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按时输入手机验玛,移动流量红包有效期还有效吗

如何看待新年抢红包的用户心理?
过年和红包总是分不开的,现在各个互联网公司,像微博、微信、陌陌、支付宝都开始把发红包作为春节的主战场,到底利用了大众什么心理?
按投票排序
443 个回答
在我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正在手机上被几十个人同时讨要红包……事情是这样的:著名女企业家
老师请我做了一个演讲,谈钱太俗,事后用支付宝包了一个「嘉宾红包」赏给我。我美滋滋地拆开这个红包以后,立刻光荣地以四位数的成绩,跃居各位支付宝好友可以查看的红包排行榜第一(居然可以查看这样的排行榜!)……现在我快破产了。这件事充分说明了「红包」和「给钱」是不一样的。你看,连支付宝都学会告密了。收发红包从来都不是一种经济行为,而是一种社交行为。所以这篇回答,主要针对微信和陌陌等社交工具上的抢红包,不讨论支付宝和微博。前者是财务工具,后者是媒体,想不通它们干嘛要趟这浑水(当然,那里有红包我还是会去抢的)。发红包是因为快过年了。其实不止过年,婚丧嫁娶,都会用到红包(丧事叫奠仪,但跟红包的实质是一样的),这些情境的共同特点在于:人们会聚到一起。人是喜欢聚合的生物,这是千万年演化形成的特性,永远改不掉。我小时候,家里住平房,晚上老停电。一停电,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推开门走出去。邻居也纷纷现身,彼此确认:「又停电了?」「麻烦!」我虽然年幼,置身在人群之中,也会感到浑身舒坦的一阵安心。——想想看,要是某天邻居全不在家,一个人都没有,该是何等的恐慌?人性天然如此:大事小事,喜怒哀乐,聚到一起总会有更好的感觉。在古代是围着篝火载歌载舞,现在是上饭店订个几十桌。形式在变,本质不会变。就是在人们聚集到一起的这些仪式中,产生了收发红包的环节。这个环节非常的严肃,说它是画龙点睛也不为过。前面说了,收发红包是一种社交行为。为什么要发「嘉宾红包」而不发「劳务费」?本质上是在用「红包」这个形式传递一句潜台词:「咱们是朋友咯」(这个钱就不按市场价走啦)。而且红包里毕竟放了钱,相比于口头上的甜言蜜语,掏钱当然有份量得多。作为一种极具形式感的,「有份量」的社交行为,它对于人际联结的质量给予了严肃的认证:看!这可是真金白银!就算我们平时关系不密,我可是拿你当回事的!——其庄严程度仅次于歃血为盟。收红包的人开心就不用说了,发红包的人其实也很开心。这一行为让双方同时确认:「我们之间是有联结的,我并不孤独」。现在,微信和陌陌把这种行为搬到了网上,这意味着什么呢?这表明,人们在网上的关系,也需要一点真金白银的认证。关于互联网是如何一点点侵蚀并异化人际关系的,写起来会是一篇大文章。这里就直接放结论了:网上的关系,根本上还是一种虚拟关系。看似亲密,实则疏离。使用者容易陷入自恋(不仅仅指自大)的精神气质,玩世不恭,不倾向于认真表达情感(认真你就输了)。也许可以把网络比喻为一个超A卖家,它推销给我们仿真的商品:「跟真的没有两样,你看看,你听听,你摸摸,有什么区别呢?——跟实体一样!」但说到底,「跟实体一样」毕竟不是实体。人类的肉身没有呼吸相闻地聚到一起(就算聚到一起了,也是各自埋头玩手机),光是数据在交换,这中间就有本质的差别。网上有群,这是一种特有的集会形式。但它和现实中的集会不一样,缺少那种呼吸相闻,能让人感到「安心」的实体感。前面说了,网络关系轻飘飘的,无质量可言。热闹倒是热闹的,但是很难有人情:几百人的群,随时都有人在说话,有时烦得我不得不屏蔽提示音。——这就可以看出来,我的心并不能寄托于此。时常也会打字,但并不会因为有千百个不知道在哪里的人,可能收到(也可能屏蔽掉)我的消息,就有安心的「置身人群之中」的踏实。