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神秘的世外高人人,姜子牙打三个数字0到9

随便看看的喜欢 | LOFTER(乐乎) - 记录生活,发现同好
LOFTER for ipad —— 记录生活,发现同好
随便看看 的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2}
{if post.type == 3}
{if !!post.image}
{if post.type == 4}
{if !!post.image}
{if !!photo.labels && photo.labels.length>0}
{var wrapwidth = photo.ow < 500?photo.ow:500}
{list photo.labels as labs}
{var lbtxtwidth = Math.floor(wrapwidth*(labs.ort==1?labs.x:(100-labs.x))/100)-62}
{if lbtxtwidth>12}
{if !!labs.icon}
{list photos as photo}
{if photo_index==0}{break}{/if}
品牌${make||'-'}
型号${model||'-'}
焦距${focalLength||'-'}
光圈${apertureValue||'-'}
快门速度${exposureTime||'-'}
ISO${isoSpeedRatings||'-'}
曝光补偿${exposureBiasValue||'-'}
镜头${lens||'-'}
{if data.msgRank == 1}{/if}
{if data.askSetting == 1}{/if}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_index < 3}
{if post.type == 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drlist.length>0}
更多相似达人:
{list drlist as dr}{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0}、{/if}{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1}、{/if}{if drlist.length === 2 && dr_index === 0}、{/if}{/list}
暂无相似达人,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this.p={ dwrMethod:'queryLikePosts',fpost:'1d0cc6b5_8cefc7a',userId:,blogListLength:13};揭秘:古代历史上哪三个女人让姜子牙神魂颠倒
  电视剧《》的热播,一时间让古代神话中的角色成为了人们口中议论的对象。人们对于这个神秘的男人,好奇不已。据悉,姜子牙是远古时期的传奇人物,曾经辅佐过西周王,俗称”姜太公“。姜子牙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在电视剧及小说中,姜子牙的形象都被神仙化,而其感情生活也一直是一个谜!其实,据了解,姜子牙一生爱过三个女人,也曾经经历过的爱情。  一、马招娣  在姜子牙下山之前,他的师父曾经告诉过他,在他下山之后,会遇见一段姻缘。所以,在姜子牙下山之后,姜子牙便一直有心留意身边的女子,意图找到有缘人。就在这时,恰巧亚相认为姜子牙,向姜子牙提亲,而提亲则这位女子便是马招娣。姜子牙认为,马招弟就是自己的有缘人,认为这就是师父所预言的缘分,兴奋不已,于是与马招弟结为良缘。在与马招娣相恋之初,二人十分融洽,但是马招弟性情霸道,一直认为姜子牙没有出息,之后甚至要求姜子牙休了自己,忍无可忍的姜子牙休了马招娣,在之后封神的时候,将分为”扫把星“。据悉,马氏在与姜子牙分道扬镳之后,姜子牙便开始有了新作为,有了功名。这时,马氏贪图荣华富贵,又重新要求与姜子牙复合,姜子牙并未同意反而向马氏泼了一盆水。此论便是后来的覆水难收。  二、百花仙子    说到百花仙子,可以说是姜子牙一生得不到的梦中情人。姜子牙是文人墨客,一度十分迷恋花草香,其实,她的心中是喜欢、温婉可人的姑娘。有这样的说法,就是闻过迷情香的香味,就会爱上第一眼看见的女人,即使再用法术压制,第二眼也会爱上。而姜子牙正是在闻过迷情香的香味之后,而看见了百花仙子,之后而魂牵梦绕。  三、人鱼鲛儿  有这样的说法,一位叫做人鱼鲛儿的仙子曾经也走进过姜子牙的心中。人鱼鲛儿一直对于姜子牙心存爱意,但是姜子牙对于人鱼鲛儿的感情却是一种怜爱之情,一直把她当做红颜知己。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姜子牙到底爱谁,也许连他自己也很迷茫。唯独留给人们的,只不过是其对爱情的向往和憧憬,而这,也是现代人最珍贵的东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页:1/1页&&
