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和清平乐 村居的词牌名的词牌名的格式不一样的地方

各种词牌名的来源与典故 - 龙吟国学的日志,人人网,龙吟国学的公共主页
转自大中原: 转自华夏复兴研究会:安史之乱后,强盛的回鹘屡次欺凌唐朝。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数十万回鹘南下,唐武宗在宰相李德裕主持下,派唐军出兵多次击败回鹘,在杀胡山击毙俘获几十万,包括上千回鹘贵族,《旧唐书》:“时回鹘有将勒那颉啜拥赤心宰相一族七千帐,东逼渔阳。卢龙节度使张仲武遣其弟仲至与裨将游奉寰、王如清等,率锐兵三万人大破之。前后收其侯王贵族千余人,降三万人,获牛马、橐驼、旗纛、罽幕不可胜计。”回鹘汗国土崩瓦解,残部归附唐朝。——今日的俄罗斯就是回鹘,中国当趁机早日经略之,击破北虏,光复失地。
各种词牌名的来源与典故
1:暗香 词牌名。从小序中可知始自作者。绍熙二年冬天,作者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范成大),逗了一个月,石湖拿出诗笺,向作者索要词章新作,作者填写了两首词。石湖吟赏不已,命两个歌妓演唱,音调节律和婉,作者就将这首词名为《暗香》。2:卜算子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3:采桑子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4:钗头凤 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5:长相思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6:丑奴儿 词牌名。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称《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7:捣练子 词牌名。以捣衣而名。晚唐已有此词调。8:定风波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9;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故名。10:风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11:花犯 词牌名。周邦彦自度曲。&犯&:意为&犯调&,是将不同的空调声律合成一曲,使音乐更为丰富。12: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减字浣溪沙词牌名。减字,唐宋曲子词术语,一般填词应按谱填,但词人在声腔字数上有伸缩自由,以求旧曲出新声。这首词实际没有减字,末字&些&是语气助词,是取用楚地方言。13: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14:酹江月 即念奴娇,取苏轼《念奴娇》中&一樽还酹江月&。临江仙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原曲常用于咏水仙。15:六丑 周邦彦自创。后人觉《六丑》不雅,易名为《个侬》。传说当年名妓李师师为宋徽宗唱了这支曲子,徽宗觉得这首曲词圆婉好听,就问。&是谁写的?&李师师说:&这曲子叫《六丑》,周邦彦写的新调。&徽宗召见周邦彦时问:&为何取名《六丑》?&周邦彦答道:&因为它冲犯了六个宫调,那都是最好听的章调,可是要唱好它并不容易。昔日高阳氏有子六人,富才华而貌美,故以此取为曲调的名字。&16:六州歌头 词牌名。原是唐代的鼓吹曲。宋时入词牌。六州指伊、凉、甘石、氐、渭。六州各有歌曲,统称《六州》。歌头即引歌。17: 绿罗裙 原名《生查子》,因有&记得绿罗裙&一句,取名之。18:卖花声 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浪淘沙令》、《过龙门》。此曲最早创自唐代刘禹锡。初为小令,形式与七言绝句相同。其内容专咏浪淘沙。五代至宋,此调发展为长短句,内容也更广泛。19:满庭芳 词牌名。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满庭芳草积&的诗句而得。又名《满庭霜》、《江南好》、《满庭花》。20:木兰花 又作《玉楼春》《西湖曲》等。唐和五代词人所填《木兰花》,句式参差不一。宋人定为七言八句。21:念奴娇 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绝妙,后人用其名为词调。22:破阵子 原是唐朝开国时创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阵乐》中一曲,后改用为词牌。23:菩萨蛮 原为唐教坊曲。唐代苏鹗《杜阳杂编》载:&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24:青玉案 词牌名。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锈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一诗。25:清平乐 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一说李白曾作《清平月》,恐后人伪托。26:鹊桥仙 词牌名。因欧阳修有词&鹊迎桥路接天津&一句,取为词名。又有一说,此调因咏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得名。27:如梦令 相传后唐庄宗自制曲,因曲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一句而得名。28:阮郎归 词牌名。出自东汉刘晨、阮肇天台山采药遇仙女的典故。29:瑞鹤仙 词牌名。宋周邦彦始创,格体参差。30:少年游 唐无此词调,宋人晏殊作《珠玉词》中有&长似少年时&句,取之为名。又名《小阑干》、《玉腊梅枝》。31:霜天晓角 词牌名。又名《月当窗》、《踏月》。此词调首见于《全芳备祖前集》,宋代词人林逋取其前片的意境用为词牌名。32:水调歌头 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大曲分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是中序的第一章。