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锡甘露丸四大队什么时候拆迁

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岁月的流逝抹不去古老的印记,&&追根溯源寻求最深处的净土,&&在繁芜的琐碎中感悟点点的微尘,&&让历史不再沉寂,&&时尚生活中也需要亘古的气息。
&茶阵是天地会(洪门)隐语文化的重要内容,因会内联络地点多设于茶铺酒肆,既避免官府的注意,又用以连络同志、传递讯息。&茶阵的构成要素相当简单,一只茶壶、数只茶杯,便能幻化出不同的阵形。
&&茶阵&的主要功能有四种:试探、求援、访友、斗法。&试探&乃是以茶阵考验对方是否为洪门同志;&求援&则是以茶阵暗示己身有危难,需要同志相助;&访友&是在登门拜访朋友同志时,藉茶阵的摆设以探知对方在家与否;&斗法&则有互相较劲之意。
&&茶阵&分成三阶段:布阵、破阵、吟诗。第一阶段&布阵&,将茶阵摆出。第二阶段&破阵&,由对方破解,通常经由茶杯的移动、茶水的倾倒以达到破阵的效果;如果对方能够破阵,就可能是洪门同志。第三阶段的&吟诗&,则是在破阵以后,由破阵一方吟出所破茶阵的对应诗句,达到双重确认身份的效果。
&一、木杨阵(试探用)布阵:茶壶与一茶碗放置茶盘中,另一碗置于盘外,用以试探是否为兄弟。破阵:将盘外茶碗移入盘中,再捧起相请。
诗曰:木杨城内是乾坤
&&&&&&义气全凭一点洪
&&&&&&今日义兄来考问
&&&&&&莫把洪英当外人
二、单刀独马阵(求救用)布阵:一茶壶一茶碗,壶口对碗。破阵:能救助对方者,径饮其茶;不能救者,弃其茶再倾茶饮之。
诗曰:单刀独马走天涯
&&&&&&受尽尘埃到此来
&&&&&&变化金龙逢太吉
&&&&&&保主登基坐禅台
三、桃园结义茶布阵:如图,一壶三杯。破阵:取中心一杯,移开旁二杯而饮。
诗曰:桃园结义刘关张
&&&&&&兄忠弟义姓名扬
&&&&&&&&&&不信曹公忠义将
&&&&&&&&&&万古流传世无双
四、四忠臣阵(求援用)布阵:茶壶一只,茶杯四只横置于壶左侧。   左方第一杯代表寄托妻子;左方第二杯代表借钱;第三杯代表援救兄弟之命;第四杯代表救免兄弟危难。破阵:如应允其请求,根据求援之事,饮其相对之茶。如力有不逮,则乱茶杯位置而饮之。
诗曰:韩明因妻惹祸殃
&&&&&&&&&&韩福替死枉忠良
&&&&&&&&&&郑出打救英才子
&&&&&&&&&&李昌食妻状元郎
五、梅花阵布阵:五茶杯。破阵:中心一杯万不可饮,其余可饮。
诗曰:梅花吐蕊在桌中
&&&&&&五虎大将会英雄
&&&&&&&&&&三姓桃园还有号
&&&&&&&&要会常山赵子龙
六、五魁茶(试探用)布阵:五茶杯,左三直、右二直。破阵:将左之最下杯移往右下方,使其成「明」字形。
诗曰:反斗穷原盖旧时
   清人强占我京畿
   复回天下尊师顺
   明月中兴起义人
七、忠心义气茶布阵:三个茶杯,一满一半一干。破阵:拿起半杯之茶饮之。
诗曰:我亦不能干
&&&&&&我主不就满
&&&&&&我本心中汉
&&&&&&持起饮杯盏
八、带嫂入城阵布阵:一壶六杯,四只在茶盘内,两只在茶盘外。破阵:将两杯放入茶盘中,并说:「带忠心义气入城」。
诗云:义气传名刘关张
&&&&&&关羽带刀保娘娘
&&&&&&过了五关诛六将
&&&&&&樊城寄歇再商量
老和尚小和尚一起下山,路过河边看到一个女人想过河过不去,于是老和尚就背女人过河。小和尚就不明白,师傅为什么去背女人,越想越不明白。当他们到山下的时候,小和尚忍不住问老和尚,“男女授受不亲,你为什么要去背那个女人?”老和尚说:“我已经在三个小时前把她放下了,你怎么还没把她放下!”
&&& 有一种隐隐的感觉,一直以为喝茶就像喝酒一样是某种人尤其是那种成熟男人的事情,仿佛这样才会有茶得其人的美好。
&&&&但茶却不似酒,是尘世中物,可以醒可以醉,可以清可以浊,可以得意狂浪,也可以落拓荒凉。茶是遗世独立的尘外孤标。
&&& 拆了&茶&字看,本是一人一草一木,就总也挥不去一份独到、别致和孤美。合了&茶&&字想,则又是人在草木中。你禁不住会生出许多遐想:那个与茶结了缘的人,所为何事,竟将此身此情托寄在草木中?&他不融于尘世,而隐于草木之中,是为与草木同荣枯与草木共春秋么?&他的&茶&里面该藏了多少言说不尽的心事呢?
