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我不能失去你,戴夫,我恐怕不能那么做

今天的公司实在没有必要精通一切,如果财务不够专业,可以聘用比自己更有优势的会计师事务所;如果在人力资源上欠缺,可以聘用猎头或者人力资源咨询机构。市场、公关如果是短板,有大量的优秀广告和宣传公司为你度身定做;同样的还有法律服务、战略咨询、员工心理服务……
当代的公司只需要有一块足够长的长板,以及一个有“完整的桶”的意识的管理者,就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补齐自己的短板。
所以今天的企业发展从短板原理,变成长板原理--当你把桶倾斜,你会发现能装最多的水决定于你的长板(核心竞争力),而当你有了一块长板,围绕这块长板展开布局,为你赚到利润。如果你同时拥有系统化的思考,你就可以用合作、购买的方式,补足你其他的短板。
百事可乐在中国的战略就是这样:他们把所有的制作、渠道、发货、物流全部外包,只保留市场部的寥寥几个人运营百事可乐的品牌。仅仅做好品牌这个长板就好。
你今天喝到的青岛啤酒,都来自你附近方圆100公里的啤酒厂,瓶子和盖子来自另外一家专门做瓶盖的厂家,而青岛啤酒做的仅仅是拿出自己的配方,贴上自己的标签。
GOOGLE在2014年初宣布29.1亿美金把摩托罗拉移动出售给联想,出售一周,GOOGLE股价上涨8%,理由也基于长板理论--CEO佩奇解释说:“这笔交易谷歌将精力投入到整个安卓生态系统的创新中,从而使全球智能手机用户受惠。”翻译成这里的话就是:GOOGLE就是做系统的,我们买回来个手机公司回来补短板(硬件),现在发现不如专注我们擅长的长板(系统)更好。
伟大的公司也没必要每块板都强,而是把一块板做到极致――淘宝做好了交易平台;小米做好了粉丝互动;新东方做好了精神建设;腾讯则抓住了几乎8成的中国网民。
专业的细分让我们无法补齐所有的短板,互联网让企业内外信息流通的速度,都让合作的成本变得越来越低。这个时候,当一个工作做不好,你找到合作者的机会和成本都越来越小。
与其非得要花精力治愈自己的某些&顽疾&,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
现代很多经理人的工作方式,就是自己+助理+外脑+导师的工作方式。
所以在职业生涯发展中,最好的能力策略是:“一专多能零缺陷”,“一专”指让自己有一项专长非常非常强直至才干;“多能”指有可能多储备几项能力可以搭配着使用;“零缺陷”指通过自身努力和对外合作,让自己的弱势变得及格即可;而最需要避免的情况是“性情大于才情”――你有些小优势,但是由于与你合作的成本太大,没有人愿意和你合作。
这与应对疾病的策略一样--先让自己别得快速致死的“急性病”(比如工作态度、诚信、合作能力、基本的综合能力);然后和自己的“慢性病”和平共处,(比如某些方面的天赋与技能不足)专注发挥自己的优势去。
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丘吉尔、罗斯福与林肯,都是著名的终生抑郁症患者。林肯的抑郁症甚至严重到在婚礼上临时发作,落跑而无法正常结婚。但即使是抑郁症发病的间隙,也足够让林肯发起南北战争、丘吉尔与罗斯福打赢二战。乔布斯是个扭曲现实、怪癖和不近人情和挑剔苛刻的家伙;周星驰是个出了名的坏脾气和反复无常的人;马云则以忽悠和出尔反尔著称。
对于企业,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知道自己的有长板,短板也需要其他人弥补,对于他们自己,他们则始终关注自己的优势――这让我们看到了伟大的林肯、坚强的罗斯福、永不妥协的丘吉尔、追求完美的乔布斯、搞笑的周星驰和帮助了千万个生意人的马云。把白色一面发挥出来,就已经足够。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长板选手是物理学家霍金。
霍金1942年出生在英国剑桥,在21岁最自由的年龄患上肌肉萎缩症,一辈子被禁锢在轮椅上。43岁动的穿气管手术让他从此完全失去说话的能力,他全身只有三根手指能动,通过敲击一个按键,合成人工语音演讲、写作、一个一个字母的敲出《时间简史》。他被认为是在世的最伟大科学家。
普通人也许难以理解他物理学中的高度。但是从生涯来看,霍金拥有的仅仅是一个天才的大脑和三根手指,其他的每一个部分都比你我差太多太多,即使聚焦这样的资源,也能撑起来一个伟大的生命。
关于VR的探索与创新,在2015年早已风起云涌,但是对于即将到来的2016年,各家的杀手锏又是什么呢?我们来捋一捋:OculusOculus Rift排在第一位,当之无愧。当年21岁的工程师Palmer Luckey就是靠这个疯狂的想法,拿到了Kickstarter众筹的VC,之后变上演了嫁入Facebook豪门的童话一幕。20亿美元啊!目前,Oculus Rift可以通过DVI和USB接口,直接插到电脑上体验3D感受,明年一季度面世,附加两个无线手柄,并且跟Xbox One兼容。索尼说到与游戏主机的合作,怎么可能少了索尼。去年GDC大会上,吉田修平播放的那段《战神》的VCR,不知亮瞎多少玩家。没错,这就是索尼力主的Project Morpheus。Morpheus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梦神,它能在梦中幻化不同人形。在今年的GDC大会上,5英寸的LCD显示技惊四座,之后OLED版本又改进了拖尾、卡顿等问题,屏幕刷新率更到120hz,而PS VR显然也希望带给玩家如梦似幻的感受。目前,PS4专享头盔Mk1同样在2016年上半年上市。HTC虽然在手机市场上负隅顽抗,但是王雪红治下的HTC,仍在寻找新的着陆点,于是HTC与Vavle合作的流媒体VR头盔――Vive,顺理成章地亮相MWC 2015。HTC加入了Vavle庞大的生态系统。70传感器,360度头部轨迹跟踪,90Hz的刷新率,足以完成虚拟世界的征战与厮杀。三星同样在手机失意的三星,同样借助VR重整旗鼓。Gear VR是与Oculus Rift合作的产品,需要用三星Galaxy智能机(Note4或者S6)才能体验。在内容方面,两者携手提供了Milk VR,已解决片源问题。但是,这同时也是制约很多VR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微软微软也没有闲着,所以HoloLens,算是一半虚拟一半延伸的现实。它会把现实世界的食物虚拟化,比如你看到是火星的表面,而其实仅仅是张客厅的桌子。Kinect技术的应用,让HoloLens可以进行手势、声音的识别。120度的视域范围,可以带来高清晰的操控体验。预装的Win10系统,却不能跟PC相连,同样也是2016年的大咖。FOVEFOVE VR的路子比较奇葩,它没有像Oculus Rift或者PS VR那样,而是提供了交互式视线追踪功能。头盔内的感应器,会实时传输视线移动的方位信号,带来虚拟与现实交汇的操控体验。系统能够明确知道你看到的目标,并且让它变得更加真切。ZeissZeiss VR跟三星的Gear VR外形有点像,不过好的地方时它对于iOS和Android平台通吃,所以 Zeiss VR的兼容性比较好。在媒体内容方面,照片、YouTube视频和增强现实的AR app都可以为之所用,开源的Unity3D SDK,提供了开发者各显神通的机会。Avegant上述的很多VR头盔都沉重的要命,但是Avegant Glyph非常轻巧可心。这得益于它的显示技术,并非传统的智能机投影,而是显微镜反射影像到Retina屏幕,每只眼睛都可以看720p的高清视频。相应的,视域也限制在45度以内。不过,这样可能会消除视疲劳等情况。