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不良资产证券化 利好利好银行股吗

券商看银行股:货币合理宽松 长期支撑板块业绩
作者: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日起普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券商分析认为,此次降准有利缓释短期市场流动性偏紧的局面,提升市场对于实体经济企稳的预期。降准将直接增加银行资金,有助于银行资金成本下行。降准利好的不定期释放,将对银行股业绩提供支撑。长期而言,银行股估值的催化将来自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启动、金融混业经营的启幕。  申万宏源:货币政策合理宽松 长期支撑银行业绩  自2015年1月以来,随着外汇占款的减少,央行已连续5次降准。若外汇占款减少的趋势延续,持续降准将对银行业构成长期利好。降准将直接增加银行资金,有助于银行资金成本下行。降准利好的不定期释放,将对银行股业绩提供支撑。现阶段,板块估值处于底部,15/16年PB0.93X/0.84X,PE6.05X/6.13X,作为低估值高股息率的蓝筹股具备积极防御配置价值。首推北京银行、浦发银行和兴业银行。  平安证券:此次降准温和利好银行板块  此次降准有利缓释短期市场流动性偏紧的局面,提升市场对于实体经济企稳的预期,温和利好银行板块。短期来看,不良资产证券化重启脚步临近,叠加监管机构在拨备覆盖率监管上可能的松动,银行资产质量压力也将有所缓释。同时三月进入业绩分红披露期,银行股息率(5.5%)较实际利率的相对收益明显,我们对板块在三月的走势保持乐观,相对收益可能比绝对收益更为明显。  个股方面,我们推荐南京、北京、招商。信托板块我们推荐安信信托,关注陕国投A,其他关注晨鸣纸业和不良资产管理主题相关个股。  国金证券:看好银行股防御价值  短期市场波动较大,银行板块的配置价值主要体现在低估值带来的相对防御价值。而银行股的高分红率在较低的股价下显现了良好的股息收益率,对于寻求安全的资金有一定吸引力,这部分资金的流入将对银行板块估值形成支撑。  投资建议:主要推荐农行、建行、工行。长期而言,银行股估值的催化将来自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启动、金融混业经营的启幕,综合考虑基本面和在混业经营预期下的成长性,我们维持推荐招行和兴业。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document.getElementById("bdshell_js").src = "http://bdimg./static/js/shell_v2.js?cdnversion=" + new Date().getHours();您当前的位置:
银行万亿“不良”盛宴开席 不良资产证券化望重启
06:27 114rich
 【银行万亿“不良”盛宴开席 不良资产证券化望重启】随着上市银行三季报披露收官,不良资产进一步恶化的狂澜难以逆转。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统计,截至2015年9月末,16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9079.79亿元,较年初新增2396.44亿元,已经接近2014年全年新增量。
  万亿“不良”盛宴开席不良资产证券化望重启
  随着上市银行三季报披露收官,不良资产进一步恶化的狂澜难以逆转。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统计,截至2015年9月末,16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9079.79亿元,较年初新增2396.44亿元,已经接近2014年全年新增量。
  对于不断膨胀的不良资产市场“蛋糕”,商业银行存在广泛而迫切的化解需求。在此背景下,重启不良资产证券化成为近期业内人士努力探索的可行性方式。但当前仍然面临着市场主体有限、银行批量转让不良资产受制约、不良贷款估值难等桎梏,亟待政策松绑。
  “不良”风险催生
  不良资产证券化开席
  “大行的资产质量状况直接反映了经济体的走势,目前刚走入信贷下行周期,还没有充分反应。业三大信贷损失潮:第一波是出口、商品部门,这在前期股份制银行表现明显,大部分在沿海地区,这些信贷风险敞口大;第二波是产能过剩部门,尤其是大型银行在钢铁和制造业资产质量不好,只是监管容忍和政府帮助行业再融资缓解了风险,能够在技术上延缓信贷风险,这部分风险还没有被确认;第三波在相关贷款将受到信贷损失冲击,目前还没有完全展开。”标准普尔金融机构评级资深董事廖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截至2015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09万亿元,较2014年同期增加3975亿元,增长率达57.24%。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1.50%,日趋接近银行业风险2%警戒线。与此同时,关注类贷款余额已经达到2.65万亿元,较2014年同期增加了近1万亿元,增长率达61%。
  在廖强看来,未来银行业资产质量见底反弹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业信贷风险的暴露周期刚刚展开。如果进一步下行,关注类贷款在一定程度上易向逾期、呆坏账等不良贷款转移,关注类贷款的持续增长将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造成进一步的压力。
  在市场化进程倒逼下,净息差持续收窄的商业银行在谋求转型的同时,也要做好与不良资产“相处”的长期准备。一般而言,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可以通过清收、核销、重组、转让,以及资产证券化等手段化解。
  通过处置和消化快速增长的不良贷款,会对原本已经出现下滑的银行业绩造成进一步挤压。在这种背景下,资产证券化成为盘活不良资产、改善银行流动性的一个有效途径。