相关阅读推荐:
相关专题: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中兴二将中战功排名前两位的高人。  对于军事才华来说,二人应该不相上下,在那
  爱新觉罗·溥侗,京剧名票。即红豆馆主。清代贵族,字后斋(一作厚斋),号西园。
  在民国四公子中,溥侗是名副其实的皇家后裔,他出身高贵,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
张作霖历尽大半生打下来的东北三省,热河,蒙古等大片地盘,被张学良不到三年,败家个
  郑成功一生充满传奇,他身为汉奸的儿子,却是精忠报国的英雄;他是不孝之子,与父
  溥侗生于同治十三年,是贝勒载治第五子,所以有“侗五爷”之称。载治生父是奕纪,
  汪精卫,其实名叫汪兆铭,祖籍浙江山阴,出生于广东三水,字季新,笔名精卫,历史
  张伯驹,字丛碧,别号游春主人、好好先生,与红豆馆主溥侗、袁寒云、张学良并称“
  李香兰原名山口淑子,她的“李香兰时代”,正值日本侵华时期。《李香兰》的作者之
  夜来香,夜来香。婉转的声音,扭动的腰姿。纸醉金迷的夜晚,一首《夜来香》让多少
  海昏侯刘贺,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哀王刘髆之子,西汉王朝第九位皇帝,也是西汉历
  起初,这一制度是致力于解决朝廷选官和乡里清议的统一问题,是对汉代选官传统的延
  专家们关于九品中正制品第与入仕途径的关系的争议  唐长孺认为,九品中正制只是
  专家们关于九品中正制评定士人的品级与起家官官品的关系的争议陈长琦认为,特定的
  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梁朝史学家沈约
  九品中正制度是继承东汉官吏选拔制度又加以改革的结果。东汉选拔官吏,主要是依据
  一  傅筱庵,原本是上海造船厂的一名普通员工,因为善于投机钻营,又会说几句洋
  以魏晋之制为例,其主要内容为:先在各郡设置中正,稍后又在各州设置大中正。  
  王彧,字景文,南朝刘宋重臣,琅琊临沂人。沈约所撰《宋书》评价他“美风姿,好言
  九品中正制从内容上说主要有三条。  一、设置中正:这是九品中正制的关键环节。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是魏文帝曹丕为了
  察举制之利  其一,在察举制下,个人的社会背景、家庭出身不再是选士任官的唯一
  二战中的日本军人的所作所为,让我们联想到的,无外乎是“残暴”、“穷凶极恶”、
近代以来,中国有两个地方的土匪贼出名。一个是湖南湘西的土匪,一个是东北的土匪。比
  南宋末年,蒙古强势崛起,不断发动对金国的战争。  自从蒙金交战开始,“联金抗
  三国早期诸侯混战,要想不被他人吃掉,就必须保有自己的军队,这样一来,这诸侯就
  孙武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理论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睿智。这种睿智不仅表现
1925年春天,奉军第二十师师长邢士廉接替张允明担任上海防务。不久,上海发生了五
侵华战争期间,日本“皇军”为什么疯狂蹂躏中国妇女?军官们为什么纵容士兵犯罪呢?关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16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闭幕
  据不完全统计,侵华日军先后在中国的17个省、市的77个县、区,使用过毒气武器
  1592年(明万历二十年壬辰)4月14日,日本为了吞并朝鲜,发动了震惊世界的
  大家都知道日本与纳粹德国在二战时是盟友,两个国家与意大利建立了军事同盟关系,
  1928年,清东陵一声巨响,在硫磺、芒硝和木炭的气味飘散后,慈禧太后墓门洞然
  放眼古今历史,纵观天地风云,我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无论古代,还是当