&&& 茶是专为品而单独存在的,它不以实用和功利为目的,也不应与其他食物相配伍。
&&&&《红楼梦》里贾府的太太小姐们,用茶漱口,以茶清除饭后口中的异味的做法,就让我直替茶惋惜,觉得茶被他们无端糟蹋了。
&&& 两广人爱喝的早茶晚茶,摆了满桌的各式点心,那茶就徒有其名,成了各种荤素点心们的尴尬配料。那酥油茶、奶茶之类太遥远,我没喝过,但它们能够随着歌声飘香到全国各地,想来味道一定很不错,但有了酥油、有了牛奶、羊奶漂游其中,那一定不再是本来意义上的茶。
&&& 茶性高洁、娇嫩、纯正,最忌沾染杂味却又最易招惹杂味,茶是不能有其他杂味相混扰的。
&&&&煮茶盛茶的器具要洁净,不能有半点油腥,最好是用宜兴紫砂壶紫砂杯以取其清留其香浸其润;泡茶的水要纯正,最好有山间梅枝上摇落的雪花融水或者是用竹竿接就的山泉水;陪喝茶的那个人儿要清爽,最好是不用香皂、不用沐浴露的新浴之后,最好是不施脂粉、不涂口红、不洒香水、尽去铅华也尽去俗香之后,没有丝毫杂味杂香相侵扰,没有半点暧昧之气和邪淫之气相混杂。
&&& 如此,等到净水煮至接近沸而又未沸、四边泉涌、累累连珠的时候,稍稍点开三五片茶叶,片刻之后,再冲至茶叶像花一样缓缓舒展继而朵朵下沉时,茶质茶味将徐徐溢出,茶气茶香便袅袅飞升如丝如线缭绕房梁&&
&&&&这时候,你可以去闻茶去寻香,你会感到连你的呼吸都浮动着那茶似有似无的暗香。这时候,漫润着茶香、熏陶着茶香、沐浴着茶香的你,握一杯茶在手心,端凝着这杯茶的时候,就是你融在这杯茶、化作这杯茶的时候。
&&& 你是茶,你才能品出茶味甜在苦之外,你才知道茶意淡比浓处好,你才明白茶趣悠远胜跟前。如此,你才算是深得茶中三昧,识得茶中真味的爱茶人。
&&&&懂得爱茶的人是具有茶的精神的人,茶是异常清醒的。他不为寻醉、不为推脱、不为梦里不归,他不想糊里糊涂摇落那份心绪。&
&& &他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他跳出现象的光怪陆离,他洞察本质的清澈如许,他明了结局的无可奈何。他不辩解什么,他不回应什么,但他在深刻地体悟着什么,哪怕这种体悟是一种苦痛的经历。&
&&&&他苦,但他不排解这份苦,他让这份苦条条缕缕地镂刻在他的心田,去确认、去应验他的隐情有多深。他感知着苦,接受着苦,疏理着苦,搓摩着苦,他苦思苦想,他习惯于这种苦之后,他拥抱了这种苦、他化解了这种苦,他就把这种苦变作了甘露慢慢啜饮。&
&&& 懂得爱茶的人是具有茶的恬静的人,茶是幽美的、出尘的、远离闹市的。
&&&&他放下夜晚的帷幕,将追逐他的尘嚣、忙碌和热闹抛在身后,在已凉天气未寒时,踩一路稀疏落叶,踏一地细碎月光,提一茶壶、握两只茶杯轻轻呼唤,约那躲在草木丛中的好姑娘如期而至。&
&&& 那里有荒山,那里有古渡,那里有垂柳&&好姑娘牵着他的衣襟就像牵着自己的一个梦想,影子似的无声无息,捂几瓣新摘的野百合,零零星星地撒在他那快开的茶壶里。此时,荒山如屏,水鸣如琴,茶音如花,有风似道,有云似禅&&&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释迦牟尼佛
中国茶道及其现实意义文化论述
&&&&& 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艺的指导思想,是我们祖先以茶为物质媒体,在长期的茶事实践中,融入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形成的,有关茶艺的理论体系。在茶道中既包含了&克明峻德、格物致知、以身许国、穷通兼达&的儒家思想,也包含了&天人合一、宁静致远、道法自然、守真养真&的道家哲学理念,还包含了&茶禅一味、梵我一如、普爱万物、见性成佛&的佛法真如。可以说茶道即是在日常的平凡生活中去体道悟道。茶道的理论浅到&不过是烧水点茶&,深到&思接千载,学贯三教,视通万里&。在茶道中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平和敦厚、崇尚自然、重生乐生、追求怡真的民族个性。茶学者普遍认为,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是&和、静、怡、真&。其中&和&是中国茶道的哲学思想核心,&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下面我想着重谈谈中国茶道与民族传统文化及其现实意义。
&&& 中国茶道与民族传统文化
&&& 我国今古名茶的品种,总数不下六七百种之多,其质量之精美绝伦,花色品种之丰富多姿,堪称世界之最。据现代科学证实,茶叶中含 有蛋白质、脂肪、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和十多种维生素等各种成分多达600多种,富有营养,能调节生理功能,具有多方面的保健作用和药理作用。历代学者根据约500种古代文献资料的记载和研究成果,将茶的功效归纳为&二十四功效&,包括:少睡,安神,明目,清头目,止渴生津,清热,消暑,解毒,消食,醒酒,去肥腻,下气(消胀,止呃),利水(通小便),通便,治痢,去痰,怯风解表,坚齿,治心痛,疗疮治瘘,疗饥,益气力,延年益寿,其他(烧烟辟蚊蝇等)。现代生物医学研究的发展,更加延伸了饮茶防治人类疾病之功效,诸如预防糖尿病、降血压、防癌抗癌等等。茶可谓具有&厚德载物&之秉性。道寓于器,道在器中,茶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内涵,使茶与道得到融合、升华,与&文以载道&同,&茶以载道&得以成立,茶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 茶饮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性,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炼身心,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因此我国历代社会名流、文人骚客、商贾官吏、佛道人士都以崇茶为荣,特别喜好在品茗中,吟诗议事、调琴歌唱、弈棋作画,以追求高雅的享受。古人把饮茶的好处归纳为&十德&:即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 中国人不轻易言道,在中国饮食、玩乐诸活动中能升华为&道&的只有茶道。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在唐朝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秦汉时期的《神农食经》已记载:&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唐《茶经?一之源》:&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在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中,茶道是核心。茶道是以修道、行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是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的统一。茶道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备茶品饮之道,即备茶的技艺、规范和品饮方法;二是思想内涵,即通过饮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把思想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关于世界人生本体根据的、道的境界。也可以说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把当时所倡导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寓于饮茶的活动之中。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茶道&以茶为媒,通过沏茶、赏茶、饮茶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增进友谊、学习礼法、品味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完善,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 茶道所追求的是超越性与和谐性的有机统一。人的生存是现实的,也是超越的。处于现实中的人力求超越现实,克服现实的缺陷,摆脱现实的束缚,让身心得到解放和自由,让情感得到宣泄和升华。茶道首先追求在虚静玄观之中,通过直觉体悟达到对人生、对功利的精神上的超越。