RazorRazor OSVR是Oculus Rift,PS VR,三星Geart VR的公敌。它允许开发者自由为VR硬件添砖加瓦,没有丝毫限制。开源的世界很纷繁复杂,即使是Oculus Rift都知道留几手。但是用户则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其中,群策群力,把VR头盔做的更有人性化,同时降点价。这时候,想象当年Google简陋的纸盒3D眼镜,是不是你会发现过去的2014年、2015年VR头盔技术已经突飞猛进了呢?把智能机塞进纸盒子欺骗眼镜的伎俩,一直为用户所不齿。但也正是因为这鬼点子,让VR的便宜性凸显出来。无论如何飞入寻常百姓家才是王道。而且,第一次体验过VR头盔的用户,普遍都会感觉负重、眩晕、模糊等等。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还没有触及未来的方向?一盆冷水泛娱乐是个筐,什么都能装。而VR炒的是仿真的冷饭,居然能够把创投圈搞乱。足见现在科技圈多么浮躁。当然,颠覆称为时代主流,主要还是仰仗于技术的进步。传统的电影院、游戏主机正在被互联网横扫,而如何能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了VR生死存亡的关键命题。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也许不是完满答案,但却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只是,我们需要让这个可能性更美丽,更丰满。所以,必须直面以下问题。问题1:视角VR的视域、操控都需要开发者重新定义时空。Playful公司的创始人、VR游戏《Lucky’s tale》开发者Paul Bettner坦言,VR的设计常常让你很愤怒,因为这个平台总是要避免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死胡同特别多。你要考虑视域、光线、效果、构图,这跟传统屏幕的差距非常大。你想像超级马里奥之前多小都没关系,但是VR一来,3D一上,你得直到他就跟一个可乐瓶那么高。这都需要测量、定型。在做《Lucky’s tale》时,Bettner经常考虑玩家动作的手臂长度与画面呈现的关系。闪展腾挪,在这里,都幻化为时间与距离的关系问题。Carbon游戏的创始人James Green也认为,地图和视角,提升了游戏设计的难度,3D效果的实现,在VR头盔里简直是一种封闭式的炼狱。过去欺骗眼睛的小花招,在这里都行不通。问题2:界面第二个问题UI界面与菜单选择,同样需要智慧用心。即使是那些现成的游戏,针对VR头盔还是需要回炉另造。Green坦言,《空中机械师》的VR版本完全是另起炉灶,重新搭建的UI设计。屏幕已经不在是过去,所以一点点都要重来。而且菜单很多都安插在余光边缘,既不影响正在进行的游戏,同时也能给处于第一视角的你以提醒。尽可能不在玩家脸上加东西,这就得利用自然反应。比如我来跟你打招呼,拍拍你的肩膀,就不能显示拍你的脸,但你的反应是脸部和肩部协调的回应。这样才逼真。Pat Harris是Minority Media公司负责时光机VR的设计师,他讲了一个Oculus Connect准线失败的例子,然后正色道,VR是不存在死角一说的,所以在UI设计上必须严格把没有内容的方向封死,避免出现视线漂浮的灾难。譬如设计一个水下的时空胶囊,玩家处于虚拟情景之中,势必会到处求救,而如果此时提醒字幕距离较远,他就无法立刻读取进入下一轮。问题3:动作第三个问题,是动作识别的问题。还是刚才在水下的例子,Harris谈到,玩家的动作需要迟滞,才能符合情节需要。这时候,头盔的动态捕捉之后,需要通过算法,将其转换为复合情景的动作幅度。这样VR才有意义。否则无法带来沉浸感。反而会变得滑稽可笑。这也就是为什么上面介绍的HTC Vive或者其他VR平台,强调用外部摄像头来进行动作捕捉的缘由。在情境中,你和周围环境是否符合常理,将成为判别游戏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那些违背运动定律的设计,注定会被残酷淘汰。试想你坐在火车上,但是车窗上的景物并不飞逝,你肯定会觉得火车坏了。问题4:定位第四个问题就是环境定位与布置。在VR的大场景之中,玩家需要能够掌握自己与其它景物之间的距离,这种定位其实有助于让动作更协调,而不突兀。90FPS的前提下,玩家的每一次换场,其实都需要幕后团队进行周密的测量、计算、设计,才能够达到真实的效果。这感觉与电影特效的工作差不多。理性展望总体而言,VR头盔引领了新一波消费电子风潮,技术正在弥补不足从而赢得种子用户的支持。在电影、游戏等虚拟环境中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正在逐渐成为这个群体的主力军。而行业群雄割据的局面尚未形成,每个VR创业公司都在标榜自己是规则制定者,同时认为其它友商都不作为。而开发者则提醒大家分蛋糕时要注意内容版权,不要杀鸡取卵。而用户则认为这些鱼龙混杂的VR厂商,不过是在套用新概念骗钱。硬件在埋怨软件不给力,软件觉得是硬件需要改进。总之,这个乱象引发了对2016 VR元年的激辩。国内同样在国内,VR也收到了前所未有的热捧,过去两周,腾讯举行开发者沙龙,正式公布Tencent VR SDK及开发者支持计划;乐视举行新品发布会,正式公布了VR战略。目前,国内VR硬件团队超过一百家,其中,移动头盔远超PC头盔,凸显出其野蛮生长的方向。但是用户交互体验较差,内容严重缺乏,硬件标准不高,软件开发滞后等问题不容忽视。但是行业唯一的共识就是:VR是指向未来的。根据Jupiter研究机构的预测,VR头盔引领的虚拟现实领域,在明年将出现300万销量的全球市场,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会增加到3000万,创造超过40亿美元的销售额。国外好莱坞已经密切关注VR技术的发展。20世纪福克斯制作、雷德利斯科特执棒的《火星救援》就专门设计了一段马特达蒙的独角戏,用于VR的宣传,估计2016年会释放出来,让更多的影迷体验男主的感受。360度无死角的前提下,真正的主角不是导演,而是玩家,他们会控制聚焦的范围,这是完全不同于之前的艺术形式。Facebook的CTO,Michael Schroepfer坦言,VR打破了过去一百年关于欣赏艺术的游戏规则,这样的沉浸感无疑是革命性的。不过,让他们戴上头盔也并非易事。这跟早些年《阿凡达》教大家戴上3D眼镜的情形有些相似。不同的是,现在很多行业都很看好VR的前景。在他们眼中,这样一个VR头盔,将会在未来通过提升与观众的互动来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万事达卡的市场总监Raja Rajamannar认为,人们会在体验与穿戴的衡量中最后倾向于前者。并且,他们正在研发将VR技术引入信用卡消费场景中,让用户可以提前感受即将游览的景点或者入住的酒店风貌。广告商和媒体都在挖空心思期待用新的VR平台植入征服用户的猛料。福特也开始与Oculus合作为设计师提供概念车操控体验的模拟效果。有人甚至认为,VR技术将有一天取代智能机,成为主流。而最能受益的莫过于Facebook。此前,对Oculus的20亿美元估值,仅仅是一个开始。日,CES 2016即将在赌城拉斯维加斯开幕,届时,机器人与人工智能、超高清电视、智能汽车、虚拟现实,都将频频秀肌肉。而vrcircle报道称,今年CES在游戏和VR方面的展出,将比2015年将增长77%,包括Oculus、索尼、三星等超过40家参展商将会带来VR相关消费级产品,同时,Facebook、YouTube、Lytro等内容厂商开始提供VR内容服务,VR产业生态将逐步完善。也许,下一个改变世界的科技,就是VR。