33:水龙吟 又名《龙吟曲》。取李白&笛奏龙吟水&一诗句而名之。34:苏幕遮 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原曲源自西域龟兹国,&苏幕遮&意&西戎胡语&。35:望江南 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此调本名为《谢秋娘》,是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所作。后进入教坊。惜分飞 又名《惜双双》、《惜芳菲》。《词谱》中以毛滂为正曲。故此词牌可能是毛滂自创。37:惜奴娇 《高丽史乐志》载:宋赐大晟乐内有《惜奴娇曲破》,故此词牌名应是出自大曲。38:行路难 词牌名。本是古乐府杂曲歌名,内容多写世途艰难,英雄末路。后用为词调。又名《梅花引》、《小梅花》。39:一剪梅 出自宋代词人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一句。又名《玉簟秋》、《腊梅香》。40:渔家傲 唐、五代词中不见此词牌,取自北宋词人晏殊的&神仙一曲渔家傲&一句。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和《游仙咏》等。41:虞美人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据说取名于项羽宠姬虞美人。又名《一江春水》、《玉壶冰》。42:雨霖铃 一作《雨淋铃》,唐教坊曲名。后用于词牌。相传唐玄宗因安史之乱逃入蜀地,进斜谷,霖雨连下十数天,在栈道中闻见铃声,思念起杨贵妃,便制曲一阙,名为《雨霖铃》。43:昭君怨 词牌名。乐府诗集》载王昭君出塞故事,说此调最早为昭君所创。调见苏轼的《东坡词》。又名《一痕沙》、《明妃怨》《道无情》。44:鹧鸪天 唐、五代词中无此词牌。最初由北宋的宋祁所作。北宋大词家晏殊以《鹧鸪天》填词最多。在北宋词牌中《鹧鸪天》的别名最多,有《千叶莲》、《思佳客》、《思越人》、《第一香》、《醉梅花》、《鹧鸪引》、《骊歌一叠》等等。45:醉落魄 词牌名。又名《一斛珠》。据曹邺小说《梅妃传》载,唐玄宗封珍珠一斛密赐江妃。江妃不受,写下&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的诗句。玄宗阅后不乐,令乐府以新声唱之,名《一斛珠》。曲名由此而得。
目& 录: 1.竹枝词& 2、闲中好&& 3、章台柳&& 4、忆江南&& 5. 诉衷情&&& 6、如梦&& 7、点绛唇&& 8、沁园春&& 9、生查子& 10, 何满子& 11、声声慢&& 12、忆秦娥& 13、菩萨蛮&& 14、长相思&& 15、阮郎归& 16、念奴娇& 17、临江仙&&& 18、陌上花&& 19、青玉案&& 20、采桑子
&&&& 词源于隋,成于唐,盛于宋。原是隋唐以来配合燕乐而创作的歌辞,后来逐渐成为一种长短的诗体,因而又称诗余。和唐诗双峰竞秀,各臻其美。  词首先盛行于民间,现存最早的词是敦煌发现的曲子词,文人词相传以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最早,但疑为伪作。  词是根据曲子所填的歌词,又称为&曲子词&。他是用来唱的,所以每首词都曾有过一个乐谱。每个乐谱都必定属于某种宫调(类似今天的C调、G调之类),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东西的总和就是词调。每种词调都有一个名称,这个名称就叫词牌。由于种种原因,曲子早已失传,只把名字留给我们瞻仰。清《词规》收录词牌1180多个,实际上应该更多。常用的词牌,大约有100多个。  时间的流逝,许多词牌名的由来,除少数外,多已散落在岁月的回廊里,不可考据。但一般而言,词牌的产生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来自六朝隋唐旧曲;包括民间歌曲、宫庭歌舞曲、外域歌曲等等。  2)、根据词的内容,创制、谱曲而来  3)、由旧词改变或由旧词牌改称  4)、人名、地名  等等  1、竹枝词  唐教坊曲名,本是巴渝民谣。  &竹枝&原是巴山楚水一带的民歌,唐&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曾在建平(今重庆巫山县)见到联歌&竹枝&,他也效屈原作《九歌》为其谱写新词九章,称《竹枝词》,被后人收入词集、词谱。  【刘禹锡《竹枝词》序:&四方之歌,异音而同乐。岁正月,余来建平。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suī)舞,以曲多为贤。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卒章激讦(ji&)如吴声。虽伧伫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澳之艳音。昔屈原居沅湘间,其民迎神,词多鄙陋。乃为作《九歌》,到于今荆楚歌舞之。故余亦作竹枝九篇,俾善歌者扬之,附于末。后之聆巴歈,知变风之自焉。& 】  《竹枝》调名来自曲中和声,五代孙光宪有词,依稀窥得远古竹枝词的原貌:  乱绳千结(竹枝)绊人深(女儿),越罗万丈(竹枝)表长寻(女儿)。  杨柳在身(竹枝)垂意绪(女儿),藕花落尽(竹枝)见莲心(女儿)。  竹枝、女儿这两个衬词是唱竹枝时群相随和之声。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2、闲中好  调源自晚唐诗人段成式《酉阳杂俎》,因词中有&闲中好&句,故取作词牌名。  段成式在当时诗坛与李商隐、温庭筠齐名,长得很帅,到如今却鲜为人知。究其原因,大概因为他的创作方向。所作《酉阳杂俎》,属于志怪小说,中国&灰姑娘&叶限就出自于此书,比西方灰姑娘早了800多年。  闲中好  &晚唐&段成式&  闲中好  尘务不萦心  坐对当窗木  看移三面阴