但是一到线下聚会,立刻就会觉得温暖起来。网上的热闹,有时真是浮光掠影的一层表皮,热闹完了什么也没有。该空虚的还是空虚。还是多管齐下才好。不然,新年夜大家在群里乐乐就好了,何至于有那么多人非去外滩凑热闹。如此说来,微信引以为豪的「熟人社交」反倒是一种倒退。陌陌好歹是从零关系进入网络关系,微信则是把「现实中的关系」变成网络关系,虽然方便了,未必是好事。这些产品不是没意识到这一点,它们一定也在考虑进一步的突破。不然,只会像当年的BBS一样,从热闹的极点慢慢流失人气。微信还好,退潮之后毕竟还有现实的联系。像陌陌的群组,大多因为兴趣或地理位置聚到一起,尤其需要具有现实感的媒介对彼此的关系进行确认。根据经验,这种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用户打字打得厌了,就会开始有所反省:「玩到现在也挺无聊的……」除非搞几次线下聚会,否则,仅仅只靠网络上的信息交换,就像喝海水止渴。无论看多少分享,点多少赞,跟多少人在群里插科打诨,心里还是会缺一块。这一块,就是人情。现在快过年了,正是人们结束了一年工作,开始聚集团圆的时间。这时候,尤其凸显出网络人际的虚无。按早些年的传统,只能是群发短信,或在群里复制粘贴送祝福。大年三十,刷屏;初一,刷屏;十五,刷屏……可是有谁真把这些当回事呢?到了日子,不还是现实中的走亲访友才是正经吗?网络的便利,也正是网络的限制。它太轻易了,没法当回事。前两年有一句流行语:「群发的短信我不回」。你反正也没有多认真,我凭什么要真心相待?抢红包的火爆,就是因为迎合了用户的这种需求。在任何时候,人类都渴望与他人产生更深层的联结。可是在网上的关系中,我们不能传递体温,传递眼神,传递关心(非口头的),我们能传递的只有冷冰冰的数据。那么好吧,我们让这个数据更有诚意一点。最终,我们找到了一种最可能带有温度的数据,就是钱。因为是货真价实的钱,我发出的祝福再也不会虚弱无力了;因为是货真价实的钱,潜水的用户被炸起来了;因为是货真价实的钱,我找到了冒泡的理由;因为是货真价实的钱,我待在群里不发言也不用担心被踢出;……一毛钱或是一块钱又怎么样?重要之处在于,它是真的,我与他人的互动也是真的。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的新春游园会,奖品不值钱,却总能收获比钱更多的快乐。新时代的人类想出这种新的联结方式,也算是一桩好事。网络是越来越好了。素昧平生的人,可以藉由网络相识、相交,甚至在远隔千山万水的情况下,通过一点点金钱的交流,感受到彼此的善意。但我对于这种网络的人情,仍旧有一点担心:会不会因为它的功能越来越强,有一天人们真会忘掉面对面的重要?过年时各自埋头对着手机,就能沉浸于网上的交情,而无视现实中的彼此隔断?我们拭目以待吧。
如果你在群里点开一个红包,忽然感受到久违的节日的喜庆感,这不是因为你的贪婪(总共才多少钱呢?),而是它因为激起了潜藏于我们心底的,对联结的渴望。我们成功地找到了一种方法,可以为网络关系增加一丝现实的份量。无论如何,这比点赞和群发有诚意多了。
抢红包让很多人深刻了解到,自己不仅穷、贪婪、聒噪、懒惰,而且运气也非常糟糕。
很多专业人士都解答了,业外人士也来一篇,请轻点拍砖,谢谢。抢红包大战,人均1.92元:我们都是腾讯阿里们的产品文|邓璟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1元、2元还是5元现金?15元的玛莎拉蒂购车抵用红包,还是500万元的波音客机购机抵用红包(注:网友恶搞图)?又或者戳了半天手机频幕,一无所获?今天阿里巴巴支付宝发数千万红包(现金和代金券),你抢到了多少?