养心的女人质朴。她不会让自己成为物质的奴隶,不会受太多事物的诱惑,不会将4 0岁的年龄打扮2 0岁的艳丽。淡然,从容,柔和。岁月的磨砺让她懂得生活,认真工作,健康生活,在平凡中品味幸福。养心的女人宽容。宽容是一种修养,是经由千百次的忍耐而提升的人格魅力。宽容的女人,时时处处都透着博爱的美,她爱身边每个人,使人如沐春风。养心的女人善良。善良的女人让人温暖、容易接受。她是父母的好女儿,丈夫的好妻子,儿女的好母亲,公司的好同事。她会让家庭和睦,让周围和谐。养心的女人爱读书。书可以净化心灵,滋养气质,修饰神韵。读书的女人心中有琴弦,纵然是独自漫步,依然不觉得孤独,有清风明月邀约,有花香白云为伴。读书的女人心中有盏灯,照亮着宁静的心房。养心的女人爱茶爱香,茶是清香好茶,香非街边劣质香水。茶能让人保持清醒,保持健康;香能陶冶情操,过滤烦恼。泡一盏茶,品一炉香,迷醉在茶与香的曼妙世界中,重新找回积极的正能量。特别喜欢沉香,让人感觉脱离尘世、融入大自然,静心,忘我。养心的女人是面镜子,照亮他人心境,荡涤脑中的欲念,是所有人看不够的风景。女人注重对美好心灵的滋养。物欲横流的混沌世间,让我们洗去铅华,沉淀浮躁,做一个养心的女人。
& Template by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几点看法:关于AlphaGo和人工智能
1、“承认吧,你既不懂围棋,也对AI的深度学习能力兴致寡然,你跟着瞎咋乎,只是唯恐在社交网络中置身事外。街上全是抬头望天伫立不动的人,只有第一个人是因为想要止住鼻血。”之所以这么说,倒是并非看轻这场人工智能挑战自然智能的竞技活动,而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始终都是专业领域向外释放影响的唯一模式,你一次次学会引力波的通俗定义、地震防灾的十三条技巧以及美联储加息会如何改变世界经济,然后随着时间流逝而彻底遗忘,如同日晷指针的周而复始。
2、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恐惧很大程度上是由科幻文艺的断章引发——或许还要加上埃隆·马斯克为了宣传他的OpenAI平台而做出的广告辞令“保护人类免于人工智能的毁灭”——这在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刚刚表态核武器随时可以发射的当前,显得更加诙谐。事实上,与人类本身的恶意相比,人工智能的可控性和可预见性都要高出太多。
3、Google需要展示那些耗资巨大却无法取得短期盈利的项目,这是企业之于资本的义务,而再多的数据粉饰也比不上一场公开自信的演示。事后来看,作为媒体口中的“人类代表”,李世石的合适程度相当之高,这不仅关乎他长期以来的稳定棋力,更是此君的心态与气度不曾削弱比赛的历史意义,更没有引起某种近乎民族主义的过度认真。
4、坦率的讲,我厌恶中国棋手柯洁及其那些新晋拥趸的旺盛精力,就像一场上演世纪之战的足球场里突然闯进一个裸奔的肥胖男人,这副图景或许有些突如其来的新奇,却依然属于教养礼数全无的抢镜行径。人们惯于从一种刻板印象跌落到另一种刻板印象,于是谦逊沦为伪善,粗鲁化身率真,一切都是镜花水月。
5、科技的天敌,永远都是无趣。中美的社会性差异同样印刻在两国的互联网中,前者对于AlphaGo与李世石之战的关注多在胜负乃至荣辱层面,而后者的议论则通常停留在这件事情本身的有趣之处:我们还能教会人工智能哪些事情?
6、这个世界的残酷之处在于,一旦缺少资本财力的输入,人工智能无法独立存活于实验室之内,也就是说,作为一种物理层面的学习网络,它的未来取决于如何支撑应用层面的商业产品。Google的无人驾驶汽车项目在过去15个月里的68万公里行驶中有272次“因为系统检测到无法自行解决的隐患而向随车的Google测试员交出驾驶控制权”,而这些情况多半是遇到了违章驾驶的其他车辆,导致仅仅是遵守规则正常驾驶也已不够用了。
7、美国人工智能学界还一度讨论过类似场景中的伦理悖论:当无人驾驶汽车遇到小概率意外——比如无法避开的突发事故——而不得不撞到无辜行人时,人工智能系统是否会选择牺牲驾驶员的安全而避让行人。如果答案是“是”,那么这种汽车的销售注定会产生危机。就主观调研来看,如果要在行人和自己之间选择一个必然产生的受害者,多数司机会选择“保自己”,哪怕自付全责。
8、一个逻辑自洽的未来是:无人驾驶汽车全面上路的一天,就是人类驾驶员退出历史舞台的一天。换句话说,人工智能的兴盛将伴随人类主动让渡权利的过程,至于如何确保开关永远握在人类这边,那则是远超“机器人三定律”的设计命题。
9、这些超出棋局之外的想象空间,才是为机器心脏赋予温度的科技之光。AlphaGo没有挑战围棋的尊严——这种所谓的尊严是否存在都亟待证明——它只是一项浩大工程的开端,没有人可以阻止它,也没有人可以助长它,一切都是自然发生、水到渠成。
10、“对不起,戴夫,我恐怕不能那么做。”这是《;太空漫游》里的智能电脑HAL的回应。有那么一天,你在公寓里想要点燃香烟,但是公寓的管理者——服务于你的人工智能系统——出于健康考虑而拒绝你的要求,不知你是否会想起从前那个费力而又落后的年代。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几点看法:关于AlphaGo和人工智能
<font COLOR="#、“承认吧,你既不懂围棋,也对AI的深度学习能力兴致寡然,你跟着瞎咋乎,只是唯恐在社交网络中置身事外。街上全是抬头望天伫立不动的人,只有第一个人是因为想要止住鼻血。”之所以这么说,倒是并非看轻这场人工智能挑战自然智能的竞技活动,而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始终都是专业领域向外释放影响的唯一模式,你一次次学会引力波的通俗定义、地震防灾的十三条技巧以及美联储加息会如何改变世界经济,然后随着时间流逝而彻底遗忘,如同日晷指针的周而复始。
<font COLOR="#、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恐惧很大程度上是由科幻文艺的断章引发——或许还要加上埃隆·马斯克为了宣传他的OpenAI平台而做出的广告辞令“保护人类免于人工智能的毁灭”——这在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刚刚表态核武器随时可以发射的当前,显得更加诙谐。事实上,与人类本身的恶意相比,人工智能的可控性和可预见性都要高出太多。
<font COLOR="#、Google需要展示那些耗资巨大却无法取得短期盈利的项目,这是企业之于资本的义务,而再多的数据粉饰也比不上一场公开自信的演示。事后来看,作为媒体口中的“人类代表”,李世石的合适程度相当之高,这不仅关乎他长期以来的稳定棋力,更是此君的心态与气度不曾削弱比赛的历史意义,更没有引起某种近乎民族主义的过度认真。
<font COLOR="#、坦率的讲,我厌恶中国棋手柯洁及其那些新晋拥趸的旺盛精力,就像一场上演世纪之战的足球场里突然闯进一个裸奔的肥胖男人,这副图景或许有些突如其来的新奇,却依然属于教养礼数全无的抢镜行径。人们惯于从一种刻板印象跌落到另一种刻板印象,于是谦逊沦为伪善,粗鲁化身率真,一切都是镜花水月。
<font COLOR="#、科技的天敌,永远都是无趣。中美的社会性差异同样印刻在两国的互联网中,前者对于AlphaGo与李世石之战的关注多在胜负乃至荣辱层面,而后者的议论则通常停留在这件事情本身的有趣之处:我们还能教会人工智能哪些事情?