  3、章台柳  此调为唐&韩翊创制。  据唐传奇《柳氏传》里的记载,柳摇金是唐玄宗天宝年间长安富商李宏的歌姬,通晓翰墨,歌喉婉转。韩翊是李宏的门人,颇有文才。柳摇金因韩翊的诗才而对其心生爱意,韩翊对柳氏亦有好感。古道热肠的李宏知晓两人的心意后,便在长安城中的章台街买下一所宅院送给韩翊,并将柳摇金嫁给了韩翊。天宝十三年,韩翊考取进士及第,回乡省亲,路途遥远不便携柳摇金同往,便将妻子留在了长安,独自回乡。  韩翊省亲期间,安史之乱起,战火连天。柳摇金为保清白,寄身法灵寺避难,两人也因此失了音信。  韩翊则辗转投奔节度使侯希夷军中担任主簿,戎马倥偬。长安收复后,韩翊遂派人打探柳氏下落,附诗一首:  章台柳、章台柳!  昔日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  亦应攀折他人手!  由此可见男人的小心眼,老婆生死未卜,他竟然还有心思猜疑是不是已委身他人,着实可恶!  柳摇金得到丈夫的消息,喜出望外,却又满腹辛酸。捧信呜咽,提笔成诗:  杨柳枝,芳菲节,  苦恨年年赠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  纵使君来岂堪折。  未曾想,信未到韩翊之手,柳氏却被蕃将沙叱利抢入府中占为己有。韩翊得此消息大恸不已,报官请求察断,无奈当时朝廷也不敢轻易得罪番将,悬而不结。韩翊的好友虞候许俊知道这件事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将柳氏从沙叱利府上抢了回来,皇帝为了安抚沙吒利,赏了他二百万钱,这件事也算圆满解决。  饱经坎坷与悲欢,韩翊和柳摇金得以破镜重圆,白头偕老,也算是天可怜见。   4、忆江南  此调本是隋乐《望江南》,又名《谢秋娘》。  据传隋炀帝杨广喜欢在东湖泛舟,作八阙《湖上曲》,配上乐曲《望江南》,令歌妓演唱。至于这乐曲是为《湖上曲》而谱的曲还是原本就有的乐曲,现今已无从得知了。  中唐著名政治家李德裕任浙西观察使时与一个叫谢秋娘的歌妓相好,可惜谢秋娘红颜薄命,很早就死了,李德裕为纪念谢秋娘,用隋炀帝所作《湖上曲&望江南》调撰《谢秋娘曲》,故后人将此调亦称为《谢秋娘》。  【唐&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  后来白居易又依李德裕的《谢秋娘》作了三首怀念江南的词,取名为《忆江南》。并自注:&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忆江南》便是由此而来。  此外,刘禹锡词,首句作&春去也&;皇甫松词,有&闲梦江南梅熟日&之句,因而又名《春去也》,《梦江南》。  《全唐诗》于李后主词注又名《归塞北》。  《古今乐录》云:梁武帝改西曲曲江南弄,七,一曰《江南弄》,二曰《龙笛曲》,三曰《采莲曲》,四曰《凤笙曲》,五曰《游女曲》,六曰《采菱曲》,七曰《朝云曲》。  沈约作四曲:,一曰《凤瑟曲》,二曰《秦筝曲》,三曰《阳春曲》,四曰《朝云曲》。亦谓之《江南弄》,实皆《忆江南》之别名。  因白居易的《忆江南》名声最响,便多以《忆江南》为名。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5、诉衷情  原唐玄宗时教坊曲,后来温庭筠依曲填词、并取名为《诉衷情》,用以抒发感情。意取《离骚》:&众不可户兮,执云察余之中情&而名《诉衷情》。(&中&通&衷&)  本来只有三十三字,到后来赵长卿与欧阳修作四十五字词,于是词家奉为正调。(&大家&的待遇就是不一样!= =|||)  毛文锡词,因首句&桃花流水漾纵横&,故又名《桃花水》。  贺铸词,因结句&双板桥东,罨画楼空&,故又名《画楼空》。  宋张辑《一丝风》(寓诉衷情泊松江作)词,故《诉衷情》又名《一丝风》   5.& 诉衷情  &北宋&欧阳修&  清晨帘幕卷轻霜,  呵手试梅妆。  都缘自有离恨,  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  易成伤。  拟歌先敛,  欲笑还颦,  最断人肠。  呵手试梅妆& 6、如梦令  相传为后唐庄宗李存勖(x&,即李亚子)自度曲。起初叫《忆仙姿》,苏轼嫌调名不雅,取词中&如梦、如梦&之叠句,改名《如梦令》。  忆仙姿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歌舞凤。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存世的唐五代词中,除了李存勖这首外,冯延巳一首、白居易三首。  冯延巳 如梦令  尘拂玉台鸾镜,凤髻不堪重整。绡帐泣流苏,愁掩玉屏人静。多病,多病,自是行云无定。  白居易 宴桃源(如梦令)  前度小花静院,不比寻常时见。见了又还休,愁却等闲分散。肠断,肠断,记取钗横鬓乱。  落月西窗惊起,好个匆匆些子。鬓鬓亸轻松,凝了一双秋水。告你,告你,休向人间整理。  频日雅欢幽会,打得来来越日煞。说著暂分飞,蹙损一双眉黛。无奈,无奈,两个心儿总待。    三人生活的年代分别是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李存勖(公元885年-926年)、冯延巳(公903年-960年)。所以有人怀疑《如梦令》始于白居易,依据是宋&杨湜《古今词话》记载:&庄宗修内苑,掘土有绣花碧色,中得断碑,载此词。&既然李存勖是从断碑中得来,那么断碑的词就不是李存勖所写而是早于李存勖的人写的。不过,有人认为所列白居易的三首词,&词语俚俗,多宋元人语,当为托名之作。&所以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九认为&多是臆说,初无所据,故不可信&。更何况《宴桃源》这个词调名是始于北宋(周邦彦取李存勖词首句& 曾宴桃源深洞&,改名《宴桃源》)。  综上所述,《如梦令》是李存勖的自度曲,苏轼改《忆仙姿》为《如梦令》。  【苏轼《东坡乐府》《如梦令词序》云:&此曲本唐庄宗制,名《忆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为《如梦令》。&】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7. 点绛唇&&&&&&&& &点绛唇&始见于南唐&冯延巳《阳春集》。&   &冯延巳&  荫绿围红,飞琼家在桃源住。  画桥当路,临水开朱户。    柳径春深,行到关情处。颦不语。  意凭风絮。吹向郎边去。    这么一个旖旎的词牌,还是女人填会比较美吧  点绛唇     &宋&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8、沁园春  【《后汉书&窦宪传》:&宪恃宫掖声势,遂以贱直请夺沁水公主园田。&】  在河南西北部一个叫济源的地方,北依太行山,与山西晋城毗邻;南临黄河,与洛阳隔河相望;西踞王屋,与山西运城接壤;东临华北平原,与焦作相连,自古有&豫西北门户&之称。那儿有条河叫沁河,在沁河穿过太行山的出口处,水流湍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在这里修有规模很大的水利工程,称为枋口。  