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赵楼煤矿灯房矿灯品牌

兖煤菏泽能化公司赵楼矿通过强化措施,严把关口,突出抓好职工节后收心及现场安全管理,在全矿营造出“节后不忘安全、生产先抓安全”的浓厚氛围。
该矿针对节后职工思想活跃和生产现场不安全因素较多的实际,迅速召开全员思想收心会,认真传达上级一系列安全指示精神,强调做好节后收心工作的重要性,教育和引导职工尽快将心态从节日氛围中调整出来。各基层区队层层召开节后收心会,确保收心到位,时刻绷紧安全弦,以严谨的态度抓好节后生产。加强对作业规程、技术措施和工作标准的学习,并组织全员进行开工安全考试,对考试不合格的职工坚决不予上岗作业。由党务工作科牵头组织开展节后“安全不放心”排查活动,对思想活跃、情绪不稳、精力涣散、患有病症、粗心大意、出勤不正常等六类人员进行彻底排查,制定有针对性帮教措施,明确专人进行安全帮教,做到重点人物重点监控,严禁疲劳上岗、酒后上岗,井口安监员加大入井人员排查力度,严查酒后入井,确保每名职工全身心投入到节后的安全生产工作中。
他们针对节后复工生产,扎实开展“三查三反”活动,即:查思想,反懒、散、慢;查隐患,反冒险蛮干、带隐患作业;查重点,反一切不安全行为。各专业和职能科室按照责任分工深入开展全覆盖、拉网式、无缝隙大排查,认真细致排查每个作业地点、每个工作场所,重点抓好顶板管理、安全设施、监测监控系统、防灭火等方面的检查,对排查出的各类安全问题和现场隐患严格措施,落实专人进行督促整改。认真落实“手指口述和三位一体”安全确认制度,抓好复工前的岗位危险源辨识,组织职工查找本岗位危险源,并结合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为节后安全生产创造良好条件。协调抓好两个工作面复工前的安全检查和生产准备工作,做好设备维护调试,全力组织煤炭生产,确保节后高产稳产。(王庆波)63、姜彪:技术专家
姜彪,1979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东华重工采掘装备制造分公司技术研究所副所长。2006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技术岗位上认真工作,始终坚持学习业务知识,通过刻苦钻研、努力实践,个人业务水平突飞猛进。
2008年10月,为适应集团公司机电装备制造业发展需要,姜彪被调到机厂技术中心和采掘事业部采掘研究所,从事新产品的设计研发工作。他先后研发了从EBZ132到EBZ220系列掘进机新产品,每年创造经济效益3500万元以上。研发的矿用产品中履带式液压耙装机、掘进机机载超前支护装置、自移式矸石转载机、履带式挖斗装载机、综采工作面配套辅助设备跟进无轨运输车和半煤岩巷煤岩分装机的前5项均已获得国家实用专利,且已授权的两个项目正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年产10余套的无轨运输车创造经济效益1200多万元。
工作中,他还注重年轻技术人员的培养,先后签订师带徒协议8次,为公司培养了高素质的协作研发团队。他积极投身职工教育工作中,被聘为兼职教师,定期为年轻职工和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他扎根兖矿,服务矿山,得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2013年获“机电设备制造厂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在多年的技术研发工作中,该同志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理论和实践经验,在《煤矿机械》、《煤矿现代化》和《机械研究与应用》等杂志上发表论文9篇,并多次获得省、市级优秀论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6项,申报的30余项科研成果分别获省、济宁、集团公司、矿处级奖励。
64、贾庆国、张玉明:最美物业人
日凌晨2点15分,南宫房80号楼401室住户焦急地拨打了社区管理中心抢修电话,反映卧室供暖主管道突然爆裂漏水。正在值班的社区管理中心铁西维修队副主任王军、南区维修班管道维修工贾庆国、电工张玉明带上工具箱立刻行动,不到十分钟便赶到了现场。为了不影响这位住户所在单元邻居的正常供暖,三位维修人员在明确“管道是整个单元住户供暖主管道”的情况下,果断采取“不关闭主阀门带水带压作业”的措施,灵活机动地使用所在维修班自制的卡子堵住漏点进行维修处理,仅用40多分钟便根除了“冬夜水患”。紧张抢修过程中,看到维修人员楼上楼下、楼前楼后地跑,零下几度的天气里被汗水和暖气管道中喷出的热水打湿衣背,住户心里又感激又过意不去,问及姓名,他们什么也不说,背起工具箱就走了。住户为表示感谢,专程将感谢信送至社区管理中心。
与24小时蹲守在岗位的调度人员不同,维修人员的踪迹可不那么容易找寻。记者步履匆匆地赶往维修队准备采访感谢信的两位主人公——维修工贾庆国和电工张玉明,半路上接到调度工作人员的电话:他们二人已前往南宫房61号楼二单元102室抢修管道。在该住户家中,记者看到了已在洗手间马桶旁边蹲了近一个小时抢修暖气管道的贾庆国、张玉明。这对“机电老搭档”一边紧张地操作一边告诉记者,10月25号试压以来,他们所在的维修班人均要接六七个这样的活儿,为此,手套磨损得很厉害,基本上需要两三天换一副。
“对我们来说,啥叫制度?制度就是没有隔夜户,不给住户带来麻烦!”因为蹲得时间有点长,贾庆国师傅颇为吃力地直起身来对记者说:“每次维修完住户总会说些感谢的话,其实没啥好谢的,咱干得就是这份工作,漏水了住户不打电话我们还不愿意呢!现在是冬季,最重要的就是住户取暖正常,热热乎乎越过冬季!”