腾讯阿里们的红包大战今起进入白热化,一直延续到春节期间,根据部署:2月12日晚9点,腾讯微信首轮春节“摇红包”开启,派送出2500个现金红包,整个春节期间将送出超过5亿元的现金红包,以及超过30亿元的各类卡券红包;2月11日-2月19日(正月初一)期间,阿里巴巴支付宝将与品牌商家一起向用户约6亿元红包,其中现金超过1.56亿元,购物消费红包约4.3亿元;还有手机QQ、百度等也宣布加入春节红包大战阵营,手机QQ发放的现金和代金券红包价值超过30亿元,百度钱包也会发放超过30亿元的现金红包和代金券……腾讯阿里们在宣传中用了“亿万红包”一类字眼,看起来相当刺激相当诱人,是不是?如果我们对比一下我国移动互联网使用者的数据,也许会冷静和失落一些:中国目前已有8.75亿人使用智能手机等设备访问移动互联网,即每三个中国人里就有两个在使用移动互联网;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较前一年增加了7000万,手机网民占网民总数超80%,手机和移动设备成为互联网的第一入口。如果把上文所述各方“号称”的数据全部看成是现金红包,总额大概是101亿元,平均到每个移动互联网网民手中,每人能拿11.14元——你没有看错,是不到12元,而且是人民币。其实,我们还没考虑腾讯阿里们发放的绝大部分都不是现金红包,而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各类代金券。如果按照现金红包占总红包额的1/6计算,平均每人抢现金红包的数字约是1.92元。至于现金红包有没有“号称”的那么多,由于缺乏第三方监督,解释权归腾讯阿里们所有。我个人是相信腾讯阿里们不会坐庄耍诈的,因为没多大必要(这笔账后面我再算)。一哥们昨天在微信圈转发了一个段子,非常有趣:凡是春节前给我卡里存500元的人,满40个我随机抽取一个人奖励10000元!比福彩更诚信,比体彩更透明! 500变1万超划算! 博一博,单车变摩托! 拼一拼,拥有土豪金! 赌一赌,吉利变陆虎! 诚信第一!绝不作弊!!联系我,向我索取卡号!!! 玩的就是诚信,赌的就是透明。请各位自行对照下今天抢支付宝红包的各种戳戳戳,以及明晚开始的微信红包摇摇摇,还有等待“抢红包中大奖”时的肾上腺激素飙升、得知抢红包结果后不甘与落寞……要说明下,哥们这段子说的是民间非法赌博的一种,把这种方式发挥到极致并且合法化的是彩票。世间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也不会掉馅饼。按照传统的分析,腾讯阿里们之所以“砸巨资”给用户发红包,是为了争抢下一个O2O入口。O2O是英文Online To Offline(在线到离线/线上到线下)的缩写,是把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此前,两大打车软件巨头腾讯阵营滴滴打车、阿里阵营快的打车已进行旷日持久的红包大战。有一次打车,的哥问我:它们又给乘客红包,还给司机补贴,烧那么多钱怎么盈利呢?当时我也只能“争夺O2O入口”这么敷衍式、理论化跟的哥解释。不久后,看到一篇文章,讲述发展一个捆绑银行卡的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成本收益分析,顿时感觉清晰明朗多了:互联网企业(商家)发展一个移动支付用户的成本,如果按照最传统模式,如一对一劝说、安装、服务、送小礼品等,大约需要100-150元人民币。问题来了,我们现已越来越习惯用打车软件,有多少人从打车软件所给的红包里,得到超过150元的红利?这是第一点。第二点,由于捆绑了银行卡成为移动支付用户后,我们在阿里巴巴支付宝、腾讯财付通等支付平台上,花销比过去多了多少(腾讯阿里们从中赚取了佣金)?闲钱留在腾讯阿里们后台上的又有多少(它们赚取了利息)?这样算可能还远远不够。去年一个午夜,我看书时看到一句话:营销的最高境界,是把用户变为你的产品。