&&&&& 中国茶道思想是融合儒、道、佛诸家精华而成。&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的陆羽接受儒、道、佛诸家影响,并能够融合诸家思想于茶理之中。把诸家精华与唐代文化的特色结合起来,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基础,首创中国茶道精神。在陆羽的笔下,饮茶决不象烹肉、熬粥一样,为食而食,为生而食,而是把物性与人性融合在一起。饮茶不只是一个物质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精神享受、精神陶冶、直觉体悟的过程,强调在茶事之中精行俭德,进行自我修养,陶冶情操,养成茶人品格。茶圣陆羽,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全力倡导和推行的茗饮方式,可令饮者能细心领略茶之天然特性;在茗饮中与清谈、赏花、玩月、抚琴、吟诗、联句相结合,旨在创造出一种清逸脱俗、高尚幽雅的品茗意境。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 &入于儒,出于道,逃于佛&,儒与道、佛合掺互补,是古代士人精神上的生态平衡学。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支配其社会观念和伦理观念。而道、佛两家所宣传的、以自我精神解脱为核心的适意人生哲学,以及像闲云野鹤一般自然恬淡、无拘无束的生活情趣和清静虚明、无思无虑的心理境界,对士人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渗透力。他们以老庄和禅宗哲学思想为基础,以求得精神上的超越和解脱,通过品茗、琴棋书画等修身养性方法加深涵养,以克制、忍让求得内心世界的平衡,保持感情与心理的和谐稳定。内在心性上的澄澈虚静。清心寡欲,就会表现为外在风度上的雍容大度,宽厚谦和,与人无争,怡然自乐,汰尽浮躁,归复天然。茶适应了中国士人&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的性格和追求。茶使人产生一种神清气爽、心平气和的心境。当某些人经过仕途的坎坷、人生的磨难以后,他会从茶的清醇淡泊中品味人生,返朴归真。
&&&&& 在茶道中,静与美常相得益彰。古往今来,无论是羽士还是高僧或儒生,都殊途同归地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之道。因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可内敛含藏,静可洞察明澈,体道入微。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道家主静﹐儒家主静﹐佛教更主静。中国茶道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一个空灵舒静的心境﹐当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你的心灵便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你的精神便在虚静中升华净化﹐你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涵玄会﹐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中写道:&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清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文字五千卷&,是指老子五千言《道德经》。三碗茶,唯存道德,此与皎然&三饮便得道&义同。四碗茶,是非恩怨烟消云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羽化登仙。&七碗茶&对茶道直觉体验的细节作了详尽的描写,其中包含着庄子道家混同物我,顺乎自然,超越人生,大彻大悟的精神。&七碗茶&流传千古,卢仝也因此与陆羽齐名。
&&&&& &和&是中国茶道的灵魂,是中国茶道的哲学思想核心,也是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学理念。和而阴阳相调,和而五行共生,和是中庸之道,和乃&天人合一&。茶道的&和&其实就是&以儒治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的中国儒佛道三家思想杂糅的具体体现。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养以实现和谐安乐之道。陆羽在《茶经》中指出,凡茶有九难&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因而茶事活动是综合、协调&茶、水、器、火、境&各项要素的复杂过程;再者,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的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的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
&&&&& 儒家思想是中国茶道思想的主体,是提携诸家思想的纲领。儒家的思想要求我们不偏不倚地看待世界,这正是茶的本性,儒家把&中庸&和&仁礼&思想引入中国茶道,主张在饮茶中沟通思想,创造和谐气氛,增进彼此的友情。饮茶可以更多地审己、自省,清清醒醒地看待自己,认识别人。各自内省的结果,是加强理解,促进和谐,增强友谊。在儒家眼里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儒家对和的诠释,在茶事活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在待客是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的明礼之伦。在饮茶过程中表现为&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礼。在品茗的环境与心境方面表现为&普事故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的俭德之行。
&&&&& 作为佛教中国化、简易化、世俗化的禅宗也创造了饮茶文化的精神意境。所谓&茶禅一味&也就是说茶道精神与禅学相通。从哲学观点看,禅宗强调自身领悟,&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即所谓&明心见性&,主张所谓有即无,无即有,重视在日常生活中修行,教人心胸豁达些,而茶能使人心静,不乱,不烦,有乐趣,但又有节制,佛教提倡坐禅,饮茶可以提神醒脑,驱除睡魔,有利于清心修行,与禅宗变通佛教清规相适应。所以,僧人们不只饮茶止睡,而且通过饮茶意境的创造,把禅的哲学精神同茶结合起来。茶文化实际上构成了中国佛教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僧侣们以茶供佛,以茶待客,以茶馈人,以茶宴代酒宴;于是,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庄严肃穆的茶礼,尤其是佛教节日,或重要的法会都举行较大型的茶宴。唐时有的寺院还可以为仕宦各界迎亲送友设置佛门礼仪的茶宴。宋代在敕建的寺院,遇到朝廷赐钦袈、锡杖、法器时都举行隆重庆典,往往用盛大的茶礼以示庆贺。日本茶道即是以禅宗义理为灵魂,倡导&和、清、静、寂&的茶道精神。