  《水浒传》第三十九回,写到了宋江怒杀阎婆惜,被刺配江州。独自一人在浔阳楼上凭
  十九世纪末叶,晚清重臣李鸿章在出访美国期间,一直把大清皇帝钦赐的黄马褂当作无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看到这句诗人们就会想起唐朝大诗人元稹。然
  早在十九世纪末叶,晚清重臣李鸿章在出访美国期间,一直把大清皇帝钦赐的黄马褂当
  孙悟空是中国著名的神话角色之一,出自四大名著之《西游记》。相传他由开天辟地以
  大凡看过《西游记》中“大闹天宫”一段的读者,一定对“弼马温”这个天庭上的养马
  说起清朝皇帝大婚就不能不说康熙皇帝了。康熙皇帝是有清一朝封后纳妃最多的皇帝。
  堂堂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从男的奴隶到将军的不少,如蒙古名将木华黎,大汉将军卫青
  张裔是三国史上一个不太知名的人物,但在蜀国的职务还是比较高的,不然《三国志》
  公元1127年,岳飞二十四岁,时任东京留守司七品统制,用现代语言描述,大约相
  关于岳飞大将军的生平历史,大多数人都关心的是岳飞被害后跟随他的岳家军结局如何
  韩世忠是两宋时期出现的将军,在抗金和抵抗西夏有着杰出贡献。韩世忠在平定叛乱方
  段正淳是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人物,主角段誉的养父,刀白凤的丈夫,北宋
  朱为正色,紫为偏色。阿朱之外,还有一个阿紫,阿紫果然偏激非常,行事不出常理,
  春秋五霸是哪五霸  春秋五霸分别是齐桓公和晋文公,楚庄王和吴王阖闾,还有最后
  阿紫,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人物,是段正淳与情妇阮星竹所生之次女,脸目姣好
  看过宫廷剧的都知道,古代后宫等级森严,所有的后宫女人,当然除了与皇帝有血缘或
  阿紫,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人物,是段正淳与情妇阮星竹所生之次女,脸目姣好
  阿紫该是姓段,可好像她的名跟姓从没被连在一起提到过,金庸作品里那么多的女子。
  样貌性格  相貌:美貌俏丽,雪白的容颜,全身紫衫,一双大眼乌溜溜地,满脸精灵
  黄皮叶:多为栽培,南方地区均有。功效及应用:疏风解毒、行气止痛。用于防治流感
  毒蛇咬伤事件多发生在野外或深山老林里,即时处理的方法是根据野外或深山老林的条
  黎医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内治主要服用经熬煮的草药水为主,外治则有拔火罐、火点
  通过正确的诊断来确定病位、病因,是黎族医治病痛的重要手段之一。诊断时,主要观
  在我国神话传说中,伏羲取的是天火,而取大地上的火种则是“燧人”大神,关于燧人
  由于部分黎族地区处于崇山峻岭之中,交通困难,开发较晚,因此这些地方的商业点亦
  历史上,虽然黎族的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但黎族并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民族。为了发
  流经黎族地区的河流,要么比较短小,要么就是河的上游,一般都水流湍急,这种情况
  由于黎族聚居的海南岛地处热带,常夏无冬,雨量充沛,十分适宜植物生长。这样的自
  在猎物分配上,黎族保留了浓厚的原始遗风,见者有份是通行的规则。但在不同的地区
  黎族群众打猎的工具主要有:粉枪、尖刀、绳网、长矛、铁钩、竹签、弓箭等。  粉
历史人物首字母索引:
人物朝代、地区索引:
热门明星索引:《笑傲江湖》(三)——世外高人
上两篇文章中,我们说到了在政治斗争中,暂时的胜利的满足感很快会被更大的不满足感所取代,所以说在政治斗争中,既不能达到“不败”的程度,也没有“任我行”的境界。由此,顺着书中的脉络,我们发现了另一些重要的人物,这些人物和那些政治家们刚刚想法,这些人对权力之类的东西并不关心,或许他们一无所有,但是却没有很多的烦心事,自由自在,令人羡慕。这类人是“隐士”。金庸在书的后记中写道“政治上大多数时期中式坏人当权,于是不断有人想取而代之;有人想进行改革;另一种人对改革不存期望,也不想和当权派同流合污,他们的抉择是退出斗争漩涡,独善其身。所以一向有当权派、造反派、改革派以及隐士。”可见隐士一直存在于整个中国的历史之中。金庸在《笑傲江湖》确实表达了一种“隐士”的情怀,但是其描写隐士的种类其实并不多,因为毕竟本书的主要描写对象和大环境还是政治斗争,所以在这篇文章之中,我将不仅仅写书中的几个隐士角色,而且还要结合历史上几名有名的隐士来一起看看这写“世外高人”。