“擦擦汗再走吧,外面这么冷,当心闪了汗感冒!”南宫房61号楼二单元102室住户关心的话语响在耳畔,随着管道畅通,一股暖流在温情四溢的房间内流动,贾庆国、张玉明这对“老搭档”带着微笑离开抢修现场,一起坐上那辆陪伴他们多年的电动三轮车,奔赴下一个维修点:南宫房15号楼1单元104室,把春的温暖提前送到更多住户家中……
65、徐金龙:好人老徐
徐金龙,男,52岁,兴隆庄矿选煤厂电器维修工,职工们都称他为“好人老徐”。
自参加工作以来,徐金龙就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他利用业余时间报名参加了无线电技术函授班,获得了“三级无线电维修员”的证书。别看他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可凭借自己对无线电技术的痴迷和执着,愣是成为矿区家电维修行当中有名的“大拿”。
同事家的微波炉坏了,找到了徐金龙,他立马赶去,查看情况后,了解到矿上许多同事家的微波炉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导致微波炉在家“待岗”。徐金龙回家后把自家的微波炉拆开,查线路板,绘原理图,经过几天反复摸索试验,终于用市场上几角钱就能买到的普通按钮开关,将原来的塑料薄膜开关替换了下来,并且使用起来更加简便可靠。后来,徐金龙用同样的方法,免费为矿区数十户职工家的微波炉进行了改造。
有一年大年三十下午,矿上一位退休职工打电话找徐金龙求助,说自家的电视机突然坏了,就盼着除夕夜的春晚呢。正在家和妻子准备年夜饭的徐金龙二话没说,骑上自行车赶了20多里路,来到兖州一家常去的家电维修零配件商店买配件。待徐金龙回到矿区时,天都黑了。徐金龙的手指冻得有些僵硬,不听使唤,脸和鼻子也都冻红了,连水都顾不上喝便给电视机替换配件。一摁电源,锣鼓声立即响满了整个房间,春晚刚好开始。
30年来,徐金龙几乎走遍了矿区的各个楼院,每年利用业余时间义务为矿区的职工家属修理家电近百台次,无偿为素不相识的人垫付家电元件费近万元。如今,随着矿区职工家属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家用电器也跟着更新换代,徐金龙深知自己现有的知识和维修技术已跟不上时代步伐。他自我加压,购买了大量专业书籍,并在业余时间利用网络认真学习相关维修技术。
无论是单位或是个人,家电有故障,只要打个电话,徐金龙都会及时去帮助维修。他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人,不图钱,不图利,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余热。2014年,徐金龙荣获兴隆庄矿首届“最美兴隆人”称号。
66、陶兆坤:他把现场当战场
今年38岁的陶兆坤,是科澳公司电解维修站机电技术员。他勤于学习、善于创新、敢于实践,从一名技校毕业生成长为专治电气设备“疑难杂症”的“神医”。他先后荣获集团公司首届“道德模范”提名奖,集团公司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技工”,第三、四、五届集团公司优秀技能人才等荣誉称号。
2005年6月,电解车间3#多功能天车因通讯故障无法正常启动。刚从破产企业转岗两个月的陶兆坤与同事,在电解槽“烘烤”的天车上,冒着近70℃的高温,从PLC系统的主控制单元开始,到通讯总线的近20个分布在设备各处的分站点,进行逐一排查。身边工友因为受不了高温,换了一个又一个,可陶兆坤仍坚持排查故障,前胸、后背上全是痱子。经过12个小时的检查与维修,天车终于恢复了正常运行。
维修设备的电气技术陶兆坤学会了,但是,天车核心控制技术——PLC控制程序的注释和控制程序的编辑软件都是英文,让他犯了难。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倔劲,他查词典,翻资料,三个月时间,硬是把多功能天车编辑软件全部翻译成中文,为工作高效推进奠定基础。
陶兆坤在工作中发现:引发电解多功能天车的系统运行不稳定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天车PLC控制系统使用的屏蔽双绞线经常出现故障。再加上电解车间的高温、粉尘使屏障层接点处容易氧化,屏蔽接地电阻变大,无法防御车间高磁场对通讯总线的影响。苦思冥想后,陶兆坤首先从不受高温与高磁场影响的光通讯入手。经过查资料,仔细钻研,最终证实了设备不稳定原因的分析,也证实了光通讯的可行性。他先从原来的天车通讯传输功能由电信号改变为光信号入手,常常是一个班上了天车就不下来……经过几十次的实验、失败、推翻、重来,他的光通讯光纤化工业控制总线的设备改造终于成功了。通过两年的使用验证,这一故障得到了根治,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200余万元。
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进行统计与分析,发现电解多功能天车的电气控制是设备维修中的最大难点。因天车电气技术的先进性,其他维修人员不能系统地进行故障判断与维修。他利用闲置配件自行设计图纸、自己动手组装了一台工业自动化仿真实验平台。“刚开始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没想到竟成功了。”
工业自动化仿真实验平台投入使用以来,先后培训电气维修和操作人员200余人,进行设备维修测试与自动化配件维修10000余次,节约人员培训费用、设备检修修费用500余万元。这个实验仿真平台荣获电铝公司2007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康义参观科澳公司时,也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陶兆坤编写、修改、完善了《铝电解设备的常见故障与处理》初稿,并于2012年9月印刷出版。现在,他还坚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设备自动控制化系统》和《微电子学》等专业书籍,并在自动化控制、亿万电气等网站开展业务交流。
67、新疆硫磺沟矿救护中队:危难之中显身手
日凌晨3点,在乌鲁木齐萨尔达坂乡狭窄的黑沟内,突然一辆黑色轿车冲下路基,一头扎进汹涌的洪水中,一路向下游冲去。河中一块暗礁挡住了车辆,车内的四个小伙子破窗爬上车顶大声向路人呼救。附近路过的人立即向辖区庙尔沟派出所报警,警务人员携带救援绳索赶到现场,几番施救都因不断上涨的洪水和有限的救援技能而失败。派出所经过多方寻找求助,向硫磺沟矿救护队打来了求救电话。
迅速赶到现场的救护队员们,在队长郑新带领下不顾天黑、地形复杂、照明灯具有限,迅速摸清现场情况,分成两个小组,队长郑新带着侯亚波等两名队员立即在三十多米宽的河两岸布设一道横跨两岸的救援主绳。同时,救护队员李桂军、刘西旺等三名救护队员将救生衣、救生索通过救生主绳传递给被困的四个哈萨克族巴郎子,在洪水的巨大波涛声中,他们大声呼喊教授被困的四个小伙子如何穿戴救生衣、使用救生锁具。无奈的是他们嗓子叫哑了,可四个被困的哈萨克巴郎子听不懂汉语,救生锁具仍挂在主绳上,茫然地站在那里,急切期盼地看着岸边的救援人员,心急如焚的救护队员于学军和李桂军几次下到洪水中都被冲了回来。突然,一位镇政府少数民族干部站出来,他一句句翻译着救护队员的话语,教四个哈萨克小伙子穿上救生衣和救生绳索,此时洪水已漫到他们的小腿。虽然此时已是盛夏,但洪水是刚刚融化的雪水,冰冷刺骨,待四个巴郎子全部穿上救生衣和救生锁具,于学军、李桂君不顾自身安危和冰冷刺骨的洪水,手拉手站到齐膝的洪水中一点点、一个个地拉他们过河。突然一个洪峰打来,一个被困的小伙子立即被洪水淹没,郑新带领救护队员们迅速拉紧救生索、提高主绳,站在岸边水里的救护队员李桂君一把将巴郎子拉离冰冷的洪水,四个被困的哈萨克巴郎子被一一平安施救上岸,看着他们湿透的衣物和因惊吓、寒冷而瑟瑟发抖的身子,救护队员们不顾自己被冰冷河水浸透的身子,拿出自备毛毯给他们披上,并拿来水和食物,一边安慰他们一边让他们喝水、吃食物取暖,伴着现场闪烁的警灯、矿灯和车灯,现场的人们围着救护队员与那四个被救的哈萨克小伙子一起欢呼着“兖矿救护队亚克西”。
68、焦继江:黄沙难掩创业情
焦继江,52岁,党员,东华物流榆林分公司经理。在集团公司拓展对外开发业务之际,他怀揣着一颗创业心,身负领导重托,带领几名员工奔赴大西北开展物流业务,走上了艰苦的创业之路。
当时金鸡滩煤矿基建工作刚开始,四周黄沙一望无际。公司刚注册,人员办公和住宿在几间借用的彩钢房里。他与员工吃住在一起,凡事亲力亲为,事必躬亲。初来陕西,地方关系协调困难重重,园区建设用地的申请手续屡屡受阻。当员工们感到悲观无望时,焦继江就给员工们鼓劲,同时努力协调各方关系,最终与金鸡滩煤矿、陕西未来能源等逐步建立了长期合作意向。
2013年,为了做好金鸡滩煤矿的煤炭倒运业务,焦继江带领员工在矿煤场边搭建了8间彩钢房,24小时监管煤场,做好煤炭倒运指挥和煤场管理工作。焦继江带领员工逐步完善煤场办公及住宿区的基本生活设施,逐步通水、通电。2013年7月的一天,金鸡滩煤矿遇到了罕见的暴风雨,矿内风井至煤场的电缆毁损,焦继江带领公司员工深夜冒雨抢修电缆,连夜奋战至黎明。他一边建立完善公司各项建设,一边积极开展水泥贸易、煤炭运输、煤炭倒运、工业盐运输装卸、脱盐水运输等各项业务,实现产值3000余万元,利润150余万元。
2014年1月份,榆林公司物流园区基建工作获得榆阳区林业局批准,焦继江紧急联系建设单位进行开工建设。当地村民听到了风声,围堵在物流园区,不允许开工。焦继江带领公司班子成员奔波在榆林市政府、榆阳区政府、金鸡滩镇政府和周围几个村之间。经多方沟通协调,当地政府和周围村民被他的诚意所打动,从而使园区得以顺利开工和按时完工,于6月份建成了26车道能同时容纳近300辆车的物流待发区,与矿形成了“七关一卡通”、“一车一卡一司机”和全程无人值守的新型、现代化的煤炭发运服务模式!
