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交易什么时候开始

&&&& 据《中国21世纪经济报道》称,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提出,从2016年开始对温室气体排放设定非强制性上限,称此举有利于加速国家碳排放交易体系的规划。
&&& 该媒体报导,发改委向国务院提出的这项提议包含在一整套全面方案中,并将纳入国家的第13个五年计划。该媒体称见到了计划的部分节选。
&&& “(这份草稿)指出(中国)将力争订立一个理想目标,在(2016年开始的)‘十三五’期间控制碳排放的绝对水平。”该报周二援引一位未具名消息人士的话说。
&&& 该报称,此举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拟定规章,同时将建立全国性碳排放市场作为目标。中国计划到2020年启动这个市场。
&&& 该报没有提及若排放超标是否会受到处罚,也未说明整体目标的积极程度。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并于2009年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40%-50%。
&&& 不过,迄今为止中国仍不愿设置一个绝对上限值,而是将经济增长和数以百万计人口的脱贫摆在了比气候或环境保护政策更优先的位置。
&&& 政府希望通过启动一个全国性的碳排放市场来提高能效,减少能源进口支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 最近几年,中国已针对能源行业设立了一些非限制性“指导”目标,其中包括到2015年将煤炭生产能力控制在41亿吨以下,这高于2010年的32.4亿吨。
&&& 尽管有这样的限制,煤炭的消费量仍然可以大幅攀升。
【相关报道:】
电话:010- 传真:01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甲36号德胜凯旋大厦C座2层 邮编:100011
技术支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解读:2016年启动中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
作者:中国低碳网 隋笑笑
  中国低碳网记者获悉,近日,在武汉举行的中国碳市场创新与城市群发展论坛上,国家一位官员向媒体透露:我国将在2016年启动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这被业界视为高达1000亿元新市场的开启。记者了解到,全国碳交易市场初步将纳入5+1个行业(电力、冶金、有色、建材、化工和航空服务业)的年排放量在2.6万吨以上的企业,碳排放交易量可能涉及30亿~40亿吨。
  而前不久,宣布重启绿色GDP研究,通过核算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成本代价,推动形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产业结构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这其中,控制碳排放将带来多大的经济成本?引入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又会对降低减排成本起到多大作用?这些问题尤为引人关注。如果说,2013年被喻为我国碳交易的元年,2015年则被认为是碳金融元年,2016年将开启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正在快马加鞭的中国碳交易市场,将迎来怎样的巨变?中国低碳网就碳交易市场相关问题,进行了采访。
  为何要给碳定价?
  气候变化导致了高成本,因此在采取应对行动时应注意成本效益,这就意味着我们要给碳定价。这样做既是向污染宣战,也能够节约能源、降低成本,促进绿色增长、发展绿色就业。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气候变化问题,目前已采取的措施避免了25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经验和理论都证实,拍卖方式优于免费发放方式。拍卖不会造成配额过度发放的风险,对减排也有更强的激励作用。但是在开始阶段可以利用免费分配来获取经验,形成基准,提供减排激励。毕竟没有企业会购买超出其需求的排放配额。
  同时,拍卖还为投资减排措施创造了强有力的动机。最后,拍卖能防止暴利并实现创收,这些收入可以用于减缓或适应气候变化。
  怎样做好交易设计?
  碳交易市场是一个新兴事物,交易所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面临最主要的问题是管控单位对碳排放权交易的认知相对比较薄弱,导致在前期准备及履约过程中产生了消极行为。
  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首先碳市场的制度建设及基础必须要有严肃性,从深圳相对有成效的履约情况来看,主要得益于对碳配额管理政策及相关办法的出台,企业不会有侥幸心理。
  其次,重视碳排放量前期数据的收集,对企业加大培训,数据类型也要简化,注重企业权益。
  第三,市场活跃性的提高,市场交易品种的丰富也会非常重要,碳金融方向的创新对碳市场交易的发展很有必要,在碳债券和碳相关衍生产品上应该有更多探索。
  全国需要多少碳交易机构?