沁河的东边就是丹河流域,那里得天独厚,土地肥沃,到处生长着郁郁葱葱的翠竹,形成我国长江以北规模最大的竹林。永平三年(公元61年),汉明帝刘庄带着他的女儿刘致从洛阳来怀川游丹河竹林,公主为这里青山绿水的旖旎风光所吸引,请明帝在那为她建一座长期居住的庄园。明帝也很喜欢这个地方,便答应了女儿的要求。于是当年就在枋口之南,横跨沁河,建起了一座十分壮观的庄园,庄园被命名为沁园,同时封刘致为沁水公主。后来沁水公主嫁给了高密侯邓乾,沁园就做了他俩的小窝。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汉明帝刘庄病逝,五子刘炟继位。当时六宫专宠的窦皇后(大司徒窦融的曾孙女)兄长窦宪走后门得了个虎贲中郎将官衔,他也看中丹河流域那肥沃的土地和青山绿水的旖旎风光。窦宪是个无赖,仗势要用三千两银子强买沁园。沁水公主自然不肯,窦宪便搬了对石狮子把个园门堵了个严严实实,车马不能出入。此时章帝带窦后来到洛阳游玩,命司空第五伦去宣旨五妹见驾。因窦后在皇帝身边,沁水公主也不敢多说什么,但章帝还是因察觉到妹妹的异样,便询问了第五伦。第五伦上陈了一份奏章将此事报给了章帝知晓。章帝大怒,要严惩窦宪,却因为窦皇后的求情而作罢,不过窦宪一生也只做了个虎贲中郎将。  当晚,沁水公主在沁园设宴庆贺,座中有善音律者,草拟一曲曰《沁园春》。不久便传唱开来。后来&沁园&也成为公主第宅的代表词。  《沁园春》这个古调,虽然传唱已久,但作为词调却在唐昭宗天佑年间。  天佑三年,河内清化街王顺兴字号的老掌柜王老先生,喝完了茶,兴悠悠来到戏台听戏。老先生三尺银须,清瘦而文雅,手里却执着檀杖,分明是绝对的票友。这时候戏台已经奏起音乐,但唱戏的歌妓却慢吞吞还没上台。老先生见状,一时兴起,便走上戏台,随着那音乐以河内方言略加太原音韵,唱了一首《沁园春》。老先生字正腔园、浑厚高雅,顿时惊呆了戏台下面的戏迷。此刻,当时的文坛名手冯贽恰好也在听戏,老先生所唱不但音律优美,而且文采极佳。等老先生一曲唱罢,刚走下戏台,那冯贽便迎上去拱手相拜。闲谈中才知道王老先生虽是做花炮生意,却精通琴棋书画。第二天,冯贽到了王老先生家拜访,并将此词带回洛阳,因此此调便渐渐在京城传开。  唐、五代时《沁园春》还只是作为一般的唱辞被传唱,促使《沁园春》成为真正意义的词调却是宋代词人张先。张先很喜欢《沁园春》的唱辞,于是就按着那字句也作了一首《沁园春》。    沁园春 &张先&  心膂良臣,帷幄元勋,左右万几。  暂武林分阃,东南外翰,锦衣乡社,未满瓜时。  易镇梧台,宣条期岁,又西指夷桥千骑移。  珠滩上,喜甘棠翠荫,依旧春晖。  须知。系国安危。  料节召、还趋浴凤池。  且代工施化,持钧播泽,置盂天下,此外何思。  素卷书名,赤松游道,飙驭云軿仙可期。  湖山美,有啼猿唳鹤,相望东归。    这首《沁园春》是我们见到时间最为久远的,也是张先这首《沁园春》使得这个词牌被后人广泛仿效,最终成为新的词调。  《沁园春》虽是始于张先,但张先的词与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词相比,尚欠精工,所以后来人填《沁园春》,多随苏词。  当然,最被我们现代人所知的自然是太祖的《沁园春&雪》,里面的帝王霸气,可不是谁都有的。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9、生查子  唐代教坊曲,后转作词调。  据传《生查子》的&查&字本是&楂&字,省笔写成&查&字。  【《历代诗馀》云:&查本楂梨之楂。&】  【清&毛先舒《填词名解》云:&查,古槎字;词名采海客事。&《辞源》注:木筏。本作&楂&,通&槎&。 】  【清&徐釚《词苑丛谈》云:&査,古槎字,张骞乘槎事也。】  张骞乘槎就是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的张骞乘槎遇仙的事,词调名取义就是张骞乘槎到天河的传说。  《荆楚岁时记》记载,汉武帝派遣张骞等出使西域﹐寻黄河源头,乘槎经一个月来到一处,只见城墙像州府,室内一女子在织布,又见一男子牵着牛在河边饮水。张骞问道:&这是什么地方?&那人回答说:&你可以去问严君平。&又赠给他一块支机石让他回去。张骞到蜀后找到严君平询问,严君平对张骞说:&某年某月,一客星侵犯牛郎织女星。&  不说生查子这个词牌是否出自这里,但《荆楚岁时记》记载的这个典故明显本身就有错误,严君平是西汉末期的隐士(公元前86年~公元10年),而张骞则是汉武帝时期的探险家(约公元前164~前114年),让张骞去问严君平这个大BUG,就算是神话故事也离谱了点吧。  另有&海客乘槎&的故事,晋&张华《博物志》记载:&旧说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睹日月星辰,后忽忽不觉昼夜。至一处,遥望宫中多织妇,一丈夫牵牛饮之,因还。后至蜀,问严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此人到天河时也。&貌似这个更靠谱点。  【旧时传说,银河和海相通,近代有个住在海中小沙洲上的人,每年八月份有木筏,去来准时不误期,这个人有好奇心,在木筏上盖了个小阁楼,多带些粮食,乘木筏去。在十几天之内还看得到星斗日月,以后就飘飘忽忽,也觉不出日夜。再过十多天,忽然来到一个地方,有城墙的模样,住房很整齐,远看宫中有许多织布的妇女,只见一男子牵着牛停在水边饮牛,这牵牛人见到这个生人就吃惊地问:&你怎么会到这里的?&这人把来的情况加以说明,问他这是什么地方。牵牛人回答说:&你回到蜀都访问严君平就知道了。&这人竟不上岸,就如期而还,后来到了蜀地问严君平,君平说:&某年某月某日、有客星侵犯牵牛星座。&时间上一计算,这日期正好是这个人到银河的时间。】  【《白香词谱》:顾查&生&本可读&星&;《诗经&小雅》:&不如友生&;传,&协桑经切,音星。&是&生查&,即&星槎&也。】  (&协桑经切&什么意思我搞不清楚,有没有童鞋解下惑。)   所谓&星槎&,新华字典的释义为&往来于天河的木筏&,也就是古代UFO。  【《拾遺记》:&尧登位三十年,有巨查浮于西海,查上有光若星月。常浮绕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复始,名曰贯月查,亦谓挂星槎&。】  &生查&我们知道是啥意思了,那&子&呢?  我们知道很多词牌名都以&子&结尾,生查子、更漏子、采桑子、天仙子等等,是有什么特殊的涵义还是只是一个附加词,凑满三个字?  《白香词谱》云:隋唐以来,曲多称&子&。  康熙《御定词谱》在讨论《甘州曲》一名《甘州子》时,曾有过这样的解释:&甘州曲,唐教坊曲名&&旧谱泥于《甘州曲》、《甘州子》两名小异而另列之,不知曲子二字互为省文,并无分别也。