当时模模糊糊对这句话有感觉,但还是有不少困惑,看到今天开启的腾讯阿里们红包大战后,似乎多了一些理解。微信去年春节期间推出红包,被马云称为“偷袭珍珠港”。发红包抢红包之所以让人乐此不彼,跟中国传统的春节文化有关,更跟人性的弱点有关。什么是人性的本质?结合知乎网友“刘玉泉”的一个精妙解答,把它归结为:人性最核心的本质:追求快乐,逃避痛苦。说白了,就是追求金钱(物质)、权力、情色和名声,逃避生理疾病和心理缺陷。其中,逃避痛苦的欲望远大于追求快乐的欲望。可以说,人类目前所有交往、交易,都逃不脱上面这句话的范畴。具体到春节期间发红包抢红包,只要不是受制于环境等因素(比如没回家过年),我相信,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微信红包都难于取代用利是袋(实物红包)给自己的父母、子女和其他亲戚朋友发红包,因为电子红包缺乏那种传统的仪式感和交流感,也不符合一些传统习俗(比如孩子们拿的红包大多要上交父母)。抛开这种接近于“一对一”发红包抢红包的模式来说,腾讯阿里们依然精准地抓住人性的弱点,这一点在微信群的发红包抢红包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微信群的发红包抢红包,利用的人性弱点包括但不限于:基于熟人交际圈的“信任”和“大方”心理;基于抢红包金额不确定性的“悬念”和“赌徒”心理;基于春节期间有闲情逸致的“简单操作”模式和“娱乐”心理;基于“失去带来的痛苦远比得到带来的快乐多”的“欲望”和“不满足”心理(比如一个晚上发出去100元红包,抢了105元红包回来依然会怅然有失,不信您试试看~);基于发红包和抢红包之后的炫耀或落寞心理,从而主动成为商家的免费广告者……从这个角度看,阿里巴巴支付宝这种基于购物为基础的发红包抢红包模式,就算投入真金白银再多,再延长战火的时间和强度,也未必能撼动微信这种基于熟人社交关系的发红包抢红包模式——人性弱点不包括向完全陌生的人随意发红包。说腾讯阿里们把我们都变成了产品,需要回归到“产品是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按照维基百科的解释:In marketing, a product is anything that can be offered to a market that might satisfy a want or need.产品,是用来满足人们需求和欲望的物体或无形的载体。当产品是有形的物体、无形的服务时,比如商店里出售的各类商品、家政工人的服务、保险公司的保单,我们已经非常熟悉。人们的需求和欲望是多层次的,满足方式也多种多样。人性弱点里的“追求快乐”,一种表现方式是懒惰、贪小便宜。在“我们”成为腾讯阿里们的用户(产品)时,“我们”的消费习惯和路径依赖、品牌认知和个人信息(包括一直在抵制的各种实名制),都由于上文所述的各种人性弱点,免费且主动送给了腾讯阿里们,而这些带有隐私和秘密性质的信息,往往是除了自己连家人都未必清楚的极有价值的信息。所以,尽管我们未支付分文,却付出了高昂代价。也因此,我们在浏览网页时,一些广告因我们此前的浏览记录、消费记录等被“精准且智能”投放到眼前,只不过现在这种技术还不够成熟,所以时有错误投放出现。上一段只是最简单且已成为现实的例子。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家公司,它知道“我们”的个人隐私(姓名、地址、出生年月、工作和居住地点等)、健康状况(体检报告、药物使用等)、用车情况(频率和距离)、消费习惯(所购品牌、消费额、信用卡额度、信用状况等)、旅行情况(地点、天数和消费等)、婚丧嫁娶……就算不考虑安全因素,它的强大也让人有些毛骨悚然。随着技术进一步发展,假以时日,它就成了让我们工作生活都更便利的、想甩都甩不掉(或许也不必甩掉)的工具。