  全国碳市场建设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其中,2014年~2016年为前期准备阶段。这一阶段是全国碳市场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检验标准,把所有工作按照施工图推进。
  2016年~2019年是全国碳交易市场的正式启动阶段。这一阶段将全面启动涉及所有碳市场要素的工作,检验碳市场这个"机器"的运转情况,但不会让"机器"达到最大运行速度,而是逐步加大力度。
  目前7个试点已建立完整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培养了首批中国碳市场参与方,在碳交易各项要素的设计上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截至2014年10月底,7个试点一、二级市场共交易配额2896万吨,成交额12.8亿元。
  目前,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5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基本完成2013年度的履约工作,履约整体表现良好。但试点仍存在很多不足,比如部分政策规则设计存在缺陷;部分企业意识薄弱、配合差;政策约束力不足;政策和市场透明度有待提升;市场活跃度较低;市场监管有待完善等。
  因此,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建设,必须理顺法律法规、企业参与、碳排放数据精准性等问题,也要处理好全国市场和现有7个试点市场的关系。例如,法律建设关系到碳市场的水平,建设全国碳市场,必须确保法律层级足够高,法律约束力足够强;碳排放数据的准确性,也将影响到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和管制措施的有效性。
  未来碳市场不能只有一至两个交易机构,但也不能交易机构"遍地开花"。欧盟的碳交易市场涉及的企业数量不多,碳排放量也不算太大,但保存了8个交易机构,这些机构各司其职、运行有序。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超大型的碳交易市场,大致需要7个~10个交易机构为碳交易服务。现有的7个试点市场的交易机构,今后完全可以成为全国市场交易机构的组成部分。
  CCER"钱"景广阔
  CCER指的是,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可作为清缴配额用于履约,抵消企业部分实际排放量,因而具有市场交易价值。
  广州碳交易所(下称"广碳所")经理高国辉说:"国内首例林业碳汇CCER项目就产生在广东。另外,今年3月9日广碳所完成了国内第一单CCER线上交易。"
  国内首例林业碳汇项目是广州长隆集团的碳汇林项目。2011年,广州长隆集团在广东梅州市、河源市实施碳汇造林项目,造林规模为1.3万亩。日,长隆碳汇林项目通过了国家发改委备案的自愿减排交易项目审定,以及第三方核证机构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CEC)负责的独立审定,按项目申请,可计算的CCER预计年减排量(净碳汇量)为17365吨二氧化碳当量。当年7月21日,广东长隆碳汇造林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的审核,成功获得备案,是全国第一个可进入碳交易市场交易的CCER。
  而3月9日在广碳所上线成交的国内首例CCER,则是龙源电力股份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甘肃新安风电项目(下称"新安风电")。日,由上海宝碳新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向新安风电分2次购买CCER共20万吨。
  一个尴尬的现实是,目前我国CCER的发展仍受到一定程度的约束,各个碳交易试点都从项目时间、来源地、类型和类别等对CCER准入设置了较高的门槛。例如,广东省规定,控排企业只能使用占配额不高于10%的CCER用于履约,并且所使用的CCER其中70%必须为广东所产生。对于CCER使用的约束,在国内其他试点城市也是如此,例如在北京,规定更是只有5%。
  而在全国范围内,截止到今年4月12日,中国自愿减排交易信息平台累计公示CCER审定项目601个,已获批备案项目总数达到164个,已签发项目总数为26个。
  "如今,碳交易市场中主要还是配额交易。CCER交易还处于起步阶段。"然而高国辉对此并不担忧,"但是,其前景一定会被看好。"
  碳金融化将是一个趋势
  当然,中国碳交易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会怎样,还很难预料,因为这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市场,但金融化将是一个趋势。记者注意到,今年4月10日,广碳所交易大厅内,巨大的电子屏幕上显示着各种变动中的数字。当天交易日结束时,广东省碳排放配额开盘价为27.63元/吨,收盘价24.87元,当日成交量5926吨,成交金额147379元。历史累计成交量吨。同日,北京碳交易所成交价为52元/吨,成交量490吨;上海碳价29.2元/吨,成交量12700吨;天津碳价24.47元/吨,成交量140吨。"当前的碳交易并不算十分活跃,但随着履约期的临近,接下来一段时间会表现更好,预计交易量会上升很多。
  据了解,2013年,广东省182家控排企业如期履约,履约率为98.9%,只有2家企业没有履约。于是,广东省发改委对这2家企业进行了处罚,处罚措施是扣罚以违约额度的2倍,以及处罚金5万元。2014年度需要履约的企业则增加到了193家。
  碳金融不断把碳排放与金融进行磨合的过程中,有收获也有沉思。这一过程也对相关的企业提出了要求,相关专家分析,不是所有金融人士都懂碳知识,也不是所有的碳专家都摸得清金融的规律,如何打破行业壁垒值得深思;在谈及碳金融时专家认为,战略的眼光必不可少,碳交易的发展离不开更多的信息披露,而目前作为社会责任的碳披露并未被一些大型企业所接受。如何将经济效益的实现与社会责任结合起来,企业需要长远的战略布局;另外,要与时代技术发展相结合。相信只有这样,中国碳金融服务才会有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04/07 09:2404/07 01:1003/31 09:1103/27 10:3403/24 08:5403/23 14:0103/23 09:36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策划推荐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当前位置: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争取2016年运行
| 作者:蒋娅娅
  日前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气候司司长苏伟介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4年度报告”有关情况时透露:当前,全国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在建设中,争取在2016年开始运行。  我国从2011年开始启动了7个省市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经过两到三年,这些试点从机制建设、法制建设、规则建立、交易平台建设等都已完成,并从去年年底到今年上半年已陆续上线交易,总体起步较为平稳。据解振华介绍,7个碳交易试点省市,截至2014年10月共完成交易1375万吨二氧化碳,累计成交金额突破5亿元。  碳交易下一步将重点推动立法进程,尽快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苏伟透露,目前,中央已将碳排放权交易明确列入今年的中央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有望在今年年底尽早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同时进一步加快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争取2016年开始运行。“我们希望到‘十三五’末的时候,能够有相对比较成熟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苏伟说。  (蒋娅娅)
扫一扫二维码 加“微观上海”微信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碳排放权交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