&&&&& 唐代著名诗僧皎然在他的&三饮诗&里将禅学、诗学、儒家思想三位一体表现得淋漓尽致。&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既为除昏沉睡意,更为得天地空灵之清爽。&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撒轻尘&,自己心神清静便是通佛之心了,饮茶为&清我神&,与坐禅的意念是相通的,达到&迷即佛众生.悟即众心佛&的境界。&三饮便得道,何需苦心破烦恼&,实现了&静心&、&自悟&的禅宗主旨。皎然把这一精神贯彻到中国茶道中.道家、佛家在茶中溶进了&清静&思想,希望通过饮茶把自已与山水、大自然、宇宙融为一体,在饮茶中求得美好的韵律、精神开释,这与禅的思想是一致的。但这与印度佛教相去甚远,在印度佛教看来,今生永不得解脱,天堂才是出路,当然饮茶无济于事。然而中国的佛教禅宗,主张&顿悟&、&大觉大悟&,在茶中得到精神寄托,也是一种&悟&,所以说,饮茶可以得道,茶中有道,佛与茶便连结起来,佛理与茶理便有共同之处。儒家在仕途的坎坷中以茶培养自己超脱的品质,道家在茶中寻求一种空灵虚无的意境。三家在求&静&、求豁达、明朗、理智方面在茶中寻找到一致。
&&&&&&茶道之现实意义
&&&&& 茶是色、香、味、形四美俱全之物,正可与人们追求真善美、追求超越的精神相契合;茶道的&和、静、清、俭&精神,恰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相适应。因此,现代社会弘扬茶道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
&&&&& 三千年道统在中国历史上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到了近现代在西方理性主义的冲击下,亦曾被彻底否决。但当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矛盾冲突的日益加剧,天地人道和谐共处的问题已成为摆在人类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 人类社会正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期,机遇与危机都是前所未见的,人类生存状态处于尖锐的矛盾之中:&方面,新科技革命使人类拥有征服自然的巨大能力,积累了超过以往世纪总和的物质财富,展现出十分诱人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人的异化程度有增无减,现代文明创造的物质力量已达到可于瞬间毁灭人类的水平,这是&外在危机&;同时.现代文明形成的种种异己力量也在摧毁人的心灵,导致人的异化,&使人背离了他的真正目的&,&阻碍人的成长&,这是&内在危机&。于是,追求经济增长、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三者协调共进的&可持续发展&,日渐成为世人的共识。人类的使命并不只是谋求在物质上掌握世界,从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意义上说,物质增长不是进步的目的,而只是未来进步的一个前提条件,通过这一手段的运用,使人类能够在精神上掌握自身,达到精神与物质的和谐统一。
&&&&& 茶道所蕴涵的超越、和谐、俭省等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力弘扬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就是&和谐&,就是谋求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维持新的平衡,协调发展,即指从那种根深蒂固的动物性的、重占有的、片面的生存观念提升到注重生存意义与生命质量,强调人、社会、自然全面协调发展因而具有自我反思、约束及调节机制与效应的属人的生存观念,求得各方面的和谐发展,步调一致,做到当前发展与未来发展相结合,当代人利益与后代人利益相结合,发展经济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相结合,使我们的子孙后代能持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 有的理性主义者认为,茶道以直觉体悟为认知手段,不合于逻辑推理,是非理性的东西,因而应当摈弃。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当今世界的重大理论课题之一,就是在人与社会发展中如何合理地协调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关于中西传统文化表现的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问题,也是一个争论很多误解亦很多的问题。特别是,我国大陆学术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表现出祟尚理性主义同时贬低甚至否定非理性主义的理论倾斜。仿佛只有理性主义才是真、善、美的创造者,而非理性主义则只能产生假、丑、恶。这种理论是站不住脚的。无论对于个体人的思维,还是作为人类的思维,其具体过程,尽管有以理性或以非理性为主导的倾向,但在思维的全过程和思维的本性上,两者都是缺一不可的。事实上,对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理性与非理性都是不可缺少的。把中国近现代的落后,简单地归之于非理性主义,是荒唐的。我们知道,西方的理性主义传统,并没有使西方的中世纪发出光彩,而中国的非理性主义传统,却使中国在中世纪创造出当时举世无双的灿烂文化。就是说,从学理上看,理性与非理性并没有哪个高哪个低的价值区分。对于人和社会的发展,理性与非理性都是不可缺少的,并且是不可互相替代的。在西方,从近代到现代由于理性主义被强调得过了头,出现理性异化,如科学主义与技术主义使科学技术反过来统治人,压抑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又有意志主义、存在主义等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兴起,至今方兴末艾。这也有力地证明理性与非理性是不可替代的。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同为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相辅相成。人既需激烈、昂奋、粗犷、豪放的阳刚之秉赋,也需平和、寂静、清悠、素俭、精进的阴柔之素质,阴阳共济,刚韧并存,乃有助健全人格之养成。酒性为阳,饮酒助豪情,茶性为阴,品茶添清雅。一侠一隐,一个热烈,一个冷静,故茶对人性的完善,有独特价值。
&&&&& 人们在功利生活中,难免产生浮躁、庸惰、焦虑、内心冲突等消极心理,心灵复归清静、恬淡和振作,是人所企求的心理需要。目前,我国正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跃迁,又值经济体制转轨,人们对竞争的激烈、生活节奏的紧张和人际疏离已有深刻体验,故人性复归的冲动尤显迫切。茶的俭淡、精清、恬静、冲和的特质,与此种心理需要正相契合,故&茶道&内容,应反映现实社会处境下人们的心灵渴求,引导人们追求品茶精神境界,使品茶生活成为人生旅途的&绿色栖所&:茶香飘处,收敛奢欲,洗心涤烦,振作向上,消除情乏,自我整合,人伦和谐,其乐融融。
