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归侨民政局大病补助政策申报表

广东省困难归侨补助资金申请表,怎么写?_百度知道
广东省困难归侨补助资金申请表,怎么写?
根据我家自身情况写我母亲身体能外打工我父亲缅甸归华侨单独外打工家经济源我父亲没固定工资能靠打散工我本名花费靠我父亲工资难所现申请广东省困难归侨临救助金申请理由写所请家帮忙写(50字左右)急急急急急急..............................................................
我有更好的答案
实写、说父亲缅甸归侨没稳定经济收入母亲没工作且身体患病说归侨按照家侨务政策视同仁适照顾申请归侨临救助金二、侨务部门县级政府都部门请具身份连同申请并交受理用写太没看说没经济源够祝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归侨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欢迎访问中国南安!
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工作动态
贫困归侨学养殖,致富路上有新招
发布单位:外事侨务办
点击:613次
时间: 09:19
贫困归侨学养殖,致富路上有新招
日,按照泉州市外侨办工作安排,我办组织四名贫困归侨前往永春县东关镇北硿华侨茶果场参加家禽家畜科学养殖培训班。福建省侨办副调研员于春燕、泉州市外侨办副调研员陈怀颖、东关镇书记蔡国良等出席开班仪式并发表讲话,鼓励贫困归侨们认真学习科学养殖知识,增强致富&造血能力&。
在培训班上,两位养殖专家带来了山羊和番鸭这两种常见家畜家禽的养殖知识,包括品种选择、栏舍选址、免疫消毒、预防疾病等方面。归侨们认真听讲,做好学习笔记,并在讲授完时向专家询问相关养殖问题,培训班成效初显,对于这些想在养殖业发展的归侨们,信心更足了。
自年初以来,我办多措并举,关注贫困归侨的生产生活,对发生大病大灾的贫困归侨发放救助金、为贫困归侨子女发放助学金等等,真正做到以侨为本,为侨服务。
上一篇:&&&
下一篇:&&&当前位置:&>&&>&
  □李明 李鑫 报道  本报东营讯 日前,东营市外侨办会同市财政局联合出台了《关于调整归侨生活困难补贴标准的通知》,对归侨的生活困难补贴分别由原来的每月30元提高到260元,150元提高到300元,调整后补贴标准水平位于全省前列。  据了解,1978年底以前回国,在国有和县以上集体所有制企业工作的退休归侨职工,退休后每人每月生活困难补贴由30元调整为260元;居住在东营并有东营市户籍,凡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满50周岁,且无退休金收入的归国华侨,每人每月生活困难补助由150元调整为300元。归侨生活困难补贴所需经费由原渠道解决,区县侨务部门负责发放。通知从日起开始执行。
本文相关新闻南平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
解决散居归侨困难
维护侨界安定稳定
南平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
散居社会贫困归侨在社会各阶层中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生活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安定稳定和社会协调发展以及国际影响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我市各级涉侨部门高度重视,把对散居社会贫困归侨的关心帮助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一项重要内容,从关心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出发,研究制定可操作性的相关帮扶措施,并努力将各项帮扶措施落到实处。
一、领导重视,措施得力
各级领导对散居贫困归侨的帮扶工作高度重视,亲自部署并过问帮扶散居贫困归侨具体措施和办法。2007年,根据国侨办〔2007〕21号、省侨办省农办〔2007〕62号《关于摸清散居农村贫困归侨侨眷情况并纳入扶贫规划的通知》,我市外侨办与老区扶贫办也联合下发了南政外侨〔2007〕9号《关于摸清散居农村贫困归侨侨眷情况并纳入扶贫规划的通知》,从该项工作意义,有针对性开展帮扶工作,以及纳入所在地扶贫统筹规划制定扶贫方案三个方面入手,作了具体要求,为散居农村贫困归侨帮扶工作,在政策层面上进入统筹兼顾安排。早在2001年,当时任南平市政府分管侨务工作叶康勇副市长就解决散居贫困归侨基本生活问题,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出台了南政综〔号《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保障贫困归国华侨基本生活的通知》政策,为全市73位贫困归侨给予每月150元生活固定补助(其中22位处于基本生活保障线以下;51位处于生活保障之上、人年均收入之下的贫困归侨也按150元/月,每年1800元予以固定补助)。