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光影传奇的光影人生为什么是光影人生

主办单位:中国纪检监察报社
第8版:文苑
第8版            文苑
日 星期五
&&&&&&&&&&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张庆安
一 摄影是在用光说话、作画,所以光是摄影的灵魂。有阴影的地方必定有光,有光的地方必定有精彩。古往今来,人类发展的文明史证实,定格的光影,能让历史再现,凤凰涅槃。魅力难拒的光与影,常常让我痴迷陶醉,沉寂在视觉语汇中不能自拔,疏远了妻儿,爱上了“宠儿”(摄影)。伴着光与影,我走进人生风景和风景人生的漫漫旅程。由于酷爱加上工作性质使然,出差旅行中,对人文纪实、民风民俗、自然生态、山水风光、宗教信仰、他乡风情……便多了几分留意与关切。虽然少有耳目一新、振聋发聩的作品,但超然脱俗的心态,让我从包罗万象中领略山水神韵,感受人文魅力,陶冶情操,享受游走自然的过程,愉悦身心,健康体魄,也就不枉心机、不虚此生。沿着他人的辙痕行走,凝视岁月镌刻的凹凸,人生数十年的时空不知不觉间悄然流逝。让沉寂蹉跎的岁月留声、留音、留形、留影,留住瞬间的美丽,我才刚刚起步。每有闲暇会从“时光储藏室”里撷取几朵记忆的光环,让绚丽的光影永驻心田。 二 摄影是最真切的史实,既有原汁原味的真实记录,又有突发抓拍的瞬间精彩。透过镜头捕捉光影,可读懂生活最美的一面。方寸之间的镜头里,可承载大千世界,可观照日月星辰,可流淌幸福时光,令人回味遐想。摄影者透过光与影的交织,让七彩光圈幻化出惊艳逼人的色泽和晶莹璀璨的梦境,在视觉冲击中,收获生命纯美与心灵至真。 捕光捉影就是用镜头凝固风景。在这个人人手上有“家伙”(照相机、手机)的全民摄影时代,令人难忘的惊鸿一瞥,不是专业摄影者的“垄断产物”。处处留心皆学问,摄影的奥妙往往在于独特的创意和用心的发现,构图、角度和光线的技巧拿捏,更有“机不可失”的巧遇。要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特”,要求摄影者具有敏锐的眼光和犀利的睿智,更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潜在的艺术特质。踏着时代脉动追随摄影梦想,从中体味惬意,收获快乐,我愿意付出。(张庆安)
主办单位:中国纪检监察报社 |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南街甲2号
版权声明:《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纪检监察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违反上述声明者,中国纪检监察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 周星驰30年的光影人生 哪一部你看10遍也不觉得腻?
周星驰30年的光影人生 哪一部你看10遍也不觉得腻?
来源: &&&&&&编辑:杨佩颖&&
内容提要:周星驰,说他是喜剧大师,相信没有任何争议。在中国,能够一直拍喜剧片人屈指可数,能够自导自演喜剧片的人,就更是凤毛麟角。周星驰的辉煌岁月在1990年-2004年,也就是《功夫》拍完之后,完成了人生的巅峰造诣。
  周星驰,说他是喜剧大师,相信没有任何争议。在中国,能够一直拍喜剧片人屈指可数,能够自导自演喜剧片的人,就更是凤毛麟角。周星驰的辉煌岁月在1990年-2004年,也就是《功夫》拍完之后,完成了人生的巅峰造诣。然而他的影响力却穿透了整整30年。
  小时候看周星驰的电影,只会笑,甚至看不懂《大话西游》,当时对这部电影的印象是造型奇怪的看不懂电影。
  然而当我们长大了,再回过头看《大话西游》时,我懂了,你却老了.....
  于是乎有人总结,周星驰的电影,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感觉。第一遍你会笑,第二遍你还会笑,但心中的某一个地方仿佛被击中了一样,第三遍,第四遍,直到终于泪流满面……而就在我们不断重温和解读他的电影时,突然发现曾经的送给他的尊称“星爷”,如今再见,竟真的头发斑白成了“爷”,当初许下的承诺还有机会实现吗?
  也许还不晚,借《美人鱼》2016贺岁档之际,细数一下被我们刷过最多次的那些周星驰作品。没有罗列到的,还请自行补充!
  《霹雳先锋》(1988)
  录像带时期被我租借过不下五次,后来凤凰卫视电影台也重播过多遍,虽然本片跟无厘头半毛关系没有,确是很好看的警匪片!周星驰也靠它拿了个最佳男配角,这次大银幕上初露头角,李修贤的提携之情自不待言,不过后来却演变成了一个流传颇广的负恩忘义的故事。让人感叹世事难预料!