而“我们”本身,也就成了它最有价值的一种产品——就算阿里支付宝、腾讯微信这些载体有一天都消失了,一些新的商业模式横空出世,“我们”都将被高价转卖到那些全新商业模式。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不是腾讯阿里们纯粹意义上的用户,而是它们努力用最低廉成本、满足人性弱点打造出来的产品。这个春节假期,就算你运气好到足够亿万人里挑一,能拿到腾讯阿里们的千元现金红包,考虑到所花时间和精力等成本,我想也不太划算,还不如多陪陪家人。当日新月异的科技浪潮像海啸一般袭来,当免费的红包从天而降,最有价值的应该始终是“我们”。----The End----专业主义微信公众号zhuanyezhuyi1982 邮件努力用专业主义视角为您解读新闻主编|似水流年|微信 aimforthesky你还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专业主义”,看不一样的新闻和新闻解读。
我有个群,平时完全没人说话,那天有人发红包,然后引发了连锁反应,大家都开始发,平时不说话的人也都跳了出来。那天的红包数量几乎等于群人数,而且这个群里面的人大都是互相不认识的,不存在人际关系维护。这件事情怎么看都像是一场孤独的狂欢。我们要的是什么?不过是那点微薄的存在感。
我难过的是我已经30岁了还在抢5毛8的红包,这根本不是我想要的人生啊。
通讯技术的发展在拓展人们关系网络的同时,稀释了关系浓度。形象地说就是你看着满屏成百上千的微信好友,却没有欲望去和他们的任何一个人对话。当欲望缺失的时候该怎么办?创造欲望!现在微信上面,你和什么样的人来往最密切?我的猜想是两类人:和你有利益关系的,以及和你有情欲关系的。前者包括客户同事潜在合作伙伴有权有势对你有价值近期能帮到你的人,后者包括女朋友老婆小三相亲对象仰慕者暧昧者和任何与你打情骂俏之人。这两类人和我们对物质和情欲的需求直接挂钩,因此我们在浓度日渐下降的社交关系里面,还会保持很高的积极性。看清了这样的心理,作为想要吸引客户的商家,你当然就会选择发红包或者用美女/美男的方式了。最近的红包大战是物欲的充分利用,而利用各种袒胸露乳美女做营销的网游手游视频网站等等则是利用情欲的例证。
对于很多人来说,有便宜不占,就跟亏了钱一样。----------多说几句-----当然很多人都说是群里热闹开心开心,这个开心过程中大家都会说“他竟然抢到了我都没抢到!”“你的手怎么这么快?!”“恍恍惚惚好这次是我抢到啦!你没有吧!” 之类的话吧。其实差不多意思。重点并不在于钱的数额。在于看似一个公平的机会摆在那,“凭什么他就抓到了,我为什么就没有呢?我抓抓也会有的。”适用于很多事情。
马云发红包前后微博评论的差异马云发红包前后微博评论的差异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大家一起戳手机,戳玩一起抱怨这红包活动有多么多么差,一起开开玩笑,多有意思。至于那点钱,谁会在意呢
占小便宜呗,大部分人时间成本很低的,比如花几个小时在万达物美不停的排队为了每次领一张鸡蛋券的人。
开心得抢了一夜的红包,刷朋友圈看到这一条,陷入了深思╯﹏╰
Windows Phone 用户默默路过
其实我倒想问 如何看待知乎上一件芝麻蒜皮的小事也要扯上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大旗这种现象
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个人感觉,凡事符合下面条件的:。不要钱;。不动脑;。不用负责的;。可以讨到便宜国人对此类事情会一直乐此不疲,无休无止。互联网又把这种效应千百万倍地放大了
真想把这些蛇精病app全拉黑!什么鬼!