当年该政策在全省设区市中率先出台,一直实行迄今,这一深得贫困归侨拥戴的政策反响良好。补助款由贫困归侨所在地财政负担(当时南平各县市区基本生活保障的补助标准为90-110元/月不等,我市对贫困归侨的固定补助略高当地基本生活保障线标准),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贫困归侨“根据特点,适当照顾”政策的具体落实。在各级政府和侨务部门关心贫困归侨,构筑和谐侨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各级侨务部门关心贫困归侨的疾苦,多方筹集慰问金,全市侨务干部走家串户,向贫困归侨群体表达党和政府的深切问候。及时送去了党、政府和社会对贫困归侨侨眷的关心爱护和温暖,以心助侨,以情护侨。对遭遇天灾人祸散居归侨予以特别照顾。闽北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散居归侨未能幸免,2004年顺昌特大水灾引发地质灾害,把住在顺昌县石溪村山边的新加坡归侨阙福全家的房屋夷为平地。灾害发生后,各级领导极为重视,省市县侨办派出联合慰问团组亲赴受灾归侨家中慰问,让暂时寄居村部礼堂的阙福全老归侨感动得热泪盈眶,连声感谢党和政府,他激动地向慰问团组唱起了新加坡民歌表达感激之情。同时,各级多方筹集补助资金,由市县外侨办督促民政部门统筹安排,帮助灾后重建家园。积极为散居贫困归侨解决一些力所能及实际困难,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借助社会力量,予以扶持,推荐解决归侨子女解决就业问题,多年来,各级外侨办为散居归侨及其子女推荐解决就业问题120人次,提高归侨家庭收入。如建阳归侨陈训彬儿子大专毕业后一直未就业,建阳外侨办想方设法帮助其联系就业单位,去年进入建阳一家规模企业就业,解决了生活出路问题。兑现离退休归侨职工享受每月60元补助。年期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原有归侨离退休职工每月60元生活补贴政策执行起来问题多多,也是我市侨界来信来访热点重点类型,反映强烈,经过我市侨务部门多方努力,对部分改制、破产企业的归侨退休职工采用了从破产预备金中一次性领取补贴费办法解决,率先采用灵活的补贴办法,让企业归侨退休职工能领到补贴费,并签订协议,归侨退休职工基本满意。但仍有相当部分困难企业归侨退休职工每月60元补贴无法兑现。根据闽财行[2008]37号《做好归侨退休职工增发生活补贴工作的补充通知》精神,我市69年底前回国定居并参加工作符合享受60元/月补贴的归侨退休职工共648人,其中,62位退休归侨职工(含市本级企业7位),因企业破产、倒闭或企业效益差而无法兑现的,依闽财行〔2008〕37号《通知》执行,由归侨退休职工所在地财政负责支付补贴,基本落实到位。
二、摸清底数,健全资料
在2005年开展侨情普查的基础上,今年对全市散居社会归难侨情况再次进行了全面的摸底,健全完善了相关数据资料,为我市围绕散居社会归难侨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准确依据。
(一)底子清楚。我市现有散居社会归侨797户,836人(与2008年调查920人少了84人,主要是去世和举家外迁)。分类如下:一是按原侨居国分,来自19个国家,印度尼西亚归侨占近三分之一强,其次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缅甸等;二是按户数人数分,797户中,农村52户,52人,城镇745户,784人;三是归侨在我市分布,归侨最多的是延平区350户379人(含中央、省、市属企事业单位在职和退休),其次是邵武、顺昌、建瓯、建阳。归侨人数最少的是松溪县,7位归侨。四是按回国时间分,大都是在上世纪50年代及前后回国。五是从年龄结构上看,归侨年龄从36岁到92岁,平均年龄63.2岁,绝大部分归侨已经退休或到退休年龄;
(二)情况明了。一是从生活状况上看:生活较好的归侨13.2%;生活状况一般的归侨占70%;生活状况差以及贫困归侨共有132户,家庭总人口454人,占归侨总户数的16.56%,农村归侨普遍贫困。二是住房状况上看:农村52户中,除了1户参加新农村建设建了新房外,其余的住房状况急待改善;如延平区下地村马来西亚归侨黄秀梅家房屋,2006年遭遇地质灾害,山边土石塌方冲毁房屋成危房,已不能居住,借居亲戚家。城镇归侨中,无房危房户总计45户。三是医保情况。医疗保险方面做应保尽保,有单位归侨(在职或退休)职工全部加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52位农村归侨加入农村合作医疗保险,39位城镇归侨加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三)贫困原因。一是年老体弱,丧失或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子女无力赡养而生活贫困,主要是居住在农村。如新加坡归侨王金玉,1947年回国,在建阳市莒口镇茶布村黄南自然村务农,现年75岁,女儿外嫁他乡,儿子弱智无劳动能力,无力赡养父母,生活贫困。