焦继江不断践行着一个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使榆林物流分公司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团结奋斗,共同开创榆林物流公司发展新局面。近期他们又顺利承接了金鸡滩矿转港煤、未来能化原料煤的运输业务和未来能化煤制油项目炉渣灰的排灰、处置业务,为缓解金鸡滩矿销售压力和未来能化公司煤制油项目投产用原料煤起到了积极作用。
69、鲁南化工社区中心防腐队:生产一线的“美容师”
他们的工作对象是生产现场锈迹斑斑的框架、平台、栏杆、设备;他们的工作装备是各种手动、电动磨具、毛刷和各种漆料;他们的工作护具除了标配的安全帽、工作服、工作鞋,还有特配的安全带、手套、防护眼镜、防尘口罩;他们能用一双灵巧的双手把所有的腐朽化神奇,他们,就是鲁南化工公司社区中心防腐队队员,忙碌在生产一线上的“美容师”。
2014年5月,鲁南化工社区中心开始筹备防腐队伍建设。防腐,第一道工序是除锈,且手工除锈是最主要的方式,劳动强度大,铁锈粉尘满天飞。刷漆时,漆料蹭到身上、脸上是常事儿。日,经过培训的10名防腐队员正式上岗,深入甲醇一车间合成3压缩机厂房现场,开启他们的防腐施工。到7月30日,共施工3738.69平方,而且首次出工就得到了甲醇车间的高度认可。2015年4月正是净化四现场防腐施工的繁忙期,队员张立雨、宋培杰、李波为了施工进度,主动放弃休息日在现场加班,宋培杰的手都磨出了水泡却依然坚持在现场工作。
防腐工作是项特殊工程,作业现场的多一刷或少一刷,就能给面积测量和结算带来影响。为让防腐队明明白白作业,让施工所在车间清清楚楚结算,他们不仅在开工前进行面积测量,进行材料预算,在工程完成后,防腐队、机电部、纪委、财务部和施工所在车间会五方会面,对施工现场进行精准测量,开具五联结算单据,确保了施工结算的公开透明。
走进甲醇一车间净化四装置现场,映入眼帘的高塔、平台、楼梯、栏杆整洁如新,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我们净化四自08年3月份开车以来没有做过这么大面积的防腐,有的地方腐蚀的已经十分严重,1万多平方的防腐面,光清理下来的铁锈先后拉了20多车。对平台钢板来说,差不多每7.5平方,除下来的锈高达50多公斤。”甲醇一车间设备技术员韩连杰说。“由于施工技术要求,当天除锈当天必须涂刷防锈漆,所以防腐队的工作人员每处理完一片区域,就会叫上我们车间和机电处的同事一起到现场检查验收,每一次都是非常合格。5遍油漆过后,我们再一起验收、开具五联单,每步工作程序大家心里都清楚明白。”
截至日,鲁南化工公司社区中心防腐队共完成公司内防腐施工面积32803平方,与之前外包防腐施工,同等面积累计节约资金150余万元。随着他们对工作的日趋熟练,严格的“三级”安全教育和现场安全清洁文明施工管理,以及高标准施工质量和原材料质量,防腐队正受到公司内众多车间的好评和欢迎。他们用勤劳的双手美化了生产现场,更为鲁南化工公司减亏增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70、谢翠红:最美“女技术主管”
3月3日,集团公司庆祝“三八”妇女节105周年暨最美女职工表彰会上,谢翠红荣获集团公司“十佳最美女职工”。
15年前,谢翠红大学毕业到矿山当上了一名普通技术员;15年后,她成长为一名技术精湛的技术主管,且技术创新成果丰硕,完成了一项又一项重大攻关课题,取得科研成果10余项,荣获6项省煤炭系统创新成果奖, 4项成果获国家专利授权,并多次获公司“学练树优秀岗位能手”、“巾帼建功标兵”、南屯矿“十佳女职工”等荣誉称号……多年来,她以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与付出,展现出矿山女职工爱岗敬业、品德高尚、奋发有为的风采。
2000年7月,谢翠红大学毕业分配到南屯矿,从事机械制造技术工作至今。多年来,谢翠红致力于皮带机运输研究和机械制造工艺研究,在为井下运输“量身定做”设计方案方面有专长。为-432总回普采工作面设计SSJ900型皮带机;为井下所有SSJ型铰接托辊组连接方式进行再设计;为1610工作面设计专用压带装置;为掘进工作面设计了B850型可拆式前倾自动纠偏新型皮带机,先后在等多个掘进面应用;为采煤工作面设计了B1000型可拆式前倾自动纠偏新型皮带机,先后在等多个采煤工作面应用,均取得良好使用效果。
在机械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改进方面,谢翠红也颇有建树。高寿命托辊的设计及生产工艺改造为矿井每年节约新托辊投入1/2以上;弹性圆柱销自动扩张机床的设计采用了气动扩孔原理,提高边梁修复效率十倍以上;研制的单引擎双动力矿用气动吸尘器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出色的工作成绩为谢翠红赢得加入矿劳模(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的机会,也使得她在这个平台上更加出彩。她参与的《组合式自动纠偏带式输送机的研制应用》获得矿创新一等奖,在矿井多个掘进面和采煤面应用,累计节约资金投入1000余万元。
2014年7月底,谢翠红所在的机修厂接到矿紧急任务——为金鸡滩连采队绘制阶梯式皮带机中间部分和卸载装置的所有图纸,三天内完工并投入使用。为保质保量完成任务,谢翠红带领技术组所有技术人员立即投入工作。现场查看组装设备的各种相关配件,星夜兼程绘制设计,为保证现场安装调试和生产做足充分准备。经过3天努力,终于完成了阶梯式皮带机中间部分和卸载装置从绘图到生产的安装调试,于8月4日正式装车发往金鸡滩矿。
71、李洪启劳模创新团队:弘扬劳模精神 挖掘技术潜力
在鲍店矿运转工区,有个只属于5个技术工人的技术研发小院,他们平均年龄52岁,没有班组编制,没有每天的具体工作要求,只有24小时的待命状态和设备状态巡查职责,却承担起了主副井尖端技术的保障和科技创新创效任务。2014年12月,集团公司工会针对他们的突出成绩和贡献,对该团队命名为“李洪启劳模创新团队”。
2011年,这个矿运转工区将维修电工李洪启、刘来印、单光来和维修钳工张长虹、李恩峰五名骨干从各个班组抽了出来,专门腾出了工作地点,便于他们集中探讨和解决各类隐患和技术创新。
主副井操作系统大都是进口的顶尖设备,科技含量高,突发问题多,改进的空间也大。随着采煤工艺优化,如何保证煤炭足量提升成为科技攻关的焦点。箕斗提升时启动、加速度、减速都是无法更改的,他们将思维瞄向了箕斗的阀门开启上,经过3个多月的反复论证,终于挤出了“一秒钟”。提升一次节省一秒,一天就可以多匀出12次的提升时间,一次提升12吨,每天就可以多提升144吨。
“思想的碰撞”孕育“智慧的火花”。一次,他们发现看到被遗弃的注油泵,一合计,皮带驱动滚筒自动注油机诞生了,此举不但省略了人工,还因自动按需注油大大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过去滚筒两个月都需要更换一次,现在两年了还依然正常使用着。
“技术创新没有终点,没有你一言我一语的设想,没有面红耳赤的论证,这些创新想也别想。”李洪启和其他四个人都是鲍店矿建矿初期的元老型职工,一直从事机电修工作,现在有三个人是高级技师,三个人是集团公司优秀技能人才,李洪启还在2009年荣获集团公司劳动模范称号。