万。一。呢。—————————————————这几天累积抢了小二百 都是5毛8毛攒出来的你说万一的力量有多大-_-#
平时看到地上有一毛钱都不鸟,现在抢到一分钱红包都觉得是发大财。
你评论这个事儿可以,研究这个事儿可以,但请不要上纲上线。大家也就图一乐,上班时候调节下气氛而已,没人想着靠这个发家致富。
不劳而获神马的我最喜欢了~
已有帐号?
社交帐号登录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可怕!微信红包群抢到最大或者最小要再发红包现象居然有阴谋~_旺玛红木家具大全-爱微帮
&& &&& 可怕!微信红包群抢到最大或者最小要再发红…
 “哎,连娶老婆的钱都输没了。”在水头某车行做代驾工作的小何,最近老是唉声叹气。他出来工作已四五年,好不容易攒了几万元,却因微信红包赌博,全部输光了。  微信红包兴起后,朋友圈里抢红包成为很多市民乐此不疲的小游戏。但被一些别有用心人加以利用,将微信红包变成赌博工具,俨然成了虚拟网络赌场。  连日来,记者就此展开调查,揭开微信红包群中的群主、庄家、代包手、“鬼”之间的利益链条。【受害者】沉迷于红包赌博小伙输了数万元  2014年年末,小何和许多人一样,常和朋友在微信朋友圈抢红包,每次发的红包也就一二十元,一天下来,输赢最多不超过100元。  今年3月份,小何的朋友把他拉进一个红包群,里面一封红包动辄数百元。起初,小何只是观望,对于每天工钱只有百来元的他来说,输一个红包就意味着白打工好几天。  但群里有人分分钟就赢了几千上万元的“案例”,让他渐渐动了心。“有些人运气特别好,连抢十几局都没输过。”小何决定试下运气,加入抢红包的行列。第一天,他就赚了2000多元。  “每天给人代驾,辛苦跑大老远,才赚几十元,而抢红包不费吹灰之力,就有数百元进账。”面对这份诱惑,小何渐渐越陷越深,加了越来越多的大额红包群。他最常玩的是“最大最小”,即抢到最小红包金额的,要发红包。  一个月下来,小何发现自己的账户少了2万多元。“可能钱都是网上支付,输赢都只是一堆数字,没太大感觉。”小何说,当他知道已经输了2万多元,不是想着就此打住,而是决定再拼几把,把输的赢回来。哪料,最后他卡里的钱全被掏空。  6月份的时候,小何的积蓄几乎全部输光了,整个人也变得颓废,工作时无精打采。车行老板发现了他沉迷红包赌博的情况,主动劝解。现在,小何已经退出所有的红包群。【群主】担任公证人或庄家从每个红包“抽水”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每个红包群都有自己的“游戏规则”,群主多扮演“公证人”的角色,纠集成员、“审核”成员的身份、调解抢红包时出现的纠纷,维系红包群的游戏规则。  老林就是这样一个群主。据他朋友介绍,老林原来的工作涉及广告、家具等多个行业,但微信红包出现后,管理红包群成了他的“主业”。  通过老林朋友的担保,记者加入了他的红包群。据了解,如果没有熟人介绍,入群要先交258元的押金,因为群里每个红包都是258元,这是为了防止成员“跑包”,即抢了红包,却不按规则发红包。  通过几天的观察,记者发现,这个群每天9时许就开始活动,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上班了”,大多持续到次日凌晨。“有时候凌晨4点多,大家还跟打鸡血似的。”老林说,他主要充当“公证人”,每个红包可“抽水”4元,一天下来有几百,甚至上千元的收入。  此外,还有一种群主扮演“庄家”的角色。  记者加入一个名为“神猴”的微信红包群,里面是通过微信摇骰子猜点数,群主在规定的时间内接受群成员的押注,规则与“老虎、葫芦、鸡、鱼、虾、蟹”类似。一个号码少则50元,多则上千元。群主会摇3次骰子,如果群成员猜中骰子点数,赢利少则1倍,多则3倍,皆由群主掏腰包;如果成员没有押中,赌注则全归群主。  此外,赌桌上常见的“牛牛”“牌九”等玩法也在红包群里出现。据了解,涉赌的群每天的红包金额不下2万元,而群主往往不只建立一个群。