二是因本人或家庭成员重病致贫或返贫。如破产企业下岗归侨职工钟国基(南平化纤厂),患尿毒症找到匹配肾源换肾,造成家庭负债几十万元,一贫如洗。又如印尼归侨林民生,1947年回国,退休前在建阳货运公司上班,现年68岁,早年离异,孤身一人生活,无住房,租住单位集体宿舍,原本靠退休金尚可维持生活,自二年前患上癌症后,生活陷入极度贫困。如印尼归侨陈训彬,1960年回国,退休前在建阳制药厂上班,丈夫几年前不幸患上癌症,花光家中所有积蓄,并欠下一大笔外债,还是于2008年5月撒手人寰,儿子大学刚毕业,尚无固定工作,致使家庭陷入贫困。三是因下岗或无业无工资来源而生活贫困。未达到退休年龄,而又下岗,城镇户口无工作单位,年龄大,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差,无法再就业。如马来西亚归侨黄炎寿,现年已80高龄,无工资来源,再加上一个长期患精神病的儿子,造成家庭生活十分艰难。
(四)健全档案。我市建立了翔实的散居归侨档案资料,长期以来,散居社会的贫困归侨是我们做好归侨工作的重中之重,历次的侨情调查工作中,我们通过各县市区以及基层派出所的户籍资料,重点对散居归侨这部分人群逐一核实户籍、归侨身份证号、家庭人口数以及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做好散居归侨工作建立了详实的档案资料。
三、找准问题,研究对策
解决好散居贫困归侨的生产生活问题,是维护侨益、凝聚侨心、落实侨法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这项工作,事关侨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事关和谐社会建设,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解决好散居贫困归侨的生产生活问题,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通过开展散居社会归难侨的生活、生产及住房等状况的调研活动,掌握了我市散居社会归难侨第一手资料,对存在的问题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一是低保标准低。我市目前的低保标准,城镇居民最低基本生活保障线最高为武夷山市,228元/月,最低为松溪、政和县,为160元/月,其余为170-228元/月不等;农村最低基本生活保障线均为100元/月(全省统一)。2008年,我市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712元,比上年增长12.9%;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098元,比上年增长16.4%(南平市统计局2008年报数据)。归侨中处在基本生活保障线以上与南平市人均年收入线以下的占绝大部分,生活较困难,普遍贫困。二是来自困难企业或农村居多。散居归侨中来自困难企业的412人,农村52人,由于企业困难,改制后退休收入也无法增加,这部分归侨大多月退休工资在500多元至900元之间,有的还要负担下岗子女的生活费用,生活困难。来自于农村的52人,他们人均年收入低于当地人均年收入的平均水平。三是年事高、文化低、多病痛。散居归侨平均年龄63.2岁,他们大部分为初中文化程度以下,其余皆为小学文化。由于年事高,普遍存在多种疾病缠身、医药费开支大问题,同时农村归侨还存在子女赡养不够不足的问题。四是帮扶力度有限。与其它设区市相比,南平市经济水平还较落后,财政收入低,本级政府投入的帮扶资金有限,需要帮扶的群体很多,难以全面地照顾到散居贫困归侨。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认真的疏理和研究,并就如何解决提出以下对策:
一是加大政府投入,拓宽救济范围,提高救济标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府救济仍然是改善贫困归侨生活的必要措施。对散居贫困归侨单列进行扶持。同时,国家给予集中安置的华侨农场归侨的优惠政策,如侨居工程、医保、社保等,也应惠及散居归侨这一弱势群体,让他们同样感受到党和政府的侨务政策的温暖。
二是实施“侨爱工程”,以侨帮侨。通过宣传发动,组织华人华侨实业家、慈善家捐资成立“侨爱慈善基金会”,给因灾、因病、丧失劳动力的散居贫困归侨以适当的救助。通过侨商和侨资企业,给散居贫困归侨的子女(孙)以就学、就业扶持和创业帮助,解决散居贫困归侨家庭的实际困难
三是对无房归侨实行房租补助补贴政策。一方面,对散居城镇归侨无房户实行廉租房补贴标准,让无房归侨户能租得起房;另一方面,农村归侨无房归侨户同华侨农场一样建设“侨居工程”,不能造成“散居与群居”的强烈反差。