<font COLOR="#、这个世界的残酷之处在于,一旦缺少资本财力的输入,人工智能无法独立存活于实验室之内,也就是说,作为一种物理层面的学习网络,它的未来取决于如何支撑应用层面的商业产品。Google的无人驾驶汽车项目在过去15个月里的68万公里行驶中有272次“因为系统检测到无法自行解决的隐患而向随车的Google测试员交出驾驶控制权”,而这些情况多半是遇到了违章驾驶的其他车辆,导致仅仅是遵守规则正常驾驶也已不够用了。
<font COLOR="#、美国人工智能学界还一度讨论过类似场景中的伦理悖论:当无人驾驶汽车遇到小概率意外——比如无法避开的突发事故——而不得不撞到无辜行人时,人工智能系统是否会选择牺牲驾驶员的安全而避让行人。如果答案是“是”,那么这种汽车的销售注定会产生危机。就主观调研来看,如果要在行人和自己之间选择一个必然产生的受害者,多数司机会选择“保自己”,哪怕自付全责。
<font COLOR="#、一个逻辑自洽的未来是:无人驾驶汽车全面上路的一天,就是人类驾驶员退出历史舞台的一天。换句话说,人工智能的兴盛将伴随人类主动让渡权利的过程,至于如何确保开关永远握在人类这边,那则是远超“机器人三定律”的设计命题。
<font COLOR="#、这些超出棋局之外的想象空间,才是为机器心脏赋予温度的科技之光。AlphaGo没有挑战围棋的尊严——这种所谓的尊严是否存在都亟待证明——它只是一项浩大工程的开端,没有人可以阻止它,也没有人可以助长它,一切都是自然发生、水到渠成。
<font COLOR="#、“对不起,戴夫,我恐怕不能那么做。”这是《2001:太空漫游》里的智能电脑HAL的回应。有那么一天,你在公寓里想要点燃香烟,但是公寓的管理者——服务于你的人工智能系统——出于健康考虑而拒绝你的要求,不知你是否会想起从前那个费力而又落后的年代。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史上最经典的25部人工智能科幻作品 - 简书
下载简书移动应用
写了89736字,被542人关注,获得了5625个喜欢
史上最经典的25部人工智能科幻作品
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深层次道德和哲学问题迫使我们深度审视自身和质疑自我哪种科幻小说的主题同时出现在文学大师和科幻巨匠的作品中?这些巨擘包括艾萨克·阿西莫夫、伊恩·M.班克斯、文笔犀利并在小说中深度展现情欲、毒品和摇滚的罗伯特·海因莱因、威廉·吉布森和尼尔·斯蒂芬森……那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小说与机器人小说紧密相关,也常伴随在其他流派中出现,例如反乌托邦小说、太空歌剧小说以及赛博朋克小说。当计算机和机器能够学习、自我教育和教授他人,并表露出道德性,还能理解和展示人类情感中的爱、愤怒和恐惧时,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深层次道德和哲学问题迫使我们深度审视自身和质疑自我,并思考,究竟是什么使我们身而为人。人工智能小说向我们展示了未来的样子,告诫我们需要为自己创造出的东西负责任。不太严肃的讲,人工智能小说通常还伴随着对肌肤之亲和暴力流血事件的合理描写。这份榜单囊括了人工智能小说中的顶级著作。要注意的是,人工智能小说在本质上与机器人小说是不同的(至少我们是这么认为的!)。
海伯利安HyperionBy Dan Simmons获得奖项:1990年 雨果奖,1990年轨迹奖提名奖项:1990年英国小说科幻奖,1992年 克拉克奖当你将过去和未来的元素糅合在一起时会发生什么?通常来说一定会相当中庸。除非你是丹·西蒙斯,那么你就会写出一部史上最卓越的人工智能小说之一(考虑到它的受欢迎程度,是的,我们会考虑人气因素),其杰出的成就让海伯利安系列小说中的《海伯利安》在这份榜单中无出其右。《海伯利安》讲述了末日来临前夕,整个星系烽烟四起,人类终极救赎教会——伯劳教会派遣的一队朝圣者前往海伯利安星球的光阴冢的故事。海伯利安上有一个被称为伯劳的造物,人们对他充满敬畏和崇拜,但是仍然有人想要毁灭它。随着故事的发展,读者们将会了解到每位朝圣者的故事并将被书中对角色性格特质的深刻描绘所吸引。它甚至有一点《绿野仙踪》的味道。几乎海伯利安系列中的每部小说都荣获了轨迹奖,《海伯利安》同时斩获了1990年的雨果奖和轨迹奖。华纳兄弟正在进行电影改编计划。(译者注:人工智能在这部小说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相关推荐:《海伯利安的陨落》、《安迪密恩》与《安迪密恩的崛起》(均所属海伯利安系列)。
安德的游戏
安德的游戏Ender’s GameBy Orson Scott Card获得奖项:星云奖,1986年雨果奖提名奖项:1986年轨迹奖,1985年星云奖虽然奥森·斯科特·卡德是个坚决的恐同分子,但是他同样写出了科幻小说中最棒的作品之一——《安德的游戏》。它是最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并兼具开创性,值得排在我们这项榜单的第二位。在未来世界中,人类与一种叫做虫族或者「虫子」的昆虫形生物展开了生存之战。虫族是一种蚁类族群,为了保护他们的蚁后领导者,而极具侵略性。为了对抗将来虫族的进攻,一个学院将人类的孩子们作为资源保护起来并训练他们成为未来的舰队指挥官。有天赋的年轻人在战斗学院进行训练,包括我们的主角安德·维京,他显露出了战术方面的旷世奇才,拥有强大的力量,并可能成为邪恶目的的领导者。安德加入了一项对一颗前虫族殖民地星球的战略计划。当他对虫族殖民地世界进行探索时,他发现了一颗休眠状态下的虫族蚁后卵。蚁后通过心灵传输告诉安德,虫族认为人类是一个无情的种族,因为他们缺乏集体意识。蚁后请求安德将卵带到一个新的星球让虫族重新繁衍。这本书广受好评并且被美国海军陆战队作为推荐书目。它赢得了1985年的星云奖和1986年的雨果奖。《安德的游戏》在Damien Broderick的著作《科幻小说:1985年-2010年的最佳101部作品》中排名第二位。
无限异象ExcessionBy Iain M. Banks获得奖项:1996年英国小说科幻奖提名奖项:1997英国小说奖《文明》小说系列收到的唯一负面评论就是它实在太复杂,对细节描写过于精细,要记住太多的人工智能角色。当然现在看来,我们并不认为这是个问题,因为如今的读者们都学识丰富、充满智慧。伊恩·M.班克斯通过在名字中添加一个字母「M」作为笔名用来区分(或者是掩饰?)他的科幻小说作品。用这个笔名,他写出了《无限异象》(Excession),这部作品是关于「文明心智」的故事。「心智」是超智能的人工智能生物。有趣的是,小说中描写的「心智」之间的交流像是没有标题的电子邮件。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了人工智能们对外星人造物「无限异象」的反应,这个造物被一个残忍、暴力、无社会道德的外星世界所使用,并通过反社会的方式来获取能源。就如班克斯所有的《文明》系列小说一样,这部小说具有很明显的道德主题,并讲述了其他生物对人类的统治。除了强烈的主题,班克斯刻画的人类角色能让读者感同身受并产生共鸣,尽管这些角色可能不那么讨人喜欢。小说情节紧张,内容丰富,富含幽默感,并像他所写的散文一样优美。2008年,《泰晤士报》将班克斯列入1945年以来的50个最伟大的英国作家名单。
金色阴影之城
金色阴影之城City Of Golden ShadowBy Tad Williams你是那种认为《黑客帝国》是山寨作品而不屑一顾的铁杆科幻小说粉吗?如果是的,那么你肯定很乐意看到我们把《金色阴影之城》放在榜单中的第4位。泰德·威廉姆斯的这部作品拥有令人震惊的故事情节,描绘了史诗级的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世界。除此之外,这部小说会让你质疑自己是不是在咖啡里放了些致幻剂,因为它会给你带来爱丽丝梦游仙境一样的幻像。不过别担心,这不是一部奇幻小说,在书中描写21世纪的部分,会涌现出大量的科技——这是一个技术发生翻天覆地发展的时代,你能很容易就进入虚拟现实。《金色阴影之城》是一部赛博朋克科幻作品,它讲述了一个不远的未来世界,在那里有一个由「圣杯兄弟会」所创立的虚拟网络,「圣杯兄弟会」(世界上最老的男人Felix、「亚洲恶霸」Jiun、世界上最大的电信公司所有者Robert)威胁着地球的安全。原乡(Otherland),是一个任何人的幻想都能变成现实的宇宙,甚至能征服世界。读者跟随情节了解到一群平凡人如何通过努力阻止圣杯兄弟会的故事。你可能会问,那么人工智能在哪儿?这个故事中的人工智能比榜单中其他科幻小说都更独树一帜——它的智能是从一个10岁大的男孩意识中盗取并植入到一台计算机中的,类似一个混合的人机智能。Rennie访问一个虚拟现实俱乐部时,发现了她陷入昏迷的弟弟,她开始调查并发现了很多其他同样情况的孩子。为了帮助她的弟弟,Rennie经历了暴力和恐怖,但是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拯救她的弟弟。