&也就是说&子&为曲名。并且在以&子&结尾的词牌中可以看出,&子&不仅是曲名,而且大部分是短小的曲子名,并且很多都来自教坊旧曲。比如,《教坊记》有&采桑&、&朝天&、&更漏长&等曲名,经过添加或置换,分别成为&采桑子&、&朝天子&、&更漏子&。    说到短小的曲子名,我们就插播下另一表述短小曲子名的&令&。  1、清&朱彝尊《词综&发凡》:&宋人编词,长者曰慢,短者曰令&,也就是按字数多寡来归类。  2、我们知道,早期的词是秦楼楚馆、花间柳巷宴饮歌舞时不可或缺的娱乐项目,而它与这些场合所盛行的酒令又有着密切关系,词中&小令&的名称就来源于唐代的酒令。  【《唐宋词通论》:&词曲称令,盖出于唐人宴席间所行的酒令。《说文》:&令,发号也。&引申为律令。酒席间行令,就是酒令,犯令者须受罚。唐时宴饮常于席上设&席纠&,或&肤使&,以掌酒令,有歌舞伎任其事,称酒妓或酒令妓女。酒令妓女以其所擅长的歌舞用于行令,于是,歌与令两者合一,出现了由酒令演变而来的歌令这一名称。这些为席纠所用的歌令、令章,就是唐五代流行的曲子和曲子词。&】    回到正题,&生查子&是人们艳羡乘槎上天这一古代神话,于是咏入诗篇,播之乐府,至五代遂取以入词耳。  不过也有另一种说法。  任二北《教坊记笺订》引宋&曾慥《类说》说:&唐明皇呼人为&查&,言士大夫如&仙查&,随流变化,升天入地,能处清浊也。&&词牌名《生查子》的&查&,就是用这个含义。&  敦煌曲子词《云谣集》录有二首《生查子》,其一:&三尺龙泉剑,匣里无人见,一张虎雁弓,百只金花剑。为国竭忠贞,苦处曾征战,先望立功勋,后见君王面。&其二:&一树涧生松,迥向长林起。劲枝接青霄,秀气遮天地。郁郁覆云霞,直拥高峰际。金殿选忠良,合赴君王意。&这两首词都是吟咏建立功勋的意思。唐词多缘题而赋,故任二北的说法更接近调名本意。  《生查子》早期只是赋予某种含义的乐曲,后来才被人依拍作词而成了词调,据传最早依教坊曲《生查子》填词的是唐&韩偓《生查子》:&侍女动妆奁,故故惊人睡。那知本未眠,背面偷垂泪。懒卸凤凰钗,羞入鸳鸯被。时复见残灯,和烟坠金穗。&  虽然众多词家都认为《生查子》始于韩偓,但任二北在《教坊记笺订》云:&《生查子》乃五言八句仄韵之声诗。今传辞虽以韩握之作为早,但中唐间韦应物已有其调。东坡词《生查子》&三度别君来&一首,并以诗体见于东坡续集中,自注:&效韦苏州&是其证。&可惜现今的《全唐诗》,并没有发现韦应物的《生查子》,大概已经丢失,所以词家都以韩偓词为正体。    宋&朱淑真《生查子》有&遥想楚云深& 句,故后人更名《楚云深》;  宋&韩淲《生查子》因词中有&烟蕊梅溪渡&,故名《梅溪渡》;  宋&贺铸《生查子&西津海鹘舟》有&挥金陌上郎,化石山头妇&句,故名《陌上郎》。贺铸&挥金陌上郎&句用的是《秋胡行》的典故。据刘向《烈女传》载:鲁秋胡娶妻的第五日就离家到陈地为官,五年后才回来。回家途中,见路旁有美妇人采桑,甚悦,便下车对那美妇人说道:&力田不如逢丰年,力桑不如见国卿。吾有金,愿以与夫人。&那妇人回答道:&采桑力作,纺绩织紝,以供衣食,奉二亲,吾不愿金。&秋胡归至家,把金奉给了母亲,让人唤妻子回来,妻至,原来就是那采桑的美妇人。妇人知道秋胡行径有污,离家往东而去,自投于河而死。&这里的&陌上郎&是指秋胡,贺铸以其比喻对爱情不忠的丈夫。  还有很多别名,就不一一列举了。  虽然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较为脍炙人口(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也有人说是朱淑真所作),但我却更喜欢五代&牛希济的那首。《绿罗裙》一名便源于此词。    生查子  &五代&牛希济&  春山烟欲收,天澹星稀小。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10、何满子  又名《河满子》。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名。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唐张祜那首传唱千古的宫词《河满子》,写尽了宫女的哀怨,诉尽凄楚,赢得了无数人同情忧伤的泪。  据白居易介绍:&河&本作&何&,何满子系人名。唐朝开元年间,有一个沧州籍的高音歌唱家叫何满子,因违法被判处死刑。临刑前,他向唐玄宗进献了一曲《河满子》来赎罪,但唐玄宗这个精通音律的君王竟然没有被打动,照样判处了斩刑。于是白居易感慨万千,写下了&世传满子是人名,临就刑时曲始成。一曲四词歌八迭,从头便是断肠声。&的著名诗句。后来就以此人姓名作词调名。  【白乐天诗云:&世传满子是人名。临就刑时曲始成。一曲四词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自注云:&开元中,沧州歌者姓名,临刑进此曲,以赎死,上竟不免。&】  和白居易同时期的元稹对此事也做了一首《何满子歌》记载:天宝年间,来自遥远西域的何满子,在大唐深宫的梨园中生活了20年,她勤学苦练,逐渐成了梨园中顶级流行歌手,且色艺双全。不知什么原因,得罪了当时的最高领导,被判处了死刑。临刑,监斩官问她有什么要求。她说:别无他求,只想在告别人世之前唱一首歌。监斩官答应了她。临死的何满子,此时涌起的感情不是对死亡的恐惧,而是极度的悲愤。歌声像泉水从岩隙中喷涌而出,催人肝肠寸断,直令天昏地暗。歌罢,圣旨也到。原来,当歌女那声振林月的悲歌起时,随同监斩的宫中太监见何满子色艺超群,认为杀了可惜,便策马扬鞭去奏告唐皇。精通音律的唐明皇立即降旨赦免她死罪。此后《何满子》成了悲歌的代名词。  元稹写下了著名的《何满子歌》:  何满能歌声宛转,天宝年中世称罕;  婴刑系在囹圄间,下调哀音歌愤懑。  梨园子弟奏玄宗,一唱承恩羁网缓;  便将何满为曲名,御府亲题乐府纂。  元稹与白居易交好,但记载此事略有差异,却不知道为何。不过我到更偏向何满子并未被斩,毕竟依着唐玄宗的心性,赦免的可能性较大。  《乐府杂录》还有关于此事的后续进展:安史之乱后,一天,灵武刺史李灵曜大摆宴席,客人中有一位姓骆的,唱《何满子》,大家一片叫好有一个姓白的秀才说:我家里有一个歌妓也会唱这首歌,只是音调不同。大家便要白秀才把歌妓请来。谁知这位歌妓&发声清越,非常音。&姓骆的歌手突然说:你不就是宫中胡二子吗?歌妓端详了老半天,说:你是梨园骆供奉啊!相互拥抱,哭成一团,相对泣下。原来他们俩都是唐玄宗时宫中的梨园弟子,并且还是老相好。据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考证:《何满子》这个词牌名创自开元、天宝年间,且是宫中流传出来的。  