记者了解到,老林就建立了10多个红包群。【代包手】代发红包破解红包金额上限  在不少微信红包群里,记者还看到,一直由某人发红包,且发出的金额往往比规定的金额少几元。据了解,这些人是专业代发红包手。他们通过抽成的形式,替输家代发红包。比如,258元的红包群,他们每发一个红包就可以“抽水”8元,向群员发出的红包就是250元。  通过朋友介绍,记者认识了代包手阿丽。90后的她,有一份较为稳定的工作,但听说代发红包一天可以赚好几百元,便辞去原来的工作,加入了代包组织。  据介绍,代包组织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年初微信对个人红包的上限金额进行了设置,单人一天最多不能发超过5000元的红包。这对于整天沉浸于抢红包的人来说,无疑是个很大的限制。  阿丽告诉记者,为了抽更多的油水,她几乎借用了所有家人的微信号,甚至还借用好朋友的微信号来代发,一天可以赚500元。  阿丽告诉记者,一个群主往往都有20多个的代包手,每个代包手又可能服务于多个群主。【群内“鬼”】手机内装“神器”作弊只赚不赔  说到微信抢红包,不得不提到微信红包群里的“鬼”。  今年年初,市民曾先生和一些生意上的朋友建了一个微信群,“在闲暇之余,彼此会在微信群中聊天、互相发红包,维系彼此的情感”。  后来,群里的朋友往往拉一些熟人进群,群成员越来越多,很多都互不熟悉。大家照着之前的游戏规则“抢到最小红包的要发红包”,玩了几个月,曾先生和几个朋友发现他们都输了钱,加起来竟有几十万元。  “不可能一直是我们几个人输钱啊?”曾先生和朋友百思不得其解。  后面,一个朋友解开了秘密——在手机里装抢红包的“神器”,也就是开挂。用了“神器”以后,就可以自行设置抢红包的名次,这样就可以不用发红包,只赚不赔。这群作弊的人被称为“鬼”。  知道这个秘密后,曾先生恍然大悟,并告知了自己的亲戚、朋友,同时退出了红包群。  那么,这个“神器”来自哪里?记者在某购物网站上输入“微信红包”,看到众多店家在销售抢红包“神器”。“神器”具备透视微信红包的功能,且功能非常多样化,可以躲过最小红包,也可以控制红包尾数。【警方】以营利为目的抢红包涉嫌赌博  微信抢红包算不算赌博呢?近日,水头派出所民警告诉记者,如果是朋友间的小额互发,没有营利性质的,可视为赠予,不涉及违法。但如果以营利为目的的抢红包群,就涉嫌赌博。其中,群主纠集成员进行红包赌博,就涉嫌聚众赌博、开设赌场,代包手从中营利属从犯,群成员算涉赌。  民警提醒,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赌博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终端等传输赌博视频、数据,组织赌博活动,建立赌博网站并接受投注、建立赌博网站并提供给他人组织赌博、为赌博网站担任代理并接受投注、或参与赌博网站利润分成,具有其中之一,就属于“开设赌场”行为。  据悉,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或以赌博为业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开设赌场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此外,在红包群中装“作弊器”的,属非法占有,达到一定金额就涉嫌诈骗。
点击展开全文
传播中国红木文化,提供最新红木资讯和供求信息。做红木家具厂家 经销商 红木爱好者最好的交流平台。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发送邮件到 bang@ 或联系QQ ,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支付宝口令红包有效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