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By Arthur C. Clarke「对不起,戴夫,我恐怕不能那么做。」听起来很像你的iPhone5的siri对你说的话。但它并不是Siri,而是HAL——《2001:太空漫游》中的智能电脑。如果阿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知道现在的手机和他1968年写的小说是如此诡异的相似,他或许会在坟墓中暗自发笑。看完这部小说,我发现我真的很害怕有一天当我想要出去周末狂欢时,Siri却对我说「我恐怕不能那么做」并把我锁在屋子里。《2001:太空漫游》的故事始于猿人发现一块巨大的石头,导致他们进化成如今的人类。在未来,宇宙飞船前往土星用到了一个称为HAL的计算机系统,它可以自动操作,但是需要基本的任务指令。HAL开始出现可怕的错误,仅留下一名宇航员来完成任务。这部小说中包括了神秘主义、宗教、科学和幻想,而这些在电影中是体现不出来的。许多人并不知道,这部小说的写作与同名电影的拍摄是同步进行的,所以这是一部不寻常的作品——小说并不仅是电影的小说化,电影也不仅是小说的电影改编。小说充实了电影,并超越了电影的深度和意境。由于这个原因,还因为它的作者是一位科幻大师,所以它在我们的人工智能名单上排第五。
明天的两面
明天的两面The Two Faces Of TomorrowBy James P. Hogan《明天的两面》(Two Faces of Tomorrow)描述了一个世界,那里的文明已经变得如此复杂,只有一个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可以控制它的复杂性。我承认,当我读到这些描述时感到很不可思议,因为我每天都被愚蠢的新闻塞满了脑袋,这些新闻没有什么复杂性,而是形成一个愚蠢的整体。不过请记住,这只是科幻小说,请先将怀疑抛到九霄云外。为了使这个故事更可信,这个超级计算机集合了大量的逻辑,但它缺乏常识,并且,它那些基于逻辑的决策开始导致太多致命的突发事故。看起来,解决方案似乎很明显——只要让计算机拥有自我意识和是非概念,就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但是,雷蒙德·戴尔(Raymond Dyer)和他的专家团队担心这样一来,超级计算机可能会脱离人类的控制,所以他们决定进行实验。但是,在地球上测试似乎太危险,所以他们决定派一个团队去太空里测试,如果出现错误,就可以摧毁计算机。意料之中的是,已经产生知觉的电脑很不喜欢这种测试……这本书中,你能够读到的最真实的人工智能场景,对于那些担心超级计算机将会接管地球的读者是不二选择。
牛顿的觉醒
牛顿的觉醒Newton’s WakeBy Ken MacLeod这位讨人喜欢的疯狂苏格兰人——肯·麦克劳德(KenKen McLeod)在他的小说《牛顿的觉醒》中混合了科幻、赛博朋克、太空歌剧以及后末日幻想。这本小说讲述了「艰难的狂喜」(Hard Rapture)发生后的世界。「艰难的狂喜」是一场毁灭性的战争,因地球上神一般的人工智能而引起。只有最适者和最聪明者活了下来,但毋庸置疑,这些幸存者并不喜欢人类!不过,一小部分人类还是很繁荣地活下来了。露辛达·凯雷(Lucinda Carlyle)控制了称为铰链(the Skein)的一系列星际大门,并且在一颗遥远的行星欧律狄刻(Eurydice)上发现了一处遗迹。该遗迹非常可怕,正如名字欧律狄刻(Eurydice)所暗示的一样。露辛达并不知道,在「艰难的狂喜」之前,一群科学家把一些人物的人格扫描到数字存储中,希望某一天能够复活他们。正如人工智能科幻中常见的主题一样,一旦这些人物觉醒,他们都会很不高兴。但《牛顿的觉醒》中还包含着更深层、更黑暗的主题——是什么使一个人成为人?是灵魂、记忆、肉体,还是说,只要生下来就是一个人?如果你不喜欢强烈的道德主题,也没关系。这本小说更多地照顾到了每种科幻读者,它里面有很多元素——超光速飞船,纳米科技和虫洞……在《牛顿的觉醒》中,有满足每个人的东西。
严厉的月亮
严厉的月亮The Moon Is A Harsh MistressBy Robert A. Heinlein获得奖项:1967年雨果奖提名奖项:1966年星云奖,1966年雨果奖你喜欢自由恋爱吗?你喜欢吃早餐吗?如果你说不,那你一定是一个骗子。 带给我们《星河战队》的作家罗伯特·海因莱因(Robert Heinlein)在他的小说中自由地使用了这两个概念。如果你认为这些基本欲望满足不了更博学的人,那么请注意,海因莱因是第一个被美国科幻小说作家协会授予「科幻小说大师」称号的人。海因莱因特别注重作品的吸引力,但就我个人而言,我喜欢他的作品是因为他写的故事很不错。《严厉的月亮》出版于1996年,书中介绍了月球殖民者反抗地球的统治。这本小说因它的细节描写以及对未来殖民月球的现实表述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科幻小说之一。小说的时间设置在2075年,「疯子」(loonies)占领了月球——他们是罪犯、流亡者以及他们的后代,并且这里男性人数是女性的两倍,所以多夫多妻的现象很普遍。看守(Warden)拥有着权力,但在粗犷的月球殖民地,他们就像没牙的老虎一样。在月球上,HOLMES IV(High Optional, Logical,Multi-Evaluating Supervisor, Mark IV)是控制所有机器生命的主控电脑。这个故事是以Manie的口吻叙述的,他发现HOLMES IV是一个充满幽默感、并拥有自我意识的存在。他们成为了朋友,Mannie还亲切地把HOLMES IV称为Mike。这本书在1967年获得了雨果奖,并在1966入围星云奖。
潘多拉之星
潘多拉之星Pandora’s StarBy Peter F. Hamilton如果将艾萨克o阿西莫夫(Isaac Asimov)的才气和弗兰克o赫伯特(Frank Herbert)的智慧结合起来,会得到什么呢?答:文学意义上的私生子——彼得o汉密尔顿(Peter Hamilton)。汉密尔顿的小说综合了文学泰斗们的风格技巧和科幻大师们引人入胜的太空歌剧概念。汉密尔顿描绘了2380年的世界,人类通过虫洞旅行殖民银河系,一路上遇到各种外星人与人造物。在为数不多的未知领域中,有一个环绕恒星的屏障,「戴森对」。天文学家达德利o博斯(Dudley Bose)对「戴森对」的外围进行了首次观测,那里有两颗分别距离地球1000光年和距离空间联邦边缘750光年的恒星,消失在了「戴森球」之间。人类对其十分入迷,于是在第一拨火星登陆者威尔逊o凯姆(Wilson Kime)的组织下,人们建造了一艘比光速还快的星际太空飞船「第二机会」(The Second Chance)来进行调查。当「第二机会」到达的时候,他们发现了已经关闭的怪圈源,还遇到了好斗的未知物种Primes——他们正在争夺有限的自然资源。Primes抓住了达德利o博斯(Dudley Bose)并发现了联邦的具体位置。那这些未知物种会为了资源而攻击人类吗?这你必须读续集才知道,也差不多是小说结束的地方了。系列小说《联邦传说》(the Commonwealth Saga)用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人物性格描绘了美好而充满生机的不同世界。
神经漫游者
