系电话:&& Email:
奇台县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承办&&新ICP备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对促进农牧民多元增收的几点思考 - 中国农经信息网
欢迎您进入中国农经信息网站!"替党和政府分忧,为农民群众解难"希望全国的农经人都能为农经事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欢迎注册,欢迎投稿!
按文章标题
按文章作者
双击自动滚屏
文字颜色黑色白色红色灰色绿色蓝色青色黄色
背景颜色白色黑色粉红灰色绿色蓝色青色综色
字体大小9 pt10 pt12 pt14 pt16 pt19 pt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对促进农牧民多元增收的几点思考
发表日期:日&&出处:中国农经信息网&&作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委副秘书长、农办主任 方永祥&&本页面已被访问 1135 次
  促进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是当前农村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一,是摆在各级政府及农业部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中心任务。为此,本人就哈密地区当前农牧民收入现状和制约因素进行粗浅分析,并就如何促进农牧民多元增收提出一些思考。  一、哈密地区农牧民收入现状及特点分析  “十二五”以来,哈密地区始终坚持“南园北牧、增收富民”特色农业发展战略不动摇,牢固树立发展现代农业和为“三化”服务的理念,不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突出发展设施农业、以哈密大枣为主的特色林果业、现代畜牧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牧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2011年、2012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7143元、8390元。分析其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是从农牧民收入的趋势看,收入总体水平提高较快,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仍然没有实质性改变。2011年、2012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上年增加了1200元和1247元,分别增长20.2%、17.5%,增长速度较快。但同期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加了2294元和2788元,远远高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水平。两者之间的绝对差也由2011年的8523元扩大到了2012年的10064元,城乡收入差距仍然偏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是从农牧民收入的构成看,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但收入主要依赖一产的格局依然没有实际性改变。随着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务输出的不断扩大,农村人口加速流动,传统的农业职业重心已经逐步转移,农民收入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增收空间正在不断拓展,呈现出多渠道、多元化增收雏形。2011年、2012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一产分别占54.3%、48.5%,工资性收入分别占29.2、28.5%,转移性收入分别占9.2%、13.7%& 二三产业分别占4.3%、5.9%,财产性收入分别占3%、3.4%。从中可以看出,一产仍然是农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二三产业和财产性及转移性收入虽然占比都比较少,但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特别是转移性收入增幅较大,说明国家、自治区惠农政策不断加强,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有效补充。  三是从农牧民收入的层次看,贫困阶层的脱贫步伐明显加快,但农村内部贫富差距仍然较大,发展依然不平衡、不协调。 随着扶贫开发力度不断加大,贫困乡(镇)、村、经济薄弱乡(镇)、村的农牧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脱贫致富步伐明显加快,但贫富差距明显拉大,发展不平衡依然突出。农业乡与山区(牧业)乡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差距从2011年的1877元,扩大到2012年的2317元。农牧民人均收入最高乡与最低乡差距从2011年的5706元扩大到8491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哈密地区规定的2600元扶贫标准的贫困人口还有9950户,33805人,占全地区农村人口的17.5%。  二、影响农牧民增收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农民增收内在质量亟待提高。一是一产收入对农民收入的权重影响比较明显,增收潜力有限。当前哈密地区红枣、蔬菜、葡萄、类瓜、棉花、小麦等作物的单产已处于一定的水平,提高产量的压力加大;受水资源短缺的制约,限制了农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张;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产销衔接还比较薄弱、价格波动加剧,农业增效难度增加;同时第一产业又极易受自然灾害、市场价格波动等一些外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依靠一产增加农牧民收入的空间非常有限,且具有低效益、高风险性。二是二、三产业比重偏低,尤其是第二产业在农牧民收入占比极低,如2011年人均只有3元,仅占人均纯收入的0.04%;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农民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增收。一是产业链条衔接不够紧密。哈密瓜、大枣、葡萄、牛羊肉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已形成了不同程度的规模,但是品牌效应、贮藏保鲜、深加工步伐缓慢,商品附加值未能得到提升。二是生产经营相对分散,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一方面,缺少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商品率、加工转化率、优质率整体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另一方面,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作用不突出,大多数农民仍然是以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为主,难以形成规模,抵御市场风险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较弱。三是农民大多靠出售初级农副产品来增加收入,在农副产品销售、贮藏保鲜、加工等环节上获得的利润很少,而出售初级农副产品往往价格较低,利润较少;通过贮藏加工后,则升值高,利润厚,可农民从中得到收益却很少,大多数被加工企业和中间商获取,这恰恰是哈密地区农民增收的一个“短板”。四是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全地区只有各种类型集贸市场20余个,规模小且少,档次不高,带动农民增收的作用发挥不够;农业信息化建设还不完善,信息不畅的现象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三)农牧民增收的基础还不牢固。