【《乐府杂录》:&灵武刺史李灵曜置酒,坐客姓骆,唱《何满子》,皆称妙绝。白秀才者曰:&家有声妓歌此曲,音调不同。&召至令砍;发声清越,非常音。骆遽问曰:&莫非宫中胡二子否?&妓熟视曰:&君岂梨园骆供奉耶?&相对泣下。皆明皇时人也。&】  何满子的故事堪为经典,令人感慨万千。而其后的另一个故事却真真让《何满子》成断肠言。  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孟才人,因为擅长笙歌而受到了唐武帝的宠幸。武帝病重的时候看着她说:&我就快不行了,你有什么打算呢?&孟才人指着装笙的锦囊说:&就让我用它来自缢吧。&武帝哀伤不已。才人说:&让我来为皇上演唱一曲,以排解您的忧思。&于是她唱了一曲《何满子》,然后气绝倒下。太医检查过说:&她的脉搏尚有余温,但是肝肠已经断碎了。&  有人说以死相随并不一定是她的本意,先皇已去,余下的岁月也只是空等头白,不活也罢。我却不想这样去评断,我宁愿相信她是真的爱着武帝,完全纯粹的情感,才会有这样凄美婉转的绝唱去成就《何满子》千古不衰的经典。  王灼《碧鸡漫志》说《何满子》是属于唐教坊曲,创立于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的宫廷。《卢氏杂说》又说:唐文宗命宫人沈翘翘,舞河满子词。所以又属舞曲。  五代、两宋据此将《何满子》作为词牌名。已没有了唐代的凄凉和悲怆,多了一些风花雪月。    何满子  &五代&毛文锡&  寂寞芳菲暗度,岁华如箭堪惊。  缅想旧欢多少事,转添春思难平。  曲槛丝垂金柳,小窗弦断银筝。  深院空闻燕语,满园闲落花轻。  一片相思休不得,忍教长日愁生。  谁见夕阳孤梦,觉来无限伤情。  &
11、声声慢  【清&毛先舒《填词名解》云:&词以慢名者,慢曲也。拖音袅娜,不语辄尽。&】  这个词牌名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词,名《胜胜慢》,是为他的家妓荣奴离去所作。  宋代,在太祖皇帝&歌儿舞女以终天年&的优惠政策下,朝廷鼓励大臣蓄养家妓。但买入不是一次买断,而有一定的年限。大多雇用婢女约定个三五年,最高年限为十年。那些玲珑聪慧的女孩子,如果跟主人建立了超出寻常的感情和关系,也有可能被收为妾,但并不容易,必须要征得女孩家人的同意,并不能强娶。一般士大夫家庭期满后多送婢女还乡,让其婚嫁。  晁补之就有一个这样的家妓,名叫荣奴,许是对这荣奴看来是动了一些真心,为她的离去专门做了两首词:一首《点绛唇》:&檀口星眸,艳如桃李情柔惠。据我心里。不肯相抛弃。哭怕人猜,笑又无滋味。忡忡地。系人心里。一句临歧誓。&写得直白动情,颇为无奈。另一首便是《胜胜慢》:    《胜胜慢》(家妓荣奴既出有感)  朱门深掩,摆荡春风,无情镇欲轻飞。  断肠如雪,撩乱去点人衣。  朝来半和细雨,向谁家、东馆西池。  算未肯、似桃含红蕊,留待郎归。    还记章台往事,别后纵青青,似旧时垂。  灞岸行人多少,竟折柔枝。  而今恨啼露叶,镇香街、抛掷因谁。  又争可、妒郎夸春草,步步相随。    题序明言是为荣奴的离去而作,言下对荣奴的离去甚是不舍,为她今后的命运担忧。往事越千年,隔着时光的帷幔,千年前的荣奴为什么一定要离开,我们已看不真切,倒也无意深究,只在偶尔翻阅诗卷时,唏嘘一声:多情公子空牵念。  慢曲相对于令曲,字句长,韵少,节奏舒缓。虽是单遍,但唱起来格外悠长婉转,唐人就有&慢处声迟情更多&的说法。用《胜胜慢》为名,看来当时晁补之的这一曲比之一般的慢曲还要来得更缠绵娓丽些。  南宋末年,词人蒋捷一首《秋声》,全部用&声&字收韵,故更名《声声慢》。  声声慢&秋声  &南宋&蒋捷&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  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  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  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  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  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  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蒋捷是南宋末年之人,李清照则是两宋之交(),因而在蒋捷的《声声慢》定名之前,李清照为这一曲写出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凄婉词作,应该叫《胜胜慢》才对。  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流离颠沛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    声声慢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作李清照居金华时所作。久经飘泊,独在异乡,尽管春日双溪风光绮丽,但在她的眼中,却只是一片暮春的悲哀。今非昔比,物是人非,触景生情,越发感到愁苦。    吴文英词,有&人在小楼&句,故名《人在楼上》。  贺铸词&殷勤彩凤求凰&句,又名《凤求凰》
&12、忆秦娥  与《菩萨蛮》同为词中最古者,是&百代词曲之祖&,最早出现在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中,至于是不是李白作的,至今未有定论。  两宋之交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始称为李太白之作,南宋&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亦录于李白名下,北宋&李之仪《忆秦娥&用太白韵》,题明确揭出&用太白韵&。而且《忆秦娥&箫声咽》怀古抚今,雄浑悲壮,堪称千古绝唱,也只有像李白这样的大家手笔才能写得出来。  然而自明&胡应麟以来,不断有人提出质疑,,认为是伪作。首先,《李太白全集》并未收录;其次,就像今天人们喜欢跟风一样,古人也喜欢跟风,像李白这样的大家,创作了新词,却像石头丢到大海里,几百年间都没人相和未免太奇怪了。更何况,五代《花间集》半点没有提到这一词调,明显说不通。  