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人工进化》里面的怪兽是屌德斯解说人类与怪兽和什么物种结合成的?

究竟谁才是国产怪兽片的门面担当?--百度百家
究竟谁才是国产怪兽片的门面担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说起怪兽片,很多观众脑海中浮现的都是国外怪兽:金刚、哥斯拉、异形、大白鲨、恐龙、狂蟒等,而鲜有人能说出国产电影中出现的怪兽。
今年国庆档电影票房可喜,拿下18.5亿票房的同时,更是打通了国产类型片的任督二脉。喜剧类电影热度不减,《夏洛特烦恼》再一次让观众笑出了腹肌;魔幻怪兽片《九层妖塔》首次试水,凭借国产怪兽红犼上映9天就破了好莱坞怪兽片6亿的票房基准线,让不少人看到了华语怪兽电影深藏的潜力。
华语怪兽片的转折点居然是这群红犼?
红犼的出现改写了观众以往对国产怪兽电影的成见。红犼锋利见光的牙齿,坚硬的皮肤质感颠覆了以往国产怪兽粗制滥造、缺乏剧情、为了制造血腥而血腥的混乱局面。画面中一同现身的昆仑水怪和动作敏捷的火蝠,更是帮《九层妖塔》开了国产“魔幻怪兽大片”的先河。
说起怪兽片,很多观众脑海中浮现的都是国外怪兽:金刚、哥斯拉、异形、大白鲨、恐龙、狂蟒等,而鲜有人能说出国产电影中出现的怪兽。如果要追溯,恐怕得搬出孙猴子、猪八戒、蜘蛛精和白蛇传了。近代的国产怪兽片,要么依然停留在牛鬼蛇神这类的鬼怪传说和异变生物,要么则流于一锅乱炖,最后丢一个怪物出来收场的做法。
国产怪兽片的尴尬现状:起步晚 受限制 缺想象
比如早些年的《狂蟒惊魂》,讲述的是一条巨蟒报恩的故事,怪兽报恩简直就是《聊斋志异》的现代版,不仅画面粗糙,剧情更是狗血。而2012年大S和郭涛主演的《百万巨鳄》,说的是长达8米的鳄鱼从厨房刀下逃出生天,意外吃下一个装有10万欧元的皮包从而引发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喜剧。
随着电影工业的发展,那些看过好莱坞怪兽的导演们终于回过神来,拍了一部号称最像好莱坞怪兽片的电影《3D食人虫》,先不说题材是怎么嫁接了《食人鱼3D》和《撕裂人》,单是剧情,完全是打着怪兽的幌子拍了一部海天盛筵,整部电影有1/4的时间都在各种角度拍摄沙滩上白花花的胸脯和大长腿,最后才搬出一堆食人虫狂啃尸体来谢幕。
这几乎就是所谓的华语怪兽片的现状:影片体量稀少,剧情为之诟病,偶尔有一两部怪兽片艰难上映,要么因为被五毛特效遭嫌弃,要么是因为弱智剧情戳瞎双眼。好不容易从蒲松林笔下的牛鬼蛇神跳出来了,又落入山寨模仿的窠臼。堪称20年电影产业之怪状:国际上最受欢迎的科幻怪兽电影,怎么到了中国就变成了最冷门最不受待见的类型电影呢?
好莱坞怪兽片甩了华语怪兽类型片多少条街?
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都要忍不住跳出来吐槽一句:“怪我咯?”事实上,国际怪兽片发展迅猛,除了有来自于好莱坞工业水平的助力,更源自导演对未来和不同物种的深度思索。堪称造就海滩阴影的《大白鲨》,在当时特效水平有限,没有任何CGI辅助的情况下,完全靠模型鲨鱼完成了怪兽大白鲨的拍摄,却因为导演斯皮尔伯格巧妙地将悬念、恐怖以及人类与灾难顽强抗争的精神融合,跨出了怪兽片历史性的一步。
不只是欧美怪兽凶猛,从亚洲走出的第一只电影怪兽哥斯拉更是震惊全球。讲述的是一只南美大蜥蜴收到核试验的辐射变异成一只雌雄一体的大怪物。哥斯拉的残暴和垂死时的眼神赋予了怪兽片更深层次的追问和反思:这一切的作俑始者究竟是谁?观众在这些异变的怪物面前看到了未来。如果我们继续破坏环境,贪得无厌,人类将逼疯地球上那些想和我们安静共存的生物。怪兽片不再是只有血腥、惊悚和恐怖,它还包括对新世界的探索、人性的追问,和对未来的想象,这才是科幻怪兽类电影必须存在的意义。
《九层妖塔》探险打怪全新升级 重新定义华语怪兽电影
华语怪兽片在经历多年沉寂之后,《九层妖塔》破冰而出,这是一部完全意义上的华语怪兽大片。从制作标准上看,特效水平足以撑起好莱坞制作;从创新角度看,这是一部纯国产的探险打怪电影;剧情上也很好的解释了这些怪兽出现的原因。作为守护鬼族的亲信,他们凶残又敏捷,当它们出现在屏幕端时,那随风摆动的毛发和猫捉老鼠的狡猾,让人心惊胆战望而却步。
值得一提的是石油小镇上的惨案。上百具倒挂在礼堂上方的干尸,建国后整个小镇被怪兽一锅端掉,这些几乎都快要碰到审查制度天花板的剧情,更是让人震惊。导演对《九层妖塔》世界观的演绎完全跳出了盗墓题材的局限,与其盗墓挖掘过去,不如直面探险和打怪启发未来,这大概就是导演陆川对开拓类型片最大的诚意。作为青年观众,我想看到更多足以媲美好莱坞电影工业水平的国产类型电影,我愿意把这样的信任交给第一个认真吃螃蟹的导演,尽管影片在剧情上仍有瑕疵,却是值得一看再看。这部由乐视影业投资并具有网络独播权的魔幻巨作,用整个电影产业链在尽可能得保持它和观众的曝光度,那些错失院线观影的人还能在乐视会员频道重遇国产怪兽,真正的MADE IN CHINA。
培育电影生态的多样性,是乐视的企业责任,更是对未来电影市场的精准预估,《九层妖塔》就是最好的例子,而在这之中最大的受益方就是乐视会员。观众是喜欢看国产大片的,对于魔幻、探险、怪兽题材的电影,它远比当下拍烂了的青春片和爱情片来得带劲。纵观全球电影票房,怪兽片经久不衰,市场潜力不言而喻。期待下一部国产怪兽大片的出现,用实力把观众从好莱坞的怀抱拉回华语电影。
阅读:267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30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我是歌手4》某种程度上说,它已经到了瓶颈期,未来如何走过自身...