说到这,有一个问题不能不提,既然是归隐,那么这些所谓的隐士和那些一辈子种田不出山林的老夫妇有什么区别呢?换句话说,可能有的隐士一辈子不被人知道,那么和他一样的一位一辈子不问政事,生活在社会之外的老农是一样的吗?其实这一点在一开始就有了答案,那就是对于“隐士”的定义,首先这个“隐”字,是一种主动的状态,是主动归隐,而不是只能归隐,更重要的是这个“士”字,是和“能力”有关,“隐士”一词是春秋战国开始逐渐出现的,在那个时候“士”就是知识分子,所谓著书立言如孔夫子的学士;如荆轲一类的勇士;被秦始皇集体活埋的方士;李斯等一样的谋士等等,可见不论是什么士,对能力是有要求的,一个老农最多符合了“隐”的条件,却未必符合“士”。可见能力是很重要的条件,因为只有有了能力,才会有后人将这个“归隐”的故事流传。否则如同卡夫卡,假如真的按照卡夫卡的遗嘱将他的作品一把火烧了,那欧洲的文坛还真的少了一颗重要的明星。
在历史上的隐士类型中,“士”是确定下来的,但是却可以根据“隐”将隐士分为三类,一种以“出世”为目的的归隐,即“真隐”;另一种是以归隐为手段的的“入世”,即“虚隐”;还有一种是从境界来说已经完全“出世”却没有从世上消失,而是不知疲倦的普度众生,这是佛教中的高境界,在历史上除了得道高僧之外也鲜有如此之士,故不在这篇浅显的文章中叙述。这篇文章中只讨论前两种“隐士”,即“真隐”和“虚隐”两种。
这些隐士以退为进,不以归隐为最终目的,而是以归隐为手段。简单来说,就像《水浒传》中曾经是朝廷命官的关胜,秦明等人一样,“造反”不是目的,而是和朝廷谈条件的手段。这种虚隐士一共有三种,《笑傲江湖》中没有类似人物,所以我将举出历史中人物来一一解说。
先隐后官(姜子牙,诸葛亮,刘伯温等)
先隐后官的例子有很多,其中最有名的应该属姜子牙,诸葛亮和刘伯温。对于这些人来说,所谓的“归隐”只是表达自己高人一等的手段。姜子牙的故事颇有神话意味,姜太公八十岁才学成下山,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了商纣,建立了周朝。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更是天下人皆知。还有相传刘伯温本是天上一神仙,被派下界来帮助朱元璋建立了大明朝。其实这些隐士十分有政治抱负,是不会心甘情愿一辈子呆在田间不问政事。其中最沉得住气室姜子牙,还有心思天天钓鱼湖间,诸葛亮是最幸福的,出山那一年二十六岁,倘若刘备不去寻他,大概他也要出来推销自己吧(据有史书记载,诸葛亮在三顾茅庐之前造访过刘备,所以刘备后来才会去寻找他)。
单说诸葛亮和刘伯温,两个人就是一对对比。诸葛亮帮助后主刘禅中兴蜀国失败,刘伯温却成功帮助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可是两个人同样都是以悲剧首场。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过,倘若他成功了,一统了天下,即使弱智如刘禅也会知道自己和“相父”只能留一个人;刘伯温被胡惟庸下毒害死,谁都知道这又是朱元璋的杰作,足可又一次证明了在政治斗争中失败的必然性。
半官半隐(苏轼,王羲之等)
对于这种半官半隐的隐士来说,为“官”是不得已,归隐才是心之所向。但是总是有为官的道理,舍不得不为官,有的是因为中国读书人自古以来对做官的追求已经成为一种价值观,有的是因为朋友大多是在为官,如果自己归隐了,就没钱没人一起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了等等。这种人基本为官不做官该做之事,整日追求自己的小爱好,写写诗,写写字,喝喝酒之类的,但是多多少少对于权力还有依恋,并且存有幻想。
以隐抗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
这样做的大多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希望通过归隐的方式来抗争世界,现在看来就如同是绝食抗议一样。其建立的前提是掌权者善心仍存,不忍心看人饿死,才会妥协,假如掌权者铁石心肠(大多如此),才不会去管你的死活。当然,对于顾炎武等人来说,归隐的意义不只在于抗议,还在于逃避,当时清政府刚刚稳定,对于这类人是大兴文字狱(有兴趣的读读历史,没兴趣的可以看看《鹿鼎记》开头),所以对于这些人来说,一方面逃跑,一方面还要装出为天下苍生的样子。
从以上的虚隐可以看出,这种归隐其实是和政治密不可分的,是当对于权力的贪恋和妄想遇到无路实现的现实时所出现的对策,这种对策不是长久之计,一旦有了机会,这些虚隐士就会一拥而上的冲向权力。那么,真隐士呢?