挂着李白名的词是否真是李白所作,争论了几百年年还是没说清,如果2012没有来,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某某地方出土了某某东西能说清,当然了也可能永远也说不清,不过也无所谓吧,反正这首词不会因为是李白作的而增值,也不会因为不是李白作的而掉价。  《忆秦娥》这个词牌名,始见黄昇编《唐宋诸贤绝妙词选》  忆秦娥&&&&&&&&&& 李白  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李白取秦娥的典故而作曲,因此词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故调名是《忆秦娥》。秦娥,即秦穆公女弄玉,萧史、弄玉,是神话传说中一对神仙情侣。弄玉本来是春秋时秦国国君秦穆公的女儿,当时有个学仙的人名叫萧史,善于吹箫,而吹出来的箫声和凤凰的叫声一样优美动听,弄玉非常爱他,秦穆公便把女儿嫁给他,并在秦国的都城雍的附近筑一秦台让她们夫妇俩居住。萧史便在台上的秦楼里日日教弄玉吹箫学凤凰的叫声。一天,优美的箫声引来了一龙一凤,萧史乘龙、弄玉乘凤,双双成仙而去。人们便把萧史称为乘龙快婿。  【汉&刘向《列仙传&卷上&萧史》:&箫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凰飞去。故秦人为作凤女祠于雍宫中,时有箫声而已。箫史妙吹,凤雀舞庭。嬴氏好合,乃习凤声。遂攀凤翼,参翥高冥。女祠寄想,遗音载清。& 】  李白《忆秦娥》有&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句,宋&向子諲更名为《秦楼月》。  苏轼《忆秦娥》词有&清光遍照双荷叶&句,故易名《双荷叶》  宋无名氏《忆秦娥&咏蓬莱阁》词有&水天摇荡蓬莱阁&句,金&丘处机易名为《蓬莱阁》  宋&张辑《忆秦娥》下阙有&碧云暮合&句,故易名《碧云深》&
 13、菩萨蛮  说完《忆秦娥》,我们来说说和它并为词中最古者的《菩萨蛮》。  本是唐代教坊曲名,《宋史&乐志》:女弟子舞队名。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菩萨蛮》作为词牌据传最先是李白所作,但有人怀疑是伪作。李白是生于公元701年,卒于762年,而唐宣宗大中年代为公元846-859年。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下》则认为:&《菩萨蛮》曲调为唐宣宗大中初年因女蛮国入贡而编创的,则李白当时还无此曲调,自不可能有此词作&。  【唐苏鄂《杜阳杂编》云: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大中:唐宣宗年号)】  【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云:唐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令狐绹命温庭筠新撰进之。】  不过据《教坊记》著录,唐玄宗李隆基开元(713年&741年)、天宝(742年&756年)间已有《菩萨蛮》曲名,敦煌民间词中也有《菩萨蛮》词作。。《教坊记》是中国古代音乐著作,唐代崔令钦著,书成于唐肃宗李亨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从开元后期(公元740年左右)到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左右),前后只是二十多年,由此可见崔令钦所记是可靠的。这样的话李白写作《菩萨蛮》词时间上就有可能了。  另有宋僧文莹之《湘山野录》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佇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此词写于鼎州沧水驿,不知何人所作,魏道辅泰见而爱之。后至长沙,得古风集于曾子宣内翰家,乃知李白所撰。  《菩萨蛮》的成名还有另一种说法:唐许棠《奇男子传》及《太平广记》一六六&吴保安&条引《纪闻》,皆述郭仲翔随征南诏,李蒙军败,陷于菩萨蛮洞为奴,于天宝十二载逃归,调名之出与此有关。  敦煌曲《菩萨蛮》:&敦煌古往出神将。感得诸蕃遥钦仰。效节望龙庭。麟台早有名。只恨隔蕃部。情恳难申诉。早晚灭狼蕃。一齐拜圣颜。&孙楷第敦煌写本《张淮深变文跋》引《元和郡县志》等书,考定安史乱后,河西陇右诸州先后陷蕃之次序,为凉州广德二年,甘州永泰二年,肃州大历二年,瓜州大历十一年,惟沙州迟至德宗建中年始陷。此词中&效节望龙庭&,明指沙州未陷前,&只恨隔蕃部&,明指凉、甘诸州陷后。故任二北考定为德宗建中初(780)所作,早于宣宗大中初六十多年。李白所作较敦煌辞更早。  晚唐温庭筠词有&小山重叠金明灭&句,名《重叠金》。  南唐李煜词名《子夜歌》,一名《菩萨鬘》。  韩淲词有&新声休写花间意&句,名《花间意》;又有&风前觅得梅花句&,名《梅花句》;有&山城望断花溪碧&句,名《花溪碧》;有&晚云烘日南枝北&句,名《晚云烘日》。  贺铸《菩萨蛮》词结句为&犹闻城里钟&,故名城里钟。  《女王曲》《杜阳杂编》曰:&唐大中初,女蛮国贡双龙犀,明霞锦。其人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当时号为菩萨蛮。优者作女王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可见这里说的《女王曲》实指《菩萨蛮》。  《菩萨鬘》杨慎改蛮为鬘。《升庵诗话?卷十》:&唐词有《菩萨蛮》,不知其义。按小说,开元中南诏入贡,危髻金冠,璎珞被体,故号菩萨鬘,因以制曲。佛经戒律云&香油涂身,华鬘被首&是也。白乐天《蛮子朝》诗曰&花鬘斗薮龙蛇动。&是其证也。今曲名&鬘&作&蛮&,非也&。清&倪蜕也附和杨慎,他在《滇少记》认为《菩萨蛮》应为《菩萨鬘》,他认为舞者头戴华鬘,所以应称《菩萨鬘》。(注:&花鬘斗薮龙蛇动&出自白居易的《骠国乐》而非《蛮子朝》,杨慎此处有误。并且,白居易有&花鬘斗薮龙蛇动&句也没法证明《菩萨蛮》应为《菩萨鬘》。)  个人最喜欢的是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抬眼西北望长安,但见可怜无数山。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