杨君君杂潭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人工进化]《失控》这本书为什么如此之火?它适合哪类人阅读?_人工进化-牛bb文章网
[人工进化]《失控》这本书为什么如此之火?它适合哪类人阅读?_人工进化
本文话题:
网友赵嘉敏对[人工进化]《失控》这本书为什么如此之火?它适合哪类人阅读?给出的答复:首先还是内容好,否则不会有这么多各个领域的高端人士去推荐它,这绝不是商业炒作能做到的。其次是营销做得到位,通过线上线下各种方式,让它到达能够读懂它、欣赏它并主动为它传播的受众。“书是做出来的”,这句话并没有错。书的内容适合各个领域的读者,有评论者说他们画国画的院长也推荐这本书,就是一个例证。从思想或方法论或哲学的层面上说,各个领域都是相通的。最容易读得进去这本书的人应该是那些具备了一定系统论、进化论、运筹学知识的人;最有帮助的受众应该是在互联网领域。但同时,这本书也适合任何一位读者――当然,大多数读者读起来会觉得不那么好读――正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一本能在思想和方法论上有助益的书,需要读者积极地调动起大脑的每一个细胞。如果觉得整本书晦涩的话,可以只读其中的某些章节。这本书的每一章都可以独立阅读。也可以采用慢读的方式,一次只读一小节,慢慢消化。或者可以只看书中讲的故事,看看KK所介绍的当时的前沿科学和实验,哪些成为了今天的主流和现实。最起码,这些故事可以帮助我们开阔眼界,也许有一天,就会从这些故事中感悟到某些东西。 网友王义之对[人工进化]《失控》这本书为什么如此之火?它适合哪类人阅读?给出的答复:因为我的知识结构比较偏文,就我的阅读体会来谈一谈,可能会给一些朋友有参考意义(附书评)。读到这本书非常偶然,两年前,我从消费品行业转到影视行业,感觉自己需要补充一下知识,于是参加了一个杭州这边以文史哲为主题的读书会。读书会中有一些计算机行业的人,交流过程中,觉得他们的思维结构与文化圈的人非常不同。本着对两种群体的好奇,在读一些影视知识的同时,尝试找了找IT方面的哲学书籍,发现两本书倍受推崇,一本是当时正热的《失控》,一本是《GEB之大成》,两相对比之下,后一本书实在不是我能够驾驭的,因此,《失控》成为唯一选择。我用了两个星期左右的时间读完,并且同时查阅了一些资料,然后用了另外两个星期阅读了一些相关的书籍,之后又用一周的时间写完书评,完成了一个个人的精读周期(至今精读书籍不超过二十本,其他是泛读)。我并没有完全读懂它,但却因此改变了我的世界观,我对历史及未来的理解,因为这本书拥有了个人的系统性,对信息和形式的理解,也因此变的更加深入。它让我在看到任一文学、绘画、影视作品时,不再只关注一部作品的外在形态,而开始考虑它是某些信息的聚合。文字、视觉、动态图像只是信息的运动方式有区别,实质上他们的本质内核有可能也只是0和1,也就是说基于最简单的规则之上,所形成的复杂。对我后来阅读一些关于电影本体的书籍,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我会考虑到一部电影它和观众之间所做的信息沟通,是怎样与情绪产生关联的,而不完全只关注在电影的表现形式上。也对我阅读一些摄影的书籍很有帮助,它让我试着理解,为什么人类对复制现实有如此的欲望,这种欲望是因为人类的需要,还是现实的需要。同时,我也重新思考了生命的意义,并且认为单个人作为一种载体,智慧的传递与基因的传递一样,对生命来说,具备同等的地位。其他方面的感悟,基本上写在了书评中,发到知乎来,希望有人能对我理解上可能有偏差的部分予以纠正,正文如下:真空妙有,道法自然 - 失控因为《失控》,我放弃了手头正在读的其他书,尽快将它读完,我觉得它可以加强我的自有知识中,对未来的感知。尽管,我没有完全读懂它。但这似乎不是问题,因为写这本书时,KK也没彻底搞明白自己的想法。相对《科技想要什么》中更为清晰的表达,《失控》则是他思考的多线程轨迹,是一份碎片的汇总,是KK将他自认为有联系的碎片集合起来的“汤”。通过接触这碗“汤”,进入他思维的序列,结合你原本的知识,你就会有一个更为准确的认知,这个认知未必是真理,但会让你的思考进一步的清晰。(一)多维度进化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多次会联想到我之前的一份工作,因那份工作的关系,我与沃尔玛中国区的很多员工有过接触,它在国内已经拥有三百多家门店,遍布国内一百三十余个主要城市。某天,我与贵州区域的一名采购主管在贵阳的一家门店里,坐下来简单聊了聊,他佩戴着工牌,着衬衫,便裤,保守款的鞋子,他与其他区域的沃尔玛员工从外表上看,几乎没有什么不同。在聊天的过程中,他身上散发着一股沃尔玛老员工的气息,带有几分自信和持重,低调而谦虚,这种做派让他与沃尔玛的高管之间有了某种联系,在这个中国最偏远和贫困的省份,我仿佛看到陈耀昌(沃尔玛前中国区CEO)的一部分坐在我的面前,甚至可能是山姆-沃尔顿(沃尔玛创始人)的一部分。窥斑见豹,他是一个有机体,沃尔玛亦是。每个小范围的管理单元如同一个人体器官,重复进行着信息与物质的交换,他们服从于企业的大局,但又独立于自主,他们身体中的个性会给企业带来一些不确定因素,但人类行为的共性又使得他们会屈从于管理制度下,执行企业需要的动作。做为超级有机体,企业不受具体外形的限制,细胞脱离人体会死亡,员工不会,员工可以离开,融入社会,然后再进入新的公司,带入在前公司所学习到的知识,以及智慧。企业由无数个职位构成,职位与职位之间的关联,是虚拟的,职位本身也是一个虚拟的概念,是企业各种行为动作中,用于流程控制的节点。符合职位基本要求的员工开始上岗,如同一个神经元连入网络,无数员工所汇聚成的企业,能力远超出一个人的力量,甚至,会超出某些国家。沃尔玛若是一个国家,在全球的排名会是在前23名,这种庞大而稳定的合作形式,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500年前,所有人类都被限制在一个个地域里组成共同体,企业,则逾越了地理的概念。他悬浮于地球的表层之上,由企业制度、组织结构、工作场地、通信往来、情感交流联成一个整体。企业的内部法则吻合大部分国家的现有法律,但又不同于法律,企业的内部文化来源于各个地域的习惯,但又融合成另外一种文明 。由无数企业组成的商业社会,运作方式高度吻合于《失控》中所提到的生态系统。它独立于国家之外,任何人或组织都无法对它施以绝对的控制,它发起于人对价值交换的简单需求,但最终却加速了物质转化的效率和构建了人类之间不同于以往的共生关系。它创建了另一个维度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血缘、地域、师承、结谊等传统形式相似,又比这些传统形式更具延展性。这一切,是人类的信息沟通被加速之后,因技术利益的需要,自发的突变而成。荷兰东印度公司 ― 人类第一家现代跨国公司组织,如同4亿年前的第一个复杂的多细胞生物“鱼”,它忽然出现在了1602年的地球上。在它近两百年间的寿命中,它快速的分裂、扩张、衰亡,它更具侵略性,也更激进,但正是它的出现,开创了商业文明的重要转折。五千年前,因为物质的丰盈,马匹的健硕,我们不再仅仅依靠血缘串联彼此的关系,设立尊卑,我们打破氏族的观念,或武力或威慑或招安,进化出主权国家的雏形。几千年来,无论极权或者民主,无论封建或者立宪,每个区域的朝代无论如何更替,疆域如何调整,国家这种组织形式一直保留至今日,氏族利益隐藏于国家背后。那么在未来,是否会有一天,国家利益会退却于人类的技术利益背后,以企业或其他类型的组织形态存在于未来。