近年来,李洪启创新团队总结形成了故障可能发生周期表,依据这一周期表,可以对故障做出超前预判,有针对性制定检修计划,实现由以前事故撵着走,到如今跟着事故走的根本性转变。2014年,这个工区将事故影响时间缩短到34秒。2015年一季度,他们实现了安全零事故。
思想的碰撞也增强了进取意识。这个团队涌现出了最为先进的李洪启PLC故障判断法、电控系统晶闸管安全压接法、刘来印主副井提升系统故障超前判断法、张长虹液压站故障快速判断排除法、李恩峰“四新工作法”等10多个获得矿、公司和省煤矿工会命名的实名操作法。
技术重在传承。发挥传帮带作用,先后培养出20多名优秀中青年技能人才,他们中许多人已经成长为单位技术骨干,有的人还走上了管理岗位。在创新团队的辐射带动下,该矿运转工区现拥有集团公司优秀技能人才6人、高级技师15人,高级技师占矿井技师总数的三分之一。
72、未来能源煤制油分公司电气301总变发电班组:电力“保护神”
未来能源煤制油项目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黄沙漫漫,尘土飞扬,夏天烈日难挡,冬季寒风刺骨,极端的气候环境反而磨炼他们顽强的意志,锻造了他们坚强的品格,他们意气风发,迎难而上,努力工作,为煤制油项目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们就是未来能源煤制油分公司电气301总变发电班组。
未来能源煤制油分公司电气301总变发电班组,主要负责该公司供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班组现有员工13名,主要负责厂外110KV输电线路,301总变电所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维护;另外还负责15吨,4吨热水锅炉的运行维护;消防楼、保安楼、综合仓库、第一换热站供配电设施日常维护;余热发电,燃气发电及所属配电室的安装、管理、运行维护;界区供电间外供电线路的施工管理,全厂电气设备的绝缘工器具的试验工作。两路110KV供电线路整体开关,2台75000VA主变,下设28台35KV高压开关柜,余热发电界区3台升压变压器等电器设施的维护。
这个班组的13名员工中有12人来自山东。他们为了理想远离家乡,扎根毛乌素沙漠,奉献着青春。为确保工期,他们冒着严寒主动配合施工单位进行变压器端子箱的接线工作。零下20多度的气温,一会手就冻麻了,长时间站在一个地方,即使穿着棉鞋脚也冻僵了。但为了赶进度,他们搓搓手、跺跺脚、咬咬牙干完一个活又紧接着干下一个。在他们的努力下,135个端子成功接线,提前完成了接线任务。为了提高班组成员整体操作水平,他们白天干完现场工作,晚上继续苦练送电操作规程。2015年1月,为实现全厂总变110KV线路冲击送电,他们废寝忘食,很多人两天两夜没合一眼。经过三天的连续奋战,301总变电所成功实现了一次性冲击送电。他们用自己的辛苦付出,为煤制油项目试车安全用电提供了坚强保障。
73、綦希连:矢志不渝镌心碑
綦希连,男,45岁,国宏公司生产运行部(机电)技师。他多次临危受命,高质量完成急难险重检修任务20余项,参与重大技术改造项目3项。他以过硬的技术能力,得到领导和同事充分认可,连续四届被评为集团公司优秀技能人才。
无论是日常维修还是突发事故抢险抢修,綦希连总是冲在最前头,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2014年5月系统大修期间,针对合成车间主洗塔预洗段集液箱漏点问题,綦希连克服塔内作业空间狭小、环境恶劣等困难,与监护人员一起进入塔内对主洗塔集液箱进行了清理,并与现场专家研究图纸,确定焊接方案,经过近5天连续施工,最终成功消除漏点。像这样半夜起来去抢修,对綦希连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他的手机总是24小时开机,只要一接到单位的电话,不管多晚,他总是随叫随到。当有人问綦希连最爱什么时,他说:“我热爱企业这个家。”
在长期的工作中,綦希连认识到一个企业单靠少数技术好、手艺强的人不行,只有通过辐射作用,让更多的人掌握较好的焊接技术,才能达到普遍提高施工质量的目的。他积极参加“青年岗位练兵”活动,一方面认真学习技术理论知识,注重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在工作和传帮带活动中时时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影响和带动青工一同进步。
多年来,在他的带动下,维修班组 “学技术、练本领、强素质、保安全”的氛围空前高涨,先后有10人取得技师、高级工资格,为公司培养了大量检修人才。
问起綦希连获得了这么多荣誉,心里是不是感觉很自豪时,他笑着说:“要是没有企业的培养和身边人的帮助,我不会有今天的成绩。获得的荣誉越多,越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责任越大。”
74、魏养富:誓把荒山变青山
在邹城市张庄镇连青山里,村民们经常能看到一位老人,扛着锄头在山上巡视。老人名叫魏养富,退休前是焦化厂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2010年退休后,魏养富从城里回到偏僻的家乡,承包荒山植树造林。如今,5000多亩荒山变成了青山,而他的满头青丝早已染上了鬓霜。
魏养富为何选择回家乡承包荒山植树造林?他说:“2003年村里有人告诉我,有外地人来村里联系,要把连青山开发成墓地。我当即说不行,连青山是老祖宗留下的家业,如果租给对方当了墓地,将成为千古罪人。”于是,2004年,魏养富放弃了城里的工作,和村里签订了承包荒山合同。
“当家人听到承包荒山的消息后,都强烈反对,说我没事找事干,他们认为包荒山是一个无底洞,投不完的资,没有回报。”魏养富却有自己的想法:“我1968年参军,复员后参加工作,是党把我培养大,我必须回报养我、育我的这片土地。”
2004年是魏养富承包荒山的第一年,也是最苦的一年。造林前的第一件事是修上山路,十里上山路让魏养富吃尽了苦头。由于没有收入,当年魏养富欠下20多万元的债务。
从2004年开始,魏养富累计造林共5000多亩。为了保证植树的质量,魏养富踏遍了荒山的每个角落。
承包荒山10年来,魏养富共投资400多万元,负债高时曾负债达60多万元。“这些年造林虽说债务多,但我没有拖欠过员工的工资。”魏养富介绍,目前山上11名员工和他一样把山上的工作当作自己的事干。
如今,魏养富的坚持得到了回报,经过他的努力,5000多亩荒山上栽种各种树木200多万棵,曾经的荒山如今满眼青翠,成了世外桃源。
75、苗安明:百善孝为先
苗安明,男,44岁,山东菏泽鄄城人,现为鲍店煤矿供电工区维修班后备班长、质检组长,井下电修工种,高级技师。自2009年父亲去世后,苗安明作为家中唯一的顶梁柱,在尽职尽责做到工作、家庭两不误的同时,替父亲尽孝心,全力照顾93岁高龄的奶奶,在邻里和乡亲中间传为佳话。2015年6月被矿评为“感动鲍店”人物。
苗安明原本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妻子贤惠能干,儿子聪明懂事,父母在家享受天伦之乐。2009年3月,苗安明父亲因肾癌去世,这彻底改变了他们一家的生活。苗安明的奶奶居住在老家,因爷爷过世早,一直独自生活。苗安明曾经有一个哥哥和叔叔,都在31年前一起爆炸事故中,丧失了生命。他姑姑,也年岁已高、体弱多病,早年远嫁到了河南。父亲患病前,照顾奶奶的事情都是由父亲操持。父亲去世后,苗安明母亲因无法承受丈夫离世的打击,患上了精神抑郁症,照顾奶奶的责任无可替代地落到了苗安明肩上。