一是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适应不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导致一方面难以接受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和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农业经营理念落后,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也适应不了当前非农产业的发展要求,农牧民技能与岗位需求存在不小差距,新增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加大,制约了增收空间向更高层次发展。二是哈密地区发展基础条件仍然比较薄弱,创业环境和服务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由于财力有限,对农业固定资产投入明显不足,加之农户自身投入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业生产基础薄弱,生态环境脆弱,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  三、促进农牧民多元增收有利条件分析  一是哈密地区通过多年卓有成效的工作,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为促进农民多元增收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出台政策之多、投资力度之大、政策影响之广在哈密历史上前所未有,为促进农牧民增收提供了新的契机。三是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援疆省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建设了一批项目、引进了一些企业,为促进农牧民增收注入了新的活力。四是哈密一大批煤电、煤化工、风光电、装备制造等重大工业项目的陆续上马,以及三塘湖煤炭资源综合开发的全面启动,为促进农牧民增收拓展了新的空间。四是以林果业、设施农业、现代畜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农村新型组织为特征的农牧业现代化格局加快形成,为促进农牧民多元增收提供了支撑。五是党的十八提出,要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以及国家支持新疆加快发展的差别化政策,为促进促进农牧民多元增收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六是地区各族农牧民思进取、求富裕、盼幸福的迫切愿望,为促进农牧民多元增收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四、促进农牧民多元增收的对策思考  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对哈密地区来说,要实现率先在全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落着点在大幅增加农民收入。因此,本人认为,要使农民收入保持持续稳定较快增长,就必须突破原有的思想观念的束博,树立统筹城乡和服务“三化”的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和机制体制,采取综合性措施,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扶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培植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点。短板决定发展潜力,短板代表增收空间。面对哈密地区农牧民收入现状,本人认为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是哈密地区今后实现农牧民就业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的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之一。一是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化促增收。结合哈密地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农村工业,重点扶持本地特色明显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果蔬储藏保鲜业。紧紧抓住地区新型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鼓励和扶持有条件的地方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围绕服务新型工业化发展,开发相关配套产业,创办各类企业,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引导、支持乡镇企业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和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培植一批以特色主导产业和名优特稀农产品为基础原料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动千家万户因势利导搞特色加工,发展小微型企业,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扶持发展农村建筑施工队伍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和两居工程建设,实现农民在家门口赚钱,种地赚钱“两不误”的增收途径。  二是加快发展服务业促增收。依托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积极引导农牧民以家庭经营形式从事个体商贸、家庭手工业、住宿餐饮、交通运输、农村家政、养老和社会服务业,拓宽农牧民增收空间。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民自己的农产品营销组织和流通队伍,拓展农民就业空间。结合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和两居工程建设,选择自然风光、环境良好的区域,发展农村田园旅游和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提升农家乐、牧家乐的经营、服务水平和质量,吸引城市居民和企业职工休闲、度假,增加农牧民收入。抓紧开发生产乡村旅游特色商品,培育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大力引导农牧民围绕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兴办服务业,使之成为繁荣农村经济、带动农牧民就业增收的新产业。  三是加快推进城镇化促增收。根据哈密地区资源、区位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发展城镇工业、商业、贸易、科技、文化产业,把城镇建设成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蓄水池”,农副产品流通的“大集市”,农牧民走向市场的“桥头堡”,主导产业发展的“聚集地”。科学规划城镇规模和布局,把小城镇建设同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有机结合,引导更多的农牧民进入城镇,逐步形成产业发展、人口集聚、市场扩大的良性循环,增强吸纳农村人口、带动农村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的能力。积极探索农村户籍制度改革试点,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达到减少农民,富裕农民,增收农民的目的。  (二)着力发展提升劳务产业,确保农民工资性收入大幅增长。今后几年,劳务输出仍然是哈密地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必须常抓不懈。一是加快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促增收。始终把劳务经济作为农民增收的最大产业来抓,健全地、县、乡、村四级劳务网络,为农民劳务创收提供服务和保障。抓住今后几年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依托大集团、大企业进驻提供建设项目多、就业岗位多、务工收入高的有利时机,以劳务中介组织、劳务经纪人、劳务协会为纽带,加强用工需求衔接和组织引导,大力开展大规模、成建制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稳步增收。大力推行工资集体协商,落实欠薪保障周转金和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推动企业建立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不断提高农民工劳动报酬。  