  14、长相思  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吴山青》  《长相思》:本为乐府篇名,后来才成为唐教坊曲。&长相思&三字最早见于《古诗》中,《古诗&别诗》云: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张率出身   又    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  徘徊蹊路侧,悢悢不能辞。  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  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  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    《别诗》相传为苏武和李陵相赠答的五言诗,但据考证不是,真正作者已不可考,产生时期大致都在东汉末年。这些诗大都写朋友、夫妇、兄弟之间的离别,故总题为《别诗》。  古诗多用&长相思&三字,如《文选&古诗十九首》中&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别离&。又曰:&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古人辄用&长相思&三字入诗中,可见&长相思&三字实为当时非常流行的民间俗语,汉末已用&长相思&三字入诗。《乐府诗集》收入杂曲歌辞,随后才演为乐府。  梁朝张率开始用&长相思&三字作为词的首句。  张率(475-527),字士简,吴郡吴人。生于宋后废帝元徽三年,卒于梁武帝大通元年,年五十三岁。于一个官僚家庭,爷爷张永曾做过南北朝时宋国的尚书中兵郎、扬威将军、冀州、青州刺史、都督等职务。父亲张瑰曾是齐国的平都侯、吴兴太守、光禄大夫。张瑰非常注重对儿子的培养,所以张率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张率十二岁时,就能写文章了。张率文采斐然,经常与一帮诗人吟诗作赋,于是又认识了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  萧统字德施,小字维摩,母亲为丁贵嫔,因后人辑有《昭明太子集》,故又称其为&昭明太子&。张率和昭明太子同为当时非常有名是诗人,二人相互仰慕对方,最终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张率与一帮朋友在勾栏院玩乐时,一歌妓在唱着古诗中的《长相思》:&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别离。&张率被那歌妓娓娓动听的歌声所迷,便让人邀请那歌妓入座说话。原来那歌妓叫善讴,善讴不但长得漂亮,歌也唱得好,且才艺双全,琴棋书画无所不通,于是,张率喜欢上了她。之后便隔三差五就来勾栏院,每每与她对诗,聆听她的歌声。  后来,阴差阳错之下,张率的父亲张瑰把善讴买了回来。张率伤心至极,却也只得故意避开善讴。善讴也喜欢张率,却没有机会对张率诉说衷情,二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各自受着痛苦的思念。  再后来,张瑰因病去世。张率不愿串纲乱伦,依旧不敢越过雷池一步。朝中有个叫做顾珖的大臣看上了善讴,对张率说想娶善讴为妾。张率思考再三,觉得让善讴出嫁对自己也是一种解脱就答应了。善讴本以为张瑰已经离世,张率肯定来找自己,没想到左等右等,等来了张率让她出嫁顾珖。善讴见张率并无续缘的意向,失望至极便出家为尼了。  善讴出家后,张率更是忧郁,过了几天便借口上香去看望善讴。善讴知道张率用意,也按捺不住对张率的思念,两人便偷偷幽会起来。  不料二人幽会的事被顾珖知道,顾珖将二人告上朝廷,朝廷为此罢免了张率。闲居在家的张率,日夜思念善讴,忧郁度日。一日张率思念善讴,便写了一首《长相思》:    长相思,久别离。  所思何在若天垂,  郁陶相望不得知。  玉阶月夕映,  罗帷风夜吹。  长思不能寝,  坐望天河移。    张率把这首《长相思》吟咏再三感觉意犹未尽,接着又写了一首《长相思》:    长相思,久离别,  美人之远如雨绝。  独延伫,心中结。  望云云去远,望鸟鸟飞灭。  空望终若斯,珠泪不能雪。    第二天,昭明太子来看张率,见他双眼红肿,问起才知道为情所困。这时候张率把这二首《长相思》给了昭明太子看,昭明太子边看边感叹道:&卿好词!卿真情也!读至亦有同感共鸣,不由引出往事也。&张率见昭明太子这么一说,便问道&太子莫非也有难言之隐么?&昭明太子太子点点头,与他娓娓讲述了自己一段往事。  昭明太子在无锡顾山隐居编集《昭明文选》时,遇着一个美艳绝伦的茶花女慧娘。在杏花烟雨的江南,两人一见钟情。而后,慧娘成了灯下添香的红袖,为他捧茶捧茗。  昭明太子的文选初定完稿,要返家。临别,昭明太子誓言有一天要迎娶慧娘。  慧娘凄凄地望向他,无语凝噎,半晌才轻轻地取出一物放在太子掌心,说:&曾有妇人滴泪成血,化作相思豆,今已一双红豆付君,日后见豆如见人吧。&  昭明太子就这样离别而去。殊不知宫门深似海,昭明太子此一去竟归期杳杳,慧娘深爱昭明太子,竟相思成疾。  当昭明太子再来顾山时,慧娘已经玉殒香消了。太子心如刀割,含着眼泪,亲手栽下两颗红豆,黯然回京。  昭明太子从怀里淘出一方绢帛递给张率,张率接过绢帛一看,只见绢帛上清秀的楷书写着一首《长相思》:    相思无终极,  长夜起叹息。  徒见貌婵娟,  宁知心有忆。  寸心无以因,  原附归飞翼。    两个人执手无语,心里都在叹息流泪。不久昭明太子落水受伤,肉体的创伤加上心病的症结竟一病不起,几个月后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百年后,昭明太子手植的红豆树吐牙长枝,长成了两株红豆树,合抱而一,树干并为一体,上肢分为二。唐人王维从江阴过时,见此树心有感触,写下了著名的《红豆》诗流传千古: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陈后主、江总等人沿用其调,唐朝李白等人也纷纷仿效。  后来白居易依照古琴曲名《湘妃怨》的节拍填了首《长相思》词,此曲就成为词调《长相思》。    深画眉,浅画眉,蝉鬓鬅鬙云满衣,阳台行雨回。  巫山高,巫山低,暮雨潇潇郎不归,空床独守时。    宋张辑《长相思》词,因结句有&江南山渐青&句,故名《山渐青》  宋林逋《长相思》词有&吴山青&句,故又名《吴山青》。  宋林逋《长相思》有&两岸青山相送...
阅读(2407)|
人人移动客户端下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平乐 村居词牌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