  《望夫成龙》(1990)
  星爷早期作品中难得的正剧,剧情朴实又让人有些小小的感动。想到后期的《喜剧之王》,就知道人生没有太容易。和青梅竹马的吴君如可以共患难,却不可以共富贵。最后的大团圆式结局在90年代的星爷电影中特别常见。
  《赌圣》(1990)
  从此独霸喜剧江湖的成名之作,跟发哥的《赌神》完全反其道行之,星爷用他那极具个人风格的喜剧表演,让这样一部赌片少了些血腥,暴力,仇杀,多了些幽默,轻松,无厘头,给当时还年幼无知的我带来极大享受。
  《情圣》(1991)
  又一部借凤凰卫视电影台重温到吐的喜剧杰作,一众配角个个精彩,特别是叶子楣吐在星爷嘴里那段,看一次恶心一次!香港演员这种癫狂表演,只有在港片里才能加分,而此片也同下面的《逃学威龙》成为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逃学威龙》(1991)
  如果在所有周星驰的电影中选一部最好的出来,必须是这部《逃学威龙》,此片奠定了周星驰+吴孟达+张敏的黄金三人组,同时也开辟了警匪校园喜剧片的新类型,当然最最重要的还是周星驰的无厘头风格在《逃学威龙》中达到了一个巅峰,喜剧之王的大时代真正来临了。
  《审死官》(1992)
  1992是星爷经典作品最多的一年,其中《鹿鼎记1、2》、《家有喜事》、《武状元苏乞儿》都是百看不厌的极品,但本人却任性的想提及另一部遗珠——《审死官》,这部直接把后来的《九品芝麻官》秒成渣的精彩公堂片。其实此片重温的次数远不及其他几部,但却是星爷演技大爆发之作,而且导演杜琪峰也成为日后本人的挚爱,所以还是要推荐这一部不那么癫狂的正喜剧。
  《唐伯虎点秋香》(1993)
  有没有发现星爷的古装片比时装片好看太多太多,本片就是其中典型中的典型。除了巩俐这个大败笔,星爷版的唐伯虎对经典文本成功出色的颠覆翻新实在是太刺激太酸爽了!估计该片也可能是CCTV-6重播次数最多的电影,无数为人津津乐道的台词和桥段,直到今天我都能倒背如流。
  《大话西游1、2》(1994)
  看得太多,也说得太多……估计未来5年内我都不想再谈此片了。
  《国产凌凌漆》(1994)
  又一部大爱中的挚爱,其中对007电影情节的颠覆令人忍俊不止,而星爷还对原有无厘头风格进行了突破,展现出一种极为克制的冷幽默。只可惜影片当年被内地所禁,片中对官方进行了十足的丑化和讽刺,政治隐喻十足也是星爷电影中极少涉及的元素。
  《食神》(1996)
  除了一个屌炸天的斯蒂芬周,至今重温该片,仍然会惊叹莫文蔚的表演,这个土得掉渣,凶悍要命的双刀火鸡,跟电视机里那个时尚、个性、唱着《阴天》的长腿歌后,实在难以联系起来,史上最抢戏的星女郎就这么诞生了!好吧,其实重点还是看黯然销魂饭什么的……
  《喜剧之王》(1999)
  为什么年龄越大,看周星驰的电影越觉心酸?一句“其实我是个演员”道出一切缘由。作为星爷半自传体的《喜剧之王》,泪点多过笑点,本片告诉我们:人忘记什么都不要忘记最初的追求。周星驰演绎的各种小人物出身虽然悲惨,但却往往以美好的结局来包裹。你笑的时候,他是无厘头的喜剧,你落泪的时候,他又是伤感的成人童话。
  《少林足球》(2001)
  这是跟达叔合作的最后一部电影,10年的黄金搭档,最终分道扬镳。好消息是,周星驰最近已经开始和达叔有所接触了,虽然因为身体原因没能出演《美人鱼》,但是让无数粉丝看到了两人合作的希望。
  《功夫》(2004)
  终于到了伟大的“功夫”时刻,年轻时谁都想做一回偶像做过的事,而星爷的偶像李小龙在本片中被致敬到了极致。但此时身为演员的他老了,不单是发丝中隐约的白,还有那眼角眉梢间抹不去的沧桑。但我们依然喜欢《功夫》,它的成功也告诉世人,其实,星爷不仅是一个优秀的演员,还是优秀的导演。
  之后的几部作品没有看太多遍,《长江七号》是温情的故事,《西游降魔》没有出演,星爷并表示以后自己可能很少再演戏了,转型做导演。而由于和华谊之间的讨薪风波,估计让星爷对这家公司心灰意冷。而另一方面,马云已经牵线搭桥,出资让周星驰和徐克搭档拍摄《西游2》,相信一定不会让人失望。
  对于星爷能够观看无数次的电影作品,相信还有很多小编没有点到,那么哪一部是你看了10遍以上都不觉得腻呢?