  事实上,早在2006年至2008年期间,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发行过两单、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和分别发行过一单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随后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随着2008年次贷危机的爆发而浅尝辄止。
  不良资产证券化突破可能性大
  普华永道金融机构服务部合伙人姜昆此前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我国刚性兑付尚未打破,隐性存在的刚性兑付完全将风险和收益切割给投资者,为了保护投资者流动性进行结构性融资设计是有效途径。在此背景下,银行通过将不良资产打包,不良资产寻找政策性突破可能性加大。在产品开放初期,监管部门需对现金流和资产打包,以及对产品结构进行设计,促进商业银行逐步化解不良贷款,同时丰富投资者产品投资的使用范围。
  对于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路径,中诚信国际结构融资部总经理李燕表示,从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看,我国发行的不良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主要为信托结构。具体而言,SPV的结构全部采用的是信托专项计划。发起机构通过与受托机构签订信托合同,将基础资产出售给信托公司设立的特定目的信托,并发行基础资产支持的证券化产品。
  她进一步介绍,采用的信用增级机制包括,优先/次级分层、流动性储备账户、超额抵押、流动性支持。产品分层方面比较简单,仅有优先和次级两档。
  在流动性上,李燕介绍,由于不良贷款证券化的基础资产风险较大,因此已发行的不良贷款支持证券中,除“建元”一单次级档证券由信达公司持有外,其他次级档证券全部由发起人自留。
  政策瓶颈亟待打破
  面对银行不良资产的不断攀升,发展研究部战略室负责人杨驰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提上日程,丰富了资本市场的投资对象,也提供了不良资产的处理渠道。
  杨驰建议,在目前四大AMC处置不良资产的基础上,呼吁实现资产管理公司市场化准入,更多民间资本加入不良资产管理行业。不良资产是一笔富矿,富含的利润不容小视,处理得好是一笔可观的利润来源。
  尽管市场对于不断膨胀中的不良资产“蛋糕”垂涎已久,但在操作层面,不良资产证券化在全国广泛推开仍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银行不良资产批量转让受到政策限制。2012年,财政部和银监会联合下发《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对金融企业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进行了规范,并批准成立地方性资产管理公司,参与当地金融企业不良资产的收购和处置业务。但通过资产证券化等其他直接出售方式来批量处置不良资产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管理办法。
  从法律环境看,不良资产证券化过程牵涉众多交易主体,交易结构复杂,必须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来保证其运作。然而,目前我国在资产证券化领域仍然缺乏专门的法律或行政法规,甚至还有一些法律规定与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推行形成了一定冲突。
  此外,不良贷款的估值难度也很大。“与正常类贷款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不同,每笔不良贷款的处置回收情况很不一样,影响因素也是多而复杂,导致未来回收金额和回收时间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李燕表示,我国不良贷款以担保类为主,担保方式多样,国际上成熟的评级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不良贷款估值难度很大。此外,由于不良贷款本身就是违约贷款,信用风险评估的考察重点为回收价值评估,这对评级公司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责任编辑:DF105)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开席 政策瓶颈亟待打破发布时间: 10:44:02发布:股城网随着上市银行三季报披露收官,不良资产进一步恶化的狂澜难以逆转。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统计,截至2015年9月末,16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9079.79亿元,较年初新增2396.44亿元,已经接近2014年全年新增量。
对于不断膨胀的不良资产市场“蛋糕”,商业银行存在广泛而迫切的化解需求。在此背景下,重启不良资产证券化成为近期业内人士努力探索的可行性方式。但当前仍然面临着市场主体有限、银行批量转让不良资产受制约、不良贷款估值难等桎梏,亟待政策松绑。
“不良”风险催生
不良资产证券化开席