真隐士是真正意义上的隐士。他们淡薄名利,有些事天性使然,有些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使他们看清了权力斗争的本质,这样的人在历史上往往留下了永恒的记号,也被后世所赞扬。
历史上的真隐士
老子,庄子
关于这两位不必多说。老子和庄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不过他们的政治是只存在与理论论证中的。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以一颗“天道自然”的心来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自己。老子积极无为,庄子虽自比田中拖尾的乌龟,心却如同鲲鹏逍遥自在,《道德经》和《庄子》两本书更是在后世流传,可谓是最伟大的隐士。
说到隐士不能不提的人就是陶渊明。而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正是隐士大规模出现的时期。假如翻看自己学生时代的作文,不知有多少篇提到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不过我想问问,你理解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什么呢?
现在,有很多人认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意思是不能为了五斗米的官俸而折腰降低自己的人格。即使略觉得不对,也就抱着“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想法过去了,其实这个解释是立不住的。如果把“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样理解,那么言下之意就是不为五斗米的官俸,那么二十斗,一百斗呢?一个县令不能让我折腰,那么大的官就能吗?很明显不是这样的。现在,根据很多学者从文献中发现南朝时候的“斗”和后来的单位不同,通过计算,得知所谓的“五斗米”就是那时候的知识分子一个月个口粮,于是我们知道了,陶渊明的意思是“我只需要五斗米就可以吃饱了,再多的对我来说也没有用,我宁愿辛苦一些归乡种田,也不愿为了物质上的满足而丢失了人格。”所以陶渊明说的不为区区一顿饱饭而折腰,这一顿“饱饭”中自然包含了“做官”,却又不仅仅是这一点,而是包括了很对对于物质的迷恋。
唐寅唐伯虎是明朝人,年轻时才华横溢却没能考中科举,所以心灰意冷做了一名隐士。承认,在唐寅最初归隐的时候心中是愤愤不平的,“世上钱多赚不尽,朝里官多做不了。官大钱多心转忧,落得自家头白早。”,这时候的唐伯虎心中一半是嫉妒,一半是洒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如唐寅一样聪明的人,渐渐看透了世道,心甘情愿的过着清苦的生活,“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就写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否则他也不会写出如此潇洒淡然的诗篇。相信我不用多说,在唐寅的诗中,你就能感受到这名隐士的风采。当然,还不能忘记的就是那首经典的《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一首《桃花庵歌》说尽了政客们满腹心思,却不能得闲,反不比自己虽然贫穷,却开心自在。不知道几十年之后,在华山的思过崖上,左冷禅和岳不群被埋葬的地方,有谁还记着两大正派前辈命丧这里,甚至,有谁还记得要一统江湖的任我行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笑傲江湖》中的隐士们。