二是扶持引导农牧民自主创业促增收。搭建企业服务平台,为农牧民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申请,创业项目推介等“一站式”创业服务。积极引导农牧民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鼓励农牧民自主创业、就地创业、进城创业、联合创业。加快培育一批创业带头人,做大一批农牧民创办的企业,形成一批农牧民经营的工商户,促进一批有资金基础、有创业愿望的农牧民尽快成长为经营能手、经纪人、中、小、微型企业主。  三是提高农牧民就业能力促增收。把提高农牧民就业能力作为重中之重,优化培训结构,提高培训层次,围绕产业发展和龙头企业建设有针对性地培养有专长、有技能的产业工人,走以培训促转移就业的路子。特别要注重开展订单培训、菜单培训、定向培训、定岗培训、储备式培训和校企联训等,努力培养出一批批长期稳定的就业队伍。深入实施农牧民素质建设工程,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就业要求开展技能培训,大力加强农牧民就业应知应会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和少数民族职工就业的语言交流能力培训,努力提高培训效果。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强化职业资格认证,增强农牧民转移就业的稳定性和增加收入的可靠性。  (三)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是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促进农民可持续增收的关键。一是培育规模化基地促增收。紧紧围绕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现代畜牧业,按照“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多种生产经营模式,高水准推进基地建设,重点培育设施农业基地、露地蔬菜基地、食用菌产业基地、肉奶蛋生产基地、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努力实现规模扩大、标准提高、管理升级、效益增加、农民增收。  二是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坚持把维护成员合法权益、促进农牧民增收作为发展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根本宗旨,鼓励农业科技人员、种植养殖能手、经纪人领办各类新型农业经济主体,大力培育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经纪人队伍,引导土地等农业生产要素向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集中,提高现代农业建设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水平,实现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  三是开拓农产品市场体系促增收。强化农产品外销平台建设,积极拓展疆内、疆外市场,拓宽流通领域。在农产品主产地和大的规模化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加快建设和改造一批农产品交易市场,为农民提供方便的农产品销售场所,降低销售成本,提高效益。加强农产品直销体系建设,拓宽直销范围,促进农产品直接进超市、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减少中间环节,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围绕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推进地理标志、农产品商标申请注册、产地产品认证等工作,整合提升农产品品牌,实现以品质求生存,以品牌促增收。  (四)着力提高财产性收入在农牧民收入中的比重,确保财产性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是加速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要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作为促进农民收入大幅增长的一项举措着力推进。一是引导农牧民树立善于理财理念。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载体,向农牧民宣传金融理财知识,引导农牧民合理理财,提高农牧民理财意识和技能。  二是创造条件增加农牧民财产性收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尊重农民的土地流转主体地位,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使农民获得更多的土地财产性收入。鼓励和支持农牧民利用资金、资产和资源,采取出资、入股、出租、承包等形式,发展以交通运输、餐饮娱乐、建筑建材等为主的农村二、三产业,增加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收入和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探索改革农民住房产权制度,为增加农牧民房屋财产性收入夯实基础。抓住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外来务工人员快速增加的有利时机,引导农牧民通过房屋出租获取财产性收入。不断充实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开发适合“三农”特点和需求的各种金融服务产品,合理引导农民进行投资理财,增加农民资金性财产性收入。  (五)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努力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惠农政策体现了中央和自治区对广大农民群众的深切关怀,既是帮助农民抵御风险的重要举措,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直接手段。务必把中央、自治区出台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研究透、争取够、使用足、配套好,确保条条落实,项项到位。严格执行并落实好地区、县(市)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用好各类补助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强惠农政策落实的督导检查,确保不截流、不走样、不缩水。  (六)合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农牧民收入持续大幅增长。贫困农牧民大幅增收是哈密地区增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必须作为农牧民增收重点来抓。一是深入贯彻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年)〉实施办法》,坚持开发式扶贫、开放式扶贫、攻坚式扶贫、转移性扶贫的方针,扎实开展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对口扶贫、援疆扶贫工作,举全社会之力,强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使贫困农牧民尽快脱贫致富。二是因地制宜培育发展以设施农业、土鸡养殖、食用菌种植、牛羊养殖育肥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加快贫困乡村劳动力转移步代,支持民间手工艺品和民族特需用品加工,支持特色生态旅游和民族文化旅游及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广开新的增收门路,确保贫困乡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自治区和地区平均水平。三是采取一户一策的办法,因户而异、因材施策帮助贫困农牧民实现多元增收。&&&&&&&&&&&&&&&&&&&&&&&&&&&&&&&&&&&&&&&&&&&&&&&&&&&&&&&&&&&&&&&&&&&&&&&&&&&&&&&&&&&&&&&&&&&&& 二一三年八月十四日
双击自动滚屏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200)
|&&|&&|&&|&&|&&|发挥合作社纽带作用新疆和静打造团结致富共同体
来自天山网
“小魏,你们对入社社员有啥要求?”“搞歪门邪道、不团结、干坏事的我们一律不要。”“社员好不好管,听不听你的话?”“我们106户社员带动周边26...