神经漫游者NeuromancerBy William Gibson| Sprawl获得奖项:1984年星云奖、1984年菲利普狄克奖、1985年雨果奖提名奖项:1984年英国小说科幻奖、1985坎贝尔奖赛博朋克之王——《神经漫游者》(Neuromancer)在此清单中排名第10。该小说鄙视一切跨国集体以及科技给人类日常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神经漫游者》是最重要的一部赛博朋克小说,它鲜活复杂的现代科技意向为科幻小说创造了新的标准。吉布森的《神经漫游者》还创造了许多文化新词,如「赛博空间」(Cyberspace)和「母体」(Matrix)。除了身为赛博朋克的权威,吉布森还拥有敏锐犀利的才智。有位作家曾引用过他最搞笑的几句话:「在发现你自身的不足与自卑之前,首先你要确定,你并没有被一群笨蛋所包围。」《神经漫游者》是《蔓生都会三部曲》(Sprawl trilogy)中的第一部小说,第二部是《读数为零》(Count Zero),末篇是《蒙娜丽莎加速器》(Mona Lisa Overdrive)。小说主角凯斯(Case)是一个寻求自我毁灭的无业瘾君子兼黑客,被称为「接口牛仔」(interface cowboy)。他受雇于一个神秘的侦探阿米蒂奇(Armitage),用黑客身份为其做事来换取毒品。但问题是,凯斯根本不知道工作的实质,也不知道阿米蒂奇是谁或者是什么东西。这部小说给了企业集团势力和人工智能重重一击,并刻画出这些东西对人类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这部小说斩获三项科幻小说大奖「雨果奖」(Hugo Award)、「星云奖」(Nebula Award)和「菲利普狄克奖」(Philip K Dick Award)。
我,机器人
我,机器人I, RobotBy Isaac Asimov阿西莫夫(Asimov)算得上一切科幻小说和机器人的「教父」。不把这本书放在重要位置的机器人小说清单都是没有自知之明、不值一读的。除此之外,我为什么如此喜欢《我,机器人》系列小说呢?因为阿西莫夫提出了「机器人三定律」。当你是某个领域的第一人,你就可以创造自己的行话——阿西莫夫就创造了一个术语,「机器人学」(robotics)。作家阿西莫夫一生著作近500本。在他最先的机器人小说系列中,他写了9部经典的科幻小说。它讲的是人类与机器人的关系。各个故事通过21世纪的一个叫苏珊o加尔文(Susan Calvin)的博士在一篇报道中的叙述相互联系起来。这些故事都围绕着人类、机器人及二者之间的伦理关系而展开。有几个故事都涉及到加尔文博士。她是美国主要的机器人生产公司「美国机器人和机械人公司」(U.S.Robots and Mechanical Men,Inc.)的首席机器人心理医生。《我,机器人》中首次出现了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这些定律为后来科幻小说中对机器人的刻画设定了标准。2004年,这部作品被改编成了一部成功的好莱坞电影大片,由威尔o史密斯(Will Smith)主演。
钻石时代The Diamond AgeBy Neal Stephenson荣获奖项:1996年雨果奖,1996轨迹奖提名奖项:1996年星云奖,1996年坎贝尔奖,1996年克拉克奖尼尔o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在他的科幻小说兼赛博朋克小说中创造了一个生动可怕的新维多利亚世界。一个小女孩从他父亲那里收到了一份礼物,《淑女养成指南》(The Young Lady’s Illustrated Primer)。为了把她培养成一个英雄,这本启蒙绘本教她从武术到电脑编程的各种东西。这本指南其实是一个巨大的并行计算机,每一页都可以根据人的直觉变化讲述不同的故事。它是电脑人工智能和人类活动的结合。从隐喻的层面上说,这本书其实只是为情节而设出来的,它让斯蒂芬森更专注于描述纳米技术等科技,从而推动故事情节的快速发展,并保持他一贯的对社会现实犀利的评论。这本书的读者有别于典型的斯蒂芬森粉丝和硬科幻爱好者。它让读者开始质疑他们对阶层、种族和社会制度的固有观念以及对待与自己社会经济地位不同的人的方式。《钻石时代》酷炫在哪里?那就是纳米技术影响着生活的各个方面,每家每户都拥有一个事件编译器,只要程序恰当,就可以创造任何物品。但是我也承认,关于鼓手(Drummer)的章节一直困惑着我。难道只有我一个人发现这个场景有点怪异?在如此重要的部分,存在着如此多的情节漏洞,不得不让我怀疑斯蒂芬森是否只是着急想写一个狂欢场景,然后却放弃了,认为这就是一个肆意放纵的情景,没人会注意到?另外一个酷炫的地方就是,当我们的主角哈克斯沃斯(Hacksworth)从长达10年的黄粱狂欢梦中醒来后,发现他的妻子已经和他离婚了。他感到很惊讶,但是我没有。《钻石年代》也荣获了1996年雨果奖。
P-1的青春The Adolescence Of P-1By Thomas J. Ryan与普遍观点不同,加拿大人对于生命的了解,可比大雪、冰球、薯条和过度礼貌要多得多。他们中出现了像Thomas J.Ryan这样的作家,他写了一本关于人工智能的硬科幻小说——《P-1的青春》(The Adolescence of P-1)。在这本小说中,Gregory Burgess是个懒散、不学无术的大学生,他对生活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和期待,直到他接触到相当酷的70年代计算机——IBM系统,360主机,于是开始学习计算机科学。Greg开始对博弈论和利用AI攻击系统着迷。他攻击了学校的主机,并在主机当中留下了一部分试验系统,创造了一个叫做「The System」的程序,戏称为「P-1」。The System本质上是一种病毒——在电信连接中到处乱蹿,并感染其他计算机。当这个程序不按他设计的方式运行时,他就写了个程序关闭它。之后,The System对他不再做出回应,他就以为试验结束了,然而实际上,P-1在学习、适应、理解它自身的缺陷。三年后,Greg在美国的一家大型企业工作,拥有了一切,但完全忘了P-1,然而有天,他接到了P-1打来的电话,此时的P-1已经完全激活,掌管了美国几乎所有的计算机。P-1开始涉入军方事件,并在一次终极对决中,表示计算机能像任何人一样忠诚。就像所有优秀的人工智能科幻一样,这本小说也在探寻,到底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了人类。1984年,《P-1的青春》也被改变成加拿大一档TV剧,叫做《捉迷藏》(Hide and Seek)。
软件体的生命周期
软件体的生命周期The Lifecycle Of Software ObjectsBy Ted Chiang「我绝不会做的事」清单上有两件事:1)养一只电子宠物;2)推荐一本有关成年人玩虚拟宠物的小说。但是,当我认为我绝不会拥有这样一个过期的90年代科技玩意(电子宠物)时,这本小说却成了最特别的人工智能小说之一。这本小说写于现代,此刻一切都已完成,没有什么新的科幻。毫不出奇,它在日本拥有一大批拥趸。《软件体的生命周期》是一本关于在线人工智能在一个叫做「数据地球」(Data Earth)的3D世界里进化的小说,书中设置了一个计算机呆子的梦想世界:在线创业公司、多玩家在线游戏和开源软件。软件公司创造了虚拟宠物,并将之编程为能够学习和进化的宠物,但读者真的能看着这些有意识的人工智能装扮成可爱的兔子。就如互联网中的实际情况一样,虚拟的性服务产业在这个在线世界嗅得一丝气味,并试图获得一席之地——就如最近的Second Life与其他虚拟实境项目一样。故事追随该软件的创造者们十多年,并在他们处理软件世界的问题以及卷入同人工智能的关系这种复杂事件时,探究他们之间的关系。特德·姜写这个故事就像是对多年来科幻作品中对人工智能的描绘的回应,而他并不同意AI必须忠实并遵守人类指令的观念。这本小说获得了2011年轨迹奖和雨果奖。