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无罣礙故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二十四禅图(三)
17.&东&坡&坐&空
  一日,佛印禅师与几个弟子刚在室内坐定,他的老朋友东坡居士忽然到访。佛印禅师环顾室内已无空座,便顺口说道:
  &这里已无坐处,居士想要往哪里坐呢?&
  &那就以禅师的四大之身为坐。&喜欢禅辩的东坡居士半开玩笑地答道。
  禅师说:&我有一问,你若答得上来,任凭随便坐。若答不上来,要输你腰上系的那副玉带。敢吗?&
  东坡欣然承诺。
  禅师问道:&居士说要以我的四大之身为座,可是这四大之身本来是空,你往哪里坐呢?&
  东坡一时答不上来,便真将玉带解了下来,留在寺里作为纪念,至今仍保存在金山寺。
18.&骷&髅&作&钵
  文道是个云水僧,久仰慧薰禅师的道风,千里迢迢来到禅师居住的洞窟前,礼拜道:
  &末学文道,素仰禅师高风,专程来亲近、随侍,请和尚慈悲开示!&
  因时至傍晚,慧薰禅师说:&天色已晚,先住一宿再说吧!&
  第二天早晨,文道醒来时,慧薰禅师早已起身,并煮好了粥。用餐时,因洞中并没有多余的碗,慧薰禅师就随手在洞外拿了一个骷髅头骨,盛粥给文道。文道感到十分不安,不肯使用。于是慧薰禅师说:
  &你以净秽和爱憎的妄情处事接物,如何能够得道呢?&
19.&弃&绝&名&利
  道楷禅师出家时,曾在父母面前发了重誓:&不为利名,专诚学道,苟渝愿心,当弃身命。&得道后,大阐禅门宗风,远近闻名。地方官吏奏知朝廷,皇上赐紫方袍,号定照禅师,以示表彰。禅师谢恩后,向来使说明原因,不肯接受赏赐。皇上再次降旨,禅师仍然坚辞不受,由此因抗旨获罪,并将发配淄州。官吏因敬佩禅师之德行和威望,示意禅师称病便可免刑。官吏问道:
  &你是否患病?&
  &没病。&禅师答。
  &听说身上有疮疤。&
  &以前有,现在好了。&
  官吏让禅师再考虑考虑,禅师说道:
  &你的厚意我领了,但不可以妄语求安。&
  于是恬然前往淄州服刑,送行者多如潮涌。
20.&自&家&珍&宝
  雪峰禅师随岩头禅师去澧州,途中遇雪,不能前进,滞留数日。雪峰禅师每天都是精进坐禅,毫不懈怠。而岩头禅师只是吃饭睡觉,显得十分悠闲。
  雪峰禅师抱怨道:&师兄,你总是睡觉,怎么不管我?&
  岩头禅师:&你一直坐着干什么?&
  雪峰禅师指着自己的胸口说:&我心未安,怎敢自欺欺人?&
  岩头禅师觉得机缘成熟,就满怀慈悲地说:
  &果真如此的话,你把自己的见解告诉我。对的我为你印证,不对的我替你破除。&
  雪峰禅师就把自己所学的禅法心要讲述了一番。岩头禅师听了后,便高声说道:
  &你没有听说过吗?从门入者不是家珍。&
  雪峰禅师:&我以后该怎么办呢?&
  岩头禅师:&真正的契悟,在于直下承当。假如你宣扬大教的话,所讲言语,必须要从自己胸中流出,要能顶天立地而行。&
  雪峰禅师闻后大悟,连忙起身礼拜。
21.&不&言&之&教
  五代时的后汉刘王礼请云门禅师及其寺内僧众到王宫内过夏。刘王及其眷属供养众僧,并向他们问法参禅,莺莺燕燕,热闹非凡,唯有云门禅师一人默然端坐。
  有一位值殿的官员,经常看到这种情形,于是向云门禅师请示法要,云门禅师总是一默,并不作答。这位官员有所契悟,便写了一首诗贴在殿前。诗中写道:
  &大智修行始是禅,禅门宜默不宜喧,万般巧说怎如实,输却禅门总不言。&
22.&三&业&归&心
  有一次,诗人白居易请问惟宽禅师道:
  &身口意如何修行?&
  惟宽禅师:&无上菩提者,被于身为律,说于口为法,行于心为禅。应用者三,其致一也。如江淮河汉,各处异名。名虽不一,水性无二。律即是法,法不离禅,身口意皆不离于心也。云何于中,妄起分别?&
  白居易:&既无分别,何以修心?&
  惟宽禅师:&心本无损伤,云何要修理?要知道,无论是垢是净,一切勿起念!&
  白居易:&不起垢念,当然是应该的,不起净念,怎么可以呢?&
  惟宽禅师:&黄金虽好,但金屑进入眼睛是会致病的。乌云会遮蔽天空,白云同样也会遮蔽天空。&
  白居易:&无修无念,又何异于凡夫?&
  惟宽禅师:&凡夫无明,二乘执着,离此无明和执着的二病,是名真修。真修者,不宜太勤,亦不得忘失。勤者近于执着,忘者即落于无明,此即是心要!&
  白居易有悟,后终于成为佛法的践行者。
23.&和&谐&法&侣
  宋朝时,惟则禅师在浙江天台山修行。他自己搭建了草庵,以山中野果充饥,常年独居在山中。一天,一个樵夫路过庵边,见到惟则禅师,好奇地问道:&你在此住多久了?&
  惟则禅师回答道:&大概已易四十寒暑。&
  樵夫又问:&你一个人在此修行吗?&
  惟则禅师点头道:&丛林深山,一个人在此都已嫌多,还要多人何为?&
  樵夫:&你没有朋友吗?&
  惟则禅师拍掌作声,只见好多虎豹鸟兽由庵后出来。樵夫大惊,惟则禅师又示意虎豹退回庵后,说道:
  &朋友很多,大地山河,树木花草,虫蛇野兽,都是法侣。&
  樵夫非常敬佩,自愿皈依作为弟子。
24.&端&拱&无&为
  清朝顺治皇帝特诏迎玉琳国师入宫,请示佛法。顺治皇帝问道:
  &楞严经中,有所谓七处征心,求证心在何处。请问心在七处,还是不在七处?&
  玉琳国师答:&觅心了不可得。&
  顺治皇帝:&悟道的人,还有喜怒哀乐否?&
  玉琳国师:&什么叫做喜怒哀乐?&
  顺治皇帝:&山河大地从妄念生,妄念若息,山河大地还有也无?&
  玉琳国师:&如人从梦中醒,梦中之事,是有是无?&
  顺治皇帝:&如何用功?&
  玉琳国师:&端拱无为。&
  顺治皇帝:&如何是大?&
  玉琳国师:&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顺治皇帝:&本来面目如何参?&
  玉琳国师:&如六祖所言,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如何是本来面目?&
  后来顺治皇帝逢人便道:&与玉琳国师一席话,真是相见恨晚。&
二十四禅图(二)
09.&不&可&思&议
  有一次,一位学僧问惟宽禅师:&狗有没有佛性?&
  &有。&惟宽禅师不假思索地回答。
  学僧又问:&禅师你有没有佛性?&
  禅师答道:&我没有。&
  学僧不解地问:&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为什么你却没有呢?&
  禅师说:&因为我不是一切众生。&
  &你既然不是众生,那一定是佛吧?&
  &也不是佛。&
  &那究竟是何物呢?&
  &也不是物。&
  学僧思考片刻后,问道:&可以看得见,想得到吗?&
  禅师笑着答道&不可思,不可议,所以说不可思议。&
10.&孰&见&斩&蛇
  有一位讲经僧来参访智常禅师,禅师正在田间锄草。忽然草中窜出一条蛇来,禅师举起锄头便砍。讲经僧不以为然地说道:&久仰禅师道风,今天一见,原来是个粗行沙门。&
  智常禅师道:&像你这么说,究竟是你粗,还是我粗?&
  讲经僧于是展开辩论,问道:&什么是粗?&
  禅师放下锄头。
  讲经僧又问:&什么是细?&
  禅师举起锄头,作斩蛇的姿势。
  讲经僧不明白智常禅师的意思,又问道:&你根据什么道理这样做呢?&
  禅师道:&凭什么,且不说。请问你什么地方看见我斩蛇了?&
  讲经僧理直气壮地答道:&当下!&
  智常禅师以训诫的口气对这位讲经僧说:&你当下见不到自己,却来见到斩蛇做什么?&
  讲经僧终于有省。
11.&德&山&焚&稿
  德山禅师本是北方讲经说法的大师,因不满南方禅门教外别传的说法,携带自著的&《金刚经》青龙疏钞&南来抗辩。才到南方就受到一位老婆婆的奚落,自此收敛起狂傲的心,并请问老婆婆,近处有什么宗师可以前去参访?老婆婆告诉他在五里外,有一位龙潭禅师,非常了得。
  德山禅师到了龙潭,一见龙潭禅师就迫不及待的问道:&这是什么地方?&
  龙潭禅师回答道:&龙潭!&
  德山禅师逼问道:&既名龙潭,我在此巡回,既不见龙,又不见潭,这是何故?&
  龙潭禅师就直截了当地告诉德山禅师:&你辛苦了,你已到了龙潭!&
  这天夜里,德山向龙潭禅师请益,站在龙潭禅师座前久久不去。龙潭禅师说道:&夜已很深,你为何还不下去!&