六年来,苗安明一直想接奶奶来矿山居住,但奶奶恋旧土,他只得利用休息日和节假日等时间,在鲍店矿和鄄城之间穿梭。苗安明坚持每周至少给奶奶打一次电话,每月至少回一次老家,帮老人干家务,买生活用品,给老人讲身边发生的大小事和年幼时的趣事。讲到精彩处,奶奶就笑得合不拢嘴。他每次回去还去乡邻家里坐坐,恳求他们帮忙照顾奶奶,还把每月当地政府援助给奶奶的85元老年费和鲍店矿退管中心援助的475元赡养金,委托给村领导代为支付。老人怕冷,每年冬天,他就强迫性地把奶奶接到矿区住上几个月。
2014年9月的一天,奶奶滑倒摔伤。接到邻居电话后,苗安明即刻赶回老家看望。回村照顾奶奶的四天里,苗安明又是赶集买菜,又是为奶奶炒菜做饭。今年4月15日,苗安明在班上接到老家邻居电话:“你奶奶让你抓紧回来一趟。”他赶紧给值班领导请了假,顾不上换下工作服,就跑向公共汽车。近三个小时的路程,他匆忙赶到家,看到奶奶正坐在大门口晒太阳,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得知奶奶是想见他,他心中又充满了内疚。目前,苗安明的奶奶精神矍铄、身体硬朗,逢人就夸,“要不是我这个孙子照顾得这么好,我现在还不知道啥样呢。”
76、岳淑忠:兵头将尾树风流
岳淑忠,男,46岁,中专学历,中共党员,现为兴隆庄煤矿综采二区生产三班班长。
刚参加工作时,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自费购买了有关煤矿地质开采之类的书籍二十多本。他一有疑难问题,就虚心向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老师傅请教。当时矿井第一次采用综采设备,他利用休班时间到兄弟单位向有关人员请教,常常忘记吃饭和休息,直到真正学懂弄通才离开。他终于驯服了洋设备,也为矿井自主创新练就了一身硬本领。
1992年,国家攻关项目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第一次在兴隆庄矿安装试验,前后部运输机都是160-320型,正处在试验期,任务相当繁重。四月份的一天,后部运输机二十多节溜槽的底链被拉断,当时正值采空区出水,积水又把底部溜槽给淹没了,而连接链子又必须钻到溜子底部才能完成恢复工作。看到这种情况时,岳淑忠第一时间抢上前去,躺在底板上不一会,工作服就全湿透了,直到运输机运转起来,他才离开现场。
他在班组开展“行为规范化、工作标准化、岗位责任化、考核严格化”的“四化”管理,创建“标准化型”班组。他要求班组每个人、每个岗位要明确责任范围、工作内容,严格按照班组细化的安全管理、工作任务、工作质量、基本行为标准、岗位职业道德规范自行规范。“标准化型”班组创建使他摸索出了一套人人有标准、事事有标准、时时有标准、处处有标准的衔接顺畅、闭合无隙的管理体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12年,他带领班组克服过断层、过运煤巷等多种困难,前11个月,工区生产原煤240多万吨,为矿安全生产十一周年做出了贡献。
岳淑忠从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入手,关心职工。对于伤病和有困难的职工,及时到医院和家庭去慰问,力所能及地为职工排忧解难,让职工体会到班组的温暖。“无情未必真豪杰”,2005年,岳淑忠父亲肺癌晚期,在济南住院,工区领导给他几天假期让他去照顾父亲,可是当时工区生产任务重,只陪了父亲几天就匆匆回矿组织生产。
77、未来能源金鸡滩煤矿综采工区:“亮剑”采煤千万吨 打造兖矿第一队
未来能源公司金鸡滩煤矿综采工区现有职工101人,其中有综采经验人员28名,有薄煤层开采经验人员57名,属地新工人16名。从2014年7月试生产以来,综采工区生产原煤1000余万吨,月产最高纪录超100万吨,最高日产量达4.3万吨,为集团公司创效近8亿元。创造了兖矿集团吨煤工效第一、产量第一、效益第一,为陕蒙基地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金鸡滩煤矿煤层均厚为8米左右,首采工作面使用的采煤机、刮板输送机都是国外进口设备。综采工区的多数人此前从未有过类似的操作经验,为尽快掌握采煤技艺,他们将在岗职工送往榆林周边矿实习培训。当地综采专家说:“就算全教给你们,你们五年内也达不到开采千万吨水平”。为此,他们自我加压,勇于担当,以拼命三郎的精神如饥似渴的学操作、看实践。
2014年7月份,煤矿进入试生产阶段。实践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却令所有人手足无措。他们人再一次发挥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整天泡在采煤一线,研究采煤工艺。技术员佟朋在采煤机前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时刻关注着采煤机的运转。在摸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成长。综采工区慢慢地对移架、推溜、割煤的操作技术变得娴熟起来。他们对现场工作面顶煤厚度、溜子平直等技术参数等积累了大量的控制经验,对采煤的整个工艺流程也逐渐了然于胸。通过开展职工大讲堂的活动,让技术能手讲课,传授经验,使区队所有人共同进步。综采工区在艰苦的历练中逐步成长,终于在金鸡滩这块热土上创出一片新天地。他们科学的区队建设,熟练的大采高技术,成熟的采煤工艺,使兄弟矿井慕名前来学习。
投产以来,面对接踵而来的挑战,综采工区困难面前不退缩,敢“亮剑”。2015年1月中旬,陕北寒风刺骨,气温达到零下20度,井下采煤机发生故障,采煤面已经停止生产。在现场,大家身上的工作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经过近四十小时的努力,终于使采煤机运转正常。
辉煌战绩背后,离不开所有职工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工区所有职工加班延点保产量据不完全统计,仅仅101人的队伍,累计出勤次数竟和160人正常上班的次数相当。每班平均下井时间均在10小时以上。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终于取得了年产一千万的辉煌成就。
78、周梅涛:投身对外开发 联通信息桥梁
周梅涛,男,35岁。现任集团公司信息中心榆林站技术员。
2010年9月榆林信息站成立后,周梅涛具有很强的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舍小家、顾大家,积极投身于对外开发工作。作为信息站的技术骨干,周梅涛参与了信息站的组建及重要系统的调研、安装调试等工作。
2013年负责编写了甲醇厂SSL-VPN技术方案,并负责实施。系统正式上线后,甲醇厂领导从外网即可方便访问榆林能化内部网站,接收内部文件、浏览当日产量、生产状况等信息,也可以远程登录本人电脑修改和上传文档,真正做到了方便快捷地远程办公。
2013年甲醇厂领导提出火灾报警视频联动需求,即实现工业电视系统与火灾报警监控系统的火焰探测器进行同步联动。周梅涛负责了该系统的技术可行性调研,编写了《火灾报警联动系统技术规格书》,将整个系统分为报警采集处理、报警配置、视频联动控制、短信广播、紧急避险路线图共5大模块。