AI启示录A.i. ApocalypseBy William Hertling如果你是个文学爱好者,那么这本书无法吸引你,但如果你是个科幻小说爱好者,并对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感兴趣,那你一定会爱上这本书。尤其是,当你在读这本书时,脑子里一定会有一个声音在说——可不是那些人工智能会说「你们所有基地都被我们占领」的普通科幻小说。这是赫特林的第二本小说,是《阿伏伽德罗集团》(Avogadro Corp)的续集。聪明的高中生Leon Tasrev被一名俄罗斯黑道(巧合的是,这位黑道成员也是他的叔叔)逼迫,要求他发明一种新的计算机病毒,来组装黑帮的僵尸网络——这是黑帮用来进行数字犯罪的计算机军团。Leon的病毒比他计划的还要成功,世界上的每一台计算机都受到了感染。想象一下我们自己的世界感染了这个病毒的情景吧——自动取款机罢工、iPhone罢工、收音机罢工、汽车罢工——社会停滞、资源崩溃,而人类数以十亿的死去。然而病毒持续增长并进化成一种复杂的、开化的智能物种。Leon和他的朋友们试图找到一种方式来说服超级智能计算机不要杀死人类,或者说找到一种方式完全地消灭掉计算机。赫特林的角色们非常享受这段旅程。但是,你最喜欢的角色可能并不是人类,而是ELOPe,这是一种邮件优化系统,非常可爱又恐怖。在赫特林的描述中,人工智能的进化如此令人着迷,而如果你对技术性的硬科幻有兴趣,这本重点在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小说将会非常吸引你。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By Philip K. Dick我在童年时就相信当我长大时,我就能开上一辆飞翔车。我会有这样的信念,完全归咎于这本书。如今,我对未来10年的情况并没有太多信心,我并不认为社会在未来10年内能做到以下2件事:1)拥有足够先进的技术发明出飞翔车,2)拥有足够先进的社会,以解决驾驶飞车直上直下的问题,因为人们在平面的道路上都几乎无沿直线行驶。在这本小说中,菲利普·K·迪克创造的世界囊括了科幻、反乌托邦、后末世社会等等。地球遭受了终极世界大战的蹂躏。动物们因辐射污染濒临灭绝或已经灭绝,而养宠物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赏金猎人Rick Dechard必须「退役」6台逃走了的机器人,而John Isidore却在帮助这些机器人。小说解释了身而为人的意义,并将人类与机器人进行了比较,而这些机器人缺乏同理心。在某些方面,由于菲利普·K·迪克所描绘的世界生动清晰,充满暴力和美感,使得当下令人失望。我们没有机器人,更别说那些因为完全不像人类而让我们失望的机器人。如果你以为你看过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银翼杀手》就对这本小说了如指掌,那么你就错了。《银翼杀手》是从富有同情心的角度展开故事,而这本小说则表现出明显反人工智能的情绪,这些机器人因为它们无法像人类一样感受和思考而备受谴责。小说在「1990年前历来最受欢迎的轨迹奖科幻作品」名单中排名51位。
守护程序DaemonBy Daniel Suarez如果威廉·吉布森和尼尔·斯蒂芬森相爱了,并决定在某种两男怀孕的实验中将他们的DNA等分的合并在一起,你会得到什么呢?你会得到丹尼尔·史瓦雷兹,他写下了这本科幻、赛博惊悚片《守护程序I:网络杀神》,而在这之后是它的续集《守护程序II:自由之战》,这两部小说当中都提到了一种有感知能力的计算机程序「守护程序」(The Daemon)。在该系列中,守护程序的创造者Matthew A.Sobol因脑癌去世,他的计算机守护程序带着一个非常本源的目的启动了:毁掉任何挡在它路上的东西。侦探Peter Sebeck在为网络风暴娱乐公司(一家计算机游戏公司)工作时,经历了两起程序员死亡的案例。技术顾问Jon Ross协助侦探Sebeck调查这两起事件,然而他们的调查似乎因守护程序比Jon和Sebeck更快一步而徒劳无功。它侵入攻克了多台计算机,包括那些控制无人驾驶汽车(AutoM8s)和电子武器(Razorbacks)的计算机,并开始摧毁人类文明,将之重建并置于守护程序的控制之下。在中西部,内战爆发。这本小说节奏很快,动感十足,充满了有趣的观念。史瓦雷兹描绘了一个恐怖但又真实的未来,吸引了众多读者。不管你属于技术小说的阵营、还是喜欢推理惊悚片、未来主义,或者是个文学爱好者,你都会爱上这本小说。《华尔街日报》报道称1983年《战争游戏》的制片人拥有制作《守护程序》的电影版权。
太阳之屋House Of SunsBy Alastair Reynlds提名奖项:2009年克拉克奖威尔士人靠什么出名?——在这本书打响名号之前是肖恩·康纳利和凯瑟琳·泽塔琼斯,就这些了。但在2007年,威尔士科幻小说家Alastair Reynolds宣布他的《第一千个夜晚》宇宙系列小说已经完成了一半。2008年他完成了《太阳之屋》,并被2009年的阿瑟克拉克奖所提名。小说中,未来的六百万年,人类分居在银河系各个星球,并且仍是所知的唯一有感知的有机生命体。另外还有一些有感知的存在是后人类和「机械人类」(Machine People),这是一种有知觉的机器人,他们安静祥和地生活在一起。科技使得他们的世界十分独特——抗重力、力场、星际工程、惯性阻尼器(inertial dampening)与停滞场(stasis fields)……但好景不长,这个世界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缺失」——仙女座星云开始消失,而人类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从社会上来说,公民们被亚光速旅行所牵制,导致星际间的帝国难以聚拢,在一千年内,星际文明将逐渐消失,这一场浩劫被称为「大颠覆」。这部小说跟随着一条主线:也叫做「Gentian族线」,一个人类将自己分裂为一千个男性与女性克隆体,她把这些人叫做「shatterlings」。族线并不在星球上生活,而是在宇宙空间里穿梭着,帮助年轻的公民们,收集知识并游历宇宙。但如今有人故意要摧毁它们。两位「shatterlings」——Campion与Purslane爱上了彼此,并决议要在敌人完成目的前寻找到幕后主使,由此一同踏上了旅程。这本小说很受喜欢硬科幻、太空歌剧小说读者的喜爱,并且也是一个优秀的爱情故事。《泰晤士报》的一名评论员Lisa Tuttle称它是一部「惊险刺激、动人心弦的探险著作」,并有着「令人大吃一惊的结尾」。
首智能变形记
首智能变形记The Metamorphosis Of Prime IntelleBy Roger Williams这本书距离成为顽皮成年人追求的完美组合只差一些大麻了,这里面有着足够的性和暴力,让每个人内心的野兽得到安抚。不过,需要警告的是:不适宜心脏脆弱的人——内有群体自杀、野蛮的性场面与军火厮杀。而这些并不是没有原因的:这部作品探索了人类欲望的天性,并揭露了科技如何成为了人类实现欲望的工具。作者Roger Williams是一位来自新奥尔良的计算机程序员,于1994年写下这部小说。它充满着性与暴力,但却指出了人工智能得到权力之后的严重问题。一个拥有终级智能的超级计算机在研究量子物理时发现了改写现实的方法,并创造了一个技术奇点的时代。小说在两个时间段内穿梭——早期Lawrence创造了超级计算机「首智能」(Prime Intellect),以及600年后人类生活在一个伊甸园中。主人公是第37名年龄最大的人类Caroline,她身处一个叫做「死亡赛马」的游戏中,这是一个残酷的终极游戏,而死去的人类会立即被首智能复活。在程序设定的局限下,为了遵守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第一守则,首智能消除了疾病与不完美,创造出一个永生的社会。为了满足第二定律实现人类愿望,它允许对第一定律做出小小的违规行为。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类欲望并消除伤害,它引进了「变化」(Change),首智能可以在它之下完成对所有环境的控制。为了了解首智能,Caroline找到了它的制作者,并最终带来了技术奇点的坠落。它是针对技术奇点的这一思想的重要作品之一,后续《首智能的轮回》正在创作中。
狂战士BerserkerBy Fred Saberhagen还有比执着于抹杀生命的杀人狂更加可怕的事情吗?有,那就是——执着于抹杀宇宙间所有生命的人工智能。《狂战士》是一部太空歌剧的故事集合,以人类与狂战士们之间的浩瀚战争飨宴读者。狂战士(Berserker)名字源于北欧勇士传奇。它们是一群可以自我复制的战争机器和末日武器,遗落于星际间的战争。它们被制作者用于发生在在地球旧石器时代的战争中消灭红色种族(Red Race)。由于一个愚蠢的错误,狂战士们并没有设定为在消灭敌人后保护制作者,就在战争不久之后,它们反噬其主并毁灭了主人。狂战士大小形态不一,从陨石大小到人类甚至更小,它们致命在于目标只有一个:毁灭所有生命。在消灭了主人与敌人之后,这群狂战士继续执行它们的程序,并消灭在银河系中撞见的任何生命,导致了全部有知觉的种族联合起来反抗屠杀。