毕竟,在信息高速流转的今天,以地域明确界限,以文化的大一统为特征,名称叫国家的这种组织形式不免显得落后而笨拙。进化蕴藏于万事万物之间,人类的组织形式亦在其中。以往,我们总将商业文明置于国家文明之下,如同我们会将人类置于万物之上,认为这是一个金字塔结构。这就像一亿年前的恐龙,不会料想脚边跑动的哺乳动物,会成为比他们更加智慧的高级生物一样,我们又如何能那么确定我们自己正是生命形态进化的终点。既然人类都并非万物之首,何况国家,这种人类某个阶段的组织形式就更不会是最终结果。国家文明既然无法凌驾于商业文明之上,人类文明是否也不能简单的就把物质文明囊括于麾下。文明,几乎可以用来形容所有具备智慧,充满机巧,从简单的需求中进化而出的奇妙现象。多维度的进化是KK《失控》中的主要思想之一,想要理解整本书的要义,必须首先要明白“万物皆齐头并进,万事均在共同生长”。举个极端的例子:一只普通的杯子,源于容器,源于一种物理形态,在人类的手上创造出无数种外形,由各种材质组成,这种演进真的是人类主导了杯子嘛。你又何尝清楚,是否是杯子正利用人类制造工具的能力,进化出了自身的文明?(二)进化的形式若只是揭示进化不仅存在于有机体中,也存在于万事万物之间,那么《失控》谈不上是一本好书,这一类思想从“斯宾塞”到“德日进”再到“盖亚假说”,已经绵延了数百年。斯宾塞在1851年出版的《社会静力学》中,就已经系统的提出社会的类有机体性质,阐述了进化的概念,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则还要晚上8年。而老子,在公元前的上古时期,用四个字便概括了这类思想的基本形态,那就是“道法自然”。《失控》五十万字的第二部分,从第2章至第9章,KK开始从多个维度论述和理解生物进化的逻辑,以及和人造物之间的比较。以下序列是根据我的阅读心得所列,并不严谨,KK发散的思考如同织网,经纬纵横,各种交织,以分布式结构散布全书,选择任一章节阅读,都会触及到他对进化的核心理解 ― “进化解释一切”。1.群体智慧(2-3章)蜂群和蚁群,个体所拥有的意识是有限的,所传递的信息是简单的,但结群之后涌现出的智慧则远超出个体的极限,这不是一个2+2&4的结果,而是一个2+2=苹果的超越。进化倾向于数量的增加,通过量变带来质变,众愚成智,智慧从群体中”涌现“。老祖宗说的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个臭皮匠各自的专业判断,汇总编排后会胜过一个诸葛亮的全面思考。那么,我们在赋予机器简单的思考能力之后,当机器的数量膨胀至某个量级,它们是否也会涌现一种独立自主的群体智慧?2.多样性和共生关系(4-6章)任何生命个体从来就不是独生子女,人类出生后,大肠杠菌便一路相伴,帮助我们消化,从中获取营养,直到我们死亡,它们比我们的伴侣还要忠诚。不稳定的自然力量是多样性产生的根源,多样性又催发出内循环的生态系统,生物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生,适者生存,末者淘汰,共同成长,从而最终达成一种摇摇欲坠的平衡。这其实是另外一种数量上的扩张,进化趋向复杂性的动力充满野性,四处发散。那么,机器是否是另一种的多样性,我们与机器之间,是否也存在着共生的关系?3.自组织(7-9章)如果对物质施予以精确的控制,你可以获得1+1=2的结果,但如果你能催发出物质自组织的特性,那么你可能会获得更大的惊喜。内循环是自组织最基本的形态(比如抽水马桶),配合多样性,便会使得系统自发的呈现趋向于复杂的特点。这种自发是进化赋予物质本身的力量,进化催生出了一系列自发的进化。混沌理论揭示了从简单到复杂之间的关系,进化所遵循的,不是我们常规的因果论,简单的因最终产生的,可能是无尽的复杂。进化这种不可测的特性,使得对人工进化的“控制”笼罩上一层浓雾,如何解开这个答案,是人类在未来获得技术飞跃必须要逾越的门槛。在第七章结束时,凯文?凯利引用了一段话来预言人与“控制”之间的终极关系:“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出自《道德经》的这一段话,诠释了凯文?凯利对控制的理解:最智慧的控制方式必将体现于如何让人造物脱离控制(Out of Control),自主的循环进化。(三)对人工进化的探索似乎有力量在催动着人类向大自然致敬并学习它的生长逻辑,来创造新的事物,虽然我们并不知道激发自然进化的力量从何而来,往何处去。我们曾一直以为工具是人类能力的衍生,是人类掌握世界的力量,KK却用无数事例来说明,人造物和人类一样,与我们共同身处在进化之中,他们创造的是另一个维度的文明。人类是他们的发现者和受益者,但并不是他们的神。KK在后期的《技术想要什么》中系统的回溯了技术的进化脉路,在《失控》中,这个思想同样贯穿全书。从第10章至第17章,KK用八个章节阐述了人造物的发展和意义,他认为是进化本身促成人类不断创造新的事物,为了迎来某个跳跃性的发展,我们需要改进我们与人造物相处的方式,这也就是KK所谓的“失控”(Out of Control)。1.物联网 ― 连接一切(10-12章)组建机器与机器间的生态系统,是赋予它们之间共生的关系。通过连接,让机器响应人的思维,则如同人类与机器的联姻。连接一切是建立信息交流平台,也是完成物质向有机体转化的过程。碳、氢、氧、氮……这些物质用了几十亿年,才进化出第一颗细胞,而赋予机器智能化,并使得它与人类相互呼应,就如同完成了一次进化的跳跃,也孕育出了更多的有机体,连接一切即是完成人工进化的第一步。为了干扰这种连接所可能带来的危险,加密技术充当协调的角色,这种隐蔽微小的力量,会对连接说“NO“,适当保护一部分的阴影。网络如阳,炙热若焚,加密是起到平衡作用的阴。2.虚拟实境与大千世界里的人工进化(13-15章)虚拟世界中的角色,现实世界中的机器,这些都是人类的模型,我们是在模仿自我,创造自我的拟像,塑造与自我相似的“形式”(培根认为人类的目的就是发现和认识形式)。凯文?凯利在字母所组成的形式总库中,完成《失控》这本书的形式组合,是遵循语言规则的引导,由碎片式的念想进化出段落,由段落组成章节,最后形成全书。人工进化,也就是要找到并遵循那个准确的“形式”。这个寻找的过程像是去猜测上帝存放人类秘密的保险箱密码,你可以将任务交给某种重复验证的程序,它会不断的试错,在纠错的同时引导自己尝试更佳策略。验证过程是脱离控制的,也相对冗长,存在着资源浪费和由此产生的一些负面效应,但只要你给予足够时间,它就一定可以找出密码的存在形式。那么,当这个程序找到密码时,也就是它具备高等智慧之时,它会不会以此来要挟人类?3.交出控制的权力(16-17章)人类与人造物之间的关系,如同作家与他笔下的人物,在赋予这个人物无数拟人化的细节后,人物会脱离作家的控制,按照自己的性格走向结局。在开放的宇宙中,大部分的人造物目前都处于人类的威权之下,但如果想要穷尽可能,那就需要将控制的权力交出。间接影响和指导那些我们赋予了生命的机器,让它们脱离我们的支配,自行产生一些有组织的变化,即是人工进化的未来。这样的目标类似于制造出可以自行适应路况的汽车,修筑能自行检查路况并进行自我修复的道路,架设能够监控车流并能自行改善拥堵的高速公路,我们将与人造物协同控制我们的世界,我们与人工生命会手牵手进入未来。传统意思上的生命泛指有机体,但是KK理解的生命,是一种与有机体的特征类似,却凌驾于有机体之上的存在形式,KK在17章中将它定义为“超生命”。生物学所指的生命只不过是“超生命”的一个物种,“超生命”通过碳基生物,从单个细胞进化至人类,成为一种更为灵活的物质形式,这种进化还会继续。KK敏锐的感觉到,“超生命”似乎是在通过人类之手,大幅度的改变我们身处的环境,大批量的制造硅基生命(芯片),创造进一步进化的条件,这种积累有可能会逾越进化之前的受限,酝酿着另一种突变。