《笑傲江湖》中的隐士们
看到这个名字,大概有人会很惊奇。这样六个插科打诨,浑浑僵僵的六兄弟怎么能算得上是“隐士”呢?可惜,不好意思,这六兄弟却是符合隐士的标准。这六个人武艺高强,不懂权力是什么,偶尔为了“掌门”一职斗嘴其实也真是为了斗嘴而斗嘴,平时里住在桃谷中,直到和仪琳打赌才出来,却是符合了一个“隐”字;这六人虽然头脑不够灵光,但是对于名誉却看是十分重要,六人同生共死,对待亲情,友情都是第一,对令狐冲更是情深义重(虽然经常帮倒忙),倒也符合这个“士”字。更重要的是,金庸安排这六个人似乎只是搞笑,把严肃的场面乱搅一通,但是实际上却也和那些大政治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岳不群的华山到左冷禅的选掌门大会上,这六个人不知道搅了多少大人物的局。
不戒和尚这个人物形象有《水浒传》中鲁智深的豪气和佛性,也有李逵的天真烂漫,是一个十分可爱的人物。不戒和尚本是一个杀猪的屠户,后来爱上一名尼姑,就认为只有和尚才能娶尼姑,就出家追求那名尼姑,后来就生下了仪琳,据说后来想要还俗,可是不戒和尚的师傅偏偏说不戒和尚有慧根,是真正的佛门弟子,所以就一直做了大和尚。这段和《水浒传》中的鲁智深上五台山一段颇为相似,鲁智深的师傅师傅智真长老偏偏给鲁达起法名为“智”字,可见鲁达和不戒和尚都是不同一般的和尚。书中在不戒和尚出场时描写“只见一个极肥胖、极高大的和尚,铁塔也似地站在当地。”说不戒和尚是隐士略有偏颇,因为不戒是和尚,本就该出世,不过不戒和尚又不遵守清规戒律,所以也可以说得上是“隐士”了。
上面说的几位都是天性淡然,所以不被名利之物影响自身,所以是不自觉的符合了隐士的条件。接下来的几位却是自愿归隐,做一名隐士了。
江南四友,刘正风,曲洋
顾名思义,“江南”说明了地点,“四友”说明一共有四个人,黄钟公,黑白子,秃笔翁,丹青生,四人武艺高强,分别酷爱琴棋书画。这四人根据书中黄钟公的话,本想假如日月神教做一番事业,可是渐渐不满任我行的威福自用,后来更是不满东方不败的倒行逆施,心灰意冷,自知不能退出神教,只好请求离开黑木崖,看守监狱,其实就是归隐。江南四友中除了黑白子之外,在西湖梅庄的十来年可以说是十分快乐的,黄钟公修炼内力,抚琴唱歌;秃笔翁习究书法,并把书法融入武功中;丹青生品酒作画;黑白子虽然惦记着任我行的吸星大法,但是也能每日钻研棋谱,倒也是快乐。
所谓“玩物丧志”对于这四友来说未必是坏事。因为琴棋书画忘记了自己政治上的贪恋,虽然不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却也能不被权力所诱惑,也实在难得。只可惜后来向问天和令狐冲带着《广陵散》琴谱,《呕血谱》棋谱,《率意帖》书法,《溪山行旅图》画卷来设计营救任我行,才落入圈套,最终黑白子成为废人,黄钟公自杀,秃笔翁和丹青生虽然归附了任我行,但是却不会再有四人一起那么快乐了。
江南四友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丹青生,最佩服的黄钟公,不喜欢的就是黑白子了。丹青生酷爱画画又痴狂于品酒,对令狐冲很够义气,而黑白子却考虑为了吸星大法而背叛其他三位,也正所谓一句老话“宁学斟酒义,不学下棋心”。
刘正风和曲洋没有成为隐士,在归隐之前就被嵩山派人杀害了。但是刘正风和曲洋都有了隐士的境界,总然没有了生命,但是最后合唱《笑傲江湖之曲》的一会时间,逍遥过无数为名利争夺的人们。