  德山道过晚安,告辞回去,走到门口,又再回来,说道:&外面实在太黑,学僧初到,不知方向。&
  龙潭禅师就点燃了一支蜡烛给他,正当德山伸手来接时,龙潭禅师又把蜡烛吹灭了。德山忽然大悟,立刻跪下来,向龙潭禅师顶礼。
  龙潭禅师问道:&你见到了什么?&
  德山禅师回答道:&从今以后,我对天下所有禅师的舌头,都不会再怀疑了。&
  第二天,德山禅师将自己写的疏钞拿到堂前当众焚烧。当火焰燃起时,他吟唱道:&穷诸玄辩,若一毫致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
12.&附&赠&宝&月
  良宽禅师除了外出弘法,平时就居住在山脚下一间简陋的茅棚里,生活过得非常简单。有一天晚上,他从外面讲经回来,刚好撞上一个小偷正在光顾他的茅棚,小偷看到禅师回来了,慌张得不知如何是好。
  良宽禅师平和地对那个两手空空的小偷说:&找不到可偷的东西吗?想你这一趟是白跑了。这样吧,我身上的这件衣服,你就拿去吧!&
  小偷抓着衣服就跑,良宽禅师赤着身子,在月光下望着小偷的背影,无限感慨地自语道:&可惜啊,我不能把这美丽的月亮送给他!&
13.&文&喜&嫌&圣
  文喜禅师朝拜五台山,一日傍晚,途中经金刚窟般若寺,遇见一位牵牛的老翁。
  文喜问:&请问长者,可否借宿一晚?&
  老翁答道:&你有执着心,不能留你住。&
  文喜解释说:&我没有执着心。&
  老翁问:&你受戒了吗?&
  文喜答:&早都受过戒了。&
  老翁说:&既然没有执着心,还用得着受戒吗?&
  文喜禅师无言以对,作礼告退。再回头时,老翁与寺都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抬头却见文殊菩萨乘金毛狮子在五色云中款款飘游。后来,文喜前往洪州观音寺向仰山禅师参学,契悟心要,并担当寺里的煮饭工作。一日,厨房的蒸汽中忽然显现出文殊菩萨的形象,文喜举起勺子便打,并说道:&文殊自文殊,文喜自文喜,岂能乱我心。&
  文殊菩萨风趣地说:&苦瓠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修行三大劫,却被这僧嫌。&
14.&方&便&接&引
  赵州王前往拜访赵州从谂禅师,从谂禅师并未出迎,坐在禅床上会见他,并且先问:
  &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不明白。&赵州王回答。
  禅师见赵州王未明其意,于是,转而解释说:&自小持斋身已老,见人无力下禅床,请别见怪。&
  赵州王非但不见怪,反而对从谂禅师更加尊重,并于次日派一位将军前往赠送礼品。禅师听说后即下床相迎受礼。事后弟子们不解,就问从谂禅师:&大王来时,你不下床,大王的部下来时,你却下床相迎,这是为什么?&
  禅师对弟子们说:&你们有所不知,人分上中下三等,但并非以身份而论。上等人来时,禅床上应对;中等人来时,下禅床接待;末等人来时,要去山门外迎接。&
  弟子们言下有悟。
15.&刻&不&容&缓
  日本亲鸾上人九岁时,就有出家学道的决心。他请求慈镇禅师为他剃度,慈镇禅师问他:
  &你年纪这么小,怎么会想到要出家呢?&
  亲鸾说:&我的父母都已去世,我不知道为什么人一定要死亡?为什么我会与父母分离?听说和尚知道这些道理,所以要跟和尚出家。&
  慈镇禅师非常赞许他的志愿,说道:&好!我明白了,我愿意收你为徒。不过,今天太晚了,待到明日一早,就为你剃度吧!&
  亲鸾听了后,又欢喜又着急,催促道:&师父,可是我不能保证我的这个决心是否可以保持到明天。而且师父已经老了,谁能保证明早起床时还活着?&
  慈镇禅师觉得孩子的话完全合乎道理,十分肯定地说:&你说得对,现在我就为你剃度!&
16.&盐&翁&示&道
  有一僧去拜访覆船禅师,路上遇见一位卖盐老翁。僧问:
  &我要拜访覆船禅师,请问路怎么走?&
  老翁久久无语,于是僧再问:&请问去覆船的路怎么走?&
  不料老翁反问道:&你耳朵聋吗?&
  僧不解地问:&你向我说什么了?&
  &向你说去覆船的路。&老翁说。
  &难道你老人家也会禅吗?&
  &别说会禅,连佛法也尽会。&
  于是僧说:&既然会禅,那请你说说看。&
  老翁指着篮中的盐问道:&你把这个叫作什么?&
  僧答道:&盐。&并反问道:&你叫作什么?&
  老翁答道:&不可向你说是盐!&
二十四禅图(一)
01.&无&生&秘&义
&&&&&&& 佛陀住世时,有一位黑氏婆罗门,两手举着两个花瓶,前来献佛。
  佛对黑氏婆罗门说:&放下吧!&
  婆罗门便将左手举着的花瓶放下。
  佛陀又说:&放下吧!&
  婆罗门又将右手举着的另一个花瓶放下。
  接着,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吧!&
  这时,黑氏婆罗门问道:&我已经两手空空,请问您还要我放下什么?&
  佛陀说:&我不是让你放下手中的花瓶,我教你放下六根、六尘和六识。你将它们统统放下,便可超脱生死,永出轮回。&
  黑氏婆罗门当下悟到了无生忍。
02.&初&示&宗&旨
&&&&&&& 菩提达摩祖师到东土时,受到梁武帝的迎请。梁武帝问道:
  &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少,有何功德?&
  达摩祖师答道:&这些算不上真正的功德,只能获得人天小果。&
  梁武帝问:&如何才是真正的功德?&
  祖师答道:&若得根本智慧,清净空寂,圆融无碍,才是真正的功德。真正的功德,不是以世间有为法所能求得的&
  梁武帝又问:&请问圣僧,什么是圣谛第一义?&
  祖师并不直接回答,却说:&法界空寂,本来无圣可言,更不必说圣谛了。&
  梁武帝不解地问:&现在面对着朕的不是圣人,又是谁呢?&
  祖师知其不切法要,便摇头说:&不知道。&
03.&断&臂&求&法
&&&&&&& 禅宗二祖慧可禅师,青年时为人豁达豪爽,博览群书,因不满足于儒道易数,四处访贤求道。听说有位天竺来的神僧达摩住在少林寺,便前往拜访。慧可虽时时伺机参问,但达摩时常面壁禅坐,并不向其开示。慧可只好守候在洞外。深冬季节,一日,天降大雪,慧可仍然挺立在洞外风雪之中。达摩祖师问道:
  &你因何事,久立不去?&
  慧可眼里含着泪水说:&只求和尚为我开示无上妙法。&
  达摩见多了那些谈玄猎奇,无志实修的知解之徒,对他淡淡地说:
  &如来无上妙道,非同世俗学问,需要具备能行难行、能忍难忍的毅力,以及坚持不懈、百折不回的恒心,方可学修。贪图小智,无德无义,谄曲轻慢者,不能受持。&怎料,慧可竟然以刀自断左臂,并置于达摩祖师面前,以表决心。
  慧可这些坚定求法的举动最终得到了达摩祖师的认可,并赐法名&慧可&。此后,慧可跟随达摩祖师,朝夕参学修行,长达九年,终于得其心要,继承衣法。临别时,达摩祖师说:
  &二百年后,此如来禅法将在中华国广泛传播,虽然说理者多,通理者少,明道者多,行道者少,但自参自悟,潜行密证者仍然成千上万,不可胜数。&
04.&法&界&眷&属
&&&&&&& 有一位云水僧一路参访,一日来到由一位老妇人管理的庵堂前休息。他问老妇人:&师姑,这座庵堂里除你之外,还有其他的眷属吗?&
  老婆婆:&有。&
  云水僧:&怎么没有看到呢?&
  老婆婆:&喏!山河大地,若草若木,都是我的眷属呀!&
  云水僧:&无情不是有情,那些山河草木何曾是师姑的样子?&
  老婆婆:&那你看我是甚么样子?&
  云水僧:&俗人。&
  老婆婆:&你也不是出家人。&
  云水僧:&师姑,你可不能混淆佛法。&
  老婆婆:&我并没有混淆佛法呀!&
  云水僧:&俗人主持庵堂,草木皆成道友,你这样不是在混淆佛法,是什么?&
  老婆婆:&法师!你不可那么说,要知道你是男人,我是女人,何曾混淆?&
05.&拜&诣&真&身
&&&&&&& 南塔光涌禅师初参仰山禅师时,仰山问他:&你来做什么?&
  光涌答:&来拜见禅师。&
  仰山又问:&见到禅师了吗?&
  光涌答:&见到了!&
  仰山再问:&禅师的样子像不像驴马?&
  光涌说:&我看禅师也不像佛!&
  仰山继续追问:&既不像佛,那么像什么?&
  光涌从容回答:&若有所像,与驴马有何分别?&
  仰山大为惊叹,感慨地说:&凡圣两忘,情尽体露。二十年来,我以此试人,无一能解者。请你善加保任。&
  此后,仰山禅师一见到人就赞叹:&光涌,乃肉身佛也。&
06.&古&镜&茶&坊