就在《失控》中文版面世的前夕,2010年5月,克雷格?文特尔宣布,他率领的研究小组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人造生命细胞。我们无法确切的知道,40亿年前地球上第一颗细胞究竟是因什么而产生,但因为人造生命细胞的出现,代表着“超生命”已经可以突破之前的组织形式,进入一个崭新的“创世纪”。(四)进化之人工进化阅读进行到17章的结尾,520页,当关于进化的讨论从它的形态再到它无所不在,当你已经从阅读中明白,进化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它与“超生命”相配合,不仅进化出人类,还将继续引导我们向前。你不禁会在内心自问,是什么,究竟是什么产生了进化?它会带我们去哪里?第18章,KK借德日进的一段话对进化进行了总结性的阐述:“进化乃理论乎?体系乎?抑或假说乎?未及其万一也。概凡理论、假说、体系,皆须以进化为基本之原则,方可成其为真。进化乃普照世间之光明,指引万物之航标。是为进化。”关于进化,建立在达尔文主义基础之上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进化是随机的变异,大自然是进化的编辑,物尽天择,优胜劣汰,大自然主导了进化的方向。人类的出现是一个偶然,是无数随机之后,因几十亿年时间的累积,由渐变形成的一种质变。建立在拉马克主义基础之上的用进退废学说,则认为进化是一种有目的的演变,生物对环境的不断适应,创造出各种功能性的改变,最后产生了适应力最强的生物 ― 人类。当环境稳定时,进化变得相当缓慢甚至停滞,当环境发生剧烈改变时,进化也会产生相应的突变,物质主导了进化的前进。进化究竟是一种无序的自发,还是一种有序的进发,对于KK来说,并不是最终的答案。在KK看来,我们现在对进化的理解,都是在描绘进化阶段性的形态,以及进化在深度广度上的局部运作方式。而进化本身,其实是一种有组织的变化的结构,在四十亿年的时间里,自然界中的进化经历了一系列的结构变化,正所谓,变则生变:系统自发 → 复制 → 遗传控制 → 肉体可塑性 → 弥母文化 → 自我导向的进化为了便于更好的诠释概念,KK将引发这一系列变化的根源,称为”超进化“,超进化推动着进化呈现所有可能的形态,探索着进化所有可能存在的空间,创造着进化所有可能继续前进的方法,揭示着进化所有可能加速的进程。P538页,KK用一句话结束他对进化的理解:”进化自身的工作就是通过创造所有可能的可能性借以栖身的空间,来创造所有可能的可能性“。如果你觉得这句绕口的话似乎有点耳熟,那么你可以看看这一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那么,进化会带我们去哪里?第18章的结尾,KK写到:”我深信,从长远来看,正是这未经实证的进化 ― 不管它从何而来,往哪里去 ― 在塑造着我们的未来。我毫不怀疑,揭示深度进化的内在本质之时,即是触动我们灵魂之日。“这句带有几分宗教情结的感叹,将KK对进化持有的积极态度展露无遗。从19章至22章,我个人理解为是KK对人工进化乐观的期待。1.人工进化的方向(19章)”要想让人工进化具有和自然进化同等的创造力,我们要么为其提供我们所无法提供的无限时间,要么借鉴自然进化更具创造力的因素来提升它。“ ― 通过对”后达尔文主义“的论述,KK认为人工进化同样是“超进化”所催生出的重要环节。人工进化更具开放性和可持续的创造力,它应该学习并挖掘生物进化中的某些特性,比如共生、定向变异、跳变 、自组织,加快进化的频率,从而揭示进化的本质。2.人工进化的秩序与趋势(20-21章)生命创造我们,我们创造生命,进化经过几十亿年时间给予人类的创造力,是否是为了完成一种闭路的循环?P591页,KK问到:“是什么控制了系统的进化?生物体自身能够控制其进化吗?”这个问题与其说它是学术上的探索方向,不如理解为KK和考夫曼都在深度思量,人工进化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宇宙伦理。在20章第1节的结尾,考夫曼所设想的基因实验,在他看来已经违背了我们常规的伦理观,但通过计算机对生命的模拟,以及“圣塔菲研究院”的相关实验,KK认定,正是进化本身推动着我们更好的进化我们自己。在第21章,KK进一步论述,生命进化是宇宙中用来维持秩序和平衡的力量,宇宙中那种永远下行的趋势(可以理解为这种趋势制造了死亡),因为生命的涌动(这里的生命可以理解为一种保持活力的方法,也即是生),而获得了一种微妙的平衡。生命是一种积极的力量,是抵御熵值放大的“外熵”(凯文?凯利自创的词汇),人工进化则是生命进展到某个阶段的必然产物。在这一章,KK总结了“超进化”的七个趋势,他认为这七个趋势同样是会伴随人工进化左右:●不可逆性●递增的复杂性●递增的多样性●递增的个体数量●递增的专业性●递增的相互依存关系●递增的进化力3.人工进化的目的(22章)通过揭示过去,我们将可以预测未来。通过人工进化再造生命源头,也就是在预告人类将走向何方。在所有章节中本章的页数最多,KK用了一整章来论述与传统预测不同的是,人工进化的目的,不是猜测未来,而是揭示世界运行的规律,从而了解并改善未来。这是进化的目的,也是人工进化的目标,更是全人类的方向。本章最后的一段话,算是KK乐观情怀的展现:“有歌云:没人来当家。未来不可测。现在来听听唱片的背面:舵手是大家。而且我们能够学会预测即将发生的事情。学习就意味着生存。”书评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年轻时对生命目标的感悟:延续自我,传递智慧,学习不息,奋斗不止。(五)总结知识是一个圆,圆内是已知,圆外是未知,当已知越大,所接触到的未知也就越多。这句出自古希腊哲学家芝诺的话,被KK实际运用在对全书的检索。23章,KK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他觉得这些细节上的问题,一旦揭示,就可能会补充我们理解世界的缺口。也是在本章,KK顺便乐观的估计了一下未来,他认为网络时代,当信息交换的速度加快,这种信息的互动会提高思考的效率,也会诞生出更好的世界。另外,我们常规理解的人工智能,是类似于人类个体的思维,出现一个和人对世界认知相似的机器。而KK提到,人类正在创造的人工智能,或许并不以我们认知的方式在运作。举个例,微博中的转发,这种无组织的行为,每个人贡献的是一次关注,最后形成的可能就是一个浪潮,汹涌的信息浪潮又会反之影响每个人对世界的理解,甚至推动社会的演变(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在《信息即媒介》一书中也持有类似的观点)。群体智慧也是一种人工智能的具体表现,我们自发的组成了一次以社会为单位的思考,而这样的思考在如今越发的频繁。24章,《九律》,开篇第一句:“大自然从无创造了有”。这是对老子赤裸裸的致敬,也是对整本书的总结。失控是回归“无”,遵循九律的失控,便会从中涌现出控制 ― “有”,这个控制与人类无关,上帝将从人类手中接过权柄,引领它的前行。(六)后记写书评的过程很艰难,因为不仅要尽量理解其中所提到的各类生涩的技术知识,还要抽离对这些知识的简单复述,总结出我个人的认知。过程中我反复阅读某些章节,查阅大量资料,收益亦是颇丰。为了便于总结,我刻意忽略了某些观点和论据,也打乱了书中一些知识点的排布与秩序。这是一本容量很庞大的书,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认知,我的书评只是触摸了一部分边角。