四是社会保障的标准应适当提高。南平是个山区、经济基础较薄弱,其最低工资标准为48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为100元/月,城镇低保标准为170-220元/月,处于全省下游水平。虽然我市农村贫困归侨皆参加了农村低保、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生活特别困难的归侨按每月150元/月的固定补助,归侨职工也加入了城镇医疗保险,但总体上对他们生活状况的改变效果不大,特别是在大病期间急需补助时,由于补助政策限制、补助金额有限,由地方侨办的临时救急补助也只能是杯水车薪。
五是统一制定全省贫困归侨定补标准。散居社会的贫困归侨是困难群体,也是特珠的困难群体,鉴于他们的特珠贡献和目前的困难,国家应实行特珠的扶持补助政策,在现有定补标准的基础上,重新核实贫困人员,提高每月定补标准,并由上级统一渠道发放,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址:中国福建省南平市八一路439号15层
编:353000当前位置:&&&
关于做好贫困归侨侨眷帮扶工作的提案
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提案第5160号&&&&案   由:关于做好贫困归侨侨眷帮扶工作的提案&&&&主   办:扶贫办&&&&会   办:侨办&&&&提案形式:个人提案&&&&第一提案人:许荣茂&&&&内   容:&&&&近年来,全国贫困归侨侨眷人数大幅增加。据统计,全国3000万归侨侨眷中,贫困归侨侨眷超过150万,集中分布在广东、福建、河南、云南、广西、江西、湖南、新疆、海南等地,部分归难侨仍在贫困线上徘徊,边境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现象凸显。&&&&以广西北海市侨港镇为例,于1979年6月建立,是中国最大的越南归难侨安置镇,当年共安置归难侨1096户,7800多人。如今绝大部分归难侨仍居住在经过30多年风雨侵蚀、已经破旧不堪变为危房的55幢预制板安置楼;从事捕捞业的归侨侨眷在近海捕捞中基本上无盈利,甚至亏本,占人口总数60%多的归侨侨眷出现了收入减少,生活质量下降。此外,侨港镇道路路面损坏严重,露天排污沟臭味刺鼻,下水道狭窄易造成内涝,中心幼儿园教舍破旧,华侨小学和华侨中学的教学设施陈旧落后,亟待改善。&&&&贫困归侨侨眷生活改善关系侨界民生,影响国际社会舆论,是侨务工作的重点之一。下文将以广西侨港镇为案例,从解决贫困归侨侨眷问题的顶层设计和具体操作层面角度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为解决我国贫困归侨侨眷问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一、从顶层设计上看,建议加强各级政府对于解决贫困归侨侨眷生产生活问题的支持力度和重视程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1.建议保留并增加华侨事业费。根据党的侨务政策,中央安排华侨事业费,专项用于安置回国定居华侨、解决归难侨生活困难等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重要的作用。随着近年来全国贫困归侨侨眷人数大幅增加,建议继续保留并增加华侨事业费,并根据贫困归侨侨眷的空间分布和归国定居华侨数量变动,科学地统筹安排华侨事业费,确保资金专项用于帮扶救助困难归侨侨眷安居落户、改善生活、发展生产、脱贫致富。&&&&2.建议进一步建立健全归侨侨眷的法律法规,增加对贫困归侨侨眷的优惠政策和扶持力度。现有的观念、政策、措施难以适应变革中出现的新情况,1990年出台、2000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及其实施办法已不能适应和解决新形势下很多复杂问题,侨法“不硬”、力度不够。建议修正和完善保护归侨侨眷权益的相关法律,鼓励地方出台针对贫困归侨侨眷的帮扶政策,明确帮扶对象和举措,为妥善处理困难归侨侨眷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依据。&&&&二、从具体实施上看,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侨港镇及其他地区的现实情况,我希望能从居住、保险、教育、就业等方面,对缓解贫困归侨侨眷日常生产生活问题提出几点想法&&&&1.建议以政府主导、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积极筹措资金,加大住房保障和危房改造工作力度。住房问题是包括侨港镇、大部分华侨农场等归难侨集聚地所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鉴于此,我建议由各地省、市政府牵头,协调建设部门和民政部门,将困难归侨侨眷纳入当地保障性住房体系统筹安排,将建设的部分限价房、公租房、廉租房,直接对口保障住房困难的归侨侨眷;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解决贫困归侨侨眷的住房困难问题。此外,可动员社会力量积极筹措资金,成立困难归侨侨眷危房改造专项资金,专项用于困难侨胞的危房改造和房屋修缮工作;尤其可以突出“侨帮侨”作用,组织有能力有意愿的侨商群体帮助困难侨胞。&&&&2.