&&&&&&& 有道禅师当初行脚时,路过一间茶坊,因为口渴,就顺道进去,想喝杯茶小憩一下。店主一看是位云水僧,就热情招呼道:&禅师!辛苦了吧?喝茶吗?&
  只见有道禅师用平淡眼光看了一下店主,点了一下头。
  店主似乎也是禅道高手,小心谨慎地说道:&想必您是一位禅道高深的禅师,小的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如果您告诉我,我就供养您,如何?&
  有道禅师:&你问吧!&
  店主问道:&古镜未磨时如何?&
  有道禅师很快答道:&黑如漆。&
  店主再问道:&古镜既磨了以后如何?&
  有道禅师回答道:&照天照地。&
  店主不以为然,说道:&对不起!恕不供养。&说着转身就走开了。
  有道禅师愣了一下,心想:&我数十年参禅,现在连这个卖茶人都不如,惭愧!&于是痛下决心,勤苦参学,闭门深修,终于开悟。
  三年后,有道禅师又出现在这家茶坊的门口。店主仍亲切的招呼道:&呵!三年不见,仍想请教那句老话,古镜未磨时如何?&
  有道禅师顺口说道:&此去汉阳不远。&
  店主再问道:&古镜既磨后如何?&
  有道禅师回答:&黄鹤楼前鹦鹉洲。&
  店主听后,诚恳地说:&请禅师接受我的供养!&随即转身吆喝道:&伙计!泡茶,泡茶,泡好茶!&
07.&喝&消&轻&重
&&&&&&& 翰林学士苏东坡,听说荆南玉泉寺承皓禅师禅门高峻,机锋难触,心中甚为不服。于是微服求见,想要试一试承皓禅师的禅功如何。刚一见面,东坡就说:
  &听说禅师禅悟功夫很高,请问,禅悟是什么?&
  承皓禅师不答反问道:&请问尊官贵姓?&
  东坡答道:&姓秤,称天下长老有多重的秤!&
  承皓禅师大喝一声,说道:&请问,这一喝有多少重?&
  东坡无以为对,遂礼拜而退。
08.&生&死&思&量
  金山昙颖禅师,曾游京城,住在李端愿太尉的花园里。有一天,太尉问他:
  &请问禅师,人们常说的地狱,究竟是有呢,还是没有呢?&
  昙颖禅师回答道:&诸佛如来说法,向无中说有,虽有还无;太尉现在向有中觅无,是无中现有。人眼前见牢狱时,为何不心内见天堂?欣喜和恐怖都在于心,天堂地狱都在一念之间,善恶造作皆能成境,太尉若能了知自心的作用,自然就不会有疑惑了。&
  太尉:&心,如何了知?&
  昙颖:&善恶都莫思量。&
  太尉:&不思量后,心归何所?&
  昙颖:&心归无所。如《金刚经》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太尉:&人若死时,归于何处?&
  昙颖:&未知生,焉知死?&
  太尉:&生则我早已知晓。&
  昙颖:&请道一句,生从何来?&
  正当太尉沉思时,昙颖禅师用手直捣其胸,喝道:&你在这里思量个什么?&
  太尉:&明白了,只知贪程,不觉蹉跎。&
  昙颖:&百年一梦。&
  太尉李端愿当下有悟,而说偈曰:
  &三十八岁,懵然无知。及其有知,何异无知?&&
迷迭香飘的【无花果奶酪酥饼】
&&&&& 感谢上帝赐予了那些拥有一双Green hand ---&绿色之手&(我这么翻译)的人们。走进自然,体验播种的快乐,享受日后丰收的喜悦!&&&&&&&&&&&&&&&&&&&&&
&&&&&&每一颗幼小的生命都值得我们悉心去呵护
&&&&& 种植的乐趣是,当你置身其中,你可以忘记周围一切的喧嚣和复杂,心平气和,充满憧憬,等待收获。
&&&& 最近种下了一株无花果树苗,不想让它长的太&野&,选择了盆栽,也促使它多结果,你看不到2个月,在3片叶子中就已经长出了一个果子,下次制作食物就可以用自己种的果子了。
&&&&&&无花果其实也开花,只是花太小我们看不见
&&&&&【无花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的果实富含糖、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
&&&&& 这是3个月的样子,等待下月搬入新居移入大花盆中
&&&& 【无花果最重要的药用作用表现在对癌症的显著抑制作用方面,它的抗癌功效(特别是抗胃癌有奇效)也得到世界各国公认,被誉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守护神&】&&&&&&&&& &&&&&& 【无花果:净化肠道/止腹泻/治咽喉痛/暖身/润滑皮肤美容/开胃助消化/健康食品】
&&&&& 对无花果的认识还是小时候,在物质贫瘠的时代,无花果干丝--- 裹上一层厚厚的白糖粉,是一种小孩子们爱吃的零嘴,后来凡是有人去深圳,都要请人在中英街大袋大袋的买回来,80年代曾风靡一时。
&&&&& 西餐中无花果也有制成干果,果酱和果汁的,但是多半是鲜食,最佳绝配是和奶酪搭配,还有就是蔬菜沙拉中放入无花果。
&&&&& 今天制作的无花果奶酪酥饼,就是将无花果和奶酪完美搭配一起,配上酥饼,作为正餐之间的加餐或茶点小食均可。做法稍有点麻烦,其实就是多几道程序,但是每道程序并不复杂。
&&&&&&&&&&&&&&&&&&&&&&&&& &【原&&&& 料】
&酥饼原料:&& &奶油奶酪原料:&&&&&& &蜜糖无花果原料:
黄油&&&& 150g&&&& 马斯卡博尼奶酪&& 125g&&&& 糖&&&&&&&&&&& & 150ml
糖&&&& &&& 90g&&&&& &奶油&&&&&&&&& &&&&&&& &&& &250ml&& 桂皮&&&&&&&&& & 1根
鸡蛋&&&& 1个&&&&&& &糖&&&&&&&&&&&&&&&&&&&& && & &50g&&&& & 迷迭香&&&&&&&& 2根
面粉&&&& 250g&&&& 桂粉&&&&&&&&&&&&&&& &&& && 一点&&&&&&无花果&&&&&&&& 6个
桂粉&&&& 1茶勺&&&&&&&&&&&&&&&&&&&&&&&&&&& && &&&&&&&&&&&&& & &柠檬汁&&&&&&&&& 1个
&&&&&&&&&&&&&&&&&&&&&&&&& 【做&&&& 法】
&&&&&&&&&&&&&&&&&&&&&&&&& &酥饼的做法:
1.容器中放入糖和黄油&
2.将糖和黄油打发&&&&&&
3.加入鸡蛋
4.搅拌均匀&&&&&&&&&&&&&&&&&
5.筛入面粉和桂粉&
6.拌匀后覆盖薄膜入冰箱约1小时
7.从冰箱里取出酥饼面团擀平
8.划出长方形放入烤盘烤15分钟(160度)
&&&&&&&&&&&&&&&&&&&&&&&& &打发奶油奶酪:
1.将糖和奶油搅拌均匀
2.加入马斯卡博尼奶酪&
&3.打发细腻均匀备用
&&&&&&&&&&&&&&&&&&&&&&&& & 蜜糖无花果制作:
1.锅中放入糖,迷迭香和桂皮
&2.当糖刚刚融化&
3.放入无花果和柠檬汁
4.小火熬制几分钟后移火自然凉
&&&&&&&&&&&&&&&&&马斯卡博尼无花果最后造型:
1.酥饼修好边幅
2.酥饼上面放入奶油奶酪&&
3.上面再放上一块酥饼
4.将无花果放在最上面,用迷迭香点缀
人生八雅—琴、棋、书、画、诗、酒、花、茶
&&&&善琴者通达从容,善棋者筹谋睿智,&
&&&&善书者至情至性,善画者至善至美,&
&&&&善诗者韵至心声,善酒者情逢知己,&
&&&&善茶者陶冶情操,善花者品性怡然。&
&&&&&&&&&&&&&&&&&&&&&
&&&&&&&&&&&&&&&&&&&&之一&
&&&&琴,弦底松风诉古今。红尘里,难觅一知音。&
&&&&棋,颠倒苍生亦是奇。黑白子,何必论高低。&
&&&&书,沉醉东风月下读。柴门闭,莫管客来无。&
&&&&画,纤手松烟染素纱。盈盈写,茅舍两三家。&
&&&&诗,漱玉含芳锦绣辞。堪吟咏,佳句费寻思。&
&&&&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杯斟满,莫教泪空流。&
&&&&花,驿外桥边萼绿华。随风起,辛苦向天涯。&
&&&&&&&&&&&&&&&&&&&&之二&
&&&&琴,一曲长弹发自心。音传出,何处有知音?&
&&&&棋,百战千回制敌奇。施谋略,方寸决雄雌。&
&&&&书,写下人之过往初。磨研墨,笔动似游鱼。&
&&&&画,世代丹青有大家。虫鱼鸟,竹菊岁寒花。&
&&&&诗,豪放情柔各自思。皆言志,风骨汉时碑。&
&&&&酒,一杯魂消可忘忧。刘郎醉,美名博千秋。&
&&&&花,四季常开竟芳华。千般秀,堪比女娇姱。&
&&&&&&&&&&&&&&&&&&&&之三&