在书评写到19章时,无意中看到另外一个人的:正结《失控》笔记,如果不是因为他的笔记,我可能没办法更好的理解最后的章节,在此对他表示感谢。在完成书评后,我又将书评与他的读书笔记逐章进行了核对,发现我的认知居然没有出现很离谱的偏离,很是欣慰。最后,感谢KK,他予以了我对世界一个崭新的认知。网友黄杰民对[人工进化]《失控》这本书为什么如此之火?它适合哪类人阅读?给出的答复:让我也来写写《失控》这本神书,最早接触到它是在大一的时候,当时因为看张向东的《创业者对话创业者》里面有推荐它,网上搜来看到它的封皮上有一句话,叫“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怀揣着对人类未来何去何从的担忧与迷茫,我毅然放下手上在读的《金瓶梅》,买来《失控》研读起来。这本书实在太厚,KK老爷子用了50万字来写这本书,像一个大枕头,而且内容深奥晦涩,烧脑筋得很。凭着高中三年生物知识的老底子,硬是啃到一半就再也看不下去了。为什么要提到生物知识呢,后文继续说。进入互联网这个行(da)业(keng)之后,发现这本书几乎被每一个“必读书单”推荐,于是捡起来继续啃。这是一本好书,就像人们给你推荐的一样,真正啃完并且了解一圈之后发现,其实给你推荐这本书的人自己就没看过或没看完,但是这是一本好书。书中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可以从经济学、生物学、生态学、管理学、工程学、哲学……各个角度去解读书中的观点,很难说谁对谁错。由于自己是两只脚都踏入了互联网行业的人,接下来的一系列读后思考都会从这个角度去写。一、总述宏观的方向而言,我理解的是,KK想要表达的是两个问题:第一,整个世界的未来应该是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的结构,这就是全书的主题“失控”的含义;第二,生物和机器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最终都会融为一体成为超生命。全书的主要脉络大概是上述这样的,但是我们先来谈谈第二点,生物和技术的界限。1、生物和技术(机器)的界限这本书大半部分都是在讲生物学的知识,比如说共生、变异、遗传、进化、生态系统等,这也是我这个生物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地读下去的原因,人类的过去、未来都是可以从自然中找到答案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虽然现在人类飞天入地好像无所不能的,但是啊在大自然面前真是弱如蝼蚁,人类的所有进步是遵循着大自然的“道”,通过对生物界的“格物致知”而研发新技术。因此KK在寻找人类未来的时候,必须要从生物学中寻找答案,与其说这是一本科技读物,不如说是一本自然、生物哲学书。机器出现的时候是粗鲁、笨重的,比如说蒸汽火车、工厂的机床,很难把它们跟美妙、灵气的生命放在一起,很长一段时间,人类会认为机器跟生命的界限非常明显,它们是两个极端。然而现在,我们再看看人类机器和生命的界限,它们还那么明显吗?答案是否定的。机器这个定义随着高新科技的出现已经拓宽了很多,它可以泛指“人造的、非自然存在的”。生命向机器靠拢,而机器也跟生命融合。譬如现在生物制药,使用的是细菌、真菌来生产药物,这个时候,菌类是自然的呢?还是人造出来的“机器”呢?都可以。又譬如我们的手机,它已然成为延伸我们身体感官的一个“机器”,它的GPS可以帮助人类定位,它可以准确的感知光、声音。手机融入了人类生命,成为身体的一部分,这个时候机器和生命的界限还是那么明显吗?答案也是否定的。人造机器和生命相融合的现象会越来越明显,谷歌眼镜、Oculus、siri、智能硬件这都是一系列正在发生的、充满想象力的事情。2、去中心化、分布式的未来既然技术的发展会使得机器越来越靠近生命,那么我们去看未来的时候,先研究一下生物界是非常有助于我们判断未来的。KK从现存的生物现象的视角,来“预测”技术的未来。接下来就可以说说第一点,未来的世界是怎么样子的?KK认为是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的,人类不会把控一切,而是让具有智慧的技术自我运作、适应、进化。就像他在第7、13、15、16章都有阐述的一个观点,“在一个练达、超智能的时代,最智慧的控制方式将体现为控制缺失的方式,自我适应、进化、不受人类监管自行成长的机器,是下一个巨大的技术进步。”让机器自我发展,这样真的好吗?这里就要讲到两个非常著名的例子了。第一个例子,蜂群思维,每一只蜜蜂个体都是非常愚蠢的,但是你看一个蜂群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涌现”出群体的智慧。蜂群采蜜、迁徙的时候,没有一个领导者“控制”群体要做什么,成千上万只蜜蜂居然能美妙、顺利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井然有序。第二个例子,国家的治理,中央集权制导致的是低效甚至瘫痪,而自由市场则会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控制着社会发展。除了以上两个,KK在书中还阐述了自然界、人类社会非常多的例子来说明分布式、去中心化的好处。“看不见的手”在自然界、群体治理都展现了它那无穷的魅力,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因此,KK认为技术的未来也应该是这样的,交出大部分控制权。“绝对的控制就是绝对的无趣,要想诞生出新的、出乎意料的、真正不同的东西,就必须放弃自己主宰一切的王位。”好哒,随便讲了两个观点就花费了很大篇幅,所以说这本书真的需要自己去消化,企图通过三言两语的介绍就知道讲什么,是不好滴。接下来,学以致用的时候到了。我们来谈谈《失控》跟互联网那些不得不说的故事,其他方向暂时搁置,来看四个方面:1)分布式、去中心化;2)连接一切;3)进化;4)控制与失控。二、分布式系统――看不见的手分布式指的是没有统一的中央控制系统,每个个体是自主的,一群自主的个体会“涌现”出让人叹为观止的结果。人类生来有一种控制欲,希望控制一切,甚至在信仰中就认为整个宇宙都是掌控在上帝手中的。但是这种中心控制权似乎找不到真实的依据,脱离了中央控制的群体,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呢?在《乌合之众》里GustaveLe Bon对此很悲观,他认为人类啊,一个人是一条龙,聚在一起就变成一条虫,众智成愚。然而KK则是持乐观态度的,他在书中讲述了很多例子来说明群体会产生不可思议的现象、功能。例如前面说过的蜂群,碳原子可以组成石墨也可以组成钻石,蝙蝠和企鹅的群体行为,等等。总而言之,群体是不需要中央控制的,不需要告诉每一个个体如何行动,始终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让群体变得更好。KK在书中告诉人们怎么才能构建一个分布式的系统,这个方法论就比较复杂了,这里简单列几条:先组建底层、简单的模块,再用包容架构;要低级反射,不要高级思考;把系统拆分成自行发展的子单元……那是不是中央集权就此消失了呢?KK表示并不是这样的,微妙的是,我们组建这么一个分布式的、自主的系统,不正是一种中央控制行为吗。所以KK说离开了“自上而下”的控制,分布式系统也不会长久,也就是说中央集权让位于分布式系统,两者缺一不可。