2014年年初至6月份参与完成了金鸡滩煤矿综合自动化、工业环网、视频会议和多媒体音响系统等项目建设,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地完成信息化建设。在项目建设的关键时期,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面对员工人数不足的实际困难,周梅涛发扬艰苦奋斗、任劳任怨的无私奉献精神,加班加点,多次主动放弃或减少休班时间,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在他带动下其他同志也都迸发出干事创业的巨大能量,经过共同的不懈努力,最终提前完成了金鸡滩煤矿信息化项目建设,该信息化项目建设获得了集团公司领导的高度赞扬。
2015年周梅涛负责金鸡滩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管理工作。为做好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维护,他白天带领员工一起下井,安装调试监控分站及传感器,晚上组织学习国家和兖矿相关文件要求和规定。监控系统有故障告警时,必须在两小时内处理完毕。有时刚上井后,监测监控系统就告警,周梅涛不顾劳累,重新换上工作服立即返回井下处理故障。有时在下半夜监测监控系统出现故障告警,周梅涛任劳任怨、不辞辛苦主动要求下井。在周梅涛的带领下,安全监测监控工作顺利开展,所有的传感器、瓦斯超限、风电闭锁等功能都已实现,有力保证了金鸡滩煤矿的安全生产。
79、庞太磊:火热青春献煤海
庞太磊,男,中共党员。2003年7月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采矿工程系专业,现任济宁二号煤矿综采一区区长。
2003年,22岁的庞太磊分配到济二矿采煤工区任见习技术员。他把握好每一次学习的机会,虚心向老师傅请教。见习期满后,他担负起了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工作,坚持“精、严、细、实”的工作作风,下现场、量数据,结合采场实际构思方案,精心编制安全技术措施,保证了区队安全高效生产。2012年,庞太磊被任命为综采一区区长后,不但注重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技术能力,更注重强化区队内部职工培训和“导师带徒”活动,定期组织开展各类技术比武和小改小革。在他的带领下,区队职工素质明显提升,有多名职工荣获全国煤炭系统“优秀技术能手”和山东省“富民兴鲁”奖章。
“要干就要干到最好”。十余年间,他不断超越自我,在挑战面前不退缩,在困难面前不屈服,爱岗敬业争当带头人。2014年10月底以来,综采一区所在9306工作面连续揭露断层落差达3米多断层数条,工作面割全岩支架数多达20余架。困难面前,庞太磊在过断层期间连续一周在井下工作15个多小时,累了倦了就在办公室睡会,20多天没回过家一次。当时,适逢母亲在济南医院做手术,身为独生子的他在母亲半个月的住院期间,一天都未能陪伴在身边。由于超强劳动,嗓子哑了、身体瘦了,但仍坚持在生产一线跟班盯岗在现场,根据现场变化,合理穿插撤除工序,使区队安全高效完成了任务。
多年的潜心钻研,他逐步成为矿井采煤工艺技术革新创造的带头人,先后参与矿井采区水平设计、采区设计、工作面设计等重要设计创新30多个,完成科研成果30与项,多次获矿科技进步成果奖。
担任区队主要负责人以来,他始终本着对区队、对职工高度负责的态度,建章立制,精细标准,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全覆盖的区队内部管理体系。同时,在区队推行实施了设备标识化、空间清洁化、物体数字化、动态工作标准化、职工行为自觉化、工作现场人文化“六化”管理法,确保了质量标准化管理切实达到动态达标。
80、劳模兄弟:赵楼煤矿综采二队支架组组长郑全军
赵楼煤矿综采一队生产二班班长郑全胜
近几年,赵楼煤矿出了个远近闻名的技术能手,他妙手回春,能使瘫痪的支架恢复正常,可以让深度“患疾”的老设备起死回生。他负责检修的工作面支架,近年来的事故率几乎为“零”。他就是被菏泽能化公司授予2014年度劳动模范的综采二队检修班支架组组长郑全军。
郑全军1989年在鲍店矿参加工作,1996年调到济宁二号井,2013年来到赵楼煤矿。刚参加工作时,由于自己技术知识薄弱,他暗下决心,自费订阅了十几种专业书籍,扎进知识的海洋,潜心学习。不到一年功夫,郑全军就掌握了矿上的所有型号支架的安装检修要领。在工作中,他坚持做检修笔记,练就了一身本领,不但对所管辖的支架了如指掌,也对每个支架的操作性能全摸透了。支架一有故障,他一操作就知道“症结”,处理起来得心应手。为了帮助工友们尽快掌握矿山支架的维修技术,郑全军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给了他们。学习笔记拿来了,对照现场实物手把手教,使他们这个班组形成了人人爱学习,个个争当技术先锋的好风气。
郑全胜,男,现年48岁,现任菏泽能化公司赵楼煤矿综采一队生产二班班长。
作为一名班组长,面对赵楼矿煤层埋藏深,井下高温、高湿、断层多和地质条件复杂综采设备先进等客观现实,郑全胜发奋学习新的专业技术知识,认真学习掌握设备工作原理、采煤工艺总结各类事故的处理办法。工作中,郑全胜冲在前,用实际行动,履行着一名班组长的职责。日夜班,郑全胜带领班组组织生产时,工作面突然发生罕见的特大矿压和涌水。凭着实践经验,他果断将人员撤离到安全的地方,细致查看现场情况,及时向区队及调度值班做了详实汇报。在抢险救灾中,他带头抬泵、接管线排水,处理压死的支架,当班工作21个小时,在区队领导的一再要求下,他升井做了5个小时的短暂休息,又回到了抢险救灾的工作现场。
多年来,他不断加强班组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强化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素质,使班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多次在矿组织的班组建设经验交流座谈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81、郑红霞:不负人民的重托
郑红霞,女,汉族,1978年2月出生,1997年8月参加工作,大专学历,现任华聚能源调度室调度员。自2011年当选邹城市人大代表以来,她认真履行人大代表职责,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服务宗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积极建言献策、参政议政,4年间提交提案、建议6件次,得到选区单位和民众的信赖。2015年7月,被邹城市人大常委会评为第十七届优秀人大代表。