相关新闻:
&&|&&&&|&&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号-1安顺日报数字报
报纸版面Newspaper Layout
第08版:文化周刊
&&&&□本报记者&熊可吟&&&&和平日一样,彭世翔背起相机在环湖路上游走。简单的T恤,鸭舌帽下稍长的头发被收拾得干净整齐,如今已年过五旬的他,丝毫看不到属于这个年纪的沧桑,满是清闲的神情。&&&&在大多数人的记忆里,他是个优秀的画家,也写得一手好字,有着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的头衔,但如今他却愿意与别人更多的交流他的摄影作品。&&&&“笔下的世界是表现美,而镜头下的世界是记录美。”彭世翔说他并不把这理解为跨界,只是对美的另一种追寻方式。&&&&因为受老师的影响,彭世翔从小就钟情于绘画,即使之后入伍,参加工作,也多是干着与绘画有关的事情。40多岁退休后,彭世翔便开始了悠闲的采风生活。&&&&“这种自由,太难能可贵。”彭世翔拒绝了别人邀请办班的要求,一心放在自己的创作上,在他看来,搞艺术的人,要学着舍弃时间,才能出得了佳作。&&&&“这几年,腿脚不方便,所以也就学着别人玩玩摄影,真正拿起镜头,也是这一两年的事,毕竟相机比画作工具轻便得多。”如今拿起照相机,与专业的摄影师一样过着每天“扫街”的生活,彭世翔笑着解释是因为自己贪“方便”。&&&&翻看起自己的照片,彭世翔说,他自己无专业学校培训,无摄影协会会员资格,无专业老师系统教学,是个标准的“三无摄影家”。&&&&“不要为了一个比赛去摄影,也不要为了求得什么样的景色去摄影。真心爱摄影的人,不应该把摄影当作显摆的技能,而应该是真正融入生活的一部分。”彭世翔说,他不钟情于拍摄大景,只想用镜头记录一切让自己感动的事物,比如洒满阳光的草地,比如穿过云层的阳光,比如川流熙攘的街面。&&&&在彭世翔的作品里,能找到很多生活的痕迹。含苞待放的荷花,夕阳下的虹山湖,街头穿梭的行人,这些来自生活的元素,都在彭世翔的镜头下鲜活的被记录着。&&&&“我愿意去记录身边的种种,或许是有着自己执着的乡土眷念。”生活的点滴,光影的变幻,一疏一密,一深一浅,彭世翔的照片里都蕴含着对这方土地的浓浓深情。&&&&“别人都说我是拍摄虹山湖的专家。”彭世翔说起这话有些自豪,“倒不是因为我摄影水平有多么好,只是比起初学者,甚至一些纯的摄影师,我们摄影有着自己的优势,因为有绘画的基础,所以对于照片的构图,对于景色的选取都有不一样,甚至更高的视觉。在别人看来,虹山湖几乎能取景的地方很少,但在我的眼里,点滴都是美景。”&&&&彭世翔如是说,“我从小在这里长大,虹山湖伴着我的成长,我看着虹山湖的变化,在这里有许多记忆。我想把虹山湖的每一个角落记录下来,让更多人看到我们安顺的魅力。”&&&&“之前虹山水库上本来要在一个显要位置修建一个公厕,有天我路过,觉得实在不雅,就好比在自家客厅放了一个污秽不堪的马桶一样,便拍照发在微信朋友圈,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有关部门知道,居然把公厕改成了现在的观景台。”这件事让彭世翔看到了摄影的另外意义,不仅愉悦自己,有时候也可以愉悦这个世界。&&&&“等到时机成熟,我想把自己的书画和摄影作品,办一场展览,算是对自己的艺术人生有一个交代。”彭世翔说。
安顺日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C) 黔ICP备号
本报地址:黄果树大街萄华欧洲城(贵医安顺医院对面)  投稿信箱:asrbs@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29  邮发代号:65-42
办公室电话:8118990  新闻热线:8181000  广告热线:8181818  订报热线:8118969  广告经营许可证:安工商字26年“光影人生”
  魏金成推着自行车出去放电影
  数字电影机与彩色电影机形成鲜明对比
  魏金成在传流店乡街道放映电影