回到互联网,PC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典型的分布式结构,没有人控制所有人。它也是一个典型的蜂群结构,群体的自主行为涌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现象、功能。比如说PC电商,人们在网络中的行为开辟了这么一个人类历史上不存在的行业、现象,再比如说微博,人们的自发行为颠覆了传媒的概念。没有人从一开始就设计出互联网能干什么,人类在使用互联网的时候发掘、创造了互联网的功能。现在正在发生的移动互联网把这种分布式结构推向又一波高潮,O2O、LBS、朋友圈等新东西的出现,是对传统的大颠覆,是对未来的大塑造。未来是属于分布式系统的,也即是我们创造了底层的简单的功能、架构,然后谁也不能、不用去控制它的走向,群体中自然会涌现出更好的结果,这就是我们未来对科技的期盼。三、连接一切――更智慧的生活“连接一切”这四个字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被使用得越来越多,KK老爷子看到这个现象想必内心是极为欢喜的,自己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事情现在都正在发生。前面说到分布式系统中,简单的个体聚在一起可以涌现出有趣的东西,而建立在分布式基础上的“连接一切”,则更具有想象力了。PC互联网把大部分人、信息都相互连接起来,然而这还远远不够,人类使用PC的时间毕竟太短了,要更为雄心壮志一点,就是把所有人造的机器都连接起来!我们身处两个世界,一个是“原子世界”,已经存在几十亿年了,另外一个是“网络世界”,最近二十年才有的。这两个世界不是相互独立的,KK认为网络世界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它们可能是界限明显的,未来它们会融合在一起。《黑客帝国》里面非常生动地给我们描绘了这样的世界,人的大脑通过一条线连接到网络世界,肉体是无用的,似乎一切事物都发生在网络中。我们的科技正在做的事情,就是把越来越多的东西连接在一起,“连接一切”,让信息可以自由地流通,让世界可以更高效率地运转。目前最直观的就是智能家居,也叫“家域物联网”。前几天好好思考了小米的路由器战略,当初小米出路由的时候,大家以为它只是一个抢占互联网入口的策略,其实认真思考后就会发现,不仅仅是互联网这么简单。家是人们待得最长久的地方,也是人们最放松的时候,智能家居有了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小米做的就是这么件事,当大家还在虚拟的网络世界抢夺用户、变现流量的时候,开始着手发展物联网。连接一切的未来是怎么样子的?所有的家电都连接起来,早上闹钟响起,窗帘自动打开,面包、牛奶、咖啡自动开煮,快乐的音乐响起,电视机自动播放新闻。晚上下班后,还没到家,在手机上就可以控制热水器加热,电视准备好定制的精彩节目……想象空间实在太大了!PC互联网完成了人与人、人与信息、人与商品的连接,移动互联网正在建立人与服务的连接,而技术的未来是想要把万物与万物连接。我在想,人类的发展似乎是让信息流通的一部历史。吴军在《数学之美》里说利用语言来传递信息是人类的特质。语言的出现,让信息更准确、高效,这是人类一次飞跃点。随后文字的出现、造纸术、信息革命、网络革命,都促进了信息的流通,从而让人类跨入了一次大发展。让万物相连接,让信息更好地流通,是人类科技孜孜以求的未来。四、进化――未来的狂想曲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这一句代码,除了双引号里面的hello world,其他地方错了任何一点,都无法正确运行。这是计算机编程的时候定下的铁律,coding一定是一丝不苟,不允许错误存在的。但是KK在这里却提出了一个“离经叛道”的观点:代码是可以自己修复的,科技是可以进化的。生物进化的过程是这样的:变异 → 自然选择 → 适者生存 → 基因遗传。这条流程是否适用于科技领域呢?KK在书上说了几个人成功实施了计算机进化的实验,证明进化也可以发生在计算机程序上面。为了得到适合在沙漠生长的植物,我们可以不断地尝试不同的物种,种植然后让它们自己变异、适应。为了得到解决某个问题的编程,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去“种植”程序。比如说要得到一个方程的解,我们可以让计算机随机产生公式去碰撞、尝试,最后可以得到一条算法,可以解出这个方程。编程不需要人类来操作了,我们只需要告诉计算机我们要干什么,它就会进化出一个合适的答案,这就是KK设想的计算机程序的未来。科技进化的本质,是在分布式、连接一切的基础上,让机器有学习的能力,从而具有自我适应环境的能力。我们未来所见到的科技,不是因为我们一生产出来就呈现出那样,而是通过科技自己的学习、适应,进化而来的。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一直以来被奉为圭臬,然而这个理论有很多值得挑战的地方,KK为了给科技的进化创造理论基础,对达尔文学说进行了挑战。首先挑战了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比如说不能解释视觉、听觉是怎么产生的,不能解释历史上几个生物大爆炸时期,虽然自然选择学说是最靠谱的一种理论,但不适应现实世界。于是出现了后达尔文主义,主张变异不是随机发生的,基因可以控制变异的发生方向。此外,进化不限于自然选择,人工进化也是一种进化。KK拓展了进化的理论界限,科技的进化实际上是属于一种人工进化,在KK超生命的主张下,生命、机器都可以进化的,可以在未来的科技中大显身手。最后更加耳目一新的是,KK认为进化是有目的的,即所谓的“进化之进化”。可以把“进化”看做一个主体,进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进化”。进化的演变之路是:系统自发→复制→遗传控制→肉体可塑性→弥母文化→自我导向的进化。这一个观点非常震撼,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五、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KK的50万字就是在呼吁这么一个观点:人类是无法掌控未来科技的,就像人类现在无法掌控生命一样。近代一些生物学家尝试“控制”生命,他们希望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创造一个稳定运行的生命系统。从最简单的封闭烧瓶培养细菌,到由几种生物组成的“封闭空间”,再到巨大的生物圈二号实验,科学家们呕心沥血地想要掌控生命,但是最终是不可得的。生物圈二号实验中,一批顶尖的生物学家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建造了一个封闭的“诺亚方舟”,企图让里面的小型人造生态系统自行稳定生存,然而最后发现他们什么都控制不了。这是一次令人敬佩的尝试,但是也是一次失败的尝试。人类的控制经历了三个阶段:对能量的控制、对物质的控制、对信息的控制,都取得了绝对的控制权。可是生命,生态系统,存在了四十亿年,人类想要争夺控制权可谓是异想天开。KK认为人类在生命面前屈服了,生命会向科技渗透,科技会变成生命。他说:当科技被生物激活之后,我们就得到了能够适应、学习和进化的人工制品。而当我们的技术能够适应、学习和进化之后,我们就拥有了一个崭新的生物文明。