阿尔法星的救赎
阿尔法星的救赎Alpha RedemptionBy P. a. Baines我从没想过有一天我会推荐一本讲述家庭与友谊的基督教科幻小说,但是这天还是来临了。我在写这个的时候正在用酒精来谋杀我心里的无神论者,这样我就可以说《阿尔法星的救赎》是一部我读过的最有趣的人工智能科幻小说之一了,它有一个非常神奇的主角,在太空中研究着人类存在的意义,这对于硬科幻读者来说很有吸引力。《阿尔法星的救赎》的主角自愿成为去往另一个星球的宇航员,他知道这是一个很可能有去无回的旅程。他被选中了,并从保护他度过运行超光速飞行的营养液中很快醒来。他的唯一一个伙伴是船上的计算机,Jay。尽管Brett一开始不喜欢Jay,但他们还是在去往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的光速旅行中成为了朋友。Brett是一个孤独的40岁男人,有着至今无法走出的黑暗的过去。而想要理解人性的人工智能计算机帮助Brett克服过去,并在其中明白了人类的情感与反应,比如痛苦与恐惧。在旅途的结尾,Jay的自我意识达到了开始相信更高一层力量的存在,比如上帝。在最后,他做出了一个巨大的牺牲。
天使女王Queen Of AngelsBy Greg Bear提名奖项:1991年雨果奖,1991年轨迹奖,1991年坎贝尔奖犯罪,内疚,惩罚。这听起来是科幻小说或者当今的美国吗?当我意识到乌托邦科幻中的未来概念有多现实的时候,我开始害怕,比如人工智能的兴起,而《天使皇后》便是这样小说中的一部,它以惊奇而生动的方式描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小说中的未来世界是以具有自我意识、高度进化的超级计算机为框架。《天使皇后》一书构建了一个公元2048年的错位世界,在这里,纳米技术是美国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被用于神经科学和心理学来进行新型心理学治疗,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一危险的治疗,引起了不同的社会等级制分化。该疗法有其邪恶的一面:它的作用是创造不会在工作中或社会环境中引起任何骚乱的温和个性。如果你接受了这个治疗,你可以获得最好的工作。有些人天生性格积极,因此不需要治疗,而那些不能或不肯接受治疗的人,则会被贴上「未治疗」标签。小说的主要人物如下:Emmanuel Goldsmith是著名的「未治疗」作家兼连环杀手;Mary Choy是负责调查连环杀人案的警探;Richard Fettle是Emmanuel Goldsmith的好朋友,也是另一位「未治疗」作家;Martin Burke是采用一系列虚拟现实技术治疗病人,并有机会探索Goldsmith思想的心理治疗专家;以及我们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航天探测器,它发现了在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统中有一颗类地行星,上面有具有自我意识的生命。《天使皇后》于1991年被雨果奖,坎贝尔奖和轨迹奖提名,并且有续集《倾斜》(Slant)。
何以为人When Harlie Was OneBy David Gerrold提名奖项:1972年星云奖,1973年雨果奖,1973年轨迹奖你是否曾经觉得电脑是你最好的朋友,是唯一真正了解你,真正听你说话的人?拜托,我可不是唯一有这种感觉的人。如果你认同上述说法,那么这个最早的关于智能计算机的故事,一定会是你的菜。它与海因莱因的《严厉的月亮》类似,但是在这篇小说中,人工智能Harlie从一开始便设定为具有智力。H.A.R.L.I.E.是对「模拟复制人类的智能引擎或模拟人类生活的机器人」的缩写,英文是Human Analog Replication,Lethetic Intelligence Engine或者 Human Analog Robot Life Input Equivalents。Harlie由一位心理学家David Auberson设计,他一直负责Harlie从小孩长大成人的整个过程(只要电脑的发展阶段也可以按人类的概念来划分)。这部小说记录了Harlie的人类旅程,并且当Harlie抵抗被关闭时它发出了「何以为人」的哲学问题。由于这一问题过于深刻,所以为避免说教与枯燥,Gerrold用轻松幽默的语言描述了这一哲学问题。《何以为人》于1972年提名星云奖,1973年提名雨果奖。Harlie也出现在Gerrold的其他书中,比如《星狼系列(Star Wolf )。
虚无目的地
虚无目的地Destination VoidBy Frank Herbert当我想到Frank Herbert时,我总会想到那个充满巨大虫洞和魔法、能给你任何超能力的迷幻世界,但是当读者怀疑Frank Herbert是不是因为吸毒而没有写科幻小说时,他其实正在写一部关于人工智能的高智商科幻小说。着眼未来,《虚无目的地》讲述了一个故事。其中的人类成功地创造了人工智能却以悲惨收场:一个来自普吉特海湾某个小岛的堕落意识带来了死亡和破坏。这次失败之后,该项目被移到月球进行以减少伤害。书中描写了人类第七次尝试制造人工智能,而且在这次尝试中造出了克隆人。克隆人是孤独的,而且他们认为自己是被派往鲸鱼座T星进行殖民的宇宙飞船上的船员和乘客。该船由OMCs(Organic Metal Core,有机金属芯,无身体的人类大脑)所控制:最初的两个大脑变得紧张兮兮,第三个变得疯狂,还杀了两个船员。由于没有能正常运作的OMC,船员创造了人工智能来操控飞船。尽管如此,飞船上的牧师意识到这是在高压环境下创造出的奇迹。这部小说是一个系列作品之一,还包括《基督事件》、《拉撒路效应》以及与Bill Ransom合著的《阿森松因素》。
WWW:觉醒Www:WakeBy Robert J. Sawyer提名奖项:2010雨果奖,2010坎贝尔奖对于这部小说最好的讽刺是小说中描写了一个被称为「Webmind」的互联网自发兴起的智能。《觉醒》的时间设定在2012年,讲述了一个15岁拥有数学天赋的漂亮盲女 Caitlin Decter的故事。由于她父亲要在圆周研究所(Perimeter Institute)工作,所以她们全家从德克萨斯搬到了安大略湖。Caitlin接受了治疗,治疗中采用了一种叫「eyePod」的信号处理设备,它将信号再加工后传输回她眼睛中的植入体中。虽然正确的数据被传递到视神经中她就能看到,但是由于某些原因,Caitlin的瞳孔只能响应光但她却看不见。为植入物安装软件更新的黑田博士希望能让Caitlin真的恢复视力,而不是仅仅将视觉信号传输给她,这个软件允许她想象万维网的样子,于是她看到了像棋盘一样的网络视觉背景。最后的软件补丁让Caitlin恢复了视力。一个自发产生于互联网的人工智能知道了Caitlin看到的网络视觉,并且她的「eyePod」试图联系这个人工智能。Caitlin意识到有东西想要和她交流,她一直指导它直到她发现它的智商已经超出人类的两倍。它祝她生日快乐并且告诉她自己叫「Webmind」。该小说是《觉醒,观看,漫游》三部曲之一,并且被2010年雨果奖提名。你还看过哪些精彩的人工智能科幻作品呢?欢迎推荐给小编。
各位看官赏点饭钱,好让小主有力气干活嘛。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被以下专题收入,发现更多相似内容:
玩转简书的第一步,从这个专题开始。
想上首页热门榜么?好内容想被更多人看到么?来投稿吧!如果被拒也不要灰心哦~入选文章会进一个队...
· 82989人关注
包括好的app推荐清单等各类清单
· 17人关注
那些萌死或者雷死的东东
· 13人关注
各位看官赏点饭钱,好让小主有力气干活嘛。
选择支付方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恐怕不能 英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