  魏金成在精心擦拭数字电影机&&农村放映员魏金成的&&晏乾坤&&文/图&&一台电影放映机,一个柴油发电机,几盘胶片,一幅电影屏幕,几根铁杆儿,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乡镇电影放映员就是带着这些家当,给闭塞的乡村带来现代的气息与活力,给人们送去欢乐与知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飞速发展,有线电视、互联网技术逐渐普及,曾经备受追捧的电影放映行业渐渐淡出了市场,但是仍有一些老电影放映员依然坚守着,虽然寂寞,却无怨无悔。&&潢川县传流店乡的魏金成就是这样一个人,26年的放映经历让他与电影结下不解之缘,从青春年少到两鬓染霜,他用他那双结实有力、布满老茧的手,编织着自己的“光影人生”。&&A&&儿时的梦想,一辈子的坚守&&魏金成1962年9月出生于传流店乡经坊寺一位普通农民家庭,小时候非常喜欢电影,只要听说哪个村要放电影,不管跑多远的路他都要去看,是村里出了名的“小影迷”。他渴望自己长大后能成为一名电影放映员。&&因为孩子多,家里负担不了兄妹几人的学杂费。1979年,已上高中的魏金成忍痛离开了课堂,下煤矿打工。1985年,他东挪西凑了7000多元钱,到南京机械厂购买了一台小型溴钨灯放映机,还买来许多有关电影知识方面的书籍。他努力学习放映知识,再加上虚心向老师请教,很快就掌握了放映维修技术,成了当地放映界的行家里手。&&26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传流店乡及周边乡镇的山山水水,每一座山头都留下了他的脚印。他先后放映电影8000多场次,用坏放映机3台,为100多个村的20多万名群众送去了一道道精美的电影文化大餐。从板车、自行车到摩托车再到面包车,从黑白电影、彩色电影到数字电影,他见证了农村电影放映事业的变迁,被农民朋友亲切地誉为“农民致富的引路人”、“先进文化的宣传员”。&&26年的乡村电影放映生涯,成就了魏金成不平凡的人生。2011年魏金成电影放映队共放映电影300多场次,实现了农村电影的全覆盖,超额完成了“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的放映任务,被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授予“全国优秀农村电影放映员”的荣誉称号。&&B&&露天放电影,苦并快乐着&&一排排小板凳摆在地上,一张张兴奋的脸庞,高高挂起的白色幕布,一台胶片放映机不停地转动着……这样热闹的画面一定会勾起不少人儿时观看露天电影的记忆。&&上个世纪80年代的乡村多数无法通车,乡亲们的信息十分闭塞,文化生活极端匮乏,电影成了乡民了解大山之外世界的一扇“窗口”。&&“当时放映电影的方式非常简单,先在一块泥地上挖一个坑,然后在坑里插上两根竹竿或小树干,再在竹竿或树干的顶端系上一块白色的幕布,就开始放电影了。”魏金成告诉笔者,首先把放映机摆好,把放电影胶片的盘拿出来,一部电影需要三到四个盘。“虽说设备简陋,但那时农民的娱乐生活单调,看电影的热情很高,村里放一场电影,就像过年过节一样热闹和隆重。不光本村的村民全家都来,就连附近村子的村民也会携家带口来观看,那时还有追村看的,我们走到哪个村,他们就跟到哪个村。”提起当年的盛况,魏金成一脸的自豪。&&露天放映事业是个辛苦的职业,夏天炎热难耐,蚊虫纷飞,冬天寒风呼啸,手脚麻木,每次放完电影回到家中都是深夜了。一旦遇上雨雪天气,放完电影后,他还得包好放映机,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扶着设备往家中赶,由于路上泥多,车轮无法正常转动,他就用树枝将车轮上的泥巴剥掉,就这样走一步停一步,回到家时浑身好像散了架。&&1990年夏天,他去肖寨村放电影,天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他只好停机,脱下衣服把设备包好,扛起机器往家赶,但走到爬坡桥时,水溢到路上没膝深,他只好绕道回家,回到家时天早就亮了。他发起了高烧,肩头也磨出了几个血泡,妻子心疼得流下了眼泪。可是当天下午,他不顾妻子的劝阻,仍然坚持去给农民朋友放电影,很多群众都感动得哭了。&&谈到自己第一次放电影时的情景,魏金成至今记忆犹新:“那是1986年的秋天,当时没有现在的通信工具,可是放电影的消息大伙还是知道了。我刚走到村口,大家都一齐拍手欢迎我,那天放映的是《浴血卫士》。”&&C&&“魏师傅的电影让我发了财”&&在潢川县传流店乡及周边乡镇,魏金成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不管电影事业是兴盛还是萧条,始终坚守在农村这块阵地,无怨无悔地奔波在大山之间,把知识和信息送到了千家万户。&&经坊寺村村民汪继国对笔者说:“魏师傅的电影让我发了财。”