建议进一步加强对于贫困归侨侨眷社会保险、基本医疗等问题的重视程度和解决力度。建议协调民政、社保等部门,积极引导和帮助困难归侨侨眷按规定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确保按时足额支付归侨侨眷依法享有的各项社会保险费,对符合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归侨侨眷将其纳入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特别其中若存在邻近市区的情况,可适当考虑当地实际情况,提高新农保补助标准。以广西侨港镇为例,因侨港镇接近市区,居民整体生活消费水平基本与城市持平,比农村地区高,加上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影响,大部分归侨侨眷参保欲望不高。全镇归侨侨眷参加新农保人数只有2700人,符合参保条件的还有近4000人没有参加新农保。&&&&同时,对于困难归侨侨眷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也刻不容缓。侨港镇全镇只有1所华侨医院,还是20世纪80年代由联合国和中国政府援建而成,开放床位仅34张,医院职工仅90人,需要负担侨港镇1.8万常住人口和周边5万多流动人口的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工作,压力很大。此类情况在云南、海南、新疆等华侨农场或其他归难侨聚居地仍很普遍。建议在各地方政府和卫生部门的支持下,积极筹措多方资金增加医院数量,达到最低配比,同时提升医院软硬件条件;各地政府还要支持和帮助困难归侨侨眷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确保他们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的医疗资源和服务。&&&&3.建议进一步重视和加强贫困归侨侨眷子女教育问题。教育问题也是近年来困扰贫困归侨侨眷的突出矛盾之一。目前,大多数华侨中小学校舍都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援建而成,校舍陈旧简陋、班级大班额情况严重,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在我们调研的北海市侨港镇,全镇甚至没有一所公办幼儿园,教育资源的短缺已无法满足如今不断上涨的人口压力,矛盾日益凸显。因此我建议,必须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有条件的地区,可申请将华侨中学、华侨小学纳入国家级或省级示范学校,争取更多教育资源投入;另一方面,对于困难归侨侨眷的子女,可由教育部门出台相关规定,在华侨学校一贯制教育上适当政策倾斜,降低门槛:同时加大华侨奖学金、助学金力度,帮助困难归侨侨眷子女完成学业。&&&&4.建议进一步加强贫困归侨侨眷的培训和就业。贫困归侨侨眷的培训工作今年以来各地都有所开展,但我认为针对性和实用性可进一步提高。以侨港镇为例,当地目前约有4500多名归侨侨眷从事海洋渔业生产,拥有各类渔船1300多艘。但是由于长期采取传统的渔业捕捞方式,导致近海渔业资源日益枯竭,渔船造价、柴油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不断增高,大部分归侨渔民面临转业和失业危机。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当地更多地在渔船改造、远洋捕捞等方面加强专业技能培训,让更多困难归侨侨眷更为娴熟的掌握技能,促进就业。&&&&此外,我还建议:&&&&1.可通过项目示范,带动归侨侨眷发展生产。比如海南省成功培育的“千村引智示范工程”就非常值得借鉴:即培育并形成了以畜牧养殖、香蕉种植、水产养殖等为主题的一批国家级引智示范推广基地,通过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有效帮助归侨侨眷增收致富。&&&&2.可探索“公司、归侨侨眷、订单、小额信贷、政府贴息”的引智帮扶模式,促成地方政府贴息、银行适度授信,扶持归侨侨眷创业。&&&&3.亦可根据各地现实情况,发展具有独具特色的侨文化商贸服务业,建造侨胞风情街,发展特色饮食业、旅游业等。&&&&贫困归侨侨眷的帮扶工作关系到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稳定,我们要进一步推动各项权益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在贫困归侨侨眷群体中的落实,让他们共享祖国改革发展成果,让所有归侨侨眷,都能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独特贡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病医疗补助申请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