& & &小魏,你们对入社社员有啥要求?&&搞歪门邪道、不团结、干坏事的我们一律不要。&&社员好不好管,听不听你的话?&&我们106户社员带动周边260余户农户,谁想干坏事,要想想划不划得来;只要能赚钱,社员就听我的话 &&&
& & 这是新疆和静县委书记赵文纪与晨曦脱水蔬菜合作社负责人魏元成的一番对话。
& & 近日,和静县组织四套班子领导、相关部门、各住村工作组、乡镇、村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代表等90余人,到冶氏养殖、隆祥农产品购销等5个典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观摩。上述对话就是观摩期间发生的。
& & 为探索强化社会管理的有效途径,和静县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抓手和引导教育农牧民的有效载体,充分发挥合作社&生活在一起,劳动在一起,致富在一起,利益在一起&的纽带作用,把各族农牧民&团结在一起&,增进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欣赏,努力形成科学生产、文明进步的共同体,利益共享、共同致富的共同体,互信互助、民族团结的共同体,构筑&团结、信任、合作、互助、富裕&的合作关系。
& & &通过"草根"宣讲、现场交流等方式,我们成功地召开了一次不进乡政府的现场交流会,这既是教育实践活动的自选动作,也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创新举措。&和静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穆和军向笔者介绍。
& & 经过一年培育推广,和静县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53家,达到372家,同比增长69.9%。在该县乡镇的265家农民合作社中,共有社员4901户,其中少数民族2621户,各族兄弟姐妹在专业合作社中共同发展、共同奋斗、共同受益。
& & 在神农苗木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务工的农民大部分是维吾尔族,农忙时合作社雇用他们,给他们教技术;平时他们向周边维吾尔族农户传授特色林果、反季蔬菜种植技术,带动种植草莓等,实现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成为全县少数民族群众发展设施农业示范园区。
& & 和静县民宗委主任依拉木江&牙生说,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既促进了现代农业的规模经营,又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更为重要的是以合作社为抓手,促进了各族群众在生产中广泛开展传帮带,共享农业生产技术,在共同致富中拉近了距离,增进了民族互信和民族团结。
薪资范围:元/月招聘人数:2人
工作地址:江西省 九江市
人性是贪的,而且国人喜欢走捷径,别人能赚钱的跟着做就得了。很多产业梦都是被一拥而上的人群挤碎,尤其是从业者众多、文化水平还不够高的农业...
时隔不到一年,国务院再次下发关于建设众创空间的文件。对照两个文件,一致的方面表现在,对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高度肯定、强烈预期和强力支持;差异的方面表现在,2015年的文件是作为发展新事物提出,进行总体部署;而2016年的文件则进一步聚焦,提出了当前的重点安排和侧重方向.....
互联网+不是颠覆,是融合,站在农业的角度看它就是农业+互联网,如果再具体到农产品销售,它就是农产品+互联网的各类销售平台,在此我总结为七大模式,希望能对各位有所脾益....
京公网安备 9
京ICP备号 Copyright (C)
CTV Golden Bridge
名称:吾谷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9号金桥天阶大厦7层
电话:010-
email:.cn
反馈内容(*必填)
欢迎提出您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宝贵建议(400字以内),感谢您的支持。
联系方式(*必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栖农牧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