风清扬是独孤九剑的传人,可以说在《笑傲江湖》中算得上武功第二高强的人了。风清扬由于早年华山剑宗和气宗争斗的时候被骗回南方成亲,使得剑宗打败而心灰意冷,归隐在思过崖的山洞之中,可见得风清扬的大半辈子是很内疚的,而且又要担心自己的独孤九剑没有继承人以至于这门武功就此失传,或许直到后来教了令狐冲独孤九剑之后他才渐渐的放下心,过上真正的隐士生活,云游四方。
莫大掌门,何三七
莫大掌门虽然为衡山派掌门,但是却几乎不在山上呆着,在市井之中一把胡琴装作是卖唱老人;何三七虽然一身武功,但是自甘淡泊,以小本生意做馄饨为生,两个人有异曲同工之妙。书中对何三七并没有过多描写,只说明了他归隐于世,江湖人都很敬佩他,那么这一段就主要讲一讲莫大掌门。
莫大的外号叫做“潇湘夜雨”,人称他的武功“琴中藏剑,剑法琴音”。
莫大先生一出场就是以一名卖唱老者的形象,书中写道“只见一张板桌旁边坐了个身材瘦长的老者,脸色枯槁,披一件青布长衫,洗的青中泛白,形状落拓,显是个唱戏讨钱的。”当听见一个矮胖子说自己的武功不如师弟刘正风,并且对师弟嫉妒排挤之后,莫大掌门说道“你胡说八道”,并一招回风落雁剑惊得众人目瞪口呆。书中一老者说莫大先生教训那名矮胖子是因为他说莫大先生武功不如刘正风,其实在我看来,是因为矮胖子说莫大先生嫉妒排挤师弟吧!刘正风在临死前也说道“我师哥行为古怪,叫人好生难解。我和他不睦,决不是为了什么贫富之见,只是说什么也性子不投。”
然而莫大却是一个生性极为悲观的人。曲洋认为他的音乐“一味凄苦,引人下泪”,这也真是他的性格是使然。莫大先生愿意为救师弟和魔教长老而杀了嵩山派的费斌,却不愿意在天下人面前公然反对嵩山;他也明知道令狐冲被岳不群愿望,也不愿为他正名;他知道令狐冲对任盈盈的感情,却不能如同定闲师太一样去为盈盈求情。因为他认为,仅凭自己,什么也改变不了。所以他宁愿归隐与市井之中,远离江湖的斗争。在最后,五派前辈掌门都死了,只有莫大掌门活了下来,到令狐冲和任盈盈结婚时,他隔墙送上了一曲《凤求凰》,但凄清苍凉之意终究不改,也是始终符合了莫大的性格。
方证,冲虚
方证是少林派方丈,冲虚是武当派掌门。方证大师和冲虚道长也是身在江湖之位,不与其他门派争权夺利,但是却心系武林,也不能允许左冷禅,任我行把江湖搅得乱七八糟。方证大师和冲虚道长可以说是隐士中的高境界,对于物质上的需求(包括权力,武功等等),虽然没有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成为最高境界的高僧,隐士。
结合上两篇文章的结论,我们发现对于物质的欲望实在是无限的,一次满足很快就会被更大的不满代替,我们要做的不是隐士,毕竟在如今的社会不会再有如老庄,陶渊明那样的环境,我们要学的是隐士的境界,是减少对于物质的贪欲,正如一个美丽的花瓶,我们要爱惜它,欣赏它,如果有一天它摔坏了,却也不必为了它而伤怀。
这篇文章写到这也就差不多了。这篇写的是《笑傲江湖》中的隐士,但是其实写历史上的隐士更多了一些,总之,也是为了更加说明这个关于“隐士”的问题。令狐冲和任盈盈也算得上是隐士,但是我更想结合其他方面一起写这两个人,所以就都留到最后一篇中吧!
武侠小说中,“武功”是必不可少的。而在《笑傲江湖》中,武功作为权力斗争的工具,有什么特点呢?“独孤九剑”,“葵花宝典”,“吸星大法”又意味着什么呢?请期待下篇《武功至尊》。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异界之世外高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