“大行的资产质量状况直接反映了经济体的走势,目前刚走入信贷下行周期,还没有充分反应。中国银行业三大信贷损失潮:第一波是出口、商品部门,这在前期股份制银行表现明显,大部分在沿海地区,这些信贷风险敞口大;第二波是产能过剩部门,尤其是大型银行在钢铁和制造业资产质量不好,只是监管容忍和政府帮助行业再融资缓解了风险,能够在技术上延缓信贷风险,这部分风险还没有被确认;第三波在房地产相关贷款将受到信贷损失冲击,目前还没有完全展开。”标准普尔金融机构评级资深董事廖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截至2015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09万亿元,较2014年同期增加3975亿元,增长率达57.24%。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1.50%,日趋接近银行业风险2%警戒线。与此同时,关注类贷款余额已经达到2.65万亿元,较2014年同期增加了近1万亿元,增长率达61%。
在廖强看来,未来银行业资产质量见底反弹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中国银行业信贷风险的暴露周期刚刚展开。如果中国经济进一步下行,关注类贷款在一定程度上易向逾期、呆坏账等不良贷款转移,关注类贷款的持续增长将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造成进一步的压力。
在利率市场化进程倒逼下,净息差持续收窄的商业银行在谋求转型的同时,也要做好与不良资产“相处”的长期准备。一般而言,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可以通过清收、核销、重组、转让,以及资产证券化等手段化解。
通过处置和消化快速增长的不良贷款,会对原本已经出现下滑的银行业绩造成进一步挤压。在这种背景下,资产证券化成为盘活不良资产、改善银行流动性的一个有效途径。
事实上,早在2006年至2008年期间,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发行过两单、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和建设银行分别发行过一单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随后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随着2008年次贷危机的爆发而浅尝辄止。1新增5000亿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规模 银行股受益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作者:财联社
  财联社13日讯,李克强总理今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为深化金融改革创新,盘活存量资金,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会议决定,新增5000亿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规模,继续完善制度、简化程序,鼓励一次注册、自主分期发行;规范信息披露,支持证券化产品在交易所上市交易。试点银行腾出的资金要用在刀刃上,重点支持棚改、水利、中西部铁路等领域建设。
  今年初,银监会下发《中国银监会关于中信银行等27家银行开办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的批复》,标志着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正式落地开闸。
  批复显示,一共27家银行获得了开办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分别是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恒丰银行、渤海银行、北京银行、河北银行、晋商银行、锦州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杭州银行、台州银行、徽商银行、南昌银行、汉口银行、华融湘江银行、重庆银行、南充市商业银行、宁波银行、青岛银行。
  上述获得该资格的银行后续发行新项目时只需要向银监会报送备案就可以,不再走原有审批流程。发行规模没有特别限制,各行不再受限于原先试点额度制,以发起银行自身实际需求确定规模。
  据业内人士表示,“审批制时,银监会和央行审批一单证券化产品一般耗时大半年,最快也要两三个月。改为备案制后,最快只要两周时间。”
  继银监会之后,央行今年4月发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管理有关事宜》。规定“已经取得监管部门相关业务资格、发行过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且能够按规定披露信息的受托机构和发起机构可以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注册,并在注册有效期内自主分期发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
  央行此举标志着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银监会备案+央行注册”模式正式确立,将为资本市场注入新活力。
  信贷资产证券化助力“盘活存量”
  作为一种结构性融资方式,信贷资产证券化区别于传统的股票、债权等金融工具,是以一组特定资产而非发行人的全部资产作为信用基础。其运作机制中,更是加入了破产隔离、信用增级等保障措施。安全性的提高意味着融资成本的降低,帮助原本难以融资的中小企业获得贷款。