&&通过魏金成给他提供的科教片,汪继国系统地学习了养殖甲鱼全套技术,现在除疑难病症外,一般的疾病他都能自己诊断、治疗,成了远近闻名的养殖专业户。汪继国说:“对于我们这些没读过多少书的农民来说,通过书本学知识学技术很困难。看电影有影像、有解说,就像是专家在手把手地教我们。真的很感谢老魏,是他让我走上致富路啊!”&&魏金成不仅放映科普片助农民增收致富,还放映宣教片,有的是宣传党的政策方针,有的是破除封建迷信,有的是调解邻里家庭纠纷。&&传流店乡及周边村镇地理位置偏远,交通状况相对落后,当地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相对缺乏,农闲时很多人喜欢聚在一起打麻将。魏金成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精心挑选放映了因赌博造成家破人亡的电影。通过电影,村民们受到了教育,逐渐远离了牌桌。&&魏金成自豪地说:“我就是喜欢电影,喜欢看乡亲们看电影时乐滋滋的表情,喜欢听别人用了我推广的农业片中的技术发了家、致了富。”&&D&&“是热情的乡亲,让我坚持下来”&&前几年,随着有线电视、网络生活、图书阅览、体育健身等多元文化的兴起,农村电影市场受到严重的冲击,许多农村放映员纷纷改行。原来活跃在潢川县农村的放映员就只剩下魏金成一人,但他依然固守在这个寂寞的阵地,痴心不改地走村串户放电影。&&笔者问是什么让他如此执著?魏金成深情地说:“是淳朴热情的乡亲,让我坚持下来。26年的放映生涯,我与每个村子的村民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不管到哪里,乡亲们都会主动和我打招呼,抢着把我往他们自己家里拉,主动帮我搬设备、架幕布。上世纪80年代,农村的条件很艰苦,一个月也难得吃上一顿肉,但只要是放映员来了,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给我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饭,有时放映结束后,还会给我下上一碗热乎乎的面条,打上荷包蛋。每当这时,我总感到心里热乎乎的,所有的苦和累都一扫而光。为了这淳朴热情的农民朋友,我也一定要将放映事业干下去。”&&E&&为留守老人和儿童带去欢乐&&近年来,为了能让广大农民群众看到好的电影,做好农村电影公益性放映工作,国家着力实施了农村电影“2131”工程,组建了一批农村电影队,政府拨专项资金支持,更新了数字放映机,保证了每场电影的放映费,农村群众又看上了露天电影。&&于是,“争机子放电影”这个久违的场景又出现了。对此,魏金成却有新的看法:“从前农民看电影,真正图的是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可是,在如今的农村,年轻人都到外地打工创业了,留在家里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他们感到很孤独,虽然家里都有电视,还有一些家庭配了电脑,但老人和孩子们更喜欢看电影。因为他们聚在一起,不光是为了看电影,还是为了图个热闹。”&&魏金成说,一次他到白店乡周寨村李楼村民组放电影,留守老人李耀明硬是把他拉到了家门口,让他在自己家门口放电影,为此老人还花了几十元买来了许多瓜子和糖果招待乡亲,还杀掉了家里仅有的一只下蛋的母鸡来招待魏金成。临走时,魏金成给老人一百元钱,他却死活不要,老人说只要在他家门口多放几次电影就行了。以后每次来,魏金成总是到老人家门口放电影。随着电影队一次次的到来,村里的留守儿童也变得乐观开朗了许多。&&魏金成说:“我从来不后悔自己对电影事业的选择,因为这是一项自己喜欢又对别人有益的工作。只要能给农民朋友带来欢乐,我会一直坚持。”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全国数字报联盟
----更多媒体----
南国都市报
现代生活报
小龙人学习报
申江服务导报
学生英文报
人才市场报
每日经济新闻
国际金融报
上海证券报
上海环境报
三湘都市报
河南日报农村版
华西都市报
金融投资报
四川政协报
精品健康导刊
连云港日报
安徽日报农村版
安徽法制报
今日生活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光影人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