生命已经征服了地球上大多数非活性物质,接下来就会去征服技术,并使之接受它那不断进化、常变常新且不受我们掌控的进程安排。关于生命和科技的融合,KK提出了“超生命”的观点,又拓宽了生命的定义。超生命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活系统,包括了所有的活物、所有的活系统、种种物质组合或者非凡之物。人类为创造生命而做的每一次尝试都是在探索可能存在的超生命空间,每个合成生命的实力都被添加到地球上有机生命的实例中,以形成一个完满的超生命体。最后,不像总结的总结,分布式系统能够更高效地运作,把万事万物连接起来之后,会涌现出令人叹为观致的结果,这样的未来科技是可以学习、进化的,那么在未来,科技其实不需要人的绝对控制,它自己就像生命一样可以自行运作。所有的活系统都是一种超生命。网友邹蔚对[人工进化]《失控》这本书为什么如此之火?它适合哪类人阅读?给出的答复:这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需要和作者进行轮番交战,当你对书中的一些说法能够有了自己的理解,那种感觉是很爽的。 网友刘欧对[人工进化]《失控》这本书为什么如此之火?它适合哪类人阅读?给出的答复:我只能说&&失控&& 是互联网时代的人类社会(包括自然生命体+人造机器)普世“教义”!很难想象KK的洞察力是如何练就的,kk是活着的,离GOD最近的人!凡是对人造计算机系统的活系统特征 抱有着迷,对online /offline的社会规律抱有探求兴致的人,读完此书,相信会豁然开朗,很多与工作,生活,技术,政治,等等相关主题的谜团忽然拨云见日了。直观地看,好像互联网从业人员很适合看,稍微想一下,其实一个人口众多,顽疾横生国度的“政治家们”更适合看。网友张泽对[人工进化]《失控》这本书为什么如此之火?它适合哪类人阅读?给出的答复:我觉得 失控 是一本讲 人工智能 的书啊……网友傲娇男对[人工进化]《失控》这本书为什么如此之火?它适合哪类人阅读?给出的答复:有人说这书晦涩难读,说不是科普读物。完全不能同意,这书讲的基本就是复杂系统和控制论的科普。讲了无数个故事。说来说去的中心思想就那么几点。我认为过誉了。当然书还是不错的至于适合哪些人阅读我觉得好奇心强的人都很适合能给你带来一点新的想法和思维网友曹宇对[人工进化]《失控》这本书为什么如此之火?它适合哪类人阅读?给出的答复:原版《失控》的副标题是――机器、社会与经济的新生物学,看到这个标题,我第一感想到的是控制论创始人维纳的《控制论》一书,我记得其副标题是――动物和机器中控制与通信的科学,这两本书的副标题,是不是有相似之处呢。维纳和冯诺伊曼在西方被很多人认为是信息时代之父,冯诺依曼是因为在计算机和博弈论方面的贡献,维纳是因为控制论方面的贡献。他们被认为在上世纪三十至五十年代,吹响了信息时代的前奏。《失控》是不是《控制论》思想的延续呢?某些方面,应该是,比如书中大量使用的控制论的术语:复杂系统、控制、熵、信息、反馈等等等等,当然,他们也都不可避免地关注神经科学,进化论。维纳在其有生之年,一直认为,机器终将拥有学习能力,并拥有繁殖能力。另一方面,失控里,也理所当然地超越了维纳在《控制论》及其另一部著作《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与社会》中的某些预言。毕竟科学在上个世纪是突飞猛进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读读维纳的这两本书,不过,提前预告下,这两本书,比《失控》还难读,如果,你数学不好,也可以不读《控制论》。总之,你一定能在这个扩展阅读中,读懂很多思想的发源,以及传承。对了,维纳和KK还有一个共同之处,他们还都是哲学家。那么,《失控》这本书,适合什么人读?无所谓了,谁都可以读。但如果你一定的控制论基础,你会比别人读得快些。 网友成远对[人工进化]《失控》这本书为什么如此之火?它适合哪类人阅读?给出的答复:为什么火?1.跟大环境的互联网热再次到来有关2.跟KK来华有关3.跟中国社会一项爱跟风,接受信息的渠道比较少4.跟中国在技术哲学领域没有系统思考者等有关适合什么人看?给相信互联网是未来的人看,不仅看这本,而且以这本作为枢纽,应大量关注国外10年期、30年期,甚至百年周期的技术哲学研究。对从山寨到创新很有帮助。 网友项梓对[人工进化]《失控》这本书为什么如此之火?它适合哪类人阅读?给出的答复:据说张小龙在一次演讲中说:“凯文?凯利的《失控》我给很多人推荐,这本书篇幅很长,大部分人没有耐心看完,但是如果有一个大学生来面试,说他看完了这本书,我一定会录用他。”要看完这本书就很不容易,全部看懂更难。不过即便只看懂了一部分,也能有所收益。这本书其实是KK对复杂系统一般性质的观察和概括。生物圈是复杂系统,互联网也是复杂系统。把生物圈看懂了,也就能把互联网看懂。可以说KK达到了王阳明格物致知的境界吧。比如这一段:复杂的机器必定是逐步地、而且往往是间接地完善的。别指望通过一次华丽的组装就能完成整个功能系统。你必须首先制作一个可运行的系统,作为你真正想完成的系统的工作平台。再回顾张小龙做微信的经过。最早是文本传输,后来加上语音真正进入爆发式增长,然后再加上朋友圈功能。这就是一个系统扩展的过程,从最简单、最基本的最小可行产品,演化成最终的微信系统。如果理解了这点,我们就能很有把握的判断,易信、来往什么的,肯定没戏;这二者就是指望一次华丽的组装就完成整个功能系统的典型。可能硅谷后来的精益创业、原型开发,也是受到系统发生模式的启发,摸索出了更高效率的创新方法。网友醒客对[人工进化]《失控》这本书为什么如此之火?它适合哪类人阅读?给出的答复:《失控》是一本不错的书,给出了复杂性、自组织很多有意思的例子。不过,跟很多美国同类的流行书一样,比如:《世界是平的》,写作风格上比较逻辑、数理主义,缺乏哲学上简单美,这是看起来枯燥甚至有点看不下去的原因。看这类书,未必要逐字逐句理解,因为它传达的还是一种思路,因此,看的时候可以自己多思考,不拘泥细节。相比安德森等作者注重实用流行元素而言,kk更希望偏理论一些。《失控》在今天看来,还可以进一步提炼出更简明的概念。如果你对互联网时代未来趋势感兴趣,我的《裂变》大家可以也参考一下/%e3%80%8a%e8%a3%82%e5%8f%98%e3%80%8b%e6%80%bb%e5%85%a5%e5%8f%a3网友sky对[人工进化]《失控》这本书为什么如此之火?它适合哪类人阅读?给出的答复:《失控》不仅仅是互联网信徒必读的一本书,他还描述了自然和宇宙,万物进化,仿生学,控制论,人工智能,未来学????凡与生命相关之物,无论有机、无机,尽藏于本书之中。你会惊奇于作者的博学与视野的宽广,这是让绝大多数人感到自己渺小的一本书,无论是书中的内容,还是书中人物的成就与观点。这是一本诞生于20年前的书,牛的不是年份,牛的是,KK在书中的预言绝大多数均已成真,这不是简单的神棍,而是源于他无比正确的逻辑。人类与机器的未来会如何?人工生命会统治世界么?进化的逻辑在哪里?互联网的成功是一种必然?这里面有KK深入思考的过程,拿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只是阐述了他所观察到的自然法则。如果你是一个天生的好奇者,无论对过去还是未来,那强烈推荐你看他!????????????????????????????????????????????????????补充书中一小部分精彩观点或细节的摘要【互联网虚拟货币】互联网是第一个电子货币深入渗透的地方。货币是另一类信息,一种小型的控制方式。货币也会随着互联网延伸而扩展。信息流动到哪里,货币肯定也会跟随其后。