1997年,她到南屯电厂成为一名岗点运行工。为掌握电气系统原理图,她利用业余时间,查资料、勘现场、请教技术人员,对电气设备一次动力系统、二次控制系统及信号回路进行绘制,在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由于工作突出,2007年她被提任运行值长。在华聚能源公司组织的第四届值长岗位技术比武中,她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人大代表,肩负着人民的重托。针对全国各地不断曝出引起民众高度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她提出“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督工作,利用新闻媒体曝光典型案件”的建议,引起邹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高度重视,先后针对学校食堂、食品“三小”行业、肉油面、“五毛”零食、桶装水、食用明胶、校园周边200米食品经营主体、农村食品组织开展了食品专项整治行动16次,立案查处各类食品药品违法案件560余起、向公安机关移交7起,侦破制售毒豆芽、皮肚犯罪案件4起等累计罚款260余万元。有一段时间,听到家住世纪花园的同事经常抱怨油漆厂气味大影响社区空气环境质量,在休班时多次实地勘察调研,联名其他代表提出《邹城市奔腾油漆厂搬迁的提案》,不断改善和保护居民生活环境。在上下班途中,她发现矿区驻地车辆拥堵、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情况堪忧,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架桥施工进度,缓解高峰期交通堵塞情况”和“学校定期播放警示教育片,普及交通安全知识”的建议。
82、赵忠建:志在他乡创业
赵忠建,2011年4月-2014年4月担任小屯煤矿综采工区区长,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任综机管理办公室主任,现任小屯煤矿综采二区区长。他工作勤恳,认真负责,业绩明显。
在担任综采工区区长4年间,他团结和带领综采工区全体职工,克难攻坚,众志成城,在队伍建设、职工培训、安全生产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2012年4月带领综采工区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期间多次获得科技创新奖项,2011年获得《小屯煤矿瓦斯综合治理技术研究》特等奖。
他们先后回采的几个工作面地质构造异常复杂,赵忠建和其他干部一道,做好思想工作,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最后都提前完成工作面的回采工作。2011年对一工作面回采,因顶板、老塘来水,工作面再次面临困难。为更好地控制水,赵忠建采取多种方法。为疏通泄水孔,他在水中泡了好几个时辰,全身都被水打湿,在寒冷的矿井风中现场指挥作业。在全工区的共同努力下,加快了工作面推进,快速地通过富水区。在一工作面回撤中,因顶板压力大,老塘出水浸泡底板,现场回撤环境极度极度困难,赵忠建几乎每天都要跟班下井,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极大地鼓舞了全队职工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在最后关键的几天时间里,他利用多年的现场经验和过硬的技术,创造条件,圆满按期完成矿要求的回撤任务。2015年3月担任综采二区区长后,改进采煤工艺,重视安全与质量,在一季度的质量标准化验收中获得好成绩。
2011年4月份,他到贵州小屯煤矿工作。家中父母已近80岁,父亲精神恍惚,远离就是一种牵挂。刚到没几个月,他得知媳妇在家不小心煤气中毒,情况严重。因当时工作面顶板条件差,发生局部冒顶,推进困难,他假期都没有休完就回到工作岗位,作战在一线。
83、内蒙古荣信化工有限公司:擎举煤化工产业大旗
兖州煤业鄂尔多斯能化有限公司荣信化工,日奠基。日8时56分,顺利打通全系统流程,生产出合格甲醇。日,实现双系统运行,甲醇正式销售,提前完成了试车预期目标。从开始投料到出产甲醇,项目试车一次性成功,创出兖矿集团煤化工产业建设质量最好、投资费用最低、安全运行最稳的好成绩。日首次创下了3027吨的最高日产,创试开车以来的最高纪录。2105年上半年,在耗时不到一年时间即实现系统满负荷生产,顺利达到规划设计生产目标,并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
从最初一片黄沙遍地的荒漠,建成了绿树成荫、道路整齐、管廊密布、塔体林立的现代化工厂。荣信化工建设团队苦尽甘来,终见回报。2014年投料试车第一年,顺利完成生产甲醇30万吨任务目标,被内蒙企业同行们点赞“山东人好样的!”。2015年,他们自我加压、自我提升,通过系统消缺和技术改造,不断实现系统升级,调整数据,优化运行,作为转入“试生产运行”的第一年,生产系统平均负荷达到了95%以上,6月4日创下了3027吨的最高日产,创试开车以来的最高纪录,首次实现系统满负荷生产,顺利达到规划设计生产目标。上半年实际生产甲醇近42万吨,实现利润10334万元,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
面对当前全国煤炭产能过剩、化工产品过剩的严峻形势,荣信化工建设团队通过优化设计,完善投资方案,关键设备选型把关,严格预算管理考核,分解年度指标,压缩可控费用,有效降低了投资,比概算降低2亿元。组织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开展技术攻关,开展“合理化建议”和“小改小革”征集活动,预计可节约费用650余万元。梳理技改技措项目共计20项,重点技改技措项目3项。其中,通过采用全封闭滑板式自降尘装置仅电耗及油耗两项即可节约95万元。为了实现蒙陕基地煤炭的就地转化和转龙湾优质煤炭综合利用,荣信化工建设团队积极发挥煤矿和煤化工企业的协同效应,开展转龙湾煤炭掺烧实验。截至六月底,共使用转龙湾煤炭20余万吨,煤泥3.7万吨,累计创效670余万元,煤化协同创效功能初步彰显。
84、南屯矿暖心工程巾帼志愿者爱心服务团队:用爱传递温情 让心不再孤独
2013年以来,南屯矿先后有600余名职工奔赴陕西未来能源金鸡滩煤矿、内蒙古鄂尔多斯文玉煤矿开发建设。为确保外出人员放心家庭、安心工作、舒心生活,南屯矿立足实际,用心关爱,积极打造暖心工程巾帼志愿者爱心服务团队,做好心坎上的“民生工程”,共建起同心同向“一家人、一家亲”的温馨大家园,推动了集团公司走出去战略的顺利实施。
南屯矿工会女工委充分发挥女工协管优势,组建起60名以女职工和职工家属为主要成员的巾帼爱心服务团队。爱心服务团队不定期走访慰问对外开发职工家庭,与对外开发职工家属谈心拉家常、共同料理家务。爱心服务团队积极组织职工医院车间工会成立医疗义诊一条线,建立对外开发职工家庭健康档案,开展为60岁以上的老人及行动不便的人员定期上门测量血压、血糖,及时送药,指导科学用药等服务。物业管理中心车间工会成立水电暖服务一条线,对水电暖设施损坏等情况及时组织上门维修。
暖心工程落在实处体现的是一种母子情、姊妹义。今年春节,他们为每位对外开发职工的家庭送去了鲜花。特别是对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志愿者们以“代理儿女”的身份,到留守老人家中打理卫生、生活照料,还专门为她们购买了小型收音机和mp3,并下载了戏曲,送给老人听听新闻,听听戏曲,解解闷。针对部分对外开发职工家住农村,因工作无法返家农忙这一现状,爱心服务团队志愿者成立农忙帮工队,帮助夏收和秋收。爱心服务团队在对外开发职工家庭中开展争当安全贤内助和好矿嫂活动,吸引对外开发职工家属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其发挥在家庭中的角色优势。积极开展鸿雁送祝福活动,让对外开发职工家属和子女给远离家乡的亲人写家书、发短信、送贺卡,使他们远在千里之外时刻牢记亲人的安全嘱托。