  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金融机构将缺乏流动性但预期可产生稳定现金流的存量信贷资产打包出售给特殊目的机构(SPV),后者再以这些信贷资产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为担保,向投资者发行资产支持证券融资。在这一过程中,作为信贷资产原始受益人的银行通过真实出售基础资产获得现金/流动性,同时将信贷资产及其风险由表内转移到表外,从而将原本集中在银行系统内的风险大幅分散,促进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机构分析认为,资产证券化有利于优化银行信贷结构。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核心是将流动性差的贷款转化为流动性好的标准资产,同时对信用风险重新划分,实现发起机构的风险缓释。就目前银行体系80万亿元的表内贷款而言,证券化加速将打开银行腾出信贷额度支持实体经济,并优化信贷结构的空间。同时,通过信贷出表转移风险,银行体系不良贷款压力将减轻,同时也有利于促进银行经营模式从资产持有向资产交易转变。此外,在资产证券化过程当中,银行除作为发起人外,一般还充当贷款管理机构和资金保管机构等角色,收取保管费和管理费等,可增加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
  而从企业和居民的角度来看,现在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需要通过资产证券化来解决这个问题,而居民的投资渠道现在仍然比较少,资产证券化也将拓宽居民的投资渠道。
  总之,信贷资产证券化是“盘活存量”大方向上的重要一步。我国一直鼓励加快资产证券化工作。国务院去年在常务会议中指出,当前融资成本高问题仍然是突出问题,将进一步有针对性地进行缓解,包括增加存贷比指标弹性、运用信贷资产证券化盘活资金存量等十方面措施,以促进创新创业、带动群众收入提高。近期召开的2015年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也强调,“加快金融市场创新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进一步扩大。”
  资产证券化迈入发展快车道
  从2005年试点启动至今,我国资产证券化已经发展近10年,期间,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银行,发行了多款信贷支持类证券。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影响,试点一度暂停,直至2012年5月重启。2013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规模。
  2014年11月,银监会下发《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备案登记工作流程的通知》明确,为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快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工作,根据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第四次会议和银监会2014年第8次主席会议的决定,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将由审批制改为业务备案制。
  据银监会官员透露,“自施行备案制以来,截至今年4月末,已有22家机构完成了27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备案工作,备案金额共计1122亿。”
  自2014年以来,资产证券化迈入发展快车道,去年全年银行间市场共发行65单总规模2770亿元的资产证券化产品,而2013年、2012年分别仅发行了6单共157亿元、5单共192.62亿元。
  市场普遍预计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有望提速。据机构测算,今年全年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总规模在4000亿元至5000亿元左右,其中,城商行和农商行在发行单数上将占据半壁江山,交易所市场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将呈爆发式增长。
  银行股迎多重利好
  1、资产证券化注册制落地,可以腾挪银行信贷空间,减缓资产质量压力,利好银行业。通过信贷资产的“真实出售”,信贷资产和风险出表,银行获得信贷额度,同时在全社会范围内分散资产风险。
  2、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近日联合发文,规定采用定向承销方式发行地方债。此外,允许地方债纳入中央国库和试点地区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抵(质)押品范围,纳入中国央行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和抵押补充贷款(PSL)的抵押品范围,以及纳入商业而银行质押贷款的抵(质)押品范围,可按规定在交易场所开展回购交易。
  此举有助于提高地方债吸引力,便于落实地方存量债务的置换以及新增债券的发行,地方政府可以借此度过减收增支的难关,解决保增长面临的资金问题,有助于保7目标的实现。
  货币宽松进程加快,无风险利率加速下降。近期央行降准降息节奏明显加快,有助于打消市场对银行资产质量担忧。今年1季度上市银行不良净形成率两年来首次环比回落,预计2季度不良净形成率继续见顶,无风险利率下降以及银行股风险溢价降低将推动银行股估值修复,可重点关注兴业银行(601166)、华夏银行(600015)、招商银行(600036)、银行B(150228)等品种。
(责任编辑:UF043)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社区热帖推荐
揭秘网红生活真相……[]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当前位置:&>&
01-2501-2501-2201-2001-20
↑我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
- 新青年媒体网站事务紧急联系:QQ 浙ICP备号-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