由于其去中心化、分布式的本性,加密的电子货币肯定能改变经济结构,就像个人电脑颠覆了管理和通讯结构一样……很快网络经济就会接管一切。 【收益递增定律】和那些传统的基于均衡交易的经济学理论截然相反。按照那些理论,你是不能无中生有的。但在网络经济中,多能带来更多,它奖励那些「较多者」,而不是那些「较少者」―你可以通过免费传播这些工具而从一开始就为这个「较多者」播撒下种子。免费策略和云思维都是网络经济的必然产物。 【赛博空间(cyberspace)】概念来源于控制论,由信息论先驱维纳和科幻家吉布森发扬光大,涵盖了信息理论和计算机科学。在空间中,人们借助全域的电磁网络接入,脱离实际地理位置,通过虚拟交互式体验实现全球通讯和控制 。「黑客帝国」中的matrix就是一个赛博空间的极端形式,人类从出生便被接入。 【失控】我们正在尽可能快地把我们这个已经建好的世界装备起来,指令它自我治理、自我繁衍、自我认知,并赋予它不可逆转的自我。自动化的历史,就是一条从人类控制到自动控制的单向通道。其结果就是从人类的自我到第二类自我的不可逆转的转移。而这些第二类自我是在我们控制之外的,是失控的。 【天才的赫伯特?西蒙】获诺贝尔经济学奖(1978年);美国总统科学奖(1986年);美国运筹学学会和管理科学研究院冯?诺伊曼奖(1988年);美国心理学会终身贡献奖(1993年);美国计算机学会图灵奖(1975年);国际人工智能学会终生荣誉奖(1995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5年);一生获得9个博士头衔。 【人类的思考模式】尽管大脑像并行机器一般运作,人类意识却无法并行思考。我们不能凭直觉理解概率、横向因果关系及同步逻辑方面的各种概念。它们完全不符合我们的思维方式 。我们的思维退而求其次地选择了串行叙述――线性描述。那正是最早的计算机使用冯?诺依曼串行设计方案的原因:因为人类就是这样进行思考的。 【迭坐游戏】 主持人让25个或更多的人紧挨着站成一圈,每个参与者盯着他前面那个人的后脑勺。主持人一声令下,一圈人立刻曲膝坐到后面朋友的膝盖上。如果大家动作协调一致,这圈人坐下时就形成了一个自支撑的椅子。如果有一个人失误,整个圈子就崩溃了。【复杂系统不会轻易死亡】此时,系统的成员与其整体达成了一种交易。部件们说:「我们愿为整体牺牲,因为作为一个整体的我们大于作为个体的我们的总和。」生命与复杂交织。部件会死,但整体永存。当系统自组织成更复杂的整体,它就加强了自己的生命。不是它的生命长度,而是它的生命力度。它拥有了更多生命力。【科学变革的结构】科学史上真正的发现,只能从了解异常事物开始。进步源自对反面意见的认可。受到压制排斥的异常事物凭借反面事实揭竿而起夺取王位,颠覆一系列已确立地位的典范。新的理论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占居优势地位,直到它们自身也僵化起来并对后起的异常事物麻木不觉,最后自己也被赶下宝座。 【造物九律】操纵无中生有的造物九律: 分布式状态; 自下而上的控制; 培养递增收益; 模块化生长; 边缘最大化; 礼待错误; 不求目标最优,但求目标众多; 谋求持久的不均衡; 变自生变; 这九律均为组织原则,在诸如生物进化,「模拟城市」等各式各样的系统中都能发现这些原则的运用。网友杨逍对[人工进化]《失控》这本书为什么如此之火?它适合哪类人阅读?给出的答复:失控是一本总结过去,审视现在,探索未来的书,适合各种人看,结果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但是有复杂系统、生物学、计算机等背景知识读起来会更加轻松。 网友宋健对[人工进化]《失控》这本书为什么如此之火?它适合哪类人阅读?给出的答复:《失控》是一本介绍新思想的书。它是一本博物学的、超验主义的著作。它不但整理了一些全球最新最酷的人们的思考和探索方向,而且大胆提出了一个更远的方向 ── 技术与生命的合而为一!在方法论上,它也给人以启迪,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看待我们的人生和人类文明。它适合喜爱思考的人阅读;适合对万事万物有浓厚兴趣的人阅读;适合在“纯粹”方法论上难以自拔的人阅读。他更像一本融入了巨大思想在背后的科普读物,帮助你了解很多以前可能就很感兴趣的事物,并且能将这些事物串联起来,形成系统的思想。【为什么火?】我认为《失控》的火爆是必然的,早就该火了。KK的观点独到并且有前瞻性,其思想上的指导意义巨大,甚至应该是新时代的必读物。但是,我认为它的火并不是因为它是一个畅销书,其实KK自己也说,这本书在亚马逊上的火爆也是近几年的事儿,94年刚出版时它也不那么火。我在另一个类似的问题里做了长篇的回答,欢迎阅读:http://www.niubb.netquestion/ 网友杨丽平对[人工进化]《失控》这本书为什么如此之火?它适合哪类人阅读?给出的答复:寻思完别人寻思自己,然后再想想大家的关系。 网友gongyin对[人工进化]《失控》这本书为什么如此之火?它适合哪类人阅读?给出的答复:不是一本科普读物,需要一边读一边思考,挺费脑细胞的,特别是中文翻译感觉总是很别扭,读起来有点磕磕绊绊的,读了快一个月了还没有读完. 网友李杨博文对[人工进化]《失控》这本书为什么如此之火?它适合哪类人阅读?给出的答复:火不火的我不清楚,但是我第一次是在《看天下》上看到的书评,马上就觉得很想读,事实上这本书写的很好,翻译也很不错,就是看了以后得思考,没有小说等类似的容易打发时间,而且又没有和具体的工作,职场联系起来,甚至也不是经典的理论,作者说要阐述的内容各章也不尽相同,全书700页左右。。的确让人看着费力我说一说我喜欢的原因,不知道别人有同感吗,就是没看完一节,总会停下来,闭目思考一下,我很喜欢的就是这种阅读后所引发的思考,怎么说。。。。头脑风暴?而且作者的观点很具有前瞻性,本书是作者20年前写的,到今天很多理论已经被人们实现和接受(例如无政府电子货币,即bitcoin),作者那时已经阐述了其原理和利弊,以及一些猜想,让人读了以后,不光有“懂了”这样的反应,而且还有随之而来的思考,虽然搞不清楚思考这些具体起了什么作用,但是的确感觉这是别的书说不能有的,有一种受益匪浅的感觉(大概也没这么夸张) 网友蒙面大侠对[人工进化]《失控》这本书为什么如此之火?它适合哪类人阅读?给出的答复:正在看的书。。感觉能引发不少思考,重要在于改变以往的一些思考方式,以及对“涌现”“活系统”“自生长”有了更为直观的认知。。。很是适合做互联网产品的人阅读。。。可以说这是一本论述人和系统很本质的书,也很有趣,特别与自身经历和曾经面对的问题进行重新思考的时候,犹如看到了新的风景,说不上醍醐灌顶也至少是别开生面了。。。甚至可以深刻到理解宗教的意义。。。借用书中观点,机器人类或许是生物人类的一个进化阶段,融合并共同进化。。。阅读本书不由得想到 杰拉尔德温伯格的系统论。。。相互应征网友文棋对[人工进化]《失控》这本书为什么如此之火?它适合哪类人阅读?给出的答复:应该给这个书的中文译名改成《无为》。庄子“无为”思想的现代详细演绎。网友王凯峰对[人工进化]《失控》这本书为什么如此之火?它适合哪类人阅读?给出的答复:读到了第七还是第八章,大量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的举例让我不堪重负,终于放下不读。。。不过前几章的生命系统的设计还是很有意思的。 分享: >
延伸阅读:
“人工进化”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口袋怪兽最强进化3.0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