&&&&琴,笑傲江湖任我心。逍遥唱,山水是知音。&
&&&&棋,黑白分明乱里奇。闲花坠,落子莫迟疑。&
&&&&书,铁马金戈剑气舒。回旋处,拾翠步摇珠。&
&&&&画,漠漠烟云老树鸦。炊烟袅,菊绕竹篱家。&
&&&&诗,妩媚豪情醉舞时。飞花影,绽笑杏花枝。&
&&&&茶,绿意萦心暂忘忧。芬芳冽,千里望清秋。&
&&&&花,难觅归鸿暮霭霞。蒹葭白,绮梦飞天涯。&
&&&&&&&&&&&&&&&&&&&&之四&
&&&&琴,弦韵凝丝雅致心。舒耳乐,泛意酬知音。&
&&&&棋,闲争棋子战劲敌。马换炮,盾甲酿战机。&
&&&&书,泼墨挥毫洒丽珠。境意出,隽永雅鸿儒。&
&&&&画,笔移山川乾坤大。妙笔下,更生灵秀花。&
&&&&诗,仄韵律声赋藻辞。灵言志,更显巧心思。&
&&& 酒,豪饮一壶太白酒。江湖路,笑傲天涯走。&
&&& 茶,赏月中秋共饼夸。清闲客,兴废话烟霞。&
&&&&&&&&&&&&&&&&&&& 之五&
&&&&琴,半阕弦律动情真。音辗转,尽透女儿心。&
&&&&棋,黑白相交藏玄机。险中求,苦战日落西。&
&&&&书,翰林文海锦章出。藏诗阁,满怀古今著。&
&&& 画,抻宣神韵飘锦霞。堂前题,秀色出名家。&
&&& 诗,闲赋暇吟心自痴。落笔处,轻收悠雅思。&
&&& 酒,青梅合煮杯中溢。醉心扉,浓淡总相宜。&
&&& 茶,蕴指轻扶紫砂斟。众家聚,香茗谢知音。&
&&&&&&&&&&&&&&&&&&& 之六&
&&&&琴,高山流水久不闻。伯牙韵,相知识知音。&
&&&&棋,身陷局中竟惘迷。惊回首,盘外解危机。&
&&&&书,闭户挑灯证书橱。韦编断,勤学作大儒。&
&&&&画,锦绣河山藏笔下。墨彩间,风情传万家。&
&&&&诗,写尽愁多小卷湿。无相寄,心寸两能知。&
&&& 酒,巨饮千杯诗百首。论英雄,煮酒说曹刘。&
&&&&茶,晓汲清昏到日斜。千愁遣,岂必醉流霞。&
&&&&花,斑斓五色人采尽。却难知,月下香有心。&
&&&&&&&&&&&&&&&&&&& 和曰:&
&&&&琴,广陵散尽千古绝。烈士悲,谁唱江山风!&
&&&&棋,纵横经纬天元夺。只可惜,难主宇宙流!&
&&&&书,自古百家就千经。惟君客,能写飞翔心。&
&&&&画,笔下思绪游难尽。不必知,且去天地行。&
&&& 诗,提笔韵律总难为。畅胸怀,意在笔先飞。&
&&& 酒,一醉千古一功名。数风流,尽在将进酒。&
&&& 茶,细品人生百味生。满壶事,酌来杯中情。&
&&&&花,诗歌万千终恨少。且留香,梦中情飞扬。&
传统文化之——杂类常识
【两仪】阴、阳
【三才】天、地、人
【四象】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五行】金、木、水、火、土
【六合】上、下、左、右、前、后
【七星】天枢、天旋、天机、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八卦】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九宫】乾宫、坎宫、艮宫、震宫(四阳宫)、中宫、(四阴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
【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
【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
【四御】昊天金阙无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后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
【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
【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
【五行】金、木、水、火、土
【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
【十八罗汉】布袋罗汉、长眉罗汉、芭蕉罗汉、沉思罗汉、伏虎罗汉、过江罗汉、欢喜罗汉、降龙罗汉、静坐罗汉、举钵罗汉、开心罗汉、看门罗汉、骑象罗汉、探手罗汉、托塔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坐鹿罗汉
【十八层地狱】[第一层]拔舌地狱、[第二层]剪刀地狱、[第三层]铁树地狱、[第四层]孽镜地狱、[第五层]蒸笼地狱、[第六层]铜柱地狱、[第七层]刀山地狱、[第八层]冰山地狱、[第九层]油锅地狱、[第十层]牛坑地狱、[第十一层]石压地狱、[第十二层]舂(chong)臼地狱、[第十三层]血池地狱、[第十四层]枉死地狱、[第十五层]磔刑地狱、[第十六层]火山地狱、[第十七层]石磨地狱、[第十八层]刀锯地狱
【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
【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义】风、赋、比、兴、雅、颂
【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五彩】青、黄、赤、白、黑
【五音】宫、商、角、徵、羽
【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
【九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
【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
【八仙】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
【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
【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五谷】稻、黍、稷、麦、豆
【中国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
【配药七方】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
【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
【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
【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
【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
【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
【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
【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
【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
【四大名塔】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
【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
【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
【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
【十二生肖】
〖中国〗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站长在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枝甘露 的文章

 

随机推荐