85、信达公司驻陕蒙基地后勤服务团队:异地创业铸品牌
山东兖矿信达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积极响应集团公司及事业发展公司“走出去”号召,组织对外开发工作,挖掘对外新路子,先后成功承包了陕西未来能源金鸡滩煤矿,内蒙古荣信化工以及榆林能化有限公司甲醇厂三家单位的职工餐厅,成功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信达公司“走出去”发展战略的新思路和新办法。
日兖矿信达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当天突然接到上级通知,务必在三日内奔赴内蒙古荣信化工有限公司接管其职工食堂。时间紧,任务重,一项项工作都需要细致准备,容不得半点偏差。经过连夜准备,7月1日当晚,受命前往驻外单位的7名信达酒店员工分三路前往。2014年4月份,刚刚接管金鸡滩食堂时,面对气候恶劣、人手紧缺、设备失修等种种困难,7名工作人员起早贪黑地工作,凌晨起床打扫卫生,维修馒头机、蒸箱等设备,忙碌到深夜十一二点是常态。晚上,六七个人挤在一间宿舍里,睡四五个小时再迎接下一个黎明。大家只有一股心劲儿,就是尽快将食堂运作起来,给战斗在陕北的开疆将士送去一口热气腾腾的家乡饭。
去年10月份,兖矿电视台一位记者去陕西未来能源金鸡滩煤矿采访时,在发来的报道中说:“这里的职工食堂每天提供包子、稀饭、鸡蛋饼、豆浆、面食等符合大家口味的早餐,很多员工一改往日不吃早餐的不良习惯。一些富有特色的牌版,展示着信达酒店的企业文化和花样繁多的菜品,体现了信达酒店的宗旨,那就是:为了职工,质优、价廉 、物美。”信达酒店的驻外人员用勤勉敬业的劳动和付出,换来了开发将士们和外界的高度认可,如今,“兖矿信达”的牌子在陕蒙基地已颇有知名度和美誉度,鄂尔多斯能化石拉乌素煤矿等当地几家单位都相继与其合作或表达了合作意向。一流的服务,过硬的技术,合理的价格,这就是信达公司拓展省内外市场,让家的味道飘向远方的底气和实力所在。
86、济二矿:一矿带两矿 转型见曙光
随着济宁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济二矿本部可采资源压覆加大,服务年限大大缩短,矿井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双重难题。2014年6月,集团公司作出了由济二矿全面接管硫磺沟煤矿、对接石拉乌素煤矿的决定。矿领导班子迅速确立了“一矿带两矿”转型发展战略目标,把全面接管硫磺沟煤矿作为政治品牌攻坚仗来打,把全面对接石拉乌素煤矿作为矿井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点来抓,踏上了矿井转型发展的“破冰之旅”。
责任就是动力,使命就是担当。他们在全矿进行解放思想大讨论,同时组织干部职工外出学习参观、对标找差。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微博、微信等媒体,建立“济二互联空间”,开展“我眼中的对外开发”摄影展,召开矿十年发展规划报告会,引导干部职工“跳出济二看济二”,从以往“稳”的思想、“守”的观念、“恋”的心理和“怕”的思维中彻底解放出来。
在本部,济二矿以创新解难题,以改革促发展。创新完成了建矿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力度最强的机构调整和减人提效任务。矿井生产经营综合评价整体考核位列集团公司第二,综合形象和整体实力稳步攀升。
在外部,济二矿不畏艰难险阻,投入精兵强将。管理技术人员和整建制队伍分期分批、有条不紊地赶赴到硫磺沟煤矿和石拉乌素煤矿进行支援。
一年来,济二矿先后派遣300多人次管理技术人员、80余名掘进施工队伍、70名采煤人员赴硫磺沟煤矿开展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规章制度300余项,硫磺沟煤矿的基础管理水平大幅提升,技改和生产准备工作顺利完成。5月23日,矿井正式恢复生产,为兖矿在新疆扎根立足、重塑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济二矿先后派驻400余人参与到石拉乌素矿井建设施工、承运管理工作,有力保障了施工进度和需求。其中综掘一区整建制进入石拉乌素煤矿,如期参与二期、三期工程掘进施工。面对临时系统提升能力薄弱、煤流运输能力不足、物料运输环节繁琐、井下供电能力脆弱的外围系统,济二矿项目组超前谋划,周密组织,完成掘进进尺1300余米(截止7月21日),创出该矿日进尺14.4米的单头大断面掘进纪录。
艰难转型路,拳拳进取心。济二矿干部职工正怀揣自信和更多梦想,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行走在“一矿带两矿”转型发展的征程上。
87、马克·雅各布:服务兖煤澳洲利益最大化
马克·雅各布(Mark Jacobs),现任兖州煤业澳大利亚有限公司(“兖煤澳洲公司”)环保、审批和社区关系总经理,负责新项目开发、环保管理和社区关系维护。
马克在2012年7月加入兖煤澳洲,至今已经三年有余。在加入公司之初的第一次公司季度会议上,马克表示将“Serve the best interest of Yancoal Australia ”(“服务兖煤澳洲利益最大化”)。
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他践行着自己的诺言。
——坚持以理服人。日上午9时,悉尼市中心马丁广场,MLC中心47层新南威尔士州(“新州”)政府组织的新州政府与中资企业对话会,气氛凝重。站在主席台上的州政府规划部的官员被一名坐在对面的中资企业代表质问得说不出话来,最后表示会尽力协调加快推进项目的审批。这位代表就是马克。
——坚持把握大局。日,夜里11点半,新州规划部部长在莫拉本煤矿提交的滴水峡保护方案上签字同意,此时距原来设定的最后截止时间只剩下半个小时。而此后三个星期,新州将进行政府换届选举,政府将处于看管状态,不会讨论审议任何申请事项。马克对政府部长深夜办公做了这样的解释:“事实上,在签字前两个小时,我和同事们还在开会讨论是否接受政府提出的修改方案,事实证明我们坚持对了。”
——坚持分毫必争。莫拉本一期开发/开采许可开采范围今年获得了政府的第四次变更批复,莫拉本煤矿商务经理里斯·马吉特在向来访的领导汇报时介绍道:“一期额定年产能增加100万吨,一期资源回收量增加3000万吨,按现在的市场价格,那就是增加12亿美金的收入,这要感谢马克和他的团队。马克和他的团队前前后后向政府提交了10稿。”而马克并不满足:“我们的第11稿和12稿已经上报,将最大限度实现一期和二期的优化开采,将资源最大程度地开采出来,给兖煤澳洲多做贡献。”
下一篇:上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矿灯品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